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6864B -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66864B CN112566864B CN201880096384.8A CN201880096384A CN112566864B CN 112566864 B CN112566864 B CN 112566864B CN 201880096384 A CN201880096384 A CN 201880096384A CN 112566864 B CN112566864 B CN 1125668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car
- pit
- counterweight
- li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9/00—Mining-hoist ope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16—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 B66B9/187—Mobile or transportable lift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shifted from one part of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to another part or to another building or structure with a liftwa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emporary connection to a building or othe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提供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能够消除通过电梯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的制约。本发明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使机房单元(3)相对于底坑单元(7)的相对位置上升,所述底坑单元(7)搭载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在机房单元(3)的下方在井道中升降;升降行程移动工序,通过使底坑单元(7)向搭载有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机房单元(3)上升的方向上升,使升降行程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移动;以及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设置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使底坑单元(7)的位置下降、或者设置新设置用底坑设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扬程延长式电梯是轿厢的升降行程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依次被延长的电梯。在扬程延长式电梯中,通过使搭载有曳引机的机房单元在井道内上升来延长轿厢的升降行程。根据这样的电梯,能够高效地搬运建筑施工的作业人员及材料等。作为扬程延长式电梯,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欧洲专利第2804828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电梯的升降行程存在与曳引机的能力对应的极限值。由于在井道中能够配置机房单元的空间的制约,不可能在机房单元搭载大型曳引机。因此,在高层建筑物中,通过扬程延长式电梯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存在制约。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能够消除通过电梯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的制约。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如下的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在扬程延长式电梯中,通过使搭载有轿厢缓冲器以及对重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的底坑单元向搭载有曳引机的机房单元上升的方向上升,使升降行程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移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使底坑单元向机房单元上升的方向上升。因此,能够消除电梯中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的制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2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3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4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5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示出2:1绕绳比的情况)。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1例的主视图。
图8是图7的A-A向视图。
图9是图7的B-B向视图。
图10是图7的C-C向视图。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2例的主视图。
图12是图11的A-A向视图。
图13是图11的C-C向视图。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3例的主视图。
图15是图14的A-A向视图。
图16是图14的B-B向视图。
图17是图14的C-C向视图。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4例的主视图。
图19是图18的A-A向视图。
图20是图18的C-C向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重复的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至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示意图。在图1至图6中虽然例示出绕绳方式为2:1绕绳比的情况,但是,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还能够应用于绕绳方式为1:1绕绳比的情况。
图1至图6示出了建造中的建筑物的井道内的情况。例如,如图1所示,扬程延长式电梯具备轿厢1、对重2、机房单元3、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多个绳索5以及控制盘6。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例如是不应对高行程的小型曳引机。
轿厢1能够由一对轿厢用导轨引导着在井道中升降。轿厢1例如能够相对于轿厢用导轨固定。对重2能够由一对对重用导轨引导着在井道中升降。对重2例如能够相对于对重用导轨固定。
机房单元3例如能够由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引导着在井道中升降。机房单元3例如能够相对于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固定。机房单元3例如也可以固定于建造中的建筑物侧的结构体。该结构体也称为建筑结构体。
在机房单元3搭载有例如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以及控制盘6。多个绳索5例如绕挂在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绳轮、轿厢1的悬吊轮以及对重2的悬吊轮上。绳索5的终端例如通过钩环(shackle)与机房单元3连接。绳索5的终端位于例如机房单元3的下端部。另外,在绕绳方式为1:1绕绳比的情况下,不设置轿厢1的悬吊轮以及对重2的悬吊轮,而将绳索5的终端例如通过钩环与轿厢1及对重2连接。
在机房单元3的下方设置有底坑单元7。在底坑单元7例如搭载有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中的至少一方。轿厢缓冲器8位于轿厢1的正下方。对重缓冲器9位于对重2的正下方。
在底坑单元7,例如也可以搭载未图示的补偿绳轮。在补偿绳轮上例如绕挂有补偿绳索,该补偿绳索连接轿厢1的下部和对重2的下部。在底坑单元7,例如也可以搭载未图示的轿厢张紧轮。在轿厢张紧轮上例如绕挂有轿厢限速器绳索。在底坑单元7,例如也可以搭载未图示的对重张紧轮。在对重张紧轮上例如绕挂有对重限速器绳索。
底坑单元7例如能够由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引导着在井道中升降。底坑单元7例如能够相对于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固定。底坑单元7例如也可以固定于建造中的建筑物侧的结构体。该结构体也称为建筑结构体。
当在轿厢1以及对重2的载荷被绳索5承受的状态下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进行驱动时,轿厢1以及对重2在建造中的建筑物中的比机房单元3靠下方、并且比底坑单元7靠上方的范围内移动。该范围是轿厢1以及对重2在当前时刻的升降行程。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例如由搭载于机房单元3的控制盘6控制。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延长轿厢1以及对重2的升降行程。
以下,使用图1至图6对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说明。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在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中,将机房单元3相对于底坑单元7的相对位置拉起。在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中,例如,使用提升装置10将机房单元3拉起到在当前时刻正在施工的上层楼层附近。图1例示出以底坑单元7设置在井道的底坑中的状态进行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的情况。
用于机房单元3的拉起的提升装置10例如是塔式提升机或绞盘等。提升装置10例如通过安装于机房单元3的吊索11将机房单元3拉起。
当在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中机房单元3上升时,如图2所示,升降行程被延长。将到达目的高度的机房单元3被固定。图2例示出升降行程被延长到能够应用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最大升降行程后的情况。在图中,该最大升降行程被标记为“MAX.TR”。
绳索5例如在每当升降行程被延长时被更换为更长的绳索。此外,例如,在绳索5从未图示的绕绳筒绕挂在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等上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延长后的升降行程从绕绳筒将绳索5送出。
在图2的状态下,电梯例如能够在从最下层到当前时刻正在施工的上层楼层附近的范围内提供服务。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在机房单元3根据施工的进展而能够进一步上升的状态下进行。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向上下方向上的相同的方向移动。
图3例示出在机房单元3与底坑单元7通过连结绳索12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使用提升装置10将机房单元3拉起的情况。即,图3例示出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同时被提升的情况。该情况下,即使在底坑单元7搭载有补偿绳轮,也不需要将补偿绳索从补偿绳轮卸下。
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不使用连结绳索12,而是分别提升机房单元3及底坑单元7。例如,在底坑单元7未搭载补偿绳轮的情况下,可以在拉起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中的一方之后,再拉起另一方。底坑单元7的拉起也可以使用提升装置10。底坑单元7的拉起还可以使用设置在机房单元3中的链滑车或绞盘等。
例如,在底坑单元7搭载有补偿绳轮的情况下,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也可以在从补偿绳轮卸下了补偿绳索的状态下,拉起机房单元3之后,再拉起底坑单元7。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一次的提升作业使机房单元3或者底坑单元7上升到目的高度。但是,该情况下,在拉起底坑单元7之后,需要在补偿绳轮上重新绕挂补偿绳索。
例如,在底坑单元7搭载有补偿绳轮的情况下,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也可以是,在补偿绳轮上绕挂有补偿绳索、并且轿厢1的下部和对重2的下部位于相同的高度的状态下,拉起底坑单元7之后,再拉起机房单元3。该情况下,虽然补偿绳索会暂时松弛,但不需要将补偿绳索从补偿绳轮卸下。但是,该情况下,由于能够通过一次的提升作业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的距离受到限制,因此可能需要多次的提升作业。
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当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上升时,如图4所示,升降行程本身上升。到达目的高度的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分别被固定。
如图5所示,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后,升降行程也能够维持在MAX.TR。在图5的状态下,电梯能够将上升后的底坑单元7作为临时设置底坑,为上层楼层提供服务。另外,在图5的状态下,电梯不能为比底坑单元7靠下方的楼层提供服务。但是,在图5所示的施工的进展阶段,由于其他低层用电梯已经开始运转,因此没有较大的障碍。
通过反复进行使用图3至图5说明的升降行程移动工序,能够在维持能够应用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最大升降行程的状态下,使电梯的升降行程向上方移动。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包括正式设置用曳引机设置工序以及底坑设备设置工序。正式设置用曳引机设置工序例如在施工工期结束后进行。在正式设置用曳引机设置工序中,如图6所示,将机房单元3以及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撤除,在机房13中设置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在底坑设备设置工序中,例如,如图6所示,将底坑单元7降下至井道最下部。该情况下,底坑单元7被用作正式设置用的底坑设备。此外,在底坑设备设置工序中,也可以撤除在施工工期中作为临时设置用途而使用的底坑单元7,新设置与底坑单元7不同的正式设置用的底坑设备。当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完成时,能够从建筑物的最下层到最上层提供电梯服务。
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例如是与高行程对应的大型曳引机。在高层建筑物中,由于准备了比井道大的机房13,因此能够设置大型的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作为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的控制盘,可以使用搭载于机房单元3的控制盘6,也可以使用其他控制盘。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1例的主视图。图8是图7的A-A向视图。图9是图7的B-B向视图。图10是图7的C-C向视图。
以下,使用图7至图10对底坑单元7的第1例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说明中,将图7中的近前侧作为前方、图7中的里侧作为后方而指定前后左右。
在底坑单元7的第1例中,搭载有补偿绳轮15。补偿绳轮15设置在壳体16的内侧。在补偿绳轮15上绕挂有补偿绳索17。
底坑单元7的第1例具备轿厢侧缓冲器台18、对重侧缓冲器台19、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缓冲器台连结梁24、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补偿绳轮用轨道26、轿厢侧第1引导部27、对重侧第1引导部28、轿厢侧第2引导部29以及对重侧第2引导部30。
轿厢侧缓冲器台18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一对轿厢用导轨31之间。轿厢侧缓冲器台18支承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支承轿厢缓冲器8。根据底坑设备的布局性,在未配置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的情况下,轿厢侧缓冲器台18直接支承轿厢缓冲器8。
对重侧缓冲器台19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一对对重用导轨32之间。对重侧缓冲器台19支承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支承对重缓冲器9。根据底坑设备的布局性,在未配置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的情况下,对重侧缓冲器台19直接支承对重缓冲器9。
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轿厢侧缓冲器台18的上方。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从左侧支承轿厢缓冲器8。
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沿着前后方向配置在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上方。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从右侧支承对重缓冲器9。
一对缓冲器台连结梁24沿着左右方向将轿厢侧缓冲器台18的上表面和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上表面连结起来。一个缓冲器台连结梁24配置在比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靠前方的位置。另一个缓冲器台连结梁24配置在比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靠后方的位置。
一对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沿着左右方向将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和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连结起来。一个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配置在比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靠前方的位置。另一个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配置在比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靠后方的位置。
一对补偿绳轮用轨道26沿着上下方向被一对缓冲器台连结梁24以及一对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支承。补偿绳轮15的壳体16沿着补偿绳轮用轨道26被引导。
一对轿厢侧第1引导部27设置在轿厢侧缓冲器台18的两端。轿厢侧第1引导部27由轿厢用导轨31引导。
一对对重侧第1引导部28设置在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两端。对重侧第1引导部28由对重用导轨32引导。
一对轿厢侧第2引导部29设置在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的两端。轿厢侧第2引导部29由轿厢用导轨31引导。
一对对重侧第2引导部30设置在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的两端。对重侧第2引导部30由对重用导轨32引导。
底坑单元7具备载荷支承装置33。载荷支承装置33用于将底坑单元7固定在井道内。
底坑单元7的第1例中的载荷支承装置33例如具备筒状部件33a以及滑动部件33b。筒状部件33a沿着左右方向相对于轿厢侧缓冲器台18的下表面以及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下表面固定。筒状部件33a例如配置在缓冲器台连结梁24的下方。滑动部件33b插入于筒状部件33a中。滑动部件33b例如能够完全收纳在筒状部件33a的内侧。滑动部件33b例如至少一部分能够从筒状部件33a突出。
如图7所示,从筒状部件33a突出的滑动部件33b例如被支承于层站地板34或建造中的建筑物侧的结构体。底坑单元7通过由载荷支承装置33支承载荷而被固定在井道内。当底坑单元7被提升时,基于载荷支承装置33的支承被解除。载荷支承装置33例如也可以具备吊环螺栓等吊具,该吊环螺栓等吊具在底坑单元7被提升时与吊索11或连结绳索12连接。
图11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2例的主视图。图12是图11的A-A向视图。图13是图11的C-C向视图。
以下,使用图11至图13,以与图7至图10所示的第1例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底坑单元7的第2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底坑单元7的第2例中,未搭载补偿绳轮15。底坑单元7的第2例不具备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缓冲器台连结梁24、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补偿绳轮用轨道26、轿厢侧第2引导部29以及对重侧第2引导部30。
在底坑单元7的第2例中,轿厢缓冲器8由轿厢侧缓冲器台18直接支承。在底坑单元7的第2例中,对重缓冲器9由对重侧缓冲器台19直接支承。在底坑单元7的第2例中,载荷支承装置33的结构与第1例相同。
图1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3例的主视图。图15是图14的A-A向视图。图16是图14的B-B向视图。图17是图14的C-C向视图。
以下,使用图14至图17,以与图7至图10所示的第1例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底坑单元7的第3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底坑单元7的第3例中,轿厢侧缓冲器台18以及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结构与第1例不同。底坑单元7的第3例不具备轿厢侧第1引导部27以及对重侧第1引导部28。
底坑单元7的第3例中的载荷支承装置33设置在轿厢侧缓冲器台18以及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两端。设置于轿厢侧缓冲器台18的一对载荷支承装置33由轿厢用导轨31引导。设置于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一对载荷支承装置33由对重用导轨32引导。
底坑单元7的第3例中的载荷支承装置33具有能够相对于轿厢用导轨31以及对重用导轨32固定的功能。该功能例如通过与电梯的紧急停止装置相同的机构来实现。底坑单元7通过载荷支承装置33的驱动而被固定在井道内。当底坑单元7被提升时,由载荷支承装置33进行的固定被解除。轿厢侧缓冲器台18以及对重侧缓冲器台19例如也可以具备吊环螺栓等吊具,该吊环螺栓等吊具在底坑单元7被提升时与吊索11或连结绳索12连接。
图1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的第4例的主视图。图19是图18的A-A向视图。图20是图18的C-C向视图。
以下,使用图18至图20,以与图14至图17所示的第3例的不同点为中心,对底坑单元7的第4例的结构进行说明。
在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中,未搭载补偿绳轮15。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不具备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20、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21、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22、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23、缓冲器台连结梁24、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25、补偿绳轮用轨道26、轿厢侧第1引导部27、对重侧第1引导部28、轿厢侧第2引导部29以及对重侧第2引导部30。
在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中,轿厢缓冲器8由轿厢侧缓冲器台18直接支承。在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中,对重缓冲器9由对重侧缓冲器台19直接支承。在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中,轿厢侧缓冲器台18以及对重侧缓冲器台19的结构与第3例相同。在底坑单元7的第4例中,载荷支承装置33的功能与第3例相同。
实施方式1中的底坑单元7的结构不限于图7至图20所示的结构。底坑单元7只要例如搭载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中的至少一个即可。
图21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1中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步骤的流程图。以下,使用图21对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的步骤的一例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1中,作业人员进行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也可以反复进行多次。然后,作业人员进行步骤S102的工序。在步骤S102中,作业人员进行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也可以反复进行多次。然后,作业人员进行步骤S103的工序。在步骤S103中,作业人员通过进行正式设置用曳引机设置工序、以及将固定在井道中间部的底坑单元7降下至井道最下部的工序或者设置正式设置用底坑设备的工序,来进行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其结果,能够与建筑物的高度无关地应用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
根据在以上内容中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包括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以及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是如下工序:使机房单元3相对于底坑单元7的相对位置上升,所述底坑单元7搭载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在机房单元3的下方在井道中升降。升降行程移动工序是使机房单元3以及底坑单元7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的工序。因此,对于高层建筑物也能够应用使用了比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小型且轻量的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第2升降行程延长工序是如下工序:设置正式设置用曳引机14,进而,使搭载轿厢缓冲器8以及对重缓冲器9中的至少一方且能够在井道中升降的底坑单元7的位置下降、或者设置新设置用底坑设备。其结果,能够消除通过电梯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的制约。
此外,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在底坑单元7与机房单元3被连结起来的状态下将机房单元3拉起。该情况下,由于提升作业一次完成,因此能够缩短作业时间。
此外,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在从补偿绳轮15卸下了补偿绳索17的状态下将机房单元3拉起之后再拉起底坑单元7。该情况下,能够减轻提升作业中的负荷。此外,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一次提升作业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到目的高度。
此外,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在补偿绳轮15上绕挂有补偿绳索17、并且轿厢1以及对重2被配置于能够在轿厢1下部与轿厢缓冲器8之间、以及对重2下部与对重缓冲器9之间形成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拉起底坑单元7之后再拉起机房单元3。该情况下,能够减轻提升作业中的负荷。此外,该情况下,不需要对补偿绳轮15装卸补偿绳索17。
此外,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在轿厢1被载置于轿厢缓冲器8之上的状态下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在对重2被载置于对重缓冲器9之上的状态下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例如也可以在轿厢1被载置于轿厢缓冲器8之上、并且对重2被载置于对重缓冲器9之上的状态下,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即,在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也可以在轿厢1以及对重2中的至少一方的重量被底坑单元7支承的状态下使机房单元3或底坑单元7上升。该情况下,能够减轻提升作业中的负荷。
此外,在第1升降行程延长工序中,例如将升降行程延长到能够应用临时设置用曳引机4的最大升降行程。该情况下,能够在最大限度地维持电梯的可移动范围的同时,消除能够提供服务的最大高度的制约。
此外,例如也可以预先在井道的外部组装底坑单元7。该情况下,能够实施如下工序:在实施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前,将预先组装好的底坑单元7从井道开口部一体搬入到井道内。此外,该情况下,能够实施如下工序:在实施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后,将作为临时设置用途而使用的底坑单元7从井道开口部取出而搬出至建筑物的外部。其结果,能够削减底坑单元7的安装以及撤除所需的时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高层建筑物中的扬程延长式电梯。
标号说明
1:轿厢;
2:对重;
3:机房单元;
4:临时设置用曳引机;
5:绳索;
6:控制盘;
7:底坑单元;
8:轿厢缓冲器;
9:对重缓冲器;
10:提升装置;
11:吊索;
12:连结绳索;
13:机房;
14:正式设置用曳引机;
15:补偿绳轮;
16:壳体;
17:补偿绳索;
18:轿厢侧缓冲器台;
19:对重侧缓冲器台;
20:轿厢侧缓冲器支承台;
21:对重侧缓冲器支承台;
22:轿厢侧缓冲器支承梁;
23:对重侧缓冲器支承梁;
24:缓冲器台连结梁;
25:补偿绳轮用轨道支承梁;
26:补偿绳轮用轨道;
27:轿厢侧第1引导部;
28:对重侧第1引导部;
29:轿厢侧第2引导部;
30:对重侧第2引导部;
31:轿厢用导轨;
32:对重用导轨;
33:载荷支承装置;
33a:筒状部件;
33b:滑动部件;
34:层站地板。
Claims (20)
1.一种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包括:
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在施工工期结束后设置正式设置用曳引机的电梯的井道中应用的扬程延长式电梯中,使底坑单元从井道最下部向搭载有曳引机的机房单元上升的方向上升,并固定于井道中间部,由此使升降行程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移动,其中,所述底坑单元搭载有轿厢缓冲器以及对重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且具有被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引导的结构;以及
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后,使固定在所述井道中间部的所述底坑单元被所述轿厢用导轨以及所述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所述一方引导而下降到所述井道最下部,将所述底坑单元设置为正式设置用的底坑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底坑单元能够固定于所述轿厢用导轨、所述对重用导轨以及建筑结构体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使所述机房单元上升之后,使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使所述机房单元上升之后,使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轿厢以及对重被配置于能够在轿厢下部与所述轿厢缓冲器之间、以及对重下部与所述对重缓冲器之间形成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在使所述机房单元上升之前,使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轿厢以及对重被配置于能够在轿厢下部与所述轿厢缓冲器之间、以及对重下部与所述对重缓冲器之间形成空间的位置的状态下,在使所述机房单元上升之前,使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所述机房单元和所述底坑单元被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使双方同时上升。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所述机房单元和所述底坑单元被连结起来的状态下使双方同时上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轿厢以及对重中的至少一方的重量被所述底坑单元支承的状态下使所述机房单元或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轿厢以及对重中的至少一方的重量被所述底坑单元支承的状态下使所述机房单元或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机房单元搭载有临时设置用曳引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前,将预先在所述井道的外部组装好的所述底坑单元从井道开口部一体搬入到井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前,将预先在所述井道的外部组装好的所述底坑单元从井道开口部一体搬入到井道内。
14.一种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包括:
升降行程移动工序,在施工工期结束后设置正式设置用曳引机的电梯的井道中应用的扬程延长式电梯中,使底坑单元向搭载有曳引机的机房单元上升的方向上升,由此使升降行程根据建筑施工的进展而移动,其中,所述底坑单元搭载有轿厢缓冲器以及对重缓冲器中的至少一个,且搭载有供连接轿厢下部与对重下部的补偿绳索绕挂的补偿绳轮;以及
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后,将作为临时设置用途而使用的所述底坑单元从井道开口部取出,将与所述底坑单元不同的正式设置用的底坑设备设置在井道最下部,
在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中,在轿厢以及对重被配置于能够在所述轿厢下部与所述轿厢缓冲器之间、以及所述对重下部与所述对重缓冲器之间形成空间的位置、且所述补偿绳索绕挂于所述补偿绳轮的状态下,在使所述机房单元上升之前,使所述底坑单元上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底坑单元具有被轿厢用导轨以及对重用导轨中的至少一方引导的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底坑单元能够固定于轿厢用导轨、对重用导轨以及建筑结构体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底坑单元能够固定于轿厢用导轨、对重用导轨以及建筑结构体中的至少一个。
18.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所述机房单元搭载有临时设置用曳引机。
19.根据权利要求14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前,将预先在所述井道的外部组装好的所述底坑单元从井道开口部一体搬入到井道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其中,
还包括如下工序:在实施所述升降行程移动工序之前,将预先在所述井道的外部组装好的所述底坑单元从井道开口部一体搬入到井道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8/030449 WO2020035933A1 (ja) | 2018-08-16 | 2018-08-16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揚程延長技術の適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66864A CN112566864A (zh) | 2021-03-26 |
CN112566864B true CN112566864B (zh) | 2022-04-15 |
Family
ID=69525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96384.8A Active CN112566864B (zh) | 2018-08-16 | 2018-08-16 |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13123B2 (zh) |
CN (1) | CN112566864B (zh) |
WO (1) | WO202003593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86493A1 (ja) * | 2020-03-16 | 2021-09-23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
CN113620147B (zh) | 2020-05-09 | 2024-07-30 | 奥的斯电梯公司 | 在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跃升电梯系统和跃升方法 |
JP7167274B1 (ja) | 2021-09-03 | 2022-11-08 |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装置及びその組み立て方法 |
JP7436126B1 (ja) | 2023-06-02 | 2024-02-21 | 三菱電機ビ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のゴンドラ設置方法、及びゴンド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759349A (en) * | 1972-03-13 | 1973-09-18 | Otis Elevator Co | Elevator system with temporary hoistway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
JPS5918309B2 (ja) * | 1979-07-07 | 1984-04-26 | フジテツク株式会社 | 移動機械室式エレベ−タの据付工法 |
JPS5935822B2 (ja) * | 1980-08-28 | 1984-08-30 |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 工事用エレベ−タの据付工法 |
JP2783686B2 (ja) * | 1991-01-23 | 1998-08-06 | 株式会社東芝 | エレベータによる地下工事方法 |
JP3214325B2 (ja) * | 1995-12-18 | 2001-10-02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工法 |
JP2839872B2 (ja) * | 1996-07-29 | 1998-12-16 | 株式会社サノヤス・ヒシノ明昌 | 立坑用ロープ式エレベータ |
FI114458B (fi) * | 2002-12-02 | 2004-10-29 | Kone Corp | Menetelmä ja laitteisto hissin asentamiseksi rakennuksen rakentamisvaiheessa |
FI122066B (fi) * | 2009-12-31 | 2011-08-15 | Kone Corp | Menetelmä hissin valmistamisessa |
JP5799547B2 (ja) * | 2011-03-30 | 2015-10-28 | 株式会社大林組 | エレベーターの設置方法及び昇降機の設置方法 |
CN204958044U (zh) * | 2015-09-18 | 2016-01-13 | 西子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 无底坑轿厢架和无底坑别墅电梯 |
-
2018
- 2018-08-16 JP JP2020504419A patent/JP6813123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8-16 CN CN201880096384.8A patent/CN112566864B/zh active Active
- 2018-08-16 WO PCT/JP2018/030449 patent/WO202003593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0035933A1 (ja) | 2020-08-27 |
CN112566864A (zh) | 2021-03-26 |
JP6813123B2 (ja) | 2021-01-13 |
WO2020035933A1 (ja) | 2020-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002158C (en) | Elevator erection system using pit storage and roof hoist | |
CN112566864B (zh) | 电梯的扬程延长技术的应用方法 | |
US20090114487A1 (en) | Elevator arrangement | |
CN109153539B (zh) | 电梯的曳引机安装方法 | |
JP2007099515A (ja) | 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の支持手段をエレベータケージ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取り付ける方法 | |
AU2808800A (en) | Elevator system | |
CN115038660A (zh) | 施工用升降机装置 | |
JP6969686B2 (ja)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揚程延長方法 | |
WO2020142001A1 (en) | A moveable platform | |
JP2007210703A (ja) | マシンルームレスエレベータの巻上機据付装置および据付工法 | |
CN112585077A (zh) | 扬程延长式施工用电梯 | |
CN112739638B (zh) | 电梯的对重的起重装置及起重方法 | |
JP4929045B2 (ja) |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のガイドレール据え付け工法 | |
JP3807775B2 (ja)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上昇移動方法 | |
JP2001114484A (ja) | エレベーター主索の吊設工法 | |
JP2013245033A (ja) | 巻上機据付方法 | |
EP3907170A1 (en) | Jumping elevator system and jumping method used in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building | |
JP3920527B2 (ja)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 | |
JP2001335255A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工法及びエレベーターの据付用ユニット | |
WO2023084721A1 (ja) | 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及び工事用エレベーターのコンペンロープの延長方法 | |
JPH082850A (ja) | エレベーター昇降路内工事方法 | |
JP7436126B1 (ja) | エレベーターのゴンドラ設置方法、及びゴンドラ装置 | |
JP7171864B1 (ja) | エレベータのかご枠輸送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エレベータ据付方法 | |
JPH05262475A (ja) | エレベータの据付工法 | |
JP5058181B2 (ja) | エレベータのロープ掛け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