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665990B - 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665990B
CN111665990B CN202010545615.8A CN202010545615A CN111665990B CN 111665990 B CN111665990 B CN 111665990B CN 202010545615 A CN202010545615 A CN 202010545615A CN 111665990 B CN111665990 B CN 1116659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ouch
electrode
control
sign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4561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665990A (zh
Inventor
葛腾飞
戴其兵
李文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4561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90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99357 priority patent/WO2021253492A1/zh
Priority to US17/054,696 priority patent/US20220187950A1/en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6659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6659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2Fingerprints or palmprints
    • G06V40/13Sensors therefor
    • G06V40/1306Sensors therefor non-optical, e.g. ultrasonic or capacitive sens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display module assemb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触控显示区,触控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结构层,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显示模组包括指纹结构层和短接单元,指纹结构层集成在触控结构层上,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短接电路和至少一第二短接电路,第一短接电路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第二短接电路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本申请在不影响指纹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指纹识别模块所在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解决了显示屏触控死区无法实现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手机等显示设备逐渐向高屏占比的全面显示方向发展。
随着手机屏占比的不断增加,指纹识别技术也得到不断的发展。为了提高屏占比,现有的指纹识别模块一般置于显示屏下方,使得指纹识别模块所在的显示区域为触控死区,进而导致该区域的触控功能无法实现。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以解决因显示屏指纹识别模块所在的显示区域为触控死区,进而导致该区域无法实现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触控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结构层,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指纹结构层,所述指纹结构层集成在所述触控结构层上,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以及
短接单元,所述短接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短接电路和至少一第二短接电路,所述第一短接电路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短接电路用于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
所述第一短接电路包括至少一第一控制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管,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电极走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
所述第二短接电路包括至少一第二控制信号线和多个第二开关管,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电极走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短接单元包括一信号控制模块,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短接单元包括两个信号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均为一条;
一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另一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触控控制芯片,所述触控控制芯片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端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端;
所述触控结构层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一短接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二短接电路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端为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端为触控感应信号接收端。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显示模组还包括指纹识别控制芯片,所述指纹识别控制芯片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
所述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远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的一端,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电极走线远离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的一端。
在本申请的显示模组中,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为感应电极。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短接单元将指纹识别结构层中的指纹识别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当短接单元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协同工作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当短接单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协同工作以实现触控功能。本申请在不影响指纹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指纹识别模块所在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解决了显示屏触控死区无法实现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AA’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指纹识别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时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申请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申请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申请。此外,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申请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P型晶体管及N型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或其他场效应管,由于这里采用的晶体管的源极、漏极是对称的,所以其源极、漏极是可以互换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为区分晶体管除栅极之外的两极,将其中一极称为源极,另一极称为漏极。按附图中的形态规定晶体管的中间端为栅极、信号输入端为源极、信号输出端为漏极。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100包括触控显示区10A和非显示区10B。触控显示区10A设置有触控结构层11。触控结构层11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1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12。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指纹结构层12、短接单元13、触控控制芯片15和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指纹结构层12集成在触控结构层11上。指纹结构层12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短接单元13包括至少一第一短接电路131和至少一第二短接电路132。第一短接电路131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短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短接电路132用于将至少两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短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112。
由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短接单元13将指纹结构层12中的指纹识别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当短接单元13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协同工作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当短接单元13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协同工作以实现触控功能。本申请在不影响指纹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指纹识别模块所在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解决了显示屏触控死区无法实现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依次设置的显示面板10和绝缘层14,如图2所示。其中,绝缘层14的设置可以防止触控结构层11中的电极与显示面板10上的其他电路之间发生信号串扰。另外,显示面板10可以为液晶显示面板,也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显示面板10的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申请中的显示模组100还包括背板以及光学胶层等其他膜层结构(图中未标识),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触控结构层11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也可以集成在显示面板10中,本实施例仅以触控结构层11设置在显示面板10上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另外,本实施例中触控结构层11的具体结构仅为示例,但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纹结构层12集成在触控结构层11上,指纹结构层12的具体集成方式可以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异层设置,本实施例仅以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同层设置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此外,本申请中的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的图案可以为菱形、长条形或方形等,本实施例仅以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的图案均为菱形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为驱动电极、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为感应电极。指纹结构层12还包括多个架桥123,架桥123用于连接相邻的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为感应电极、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为驱动电极,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纹结构层12所在的区域为指纹识别区10C,如图1所示。指纹识别区10C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0的上方、下方或其他位置,本实施例仅以指纹识别区10C设置在显示面板10的下方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短接单元13设置在显示面板10位于非显示区10B的部分上,如设置于柔性电路板(图中未标识)或其他外围电路中。另外,短接单元13的具体位置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第一短接电路131可以将两个或多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短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短接电路132将两个或多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短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112。第一短接电路131及第二短接电路132分别短接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的具体个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请继续参阅3至图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纹结构层12还包括多个第一电极走线121a和多个第二电极走线122a。第一电极走线121a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第一短接电路131包括至少一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和多个第一开关管131b。每一第一开关管131b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第一开关管131b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每一第一开关管131b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极走线121a。
第二电极走线122a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第二短接电路132包括至少一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和多个第二开关管132b。每一第二开关管132b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每一第二开关管132b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二电极走线122a。
可选的,第一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第二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均为P型晶体管。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短接电路131的数量为两个。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短接电路131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短接电路131的数量可以根据第一电极走线121a的排布方式进行选择,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第二短接电路13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仅以第二短接电路132的数量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限于此。
请继续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短接单元13包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信号控制模块1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电性连接于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
可以理解的是,信号控制模块133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分别向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以此控制第一开关管131b及第二开关管132b的开启和关闭。上述设置通过用一个信号控制模块133向短接单元13输入控制信号,有利于简化电路结构,且能够节约工艺成本。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短接单元13还可以包括两个信号控制模块,如图5所示。其中,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具体的,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的数量均为一条。一信号控制模块133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另一信号控制模块13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5所示的短接单元13中,将一信号控制模块133定义为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另一信号控制模块134定义为第二信号控制模块134。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用于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向第一开关管131b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以此控制第一开关管131b的开启和关闭。第二信号控制模块134用于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向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以此控制第二开关管132b的开启和关闭。
上述设置通过利用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和第二信号控制模块134分别向第一短接电路131和第二短接电路132输入控制信号,并将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的数量均设置为一条,进而有利于降低控制信号的延迟效应,避免影响控制信号的传输。此外,第一短接电路131之间以及第二短接电路132之间共用一条控制信号线,还可以提高第一短接电路131和第二短接电路132的稳定性,从而保证了短接单元13工作的高效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信号控制模块设置在短接单元13中。在一些实施例中,信号控制模块还可以集成在触控控制芯片15或者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中,该设置有利于简化工艺制程,从而节约工艺成本。
进一步的,触控控制芯片15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端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端。触控结构层11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走线111a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走线112a。第一触控信号走线111a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触控信号走线112a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二触控电极112。第一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信号走线111a远离第一短接电路131的一端。第二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信号走线112a远离第二短接电路132的一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端为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二触控信号端为触控感应信号接收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触控信号端为触控感应信号接收端。第二触控信号端为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的,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一电极走线121a远离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的一端。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第二电极走线122a远离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的一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为指纹识别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为指纹识别感应信号接收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触控控制芯片15及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上(图中未标识),在此不再赘述。
请一并参阅图3、图4和图6,其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短接单元的信号时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短接单元13的信号时序图仅以图4中的短接单元13为例进行说明,根据短接单元13的其他结构同样可以得到本实施例中的信号时序图。
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TP-EN为控制信号。信号控制模块133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和第二控制信号线132a分别向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TP-EN,以控制第一开关管131b及第二开关管132b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短接单元13的工作状态。其中,当控制信号TP-EN为高电平信号VGH时,第一开关管131b及第二开关管132b关闭,短接单元13处于断开状态;当控制信号TP-EN为低电平信号VGL时,第一开关管131b及第二开关管132b打开,短接单元13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在T1阶段,指纹识别功能开启,触控功能关闭。
具体的,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向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输入高电位信号VGH,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关闭,短接单元13处于断开状态。
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通过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向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输入指纹识别驱动信号FS-TX,接着,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通过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接收指纹识别感应信号FS-RX,此时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形成的电容被充电,从而通过第一指纹识别电极121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122的协同工作完成指纹识别功能。
在T2阶段,指纹识别功能关闭,触控功能开启。
具体的,指纹识别控制芯片16内部将第一电极走线121a和第二电极走线122a的管脚悬空,指纹识别功能关闭。接着,第一信号控制模块133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线131a向第一开关管131b和第二开关管132b的栅极输入低电位信号VGL,第一开关管131b及第二开关管132b打开,短接单元13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此时,第一电极走线121a的线路被短接形成第一触控电极111,第二电极走线122a的线路被短接形成第二触控电极112。具体的,每一第一短接电路131中的第一电极走线121a被短接形成一第一触控电极111(驱动电极),每一第二短接电路132中的第二电极走线122a被短接形成一第二触控电极112(感应电极)。由此,触控功能开启,触控控制芯片15通过第一触控信号端向第一触控电极111输入触控驱动信号TP-TX,接着,第二触控电极112通过第二触控信号端接收触控感应信号TP-RX,此时,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形成的电容被充电,从而通过第一触控电极111和第二触控电极112的协同工作完成触控功能。
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显示模组,本申请提供的显示模组通过短接单元将指纹识别结构层中的指纹识别电极复用为触控电极,当短接单元处于断开状态时,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和第二指纹识别电极协同工作以实现指纹识别功能;当短接单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协同工作以实现触控功能。本申请在不影响指纹识别功能的前提下,有效实现了指纹识别模块所在显示区域的触控功能,解决了显示屏触控死区无法实现触控功能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方式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显示模组,其包括触控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触控显示区设置有触控结构层,所述触控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和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指纹结构层,所述指纹结构层集成在所述触控结构层上,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电极、多个第二指纹识别电极和多个架桥,沿列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相连设置,沿行方向排列的相邻的两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通过所述架桥连接;以及
短接单元,所述短接单元包括至少一第一短接电路和至少一第二短接电路,所述第一短接电路用于将位于不同行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短接电路用于将位于不同列的至少两个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短接形成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触控控制芯片,通过所述第一短接电路、所述第二短接电路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指纹识别控制芯片,通过第一电极走线、第二电极走线分别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
其中,所述短接单元、所述触控控制芯片和所述指纹识别控制芯片均设置在所述非显示区中位于所述触控显示区下方的区域;
其中,所述触控控制芯片与所述短接单元连接均形成一环形区域,所述指纹识别控制芯片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内;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一电极走线,所述第一电极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
所述第一短接电路包括至少一第一控制信号线和多个第一开关管,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电极走线;所述指纹结构层包括多个所述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第二电极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
所述第二短接电路包括至少一第二控制信号线和多个第二开关管,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包括栅极、源极和漏极,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电性连接至对应的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每一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漏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电极走线;所述短接单元包括一信号控制模块,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
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
所述信号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分别向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输入控制信号以控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开启和关闭从而控制所述短接单元的工作状态,其中,当所述控制信号为高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关闭,所述短接单元处于断开状态;当所述控制信号为低电平信号时,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打开,所述短接单元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短接单元包括两个信号控制模块,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和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的数量均为一条;
一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控制信号线,另一所述信号控制模块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控制信号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所述第二开关管为P型晶体管或N型晶体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控制芯片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端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端;
所述触控结构层还包括至少一第一触控信号走线和至少一第二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走线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触控电极;
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一短接电路的一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触控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二短接电路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信号端为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所述第二触控信号端为触控感应信号接收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指纹识别控制芯片包括多个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和多个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
所述第一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一电极走线远离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的一端,第二指纹识别信号端一一对应电性连接于一所述第二电极走线远离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的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纹识别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指纹识别电极为感应电极。
CN202010545615.8A 2020-06-16 2020-06-16 显示模组 Active CN1116659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615.8A CN111665990B (zh) 2020-06-16 2020-06-16 显示模组
PCT/CN2020/099357 WO2021253492A1 (zh) 2020-06-16 2020-06-30 显示模组
US17/054,696 US20220187950A1 (en) 2020-06-16 2020-06-30 Display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45615.8A CN111665990B (zh) 2020-06-16 2020-06-16 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665990A CN111665990A (zh) 2020-09-15
CN111665990B true CN111665990B (zh) 2023-10-31

Family

ID=72388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45615.8A Active CN111665990B (zh) 2020-06-16 2020-06-16 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187950A1 (zh)
CN (1) CN111665990B (zh)
WO (1) WO202125349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64792B (zh) * 2020-11-17 2023-02-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67564A (ko) * 2013-12-10 2015-06-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CN106383623A (zh) * 2016-10-14 2017-0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6775109A (zh) * 2017-01-03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368224A (zh) * 2017-08-14 2017-1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折叠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8008865A (zh) * 2016-10-29 2018-05-0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9254683A (zh) * 2018-08-21 2019-0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方法
WO2019061684A1 (zh) * 2017-09-26 2019-04-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指纹识别的互电容触摸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09814753A (zh) * 2019-01-09 2019-05-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828696A (zh) * 2019-01-09 2019-05-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屏
CN110543262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64725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应用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WO2020113651A1 (zh) * 2018-12-07 2020-06-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 oled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8425B (zh) * 2013-09-10 2017-12-11 映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指紋感測積體電路的手指偵測元件及偵測方法
CN105389053A (zh) * 2015-11-19 2016-03-09 业成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设备、控制器及操作方法
TWI582678B (zh) * 2015-12-30 2017-05-11 晨星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電容感測裝置、指紋感測裝置與電容感測裝置製造方法
CN105893815A (zh) * 2016-03-25 2016-08-24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的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KR102589636B1 (ko) * 2016-08-05 2023-10-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지문 센서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N112306274A (zh) * 2019-07-31 2021-02-02 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067564A (ko) * 2013-12-10 2015-06-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용 표시패널
CN106383623A (zh) * 2016-10-14 2017-02-08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008865A (zh) * 2016-10-29 2018-05-08 南昌欧菲生物识别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屏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6775109A (zh) * 2017-01-03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CN107368224A (zh) * 2017-08-14 2017-11-2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折叠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WO2019061684A1 (zh) * 2017-09-26 2019-04-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带指纹识别的互电容触摸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CN110647253A (zh) * 2018-06-27 2020-01-0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应用该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子装置
CN109254683A (zh) * 2018-08-21 2019-01-2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方法
WO2020113651A1 (zh) * 2018-12-07 2020-06-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屏下指纹识别的 oled 显示装置
CN109814753A (zh) * 2019-01-09 2019-05-28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模组、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CN109828696A (zh) * 2019-01-09 2019-05-3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屏
CN110543262A (zh) * 2019-09-04 2019-12-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嵌入式指纹识别控制电路设计;孙彩玲;宋杰;袁航;;电子测量技术(第09期);80-84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3492A1 (zh) 2021-12-23
US20220187950A1 (en) 2022-06-16
CN111665990A (zh) 2020-09-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25294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CN104851369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显示装置
US1199603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02109688B (zh) 液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驱动线线缺陷检测方法
CN105372891A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
CN202049315U (zh) 阵列基板像素结构、阵列基板、液晶面板及显示设备
CN105720037A (zh) 半导体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1750809B (zh) 液晶显示面板
CN1123311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138477B (zh) 显示面板及电子设备
CN107479759A (zh) 一种压力触控显示面板、检测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1665990B (zh) 显示模组
CN10664824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0444405C (zh) 双栅级薄膜电晶体与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94306A (zh)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阵列基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07134460A (zh) 显示装置及其goa电路
CN108445663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402464A (zh) 一种静电放电电路和显示面板
CN109445207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320621U (zh) 一种低功耗刷新功率的电子模组
CN108646941B (zh) Tft阵列基板及tft阵列基板的检测方法
CN111445878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9017658U (zh) 一种平板显示阵列结构
US20190369768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US11676552B2 (en)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