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308569A -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308569A CN112308569A CN202011300609.2A CN202011300609A CN112308569A CN 112308569 A CN112308569 A CN 112308569A CN 202011300609 A CN202011300609 A CN 202011300609A CN 112308569 A CN112308569 A CN 1123085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pplication function
- terminal
- wearable device
- wearable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6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2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0000015654 memor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52 bulbus oculi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418 eye ro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20/00—Payment architectures, schemes or protocols
- G06Q20/38—Payment protocols; Details thereof
- G06Q20/40—Authorisation, e.g. identification of payer or payee, verification of customer or shop credentials; Review and approval of payers, e.g. check credit lines or negative lists
- G06Q20/401—Transaction verification
- G06Q20/4014—Identity check for transac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44—Program or device authentic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6—Multiprogramming arrangements
- G06F9/54—Interprogram communication
- G06F9/547—Remote procedure calls [RPC]; Web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Fina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其中,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采用本申请可以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终端的种类越来越多,终端可以支持的应用功能也越来越多。例如当终端使用支付应用功能时,终端可以在接收到用户针对支付应用功能的支付指令时,终端可以基于该支付指令打开与该支付指令对应的应用程序。当该终端为可穿戴设备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针对支付应用功能的支付指令,在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预先设置的二维码,以便完成支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调用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功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操作执行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发送所述调用指令至终端,所述调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第四方面,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五方面,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为一个软件安装包。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基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同时,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3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4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时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界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界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交互方式的举例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时序图;
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界面的举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功能的种类以及使用方式越来越多。例如,当该应用功能为支付应用功能时,使用支付功能的方式越来越多,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NFC、二维码、虹膜支付、声音支付与指纹支付等等。图1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当终端使用支付应用功能时,终端例如可以使用二维码支付。终端可以基于终端中的支付应用程序生成。但是,当终端使用二维码支付时,终端可以在解锁终端后打开对应的应用程序,在接收到针对该二维码支付的点击指令时,会对使用该终端的用户进行身份认证。终端在身份认证通过后,终端可以在终端的屏幕上显示二维码。但是终端使用二维码支付的步骤复杂,使得应用功能的调用不便,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一些实施例,图2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终端为手机设备,可穿戴设备为可穿戴手表时,可穿戴手表具有的显示屏可以支持可穿戴手表进行二维码进行支付。但是,在可穿戴手表使用二维码时,可穿戴手表需要进行二维码生成阶段和二维码使用阶段。在二维码生成阶段,可穿戴手表可以使用可穿戴手表的应用程序生成特定的二维码,并向手机设备发送注册请求。在手机设备使用手机设备上对应的应用程序完成注册时,手机设备可以发送针对注册请求的确认指令至可穿戴手表。可穿戴手表可以在接收到该确认指令时,可以和手机设备上对应的二维码完成绑定。当可穿戴手表处于二维码使用场景下,可穿戴手表可以接收到针对二维码的触发操作时,可以在可穿戴手表的显示屏上显示二维码。但是,当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无法清除显示该二维码时,使得应用功能的调用出现误差,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较低,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其次,当可穿戴设备不具有显示屏时,无法进行应用功能的调用,使得应用功能调用不方便。另外,由于可穿戴设备的种类繁多,终端与多种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不统一,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最后,当可穿戴设备与终端完成绑定之后,可穿戴设备只可以显示固定的二维码。当可穿戴设备的二维码泄露或者可穿戴设备丢失时,会出现应用功能调用不安全的问题。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可以解决上述一个或者多个问题。图3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可以与多个可穿戴设备进行连接,其中多个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同一类型的多个可穿戴设备。其中,所述终端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持设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车载设备、智能手机、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网络中终端设备可以叫做不同的名称,例如: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th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s,5G)网络或未来演进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易于理解的是,图4示出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系统架构图。如图4所示,该终端中包括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对多种可穿戴设备进行管理。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包括多个模块,以便对终端中各种应用功能的调用。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还可以兼备多种设备协议,可以和多个可穿戴设备进行注册、安全绑定和建立连接,以便可以提高对可穿戴设备发送的多种请求的识别和响应的准确性。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还可以和其他应用功能进行通信。该通信方式例如可以是直接进行通信,还可以采用跨进程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特提出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该方法可依赖于计算机程序实现,可运行于基于具有显示屏的终端上。该计算机程序可集成在应用中,也可作为独立的工具类应用运行。
具体的,该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步骤S101,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终端,该终端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兼容多种可穿戴设备协议,可以用于管理多种可穿戴设备,可以统一终端与多种可穿戴设备之间的交互方式,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可选的,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手环、可穿戴手表、可穿戴眼镜、可穿戴耳机、可穿戴脚链等。
易于理解的是,应用功能是指终端所支持的应用功能,即该应用功能可以是指终端中安装的各应用程序所支持的功能,该应用功能包括但不限于支付应用功能、通话应用功能、信息交互应用功能、娱乐应用功能等等。
根据一些实施例,调用指令是指可穿戴设备发送的用于调用终端中应用功能的指令,该指令包括但不限于晃动指令、语音指令、点击指令等等。
易于理解的是,设备标识是指可穿戴设备携带的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唯一标识可穿戴设备。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携带的设备标识不一样,同一类型的不同可穿戴设备携带的设备标识也不一样。例如A可穿戴手环携带的设备标识可以是157946852,B可穿戴手环携带的设备标识可以是157946853。
可选的,交互方式信息是指在检测到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对该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信息。该交互方式信息与用户交互操作是对应的,并不特指某一固定信息。例如当用户交互操作发生变化时,该交互方式信息也会相应变化。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对该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识别得到的交互方式信息生成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并将该调用指令发送至终端。终端可以接收该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该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该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步骤S102,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设备标识可以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唯一性,但是同一个可穿戴设备可以对应多种交互方式信息,即同一个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多种应用功能。同理,不同可穿戴设备的同一交互方式信息可以对应多种应用功能,例如A可穿戴手环的晃动两次交互操作和C可穿戴手环的晃动两次交互操作可以分别对应通话应用功能和支付应用功能。
易于理解的是,终端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获取到该调用指令中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以使终端可以获取到与该设备标识和该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唯一的应用功能。
步骤S103,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操作是指终端基于调用指令获取到的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该操作并不特指某一固定操作。例如当终端获取到的设备标识或交互方式信息发生变化,终端获取到的应用功能会发生相应变化,此时该操作也会发生变化。
易于理解的是,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终端可以执行与该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基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其次,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另外,当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由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不能准确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误差,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最后,当可穿戴设备不具有显示屏时,可以对终端中的应用功能进行调用,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便利性。
请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时序图。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从终端侧和可穿戴设备侧共同阐述交互信息获取方法的具体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应用功能的场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1-S212。
步骤S201,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连接请求是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生成的。例如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与终端的连接指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该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该连接指令包括但不限于语音连接指令、点击连接指令、定时连接指令、晃动连接指令等等。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该连接指令生成连接请求,并基于该设备标识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终端。
易于理解的是,该可穿戴设备可以是具有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不具有显示屏的可穿戴设备。该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Q可穿戴手表。Q可穿戴手表可以具有显示屏。Q可穿戴手表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之前,Q可穿戴手表可以在Q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可连接终端列表。当Q可穿戴手表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时,Q可穿戴手表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点击连接指令,获取到待连接的终端,待连接的终端例如可以是W终端。此时,Q可穿戴手表的显示屏可以如图7所示。Q可穿戴手表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点击连接指令,生成连接请求,并基于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对应的终端W终端。
可选的,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S可穿戴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眼镜。S可穿戴AR眼镜可以监测用户是否输入连接指令。该连接指令例如可以是佩戴该S可穿戴AR眼镜的用户的眼球转动角度超过角度阈值。即当S可穿戴AR眼镜监测到佩戴该S可穿戴AR眼镜的用户的眼球转动角度超过角度阈值时,S可穿戴AR眼镜可以接收到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此时,S可穿戴AR眼镜可以基于用户输入的连接指令,生成连接请求,并基于S可穿戴AR眼镜的设备标识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对应的终端W终端。
步骤S202,终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时,终端在检测到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时,终端可以接收该连接请求。由于该连接请求是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因此终端在接收到该连接请求时,终端可以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
易于理解的是,当W终端接收到Q可穿戴手表基于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时,W终端可以接收该Q可穿戴手表发送的连接请求,并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
步骤S203,终端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时,终端可以对该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终端进行安全验证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图片验证方式、密码验证方式、文字验证方式等等。
易于理解的是,当W终端接收到Q可穿戴手表发送的连接请求时,终端对q设备标识对应的Q可穿戴手表进行文字安全验证。文字验证方式例如可以是W终端发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用于提示接收到q设备标识对应的Q可穿戴手表发送连接请求,是否进行与Q可穿戴手表连接的信息。此时,W终端的显示显示可以如图8所示。当W终端接收到针对该提示信息的确认指令时,W终端确定对q设备标识对应的Q可穿戴手表的安全验证通过。当W终端接收针对该提示信息的确认指令时,W终端还可以设置接收确认指令的时长。例如可以是在时长阈值内,W终端未接收到针对该提示信息的确认指令时,W终端确定对q设备标识对应的Q可穿戴手表的安全验证未通过。
步骤S204,在安全验证通过时,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终端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验证通过时,终端可以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例如W终端确定对q设备标识对应的Q可穿戴手表的安全验证通过时,W终端可以与Q可穿戴手表建立连接关系。
步骤S205,可穿戴设备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时,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到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针对应用功能的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可以采用识别算法识别得到与该用户交互操作对应的交互方式信息。当可穿戴设备识别得到该交互方式信息时,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可以生成调用指令。
易于理解的是,当Q可穿戴手表调用W终端中的通话应用功能时,Q可穿戴手表可以接收针对通话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该调用指令例如可以包括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和晃动两次的交互方式信息。该晃动两次的交互方式信息可以是Q可穿戴手表基于用户晃动Q可穿戴手表两次操作识别得到的交互方式信息。Q可穿戴手表接收到用户的晃动操作可以如图9所示。
步骤S206,可穿戴设备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发送该调用指令至终端。该终端可以是与可穿戴设备已建立连接的终端。例如当Q可穿戴手表调用W终端中的通话应用功能,接收到针对通话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Q可穿戴手表可以将该调用指令发送至W终端。该调用指令例如可以包括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和晃动两次的交互方式信息。
步骤S207,终端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时,终端可以获取该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用于指示终端与该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已连接状态。当终端获取该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时,终端可以发送状态获取指令至可穿戴设备。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针对该状态获取指令的确认指令时,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当终端获取该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时,终端还可以获取状态信息集合,并基于该状态信息集合获取到发送调用指令的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状态信息集合为终端的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获取的各个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的集合。
易于理解的是,Q可穿戴手表将调用指令发送至W终端时,W终端可以获取W终端中的状态信息集合。W终端可以基于该状态信息集合获取到发送调用指令的Q可穿戴手表的状态信息。
步骤S208,终端在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
根据一些实施例,状态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已连接状态。当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且该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终端可以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终端对状态信息的获取可以提高调用指令接收的成功概率,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成功概率。
易于理解的是,当Q可穿戴手表将调用指令发送至W终端时,W终端可以获取W终端中状态信息集合。W终端可以基于该状态信息集合获取到发送调用指令的Q可穿戴手表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例如可以是与Q可穿戴手表处于已连接状态。当该状态信息指示与Q可穿戴手表处于已连接状态时,W终端可以接收Q可穿戴手表发送的针对通话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
根据一些实施例,状态信息可以用于指示终端与可穿戴设备是否处于已连接状态。当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时,在该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未连接状态时,终端可以发出提示信息,该提示信息可以提示用户及时控制终端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成功概率。
步骤S209,终端基于设备标识,获取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解析该调用指令,获取到该调用指令中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当终端获取到该设备标识时,终端可以基于该设备标识,获取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该用户身份信息可以用于表征使用该可穿戴设备的用户。该用户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生物身份信息和非生物身份信息等。生物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虹膜身份信息、指纹身份信息、声纹身份信息等等。非生物身份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名信息、用户密码信息、验证码信息等等。
易于理解的是,W终端接收到Q可穿戴手表发送的针对通话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W终端可以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基于该q设备标识,W终端可以发送身份获取指令至Q可穿戴手表。Q可穿戴手表接收到该身份获取指令时,Q可穿戴手表可以获取用户输入的指纹身份信息,并将指纹身份信息发送至W终端。W终端可以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
可选的,不同的可穿戴设备可以传输不同的用户身份信息。例如可穿戴手表可以传输指纹身份信息,还可以传输用户名信息和用户密码信息等。AR眼镜可以传输虹膜身份信息等。F蓝牙耳机可以传输指纹身份信息等。
步骤S210,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该身份验证信息可以是终端建立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关系时存储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还可以是用户在终端上直接输入的身份验证信息。
易于理解的是,当W终端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时,W终端可以获取W终端中存储的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指纹身份验证信息。
可选的,当W终端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时,W终端可以至直接控制W终端的指纹识别模块获取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指纹身份验证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步骤209和步骤201的顺序可以互换。例如终端可以获取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之后,终端再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还可以是终端可以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之后,终端再获取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
步骤S211,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终端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获取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时,终端可以检测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和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是否匹配。当终端检测到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终端可以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即终端检测到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易于理解的是,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包括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一致,还包括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不一致的情况。当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不一致时,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可以是指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为终端允许的用户。
易于理解的是,当W终端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和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指纹身份验证信息时,W终端可以检测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和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指纹身份验证信息是否匹配。当W终端检测到Q可穿戴手表传输的指纹身份信息和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指纹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W终端执行获取与q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通话应用功能。
步骤S212,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连接请求,并对该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验证通过时,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可以提高与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的安全性。其次,终端在接收到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时,可以在可穿戴设备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可以提高调用指令接收的成功概率,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成功概率。另外,终端基于设备标识,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可以减少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不匹配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提高调用应用功能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时序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从终端侧和可穿戴设备侧共同阐述交互信息获取方法的具体流程,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应用功能的场景,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301-S308。
步骤S301,终端获取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交互方式信息是指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应用功能的交互方式对应的信息。终端在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终端可以获取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终端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传输的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终端还可以基于终端上针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的输入指令,获取到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
易于理解的是,当用户在终端上输入应用功能的确定指令时,终端可以在获取到该确定指令时,确定用户所选择的应用功能。此时,用户可以在可穿戴设备上输入与该应用功能对应的用户交互操作。可穿戴设备可以识别该用户交互操作获取到与该应用功能对应的交互方式信息。
可选的,例如,当用户在W终端上输入通话应用功能的确定指令时,W终端可以在获取到该确定指令时,确定用户所选择的通话应用功能。此时,用户可以在Q可穿戴手表上输入与该通话应用功能对应的用户交互操作,该用户交互操作例如可以是晃动Q可穿戴手表两次。Q可穿戴手表可以识别该用户交互操作获取到与该通话应用功能对应的交互方式信息。
步骤S302,终端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由于终端中包括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因此一个终端可以连接多个可穿戴设备。多个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可穿戴设备。例如W终端可以连接3个可穿戴设备。3个可穿戴设备例如可以分别为Q可穿戴手表、S可穿戴AR眼镜和F蓝牙耳机。3个可穿戴设备例如还可以分别为Q可穿戴手表、S可穿戴AR眼镜和T可穿戴手表。
易于理解的是,功能调用集合用于存储设备标识、应用功能、交互方式信息对应关系的集合。不同的设备标识,同一交互方式信息可以对应不同的应用功能,同一设备标识,不同的交互方式信息也可以对应不同的应用功能。例如W终端中的功能调用集合可以如表1所示。该功能调用集合可以是单独与某一设备标识对应的集合,还可以是与终端建立连接关系的多个设备标识对应的集合。
表1
由于设备标识、交互方式信息和应用功能之间为对应的关系,即一个设备标识和一种交互方式信息对应一个应用功能,因此终端获取到应用功能、交互方式信息和设备标识时,终端可以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可选的,W终端获取到通话应用功能和该通话应用功能对应的用户交互操作时,W终端可以对通话应用功能和该通话应用功能对应的用户交互操作关联存储至q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该用户交互操作例如可以是晃动Q可穿戴手表两次。
步骤S303,可穿戴设备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步骤S304,可穿戴设备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
步骤S305,终端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
步骤S306,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获取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当终端获取到该设备标识时,终端可以检测终端中是否存在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当终端存在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
易于理解的是,W终端接收Q可穿戴手表发送的针对通话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W终端可以获取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当W终端获取到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时,W终端可以检测W终端中是否存在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当W终端存在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q1功能调用集合时,W终端可以获取与该设备标识对应的q1功能调用集合。
步骤S307,在功能调用集合中,终端获取与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时,终端可以在该功能调用集合中检测是否存在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当终端检测到该功能调用集合中存在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该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
易于理解的是,当W终端获取到与q设备标识对应的q1功能调用集合时,终端可以在该q1功能调用集合中检测是否存在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通话应用功能。当终端检测到该q1功能调用集合中存在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通话应用功能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该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通话应用功能。
步骤S308,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获取到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时,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以便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基于该功能调用集合,获取到与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终端基于功能调用集合获取应用功能,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获取的准确性,还可以减少应用功能获取的步骤,减少应用功能的获取时长,进而可以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
请参见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401-S403。
步骤S401,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步骤S402,应用功能为支付应用功能,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终端。终端中的应用功能例如可以是支付应用功能。当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支付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解析该调用指令,获取到该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当终端获取到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时,终端可以基于该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
易于理解的是,同一设备标识,不同的交互方式信息可以对应不同的支付应用功能。例如与q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为双击Q可穿戴手表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可以是G支付应用功能,与q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为单击Q可穿戴手表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可以是H支付应用功能。
可选的,当W终端接收到Q可穿戴手表的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W终端获取到的设备标识例如可以是q设备标识,交互方式信息例如可以是双击Q可穿戴手表的信息。W终端基于该q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W终端获取到的应用功能为G支付应用功能。
步骤S403,调用支付应用功能中的支付图形编码,在显示屏上显示支付图形编码。
根据一些实施例,支付图形编码是指与支付应用功能对应的编码,该支付图形编码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编码、二维码、结合数字的支付图形编码等等。
易于理解的是,当终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时,终端可以获取该支付功能对应的支付图像编码。当终端获取到该支付功能对应的支付图形编码时,终端可以调用该支付图形编码,并在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该支付图形编码。
可选的,W终端基于Q可穿戴手表的q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W终端获取到的应用功能为G支付应用功能。W终端可以获取G支付应用功能中的二维码。当W终端获取到该G支付功能对应的二维码时,W终端可以调用该支付图形编码,并在W终端的显示屏上显示该支付图形编码。此时,终端界面的举例示意图可以如图12所示。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当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的支付应用功能时,终端在基于接收到的针对支付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并调用支付应用功能中的支付图形编码,在显示屏上显示支付图形编码。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的支付应用功能,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可穿戴设备的支付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支付应用功能的调用安全性,同时,可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不具有显示屏的场景,提高支付应用功能调用的适用范围,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方便性。另外,还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显示支付图形编码不清楚的情况,提高支付应用功能调用的方便性。
请参见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501-步骤S502。本申请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可穿戴设备。
具体的,该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步骤S501,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可穿戴设备是指可以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可穿戴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可穿戴手环、可穿戴手表、可穿戴眼镜、可穿戴耳机、可穿戴脚链等。
易于理解的是,当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时,用户可以在针对该应用功能输入用户交互操作。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该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对该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该设备的设备标识时,可以生成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即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到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该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
步骤S502,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调用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可以包括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该可穿戴设备管理应用程序可以兼容多种可穿戴设备协议,可以用于管理多种可穿戴设备。
易于理解的是,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发送该调用指令至终端。该调用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即终端接收到该调用指令时,终端可以基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对应的应用功能,并执行与该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发送至终端,以使终端基于该调用指令获取到对应的应用功能时,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其次,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同时可以减少由于可穿戴设备的显示屏不能准确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误差,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最后,当可穿戴设备不具有显示屏时,可以对终端中的应用功能进行调用,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适用范围,提高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请参见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601-步骤S608。
具体的,该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包括:
步骤S601,接收与终端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携带设备标识;
根据一些实施例,设备标识是指可穿戴设备携带的标识,该设备标识可以唯一标识可穿戴设备。不同类型的可穿戴设备携带的设备标识不一样,同一类型的不同可穿戴设备携带的设备标识也不一样。
易于理解的是,当可穿戴设备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之前,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与终端的连接请求。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与终端的连接指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并将该设备标识添加至该连接请求中。
步骤S602,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连接请求用于指示终端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并在安全验证通过时,发送安全验证通过信息至可穿戴设备;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与终端的连接请求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该连接请求发送至终端。当终端接收到该连接请求时,终端可以获取到该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终端可以基于该设备标识,对该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当终端在对该可穿戴设备的安全验证通过时,终端可以发送安全验证通过信息至该可穿戴设备。
步骤S603,接收安全验证通过信息,与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时,可穿戴设备可以监听是否接收到终端发送的安全验证通过信息。当可穿戴设备监听到终端发送的安全验证通过信息时,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该安全验证通过信息,并与该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步骤S604,获取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用户交互操作,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时,用户可以在针对该应用功能输入用户交互操作。当可穿戴设备检测到用户输入该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针对该应用功能输入的用户交互操作。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该用户交互操作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对该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
步骤S605,基于设备标识发送交互方式信息至终端,以使终端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到针对应用功能的交互方式信息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将该交互方式信息发送至终端。当终端接收到该交互方式信息、应用功能和设备标识时,终端可以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步骤S606,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步骤S607,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之前,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用于指示可穿戴设备与该终端是否处于已连接状态。Q可穿戴手表将调用指令发送至W终端之前,Q可穿戴手表可以接收W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例如可以是终端基于终端存储的与可穿戴设备的连接记录获取到的。例如,每隔预设时长,终端可以发送状态获取指令至可穿戴设备。当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该状态获取指令的确认指令时,终端可以获取到该状态信息,并更新终端中存储的状态信息。
步骤S608,在状态信息指示与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调用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时,在该状态信息指示与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例如,Q可穿戴手表将调用指令发送至W终端之前,Q可穿戴手表可以接收W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该状态信息例如可以是与W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即该状态信息指示与W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Q可穿戴手表可以发送调用指令至W终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当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时,终端可以发送用户身份信息的获取指令至可穿戴设备。当可穿戴设备接收到该获取指令时,可穿戴设备可以获取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当可穿戴设备获取待该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时,可穿戴设备可以传输用户身份信息至终端。该用户身份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即终端接收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时,终端可以获取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当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终端可以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接收到与终端的连接请求,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并在接收到安全验证通过信息,与终端建立连接关系,可以提高与可穿戴设备进行通信的安全性。其次,可穿戴设备可以将识别得到的交互方式信息发送至终端,以使终端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另外,可穿戴设备可以在接收到的状态信息指示与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可以提高调用指令发送的成功概率,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成功概率。最后,可穿戴设备可以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至终端,以便终端在确定用户身份信息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可以减少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不匹配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提高调用应用功能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5所示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图5-图12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图5-图12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5,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500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用户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500包括第一指令接收单元1501、功能获取单元1502和操作执行单元1503,具体用于:
第一指令接收单元1501,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功能获取单元1502,用于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操作执行单元1503,用于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500还包括第一关系建立单元1504,该关系建立单元1504包括请求接收子单元1514、安全验证子单元1524和关系建立子单元1534,其中:
请求接收子单元1514,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接收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
安全验证子单元1524,用于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
关系建立子单元1534,用于在安全验证通过时,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500还包括集合存储单元1505,该集合存储单元1505包括方式获取子单元1515和集合存储子单元1525,其中:
方式获取子单元1515,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获取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
集合存储子单元1525,用于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功能获取单元1502包括集合获取子单元1512和功能获取子单元1522,其中:
集合获取子单元1512,用于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
功能获取子单元1522,用于在功能调用集合中,获取与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指令接收单元1501,包括状态信息获取子单元1511和指令接收子单元1512,其中:
状态信息获取子单元1511,用于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
指令接收子单元1512,用于在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500还包括功能执行单元1506,该功能执行单元1506包括身份信息获取子单元1516、验证信息获取子单元1526和信息匹配子单元1536,其中:
身份信息获取子单元1516,用于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之前,基于设备标识,获取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
验证信息获取子单元1526,用于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信息匹配子单元1536,用于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应用功能为支付应用功能,功能获取单元1502,用于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时,具体用于:
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
操作执行单元1503,用于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时,具体用于:
调用支付应用功能中的支付图形编码,在显示屏上显示支付图形编码。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用功能调用装置可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基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同时,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
下面将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进行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附图16所示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用于执行本申请图13-图14所示实施例的方法,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具体技术细节未揭示的,请参照本申请图13-图14所示的实施例。
请参见图16,其示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功能调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600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用户终端的全部或一部分。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600包括第二指令接收单元1601和指令发送单元1602,具体用于:
第二指令接收单元1601,用于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指令发送单元1602,用于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调用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600还包括第二关系建立单元1603,该第二关系建立单元1603包括请求接收子单元1613、请求发送子单元1623和信息接收子单元1633,其中:
请求接收子单元1613,用于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接收与终端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携带设备标识;
请求发送子单元1623,用于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连接请求用于指示终端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并在安全验证通过时,发送安全验证通过信息至可穿戴设备;
信息接收子单元1633,用于接收安全验证通过信息,与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600还包括信息发送单元1604,该交互方式信息发送单元1604包括操作识别子单元1614和信息发送子单元1624,其中:
操作识别子单元1614,用于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获取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用户交互操作,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
信息发送子单元1624,用于基于设备标识发送交互方式信息至终端,以使终端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指令发送单元1602,用于包括状态信息接收子单元1612和调用指令发送子单元1622,其中:
状态信息接收子单元1612,用于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
调用指令发送子单元1622,用于在状态信息指示与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该应用功能调用装置1600还包括身份信息发送单元1605,该交互方式信息发送单元1604包括身份信息获取子单元1615和身份信息发送子单元1625,其中:
身份信息获取子单元1615,用于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之后,获取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身份信息发送子单元1625,用于传输用户身份信息至终端,用户身份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发送至终端,以使终端基于该调用指令获取到对应的应用功能时,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其次,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7所示,所述终端17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7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704,用户接口1703,存储器17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702。
其中,通信总线17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7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和GPS,可选用户接口1703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7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17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70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17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7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705内的数据,执行终端17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7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7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7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7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7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7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7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7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701的存储装置。如图17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7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用于应用功能调用的应用程序。
在图17所示的终端1700中,用户接口17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7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705中存储的应用功能调用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可穿戴设备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
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
在安全验证通过时,与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
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
在功能调用集合中,获取与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
在状态信息指示与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设备标识,获取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
获取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根据一些实施例,应用功能为支付应用功能,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
处理器1701用于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包括:
调用支付应用功能中的支付图形编码,在显示屏上显示支付图形编码。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终端可以在接收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时,基于调用指令中携带的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获取到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同时,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
请参见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8所示,所述可穿戴设备18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801,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804,用户接口1803,存储器18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802。
其中,通信总线18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
其中,用户接口1803可以包括GPS,还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
其中,网络接口1804可选的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
其中,处理器1801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1801利用各种借口和线路连接整个可穿戴设备18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805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805内的数据,执行可穿戴设备18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的,处理器1801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1801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屏所需要显示的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801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其中,存储器1805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可选的,该存储器1805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1805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1805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上面各个方法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数据等。存储器1805可选的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801的存储装置。如图18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8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用于应用功能调用的应用程序。
在图18所示的可穿戴设备1800中,用户接口18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获取用户输入的数据;而处理器18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805中存储的应用功能调用的应用程序,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调用指令用于指示终端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801用于执行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与终端的连接请求,连接请求中携带设备标识;
发送连接请求至终端,连接请求用于指示终端对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并在安全验证通过时,发送安全验证通过信息至可穿戴设备;
接收安全验证通过信息,与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801用于执行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用户交互操作,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
基于设备标识发送交互方式信息至终端,以使终端对应用功能和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801用于执行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时,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
在状态信息指示与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
根据一些实施例,处理器1801用于执行发送调用指令至终端之后,还具体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传输用户身份信息至终端,用户身份信息用于指示终端在用户身份信息与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获取与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应用功能。
在本申请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穿戴设备可以将接收到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发送至终端,以使终端基于该调用指令获取到对应的应用功能时,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以使可穿戴设备可以调用终端中的应用功能。因此,可以减少终端直接调用应用功能的步骤,可以减少应用功能的调用时长,提高应用功能的调用效率,同时,可穿戴设备不需要执行与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可以减少可穿戴设备丢失时调用应用功能的情况,可以提高应用功能调用的安全性。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的步骤。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何类型的盘,包括软盘、光盘、DVD、CD-ROM、微型驱动器以及磁光盘、ROM、RAM、EPROM、EEPROM、DRAM、VRAM、闪速存储器设备、磁卡或光卡、纳米系统(包括分子存储器IC),或适合于存储指令和/或数据的任何类型的媒介或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计算机程序的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程序可操作来使计算机执行如上述方法实施例中记载的任何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的部分或全部步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借助软件和/或硬件来实现。本说明书中的“单元”和“模块”是指能够独立完成或与其他部件配合完成特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其中硬件例如可以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服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实施例的各种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进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存储器可以包括:闪存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器(Random AccessMemory,RAM)、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公开的范围。即但凡依本公开教导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公开涵盖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记载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5)
1.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发送的连接请求;
对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
在所述安全验证通过时,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连接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应用功能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
对所述应用功能和所述交互方式关联存储至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包括:
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所述功能调用集合;
在所述功能调用集合中,获取与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关联的所述应用功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包括:
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指示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处于已连接状态时,接收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应用功能的所述调用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设备标识,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传输的用户身份信息;
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
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执行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应用功能为支付应用功能,所述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包括:
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支付应用功能;
所述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包括:
调用所述支付应用功能中的支付图形编码,在显示屏上显示所述支付图形编码。
8.一种应用功能调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指令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可穿戴设备发送的针对应用功能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所述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基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功能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操作执行单元,用于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9.一种应用功能调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所述调用指令中携带可穿戴设备的设备标识和交互方式信息,所述交互方式信息为对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的;
发送所述调用指令至终端,所述调用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执行与所述应用功能对应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包括:
接收与终端的连接请求,所述连接请求中携带设备标识;
发送所述连接请求至所述终端,所述连接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对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可穿戴设备进行安全验证,并在安全验证通过时,发送安全验证通过信息至所述可穿戴设备;
接收所述安全验证通过信息,与所述终端建立连接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调用指令之前,还包括:
获取针对应用功能输入的用户交互操作,对所述用户交互操作进行识别得到交互方式信息;
基于设备标识发送所述交互方式信息至所述终端,以使所述终端对所述应用功能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关联存储至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功能调用集合中。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调用指令至终端,包括:
接收终端发送的状态信息;
在所述状态信息指示与所述终端处于已连接状态时,发送所述调用指令至所述终端。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所述调用指令至终端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可穿戴设备对应的用户身份信息;
传输所述用户身份信息至所述终端,所述用户身份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终端在所述用户身份信息与所述设备标识对应的身份验证信息匹配时,获取与所述设备标识和所述交互方式信息对应的所述应用功能。
14.一种终端,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存储器中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或9-13中任一项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权利要求1-7或9-13中任一项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0609.2A CN1123085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1300609.2A CN1123085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308569A true CN112308569A (zh) | 2021-02-02 |
Family
ID=743358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300609.2A Pending CN112308569A (zh) | 2020-11-19 | 2020-11-19 |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308569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13585A (zh) * | 2021-06-21 | 2021-09-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WO2023116545A1 (zh) * | 2021-12-22 | 2023-06-29 |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互联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8963A (zh) * | 2014-08-28 | 2014-12-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执行控制操作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终端 |
CN108961489A (zh) * | 2018-05-30 | 2018-12-07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穿戴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19361A (zh) * | 2019-09-06 | 2020-01-21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11-19 CN CN202011300609.2A patent/CN1123085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8963A (zh) * | 2014-08-28 | 2014-12-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执行控制操作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和终端 |
CN108961489A (zh) * | 2018-05-30 | 2018-12-07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穿戴控制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19361A (zh) * | 2019-09-06 | 2020-01-21 |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信息发送方法、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13585A (zh) * | 2021-06-21 | 2021-09-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413585B (zh) * | 2021-06-21 | 2024-03-2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头戴显示设备的交互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WO2023116545A1 (zh) * | 2021-12-22 | 2023-06-29 | 杭州逗酷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设备互联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670571B (zh) | 一种查看信息内容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4574057B (zh) | 一种在线支付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US9277391B2 (en) | Pairing method between bluetooth devices and bluetooth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3647587A (zh) | 为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穿戴电子设备 | |
CN111512618B (zh) | 发送和接收包括表情符号的消息的电子设备以其控制方法 | |
US20180247299A1 (en) | Watch with SIM and Web browser | |
US2018034195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porting loss of card or device associated with account number or stolen of account number | |
CN111491279A (zh) | 蓝牙扫描方法、装置、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308569A (zh) | 应用功能调用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
US20210144543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esim of external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3065622A (zh) | 一种业务办理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CN104331649A (zh) | 基于网络连接的身份识别系统及方法 | |
WO2017185454A1 (zh) | 一种eSIM卡绑定处理的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 |
EP3697068A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using automatic response system | |
CN111541922A (zh) | 显示界面输入信息的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3468506B (zh) | 设备激活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7172718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WO2022227204A1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835035A (zh) | 数值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 | |
KR101531828B1 (ko) | 실시간 문자 송수신 및 사서함 기능을 가지는 전용단말기 | |
CN107770384B (zh) | 一种好友添加方法、装置、系统及智能设备 | |
JP2010238158A (ja) | ユーザ認証システムおよびユーザ認証用補助プログラムとユーザ認証方法 | |
CN105657164A (zh) | 解除便携式终端的使用限制的方法和设备 | |
KR20130054575A (ko)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분실을 확인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CN111866266A (zh) | 智能终端及其解锁方法、可穿戴设备及存储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