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881753B -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881753B
CN111881753B CN202010597265.XA CN202010597265A CN111881753B CN 111881753 B CN111881753 B CN 111881753B CN 202010597265 A CN202010597265 A CN 202010597265A CN 111881753 B CN111881753 B CN 11188175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cklight module
plate
light
board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972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881753A (zh
Inventor
洪金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972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5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8817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5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88175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88175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18Sensors therefor using electro-optical elements or layers, e.g. electroluminescent sen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1Control of illumin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00Arrangements for 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10/10Image acquisition
    • G06V10/12Details of acquisition arrangemen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G06V10/14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ice performing the acquisition or on the illumination arrangements
    • G06V10/145Illumin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ttern recognition, e.g. using gra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背光模组包括壳体、多个光源、导光板、反射片,且多个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且多个光源与第一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反射片位于导光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背光模组还包括红外发射组件,红外发射组件位于背板和反射片之间。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本发明的背光模组为反组式背光结构,有利于背光模组边框的进一步收缩,在尽量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相关技术中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

Description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科技的快速发展,液晶显示装置(如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液晶显示屏等)凭借低压驱动、平板结构、显示信息量大、易于彩色化、长寿命、无辐射无污染等优点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液晶显示装置是一种被动型显示装置,其本身不能发光,因此需要在液晶显示面板下方配置背光模组(Back Light Unit,BLU)来提供其所需要的光源,进而达到显示的效果。背光模组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零组件之一,其主要功能在于为液晶面板提供均匀、高亮度的发光体,基本原理是将常用的点或线型发光转化成高亮度且均一灰度的面发光,使液晶面板能正常显示影像。随着液晶产品的逐渐普及,用户对产品越来越挑剔,对产品的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他们希望产品轻、薄、大屏幕的同时更希望产品的发光效果能够更加完美。随着全面屏手机的流行,在追求越来越高屏占比的同时,要求液晶显示产品边框越来越小。
现有技术中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话、个人笔记本电脑、平板等越来越多的智能型便捷式电子装置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备的工具。这些便携式电子装置通常包括使用者较多的个人信息,例如电话簿、照片等,为了确保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通常需要对使用者的身份或者权限进行验证。现在对使用者身份或者权限进行认证的方式一般有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密码输入等方式。由于指纹识别简单快捷,现在的电子装置大部分都采用指纹识别的方式进行身份或者权限验证。目前主流的指纹识别技术有光电式指纹识别、电容式指纹识别和超声波指纹识别。光电式指纹识别一般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和多个指纹传感单元,指纹传感单元可以根据光源发出的光经由触摸主体反射后形成的反射光进行指纹的识别,通过指纹纹谷与纹脊的反射率差异,实现指纹传感单元接收不同指纹信息差异化,形成指纹图像。
但是目前大多数带有指纹识别技术的显示装置中,很难同时实现窄边框和屏下指纹识别的效果。因此,提供一种既有利于减小模组边框,又能够较好的实现指纹识别功能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中模组边框较宽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壳体、多个光源、导光板、反射片,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多个光源、导光板、反射片,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且多个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壳体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背板、侧板,至少部分背板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侧板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相交;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多个光源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远离背板的一侧,且多个光源与第一柔性线路板电连接;反射片位于导光板靠近背板的一侧;背光模组还包括红外发射组件,在第二方向上,反射片包括靠近多个光源的第一分部,在第一分部位置处,红外发射组件位于背板和反射片之间;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均平行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且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交。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上述背光模组,显示面板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反射片位于导光板靠近背板的一侧,用于将入射至导光板远离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光线反射回去,能进一步提高亮度和能效。背光模组的壳体至少包括背板和侧板,一体成型的包括背板和侧板的壳体作为背光模组的承载壳体,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制作效率,增强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固定设置于背光模组的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光源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远离背板的一侧,即反组式背光结构,有利于背光模组边框的进一步收缩,从而提高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幕占比。由于反组式背光结构的背光模组中,反射片在其第一分部位置处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设置于反射片在第一分部位置处的背板和反射片之间,在尽量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相关技术中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并且反射片的第一分部位置处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无遮光部件,红外发射组件设置于该位置,有利于提高红外发射组件的出光效率,可以避免影响指纹识别精度。并且在设置与红外发射组件配合完成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检测组件时,可以使指纹检测组件与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有利于扩大有效指纹识别区域,便于手指操作。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不必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是图8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2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图12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相关技术中,如图1所示,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光电式指纹识别技术一般包括发光单元(可以为红外发光光源)04’和指纹传感单元05’,显示装置001’包括相对设置的背光模组01’和显示面板02’,显示面板02’位于背光模组01’出光面的一侧,显示面板02’远离背光模组01’的一侧设有玻璃盖板03’,相关技术中,光电式指纹识别技术的设置方式可分为侧边式和直下式,直下式即为红外发光光源04’和指纹传感单元05’均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正下方,侧边式即为将红外发光光源04’放在玻璃盖板03’正下方的显示面板02’的边缘一侧,而指纹传感单元05’设置在显示装置的正下方(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检测时,红外发光光源04’发射指纹检测用的红外光,出射至触摸主体06’表面(如手指表面),经过手指指纹的谷和脊反射回来后,被指纹传感单元05’识别,由于指纹的谷和脊的反射的红外光信号不同,则指纹传感单元05’可以接收到不同的指纹信息,最终形成指纹图像。对于此种屏下指纹识别结构,由于红外发光光源04’需要放置在玻璃盖板03’正下方的显示面板02’的边缘一侧,因此玻璃盖板03’的长度需要增加1-1.8mm(如图1中A’区域)用于设置红外发光光源04’,造成显示装置边框较宽,红外发光光源04’还需要放置成一定角度,并且很有可能显示面板02’边缘一侧的柔性线路板07’(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会遮挡部分红外光,影响指纹识别精度。并且由于红外发光光源04’发射的光线传输范围有限,指纹传感单元05’需要设置在能够保证红外发光光源照射到的范围之内,因此指纹传感单元05’设置的区域需要尽量靠近红外发光光源04’,即指纹传感单元05’与显示面板02’的显示区靠近红外发光光源04’一侧的边缘(如图1中的边缘B’)之间的最大距离变小了,因而指纹传感单元05’设置的区域比较局限。
基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既可以实现窄边框,又可以提高指纹识别效果和识别精度。关于本申请提出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考图2和图3,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000的膜层结构,对于图2中的导光板30、反射片40、红外发射组件6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背光模组000,包括:壳体10、多个光源20、导光板30、反射片40,壳体10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多个光源20、导光板30、反射片40,背光模组0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且多个光源20沿第一方向X排列设置;
壳体10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背板101、侧板102,至少部分背板101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侧板102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相交;
背板101靠近导光板30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多个光源20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50远离背板101的一侧,且多个光源20与第一柔性线路板50电连接;反射片40位于导光板30靠近背板101的一侧;
背光模组000还包括红外发射组件60,在第二方向Y上,反射片40包括靠近多个光源20的第一分部401,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红外发射组件60位于背板101和反射片40之间;其中,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均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且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可选的,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互垂直。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背光模组000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20射出的光由导光板30的侧边入射到导光板30内进行混光转化为面光源,经过导光板30的传导然后从导光板30的正面射出,侧入式背光模组的亮度均匀性主要是受入射光源20的亮度均匀性和导光板30的网点影响,其中光源20的亮度均匀性影响最大,导光板30网点作用次之,侧入式背光模组的光源20一般为线光源。本实施例的反射片40位于导光板30靠近背板101的一侧,用于将入射至导光板30远离背光模组000出光面E一侧的光线反射回去,能进一步提高亮度和能效。本实施例背光模组000的壳体10至少包括一体成型的背板101和侧板102,其中至少部分背板101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或者,背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侧板102所在平面与背板101所在平面相交,可选的,如图3所示,侧板102所在平面与背板101所在平面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当背板101为平面结构时,背板101所在平面的方向即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当背板101不为平面结构(为带凹凸状结构)时,背板101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具体实施时,可根据背板101的实际结构进行设置。一体成型的包括背板101、侧板102的壳体10作为背光模组000的承载壳体,能够提高背光模组000的制作效率,并且增强背光模组000的结构稳定性。
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窄边框成为了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整体显示屏幕要求边框窄,则显示屏幕模组内部的背光模组也同样需要窄边框进行匹配。现有的背光模组中,通常与光源电连接的柔性线路板位于光源(可以为LED灯带)的上方(图中未示意),由于柔性线路板的胶位宽度较大,无法收缩光源至壳体侧板的距离,这将不利于背光模组窄边收缩,从而不利于提高手机屏幕的占比。
本实施例背光模组000的背板101靠近导光板30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多个光源20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50远离背板101的一侧,且多个光源20与第一柔性线路板50电连接。本实施例将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固定设置于背光模组000的背板101靠近导光板30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光源20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50远离背板101的一侧,即反组式背光结构,同样采用一体成型的包括背板101、侧板102的壳体10作为背光模组000的承载壳体,实现背光的反组,有利于背光模组000边框的进一步收缩,从而提高使用该背光模组000的显示装置的屏幕占比。由于反组式背光结构的背光模组000中,在第二方向Y上,反射片40包括靠近多个光源20的第一分部401,相关技术中的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与背板101之间通过双面胶固定,以使反射片40与壳体10稳固,因此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与背板101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本实施例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于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的背板101和反射片40之间,在尽量不增加背光模组000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相关技术中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并且反射片40的第一分部401位置处朝向背光模组000出光面一侧无遮光部件,因此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于该位置,有利于提高红外发射组件60的出光效率,可以避免影响指纹识别精度。在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上,相比于图1所示的相关技术中的结构而言,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的位置更靠近使用该背光模组000的显示装置的显示区的边缘B,可选的,红外发射组件60还可能与显示区的边缘B交叠,因此,在设置与红外发射组件60配合完成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检测组件70(如图3所示),可以使指纹检测组件70与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有利于扩大有效指纹识别区域,便于手指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图2和图3仅是示意性画出与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相关的背光模组000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背光模组000的结构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其他能够实现背光功能的结构,可选的,背光模组000至少还可以包括扩散片和增亮片(图中未标号),扩散片位于导光板30远离背板101的一侧,增亮片位于扩散片远离导光板30的一侧,导光板30上的扩散片和增亮片等对光起到扩散和收聚作用。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4,图4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红外发射组件60分别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背板101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表面固定。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红外发射组件60可以包括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上表面60A和靠近壳体10背板101一侧的下表面60B,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固定,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下表面60B与背板101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表面固定,从而可以起到稳固红外发射组件60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效果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对于红外发射组件60与反射片40、红外发射组件60与背板101的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以为固定贴合的方式,还可以为其他固定方式,只需能够起到稳固红外发射组件60的效果即可。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和图4,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组件60通过双面胶80分别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背板101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红外发射组件60可以包括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上表面60A和靠近壳体10背板101一侧的下表面60B,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可以通过第一双面胶801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下表面60B可以通过第二双面胶802与背板101靠近反射片40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从而可以在起到稳固红外发射组件60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指纹识别效果的稳定性的同时,由于双面胶具有粘性且较薄,因此可以尽可能少的增加背光模组0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背光模组000的薄型化。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4和图5,图5是图4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红外发射组件60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601和至少一个红外灯602,红外灯602位于第二柔性线路板601远离背板101的一侧,且红外灯602与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电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红外发射组件60的结构可以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601和至少一个红外灯602,红外灯602与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电连接,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用于提供驱动信号使红外灯602发出所需亮度的红外光线,指纹识别检测时,红外灯602发射指纹检测用的红外光,出射至触摸主体表面(如手指表面),经过手指指纹的谷和脊反射回来后,被指纹检测组件70识别,由于指纹的谷和脊的反射的红外光信号不同,则指纹检测组件70可以接收到不同的指纹信息,最终形成指纹图像。可选的,红外灯602可以为红外芯片,可以直接打件与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红外发射组件60可以包括一个红外灯602或多个红外灯602,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可以根据指纹识别的实际光强需求进行设置。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4和图5,本实施例的红外灯602包裹有透明胶层603(图中未填充),透明胶层603用于起到保护红外灯602的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取消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的第一双面胶801(图5中未示意),直接通过透明胶层603即可实现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的贴合固定,有利于模组减薄。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和图7,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背光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B-B’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清楚示意本实施例的背光模组000的膜层结构,对于图6中的导光板30、反射片40、红外发射组件60进行了透明度填充),本实施例中,光源20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复用为红外发射组件60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用于驱动背光模组000的光源20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可以与红外发射组件60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共用,由于反组式背光结构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位于光源20靠近背板101的一侧,而红外发射组件60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位于红外灯602靠近背板101的一侧,因此,光源20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可以延伸至红外灯602靠近背板101的一侧成为一个整体的柔性线路板FPC,即光源20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复用作为驱动红外灯602发光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使用,可选的,驱动光源20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和驱动红外灯602发光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在整体的柔性线路板FPC内具有独立的控制电路,从而可以分别控制红外灯602发光和光源20发光。本实施例将光源20电连接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复用为红外发射组件60的第二柔性线路板601,可以在同一个柔性线路板FPC里集成设置驱动光源20发光的控制电路和驱动红外灯602发光的控制电路,有利于简化制程工艺,提高制程效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8,图8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背板101至少包括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均沿第一方向延伸;
在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一连接板1011位于第二连接板1012靠近光源20的一侧;
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连接板1011到导光板30的距离L1大于第二连接板1012到导光板30的距离L2;
第一柔性线路板50、红外发射组件60、至少部分反射片40(可以为反射片40的第一分部401)三者向背板101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连接板1011范围内。
本实施例解释说明了可以在背板101的靠近光源20位置处设置凹陷形成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第一连接板1011作为第一柔性线路板50的安装位置(此时即为背板101不为平面结构,背板101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或者大体平行),从而可以通过背板101在光源20位置处设置凹陷形成的第一连接板1011对第一柔性线路板50和光源20的安装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即第一柔性线路板50向背板101的正投影均位于第一连接板1011范围内,避免在做跌落实验过程中,光源20会因为冲击力撞击导光板30,造成光源20浮起、死灯或是第一柔性线路板50断裂的风险。并且,本实施例还设置红外发射组件60、至少部分反射片40(可以为反射片40的第一分部401)向背板101的正投影也均位于第一连接板1011范围内,即本实施例使光源20和红外发射组件60均在背板101的凹陷位置,可以使背光模组000的光学膜片(如反射片40、导光板30等)较为平整,有利于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提升背光效果。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和图8,本实施例的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所在平面和第二连接板1012所在平面均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背板101还包括位于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之间的衔接板1013,衔接板1013与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一体成型。
本实施例的衔接板1013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连接板1011的延伸方向相交,通过该衔接板1013的设置,可以使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不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连接板1011所在平面和第二连接板1012所在平面均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从而形成了用于放置光源20和红外发射组件60的凹陷,在使光源20平整设置的同时,保证了背光模组000的光学膜片(如反射片40、导光板30等)的平整,有利于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提升背光效果。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和图9,图9是图2中A-A’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包括第一子板1011A和第二子板1011B,在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一子板1011A位于第二子板1011B远离第二连接板1012的一侧;
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和第二连接板1012所在平面均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第二子板1011B所在平面与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α为锐角,且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二子板1011B朝远离导光板30的方向倾斜形成夹角α;
红外发射组件60向背板10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板1011B范围内。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可以包括不在同一平面上的第一子板1011A和第二子板1011B,其中,第一子板1011A位于第二子板1011B远离第二连接板1012的一侧,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和第二连接板1012所在平面均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光源20和第一柔性线路板50向背板101的正投影可以位于第一子板1011A范围内,红外发射组件60向背板10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板1011B范围内,而第二子板1011B所在平面与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α为锐角,第二子板1011B朝远离导光板30的方向倾斜形成该夹角α,从而可以使红外发射组件60所在位置处的部分背板101具有一定的角度,以控制红外发射组件60的红外灯602的发光角度朝向指纹检测组件70在的区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红外发射组件60光效利用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10可以为铁框,背板101中的第一子板1011A、第二子板1011B、第二连接板1012和侧板102可以一体成型制作,有利于降低工艺难度。需要说明的,当第二子板1011B朝远离导光板30的方向倾斜形成该夹角α时,红外发射组件60与反射片40之间的空隙可以通过透明胶层603填充,以提升红外发射组件60的安装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9和图10,图10是图9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在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二子板1011B包括靠近第一子板1011A的第一侧1011B1和远离第一子板1011A的第二侧1011B2;
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侧1011B1到导光板30的距离L3小于第二侧1011B2到导光板30的距离L4。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第二子板1011B所在平面与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α为锐角,此时在平行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上,第二子板1011B包括靠近第一子板1011A的第一侧1011B1和远离第一子板1011A的第二侧1011B2,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侧1011B1到导光板30的距离L3小于第二侧1011B2到导光板30的距离L4,即第二子板1011B的第一侧1011B1高于第二侧1011B2,第二子板1011B朝远离导光板30的方向倾斜形成该夹角α,从而使红外发射组件60所在位置处的部分背板101具有一定的角度,以控制红外发射组件60的红外灯602的发光角度朝向指纹检测组件70在的区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红外发射组件60光效利用率。
可选的,请继续结合参考图2、图9和图10,本实施例中,第二子板1011B所在平面与第一子板1011A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为α,且0°<α≤10°,第二子板1011B朝远离导光板30的方向倾斜形成的夹角α为锐角且范围为0°<α≤10°,可以避免第二子板1011B的倾斜角度过大造成背板101在该位置的凸出影响背光模组000整体的薄型化设计,还可以避免第二子板1011B的倾斜角度过小造成红外灯602的发光角度不能较好的朝向指纹检测组件70在的区域,造成出射光线的浪费。因此本实施例将夹角α的范围设置为0°<α≤10°,有利于背光模组000整体薄型化设计的同时还能够进一步提升红外发射组件60光效利用率。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2、图8和图11,图11是图8中M区域的局部放大图,本实施例中,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之间的距离H范围为0.24-0.26mm。
本实施例中在背板101的靠近光源20位置处设置凹陷形成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凹陷的深度范围可以为0.24-0.26mm,第一连接板1011作为第一柔性线路板50的安装位置(此时即为背板101不为平面结构,背板101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或者大体平行),从而可以通过背板101在光源20位置处设置凹陷形成的第一连接板1011对第一柔性线路板50和光源20的安装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同时由于第一连接板1011位置处还用于放置红外发射组件60,而用于将红外发射组件60固定的双面胶80的厚度范围一般为0.03-0.05mm,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的厚度一般在0.08mm左右,红外灯602(红外芯片)的厚度一般在0.1mm左右,透明胶层603的封胶高度一般在0.03mm(透明胶层603的封胶超出红外芯片表面的高度),因此双面胶80(指第二双面胶802,由于可以直接通过透明胶层603即可实现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的贴合固定,因此可以取消红外发射组件60的上表面60A与反射片40远离导光板30一侧的表面的第一双面胶801)、第二柔性线路板601、红外灯602(红外芯片)、透明胶层603的封胶的厚度之和的范围为0.24-0.26mm,因此本实施例设置在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上,第一连接板1011和第二连接板1012之间的距离H范围为0.24-0.26mm,即可实现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于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的背板101和反射片40之间的空间内,背板101的靠近光源20位置处设置凹陷形成背板101的第一连接板1011,凹陷的深度范围可以为0.24-0.26mm即可稳固的放置红外发射组件60,保证了背光模组000的光学膜片(如反射片40、导光板30等)的平整的同时,有利于减小背光模组的整体厚度,提升背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20位置处的第一柔性线路板50的上下两表面也可通过双面胶(图中黑色填充所示)分别与光源20和背板101固定贴合,双面胶的厚度一般为0.08mm,第一柔性线路板50的厚度一般在0.12mm左右,则光源20靠近背板101一侧的表面与背板101靠近光源一侧的表面之间的空间高度为(0.08+0.12+0.08)mm=0.28mm,而本实施例的反射片40一般厚度为0.082mm,整体反射片40与放置红外发射组件60需要的空间厚度为(0.24+0.082)mm-(0.26+0.082)mm,即0.322-0.342mm,由此可知,本实施例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于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的背板101和反射片40之间的空间内,背光模组000的整体厚度仅仅增加了(0.322-0.28)mm-(0.342-0.0.28)mm,即背光模组000的整体厚度仅需增加0.042-0.062mm,证明对背光模组000的整体厚度影响较小,因此,本实施例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60设置于反射片40在第一分部401位置处的背板101和反射片40之间,在尽量不增加背光模组000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相关技术中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包括显示面板001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000,其中显示面板001为液晶显示面板,显示面板001位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一侧。图12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111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111,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11,具有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背光模组0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各实施例对于背光模组0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图13和图14,图13是图12中C-C’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4是图12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11还包括指纹检测组件70,指纹检测组件70位于背光模组000远离显示面板001的一侧,且指纹检测组件70与背光模组000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用于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组件70可以外挂在背光模组000上且与背光模组000固定连接,背光模组000在指纹检测组件70相应位置处可开设透光盲孔701用于光线的通过(如图13所示)。可选的,用于指纹检测的指纹检测组件70还可以设置在背光模组000中,且与背光模组000固定连接,背光模组000在需要设置指纹检测组件70的壳体10相应位置处可开设透光通孔702,指纹检测组件70内嵌于该通孔内(如图14所示),有利于整个显示装置的进一步减薄。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继续结合参考图12、图13和图14,本实施例中,显示面板001和背光模组000之间还贴附有遮光胶带90,遮光胶带90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遮光胶带90向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光源20和至少部分导光板30向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背光模组000和显示面板001之间还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的遮光胶带90,遮光胶带90的延伸方向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沿垂直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方向Z,遮光胶带90向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正投影与光源20和至少部分导光板30向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的正投影相互交叠,当背光模组000和显示面板001(可选的,当背光模组000与显示面板001的衬底基板)组装时,遮光胶带90不仅可以起到固定背光模组000与显示面板001的作用,还可以起到遮光作用,避免光源20位置处的漏光,有利于提升显示装置111的产品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遮光胶带90靠近背板101的一侧还可以与背光模组000的部分增亮片100贴合,从而可以使遮光胶带004起到遮光效果的同时,还可以通过与增亮片100固定贴合,避免增亮片100移动,有利于提升整个显示装置111的稳固性。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2和图15,图15是图12中C-C’向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侧板102远离背板101一侧还包括延伸部103,延伸部103与侧板102一体成型,延伸部103朝向容置空间的方向延伸设置,延伸部103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遮光胶带90与延伸部103远离背板101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
本实施例进一步解释说明了侧板102远离背板101一侧还包括与侧板102一体成型的延伸部103,延伸部103朝向容置空间的方向延伸设置,延伸部103所在平面与背光模组000的出光面E平行,遮光胶带90与延伸部103远离背板101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本实施例的延伸部103的设置相当于将壳体10的侧板102往朝向容置空间的方向进一步进行了延伸,可以避免背光模组000与显示面板001贴合时,壳体10的侧板102的端部碰撞显示面板001的玻璃基板边缘造成破片风险,还可以使遮光胶带90在背光模组000上具有搭接的表面,有利于加强遮光胶带90的贴附效果。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的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反射片位于导光板靠近背板的一侧,用于将入射至导光板远离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的光线反射回去,能进一步提高亮度和能效。背光模组的壳体至少包括背板和侧板,一体成型的包括背板和侧板的壳体作为背光模组的承载壳体,能够提高背光模组的制作效率,增强背光模组的结构稳定性。本发明将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固定设置于背光模组的背板靠近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光源位于第一柔性线路板远离背板的一侧,即反组式背光结构,有利于背光模组边框的进一步收缩,从而提高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屏幕占比。由于反组式背光结构的背光模组中,反射片在其第一分部位置处与背板之间具有一定的空间,因此将用于指纹识别的红外发射组件设置于反射片在第一分部位置处的背板和反射片之间,在尽量不增加背光模组整体厚度的情况下,有利于缩小相关技术中使用该背光模组的显示装置的玻璃盖板的长度,从而有利于减小边框。并且反射片的第一分部位置处朝向背光模组出光面一侧无遮光部件,红外发射组件设置于该位置,有利于提高红外发射组件的出光效率,可以避免影响指纹识别精度。并且在设置与红外发射组件配合完成指纹识别功能的指纹检测组件时,可以使指纹检测组件与显示区的边缘的距离增大,从而可以有利于扩大有效指纹识别区域,便于手指操作。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7)

1.一种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多个光源、导光板、反射片,所述壳体形成容置空间用于容纳多个所述光源、所述导光板、所述反射片,所述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且多个所述光源沿第一方向排列设置;
所述壳体至少包括相互连接的背板、侧板,至少部分所述背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所述侧板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相交;
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导光板的一侧表面上固定设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柔性线路板,多个所述光源位于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多个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电连接;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导光板靠近所述背板的一侧;
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红外发射组件,在第二方向上,所述反射片包括靠近多个所述光源的第一分部,在所述第一分部位置处,所述红外发射组件位于所述背板和所述反射片之间;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均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红外发射组件分别与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表面、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反射片一侧的表面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组件通过双面胶分别与所述反射片远离所述导光板一侧的表面、所述背板靠近所述反射片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发射组件包括第二柔性线路板和至少一个红外灯,所述红外灯位于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且所述红外灯与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包裹有透明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复用为所述第二柔性线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至少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
在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
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到所述导光板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到所述导光板的距离;
所述第一柔性线路板、所述红外发射组件、至少部分所述反射片三者向所述背板的正投影均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均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包括第一子板和第二子板,在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子板位于所述第二子板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
所述第一子板所在平面和所述第二连接板所在平面均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所述第二子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子板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为锐角,且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板朝远离所述导光板的方向倾斜形成所述夹角;
所述红外发射组件向所述背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子板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平行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子板包括靠近第一子板的第一侧和远离所述第一子板的第二侧;
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侧到所述导光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侧到所述导光板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板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子板所在平面相交且夹角为α,且0°<α≤10°。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体成型。
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之间的距离范围为0.24-0.26mm。
14.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和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背光模组,所述显示面板位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指纹检测组件,所述指纹检测组件位于所述背光模组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指纹检测组件与所述背光模组固定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之间还贴附有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遮光胶带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源和至少部分所述导光板向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的正投影相互交叠。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远离所述背板一侧还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与所述侧板一体成型,所述延伸部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延伸部所在平面与所述背光模组的出光面平行,所述遮光胶带与所述延伸部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表面贴合固定。
CN202010597265.XA 2020-06-28 2020-06-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ctive CN11188175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265.XA CN111881753B (zh) 2020-06-28 2020-06-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97265.XA CN111881753B (zh) 2020-06-28 2020-06-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1753A CN111881753A (zh) 2020-11-03
CN111881753B true CN111881753B (zh) 2022-11-01

Family

ID=73157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97265.XA Active CN111881753B (zh) 2020-06-28 2020-06-28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88175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87403B (zh) * 2021-03-05 2022-05-17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3539203B (zh) * 2021-06-29 2022-08-23 北海惠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显示装置
CN114387871A (zh) * 2021-11-30 2022-04-22 重庆惠科金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和显示设备
CN115685437B (zh) * 2022-08-24 2024-09-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258A (zh) * 2010-07-02 2010-11-24 深圳百佳安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采集仪
CN104751155A (zh) * 2013-12-27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WO2018063887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with angled reflectors
CN108664854A (zh) * 2017-03-30 2018-10-16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154961A (zh) * 2018-02-26 2019-01-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利用透镜-针孔模块和其他光学设计的光学成像的lcd屏上光学指纹感测
CN110598663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726240B2 (en) * 2015-07-09 2020-07-28 Gingy Technology Inc.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KR102401009B1 (ko) * 2015-11-27 2022-05-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4258A (zh) * 2010-07-02 2010-11-24 深圳百佳安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光学指纹采集仪
CN104751155A (zh) * 2013-12-27 2015-07-0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
WO2018063887A1 (en) * 2016-09-30 2018-04-05 Synaptics Incorporated Optical sensor with angled reflectors
CN108664854A (zh) * 2017-03-30 2018-10-16 上海箩箕技术有限公司 指纹成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09154961A (zh) * 2018-02-26 2019-01-04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利用透镜-针孔模块和其他光学设计的光学成像的lcd屏上光学指纹感测
CN110598663A (zh) * 2019-09-18 2019-12-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和指纹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881753A (zh) 2020-11-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81753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I355534B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backlight
JP2004533006A (ja) フロントライト型タッチパネル
WO2019029186A1 (zh) 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1061090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TW200403497A (en)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illuminating device,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WO2021087652A1 (zh) 液晶显示屏指纹识别系统、电子装置及指纹识别模组
CN112164331B (zh) 多曲面显示装置
CN106990609B (zh) 背光装置及包括该背光装置的显示装置
KR20150041324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KR20170015623A (ko) 도광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백라이트 유닛과 모바일 기기
KR20080084334A (ko) 액정표시모듈
CN110908191A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10967867A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JP2017157467A (ja)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1596489B (zh) 背光模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EP3599505B1 (en) Display apparatus
TWM601851U (zh) 顯示裝置
KR101705899B1 (ko) 에지형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CN109976033A (zh) 具有背光单元的显示装置和制造背光单元的方法
KR2015006455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6088223A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0529845C (zh) 双面显示器及改善其显示画面的方法
CN111343307A (zh) 电子设备
JP2017103187A (ja)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