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661B -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2661B CN111602661B CN202010101207.3A CN202010101207A CN111602661B CN 111602661 B CN111602661 B CN 111602661B CN 202010101207 A CN202010101207 A CN 202010101207A CN 111602661 B CN111602661 B CN 1116026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id
- bacterial
- compound
- use according
- hal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4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 A01N37/5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carboxylic group or a thio analogue, or a derivative thereof, and a nitrogen atom attached to the same carbon skeleton by a single or double bond, this nitrogen atom not being a member of a derivative or of a thio analogue of a carboxylic group, e.g. amino-carboxylic acids the nitrogen atom being doubly bound to the carbon skeleton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7/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 A01N37/52—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compounds containing a carbon atom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two bonds to halogen, e.g. carboxylic acids containing groups, e.g. carboxylic acid amidin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1,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式中各取代基的定义见说明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农用杀细菌剂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性病害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中仅次于真菌性病害的第二大常发性病害,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细菌性病害目前发生面积在1.2亿亩次,细菌性病害防治市场容量超过20亿元。目前农业生产中,防治细菌性病害药剂主要包括用量较大的铜制剂(包括有机或无机铜制剂)和抗生素类产品;其中,铜制剂的防效较低并且大量的重金属喷施到环境中,对土壤、水体和食品形成污染,引发环境及食品的安全担忧;而另一方面,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能引起人体病原菌对医用抗生素产生抗药性。其它能用于农业细菌治疗的仅有少量品种,实际生产中受到抗性及防效的双重限制,推广面积较小。因此,研发新型、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细菌性病害防治药剂是非常必要而迫切的。
现有技术中,如本发明所示的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如通式I所示的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在农业或林业领域中用于控制植物细菌性病害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其中,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式中: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其中: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硫基、卤代C1-C6烷硫基、C1-C6烷基氨基、C1-C6二烷基氨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G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氰基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通式I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时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硫基、卤代C1-C4烷硫基、C1-C4烷基氨基、C1-C4二烷基氨基、C1-C4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
G选自氢、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氰基C1-C4烷基、C1-C4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通式I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时更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硫基、乙硫基、三氟甲硫基、2, 2, 2-三氟乙硫基、甲氨基、乙氨基、N, N-二甲基氨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G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氰甲基、乙酰基、正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或正丁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通式I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时再进一步优选的化合物为: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羧基、甲基、乙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G选自氢、甲基、乙基、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互变异构体;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或磷酸形成的盐。
上面给出的通式化合物的定义中,汇集所用术语一般代表如下取代基:
卤素:指氟、氯、溴或碘。
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例如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或不同的丁基、戊基或己基异构体等。
卤代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等。
氰基烷基:直链或支链烷基,在这些烷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氰基所取代,
例如氰甲基(CNCH2-)、氰乙基(CNCH2CH2-)、CNCH2CH2CH2-、CNCH2CH2CH2CH2-等。
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氧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叔丁氧基等。
卤代烷氧基: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在这些烷氧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氯甲氧基、二氯甲氧基、三氯甲氧基、氟甲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氯氟甲氧基、2, 2, 2-三氟乙氧基等。
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硫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硫基、乙硫基等。
卤代烷硫基:直链或支链烷硫基,在这些烷硫基上的氢原子可部分或全部被卤素所取代,例如二氟甲硫基、三氟甲硫基、2, 2, 2-三氟乙硫基等。
烷基氨基: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甲氨基、乙氨基、正丙基氨基、异丙基氨基或同分异构的丁基胺。
二烷基氨基:两个相同或不同的直链或支链烷基,经氮原子键连接到结构上,例如N, N-二甲基氨基、N-甲基-N-乙基氨基等。
烷基羰基: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例如乙酰基(CH3CO-),正丙酰基(CH3CH2CO-)等。
环烷基羰基:环烷基经羰基连接到结构上,例如环丙基甲酰基。
烷氧基羰基:烷基-O-CO-,例如甲氧基羰基(CH3OCO-)、乙氧基羰基(CH3CH2OCO-)、正丙氧基羰基(CH3CH2CH2OCO-)、正丁氧基羰基(CH3CH2CH2CH2OCO-)等。
本发明所示的通式I中,当G为氢原子时,通式I化合物存在如下互变异构,通式I化合物还包括,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互变异构体。
本发明部分通式I化合物如表1~表9所示,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化合物。
通式I中,当W=W1时,通式I可以通式I-W1表示(为便于叙述,W1的取代基X1、X2、X3、X4、X5以R表示,下同)。
表1:通式I-W1中,当G=H时,R为不同的取代基见表1,代表化合物编号为1.1-1.354。
表1
表2:通式I-W1中,当G=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2.1-2.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表3:通式I-W1中,当G=CH2CH3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3.1-3.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表4:通式I-W1中,当G=乙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4.1-4.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表5:通式I-W1中,当G=环丙基甲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5.1-5.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表6:通式I-W1中,当G=甲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6.1-6.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表7:通式I-W1中,当G=乙氧基羰基时,取代基R与表1一致,代表化合物编号为7.1-7.354,依次对应表1的1.1-1.354。
通式I中,当W=W2时,通式I可以通式I-W2表示。
表8:通式I-W2中,当X6=X7=X8=X9=X10=X11=X12=H时,G为不同的取代基见表8,代表化合物编号为8.1-8.12。
表8
通式I中,当W=W3时,通式I可以通式I-W3表示。
表9:通式I-W3中,当X13=X14=X15=X16=X17=X18=X19=H时,G为不同的取代基见表9,代表化合物编号为9.1-9.12。
表9
本发明部分化合物的物化性质如表10所示,其核磁及质谱数据如表11所示:
表10
注:表10中“-”表示无cas号。
表11
本发明的通式I化合物可按照以下方法制备(式中各基团除另有说明外定义同前):
通式I化合物中G为H时化合物由通式I-1所示,G为其他取代基时化合物由通式I-2所示:
通式II化合物通过常规重氮化反应即可制得相应的重氮盐产物,即通式III化合物。
通式III化合物与丙二腈在适宜的碱存在下,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温度从-10°C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可制得通式I-1化合物。适宜的碱可为醋酸钠、醋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三乙胺、吡啶、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钠、叔丁醇钾或叔丁醇钠等。适宜的溶剂可为水、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二氧六环、THF、DMF、DMSO或上述溶剂的混合溶剂。
通式I-1化合物与通式G-LG化合物在适宜的溶剂中,在无碱或有碱的环境中,在温度从-10°C到溶剂沸点下反应0.5-48小时可制得通式I-2化合物。适宜的碱可为醋酸钠、醋酸钾、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三乙胺、吡啶、甲醇钠、乙醇钠、氢化钠、叔丁醇钾或叔丁醇钠等。适宜的溶剂可为水、二氯甲烷、氯仿、四氯化碳、己烷、苯、甲苯、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乙腈、二氧六环、THF、DMF、DMSO或上述溶剂的混合溶剂。通式G-LG化合物中,LG表示离去基团,合适的离去基团可为卤素或其它常规的离核基团,例如C1-C4烷氧基或C1-C4烷硫基,具体如甲氧基、乙氧基、甲硫基或乙硫基等。
通式II化合物、通式G-LG化合物及其它原料和试剂通常有市售,也可按常规方法自制。
本发明化合物亦可按照US3755598A、US3660462A、US3202698、US3157569、US3062635、JP07206800A、WO9735863A1、US4115104A、JP48087020A、JP48087019A、US3213124、US3135736或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33(2), 247-52; 1973等公开的方法制备,或者参照其它已知的方法制备。
本发明通式I所示的化合物用于控制植物细菌性病害的用途,可用于防治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例如果斑病(如甜瓜果斑病等)、叶斑病(如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等)、青枯病(如番茄青枯病、马铃薯青枯病等)、细菌性疫病、溃疡病(如柑橘溃疡病、猕猴桃溃疡病等)、软腐病(如大白菜软腐病等)、细菌性角斑病(如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等)、细菌性条斑病(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叶枯病、白叶枯病(如水稻白叶枯病等)、野火病和细菌性疮痂病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具体实施例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除另有注明外,所用原料均有市售)
合成实施例
按照上述记载的合成路线,采用不同的原料化合物,即可分别制备获得本发明通式I所示化合物,进一步具体描述如下:
实施例1:化合物1.19的制备
称取邻甲苯胺1.00克(9.35 mmol)溶解于35 ml H2O与9 ml 浓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降温至0-5°C;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0.67克(9.71 mmol)亚硝酸钠的10毫升冰水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重氮盐溶液制备完成。
称取醋酸钠22.15克(270.12 mmol),加入100 ml水,降温至0-5°C;加入丙二腈0.92克(13.94 mmol);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上述制备好的重氮盐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烘干后得目标化合物,黄色固体1.22克。
实施例2:化合物1.110的制备
称取3, 4-二氯苯胺0.50克(3.11 mmol)溶解于20 ml H2O与3 ml 浓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降温至0-5°C;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0.22克(3.19 mmol)亚硝酸钠的3毫升冰水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重氮盐溶液制备完成。
称取醋酸钠7.80克(95.12 mmol),加入35 ml水,降温至0-5°C;加入丙二腈0.31克(4.70 mmol);搅拌下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上述制备好的重氮盐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烘干后得到目标化合物,黄色固体0.72克。
实施例3:化合物2.19的制备
称取0.35克(1.90 mmol)化合物1.19、氢化钠0.11克(4.58 mmol)、碘甲烷0.54克(3.80 mmol),加入15 ml四氢呋喃,室温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水淬灭氢化钠,加入水和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灰色固体0.23克。
实施例4:化合物4.110的制备
称取0.50克(2.10 mmol)化合物1.110、吡啶0.33克(4.18 mmol)、乙酰氯0.20克(2.56 mmol),加入20 ml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反应3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0.52克。
实施例5:化合物5.110的制备
称取0.35克(1.47 mmol)化合物1.110、吡啶0.23克(2.91 mmol)、环丙基甲酰氯0.18克(1.73 mmol),加入20 ml二氯甲烷,室温下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完毕后,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0.32克。
实施例6:化合物7.110的制备
称取0.50克(2.10 mmol)化合物1.110、氢化钠0.10克(4.17 mmol)、氯甲酸乙酯0.27克(2.50 mmol),加入20 ml四氢呋喃;将反应温度升至50°C,搅拌反应3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水淬灭氢化钠,加入水和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灰色固体0.55克。
实施例7:化合物8.1的制备
称取1-萘胺0.80克(5.59 mmol)溶解于35 ml H2O与6 ml 浓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降温至0-5°C;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0.41克(5.94 mmol)亚硝酸钠的8毫升冰水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10分钟。重氮盐溶液制备完成。
称取醋酸钠13.76克(167.80 mmol),加入60 ml水,降温至0-5°C;加入丙二腈0.55克(8.33 mmol);向此溶液中缓慢滴加上述制备好的重氮盐溶液,在此过程中维持反应温度0-5°C;滴加完毕后,冰浴下继续搅拌反应30分钟;过滤、烘干后得目标化合物,红色固体0.78克。
实施例8:化合物8.2的制备
称取0.42克(1.91 mmol)化合物8.1、氢化钠0.12克(5.00 mmol)、碘甲烷0.55克(3.87 mmol),加入20 ml四氢呋喃,室温搅拌反应;TLC监测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水淬灭氢化钠,加入水和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白色固体0.25克。
实施例9:化合物8.9的制备
称取0.32克(1.45 mmol)化合物8.1、氢化钠0.15克(6.25 mmol)、氯甲酸甲酯0.16克(1.70 mmol),加入15 ml四氢呋喃;将反应温度升至50°C,搅拌反应5小时;TLC监测反应完毕后,用适量的水淬灭氢化钠,加入水和乙酸乙酯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脱溶,残余物柱层析(洗脱剂为乙酸乙酯与石油醚,体积比为1:10~1:4)纯化,得目标化合物,棕色固体0.21克。
参照以上实施例可以制备本发明通式I中其它化合物。
生物活性测定
实施例10:对植物细菌病害防治效果的测定
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对多种植物细菌性病害进行了防效测定,针对不同的细菌性病害,试验程序如下:
甜瓜果斑病,将待测化合物用少量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用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病原细菌与定量化合物溶液混合均匀,将经过催芽的甜瓜种子放入菌液与化合物的混合液中浸泡半小时,再将种子播种于蚯蚓土培养杯中,放入温室中保湿培养,一般培养两周时间,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大白菜软腐病,切取2厘米见方的白菜叶片,放入垫有双层滤纸的玻璃培养皿中。将用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并用水稀释至所需浓度的化合物喷雾于白菜叶片表面,于通风橱内晾干白菜叶片表面药液后,使用接种针在白菜叶片表面针刺造成伤口,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大白菜软腐病菌取5微升加入伤口内,进行接种。最后将试材放入培养箱中避光培养48小时,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番茄细菌性叶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将待测化合物用少量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用水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将化合物其喷雾于植物试材表面,于阴凉处风干表面药液后,将培养至稳定生长期的病原细菌菌液喷雾接种于植物试材表面,然后将植物试材放入温室中保湿培养。通常培养十天左右,待对照充分发病后,进行防效调查。
测试结果如下:
600 mg/L时,化合物1.1、1.2、1.3、1.4、1.5、1.6、1.7、1.8、1.9、1.17、1.18、1.19、1.22、1.25、1.26、1.36、1.43、1.45、1.53、1.79、1.96、1.98、1.101、1.104、1.107、1.110、1.113、1.129、1.167、1.267、1.290、1.293、1.296、1.298、1.354、2.19、2.132、2.167、2.354、4.110、5.110、6.101、6.167、7.98、7.101、7.110、7.167、8.1、8.2、8.9、8.10、9.1对甜瓜果斑病的防效为100%。
400 mg/L时,化合物1.1、1.2、1.3、1.4、1.5、1.6、1.7、1.8、1.9、1.17、1.18、1.19、1.22、1.25、1.26、1.36、1.43、1.45、1.53、1.79、1.96、1.98、1.101、1.104、1.107、1.110、1.113、1.129、1.167、1.267、1.290、1.293、1.296、1.298、1.354、2.19、2.132、2.167、2.354、4.110、5.110、6.101、6.167、7.98、7.101、7.110、7.167、8.1、8.2、8.9、8.10、9.1对黄瓜细菌性角斑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均为100%。
400 mg/L时,化合物1.1、1.2、1.3、1.4、1.5、1.6、1.7、1.8、1.9、1.17、1.18、1.19、1.22、1.25、1.26、1.36、1.43、1.45、1.53、1.79、1.96、1.98、1.101、1.104、1.107、1.110、1.113、1.129、1.167、1.267、1.290、1.293、1.296、1.298、1.354、2.19、2.132、2.167、2.354、4.110、5.110、6.101、6.167、7.98、7.101、7.110、7.167、8.1、8.2、8.9、8.10、9.1对大白菜软腐病或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效均为100%。
Claims (14)
1.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用于控制植物细菌性病害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其中,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结构如通式I所示:
式中: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其中: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G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的盐,
所述植物细菌性病害为果斑病、叶斑病、青枯病、细菌性疫病、溃疡病、软腐病、细菌性角斑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或野火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通式I中,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氧基、卤代C1-C4烷氧基、C1-C4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
G选自氢、C1-C4烷基、卤代C1-C4烷基、C1-C4烷基羰基、C3-C6环烷基羰基或C1-C4烷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通式I中,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二氟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G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一氯甲基、二氯甲基、三氯甲基、一溴甲基、二溴甲基、三溴甲基、一氟甲基、二氟甲基、三氟甲基、2, 2, 2-三氟乙基、七氟异丙基、乙酰基、正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乙氧基羰基、正丙氧基羰基或正丁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甲酸、乙酸、丙酸、丁酸、戊酸、三氟乙酸、草酸、丙二酸、甲磺酸、4-甲苯磺酸、苹果酸、富马酸、乳酸、马来酸、水杨酸、酒石酸或柠檬酸形成的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通式I中,
W选自W1-W3所示基团之一;
X1、X2、X3、X4、X5、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氟、氯、溴、氰基、硝基、羧基、甲基、乙基、叔丁基、三氟甲基、甲氧基、三氟甲氧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G选自氢、甲基、乙基、乙酰基、环丙基甲酰基、甲氧基羰基或乙氧基羰基;
或通式I化合物与盐酸、氢溴酸、硫酸或磷酸形成的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通式I中,
X1、X2、X3、X4、X5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氰基、硝基、羟基、巯基、氨基、羧基、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C1-C6烷氧基、C1-C6烷基羰基或C1-C6烷氧基羰基,
X6、X7、X8、X9、X10、X11、X12、X13、X14、X15、X16、X17、X18、X1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C1-C6烷基、C1-C6烷氧基和卤代C1-C6烷氧基。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果斑病为甜瓜果斑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斑病为番茄细菌性叶斑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青枯病为番茄青枯病或马铃薯青枯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溃疡病为柑橘溃疡病或猕猴桃溃疡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腐病为大白菜软腐病。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性角斑病为黄瓜细菌性角斑病。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性条斑病为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叶枯病为水稻白叶枯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341612 | 2019-02-22 | ||
CN201910134161 | 2019-02-22 | ||
CN201910133130 | 2019-02-22 | ||
CN2019101331305 | 2019-02-2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2661A CN111602661A (zh) | 2020-09-01 |
CN111602661B true CN111602661B (zh) | 2022-03-04 |
Family
ID=721447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01207.3A Active CN111602661B (zh) | 2019-02-22 | 2020-02-19 |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02661B (zh) |
WO (1) | WO2020169046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0462A (en) * | 1968-12-12 | 1972-05-02 | Bayer Ag | N-acyl-dicyanocarbonyl-phenyl-hydrazones |
US3755598A (en) * | 1970-02-24 | 1973-08-28 | Monsanto Co | Mosquito control agents |
US3755600A (en) * | 1969-12-09 | 1973-08-28 | Bayer Ag | N acyl dicyanocarbonyl phenyl hydrazones as arthropodicides and fungicides |
JPS4887020A (zh) * | 1972-02-26 | 1973-11-16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62635A (en) * | 1958-07-18 | 1962-11-06 | Du Pont | Method for inhibiting plant and fungal growth |
US3157569A (en) * | 1962-11-08 | 1964-11-17 | American Cyanamid Co |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sects with cyanide hydrazones |
US4115104A (en) * | 1977-02-14 | 1978-09-19 | Monsanto Company | Dicyanovinylhydrazonomalononitriles and the herbicidal use thereof |
DE19611355A1 (de) * | 1996-03-22 | 1997-09-25 | Hoechst Schering Agrevo Gmbh | Disubstituierte Methylidenhydrazinophenylsulfonylharnstoffe, Verfahren zu ihrer Herstellung und ihre Verwendung als Herbizide und Pflanzenwachstumsregulatoren |
WO1999039575A2 (en) * | 1998-02-09 | 1999-08-12 | 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 Of The Hebrew University Of Jerusalem | Synergistic biocidal activity of ternary complexes of negatively -charged biocides (component a), transition metal ions (component b), and neutral chelators (component c) |
CN101302217B (zh) * | 2008-07-02 | 2010-12-22 | 南开大学 | 三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
-
2020
- 2020-02-19 CN CN202010101207.3A patent/CN11160266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19 WO PCT/CN2020/075806 patent/WO202016904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60462A (en) * | 1968-12-12 | 1972-05-02 | Bayer Ag | N-acyl-dicyanocarbonyl-phenyl-hydrazones |
US3755600A (en) * | 1969-12-09 | 1973-08-28 | Bayer Ag | N acyl dicyanocarbonyl phenyl hydrazones as arthropodicides and fungicides |
US3755598A (en) * | 1970-02-24 | 1973-08-28 | Monsanto Co | Mosquito control agents |
JPS4887020A (zh) * | 1972-02-26 | 1973-11-16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Synergistic efficacy of Bisbenzimidazole and Carbonyl Cyanide 3-Chlorophenylhydrazone combination against MDR bacterial strains;Devapriya Sinha等;《Scientific Reports》;20170317;第7卷;第1-14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2661A (zh) | 2020-09-01 |
WO2020169046A1 (zh) | 2020-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467537B (zh) | 一种取代的酰胺类化合物与用途 | |
CN112105599B (zh) | 一种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0563645B (zh) | 一种喹诺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UA127652C2 (uk) | Сполука на основі хінолінкарбоксилату та спосіб її одержання та використання | |
JP2017528469A (ja) | 3−(3−クロロ−1h−ピラゾール−1−イル)ピリジンの調製方法 | |
CN102746282A (zh) | N-5-取代苯基-2-呋喃甲酰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3875757B (zh) |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作为杀细菌剂的应用 | |
CN111602661B (zh) |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作为农用杀细菌剂的应用 | |
CN111484429B (zh) |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1606825B (zh) | 一种1, 1-二氰基腙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09912504A (zh) | 一种喹啉羧酸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
CN111548319B (zh) |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045561A (zh) | 用作杀真菌剂的二芳胺衍生物 | |
CN113754607B (zh) | 一种噁二唑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3968799B (zh) | 一种丙二腈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7263930A (zh) | N-吡啶基苯并噻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10818699A (zh) | 一种异恶唑啉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2778232B (zh) | 一种肟醚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3754636B (zh) | 含喹唑啉的氮杂醚类化合物 | |
CN105777640B (zh) | 一种吡唑环己二醇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8047721A (zh) | 一种喹啉羧酸衍生物及其用途 | |
CN112745260B (zh) | 一种含取代苯乙酮结构片段的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6102565B (zh) | 一类含异丙醇胺的螺色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A2018986A1 (en) | Herbicidal 12-substituted 12h-dibenzo(d,g)(1,3)dioxocin-6-carboxylic acids | |
CN113651718B (zh) | 一种1, 1-二氰基肟醚类化合物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