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58273A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558273A CN112558273A CN202011444149.0A CN202011444149A CN112558273A CN 112558273 A CN112558273 A CN 112558273A CN 202011444149 A CN202011444149 A CN 202011444149A CN 112558273 A CN112558273 A CN 1125582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optical imaging
- image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3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thre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8—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designed for infrared ligh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顺序,光学成像系统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55.0deg<FOV/FNO<71.0deg,其中,FOV表示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所对应的物方视场角,FNO表示光圈数。上述光学成像系统,有利于提升成像质量和轻薄化设计,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成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背景技术
红外成像镜组作为一种无接触识别的实现方式,相较于可见光识别具备全天候识别和高识别率优势,安全性更高,应用场景更广。目前,红外成像镜组已应用广泛,但存在定制镜组体积大,边缘相对照度衰减快,在强光和弱光环境下,识别率和识别精度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顺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关系式:
55.0deg<FOV/FNO<71.0deg;
其中,FOV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所对应的物方视场角,FNO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
上述光学成像系统,通过屈折力与面型合理配置,有利于提升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在满足上述公式的限定后,可提供较大的视场角,从而合理控制畸变,为光学成像系统提供更广的识别范围,从而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同时可将光圈值缩小,提升光圈直径,增大进光量,进而可增大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从而可进一步精准捕捉并识别光线和图像的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74<TTL/(IMGH*2)<0.91;
其中,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MGH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配合合理的镜组屈折力配置,可使光学成像系统获得良好的轻薄性,具有良好的像差平衡和像质提升能力,同时可支持高像素电子感光芯片。满足上式,光学成像系统的TTL较易压缩,进而光学成像系统总长较短,可使光学成像系统满足轻薄化设计;IMGH决定了电子感光芯片的大小,满足上式,可让光学成像系统支持更大尺寸的电子感光芯片,进而使光学成像系统具有高像素,从而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提高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RI/|f3|*SD32<67.0;
其中,RI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成像面上的成像圆在半径为2.3mm处的相对照度,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SD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光轴的垂直距离。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并通过合理地增大FNO、良好的屈折力分配和面型组合,使光学成像系统的相对照度得到较大提高,在有效的成像范围中,可确保各部分相对照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基于图像的识别精准度提升,从而改善强光和夜间识别几率;第三透镜既可提供正屈折力,也可提供负屈折力,从而容易实现不同电子感光芯片的光线入射角匹配需求;对第三透镜的面型进行调整,可产生足量的初级像散、畸变、彗差,从而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产生的像差形成良好的平衡,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的整体像差控制,提升解像力;满足上式,同时对第三透镜像侧面的口径进行控制,可使得在对收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镜筒结构要求严苛时,即使是超薄结构也能提供足够的点胶空间,确保生产稳定性和良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R21|/|f2|<134.0;
其中,R21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使得在光阑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透镜也能提供不同的屈折力分配,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对像差的平衡,并通过合理的曲率半径设置,配合非球面面型调整,使得光线入射第二透镜与出射第二透镜均不会产生较大的角度偏转,降低了各视场光线的反射几率,增加光线通过率,有益于提升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此外,满足上式,可使得第二透镜面型与厚度设计合理,满足现有模具精密加工技术的工艺要求,具备良好的成型条件。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SLP31|/ET1<193.0;
其中,SLP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切线与垂直于所述光轴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E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角度,可避免边缘视场的漏光风险,从而避免对成像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提高第三透镜的成型工艺性,降低了模具制造和成型的加工困难,从而避免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光线形成多次反射,造成成像时的杂光鬼像影响;满足上式,可避免边缘视场漏光风险,减小成像时杂光鬼像影响的同时,在第一透镜的物侧面提供适当的面型弯曲的情况下,可为收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镜筒的前端壁厚提供足够的厚度,从而降低镜头压力测试风险;在第一透镜呈弯月形面型的情况下,引入初级像差量小,便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对像差的校正,有助于降低第一透镜的公差敏感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3<f1/f12<2.7;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使得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屈折力合理分配,可给不同光阑配置方案提供合适的光线偏折,避免屈折力过大而引起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集中和透镜组装的公差灵敏度集中,在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结构合理分布的情况下,可为光学成像系统整体结构的排布提供良好的支持,有助于合理分配间隙,进而可使用遮光片来改善杂光情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6<ET23/ET12<11.0;
其中,E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使得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的位置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边缘间隙,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整体结构的合理排布,有益于降低透镜组装的成型风险,并使得各透镜的中厚和空气间隙保持合理范围,配合屈折力的合理分配,可降低各透镜的公差敏感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7<BF/BF32<0.95;
其中,BF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成像面之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BF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和所述成像面之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为光学成像系统提供合适的光学后焦距离,满足各种实际后焦需求,从而降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收容在镜筒中的排布难度,提升点胶空间,进而提升生产稳定性;在第三透镜面型整体呈W状的情况下,面型变化对光线的引导更容易降低光线偏转角,提升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降低第三透镜的公差敏感性,且面型的变化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像差的校正和成像性能提升。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元件;和
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感光元件安装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把经过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并到达所述成像面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上述具有该光学成像系统的摄像模组,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场具有高相对亮度,且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和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上述具有该摄像模组的电子装置,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场具有高相对亮度,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
车体;及
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上述具有该摄像模组的汽车,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场具有高相对亮度,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2B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2C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4B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4C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A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6B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6C是本申请实施例三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A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8B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8C是本申请实施例四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0A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10B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10C是本申请实施例五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12B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12C是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4A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球差图(mm);
图14B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散图(mm);
图14C是本申请实施例七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畸变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的模块示意图。
主要附图元件说明:
光学成像系统10、光阑11、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电子装置20;
汽车100、摄像模组110、车体1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多于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发明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发明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发明。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发明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考图1-图14,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光学成像系统10,沿光轴L从物侧至像侧的顺序,光学成像系统10包括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L1、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L2和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L3。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55.0deg<FOV/FNO<71.0deg;其中,FOV表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最大成像圆所对应的物方视场角,FNO表示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
上述光学成像系统10,通过屈折力与面型合理配置,有利于提升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质量,并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在满足上述公式的限定后,可提供较大的视场角,从而合理控制畸变,为光学成像系统提供更广的识别范围,从而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同时可将光圈值缩小,提升光圈直径,增大进光量,进而可增大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从而可进一步精准捕捉并识别光线和图像的位置。
具体地,当光学成像系统10为近红外光学系统时,在提供光阑11位于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或者位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之间的配置方案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FNO较小,光圈较大,可为光学成像系统10提供足够的进光量,有利于在低照度环境下进行红外识别,且FNO的缩小,有利于抑制广角镜头边缘视场相对照度下降过快的情况。同时,满足上式,视场角FOV较大,可合理控制畸变,给红外识别提供更广的识别范围,具有更好的便捷性。
更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FOV/FNO可以取值为55.76、55.92、63.27、68.35、63.80、70.57以及其他的大于55.0且小于71.0的任意数值(单位为deg或°)。在一些实施方式中,FNO的取值范围为(1.27,1.42),FOV的取值范围为(79°,97°)。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74<TTL/(IMGH*2)<0.91;其中,TTL表示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IMGH表示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配合各透镜屈折力的合理配置,可使光学成像系统10获得良好的轻薄性,具有良好的像差平衡和像质提升能力,同时可支持高像素电子感光芯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TTL/(IMGH*2)可以取值为0.75、0.80、0.81、0.82、0.83、0.88、0.90以及其他的大于0.74且小于0.91的任意数值。
另外,IMGH可决定电子感光芯片的大小,IMGH越大,则可支持的电子感光芯片的最大尺寸就会越大。在TTL/(IMGH*2)>0.91的情况下,虽然光学成像系统10可获得不错的像差平衡和解像力,但随着电子感光芯片的增大,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会难以压缩,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的轻薄性下降。在TTL/(IMGH*2)<0.74的情况下,会使得光学成像系统10具备良好的轻薄性,但整体尺寸过小会大幅限制像差的平衡、电子感光芯片的匹配与解像力的优化。满足上式,光学成像系统10的TTL较易压缩,进而光学成像系统10总长较短,可使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轻薄化设计;满足上式,可让光学成像系统10支持更大尺寸的电子感光芯片,进而使光学成像系统10具有高像素,从而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提高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RI/|f3|*SD32<67.0;其中,RI表示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成像圆在半径为2.3mm处的相对照度,f3表示第三透镜L3的焦距,SD32表示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光轴L的垂直距离。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并通过合理地增大FNO、良好的屈折力分配和面型组合,使光学成像系统10的相对照度得到较大提高,在有效的成像范围中,可确保各部分相对照度的均匀性,有利于基于图像的识别精准度提升,从而改善强光和夜间识别几率。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I/|f3|*SD32可以取值为1.03、4.87、12.69、34.38、44.68、66.35、66.79以及其他的小于67.0的任意数值。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I的取值范围为(37%,51%)。
另外,第三透镜L3既可提供正屈折力,也可提供负屈折力,从而容易实现不同电子感光芯片的光线入射角匹配需求。对第三透镜L3的面型进行调整,可产生足量的初级像散、畸变、彗差,从而与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产生的像差形成良好的平衡,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10的整体像差控制,提升解像力。满足上式,同时对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口径进行控制,可使得在对收容光学成像系统10的镜筒结构要求严苛时,即使是超薄结构也能提供足够的点胶空间,确保生产稳定性和良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R21|/|f2|<134.0;其中,R21表示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f2表示第二透镜L2的焦距。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使得在光阑11处于不同位置的情况下,第二透镜L2也能提供不同的屈折力分配,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10对像差的平衡,并通过合理的曲率半径设置,配合非球面面型调整,使得光线入射第二透镜L2与出射第二透镜L2均不会产生较大的角度偏转,降低了各视场光线的反射几率,增加光线通过率,有益于提升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此外,满足上式,可使得第二透镜L2面型与厚度设计合理,满足现有模具精密加工技术的工艺要求,具备良好的成型条件。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R21|/|f2|可以取值为0.43、0.57、1.11、1.25、7.44、7.60、133.46以及其他的小于134.0的任意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SLP31|/ET1<193.0;其中,SLP31表示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切线与垂直于光轴L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ET1表示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光轴L方向上的距离。
相关地,在SLP31>0时,光学成像系统10存在较大的边缘视场漏光风险,易对成像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在SLP31<-50时,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则有一定的成型风险,给模具制造和成型加工带来一定困难,也易形成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的光线多次反射,造成杂光鬼像影响。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角度,可避免边缘视场的漏光风险,从而避免对成像效果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提高第三透镜L3的成型工艺性,降低了模具制造和成型的加工困难,从而避免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的光线形成多次反射,造成成像时的杂光鬼像影响。满足上式,可避免边缘视场漏光风险,减小成像时杂光鬼像影响的同时,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提供适当的面型弯曲的情况下,可为收容光学成像系统10的镜筒的前端壁厚提供足够的厚度,从而降低镜头压力测试风险;在第一透镜L1呈弯月形面型的情况下,引入初级像差量小,便于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对像差的校正,有助于降低第一透镜L1的公差敏感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LP31|/ET1可以取值为0.06、0.24、7.63、9.31、46.21、105.12、192.85以及其他的小于193.0的任意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3<f1/f12<2.7;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2表示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使得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屈折力合理分配,可给不同光阑11配置方案提供合适的光线偏折,避免屈折力过大而引起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差集中和透镜组装的公差灵敏度集中,在第一透镜L1和第二透镜L2的结构合理分布的情况下,可为光学成像系统10整体结构的排布提供良好的支持,有助于合理分配间隙,进而可使用遮光片来改善杂光情况。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f1/f12可以取值为0.37、1.18、1.67、2.35、2.39、2.65以及其他的大于0.3且小于2.7的任意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6<ET23/ET12<11.0;其中,ET23表示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光轴L方向上的距离,ET12表示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光轴L方向上的距离。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使得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和第三透镜L3之间的位置分布合理,具有良好的边缘间隙,有利于光学成像系统10整体结构的合理排布,有益于降低透镜组装的成型风险,并使得各透镜的中厚和空气间隙保持合理范围,配合屈折力的合理分配,可降低各透镜的公差敏感性。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ET23/ET12可以取值为0.65、2.07、2.11、2.40、4.03、7.10、10.92以及其他的大于0.6且小于11.0的任意数值。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光学成像系统10满足以下关系式:0.7<BF/BF32<0.95;其中,BF表示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和成像面之间于光轴L方向上的最小距离,BF32表示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和成像面之间于光轴L方向上的距离。
如此,通过上述关系式的限定,可为光学成像系统10提供合适的光学后焦距离,满足各种实际后焦需求,从而降低光学成像系统10收容在镜筒中的排布难度,提升点胶空间,进而提升生产稳定性;在第三透镜L3面型整体呈W状的情况下,面型变化对光线的引导更容易降低光线偏转角,提升边缘视场的相对照度,降低第三透镜L3的公差敏感性,且面型的变化有助于光学成像系统10像差的校正和成像性能提升。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成像面指的是入射光线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侧形成的像面。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方式中,BF/BF32可以取值为0.72、0.73、0.74、0.93以及其他的大于0.7且小于0.95的任意数值。
另外,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非球面的面形由以下公式决定:
其中,h是非球面上任一点到光轴L的高度,c是顶点曲率,k是锥形常数,Ai是非球面第i阶的修正系数。
本申请将通过以下具体实施例配合所附附图予以详细说明。另外,可以理解,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透镜的材料可以为塑料、玻璃、树脂、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亚克力)、聚碳酸酯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的材料为玻璃。
实施例一:
请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光阑1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一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3.98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42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79.40°,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4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4.04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4.13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2.52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4.58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
表2
图2A、图2B、图2C分别为实施例一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2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2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2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在±2.5%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2可知,实施例一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考图3和图4,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光阑1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二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4.00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40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79.18°,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4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4.38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1.69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2.02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225.19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3
表4
图4A、图4B、图4C分别为实施例二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4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4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2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4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在±8%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具有一定的矫正效果和成像质量。
根据图4可知,实施例二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三:
请参考图5和图6,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光阑1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三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4.30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39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79.40°,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4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3.90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8.60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66.19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4.93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5
表6
图6A、图6B、图6C分别为实施例三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6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1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6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1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6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在±5.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6可知,实施例三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四:
请参考图7和图8,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光阑1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四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3.90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40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83.52°,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3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3.83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1.25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1.47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9.52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7
表8
图8A、图8B、图8C分别为实施例四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8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8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2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8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在±5.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得到了较好的矫正、成像质量较好。
根据图8可知,实施例四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五:
请参考图9和图10,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光阑1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五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3.82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40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89.62°,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27,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4.05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1.28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1.68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9.51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9
表10
图10A、图10B、图10C分别为实施例五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0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对球差和成像质量具有一定的提升效果。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0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整体处于±0.1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在一定的像高范围内具有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的效果。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0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在±5.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具有一定的矫正效果和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10可知,实施例五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六:
请参考图11和图12,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光阑1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六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4.20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39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90.59°,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4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3.79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9.50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13.99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4.09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1
表12
图12A、图12B、图12C分别为实施例六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2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1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2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整体处于±0.2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在一定的像高范围内具有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的效果。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2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整体处于±5.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在一定的像高范围内可得到较好的矫正和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12可知,实施例六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实施例七:
请参考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的光学成像系统10中,从物侧到像侧包括第一透镜L1、光阑1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红外带通滤光片13。
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1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1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S11和S12均为非球面。
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2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其像侧面S22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21和S22均为非球面。
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其物侧面S31于近光轴L处为凸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凹面。其像侧面S32于近光轴L处为凹面,且于圆周附近为凸面。S31和S32均为非球面。
在实施例七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S11至成像面在光轴L上的距离TTL=3.58mm,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IMGH=2.39mm,光学成像系统10的视场角FOV=97.05°,光学成像系统10的光圈数FNO=1.42,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4.91mm,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5.33mm,第三透镜L3的焦距f3=5.98mm,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S21于光轴L处的曲率半径R21=6.68mm。
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3
表14
图14A、图14B、图14C分别为实施例七中球差曲线图、像散曲线图和畸变曲线图。
球差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归一化视场,图14A中给出的波长分别在950.0000nm、940.0000nm、930.0000nm时,不同视场的焦点偏移均在±0.05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像散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焦点偏移、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4B中给出的像散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弧矢像面和子午像面的焦点偏移均在±0.20mm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散较小、成像质量较好。
畸变曲线图的横坐标表示畸变率、纵坐标表示像高,图14C中给出的畸变曲线表示波长在940.0000nm时的畸变整体处于±5.0%以内,说明本实施例中光学成像系统10的畸变在一定的像高范围内可得到较好的矫正和较好的成像质量。
根据图14可知,实施例七给出的光学成像系统10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效果。
另外,实施例一至七中的光学成像系统10还满足下面表格的条件:
表15
请参考图15,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摄像模组110,包括感光元件111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系统10。感光元件111安装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像侧。感光元件111用于把经过光学成像系统10并到达成像面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上述具有光学成像系统10的摄像模组110,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110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长具有高相对亮度,且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可以理解,光信号在经过光学成像系统10后会改变光路传输方向,从而可在光学成像系统10的成像面形成具有高像质的画面。感光元件可将成像面的光信号处理为相应的电信号,电信号可被传输至电子显示屏,从而可将光信号在成像面上的画面通过电子显示屏进行显示。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感光元件包括光电传感器和模数转换器,光电传感器用于将光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模数转换器用于将光电传感器输出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请参考图16,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子装置20,电子装置20包括壳体21和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110,摄像模组110安装在壳体21。
上述具有摄像模组110的电子装置20,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110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长具有高相对亮度,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电子装置20包括但不限于为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信息终端设备或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装置。
具体地,在图1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电子装置20为手机,摄像模组110为电子装置20的前置摄像头。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10可设置在电子装置20的任意一处以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10用于拍摄的效果。
请参考图17,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汽车100,包括车体130和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模组110,摄像模组110设置于车体130上以获取车体130周围的环境信息。
上述具有摄像模组110的汽车100,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和对摄像模组110整体结构的轻薄化设计,视长具有高相对亮度,可对光线和图像位置进行精准捕捉和识别。
具体地,在图17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摄像模组110可以为汽车100的前置摄像头,可以为汽车100的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t System,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中的摄像头,可以为汽车100的行车记录仪,也可以为汽车100的监控安防摄像头。摄像模组1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也可以为多于两个。车体130周围的环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车道的路面和道路标识信息、停车场的车位信息、车体130周围的障碍物信息等。
另外,摄像模组110也用于医疗器械中,及用于红外成像装置。请再结合图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光信号为红外光信号。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某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沿光轴从物侧至像侧的顺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于近光轴处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二透镜,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
具有屈折力的第三透镜,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于圆周附近为凸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面设置有至少一个反曲点;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还满足以下关系式:
55.0deg<FOV/FNO<71.0deg;
其中,FOV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所对应的物方视场角,FNO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光圈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74<TTL/(IMGH*2)<0.91;
其中,TTL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所述成像面在所述光轴上的距离,IMGH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成像面上的最大成像圆的半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RI/|f3|*SD32<67.0;
其中,RI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所述成像面上的成像圆在半径为2.3mm处的相对照度,f3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SD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光轴的垂直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R21|/|f2|<134.0;
其中,R21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于所述光轴处的曲率半径,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SLP31|/ET1<193.0;
其中,SLP31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在最大有效径处的切线与垂直于所述光轴的轴线之间形成的夹角,ET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3<f1/f12<2.7;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f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6<ET23/ET12<11.0;
其中,ET23表示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ET12表示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至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以下关系式:
0.7<BF/BF32<0.95;
其中,BF表示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和所述成像面之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最小距离,BF32表示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径处和所述成像面之间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距离。
9.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模组包括:
感光元件;和
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所述感光元件安装在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像侧,所述感光元件用于把经过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并到达所述成像面的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
壳体;和
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安装在所述壳体。
11.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及
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模组,所述摄像模组设置于所述车体上以获取所述车体周围的环境信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4149.0A CN112558273A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444149.0A CN112558273A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558273A true CN112558273A (zh) | 2021-03-26 |
Family
ID=75061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444149.0A Pending CN112558273A (zh) | 2020-12-08 | 2020-12-08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558273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2820A (zh) * | 2021-11-30 | 2022-02-0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WO2022183473A1 (zh) * | 2021-03-05 | 2022-09-09 |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红外接收模组及电子设备 |
-
2020
- 2020-12-08 CN CN202011444149.0A patent/CN112558273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83473A1 (zh) * | 2021-03-05 | 2022-09-09 | 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红外接收模组及电子设备 |
CN114002820A (zh) * | 2021-11-30 | 2022-02-01 | 江西晶超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25423B (zh) | 一种成像系统、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009674B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3552697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83520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002818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433656B (zh) | 一种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3109926A (zh) | 一种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 |
CN112558273A (zh)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
CN212965586U (zh) | 七片式光学镜组、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241571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装置 | |
CN112114420A (zh) | 七片式光学镜组、摄像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740599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442271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213986978U (zh) | 光学成像系统、摄像模组、电子装置和汽车 | |
CN215494316U (zh) | 一种低畸变光学系统及镜头 | |
CN212540866U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取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 |
CN111367053B (zh) | 一种广角高清的光学成像镜头 | |
CN114509862A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114114655A (zh)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电子设备及汽车 | |
CN115047585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8625488A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6819732B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9978613U (zh) |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 |
CN218675459U (zh)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
CN112444940A (zh) | 光学系统、镜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