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3193269A -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193269A
CN113193269A CN202110439115.0A CN202110439115A CN113193269A CN 113193269 A CN113193269 A CN 113193269A CN 202110439115 A CN202110439115 A CN 202110439115A CN 113193269 A CN113193269 A CN 1131932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hermal management
battery
value
management system
energy consum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4391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193269B (zh
Inventor
田艳峰
胡德鹏
史涛
胡金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grande Hengchi New Energy Automobile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4391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193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193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3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193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193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algorithms, flow charts, software detail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2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H01M10/625Veh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60Heating or cooling; Temperature control
    • H01M10/63Control systems
    • H01M10/635Control systems based on ambient temperat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可以判断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若越过,则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然后采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综合能耗是否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若为是,重新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若为否,则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由于该方法及装置可以对热管理阈值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因此,可以避免电池热管理系统出现能量浪费,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能耗高低是评价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一般而言,能耗越低,其续航里程越长,性能越好。因此,如何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能耗始终是行业重点。电池热管理作为影响整车能耗的重要因素,需要不断优化其管理水平,以优化整车能耗。
目前,行业内通常采用单一策略进行电池热管理。例如,如图1所示,当前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
步骤101、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收集电池包(pack)中各单体电池的温度,并据此计算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T_max、平均温度值T_avg和最低温度值T_min。
步骤102、BMS判断T_min是否小于或等于T_M,且T_avg是否小于或等于T_N,若满足,则选择“制热模式”并执行步骤104,否则返回步骤101;其中,T_M和T_N均为固定温度阈值。
步骤103、BMS判断T_max是否大于或等于T_A,或T_avg是否大于或等于T_B,若满足,则选择“制冷模式”并执行步骤104,否则返回步骤101;其中,T_A和T_B均为固定温度阈值。
步骤104、BMS发送固定的冷却液进液温度和固定的冷却液需求量至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为了简要起见,可以将固定的冷却液进液温度和固定的冷却液需求量简称为BMS需求。
步骤105、VCU将BMS需求转发至加热器,一般是正温度系数(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加热器。
步骤106、VCU将BMS需求转发至空调系统控制器(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TMS)。
步骤107、PTC收到VCU的指令后,按照BMS需求以最大功率工作。
步骤108、TMS收到VCU的指令后,按照BMS需求以最大功率工作。
不难发现,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可能会造成能量的浪费或不足,不利于整车能耗优化,需要改进。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可能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包括:
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阈值调整模块,用于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上述至少一个技术方案,可以在电池温度的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在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后动态采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以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动态判断该综合能耗是否在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以及动态判断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然后在综合能耗处于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且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这种单一的控制策略。因此,可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内的同时,使得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更为合理,既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也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短导致能量不足,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案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解决现有的电池热管理策略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可能会造成能量的浪费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方法及装置可以由电子设备执行,例如整车控制器(Vehicle control unit,VCU)。换言之,所述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电子设备中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VCU、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智能手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设备中的一种或多种。
此外,对图1所示的现有技术进行分析不难发现,该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缺陷:(1)在车辆不同运行工况下,车辆动力需求、电池单体温度及外界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其对电池热管理系统需求也随之改变,如不考虑车辆工况及电池温度、容量状态,只采用固定热管理阈值——T_A和T_B、T_M和T_N,必然会造成电池热管理系统能量浪费或者不足,不利于实现整车能耗优化及电池寿命提高;(2)按照现有电池热管理控制策略,在制冷和制热模式下,BMS发送对应模式下固定的冷却液温度和冷却液流量需求,同时,空调系统或者加热器也按照其最大功率执行,必然会造成热管理能耗过大,不利于提高车辆续航能力;(3)现有技术方案中无法进行动态评估电池热管理系统实际能耗进计算,更无法为整车节能降耗提供数据参考。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还可以克服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种。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中的不同步骤甚至同一步骤中的不同内容,既可由同一电子设备执行也可由不同电子设备执行,例如,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501至步骤503可由BMS执行,而步骤504可由VCU执行,等等。总之,本申请实施例对执行电池热管理方法的设备数量不做限制。
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进行说明。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一种流程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201、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
电池温度代表值是指能够反映或代表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总体温度状况的电池温度值,例如,同一时刻,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以及最小温度值等,或者,电池包中单体电池温度的标准差和方差等,又或者,电池包中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单体电池的温度值,等等。
在实际应用中,BMS可以不断采集电池包中各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然后计算出上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如计算出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T_max、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以及单体电池的最小温度值T_min。
步骤202、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若越过,则执行步骤2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1。
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热管理阈值”是指是否需要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的临界值。这里的“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可以是“小于或等于”相应的热管理阈值,也可以是“大于或等于”相应的热管理阈值。目标代表值可以是上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一部分或全部,不同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可能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时,可以将步骤202中述及的热管理阈值看作是初始热管理阈值。
可选地,在步骤202之前,图3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车辆的驾驶模式(MODE)和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电池类型;基于所述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类型中的至少一种,设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初始热管理阈值。也就是说,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单体的类型下,上述同一种目标代表对应的初始热管理阈值会有所差异。
可以理解,不同的驾驶模式所需要的电池系统的功率不同,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安全工作温度也不同,因此,针对同一种目标代表值,在不同驾驶模式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热管理阈值,和/或,对于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设定不同的初始热管理阈值,以控制是否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的时机,可以合理控制并减少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次数及工作时间,从而可以在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从而提升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步骤203、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具体可以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工作参数工作。上述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和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流量Q。
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需求功率P_need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功率P的比值,也即,η=P_need/P,η的取值范围为0.1~1,代表制冷或加热需求功率比,P为制冷或加热模式下电池热管理系统额定制冷功率或额定加热功率。
在一个例子中,循环系统的冷却液流量Q的取值在10~20L/min范围内。Q的取值与冷却液温度相关,温度越低,冷却液粘度越大Q越大。但为降低水泵能耗功率需求,在以上合理流量范围内,温度越低则Q也越低。更为详细的内容,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步骤204、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
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不同的模式(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对应采集的预设能耗参数不同,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的方式也不同,下文中会结合图4、图5和图6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步骤205、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若为是,执行步骤206,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1。
具体可以判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是否在P_max和P_min之间,其中,在制冷模式下,P_max和P_min分别为高温工况下制冷系统(也称空调系统)焓差实验可以达到最大或最小制冷量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功率;在加热模式下,P_max和P_min分别为低温工况下,加热器到达最大或者最小加热功率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功率。
可以理解,当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在P_max和P_min之间时,说明电池热管理系统仍在安全工作范围内,仍有可调整的裕度,因此可以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若不在此范围,说明没有调整裕度,此时不适合调整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步骤206、重新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
例如,确定此时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所述目标代表值。
步骤207、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若未越过,则执行步骤208,否则返回执行步骤201。
这里的安全阈值是指单体电池能够安全工作的温度阈值。作为一个例子,同一种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安全阈值可以是基于该种目标代表值的热管理阈值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同一种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安全阈值略大于该种目标代表值的热管理阈值。
可以理解,若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说明此时电池包中的单体电池仍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工作,可以对步骤202中采用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反之,说明此时电池包中的单体电池可能没有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工作,需要继续进行以步骤202中的热管理阈值作为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是否工作的判断条件,暂不能对步骤202中采用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
步骤208、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根据热管理需求功率比,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在电池温度的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在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后动态采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以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动态判断该综合能耗是否在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以及动态判断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然后在综合能耗处于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且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这种单一的控制策略。因此,可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内的同时,使得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更为合理,既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也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短导致能量不足,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一种详细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301、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也即上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包括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具体的,BMS可以不断收集电池包中各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然后计算出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T_max、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以及最小温度值T_min。
步骤302、判断最小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判断平均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若最小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平均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则执行步骤303,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1。
也就是说,当上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包括最小温度值T_min和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时,可以判断T_m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T_M,和/或,判断T_avg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T_N。并且,如果判断出T_min≤T_M,和/或,判断出T_avg≤T_N,则说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温度偏低,需要加热,因此,需要选择制热模式。
步骤303、选择制热模式,然后转入步骤304。
步骤304、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热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以所述制热工作参数工作,然后转入步骤308。
步骤305、判断最大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判断平均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若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平均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则执行步骤306,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1。
也就是说,当上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包括最大温度值T_max和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时,可以判断T_max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T_A,和/或,判断T_avg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_B。并且,如果判断出T_max≥T_A,和/或,判断出T_avg≥T_B,则说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温度偏高,需要制冷,因此,需要选择制冷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时,可以将步骤302的热管理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以及步骤305中的热管理阈值——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看作是初始热管理阈值。一般而言,T_A的初始值为28℃~35℃,T_B的初始值为25℃~30℃;T_M的初始值为-5℃~5℃,T_N的初始值为0℃~10℃。
可选地,在步骤302和步骤305之前,图4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车辆的驾驶模式(MODE)和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电池类型;基于所述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类型中的至少一种,分别设定上述最大温度值、平均温度值和最小温度值对应的初始热管理阈值。也就是说,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单体的类型下,上述T_A、T_B、T_M和T_N值会有所差异。
可以理解,不同的驾驶模式所需要的电池系统的功率不同,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安全工作温度也不同,因此,针对同一种目标代表值,在不同驾驶模式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热管理阈值,和/或,对于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设定不同的初始热管理阈值,以控制是否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的时机,可以合理控制并减少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次数及工作时间,从而可以在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从而提升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步骤306、选择制冷模式,然后转入步骤307。
步骤307、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下以所述制冷工作参数工作,然后转入步骤308。
如前文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可以包括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和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流量Q,其中,η=P_need/P,η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需求功率P_need,P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功率,η的取值范围为0.1~1。那么,具体的,在制热模式下,η代表制热功率需求比,P为制热模式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制热功率;在制冷模式下,η代表制冷功率需求比,P为制冷模式下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制冷功率。
P_need的值可通过查询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高温度T_max、最低温度T_min、电池容量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矩阵表获取。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SOC在0~20%和80%~100%范围内;例如,在制冷模式下,当最高温度32℃时,如果SOC为20%,需求制冷功率可以为4kW,如果SOC为60%,则需求制冷功率为3kW即可。可见,一般而言,在SOC一定时,制冷模式下,T_max越高,其需求制冷功率也相对越大。
循环系统的冷却液流量Q的取值在10~20L/min范围内。Q的取值与冷却液温度相关,温度越低,冷却液粘度越大Q越大。但为降低水泵能耗功率需求,在以上合理流量范围内,温度越低则Q也越低。更为详细的内容,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与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方案不同,本方法在满足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条件(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电池热管理系统不是采用固定的冷却液流量和冷却液温度,而是根据电池系统的SOC和温度参数,动态选择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这一变量作为工作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冷却液温度来选择冷却液流量Q,因此,可以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水泵功率,实现节约整车能耗的目的。也就是说,当电池热管理系统被开启后,根据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实时进行电池温度的动态判定,当在满足判定条件(参考步骤303和步骤305)时,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和冷却液流量Q进行调节,因此可避免能量浪费。
步骤308、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
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采用不同的模式(制冷模式或制热模式)时,对应采集的预设能耗参数不同,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的方式也不同,下文中会结合图5和图6详细说明,此处暂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该综合能耗除了可以用于作为是否调整热管理阈值的判定条件外,还可以为实现整车能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步骤309、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若为是,执行步骤310,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1。
具体可以判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是否在P_max和P_min之间,其中,在制冷模式下,P_max和P_min分别为高温工况下制冷系统(也称空调系统)焓差实验可以达到最大或最小制冷量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功率;在加热模式下,P_max和P_min分别为低温工况下,加热器到达最大或者最小加热功率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或最小功率。
可以理解,当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在P_max和P_min之间时,说明电池热管理系统仍在安全工作范围内,仍有可调整的裕度,可以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若不在此范围,说明没有调整裕度,此时不适合调整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步骤310、重新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步骤311、判断重新确定的最大温度值、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若未越过,则执行步骤312,否则返回执行步骤301。
步骤312、对上述最大温度值、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作为一个例子,可以根据热管理需求功率比,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例如,可以使T_X=T_X+(1-η)*(T_max-T_min),其中,T_X代表热管理阈值,η代表热管理需求功率比,T_max和T_min分别是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和最小温度值。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取得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重复描述。
为了使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案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4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的一种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说明。具体的,图4示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该系统可以包括:循环系统1、控制系统2和制冷系统3。循环系统1一般是指电池包的冷却液循环系统,循环系统1主要包括:水泵11、热交换器(Chiller)12、加热器(一般是PTC加热器)13、电池包15、位于电池包15冷却管道进液口的温度传感器14、位于电池包15冷却管道出液口的温度传感器16、膨胀水箱17和管路18。控制系统2主要包括:整车控制器(VCU)21、电池控制系统(BMS)22、空调控制系统(TMS)23、加热器控制器和水泵控制器。一般情况下,加热器控制器和水泵控制器是集成在VCU中的,所以图2中并未专门示出这两个控制器。制冷系统3主要包括:热交换器12、压缩机、散热风机、冷媒管及其附件等,在图4中,压缩机、散热风机、冷媒管及其附件统一用附图标记31标出。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4中,带双向箭头的虚线表示该线连接的两个设备之间的通讯信息的交换,热交换器12和压缩机31之间带双向箭头的实线表示冷媒流动方向,管路18上的单向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
如上文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中。由于图3所示的电池热管理方法包含“制冷模式”和“制热模式”两个分支,且将每一分支应用于图4所示的应用场景时其包含的内容较多,但受说明书附图幅面所限,使得两个分支难以在同一流程图中表示清楚,所以下文将通过图5和图6分别对这两个分支应用于图4所示的场景的情况进行说明。其中,图5对应的是“制冷模式”这一分支,图6对应的是“制热模式”这一分支。需要说明的是,这两个分支可以看作是两个并列的电池热管理方案,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同时实施。
如图5所示,在制冷模式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BMS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例如,BMS可以不断收集电池包中各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然后计算出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T_max和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
步骤502、BMS判断最大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或,判断平均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若为是,执行步骤503,否则返回步骤501。
如图4所示,BMS 22判断T_max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T_A,和/或,判断T_avg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T_B。
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时,可以步骤502中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看作是初始热管理阈值。一般而言,T_A的初始值为28℃~35℃,T_B的初始值为25℃~30℃。
可选地,在步骤502之前,图5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车辆的驾驶模式(MODE)和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电池类型;基于所述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类型中的至少一种,设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初始第一阈值和初始第二阈值。也就是说,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单体的类型下,上述最大温度值对应的第一阈值会有所差异,且上述平均温度值对应的第二阈值也会有所差异。
步骤503、BMS选择制冷模式,基于所述最大温度值和所述平均温度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需求功率比和冷却液流量,并向VCU发送制冷需求功率比和冷却液流量。
也即在制冷模式下,BMS基于目标温度代表值——T_max和T_avg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工作参数——制冷需求功率比η和冷却液流量Q,并将η和Q转发至VCU。其中,η=P_need/P,η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需求功率P_need,P_need的值可通过查询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高温度T_max、最低温度T_min、电池容量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矩阵表获取;P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功率。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与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方案不同,本方法在满足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条件(T_max≥T_A,和/或,T_avg≥T_B)时,电池热管理系统不是采用固定的冷却液流量和冷却液温度,而是根据电池系统的SOC和温度参数,动态选择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这一变量作为工作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冷却液温度来选择冷却液流量Q,因此,可以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水泵功率,实现节约整车能耗的目的。也就是说,当电池热管理系统被开启后,根据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实时进行电池温度的动态判定,当在满足判定条件(参考步骤502)时,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和冷却液流量Q进行调节,因此可避免能量浪费。
步骤504、VCU向TMS发送制冷需求功率比,并根据冷却液流量控制水泵工作。
步骤505、TMS控制制冷系统工作:根据制冷需求功率比控制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和风机工作。
步骤506、TMS采集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所述风机的转速和环境温度,VCU通过温度传感器采集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
如图4所示,TMS 23采集压缩机转速R_comp、风机转速R_fan,并通过散热风机外部温度传感器获得外部环境温度T_out。
如图4所示,VCU 21控制水泵11工作后,随着制冷系统3的工作,循环管路18中的冷却液温度发生变化,VCU 21可通过温度传感器14和通过温度传感器16分别电池包进液口和出液口位置的冷却液温度T_inlet和T_outlet,然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T_coolant=(T_inlet+T_outlet)/2,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计算方式确定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本文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507、VCU基于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流量和循环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损失实验数据,确定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
如图4所示,VCU 21根据此时冷却液温度T_coolant和冷却液流量Q,参考循环系统1在不同温度下压力损失实验数据(P-T)51,查表获得此温度下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
步骤508、VCU基于所述当前压力损失值、所述冷却液流量、预设关系曲线和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水泵的工作功率P_pump。
例如,依据步骤507中获得的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和冷却液流量Q,参考水泵性能P-Q-η性能曲线52,计算水泵占空比效率η_pump,则此时水泵实际工作功率P_pump=η_pump*P_max,其中,P_max为水泵额定功率,η_pump=0.2~1.1。
步骤509、TMS基于压缩机的转速、风机的转速、环境温度和制冷系统的焓差实验结果数据,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P_Air并发送至VCU。
如图4所示,TMS 23根据采集到的压缩机转速R_comp、风机转速R_fan、外部环境温度T_out,对比制冷系统焓差实验测试结果数据(空调焓差实验测试结果数据)53,通过查表插值计算获得此工况下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P_Air,并发送至整车控制器VCU。其中,P_Air=P_comp+P_fan+P_TMS,P_comp为压缩机功率,P_fan为散热风机功率,P_TMS为空调控制器功率;制冷系统焓差实验测试结果数据包括不同压缩机转速、风机转速、实验室环境温度下参数下空调系统所能提供的不同制冷功率;测试过程中空调控制系统TMS可以监测到压缩机、散热风机的能耗功率。
步骤510、VCU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和所述水泵的工作功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
作为一个例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等于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和水泵的工作功率之和,也即,P_thermal=P_Air+P_pump。
步骤511、VCU判断综合能耗是否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P_max>P_thermal>P_min;若为是,执行步骤512,否则返回步骤501。
其中,P_max和P_min分别为高温工况下制冷系统(也称空调系统)焓差实验可以达到最大或最小制冷量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功率。
步骤512、BMS重新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步骤513、BMS判断重新确定的最大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是否分别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判断是否满足T_max≤T_C,且T_avg≤T_D;若为否,执行步骤514,否则,返回步骤501。
作为一个例子,参数T_C=T_A+α*△T1,α=0.1~0.6,△T1=0℃~15℃;T_D=T_B+β*△T2,α=0.01~0.5,△T2=0℃~10℃。
步骤514、对所述第一阈值和所述第二阈值进行调整。
例如,对步骤502中采用的热管理阈值T_A和T_B进行调整。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整车驾驶模式不变,则T_A和T_B与此时BMS发送的动态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相关,且此时调整后的T_A和T_B可以表示为:T_X=T_X+(1-η)*(T_max-T_min),其中,T_X代表T_A或T_B;假如整车驾驶模式改变,则将步骤502中的热管理阈值(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按此时的驾驶模式进行初始化,并执行后续步骤。
图5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取得下述效果之一:
(1)由于能够对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判断条件热管理阈值——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这种单一的控制策略。因此,可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内的同时,使得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更为合理,既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也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短导致能量不足,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2)由于不同的驾驶模式所需要的电池系统的功率不同,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安全工作温度也不同,因此,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类型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第一阈值,以及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类型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第二阈值,以控制是否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的时机,可以合理控制并减少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次数及工作时间,从而可以在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从而提升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3)在满足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条件时,电池热管理系统不是采用固定的冷却液流量和冷却液温度,而是根据电池系统的SOC和温度参数,动态选择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这一变量作为工作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冷却液温度来选择冷却液流量Q,因此,可以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水泵功率,实现节约整车能耗的目的。
(4)在制冷模式下,依据空调系统焓差实验数据插值计算得到空调系统能耗功率,依据水泵功率-压损-效率曲线和电池包内部流道冷却液压损-温度数据,实时计算随冷却液粘度变化的水泵功率,进而实现整个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计算,为实现整车能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如图6所示,在制热模式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BMS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例如,BMS可以不断收集电池包中各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然后计算出单体电池的最小温度值T_min和单体电池的平均温度值T_avg。
步骤602、BMS判断最小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和/或,判断平均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若为是,执行步骤603,否则返回步骤601。
如图4所示,BMS 22判断T_min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T_M,和/或,判断T_avg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T_N。
需要说明的是,在首次使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时,可以步骤602中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看作是初始热管理阈值。一般而言,T_M的初始值为-5℃~5℃,T_N的初始值为0℃~10℃。
可选地,在步骤602之前,图6所示的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车辆的驾驶模式(MODE)和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电池类型;基于所述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类型中的至少一种,设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初始第三阈值和初始第四阈值。也就是说,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单体的类型下,上述最小温度值对应的第三阈值会有所差异,且上述平均温度值对应的第四阈值也会有所差异。
步骤603、BMS选择制热模式,基于所述最小温度值和所述平均温度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热需求功率比和冷却液流量,并向VCU发送制热需求功率比和冷却液流量。
也即,在制热模式下,BMS基于目标温度代表值——T_min和T_avg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热工作参数——制热需求功率比η和冷却液流量Q,并将η和Q转发至VCU。其中,η=P_need/P,η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需求功率P_need,P_need的值可通过查询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高温度T_max、最低温度T_min、电池容量状态(State of charge,SOC)矩阵表获取;P为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功率。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热管理方法与相关技术中的电池热管理方案不同,本方法在满足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条件(T_max≥T_A,和/或,T_avg≥T_B)时,电池热管理系统不是采用固定的冷却液流量和冷却液温度,而是根据电池系统的SOC和温度参数,动态选择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这一变量作为工作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冷却液温度来选择冷却液流量Q,因此,可以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水泵功率,实现节约整车能耗的目的。也就是说,当电池热管理系统被开启后,根据电池温度变化情况,实时进行电池温度的动态判定,当在满足判定条件(参考步骤602)时,对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和冷却液流量Q进行调节,因此可避免能量浪费。
步骤604、VCU向PTC发送制热需求功率比,并根据冷却液流量控制水泵工作。
步骤605、PTC根据制热需求功率比工作。
步骤606、VCU采集PTC的加热功率和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
如图4所示,PTC 13直接将其能耗功率P_PTC发送至VCU 21。
如图4所示,VCU 21控制水泵11工作后,随着制冷系统3的工作,循环管路18中的冷却液温度发生变化,VCU 21可通过温度传感器14和通过温度传感器16分别电池包进液口和出液口位置的冷却液温度T_inlet和T_outlet,然后通过求平均值得到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T_coolant=(T_inlet+T_outlet)/2,当然也可以通过其他计算方式确定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本文对此不做限制。
步骤607、VCU基于冷却液温度、冷却液流量和循环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损失实验数据,确定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
如图4所示,VCU 21根据此时冷却液温度T_coolant和冷却液流量Q,参考循环系统1在不同温度下压力损失实验数据(P-T)51,查表获得此温度下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
步骤608、VCU基于所述当前压力损失值、所述冷却液流量、预设关系曲线和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水泵的工作功率P_pump。
例如,依据步骤607中获得的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P和冷却液流量Q,参考水泵性能P-Q-η性能曲线52,计算水泵占空比效率η_pump,则此时水泵实际工作功率P_pump=η_pump*P_max,其中,P_max为水泵额定功率,η_pump=0.2~1.1。
步骤609、VCU基于PTC的加热功率和水泵的工作功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
作为一个例子,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P_thermal等于PTC的加热功率和水泵的工作功率之和,也即,P_thermal=P_PTC+P_pump。
步骤610、判断综合能耗是否在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P_max>P_thermal>P_min;若为是,执行步骤611,否则返回步骤601。
其中,P_max和P_min分别为高温工况下制热系统(也称空调系统)焓差实验可以达到最大或最小制热量时,电池热管理系统所允许的最大和最小功率。
步骤611、BMS重新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单体电池的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步骤612、BMS判断重新确定的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是否分别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判断是否满足T_min≥T_R,且T_avg≥T_S;若为否,执行步骤613,否则,返回步骤601。
作为一个例子,参数T_R=T_M+λ*△T3,λ=1~2,△T3=2℃~5℃;T_S=T_N+γ*△T4,γ=0.2~1,△T4=0℃~12℃。
步骤613、BMS对所述第三阈值和所述第四阈值进行调整。
例如,对步骤602中采用的热管理阈值T_M和T_N进行调整。作为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整车驾驶模式不变,则T_M和T_N与此时BMS发送的动态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相关,且此时调整后的T_M和T_N可以表示为:T_X=T_X+(1-η)*(T_max-T_min),其中,T_X代表T_M或T_N;假如整车驾驶模式改变,则将步骤602中的热管理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按此时的驾驶模式进行初始化,并执行后续步骤。
图6所示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可以取得下述效果之一:
(1)由于能够对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判断条件热管理阈值——第三阈值和第四阈值进行动态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这种单一的控制策略。因此,可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内的同时,使得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更为合理,既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也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短导致能量不足,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2)由于不同的驾驶模式所需要的电池系统的功率不同,不同类型的单体电池安全工作温度也不同,因此,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类型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第三阈值,以及在不同驾驶模式和/或电池类型下设定不同的初始第四阈值,以控制是否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对电池进行热管理的时机,可以合理控制并减少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次数及工作时间,从而可以在提高电池热管理系统零部件使用寿命的同时,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能耗,从而提升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3)在满足电池热管理系统开启条件时,电池热管理系统不是采用固定的冷却液流量和冷却液温度,而是根据电池系统的SOC和温度参数,动态选择热管理需求功率比η这一变量作为工作参数,同时根据不同冷却液温度来选择冷却液流量Q,因此,可以降低电池热管理系统能耗及水泵功率,实现节约整车能耗的目的。
(4)在制热模式下,依据水泵功率-压损-效率曲线和电池包内部流道冷却液压损-温度数据,实时计算随冷却液粘度变化的水泵功率,进而实现整个热管理系统的能耗功率计算,为实现整车能耗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进行了介绍,相应于上述电池热管理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下面进行介绍。
如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判断模块701、控制模块702、第二判断模块703、第三判断模块704和阈值调整模块705。
第一判断模块701,用于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控制模块702,用于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第二判断模块703,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第三判断模块704,用于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阈值调整模块705,用于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可以在电池温度的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在开启电池热管理系统后动态采集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以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动态判断该综合能耗是否在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以及动态判断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然后在综合能耗处于允许的能耗范围内,且电池当前的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优化调整,而不是一直采用固定的热管理阈值这种单一的控制策略。因此,可以确保电池温度在合理工作范围内的同时,使得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时间更为合理,既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长造成能量浪费,也不会因为工作时间过短导致能量不足,提升了整车能耗管理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相对应且能取得相同的技术效果,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对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描述的较为简单,相关之处请参考上文中对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的介绍。
图8示出了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8,在硬件层面,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可选地还包括内部总线、网络接口、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可能包含内存,例如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1个磁盘存储器等。当然,该电子设备还可能包括其他业务所需要的硬件。
处理器、网络接口和存储器可以通过内部总线相互连接,该内部总线可以是ISA(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工业标准体系结构)总线、PCI(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外设部件互连标准)总线或EISA(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扩展工业标准结构)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8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存储器,用于存放程序。具体地,程序可以包括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可以包括内存和非易失性存储器,并向处理器提供指令和数据。
处理器从非易失性存储器中读取对应的计算机程序到内存中然后运行,在逻辑层面上形成电池热管理装置,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上述如本申请图2所示实施例揭示的电池热管理方法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中,或者由处理器实现。处理器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处理器读取存储器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由此,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电子设备可执行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并实现前文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各方法的功能和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设备。
(1)整车控制器。
(2)移动网络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3)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该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指令,该指令当被包括多个应用程序的电子设备执行时,能够使该电子设备执行图1所示实施例中电池热管理方法,并具体用于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车辆的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电池类型;
基于所述驾驶模式和所述电池类型中的至少一种,设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初始热管理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包括:
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工作参数工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参数包括热管理需求功率比和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流量,其中,所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为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热管理需求功率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额定功率的比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包括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大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包括:判断所述最大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且判断所述平均温度值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
其中,所述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工作参数工作,包括:
当所述最大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和/或,所述平均温度值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时,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冷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下以所述制冷工作参数工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为制冷需求功率比,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制冷系统和循环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冷模式下以所述制冷工作参数工作,包括:根据所述制冷需求功率比控制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和风机工作,并根据所述冷却液流量控制所述循环系统中的水泵工作;
其中,所述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包括:
采集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所述风机的转速、环境温度和所述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
基于所述压缩机的转速、所述风机的转速、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制冷系统的焓差实验结果数据,确定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
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所述冷却液流量和所述循环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损失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
基于所述当前压力损失值、所述冷却液流量、预设关系曲线和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水泵的工作功率,其中,所述预设关系曲线为所述水泵的压力损失值、冷却液流量和占空比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制冷系统的工作功率和所述水泵的工作功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包括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最小温度值和平均温度值;
其中,所述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包括:判断所述最小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且判断所述平均温度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
其中,所述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以所述工作参数工作,包括:
当所述最小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三阈值,和/或,所述平均温度值小于或等于第四阈值时,基于所述目标代表值确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制热工作参数,并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以所述制热工作参数工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理需求比为制热需求功率比,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加热器和循环系统;
其中,所述控制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在制热模式下以所述制热工作参数工作,包括:根据所述制热需求功率比控制加热器工作,并根据所述冷却液流量控制所述循环系统中的水泵工作;
其中,所述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包括:
采集所述加热器的加热功率和所述循环系统中的冷却液温度;
基于所述冷却液温度、所述冷却液流量和所述循环系统在不同温度下的压力损失实验数据,确定所述循环系统的当前压力损失值;
基于所述当前压力损失值、所述冷却液流量、预设关系曲线和所述水泵的额定功率,确定所述水泵的实际功率,其中,所述预设关系曲线为所述水泵的压力损失值、冷却液流量和占空比效率之间的关系曲线;
基于所述加热器的功率和所述水泵的实际功率,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
9.根据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包括:
根据所述热管理需求功率比,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10.一种电池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基于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并判断所述至少一种电池温度代表值中的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
控制模块,用于当所述目标代表值越过对应的热管理阈值时,控制电池热管理系统工作,以对所述电池包进行热管理;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预设能耗参数,基于所述预设能耗参数确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能耗,并判断所述综合能耗是否在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允许的能耗范围内;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当所述综合能耗在所述能耗范围内时,重新基于所述电池包中单体电池的当前温度确定所述目标代表值,并判断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是否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
阈值调整模块,用于当重新确定的所述目标代表值未越过对应的安全阈值时,对所述目标代表值对应的热管理阈值进行调整。
CN202110439115.0A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193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115.0A CN113193269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439115.0A CN113193269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3269A true CN113193269A (zh) 2021-07-30
CN113193269B CN113193269B (zh) 2022-10-11

Family

ID=769784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439115.0A Active CN113193269B (zh) 2021-04-23 2021-04-23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193269B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049A (zh) * 2021-09-07 2021-12-31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79179A (zh) * 2021-09-26 2022-01-0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945782A (zh) * 2021-09-10 2022-0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347747A (zh) * 2021-12-22 2022-04-15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
CN114628805A (zh) * 2022-03-28 2022-06-14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管理系统及车载终端
CN115123024A (zh) * 2022-07-21 2022-09-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电池温度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02152A (zh) * 2022-10-31 2022-11-29 宇龙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FR3131660A1 (fr) * 2022-01-04 2023-07-07 Psa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ntrôle thermique a 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 procede et vehicule sur la base d’un tel systeme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3329340A (zh) * 2010-12-17 2013-09-25 宝马股份公司 车辆中的电化学蓄能器的温度调节方法
CN103419658A (zh) * 2012-05-22 2013-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电池加热方法
JP2014160593A (ja) * 2013-02-20 2014-09-04 Toshiba Corp 電池温度制御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US20150100188A1 (en) * 2012-03-20 2015-04-09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battery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WO2015071587A1 (fr) * 2013-11-13 2015-05-21 Renault S.A.S Procédé de gestion de la puissance disponible d'une batterie
US20170080821A1 (en) * 2014-05-20 2017-03-23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device
CN108631023A (zh) * 2018-04-28 2018-10-09 吉林大学 一种精细化液流形式电池冷却方法
CN108987848A (zh) * 2018-07-20 2018-12-11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09830782A (zh) * 2017-11-23 2019-05-31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行车加热控制方法
CN110931896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11092182A (zh) * 2019-12-30 2020-05-01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加热的动力电池系统及汽车
CN111332153A (zh) * 2020-03-19 2020-06-26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430845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1430844A (zh) * 2020-03-05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50933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114603A (zh) * 2020-08-06 2020-12-22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151904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2158047A (zh) * 2020-09-25 2021-01-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9340A (zh) * 2010-12-17 2013-09-25 宝马股份公司 车辆中的电化学蓄能器的温度调节方法
CN102139646A (zh) * 2011-02-18 2011-08-03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US20150100188A1 (en) * 2012-03-20 2015-04-09 Robert Bosch Gmbh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a battery arrangement of a motor vehicle
CN103419658A (zh) * 2012-05-22 2013-12-04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及电池加热方法
JP2014160593A (ja) * 2013-02-20 2014-09-04 Toshiba Corp 電池温度制御方法および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WO2015071587A1 (fr) * 2013-11-13 2015-05-21 Renault S.A.S Procédé de gestion de la puissance disponible d'une batterie
US20170080821A1 (en) * 2014-05-20 2017-03-23 Jaguar Land Rover Limited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device
CN109830782A (zh) * 2017-11-23 2019-05-31 郑州深澜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行车加热控制方法
CN108631023A (zh) * 2018-04-28 2018-10-09 吉林大学 一种精细化液流形式电池冷却方法
CN108987848A (zh) * 2018-07-20 2018-12-11 威马智慧出行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
CN111509331A (zh) * 2019-01-31 2020-08-07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冷却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151904A (zh) * 2019-06-27 2020-12-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控制器、电池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110931896A (zh) * 2019-11-28 2020-03-27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锂离子电池温度管理系统
CN111092182A (zh) * 2019-12-30 2020-05-01 福建省汽车工业集团云度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均温加热的动力电池系统及汽车
CN111430844A (zh) * 2020-03-05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充电时的热管理方法、装置及汽车
CN111332153A (zh) * 2020-03-19 2020-06-26 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充放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CN111430845A (zh) * 2020-03-20 2020-07-17 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包热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2114603A (zh) * 2020-08-06 2020-12-22 宝能(广州)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热管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158047A (zh) * 2020-09-25 2021-01-01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整车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车辆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59049B (zh) * 2021-09-07 2023-07-21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859049A (zh) * 2021-09-07 2021-12-31 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945782A (zh) * 2021-09-10 2022-01-18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945782B (zh) * 2021-09-10 2023-10-13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管理系统标定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879179B (zh) * 2021-09-26 2023-05-23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3879179A (zh) * 2021-09-26 2022-01-04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电池加热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CN114347747A (zh) * 2021-12-22 2022-04-15 宜宾凯翼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控制方法
FR3131660A1 (fr) * 2022-01-04 2023-07-07 Psa Automobiles Sa Systeme de contrôle thermique a intelligence artificielle, procede et vehicule sur la base d’un tel systeme
CN114628805A (zh) * 2022-03-28 2022-06-14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管理系统及车载终端
CN114628805B (zh) * 2022-03-28 2024-05-14 重庆金康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冷却方法、管理系统及车载终端
CN115123024A (zh) * 2022-07-21 2022-09-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电池温度动态调节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5402152B (zh) * 2022-10-31 2023-01-06 宇龙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CN115402152A (zh) * 2022-10-31 2022-11-29 宇龙时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中动力电池温控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193269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193269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10588277B (zh) 电动汽车热管理方法、系统和车辆
CN110600831B (zh) 电池包的温度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628237B (zh) 一种电池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及控制器
EP4296096A1 (en)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fuel cel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method, vehicle and medium
CN108808161B (zh) 一种电动大巴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管理控制方法及其装置
WO2022142996A1 (zh) 一种动力电池的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207485B (zh) 一种防冻结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水多联系统
CN111244572A (zh) 电池包温差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909383A (zh) 一种用于冷却动力电池的热管理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137722A (zh) 用于变频模块防凝露的方法、装置及空调器
WO2023236888A1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CN115289639A (zh) 一种氟泵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887079A (zh) 考虑新能源发电不确定性的空气源热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865153A (zh) 一种热管理控制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CN117677134A (zh) 一种液冷系统
US20240123789A1 (en) Vehicle heating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device, medium, and program product
CN114188566A (zh) 热管理系统的控制方法、系统及热管理系统、燃料电池
CN114475360B (zh) 电动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WO2024066359A1 (zh) 电动汽车热量分配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3859049B (zh) 电池热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130830A (zh) 一种车辆电池冷却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6160916A (zh) 一种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239306A (zh) 电池热管理的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5033988A (zh) 一种动力总成温度估算方法、装置、整车控制器及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