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490543A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490543A CN112490543A CN202011396148.3A CN202011396148A CN112490543A CN 112490543 A CN112490543 A CN 112490543A CN 202011396148 A CN202011396148 A CN 202011396148A CN 112490543 A CN112490543 A CN 1124905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tal sheet
- shell
- casing
- sheet
- hou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85 plastic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6255 plastic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788 cri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31 hot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72—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 H01M50/584—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 H01M50/59—Means for preventing undesired use or discharge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nnections inside or outside the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t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及其制备工艺。上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成型出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镂空孔;成型出第一绝缘片,第一绝缘片开设有与第一镂空孔对应的第二镂空孔;提供第一金属片;将第一绝缘片固定于第一金属片的一面,使第一金属片部分裸露于第二镂空孔,且第一绝缘片的周缘凸出于第一金属片的周缘;将第一绝缘片背离第一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第一壳体内壁,使第二镂空孔与第一镂空孔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壳体组件;提供第二壳体组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热合操作或热封操作固定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纽扣电池,也称扣式电池,包括正极钢壳、负极钢壳和密封圈,且正极钢壳和负极钢壳之间通过密封圈直接套合进行组装,实现纽扣电池的密封连接。然而,传统的纽扣电池的正极钢壳和负极钢壳之间通过密封圈直接套合进行组装,使钢壳与密封圈之间间隙较大,容易出现漏液的情形,使纽扣电池的使用安全性较差;此外,由于正极钢壳和负极钢壳均为硬质壳体,二者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使纽扣电池的容错率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使用安全性和容错率均较好的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池的制备工艺,包括:
成型出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镂空孔;
成型出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绝缘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对应的第二镂空孔;
提供第一金属片;
将所述第一绝缘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使所述第一金属片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且所述第一绝缘片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周缘;
将所述第一绝缘片背离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使所述第二镂空孔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壳体组件;
提供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壳体组件的步骤包括:
提供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容纳腔;
将绝缘环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并使所述绝缘环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周缘,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使所述第一金属片朝向所述容纳腔内;
将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绝缘环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片邻近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还抵接于所述绝缘环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周缘的部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绝缘环环绕所述第一金属片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绝缘环抵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使所述绝缘环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壳体组件的步骤包括:
提供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第三镂空孔;
成型出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二绝缘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镂空孔对应的第四镂空孔;
提供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的金属活泼性小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金属活泼性;
将所述第二绝缘片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面,使所述第二金属片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三镂空孔,且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周缘;
将所述第二绝缘片背离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使所述第四镂空孔与所述第三镂空孔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封。
一种电池,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一绝缘片固定于第一金属片的一面,且第一绝缘片背离第一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第一壳体内壁,使第一金属片通过第一绝缘片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内壁,避免第一金属片与第一壳体之间直接电接触,又由于第二镂空孔与第一镂空孔对应连通,使第一金属片通过第二镂空孔和第一镂空孔裸露于外;
2、由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进行封装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靠连接,同时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热合操作或热封操作固定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电池的制备工艺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采用图1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电池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电池的剖视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池的第一壳体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采用图1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另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采用图1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又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的步骤S109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采用图1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的再一实施例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制备图9所示电池的制备工艺的步骤S109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图9所示电池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电池10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的部分或全部:
S101,成型出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镂空孔110。
同时参见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出第一壳体100,使第一壳体100形成有至少一折边的壳体结构。所述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第一镂空孔110。进一步地,成型出第一壳体100的步骤具体为:采用冲压工艺成型出第一壳体100。
S103,成型出第一绝缘片200,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110对应的第二镂空孔210。
在本实施例中,成型出第一绝缘片200,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110对应的第二镂空孔210。进一步地,第一镂空孔110与第二镂空孔210对应开设,且第一镂空孔110的中心线与第二镂空孔210的中心线重合,如此在后续组装后,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镂空孔110和第二镂空孔210更好地裸露于外。
S105,提供第一金属片300。
S107,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使所述第一金属片3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210,且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
同时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使所述第一金属片3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210,且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绝缘片200可以为聚丙烯胶片或其他胶片。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粘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使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金属片300牢固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仅限于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粘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还可以是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压接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
S109,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背离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内壁,使所述第二镂空孔210与所述第一镂空孔110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壳体组件10a。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绝缘片200背离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内壁,使所述第二镂空孔210与所述第一镂空孔110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壳体组件10a,由于第一绝缘片2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壳体100隔开,进而使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可靠地绝缘。
S111,提供第二壳体组件10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组件10a为正极组件,第二壳体组件10b为负极组件。
S113,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即通过热合操作或热封操作将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第一壳体100,亦即是通过热合工艺或热封工艺将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第一壳体100。
上述的电池10的制备工艺,由于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且第一绝缘片200背离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固定于第一壳体100内壁,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00内壁,避免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直接电接触,又由于第二镂空孔210与第一镂空孔110对应连通,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二镂空孔210和第一镂空孔110裸露于外。由于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进行封装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可靠连接,同时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热合操作或热封操作固定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10的容错率。
如图4所示,为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即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连接于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可以为铝塑膜,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具有较好地弯折冲压性能,同时使电池10的结构较轻便。
如图8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壳体组件10b的步骤S109包括:
S109A,提供所述第二壳体4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容纳腔410;
S109B,将绝缘环500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外壁,并使所述绝缘环500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在本实施例中,将绝缘环500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外壁,并使所述绝缘环500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的步骤具体为:将绝缘环500热压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外壁,并使所述绝缘环500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绝缘环500,使绝缘环500与第二壳体400的外壁可靠地定位连接,同时使绝缘环500可靠地包覆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进一步地,绝缘环500邻近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处弯折,并沿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环绕一周延伸,使绝缘环500可靠地包覆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进一步地,绝缘环500的弯折内壁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胶接,使绝缘环500紧密包覆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或者,绝缘环500的弯折内壁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热合连接,即绝缘环500的弯折内壁通过热合工艺连接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
进一步地,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步骤包括:首先,将所述第一壳体100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使所述第一金属片300朝向所述容纳腔410内;然后,将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所述绝缘环5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合,如图4所示,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共同围成电池腔10c,同时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避免电池10漏液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的直径大于第二壳体400的直径。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片200邻近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还抵接于所述绝缘环500对应于所述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的部位,使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的部位支撑并抵接于第一绝缘片200,同时使第一绝缘片200压紧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之间,避免第一壳体100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组装过程中出现褶皱的情形,同时起到较好的绝缘密封作用。第一绝缘片200压紧于第一壳体100与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之间起到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绝缘环500热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使封装后的电池10具有更好地密封性能,更好地避免电池10漏液的问题。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300位于所述容纳腔410内,且所述绝缘环500环绕所述第一金属片3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300邻近第二壳体400的周缘处设置,使绝缘环500将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二壳体400隔开,起到较好的绝缘效果,同时减小了组装后电池10的体积,进而使电池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300与所述绝缘环500抵接,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的组装更加紧密,同时减少了第一金属片300所受外界的振动,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进而使第一金属片300可靠地连接于第一壳体100。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500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之间,使所述绝缘环5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之外,进而使第一壳体100通过绝缘环500与第二壳体400热合连接后,第一壳体100的内周缘也通过绝缘环500与第二壳体400隔开,进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更好地绝缘。
具体地,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的周缘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周缘。进一步地,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的内周缘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外周缘。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的直径不仅限于大于第二壳体400的直径,还可以是小于或等于第二壳体400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的直径小于第二壳体400的直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壳体组件10b的步骤包括:提供所述第二壳体4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容纳腔410;将绝缘环500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内壁,即绝缘环500设于第二壳体400内壁,并使所述绝缘环500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410的开口周缘,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进一步地,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壳体400套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使所述第一金属片300朝向所述容纳腔410内;将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所述绝缘环5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合,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进一步地避免电池10漏液的情形。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的外周缘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内周缘。
当然,第一壳体100的直径还可以是等于第二壳体400的直径。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的内周缘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内周缘。例如,通过热合工艺将第二壳体400的内周缘正对连接于第一壳体100的内周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邻近第二壳体400的端部形成第一弯折边102,第二壳体400邻近第一壳体100的端部形成第二弯折边402,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正对设置,绝缘环500位于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之间,使第一壳体100通过绝缘环500热合连接于第二壳体400。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仅限于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在另外一个实施例中,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即通过热封工艺将第二壳体400连接于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可以为铝塑膜,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具有较好地弯折冲压性能,同时使电池10的结构较轻便。
如图10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第二壳体组件10b的步骤S109包括:
S109C,提供所述第二壳体4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容纳腔410和第三镂空孔4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冲压工艺成型出第二壳体400,使第二壳体400形成有至少一折边的壳体结构。
S109D,成型出第二绝缘片700,所述第二绝缘片7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对应的第四镂空孔710。
进一步地,第三镂空孔420与第四镂空孔710对应开设,且第三镂空孔420的中心线与第四镂空孔710的中心线重合,如此在后续组装后,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三镂空孔420和第四镂空孔710更好地裸露于外。
S109E,提供第二金属片600,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金属活泼性小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金属活泼性。
S109F,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使所述第二金属片6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且所述第二绝缘片7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周缘。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绝缘片700可以为聚丙烯胶片或其他胶片。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的步骤具体为: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粘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使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二金属片600牢固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不仅限于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粘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还可以是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压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
S109I,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背离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内壁,使所述第四镂空孔710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
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绝缘片700背离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400内壁,使所述第四镂空孔710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二壳体组件10b,由于第二绝缘片7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周缘,使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二壳体400隔开,进而使第二金属片6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可靠地绝缘。
进一步地,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的第二壳体400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的步骤包括:将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封,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
为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封的精度较高,进一步地,将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封的步骤之前,以及在提供第二壳体组件10b的步骤之后,制备工艺还包括:将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相对定位,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封的精度较高。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0邻近第二壳体400的端部形成有第一弯折边102,所述第二壳体400邻近第一壳体100的端部形成有第二弯折边402,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抵接。将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相对定位的步骤具体为:将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抵接定位,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的定位难度较低,同时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可靠地热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0的形状与第二壳体400的形状相同。第一弯折边102和第二弯折边402抵接热封,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共同形成电池腔10c,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紧密连接,进而确保电池腔10c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边102的直径与第二弯折边402的直径相等,使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等面积热封连接,有利于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快速定位热封。
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弯折边102的直径与第二弯折边402的直径还可以不相等。例如,第一弯折边102的直径大于第二弯折边402的直径,即在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抵接定位时,第一弯折边102的边缘凸出于第二弯折边402的边缘,亦即是第一弯折边102的边缘与第二弯折边402的边缘并未对齐抵接。
进一步地,在将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相对定位的步骤之后,以及在将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进行热封的步骤之前,制备工艺还包括:将第一弯折边102凸出于第二弯折边402的边缘进行二次弯折处理,形成弯折包覆部,使弯折包覆部压紧第二弯折边402的边缘,使第一弯折边102与第二弯折边402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如此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进行热封连接的表面积较大,进而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更牢固地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弯折包覆部的弯折方向与第一弯折边102的弯折方向相反。
如图2和图4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池10,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10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池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a和第二壳体组件10b。第一壳体组件10a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一绝缘片200和第一金属片300,所述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一镂空孔110和第一开口120,所述第一绝缘片20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20内,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一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所述第一绝缘片2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110连通的第二镂空孔210,所述第一金属片30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120内,所述第一金属片300连接于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另一面,所述第一金属片3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210,且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同时使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可靠地绝缘。第二壳体组件10b包括第二壳体400,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合固定或热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
由于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且第一绝缘片200背离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固定于第一壳体100内壁,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00内壁,避免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直接电接触,又由于第二镂空孔210与第一镂空孔110对应连通,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二镂空孔210和第一镂空孔110裸露于外。由于第二壳体热合固定或热封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避免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使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可靠连接,同时避免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的容错率。
如图2和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共同围成电池腔10c,同时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合工艺连接于第一壳体100。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可以为铝塑膜,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具有较好地弯折冲压性能,同时使电池10的结构较轻便。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还包括绝缘环5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第二开口410,所述第一金属片300朝向所述第二开口410设置,所述绝缘环500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且所述绝缘环500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开口410的周缘,所述第一壳体100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400,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所述绝缘环500热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由于绝缘环500部分包覆于所述第二开口410的周缘,避免第一金属片300在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固定连接之后与第二壳体400的第二开口410的周缘抵触。在本实施例中,容纳腔410通过第二开口410与第一开口120连通。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片200邻近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还抵接于所述绝缘环500对应于所述第二开口410的开口周缘的部位,使第二开口410的开口周缘的部位支撑并抵接于第一绝缘片200,同时使第一绝缘片200压紧于第二开口410的开口周缘与第一壳体100的内壁之间,避免第一壳体100出现褶皱的情形,同时起到较好的绝缘密封作用。第一绝缘片200压紧于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开口410的开口周缘之间起到第一密封结构,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绝缘环500热合形成第二密封结构,使电池10具有更好地密封性能,更好地避免电池10漏液的问题。
如图6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300位于所述第二开口410内,且所述绝缘环500环绕所述第一金属片300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300邻近第二壳体400的第二开口410的周缘处设置,使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二壳体400通过绝缘环500隔开设置,起到较好的绝缘效果,同时减小了组装后电池10的体积,进而使电池10的结构更加紧凑。
如图7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与所述绝缘环500抵接,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的组装更加紧密,同时减少了第一金属片300所受外界的振动,起到较好的缓冲效果,进而使第一金属片300可靠地连接于第一壳体100。
如图4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环500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400与所述第一壳体100之间,使所述绝缘环5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之外,进而使第一壳体100通过绝缘环500热合连接于第二壳体400,同时使第一壳体100的内周缘也通过绝缘环500与第二壳体400隔开,进而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更好地绝缘。
如图11所示,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400不仅限于通过热合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封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共同围成电池腔10c,同时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接,避免电池10漏液。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封工艺连接于第一壳体100,使第二壳体400与第一壳体100紧密连。具体地,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可以为铝塑膜,使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具有较好地弯折冲压性能,同时使电池10的结构较轻便。
如图11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组件10b还包括第二绝缘片700和第二金属片600。所述第二壳体400开设有相连通的第二开口410和第三镂空孔420。所述第二绝缘片700连接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一面,所述第二绝缘片7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连通的第四镂空孔710。所述第二金属片600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三镂空孔420,且所述第二绝缘片7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周缘,使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二壳体400连接,避免第二金属片6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直接电接触,使第二金属片6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可靠地绝缘。由于第四镂空孔710与第三镂空孔420对应连通,使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四镂空孔710和第三镂空孔420裸露于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二金属片600相对设置,且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第一壳体100,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二绝缘片700固定于第二壳体400。
进一步地,电池10还包括卷芯、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凸设卷芯的两端。卷芯、正极耳和负极耳均为电池10腔内,其中第一金属片300焊接于正极耳远离卷芯的一端,第二金属片600焊接于负极耳远离卷芯的一端,使第一金属片300与正极耳电连接,第二金属片600与负极耳电连接。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镂空孔110和第二镂空孔210裸露于外形成正极接触部,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三镂空孔420和第四镂空孔710裸露于外形成负极接触部。
进一步地,制成第二金属片600的金属材料的活泼性小于制成第一金属片300的金属材料的活泼性,使第二金属片600与正极耳连接,并使第一金属片300与负极耳连接。
如图4或图11所示,为避免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镂空孔11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镂空孔110的周缘在所述第一绝缘片200的投影线环绕所述第二镂空孔210的周缘,使第一绝缘片200的第二镂空孔210的周缘凸出并裸露于第一镂空孔110,避免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镂空孔11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进而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壳体100可靠地绝缘。
如图11所示,为避免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三镂空孔42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镂空孔420的周缘在所述第二绝缘片700的投影线环绕所述第四镂空孔710的周缘,使第二绝缘片700的第四镂空孔710的周缘凸出并裸露于第三镂空孔420,避免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三镂空孔420的周壁抵触导致短路的情形,进而使第二金属片600通过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二壳体400可靠地绝缘。
如图4或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壳体组件10a还包括第一增强绝缘片800,第一增强绝缘片800连接于第一金属片300背离第一绝缘片200的一面,所述第一增强绝缘片8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300的周缘,使第一金属片300位于第一绝缘片200与第一增强绝缘片800之间,同时使第一金属片300分别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能够可靠地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增强绝缘片800开设有第一通孔810,第一金属片300部分裸露于第一通孔810,使正极耳通过第一通孔810与第一金属片300焊接。进一步地,第一增强绝缘片800背离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抵接于绝缘环500,在第一增强绝缘片800和绝缘环500的绝缘作用下,使第一金属片300更好地与第二壳体400绝缘。
如图11所示,进一步地,第二壳体组件10b还包括第二增强绝缘片900,第二增强绝缘片900连接于第二金属片600背离第二绝缘片700的一面,所述第二增强绝缘片900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600的周缘,使第二金属片600位于第二绝缘片700与第二增强绝缘片900之间,同时使第二金属片600分别与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400均能够可靠地绝缘。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增强绝缘片900开设有第二通孔910,第二金属片600部分裸露于第二通孔910,使负极耳通过第二通孔910与第二金属片600焊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第一绝缘片200固定于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且第一绝缘片200背离第一金属片300的一面固定于第一壳体100内壁,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一绝缘片200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100内壁,避免第一金属片300与第一壳体100之间直接电接触,又由于第二镂空孔210与第一镂空孔110对应连通,使第一金属片300通过第二镂空孔210和第一镂空孔110裸露于外;
2、由于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进行封装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密封胶机械密封连接容易漏液的问题,使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可靠连接,同时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通过热合操作或热封操作固定连接,避免了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400之间的配合间隙的精度要求较高,大大提高了纽扣电池10的容错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成型出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开设有第一镂空孔;
成型出第一绝缘片,所述第一绝缘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对应的第二镂空孔;
提供第一金属片;
将所述第一绝缘片固定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使所述第一金属片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二镂空孔,且所述第一绝缘片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周缘;
将所述第一绝缘片背离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内壁,使所述第二镂空孔与所述第一镂空孔对应连通,以形成第一壳体组件;
提供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合操作与热封操作其中之一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壳体组件的步骤包括:
提供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容纳腔;
将绝缘环压接于所述第二壳体外壁,并使所述绝缘环的部分包覆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周缘,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合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一壳体套接于所述第二壳体,使所述第一金属片朝向所述容纳腔内;
将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绝缘环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片邻近所述第一金属片的一面还抵接于所述绝缘环对应于所述容纳腔的开口周缘的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绝缘环环绕所述第一金属片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片与所述绝缘环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环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使所述绝缘环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一壳体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提供第二壳体组件的步骤包括:
提供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容纳腔和第三镂空孔;
成型出第二绝缘片,所述第二绝缘片开设有与所述第三镂空孔对应的第四镂空孔;
提供第二金属片,所述第二金属片的金属活泼性小于所述第一金属片的金属活泼性;
将所述第二绝缘片固定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面,使所述第二金属片部分裸露于所述第三镂空孔,且所述第二绝缘片的周缘凸出于所述第二金属片的周缘;
将所述第二绝缘片背离所述第二金属片的一面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内壁,使所述第四镂空孔与所述第三镂空孔对应连通,以形成所述第二壳体组件;
通过热封操作将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二壳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壳体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热封。
10.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的制备工艺制备得到。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96148.3A CN112490543A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PCT/CN2021/109886 WO2022116576A1 (zh) | 2020-12-03 | 2021-07-30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96148.3A CN112490543A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490543A true CN112490543A (zh) | 2021-03-12 |
Family
ID=7493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96148.3A Pending CN112490543A (zh) | 2020-12-03 | 2020-12-03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490543A (zh) |
WO (1) | WO202211657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16576A1 (zh) * | 2020-12-03 | 2022-06-09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WO2023050775A1 (zh) * | 2021-09-28 | 2023-04-06 | 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补强结构的外壳组件及其扣式电池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10577A (ja) * | 2004-04-22 | 2005-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コイン形二次電池 |
CN107611312A (zh) * | 2017-10-25 | 2018-01-19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扣式锂离子电池 |
CN109037502A (zh) * | 2018-08-30 | 2018-12-18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扣式锂离子电池壳体及扣式叠片锂离子电池 |
CN109148742A (zh) * | 2018-08-24 | 2019-01-04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壳体及扣式叠片锂离子电池 |
JP2020095904A (ja) * | 2018-12-14 | 2020-06-18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電気化学セル |
JP2020119628A (ja) * | 2019-01-18 | 2020-08-06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偏平型ボタン電池 |
CN111525174A (zh) * | 2020-04-17 | 2020-08-11 |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可充电纽扣电池 |
CN211404537U (zh) * | 2020-03-16 | 2020-09-01 | 徐洲 | 一种扣式电池壳及扣式电池 |
CN211629140U (zh) * | 2020-04-07 | 2020-10-02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纽扣式二次电池密封壳体 |
CN211743195U (zh) * | 2020-03-30 | 2020-10-23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结构和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352566Y (zh) * | 2009-02-18 | 2009-11-25 | 杨明 | 一种纽扣型电池 |
CN103370809B (zh) * | 2011-03-25 | 2015-11-25 |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 硬币型电池 |
JP6683150B2 (ja) * | 2017-02-21 | 2020-04-15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円筒型電池 |
CN111554834B (zh) * | 2020-05-08 | 2023-02-10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池制作方法及电池 |
CN111755633B (zh) * | 2020-07-10 | 2022-04-05 |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 纽扣电池 |
CN112490543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CN112490544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CN112490545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CN112490546A (zh) * | 2020-12-03 | 2021-03-12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2020
- 2020-12-03 CN CN202011396148.3A patent/CN112490543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7-30 WO PCT/CN2021/109886 patent/WO202211657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310577A (ja) * | 2004-04-22 | 2005-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コイン形二次電池 |
CN107611312A (zh) * | 2017-10-25 | 2018-01-19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扣式锂离子电池 |
CN109148742A (zh) * | 2018-08-24 | 2019-01-04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扣式锂离子电池及其壳体及扣式叠片锂离子电池 |
CN109037502A (zh) * | 2018-08-30 | 2018-12-18 | 深圳市能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扣式锂离子电池壳体及扣式叠片锂离子电池 |
JP2020095904A (ja) * | 2018-12-14 | 2020-06-18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電気化学セル |
JP2020119628A (ja) * | 2019-01-18 | 2020-08-06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偏平型ボタン電池 |
CN211404537U (zh) * | 2020-03-16 | 2020-09-01 | 徐洲 | 一种扣式电池壳及扣式电池 |
CN211743195U (zh) * | 2020-03-30 | 2020-10-23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壳体结构和电池 |
CN211629140U (zh) * | 2020-04-07 | 2020-10-02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纽扣式二次电池密封壳体 |
CN111525174A (zh) * | 2020-04-17 | 2020-08-11 | 福建南平延平区南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可充电纽扣电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16576A1 (zh) * | 2020-12-03 | 2022-06-09 | 惠州市恒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WO2023050775A1 (zh) * | 2021-09-28 | 2023-04-06 | 东莞锂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补强结构的外壳组件及其扣式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2116576A1 (zh) | 2022-06-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2010511992A (ja) | 円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10511992A6 (ja) | 円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4558256B2 (ja) | 2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KR20230021666A (ko) | 버튼 타입 배터리 및 그 제조 방법, 전자기기 | |
JP2019109972A (ja) | 密閉型電池、組電池、密閉型電池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組電池の製造方法 | |
CN110600783A (zh) | 一种纽扣电池及制造方法 | |
CN112490543A (zh)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JP2023525690A (ja) | ボタン電池 | |
WO2013111207A1 (ja) | 電池モジュール | |
CN114142079A (zh) | 圆柱电池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354912A (zh) | 纽扣电池极壳与电极极耳电连接方法及电连接结构和产品 | |
CN214227087U (zh) | 圆形极耳组件及扣式电池 | |
CN112490546A (zh) | 电池及其制备工艺 | |
CN112490544A (zh)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
CN214123983U (zh) | 电池及第一壳体组件 | |
JP3707945B2 (ja) | 筒型電池 | |
CN110729507B (zh) | 二次电池以及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 |
CN214153020U (zh) | 软包钢壳电池 | |
CN112490545A (zh) | 电池、第一壳体组件及其制备工艺 | |
WO2022107716A1 (ja) | 円筒形電池 | |
WO2022107712A1 (ja) | 円筒形電池 | |
CN216563338U (zh) | 一种用于电芯的盖体组件 | |
CN214153021U (zh) | 软包钢壳电池 | |
JP2001176471A (ja) | 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 |
KR100777721B1 (ko) | 이차전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