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99630B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99630B CN112399630B CN201910760950.7A CN201910760950A CN112399630B CN 112399630 B CN112399630 B CN 112399630B CN 201910760950 A CN201910760950 A CN 201910760950A CN 112399630 B CN112399630 B CN 11239963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control information
- information
- identifier
- termina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6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1994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0411 cell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92 spr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12—Wireless traffic scheduling
- H04W72/1263—Mapping of traffic onto schedule, e.g. scheduled allocation or multiplexing of flow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downlink, i.e. towards the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66—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using a dedicated channel for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其中方法包括: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并根据控制信息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采用上述方法,终端设备可以在已经激活的第一小区上接收第二小区的控制信息,第二小区的激活过程和第二小区上随机接入的准备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在第二小区激活完成后即发起随机接入,相比于在第二小区完成激活后才开始在第二小区上接收控制信息的方式来说,本申请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且由于控制信息中所携带的第一标识为第二小区的可以关联随机接入参数的标识,从而无需再额外配置该第一标识,有效节省传输资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无线通信系统中,随着智能终端的用户不断增长,用户业务量和数据吞吐量也在不断增加,进而对通信带宽和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此,引入了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技术,载波聚合可以通过多个小区来共同为终端设备服务。多个小区中包括一个主小区(primary cell,PCell)和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econdary cell,SCell)。其中,主小区可以是在终端设备和网络侧连接建立(connection establishment)时确定的,负责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RRC)通信;辅小区可以是在初始安全激活流程(initial securityactivation procedure)之后,通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RC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添加、修改或释放的,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辅小区与终端设备之间不进行重要的RRC通信(如RRC链接的建立、释放等)。
以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小区为例,网络设备可以指示终端设备在新增加的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然而,网络设备如何指示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以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比如以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使用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采用上述方法,一方面,终端设备根据在第一小区上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相比于仅能通过第二小区的PDCCHorder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来说,网络设备无需等到第二小区完成激活后才开始尝试在第二小区上给终端设备发送PDCCH order,而可以通过已经激活的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 order,终端设备接收到PDCCH order后,第二小区的激活过程和第二小区上随机接入的准备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在第二小区激活完成后即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另一方面,第一标识可以关联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也就是说,控制信息中所携带的第一标识为第二小区的可以关联随机接入参数的标识,从而无需再额外配置该第一标识,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且实现较为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信息(比如控制信息或其它可能的信息),也可以描述为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小区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命令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比如以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关联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以及,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第三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为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执行,以终端设备执行为例,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在第三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
采用上述方法,一方面,终端设备根据在第一小区上接收到的控制信息,触发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相比于仅能通过本小区的PDCCHorder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来说,网络设备无需等到第二小区完成激活后才开始尝试在第二小区上给终端发送PDCCH order,而可以通过已经激活的第一小区向终端发送PDCCHorder,终端接收到PDCCH order后,第二小区的激活过程和第二小区上随机接入的准备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在第二小区激活完成后即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标识,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可以不依赖于跨载波调度,因此,当网络设备尚未为第二小区配置跨载波调度时,仍然可以实现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三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该通信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执行,以网络设备执行为例,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在第三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三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涉及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涉及的终端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终端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具备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涉及的网络设备的功能,比如,所述装置包括所述网络设备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涉及步骤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或手段(means),所述功能或单元或手段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单元、通信单元,处理单元、通信单元执行的功能可以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涉及的网络设备执行的步骤相对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收发器,所述收发器用于收发信号,所述处理器执行程序指令,以完成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中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与处理器耦合。所述一个或多个存储器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也可以与处理器分离设置,本申请并不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存储器保存实现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涉及的网络设备的功能的必要计算机程序指令和/或数据。所述处理器可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指令,完成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任意可能的设计或实现方式中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可读指令,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可读指令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所述芯片与存储器相连,用于读取并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软件程序,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至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的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终端设备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的任一种可能设计中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一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2b为在第三小区上发送PDCCH1和PDCCH2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方案二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在第一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 order(po_CIF)和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CIF)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搜索空间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终端设备:是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以及还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设备、车载终端设备、工业控制终端设备、UE单元、UE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设备、移动设备、UE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无线通信设备、UE代理或UE装置等。终端设备也可以是固定的或者移动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实施例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终端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2)网络设备: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接入网设备也可以称为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eneration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收发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单元(distributed unit,DU),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终端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终端设备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与支持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的接入网设备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通信,还可以与支持LTE的接入网设备以及支持5G的接入网设备的双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网络设备中。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网络设备的功能的装置是网络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3)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CA是将多个载波单元(componentcarrier,CC)聚合在一起为一个终端设备服务。实际上每个下行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通常可以将一个下行载波单元等同于一个小区,因此,载波聚合也可以称为小区的聚合。
其中,聚合的多个小区中包含一个主小区,主小区可以是终端设备进行初始连接建立的小区,或者,主小区可以是终端设备进行RRC连接重建的小区,或者,主小区可以是在切换(handover)过程中指定的主小区等。主小区主要用于与终端设备之间的RRC通信。主小区对应的载波单元称为主载波单元(primary component carrier,PCC),主载波单元的下行载波称为下行主载波单元(downlink PCC,DL PCC),主载波单元的上行载波称为上行主载波单元(up link PCC,UL PCC)。
聚合的多个小区中包含一个或多个辅小区,辅小区可以是与终端设备之间不存在RRC通信的小区,主要用于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所述辅小区可以是在RRC重配置时添加的。辅小区对应的载波单元成为辅载波单元(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SCC)。辅载波单元的下行载波称为下行辅载波单元(downlink SCC,DL SCC),辅载波单元的上行载波称为上行辅载波单元(uplink SCC,UL SCC)。
示例性地,主小区可以是在连接建立时确定的,辅小区可以是在初始接入完成之后,通过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添加、修改或释放的。
(4)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终端设备支持同时接入到两个网络设备,这种接入方式称为DC,其中一个网络设备为主网络设备,另一个网络设备为辅网络设备。其中,主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主节点(master node,MN),辅网络设备也可以称为辅节点(secondary node,SN)。本申请实施例中,主网络设备为LTE网络设备(如eNB)、5G网络设备(如gNB)或未来通信网络设备中的一个,辅网络设备也为LTE网络设备、5G网络设备或未来通信网络设备中的一个,并且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可以是相同制式的网络设备,比如都是eNB,也可以是不同制式的网络设备,比如主网络设备是eNB,辅网络设备是gNB。本申请对于主网络设备和辅网络设备的通信制式不做限定。
示例性地,主网络设备管理的小区组称为主小区组(master cell group,MCG),辅网络设备管理的小区组称为辅小区组(secondary cell group,SCG)。其中,MCG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若包括多个小区则这些小区之间可以是通过CA的方式为终端设备服务,也就是说,MCG可以包括一个主小区或额外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小区;SCG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小区,若包括多个小区则这些小区之间可以是通过CA的方式为终端设备服务,也就是说,SCG可以包括一个主辅小区(primary secondary cell,PSCell)或额外包括一个或多个辅小区。
(5)控制信道: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控制信道可以为下行控制信道,例如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或者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ePDCCH),或者是其它可能的下行控制信道,具体不做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主要以控制信道为PDCCH为例进行描述。
(6)小区、载波:每个下行载波(单元)对应一个独立的小区,或者,也可以说一个小区只包含一个下行载波,通常可以将1个下行载波等同于1个小区。示例性地,一个小区可以只包含一个下行载波,也可以包含一个下行载波和一个上行载波,还可以包含一个下行载波和两个上行载波。本申请实施例中,载波和小区的概念可以互换。
(7)服务小区(serving cell):可以是为终端设备提供上下行传输服务的小区。如果终端设备处于RRC连接(RRC_CONNECTED)态但并未配置CA,则该终端设备只有一个服务小区,该服务小区可为主小区;如果终端设备处于RRC连接态且配置了CA,则终端设备可包括一个服务小区集合,且该服务小区集合中包括主小区和辅小区。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小区可以指代主小区,或者,服务小区也可以指代辅小区,或者,服务小区可以同时指代主小区和辅小区等。
(8)频率范围1(frequency range 1,FR1)和频率范围2(frequency range 2,FR2)
如表1所示,在NR协议中,将用于5G通信的频率,按照其范围分为FR1和FR2。FR1对应的频率范围为450MHz至6000MHz,对应低频频段。FR2对应的频率范围为24250MHz至52600MHz,对应高频频段。位于不同FR时,信道带宽可以不同。由于高频段的资源丰富,其信道带宽一般比较大。
表1:频率范围的定义
(9)BWP:在5G通信系统中,为适配终端设备的带宽能力,可以在一个载波支持的带宽(可称为载波带宽,具体取值可以为10MHz、15MHz、20MHz、50MHz、100MHz或400MHz等)内为终端设备配置BWP,一个载波中可配置多个BWP,例如一个载波可以配置4个BWP。BWP有时也可称为载波带宽部分(carrier bandwidth part)、子带(subband)带宽、窄带(narrowband)带宽,或者其他的名称,本申请对名称并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以名称是BWP为例说明。例如,一个BWP包含K(K>0)个子载波;或者,一个BWP为N个不重叠的RB所在的频域资源,该RB的子载波间隔可以为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或其他值;或者,一个BWP为M个不重叠的资源块组(resource block group,RBG)所在的频域资源,例如,一个RBG包括P(P>0)个连续的RB,该RB的子载波间隔(subcarrier spacing,SCS)可以为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z、480KHz或其他值,例如为2的整数倍。
针对于一个小区(载波),若其包括一个或多个BWP,则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激活其中的至少一个BWP进行通信。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在激活的BWP上进行数据通信。为简化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以仅激活一个BWP为例进行描述。示例性地,当引入BWP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的激活的BWP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的激活的BWP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10)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以及,除非有特别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第一”、“第二”等序数词是用于对多个对象进行区分,不用于限定多个对象的顺序、时序、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例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只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信息,而并不是表示这两种信息的优先级或者重要程度等的不同。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网络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具有多个小区(比如小区1a和小区2a),多个小区通过CA的方式为终端设备102服务。也就是说,图1a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可以理解为CA架构。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又一种可能的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1b所示的系统架构包括网络设备1011、网络设备1012和终端设备102。网络设备1011和网络设备1012共同为终端设备102服务,其中,网络设备1011为主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012为辅网络设备,或者,网络设备1011为辅网络设备,网络设备1012为主网络设备,具体不做限定。也就是说,图1b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可以理解为DC架构。
进一步地,网络设备1011可以具有多个小区(比如小区1b和小区2b),该多个小区通过CA的方式为终端设备102服务。网络设备1012也可以具有多个小区(比如小区3b和小区4b),该多个小区通过CA的方式为终端设备102服务。此种情形下,图1b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可以理解为DC+CA架构。
针对于图1a和图1b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对系统架构中网络设备的数量、终端设备的数量不作限定,而且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系统架构中除了包括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以外,还可以包括其它设备,如核心网设备、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以及,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可以将所有的功能集成在一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也可以将功能分布在多个独立的物理设备上,对此本申请实施例也不作限定。此外,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网络设备连接。
上述所示意的系统架构可以适用于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RAT)的通信系统中,例如5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通信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通信系统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以图1a所示意的系统架构为例,网络设备101可以在小区1a或小区1b上与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其中,小区1a可以为主小区,小区1b可以为辅小区,或者,小区1a可以为辅小区,小区1b可以为主小区。以小区1a为主小区,小区1b为辅小区为例,此时小区1a和小区1b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102的服务小区。
以网络设备101为终端设备102新增加一个辅小区(比如小区1c)为例,新增加的辅小区可以处于去激活状态,当后续激活后可以进行数据通信。本申请实施例中,去激活状态也可以理解未激活状态或非激活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场景(称为场景1)中,小区1c可以为低频小区,若小区1c(此时小区1c可以处于去激活状态)的上行TA与终端设备的其他服务小区的上行TA不属于相同的TA组,则网络设备101可以指示终端设备102在小区1c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然而,由于辅小区的随机接入可以通过PDCCH上发送的PDCCH order来触发,比如通过本小区PDCCH order触发,因此,网络设备可以在小区1c上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 order以触发终端设备102在小区1c上的随机接入过程。此种情形下,由于终端设备需要在小区1c激活后才能在激活的小区1c上监控PDCCH,获取PDCCH order,从而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而辅小区激活可能包括小区搜索、下行同步、CSI测量、CSI上报等多个过程,导致终端设备在小区1c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较长,降低了辅小区的资源使用效率。
在又一种可能的场景(称为场景2)中,小区1c可以为高频小区,小区1a和小区1b可以为低频小区,作为示例,高频小区可以是位于FR2内的小区,低频小区可以是位于FR1内的小区。由于小区1c为高频小区,而高频小区的激活过程还需要额外考虑收发波束的对齐问题,并在完成小区激活后才能发起随机接入过程,进一步增加了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导致终端设备在小区1c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较长。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用于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在下文的介绍过程中,以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法应用于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为例。另外,该方法可由两个通信装置执行,这两个通信装置例如为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其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网络设备或能够支持网络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方法所需的功能的通信装置,当然还可以是其他通信装置,例如芯片或芯片系统。为了便于介绍,在下文中,以该方法由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执行为例,也就是,以第一通信装置是网络设备、第二通信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如果将本实施例应用在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下文中所述的网络设备(比如用于执行图2a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网络设备)可以是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网络设备,下文中所述的终端设备(比如用于执行图2a或图3所示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中的终端设备。
在一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可以包括两种可能的方案,为便于描述,称为方案一、方案二。
在方案一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1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控制信息1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进而根据控制信息1,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如此,一方面,终端设备根据在第一小区上接收到的控制信息1,触发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相比于仅能通过第二小区的PDCCH order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来说,网络设备无需等到第二小区完成激活后才开始尝试在第二小区上给终端设备发送PDCCH order,而可以通过已经激活的第一小区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 order,终端设备接收到PDCCH order后,第二小区的激活过程和第二小区上随机接入的准备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在第二小区激活完成后即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另一方面,第一标识可以关联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因此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也就是说,控制信息中所携带的第一标识为第二小区的可以关联随机接入参数的标识,从而无需再额外配置该第一标识,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且实现较为方便。
在方案二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2,控制信息2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控制信息2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进而终端设备根据控制信息2,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以及,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调度信息包括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不同于第三标识;进而终端设备根据调度信息在第二小区上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如此,一方面,终端设备根据在第一小区上接收到的控制信息2,触发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即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相比于仅能通过本小区的PDCCHorder触发随机接入过程来说,网络设备无需等到第二小区完成激活后才开始尝试在第二小区上给终端发送PDCCH order,而可以通过已经激活的第一小区向终端发送PDCCHorder,终端接收到PDCCH order后,第二小区的激活过程和第二小区上随机接入的准备工作可以同步进行,从而可以在第二小区激活完成后即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标识不同于第二标识,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2可以不依赖于跨载波调度,因此,当网络设备尚未为第二小区配置跨载波调度时,仍然可以实现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
基于方案一,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2a所示,包括:
步骤201,网络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1,控制信息1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控制信息1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先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进而生成控制信息1并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1。
相应地,在步骤202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控制信息1。
步骤203,终端设备根据控制信息1,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此处,网络设备可以具有多个小区,多个小区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第二小区和第三小区,还可以包括其它可能的小区。比如,第一小区和第三小区可以为终端设备的服务小区,即第一小区(或第三小区)可以为主小区或者也可以为处于激活状态的辅小区;第二小区可以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或修改的辅小区。
下面对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可以理解为第一标识关联的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参数,比如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的子载波间隔、同步信号块(synchronous signal block,SSB)和RACH发送时刻的对应关系、RACH响应的窗长、发起RACH所在的上行BWP参数。由于第一标识为第二小区的可以关联随机接入参数的标识(比如第二小区的小区索引(cell index),或者第二小区的小区标识(cell ID)),也就是说,第一标识可以直接沿用第二小区已有的关联随机接入参数的标识,从而使得实现较为方便。
本申请实施例中,考虑到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或修改第二小区时为第二小区配置的标识(比如第二小区的小区索引或小区标识)通常能够关联第二小区的所有配置信息,比如第二小区的随机接入参数,因此,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也可以理解为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或修改第二小区时为第二小区配置的标识。
示例性地,针对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小区(比如第二小区)说明如下:以CA场景为例,当网络设备与终端设备之间有大数量的业务数据需要进行传输,或者终端设备当前的服务小区的资源不足时,网络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添加辅小区;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Qos信息及自身的负载情况来确定是否为终端设备增加辅小区。当确定为终端设备增加辅小区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命令,RRC重配置命令中可以包括新增加的辅小区的标识(比如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RC重配置命令获知新增加的辅小区。
针对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修改辅小区(比如由第三小区修改为第二小区)说明如下:以CA场景为例,第三小区为终端设备的一个服务小区,网络设备若确定第二小区的信道质量优于第三小区的信道质量,则可以修改辅小区;比如,网络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来确定是否存在比终端设备当前的服务小区的信道质量更好的小区,若存在,则可以修改辅小区。当确定为终端设备修改辅小区时,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重配置命令,RRC重配置命令中可以包括修改后的辅小区的标识(比如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相应地,终端设备可以根据RRC重配置命令获知修改后的辅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于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添加或修改辅小区的描述仅为一些可能实现,具体的流程还可以参见现有技术,此处不再赘述。
比如,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标识的取值可以是在CA或DC场景下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配置的服务小区索引值,该值可以是SpCellConfig IE中的servCellIndex,或者也可以是SCellConfig IE中的sCellIndex。
SpCellConfig I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描述如下:
其中,SpCellConfig IE中的ServCellIndex I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描述如下:
--ASN1START
--TAG-SERVCELLINDEX-START
ServCellIndex::=INTEGER(0..maxNrofServingCells-1)
--TAG-SERVCELLINDEX-STOP
--ASN1STOP
其中常数maxNrofServingCells INTEGER::=32--Max number of servingcells(SpCells+SCells)
上述SpCellConfig IE中的servCellIndex为一种小区的短标识,用于终端设备识别服务小区。示例性地,servCellIndex可以表示PSCell的小区索引,配置PSCell时使用该参数。ServCellIndex表示服务小区(包括PCell、PSCell或SCell)的小区索引,其取值范围为0~N-1;N为CA或DC场景下允许配置的最大小区个数,比如N=32,即最大可配置32个小区;其中,MCG的PCell的小区索引为0。reconfigurationWithSync为用于目标SpCell(包括PCell和PSCell)的同步重新配置的参数,主要用于小区切换场景。
SCellConfig I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描述如下:
其中,SCellConfig IE中的sCellIndex IE的一种可能的结构描述如下:
--ASN1START
--TAG-SCELLINDEX-START
SCellIndex::=INTEGER(1..31)
--TAG-SCELLINDEX-STOP
--ASN1STOP
上述的SCellConfig IE是对SCell进行配置的信元,其中的sCellIndex为一种小区的短标识,用于终端设备识别SCell或PSCell。示例性地,sCellIndex表示SCell的小区索引,其赋值用于标识SCell,取值范围是1~N-1,N为CA/DC允许配置的最大小区个数,比如N=32,即最大可配置32个小区。sCellConfigCommon的取值ServingCellConfigCommon IE中包含小区下行载波和上行载波频率的指示、小区级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的配置,如initialDownlinkBWP和initialUplinkBWP。其中,initialUplinkBWP中包括发起RACH的频率位置、RACH-ConfigCommon的配置,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该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参数。
下面对控制信息1进行描述。
示例性地,控制信息1可以为DCI,控制信息1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第一标识:新拓展的第一比特域、保留域,第一标识所包括的比特位数可以和允许配置的最大小区个数有关,比如允许配置的最大小区个数为32,则第一标识的取值可以为1~31,进而第一标识可以包括5个比特位。比如允许配置的最大小区个数为16,第一标识也可以包括4个比特位,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第一标识还可以包括其他比特位数,具体不做限定。
当控制信息为DCI时,控制信息1可以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 radio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加扰,或者,也可以使用非C-RNTI加扰,比如使用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RA-RNTI)加扰,或者使用新定义的RNTI加扰,新定义的RNTI可以称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DCCH order RNTI,PO-RNTI)。
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信息1使用C-RNTI或非C-RNTI加扰,可以理解为,控制信息1中的CRC使用C-RNTI或非C-RNTI加扰。下面将简要描述DCI的编码过程以说明DCI使用C-RNTI加扰(此处是以DCI使用C-RNTI加扰为例,当DCI使用非C-RNTI加扰可以参照使用C-RNTI加扰的理解)的含义,DCI的编码过程包括:步骤1,信息比特按照一定的格式(DCIformat)组成信息块,或称为信息序列,如a0,a1,a2,a3,...,aA-1;步骤2,根据信息块a0,a1,a2,a3,...,aA-1生成CRC校验信息p0,p1,p2,p3,...,pL-1,在信息块上附加上CRC校验信息生成b0,b1,b2,b3,...,bK-1,其中:bk=ak,fork=0,1,2,...,A-1;bk=pk-A,for k=A,A+1,A+2,...,A+L-1,K=A+L。步骤3,附加后,CRC校验信息可以用C-RNTI(比如xrnti,0,xrnti,1,...,xrnti,15)进行加扰生成信息序列c0,c1,c2,c3,...,cK-1,比如可以是指进行如下运算:ck=bk,for k=0,1,2,…,A+7;ck=(bk+xrnti,k-A-8)mod2,for k=A+8,A+9,A+10,...,A+23。步骤4,进行信道编码和速率匹配,完成编码过程,得到编码后的DCI。
控制信息1可以为多种可能的格式的DCI,比如DCI format 0_0、DCI format 0_1、DCI format 1_0或DCI format 1_1。DCI中可以包括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进程编号(HARQ process number)指示域、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time domain resource assignment)指示域、新传数据(new data indicator,NDI)指示域、发送功率(transmit power control,TPC)指示域(可以是PUSCH的TPC或PUCCH的TPC)、跳频(frequency hopping flag)指示域、保留域中的一项或多项。
进一步地,控制信息1中可以包括指示信息,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控制信息1为用于触发随机接入的信令,比如PDCCH order。由于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RV指示域、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等均是在调度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传输时,用于指示相应的信息;比如,DCI format 1_0用于调度下行数据时,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用于指示下行数据所占用的频域资源。而当DCI为PDCCHorder时,其以不再用于调度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因此,可以借助上述域来承载指示信息。在一个示例中,以下一个或多个域可以用于承载指示信息:HARQ编号指示域、RV指示域、MCS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新扩展的第二比特域、保留域。可以理解地,也可以通过其它可能的域来承载指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控制信息1使用非C-RNTI加扰时,比如使用PO-RNTI加扰,由于PO-RNTI可以指示控制信息1为PDCCH order,此种情形下,控制信息1中也可以不包括指示信息。
以控制信息1为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0为例,如表2所示,为控制信息1所包括的域示例。
表2:控制信息1所包括的域示例
基于表2,终端设备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 format 1_0格式中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的信息为全‘1’时,确定其为PDCCH order;以及,终端设备检测到用C-RNTI加扰的DCI format1_0格式中的小区索引所指示的小区为第二小区,进而可以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不增加UE的PDCCH盲检次数,控制信息1的大小可以与原DCIformat的大小进行对齐,比如当使用DCI format 1_0发送PDCCH order指示信息时,其DCIformat 1_0的大小可以与用于下行数据调度的DCI format 1_0的大小一致。
在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时或者说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时,第二小区可以处于去激活状态(比如上述场景1和场景2),此种情形下,采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网络设备可以在激活的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order来触发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从而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在又一个示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时或者说终端设备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时,第二小区可以处于激活状态(可以称为场景3);当第二小区处于激活状态时,为节省功耗,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其它小区(比如第一小区)上监控第二小区的PDCCH,从而当第二小区发生上行失步时,可以在第一小区上接收第二小区的PDCCH order,触发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上行同步。
可以理解地,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案还可以适用于其它多种可能的场景中,而并不限于上述所描述的场景1、场景2和场景3。
示例性地,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204至步骤207,其中,步骤204至步骤207是以跨小区调度第二小区为例进行描述的,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进行跨小区调度,而是在第二小区上调度第二小区的数据传输。
步骤204,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1,配置信息1用于指示在第三小区上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配置信息1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
示例性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可以为用于终端设备在跨小区调度中识别第二小区的PDCCH的信息,其可以为能够标识第二小区的信息。在一个示例中,考虑到一个小区可以对应一个下行载波,因此,第二标识也可以为能够标识第二小区对应的(下行)载波的信息,比如载波指示信息(即cif-InSchedulingCell的取值)或者CIF的取值。
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通过高层信令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设备,高层信令可以是指高层协议层发出的信令,高层协议层为物理层以上的至少一个协议层。其中,高层协议层可以包括以下协议层中的至少一个:MAC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RRC层和非接入层(non access stratum,NAS)。示例性地,网络设备可以在终端设备的一个或多个服务小区中的任一服务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具体不做限定。
相应地,在步骤205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1。
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处于激活状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1,或者,也可以在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1,具体不做限定。
此处的配置信息1可以理解为跨小区调度配置信息,配置信息1可以包括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和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其中,第二小区可以称为被调度小区,第三小区可以称为调度小区。
如下为针对某一个小区的配置信息的结构示例:
在上述结构中,CHOICE表示在所列的信息选项中选择一个进行配置。本结构中有两个选项,一个是own表示该小区不配置跨小区调度,即该小区在自己小区上进行调度;另一个是other,表示该小区配置跨小区调度,即在其他小区上调度该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
参见上述示例,当网络设备进行第二小区的配置时,可以在第二小区的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结构中可以选择other(表示在其他小区上调度该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三小区的标识,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schedulingCellId,还可以包括用于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第二标识可以为用于在第三小区上区分为第二小区服务的PDCCH的载波指示信息,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cif-InSchedulingCell,比如为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后,根据other获知可以在其他小区上调度第二小区的PDCCH,以及根据schedulingCellId获知可以在第三小区上调度第二小区的PDCCH,根据cif-InSchedulingCell获知在第三小区上监控PDCCH时,若PDCCH中携带的CIF的取值为cif-InSchedulingCell的取值,则确定该PDCCH为第二小区的PDCCH。
参见上述示例,当网络设备进行第三小区的配置时,在第三小区的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结构中可以选择own(表示该小区在自己小区上进行调度),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指示DCI中是否包含载波指示域(carrier indicatorfield,CIF)的信息,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cif-Presence。当第三小区配置为控制其他小区的小区时,cif-Presence可以配置为True,表示需要包含CIF。当配置为第三小区控制第二小区的PDCCH时,若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第三小区的PDCCH,则CIF=0,若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则CIF的取值取决于第二小区上的相关配置,比如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中cif-InSchedulingCell为1,则此处的CIF=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三小区的配置信息后,根据own获知可以在第三小区上监控第三小区的PDCCH,根据cif-Presence获知在第三小区发送的PDCCH中携带CIF(即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的PDCCH有可能是第三小区的PDCCH,也有可能是其它小区的PDCCH,具体可以依据PDCCH中携带的CIF来区分),进而在第三小区上监控PDCCH时,若确定PDCCH携带的CIF=0,则获知该PDCCH为第三小区的PDCCH,若确定PDCCH携带的CIF=1,则(结合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获知该PDCCH为第二小区的PDCCH。
举个例子,参见图2b所示,为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即为PDCCH1)和第三小区的PDCCH(即为PDCCH2)示意图,其中PDCCH1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者说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信道,比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channe,PDSCH);PDCCH2用于调度第三小区的下行数据或者说调度第三小区的PDSCH。
示例性地,第三小区的PDCCH(比如PDCCH2)所在的搜索空间(第一搜索空间)和第二小区的PDCCH(比如PDCCH1)所在的搜索空间(第二搜索空间)可以不同。其中,搜索空间可以理解为某个聚合等级下的候选PDCCH(PDCCH candidate)的集合。由于网络设备实际发送的PDCCH的聚合等级(其中,构成PDCCH的控制信道单元(control-channel element,CCE)的数量也被称为聚合等级)是可变的,而且由于没有相关信令告知终端设备,因此终端设备需要在不同聚合等级下盲检PDCCH。其中,待盲检的PDCCH即为候选PDCCH,某个聚合等级下可以有多个候选PDCCH。可参考图5,为搜索空间的示意。终端设备会在搜索空间内对由CCE构成的所有候选PDCCH进行译码,如果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校验通过,则认为所译码的PDCCH的内容对该终端设备是有效的,终端设备可以继续处理译码后的相关信息。
比如,当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检测第二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时,可以使用如下公式1计算CCE的索引:
其中,S表示CCE的索引;表示当PDCCH的时域资源位置为时,所述PDCCH频域资源位置的起始位置参数,其中μ表示所述第一搜索空间所在BWP对应的参数集(SCS);表示第一搜索空间s中候选PDCCH的序号;NCCE,p表示控制资源集合(CORESET)p中所包括的控制信道单元CCE的个数;L表示PDCCH的聚合等级;表示当聚合等级为L时,所述调度小区(第三小区)上所调度的所有被调度小区(第二小区)的激活BWP中与所述第一搜索空间s所对应的各搜索空间(第二搜索空间)中,所包括的候选PDCCH个数的最大值;i表示相同CCE聚合等级下不同CCE的索引;nCI=1,即nCI的取值可以为跨小区调度配置信息中为第二小区配置的cif-InSchedulingCell的取值。
当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检测第三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时,也可以使用公式1计算CCE的索引,与检测第二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的区别在于:nCI=0。由于终端设备在检测第三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和第二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时计算CCE索引所使用的nCI的取值不同,因此,第三小区的PDCCH所在的搜索空间和第二小区的PDCCH所在的搜索空间不同。
步骤206,网络设备在第三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1,调度信息1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调度信息1中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其中,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小区处于激活状态时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1。
相应地,在步骤207中,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接收调度信息1,并根据调度信息1在第二小区上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
示例性地,调度信息1可以为DCI,调度信息1中所包括的第二标识可以理解为上述描述的配置信息1中的CIF信息(cif-InSchedulingCell)。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三小区和第一小区可以为同一小区,或者也可以为不同的小区,也就是说,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PDCCH order的小区和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的小区可以为同一小区,或者也可以为不同小区,具体不做限定。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控制信息1中携带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从而能够实现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且,由于第一标识可以为小区索引或小区标识,即可以沿用已有的小区索引或小区标识,从而使得实现较为方便。
基于方案二,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所对应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包括:
步骤3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2,配置信息2用于指示在第一小区上监控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控制信息2,配置信息2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
相应地,在步骤302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2。
此处的配置信息2可以理解为跨小区PDCCH监控的配置信息,配置信息2可以包括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示例性地,还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
如下为针对某一个小区的跨小区监控PDCCH的配置信息的结构示例:
在上述结构中,CHOICE表示在所列的信息选项中选择一个进行配置。本结构中有两个选项,其中一个是own,表示该小区不配置跨小区PDCCH监控,即该小区仅在自己小区上监控PDCCH;另一个是other,表示该小区配置跨小区PDCCH监控,即可以在其他小区上发送该小区的PDCCH order。
参见上述示例,当网络设备进行第二小区的配置时,可以在第二小区的CrossCarrierPDCCHMonitoringConfig结构中可以选择other(表示在其他小区上调度该小区的PDCCH控制信息,包括PDCCH order),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小区的标识,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controlingCellId,还可以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第三标识可以为用于在第一小区上区分为第二小区服务的PDCCH控制信息(包括PDCCH order)的载波指示信息,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po_cif-InControlingCell,比如为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后,根据other获知可以在其他小区上监控第二小区的PDCCH,以及根据controlingCellId获知可以在第一小区上监控第二小区的PDCCH,根据po_cif-InControlingCell获知在第一小区上监控PDCCH时,若PDCCH中携带的CIF的取值为po_cif-InControlingCell的取值,则确定该PDCCH为第二小区的PDCCH。
参见上述示例,当网络设备进行第一小区的配置时,可以在第一小区的CrossCarrierPDCCHMonitoringConfig结构中可以选择own(表示该小区在自己小区上监控PDCCH控制信息,包括PDCCH order),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中可以包括用于指示DCI中是否包含PDCCH order的载波指示域(PDCCH order carrier indicator field,po_cif)的信息,对应上述结构示例中的po_cif-Presence。当第一小区配置为控制其他小区的PDCCH控制信息(包括PDCCH order)的小区时,po_cif-Presence可以配置为True,表示需要包含po_CIF。当配置为第一小区控制第二小区的PDCCH控制信息(包括PDCCH order)时,若在第一小区上发送第一小区的PDCCH order时,则po_CIF=0;若在第一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order,则po_CIF的取值取决于第二小区上的相关配置,比如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中po_cif-InControlingCell为1,则此处的po_CIF=1。相应地,终端设备接收到第一小区的配置信息后,根据own获知可以在第一小区上监控第一小区的PDCCH,根据cif-Presence获知在第一小区发送的PDCCH中携带CIF(即在第一小区上发送的PDCCH有可能是第一小区的PDCCH,也有可能是其它小区的PDCCH,具体可以依据PDCCH中携带的CIF来区分),进而在第一小区上监控PDCCH时,若确定PDCCH携带的CIF=0,则获知该PDCCH为第一小区的PDCCH,若确定PDCCH携带的CIF=1,则(结合第二小区的配置信息)获知该PDCCH为第二小区的PDCCH。
示例性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和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search space)可以相同,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比如第一小区的调度信息,第一小区的调度信息可以用于调度第一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其中,以控制信道为PDCCH为例,当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检测第二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时,可以使用上述公式1计算CCE的索引,其中nCI=0,当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检测第一小区的PDCCHcandidates可以使用上述公式1计算CCE的索引,其中nCI=0;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检测第二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和第一小区的PDCCH candidates时,可以采用相同的方式计算CCE的索引。
由于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相同,从而无需再额外配置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从而能够有效节省传输资源,降低终端设备检测控制信道的复杂性,节省终端设备的处理资源。
步骤303,网络设备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2,控制信息2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控制信息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
相应地,在步骤304中,终端设备在第一小区上接收控制信息2,并根据控制信息2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
示例性地,控制信息2可以为DCI,控制信息2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第三标识:新拓展的第三比特域、保留域。第三标识所包括的比特位数可以和po_CIF的取值范围有关。比如po_CIF可以为1至7中的任一数值,则第三标识可以包括3个比特位,在其它可能的示例中,第三标识也可以包括其它个数的比特位,具体不做限定。可以看出,在该方案中,第三标识可以包括较少的比特个数,从而使得控制信息2的有效信息域比特较少,有效节省控制信令的开销。
本申请实施例,控制信息2与上述控制信息1的差异之处在于:控制信息2中包括第三标识,而控制信息1中包括第一标识,除此差异之外的其它内容,控制信息2可以参照控制信息1的描述。
步骤305,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3,配置信息3用于指示在第一小区上监控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第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调度信息2,配置信息3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
相应地,在步骤306中,终端设备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3。
示例性地,配置信息3可以理解为跨小区调度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参见方案一中有关配置信息1的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与第三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可以不同。
步骤307,网络设备在第三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2,调度信息2用于调度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调度信息2包括第二标识,第二标识不同于第三标识。
相应地,在步骤308中,终端设备在第三小区上接收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2,并根据调度信息2在第二小区上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
调度信息2可以参见方案一中有关调度信息1的描述。
举个例子,上述第三小区和第一小区可以为不同的小区,参见图4所示,为在第一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 order(携带po_CIF),在第三小区上发送第二小区的PDCCH(CIF)示意图。
根据上述方法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控制信息2中携带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从而能够实现跨小区触发随机接入,有效降低终端设备在辅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的时延;且,由于第三标识不同于跨小区调度所配置的第二标识,从而能够在未配置跨小区调度的情况下触发跨小区随机接入。此外,由于用于承载控制信息2的第一控制信道和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可以相同,相比于跨小区调度中不同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不同来说,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有效降低终端设备检测控制信道的复杂性。
针对于上述所描述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
(1)上述图2a或图3中所涉及的步骤编号仅为执行流程的一种可能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各个步骤的执行先后顺序的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中,相互之间没有时序依赖关系的步骤之间没有严格的执行顺序。
(2)上述图2a和图3所描述的方案的差异之处在于:控制信息1中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控制信息2中包括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第一标识可以沿用现有的小区索引或小区标识,第三标识为网络设备额外为第二小区配置的新标识,除此差异之外的其它内容,方案一和方案二可以相互参照。
(3)针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随机接入过程和数据调度过程说明如下:随机接入过程可以包括完成小区上行同步的过程,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上完成了上下行同步后可开始进行数据的收发;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一个小区上需要先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上行同步,才可以进行上下行数据的调度,因此,随机接入过程为终端设备进行上下行数据传输前需要进行的过程。其中,上下行数据的调度可分为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动态调度是指终端设备需要接收网络设备通过PDCCH发送的调度信息(比如前文中所描述的调度信息1或调度信息2)才能进行数据的收发;半静态调度是指网络设备通过RRC信令预先配置上下行数据的传输资源,当半静态调度生效时,终端设备不需要监控PDCCH而可以在预先配置的传输资源上进行上下行数据的收发。进一步地,当某个小区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完成上行同步后,在某些情况下(如较长时间无数据传输,或受到较大干扰),终端设备可能会发生上行失步,此时,网络设备需要通过重新触发该小区上的随机接入过程实现上行同步的恢复。
(4)本申请实施例主要针对跨小区发送PDCCH order进行了描述,在其它可能的实施例中,还可以跨小区发送其它可能的控制信息,其具体实现可以参照上文所介绍的跨小区发送PDCCH order的实现方式,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采用集成的单元(模块)的情况下,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的装置的可能的示例性框图,该装置600可以以软件的形式存在。装置600可以包括:处理单元602和通信单元603。处理单元602用于对装置600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单元603用于支持装置600与其他网络实体的通信。可选地,通信单元603也称为收发单元,可以包括接收单元和/或发送单元,分别用于执行接收和发送操作。装置600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601,用于存储装置600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
其中,处理单元60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通信单元60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或收发电路等,其中,该通信接口是统称,在具体实现中,该通信接口可以包括多个接口。存储单元601可以是存储器。
该装置600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终端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终端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通信单元603用于执行图2a中的步骤202、步骤203、步骤205、步骤207,以及图3中的步骤302、步骤304、步骤306、步骤308。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以及,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使用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在第三小区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命令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具体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根据所述控制信息,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在第三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三标识;根据所述调度信息,在所述第二小区上传输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三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该装置600还可以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还可以为设置在网络设备中的芯片。处理单元602可以支持装置600执行上文中各方法示例中网络设备的动作。或者,处理单元602主要执行方法示例中的网络设备的内部动作,通信单元603可以支持装置600与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例如,通信单元603用于执行图2a中的步骤201、步骤204、步骤206,以及图3中的步骤301、步骤303、步骤305、步骤307。
具体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单元602用于: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关联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以及,通信单元603用于: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在第三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标识为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具体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通信单元603用于: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三标识;在第三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一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述第一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一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相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通信单元603还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配置信息,所述第二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所述第三小区上监控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述第二控制信道用于承载所述调度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与所述第三小区的控制信道所在的搜索空间不同。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三标识: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模块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可以为存储器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图7给出了一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700包括处理器710、存储器720和收发器730。在一个示例中,该装置700可以实现图6所示意出的装置600的功能,具体来说,图6中所示意的通信单元603的功能可以由收发器实现,处理单元602的功能可由处理器实现,存储单元601的功能可以由存储器实现。在又一个示例中,该装置700可以是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该装置7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对应于终端设备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8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终端设备的主要部件。如图8所示,终端设备800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控制电路803、天线804以及输入输出装置805。该终端设备800可应用于如图1a所示的系统架构中,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
处理器801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以及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例如用于控制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动作。存储器802主要用于存储软件程序和数据。控制电路803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以及对射频信号的处理。控制电路803和天线804一起也可以叫做收发器,主要用于收发电磁波形式的射频信号。输入输出装置805,例如触摸屏、显示屏,键盘等主要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数据以及对用户输出数据。
当终端设备开机后,处理器801可以读取存储器802中的软件程序,解释并执行软件程序的指令,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当需要通过无线发送数据时,处理器801对待发送的数据进行基带处理后,输出基带信号至射频电路,射频电路将基带信号进行射频处理后将射频信号通过天线804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送。当有数据发送到终端设备时,射频电路通过天线接收到射频信号,将射频信号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将基带信号输出至处理器801,处理器801将基带信号转换为数据并对该数据进行处理。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便于说明,图8仅示出了一个存储器802和处理器801。在实际的终端设备中,可以存在多个处理器801和存储器802。存储器802也可以称为存储介质或者存储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处理器801可以包括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主要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主要用于对整个终端设备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图8中的处理器801集成了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基带处理器和中央处理器也可以是各自独立的处理器,通过总线等技术互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基带处理器以适应不同的网络制式,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多个中央处理器以增强其处理能力,终端设备的各个部件可以通过各种总线连接。该基带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基带处理电路或者基带处理芯片。该中央处理器也可以表述为中央处理电路或者中央处理芯片。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的功能可以内置在处理器801中,也可以以软件程序的形式存储在存储器802中,由处理器801执行软件程序以实现基带处理功能。
图8所示的终端设备800能够实现图2a和图3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各个过程。终端设备8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9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网络设备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射频单元,如远端射频单元(remote radio unit,RRU)910和一个或多个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也可称为数字单元,digital unit,DU)920。所述RRU910可以称为通信单元,与图6中的通信单元603对应,可选地,该通信单元还可以称为收发机、收发电路、或者收发器等等,其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911和射频单元912。所述RRU 910部分主要用于射频信号的收发以及射频信号与基带信号的转换,例如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所述BBU 910部分主要用于进行基带处理,对基站进行控制等。所述RRU 910与BBU 920可以是物理上设置在一起,也可以物理上分离设置的,即分布式基站。
所述BBU 920为基站的控制中心,也可以称为处理模块,可以与图6中的处理单元602对应,主要用于完成基带处理功能,如信道编码,复用,调制,扩频等等。例如所述BBU(处理模块)可以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例如,生成上述指示信息等。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BBU 920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单板构成,多个单板可以共同支持单一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也可以分别支持不同接入制式的无线接入网(如LTE网,5G网或其他网)。所述BBU 920还包括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所述存储器921用以存储必要的指令和数据。所述处理器922用于控制基站进行必要的动作,例如用于控制基站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关于网络设备的操作流程。所述存储器921和处理器922可以服务于一个或多个单板。也就是说,可以每个单板上单独设置存储器和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单板共用相同的存储器和处理器。此外每个单板上还可以设置有必要的电路。
图9所示的网络设备900能够实现图2a和图3所示意的方法实施例中涉及网络设备的各个过程。网络设备900中的各个模块的操作和/或功能,分别为了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应流程。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描述,为避免重复,此处适当省略详述描述。
在实现过程中,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应注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或存储单元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通过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单元和电路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单元、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单元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可选地,处理器和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终端设备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实施例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
Claims (19)
1.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第一小区上从网络设备接收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
根据所述控制信息,使用所述第一标识关联的随机接入参数在所述第二小区上发起所述随机接入过程;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小区上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所述网络设备接收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网络设备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
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使用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下行控制信道命令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O-RNTI加扰。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8.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关联所述第二小区上的随机接入参数;
在第一小区上向终端设备发送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二小区上发起随机接入过程,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一标识;
其中,在所述第一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所述控制信息时,所述第二小区处于去激活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第三小区上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所述调度信息用于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调度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不同于所述第一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指示在第三小区上调度所述第二小区的下行数据或上行数据,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小区的第二标识。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标识为添加或修改所述第二小区时配置的。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标识:
第一比特域、保留域。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使用C-RNTI加扰;或者,所述控制信息使用PO-RNTI加扰。
14.根据权利要求8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信息包括指示信息,所述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控制信息为下行控制信道命令;
所述控制信息中的以下一个或多个域用于承载所述指示信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编号指示域、冗余版本RV指示域、调制和编码方式指示域、频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时域资源分配指示域、新传数据指示域、发送功率控制指示域、跳频指示域、第二比特域、保留域。
15.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指令,当所述指令被运行时,使得所述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8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7.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
18.一种网络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0950.7A CN112399630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EP20855243.0A EP3993549A4 (en) | 2019-08-16 | 2020-08-14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
PCT/CN2020/109358 WO2021032021A1 (zh) | 2019-08-16 | 2020-08-14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7/592,217 US12075464B2 (en) | 2019-08-16 | 2022-02-03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60950.7A CN112399630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99630A CN112399630A (zh) | 2021-02-23 |
CN112399630B true CN112399630B (zh) | 2023-09-01 |
Family
ID=746031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60950.7A Active CN112399630B (zh) | 2019-08-16 | 2019-08-16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75464B2 (zh) |
EP (1) | EP3993549A4 (zh) |
CN (1) | CN112399630B (zh) |
WO (1) | WO202103202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114443A (zh) * | 2021-04-14 | 2021-07-1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下行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基站和用户设备 |
EP4287755A4 (en) * | 2021-05-14 | 2024-04-10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THE BEHAVIOR OF A TERMINAL DEVICE AN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CN118120329A (zh) * | 2021-10-21 | 2024-05-31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对辅小区的随机接入 |
CN116996957A (zh) * | 2022-04-26 | 2023-11-0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CN117651307A (zh) * | 2022-08-12 | 2024-03-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03327637A (zh) * | 2012-03-19 | 2013-09-2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从小区的方法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
CN104247303A (zh) * | 2012-02-06 | 2014-12-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个载波上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5052233A (zh) * | 2013-03-22 | 2015-11-1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建立多个无线电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CN106537970A (zh) * | 2014-07-16 | 2017-03-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邻小区无线资源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23947A (zh) * | 2016-07-14 | 2018-01-2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随机接入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35998A1 (en) | 2011-04-04 | 2012-10-11 |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
US20120300714A1 (en) * | 2011-05-06 | 2012-11-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for lte-advanced systems |
WO2012154955A1 (en) * | 2011-05-10 | 2012-11-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btaining uplink timing alignment on a secondary cell |
US20130064195A1 (en) * | 2011-09-08 | 2013-03-14 | Po-Yu Chang | Method of Handling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on Secondary Cell when Primary Cell Time Alignment Timer Expires |
US20130083739A1 (en) * | 2011-10-04 | 2013-04-04 |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 Devices for random access response scheduling |
US10123353B2 (en) * | 2011-12-20 | 2018-11-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random access proces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3313375A (zh) * | 2012-03-13 | 2013-09-1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辅服务小区上的随机接入方法及用户设备 |
WO2016068644A1 (en) * | 2014-10-30 | 2016-05-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access initiation and response for cell on unlicensed carri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117941A1 (en) * | 2015-01-22 | 2016-07-28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initiat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system and a device therefor |
CN106160973B (zh) * | 2015-04-07 | 2019-04-19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控制辅助小区的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US11723067B2 (en) * | 2019-07-18 | 2023-08-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upporting cross-TAG scheduling and 2-step RACH payload transmission for a PDCCH-ordered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
CN114642042B (zh) * | 2019-08-08 | 2024-08-20 | 欧芬诺有限责任公司 | 随机接入程序中对多个传输和接收点的功率控制 |
-
2019
- 2019-08-16 CN CN201910760950.7A patent/CN112399630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14 EP EP20855243.0A patent/EP3993549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8-14 WO PCT/CN2020/109358 patent/WO2021032021A1/zh unknown
-
2022
- 2022-02-03 US US17/592,217 patent/US12075464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25382A (zh) * | 2011-06-30 | 2012-01-18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随机接入方法和设备 |
CN104247303A (zh) * | 2012-02-06 | 2014-12-2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多个载波上发送/接收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327637A (zh) * | 2012-03-19 | 2013-09-25 |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从小区的方法和接收数据的方法 |
CN105052233A (zh) * | 2013-03-22 | 2015-11-11 | 夏普株式会社 | 用于建立多个无线电连接的系统和方法 |
CN106537970A (zh) * | 2014-07-16 | 2017-03-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测量邻小区无线资源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
CN107623947A (zh) * | 2016-07-14 | 2018-01-23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基站、用户设备及其随机接入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75464B2 (en) | 2024-08-27 |
EP3993549A1 (en) | 2022-05-04 |
WO2021032021A1 (zh) | 2021-02-25 |
CN112399630A (zh) | 2021-02-23 |
EP3993549A4 (en) | 2022-07-20 |
US20220159710A1 (en) | 2022-05-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391933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およ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US20220039140A1 (en) | Control Channel Repetition Using Multiple Coresets | |
KR102570140B1 (ko) | 혼합 뉴머롤로지 캐리어를 위한 채널 액세스 | |
CN111316735B (zh)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发送和接收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 |
RU2577481C2 (ru) | Перекрестное планирование для ответа о произвольном доступе | |
CN11239963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US11432288B2 (en) |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for selectively switching between a first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and a second physical uplink channel | |
US20230180110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US20170135127A1 (en) | User equipments, base stations and methods | |
US12034659B2 (en) | Operating method of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for supporting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and device for supporting same | |
KR20200110359A (ko) | 상향링크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JP7043746B2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US11956754B2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terminal and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NB-IoT, and apparatus supporting | |
WO2018030021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520112A (ja) | Rrcセットアップ前のpucchリソース割振り | |
WO2018030158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WO2018030076A1 (ja) |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21505059A (ja) | 物理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ネル(pucch)リソース割振り | |
CN112514494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数据通信方法和装置 | |
JP2022527747A (ja) | 多重送信ブロッ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ための信号の送受信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 |
WO2021206946A1 (en) | Default beam for triggered aperiodic csi-rs having same numerology as triggering pdcch | |
JP2023512807A (ja) | 無線通信において、低減した能力のデバイスをサポート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 |
KR2021003574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KR20230035128A (ko)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하향링크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WO2022212057A1 (en) | Frequency hopping techniques for uplink shared channel repeti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