CN113193840B -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193840B CN113193840B CN202110507593.0A CN202110507593A CN113193840B CN 113193840 B CN113193840 B CN 113193840B CN 202110507593 A CN202110507593 A CN 202110507593A CN 113193840 B CN113193840 B CN 11319384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on
- source
- transistor
- input
- st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1/00—Details of 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or only unspecified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1/32—Modifications of amplifiers to reduce non-linear distor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该结构由三级跨导放大器、RC并联反馈回路、负载电容构成,跨导放大器采用前馈补偿技术,从而在保证放大器稳定性的基础上实现宽带要求,从而实现在较宽的中频上仍保证跨阻放大器具有低输入阻抗;输入端的输入电容实现在更高频处的低输入阻抗,同时过滤高频的阻塞信号分量。本发明在保证功耗、噪声等性能前提下,一方面通过RC一阶滤波实现对带外干扰信号的抑制作用;另一方面保证跨阻放大器的低输入阻抗从而显著提高带内、尤其是带外输入三阶交调点,提高跨阻放大器的带外线性度,实现该SAW‑le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抗阻塞性能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射频模拟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物联网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无线频段的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因此,随之带来的频段拥挤问题将进一步凸显出来,特别是在一些通信设备密集的场所,如果不采用合理的措施,这将导致通信频段阻塞的风险大大增加,通信质量可能在大的阻塞信号的干扰下恶化到无法通信的程度。传统的接收机采用片外高性能的声表面波(SAW)滤波器进行带通选择,但SAW滤波器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体积很大难以集成,同时SAW滤波器一般放置在接收机的天线端,由于是接收机的第一级,其插入损耗会造成接收机噪声性能的显著降低。
近年来,SAW-less接收机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研究热点,这种接收机在不使用带外滤波器的前提下,通过自身的电路结构实现对带外阻塞信号的抑制作用,具有低成本、高集成度、高灵活性的特点,对于单集成的多模多频段接收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的SAW-less接收机射频前端的设计架构多采用电压模结构和电流模结构,电压模结构是利用阻抗转移技术,在射频的输出端以本振频率为中心形成一个较高Q值的带通滤波器从而实现对阻塞信号的抑制作用,但由于受混频器开关电阻值的限制,这种结构的对较近带的阻塞信号具有有限的带外抑制,同时其线性度较差,该结构非常容易被近带干扰信号阻塞。
相较于电压模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电流模接收机射频前端架构是利用射频跨导级将输入电压信号转化为电流信号,再经下变频后由跨阻放大器经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保证跨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在较宽的频率范围内非常小,从而保证输入端的电压摆幅很小,实现很高的线性度,尤其是带外线性度,阻塞信号同样被转化为电流信号经跨阻放大器滤除,因此该结构比电压模架构更适合应用于SAW-less接收机中。
干扰信号多通过阻塞干扰、交调干扰、互调干扰等方式对接收机造成影响,因此提高接收机射频前端的线性度尤其是带外线性度性能可以极大的提高SAW-less接收机的抗阻塞能力。跨阻放大器位于接收机的后端,其线性度性能对整个接收机的线性度性能影响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包括三级跨导放大器、RC并联反馈回路、输入端滤波电容以及负载;
三级跨导放大器包括输入级放大电路、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
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结构相同,分别连接输入放大电路的正负输出级;
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结构相同,分别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的输出级;
输入端滤波电容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
RC并联反馈回路跨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和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之间,负载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输入级放大电路包括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第一自偏置电阻和第二自偏置电阻、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以及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尾电流源晶体管;
输入中频信号正负端分别连接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栅极,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源级连接尾电流源晶体管的漏级,其漏级分别连接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栅极分别经第一自偏置电阻和第二自偏置电阻连接其漏级,其源级接地,尾电流源晶体管的源级接电源,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分别为输入级放大电路的正负输出端。
进一步的,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包括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
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其源级接地,栅极分别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的正负输入端;
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其源级接地,栅极分别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的正负输入端;
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源级连接电源,其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漏级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的正负输出端;
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源级连接电源,其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漏级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的正负输出端。
进一步的,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包括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第一电流镜晶体管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第三电流镜晶体管和第四电流镜晶体管;
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其源级接电源,栅极分别为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入端,漏级分别为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出端;
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漏级,其源级接电源,栅极分别为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入端,漏级分别为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正负输出端;
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的源级接地,其栅极经共模反馈电路进行偏置,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栅极为输入端,其漏级分别连接第一电流镜晶体管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的漏级,源级接地,电流镜晶体管采用交叉电流镜的结构连接。
进一步的,输入级放大电路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的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栅极;
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的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栅极;
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的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漏级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输入端的栅极;
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的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连接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输入端的栅极;
输入级放大电路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栅极分别为三级跨导放大器的正负输入端,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的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的漏级分别为三级跨导放大器的正负输出端。
进一步的,输入端滤波电容包括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
RC并联反馈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容、第一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阻、第二反馈电容;
负载包括第三反馈电阻和负载电容;
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通过第一输入电阻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通过第二输入电阻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入端,第一反馈电容与第一反馈电阻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输入端,第二反馈电容与第二反馈电阻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负载电容为模拟测试探头的输入电容,其一端通过反馈电阻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的负输出端;
进一步的,第一反馈补偿电容和第一反馈补偿电阻串联、第一前馈补偿电容和第一前馈补偿电阻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器的正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的负输出级之间;第二反馈补偿电容和第二反馈补偿电阻串联、第二前馈补偿电容和第二前馈补偿电阻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的负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的正输出级之间。
本发明的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具有以下优点:
1、在较低功耗的前提下,采用较为简单的结构既保证跨阻放大器稳定性,实现在较宽中频范围内跨阻放大器的低输入阻抗,提高跨阻放大器的带外线性度;
2、跨导放大器中采用第三级的交叉电流镜输出驱动级,提高了驱动能力,无需缓冲级可直接驱动片外大电容(负载电容);
3、在保证抗阻塞性能的要求下,降低了对输入端滤波电容的取值,减少了芯片的面积,降低了电路的噪声以及成本,提高了系统的集成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跨导放大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跨导放大器的带宽与一般密勒补偿放大器的带宽比较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增益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输入阻抗仿真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环路稳定性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带内线性度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带外线性度的仿真结果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1、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2、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3、第一输入电阻;4、第二输入电阻;5、第一反馈电容;6、第一反馈电阻;7、第二反馈电阻;8、第二反馈电容;9、第三反馈电阻;10、负载电容;11、三级跨导放大器;12、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3、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4、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5、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6、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7、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8、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19、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0、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1、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2、第一电流镜晶体管;23、第二电流镜晶体管;24、第三电流镜晶体管;25、第四电流镜晶体管;26、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7、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8、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9、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30、尾电流源晶体管;31、第一前馈补偿电阻;32、第二前馈补偿电阻;33、第一反馈补偿电阻;34、第二反馈补偿电阻;35、第一前馈补偿电容;36、第二前馈补偿电容;37、第一反馈补偿电容;38、第二反馈补偿电容;39、第一自偏置电阻;40、第二自偏置电阻;41、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2、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3、输入级放大电路;44、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5、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目的、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包括三级跨导放大器11、RC并联反馈回路、输入端滤波电容以及负载。
所述RC并联反馈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容5、第一反馈电阻6、第二反馈电阻7、第二反馈电容8;第一反馈电容5与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第二反馈电阻7与第二反馈电容8并联。
负载包括第三反馈电阻9和负载电容10;
第一反馈电容5与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第二反馈电阻7与第二反馈电容8并联对输入的中频信号具有滤波作用,提高跨阻放大器的带外抑制比;输入端的滤波电容可以滤除高频阻塞分量,同时可以保证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增益降低的更高频处保证低输入阻抗,进一步提高跨阻放大器线性度性能和抗阻塞性能。
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1通过第一输入电阻3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2通过第二输入电阻4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第一反馈电容5与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入端,第二反馈电容8与第二反馈电阻7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出端,负载电容10为模拟测试探头的输入电容,其一端通过反馈电阻9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负输出端。
中频输入信号分别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入端Vin+和输出端Vin-,三级跨导放大器的输出端Vout+和输出端Vout-分别为该三级跨阻放大器11的正负输出端。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三级跨导放大器11结构框图,包括输入级放大电路43、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正输出端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输入端,输入级放大电路43
负输出端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输出端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输入端,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输出端连接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输入端。
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输入端Vin+、Vin-为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入端Vin+、Vin-,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输出端Vout+、Vout-为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出端Vout+、Vout-。
各电路的连接关系如下: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连接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1,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栅极连接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2(其中第一输入电阻3和第二输入电阻4的阻值很小,为保证稳定性引入额外零点),同时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1连接第一反馈电容5和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的一端,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2连接第二反馈电容8和第二反馈电阻7并联的一端。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6的栅极,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7的栅极。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漏级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的栅极,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漏级连接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的栅极。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的漏级连接第一反馈电容5和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的另一端以及负载电容10的两端,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的漏级连接第二反馈电容8和第二反馈电阻7并联的另一端以及负载电容10的两端。
输入级放大电路43包括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第一自偏置电阻39和第二自偏置电阻40、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以及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尾电流源晶体管30;具体结构为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源级连接尾电流源晶体管30的漏级,其漏级分别连接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的漏级,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的栅极分别经第一自偏置电阻39和第二自偏置电阻40连接其漏级,提供偏置电压,其源级接地,尾电流源晶体管30的源级接电源,栅极接由偏置电路(未画出)产生的偏置电压。
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包括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和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第一电流镜晶体管22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23,第三电流镜晶体管24和第四电流镜晶体管25;具体结构为: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和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的漏级分别连接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的漏级,其源级接电源,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的源级接地,其栅极经共模反馈电路进行偏置,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的漏级分别连接第一电流镜晶体管22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23的漏级,源级接地,电流镜晶体管采用交叉电流镜的结构连接。
三级跨导放大器11通过在反馈补偿的基础上引入前馈补偿技术,在不增加额外功耗的前提下,既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同时得到更高的跨导放大器的带宽,实现在较高中频处仍保证跨阻放大器较低的输入阻抗;具体原理如下:第一反馈补偿电容37和第一反馈补偿电阻33串联、第一前馈补偿电容35和第一前馈补偿电阻31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器43的正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负输出级之间;第二反馈补偿电容38和第二反馈补偿电阻34串联、第二前馈补偿电容36和第二前馈补偿电阻32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器43的负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正输出级之间。不同于密勒补偿带来的极点分离,从而使主极点更靠近低频,从而降低跨导放大器的带宽,该补偿方式在只引入一个额外较远极点的前提下,引入两个额外零点,分别为该零点的位置由电容以及电阻的值决定,因此可以灵活配置其大小从而实现零点对极点的抵消作用,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同时获得更高的带宽,实现在较高中频频率上仍保持跨阻放大器的低输入阻抗,提高结构线性度。
跨阻放大器中通过输入电阻、负载阻抗引入额外的零点,进一步补偿系统的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在输入端接输入滤波电容至地滤除更高频的带外阻塞信号,同时实现在更高频处跨阻放大器的低输入阻抗,带来更高的带外线性度性能,提高跨阻放大器的抗阻塞性能。
跨导放大器的增益带宽与一般密勒补偿放大器的比较如图3所示,表示了在同样的功耗以及相位裕度的前提下,本发明中引入的前馈补偿技术实现了-3dB带宽提高一个量级,同时单位增益带宽GBW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跨阻放大器的增益仿真结果如图4所示,该跨阻放大器的中频带宽为10M,增益随频率变化具有一阶滤波的特性,增益值满足跨阻放大器正常工作要求。
跨阻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如图5所示,其输入阻抗在较高中频处稍有增大,但总体仍保持较低的输入阻抗,满足跨阻放大器的正常工作要求。
跨阻放大器的环路稳定性仿真结果如图6所示,在TT工艺角下,相位裕度54.23,且其单位增益带宽为1.36G,满足跨阻放大器正常工作下的稳定性要求。
带内带外线性度三阶输入截止点(input 3rd order intercept point,IIP3)仿真结果如图7,图8所示,在频偏Δf=2M以及Δf=100M情况下,其三阶输入截止点(IIP3)分别为25.86dBm、41.98dBm,这表明跨阻放大器的线性度性能良好,满足正常工作要求。
可以理解,本发明是通过一些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三级跨导放大器(11)、RC并联反馈回路、输入端滤波电容以及负载;
所述三级跨导放大器(11)包括输入级放大电路(43)、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
所述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结构相同,分别连接输入放大电路(43)的正负输出级;
所述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结构相同,分别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输出级;
所述输入端滤波电容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的正输入端和负输入端,滤除高频阻塞分量;
所述RC并联反馈回路跨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输入端和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之间,RC并联反馈回路对输入的中频信号具有滤波作用,提高跨阻放大器的带外抑制比;
所述负载两端分别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输出端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级放大电路(43)包括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第一自偏置电阻(39)和第二自偏置电阻(40)、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以及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尾电流源晶体管(30);
输入中频信号正负端分别连接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栅极,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源级连接尾电流源晶体管(30)的漏级,其漏级分别连接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的漏级,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的栅极分别经第一自偏置电阻(39)和第二自偏置电阻(40)连接其漏级,其源级接地,尾电流源晶体管(30)的源级接电源,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第三共源负载晶体管(14)和第四共源负载晶体管(15)的漏级分别为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正负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和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包括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6)和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7)、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18)和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19);
所述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6)的漏级连接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18)的漏级,其源级接地,栅极分别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正负输入端;
所述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7)的漏级连接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19)的漏级,其源级接地,栅极分别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正负输入端;
所述第七共源负载晶体管(18)的源级连接电源,其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漏级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正负输出端;
所述第八共源负载晶体管(19)的源级连接电源,其栅极接由偏置电路产生的偏置电压,漏级为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正负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包括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和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第一电流镜晶体管(22)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23),第三电流镜晶体管(24)和第四电流镜晶体管(25);
所述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的漏级连接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的漏级,其源级接电源,栅极分别为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正负输入端,漏级分别为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正负输出端;
所述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的漏级连接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的漏级,其源级接电源,栅极分别为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正负输入端,漏级分别为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正负输出端;
所述第十七共源负载晶体管(28)和第十八共源负载晶体管(29)的源级接地,其栅极经共模反馈电路进行偏置,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和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的栅极为输入端,其漏级分别连接第一电流镜晶体管(22)和第二电流镜晶体管(23)的漏级,源级接地,电流镜晶体管采用交叉电流镜的结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6)的栅极;
所述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漏级连接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7)的栅极;
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第五共源放大晶体管(16)漏级连接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第九共源放大晶体管(20)和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输入端的栅极;
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二(44)的第六共源放大晶体管(17)的漏级连接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第十共源放大晶体管(21)、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输入端的栅极;
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第一共源放大晶体管(12)和第二共源放大晶体管(13)的栅极分别为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正负输入端,第一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1)的第十五共源放大晶体管(26)和第二交叉电流镜输出级驱动电路(45)的第十六共源放大晶体管(27)的漏级分别为三级跨导放大器的正负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滤波电容包括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1)、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2);
所述RC并联反馈回路包括第一反馈电容(5)、第一反馈电阻(6)、第二反馈电阻(7)、第二反馈电容(8);
所述负载包括第三反馈电阻(9)和负载电容(10);
第一输入端滤波电容(1)通过第一输入电阻(3)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正输入端,第二输入端滤波电容(2)通过第二输入电阻(4)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负输入端,第一反馈电容(5)与第一反馈电阻(6)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入端,第二反馈电容(8)与第二反馈电阻(7)并联跨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输出端,负载电容(10)为模拟测试探头的输入电容,其一端通过反馈电阻(9)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正输出端,另一端连接在三级跨导放大器(11)的负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馈补偿电容(37)和第一反馈补偿电阻(33)串联、第一前馈补偿电容(35)和第一前馈补偿电阻(31)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器的正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的负输出级之间;第二反馈补偿电容(38)和第二反馈补偿电阻(34)串联、第二前馈补偿电容(36)和第二前馈补偿电阻(32)串联分别连接在输入级放大电路(43)的负输出级与第二级共源放大电路一(42)的正输出级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7593.0A CN113193840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507593.0A CN113193840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93840A CN113193840A (zh) | 2021-07-30 |
CN113193840B true CN113193840B (zh) | 2022-10-28 |
Family
ID=7698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507593.0A Active CN113193840B (zh) | 2021-05-10 | 2021-05-10 |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19384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609810B (zh) * | 2021-08-15 | 2023-11-03 | 吉林大学 | 一种分数阶混合模式通用二阶滤波器的设计方法 |
CN118891822A (zh) * | 2022-03-31 | 2024-11-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滤波功能的跨阻放大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1240A (zh) * | 2016-08-03 | 2017-01-0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跨阻放大器 |
CN111900945A (zh) * | 2020-06-22 | 2020-11-06 | 东南大学 | 一种应用于电流模无源混频器的跨阻放大器 |
-
2021
- 2021-05-10 CN CN202110507593.0A patent/CN11319384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01240A (zh) * | 2016-08-03 | 2017-01-04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跨阻放大器 |
CN111900945A (zh) * | 2020-06-22 | 2020-11-06 | 东南大学 | 一种应用于电流模无源混频器的跨阻放大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CMOS1.4THzΩ155Mb/s光接收机差分跨阻前置放大器;田俊等;《半导体学报》;20041108(第11期);全文 * |
基于55 nm CMOS工艺的2.5 Gbit/s高灵敏度跨阻放大器;余得水等;《微电子学》;20180620(第03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193840A (zh) | 2021-07-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24225B2 (en) | Differential inductor based low noise amplifier | |
WO2013091351A1 (zh) | 一种跨导增强无源混频器 | |
CN105281682B (zh) | 低功耗双向降噪低噪声放大器 | |
CN106230389B (zh) | 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 |
CN113193840B (zh) | 一种应用于无声表面滤波器接收机的高线性度跨阻放大器 | |
CN110557130B (zh) | 一种带外线性度增强的电流模结构的接收机前端电路 | |
CN111900945B (zh) | 一种应用于电流模无源混频器的跨阻放大器 | |
US7619472B1 (en) | Noise-shaped blocker-reject amplifier | |
CN111740705A (zh) | 一种消除非线性的低噪声放大器 | |
CN213783253U (zh) | 基于反相器的低噪声放大器、接收器与电子设备 | |
CN112491371B (zh) | 一种高线性度可编程ab-c类混合跨导的低噪声跨导放大器 | |
CN103516314A (zh) | 低噪声放大器和不具有声表面滤波器的接收器 | |
CN111130577B (zh) | 一种用于射频收发芯片的抗干扰接收机电路 | |
JP2011250084A (ja) | ジャイレータ回路、広帯域増幅器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
KR101123211B1 (ko) | 저잡음 증폭기 및 무선수신기 | |
US20080254758A1 (en) | Frequency converter circuit and receiver | |
TWI499201B (zh) | 應用於射頻接收器的低雜訊放大器 | |
US7298203B2 (en) | Amplification system capable of reducing DC offset | |
EP1401097B1 (en) | Fm antenna amplifier | |
CN109004905A (zh) | 一种带有巴伦的上变频混频器 | |
CN108540106B (zh) | 一种电流模射频带通滤波器 | |
CN101442325B (zh) | 具有带通滤波功能的放大器 | |
KR20080075522A (ko) | 인핸스드 믹서 디바이스 | |
KR100573924B1 (ko) | 저잡음 및 이미지 억압의 헤테로다인 수신 장치 | |
CN206077339U (zh) | 高增益低噪声放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