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48676B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048676B CN113048676B CN202110414090.9A CN202110414090A CN113048676B CN 113048676 B CN113048676 B CN 113048676B CN 202110414090 A CN202110414090 A CN 202110414090A CN 113048676 B CN113048676 B CN 1130486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alve
- pipe
- heat exchanger
- communicated
- pipe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5/00—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 F25B25/005—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using a combination of modes of operation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the groups F25B1/00 - F25B23/00 usi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路、回流管路、第一换热器和散热器,其中,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所述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管道冻结引起的循环冷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8月27日,申请号为2018109811999,发明名称为“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使用高效、无污染、使用方便、易于控制的电能得到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各个领域的变化,开创了电力时代,发生了第二次技术革命。电力系统的规模和技术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在电力系统中,存在如电机、变频器、变压器等诸多设备,在工作时会发出热量,为了保证机组正常工作,因而皆需要采用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但是,在环境温度较低时,例如,在冬季持续低温时,存在管道容易冻结的问题,影响电机、变频器、变压器等诸多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事故。
以换流阀为例,换流阀设备作为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换流阀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直接影响直流输电系统的工作稳定性。因此,保证换流阀的稳定、可靠运行显得尤为重要。换流阀在工作过程中,通常采用去离子冷却水对换流阀进行散热降温,以保证其正常运行。但是,在冬季持续低温时,水冷装置中外冷却设备出口处的温度较低,管道容易冻结,因而将导致换流阀冷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严重影响换流阀的正常工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管道冻结引起的循环冷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冷却管路、回流管路、第一换热器和散热器,其中,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所述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中,用于对流入所述散热器的流体进行过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循环泵,设置在所述冷却管路和/或所述回流管路中。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回流管路中,用于对流出所述散热器的流体进行过滤。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补充管路和第二换热器,其中,所述补充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用于向所述回流管路补充流体;所述补充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二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补充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
结合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根据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包括:设置有第一阀的第一管;设置有第二阀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三阀的第三管;设置有第四阀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五阀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六阀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热器,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散热器,其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一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第二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有第七阀的第七管;设置有第八阀的第八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九阀的第九管;设置有第十阀的第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九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一阀的第十一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二阀的第十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其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十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九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十二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实施例,在第二方面第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根据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第二方面任一循环冷却装置的方法,包括: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打开第二阀以及第六阀,关闭第一阀;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打开第三阀以及第五阀,关闭第四阀。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打开第九阀以及第十一阀,关闭第十阀;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打开第八阀以及第十二阀,关闭第七阀。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冷却管路、回流管路、第一换热器和散热器,其中,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入口连通,使得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所述回流管路的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出口连通,所述冷却管路和所述回流管路通过所述第一换热器,以使得所述回流管路内吸收所述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所述冷却管路内的流体进行预热;所述回流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连通的方式,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管道冻结引起的循环冷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又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五的一种可选的循环冷却装置的示意图;以及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六的一种使用循环冷却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该装置包括:
冷却管路10、回流管路20、第一换热器30以及散热器40。
其中,冷却管路10的一端与散热器40的入口连接,使得冷却管路10内的流体吸收散热器40的热量;回流管路20的一端与散热器40的出口连通。冷却管路10和回流管路20通过第一换热器30,以使得回流管路20内吸收散热器40热量的流体对冷却管路10内的流体进行预热。回流管路20的另一端与冷却管路10的另一端连通。
具体地,结合图1,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由于换流阀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通常使用去离子水对其进行冷却。上述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时,散热器40可以是换流阀散热器,冷却管路10以及回流管路20中的流体可以是去离子水,回流管路20与冷却管路10之间通过外冷却设备连通。在回流管路20中,吸收了换流阀散热器热量的去离子水,在经过第一换热器30时,第一换热器30吸收去离子水中的热量,进行储热。去离子水通过回流管路20进入外冷却设备,外冷却设备对吸热后的去离子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冷却管路10,经过第一换热器30预热后,继续吸收换流阀散热器的热量,为换流阀进行降温。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可以使用固体或者液体储热材料进行储热,固体材料可以为卵石、混凝土、金属材料等;液体材料可以为水,导热油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循环制冷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器30,吸收回流管路20中流体的热量进行储热,进而释放热量为冷却管路10中的流体进行预热,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10中流体温度低,引起管道冻结而使循环制冷装置无法运行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循环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器可以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其中,相变储热材料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相变温度为18℃-90℃,其碳原子数16-48个的石蜡或石蜡混合物;相变温度为18℃-90℃之间的糖类材料;盐类或盐类混合物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度变化较非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度变化更小,因此可以提高材料温度的稳定性。
实施例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制冷装置,如图2所示,该装置包括:
冷却管路10、回流管路20、补充管路40、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50以及散热器40。
其中,冷却管路10的一端与散热器40的入口连接,使得冷却管路10内的流体吸收散热器40的热量;回流管路20的一端与散热器40的出口连通。冷却管路10和回流管路20通过第一换热器30,以使得回流管路20内吸收散热器40热量的流体对冷却管路10内的流体进行预热。回流管路20的另一端与冷却管路10的另一端连通。补充管路40的一端与回流管路20连通,用于向回流管路20补充流体;补充管路40和回流管路20通过第二换热器50,以使得回流管路20内吸收散热器的热量的流体对补充管路40内的流体进行预热。
具体地,结合图2,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时,散热器40可以是换流阀散热器,冷却管路10、回流管路20以及补充管路40中的流体可以是去离子水,回流管路20与冷却管路10之间通过外冷却设备连通。在回流管路20中,吸收了换流阀散热器热量的去离子水,在经过第二换热器50时,第二换热器50吸收去离子水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储热;吸收了换流阀散热器热量的去离子水,在经过第一换热器30时,第一换热器30吸收去离子水中的部分热量,进行储热。去离子水通过回流管路20进入外冷却设备,外冷却设备对吸热后的去离子水进行冷却,冷却后的去离子水通过冷却管路10,经过第一换热器30预热后,继续吸收换流阀散热器的热量,为换流阀进行降温。补充管路40中补充的流体,在经过第二换热器50预热后,为回流管路20补充流体。
具体地,第一换热器30和/或第二换热器50可以使用固体或者液体储热材料进行储热,固体材料可以为卵石、混凝土、金属材料等;液体材料可以为水,导热油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循环制冷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器30,以及第二换热器50,吸收回流管路20中流体的热量进行储热,进而释放热量为冷却管路10中的流体以及补充管路40中的流体进行预热,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10以及补充管路40中流体温度低,引起管道冻结而使循环制冷装置无法运行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循环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换热器和/或第二换热器可以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其中,相变储热材料可以为以下任意一种:相变温度为18℃-90℃,其碳原子数16-48个的石蜡或石蜡混合物;相变温度为18℃-90℃之间的糖类材料;盐类或盐类混合物等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在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度变化较非相变储热材料的温度变化更小,因此可以提高材料温度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制冷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包括:
设置有第一阀31的第一管;设置有第二阀32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三阀33的第三管;设置有第四阀34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五阀35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六阀36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热器30,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散热器40,其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具体地,结合图3,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时,散热器40可以是换流阀散热器,冷却管路10以及回流管路20的流体可以是去离子水。第一换热器30的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分别连接有第六阀36和第二阀32,第一换热器30的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三阀33和第五阀35,此外,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之间还设有作为旁通的第一阀31,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还设有作为旁通的第四阀34。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阀31、第二阀32和第六阀36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一换热器30是否吸收回流管路20中去离子水中的热量;还可以通过控制第三阀33、第四阀34和第五阀35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一换热器30是否对冷却管路中的去离子水进行预热。也就是说,在环境温度较高时,可以打开第一阀31和第四阀34,关断第二阀32、第三阀33、第五阀35以及第六阀36,此时,冷却后的去离子水在冷却管路10中,直接流过第四阀后,吸收换流阀散热器中的热量,吸热后的去离子水进入回流管路20,通过第一阀31后,进入外冷却设备。在环境温度较低时,可以关断第一阀31和第四阀34,打开第二阀32、第三阀33、第五阀35以及第六阀36,以使第一换热器30吸收回流管路20中的去离子水的热量,并对冷却管路10中的去离子水进行预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换热器30、第一阀31至第六阀36,在环境温度较低时,通过第一阀31至第六阀36的开通与关断,控制吸收回流管路20中流体的热量进行储热,进而释放热量为冷却管路10中的流体进行预热,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10中流体温度低,引起管道冻结而使循环制冷装置无法运行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循环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换热器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第一换热器储热的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对第一换热器进行继续加热;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冷却管路是否有冻结的可能,第二出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冷却管路中的流体经过第一换热器预热后,是否预热充分,冷却管路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可以通过采集上述温度,精确的确定环境与管路的实时温度,以便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精度。
实施例四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制冷装置,如图4所示,该装置包括:
设置有第一阀31的第一管;设置有第二阀32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三阀33的第三管;设置有第四阀34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五阀35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六阀36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热器30,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散热器40,其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七阀61的第七管;设置有第八阀62的第八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九阀63的第九管;设置有第十阀64的第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九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一阀65的第十一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二阀66的第十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60,其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十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九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十二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40的一端连接。
具体地,结合图4,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对上述内容进行说明。以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为例时,散热器40可以是换流阀散热器,冷却管路10、回流管路20以及补充管路40中的流体可以是去离子水。第一换热器30的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分别连接有第六阀36和第二阀32,第一换热器30的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分别连接有第三阀33和第五阀35,此外,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之间还设有作为旁通的第一阀31,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还设有作为旁通的第四阀34。第二换热器60的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分别连接有第十一阀65和第九阀63,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分别连接有第八阀62和第十二阀66,此外第一入口与第一出口之间还有设有做为旁通阀的第十阀64,第二入口与第二出口之间还设有作为旁通的第七阀61。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第一阀31、第二阀32和第六阀36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一换热器30是否吸收回流管路20中去离子水中的热量;可以通过控制第三阀33、第四阀34和第五阀35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一换热器30是否对冷却管路中的去离子水进行预热。可以通过控制第九阀63、第十阀64和第十一阀65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二换热器60是否吸收回流管路20中去离子水的热量;可以通过第七阀61、第八阀62和第十二阀的打开与关断来控制第二换热器60是否对补充管路50中补充的流体进行预热。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上述内容中,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散热器的一端连接,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第十管的另一端也可以与第一管的一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循环制冷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50,第一阀31至第十二阀66,通过第一阀31至第十二阀66的开通与关断,吸收回流管路20中流体的热量进行储热,进而释放热量为冷却管路10中的流体以及补充管路40中的流体进行预热,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10以及补充管路40中流体温度低,引起管道冻结而使循环制冷装置无法运行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循环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的目的。
在本发明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换热器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以及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其中,第一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第一换热器储热的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对第一换热器进行继续加热;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冷却管路是否有冻结的可能,第二出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管路中的流体经过第一换热器预热后,是否预热充分,冷却管路是否可以正常运行。第二换热器表面的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第二换热器储热的是否充分,是否需要对第二换热器进行继续加热;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补充管路是否有冻结的可能,第二出口处的温度可以表示补充管路中的流体经过第二换热器预热后,是否预热充分,补充管路是否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可以通过采集上述温度,精确的确定环境与管路的实时温度,以便优化控制策略,提高控制精度。
实施例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冷却管路10、回流管路20以及补充管路50,设置有第一阀31的第一管;设置有第二阀32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三阀33的第三管;设置有第四阀34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五阀35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六阀36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换热器30,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七阀61的第七管;设置有第八阀62的第八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九阀63的第九管;设置有第十阀64的第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九管的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一阀65的第十一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连通;设置有第十二阀66的第十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换热器60,其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十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九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十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四阀34的另一端与第一过滤器70的一端连接,第一过滤器70的另一端与散热器40的入口连接。散热器40的出口与脱气罐110的入口连接,脱气罐110的出口与循环泵80的入口连接,循环泵80的出口与第十阀64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管的另一端与第二过滤器90以及膨胀罐100依次连接后,与回流管路20中脱气罐110的一端连接。第七阀61的一端还连接有补充泵120。
需要说明的是,在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中,补充泵120可以是补水泵,第二过滤器90可以是离子交换器散热器40可以是换流阀散热器。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循环制冷装置中设置第一换热器30、第二换热器50,第一阀31至第十二阀66,通过第一阀31至第十二阀66的开通与关断,吸收回流管路20中流体的热量进行储热,进而释放热量为冷却管路10中的流体以及补充管路40中的流体进行预热,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10以及补充管路40中流体温度低,引起管道冻结而使循环制冷装置无法运行的问题,达到了提高循环制冷装置运行的可靠性的目的。
实施例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实施例三至实施例五循环冷却装置的方法,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11,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打开第二阀以及第六阀,关闭第一阀。
具体地,第一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当环境温度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确定循环冷却装置的管路不存在冻结的风险;当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可以确定管路存在冻结的风险,需要对冷却管路进行预热。可以通过打开第二阀以及第六阀,关闭第一阀,使第一换热器吸收回流管路中流体的热量。
步骤S12,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打开第三阀以及第五阀,关闭第四阀。
具体地,第二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值,当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三阀以及第五阀,关闭第四阀,以使第一换热器对冷却管路中的流体进行预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打开第二阀以及第六阀,关闭第一阀;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打开第三阀以及第五阀,关闭第四阀的方式,解决了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冷却管路冻结引起的循环冷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在本发明一种的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打开第九阀以及第十一阀,关闭第十阀。
具体地,第三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值,其中第三预设值与第四预设值可以是相同的温度值,也可以是不同的温度值。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可以通过打开第九阀以及第十一阀,关闭第十阀,使第二换热器吸收回流管路中流体的热量。
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打开第八阀以及第十二阀,关闭第七阀。
具体地,第四预设值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值,当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温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可以通过打打开第八阀以及第十二阀,关闭第七阀,以使第二换热器对补充管路中的流体进行预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上述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打开第九阀以及第十一阀,关闭第十阀;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打开第八阀以及第十二阀,关闭第七阀的方式,进一步地解决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补充管路冻结引起的循环冷却装置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有第一阀的第一管;
设置有第二阀的第二管,所述第二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三阀的第三管;
设置有第四阀的第四管,所述第四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三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五阀的第五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六阀的第六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通;
第一换热器,其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二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六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三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五管的另一端连通;
散热器,其一端所述第一管的另一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管的另一端连通;
在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三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一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设置有第七阀的第七管;
设置有第八阀的第八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九阀的第九管;
设置有第十阀的第十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九管的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十一阀的第十一管,其一端与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连通;
设置有第十二阀的第十二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连通;
第二换热器,其第一入口与所述第十一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九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入口与所述第八管的另一端连通,第二出口与所述第十二管的另一端连通;
所述第七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散热器的一端连接,或者,所述第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管的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表面设置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设置有第五温度传感器以及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设置有第六温度传感器,依次用于采集所述第二换热器表面、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以及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出口处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或者所述第二换热器使用相变储热材料进行储热。
4.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循环冷却装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值时,打开第二阀以及第六阀,关闭第一阀;
在第一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二预设值时,打开第三阀以及第五阀,关闭第四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环境温度小于第三预设值时,打开第九阀以及第十一阀,关闭第十阀;
在第二换热器的第二入口处的温度小于第四预设值时,打开第八阀以及第十二阀,关闭第七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414090.9A CN113048676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981199.9A CN109028648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2110414090.9A CN113048676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1199.9A Division CN109028648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048676A CN113048676A (zh) | 2021-06-29 |
CN113048676B true CN113048676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6462519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414090.9A Active CN113048676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N201810981199.9A Active CN109028648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981199.9A Active CN109028648B (zh) | 2018-08-27 | 2018-08-27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1304867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35260A (zh) * | 2020-06-30 | 2020-10-02 |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国华电力分公司 | 制氢设备及其冷却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97835A (ja) * | 1988-10-01 | 1990-04-10 | Toyo Eng Corp | 氷蓄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蓄氷放熱槽の構造 |
CN101319789A (zh) * | 2007-06-07 | 2008-12-10 | 光洋热系统株式会社 | 热回收装置 |
CN103580504A (zh) * | 2013-11-06 | 2014-02-1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直流换流阀用阀外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04990171A (zh) * | 2015-07-03 | 2015-10-21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散热系统及其伴热方法 |
CN106604614A (zh) * | 2016-12-30 | 2017-04-26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206389665U (zh) * | 2016-10-24 | 2017-08-08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一种冷却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9594C (zh) * | 2003-06-16 | 2005-11-30 | 浙江大学 | 相变储热预热式热泵热水器 |
JP5039369B2 (ja) * | 2006-12-06 | 2012-10-03 |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 冷凍装置及び冷凍装置に用いられるインバータ装置 |
KR101293236B1 (ko) * | 2010-03-10 | 2013-08-09 | 롯데건설 주식회사 | 터널 입출구부용 융설설비 |
JP2014047954A (ja) * | 2012-08-30 | 2014-03-17 | Toshiba Corp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CN203010758U (zh) * | 2013-01-11 | 2013-06-19 | 淄博圣诺尔空调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采暖散热器防冻装置 |
JP2014196849A (ja) * | 2013-03-29 | 2014-10-1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給湯装置 |
CN203375723U (zh) * | 2013-06-17 | 2014-01-01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水管防冻结构及其应用的直热式热泵热水机组 |
CN203837275U (zh) * | 2014-05-05 | 2014-09-17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防冻组件和具有其的热泵热水机 |
CN206118269U (zh) * | 2016-09-19 | 2017-04-19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换流阀的循环冷却装置 |
CN107976095B (zh) * | 2016-10-24 | 2020-05-29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一种热能利用系统、方法及装置 |
CN106802097A (zh) * | 2017-01-17 | 2017-06-06 | 绍兴文理学院 | 用于隧道消防水防冻的加热装置 |
CN209165835U (zh) * | 2018-08-27 | 2019-07-26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循环冷却装置 |
-
2018
- 2018-08-27 CN CN202110414090.9A patent/CN11304867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27 CN CN201810981199.9A patent/CN10902864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297835A (ja) * | 1988-10-01 | 1990-04-10 | Toyo Eng Corp | 氷蓄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蓄氷放熱槽の構造 |
CN101319789A (zh) * | 2007-06-07 | 2008-12-10 | 光洋热系统株式会社 | 热回收装置 |
CN103580504A (zh) * | 2013-11-06 | 2014-02-12 | 国家电网公司 | 一种直流换流阀用阀外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CN104990171A (zh) * | 2015-07-03 | 2015-10-21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散热系统及其伴热方法 |
CN206389665U (zh) * | 2016-10-24 | 2017-08-08 | 全球能源互联网欧洲研究院 | 一种冷却系统 |
CN106604614A (zh) * | 2016-12-30 | 2017-04-26 | 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 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028648A (zh) | 2018-12-18 |
CN113048676A (zh) | 2021-06-29 |
CN109028648B (zh) | 2021-06-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83464B (zh) | 换热器性能测试平台 | |
CN105115340A (zh) |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及热泵热水器 | |
CN108019983A (zh) | 新型太阳能单罐相变蓄热吸收式热泵 | |
CN108592444A (zh) | 一种电动热泵与吸收式热泵复合的换热机组 | |
CN107196011A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冷却液回收系统和回收方法 | |
CN113048676B (zh) | 循环冷却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 |
CN106129435A (zh) | 一种液流电池换热装置 | |
CN107449626A (zh) | 蓄热器测试系统及基于该测试系统的蓄热器测试方法 | |
CN217591420U (zh) | 一种服务器浸没式液冷系统 | |
CN110388684A (zh) | 无机相变蓄热式电采暖炉及采暖方法 | |
CN211457832U (zh) | 一种换流阀冷却系统 | |
CN212563367U (zh) | 一种发动机机油恒温装置 | |
CN205355204U (zh) | 电池包热管理系统 | |
CN108507212B (zh) | 射流两相换热泵辅助系统 | |
CN106604614A (zh) | 一种新型电力电子设备用冷却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CN216694162U (zh) | 一种有纯度要求的双循环耦合的冷液设备 | |
CN201540209U (zh) | 高效热交换系统 | |
CN207297140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3940272B (zh) | 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及方法 | |
CN206410359U (zh) | 一种太阳能空气能换热系统 | |
CN209165835U (zh) | 循环冷却装置 | |
CN210373910U (zh) | 大型夏季蓄冷冬季蓄热的冷热源系统 | |
CN209460660U (zh) | 汽车试验用冷却介质低温高温切换控制装置 | |
CN203881189U (zh) | 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 | |
CN2541797Y (zh) | 节能供暖供冷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