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925010B -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925010B CN112925010B CN202110106291.2A CN202110106291A CN112925010B CN 112925010 B CN112925010 B CN 112925010B CN 202110106291 A CN202110106291 A CN 202110106291A CN 112925010 B CN112925010 B CN 11292501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citon
- excitation
- point
- tunnel
- seism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41000284466 Antarctothoa delta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66 destr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277 foreca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6 abnorm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9 emul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16—Receiving elements for seismic signals;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of receiving elements
- G01V1/20—Arrangements of receiving elements, e.g. geophone pattern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1/00—Seismology; Seismic or acoustic 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 G01V1/28—Processing seismic data, e.g. for interpretation or for event detection
- G01V1/36—Effecting static or dynamic corrections on records, e.g. correcting spread; Correlating seismic signals; Eliminating effects of unwanted energ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ology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包括:从原点O沿射线vuvk方向,依次选取n个激发子点,分别表示为:S1,S2,...,Sn;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后,在激发子点S1进行激发;在激发子点S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2后,在激发子点S2进行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在激发子点Sn进行激发。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采用错位延时叠加技术实现了地震波束的三维空间扫描,并采用伪随机编码叠加实现了直接针对发射信号的噪声的压制,增加了该方法的探测深度,提高了信噪比,能够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区域进行长距离三维地质超前预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大发展时期的到来,公路、铁路等工程项目建设数量猛增。目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心逐步向西部复杂地质、地形区域转移,隧道工程的占比将逐渐增大,“多、长、大、深”已经成为隧道发展的总趋势。隧道工程最大的风险来源于地质情况不明,隧道前方以及周边的断层破碎带、岩溶空腔、含水体等不良地质体容易在隧道施工中造成塌方、突水突泥等地质灾害,这会对隧道工程的施工安全造成巨大威胁,尤其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的风险极大,灾害一旦发生,轻则延缓施工进度,重则威胁施工人员安全。因此,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是隧道施工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高速发展的带动之下,传统的探测方法如超前钻孔探测、超前导坑等方法,属于破坏性方法,工作量大且浪费时间,获得的数据仅限于隧道掌子面前方,不符合工程施工效率的要求以及在复杂地质环境下对隧道周边范围地质隐患探查的要求。因此,利用弹性波反射原理的地震勘探方法在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和发展,其具有探测范围广、深度大、操作方便快捷等特点,是目前隧道施工中主要应用的一种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然而目前的地震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
(1)震源的优化
目前隧道地震地质超前预报多采用爆炸震源或锤击震源,爆炸震源需要在隧道侧壁钻孔进行布置,深度一般需要1.5~2m,爆炸源一般采用电雷管+防水乳化炸药。这种方法本质上仍没有脱离破坏性方法的范畴,因此效率较低,如图1,为TSP探测原理示意图。而锤击震源虽然不用打孔,但是能量较弱,频带范围较窄,导致接收信号不清晰,有效信息容易湮没在噪声中。爆炸震源和锤击震源的相关参数对比可见表1。
表1爆炸震源和锤击震源的参数对比
爆炸震源 | 锤击震源 | |
有效频带范围 | <1000Hz | <200Hz |
有效勘探深度 | ~150m | <50m |
震源延迟误差 | 0.1~2ms | 无 |
此外,由于处于隧道环境中,空间的局限性导致传统地震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相较于地面地震勘探,在数据采集方式方面过于单一,造成该方法普遍存在分辨率低、能量衰减严重,无法识别含水体、无法对断层和破碎带进行定性判断等缺点。
(2)噪声的影响
隧道环境不可避免地会带来大量噪声干扰,噪声对地震地质超前预报的影响主要在于:1)对地震波初至时间的判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对整个地质超前预报结果的最终分析;2)直接降低了速度分析的精确性,同时也影响地震偏移成像的品质,进而造成对不良地质体位置和范围的误判。因此,地震地质超前预报信号处理中对噪声的压制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学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目前常用的地震地质超前预报信号去噪方法主要集中于对接收信号的去噪,即先记录信号波形再进行去噪处理,如高频滤波、f-k(频率-波数)滤波、小波变换、S变换和Hilbert变换等,针对发射信号直接进行去噪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按逐渐靠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依次平行选择采集断面、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
其中,在采集断面的拱顶中心点位置、隧道拱腰左侧位置和隧道拱腰右侧位置各布置一台三分量检波器;因此,三台三分量检波器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
在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u=1,2,...,w,选取三个激发点,分别为: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其中,第1激发点Pu1为拱顶中心点激发点,第2激发点Pu2为拱腰左侧激发点,第3激发点Pu3为拱腰右侧激发点;三个激发点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第u触发断面DMu的任意激发点表示为第v激发点Puv,v=1,2,3;
每个激发点布置地震冲击震源;
步骤2,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和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均无线连接到主站;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分别与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无线连接;
步骤3,确定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
步骤4,按从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的方向,并且,对于任意第u触发断面DMu,按从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的方向,依次在各个触发断面的激发点采用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激发的震源子波经地下介质散射以及反射后,由采集断面的三分量检波器检测,并上传至主站;
其中,对于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的第v激发点Puv,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
步骤4.1,在激发点Puv构造面向隧道顶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Z,其中,原点O在激发点Puv位置;X轴与隧道轴向平行,并指向掌子面方向;Z轴为:第u触发断面DMu在激发点Puv位置的切向方向,并指向隧道顶方向;
在XOZ平面,根据激发点Puv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使聚焦震源能量的方向指向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其中,k=1,2,...,b;即:可确定b个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
步骤4.2,从原点O沿射线vuvk方向,依次选取n个激发子点,分别表示为:S1,S2,...,Sn;其中,激发子点S1到原点O的距离为d1,激发子点S2到激发子点S1的距离为d2,依此类推,激发子点Sn到激发子点Sn-1的距离为dn;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对应的移动距离为di;
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后,在激发子点S1进行激发;在激发子点S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2后,在激发子点S2进行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在激发子点Sn进行激发;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为τ′i;
其中,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步骤4.2.1,根据XOZ平面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方位角θ′;其中,θ′为震源主波束能量方向与XOZ平面的夹角;
步骤4.2.2,根据下式,求出相邻冲击震源间的延迟计算时间τi:
其中:
k为波数;
f为冲击震源的频率;
vi为波速;
步骤4.2.3,针对噪声的干扰,在对等效相控阵人工地震冲击震源应用延时叠加的同时,引入动态震源编码策略,从而最终实现针对发射信号直接进行去耦合消噪的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具体的,由于随机延时Δτi大于1/(4λ)的冲击震源叠加会造成等效相位阵冲击震源波形畸变,因此给定Δτ的变化范围:0≤|Δτi|≤1/(4λ);其中,λ为冲击震源的波长;
在0≤|Δτi|≤1/(4λ)范围内随机选取随机延时Δτi,并去除随机延时Δτi之间的相关性,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步骤4.2.4,根据步骤4.2.2得到的延迟计算时间τi,以及步骤4.2.3得到的随机延时Δτi,根据下式,得到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
τ′i=τi+Δτi
步骤4.3,对于每个激发点Puv,在确定射线vuvk后,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移动距离d1,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1,在激发子点S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2,移动距离d2,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2,在激发子点S2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移动距离dn,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n,在激发子点Sn激发;
由此在射线vuvk不同激发子点位置处产生相同频率以及波形的地震子波,经叠加后形成等效相控阵震源,以等效相控阵震源作为激发进行三维地质超前预报,获得更大的探测深度和更高的探测精度。
优选的,步骤4.2.3中,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对随机延时变量Δτ随机采样n次,依次得到随机采样值为:X1,1,X1,2,...,X1,n;X1,1,X1,2,...,X1,n形成向量X=(X1,1,X1,2,...,X1,n)T;其中,上标T代表矩阵的转秩;
令Z1,n是一个所有元素都为1的1×n的向量;
根据下式,计算得到T0=(Δτ1,Δτ2,...,Δτn)T
其中:D为中间矩阵;
由此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采用错位延时叠加技术实现了地震波束的三维空间扫描,并采用伪随机编码叠加实现了直接针对发射信号的噪声的压制,增加了该方法的探测深度,提高了信噪比,能够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区域进行长距离三维地质超前预报。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提供的TSP探测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的布置原理示意图;
图3为三维定向震源原理平面示意图;
图4为三维定向震源原理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一种不同相位差的震源叠加效果图;
图6为一种不同相位差的震源叠加效果图;
图7为一种不同相位差的震源叠加效果图;
图8为一种不同相位差的震源叠加效果图;
图9为一种编码相控阵冲击震源去噪效果图;
图10为一种编码相控阵冲击震源去噪效果图;
图11为一种编码相控阵冲击震源去噪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相控阵技术的震源激励方法,采用错位延时叠加技术实现了地震波束的三维空间扫描,并采用伪随机编码叠加实现了直接针对发射信号的噪声的压制,增加了该方法的探测深度,提高了信噪比,能够实现对掌子面前方及周边区域进行长距离三维地质超前预报,形成地质异常体的高分辨率三维成像,为施工方案的优化、保障施工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图2,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按逐渐靠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依次平行选择采集断面、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参考图2,为测量原理图。
例如,在离隧道掌子面40m处设置采集断面;靠近隧道掌子面,距离采集断面5m处开始布置触发断面,触发断面同样采用三维观测布置,每隔3m布置一个触发断面,最后一个触发断面距离掌子面3~5m之间。
其中,在采集断面的拱顶中心点位置、隧道拱腰左侧位置和隧道拱腰右侧位置各布置一台三分量检波器;因此,三台三分量检波器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
在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u=1,2,...,w,选取三个激发点,分别为: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其中,第1激发点Pu1为拱顶中心点激发点,第2激发点Pu2为拱腰左侧激发点,第3激发点Pu3为拱腰右侧激发点;三个激发点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第u触发断面DMu的任意激发点表示为第v激发点Puv,v=1,2,3;
每个激发点布置地震冲击震源;
也就是说,本发明采用人工地震冲击震源作为触发点在各触发断面进行激发,每个触发断面激发点为3点,分布于隧道拱腰两侧以及拱顶中心点上,震源子波经地下介质散射以及反射后,在隧道壁测量响应信号并由采集站记录然后上传至主站。
步骤2,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和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均无线连接到主站;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分别与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无线连接;
步骤3,确定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
步骤4,按从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的方向,并且,对于任意第u触发断面DMu,按从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的方向,依次在各个触发断面的激发点采用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激发的震源子波经地下介质散射以及反射后,由采集断面的三分量检波器检测,并上传至主站;
其中,对于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的第v激发点Puv,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
步骤4.1,在激发点Puv构造面向隧道顶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Z,其中,原点O在激发点Puv位置;X轴与隧道轴向平行,并指向掌子面方向;Z轴为:第u触发断面DMu在激发点Puv位置的切向方向,并指向隧道顶方向;
在XOZ平面,根据激发点Puv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使聚焦震源能量的方向指向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其中,k=1,2,...,b;即:可确定b个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
然后,参考图3,为三维定向震源原理平面示意图;参考图4,为三维定向震源原理剖面示意图。在XOZ平面,通过原点O作一条射线vuvk,使射线vuvk与X轴的夹角等于角度其中,射线vuvk即为XOZ平面上需要形成等效相控阵震源的阵列组合射线;
步骤4.2,从原点O沿射线vuvk方向,依次选取n个激发子点,分别表示为:S1,S2,...,Sn;其中,激发子点S1到原点O的距离为d1,激发子点S2到激发子点S1的距离为d2,依此类推,激发子点Sn到激发子点Sn-1的距离为dn;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对应的移动距离为di;
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后,在激发子点S1进行激发;在激发子点S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2后,在激发子点S2进行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在激发子点Sn进行激发;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为τ′i;
其中,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步骤4.2.1,根据XOZ平面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方位角θ′;其中,θ′为震源主波束能量方向与XOZ平面的夹角;
步骤4.2.2,根据下式,求出相邻冲击震源间的延迟计算时间τi:
其中:
k为波数;
f为冲击震源的频率;
vi为波速;
上式的推导过程为:
改变相邻冲击震源的相位差可以改变相控阵震源主波束能力方向,若要使震源主波束在θ′方向上最强,需要使:
kdicosθ′+β=0
根据相位延迟与冲击震源间的时差关系β=2πfτi,可得:
假如此时采用零相位延迟叠加(即β=0),则地震波主波束能量增强方向固定为90°(垂直于ZX平面)。
步骤4.2.3,针对噪声的干扰,在对等效相控阵人工地震冲击震源应用延时叠加的同时,引入动态震源编码策略,从而最终实现针对发射信号直接进行去耦合消噪的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具体的,由于随机延时Δτi大于1/(4λ)的冲击震源叠加会造成等效相位阵冲击震源波形畸变,因此给定Δτ的变化范围:0≤|Δτi|≤1/(4λ);其中,λ为冲击震源的波长;
在0≤|Δτi|≤1/(4λ)范围内随机选取随机延时Δτi,并去除随机延时Δτi之间的相关性,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也就是说,本发明中,随机延时Δτ1,Δτ2,...,Δτn并不相同,从而避免噪声叠加。
以Ricker子波为例,编码后的冲击震源子波可以表示为:
en=[1-2(πf0(t-Δτ))2]exp(-(πf0(t-Δτ))2)
其中:t为震源子波的时间,f0为震源主频。
计算组成相控阵冲击震源各子波随机时延的皮尔逊积矩相关系数:
其中:
如图5、图6、图7和图8,为不同相位差的震源叠加效果图;
作为一种具体实现方式,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对随机延时变量Δτ随机采样n次,依次得到随机采样值为:X1,1,X1,2,...,X1,n;X1,1,X1,2,...,X1,n形成向量X=(X1,1,X1,2,...,X1,n)T;其中,上标T代表矩阵的转秩;
令Z1,n是一个所有元素都为1的1×n的向量;
根据下式,计算得到T0=(Δτ1,Δτ2,...,Δτn)T
其中:D为中间矩阵;
由此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步骤4.2.4,根据步骤4.2.2得到的延迟计算时间τi,以及步骤4.2.3得到的随机延时Δτi,根据下式,得到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
τ′i=τi+Δτi
步骤4.3,对于每个激发点Puv,在确定射线vuvk后,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移动距离d1,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1,在激发子点S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2,移动距离d2,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2,在激发子点S2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移动距离dn,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n,在激发子点Sn激发;
由此在射线vuvk不同激发子点位置处产生相同频率以及波形的地震子波,经叠加后形成等效相控阵震源,以等效相控阵震源作为激发进行三维地质超前预报,获得更大的探测深度和更高的探测精度。
如图9、图10和图11,为编码相控阵冲击震源去噪效果图;
假设在线性观测系统中,沿射线vuvk有n个激发子点S1,S2,...,Sn,每个激发子点有m道记录,则激发子点Si和第j道信号rij(t)的表达式为:
rij(t),(i=1,2...,n;j=1,2,...,m)
则通过延时叠加技术使地震波定向后,第j道地震信号Rj(t)可以表示为:
由上式可知,第j道信号的能量在某个方向上得到了增强。根据上式,可以得到定向后的所有道信号,从而获得一个方向能量增强的定向地震波记录。
通过主机控制终端对所述采样数据进行分析,获取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体的位置和规模,实现三维成像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本发明提出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结果直观。
2)本发明通过在隧道侧壁布设多个人工冲击震源得到等效相控阵震源并激发合成地震波,地震波主波束方向可控,遇到地质异常后产生反射波,通过布置于隧道侧壁的多个三分量检波器进行接收,对隧道施工前方及其周围地质情况进行三维成像实现准确超前预报。
3)本发明能有效地克服传统地质超前预报接收信号弱,探测距离浅的问题,通过能量聚焦实现超长距离地质预报。
4)本发明通过冲击子震源编码技术,实现对噪声的压制,使速度分析结果更加准确,从而实现三维成像结果更加清晰,地质预报解释更加精确,保障隧道施工安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
1.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隧道掌子面前方,按逐渐靠近隧道掌子面的方向,依次平行选择采集断面、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
其中,在采集断面的拱顶中心点位置、隧道拱腰左侧位置和隧道拱腰右侧位置各布置一台三分量检波器;因此,三台三分量检波器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
在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u=1,2,...,w,选取三个激发点,分别为: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其中,第1激发点Pu1为拱顶中心点激发点,第2激发点Pu2为拱腰左侧激发点,第3激发点Pu3为拱腰右侧激发点;三个激发点采用三维观测模式布置;第u触发断面DMu的任意激发点表示为第v激发点Puv,v=1,2,3;
每个激发点布置地震冲击震源;
步骤2,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和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均无线连接到主站;各个地震冲击震源分别与各个所述三分量检波器无线连接;
步骤3,确定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
步骤4,按从第1触发断面DM1,第2触发断面DM2,...,第w触发断面DMw的方向,并且,对于任意第u触发断面DMu,按从第1激发点Pu1、第2激发点Pu2和第3激发点Pu3的方向,依次在各个触发断面的激发点采用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激发的震源子波经地下介质散射以及反射后,由采集断面的三分量检波器检测,并上传至主站;
其中,对于任意的第u触发断面DMu的第v激发点Puv,采用以下方式,通过地震冲击震源进行激发:
步骤4.1,在激发点Puv构造面向隧道顶的平面直角坐标系XOZ,其中,原点O在激发点Puv位置;X轴与隧道轴向平行,并指向掌子面方向;Z轴为:第u触发断面DMu在激发点Puv位置的切向方向,并指向隧道顶方向;
在XOZ平面,根据激发点Puv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使聚焦震源能量的方向指向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其中,k=1,2,...,b;即:可确定b个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角度
步骤4.2,从原点O沿射线vuvk方向,依次选取n个激发子点,分别表示为:S1,S2,...,Sn;其中,激发子点S1到原点O的距离为d1,激发子点S2到激发子点S1的距离为d2,依此类推,激发子点Sn到激发子点Sn-1的距离为dn;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对应的移动距离为di;
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后,在激发子点S1进行激发;在激发子点S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2后,在激发子点S2进行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在激发子点Sn进行激发;因此,对于任意的激发子点Si,i=1,2,...,n,其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为τ′i;
其中,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步骤4.2.1,根据XOZ平面与隧道异常体探测目标之间的方位关系,确定需要聚焦震源能量的方位角θ′;其中,θ′为震源主波束能量方向与XOZ平面的夹角;
步骤4.2.2,根据下式,求出相邻冲击震源间的延迟计算时间τi:
其中:
k为波数;
f为冲击震源的频率;
vi为波速;
步骤4.2.3,针对噪声的干扰,在对等效相控阵人工地震冲击震源应用延时叠加的同时,引入动态震源编码策略,从而最终实现针对发射信号直接进行去耦合消噪的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具体的,由于随机延时Δτi大于1/(4λ)的冲击震源叠加会造成等效相位阵冲击震源波形畸变,因此给定Δτ的变化范围:0≤|Δτi|≤1/(4λ);其中,λ为冲击震源的波长;
在0≤|Δτi|≤1/(4λ)范围内随机选取随机延时Δτi,并去除随机延时Δτi之间的相关性,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步骤4.2.4,根据步骤4.2.2得到的延迟计算时间τi,以及步骤4.2.3得到的随机延时Δτi,根据下式,得到激发子点Si相对于前一个相邻激发子点Si-1的延迟时间τ′i:
τ′i=τi+Δτi
步骤4.3,对于每个激发点Puv,在确定射线vuvk后,冲击震源在原点O激发后,经过延迟时间τ′1,移动距离d1,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1,在激发子点S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2,移动距离d2,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2,在激发子点S2激发;依此类推,在激发子点Sn-1激发;然后,经过延迟时间τ′n后,移动距离dn,从而移动到激发子点Sn,在激发子点Sn激发;
由此在射线vuvk不同激发子点位置处产生相同频率以及波形的地震子波,经叠加后形成等效相控阵震源,以等效相控阵震源作为激发进行三维地质超前预报;
其中,步骤4.2.3中,通过以下方法,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对随机延时变量Δτ随机采样n次,依次得到随机采样值为:X1,1,X1,2,...,X1,n;X1,1,X1,2,...,X1,n形成向量X=(X1,1,X1,2,...,X1,n)T;其中,上标T代表矩阵的转秩;
令Z1,n是一个所有元素都为1的1×n的向量;
根据下式,计算得到T0=(Δτ1,Δτ2,...,Δτn)T
其中:D为中间矩阵;
由此得到无相关性的Δτ1,Δτ2,...,Δτn。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06291.2A CN112925010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06291.2A CN112925010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5010A CN112925010A (zh) | 2021-06-08 |
CN112925010B true CN112925010B (zh) | 2022-06-10 |
Family
ID=761664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06291.2A Active CN112925010B (zh) | 2021-01-26 | 2021-01-26 |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92501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66818B (zh) * | 2022-04-11 | 2023-09-01 | 同济大学 | 隧道壁后注浆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2877A (zh) * | 2010-12-07 | 2011-05-18 | 吉林大学 | 对前方水体超前探测的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
CN102661737A (zh) * | 2012-05-30 | 2012-09-12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隧道结构沉降变形自动群测系统及其群测方法 |
CN206193261U (zh) * | 2016-11-16 | 2017-05-24 |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阵的探地雷达天线装置 |
CN108732612A (zh) * | 2018-04-10 | 2018-11-02 |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隧道开挖爆破信号的超前地质预报装置及方法 |
CN110645886A (zh) * | 2019-09-30 | 2020-01-03 | 重庆大学 | 一种地基干涉虚拟孔径形变监测雷达系统及工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80282925A1 (en) * | 2007-05-15 | 2008-11-20 | Orica Explosives Technology Pty Ltd | Electronic blasting with high accuracy |
US8345509B2 (en) * | 2009-04-16 | 2013-01-01 | Chevron U.S.A., Inc. | System and method to create three-dimensional images of non-linear acoustic properties in a region remote from a borehole |
US9110178B2 (en) * | 2010-11-12 | 2015-08-18 | Los Alamos National Security Ll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sub-surface features of a rock formation with acoustic sources generating conical broadcast signals |
CN103984007B (zh) * | 2014-06-09 | 2016-07-13 | 吉林大学 | 定向地震波延时参数优化设计方法 |
CN104793243B (zh) * | 2015-04-23 | 2017-05-10 | 吉林大学 | 基于n次根叠加的定向地震波数据处理方法 |
CN105676279B (zh) * | 2016-01-18 | 2017-12-08 | 长江地球物理探测(武汉)有限公司 | 一种采用同心圆等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数据采集方法 |
CN106443766A (zh) * | 2016-08-31 | 2017-02-22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三维隧道地震超前探测方法 |
GB2571726A (en) * | 2018-03-05 | 2019-09-11 | Seismic Apparition Gmbh | Method for seismic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ing |
CN109031435B (zh) * | 2018-08-13 | 2023-06-30 | 吉林大学 | 基于相控阵的核磁共振地下水定向探测系统及探测方法 |
CN110244345B (zh) * | 2019-07-31 | 2021-06-08 |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三维成像隧道地质超前预报仪及预报方法 |
CN111103620A (zh) * | 2019-11-20 | 2020-05-05 | 李志勇 | 一种岩巷超前探测三维偏移成像方法 |
CN110988981B (zh) * | 2019-12-23 | 2021-09-14 | 山东大学 | 一种适用于钻爆法隧道的相控阵声波超前预报系统及方法 |
-
2021
- 2021-01-26 CN CN202110106291.2A patent/CN1129250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62877A (zh) * | 2010-12-07 | 2011-05-18 | 吉林大学 | 对前方水体超前探测的核磁共振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
CN102661737A (zh) * | 2012-05-30 | 2012-09-12 | 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隧道结构沉降变形自动群测系统及其群测方法 |
CN206193261U (zh) * | 2016-11-16 | 2017-05-24 | 深圳市航天华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三角阵的探地雷达天线装置 |
CN108732612A (zh) * | 2018-04-10 | 2018-11-02 | 云南航天工程物探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隧道开挖爆破信号的超前地质预报装置及方法 |
CN110645886A (zh) * | 2019-09-30 | 2020-01-03 | 重庆大学 | 一种地基干涉虚拟孔径形变监测雷达系统及工作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李清等.地铁隧道精确控制爆破延期时间优选及应用.《振动与冲击》.2018,(第13期),143-14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25010A (zh) | 2021-06-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1326567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sub-surface features of a rock formation | |
JP5437479B2 (ja) | ボアホールから離れた領域における圧縮音響速度対せん断音響速度比(Vp/Vs)を推定する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CN110133715B (zh) | 一种基于初至时差和波形叠加的微地震震源定位方法 | |
CN110261900B (zh) | 一种基于速度信息的地下浅层微震定位系统 | |
CN105676279A (zh) | 一种采用同心圆等炮检距的地震反射数据采集方法 | |
EP2588886B1 (en) | Method for combined active source and passive seismic imaging for subsurface fluid movement mapping and formation characterization | |
CN110261902B (zh) | 一种基于多谱能量合成的地下浅层震源定位方法 | |
CN110261903B (zh) | 一种基于逆时能量聚焦的地下震源被动定位方法 | |
CN113176609A (zh) | 一种基于地声场的地下浅层目标定位方法 | |
CN112925010B (zh) | 一种高精度相控阵弹性波隧道三维地质超前预报方法 | |
CN111158050B (zh) | 数据采集系统、方法及隧道地震波超前预报方法 | |
CN112684504B (zh) | 一种基于全散射模型的城市地下空洞快速探测方法 | |
Guo et al. | Research on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locatingtechnology based on seismic interference | |
CN109765617B (zh) | 基于运动学的垂向双震源压制多次反射折射波的方法 | |
CN103576189A (zh) | 一种随钻地震直达波组的搜索方法 | |
CN113031057B (zh) | 基于定向可控微弱震源地震波信号的通讯方法 | |
RU2488145C1 (ru) | Способ построения сейсмических изображений геологической среды | |
Lu et al. | Tunnel Seismic Detection for Tunnel Boring Machine by Joint Active and Passive Source Method and Imaging Advanced Prediction | |
Guo et al. | Using Wide-Angle Reflection Wave Technology to Detect Seismic Inversion Data of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 Zone for a Future Smart World | |
Yue et al. | Near-field directional seismic waves based on tunnel environment | |
CN116840917A (zh) | 多脉冲电火花源定向声波超前探测系统及超前地质预报方法 | |
AU2013204299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to estimate compressional to shear velocity (Vp/Vs) ratio in a region remote from a borehole | |
CN117991382A (zh) | 一种远探测声波测井的伪反射识别和分离方法及系统 | |
CN112285782A (zh) | 近地表地震波吸收衰减调查方法及装置 | |
JP2019007873A (ja) | 地中探査システム及び地中探査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