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79091B - 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79091B CN113079091B CN202010112503.3A CN202010112503A CN113079091B CN 113079091 B CN113079091 B CN 113079091B CN 202010112503 A CN202010112503 A CN 202010112503A CN 113079091 B CN113079091 B CN 1130790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etection
- flow
- packet
- node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0—Routing based on monitoring resul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6—Generation of reports
- H04L43/062—Generation of reports related to network traff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2—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 H04L43/026—Capturing of monitoring data using flow identif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05—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 H04L43/0817—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by checking availability by checking funct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04L43/0864—Round trip d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4—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software, i.e. software pack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0—Hop count for routing purposes, e.g. TT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38—Flow based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5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label swapping, e.g. 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 [MP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74—Address processing for rou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41—Virtual LANs, VLANs, e.g. virtual private networks [VP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14—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 H04L41/145—Network analysis or design involving simulating, designing, planning or modelling of a networ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0—Active monitoring, e.g. heartbeat, ping or trace-rou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2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the monitoring system or the monitored elements being virtualised, abstracted or software-defined entities, e.g. SDN or NF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50—Tes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26—Route discovery pack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1—Identifying congestion
- H04L47/115—Identifying congestion using a dedicated pack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请求保护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在应用随流检测的检测域中,如果头节点没有收到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流量,该头节点主动生成包括随流检测信息和模拟业务报文的检测报文,随流检测信息被检测域中的节点用于流量检测,该模拟业务报文中包括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该检测报文。当尾节点接收到由头节点发送的该检测报文后,基于该检测报文中携带的随流检测信息进行网络性能检测后,终结该检测报文,不再继续转发该检测报文。通过本申请的方法,对随流检测协议进行扩展,增加主动随流检测能力,即使在没有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中也实现随流检测,覆盖网络性能检测的各种场景。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01月03日递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CN202010006017.3,发明名称为“一种随流检测的方法和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网络性能检测技术是电信领域的研究热点。网络性能检测技术通过监控、测量和采集网络性能数据,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分析、控制、调整,提供稳定的网络服务,是网络运行的基础。根据测量方法,网络性能检测技术可以分为主动检测(英文:Active Metrics)和被动检测(英文:Passive Metrics)两类。
其中,主动检测是通过向网络中主动发送检测流,根据检测流受网络影响而发生的特性变化来分析网络行为。被测量的网络性能指标通常包括丢包率、时延、抖动或带宽中的一种或多种。常见的主动测量协议包括PING、Traceroute、互联网协议测量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 Measurement Protocol,简称:IPMP)、双向主动测量协议(英文:Two-Way Active Measurement Protocol,简称:OWAMP)等。主动检测使用灵活,但是传统的主动检测通过带外发送模拟检测报文而间接模拟实际业务,但这种检测方式测量的不是真实业务流量,无法保证模拟报文与真实业务路径一致,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网络业务质量,主动检测的准确度与实际网络存在一定偏差。
被动检测是采用随流检测技术,直接对用户设备发送的实际业务流进行测量的检测技术,随流检测技术例如可以是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英文:in-situ OperationsAdminstration and Maintenance,简称:iOAM)、带内流信息遥测(英文:In-situ FlowInformation Telemetry,简称:IFIT)、带内网络遥测(In-band Network Telemetry简称:INT)等检测技术,被动检测基于实际的业务流进行测量,检测精度较高,但是被动检测必须基于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流量进行检测。在一些缺少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目前的被动检测技术无法对网络性能进行检测。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新的检测机制,能够覆盖网络性能检测的各种场景,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及通信系统,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机制,即,配置扩展的随流检测协议,使得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也能够基于随流检测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有效的随流测量,实现各种场景下的网络性能检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在应用随流检测的检测域中的头节点(即第一网络节点)未接收到真实业务报文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不是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检测报文,该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根据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确定的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由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被所述第一转发路径上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所述第一检测报文;该第一网络节点沿着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向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检测报文。
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对目前的随流检测协议进行扩展,即使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检测域的头节点能够自主的生成用于随流检测的检测报文,使得基于随流检测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测量成为可能。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流检测机制,仅仅需要配置一种扩展的随流检测协议,就既能够完成主动随流检测又能够进行被动随流检测,能够覆盖网络性能检测的各种场景,为网络性能检测提供了便利。而且,该实施例中在采用主动随流检测技术时,头节点生成的检测报文中还需要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告知尾节点其接收到的是专门用于网络性能测量的检测报文,指示尾节点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该转发报文,如此,使得专门用于测量而非真实业务报文的检测报文被尾节点终结,不会被尾节点转发至检测域以外的其他节点,从而避免了影响为用户提供的真实业务的问题,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更加智能。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中可以包括第一随流检测头,该第一随流检测头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随流检测头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例如:对于IFIT随流检测,第一随流检测头可以是流指令头部字段FIH,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该FIH中的R标志位的值,如,当R标志位取值为0,可以指示该第一检测报文为被动随流检测;反之,当R标志位取值为1,可以指示该第一检测报文为主动随流检测。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可以包括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的类型字段指示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仍然以IFIT随流检测为例,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具体可以是FIEH,那么,第一指示信息例如可以是该FIEH中类型字段的值,该FIEH中类型字段的值用于指示该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或被动随流检测;或者,第一该指示信息也可以是该FIEH中任意可以用作指示的预设字段或标志位的取值。
作为再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可以包括选项OPTION字段,该OPTION字段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为OPTION字段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又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为OPTION字段的类型字段所指示的信息,类型字段指示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仍然以IFIT随流检测为例,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是扩展的OPTION字段的类型Type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1也可以是扩展的OPTION字段的预留Reserved字段或者其他字段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位的值。以iOAM随流检测为例,第一指示信息具体可以是该扩展的OPTION字段的iOAM Type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或者,第一指示信息也可以是iOAM数据Data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位的值。其中,第一报文头可以封装在IPv6报文头、VXLAN报文头、IPv4报文头或SRH中。
上述三个示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示例性介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他任何可以用于指示该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的信息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任意可以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的报文头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报文头。
需要说明的是,该随流检测可以是IFIT随流检测,或者,也可以是iOAM随流检测,再或者,还可以是INT随流检测。任何随流检测协议均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扩展,支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流检测可以是端到端E2E主动随流检测,也可以是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具体可以根据随流检测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E2E主动随流检测,是指第一转发路径在检测域中的各节点,进行网络性能检测后将自身的测量结果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逐跳随流检测,是指第一转发路径在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之外的其他节点,进行网络性能检测后将自身的测量结果携带在检测报文中发给下一跳节点,直至尾节点进行网络性能检测后获得自身的测量结果,将该第一转发路径在检测域中的各节点的测量结果一起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由控制管理设备进行分析并对检测域的流量进行管理。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检测报文的具体过程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模拟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节点对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封装第一随流检测信息。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为二层报文,该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VLAN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和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中相同的所述VLAN标识;那么,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这样,对于专线业务,考虑到二层报文根据其所属的VLAN指导转发,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二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VLAN标识,模拟二层的真实业务报文进入头节点的入端口,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对于专网业务,考虑到二层报文根据其所属的VLAN和目的MAC地址指导转发,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二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VLAN标识和目的MAC地址,模拟二层的真实业务报文进入头节点的入端口,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也可以为三层报文,该三层报文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与第一网络节点用于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与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通过入接口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这样,考虑到三层报文根据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指导转发,相同网段的源IP地址和相同网段的目的IP地址的报文转发路径一致,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三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和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属的网段对应相同,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二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和第二检测报文的协议号、传输控制协议TCP端口号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不同,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报文头和由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的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根据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所确定的第二检测报文在检测域中的第二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第二报文头中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第二随流检测信息被第二转发路径中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二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
该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其中,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和第二检测报文所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或UDP端口号相同;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二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真实业务报文。
这样,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实现对检测域中头节点和尾节点均相同的多条转发路径进行检测,为需要经过不同转发路径传输的不同真实业务报文在网络中正常传输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能够适应更多的网络场景,实现检测域中更加完善的网络性能测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一种基于随流检测对网络性能进行主动检测的方法,该方法应用在随流检测的检测域中,以该检测域的头节点之后的任意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执行主体,该方法例如可以包括:检测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接收检测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第一模拟业务报文,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并非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第一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第二网络节点根据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在第二网络节点对网络性能进行检测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根据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节点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第一检测报文。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二网络节点也可以为检测域中的中间节点,该方法还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节点对第一检测报文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检测报文,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为二层报文,该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VLAN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那么,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该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VLAN标识,第一网络节点可以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该三层报文中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
可见,无论是二层报文还是三层报文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均可以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其中,随流检测为IFIT随流检测或iOAM随流检测或INT随流检测。
其中,随流检测为端到端主动随流检测或逐跳主动随流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第一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除了收发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例如:当所述第一网络设备执行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沿着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向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检测报文;所述处理单元用于生成第一检测报文。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收发单元和处理单元。其中,收发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收发操作;处理单元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中除了收发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例如:当所述第二网络设备执行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方法时,所述收发单元用于通过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接收检测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检测报文;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其中,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接收操作;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发送操作;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中除所述接收和发送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包括第一通信接口、第二通信接口和处理器。其中,第一通信接口用于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接收操作;第二通信接口用于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的发送操作;处理器,用于执行前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中除所述接收和发送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该第一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与该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第一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该第二网络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其中,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与该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第二网络设备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的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的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第三方面、第五方面或第七方面提供的所述的第一网络设备以及第四方面、第六方面或第八方面提供的第二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IFIT信息头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应用场景所涉及的网络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应用场景所涉及的网络系统框架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100的流程示意图;
图5a为本申请实施例中IFIT下检测报文1中扩展的OPTION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5b为本申请实施例中iOAM下检测报文1中扩展的OPTION字段的格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200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场景下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500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1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2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3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4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500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通信系统1600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本申请中的“1”、“2”、“3”、“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等序数词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
本申请中提及的“A和/或B”,应该理解为包括以下情形:仅包括A,仅包括B,或者同时包括A和B。
本申请所涉及的基于iOAM的随流检测技术是指当数据报文在检测域中传输时,在数据报文中携带OAM信息。其中带内(英文:in-situ)是指OAM信息附加在数据报文中,而不是携带在专门的OAM报文中。
所涉及的基于IFIT的随流检测技术可以参见因特网工程任务组(英文:InternetEngineering Task Force,缩写:IETF)草案“In-situ Flow Information Telemetrydraft-song-opsawg-ifit-framework-10”的相关说明,上述草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本申请所涉及的基于INT的随流检测技术可以参见IETF草案“Data-plane forin-band telemetry collection draft-lapukhov-dataplane-prove-01”的相关说明,上述草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各种随流检测技术的发展,本申请所提及的随流检测技术包括随着技术发展的各种随流检测技术。
下面对于本申请涉及的一些技术术语做出简单解释说明。
客户:在本申请中,指用户设备。“用户设备”和“客户”可能经常交替使用,应理解,二者指代相同的含义。
随流检测:也可以称之为随路检测、随路遥测、随流测量或随路测量,是指随着业务流对网络性能进行检测。对网络性能检测例如可以包括对承载业务的业务通道以及相应的网元的网络性能进行检测。业务通道可以是业务流的转发路径,网络性能例如可以包括:传输时延,丢包率,抖动,误码率等。
模拟业务报文:本申请中模拟业务报文是指在网络中没有真实业务流量时,由随流检测域中的检测节点生成的用于模拟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该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与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的转发路径一致。检测域中的尾节点收到该模拟业务报文后,不会像网络中的其它节点转发该模拟业务报文。
真实业务报文:是指由用户设备发送的,在网络中传输的真实的业务流量。检测域中的尾节点接收到该真实业务报文时,需要向该真实业务报文的目的地址转发该报文。
下面以IFIT技术为例,对随流检测技术进行举例说明。
IFIT技术可以利用报文中携带的IFIT信息对网络中的业务流经过的节点进行特征标记,所述特征标记也可称之为染色。所述IFIT信息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构成IFIT头,例如可以作为多协议标签交换(英文: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简称:MPLS)协议等的扩展头;或者,所述IFIT信息也可以按照字段信息等分散包括在例如网际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IP)头中。所述业务流经过的每跳节点将收集到的时间戳、包数等数据上报给网络管理设备,以供所述网络管理设备基于上报的数据进一步计算网络时延、丢包情况和还原路径等。在点到点流传输业务场景下,一种可能的用于MPLS协议网络的IFIT信息头结构如图1所示,这里就所述IFIT头结构中的关键字段进行描述。
1.流指令指示符字段(英文:Flow Instruction Indicator,简称:FII)。该字段主要用于标识此后的数据信息为IFIT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字段信息:
流指令指示符标签(英文:FII Label),可配置缺省值以用于标识IFIT检测流;
S标志位,用于标记是否为栈底,例如取值为1为栈底,取值为0为非栈底;
可以继承外层MPLS标签头中的部分相关信息,如优先级EXP和生存时间(英文:Time To Live,简称:TTL)等。
2.流指令头部字段(英文:Flow Instruction Header,简称:FIH),也可以称之为随流检测头或流检测头。该字段主要用于携带IFIT检测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字段信息:
流标识(英文:Flow ID),为每条IFIT检测流量分配的全局唯一标识;
L标志位,丢包(英文:packet loss)检测染色标记,例如:L标志位取值为“1”表示采集丢包,“0”表示不采集丢包。
D标志位,时延(英文:delay)测量染色标记,例如:D标志位取值为“1”表示采集时间戳,“0”表示不采集时间戳。
头类型指示符(英文:Header Type Indicator,简称:HTI),标记需发送IFIT检测结果的节点范围和检测内容范围,例如:可以用不同的标记值区分除检测两端节点外,是否对具备IFIT能力的路径节点进行检测,以及是否包括流指令扩展头字段(英文:FlowInstruction Extension Header,简称:FIEH)等。
R标志位可以作为保留标志位。
3.流指令扩展头字段FIEH,也可以称之为流扩展检测头或者扩展随流检测头。该字段作为扩展字段,主要用于携带其他IFIT检测相关的信息。例如可以包括以下字段信息:
流标识扩展Flow ID Ext,用于扩展流标识位宽;
V标志位,用于作反向流(英文:reverse flow)标记,例如:V标志位取值为“0”表示当前流为正向流,接收端可自动创建反向流;“1”表示当前流为反向流,接收端不再自动创建反向流;
周期(英文:Period),取值不同表示检测周期不同,检测周期例如可以为1s、10s、30s、1min或10min等。
通常情况下,检测域中的头节点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报文后,在该报文中封装IFIT信息(即随流检测信息),以指示检测域中的网络节点执行IFIT检测。所述报文的类型例如可以是数据报文,也可以是控制报文等。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多个数据报文或控制报文可以是连续发送的,例如多个数据报文可以构成一条数据流;或者,多个数据报文或控制报文在一定周期内是间隔发送的,例如操作维护管理(英文:Operation,Administration andMaintenance,简称:OAM)控制报文等。
在一个网络中可以通过指定检测域确定需要执行IFIT检测的网络范围,通常所述检测域中的网络节点需要传输IFIT信息以实现IFIT检测,并将执行所述IFIT检测后获取的相应信息发送至网络管理设备。所述检测域的检测范围可以基于多种方式确定,例如,可以基于网络场景确定,如指定网络中的核心网部分作为所述检测域;或者,可以基于业务类型确定,如为视频业务和语音业务指定不同范围的检测域等。IFIT网络中包括三类节点,具体为头节点(英文:head node)、尾节点(英文:end node)和逐跳的路径节点(英文:pathnode)。其中,逐跳的路径节点也可以称之为中间节点。所述头节点、尾节点和路径节点例如可以是网络中的相应网络节点。对于一条数据流而言,在所述检测域指定的检测范围内传输所述数据流的第一个网络节点,可以作为传输所述数据流的头节点。在所述检测域指定的检测范围内传输所述数据流的最后一个网络节点,可以作为传输所述数据流的尾节点。在所述头节点和所述尾节点之间传输所述数据流的各个节点即为逐跳的路径节点。IFIT信息可以由头节点添加,并在尾节点剥离。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检测域是指执行随流检测应用的网络域。具体来说,检测域中包括多个使能了随流检测功能的转发设备,例如路由器或交换机。该检测域中还可以包括控制管理设备,例如逻辑的集中控制器,用于对检测域中的多个转发设备进行随流检测的配置,并采集和分析多个转发设备上报的随流检测数据。
结合上文介绍的随流检测技术,对本申请中所述的主动随流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主动随流检测,是指基于上文中介绍的随流检测技术,在检测域中的头节点没有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流量时,由头节点主动生成检测流量,并在检测流量中封装随流检测信息。例如,如果是基于IFIT随流检测,则在检测报文中携带IFIT随流检测信息。头节点沿着所述检测报文的转发路径向尾节点发送检测报文,检测域中该转发路径上的节点可以基于接收到的检测报文,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在本申请中,主动随流检测,对传统的被动的随流检测进行了扩展,使得随流检测协议支持主动检测能力,可以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中,实现对网络性能的高精度检测。本申请中,根据主动随流检测的测量结果可以判断该转发路径是否满足业务承载需求。由此,基于同一个随流检测协议,就可以覆盖有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以及缺少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相当于使用带外测量协议,测量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性能检测,并基于带内随流检测测试真实流量的网络性能的技术方案,本申请提供的方案仅需要一套测量协议,配置简单,兼容多种网络场景。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网络100包括控制管理设备和多个网络节点。所述多个网络节点之间通过通信链路连接,用于传输数据流。如图2所示,检测域中的头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尾节点通过通信链路连接。检测域中除了包括图示所述的各节点外,还可以包括其他未示出的节点。尾节点还可以通过通信链路和外部节连接。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可以沿着转发路径1,经由头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到达外部节点。控制管理设备例如可以是集中控制器,可以是网管,也可以是执行流量分析功能的流量分析设备。控制管理设备可以是一个设备,也可以是指多个设备的集合。
控制管理设备可以用于对上述多个网络节点之间的传输路径上的数据报文进行信息的采集和传输路径性能检测,所述传输路径性能检测包括但不限于传输时延、丢包率和丢包定位的检测。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传输路径可以包括数据流流经的路径。在本申请中,可以由控制管理设备确定检测域,所述检测域是所述控制管理设备确定的检测范围;也可以是在检测域中的各转发设备上分别进行配置,从而形成一个检测域。在所述检测域中的传输路径上,位于检测域的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的网络节点是中间节点,例如图2中的中间节点1和中间节点2。
图3示出了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网络架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网络200与图2所示的网络100的主要区别在于,在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存在多条传输路径。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多条传输路径至少包括图3所示的转发路径1和转发路径2。用户设备发送的数据流,可以沿着转发路径1,经由头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到达外部节点;也可以沿着转发路径2,经由检测域中的头节点、中间节点3、中间节点4和尾节点到达外部节点。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路径1可以是工作路径,转发路径2可以是保护路径,当转发路径1发生故障时,由转发路径2承载业务流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转发路径1和转发路径2可以是等价路径,头节点接收到用户设备发送的业务流时,基于哈希计算,选择转发路径1承载业务流量。
应理解,图2或图3中仅示例性的示出检测域中包括的4个节点,该检测域可以包括任意其它数量的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图2或图3中所示的网络架构仅是举例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随流检测的应用场景不限于图2或图3所示的场景。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适用于所有应用随流检测技术进行数据传输的网络场景。
在图2或图3所示的场景中,当检测域中所示的各节点设备开通,头节点至尾节点之间的业务通道配置完成,希望对业务通道进行性能检测,从而判断业务通道是否满足业务承载需求时,如对时延,带宽、丢包率等指标的要求;再比如,在图3所示的场景中,转发路径2作为保护路径,通常不会承载真实的业务流量,希望对转发路径2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确定保护路径能否满足业务承载需求,以便在工作通道故障时,可以将流量倒换到满足业务承载需求的保护路径中;面对上述两种可能的具体网络应用场景,基于目前的随流检测技术,无法完成性能检测。而如果结合带外流量测量方法来进行测量,又会使协议配置非常复杂。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100,通过对随流检测协议进行扩展,使其支持主动检测能力,使得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也能基于随流检测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测量。下面结合图4,以图3所示的场景为例,对本申请所述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100进行简单介绍。
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100,该方法100例如可以包括下述S101~S110:
S101,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检测报文1包括报文头1和由该头节点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报文头1中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100所应用的网络中,可以配置任意一种扩展的随流检测协议,支持该方法100中S101~S110的执行。其中,随流检测协议例如可以是IFIT协议、IOAM协议或INT协议中的任意一种,那么,本申请实施例中头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执行的随流检测与配置的协议一致,即,执行的随流检测为IFIT随流检测、IOAM随流检测或INT随流检测的任意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检测域的头节点上具有能够生成检测报文的功能模块,可以称为发包器,当需要对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1进行网络性能检测,但该网络的转发路径1上目前没有真实报文在传输时,该转发路径1在检测域的头节点可以生成检测报文1,用于实现该主动随流检测方法100,对该转发路径1上各个节点以及所包括的链路进行网络性能测量。
在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的过程具体可以包括:S11,头节点生成模拟业务报文1;S12,头节点对模拟业务报文1封装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的报文头1,得到检测报文1。
根据不同的网络环境,生成的检测报文1不同,而报文头1根据检测报文1的报文类型,适应性的进行封装,例如:对于第四版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简称:IPv4)网络环境,检测报文1为IPv4报文,报文头1可以封装在IPv4报文的选项OPTION字段中;又例如:对于第六版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简称:IPv6)网络环境,检测报文1为IPv6报文,报文头1可以封装在IPv6报文头(如:逐跳(英文:Hop By Hop)头)中;还例如:对于基于IPv6的段路由(英文:Segment Routing IPv6,简称:SRv6)网络环境,检测报文1为SRv6报文,报文头1可以封装在SRv6报文的SRv6扩展头(英文:Segment Routing Header,简称:SRH)中;再例如:对于MPLS网络环境,报文头1可以封装在MPLS报文头中。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现有的技术常识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报文头1进行具体的封装,生成对应的检测报文1。
其中,S11中所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并不是用户设备发送给头节点的真实业务报文,而是头节点模拟用户设备可能沿转发路径1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1,生成在该检测域中也沿着转发路径1传输的一个模拟报文。对于S12中的报文头1,是头节点在生成模拟业务报文1后,为了生成检测报文1,在该模拟业务报文1上封装的报文头,该报文头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用于指示转发路径1上的各节点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此外,该随流检测信息1还包括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该转发路径1在检测域的尾节点处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检测报文1,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尾节点将检测报文作为真实业务报文,从该尾节点发送到检测域之外的节点上,从而引起影响向用户提供的业务。
对于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是二层报文,也可以是三层报文。头节点具体生成的是二层的模拟业务报文1还是三层的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基于真实业务报文1是二层报文还是三层报文确定,具体而言,如果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1传输的真实业务报文1为二层报文,则,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是二层报文;如果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1传输的真实业务报文1为三层报文,则,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是三层报文。
作为一个示例,模拟业务报文1和真实业务报文1均为二层报文,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虚拟局域网(英文: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VLAN)标识,其中,VLAN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而该真实业务报文1可以从端口1进入到头节点,即,该端口1为头节点用于接收真实业务报文1的入端口;那么,头节点模拟真实业务报文1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中,可以包括该VLAN标识,还可以包括该端口1对应的端口号,该端口号用于指示端口1,这样,可以确保头节点基于模拟业务报文1生成的检测报文1在检测域中也沿着转发路径1传输。
例如:对于专线业务,各节点中包括的转发表包括该节点上入端口、VLAN标识和该节点上出端口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真实业务报文基于其所属的VLAN进行转发,那么,对于携带VLAN标识1的真实业务报文1,那么,当头节点从入端口11接收到该真实业务报文1后,通过解析获得该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的VLAN标识1,从而基于该入端口11、VLAN标识1,确定出端口12,并从出端口12将真实业务报文1转发到下一跳节点(即,中间节点1)。由于各个节点上的转发表不变,那么,为了模拟该真实业务报文1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1,需要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与真实业务报文1相同的VLAN标识,即,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VLAN标识1,而且,头节点需要模拟配置该模拟业务报文1从入端口11(即,真实业务报文1的入端口)接收上来的,如:通过配置命令告知负责转发报文的转发器,该模拟业务报文1的入端口为端口11,或者,又如:还在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用于标识入端口11的端口号,但需要在转发到下一跳节点之前从模拟业务报文1中删除该端口号。这样,当头节点生成模拟从入端口11接收到该模拟业务报文1后,通过解析获得该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的VLAN标识1,从而基于该入端口11、VLAN标识1,确定出端口12,并从出端口12将模拟业务报文1转发到下一跳节点(即,中间节点1),而且,由于之后各个节点上的转发表一致,确保该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沿着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的转发路径1进行转发。
又例如:对于专网业务,各节点中包括的转发表包括该节点上入端口、VLAN标识、目的节点的源媒体存取控制(英文: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简称:MAC)地址(下称目的MAC地址)和该节点上出端口四者之间的对应关系,真实业务报文基于其所属的VLAN和目的MAC地址进行转发,那么,对于携带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的真实业务报文1,那么,当头节点从入端口11接收到该真实业务报文1后,通过解析获得该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的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从而基于该入端口11、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确定出端口12,并从出端口12将真实业务报文1转发到下一跳节点(即,中间节点1)。由于各个节点上的转发表不变,那么,为了模拟该真实业务报文1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1,需要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与真实业务报文1相同的VLAN标识和目的MAC地址,即,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而且,头节点需要模拟配置该模拟业务报文1从入端口11(即,真实业务报文1的入端口)接收上来的,如:通过配置命令告知负责转发报文的转发器,该模拟业务报文1的入端口为端口11,或者,又如:还在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用于标识端口11的端口号,但需要在转发到下一跳节点之前从模拟业务报文1中删除该端口号。这样,当头节点生成模拟从入端口11接收到该模拟业务报文1后,通过解析获得该模拟业务报文1中携带的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从而基于该入端口11、VLAN标识1和目的MAC地址1,确定出端口12,并从出端口12将模拟业务报文1转发到下一跳节点(即,中间节点1),而且,由于之后各个节点上的转发表一致,确保该模拟业务报文1可以沿着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的转发路径1进行转发。
此外,在包括模拟业务报文1的检测报文1中,还可以携带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互联网协议(英文:Internet Protocol,简称: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其中,源MAC地址可以是除了转发路径1上各节点以外的其他任意节点的MAC地址或者除了转发路径1上各节点以外的其他任意节点上接口的MAC地址;对于专线业务的目的MAC地址,可以是除了转发路径1上各节点以外的其他任意节点的MAC地址或者是除了转发路径1上各节点以外的其他任意节点上接口的MAC地址,对于专网业务的目的MAC地址,可以是真实业务报文1的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可以是任意的单播IP地址。
在执行该方法100之前,或者,在执行完该方法100后,头节点还可以从入端口(即端口1)接收真实业务报文1,该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所述VLAN标识,或者,该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所述VLAN标识和目的MAC地址,那么,头节点可以基于其上保存的转发表,确定出端口,以此类推,各跳节点均如此,确定出该真实业务报文1在检测域的转发路径1依次经过头节点、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即,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1向尾节点转发该真实业务报文1。如此,即使采用的是非真实业务报文完成随流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报文模拟了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所以,该随流检测方法能够完全真实的实现对检测域中真实业务报文传输所历经转发路径的网络性能的测量。
作为另一个示例,模拟业务报文1和真实业务报文1均为三层报文,由于真实业务报文1中携带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其中,已知在检测域中,头节点接收真实业务报文1的入接口11的IP地址为IP地址11,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真实业务报文1的出接口12的IP地址为IP地址12;基于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确定该真实业务报文1在网络中的转发路径中,包括基于IP地址11所属的网段和IP地址12所属的网段确定的转发路径1。那么,考虑到如果2个报文中携带的源IP地址属于相同网段且目的IP地址也属于相同网段,那么,可以为这2个报文在两个节点之间确定出的转发路径一定相同,基于此,为了使得头节点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在检测域中也经过转发路径1传输,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中也可以包括源IP地址3和目的IP地址4,其中,所述源IP地址3与IP地址11属于相同的网段,所述目的IP地址4与IP地址12属于相同的网段,这样,可以确保头节点基于模拟业务报文1生成的检测报文1在检测域中也沿着转发路径1传输。
在执行该方法100之前,或者,在执行完该方法100后,头节点还可以从入接口(即入接口1)接收真实业务报文1;并且,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1向尾节点转发该真实业务报文1,如果该尾节点不是该真实业务报文1的目的节点,那么,尾节点从其上出接口2向其他节点转发该真实业务报文1,直至将该真实业务报文1转发至用户侧设备,其中,用户侧设备例如可以是指真实业务报文1的目的IP地址所对应的设备,通过该设备接收到真实业务报文1实现为用户提供对应的业务服务。如此,即使采用的是非真实业务报文完成随流检测,但是由于检测报文模拟了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所以,该随流检测方法能够完全真实的实现对检测域中真实业务报文传输所历经转发路径的网络性能的测量。
例如:对于图3所示的网络中,假设图3所示的网络为三层网络,那么,头节点检测转发路径1的网络性能时,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1中可以携带源IP地址3和目的IP地址4,其中,源IP地址3可以取与头节点接收真实业务报文1的入接口11的IP地址11属于相同网段的任意IP地址,目的IP地址4可以取与尾节点发出真实业务报文1的出接口12的IP地址12属于相同网段的任意IP地址。此外,在包括模拟业务报文1的检测报文1中,还可以携带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其中,源MAC地址可以是除了头节点的入接口1对应的MAC地址以外的其他任意单播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可以是头节点上入接口1对应的MAC地址,需要说明的是,当该检测报文1从头节点转发到中间节点1之前,需要将源MAC地址替换为其在头节点的出接口对应的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替换为中间节点1上入接口对应的MAC地址,以支持三层报文的正常转发。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三层的模拟业务报文1,生成的检测报文1具体可以IPv4或IPv6报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不影响该网络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业务服务,需要将检测报文1限定在检测域内转发,不得从转发路径1的尾节点向检测域外的其他节点转发,基于此,在头节点生成的检测报文1中,随流检测信息1不仅指示接收该检测报文1的各节点进行随流检测,还携带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转发路径1在检测域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检测报文1。
对于指示信息1,根据网络环境的不同,具体可以对应不同的内容。指示信息1例如可以是对报文头1的随流检测头1中保留字段进行扩展,如增加至少一个比特位,该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为指示信息1;又例如还可以是在报文头1的随流检测头1中其它字段增加一个标识来指示所述指示信息1;再例如还可以是对报文头1的随流检测头1的类型进行扩展后的类型信息。该指示信息1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比特,本申请不作具体限制。下面示例性介绍部分指示信息1的具体实现方式:
作为一个示例,对于MPLS协议网络,报文头1可以是随流检测头1,指示信息1可以携带在该随流检测头1中的预设字段或标志位的取值。例如:指示信息1可以是随流检测头1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以IFIT检测为例,参见图1,随流检测头1可以是图1的流指令头部字段FIH,指示信息1例如可以是该FIH中的R标志位的值,作为一个例子,当R标志位取值为0,可以指示该检测报文1为被动随流检测;反之,当R标志位取值为1,可以指示该检测报文1为主动随流检测。又例如:指示信息1还可以是随流检测头1中预设字段的取值。仍然以IFIT检测为例,参见图1,指示信息1具体可以是头类型指示符HTI所指示的信息,该HIT的值能够指示该随流检测头1中是否包括流指令扩展头字段FIEH或者包括FIEH的类型,具体而言,当HIT的取值指示该随流检测头1中不包括FIEH,或者包括FIEH且类型为被动随流检测的FIEH时,则确定该检测报文1为被动随流检测;反之,当HIT的取值指示该随流检测头1中包括FIEH且类型为主动随流检测的FIEH时,则确定该检测报文1为主动随流检测。
作为又一个示例,仍然对于MPLS协议网络,报文头1包括扩展随流检测头1,指示信息1可以携带在该扩展随流检测头1中,具体可以是扩展随流检测头1的类型字段所指示的信息。以IFIT检测为例,参见图1,扩展随流检测头1可以是图1所示的FIEH,那么,指示信息1例如可以是该FIEH中类型字段的值,该FIEH中类型字段的值用于指示该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或被动随流检测;或者,该指示信息1也可以是该FIEH中任意可以用作指示的预设字段或标志位的取值。
作为再一个示例,对于IPv4或IPv6协议网络,报文头1中包括选项OPTION字段,在该OPTION字段中可以携带指示信息1,具体可以是OPTION字段的类型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或者该OPTION字段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以IFIT为例,参见图5a,为检测报文1中扩展的OPTION字段的格式,指示信息1具体可以是该扩展的OPTION字段的类型Type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或者,指示信息1也可以是预留Reserved字段或者其他字段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位的值。以iOAM检测为例,参见图5b,为检测报文1中扩展的OPTION字段的格式,指示信息1具体可以是该扩展的OPTION字段的iOAM Type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或者,指示信息1也可以是iOAM数据Data的一个或多个比特位的值。其中,对于iOAM检测,iOAM的报文头1具体可以封装在IPv6报文头、虚拟扩展局域网(英文:Virtual Extensible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VXLAN)报文头或IPv4报文头中。对于SRv6协议网络,该iOAM的报文头1也可以封装在SRH中。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涉及的随流检测技术的相关描述,具体可以参见下述IETF草案“IPv6 Application of the Alternate Marking Method draft-fz-6man-ipv6-alt-mark-01”、“In-situ OAM IPv6 Options draft-ioametal-ippm-6man-ioam-ipv6-options-02”以及“VXLAN-GPE Encapsulation for In-situ OAM Data draft-brockners-ippm-ioam-vxlan-gpe-03”的相关说明,上述草案以全文引用的方式并入本申请中。
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当检测域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后,头节点可以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0。
作为一个示例,头节点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中的头节点10,该头节点10除了包括用于生成检测报文的发包器101以外,还具有转发器102,该转发器102中具有用于实现随流检测的测量模块1021。那么,该头节点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的过程可以包括:S21,头节点10将发包器101生成的检测报文1传输至转发器102;S22,转发器102识别接收到的检测报文1为主动随流检测的报文,则,由测量模块1021基于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进行网络性能的测量,获得测量结果0,该测量结果0例如可以包括报文计数、时间戳等,用于体现头节点10以及与头节点10相连的链路的网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随流检测信息1中不仅能够表征该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还是被动随流检测,还包括能够体现该随流检测为端到端(英文:Edge to Edge,简称:E2E)随流检测还是逐跳随流检测的标识信息2。一种情况下,该标识信息2可以是指示信息1,即,指示信息1可以指示该检测报文1为:E2E主动随流检测或者逐跳主动随流检测。该情况下,参见图1所示的MPLS网络环境,指示信息1例如可以是HTI字段所指示的信息,可以定义:HTI=0时指示保留,HTI=1时指示该报文头1为基本的E2E FIH(即不包括FIEH),HTI=2时指示该报文头1为普通的逐跳FIH,HTI=3时指示该报文头1中包括E2E的FIEH(即被动随流检测的FIEH类型),HTI=4时指示该报文头1中包括逐跳的FIEH;可以在上述定义的基础上,新增扩展HTI类型定义,即,可以定义HTI=5时指示该报文头1中包括E2E主动检测FIEH,HTI=6时指示该报文头1中包括逐跳主动检测FIEH。另一种情况下,该标识信息2也可以是指示信息1之外的其他信息,用于单独标识该检测报文1采用的E2E还是逐跳的检测机制。
可以理解的是,逐跳主动随流检测中,要求转发路径1上的各节点进行网络性能测量后,各自将获得的测量结果发送至控制管理设备;E2E主动随流检测中,要求转发路径1上的各节点进行网络性能测量后,分别将获得的测量结果携带在检测报文中向下一跳发送,直至尾节点获得对应的测量结果后,将自己的测量结果以及检测报文中携带的各跳节点对应的测量结果发送至控制管理设备。对于S101,当头节点识别出生成的检测报文1对应的是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则,需要将获得的测量结果0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并执行下述S102;当头节点识别出生成的检测报文1对应的是E2E主动随流检测,则,可以将获得的测量结果0携带在检测报文1中,作为S102中的检测报文1继续执行该方法100。
S102,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1向中间节点1发送该检测报文1。
当检测域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后,头节点不仅可以基于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0;还可以沿着转发路径1向中间节点1发送该检测报文1,以便中间节点1基于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
作为一个示例,仍然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网络架构,头节点10基于确定的转发路径1,确定下一跳为中间节点11,那么,该头节点的转发器102可以将该检测报文1转发至中间节点11的转发器112。
S103,中间节点1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当中间节点1接收到检测报文1后,中间节点1可以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1。
作为一个示例,若中间节点1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中的中间节点11,该中间节点11具有转发器112,该转发器112中具有用于实现随流检测的测量模块1121。那么,该中间节点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的过程可以包括:S31,中间节点11将接收的检测报文1传输至转发器112;S32,转发器112识别接收到的检测报文1为主动随流检测的报文,则,由测量模块1121基于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进行网络性能的测量,获得测量结果1,该测量结果1用于体现中间节点11以及与中间节点11相连的链路的网络性能。
S104,中间节点1对检测报文1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1’,该检测报文1’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
当中间节点1识别出接收到的检测报文1对应的是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则,需要将获得的测量结果1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当中间节点1识别出接收到的检测报文1对应的是E2E主动随流检测,则,可以将获得的测量结果1携带在检测报文1中。
具体实现时,中间节点1识别出自己并不是转发路径1在检测域的尾节点,则,更新检测报文1为检测报文1’,该检测报文1’中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随流检测信息1’中仍然包括指示信息1。此外,当该随流检测为E2E主动随流检测,则,检测报文1’中还包括测量结果0和测量结果1;当随流检测为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则,检测报文1’中可以不包括测量结果0和测量结果1。
S105,中间节点1沿着转发路径1向中间节点2发送该检测报文1’。
S106,中间节点2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S107,中间节点2对检测报文1’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1”,该检测报文1”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
S108,中间节点2沿着转发路径1向该检测域的尾节点发送该检测报文1”。
需要说明的是,S105、S108的相关概念描述、具体实现以及达到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见S102;S106的相关概念描述、具体实现以及达到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见S103;S107的相关概念描述、具体实现以及达到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见S104。
其中,中间节点2接收到检测报文1’后,中间节点2可以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2。
S109,尾节点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在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当检测域的尾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后,尾节点可以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获得的测量结果3。
作为一个示例,尾节点的结构具体可以参见图7所示实施例的网络架构中的尾节点13,该尾节点13除了具有转发器132,还包括用于收集检测报文的收包器131;其中,该转发器132中具有用于实现随流检测的测量模块1321。那么,该尾节点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测量的过程可以包括:S41,尾节点13将接收的检测报文1”传输至转发器132;S42,转发器132识别接收到的检测报文1”为主动随流检测的报文,则,由测量模块1321基于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进行网络性能的测量,获得测量结果3。
S110,尾节点根据检测报文1”中随流检测信息1”所包括的指示信息1,确定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该检测报文1”。
在S109之后,为了不让专用于检测的检测报文不流出检测域从而影响提供给用户的业务服务,检测报文1”的随流检测信息1”中携带有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该检测报文1”,那么,在S41~S42对应的例子中,S42之后还可以包括:S43,尾节点13解析检测报文1”获得指示信息1,并确定自身为转发路径1在检测域的尾节点,则,尾节点13可以将检测报文1”进行终结,防止流量发送到检测域之外的网络中。尾节点13终结检测报文1”的实现方式可以是:尾节点13直接将检测报文1”删除;或者,尾节点13终结检测报文1”的实现方式也可以是:尾节点13的转发器132可以将检测报文1”发送给收包器131,由收包器131对检测报文1”进行保存或者删除操作,由于收包器131为该尾节点13内部的模块,不具有和其他节点通信的接口,所以,也可以避免尾节点13将检测报文1”向其他节点继续转发带来的问题。
可见,基于本申请实施例过提供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100,通过对目前的随流检测协议进行扩展,即使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检测域的头节点能够自主的生成用于随流检测的检测报文,使得基于随流检测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测量成为可能。这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相当于提供了一种新的随流检测机制,仅仅需要配置一种扩展的随流检测协议,就既能够完成主动随流检测又能够进行被动随流检测,能够覆盖网络性能检测的各种场景,为网络性能检测提供了便利。而且,该方法100中在采用主动随流检测技术时,头节点生成的检测报文中还需要携带指示信息,用于告知尾节点其接收到的是专门用于网络性能测量的检测报文,指示尾节点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该转发报文,如此,使得专门用于测量而非真实业务报文的检测报文被尾节点终结,不会被尾节点转发至检测域以外的其他节点,从而避免了影响为用户提供的真实业务的问题,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更加智能。
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管理设备经过分析,确定对检测域中转发路径1的网络性能检测通过,则,允许真实业务报文通过该转发路径1进行传输。具体实现时,当头节点接收到真实业务报文1时,确定该真实业务报文1的转发路径为转发路径1,则,将该真实业务报文1通过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转发出该检测域,并从尾节点转发至该检测域外的其他节点,直至传输至该真实业务报文1的目的节点。
针对从头节点到尾节点具有多条路径待进行网络性能检测的情况,头节点可以基于待检测的转发路径的不同,生成不同的检测报文,分别对不同的待检测转发路径进行网络性能测量,两者的测量过程基本相同且相互独立。
仍然以图3所示的网络场景200为例,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主动随流检测方法200,如图6所示,方法200除了执行上述方法100中的S101~S110对转发路径1进行测量之外,还可以包括下述S201~S210,用于对转发路径2进行测量:
S201,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2,检测报文2包括报文头2和由该头节点生成的模拟业务报文2,报文头2中包括随流检测信息2。
其中,模拟业务报文2与模拟业务报文1类似,也不是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根据模拟业务报文2所确定的检测报文2在该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2用于模拟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2在该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报文头2中包括随流检测信息2,该随流检测信息2被转发路径2上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随流检测信息2包括指示信息2,该指示信息2用于指示该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检测报文2。
需要说明的是,模拟业务报文2与模拟业务报文1具有不同的协议号、不同的传输控制协议(英文: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简称:TCP)端口号、不同的用户数据报协议(英文:User Datagram Protocol,简称:UDP)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这样,确定了头节点生成这两个检测报文后针对不同的转发路径进行网络性能测试。例如,模拟业务报文2与模拟业务报文1具有不同的协议号,这样,头节点基于不同的协议号分别确定模拟业务报文1和模拟业务报文2在检测域中不同的转发路径。又例如,模拟业务报文2与模拟业务报文1携带不同的TCP端口号(或UDP端口号),这样,头节点基于不同的TCP端口号(或UDP端口号)分别确定模拟业务报文1和模拟业务报文2在检测域中不同的转发路径。再例如,模拟业务报文2与模拟业务报文1具有不同的协议号,且携带不同的TCP端口号(或UDP端口号),这样,头节点基于不同的协议号以及TCP端口号(或UDP端口号)分别确定模拟业务报文1和模拟业务报文2在检测域中不同的转发路径。
S202,头节点沿着转发路径2向中间节点3发送该检测报文2。
S203,中间节点3根据检测报文2中的随流检测信息2,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S204,中间节点3对检测报文2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2’,该检测报文2’包括随流检测信息2’。
S205,中间节点3沿着转发路径2向中间节点4发送该检测报文2’。
S206,中间节点4根据检测报文2’中的随流检测信息2’,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S207,中间节点4对检测报文2’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2”,该检测报文2”包括随流检测信息2”。
S208,中间节点4沿着转发路径2向该检测域的尾节点发送该检测报文2”。
S209,尾节点根据检测报文2”中的随流检测信息2”,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S210,尾节点根据检测报文2”中随流检测信息2”所包括的指示信息2,确定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该检测报文2”。
需要说明的是,S201~S210的相关概念描述、具体实现以及达到的效果,具体可以参见S101~S110,在此不再赘述。
可见,基于本申请实施例过提供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200,通过对目前的随流检测协议进行扩展,即使在无真实业务流量的网络场景中,检测域的头节点能够自主的生成用于随流检测的检测报文,使得基于随流检测技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测量成为可能;另外,由于检测报文中携带指示信息,使得专门用于测量而非真实业务报文的检测报文被尾节点终结,不会被尾节点转发至检测域以外的其他节点,从而避免了影响为用户提供的真实业务的问题,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更加智能。而且,该方法200中可以实现对检测域中头节点和尾节点均相同的多条转发路径进行检测,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能够适应更多的网络场景,实现检测域中更加完善的网络性能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管理设备经过分析,确定对检测域中转发路径1和转发路径2的网络性能检测均通过,则,允许真实业务报文通过转发路径1和转发路径2进行传输。具体实现时,当头节点接收到真实业务报文2时,头节点可以根据该真实业务报文2中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UDP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确定该真实业务报文2的转发路径,并将该真实业务报文2沿着所确定的转发路径传输。一种情况下,如果头节点确定真实业务报文2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和/或、UDP端口号,与检测报文1所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和/或UDP端口号对应相同,则,确定该真实业务报文2的转发路径为转发路径1,将该真实业务报文2通过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和尾节点,转发出该检测域;另一种情况下,如果头节点确定真实业务报文2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UDP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与检测报文2所携带的协议号、TCP端口号、UDP端口号中的至少一个均对应相同,则,确定该真实业务报文2的转发路径为转发路径2,将该真实业务报文2通过中间节点3、中间节点4和尾节点,转发出该检测域。
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方法100、方法200更加清楚,下面以IFIT为例,参见图7所示示意图,介绍在网络场景100中,检测域内各个节点中的内部结构(仅考虑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中用到的部分),以及主动随流检测过程。
参见图7,该网络中包括控制管理设备100、头节点10、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和尾节点13,其中,头节点10包括用于生成检测报文的IFIT发包器101、转发器102,该转发器102中包括IFIT测量模块1021;中间节点11中包括转发器112,该转发器112中包括IFIT测量模块1121;中间节点12中包括转发器122,该转发器122中包括IFIT测量模块1221;尾节点13包括用于终结检测报文的IFIT收包器131、转发器132,该转发器132中包括IFIT测量模块1321;控制管理设备100用于收集检测域中各节点的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管理。
在图7所示的网络中配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扩展IFIT协议,如果头节点10->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尾节点13的转发路径X上有真实业务流量,则,按照目前的IFIT被动随流检测机制,对该转发路径X在检测域内的节点及链路进行网络性能测量,在此不再赘述;如果该转发路径X上没有真实业务流量(如:各节点刚开通,业务通道配置完成后暂无真实业务报文进入,但需要对新配置通道的网络性能进行测量;又如,头节点和尾节点之间的多条转发路径中,部分路径作为保护路径,通常不会承载真实业务报文,但又需要保护路径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则,可以按照下述S301~S312,对该转发路径X在检测域内的节点及链路进行网络性能测量:
S301,头节点10的IFIT发包器101生成检测报文a,并向转发器102发送该检测报文;其中,检测报文a包括报文头a和模拟业务报文a,报文头a中包括随流检测头a,该随流检测头a中包括指示信息1,该指示信息1用于指示该检测报文a的检测为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并指示尾节点13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检测报文a。
S302,头节点10的转发器102识别该检测报文a的检测为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则由其中的IFIT测量模块1021基于随流检测头a进行网络性能测量,获得测量结果10,并将测量结果10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100。
S303,头节点10的转发器102更新检测报文a,获得检测报文a’,并将检测报文a’发送给中间节点11,其中,该检测报文a’中包括随流检测头a’。
S304,中间节点11的转发器112内的IFIT测量模块1121基于随流检测头a’进行网络性能测量,获得测量结果11,并将测量结果11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100。
S305,中间节点11的转发器112更新检测报文a’,获得检测报文a”,并将检测报文a”发送给中间节点12,其中,该检测报文a”中包括随流检测头a”。
S306,中间节点12的转发器122内的IFIT测量模块1221基于随流检测头a”进行网络性能测量,获得测量结果12,并将测量结果12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100。
S307,中间节点12的转发器122更新检测报文a”,获得检测报文a”’,并将检测报文a”’发送给中间节点12,,其中,该检测报文a’”中包括随流检测头a’”。
S308,尾节点13的转发器132内的IFIT测量模块1321基于随流检测头a”’进行网络性能测量,获得测量结果13,并将测量结果13发送给控制管理设备100。
S309,尾节点13根据检测报文a’”中随流检测头a”’所包括的指示信息1,确定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该检测报文a’”,并将检测报文a’”发送至尾节点13的IFIT收包器131中。
S310,控制管理设备100基于接收到的测量结果10~测量结果13,分析确定该转发路径X的性能指标,评估是否满足业务承载的需求,如果满足,则确定该转发路径X的测试通过。
当S310中控制管理设备100评估确定该转发路径X能够满足业务承载需求,则,该实施例还可以包括:
S311,头节点10接收真实业务报文b,该真实业务报文b和检测报文a携带中相同的协议号和TCP/UDP端口号;
S312,头节点10确定传输路径经过该转发路径X,沿着转发路径X经过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和尾节点13转发该真实业务报文b,并从尾节点13将真实业务报文b发送至其他节点,直至传输至该真实业务报文b的目的节点,以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业务服务。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IFIT下的逐跳主动随流检测为例进行说明的,其他的协议(如:iOAM)以及检测机制(如:E2E)下的主动随流检测的实现方式均与上述实现方式类似,例如:对于iOAM的情况,各节点中携带的测量模块即为iOAM测量模块,头节点内的发包器即为iOAM发包器,尾节点内的收包器即为iOAM收包器,检测报文中携带的即为iOAM对应的随流检测信息,检测过程基本一致,在此不一一列举。
这样,基于同一个随流检测协议,就可以同时覆盖有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以及缺少真实业务流量的场景,实现了仅配置一套测量协议,就能兼容多种网络场景进行网络性能测量,配置简单,兼容性强。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40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400应用在随流检测的检测域中,以该检测域的头节点——第一网络节点为执行主体,该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400例如可以包括:
S401,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检测报文,该第一网络节点为检测域中的头节点。其中,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由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的第一模拟业务报文,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不是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根据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确定的第一检测报文在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第一随流检测信息被第一转发路径上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第一检测报文。
S402,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发送第一检测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网络节点可以是图2或图3中的头节点,或者,图7中的头节点10;该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操作具体可以参见头节点在方法100、方法200中执行的操作,也可以参见头节点10在图7中执行的相应操作。其中,第一检测报文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1,那么,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模拟业务报文1,第一报文头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报文头1,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指示信息1,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转发路径1;或者,第一检测报文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检测报文a,那么,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模拟业务报文a,第一报文头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报文头a,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指示信息a,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转发路径X。
作为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中可以包括第一随流检测头,该第一随流检测头包括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为第一随流检测头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
作为另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可以包括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用于携带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的类型字段指示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
作为再一个示例,第一报文头可以包括选项OPTION字段,该OPTION字段包括第一指示信息。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为OPTION字段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又例如:该第一指示信息为OPTION字段的类型字段所指示的信息,类型字段指示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
上述三个示例仅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检测报文中携带第一指示信息的示例性介绍,包括但不限于上述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其他任何可以用于指示该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的信息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指示信息,任意可以携带该第一指示信息的报文头均可以作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报文头。
在方法400中,该随流检测可以是IFIT随流检测,或者,也可以是iOAM随流检测,再或者,还可以是INT随流检测。任何随流检测协议均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扩展,支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随流检测方法。
其中,该方法400中,随流检测可以是端到端E2E主动随流检测,也可以是逐跳主动随流检测,具体可以根据随流检测的需求进行灵活设置。
对于S401中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检测报文,具体过程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模拟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节点对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封装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具体过程可以参见上述方法100中S11~S12的相关描述。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为二层报文,该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VLAN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和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中相同的所述VLAN标识;那么,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这样,对于专线业务,考虑到二层报文根据其所属的VLAN指导转发,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二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VLAN标识,模拟二层的真实业务报文进入头节点的入端口,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对于专网业务,考虑到二层报文根据其所属的VLAN和目的MAC地址指导转发,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二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VLAN标识和目的MAC地址,模拟二层的真实业务报文进入头节点的入端口,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也可以为三层报文,该三层报文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与第一网络节点用于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与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通过入接口接收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这样,考虑到三层报文根据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指导转发,相同网段的源IP地址和相同网段的目的IP地址的报文转发路径一致,所以,头节点生成的三层模拟业务报文中携带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和真实业务报文所携带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属的网段对应相同,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在另一些具体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400还包括: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二检测报文,其中,第一检测报文和第二检测报文具有不同的协议号和/或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报文头和由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的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根据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所确定的第二检测报文在检测域中的第二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第二报文头中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第二随流检测信息被第二转发路径中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二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
该实现方式中,该方法400还可以包括:第一网络节点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真实业务报文,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和第二检测报文所携带的协议号和TCP/UDP端口号相同;第一网络节点沿着第二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真实业务报文。
可以理解的是,该实现方式具体可以参见图6所示的方法200,其中,第二检测报文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2,那么,第二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模拟业务报文2,第二报文头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报文头2,第二指示信息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指示信息2,第二转发路径可以是方法200中的转发路径2。这样,该实现方式中可以实现对检测域中头节点和尾节点均相同的多条转发路径进行检测,为需要经过不同转发路径传输的不同真实业务报文在网络中正常传输提供了数据支持,使得该网络性能检测机制能够适应更多的网络场景,实现检测域中更加完善的网络性能测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400,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图4、图6以及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500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500应用在随流检测的检测域中,以该检测域的头节点之后的任意节点——第二网络节点为执行主体,该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500例如可以包括:
S501,检测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接收检测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第一模拟业务报文,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第一检测报文,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并非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第一转发路径用于模拟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
S502,第二网络节点根据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作为一个示例,该第二网络节点可以为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在第二网络节点对网络性能进行检测之后,该方法500还可以包括:根据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节点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第一检测报文。
其中,该第二网络节点可以是图2或图3中的尾节点,或者,图7中的尾节点13;该第二网络节点执行的操作具体可以参见尾节点在方法100、方法200中执行的操作,也可以参见尾节点13在图7中执行的相应操作。其中,第一检测报文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1”,那么,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模拟业务报文1”,第一报文头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报文头1”,指示信息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指示信息1,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转发路径1;或者,第一检测报文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2”,那么,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模拟业务报文2”,第一报文头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报文头2”,指示信息可以是方法200中的指示信息2,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方法200中的转发路径2。又或者,第一检测报文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检测报文a’”,那么,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模拟业务报文a’”,第一报文头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报文头a’”,指示信息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指示信息a,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转发路径X。
作为另一个示例,该第二网络节点也可以为检测域中的中间节点,该方法500还可以包括:第二网络节点对第一检测报文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检测报文,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指示信息;第二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尾节点转发第二检测报文。
其中,该第二网络节点可以是图2中间节点1或中间节点2,或图3中的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4的任意一个,或者,图7中的中间节点11或中间节点12;该第二网络节点执行的操作具体可以参见方法100、方法200以及图7中相应中间节点执行的操作。其中,第二检测报文例如可以是方法100以及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1’或检测报文1”,或者,方法200中的检测报文2’或检测报文2”;那么,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可以是对应的随流检测信息1’或随流检测信息1”或随流检测信息2’或随流检测信息2”,指示信息对应的指示信息1或指示信息2,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对应的转发路径1或转发路径2;或者,第二检测报文可以是图7所示方法中的检测报文a’、检测报文a”或检测报文a’”,那么,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可以是对应的随流检测信息a’、随流检测信息a”或随流检测信息a’”,指示信息对应的指示信息a,第一转发路径可以是对应的转发路径X。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拟业务报文可以为二层报文,该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VLAN标识用于标识用户设备所属的VLAN。那么,第一网络节点从第一端口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VLAN标识。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该三层报文中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源IP地址为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目的IP地址为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
可见,无论是二层报文还是三层报文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均可以使得模拟业务报文在检测域中按照和真实业务报文相同的转发路径传输,从而使得网络性能测量的测量结果为真实业务报文在该检测域的转发具有真实参考意义。
其中,随流检测为IFIT随流检测或iOAM随流检测或INT随流检测。
其中,随流检测为端到端主动随流检测或逐跳主动随流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500,具体实现方式以及达到的效果可以参见上述图4、图6、图7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000,参见图10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1000包括处理单元1001和发送单元1002。其中,处理单元1001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执行的处理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执行的处理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处理操作;发送单元1002用于执行上述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执行的发送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执行的发送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发送操作。例如:处理单元1001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100,参见图11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1100包括接收单元1101、处理单元1102和发送单元1103。其中,接收单元1101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或尾节点点执行的接收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或尾节点13执行的接收操作、以及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执行的接收操作;发送单元1103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或中间节点2执行的发送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或中间节点12尾节点13执行的发送操作、以及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执行的发送操作;处理单元1102用于执行上述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或尾节点点执行的处理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或尾节点13执行的处理操作、以及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执行的处理操作。例如:接收单元1101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中间节点2接收中间节点1发送的检测报文1’;处理单元1102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中间节点2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以及,中间节点2对检测报文1’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1”,该检测报文1”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发送单元1103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中间节点2沿着转发路径1向该检测域的尾节点发送该检测报文1”。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200,参见图12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120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201、第二通信接口1202和处理器1203。其中,第一通信接口1201用于执行前述用于执行上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接收操作;第二通信接口1202用于执行前述用于执行上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发送操作;处理器1203用于执行上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网络节点执行的除了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之外的其他操作。例如:处理器1202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生成检测报文1。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300,参见图13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130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301、第二通信接口1302和处理器1303。其中,第一通信接口1301用于执行前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执行的接收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执行的接收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执行的接收操作;第二通信接口1302用于执行前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执行的发送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执行的发送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节点(为中间节点时)执行的发送操作。或者,第一通信接口1301用于执行前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尾节点执行的接收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尾节点13执行的接收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节点(为尾节点时)执行的接收操作;第二通信接口1302用于执行前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尾节点执行的发送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尾节点13执行的发送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节点(为尾节点时)执行的发送操作。处理器1302用于执行上述图4和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或尾节点执行的除了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或尾节点13执行的除了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网络节点执行的除了接收操作和发送操作以外的其他操作。例如:处理器1302可以执行图4中实施例中的操作:中间节点2根据检测报文1’中的随流检测信息1’,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以及,中间节点2对检测报文1’进行更新,得到检测报文1”,该检测报文1”包括随流检测信息1”。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一网络设备1400,参见图14所示。该第一网络设备1400包括存储器1401和与存储器1401通信的处理器1402。其中,存储器1401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140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该第一网络设备1400执行以上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侧执行的方法,图7所示实施例中头节点10侧执行的方法,以及图8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节点侧执行的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第二网络设备1500,参见图15所示。该第二网络设备1500包括存储器1501和与存储器1501通信的处理器1502。其中,存储器1501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处理器1502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该第二网络设备1500执行以上图4、图6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中间节点2或尾节点侧执行的方法,图7所示实施例中中间节点11、中间节点12或尾节点13侧执行的方法,以及图9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网络节点侧执行的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器(英文:centralprocessing unit,缩写:CPU),网络处理器(英文:networkprocessor,缩写:NP)或者CPU和NP的组合。处理器还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缩写: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缩写: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英文: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device,缩写: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英文: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缩写:FPGA),通用阵列逻辑(英文:generic array logic,缩写:GAL)或其任意组合。处理器可以是指一个处理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英文:volatile memory),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access memory,缩写:RAM);存储器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英文:non-volatile memory),例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缩写:ROM),快闪存储器(英文:flash memory),硬盘(英文:hard diskdrive,缩写:HDD)或固态硬盘(英文:solid-state drive,缩写:SSD);存储器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存储器可以是指一个存储器,也可以包括多个存储器。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包括多个软件模块,例如发送模块,处理模块和接收模块。处理器执行各个软件模块后可以按照各个软件模块的指示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本实施例中,一个软件模块所执行的操作实际上是指处理器根据所述软件模块的指示而执行的操作。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计算机可读指令后,可以按照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指示,执行主动随流检测的各网络节点可以执行的全部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网络设备1200的第二通信接口1202,具体可以被用作第一网络设备1000中的发送单元1002,实现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之间的数据通信;第一网络设备1200的第一通信接口1201,具体可以被用作第一网络设备1000中的接收单元,例如可以用于接收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同理,第二网络设备1300的第一通信接口1301,具体可以被用作第二网络设备1100中的接收单元1101,实现相邻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或者第一网络设备到第二网络设备的数据通信;第二网络设备1300的第二通信接口1302,具体可以被用作第二网络设备1100中的发送单元1103,实现相邻第二网络设备之间或者第二网络设备到检测域以外网络设备的数据通信。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1600,参见图16所示。该通信系统1600包括第一网络设备1601以及第二网络设备1602,其中,第一网络设备1601具体可以是上述第一网络设备1000、第一网络设备1200或第一网络设备1400,第二网络设备1602具体可以是上述第二网络设备1100、第二网络设备1300或第二网络设备1500。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图4、图6-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所述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可读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前述图4、图6-图9所示实施例中的所述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头节点”、“尾节点”是针对随流检测的检测域而言,而“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源IP地址”以及“目的IP地址”则是针对业务报文在整个网络中传输时的源网络节点以及目的网络节点而言的概念,两者在范围上是不同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路由器等网络通信设备)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和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及系统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5)
1.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不是由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一检测报文,所述第一网络节点为检测域中的头节点;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是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被所述第一转发路径上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所述第一检测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沿着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向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发送所述第一检测报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头,所述第一随流检测头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第一随流检测头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头包括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所述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用于携带所述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扩展随流检测头的类型字段指示所述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报文头包括选项OPTION字段,所述OPTION字段包括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OPTION字段中包括的至少一个比特位所指示的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为所述OPTION字段的类型字段所指示的信息,所述类型字段指示所述随流检测为主动随流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为带内流信息遥测IFIT随流检测或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iOAM随流检测或带内网络遥测INT随流检测。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为端到端主动随流检测或逐跳主动随流检测。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所述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所述VLAN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所属的VLAN。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所述VLAN标识;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沿着所述第一转发路径向所述尾节点转发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所述三层报文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源IP地址为与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所述目的IP地址为与所述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
13.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二模拟业务报文不是由用户设备发出的真实业务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生成第二检测报文,其中,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和所述第二检测报文具有不同的协议号和/或传输控制协议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端口号,所述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报文头和所述第二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二检测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第二转发路径是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二真实业务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所述第二报文头中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所述第二随流检测信息被所述第二转发路径中的节点用于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所述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所述第二检测报文;
所述第一网络节点沿着所述第二转发路径向所述尾节点发送所述第二检测报文。
14.一种基于随流检测对网络性能进行主动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域中的第二网络节点通过所述检测域中的第一转发路径接收所述检测域中的第一网络节点发送的第一检测报文,所述第一检测报文包括第一报文头和第一模拟业务报文,所述第一报文头中包括第一随流检测信息,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不再向其它节点转发所述第一检测报文,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不是用户设备发送的真实业务报文,所述第一转发路径是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第一真实业务报文在所述检测域中的转发路径;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根据所述第一随流检测信息,对网络性能进行随流检测。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检测域中的尾节点,在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对所述网络性能进行检测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指示信息,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不再向其他节点转发所述第一检测报文。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为所述检测域中的中间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对所述第一检测报文进行更新,得到第二检测报文,所述第二检测报文包括第二随流检测信息,所述第二随流检测信息包括所述指示信息;
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沿着第一转发路径向所述尾节点转发所述第二检测报文。
17.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二层报文,所述二层报文中包括虚拟局域网VLAN标识,所述VLAN标识用于标识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所属的VLAN。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网络节点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中携带所述VLAN标识。
19.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拟业务报文为三层报文,所述三层报文中包括源互联网协议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所述源IP地址为所述检测域中的头节点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入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所述目的IP地址为所述尾节点向用户侧转发所述第一真实业务报文的出接口相同网段的IP地址。
20.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为带内流信息遥测IFIT随流检测或带内操作管理和维护iOAM随流检测或带内网络遥测INT随流检测。
21.根据权利要求14-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流检测为端到端主动随流检测或逐跳主动随流检测。
22.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
与该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该存储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
与该存储器通信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使得所述网络设备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4-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指令,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实施权利要求1-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5.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2所述的网络设备和权利要求23所述的网络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16483 WO2021135414A1 (zh) | 2020-01-03 | 2020-09-21 | 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
EP20911127.7A EP4068702A4 (en) | 2020-01-03 | 2020-09-21 | ACTIVE FLOW DETEC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7/855,915 US20220337497A1 (en) | 2020-01-03 | 2022-07-01 | Active in-situ flow metrics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0060173 | 2020-01-03 | ||
CN202010006017 | 2020-01-03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79091A CN113079091A (zh) | 2021-07-06 |
CN113079091B true CN113079091B (zh) | 2022-07-22 |
Family
ID=76609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12503.3A Active CN113079091B (zh) | 2020-01-03 | 2020-02-24 | 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337497A1 (zh) |
EP (1) | EP4068702A4 (zh) |
CN (1) | CN113079091B (zh) |
WO (1) | WO20211354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2437A (zh) * | 2020-03-10 | 2021-09-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装置 |
WO2022198560A1 (zh) * | 2021-03-25 | 2022-09-29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随流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15623504A (zh) * | 2021-07-16 | 2023-01-1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检测数据流的方法及装置 |
CN113810229B (zh) * | 2021-09-16 | 2023-12-05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时序调度的ioam质量性能数据分析方法和装置 |
CN116366494A (zh) * | 2021-12-28 | 2023-06-30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随流检测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363041B (zh) * | 2021-12-31 | 2023-08-11 | 河南信大网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动态操作系统指纹及协议指纹的内网防护方法及系统 |
US20230254232A1 (en) * | 2022-02-08 | 2023-08-10 | Lenovo Global Technology (United States) Inc. | In-band telemetry rate limiting in cloud environments |
CN114745302B (zh) * | 2022-03-30 | 2023-09-15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CN114679369B (zh) * | 2022-05-10 | 2023-09-19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
WO2024000140A1 (zh) * | 2022-06-28 | 2024-01-0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发送 |
CN115396336A (zh) * | 2022-08-01 | 2022-11-25 | 南京网元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软件仿真的mpls vpn集客专线主动测试方法 |
CN117749670A (zh) * | 2022-09-15 | 2024-03-2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随流检测的方法、封装节点、检测节点、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8075175A (zh) * | 2022-11-22 | 2024-05-2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8075102A (zh) * | 2022-11-24 | 2024-05-24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和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8233330A (zh) * | 2022-12-21 | 2024-06-21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 业务质量检测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665006B (zh) * | 2022-12-21 | 2023-03-28 | 新华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668343B (zh) * | 2023-07-31 | 2023-10-31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随流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01066A1 (zh) * | 2013-12-31 | 2015-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服务质量预留的方法及节点 |
WO2016082509A1 (zh) * | 2014-11-27 | 2016-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8094616A1 (zh) * | 2016-11-23 | 2018-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监测虚拟网络的方法、设备和虚拟网络系统 |
CN110572293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164352B2 (ja) * | 2002-12-10 | 2008-10-1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移動端末を収容できるパケット転送装置 |
US9992271B2 (en) * | 2014-12-01 | 2018-06-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F selection for NFVI |
CN107317696B (zh) * | 2016-03-31 | 2020-09-25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确定网络拓扑检测信息的方法与设备 |
CN107979848B (zh) * | 2016-10-25 | 2023-01-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备用路径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US10742672B2 (en) * | 2017-04-03 | 2020-08-11 | Level 3 Communication, Llc | Comparing metrics from different data flows to detect flaws in network data collection for anomaly detection |
EP3756315A1 (en) * | 2018-03-01 | 2020-12-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Packet-programmable statelets |
US10498639B2 (en) * | 2018-03-13 | 2019-12-03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Collecting network OAM flow data using out-of-band messages |
CN109743340B (zh) * | 2019-04-04 | 2019-07-3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报文处理的方法和网络装置 |
US10972381B2 (en) * | 2019-04-23 | 2021-04-06 | Cisco Technology, Inc. | Network operations reactive to operations data included in seamless bidirectional forwarding detection (S-BFD) packets |
-
2020
- 2020-02-24 CN CN202010112503.3A patent/CN11307909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21 EP EP20911127.7A patent/EP4068702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9-21 WO PCT/CN2020/116483 patent/WO2021135414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7-01 US US17/855,915 patent/US2022033749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01066A1 (zh) * | 2013-12-31 | 2015-07-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建立服务质量预留的方法及节点 |
WO2016082509A1 (zh) * | 2014-11-27 | 2016-06-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检测标签交换路径连通性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8094616A1 (zh) * | 2016-11-23 | 2018-05-3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监测虚拟网络的方法、设备和虚拟网络系统 |
CN110572293A (zh) * | 2018-06-06 | 2019-12-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报文的检测方法、设备及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4068702A1 (en) | 2022-10-05 |
WO2021135414A1 (zh) | 2021-07-08 |
US20220337497A1 (en) | 2022-10-20 |
CN113079091A (zh) | 2021-07-06 |
EP4068702A4 (en) | 2023-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79091B (zh) | 一种主动随流检测的方法、网络设备以及通信系统 | |
US11876883B2 (en) |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network node, and system | |
US11848757B2 (en) | In-situ passive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network environment | |
WO2021170092A1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7431657B (zh) | 跨网络域的用于流分析的数据分组标记的方法和装置 | |
US20230006906A1 (en) | In-situ flow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8774045B2 (en) | Packet loss detect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router | |
WO2021093692A1 (zh) | 网络质量检测方法、装置、服务器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13411834B (zh) | 报文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EP4054126A1 (en) | Transmission quality test method and apparatus, system, and storage medium | |
WO2021213045A1 (zh) | 一种基于随流检测的报文处理方法及装置 | |
US8107388B2 (en) | Route tracing program configured to detect particular network element making type of service modification | |
US12021741B2 (en) | Packet measurement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 |
EP2509261B1 (en) | Monitoring of a network element in a packet-switched network | |
US20220278904A1 (en) |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Sending Packet and Receiving Packet to Perform OAM | |
JP2017530645A (ja) | ネットワークパフォーマンスを測定するためのパケットサンプリング | |
CN114430386A (zh) | 组播业务流的检测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20230318970A1 (en) | Packet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3328901B (zh) | 报文乱序检测方法、装置及系统 | |
US20230327983A1 (en) |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 segment routing network | |
EP4425838A1 (en) | Packet processing | |
CN118316841A (zh) | 一种确定iFIT Egress探测点的方法和节点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