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0838A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0838A CN113050838A CN202110453089.7A CN202110453089A CN113050838A CN 113050838 A CN113050838 A CN 113050838A CN 202110453089 A CN202110453089 A CN 202110453089A CN 113050838 A CN113050838 A CN 1130508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electrode
- touch
- group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667 flo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02 propa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Ga] GYHNNYVSQQEP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8 desig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3 gal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ind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In] APFVFJFRJDLVQ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using resistive elements, e.g. a single continuous surface or two parallel surfaces put in contac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用于提高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伤能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组;第一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对于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沿距离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第一连接部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数字信息和无线移动通信的技术快速发展,为达到携带便利和体积轻巧化的目的,许多电子产品,如移动电话等的输入方式已由采用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装置进行输入转变为使用触摸屏作为输入设备。
为在显示面板上集成触控功能,需要在显示面板中增设触控电极。如何保证触控电极的电学可靠性,提高触控电极的抗静电能力,避免使触控电极出现静电击伤,成为相关研究人员的研究重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静电荷容易累积击穿触控电极的问题,提高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伤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
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对于任一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沿距离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同一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子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通过对第一触控电极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具体的,通过在第一触控电极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并在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设置多个第一子电极组,以及,令第一子电极组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对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来说,沿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第一连接部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使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前一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长度小于后一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长度,即,使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沿第二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大,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互相匹配,使二者能够更好的覆盖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减少甚至消除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盲点区域的面积。
而且,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随着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第一连接部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使第一子电极的长度按照上述规律进行变化以减小触控盲点区域的面积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的电阻趋于一致,能够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均一性,减少第一触控电极中的静电薄弱部位的数量,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穿能力,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连接部的示意图;
图6为电流在分属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之间传输的一种示意图;
图7为电流在分属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之间传输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2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6为图15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又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触控电极,但这些触控电极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触控电极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触控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二触控电极,类似地,第二触控电极也可以被称为第一触控电极。
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包括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1’;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包括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21’;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沿第一方向x’排列。
如图1所示,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的外轮廓为近似菱形的形状,第一触控电极11’中的不同位置处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存在不同,第二触控电极21’中的不同位置处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存在不同,。而且,连接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1’的第一连接部12’的面积也远小于第一触控电极11’的面积,连接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21’的第二连接部22’的面积远小于第二触控电极21’的面积。如图1所示的触控电极设计,导致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具有较大差异。特别地,在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触控电极11’的交界位置处,以及在第二连接部22’和第二触控电极21’的交界位置处,电阻均具有较大变化。在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和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的边缘向内传输的过程中,第一触控电极单元1’和第二触控电极单元2’中电阻变化较大的位置处极易发生静电击伤,严重时会存在触控失效的风险。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x交替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第一连接部1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11;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二方向y交替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21和第二连接部22;第二连接部2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21;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第一方向x排列。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每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组;多个第一子电极组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一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第一子电极沿第二方向y延伸。对于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来说,沿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第一连接部指向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一子电极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平行;第一子电极的宽度方向与第二方向y垂直。
以图3和图4为例,图3和图4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两种第一触控电极的放大示意图,图3以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且,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包括四个第一子电极组111,每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包括一个第一子电极1110作为示意。图4以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且,该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均包括四个第一子电极组111,每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包括一个第一子电极1110作为示意。
在图3中,四个第一子电极组111沿第一方向x排列,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二方向y延伸。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触控电极11的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
在图4中,第一触控电极11包括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沿第一方向x排布。且,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均包括四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的四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均沿第一方向x排列。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分别连接有一个第一连接部12。为更加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在图4中以1101来标记位于左侧的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以1102来标记位于右侧的第一子触控电极分别。以及,以121来标记位于左侧的第一连接部,以122来标记位于右侧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1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121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2的距离,第一连接部122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2的距离小于第一连接部122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1的距离。在图4中,对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来说,沿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第一连接部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即为,对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1来说,沿第一连接部121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1的方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1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对于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2来说,沿第一连接部122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2的方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2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
示例性的,在第一触控电极包括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时,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图案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图案设置为相同,并令两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关于虚设对称轴OO’轴对称。
在该触控显示面板用于触控操作时,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可以作为触控驱动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可以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或者,也可以令第二触控电极单元作为触控驱动电极,令第一触控电极单元作为触控感应电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对第一触控电极11的形状进行优化设计,具体的,通过在第一触控电极11中设置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并在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设置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以及,令第一子电极组111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1110,对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来说,沿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最近的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的方向,使得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前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小于后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即,使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逐渐增大,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二触控电极21的形状互相匹配,使二者能够更好的覆盖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减少甚至消除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盲点区域的面积。
而且,在此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随着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最近的第一连接部12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在使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按照上述规律进行变化以减小触控盲点区域的面积的基础上,还可以使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电阻趋于一致,能够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1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均一性,减少第一触控电极11中的静电薄弱部位的数量,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1的抗静电击穿能力,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1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将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任意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和宽度都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定,以使第一触控电极11形成具有如图3或图4所示的结构,即,能够使得对第一触控电极11中任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来说,沿距离该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最近的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的方向,使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逐渐增大,且,使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逐渐减小。如此设置,能够令同一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电阻趋于一致。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110中设置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通过对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和宽度的调整,能够令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电阻趋于一致,可以提高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第一触控电极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一致性,进而能够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除此之外,基于上述设置,如图3和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连接部12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小于等于最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子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如此设置,能够使第一连接部12的长度较小。在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具有优良的触控性能的同时,能够降低第一连接部12的可见性,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不受影响。
可选的,如图3和图4所示,对于与第一连接部12相邻的第一子电极1110来说,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该第一子电极1110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该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逐渐增大,并令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二方向y的最短长度与第一连接部12中靠近第一子电极1110的位置处的长度一致,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连接部12和第一触控电极11的交界部位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平滑过渡,避免突变,以减小该位置处的电阻变化,进而在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11向第一连接部12传输的过程中,能够避免静电在该位置处积聚,降低该位置被静电击穿的概率,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和图4所示意的结构中,第一连接部12为在各处宽度一致的规则四边形。在将第一连接部12设计为在不同位置处具有不同宽度的非规则图形时,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连接部的示意图,其中,第一连接部12具有中间宽两边窄的形状。上述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W112与第一连接部12的宽度W12相等指的是,第一连接部12靠近第一触控电极11的位置处的宽度W12与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相等。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组间连接部,组间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之间。组间连接部的设置能够使触控信号在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之间传输,保证了第一触控电极能够作为一个电性连接的整体参与触控信号的传输。如图3和图4所示为在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设置一个组间连接部112的示意图,组间连接部112连接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W112与第一连接部12的宽度W12相等。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方向垂直于组间连接部112中的电流方向。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第一连接部12的宽度方向为垂直于第一连接部12中的电流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与第一连接部12的宽度一致,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一致性。
结合图6所示,图6为电流在分属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传输的一种示意图,在电流通过组间连接部112时,以如图6所示的箭头表示的电流方向为例,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方向与图6所示的电流方向垂直。
可以理解的是,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的组间连接部112的形状仅为示意,在第一触控电极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将组间连接部112的形状设计为与图3、图4、图5和图6所不同的其他形状,例如,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将其设计为具有如图7所示的非直线形状,图7为电流在分属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之间传输的另一种示意图。
可选的,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另一种示意图,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组间连接部112错位设置。如此设置,在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11的边缘向内传输至第一连接部12的过程中,与将相邻两个组间连接部112沿第一方向x对齐设置的方案相比,采用图8所示的方式,能够改变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11的边缘向第一连接部12所在位置传输的传输路径,使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11的边缘传输至第一连接部12的位置处的传递路径延长,进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具有相对较大电阻的第一连接部12被静电击穿的概率,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以上是以在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之间设置一个组间连接部为例对第一触控电极的结构进行的说明,在另外一种实施方式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可以设置至少两个组间连接部。示例性的,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其中以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包括两个组间连接部112作为示意。在图9中,第一触控电极11还包括镂空部100。沿第一方向x,镂空部100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组间连接部112和镂空部100沿第二方向y排列。沿第二方向y,镂空部100位于相邻两个组间连接部112之间。即,镂空部100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1的内部,镂空部100被组间连接部112和第一子电极1110所环绕。图9中以虚线划分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
如图9所示,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向,相邻两个镂空部10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逐渐增大。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均衡第一触控电极11中不同位置处的电阻。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触控电极11的内部开设镂空部100,使至少两个组间连接部112分别与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的两个边缘连接,在静电传输至第一子电极1110的边缘后,可以通过组间连接部112顺利导走。如此设置,能够避免静电集中在第一子电极1110的边缘位置处,继而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伤能力。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子电极组的设计方式可以有多种,如图2、图3图4、图7和图8所示的为在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仅设置一个第一子电极1110的情况。
示例性的,在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仅设置一个第一子电极1110时,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多个第一子电极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按照等差数列排布。以图3所示的四个第一子电极1110为例,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触控电极11的方向,四个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分别为W1、W2、W3、W4,其中,W1-W2=W2-W3=W3-W4。
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子电极组里设置多个第一子电极。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放大示意图,其中,上述第一子电极组111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1110,每个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二方向y延伸,多个第一子电极1110沿第一方向x排列;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相等。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静电在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内的多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传输时的电阻一致,避免在部分第一子电极1110处形成静电薄弱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触控信号在第一子电极组111内传输的一致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均一性。
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在将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中的第一子电极的数量设置为多个时,与图3和图4所示结构类似,图10所示结构中的第一触控电极也包括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的组间连接部112,组间连接部112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与组间连接部112连接的其中任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内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相同。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组间连接部112的宽度方向与组间连接部112中的电流方向垂直。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得静电在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传输时的电阻趋于一致,避免形成静电薄弱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触控信号在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之间传输时的一致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均一性。
示例性的,在第一子电极组111内设置多个第一子电极1110时,继续参照图10,上述第一子电极组111还包括组内连接部1111,组内连接部1111位于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组内连接部1111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组内连接部1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电极1110的延伸方向不同。组内连接部1111的设置可以保证组内连接部1111所在的第一子电极组111为一个电性连接的整体,能够保证触控信号的正常传输,保证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功能不受影响。
示例性的,对于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内相互连接的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组内连接部1111的宽度W1111与该组内连接部1111所在的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W1110相等,其中,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组内连接部1111的宽度方向与组内连接部1111中的电流方向垂直。具体的,组内连接部1111的宽度方向的定义与图6所示的组间连接部112的定义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组内连接部1111的宽度与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相等,一方面可以使得静电在同一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传输时的电阻趋于一致,避免在同一第一子电极组111内形成静电薄弱部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触控信号在同一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传输时的一致性,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均一性。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设置组内连接部的方式与有多种,如图10所示,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可以仅设置一个组内连接部。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在第一方向x上错位设置。如此设置,在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11的边缘向内传输的过程中,与将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沿第一方向x对齐设置的方案相比,采用图10所示的方式,能够改变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向内传输的传输路径,使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传输至第一连接部的位置处的传递路径延长,进而能够进一步降低具有相对较大电阻的第一连接部被静电击穿的概率,能够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或者,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在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组内连接部111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组内连接部1111沿第二方向y排列。如图11所示,组内连接部111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电极1110的延伸方向不同。多个组内连接部1111的设置可以降低第一子电极组111的电阻,有利于降低触控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可以根据不同的设计需求调整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距离,以及调整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组内连接部之间的距离。例如,如图11所示,对于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来说,位于同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内的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的距离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距离相等。其中,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的距离指的是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距离指的是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的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如图11所示,其中示出了最靠近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距离D2,以及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之间的距离D1。如此设置,如图11所示,可以看作在第一触控电极11中开设多个具有四边形形状的开口10,开口10由第一子电极1110和组内连接部1111交叉围成,开口10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为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的距离D2,开口10沿第二方向y的长度为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1111之间的距离D1。如此设置,在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一致性的同时,还可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在不同位置处的图案均一性,保证第一触控电极的不同位置处对子像素的出光的影响程度趋于一致,从而保证触控显示面板具有较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M个第二子电极组;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第二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第二子电极与第一子电极位于不同层。可选的,第二子电极组的数量小于等于第一子电极组的数量,第二子电极组与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组通过过孔相连。如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图12和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外两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图14为图12沿AA’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在图12中以第二子电极组的数量等于第一子电极组的数量,且,M=4,即,第一触控电极包括四个第二子电极组作为示意,在图13中以第二子电极组的数量小于第一子电极组的数量作为示意。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的第二子电极1120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存在间隔。第二子电极组112与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组111通过过孔3相连;第二子电极1120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对应的第一子电极1110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如图12和图13所示,在将第二子电极组112设置为多个时,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触控电极11的方向,相邻两个第二子电极组112中的第二子电极112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二子电极组112中的第二子电极1120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二子电极112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子电极1110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二子电极112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方向平行。
在将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和长度按照前述规律进行设置的基础上,如果处于不同位置处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电阻仍然存在差异,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触控电极11中增设第二子电极1120,并使第一子电极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连接,相当于使相互对应的第一子电极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并联设置,相对于原本仅设置第一子电极1110的方案,能够使第一子电极1110所在位置处的电阻变小,通过这种调节方式,可以让第一触控电极11中不同位置处的电阻更加均一,以进一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1的抗静电能力。除此之外,第一子电极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的并联设置,能够减小第一触控电极的电阻,有利于提升显示面板的触控灵敏性。
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在第二子电极组的数量小于第一子电极组的数量时,对于与第一连接部12具有相对较大距离的位置处的第一子电极组111来说,由于其电阻较小,因此可以不设置与其并联连接的第二子电极组112。
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沿触控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z,第二子电极1120和第一子电极1110之间设置有绝缘层4,绝缘层4中开设有过孔3。
如图12和图14所示,通过过孔3相连的第一子电极组111和第二子电极组112组成层叠部5,同一层叠部5中,第二子电极组112中的第二子电极1120的宽度W1120小于第一子电极组111中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W1110,第一子电极1110的宽度W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的宽度W1120的差为第一差值ΔW,ΔW=W1110-W1120;沿第一连接部12指向第一触控电极11的方向,相邻两个层叠部5的第一差值相等。如此设置,在制作第一触控电极时,可以选用具有同样图案的掩膜板来分别形成第一子电极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在这个过程中,仅需调整制作第一子电极1110和第二子电极1120时的曝光程度即可,使制作具有相对较大宽度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曝光程度小于制作具有相对较小宽度的第二子电极1120的曝光程度,工艺简单易操作,无需额外制作掩膜板,节省成本。
示例性的,如图15和图16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图16为图15沿BB’的一种截面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虚设电极51,第一虚设电极51与第二子电极1120同层设置;第一虚设电极51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一子电极1110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第一虚设电极51与第二子电极1120相互绝缘。第一虚设电极51浮接,即,第一虚设电极51不加载任何电信号。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第一虚设电极51,可以使第一触控电极中不同位置处的光线透过率的一致性得到提高,在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穿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使触控显示面板的不同位置处的显示效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示例性的,第一子电极1110的边缘包括尖端凸起结构和/或尖端凹陷结构。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的示意图,第一子电极1110的边缘包括尖端凸起结构61和尖端凹陷结构62。尖端凸起结构61朝向远离第一子电极1110的几何中心的一侧凸起;尖端凹陷结构62朝向靠近第一子电极1110的几何中心的一侧凹陷。尖端凸起结构61和尖端凹陷结构62的设置能够起到静电捕获的作用。在静电从第一触控电极的边缘向内部传播的过程中,尖端凸起结构61和尖端凹陷结构62可以主动吸收静电,使静电能够被限制在尖端凸起结构61和尖端凹陷结构62所在位置处,避免静电跨过尖端凸起结构61和尖端凹陷结构62向第一触控电极的其他位置传播。可以看出,如此设置,能够避免静电传播至第一触控电极的静电薄弱位置,降低第一触控电极的被静电击穿的可能性,提高第一触控电极的可靠性。
可选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21和第一连接部12可以同层设置,第二触控电极21和第二连接部22可以异层设置。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触控电极11、第二触控电极21和第二连接部22同层设置,令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异层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的为令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同层设置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2、图3和图4中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之间的界线仅为清楚示意二者的位置而进行的示意,在令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同层设置时,在实际的膜层结构中二者为一体结构,在二者之间不存在界面。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与第一连接部12同层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11的形状按照上述方式进行设计,可以提高第一触控电极11和第一连接部12所在的第一触控电极单元的抗静电能力。
示例性的,结合图2和图18所示,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上述第二触控电极21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组211;多个第三子电极组211沿第二方向y排列;第三子电极组211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电极2110,第三子电极2110沿第一方向x延伸,沿距离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最近的第二连接部22指向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的方向,同一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中相邻两个第三子电极组211中的第三子电极2110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第三子电极组211中的第三子电极2110的宽度逐渐减小;第三子电极2110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平行;第三子电极2110的宽度方向与第一方向x垂直。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210中设置多个第三子电极组211,通过对第三子电极组211中的第三子电极2110的长度和宽度的调整,能够令多个第三子电极组211的电阻趋于一致,可以提高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组211的第二触控电极的不同位置处的电阻一致性,进而能够提高第二触控电极的抗静电击穿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18中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仅为示意,二者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其中,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形状相同指的是,二者具有相同形状的图案但方位可以不同,例如,其中一者可以通过旋转和/或平移与另一者重合。可选的,第二触控电极的图案形状也可以按照类似如图3、图4、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5和图17的形状进行设计。
示例性的,如图19所示,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的放大示意图,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虚设电极52,第二虚设电极52、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第二虚设电极52位于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之间。第二子电极1120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第二虚设电极52在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如此设置,如果在第二子电极1120的端点位置发生尖端放电,可以让浮接的第二虚设电极52先于起触控信号传输作用的第一子电极1110受到静电的影响,能够进一步保证第一触控电极的可靠性。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可以由不同膜层图案化形成,或者,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也可以由同一膜层图案化形成。
在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同层制作时,可以先通过成膜工艺在一衬底上形成整层结构的导电膜层,其中整层结构指的是能够覆盖衬底的完整膜层结构。然后通过图案化工艺,采用例如曝光、刻蚀和显影等工艺将部分位置处的导电膜层去除,保留位置分别对应形成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工艺简单易操作。
而且,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同层制作,避免了分层制作时由于工艺误差带来的组内连接部1111和第一子电极1110接触不良所引起的断路或者导电不佳的问题。除此之外,同层设置还可以避免增加触控显示面板的总膜层厚度,有利于触控显示面板的薄型化设计。
可选的,组间连接部112、组内连接部1111、第一子电极1110、第二子电极1120、第三子电极2110的材料可以选用透明导电氧化物,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简称ITO)、氧化铟锌(Indium Zinc Oxide,简称IZO)、铟镓锌氧化物(Indium Gallium ZincOxide,简称IGZO)中的任一种或几种来形成。第二连接部22可以选择金属材料或者透明金属氧化物来制成。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如图20所示,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触控显示面板1000。其中,触控显示面板10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20所示的触控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应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单元沿第二方向排列;
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列的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多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第一子电极组;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所述第一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子电极,所述第一子电极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对于任一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沿距离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所述第一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同一所述第一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一子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电极组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多个所述第一子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
同一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子电极组还包括组内连接部,所述组内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所述组内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
对于相互连接的所述组内连接部和所述第一子电极,所述组内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相等;
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组内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组内连接部中的电流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一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的组内连接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组内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相邻两个组内连接部的距离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组间连接部,所述组间连接部位于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之间,所述组间连接部连接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
所述组间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组间连接部连接的其中任一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内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相同;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组间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组间连接部中的电流方向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镂空部和至少一个组间连接部,所述组间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之间,所述组间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所述镂空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之间,所述组间连接部和所述镂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之间至少包括两个所述组间连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镂空部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组间连接部之间;
沿所述第一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向,所述镂空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组间连接部,所述组间连接部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之间,相邻两个第一子电极组之间包括一个所述组间连接部,所述组间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
所述组间连接部的宽度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相等,所述组间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组间连接部中的电流方向,在平行于触控显示面板所在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中的电流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组间连接部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还包括M个第二子电极组;所述第二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电极,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子电极位于不同层;所述第二子电极组的数量小于等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组的数量,所述第二子电极组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电极组通过过孔相连;M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所述第二子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对应的所述第一子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
沿所述第一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二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子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方向平行。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通过所述过孔相连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组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组组成层叠部,同一所述层叠部中,所述第二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宽度和所述第二子电极的宽度差为第一差值;
沿所述第一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方向,相邻两个所述层叠部的所述第一差值相等。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虚设电极,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虚设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子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交叠;所述第一虚设电极与所述第二子电极相互绝缘。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虚设电极,所述第二虚设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子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虚设电极在所述触控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电极的边缘包括尖端凸起结构和/或尖端凹陷结构;
所述尖端凸起结构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几何中心的一侧凸起;
所述尖端凹陷结构朝向靠近所述第一子电极的几何中心的一侧凹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同层设置;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层设置,且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异层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包括多个第三子电极组;多个所述第三子电极组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第三子电极组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电极,所述第三子电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沿距离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最近的所述第二连接部指向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的方向,同一所述第二子触控电极单元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三子电极的长度逐渐增大,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子电极组中的所述第三子电极的宽度逐渐减小;所述第三子电极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所述第三子电极的宽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7.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3089.7A CN113050838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US17/530,239 US11561664B2 (en) | 2021-04-26 | 2021-11-18 | Touch display panel for improve antistatic breakdown capability of touch electrodes,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53089.7A CN113050838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0838A true CN113050838A (zh) | 2021-06-29 |
CN113050838B CN113050838B (zh) | 2023-11-28 |
Family
ID=76520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53089.7A Active CN113050838B (zh) | 2021-04-26 | 2021-04-26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61664B2 (zh) |
CN (1) | CN11305083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93716A1 (zh) * | 2022-04-07 | 2023-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29118A1 (en) * | 2013-03-05 | 2015-01-29 |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Capacitive touch module,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205302236U (zh) * | 2015-12-31 | 2016-06-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066740A (zh) * | 2016-08-02 | 2016-11-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US20170160847A1 (en) * | 2015-12-04 | 2017-06-08 |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111158526A (zh) * | 2019-12-30 | 2020-05-1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51091A (zh) * | 2020-06-22 | 2020-09-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US20200310586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1 |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1857412A (zh) * | 2020-06-30 | 2020-10-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KR20200141017A (ko) * | 2013-12-02 | 2020-1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347096B1 (ja) * | 2012-09-13 | 2013-11-20 | 株式会社ワンダーフューチャー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パネル、並びにタッチパネルと表示装置を具備する入出力一体型装置 |
US20140347319A1 (en) * | 2013-05-27 | 2014-11-27 | Wintek Corporation | Touch panel |
KR20150088630A (ko) * | 2014-01-24 | 2015-08-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터치센서 |
CN106415457B (zh) * | 2014-05-23 | 2019-05-31 |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 触摸窗口 |
KR102325188B1 (ko) * | 2015-03-30 | 2021-11-10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센서 장치 |
TWI554934B (zh) * | 2015-08-07 | 2016-10-21 |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觸控面板 |
CN107168574A (zh) * | 2017-05-10 | 2017-09-15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oled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
CN108628497B (zh) | 2018-05-04 | 2021-06-11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补偿方法和显示装置 |
EP4006703A4 (en) * | 2019-07-26 | 2022-07-27 |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 TOUCH CONTROL ELECTRODE STRUCTURE, TOUCH SCREEN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
KR20210043793A (ko) * | 2019-10-11 | 2021-04-22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US11449182B2 (en) * | 2019-11-11 | 2022-09-20 | Apple Inc. | Active area routing for touch electrodes |
US11347359B2 (en) * | 2020-09-30 | 2022-05-31 | Tpk Advanced Solutions Inc. | Touch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ouch panel, and device thereof |
-
2021
- 2021-04-26 CN CN202110453089.7A patent/CN113050838B/zh active Active
- 2021-11-18 US US17/530,239 patent/US115616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50029118A1 (en) * | 2013-03-05 | 2015-01-29 | Hefei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Capacitive touch module, capacitive in-cell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KR20200141017A (ko) * | 2013-12-02 | 2020-12-17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접촉 감지 센서를 포함하는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
US20170160847A1 (en) * | 2015-12-04 | 2017-06-08 |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CN205302236U (zh) * | 2015-12-31 | 2016-06-08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N106066740A (zh) * | 2016-08-02 | 2016-11-0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
US20200310586A1 (en) * | 2019-03-29 | 2020-10-01 |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CN111158526A (zh) * | 2019-12-30 | 2020-05-15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显示基板、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1651091A (zh) * | 2020-06-22 | 2020-09-1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
CN111857412A (zh) * | 2020-06-30 | 2020-10-30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93716A1 (zh) * | 2022-04-07 | 2023-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561664B2 (en) | 2023-01-24 |
US20220075467A1 (en) | 2022-03-10 |
CN113050838B (zh) | 2023-11-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45085B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4461189B (zh) | 触控面板 | |
CN101639580B (zh) | 显示装置 | |
US11249608B2 (en) | Touch module and touch screen | |
US11385750B2 (en) | Touch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ouch apparatus | |
CN103092414B (zh) | 一种外挂式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6468972B (zh) |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装置 | |
CN113238683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640219B2 (en) | Touch element, touch substrat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ouch substrate | |
CN114730225B (zh)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装置 | |
JP2020537199A (ja) | タッチパネル及びその作製方法、タッチ表示パネル | |
CN111782082B (zh) |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 |
KR20160026359A (ko) | 표시 패널, 마스크 및 마스크를 이용한 표시 패널의 제조 방법 | |
CN113050838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086460B2 (en) | Touch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and touch device | |
CN107741800B (zh) | 触控显示屏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9351400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ions between conductive contacts | |
CN114115607B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1121611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976884B2 (en) | Touch panel | |
US11960690B2 (en) |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ouch substrate, touch substrate, substrate and touch device | |
JP7012120B2 (ja) | 導電シート、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タッ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
CN218332545U (zh) | 触控层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4779963A (zh) |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6733693B2 (ja) | タッチ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025 Address after: No.8, liufangyuan Henglu, Donghu New Technology Development Zone,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Applicant after: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Ltd. Shanghai Branch Address before: Room 509, building 1, No. 6111, Longdong Avenue,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1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TIANMA AM-OLED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