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7354A -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87354A CN112087354A CN202010782295.8A CN202010782295A CN112087354A CN 112087354 A CN112087354 A CN 112087354A CN 202010782295 A CN202010782295 A CN 202010782295A CN 112087354 A CN112087354 A CN 11208735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nagement system
- battery management
- system controller
- communication protocol
- feedback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56 Product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77 ren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1/00—Error detection; Error correction; Monitoring
- G06F11/36—Prevention of errors by analysis, debugging or testing of software
- G06F11/362—Debugging of software
- G06F11/3648—Debugging of software using additional hardwa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4—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using software, i.e. software packag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0—Bus networks
- H04L2012/40208—Bus networks characterized by the use of a particular bus standard
- H04L2012/40215—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涉及测试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应用于上位机,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该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参数;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测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由于直流充电具有充电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动汽车支持通过直流充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集成在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Management System,BMS)中,标准《GB/T27930-2015》规定了电动汽车BMS与直流充电机之间的CAN通信协议要求。
然而,在BMS开发初期,直流充电功能的软件开发完成后,由于缺少车辆集成环境,BMS无法单独与直流充电机连接,因此无法快速、准确地测试BMS控制器中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相关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导致对通信协议的测试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应用于上位机,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该方法包括:获取测试参数;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应用于上位机,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该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包括:测试参数获取模块、输出信号生成模块、发送模块以及测试模块。其中,测试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参数。输出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发送模块用于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测试模块用于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测试参数,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最后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从而能够通过虚拟的充电机控制模型替代真实的直流充电机控制器来测试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相关的待测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进而提高了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应用环境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位机软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保存或者携带实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的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对于新能源器汽车的充电技术也在不断更新,由于直流充电具有充电速度快等优点,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电动汽车支持通过直流充电机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电动汽车的直流充电功能集成在电池管理系统(BMS)中,标准《GB/T 27930-2015》规定了电动汽车BMS与直流充电机之间的CAN通信协议要求。
发明人发现,在BMS开发初期,BMS中的直流充电功能的软件开发完成后,由于缺少车辆集成环境,BMS无法单独与直流充电机连接,即无法对开发的直流充电功能的软件进行通信协议的功能测试,从而无法快速、准确地测试BMS控制器中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相关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不仅降低了对BMS控制器中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相关功能的测试效率,而且较大程度影响了软件开发的周期和进度。
因此,针对于上述问题,发明人提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使用虚拟的充电机控制模型替代真实的充电机控制器与BMS控制器进行连接和通信,用于测试直流充电时BMS控制器中直流充电通信协议部分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从而可以实现对BMS控制器中直流充电部分的通信协议功能进行快速、准确的测试,可以较大程度缩短BMS控制器中软件的开发周期和减少成本,比传统的测试方法(如充电桩测试、功率台架测试)更方便,且减少了成本。
下面针对本发明实施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的应用环境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的应用环境中可以包括上位机110和与上位机110通信连接的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120,(以下可称BMS控制器),可选地,上位机110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120之间可以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总线实现连接。可选地,上位机110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个人电脑、服务器等。
具体地,如图1所示,上位机110中可以配置有上位机110软件、CAN板卡以及一些其他板卡,上位机110可以通过其配置的CAN板卡连接CAN通信线,并通过CAN板卡和CAN通信线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120建立通信。
其中,如图2所示,上位机软件可以采用NI HIL系统,其中,通过NI HIL系统可以在上位机软件中搭建充电机控制模型。具体地,上位机软件可以包括仿真软件、总线开发软件以及实时测试软件。其中,该仿真软件可以用于多域仿真以及基于模型的设计,它可以支持系统设计、仿真、自动代码生成以及嵌入式系统的连续测试和验证。总线开发软件可以具有网络监控、数据获取/记录、节点仿真、诊断、自动测试等功能。实时测试软件可以用于配置实时测试应用程序的软件环境。
在实际应用中,搭建充电机控制模型时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充电机控制模型文件制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要求,使用仿真软件搭建基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的充电机控制模型(扩展名为mdl或xls),联合实时测试软件进行编译后生成实时测试软件可以加载并使用的充电机模型文件(扩展名为dll)。
步骤2,CAN通讯协议(扩展名为dbc)文件制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制作CAN通讯协议(扩展名为dbc)文件,该文件包含了CAN通信协议中报文的具体信号,包括的报文ID、周期、信号、信号初始值等。
步骤3,NI CAN卡配置。在实时测试软件的XNET_Databases数据库中导入步骤2生成的CAN通讯协议文件(扩展名为dbc),并将此协议文件与实时测试软件中NI CAN通道关联起来,在NI CAN通道中完成输入和输出报文的配置。配置完成后,在NI CAN通道中会生成CAN通信协议中充电机控制器收发的所有信号。
步骤4,信号映射(Mapping)。在实时测试软件的模型配置项中导入步骤1生成的充电机模型文件(扩展名为dll),在模型中的输入/输出接口中会生成充电机控制器收发的所有信号,这些信号与在步骤2的NI CAN通道中生成的充电机控制器收发的信号的种类和数量是相同的,信号名称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时测试软件的Mapping功能模块下,将模型输出/输出接口和NI CAN通道接口中具有相同信号名称的信号建立连接,完成信号的映射。映射完成后,NI CAN收到的信号能准确的传送到充电机控制模型;充电机控制模型的CAN信号发送指令也能准确地被NI CAN接收并执行。
其中,经过上述步骤1至步骤4后即可完成上位机中对充电机控制模型的搭建,当进行测试时,可以将BMS控制器与上位机通过CAN通信线进行连接,连接后即可实现BMS控制器中的待测软件与上位机中NI HiL系统的充电机控制模型连接,当运行上位机软件后,可以改变充电机控制模型中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参数的值,从而可以设定充电机控制模型不同的测试工况,以完成对BMS控制器与直流充电机之间的CAN通信协议的测试。
请参阅图3,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应用环境中的上位机,该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该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0,获取测试参数。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位机可以配置有输入模块,上位机可以接收用户通过输入模块进行输入操作时产生的测试参数。其中,测试参数可以用于设定上位机中搭建的充电机控制模型的测试工况,可选地,测试参数可以是充电机控制模型中的输入信号、输出信号、参数的值等,例如输出电压、输入电流等参数。其中,可以通过调整测试参数改变充电机控制模型的测试工况,以完成对BMS控制器与不同测试工况下的直流充电机之间的CAN通信协议的测试。
可选地,输入模块可以为触控屏,也可以为如鼠标、键盘等外设,可选地,输入模块还可以为无线通信模块,上位机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用户的移动终端连接,上位机可以接收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如智能手机、笔记本)进行输入操作时产生的测试参数,其中,无线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蓝牙模块、WiFi模块、4G模块等。
S120,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其中,当充电机控制模型中的测试参数设定以后,就确定了充电机控制模型的工况。作为一种示例,在确定的工况下,充电机控制模型输出的报文则可以作为输出信号。具体地,例如在充电机控制模型在当前工况下发出一帧报文,那么输出信号即为充电机控制模型发出的这一帧报文。可选地,充电机控制模型发出的报文的文件格式可以为CHM。
可以理解的是,不同工况下,充电机控制模型输出的报文不相同,即输出信号不相同。
S130,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其中,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是通过报文进行交互的。因此,当充电机控制模型发送一帧报文(以下可称第一报文)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收到第一报文后要回复另一帧报文(以下可称第二报文),其中,第二报文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可选地,第一报文的文件格式可以为CHM,第二报文的文件格式可以为BHM。其中,当待测软件配置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时,可以使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实现与该待测软件对应的功能,当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使用待测软件对应的不同功能时,相应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可以生成不同的反馈信号,从而可以依据不同的反馈信号确定待测软件对应的不同功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S140,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其中,上位机可以接收反馈信号,并检测反馈信号是否满足国标里面要求的格式,例如检测反馈信号的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等是否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要求。若满足,则可以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测试结果为正常。若不满足,以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测试结果为异常。
可见,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测试参数,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最后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从而能够通过在上位机建立的虚拟的充电机控制模型替代真实的直流充电机控制器,来测试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与直流充电通信协议相关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避免了采用真实的充电机来对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进行通信协议的测试而导致的测试不便、测试效率低、以及测试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升了测试效率。另外,可以依据测试需求调整测试参数来改变充电机控制模型的测试工况,从而能够实现对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和不同工况下的充电机控制模型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提高了测试灵活性。
请参阅图4,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应用环境中的上位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获取测试参数。
S220,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其中,S210至S22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S110至S120,故不在此赘述。
S230,获取输出信号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输出信号可以为CHM格式的报文,因此,该报文会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等属性参数。可选地,可以上位机可以获取输出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属性参数,作为第一属性参数。作为一种示例,第一属性参数可以只包括报文ID,也可以同时包括报文ID和报文长度,还可以同时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以及信号值大小等。
S240,确定第一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一指定格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指定格式可以为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具体地,由于国标对充电机和BMS控制器之间的报文交互时有要求的,比如:充电机发送一帧报文(CHM),这个报文需要按照国标规定格式发送,因此第一指定格式可以为国标规定格式,具体地,该国标规定格式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的规定格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属性参数包括多种属性参数,可以确定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每一种属性参数是否符合国标规定格式,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每一种属性参数均符合国标规定格式,则可以确定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从而可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第一属性参数是符合国标规定格式的。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第一属性参数包括多种属性参数,可以确定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指定类型的属性参数是否符合国际规定格式,若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指定类型的属性参数符合国际规定格式,则可以确定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作为一种示例,例如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以及信号值大小,其中,报文ID和报文长度为指定类型的属性参数,则当报文ID和报文长度符合国际规定格式时,则可以确定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从而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输出信号的第一属性参数是否符合发送要求。可选地,第一属性参数还可以包括信号初始值、信号周期等参数。
S250,若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确定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上位机可以通过CAN通信线将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
S260,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其中,S26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S140,故不在此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输出信号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一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一指定格式,若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可以确保输出信号符合发射要求,进而保证了后续测试的准确性。
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应用环境中的上位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获取测试参数。
S320,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其中,S310至S320可以参考S110至S120,故不在此赘述。
S330,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S33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通过CAN通信模块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其中,CAN通信模块基于标准CAN通信协议建立。
其中,可以在上位机软件中制作CAN通讯协议文件(扩展名为dbc)。具体地,可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制作CAN通讯协议(扩展名为dbc)文件,该文件包含了CAN通信协议中报文的具体信号,包括的报文ID、周期、信号、信号初始值等。然后在上位机软件的XNET_Databases数据库中导入上述CAN通讯协议文件,并将此协议文件与上位机软件中NI CAN通道关联起来,在NI CAN通道中完成输入和输出报文的配置。配置完成后,在NI CAN通道中会生成CAN通信协议中充电机控制模型收发的所有信号,从而得到CAN通信模块。通过该CAN通信模块充电机控制模型可以稳定、有效地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
S340,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S350,获取反馈信号对应的第二属性参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反馈信号可以为BHM格式的报文,因此,该报文会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等属性参数。可选地,可以上位机可以获取反馈信号中的一种或多种属性参数,作为第二属性参数。作为一种示例,第二属性参数可以只包括报文ID,也可以同时包括报文ID和报文长度,还可以同时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以及信号值大小等。
S360,确定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指定格式可以为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自定义设置。具体地,由于国标对充电机和BMS控制器之间的报文交互时有要求的,比如:充电机发送一帧报文(CHM),这个报文需要按照国标规定格式(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发送,BMS收到这一帧报文(CHM)后要回复另一帧报文(BHM),BHM也需要按照国标要求的格式(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发送,因此第二指定格式可以为国标规定格式,具体地,该国标规定格式可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GB/T 27930-2015》的规定格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若第二属性参数包括多种属性参数,可以确定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每一种属性参数是否符合国标规定格式,若多种属性参数中的每一种属性参数均符合国标规定格式,则可以确定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从而可以确保输出信号的第二属性参数是符合国标规定格式的。
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S36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是,若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匹配,确定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预先建立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的关系对应表,该关系对应表可以历史反馈数据建立,例如在历史反馈数据中记录了,在充电机和BMS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正常的情况下,当充电机向BMS控制器发送第一属性参数的报文a时,BMS控制器回复了第二属性参数的报文b,因此可以建立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的对应关系,以此类推,可以根据历史反馈数据建立多个输出信号的属性参数和多个反馈信号的属性参数的关系对应表。相应地,若根据该对应关系表,确定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具有对应关系,则可以确定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匹配,若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匹配,确定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根据历史反馈数据建立关系对应表,可以快速、有效地根据关系对应表确定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是否匹配,进而可以快速、有效地确定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作为另一种示例,可以获取第一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数量和类型,以及第二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数量和类型,若第一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数量和第二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数量相同,第一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类型和第二属性参数中的属性参数类型相同,且第二属性参数符合国际规定格式,确定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匹配,进而确定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在本实施方中,通过确保第一属性参数和第二属性参数在属性参数数量和类型上的一致性,可以进一步保证通信协议的测量准确性。
S370,若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正常。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反馈信号对应的第二属性参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确定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若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正常,其中,第二指定格式可以为国际规定格式,从而可以准确、有效地得到对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通信协议的测试结果。
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再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图1的应用环境中的上位机,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0,获取测试参数。
S420,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S430,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其中,S410至S430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S110至S130,故不在此赘述。
S440,确定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反馈信号。
其中,上位机可以实时检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反馈信号,可选地,上位机还可以每隔指定时长检测一次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反馈信号。
S450,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输出反馈信号,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S460,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没有输出反馈信号,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异常。
考虑到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没有输出反馈信号,可能是因为没有正常接收到输出信号,或者无法正常发出反馈信号,即通信协议存在异常,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反馈信号,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没有输出反馈信号,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异常,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效率。
请参阅图7,其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应用于上位机,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500包括测试参数获取模块510、输出信号生成模块520、发送模块530以及测试模块540。其中:
测试参数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测试参数。
输出信号生成模块520,用于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发送模块530,用于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测试模块540,用于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可选地,该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500还包括:
第一属性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输出信号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确定第一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一指定格式。
第一执行模块,用于若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执行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
可选地,该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500还包括:
第二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反馈信号对应的第二属性参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确定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若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正常。
可选地,第二判断模块具体用于若第二属性参数与第一属性参数匹配,确定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可选地,该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500还包括:
反馈信号检测模块,用于确定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反馈信号。
第二执行模块,用于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输出反馈信号,执行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可选地,该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500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若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没有输出反馈信号,确定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异常。
可选地,发送模块530具体用于通过CAN通信模块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其中,CAN通信模块基于标准CAN通信协议建立。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所显示或讨论的模块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请参考图8,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电子设备600可以是前述实施例中能够运行程序的电子设备600。本发明中的电子设备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610、存储器620、以及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一个或多个程序可以被存储在存储器620中并被配置为由一个或多个处理器610执行,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前述方法实施例所描述的方法。
处理器6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处理器6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600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6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620内的数据,执行电子设备600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6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6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610(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610(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GPU用于负责显示内容的渲染和绘制;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610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存储器6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存储器6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6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实现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比如触控功能、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拍摄功能)、用于实现下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还可以存储终端在使用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电话本、音视频数据、地图数据、行驶记录数据)等。
请参阅图9,其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结构框图。该计算机可读介质70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710,程序代码710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700可以是诸如闪存、E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硬盘或者ROM之类的电子存储器。可选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具有执行上述方法中的任何方法步骤的程序代码的存储空间。这些程序代码可以从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读出或者写入到这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产品中。程序代码可以例如以适当形式进行压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测试参数,基于测试参数和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将输出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最后获取反馈信号,并基于反馈信号对充电机控制模型和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使用基于NI平台的HiL系统建立一个虚拟的充电机控制器,即充电机控制模型,该虚拟的充电机控制器可以与BMS控制器进行连接和通信,用于测试直流充电时BMS控制器中直流充电通信协议部分的功能是否满足国标要求。其中,虚拟充电机控制器的CAN报文收发通过HiL系统内的NI CAN卡完成;虚拟充电机控制器的控制逻辑通过加载充电机控制模型来实现,充电机模型可以依据测试需求进行灵活修改。从而能够使用NI HiL系统搭建的虚拟充电机控制器可以在BMS开发初期,在不依赖真实的直流充电机/直流充电机功率级台架的情况下,实现对BMS控制器直流充电通信协议功能的测试,可以快速发现问题并进行软件迭代,大大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另外,真实的充电机控制器一般无法在客户端进行私下软件变更,无法根据测试需求修改控制逻辑,基于NI HiL系统搭建的虚拟充电机控制器可以通过修改充电机控制模型来修改控制逻辑,可以灵活满足各种测试需求,快速定位和解决问题,提高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测试参数;
基于所述测试参数和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获取所述反馈信号,并基于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输出信号对应的第一属性参数,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所述第一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一指定格式;
若所述第一属性参数符合第一指定格式,执行所述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之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反馈信号对应的第二属性参数,所述第二属性参数包括报文ID、报文长度、信号值大小中的至少一种;
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若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确定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正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参数是否符合第二指定格式,包括:
若所述第二属性参数与所述第一属性参数匹配,确定所述第二属性参数符合第二指定格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获取所述反馈信号,并基于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之前,还包括:
确定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是否输出所述反馈信号;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输出所述反馈信号,执行所述获取所述反馈信号,并基于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没有输出所述反馈信号,确定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为异常。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包括:
通过CAN通信模块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其中,所述CAN通信模块基于标准CAN通信协议建立。
8.一种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上位机,所述上位机用于与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连接,所述上位机预先搭建有充电机控制模型,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中配置有待测软件,所述通信协议的测试装置包括:
测试参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测试参数;
输出信号生成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测试参数和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得到输出信号;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输出信号发送至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以指示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的待测软件生成反馈信号;
测试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反馈信号,并基于所述反馈信号对所述充电机控制模型和所述电池管理系统控制器之间的通信协议进行测试。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器;
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被配置为由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配置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被处理器调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2295.8A CN112087354A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782295.8A CN112087354A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87354A true CN112087354A (zh) | 2020-12-15 |
Family
ID=73735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782295.8A Pending CN112087354A (zh) | 2020-08-06 | 2020-08-06 |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87354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7678A (zh) * | 2020-12-22 | 2021-03-19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测试协议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3590482A (zh) * | 2021-07-29 | 2021-11-02 | 深圳市超思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
CN113866653A (zh) * | 2021-10-11 | 2021-12-31 | 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测试通道映射方法 |
CN115250247A (zh) * | 2022-07-28 | 2022-10-2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现协议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267389A (zh) * | 2022-07-25 | 2022-11-01 | 安徽橡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直流充电协议测试装置的实现方法 |
CN115883431A (zh) * | 2022-11-29 | 2023-03-3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通讯协议性能测试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115933615A (zh) * | 2023-01-03 | 2023-04-0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170356A (zh) * | 2023-02-22 | 2023-05-26 | 华中科技大学 | 用于电动车辆充电的通信合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16319151A (zh) * | 2023-03-02 | 2023-06-23 | 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系统与测试台can总线匹配及数据解析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876785U (zh) * | 2017-06-23 | 2018-01-12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模拟的测试系统 |
CN108023790A (zh) * | 2017-12-06 | 2018-05-11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模拟非车载充电机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
CN108398636A (zh) * | 2018-01-25 | 2018-08-14 | 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直流充电机模型 |
CN108494808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 |
CN111123891A (zh) * | 2019-12-24 | 2020-05-08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bms的快充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8-06 CN CN202010782295.8A patent/CN11208735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6876785U (zh) * | 2017-06-23 | 2018-01-12 | 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 | 充电模拟的测试系统 |
CN108023790A (zh) * | 2017-12-06 | 2018-05-11 | 中汽研(天津)汽车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汽车模拟非车载充电机设备及其应用方法 |
CN108398636A (zh) * | 2018-01-25 | 2018-08-14 | 北京智行鸿远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硬件在环仿真系统的直流充电机模型 |
CN108494808A (zh) * | 2018-05-30 | 2018-09-04 |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充电机通信协议检测装置 |
CN111123891A (zh) * | 2019-12-24 | 2020-05-08 |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基于bms的快充测试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527678A (zh) * | 2020-12-22 | 2021-03-19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测试协议的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13590482A (zh) * | 2021-07-29 | 2021-11-02 | 深圳市超思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系统 |
CN113866653A (zh) * | 2021-10-11 | 2021-12-31 | 深圳市新威尔电子有限公司 | 电池测试通道映射方法 |
CN115267389A (zh) * | 2022-07-25 | 2022-11-01 | 安徽橡豫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树莓派的直流充电协议测试装置的实现方法 |
CN115250247A (zh) * | 2022-07-28 | 2022-10-28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现协议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250247B (zh) * | 2022-07-28 | 2023-05-19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发现协议测试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5883431A (zh) * | 2022-11-29 | 2023-03-31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通讯协议性能测试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115883431B (zh) * | 2022-11-29 | 2024-06-04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通讯协议性能测试系统、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
CN115933615A (zh) * | 2023-01-03 | 2023-04-07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170356A (zh) * | 2023-02-22 | 2023-05-26 | 华中科技大学 | 用于电动车辆充电的通信合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16170356B (zh) * | 2023-02-22 | 2024-07-09 | 华中科技大学 | 用于电动车辆充电的通信合规测试方法及系统 |
CN116319151A (zh) * | 2023-03-02 | 2023-06-23 | 上海鲲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燃料电池系统与测试台can总线匹配及数据解析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87354A (zh) | 通信协议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1371638A (zh) | 智能设备测试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2362360B (zh) | 车辆部件测试方法、装置、系统、测试板卡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4175748B (zh) | 通信频率调节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3849356B (zh) | 一种设备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3726454A (zh) | 射频测试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14426A (zh) | 蓝牙设备的智能升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 |
CN109933557A (zh) | 一种i2c拓扑图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2996020A (zh) | 一种基于蓝牙的自动化测试方法、装置及蓝牙测试终端 | |
CN113407469B (zh) |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 |
CN115391219A (zh) | 测试用例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837485A (zh) | 接口配置方法、装置、电子器件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9788251B (zh) | 视频处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CN111693294A (zh) | 车辆检测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593265B (zh) | 充电时长的预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6684302A (zh) | 车载以太网的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16300780A (zh) | 零部件配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5102634B (zh) | 一种电能表蓝牙功能的测试方法和装置、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4442590A (zh) | 车辆诊断方法、设备、诊断通信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 |
CN113076268A (zh) | 一种批量采集从机设备数据的方法 | |
CN112333704A (zh) | 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6192686B (zh) | 一种bmc稳定性测试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
CN115086822A (zh) | 耳机充电盒软件更新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8245330B (zh) | 一种航天测运控状态监控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350016A (zh) | 仿真模型的自动创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