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本申请可这样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合金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0.4-0.48%的C、1.3-1.6%的Mn、 1.8-2.5%的Cr、1.2-1.5%的Si、0.08-0.12%的V、0.2-0.5%的Cu、0.021-0.08%的Zr、0.002-0.004%的B、0.003-0.011%的N、0.01-0.03%的稀土Re、≤0.04%的S、≤0.04%的P,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包括:0.45-0.48%的C、1.3-1.5%的Mn、1.8-2.2%的Cr、1.3-1.5%的Si、0.1-0.12%的V、0.4-0.5%的Cu、0.05-0.08%的Zr、0.002-0.004%的B、0.005-0.011%的N、0.01-0.03%的稀土Re、≤0.04%的S、≤0.04%的P,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稀土Re为钇基稀土。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Zr与N的质量比不低于7。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回火马氏体以及弥散分布的纳米析出锆化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纳米级ZrN硬质相颗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Zr-O-Mn-S复合夹杂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硬度≥56HRC。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表面与合金钢的中心的硬度差不超过1HRC。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室温冲击吸收功≥80J/cm2。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如前述实施方式任一项的合金钢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化学成分制备合金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包括将浇包中含有上述化学成分的钢水进行浇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注于1520-1570℃的条件下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注前,用复合变质剂对钢水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其中钢水由用于提供化学成分中部分化学成分的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以及铜源熔炼而得。复合变质剂含有用于提供化学成分中Zr、B以及稀土Re的锆铁、硼铁以及稀土化合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剂中锆铁、硼铁以及稀土化合物的粒径均不高于10mm。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剂经150-180℃干燥至少2h而得。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熔炼的温度为1580-165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处理是在钢水倒入浇包的过程中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处理是在钢水倒入浇包的过程中,将复合变质剂分批加入浇包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剂至少分成三次加入浇包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钢水倒入经预热处理后的浇包中。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预热处理是于至少600℃的条件下预热至少2h。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入浇包前,还包括对钢水进行脱氧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入浇包前,还包括将脱氧处理后的钢水的温度调节至1570-15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入浇包后,将倒入浇包中的钢水进行静置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将浇注所得的铸件进行退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退火处理是将铸件以速率≤60℃/h的方式升温至600-650℃,保温3-5h,之后以60-80℃/h的速率升温至950-1050℃,保温5-8h后冷却。可选地,退火处理中的冷却为随炉空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退火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淬火处理是将经退火处理后的铸件先以≤60℃/h的方式升温至600-650℃,保温3-5h,之后以80-100℃/h的速率升温至920-980℃,保温3-5h后冷却。可选地,淬火处理中的冷却为油冷。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在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火处理是将经淬火处理后的铸件以速率≤60℃/h的方式升温至180-250℃,保温5-8h后冷却。可选地,回火处理中的冷却为空冷。
本申请的以下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相比目前领域常用的耐磨合金钢取消了贵金属元素如Mo和Ni的添加,以加入极微量元素B、Zr、N来替代,保证了合金钢原料成本相对较低。极微量的Zr、B、N元素可对耐磨钢起到复合变质的作用。通过各化学成分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增强合金钢的耐磨性能,而且还能提升合金钢的硬度和韧性。其制备方法可按上述化学成分制备即可,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成本较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本申请提出一种合金钢,按质量百分比计,其化学成分包括:0.4-0.48%的C、1.3-1.6%的Mn、 1.8-2.5%的Cr、1.2-1.5%的Si、0.08-0.12%的V、0.2-0.5%的Cu、0.021-0.08%的Zr、0.002-0.004%的B、0.003-0.011%的N、0.01-0.03%的稀土Re、≤0.04%的S、≤0.04%的P,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可参考地,C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4%、0.41%、0.42%、0.43%、0.44%、0.45%、0.46%、0.47或0.48%等,也可以为0.4-0.48%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Mn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1.3%、1.4%、1.5%或1.6%等,也可以为1.3-1.6%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Cr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1.8%、1.9%、2%、2.1%、2.2%、2.3%、2.4%或2.5%等,也可以为1.8-2.5%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Si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1.2%、1.3%、1.4%或1.5%等,也可以为1.2-1.5%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V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08%、0.09%、0.1%、0.11%或0.12%等,也可为0.08-0.12%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Cu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2%、0.3%、0.4%或0.5%等,也可以为0.2-0.5%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Zr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021%、0.025%、0.03%、0.04%、0.05%、0.06%、0.07%或0.08%等,也可以为0.021-0.08%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B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002%、0.0025%、0.003%、0.0035%或0.004%等,也可以为0.002-0.004%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N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003%、0.005%、0.008%、0.01%或0.011%等,也可以为0.003-0.011%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稀土Re的质量百分含量可以为0.01%、0.015%、0.02%、0.025%或0.03%等,也可以为0.01-0.03%范围内的其它任一含量值。
值得说明的是,在具体设置中,可参照上述各化学成分的用量范围自行组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可包括:0.45-0.48%的C、1.3-1.5%的Mn、1.8-2.2%的Cr、1.3-1.5%的Si、0.1-0.12%的V、0.4-0.5%的Cu、0.05-0.08%的Zr、0.002-0.004%的B、0.005-0.011%的N、0.01-0.03%的稀土Re、≤0.04%的S、≤0.04%的P,余量为铁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其中,C元素是钢铁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其含量极大地影响钢铁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对于抗冲击磨损合金钢来说,需要兼顾硬度及韧性。随着C含量的增多,钢铁的硬度提升,韧性下降。综合考虑,本申请中将C的含量范围控制为0.4-0.48%。
Mn元素是奥氏体稳定元素和强化关键元素之一,也是良好的脱氧剂和脱硫剂,但过多添加会影响焊接性和韧性。本申请为了保证最终合金钢中较低的氧含量和足够的淬透性,将Mn含量控制在1.3-1.6%。
Cr元素是提高钢铁耐磨、耐蚀性能最重要的元素之一,同时能提高钢铁淬透性,也是影响钢铁成本高低的重要元素,适量铬的添加能够在提升钢耐磨性能的同时,不降低其韧性。本申请将Cr含量控制为1.8-2.5%。
Si元素是钢的脱氧元素之一,同时适量添加能够在保证钢韧性无明细恶化的同时增强钢的强度,本申请将其含量控制为1.2-1.5%。
V是强碳化物形成元素,能够显著细化晶粒,但其为高成本元素,本申请将其含量范围控制为0.08-0.12%。
Cu适量加入钢中能够提高钢的耐腐蚀性能,考虑到本申请中的钢可能应用在具有弱腐蚀环境中,故本申请适量加入铜元素并控制其含量范围为0.2-0.5%。
Zr元素是强脱氧元素和亲碳、氮元素,直接加入钢液中只能起到脱氧的效果。将其与其它元素,如N和B等匹配添加,能够在钢中形成复合硬质相,并优化钢中夹杂物尺寸与分布,合理地微量添加即能提高钢的耐磨性能、耐蚀性能及韧性,但过量添加会导致夹杂物增多,影响钢的各种性能。故本申请中将其含量范围控制为0.015-0.08%。
B具有极强的提高钢淬透性的能力,且对钢淬硬性提升有积极作用,但由于易与钢中N等发生反应而难以发挥其作用。本申请通过其与锆、稀土的复合添加,利用锆、稀土的强脱氧效果和锆的亲碳、亲氮性,保证硼元素向钢中的有效固溶,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本申请中将其含量控制为0.002-0.004%。
N为钢的固溶元素之一,扩大奥氏体相区,能与铬、铝、钒,尤其是锆元素生成极稳定的氮化物,从而达到硬化和强化的效果。但是过量的氮会引起钢的脆化。本申请将其含量范围控制为0.003~0.01%。
本申请中的稀土Re指混合稀土。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稀土Re为钇基稀土。稀土元素能起到很好的钢中脱硫、脱氧效果,净化钢质,改变钢中夹杂物的形态和分布。尤其是稀土元素中的Y,能够和Zr共同作用,使钢中夹杂物Y-Zr复合化,这类夹杂物更加均匀弥散,且电导率低,对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升有重要作用。本申请中将其含量范围控制为0.01-0.03%。
P、S作为杂质元素严重损害钢的韧塑性,含量均控制在≤0 .04%。
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Zr与N的质量比不低于7,可使锆元素能发挥除纳米析出ZrN的关键作用外的其它效果,如夹杂物改性及细化晶粒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回火马氏体以及弥散分布的纳米析出锆化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纳米级ZrN硬质相颗粒。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中含有Zr-O-Mn-S复合夹杂物。
承上,本申请相比目前领域常用的耐磨合金钢取消了贵金属元素如Mo和Ni的添加,以加入极微量元素B、Zr、N来替代,保证了合金钢原料成本相对较低。极微量的Zr、B、N元素可对耐磨钢起到复合变质的作用。通过各化学成分相互配合,不仅能有效增强合金钢的耐磨性能,而且还能提升合金钢的硬度和韧性。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硬度≥56HRC,如56.5HRC、57.5HRC 或58.4HRC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表面与合金钢的中心的硬度差不超过1HRC,如硬度差为0.5HRC、0.8HRC或1HRC等。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合金钢的室温冲击吸收功(冲击韧性)≥80J/cm2,如81.5J/cm2、85.6J/cm2或91.2J/cm2等。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合金钢的制备方法,例如可包括以下步骤:按化学成分制备合金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制备包括将浇包中含有上述化学成分的钢水进行浇注以得到铸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注可以于1520-1570℃(如1520℃、1530℃、1550℃或1570℃等)的条件下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浇注前,用复合变质剂对钢水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其中钢水由用于提供化学成分中部分化学成分的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以及铜源熔炼而得。复合变质剂含有用于提供化学成分中Zr、B以及稀土Re的锆铁、硼铁以及稀土化合物。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剂中锆铁、硼铁以及稀土化合物的粒径均不高于10mm。值得说明的是,该临界粒径值有利于三者的充分混合及分散,粒径大分散混合效果一般,最终易出现锆、稀土的偏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剂经150-180℃(如150℃、160℃、170℃或180℃等)干燥至少2h而得。若不干燥或不充分干燥,易造成变质剂偏聚,变质效果不明显且不均匀。干燥温度低会导致干燥效果不佳,温度高则耗费电能,意义不大。
在实际操作中,可用铁皮将含有锆铁、硼铁以及稀土化合物的复合变质剂进行包裹。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熔炼的温度可以为1580-1650℃,如1580℃、1600℃或1650℃等。可参考地,熔炼可以于中频感应熔炼炉中进行,既便于操作,又降低加工成本。此处“中频”指频率在150-10000Hz范围内的感应炉。
本申请中,复合变质处理是在钢水倒入浇包(以下也称钢包)的过程中进行。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复合变质处理是在钢水倒入浇包的过程中,将复合变质剂分批加入浇包中。优选地,复合变质剂至少分成三次加入浇包中。
该加入方式保护了锆元素、硼元素顺利进入钢铁内部,减少关键元素烧损,进一步发挥各自作用。具体的,通过锆铁、稀土和硼铁充分混合后在钢水倒入钢包的过程中分多次添加,保证了复合变质剂在钢水中的均匀性,使得变质处理更加充分。而且,三者混合添加,一方面稀土能够充分脱氧,减少锆元素的脱氧消耗,保证锆元素的加入效果;另一方面,锆元素优先与钢水中的氮进行反应,极大降低了硼元素与氮的相互作用几率,使得硼元素能够固溶如入钢中,发挥其强烈的促进淬透性及淬硬性能力。提高钢铁产品性能的稳定性,保证服役寿命。
并且,Zr、N同时加入可在耐磨钢中形成纳米级ZrN硬质相颗粒,一方面有效增强耐磨钢耐磨性能,另一方面起到弥散析出强化作用提升其强韧性;通过控制Zr/N质量比不低于7,在保证足够ZrN析出强化的同时,使额外的Zr元素能参与到夹杂物变质过程中,形成弥散细小分布的低电导率Zr-O-Mn-S(-Y)复合夹杂物,既能作为增强相提高合金钢耐磨性能,又能削减夹杂物对合金钢韧性的恶化。由此得到相比现有技术耐磨钢更高的耐磨性能及抗冲击性能。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钢水倒入经预热处理后的浇包中。
可参考地,预热处理可以是于至少600℃的条件下预热至少2h。通过预热处理,可防止钢水倒入浇包后局部冷却过快不利于温度控制。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入浇包前,还包括对钢水进行脱氧处理,以去除钢水中的氧。随后,将脱氧处理后的钢水的温度调节至1570-1590℃。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倒入浇包后,将倒入浇包中的钢水进行静置处理。
进一步地,还包括将浇注所得的铸件进行退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退火处理可以是将铸件以速率≤60℃/h的方式升温至600-650℃,保温3-5h,之后以60-80℃/h的速率升温至950-1050℃,保温5-8h后冷却。可选地,退火处理中的冷却为随炉空冷。
进一步地,在退火处理后进行淬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淬火处理是将经退火处理后的铸件先以≤60℃/h的方式升温至600-650℃,保温3-5h,之后以80-100℃/h的速率升温至920-980℃,保温3-5h后冷却。可选地,淬火处理中的冷却为油冷。
进一步地,在淬火处理后进行回火处理。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回火处理是将经淬火处理后的铸件以速率≤60℃/h的方式升温至180-250℃,保温5-8h后冷却。可选地,回火处理中的冷却为空冷。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上述特定的退火-淬火-回火处理,获得了Zr-B-N复合变质的均匀效果,同时保证了基体组织为低应力的回火马氏体及纳米析出ZrN颗粒组织,兼具高硬度及韧性。
承上所述,本申请中的合金钢降低了贵金属元素的添加量,控制合金钢成本;通过锆硼氮复合变质,形成纳米级ZrN增强相,起到合金钢增硬增韧效果;同时由于夹杂物易依托先析出弥散分布锆化物生长,使得夹杂物弥散均匀化,合金钢韧性得到进一步改善;由于存在大量弥散分布的细微颗粒,阻碍合金钢晶粒长大,起到细化晶粒的作用;复合添加稀土、锆、硼可以保护硼元素不被碳化或氮化,使得其能够充分溶入合金钢基体,起到强烈的淬透性及淬硬性效果,保证了合金钢组织与性能的均匀性,进而保障产品的服役稳定性。经过上述设计,显著提高了合金钢抗冲击磨损性能。在保持生产制备成本相当或更低的情况下,本申请合金钢的抗冲击磨损性能较目前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提高30%以上。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5%、Mn:1.5%、Cr:2.2%、Si:1.5%、V:0.12%、Cu:0.4%、Zr:0.05%、B:0.004%、N:0.005%、Y:0.03%、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Zr/N质量比为10。
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及铜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59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70℃;预先将锆铁、硼铁和稀土化合物混合后破碎至粒径10 mm以下,且用铁皮包裹后在180℃烘干4小时,分三批次随1570℃的钢水一同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的钢包,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4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将得到的合金钢铸件以60℃/h的速率在热处理炉中升温至650℃,保温4h,之后以80℃/h的速率升温至1050℃,保温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60℃/h的速率升温至650℃,保温4h,之后以100℃/h的速率升温至980℃,保温5h后油冷至室温;最后将钢件以60℃/h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温6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由此得到的锆硼氮复合强化抗冲击磨损合金钢组织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该合金钢由回火马氏体、锆复合变质夹杂物和纳米级ZrN析出物组成。该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8.4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0.5HRC,冲击韧性85.6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较目前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提高52%。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0%、Mn:1.6%、Cr:2.5%、Si:1.2%、V:0.08%、Cu:0.2%、Zr:0.021%、B:0.003%、N:0.003%、Re:0.03%、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Zr/N质量比7。
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及铜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65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90℃;预先将锆铁、硼铁和稀土化合物混合后破碎至粒径10 mm以下,且用铁皮包裹后在180℃烘干4小时,分三批次随1590℃的钢水一同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钢包,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7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将得到的合金钢铸件以60℃/h的速率在热处理炉中升温至600℃,保温4h,之后以80℃/h的速率升温至950℃,保温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60℃/h的速率升温至600℃,保温4h,之后以100℃/h的速率升温至920℃,保温5h后油冷至室温;最后将钢件以60℃/h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温6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由此得到的锆硼氮复合强化抗冲击磨损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6.5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0.8HRC,冲击韧性91.2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较目前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提高30%。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8%、Mn:1.3%、Cr:1.8%、Si:1.3%、V:0.1%、Cu:0.5%、Zr:0.08%、B:0.002%、N:0.011%、Re:0.03%、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Zr/N质量比7.27。
其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及铜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60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70℃;预先将锆铁、硼铁和稀土化合物混合后破碎至粒径10 mm以下,且用铁皮包裹后在180℃烘干4小时,分三批次随1570℃的钢水一同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的钢包,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2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将得到的合金钢铸件以60℃/h的速率在热处理炉中升温至620℃,保温4h,之后以80℃/h的速率升温至1000℃,保温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60℃/h的速率升温至620℃,保温4h,之后以100℃/h的速率升温至960℃,保温4h后油冷至室温;最后将钢件以60℃/h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温5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由此得到的锆硼氮复合强化抗冲击磨损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7.5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1.0HRC,冲击韧性81.5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较目前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提高42%。
对比例1
ZG42Cr2MnSi2MoCe耐磨合金钢、其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5、Mn:1.0%、Cr:2.0%、Si:1.8%、Mo:0.8%、Re:0.05%、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
本对比例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钼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60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70℃;将钢水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的钢包,钢包底放置规定成分的稀土化合物,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2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将得到的合金钢铸件以60℃/h的速率在热处理炉中升温至620℃,保温4h,之后以80℃/h的速率升温至1000℃,保温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60℃/h的速率升温至620℃,保温4h,之后以100℃/h的速率升温至960℃,保温4h后油冷至室温;最后将钢件以60℃/h的速率升温至180℃,保温5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由此得到的耐磨合金钢ZG42Cr2MnSi2MoCe洛氏硬度为52.6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2.2HRC,冲击韧性33.3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与实施例1-3对比如上述描述,也即实施例1-3中的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为本对比例中的耐磨钢。
对比例2
本对比例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5%、Mn:1.5%、Cr:2.2%、Si:1.5%、V:0.12%、Cu:0.4%、Y:0.03%、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即相对于实施例1来说,对比例2未采用Zr-B-N复合变质。
本对比例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及铜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59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70℃;将钢水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的钢包,钢包中提前放入钇基稀土,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4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将得到的合金钢铸件以60℃/h的速率在热处理炉中升温至650℃,保温4h,之后以80℃/h的速率升温至1050℃,保温6h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再以60℃/h的速率升温至650℃,保温4h,之后以100℃/h的速率升温至980℃,保温5h后油冷至室温;最后将钢件以60℃/h的速率升温至250℃,保温6h后出炉空冷至室温。
由此得到的对比例耐磨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2.3 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2.5HRC,冲击韧性20.8 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不如对比例1。
对比例3
本对比例中合金钢的设计化学成分与实施例1一致。
本对比例制备方法具体为:
将钢源、铬源、硅源、锰源、氮源、钒源及铜源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所用熔炼温度为1590℃,经脱氧剂处理并调节炉前成分后得到合格钢水,将熔液温度调节至1570℃;分别将经破碎至粒径10 mm以下的硼铁和锆铁逐一加入熔炼炉中,静置后将钢水倒入经800℃预热4个小时钢包,钢包中预先放入钇基稀土化合物,充分静置;待上述钢水降温到1540℃后进行浇注,得到铸件。
对比例3合金钢的热处理方法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由此得到的对比例耐磨合金钢组织中出现了一定量BN,表明硼元素已经被钢水中的氮大量消耗,而且具有显著增强效应的ZrN极少。该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3.5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2.2HRC,冲击韧性35.6J/cm2,抗冲击磨损性能较目前常用耐磨钢ZG42Cr2MnSi2MoCe相当。
对比例4
本对比例中合金钢的化学成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0.45%、Mn:1.5%、Cr:2.2%、Si:1.5%、V:0.12%、Cu:0.4%、Zr:0.05%、B:0.004%、N:0.010%、Y:0.03%、S≤0.04%、P≤0.04%,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其中Zr/N质量比为5。
对比例4合金钢的制备方法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由此得到的对比例合金钢中存在明显的纳米析出ZrN相,且BN相也较为明显,因此合金钢的硬度强化明显,但其韧性较差,而且由于B元素被大量消耗于BN相的生成,其固溶程度不足,淬透性/淬硬性发挥不够,导致合金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较大,不利于材料的稳定服役。该合金钢的洛氏硬度为59.5HRC,钢表面与中心硬度差2.5HRC,冲击韧性22.5J/cm2,冲击磨损过程中表面易开裂。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抗冲击磨损合金钢经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通过锆硼氮复合强化工艺铸造,以及退火-淬火-回火热处理工艺获得。其微观组织结构包括回火马氏体以及弥散分布的纳米析出锆化物等。该合金钢引入了Zr-B-N多元强化处理,表现出优良且稳定的抗冲击磨损性能。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