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56630B - 连接单元 - Google Patents
连接单元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56630B CN113056630B CN201980075429.8A CN201980075429A CN113056630B CN 113056630 B CN113056630 B CN 113056630B CN 201980075429 A CN201980075429 A CN 201980075429A CN 113056630 B CN113056630 B CN 1130566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on
- connection unit
- coding element
- coding
- det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7/00—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 F16L37/08—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 F16L37/084—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 F16L37/0841—Couplings of the quick-acting type in which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butting or axially overlapping ends is maintained by locking members combined with automatic locking by means of a transversally slidable lock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tub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10—Indicators for correct coupl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2201/00—Special arrangements for pipe couplings
- F16L2201/60—Identification or ma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流体管线的连接单元(10),其中连接单元(10)包括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其中连接单元(10)包括机器可读编码(16),其在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未连接的状态下不能被检测到,但是在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连接的状态下能够被检测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接流体管线的连接单元。
背景技术
连接流体管线时经常遇到的问题例如是装配工必须验证所有的连接单元均进行了正确连接。
诸如对连接单元的特定尺寸进行记录和/或手动记下所述记录的现有方法通常非常耗时且容易出错。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单元,其特别是能够使用扫描器来改善可读性程度。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一种用于连接流体管线的连接单元来解决,其中该连接单元包括被设计为与第一流体管线连接的第一连接体以及被设计为与第二流体管线连接的第二连接体,其中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被设计为彼此连接,从而在第一流体管线和第二流体管线之间建立流体连接部,并且其中连接单元还包括机器可读的编码,其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未连接的状态下不能被检测到,但是在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连接的状态下能够被检测到、特别是能够从连接单元的外侧检测到。
为此,编码不一定需要是可见的。例如,可以将编码存储在RFID芯片上,其中该RFID芯片被设计为使得其仅在第一连接体被正确连接至第二连接体时才能被检测到。例如,RFID芯片可以被金属壳体包围,该壳体被设计为从外侧遮蔽RFID芯片,使得其在两个连接体未连接或错误连接的状态下不能被检测到。金属壳体可以通过带有RFID芯片的附件的形式附接至连接体。壳体还可以具有检测部、例如凹部,其被设计为能够在RFID芯片由于两个连接体的正确连接而已经从不能被检测到的状态变成能够被检测到的状态时通过遮蔽壳体对RFID芯片进行检测。这可以通过将RFID芯片从被壳体遮蔽的位置移位到被分配给检测部的位置和/或通过“接通”RFID芯片(例如通过闭合RFID芯片的导体路径中的触点)来实现。
在此,“用于连接流体管线的连接单元”是指可以在至少两个流体管线之间建立流体连接部的连接单元,该连接部朝向外侧密封。
特别地,可以将连接单元的带有机器可读编码的部分设计为可旋转地移位。例如,如果机器可读编码设置在第一连接体上,则第一连接体可以由至少两个部件构成。带有机器可读编码的第一部件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部件旋转地安装,或者其可以在多个角位置中连接至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部件。例如,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连接体的第二部件具有各自处于60°的角距离处的锁定位置,经由这些锁定位置第一部件可以与第二部件连接,特别是通过形成卡合连接部而连接。例如,在由第一连接体限定的弯曲的流体管线的情况下,可以基本上独立于弯曲的流体管线的轨迹(即,第一连接体的安装位置)之外对机器可读编码进行定位。
有利地,连接单元的编码可以是独立的编码,尤其是一维或二维数字编码,借助于该编码可以明确地识别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至少一个,特别是识别相关联的连接单元。例如,该编码可以是条形码或QR码、单色编码或彩色编码,例如特别是圆形彩色区域的形式。
该编码可以被应用为激光标记或胶粘标签。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可以将编码设置在连接单元的、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开的编码元件上。
特别是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完全接合时,编码元件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体和/或第二连接体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
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元件可以被设计为能以无损的方式一次准确地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
特别地,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一个上的编码元件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接触之前已经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并且该编码可以在该位置中被相关连接体的一部分覆盖。为此,在将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彼此连接之前,可以在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将编码元件插入到其中一个连接体上的狭槽中,使得其在该位置中无法从外侧被检测到、特别是被看到。狭槽例如可以在编码元件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的运动方向上在比编码元件的长度更大的长度上、特别是在编码元件长度的两倍以上的长度上延伸。
在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方案中,编码元件可以包括弹簧装置,其被设计为在力作用在编码元件上时将编码元件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弹簧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使得不需要另一个连接体的另外的动作来使编码元件移位。因此,弹簧装置可以被设计为在释放编码元件之后将编码元件完全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以这种方式,可以防止编码元件在足以通过机器检测到编码从而导致可能会产生对连接单元或至少一个连接体的错误检测的时间内处于部分可见的位置、特别是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和/或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相邻。
在这种情况下,弹簧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与编码元件形成为一体。例如,编码元件和弹簧装置可以被设计为一件式的注射成型件。特别地,弹簧装置可以被设计为至少一个弹性环,特别是彼此连接的三个弹性环。编码元件和弹簧装置可以在共同的平面中延伸,并且可以有利地具有从机器可读编码的一个表面到相对一侧上的基本相等的厚度。弹簧装置还可以具有限制装置,其被设计为限制弹簧装置的最大压缩量和/或膨胀量。限制装置例如可以由设置在弹性弹簧环内并且可在压缩期间进行接触的两个突起形成。
代替将编码元件设计为与例如由塑料制成的弹簧元件形成为一体,编码元件可以设置有有利地由金属制成的单独的弹簧。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元件可以设置在盒形的、尤其是多部分的元件上,该元件在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即,当一个或多个弹簧被拉紧时)被推压在一起并且通过卡合连接部被固定在相关连接体上。当使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靠在一起时,相关的另一个连接体上的突起释放卡合连接部,例如,突起使得卡合连接部的一个臂移位。盒形元件可以被推开,并且编码元件可以通过例如被设计为多个螺旋弹簧的弹簧被移动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
有利地,编码元件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的移位路径可以比从附接在一个连接体上的编码元件与另一个连接体进行接触的情况下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彼此的相对位置到两个连接体处于连接状态下的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彼此的相对位置的路径更大。特别地,编码元件的移位路径可以是两个连接体相对于彼此的上述移位路径的1.5到2倍。
编码元件可以包括闭锁装置,其被设计为至少在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与相关连接体上的对应的配对闭锁装置接合。
特别地,可以将编码元件分配给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一个,并且可以将止动部分配给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中的另一个、特别是与其形成为一体,所述止动部被设计为在第一连接体与第二连接体接合时将编码元件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当然,也可以想到的是,止动部形成在与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分开的元件上,并且其特别是只有在正确地连接第一连接体和第二连接体从而“触发”编码元件(即,实现编码元件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的移位)时才可以与编码元件接触。
在这种情况下,被分配有止动部连接体可以包括多个止动部,它们尤其围绕所述连接体的外周均匀地分布。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用于将两个连接体插入到彼此中的多种选项,或者仅提供用于将两个连接体插入到彼此中的单一预定选项。为此目的,至少一个止动部(有利地是并非用于与编码元件的分配的止动部接触的止动部)例如可以用作定向装置和/或定向防护装置,使得该止动部接合在凹槽中,从而特别是可以通过止动部和凹槽的相互作用来防止连接体相对于彼此旋转。
编码元件可以包括引导装置,其被设计为使得编码元件至少在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中呈现处出预定取向。例如,所述引导装置可以被设计为凹部,编码元件的突起接合在该凹部中。
在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除了设置有编码的部分之外,编码元件可以被连接单元或相关连接体完全包围。这可以防止编码元件折断或可以防止该编码元件的其他损坏或操纵。
有利地,第一和/或第二连接体可以内在地形成弯曲的流体通道,并且编码可以设置在连接单元的、与设置有曲率对应的曲率中心的那一侧相对的一侧上。因此,弯曲的连接单元上的编码元件可以始终相对于曲率发展部设置在其外侧。结果是可以提高或促进编码的可检测性。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使用实施方式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2a是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侧向剖视图;
图2b是图2a的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3a是处于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侧向剖视图;
图3b是图3a的连接单元的侧视图;
图3c是处于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另外的侧向剖视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另一个实施方式;
图5a是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第一剖视图;
图5b是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第二剖视图;
图6a是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与图5a类似的剖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两个连接体部分地插入到彼此中;
图6b是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与图5b类似的剖视图,其中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两个连接体部分地插入到彼此中;
图7a是处于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与图5a类似的剖视图;并且
图7b是处于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中的根据图4的连接单元的与图5b类似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总体上用附图标记10表示。
连接单元包括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连接单元还包括机器可读编码16,其在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未连接的状态下不能被检测到(还请参见图2b),但是在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连接的状态下能够被检测到、即在此处可见(参见图3b)。
在这种情况下,编码16是被应用为激光标记的二维QR码。
图1还示出了编码16设置在连接单元10的与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分开的编码元件18上。
图1还示出了与第一连接体12和第二连接体14分开形成的保持元件20,其在第一连接体12与第二连接体14完全连接时可以插入到第一连接体12中,使得保持元件20与编码元件18接触。
图2a和图2b示出了编码元件18在第一连接体12与第二连接体14接触之前已经在第一连接体12上处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参见图2a)。在该位置P1中,编码16被第一连接体12的部分22覆盖。
在这种情况下,编码元件18包括闭锁装置24,其被设计为在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中与第一连接体12上的对应的配对闭锁装置26接合。
此外,编码元件18包括弹簧装置28(参见图1、图3a和图3c),其被设计为将编码元件18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参见图3a)。
在图3c中可以看出,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弹簧装置28与编码元件18形成为一体并且被设计成三个环。弹簧装置28的与编码元件18相对的端部与第一连接体12连接。
保持元件20包括止动部30,其被设计为与编码元件18接触,从而从配对闭锁装置26上释放编码元件18的闭锁装置24。
编码元件18还包括引导装置32(参见图2a),其被设计为使得编码元件18至少在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呈现出预定取向。
图3b示出,在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除了设置有编码16的部分之外,编码元件18完全被第一连接单元12包围。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单元的另一个实施方式110。总的来说,关于连接单元110必须指出的是,连接单元10的所有优点、效果和特征也可以适用于连接单元110并且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连接单元110的与连接单元10类似的部件用类似的但增加了数字100的附图标记来描述。
连接单元110包括第一连接体112和第二连接体114,它们可以彼此连接,从而使限定在其中的相应的流体通道互连。具有机器可读编码116的编码元件118与第一连接体112连接。编码元件118与通过弹性环形成的弹簧装置128形成为一体。弹簧装置128在与编码116相对的端部处具有止动部134,其被设计为在第二连接体114插入到第一连接体112中时与第二连接体114的止动部136接触。弹簧安装的闭锁装置124在编码元件118的两个纵向侧部上延伸。图4所示的连接单元110的实施方式还具有保持元件120,其用于将第一连接体112和第二连接体114在正确互连的状态下彼此固定。
图5a示出了编码元件118处于第一连接体112上的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在这种情况下,闭锁装置124与对应的配对闭锁装置126接合。弹簧装置128处于未被加载且未被预拉紧的状态下。在该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中,第一连接体112的部分122覆盖设置在编码元件118上的编码116,从而使其不能从外侧被检测到(参见图5b)。
如果现在将第二连接体114插入到第一连接体112中,如图6a和图6b所示,第二连接体114的止动部136与编码元件118的止动部134或其弹簧装置128接触。在将第二连接体114进一步插入到第一连接体112中时,编码元件118的弹簧装置128被预加载,使得弹性环被压缩成主要横切于第二连接体114在第一连接体112中的插入方向延伸的椭圆形。随着弹簧装置128的弹性环被最大地压缩,两个相对的表面(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它们设置在相对于弹性环向内突出的两个突起138和140上)彼此接触以防止弹簧装置128进一步压缩。
在弹簧装置128预加载期间,编码元件118保持在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中,使得编码116保持被部分122覆盖住。例如,这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与配对闭锁装置126相互作用的闭锁装置124在编码元件118上施加的保持力大于弹簧装置128施加的恢复力。
如果第二连接体114移位超过图6a和图6b所示的点,则编码元件118在刚性体的意义上由于弹簧装置128通过两个突起138和140的接触进行的桥接而被推出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使得压靠在配对闭锁装置126上的闭锁装置124径向向内移位。当闭锁装置124充分移位从而从配对闭锁装置126上释放时,弹簧装置128的恢复力在编码元件118的带有编码116的部分上施加力,从而使得该部分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这可以在图7a和图7b中看出。
在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编码116相对于第一连接体112的切口142设置成使得可以从连接单元110的外侧检测到编码116。为此,为了能够以预定的方式确定编码元件118呈现出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闭锁装置124可以与被设计为防止编码元件118移位超过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的另外的配对闭锁装置144接触。特别地,在编码元件118的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弹簧装置128还可以与第二连接体114的止动部136一起保持在基本松弛的状态下,以防止编码元件118由于弹簧装置128的弹簧作用而从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向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的方向移位。
如果第二连接体114以预定的正确方式被插入到第一连接体112中,则弓形的保持元件120可以被放置到第一连接体112上,其中该保持元件同时接合在第二连接体114的凹槽146中(参见图4),从而将第二连接体114固定在第一连接体112上。
Claims (18)
1.一种用于连接流体管线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10,110)具有:第一连接体(12,112),其被设计为与不属于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第一流体管线连接;以及第二连接体(14,114),其被设计为与不属于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第二流体管线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被设计为彼此连接,从而在所述第一流体管线和所述第二流体管线之间建立流体连接部,
其中所述连接单元(10,110)还包括机器可读的编码(16,116),
其中所述编码(16,116)设置在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分开的、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编码元件(18,118)上,
其中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接合时,所述编码元件(18,118)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使得所述编码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未连接的状态下不能被检测到,但是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连接的状态下能够被检测到,并且
其中所述编码元件(18,118)包括弹簧装置(28,128),所述弹簧装置(28,128)被设计为在力作用在所述编码元件(18,118)上时将所述编码元件(18,118)在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中的插入方向上从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移位到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所述编码(16,116)是独立的编码(16,116),借助所述编码能够明确地识别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16,116)被应用为激光标记或胶粘标签。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中的一个上的所述编码元件(18,118)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接触之前已经处于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并且所述编码(16,116)在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处被关联的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的一部分(22,122)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装置(28,128)与所述编码元件(18,118)形成为一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元件(18,118)从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到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的移位路径比从附接在第一连接体(12,112)上的所述编码元件(18,118)与第二连接体(14,114)进行接触的情况下的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彼此的相对位置到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处于连接状态下的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彼此的相对位置的路径更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元件(18,118)包括闭锁装置(24,124),其被设计为至少在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中与关联的第一连接体(12,112)上的对应的配对闭锁装置(26,126)进行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元件(18,118)被分配给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中的一个,并且止动部(30,136)被分配给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中的另一个或者被分配给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分开的元件(20,120),所述止动部(30,136)被设计为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接合时将所述编码元件(18,118)从所述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移位到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分配有所述止动部(30,136)的第二连接体(14,114)包括多个止动部(30,136),它们围绕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的外周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元件(18,118)包括引导装置(32),其被设计为使得所述编码元件(18,118)至少在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呈现出预定取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中,除了设置有所述编码(16,116)的部分之外,所述编码元件(18,118)被所述连接单元(10,110)或关联的第一连接体(12,112)完全包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内在地形成弯曲的流体通道,并且所述编码(16,116)设置在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与设置有曲率对应的曲率中心的那一侧相对的一侧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连接的状态下能够从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外侧检测到。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所述编码(16,116)是一维或二维数字编码。
15.根据权利要求2或14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借助所述连接单元(10,110)的所述编码(16,116)能够明确地识别相关联的所述连接单元(10,110)。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部(30,136)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中的另一个形成为一体,或者与和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分开的元件(20,120)形成为一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与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完整地接合时,所述编码元件(18,118)能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体(12,112)和/或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从不能被检测到的位置(P1)移位到能够被检测到的位置(P2)。
18.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单元(10,1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止动部(30,136)围绕所述第二连接体(14,114)的外周均匀地分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8219440.8 | 2018-11-14 | ||
DE102018219440.8A DE102018219440A1 (de) | 2018-11-14 | 2018-11-14 | Verbindungseinheit |
PCT/EP2019/081105 WO2020099454A1 (de) | 2018-11-14 | 2019-11-13 | Verbindungseinheit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56630A CN113056630A (zh) | 2021-06-29 |
CN113056630B true CN113056630B (zh) | 2023-09-05 |
Family
ID=68583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75429.8A Active CN113056630B (zh) | 2018-11-14 | 2019-11-13 | 连接单元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927287B2 (zh) |
EP (1) | EP3880999A1 (zh) |
CN (1) | CN113056630B (zh) |
CA (1) | CA3115320A1 (zh) |
DE (1) | DE102018219440A1 (zh) |
MX (1) | MX2021005682A (zh) |
WO (1) | WO202009945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36481B1 (en) | 2019-05-07 | 2022-01-19 | A. Raymond et Cie |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verification tab |
US11796099B2 (en) | 2019-08-22 | 2023-10-24 |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 Connector having a pilot with an indicator |
ES2823374B2 (es) * | 2019-11-05 | 2022-05-06 | Cikautxo S Coop | Conjunto conector con detección de ensamblaje y visualización de código simultáneo |
US12007053B2 (en) * | 2020-03-12 | 2024-06-11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Transmitter for quick connector |
US12110916B2 (en) * | 2020-05-04 | 2024-10-08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Engagement verifying fastener |
DE202020103903U1 (de) * | 2020-07-06 | 2020-07-13 | TI Automotive (Fuldabrück) GmbH | Verbinder zum Verbinden zweier fluidführender Elemente |
US11698157B2 (en) | 2020-07-24 | 2023-07-11 | Cooper-Standard Automotive Inc. | Quick connector latch verification utilizing a scannable code |
CN111928028A (zh) * | 2020-07-27 | 2020-11-13 | 浙江峻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冷却水管的快速接头 |
US11365840B2 (en) | 2020-11-20 | 2022-06-21 | A. Raymond Et Cie | Code verification sleeve for a quick connector |
DE102020134230A1 (de) | 2020-12-18 | 2022-06-23 | Norma Germany Gmbh | Steckverbinder mit Verifizierungselement |
EP4232736A1 (en) * | 2021-02-12 | 2023-08-30 | A. Raymond et Cie | Quick connector with verification and assembly check |
US11598463B2 (en) | 2021-03-18 | 2023-03-07 | Ti Group Automotive Systems, Llc | Quick connector with verification |
DE102021206883A1 (de) * | 2021-06-30 | 2023-01-05 | Contitech Techno-Chemie Gmbh | Vorrichtung zur Prüfung des korrekten Sitzes einer Steckkupplung |
JP2024533419A (ja) | 2021-09-29 | 2024-09-12 | ノルマ ユーエス ホールディング エルエルシー | リテーナおよびデータマトリックス付き流体ラインクイックコネクタ |
AT524862B1 (de) * | 2021-11-09 | 2022-10-15 | Henn Gmbh & Co Kg | Steckverbinder zum Verbinden von Leitungen für flüssige oder gasförmige Medien |
AT525044B1 (de) * | 2022-01-11 | 2022-12-15 | Henn Gmbh & Co Kg | Steckerbaugruppe mit einem Steckverbinder und einem Gegensteckverbinder |
US11976762B2 (en) | 2022-06-02 | 2024-05-07 | Novares Us Engine Components, Inc. | Quick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QR verification arrangement and method |
CN117386909A (zh) * | 2022-07-12 | 2024-01-12 |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 母连接器及包括其的连接器组件 |
US20240019058A1 (en) * | 2022-07-18 | 2024-01-18 | Icecure Medical Ltd. | Cryogenic System Connector |
WO2024030158A1 (en) * | 2022-08-04 | 2024-02-08 | J.S.T. Corporation | A hidden releasable barcode or qr code for indicating mating or non-mating of two elements, and operation thereof |
US12104729B2 (en) | 2022-08-30 | 2024-10-01 | A. Raymond Et Cie | Quick connector verification system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2779A (en) * | 1997-03-01 | 2000-07-04 | A. Raymond & Cie | Releasable plug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display |
CN105980760A (zh) * | 2013-10-10 | 2016-09-28 |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对连接器组件之间的过渡区进行隔热的隔热元件的多部分管线 |
WO2018102213A1 (en) * | 2016-12-01 | 2018-06-07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Quick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lock indica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209717T2 (de) * | 2001-05-21 | 2006-09-21 | Colder Products Co., St. Paul | Verbindungsvorrichtung zur regelung einer flüssigkeitsabgabe |
WO2006036863A1 (en) * | 2004-09-24 | 2006-04-06 | Colder Products Company | Coupler with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
DE202005012839U1 (de) * | 2004-11-22 | 2005-11-24 | Universitätsklinikum Erlangen | Gasarmatur und Gasprüfvorrichtung |
DE202005015714U1 (de) * | 2005-10-06 | 2007-02-15 | Rehau Ag + Co. | Rohranordnung |
NL2004867C2 (nl) * | 2010-06-10 | 2011-12-13 | Pipelife Nederland Bv | Leidingonderdelen en werkwijze daarvoor. |
DE202011111027U1 (de) | 2011-01-07 | 2018-06-20 | Parker Hannifin Gmbh | Hochdruckfeste Verbindungsvorrichtung für Rohr- oder Schlauchleitungen mit Bajonettverschluss |
DE202016106929U1 (de) * | 2016-12-13 | 2018-03-14 | Doyma Gmbh & Co | Dichtungs- und/oder Brandschutzvorrichtung |
US10690277B2 (en) * | 2017-03-16 | 2020-06-23 | Oetiker Ny, Inc. |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smart inspection assurance cap |
US11306852B2 (en) | 2017-08-07 | 2022-04-19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Fluid fitting |
MX2020001409A (es) * | 2017-08-11 | 2020-03-09 | Norma Us Holding Llc | Conector de linea de fluido y ensamble con deteccion de seguridad. |
DE112018006538T5 (de) * | 2017-12-21 | 2020-11-05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eine verbinderanordnung |
-
2018
- 2018-11-14 DE DE102018219440.8A patent/DE102018219440A1/de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11-13 WO PCT/EP2019/081105 patent/WO2020099454A1/de unknown
- 2019-11-13 US US17/292,519 patent/US11927287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1-13 MX MX2021005682A patent/MX2021005682A/es unknown
- 2019-11-13 CN CN201980075429.8A patent/CN113056630B/zh active Active
- 2019-11-13 CA CA3115320A patent/CA3115320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11-13 EP EP19805208.6A patent/EP3880999A1/de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082779A (en) * | 1997-03-01 | 2000-07-04 | A. Raymond & Cie | Releasable plug connector with mounting display |
CN105980760A (zh) * | 2013-10-10 | 2016-09-28 | 福士汽车配套部件责任有限公司 | 具有用于对连接器组件之间的过渡区进行隔热的隔热元件的多部分管线 |
WO2018102213A1 (en) * | 2016-12-01 | 2018-06-07 |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 Quick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lock indication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927287B2 (en) | 2024-03-12 |
WO2020099454A1 (de) | 2020-05-22 |
DE102018219440A1 (de) | 2020-05-14 |
MX2021005682A (es) | 2021-09-23 |
CA3115320A1 (en) | 2020-05-22 |
CN113056630A (zh) | 2021-06-29 |
US20210396336A1 (en) | 2021-12-23 |
EP3880999A1 (de) | 2021-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56630B (zh) | 连接单元 | |
US9190742B2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safety spring bar | |
CN113898810A (zh) | 用于连接两个流体传导元件的连接器 | |
US8740635B2 (en) | Card connector having an actuator engaging a locking element | |
US8327512B2 (en) | Slide switch for buckle apparatus | |
US20100210125A1 (en) | Cover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 |
JP4175656B2 (ja) | 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KR101780895B1 (ko) | 전기 커넥터 | |
US20090197445A1 (en) | Card Connector | |
KR101980967B1 (ko) | 커넥터 | |
US8851911B2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11033663A (zh) | 按钮开关 | |
CN111095458B (zh) | 按钮开关 | |
US20180175551A1 (en) | Card Connector | |
US6468104B2 (en) | Connector | |
US7008245B1 (en) | Card connector | |
CN111033664A (zh) | 按钮开关 | |
US7144267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latch mechanism | |
CN111033666B (zh) | 按钮开关 | |
US10535948B2 (en) | Fitting connector | |
JP5266893B2 (ja) | メモリカード用コネクタ | |
CN107528150B (zh) | 连接器 | |
JP4082512B2 (ja) | 垂直嵌合コネクタ | |
KR20040048820A (ko) | 카드용 커넥터 장치 | |
WO2008015927A1 (fr) | Connecteur pour cartes mémoir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