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882C - 移动用户号码可移植的电信网络及其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Google Patents
移动用户号码可移植的电信网络及其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882C CN1115882C CN97180829A CN97180829A CN1115882C CN 1115882 C CN1115882 C CN 1115882C CN 97180829 A CN97180829 A CN 97180829A CN 97180829 A CN97180829 A CN 97180829A CN 1115882 C CN1115882 C CN 1115882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ritory
- mobile subscriber
- mobile
- network
- data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35—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3/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 H04Q3/0016—Arrangements providing connection between exchanges
- H04Q3/0029—Provisions for intelligent networking
- H04Q3/005—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s, e.g. provisions for portability of subscriber num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12—Messaging; Mailboxes; Announc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7—Numbering, addres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098—Mobile subscrib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2—Common transla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03—Memo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41—Hunting for free outlet, circuit or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76—Common channel signaling, CCS7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196—Connection circuit/link/trunk/junction, bridge, router, gatew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4—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09—ISD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16—Code signals, frame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2—PB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84—Call trac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286—Direct in-dialling in PBX, DD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345—Intelligent networks, SC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13—UPT - personal as opposed to terminal mobility, inc. number portabi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32—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mobile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35—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distributed systems - also domains in service cre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2213/13547—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lecting arrangements in general and for multiplex systems subscriber, e.g. profile, database, database acc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26—Network addressing or numbering for mobility support
- H04W8/28—Number portability ; Network address port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信网络(10)由一组业务提供者/经营者区域(20)组成,包括移动电信域(20A-20C)。始呼域(20F)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得到目前为具有移动站(70)的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电信域网关(GMSC)节点的地址,并可选地得到被叫移动用户原籍位置寄存器(HLR)的地址。从数据库得到的网关节点地址(以及可选的原籍位置寄存器地址)与被叫移动用户的电话簿号码(MSISDN)或IMSI一起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用以完成呼叫。当业务提供者变更(例如变更到新域)时,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反映该变更。数据库的访问和路由选择消息中的新域网关节点地址的使用使得移动用户改变业务提供者时可以保有同一个MSISDN。
Description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信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通过电信系统为移动用户的呼叫进行路由选择。
本申请是1996年10月18日提交的共同受让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8/739,930,现已被授权为US6 134 316,题为TELECOMMUNICATIONNETWORK WITH RELOCATEABILITY OF SUBSCRIBER NUMBER(用户号码可再定位的电信网)的部分继续申请,现结合在此以供参照。本申请涉及同时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8/764,633,现已被授权为US6 002 769,题为PORTABILITY OF NON-GEOGRAPHICTELEPHONE NUMBER OF INTELLIGENT NETWORK SERVICES(智能网业务的非地区性电话号码的便携性),现结合在此以供参照。
背景技术
电信网络一般包括用户连接的多个物理节点,通常称为本地交换机。本地交换机通常通过称为中转局的其它物理节点连接到电信网络。
为了使通过网络的呼叫路由选择简单化并具有较好结构的电话编号方案,每个本地交换机分配了一个或多个唯一的交换机号码组。用户电话号码一般包括用户所连接的交换机的交换机号码组(典型为10,000个号码块),以及用户在组内特定的号码。例如,电话号码为“881-1657”的用户连接到交换机号码组为“881”的本地交换机,并且在该组内,用户具有“1657”这样的用户号码。在例如电话簿或书中,用户的电话号码被发表或公布为它的电话簿电话号码。
通过电信网将呼叫路由选择到最终目标的共同方法是使用被叫方(例如,被叫用户)的电话簿电话号码。具体地说,被叫方的电话簿电话号码占据称为“被叫方号码”参数(“CdPN”)的ISUP参数的地址信号域,“被叫方号码”参数(“CdPN”)是用于路由选择的路由选择或地址消息。
使用被叫方的电话簿电话号码进行路由选择有很多问题,特别是当用户在物理上重新改变位置或改变业务提供者时更是如此。如果重定位或提供者改变的用户需要保有他的原始电话号码,必须通过特殊的物理线路连接到同一个本地交换机。当用户离开该本地交换机很远时,这种物理连接非常昂贵。相反,如果重定位使用户到电信网的连接从一个旧交换机改变到一个新交换机,那么电信网的提供者不能在不改变用户电话簿电话号码的情况下允许用户重定位。
在用户重定位情况下改变电话簿电话号码会使用户和电信提供者花费钱财和力气。对于提供者,当用户从一个区域重定位到另一个时,管理电话簿电话号码变更是很昂贵的。提供者所需的管理包括在新位置(即,新本地交换机)尽力定义可用的新号码,并更新所发表的电话簿。重定位的用户在向可能的呼叫者(朋友和商业联系人)提供新电话簿号码通知时要付出代价。如果这种通知没有提供给可能的呼叫者或使它们保有,可能就不能对重定位的用户进行呼叫。丢失掉到重定位用户的呼叫可能导致社会或商业机会的损失。
用户号码便携(portability)的问题对移动用户更敏感。目前,通过在上述“被叫方号码”ISUP参数(“CdPN”)的地址信号域中包括MSISDN(移动用户的电话簿号码)可以对移动站用户的呼叫选择路由。由于在被叫方号码“CdPN”参数中包括了MSISDN,呼叫被路由选择到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而移动交换机(MSC)是具有移动电话子系统(MTS)的电话交换机,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是链接到诸如PSTN或ISDN网这样的其它(例如,非移动)网络的MSC。到移动网的所有入呼叫被路由选择到GMSC,GMSC用做入中转局。GMSC具有对移动站端接的呼叫询问呼叫路由选择功能,使系统能够将呼叫路由选择到移动用户。
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使用MSISDN作为“全局名称”,请求移动用户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从移动用户目前所处的MSC获取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向HLR请求移动用户的漫游号码有时称为发送路由选择信息(SRI)操作。SRI请求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信号传递点(STP)导向HLR。STP具有路由选择表,用于将SRI请求导向适于被叫移动用户的特定HLR。
但是,当移动用户被允许从一个业务提供者改变到另一个之后保有它们的MSIDSN时,任何中间STP的路由选择表将是很巨大的,而且需要为每个改变业务提供者的移动用户更新。确实,如果移动用户的MSISDN可以保持,移动用户会改变业务提供者,因为用户可以基于价格、服务和保留它们的号码以外的其它特性来选择业务提供者。
在移动网络中,当改变业务提供者时移动用户保持MSISDN号码会引起相当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至少部分地阻止了MSISDN用于被叫方GMSC地址并用于定位被叫方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
当将MSISDN号码便携性提供给移动用户时,HLR所服务的号码序列的重识别变得很困难。在这个方面,有时会出现由于容量或其他原因服务提供者希望将单个HLR的负荷由两个HLR分担。如果移动用户能够改变业务提供者并且维持它们原有的MSISDN,那么实现这种重识别就是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的是一种促进移动用户号码可便携性提供的有效方式,例如当移动用户改变业务提供者时这种情况会出现,同时这也是本发明的一个目的。
一种电信网络由一组业务提供者/经营者域组成,包括移动电信域。始呼域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从而得到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电信域网关节点的地址,并可选地得到被叫移动用户原籍位置寄存器的地址。从数据库得到的网关节点地址(以及可选地得到的原籍位置寄存器地址)与被叫移动用户的电话簿号码(MSISDN)或IMSI一起被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以用于完成呼叫,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移动电信域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的多个移动电信域的网关节点访问相应的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当业务提供者变更(例如变更到新域)时,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反映该变更。数据库的访问和路由选择消息中的新域网关节点地址的使用可以使移动用户改变业务提供者时能保有同一个MSISDN。
始呼域可以是具有例如PSTN或ISDN业务的固定用户域或者是移动电信域。
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将作为一个参数而被包括在工业标准的被叫方号码(CdPN)参数的地址信号域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与上述电信网络对应的通过电信网络对呼叫路由选择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在包括在域集合的始呼域中,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便得到当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网关节点地址;
将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网关节点地址作为参数而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以将呼叫从始呼域路由选择到被叫移动用户;
通过网关节点向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发送路由选择消息;并且
在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中,访问被叫移动用户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
其中,所述多个移动电信域都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的多个移动电信域的网关节点访问相应的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中央管理系统,当移动用户从第一移动电信域到第二移动电信域改变成员资格时,该系统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本发明前述以及其它目的、特性以及优势将从如下更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描述中变得明显,优选实施例在所附的附图中表示,其中参考字符指的是从不同方面来看的同一部件。附图不一定是成比例的,而是将重点放在说明发明原理上。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信系统示意图,其中的移动用户注册到第一业务提供者。
图1B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电信系统示意图,其中的移动用户注册到第一业务提供者。
图1C是图1A电信系统的示意图,但是表示移动用户已经从第一业务提供者改注册到第二业务提供者。
图2A是图1A电信系统的示意图,并且表示根据发明的第一模式呼叫移动用户所采取的动作。
图2B是图1B电信系统的示意图,并且表示根据发明的第一模式呼叫移动用户所采取的动作。
图3是图1A电信系统的示意图,并且表示根据发明的第二模式呼叫移动用户所采取的动作。
图4是图1C电信系统的示意图,并且表示根据发明的第一模式呼叫移动用户所采取的动作。
图5是国际电信网的示意图,并且表示当第一国家中业务提供者/经营者的移动用户在第二国家中访问时,注册/位置更新操作过程中执行的动作。
图6是国际电信网的示意图以及在外国的两个访问移动用户之间连接一个呼叫的模式,而且其中的网关节点被连接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图7是国际电信网的示意图以及在外国的两个访问移动用户之间连接一个呼叫的模式,而且其中的网关节点没有连接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图8是不同业务提供者所维护的多个域的示意图,其中一个域提供移动电信。
图8A和图8B是说明所发明的NAP和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之间通信的示意图,其中允许用户对固定和移动电话使用相同的电话簿号码。
图9是不同业务提供者所维护的多个域的示意图,并且说明了号码重定位在Cordless Terminal Mobility(CTM无绳终端移动)呼叫上的应用。
图9A和图9B是说明本发明的NAPS和与CTM有关的功能之间通信的示意图,其中允许用户对固定和CTM设备使用相同的电话簿号码。
图10是根据开放式系统互连(OSI)模型,图1A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层次示意图。
图11是包括在图10的OSI模型第7层的移动应用部分中的实体示意图。
图12是工业标准的被叫方号码参数格式的示意图。
图13是图1A电信系统的示意图,并且表示了根据发明的一种模式呼叫移动用户时所采取的动作,其中的数据库返回移动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下描述中,为了揭示而不是限制的目的,提出了特殊的细节,例如特定的结构、接口、技术等,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很显然的是,本发明可以背离这些特定细节而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除此之外,已知设备、电路和方法的详细描述被忽略,以便不会用不必要的细节混淆对本发明的描述。
图1A表示根据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信系统或网络10。网络10包括一组业务提供者域20A-20C和20F。其中的三个域(具体的是域20A-20C)是服务移动站的移动电信域;域20F服务固定站。在所说明的实施例中,域20F可以是网络类型的,例如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或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至少一些被域20服务的区域可以、并且很可能在地理上是占据共同地区的。在发明的一种模式中,一些域20被不同业务提供者服务,例如不同的电信经营公司。
固定站域20F包括至少一个本地交换机22F。本地交换机22F连接到多个固定用户站,图1A中只表示了其中的一个(用户24)。本地交换机22F或者直接或者最终(例如通过中转局)连接到网关交换机或网关节点26F。网关节点26F连接到数据库30F。数据库30F再连接(例如,为了更新和维护的目的)到服务管理系统32F。
移动电信域20A-20C每个具有各自的网关节点26A-26C,每个采取网关移动业务交换中心(GMSC)的形式,并因此分别称为GMSC 26A-26C。每个网关节点26A-26C和26F连接到至少一个其它域的网关节点,在图1A所示的特定例子中所有网关节点是互连的。
每个网关节点GMSC 26作为属于该域的一个或多个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40到外部域20的接口。每个MSC 40包括电话交换机(例如Ericsson AXE交换机)和移动电话子系统(MTS)。
尽管任一给定域都可能具有多个MSC 40,但是域20A只表示了一个MSC 40A,域20C只表示了一个MSC 40C。为了说明起见,域20B被描画为具有两个MSC,具体的是MSC 40B(1)和MSC 40B(2)。每个GMSC 26连接到它的域中的MSC 40;同一域中的MSC 40也可以相连。由于MSC 40一般也包括或存取访问位置寄存器(VLR),所以每个MSC 40在图1A中标为MSC/VLR。对于此后所提到的特定实施例,提到MSC就是MSC/VLR,特别是在包括HLR活动的上下文中。
连接图1A中的每个MSC 40以便为至少一个并且优选是多个基站控制器(BSC)50服务。例如,MSC 40A服务基站控制器50A-1到50A-m;MSC 40B(1)服务基站控制器50B(1)-1到50B(1)-m;MSC 40B(2)服务基站控制器50B(2)-1到50B(2)-m;MSC 40C服务基站控制器50C-1到50C-m。应该理解一般不同的MSC 40服务不同数目的基站控制器50。
每个基站控制器50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机站(BS)60。例如,基站控制器50A-1连接到基站收发机站(BS)60A-1(a)到60A-1(q)。每个基站控制器50的基站收发机站(BS)60的数目可以不同。
每个基站收发机站(BS)60发射并接收去自各个BS 60所服务的地理区域内多个移动用户(MS)70的射频通信。为了简单和说明起见,图1A中只表示了一个移动站70,尽管应理解每个域20服务于即使不是上千但也要上百的未表示的移动站。图1A中所示的特定移动站70此时由基站收发机站(BS)60A-m(q)服务。
每个移动电信域20A-20C还包括多个原籍位置寄存器(HLR)80。域20A具有HLR 80A(1)到80A(n);域20B具有HLR 80B(1)到80B(n);域20C具有HLR 80C(1)到80C(n)。当用户得到一个移动站并从域20A-20C之一的提供者/经营者购买了一项预约,该用户的移动站就在那个提供者/经营者的HLR 80中注册。对于每个用户,HLR 80包含用户信息,例如辅助业务和鉴权参数。此外,HLR 80包括有关移动站当前位置的更新信息,即,移动站目前所停留的MSC区域。HLR 80中的这个当前位置信息随着移动站的移动、以本领域熟知的方式而改变。移动站向它的HLR 80发送位置信息(通过MSC/VLR 40),因此提供接收呼叫的方式。每个HLR 80通常连接到它的域中的网关节点26,以及它的域中的MSC/VLR 40。
除了上述以外,移动电信域20A-20C各包括各自的数据库30A-30C。数据库30A-30C分别连接到服务管理系统32A-32C并由它们维护。类似地,服务管理系统32A-32C连接到各个HLR 80A(1)到80A(n);80B(1)到80B(n);以及80C(1)到80C(n),并管理它们。服务管理系统32A-32C连接到主服务管理系统32M并由它监控。
数据库30是增加了其它智能的用户位置服务器,并因此已知和称为网络号码和地址便携服务器(NAPS)(例如,见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8/739,930,该申请于1996年10月18日提交,在此供参照)。数据库30包括有利于包括移动用户在内的很多类型用户在它们各自域中便携号码的信息。并非忽视数据库30更广泛的应用,这里只是为了方便起见,有时将数据库30称为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以便强调它与本发明有关的方面。
正如下面可以看到的,移动电信域20A-20C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域。在号码便携域内,移动用户可以改变业务提供者,例如从一个域改变到另一个,例如,从域20A改变到域20C,并且仍然保持它们的“电话簿”或MSISDN号码。
当与移动用户关联使用时,“可便携性”包括移动用户数据存储位置的重定位。当移动用户从一个业务提供者改变到另一个时,此改变包括将改变的用户的数据移动到新业务提供者/经营者的一个原籍位置寄存器(HLR)中。
图1B表示了图1A网络的另一个实施例,但是还表示了本地交换机LE 22F连接到数据库30F并向其查询。在所有其它方面,图1B的实施例都类似于图1A。
用户的MSISDN是在公用电话交换网编号方案中唯一标识移动电话注册的号码。根据CCITT建议,被拨打的移动电话号码或目录号码以如下方式组成:
MSISDN=CC+NDC+SN
CC=国家码
NDC=国内目标码
SN=用户号码
国内目标码分配给每个域20(例如,给每个GSM/PLMN[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即移动通信全球系统/公共陆地移动网])。在一些国家,每个域20可能需要一个以上的NDC。国际MSISDN号码可以是变长的。MSISDN号码的最大长度是15个数字。MSISDN的长度依赖于每个经营者的结构和编号方案,作为CCITT建议E.164的一个应用。例如,当瑞典PSTN用户呼叫瑞士OSM PLMN用户时,要拨出下面表1中所示的数字。在表1中,数字89定义了标识GSM PLMN区域码的2或3个数字;数字902147定义了标识移动用户的6个数字。
表1
瑞典的国际前缀 | 国家码 | 国内目标码 | 用户号码 |
009 | 41 | 89 | 902147 |
通信和信令出现在图1A的域20和它们的对方之间。已经为诸如图1A的网络10这样的网络中信息传递不同情况的标准描述建立了电信模型。一个这样的模型是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它用彼此完全独立的仔细定义并规定的层次来构造。类似OSI模型,CCITT 7号信令系统也是以层次构造的。这样的第一层是物理层,它是信息载体-信令网络一的接口。第一层将一个帧中的0和1转换成正确大小和形状的脉冲并在线路上发送。第二层关于错误处理,并且具有划分消息、差错检测和纠正、信令链路差错检测等功能。第三层关于寻址和消息处理(例如,区分和路由选择),并包含确保消息到达正确交换机的功能,以及检查网络并维护传输能力的功能。第四层是用户部分,并设计为使几个不同用户能使用同一个信令网络。
CCITT 7号信令系统包括多个功能部分,包括消息传输部分(MTP)以及多个不同的用户部分。如图10所示,消息传递部分(MTP)驻留在下三层。消息传递部分(MTP)用于公用的传输系统,在信令点之间可靠地传递信令消息,并独立于每个用户部分消息内容。因此,MTP的任务是从一个用户部分到另一个用户部分以可靠的方式传递信令消息。每个用户部分包含某种类型的信令系统用户所特定的功能和过程。用户部分的例子是电话用户部分(TUP)、数据用户部分(DUP)、ISDN用户部分(ISUP)、以及移动电话用户部分(MTUP)。
在OSI层次构成中,CCITT 1984引入了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后者向消息传递部分(MTP)提供了附加功能,在OSI层次方案中处于MTP之上(见图10)。MTP和SCCP的结合称为网络业务部分(NSP)。网络业务部分(NSP)满足OSI参考模型中定义的第3层业务,CCITT建议X.200的要求。SCCP在CCITT建议Q.711-Q.716中描述。SCCP使通过CCITT 7号信令网的电信网中交换机和特定中心之间、与线路交换有关的和非线路交换有关的信令以及用户信息的传递成为可能。
图10中OSI模型的第4-6层包括中间业务部分(ISP)。中间业务部分(ISP)是支持面向连接消息的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的处理能力单元。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驻留在OSI模型的第7层。
同样在第7层中提供的是移动应用部分(MAP),驻留在处理能力应用部分(TCAP)之上。移动应用部分(MAP)提供GSM网络(例如图1A中网络10的域20)之间信息交换所需的必要信令过程。如图11所示,移动应用部分(MAP)分成五个应用实体(AE):MAP-MSC、MAP-VLR、MAP-HLR、MAP-EIR、MAP-EIR以及MAP-AUC。MSC是移动业务交换中心,它控制去自其它网络(例如,PSTN、ISDN、PLMN、公共数据网,而且可能是各种专用网)的呼叫。VLR是访问位置寄存器,如前面所提到的,是包含有关处于MSC区域中所有访问移动站信息的数据库。AUC是鉴权中心,连接到HLR并为HLR提供用于安全目的的鉴权参数和密钥。EIR是设备标识寄存器,包含设备的硬件号码。这些中的每个都分配了一个子系统号(SSN)。SSN由SCCP用于寻址相应的域网络实体(AE)。
移动应用部分(MAP)中执行的操作的例子如下:移动站位置更新;移动站位置取消;为访问移动站提供漫游号码;插入用户数据;删除用户数据;发送参数;即或辅助业务;并执行越区切换。
移动交换机(MSC)40和基站控制器50都由PCM链路连接。除了多个语音/数据信道以外,也有为信令保留的时隙。与呼叫建立、越区切换、释放等有关的信令数据,通常使用这个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基站收发机站(BS)60服务的信道。MSC和BSS之间信令所使用的协议是BSSAP(BSS应用部分)、SCCP和MTP。
图2A说明了固定域20F中的用户24呼叫一个移动电信域20中的移动用户(具体地说是移动电信域20A中的移动用户70)所进行的动作。动作2-1表示用户24拨打移动站70的电话簿号码或MSISDN,而且被拨的电话簿号码被路由选择到本地交换机22F。动作2-2表示本地交换机22F向网关节点26F发送一条路由选择消息。在动作2-2中,移动用户70的MSISDN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的地址信号域(例如ISUP被叫方参数(CdPN))中。在图2A中,表达式CdPN{MSISDN}意图表示CdPN参数在它的地址信号域中包括移动用户70的MSISDN值。
图12表示ITU-T建议Q.763标准(工业标准)的被叫方参数(CdPN)的格式。被叫方参数(CdPN)用于在电信系统的交换机之间将呼叫路由选择。图12的CdPN格式在它的第一字节中包括七比特的地址特性指示器(“NAI”);在它的第二字节的5-7比特中包括编号方案指示(“NAPI”);并在后n-3字节中包括地址信号域(“ASF”)。编号方案指示(“NAPI”)是一个具有8个不同值之一的域,表示被叫用户所注册的方案类型(例如,是否为ISDN)。地址特性指示器(“NAI”)是具有128个值之一的ISUP参数,其中很多是备用的(即,尚未分配)。NAI通常用于表示号码是国内号码、以及国际号码等这样的事情。地址信号域(“ASF”)具有n-2个四比特的半字节组,每个半字节组代表一个地址信号。最高有效位地址信号被首先发送,随后的地址信号在连续的4-比特半字节组中发送。
网关节点26F从本地交换机22F接收路由选择消息,并且如动作2-3所示,发送带CdPN{MSISDN}的路由选择消息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使用移动用户70的MSISDN确定移动站70目前由GMSC 26A服务。然后在动作2-4,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将CdPN参数返回网关节点26F,该参数现在包括GMSC26A的地址{GMSC26Aaddr}和移动用户70的MSISDN,即CdPN{GMSC26Aaddr,MSISDN}。
在动作2-5网关节点26F构成最初的路由选择消息(IAM)并发送到GMSC 26A,其中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返回的CdPN参数。然后,在动作2-6,GMSC26A使用移动用户70的MSISDN查询数据库30A,得到用于与恰当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80A通信的“全局名称”,数据库中存储了被叫移动用户70的数据。全局名称或“GT”是SCCP部分中的地址(见图10和图11)。动作2-7表示数据库30A返回到GMSC 26A的HLR地址。在动作2-8,GMSC 26A发出发送路由选择信息操作(SRI)[包括从数据库30A得到的恰当HLR的地址作为全局名称]到恰当的HLR[例如,HLR 80A(1)到HLR 80A(n)中的一个],得到必要的路由选择信息。动作2-9表示,用SRI_应答响应SRI操作的HLR 80A(n),它返回必要的路由选择信息,例如被叫移动用户70的漫游号码(MSRN)。根据收到了动作2-9得到的MSRN,采取进一步的动作:动作2-10表示呼叫被路由选择到MSC 40A;动作2-11表示呼叫被路由选择到基站控制器50A-m;动作2-12表示呼叫被提供给基站收发机站(BS)60A-m(q)的发射机;动作2-13表示BS 60A-m(q)用该呼叫寻呼移动用户70。
应该理解,以常规方式,目前控制被叫移动用户70的当前MSC 40的HLR所进行的确定可以包括其它动作,不仅是这里具体所示的这些。此外,也应理解,GMSC 26A和HLR之间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信号传递点(STP),而且这些STP使用SCCP消息中的全局名称将SRI操作导向恰当的HLR。
图2B表示上面所描述的模式如何在图1B所示的网络中执行,其中的本地交换机22F连接到数据库30F。在动作2-1拨出被叫移动用户的MSISDN之后,图2B中的本地交换机22F用MSISDN查询数据库30F,以动作2B-2表示。然后,数据库30F确定所拨MSISDN的网关节点地址,并且在动作2B-3向本地交换机22F返回CdPN参数,该参数现在包括GMSC 26A的地址{GMSC26Aaddr}以及移动用户70的MSISDN,即CdPN{GMSC26Aaddr,MSISDN}。然后在动作2B-4将返回的CdPN中继到网关节点26F。此后,使用图2A所示的相同动作2-5到2-12完成呼叫。
以图2B的方式查询本地交换机(例如本地交换机22f)有这样的优点:业务和计费(例如,财政计费)输出将有正确的目标信息(当呼叫发起时就有效)。在这个方面,称为“呼出禁止”或“OCB”的功能需要知道呼叫的真正目标,以便筛选禁止的呼叫(即,排除呼叫的完成)。OCB功能目前通过分析本地交换机中的CdPN参数来完成,因为块号码表明所进行呼叫的目标网络和地理区域。对于本发明的数据库30修改CdPN的情况,在本地交换机执行的OCB功能必须知道从数据库返回的CdPN值。因此,本地交换机查询数据库有利于OCB功能的正确执行。
对于图2B的变化,应该理解始呼网络的任何类型的节点都可以连接并查询诸如数据库30这样的数据库。尽管已经说明了网关节点和本地交换机的例子,但是其它节点(例如中转局如果正确连接到数据库)也可以执行查询功能。
图3表示了发明的另一种模式,其中的动作2-1到2-3与上面参考图2A描述的相同编号的动作相同。但是,在图3的模式中,当在动作2-3收到CdPN参数时,在动作2-4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F不仅返回被叫移动用户70的GMSC地址和移动用户70的MSISDN,也返回为移动用户70服务的HLR地址,即HLR 80A(n)的HRLADDR。因此,在动作2-4,被叫方参数CdPN包括值GMSC 26AADDR、HRLADDR、以及MSISDN,例如,CdPN{GMSC 26AADDR,HRLADDR,MSISDN}。
由于网关节点26F知道为移动用户70服务的HLR 80A(n)的地址,图2A的动作2-6和2-7在图3模式中取消。然后图3模式中的动作以类似于图2A的动作2-8等的方式继续,在动作2-8将全局名称发送到从最初路由选择消息(IAM)中得到的HLR地址的HLR 80A(n)。
因此,图3的模式包括在数据库30F中不仅存储为移动用户70服务的GMSC地址,也存储处理移动用户70的特定HLR地址。在数据库30F中包括HLR、并随后在动作2-5在最初路由选择消息(IAM)中发送,允许更快地访问HLR。在一些实施例中,HLR地址是根据这里将进一步阐述的IMSI号码的IMSI号码,但是不必一定是这种情况。
图1C表示移动用户70已经改变了业务提供者。具体地说,如图1C中所见,移动用户70的用户将他的注册从经营域20A的提供者改变到经营域20C的提供者。实际上,在图1C所示的时刻,移动用户70由MSC40C服务,并且它的原籍位置寄存器是HLR 80C(1)。
当出现图1C所示的注册改变时,从MSC 40A和HLR 80A(n)中对该用户(拥有移动用户70)的删除传递到指导主服务管理系统(SMS)32M的服务管理系统(SMS)32A。SMS 32M随后将该用户的删除传递到所有SMS 32,包括SMS 32B、32C和32F,后者再因此更新各个数据库30B、30C和32F。然后,当用户加入经营域30C的业务提供者时,SMS32C将该注册通知主SMS 32M。SMS 32M随后将该注册通知用户的域20C中的所有SMS 32,包括SMS 32A、32B和32F,后者再因此更新各个数据库30A、30B和30F。对于第二种模式实现,数据库必须知道全局名称路由选择信息,在其中找到正确的HLR。重要的是,当业务提供者改变到域20C时,移动站70的用户保持与他以前作为域20A成员时具有的相同电话簿号码或MSISDN。
图4表示进行从固定域20F中的用户24到移动用户70(现在如图1C所示在域20C中)的呼叫。图4中所示的动作2-1到2-3与上面参考图2A描述的相同编号动作相同。但是,由于数据库30F的更新反映了移动用户70改变了业务提供者,数据库30F在动作2-4返回的被叫方参数包括新GMSC 26C的地址,而不是旧GMSC 26A的地址。此后,在图4中对呼叫进行所采取的动作,参考上面已经描述的动作来理解,理解到移动站70的用户现在由GMSC 26C、特别是MSC 40C和BSC 50C-m服务。尽管没有清楚地说明,也应该理解也可以针对图4执行类似图3的模式,使数据库30F在被叫方参数中包括恰当的HLR地址[例如,HLR80C(1)的地址],藉此取消上面参考图3所讨论的步骤2-6和2-7。
在前面的例子中,为了说明起见,数据库30F返回GMSC地址和MSISDN、而且在第二种模式中还有HLR地址,作为被叫方参数CdPN的一部分,具体地是在它的地址信号域(ASF)中。但是应该理解,本发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数据库30F以网关节点26F可用的方式返回GMSC地址、MSISDN、以及(第二种模式中)HLR地址。因此,插入这些地址和MSISDN不限于在CdPN参数的地址信号域(ASF)中,或甚至限制于CdPN参数中。而是这些地址和MSISDN可以以其它方式提供给网关节点26F,例如以所实现的特定协议所允许的其它参数。
在图13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来自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的响应(在图13中用动作2-4表示)是GMSC地址(E.164号码)以及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即不必再传递MSISDN。正如所一致理解的,IMSI包括三个不同部分:MCC、MNC和MSIN。MCC是移动国家码(3位数字);MNC是移动网络码(2位数字);MSIN是移动站标识号码(最大11位数字)。由于IMSI从数据库中得到,IMSI就用于动作2-8以便从GMSC寻址HLR,藉此取消其它模式中所示的动作2-6和2-7。GMSC地址在CdPN中作为IMSI的前缀传递,或者IMSI在GMSC理解的独立的(可选是新的)ISUP参数中传递。在图13的实施例中,接收移动网不必查询它的NAP以确定HLR地址。返回的IMSI号码与在位置更新操作中定位HLR所用的是同一IMSI。
前述例子已经表示了固定域20F中的用户24发起的呼叫。应该理解,当移动用户向另一个移动用户发起呼叫时,会出现与上述类似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为始呼移动用户服务的网关节点查询它的数据库30,以便确定例如被叫移动用户的网关节点(GMSC)地址,随后的动作类似于上面所说明的。
应该理解,例如参照GMSC地址和HLR地址所用的术语“地址”,也可以是一个节点标识符。
尽管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被说明为与网关节点26是分开而且不同的,但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30作为网关节点26的部件而被包括,并因此不包含任何外部信令。
图5表示在两个国家中有业务提供者/经营者的国际电信网。具体地说,图5表示在瑞典分别为域520(1)和520(2)服务的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1和OP2,以及在英国为各自的域520(3)和520(4)服务的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3和OP4。
为了简单起见,所示的每个域具有代表性的组成部件,包括信号传递点(STP)521;网关节点523;GMSC 526;MSC/VLR 540;基站560;以及原籍位置寄存器(HLR)580。对于每个域,这些代表性组成部件用括号中的下标标注,对应于域的括号中下标,例如域520(1)的STP 520(1)等。为了清楚,图5中只表示了代表性组成部件,而且应该理解在每个域中可以存在多个这些部件以及另外的部件。
图5网络的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1-OP4可以有彼此连接的不同的STP 521。例如,STP 521(1)被示为与STP(3)和STP(4)连接,类似地,STP 521(2)被示为与STP(3)和STP(4)连接。尽管图5中没有表示,但是还应该理解各个域的网关GW 523也是连接的。域内的GMSC也是彼此连接。
图5还表示了移动站MS-A,它属于经营瑞典的域520(2)的OP2的用户,已经进入英国并已激活。图5还表示了移动站MS-A注册/位置更新过程中包括的动作。
在动作5-1,所示移动站MS-A正在向OP4的基站560(4)发送它的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正如前面提到的,IMSI包括三个不同部分:MCC、MNC和MSIN。MCC是移动国家号(3位数字);MNC是移动网号(2位数字);MSIN是移动站标识号(最多11位数字)。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移动站MS-A具有特定的号码“4698750”作为它的IMSI。
MSC/VLR 540(4)使用从移动站MS-A发送的IMSI作为全局名称(GT),并命令SCCP将位置更新消息路由选择到移动用户的HLR。IMSI的MCC部分标识HLR在瑞典;IMSI的MNC部分表示HLR在OP2(例如与OP1相对)。动作5-2表示位置更新消息从MSC/VLR 540(4)转发到STP 520(4);动作5-3表示从OP4的STP 520(4)转发到OP2的STP 520(2);动作5-4表示从STP 520(2)转发到HLR 580(2)。
当收到位置更新消息时,HLR 580(2)使用IMSI中的MSIN确定站MS-A移动用户的MSISDN。为移动站MS-A的用户服务的HLR 580(2)用“位置更新接受”消息响应。动作5-5a表示“位置更新接受”消息被转发到STP 521(2);动作5-5b表示“位置更新接受”消息被转发到STP 521(4);动作5-5c表示“位置更新接受”消息被转发到MSC/VLR540(4)。此后,可以进行OP4和HLR之间的其它通信。例如,MSC/VLR540(4)的VLR取得拥有移动站MS-A的用户的MSISDN。
一旦完成注册,注册的移动用户就可以发出并接收呼叫。一般,注册的移动用户的MSISDN用做全局名称。但是,如果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使用MSISDN作为全局名称就不是必须的。例如,当查询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时,如果注册移动用户的IMSI包括在从NP数据库得到的网络路由选择号码(NRN)中以便路由选择到HLR,MSISDN可以从全局名称中删除。这种用IMSI替换MSISDN可以在SCCP路由选择到HLR以及可选地在GMSC的路由选择中,因为IMSI隐含地表示了服务原籍网络。
图6表示图5的域520(1)和520(2)还分别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530(1)和530(2)。图6描述了域520(3)和520(4),相反它们不具有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此外,在图6中假定图5的移动站MS-A(具有MSISDN 4685431并注册到瑞典的OP2),在以针对图5描述的方式注册/位置更新之后,拨打“468532”的MSISDN以便接通移动站MS-B。移动站MS-B也在英国旅游,以前注册到瑞典的OP2,但是现在注册到瑞典经营者OP1并已经与它的HLR注册,具有MSC/VLR540(3)已知的漫游号码。
图6和图7表示,从外国的第一访问移动站(例如MS-A用户)向外国的第二访问移动站(例如,MS-B用户)连接一个呼叫时执行的动作,发生在被叫第二移动站用户已经从他本国的第一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2)改变到他本国的第二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1)之后。在图6所示的特定模式中,第一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2)的网关523(2)连接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530(2);在图7所示的模式中,第一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2)的网关523(2)没有连接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530(2)。但是,在图7所示的模式中,GMSC 526(2)连接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530(2)。
正如图6所示,当移动站MS-A拨打用户B的MSISDN时(由动作6-1反映),MSC/VLR 540(4)确定MSISDN属于瑞典用户(例如,从MSISDN的国家码CC),所拨的数字序列曾属于瑞典的OP2。但是,MSC/VLR 540(4)不知道所拨的MSISDN的用户已经从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2改变到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1并且还保持OP2最初指定的MSISDN。动作6-2表示呼叫从MSC/VLR 540(4)路由选择到GMSC 526(4);动作6-3表示呼叫从GMSC 526(4)路由选择到网关节点523(4);动作6-4表示呼叫从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4的网关节点523(4)路由选择到业务提供者/经营者OP2的网关节点523(2)。应该理解,所谓“呼叫被路由选择”,是使用常规的路由选择消息,而且那些路由选择消息包括被叫用户B的MSISDN。
由于网关节点523(2)连接到数据库530(2),动作6-5包括网关节点523(2)查询数据库530(2)以便确定被叫用户B属于哪个域。如上所述,由于用户B已经将他的注册从OP2改变到OP1,动作6-6表示数据库530(2)向网关节点523(2)返回一个网络路由选择号码(NRN),它包括为用户B服务的GMSC地址,具体地说是GMSC 526(1)。
动作6-7表示呼叫(例如,包括为用户B服务的GMSC地址和用户B的MSISDN的网络路由选择号码(NRN))从域520(2)的网关节点523(2)中继到域520(1)的网关节点523(1)。动作6-8表示呼叫从网关节点523(1)路由选择到用户B的GMSC 526(1)。正如动作6-7a所示,作为动作6-7和6-8的替换,如果连接允许的话,呼叫可以直接从域520(2)的网关节点523(2)路由选择到用户B的GMSC 526(1),这样可以取消动作6-7和6-8。
动作6-9表示,如果必要的话,数据库530(1)被GMSC 526(1)查询以便得到为用户B服务的HLR地址。如果前面已经在数据库530(2)中发现HLR地址而且已经包括在网络路由选择号码内,动作6-9可能是不必要的。动作6-10表示为用户B服务的HLR地址被返回GMSC526(1)。
在动作6-11,GMSC 526(1)查询用户B的HLR[即,HLR 580(1)],以便确定用户B的位置。当被查询时,HLR 580(1)再查询域520(3)的MSC/VLR 540(3),如动作6-11a所示。作为响应,MSC/VLR 540(3)向HLR 580(1)返回必要的信息(例如,用户B移动站MS-B的漫游号码)。动作6-12表示用户B的漫游号码被转发到GMSC 526(1)。为了简单起见,动作6-11a和动作6-11b被说明为好象HLR 580(1)直接连接到MSC/VLR 540(3),实际上不是这样。相反,查询用户B的漫游号码并返回用户B的漫游号码是通过GMSC 526(1)、网关节点523(1)、网关节点523(2)、以及GMSC 526(3)以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方式进行的。
动作6-13和6-17表示呼叫被路由选择到域540(3),以便移动站MS-B收到寻呼并振铃。在这个方面,包括漫游号码的呼叫从GMSC 526(1)转发到网关节点523(1)[动作6-13];从网关节点523(1)到网关节点523(3)[动作6-14];从网关节点523(3)到GMSC 526(3)[动作6-15];从GMSC 526(3)到MSC/VLR 540(3)[动作6-161;并从MSC/VLR540(3)到基站560(3)[动作6-17]。
图7中所示的动作与图6所示的区别在于,网关节点523(2)不能直接查询数据库530(2)。与图6所示相同的动作在图7中用同一对应参照号表示,包括动作6-1到6-4以及6-9到6-17。但是,在动作6-4网关节点523(2)收到呼叫之后,在动作7-5呼叫被路由选择到GMSC 526(2),因为GMSC 526(2)已经访问了数据库530(2)。动作7-6表示查询数据库530(2)以便确定用户B目前属于哪个域以及处理用户B的GMSC地址。在这种情况下,在动作7-7,指向域520(1)并且具有GMSC 526(1)地址的响应被数据库530(2)返回到GMSC 526(2)。动作7-8表示到用户B的呼叫被路由选择到GMSC 526(1)。此后,图7的动作与图6相同,如果必要的话,确定用户B的HLR地址;用户B的HLR确定用户B的漫游号码;而且呼叫被路由选择到域520(3),到MS-B。
1996年10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08/739,930在这里供参照,它表示了有利于电话用户号码便携的电信网的实施例。这里各种实施例包括呼叫在其中连接的多个物理节点或交换机,以及一个用户位置服务器,它由域中多个交换机中的每一个连接并访问。每个交换机具有唯一的交换机标识符(ID)。一般,当呼叫面向便携域中的用户时,呼叫所遇到的第一个交换机查询用户位置服务器。当查询时,用户位置服务器返回包括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的网络路由选择号码(NRN)。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是被叫方所连接的本地交换机的节点标识符(NI)。返回了NRN的交换机为呼叫准备路由选择消息,在路由选择消息的地址信号域(ASF)中包括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并在路由选择消息中设置号码可重定位标志(NRF)。在路由选择消息是工业标准被叫方号码参数(CdPN)的实施例中,交换机在地址特性指示器(NAI)域中设置号码可重定位标志(NRF),并用NRP与ASF以前内容(例如,被叫方的电话簿号码)的连接替换ASF以前的内容。
用户位置服务器具有用户号码和交换机标识符的一个可改变的映射。用户电话簿号码不用于在整个域中对呼叫路由选择。相反,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形式的节点标识符(NI)用于将呼叫路由选择到端接位置的交换机。
被叫用户的连接从第一交换机到第二交换机的改变(例如,重定位)包括:在用户位置服务器的数据库中将用户号码从第一交换机的交换机标识符重新映射到第二交换机的交换机标识符。用户可以自由地在域中移动并保持同一电话簿号码。当用户重定位时,用户不必将新电话簿号码通知大家。
例如当出于冗余、负荷共享、或层次结构的目的,可以使用多个用户位置服务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增加了附加智能的用户位置服务器被称为网络号码和地址便携服务器(NAPS)。NAPS对于提供附加的网络业务特别有效。例如,NAPS可以很容易并经济地用于执行“预测未来”功能。此外,有了NAPS,可以在几个本地交换机中规定同一用户号码,然后在用户位置服务器中确定应该将到该用户号码的呼叫路由选择到哪个本地交换机。这种确定可以基于很多情况之一进行,例如,始呼者的地理位置、时刻、呼叫方号码等。用户位置服务器也可以根据某个时刻被叫方所使用的接入类型将呼叫路由选择到不同的网络,例如,当如果正在使用蜂窝电话或固定电话的情况下。
当从一个经营者或业务提供者改变另一个(例如,从固定到GSM业务提供者,反之亦然)并且改变接入业务类型(例如,从固定POTS到ISDN或GSM)时,也为号码可重定位提供了各种实施例。因此,可重定位特性不限于物理位置的重定位。
在上面的情况下,图8表示了多个域1020A、1020B、1020C。域1020A、1020B、1020C都可以由不同业务提供者维护。图8的域1020B提供移动电信业务。域1020A具有连接到域1020B网关GWB(1)和域1020C网关GWC的网关GWA;域1020B和1020C在网关GWB(2)和网关GWC之间连接。
域1020A具有连接到网关GWA和用户位置服务器1030A的本地交换机1022A。域1020B具有网关GWB(1)和GWB(2),网关GWB(1)连接到用户位置服务器(NAPS)1030B。为了简单起见,域1020C中没有表示本地交换机,尽管其中包括一个或多个本地交换机。主用户位置服务器(NAPS)1030M的连接使所有域都能访问。每个用户位置服务器1030A、1030B、1030C和1030M具有有关的业务管理系统(MS)。
为了有利于移动通信,域1020B具有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和带有访问位置寄存器的移动交换中心(MSC/VLR)。GMSC通过陆地线路连接到网关GWB(1)和MSC/VLR,并且到原籍位置寄存器HLR(1)和原籍位置寄存器HLR(2)。MSC/VLR也通过ITU-T 7号信令系统连接到HLR(1)和HLR(2),并通过陆地线路到GMSC。此外,MSC/VLR通过陆地线路连接到BSC/BSMC(基站控制器/基站短消息服务器)。
图8说明从域1020A中的固定用户sub-A呼叫已经从业务提供者C(为域1020C服务)转移到业务提供者B(为域1020B服务)的移动GSM用户。动作8-1表示用户sub-A拨打用户sub-B的电话簿号码。在动作8-2,本地交换机1022A查询用户位置服务器1030A,以便基于所拨的电话簿号码确定用户sub-B的网络路由选择前缀。用户位置服务器1030A确定用户sub-B的电话簿号码不在服务器1030A所服务的域中。因此,如动作8-3所示,服务器1030A向主服务器(NAPS)1030M发送查询,以便确定为用户sub-B服务的业务提供者。动作8-4表示域1020B业务提供者的地址被返回服务器1030A,然后在动作8-5转发到本地交换机1022A。然后在动作8-6,包括域1020B业务提供者地址的呼叫被本地交换机1022A导向网关GWA。动作8-7表示路由选择或地址消息在网关GWA和GWB之间发送。当收到地址消息时,在动作8-8,网关GWB查询域1030B的用户位置服务器(NAPS)1030B,以便确定用户sub-B连接到域1020B中的哪个节点。当查询用户位置服务器(NAPS)时,服务器1030B在动作8-9返回包括表示网关移动交换中心(GMSC)的网络路由选择前缀的NRN。地址消息被发送到GMSC,如动作8-10所示。GMSC将地址消息中的移动站ISDN号码(MSISDN)转换成用于寻址HLR(1)的全局名称。通常,提取MSISDN作为全局名称,但在此时需要转换,以避免中间信号传递点(STP)中的任何更新。这种转换可以在GMSC内部进行,或者可以查询一个数据库,将MSISDN转换成用于寻址到HLR(1)的GT的路由选择号码。在动作8-11,GMSC呼叫用户sub-B的原籍位置寄存器(即,HLR(1))。然后,HLR(1)用访问位置寄存器(MSC/VLR)呼叫移动交换中心[动作8-12]。然后将漫游号码传递到GMSC,如动作8-14所反映的。GMSC使用被叫方号码参数(CdPN)中的漫游号码寻址用户sub-B所停留的MSC/VLR[动作8-15]。动作8-16表示使用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寻呼用户sub-B。
应该理解,图8中的每个网关都连接到各自域中的用户位置服务器(NAPS),以便处理进入到各自域中的地址消息。 此外,可能出现在域外进行的一些呼叫,例如频繁进行的呼叫,如果主服务器1030M将提供者信息下载到域服务器,用户位置服务器就不必查询主服务器(NAPS)1030M。在刚才描述的例子中,如果服务器1030A已经存储了用户sub-B的业务提供者信息指示,动作8-3和8-4可以由服务器1030A内部进行。此外,在动作8-3和8-4确实包含查询主服务器1030M的情况下,主服务器1030M可以在路由选择或地址消息中为用户sub-B包含域1020B的节点。即,主服务器1030M可以在动作8-4返回的地址消息中包括用户sub-B的域1020B的NRP,如果它已为服务器1030M已知。包括接收域的前缀将省略图8的动作8-8和8-9。
漫游号码(例如,前面针对动作8-13所提到的)可以包括适于定位用户目前所属的HLR的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在GSM内MSISDN的分配以类似固定网的方式进行,例如每个提供者分配号码序列。但是,当移动用户希望改变网络提供者并转移(例如,重定位)它们的号码时,MSISDN可以不再用于定位正确的HLR。相反,必须查询NAPS以便得到正确HLR的NRP。然后HLR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通信,VLR产生漫游号码,它由与所讨论的用户有关的NRP和临时VLR号码组成。当达到带访问位置寄存器的移动交换中心(MSC/VLR)时,NRP被识别为它自己的,并且它分析其余的号码,以便从VLR得到用户目前所驻留的基站控制器(BSC)的信息。
应该理解,用于定位GMSC的NRP/NRN(作为CdPN)可以与用于定位HLR的(作为全局名称)相同或不同。在NRN是被叫MSISDN号码的IMSI号码情况下,到GMSC的路由选择被增强而且GMSC可以使用这个相同的IMSI定位HLR,最终HLR可以使用该IMSI号码重新产生MSISDN号码。这需要基于ISUP的路由选择理解IMSI的编号方案(不是与MSISDN有关的E.164)。包括IMSI意味着:一旦IMSI已经确定,即没有额外数据被传输,MSISDN不必在网络中传递。
图8A和8B表示用户sub-B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1)可以连接到NAPS 1030B,其连接方式使得用户sub-B可以对移动和固定位置使用相同的电话簿号码。给定这种连接,当命令从用户sub-B的移动电话发出时,HLR(1)发送用户sub-B的“注册”消息到服务器(NAPS)1030B。当收到这种“注册”消息时,服务器1030B在它的数据库中将与用户sub-B的电话簿号码有关的NRP从服务用户sub-B的固定电话的本地交换机改变到GMSC。相反,如图8B所示,从HLR(1)到服务器1030(B)的“解除注册”消息提示服务器1030B改变它的数据库,以便与用户sub-B的电话簿号码有关的NRP返回到用户sub-B的固定电话的交换机标识符。使用TCAP寻址HLR;HLR很可能具有与GMSC不同的目的地址,因为它们一般不处于相同的实体中。
图9说明使用漫游号码方法处理入(端接)CTM呼叫的无绳终端移动(CTM)用户的号码便携的应用。在图9中,与1020B”提供提供CTM业务,并被示为具有始呼业务交换点(SSPo)、业务数据功能业务逻辑(SDFsl)或业务控制功能业务逻辑(SCFsl)、业务数据功能移动管理(SDFmm)或业务控制功能移动管理(SCFmm)、以及端接业务交换点SSPt。
当CTM用户改变业务提供者时,应该收到新的国际便携用户标识符(IPUI)(即,不可便携的新IPUI),但是当停靠(port)时用户保持CTM-号码。当在业务提供者之间停靠CTM用户时,业务提供者网络必须能够在可重定位域中,基于CTM号码将呼叫路由选择到停靠的用户。
为了到达端接网络,使用以上对图8的描述中相同的过程。即,图9的动作9-1到9-9类似于图8的动作8-1到8-9,不同之处在于动作9-9包括将带有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的NRN返回用户sub-B的SSPo。动作9-10表示带有NRP的路由选择消息被转发到SSPo并隐含地寻址SCPsl。
SSPo将路由选择消息中包括的CTM号码转换成用于寻址SCFsl的全局名称(GT)。一般,CTM号码作为全局名称插入,但是现在转换是必要的,以便避免中间STP中的任何更新。这个转换可以在SSPo内部进行或者查询一个数据库得到从CTM号码到用于寻址SCPsl的GT的号码的转换。或者,服务器1030B所传递的NRP可以用于寻址正确的SCPmm(意味着NRP不仅指向SSPo,也指向SCPmm)。
在动作9-11,呼叫用户sub-B的原籍SCPsl。CTM号码包括在从SSPo发送到SCPsl的InitialDP中。InitialDP是ITU-T&ETSI标准的INAP协议版本1&2上的查询,而且当在业务交换点中检测到智能(“IN”)触发器时,是从业务交换点发送到业务控制点的第一操作。SDFsl保持CTM号码和国际便携用户标识符(IPUI)之间的关联。动作9-2表示用户sub-B的SCPsl呼叫(包括IPUI)SCPmm。在动作9-13,SCPmm选择并返回漫游号码到用户sub-B的SCPsl。动作9-14包括SCPsl将漫游号码传递到SSPo。在动作9-15,SSPo使用路由选择消息中的漫游号码(CdPN)寻址用户sub-B所处的SSPt。在动作9-16,使用国际便携用户标识符(IPUI)寻呼用户sub-B的终端。动作9-17表示从SCFmm到端接业务交换点SSPt的连接操作;动作9-18表示到被叫方(用户sub-B)CTM终端的建立消息。
应该注意,如果SSFo和SCFsl有固定关系(意味着SSFo寻址SCFsl不是基于CTM号码),那么访问网络中的SCFsl必须将来自SSFo的查询中接收的CTM号码转换,以便能够得到可以用做到达被叫CTM用户原籍SCFsl的全局名称的地址。或者,访问SCFsl可以查询NAPS,以便将CTM号码转换成被叫CTM用户原籍SCFsl的地址。
作为图9A中所示操作的修改,NAPS 1030A或NAPS 1030M可以将域1020B”的SSPo节点地址通知本地交换机1022A,以便呼叫可以按动作9-6、9-7和9-10所示路由选择。然后,SSPo可以查询NAPS 1030B以便查出要唤醒哪个SCFsl。在查询并发现恰当的SCFsl之后,按图9所示执行动作9-11到9-18。这种修改可以出现在域1020A的经营者和域1020B的经营者达成协议,同意CTM用户可以漫游到不被CTM用户“自己”的经营者所服务的区域,而且CTM用户还可以接收和发起呼叫,即通过使用访问SSPo和原籍SCFsl来实现。
图9A和图9B表示用户sub-B的SDFsl可以连接到NAPS 1030B,其连接方式使得用户sub-B可以对CTM和固定位置使用相同的电话簿号码,类似于上面描述的图8A和图8B的方式。在这个方面,如图9A所示,当服务器(NAPS)1030B从SDFsl接收到“注册消息”时,服务器1030B在它的数据库中将用户sub-B的SDFsl的NRP与用户sub-B的电话簿号码相关联,而不是与为用户sub-B的固定电话服务的本地交换机相关联。“解除注册”的相反动作在图9B中表示。作为前述的替代,也应该理解SCFsl可以用类似方式执行“注册”和“解除注册”动作。
有关从固定位置到移动位置(例如,GSM或CTM)的用户号码便携性,始呼本地交换机应该总是优选地查询NAPS,因为它是知道被叫方所用的当前接入类型的NAPS。在所有呼叫都不自动唤醒NAPS查询的情况下,查询过程可以通过在被叫线上设置特殊类型来启动。这将阻挡也在原籍本地交换机中的、到这个用户的本地呼叫(因为本地呼叫可以不查询NAPS而进行,如前面所解释的)。
在GSM和CTM应用中,用户号码一般要求两个地址。在GSM中,要求GMSC和HLR地址(NRP)。在CTM中,要求SSPo和SCFsl或SDFsl(CTM中的原籍寄存器)。
用户号码将是交换机中的“本地”的事实也意味着用户号码可以同时在几个交换机中定义。然后可以使用NAPS通过随机地或按某种准则来选择将呼叫路由选择到哪个交换机,这些准则例如:被叫方时刻、呼叫方时刻、呼叫方号码、被叫方号码、被叫方黑名单、被叫方白名单、电信业务类型(例如,传真、语音)、传输介质要求(TMR)、目前使用站类型(GSM、CTM、普通)、包括NAPS在被叫方不同时区中的考虑、等等。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图12表示ITU-T建议Q.763标准(工业标准)的被叫方参数(CdPN)格式。被叫方参数(CdPN)是用于在电信系统的交换机之间对呼叫路由选择所使用的路由选择消息。本发明利用号码重定位标志NRF,用于表示与CdPN参数关联的被叫方号码是否具有本发明的号码重定位能力。在一个实施例中,NRF被选做NAI备用值之一。在下文中设置重定位标志NRF应理解为,这样的实施例是在NAI域中设置恰当值,如图12所示。
应该理解本发明不限于使用称为被叫方参数CdPN的工业标准,但是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路由选择消息。图8和这里所参考的其它图使用所示的具有3位数字的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就是这种情况。在图中使用三个数字只是为了方便和举例,应该理解发明不限于三个数字,可以使用每种情况下实现的协议所允许的更少或(可能性更大)更多的数字。本发明也不特定于图12所示的其它域长度或顺序。
本发明的网络路由选择前缀(NRP)是交换机或节点标识符的例子,它以放置在被叫方电话簿号码之前的方式而被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的地址信号域(ASF)中。应该理解节点标识符(NI)可以被包括在其它位置中,不仅是路由选择消息的ASF的前导比特位置。
因此本发明通过为移动用户提供MSISDN便携性,解决了以前预计的问题。本发明强调移动用户访问外国的问题,因为移动用户所访问的外国网络可以查询移动站的原籍国家,通过原籍国家中遇到的第一个STP向服务于该STP的数据库或NAPS发送请求,并藉此使呼叫重定向到访问移动用户的当前业务提供者。此外,当业务提供者针对它的HLR重组或重分配用户时,只需更新网络的数据库或NAP,藉此免除在重组业务提供者网络和其它网络中分析修改的全局名称。
尽管发明已经参考其优选实施例具体地表示并描述,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以在不背离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各种形式和细节上的替换。例如,应该理解图1A所示的域数目(四个)只是说明目的,可以使用更多或更少数目的域。
Claims (27)
1.包括一组业务提供者域的电信网络,该一组域中至少一个域是服务于移动电信站的移动电信域,被包括在域集合中的始呼域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便得到信息使之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作为参数,以用于对从始呼域到被叫移动站的呼叫进行路由选择,而且其中该信息包括(1)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电信域中的节点地址,以及(2)足以允许目前为被叫移动站服务的电信域访问被叫移动站原籍位置寄存器(HLR)的被叫移动站标识,
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移动电信域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的多个移动电信域的网关节点访问相应的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2.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其中当便携移动站从第一移动电信域改变成员资格到第二移动电信域时,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中那个用户的记录被更新,以便包括第二移动电信域的节点地址。
3.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在路由选择消息中作为参数而被包括的信息是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电信域中的网关节点地址。
4.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始呼域的网关节点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便得到作为参数而被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的信息。
5.权利要求4的网络,其特征在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作为访问该数据库的网关节点的一部分而被包括。
6.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始呼域的本地交换机节点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便得到作为参数而被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的信息。
7.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选择消息中的参数是呼叫方号码(CdPN)参数,用于包括在所述呼叫方号码(CdPN)参数中的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包括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通信域的网关节点的地址和包括呼叫移动用户的MSISDN的呼叫方号码。
8.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节点是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用户域的网关节点,且所述网关节点查询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通信域中的数据库,以得到在与原籍位置寄存器通信时使用的全球名称(Global Title)。
9.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当前为被叫移动站服务的电信域中的节点使用被叫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以便寻址为被叫用户服务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
10.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始呼域是PSTN和ISDN域中的一个。
11.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始呼域是多个移动电信域中的一个。
12.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多个域中至少两个由不同电信业务提供者服务。
13.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信息作为参数被包括在工业标准被叫方号码参数的地址信号域中。
14.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用户标识是被叫移动用户的IMSI和MSISDN中的一个参数。
15.权利要求1的网络,其特征在于,网络还包括中央管理系统,当移动用户从第一移动电信域到第二移动电信域改变成员资格时,该系统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16.通过电信网络对呼叫路由选择的方法,该电信网络具有一组业务提供者域,所述一组域中至少一个域是服务于移动电信站的移动电信域,该方法包括:
在包括在域集合的始呼域中,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以便得到当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网关节点地址;
将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网关节点地址作为参数而包括在路由选择消息中,以将呼叫从始呼域路由选择到被叫移动用户;
通过网关节点向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发送路由选择消息;并且
在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电信域中,访问被叫移动用户的原籍位置寄存器(HLR);
其中,所述多个移动电信域都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包括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的多个移动电信域的网关节点访问相应的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而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中央管理系统,当移动用户从第一移动电信域到第二移动电信域改变成员资格时,该系统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1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当移动用户从第一移动电信域改变成员资格到第二移动电信域时,更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藉此在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中将第二移动电信域中的网关节点地址关联于该移动用户。
18.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始呼域网关节点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19.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使用始呼域本地交换机节点访问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
20.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网关节点查询目前为被叫移动用户服务的移动通信域中的数据库,以得到在与原籍位置寄存器通信时使用的全球名称(Global Title)。
21.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信息包括被叫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
22.权利要求2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用被叫用户的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寻址为被叫用户服务的所述原籍位置寄存器(HLR)的步骤。
23.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始呼域是PSTN和ISDN域中的一个。
24.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始呼域是多个移动电信域中的一个。
25.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从所述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获得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和将所述国际移动用户号码(IMSI)包含在所述路由选择消息中作为一个参数的步骤。
26.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移动用户号码便携数据库得到的信息作为参数而被包括在工业标准被叫方号码参数的地址信号域中。
27.权利要求16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目前服务于呼叫移动用户的移动通信域的网关节点地址包括在呼叫方号码(CdPN)参数中,以及还包括将呼叫移动用户的MSISDN包括在所述呼叫方号码(CdPN)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08/733,930 | 1996-10-18 | ||
US08/733,930 US6134316A (en) | 1996-10-18 | 1996-10-18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relocateability of subscriber number |
US08/764,634 US6064887A (en) | 1996-10-18 | 1996-12-11 |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with portability of mobile subscriber number |
US08/764,634 | 1996-12-11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41339A CN1241339A (zh) | 2000-01-12 |
CN1115882C true CN1115882C (zh) | 2003-07-23 |
Family
ID=27112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9718082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15882C (zh) | 1996-10-18 | 1997-10-17 | 移动用户号码可移植的电信网络及其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EP (2) | EP0953257B1 (zh) |
JP (1) | JP2002503404A (zh) |
KR (1) | KR20000049276A (zh) |
CN (1) | CN1115882C (zh) |
AU (2) | AU733796B2 (zh) |
BR (1) | BR9711952A (zh) |
CA (1) | CA2268925C (zh) |
DE (2) | DE69734995T2 (zh) |
NO (1) | NO991773L (zh) |
NZ (1) | NZ335163A (zh) |
WO (2) | WO199801826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5248999A (en) * | 1998-09-14 | 2000-04-03 | Curt Wong | Method for providing number portability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EP0987839A1 (en) * | 1998-09-17 | 2000-03-22 | ICO Services Ltd. | Call re-routing from a mobile user to a service provider |
DE19843451A1 (de) * | 1998-09-22 | 2000-03-23 | Siemens Ag |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und Verwaltung der Erreichbarkeit von Endgeräten in einem Telekommunikationssystem |
FI113444B (fi) * | 1998-10-09 | 2004-04-15 | Teliasonera Finland Oyj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tietoliikenneyhteyden muodostamiseksi |
KR100407933B1 (ko) * | 1998-11-11 | 2005-05-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교환기간핸드오프시스템 |
US6266405B1 (en) | 1998-12-28 | 2001-07-24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xtended number portability database services |
SE513798C2 (sv) * | 1999-03-01 | 2000-11-06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Sätt och anordning för dirigering av samtal |
AU3686200A (en) * | 1999-03-05 | 2000-09-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l number portability routing improvement |
EP1163805B1 (de) | 1999-03-31 | 2005-06-01 |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an mitglieder eines operatorservices |
DE19917077C2 (de) * | 1999-04-15 | 2001-11-08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m Übertragen von Daten an Mitglieder eines Operatorservice |
FI108187B (fi) * | 1999-04-22 | 2001-11-30 | Elisa Comm Oyj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puhelun siirtämiseksi |
US6909900B1 (en) | 1999-07-01 | 2005-06-21 | Gte Wireless Service Corporation | Wireless mobile call location and delivery for non-geographic numbers using a wireline SSP+SCP/wireless HLR interface |
US6870842B1 (en) | 1999-12-10 | 2005-03-22 | Sun Microsystems, Inc. | Using multicasting to provide ethernet-lik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to selected peers on a network |
US6798782B1 (en) | 1999-12-10 | 2004-09-28 | Sun Microsystems, Inc. | Truly anonymous communications using supernets, with the provision of topology hiding |
US7336790B1 (en) | 1999-12-10 | 2008-02-26 | Sun Microsystems Inc. | Decoupling access control from key management in a network |
US6977929B1 (en) | 1999-12-10 | 2005-12-20 | Sun Microsystem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ating relocation of devices on a network |
US6938169B1 (en) | 1999-12-10 | 2005-08-30 | Sun Microsystems, Inc. | Channel-specific file system views in a private network using a public-network infrastructure |
US6970941B1 (en) | 1999-12-10 | 2005-11-29 | Sun Microsystem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parating addresses from the delivery scheme in a virtual private network |
US6937713B1 (en) | 1999-12-30 | 2005-08-30 | At&T Corp. | IP call forward profile |
US6775267B1 (en) | 1999-12-30 | 2004-08-10 | At&T Corp | Method for billing IP broadband subscribers |
US6775273B1 (en) | 1999-12-30 | 2004-08-10 | At&T Corp. | Simplified IP service control |
US7180889B1 (en) | 1999-12-30 | 2007-02-20 | At&T Corp. | Personal control of address assignment and greeting options for multiple BRG ports |
US7054636B1 (en) | 2000-03-01 | 2006-05-30 | Gte Wireless Services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mmunicating data from wireline terminals to mobile terminals |
FR2806860B1 (fr) * | 2000-03-09 | 2003-08-15 | Labordere Arnaud Luglien Henry | Procede d'envoi de messages courts a des mobiles avec portabilite du numero ou plan de numerotation incomplet avec auto-apprentissage |
EP1257139A1 (en) * | 2001-05-10 | 2002-11-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Routing of incoming traffic in shared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6832089B2 (en) | 2001-06-29 | 2004-12-14 | Nilcom | Implementation of short messages sending to mobile networks with mobile number portability or incomplete number plans with autolearning |
KR100454337B1 (ko) * | 2001-07-02 | 2004-10-26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인터넷 전화 게이트웨이 시스템의 라우팅 테이블데이터베이스 관리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호 처리 방법 |
EP1309207A1 (en) * | 2001-11-06 | 2003-05-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Number portability resolving apparatus |
US6993038B2 (en) * | 2002-06-11 | 2006-01-31 | Tekelec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automatically provisioning address translation information in a mobile services node address translation database |
CN100450121C (zh) * | 2002-10-08 | 2009-01-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个人号码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
KR100557136B1 (ko) | 2003-02-26 | 2006-03-0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서비스 제공자 변경과 무관하게 전화번호 유지 서비스를제공할 수 있는 이동통신 시스템 및 방법 |
US7917152B2 (en) * | 2003-06-27 | 2011-03-29 | Nokia Corporation | Enhanced fast handover procedures |
CN1327732C (zh) * | 2003-07-28 | 2007-07-1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移动号码可携带的方法 |
CN1297156C (zh) * | 2003-08-15 | 2007-01-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位置业务系统及基于该位置业务系统的通信方法 |
JP4056971B2 (ja) | 2003-12-25 | 2008-03-05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相互接続契約判定システム、相互接続契約判定装置、及び、相互接続契約判定方法 |
KR100556917B1 (ko) * | 2004-03-11 | 2006-03-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번호이동성 서비스에서의 호 설정 방법 |
CN100421525C (zh) * | 2005-12-14 | 2008-09-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获取移动用户综合业务数字网号码的方法 |
US7933392B1 (en) | 2006-05-31 | 2011-04-26 |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market-share for an entire telecommunication market |
US7761088B1 (en) | 2006-07-14 | 2010-07-20 |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market information for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devices |
JP4957620B2 (ja) * | 2008-03-31 | 2012-06-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携帯型装置および情報管理方法 |
CN101685333B (zh) * | 2008-09-25 | 2011-11-09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电源连接模组 |
US8279852B2 (en) | 2008-10-01 | 2012-10-02 |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measuring market share for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carriers |
US8837699B2 (en) * | 2008-10-01 | 2014-09-16 |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monitor subscriber activity |
US9584959B2 (en) | 2008-11-24 | 2017-02-28 | Tekelec Global, Inc. | Systems, method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location-sensitive called-party number translation in a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8369826B2 (en) | 2009-03-18 | 2013-02-05 | The Nielsen Company (Us), Ll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to identify wireless subscriber activity status |
US8613073B2 (en) | 2009-10-16 | 2013-12-17 | Tekelec, Inc. | Methods, system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providing diameter signaling router with firewall functionalit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E501943C2 (sv) * | 1993-11-24 | 1995-06-26 | Telia Ab | Förfarande och arrangemang för semipermanent lagring av tjänsteprofil i personkommunikationssystem |
-
1997
- 1997-10-17 CN CN97180829A patent/CN1115882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1997-10-17 DE DE69734995T patent/DE6973499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17 AU AU47974/97A patent/AU733796B2/en not_active Ceased
- 1997-10-17 EP EP97910670A patent/EP095325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17 KR KR1019990703385A patent/KR20000049276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1997-10-17 WO PCT/SE1997/001747 patent/WO1998018269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0-17 AU AU47975/97A patent/AU4797597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7-10-17 EP EP97910669A patent/EP0932985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17 NZ NZ335163A patent/NZ335163A/xx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1997-10-17 WO PCT/SE1997/001748 patent/WO1998018270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1997-10-17 JP JP51928698A patent/JP2002503404A/ja active Pending
- 1997-10-17 DE DE69735355T patent/DE69735355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17 CA CA002268925A patent/CA2268925C/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7-10-17 BR BR9711952A patent/BR9711952A/pt unknown
-
1999
- 1999-04-14 NO NO991773A patent/NO991773L/n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69734995T2 (de) | 2006-08-03 |
EP0932985B1 (en) | 2005-12-28 |
DE69735355D1 (de) | 2006-04-27 |
KR20000049276A (ko) | 2000-07-25 |
NO991773L (no) | 1999-06-15 |
NZ335163A (en) | 2000-10-27 |
CN1241339A (zh) | 2000-01-12 |
EP0953257A1 (en) | 1999-11-03 |
DE69735355T2 (de) | 2006-10-19 |
EP0953257B1 (en) | 2006-03-01 |
CA2268925C (en) | 2007-05-15 |
WO1998018269A1 (en) | 1998-04-30 |
WO1998018270A1 (en) | 1998-04-30 |
CA2268925A1 (en) | 1998-04-30 |
BR9711952A (pt) | 1999-08-24 |
DE69734995D1 (de) | 2006-02-02 |
AU4797597A (en) | 1998-05-15 |
EP0932985A1 (en) | 1999-08-04 |
JP2002503404A (ja) | 2002-01-29 |
NO991773D0 (no) | 1999-04-14 |
AU733796B2 (en) | 2001-05-24 |
AU4797497A (en) | 1998-05-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882C (zh) | 移动用户号码可移植的电信网络及其呼叫路由选择方法 | |
CN1124051C (zh) | 用户号码可再定位的电信网及方法 | |
US7356001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diverting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s | |
CN1162031C (zh) | 移动电话用户“一卡多号”业务的实现方法 | |
US8478253B2 (en) | Dynamic identity association within a wireless network | |
US6324396B1 (en) | Calling party number provisioning | |
CN1113565C (zh) | 呼叫始发用户与移动用户之间建立不同类型呼叫的通信系统、交换装置和方法 | |
US7996006B2 (en) | Wireless mobile call location and delivery for non-geographic numbers using a wireline SSP+SCP/wireless HLR interface | |
US20020080751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routing calls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
CN1525783A (zh) | 经由更适合用户位置的网络接收呼叫的方法及实现装置 | |
CA2247979A1 (en) |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network having integrated wireless office system | |
CN1149371A (zh) | 在通信网中使用信令辅助重拔建立呼叫的方法和装置 | |
CN1370369A (zh) | 分组交换电话网内的移动性 | |
CN1223130C (zh) | 一种码分多址系统中实现回铃音业务的方法 | |
CN1142150A (zh) | 增强的有效电话号码可移植性 | |
KR20020097050A (ko) | 가입자 기반 링백톤 서비스에서의 음원제공장치로의라우팅 제어 방법 | |
CN1233921A (zh) | 用于将移动电信终端纳入到专用电信系统中的系统 | |
CN1917533A (zh) | 电话一号多机业务的实现方法和系统 | |
US7400882B2 (en) | Method for providing a subscriber-based ringback tone sound stored in a mobile exchanger | |
CN1735268A (zh) | 实现混合放号的方法及通信网络系统 | |
CN1419394A (zh) | 移动电话用户“漫游本地号码”业务的实现方法 | |
CN1694477A (zh) | 一种实现不同网络间号码携带的方法 | |
US20040235462A1 (en) | Notification of calling party when mobile called party becomes available | |
CN1957626A (zh) | 智能动态消息寻址系统及方法 | |
CN1098006C (zh) | 附属公用有线网络的蜂窝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3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41017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