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87982B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787982B CN112787982B CN201911091932.0A CN201911091932A CN112787982B CN 112787982 B CN112787982 B CN 112787982B CN 201911091932 A CN201911091932 A CN 201911091932A CN 112787982 B CN112787982 B CN 1127879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ocol
- physical layer
- terminal
- switching
- running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23 transport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9/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independent of the application payload and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 H04L69/08—Protocols for interworking; Protocol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通过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以适应通信环境的变化,减少建立通信连接时间,节省时间成本;自动与对端设备进行协议对接,避免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避免资源浪费,提升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有些地区可能存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4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4G)和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同时覆盖的情况。但4G中的通信协议与5G中的通信协议存在差异,尤其体现在前传接口上,4G所使用的前传接口协议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CPRI),而在5G网络中,所使用的前传接口协议为加强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Enhance 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eCPRI)。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款阵列天线单元(Array Antenna Unit,AAU)能够支持4G/5G混模业务,该AAU能够根据基带处理单元(Band Based Unit,BBU发送的协议切换指令,来完成动态的前传接口协议的切换,有时AAU与BBU无法正常建立通信连接,导致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协议切换方法,具体包括: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之后,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重新获得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并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不能同步时切换接口协议,直至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完成同步为止;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协议。
在一些实施例中,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步骤之后,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实时监测协议运行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测到协议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返回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运行状态是基于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运行状态包括:同步状态和失步状态。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协议切换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切换模块,用于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切换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测协议运行状态。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以适应通信环境的变化,减少了建立通信连接时间,节省了时间成本;而且本端设备不需要事先获取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就能够自动与对端设备进行协议对接,避免了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公开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通过参考附图对详细示例实施例进行描述,以上和其它特征和优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协议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中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协议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中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协议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一种协议切换装置方框图;
图5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网元连接关系方框图;
图6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网元连接关系方框图;
图7为本发明中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示例性网元连接关系方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进行详细描述。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例实施例,但是示例实施例可以以不同形式来体现且不应当被解释为限于本文阐述的实施例。反之,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使本公开透彻和完整,并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使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内容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或“具有”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所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和科学术语)的含义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还将理解,诸如那些在常用字典中限定的那些术语应当被解释为具有与其在相关技术以及本公开的背景下的含义一致的含义,且将不解释为具有理想化或过度形式上的含义,除非本文明确如此限定。
由于AAU相对于BBU的距离较远(一般两者之间的距离在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当BBU发送的协议切换指令无法正常传输到AAU时,易使得AAU无法正常识别BBU当前所使用的前传接口协议,AAU和BBU之间无法正常建立通信连接,进而使得通信网络信号无法正常传输给用户,用户体验度差。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协议切换方法。该方法用于自适应通信环境的变化,使射频设备的接口协议与BBU自动匹配,以减少建立通信连接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度。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中的方法的实现细节进行具体的说明,以下内容仅为方便理解本方案的实现细节,并非实施本方案的必须。
图1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协议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AAU或射频设备中。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101中,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
其中,协议运行状态表示本端设备(例如AAU或射频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是否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一致,例如,本端设备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是CPRI协议,而对端设备所使用的也是CPRI协议,则表示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是一致的,否则,若本端设备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是CPRI协议,而对端设备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是eCPRI协议,则表示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是不一致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运行状态包括但不限于同步状态和失步状态。
具体地,不仅可以使用同步状态来表征本端设备的物理层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的一致性信息,还可以使用失步状态来表征本端设备的物理层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的一致性信息。以上对于协议运行状态的说明,仅是举例说明,其他未举例的协议运行状态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运行状态是基于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获得。
需要说明的是,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用于表示本端设备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同步。例如,当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已完成同步时,则该同步标识表示为同步状态。具体地,可使用一个比特来表示该状态,例如将该同步标识置位为1;否则,当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没有同步时,则该同步标识表示为非同步状态,例如可将该同步标识置位为0。
其中的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表征的是本端设备自身的物理层的状态,而非对端设备发送的同步配置信息,通过本端设备的自检,可获取到该同步标识,进而确定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使得在本端设备没有接收到对端设备发送的同步配置信息时,仍可以自适应的与对端设备进行接口协议的对接,节省两端之间建立通信连接的时间,提升效率。
在步骤102中,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的初始状态可设置为一个默认的协议运行状态,例如运行在CPRI协议下。当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进行对接时,本端设备需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当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已经同步时,表示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相匹配;当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没有同步时,表示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不匹配。
例如,当AAU需要与BBU进行对接时,若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完成正常的同步,则表示AAU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的前端接口协议匹配,即两者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一致;否则,若AAU的物理层没有与BBU的物理层同步,则表示AAU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的前端接口协议不匹配,即两者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不一致,可能AAU当前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为CPRI协议,而BBU当前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为eCPRI协议。
在步骤103中,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表示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不匹配,两者无法建立正常的通信连接,需要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即将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切换为对端设备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以使两者能够使用相同的接口协议进行通信。
例如,当AAU需要与BBU进行对接时,而AAU通过检测获知,AAU当前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为CPRI协议,而BB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为eCPRI协议,故AAU需要将其前端接口协议切换为eCPRI协议,使得AAU与BBU的前端接口协议一致,从而使AAU与BBU同时使用eCPRI协议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以适应通信环境的变化,减少了建立通信连接时间,节省了时间成本;而且,本端设备不需要事先获取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就能够自动与对端设备进行协议对接,避免了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协议切换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之后,还需要重新获得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并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不能同步时切换接口协议,直至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完成同步为止;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协议。
图2为本实施方式中协议切换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阵列天线单元或射频设备中。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在步骤201中,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
在步骤202中,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
在步骤203中,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201~203,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步骤101~103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204中,重新获得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并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不能同步时切换接口协议,直至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完成同步为止;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当本端设备的物理层未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正常同步时,需要对接口协议一直进行切换,直到本端设备的物理层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同步时,才结束接口协议的切换,同时,将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保存至本端设备中,以使本端设备能够使用该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进行对接,进而完成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其中的对端设备可以是另一个本端设备,也可以是基带处理单元等控制设备,以上对于对端设备仅是举例说明,在此不做限制,其他任何能够通过前端接口协议与本端设备建立通信的网元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在赘述。
例如,当本端设备中存在多个接口协议时,例如,接口协议1、接口协议2、接口协议3等,若检测到本端设备的物理层未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同步时,则会在以上多个接口协议之间进行循环切换,即从接口协议1切换至接口协议2,或,从接口协议2切换至接口协议3,或,从接口协议3切换至接口协议1,直至本端设备的物理层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完成同步时,即该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接口协议相匹配时,才结束该接口协议的切换。若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为接口协议3,则后续使用接口协议3与对端设备进行对接,已完成两者之间的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的判断,若确定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无法同步,则本端设备循环对接口协议进行切换,直到本端设备的物理层与对端设备的物理层同步为止,然后本端设备会保存并使用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使得本端设备不需要事先获取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就能够自动与对端设备进行协议对接,避免了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协议切换方法。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大致相同,主要区别之处在于:在获取到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之后,还需要实时监测协议运行状态。
如图3所示的协议切换方法,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在步骤301中,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
在步骤302中,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
若确定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没有同步,则执行步骤303;否则,若确定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已完成同步,则执行步骤304。
在步骤303中,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在步骤304中,结束接口协议的切换;并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步骤301~304,与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步骤201~204的内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步骤305中,实时监测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在完成接口协议的切换后,还需要启动定时器,定时检测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即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一直与对端设备保持同步。使得本端设备能够实时跟随对端设备的接口协议,以保证两者之间的接口协议保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监测到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返回步骤301。
当本端设备监测到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即感知到对端设备的接口协议发生了变化时,本端设备能够迅速从监控状态脱离,重新再执行步骤301,进而对接口协议进行判断,以适应对端设备的接口协议的动态变化,实现接口协议的自适应。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对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保证了本端设备与对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协议能够实时保持一致,使得本端设备能够自适应的与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以保证通信连接的实时更新,避免了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上面各种方法的步骤划分,只是为了描述清楚,实现时可以合并为一个步骤或者对某些步骤进行拆分,分解为多个步骤,只要包括相同的逻辑关系,都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内;对算法中或者流程中添加无关紧要的修改或者引入无关紧要的设计,但不改变其算法和流程的核心设计都在该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协议切换装置,该装置的具体实施可参见第一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重复之处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装置的具体实施也可参见第二或第三实施方式的相关描述,但不局限于以上三个实施例,其他未说明的实施例也在本装置的保护范围之内。
如图4为本实施方式中的协议切换装置的方框图,该装置主要包括:获取模块401用于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模块402用于基于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切换模块403用于在本端的物理层与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在一些实施例中,协议切换装置还包括监控模块404,该监控模块404用于实时监测协议运行状态。
在一些具体实现中,图5为示例性网元连接关系图,具体地,是基带处理单元501(BBU)与阵列天线单元502(AAU)之间的连接关系图,其中,BBU和AAU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0公里,当BBU与AAU之间的距离越远,在AAU侧要想获取到BBU的接口协议配置信息的难度就越大。
具体地,图6为BBU与AAU之间的网络连接关系图,其中,AAU包含有判断模块402和切换模块403,并且AAU与BBU之间可通过不同的前端接口协议进行通信,例如,AAU通过CPRI协议或eCPRI协议与BBU进行通信。当判断模块402获取到AAU的物理层上报的同步状态时,可对该同步状态进行判断,若确定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已完成了同步,则表示此时AA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一致,无需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否则,若确定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没有完成同步,则表示此时AA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不一致,因此,AAU需要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即将AAU的前端接口协议由CPRI协议切换至eCPRI协议,或,将AAU的前端接口协议由eCPRI协议切换至CPRI协议。使得AAU能够保证自身的前端接口协议类型与BBU的前端接口协议保持一致,而无需再通过其他方式获得BBU的协议配置信息,可以使用切换后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直接进行前端接口的对接,并尝试与BBU的物理层进行同步,最终当AAU的物理层与BBU的物理层同步时,则表示AAU当前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与BB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一致。
在一个具体实现中,AAU还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由判断模块402、切换模块403和监控模块404组成。图7中的网元连接关系与图6的网元连接关系一致,只是在AAU中还包括监控模块404,该监控模块404用于对AAU所使用的前端接口协议的协议类型进行实时监控,当其前端接口协议发生变化时,AAU能够迅速从监控状态脱离,进入到判断模块402中进行判断,使得AAU能够采用盲检技术,即无需事先通过其他方式获得BBU的协议配置信息,就可以直接与BBU进行前端接口协议的对接,即实现前端接口的自适应。AAU与BBU之间的距离越远,以上检测方法的优越性越突出,缩短了BBU与AAU之间的连接时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模块基于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使得切换模块在两端设备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以适应通信环境的变化,节省时间成本;而且本端设备不需要事先获取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就能够自动与对端设备进行协议对接,避免了无法接收到对端设备的协议配置信息而无法建立通信连接的情况,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提升了用户体验度。
不难发现,本实施方式为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相对应的装置实施例,本实施方式可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互相配合实施。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依然有效,为了减少重复,这里不再赘述。相应地,本实施方式中提到的相关技术细节也可应用在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中。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各模块均为逻辑模块,在实际应用中,一个逻辑单元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也可以是一个物理单元的一部分,还可以以多个物理单元的组合实现。此外,为了突出本发明的创新部分,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与解决本发明所提出的技术问题关系不太密切的单元引入,但这并不表明本实施方式中不存在其它的单元。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协议切换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的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意一种协议切换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有形地包含在机器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存储介质被安装。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文已经公开了示例实施例,并且虽然采用了具体术语,但它们仅用于并仅应当被解释为一般说明性含义,并且不用于限制的目的。在一些实例中,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除非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可单独使用与特定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素,或可与其他实施例相结合描述的特征、特性和/或元件组合使用。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阐明的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改变。
Claims (9)
1.一种协议切换方法,其包括:
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所述协议运行状态是基于所述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获得的;
基于所述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所述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
在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重新获得所述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并在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同步时,确定所述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相匹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其中,在所述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之后,所述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不能同步时切换所述接口协议,直至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完成同步为止;
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协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其中,所述保持最后一次切换后的接口协议步骤之后,所述协议切换方法还包括:
实时监测所述协议运行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其中,在监测到所述协议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返回所述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其中,所述协议运行状态包括:同步状态和失步状态。
6.一种协议切换装置,其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所述协议运行状态是基于所述本端的物理层的同步标识获得;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协议运行状态判断所述本端的物理层是否与对端的物理层同步;
切换模块,用于在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未同步时,进行接口协议的切换;
所述协议切换装置,还包括:
同步模块,用于重新获得所述本端的物理层的协议运行状态,并在所述本端的物理层与所述对端的物理层同步时,确定所述本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与对端设备的前端接口协议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协议切换装置,其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测所述协议运行状态。
8.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
9.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协议切换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91932.0A CN112787982B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PCT/CN2020/126842 WO2021088939A1 (zh) | 2019-11-08 | 2020-11-05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091932.0A CN112787982B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7982A CN112787982A (zh) | 2021-05-11 |
CN112787982B true CN112787982B (zh) | 2024-09-27 |
Family
ID=7574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091932.0A Active CN112787982B (zh) | 2019-11-08 | 2019-11-08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787982B (zh) |
WO (1) | WO2021088939A1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3174A (zh) * | 2014-05-29 | 2014-09-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fpga基带单元设备rru接口协议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23219C (zh) * | 2002-11-29 | 2005-10-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在移动业务交换中心之间的局间切换方法 |
DE60220808D1 (de) * | 2002-12-20 | 2007-08-02 | Motorola Inc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atenstrombehandlung in mobilem IP |
JP2005010958A (ja) * | 2003-06-17 | 2005-01-1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半導体装置 |
CN101634976B (zh) * | 2009-08-27 | 2012-02-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为计算机提供蓝牙功能的方法及终端 |
CN102014463B (zh) * | 2009-12-17 | 2013-08-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进行接入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612166B (zh) * | 2011-01-21 | 2015-05-2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基站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CN102820990B (zh) * | 2012-02-29 | 2015-05-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业务保护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CN103178950B (zh) * | 2013-03-08 | 2017-02-08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射频远端设备rru光口速率自适应的方法和装置 |
US20160198021A1 (en) * | 2015-01-02 | 2016-07-07 | Citrix Systems, Inc. | Dynamic protocol switching |
US10868572B2 (en) * | 2017-11-14 | 2020-12-15 | Cable Television Laboratorie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lta-sigma digitization |
CN109302372B (zh) * | 2017-07-24 | 2021-02-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11-08 CN CN201911091932.0A patent/CN112787982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11-05 WO PCT/CN2020/126842 patent/WO202108893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053174A (zh) * | 2014-05-29 | 2014-09-17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基于fpga基带单元设备rru接口协议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787982A (zh) | 2021-05-11 |
WO2021088939A1 (zh) | 2021-05-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001227B2 (ja) | 無線リンク監視方法及び無線リンク監視装置 | |
US890927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synchronization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devices | |
JP6024437B2 (ja) | 基地局装置 | |
CN109600784B (zh) | 上报信号质量的方法及装置 | |
KR20160135228A (ko) | 다중 무선 접속들을 위한 단일 안테나 공유 | |
US20130225211A1 (en) | Paging Reading Conflict Management in Dual Standby Handsets | |
CN113873598B (zh) | 网络切换方法、装置、网络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498096B (zh) | 一种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9691172A (zh) |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5281884A (zh) | 一种无中心网络中的节点时间同步方法 | |
CN109246823B (zh) | 双系统双连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基站及终端 | |
CN103281720B (zh) | 无线控制器热备切换方法及装置、无线控制器、接入系统 | |
CN112218321B (zh) | 主备链路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0519815B (zh) | 通信方法及装置 | |
CN108768507B (zh) | 一种rru环形组网的链路切换方法及系统 | |
JP2023118976A (ja)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
CN112787982B (zh) | 协议切换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 |
CN104904293A (zh) | 用于无线电链路监视的方法和装置 | |
US11722182B2 (en) | Data multiplexing transmission method, base station,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 |
EP3928561B1 (en) | Failure recovery for multi-ue device | |
JP3278505B2 (ja) | ディジタル無線電話装置 | |
CN105282840A (zh) | 一种无线自组织网中节点间时间同步的方法 | |
CN114760681B (zh) | 一种同步状态的处理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14479B (zh) | 卫星远端站双归属切换方法、装置及双归属卫星远端站 | |
CN113573386B (zh) | 搜索网络的方法、终端设备、介质和芯片模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