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586749B -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586749B
CN111586749B CN201910117920.4A CN201910117920A CN111586749B CN 111586749 B CN111586749 B CN 111586749B CN 201910117920 A CN201910117920 A CN 201910117920A CN 111586749 B CN111586749 B CN 111586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downlink
bearer
information
ia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1792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586749A (zh
Inventor
卓义斌
曹振臻
戴明增
朱元萍
刘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1792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49B/zh
Priority to EP20755248.0A priority patent/EP3923624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75311 priority patent/WO2020164597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49A/zh
Priority to US17/400,889 priority patent/US12149983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586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586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04B7/15528Control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f a relay station to exploit the physical mediu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6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explicit feedback to the source, e.g. choke packets
    • H04L47/263Rate modification at the source after receiving feedb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3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combination with information about buffer occupancy at either end or at transit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16Central resource management; Negotiation of resources or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e.g. negotiating bandwidth or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28/18Negotiat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 H04W28/22Negotiating communic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7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buffer status re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用以有效避免IAB场景中因链路中断等因素引起的下行拥塞情况,防止下行数据丢包。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宿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该方法可以使得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及时调整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从而防止数据在第一节点发生下行拥塞。

Description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中继组网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在中继组网技术中提供了中继组网架构,中继组网架构中包括宿主基站(donor gNodeB,DgNB)、一个或多个中继节点、一个或多个终端,中继节点直接或通过其他中继节点间接连接至宿主基站,终端通过无线空口与宿主基站或中继节点连接。在中继组网架构中终端和中继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可以称为无线接入链路(Access Link,AL)。中继节点之间或者中继节点与DgNB之间的无线链路可以称为无线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L)。
面向5G的无线中继组网架构中,多跳无线中继和多连接场景都可以支持。在针对多跳/多连接的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组网场景,终端的数据通常可以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传给该终端接入的IAB节点,以由IAB节点传输至上一级节点或者宿主基站。
在IAB场景的下行多跳场景中,每一跳的下行数据传输由IAB节点自身调度完成,也就是说每个IAB节点中的基站(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部分调度子节点的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部分实现下行数据传输。例如,IAB节点1调度其子节点IAB节点2中的MT进行下行数据传输。
IAB场景中,当某一跳的无线回传链路下行方向发生拥塞时,由于IAB节点并不能感知其下行数据的缓存状态,将造成IAB节点中的基站(或DU)下行发送下行数据拥塞且并有可能导致丢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用以有效避免IAB场景中因链路中断等因素引起的下行拥塞情况,防止下行数据丢包。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其中,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宿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通过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反映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因此,第一节点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可以使得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及时调整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从而防止数据在第一节点发生下行拥塞,有效避免IAB场景中因链路中断等因素引起的下行拥塞情况,防止下行数据不必要的丢包。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这样便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一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多个承载中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发生拥塞或者即将发生拥塞,从而第二节点可以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通过发送下行缓存量,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下行缓存量确定第一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缓存量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下行缓存的剩余量、下行缓存占用比、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拥塞级别、下行缓存量组合,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包括:当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一阈值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缓存状态包括第一承载上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三节点为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这样便于指示第一承载中发送至第三节点的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出现拥塞或即将出现拥塞,第二节点需要降低或停止发送通过第一承载发送至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这样便于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承载中发送至第三节点的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出现拥塞或即将出现拥塞。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占用比、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第三节点的拥塞级别、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组合,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总量和第三节点的当前下行缓存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包括:当第一承载上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这样第一节点可以确定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在第一承载上出现拥塞时,再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缓存状态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的下行缓存状态。这样便于第二节点控制由第一节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请求第一信息。通过第二信息第一节点便可以确定需要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包括:第一节点的移动终端MT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向第二节点的DU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三信息包括流控类型指示信息。当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者,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宿主节点。可选的,第三信息可以包括在第一信息中。通过标识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或标识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使同一流控反馈格式同时支持逐跳流控和端到端流控。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节点的分布式单元DU通过F1接口向宿主节点的集中式单元CU发送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节点的MT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其中,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第二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宿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下行缓存状态包括第一承载上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三节点为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用于请求第一信息的第二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移动终端MT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中携带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包括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当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者,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集中式单元CU接收第一节点的分布式单元DU通过F1接口发送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二节点的CU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MT的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RRC信令中包括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父节点,所述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所述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其中,所述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者,所述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所述宿主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息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息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包括:第二节点降低或停止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一节点,也可以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通信装置是第一节点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第一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一节点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当该通信装置是第一节点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一节点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一节点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第二节点,也可以是第二节点内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收发单元。当该通信装置是第二节点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收发器;该第二节点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该存储单元可以是存储器;该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令,该处理单元执行该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二节点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当该通信装置是第二节点内的芯片时,该处理单元可以是处理器,该收发单元可以是通信接口。例如,通信接口可以为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该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所存储的指令,以使该第二节点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存储单元可以是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例如,寄存器、缓存等),也可以是该第二节点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例如,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等)。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括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如下中任一个或多个:第三方面及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一节点,以及第四方面及第四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第二节点。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终端。终端通过第三节点接入该通信系统。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当第二节点不是宿主节点时,该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宿主节点。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实现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描述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的方法,该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以与上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的方法中的各个步骤相对应。
第十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第十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该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描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通信接口用于与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芯片还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
上述提供的任一种装置或计算机存储介质或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芯片或通信系统均用于执行上文所提供的对应的方法,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上文提供的对应的方法中对应方案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信息和第二信息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信息,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有节点、消息的名称仅仅是本申请为描述方便而设定的名称,在实际网络中的名称可能不同,不应理解本申请限定各种节点、消息的名称,相反,任何具有和本申请中用到的节点或消息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名称都视作本申请的方法或等效替换,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下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数据处理的通信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 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C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通用无线陆地接入(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CDMA2000等无线技术。UTRA可以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DMA,WCDMA)技术和其它CDMA变形的技术。CDMA2000可以覆盖过渡标准(interim standard,IS)2000(IS-2000),IS-95和IS-856标准。TDMA系统可以实现例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等无线技术。OFDMA系统可以实现诸如演进通用无线陆地接入(evolved UTRA,E-UTRA)、超级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UMB)、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 OFDMA等无线技术。UTRA和E-UTRA是UMTS以及UMTS演进版本。3GPP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和基于LTE演进的各种版本是使用E-UTRA的UMTS的新版本。5G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此外,所述通信系统还可以适用于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都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提供的方法应用于NR系统或5G网络中为例进行说明。但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也可以应用于其他网络中,比如,可以应用在演进分组系统(evolved packet system,简称EPS)网络(即通常所说的第四代(4thgeneration,简称4G)网络)中。相应的,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在EPS网络中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的网络节点替换为EPS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即可。例如,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在5G网络或NR系统中时,下文中的节点可以为5G网络中的无线回传节点,示例性的,5G网络中的无线回传节点可以称为IAB节点,当然也可以有其他名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当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应用在EPS网络中时,下文中的无线回传节点可以为EPS网络中的无线回传节点,示例性的,EPS网络中的无线回传节点可以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简称RN)。
相较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generation,5G)针对网络各项性能指标,全方位得都提出了更严苛的要求。例如,容量指标提升1000倍,更广的覆盖需求、超高可靠超低时延等。一方面,考虑到高频载波频率资源丰富,在热点区域,为满足5G超高容量需求,利用高频小站组网愈发流行。高频载波传播特性较差,受遮挡衰减严重,覆盖范围不广,故而需要大量密集部署小站,相应地,为这些大量密集部署的小站提供光纤回传的代价很高,施工难度大,因此需要经济便捷的回传方案;另一方面,从广覆盖需求的角度出发,在一些偏远地区提供网络覆盖,光纤的部署难度大,成本高,也需要设计灵活便利的接入和回传方案。
为了进一步降低部署成本,提高部署灵活性,5G引入了接入回传一体化(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IAB)技术,其接入链路(Access Link,AL)和回传链路(Backhaul Link,BL)皆采用无线传输方案,可以避免光纤部署。为描述描述,下述将以无线接入链路和无线回传链路为例。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支持一体化的接入和回传的节点称为无线回传节点,该无线回传节点又可以称为中继节点(relay node,RN)或IAB节点(IAB node)或无线接入网设备。为便于描述,下面以IAB节点为例进行说明。IAB节点可以为终端提供无线接入服务,该终端的数据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传输至IAB节点,然后由IAB节点通过无线回传链路连接到宿主节点传输,宿主节点又称为IAB宿主(IAB donor)或者宿主基站。在4G网络中,该宿主节点可以为演进型宿主基站(Donor eNodeB,DeNB)。在5G网络中,该宿主节点可以为下一代宿主基站(Donor gNodeB,DgNB)。
示例性地,宿主节点可以是一个具有完整基站功能的接入网网元,也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分离形态的接入网网元。宿主节点通过无线链路或有线链路连接到为终端服务的核心网网元。例如,连接到5G核心网(5G core,5GC)或者4G核心网中的网元,并为IAB节点提供无线回传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IAB节点可以有两种存在的形态:一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接入节点存在,可以独立管理接入到该IAB节点的终端,此时的IAB节点通常具有独立的物理小区标识(physical cell identifier,PCI),这种形态的IAB节点通常需要有完全的协议栈功能,比如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功能,这种IAB节点通常被称为层3中继。而另一种形态的IAB节点和Donor节点,如Donor eNB,Donor gNB,属于同一个小区,用户的管理是由宿主节点,如Donor节点来进行管理的,这种中继通常被称为层2中继。层2中继在NR的控制和承载分离(central unit and Distributed unit,CU-DU)架构下通常作为基站DgNB的DU而存在,通过F1-AP(F1application protocol)接口或者隧道协议和CU进行通信,其中隧道协议可以是例如GTP(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tunnelingprotocol,GTP)协议,不再赘述。Donor节点是指通过该节点可以接入到核心网的节点,或者是无线接入网的一个锚点基站,通过该锚点基站可以接入到网络。锚点基站负责接收核心网的数据并转发给中继节点,或者接收中继节点的数据并转发给核心网。通常,把中继系统中的Donor节点称为IAB Donor,即宿主节点或者宿主基站,本申请中两个名词可能会交替使用,应理解,不应理解IAB donor和宿主节点是具有不同功能的实体或网元。
一个IAB节点可以包括DU和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tion,MT)功能。MT的功能主要是类似于移动终端的功能,终结到Donor或其他IAB节点的回传链路的Uu接口的无线接口层。而DU主要是为IAB节点所服务的终端或节点提供接入功能,即Uu口的功能。例如DU可以为NR终端或子节点提供无线连接的功能。DU可以通过F1*接口连接到IAB Donor。F1*是经过优化或修改的F1接口,F1接口为DU到CU的接口。如上所述,IAB节点和父节点的连接是通过Uu口进行的。因此一个IAB节点的通过自身的MT和父节点(例如,另一个IAB节点)的DU连接,可以通过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适配(adaptation,Adapt)层连接到父节点。
其中,当IAB节点面向其父节点时,可以被看做是终端,即MT的角色。当IAB面向其子节点(子节点可能是另一IAB节点,或者接入该IAB节点的终端)时,其可被看做网络设备,即作为DU的角色。为便于表述,将宿主节点的集中式单元简称为donor CU(或直接称为CU),宿主节点的分布式单元简称为donor DU,其中donor CU还有可能是控制面(controlplane,CP)和用户面(user plane,UP)分离的形态,例如CU可由一个CU-CP和一个(或多个)CU-UP组成。
在5G当前的标准中,考虑到高频段的覆盖范围小,为了保障网络的覆盖性能,则在IAB网络中可能采用多跳组网。考虑到业务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可以使IAB节点支持多连接(multi-connectivity),以应对回传链路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例如,链路的中断或阻塞(blockage)及负载波动等异常,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保障。上述多连接具体可以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也可以为两个以上的连接,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IAB网络支持多跳和多连接组网,因此,在终端和宿主基站之间可能存在多条传输路径。在一条路径上,IAB节点之间以及IAB节点和为IAB节点提供服务的宿主基站有确定的层级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IAB节点将为其提供无线接入和回传服务的节点视为父节点。相应地,每个IAB节点可视为其父节点的子节点。换句话说,一个IAB节点的父节点为该IAB节点在上行链路上的下一跳节点或其下行链路上的上一跳节点,一个IAB节点的子节点为该IAB节点在上行链路上的上一跳节点或其下行链路上的下一跳节点。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从下行传输的角度,将IAB节点的父节点也称为该IAB节点的上一级设备/节点,将IAB节点的子节点也称为该IAB节点的下一级设备/节点。
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从下行传输的角度而言,IAB节点1的父节点为宿主基站,也即IAB节点1为宿主基站的子节点。而IAB节点1的子节点为IAB节点2,也即IAB节点2的父节点为IAB节点1。
为描述方便,下面定义本申请中用到的基本术语。
父节点,指下行链路的上一跳节点(又称为上一级设备或上一级节点):提供无线回传链路资源的节点。
子节点,指下行链路的下一跳节点(上称为下一级设备或者下一级节点):使用回传链路资源向网络进行数据传输,或者接收来自网络的数据的节点,这里的网络为核心网或者其他接入网之上的网络,如因特网、专网等。应理解,上行链路可以指终端向宿主节点发送数据时,该数据经过的链路。
无线接入链路:指终端和为它提供接入服务的节点(例如,IAB节点、宿主节点、宿主节点或者宿主DU)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传输链路和下行传输链路。无线接入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无线接入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上行传输,无线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也被称为接入链路的下行传输。
无线回传链路:是指某个无线回传节点和它的父节点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无线链路,包括上行传输链路和下行传输链路。无线回传链路上的上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上行传输,下行传输也被称为回传链路的下行传输。其中的无线回传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前述IAB节点。
路径(path):从发送节点至接收节点的全程路由,路径由至少一段链路(link)组成,在本申请中,链路表示相邻节点之间的连接。
F1接口消息:为CU和DU之间接口的控制面消息。在IAB场景中,CU只存在于宿主基站,而无线回传节点中包含DU的角色,CU和IAB节点的DU之间可以有通信接口,即F1接口(或F1*接口),F1接口包含用户面和控制面,其中控制面的应用协议层为F1AP(F1applicationProtocol)协议层,CU和IAB节点之间的F1接口上的控制面消息被称为F1AP消息,可用于对F1接口进行管理、对IAB节点的DU进行配置、传输终端的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resource conrol)消息等。
适配层:IAB节点的回传链路上引入适配层(adaptation layer,或adapt layer),用来携带与路由或QoS保障或识别终端及承载所需的相关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并提供数据转发时需要的路由或QoS映射功能中的一种或多种。
适配层消息:为适配层中携带的信息;在IAB的协议架构里,每个DU上都会有一个适配层,通过在适配层中携带信息,可以实现在不同IAB节点之间完成信息的交互。
RLC信道(channel):是RLC层和上层协议层之间的通道。无线承载(RB,radiobearer)对应有高层(例如,PDCP层)部分和低层(例如,RLC层和MAC层)部分的配置,RLC承载是指RB对应的低层部分的配置,具体包括RLC层实体和MAC逻辑信道的配置。RLC承载的具体解释可参见3GPP TS 37.340v15.3.0通信协议中的相关解释。例如:在IAB回传链路中,RLC对应的上层协议为适配层,则RLC channel指的是适配层与RLC层之间的信道,并且RLCchannel与逻辑信道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另外,对于RLC channel在协议上有可能还会命名成RLC承载(bearer)。
终端的数据:可以包括终端的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数据或信令。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的数据对于IAB节点而言可以视为回传(Backhaul)业务。此外还有终结于IAB节点的DU部分的业务,例如IAB-DU和CU之间的F1应用协议(F1application protocol,F1AP)消息,也可以视为Backhaul业务。因此,对于每一个IAB节点而言,在面向其父节点的无线回传链路上,即需要传输接入相关的业务(MT access traffic),还需要传输Backhaul业务。
IAB节点的MT部分,可以按照终端的方式接入网络,并与核心网之间建立会话(PDUsession)传输MT的业务数据,这类业务数据源于或中止于IAB节点的MT部分,故也可以称之为MT接入相关的业务。典型的MT access业务有,例如,MT可以通过与核心网建立会话进而连接到操作管理和维护(operation,administrator,and Management,OAM)网元,然后从OAM下载IAB节点所需的必要的配置信息,MT从OAM下载配置信息的业务,即为MT access业务,MT access业务需要在无线回传链路(IAB和基站或者两个IAB之间的回传链路)上传输。终端的业务先通过无线接入链路传输IAB。无线回传链路上有可能传输终端的业务。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宿主节点之间有明确的层级关系,每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将为其提供回传服务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视为父节点。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和装置,下面先对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无线中继通信系统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总体架构示意图,图2-图10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各种可能的拓扑结构示意图。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narrow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ccess network,WLAN)系统、LTE系统、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或者5G之后的通信系统,如新空口(nowradio,NR)、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系统。
无线接入网设备和宿主节点之间有明确的层级关系,每一个无线接入网设备将为其提供回传服务的无线接入网设备视为父节点。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一种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也可以称为无线回传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包括核心网设备210、无线接入网设备220、一个或多个无线回传设备230和至少一个终端(例如,如图1中所示的终端240和终端250)。在本申请中,终端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回传设备230相连,并通过一个或多个无线回传设备与无线接入网设备220连接。当然,至少一个终端中部分终端也可以直接与无线接入网设备220通过无线方式相连。
无线接入网设备2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210连接。核心网设备21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2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210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210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的功能。至少一个终端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该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无线回传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回传设备230和终端之间以及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回传设备230和终端之间以及终端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其中,至少一个终端中任一个终端可以和无线回传设备230之间具有无线接入链路。该一个或多个无线回传设备230中任意两个无线回传设备230之间具有无线回传链路,该无线回传设备23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220之间具有无线回传链路。
至少一个终端中每个终端的无线承载可以映射在无线接入链路上。换言之,该至少一个终端的各种业务类型的数据在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进行传输,其中在无线接入链路上通过无线承载进行传输。当终端的数据传输至无线回传设备230时,该无线回传设备230可以将该终端的数据在无线回传链路上通过RLC承载/RLC信道(channel)传输给父节点或者无线接入网设备220。同时,在无线承载与RLC channel以及RLC channel之间存在着1对1或者多对1的映射关系。例如一个无线回传设备和其父节点的无线回传链路上的至少一个RLC承载/RLC信道和该无线回传设备和其子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上的至少一个RLC承载/RLC信道之间具有映射关系。即不同RLC channel上的业务在下一跳传输时聚合在了同一个RLC channel上进行。
应理解,图1中的无线回传设备可以为中继节点或者IAB节点。下述将分别介绍无线回传设备的布局。
如图2所示,图2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以及该IAB节点02所服务的终端。
其中,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1又为IAB节点02的父节点。本申请实施例中将IAB节点01又称为IAB节点02在上行方向上的下一跳节点(或者下一级设备)。IAB节点02所服务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将依次经由IAB节点02、IAB节点01传输至宿主节点,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图2中未示出核心网)。
示例性的,以核心网为4G核心网(例如,EPC(演进分组核心网,Evolved PacketCore))为例,则宿主节点接收到来自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将该上行数据包传输至EPC。或者,宿主节点接收来自EPC的下行数据包,依次通过IAB节点01、IAB节点02将下行数据包发送给终端。
示例性的,以核心网为5G核心网(5G Core,5GC)为例,宿主节点将上行数据包发送给5G网络中的用户平面功能实体(user plane function,UPF)。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5G核心网处接收后,依次通过IAB节点01、IAB节点02发送给终端。
应理解,在图2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一条可用的路径:终端←→IAB节点02←→IAB节点01←→宿主节点。
如图3所示,图3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以及IAB节点02和IAB节点03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2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1为IAB节点03的父节点。IAB节点02为IAB节点03的父节点。因此,IAB节点03具有两个父节点。换句话说,IAB节点03在上行链路上包括两个下一跳节点(或称为:下一级设备),需经由IAB节点03发送的上行数据包可以通过两条路径传输至宿主节点。本申请将IAB节点01又称为IAB节点03在上行方向上的第一下一跳节点,将IAB节点02又称为IAB节点03在上行方向上的第二下一跳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3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IAB节点03←→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3←→IAB节点02←→宿主节点。
如图4所示,图4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再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以及IAB节点01和IAB节点02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2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4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2←→宿主节点。
如图5所示,图5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又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以及IAB节点01和IAB节点02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3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3为IAB节点02的父节点,IAB节点03又为IAB节点01的父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5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IAB节点02←→IAB节点03←→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1←→IAB节点03←→宿主节点。
如图6所示,图6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以及IAB节点01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6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1←→宿主节点。
如图7所示,图7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以及IAB节点03和IAB节点02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2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1为IAB节点03的父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7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IAB节点02←→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3←→IAB节点01←→宿主节点。
如图8所示,图8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IAB节点04、以及IAB节点04所服务的终端。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1为IAB节点02的父节点。IAB节点01又为IAB节点03的父节点。IAB节点02为IAB节点04的父节点。IAB节点03为IAB节点04的父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8中,终端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IAB节点04←→IAB节点02←→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IAB节点04←→IAB节点03←→IAB节点01←→宿主节点。
如图9所示,图9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一个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IAB节点04、IAB节点05、以及IAB节点04所服务的终端1和终端2。IAB节点05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5为IAB节点01的父节点;IAB节点01为IAB节点02的父节点;IAB节点02为IAB节点03的父节点,IAB节点02又为IAB节点04的父节点。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之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在图9中,终端1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为:终端1←→IAB节点03←→IAB节点02←→IAB节点01←→IAB节点05←→宿主节点。终端2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路径可以为:终端2←→IAB节点03←→IAB节点02←→IAB节点01←→IAB节点05←→宿主节点。
如图10所示,图10以IAB系统为例示出了无线中继通信系统的一种拓扑结构,该IAB系统包括:宿主节点、IAB节点01、IAB节点02、IAB节点03、IAB节点04、IAB节点05、IAB节点04所服务的终端1以及IAB节点05所服务的终端2。
IAB节点0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IAB节点01又为IAB节点02和IAB节点03的父节点。IAB节点02和IAB节点03均为IAB节点04的父节点。IAB节点05的父节点为IAB节点03。终端的上行数据包可以经一个或多个IAB节点传输至宿主节点后,再由宿主节点发送至核心网(例如5G核心网中的用户平面功能网元(User Plane Function,UPF)),下行数据包将由宿主节点从核心网处接收后,再通过IAB节点发送至终端。
终端1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两条可用的路径,路径1:终端1←→IAB节点04←→IAB节点03←→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2:终端1←→IAB节点04←→IAB节点02←→IAB节点01←→宿主节点。终端2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有三条可用的路径,路径3:终端2←→IAB节点04←→IAB节点03←→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4:终端2←→IAB节点04←→IAB节点02←→IAB节点01←→宿主节点。路径5:终端2←→IAB节点05←→IAB节点02←→IAB节点01←→宿主节点。
图1-图10所示的IAB网络仅仅是示例性的,在多跳和多连接结合的IAB场景中,还有更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宿主节点和另一宿主节点下的IAB节点组成双连接为终端提供服务等等,此处不再一一列举。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是终端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基站(NodeB,NB)、演进型基站(EvolvedNode B,eNodeB)、5G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节点B(The Next Generation Node B,gNB)、未来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无线网(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应理解,gNB可以通过NG接口接入5GC。eNB可以通过S1接口接入EPC网。
如图11所示,以无线中继通信系统包括:宿主节点、IAB节点1、IAB节点2、IAB节点3、IAB节点4以及终端1和终端2。
其中,IAB节点1的父节点为宿主节点,该IAB节点1和宿主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具有RLC channel11、RLC channe12以及RLC channel13。
IAB节点1为IAB节点2的父节点,该IAB节点2和IAB节点1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具有RLC channel21、RLC channel22以及RLC channel23。
IAB节点2为IAB节点3和IAB节点4的父节点,该IAB节点3和IAB节点2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具有RLC channel31、RLC channe32以及RLC channel33。该IAB节点4和IAB节点2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具有RLC channel34、RLC channe35以及RLC channel36。
终端1接入IAB节点3,并通过IAB节点2和IAB节点1与宿主节点通信。终端1与IAB节点3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中具有DRB11和DRB12。终端2接入IAB节点4,并通过IAB节点2和IAB节点1与宿主节点通信。终端2与IAB节点4之间的无线接入链路中具有DRB21、DRB22、以及DRB23。
以终端的业务包括流(Streaming)、网络电话(VoIP)以及网页浏览(Webbrowsing)等。
终端1的业务通过IAB节点3传输至宿主节点。具体的,终端1的VoIP通过DRB11传输至IAB节点3,终端1的流通过DRB12传输至IAB节点3。IAB节点3接收到终端1的业务后,可以将终端1的DRB11上的业务映射在RLC channel31传输至IAB节点2、将DRB12上的业务映射在RLC channel32上传输至IAB节点2。
终端2的业务通过IAB节点4传输至宿主节点。具体的,终端2的VoIP通过DRB21传输至IAB节点4、终端2的网页浏览通过DRB22传输至IAB节点4、终端2的流通过DRB23传输至IAB节点4。IAB节点4接收到终端2的业务后,可以将终端2的DRB21上的业务映射在RLCchannel34传输至IAB节点2、将DRB22上的业务映射在RLC channel35上传输至IAB节点2以及将DRB23上的业务映射在RLC channel36传输至IAB节点2。
IAB节点2将DRB11和DRB21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21上传输至IAB节点1。IAB节点2将DRB12和DRB23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22上传输至IAB节点1。IAB节点2将DRB22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23上传输至IAB节点1。
IAB节点1将DRB11和DRB21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11上传输至宿主节点。IAB节点1将DRB12和DRB23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12上传输至宿主节点。IAB节点1将DRB22上的业务承载在RLC channel13上传输至宿主节点。
应理解,每个IAB节点可以根据预设规则决定将上一跳链路中的RLC承载中的业务映射在下一跳链路中的哪个RLC承载上传输。方式如下:
方式一、IAB节点根据宿主节点或者父节点配置的映射规则进行(例如对每个IAB节点配置入口RLC channel和出口RLC channel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RLC channel可以由RLC承载或逻辑信道或RLC实体替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入口RLC channel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RLCchannel。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出口RLC channel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RLCchannel。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入口RLC承载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RLC承载。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出口RLC承载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RLC承载。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入口逻辑信道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逻辑信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出口逻辑信道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逻辑信道。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入口RLC实体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其父节点之间的RLC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出口RLC实体可以指一个IAB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RLC实体。
例如,宿主节点为IAB节点1配置RLC承载11和RLC承载21之间的映射关系。为IAB节点2配置RLC承载22与RLC承载32和RLC承载35之间的映射关系。
方式二、根据宿主节点配置的QoS规则进行(例如为每个RLC channel配置一定的QoS需求,当IAB节点从上一跳收到一个或多个RLC channel并获取其QoS参数,并将其一一映射至下一跳相应QoS需求的RLC channel上)。
终端(terminal)是一种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单元(User Unit)、用户站(Us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方站(Remote 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Terminal)、移动设备(Mobile Equipment)、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无线通信设备(Wireless Telecom Equipment)、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备(User Equipment)或用户装置。终端可以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A),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第五代(Fifth-Generation,5G)通信网络)中的终端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等。其中,5G还可以被称为新空口(NewRadio,NR)。
作为示例,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应理解,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和终端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下行信号传输,也可以适用于上行信号传输,还可以适用于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的信号传输。对于下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应的接收设备是终端。对于上行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对应的接收设备是无线接入网设备。对于D2D的信号传输,发送设备是终端,对应的接收设备也是终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信号的传输方向不做限定。
现在,终端的无线空口无线承载的建立,是由基站控制的,基站根据从核心网收到的终端业务相关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配置信息(QoS profile),确定与终端之间需建立的空口无线承载(例如,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或者信令无线承载(Signaling radio bearer,SRB)),然后将无线承载相关的配置信息发送给终端,以便终端按照网络侧的控制,完成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RLC层、逻辑信道的配置等建立无线承载所需的配置。在IAB网络中,IAB节点和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之间需要建立用于传输Backhaul类型业务的RLC承载,终端的无线承载在无线回传链路上,将被映射到这些无线回传链路上的RLC承载上传输,当某一跳的无线回传链路下行方向发生阻塞(congestion或blockage)时,将造成IAB节点中的基站(或DU)下行发送缓存拥塞且并有可能导致丢包。
例如,如图11所示,当IAB节点2与IAB节点3的下行方向发生blockage时,因IAB节点1不能够感知IAB节点2中的基站(或DU)的下行缓存状态,将持续向IAB节点2的MT发送下行数据,造成IAB节点2的基站(或DU)的下行缓存出现拥塞,持续的拥塞将进一步导致数据超时丢弃从而造成丢包。为此本申请实施例第一节点通过向第二节点反馈其与父节点之间的承载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这样便于第二节点及时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从而避免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发生拥塞。
如图12所示,图12示出了IAB节点的拓扑示意图,参考图12,IAB网络中,在一个终端和宿主节点(IAB donor)之间的一条传输路径上,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IAB节点。其中,每个IAB节点需要维护面向父节点的无线回传链路,还需要维护和子节点的无线链路。IAB节点在传输路径中的位置不同,IAB节点和子节点之间的无线链路的类型有两种:若IAB节点的子节点是终端,如图12中的IAB节点2,则IAB节点2和子节点(即终端)之间是无线接入链路。若IAB节点的子节点是另一IAB节点,如图12中的IAB节点1,则该IAB节点1和子节点(即IAB节点2)之间是无线回传链路。
应理解,如果宿主节点包括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和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IAB节点包括MT或者DU,则无线接入链路可以指终端和IAB节点的DU之间的链路。无线回传链路可以指一个IAB节点的MT和其父节点的DU之间的链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发送端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一节点,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一节点中的芯片。该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接收端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第二节点,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二节点中的芯片。下述实施例以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发送端的执行主体为基站,以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的接收端的执行主体为终端为例。
如图13所示,图1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如图1-图12任一项所示的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12所示的通信系统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该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包括:
步骤101、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其中,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
其中,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中继节点。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另一个中继节点。该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也可以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宿主节点。
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IAB节点1,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宿主节点。
或者示例性的,第一节点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IAB节点2,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为如图10所示的IAB节点1。
应理解,第一承载为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至少一个承载。例如,该第一承载可以为RLC承载或者RLC信道或者逻辑信道或者RLC实体。该第一承载用于承载终端的下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是指具有特定QoS属性的业务的集合,如某个特定的数据流,或者属于某个流的一个或多个数据包(如某个切片的数据流),或者是RLC层的某个逻辑信道所对应的传输。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可以通过承载的标识信息来进行识别,不同场景下,承载的标识信息可能不同。例如,如果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对应RLC承载(RLC bearer),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的标识信息对应的是RLC channel标识(identifier,ID)或RLC承载标识。如果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对应MAC的逻辑信道,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承载的标识信息为逻辑信道标识(logic channel identifier,LCID),本申请对承载标识不做限定。
由于RLC channel ID与LCID是一一对应,因此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替换为LCID。进一步的,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每个逻辑信道的下行缓存状态,由于每个LCG包括一个或多个LC ID(每个LC ID最多对应一个LCG),可以进一步分组为每个LCG的下行缓存状态(LCG只适用于在根据出口承载和入口承载/LCID映射完之后,再进一步对每个LCID的下行缓存状态进行聚合为逻辑信道组(Logical ChannelGroup,LCG))。
步骤102、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应理解,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在上行链路的下一跳节点,或者宿主节点。或者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在下行链路的上一跳节点,或者宿主节点。
例如,第二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宿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步骤103、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中,如果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信息,第二节点可以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响应。其中,第一响应包括:接受控制的第一承载的标识,或者仅仅是一个确认消息。通过发送第一响应便于第一节点确定第二节点接收到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步骤104、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息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应理解,步骤104为一种可选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节点降低或停止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具体的,在第二节点根据第一信息确定第一节点发生拥塞时,第二节点降低或停止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通过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由于该第一信息用于反映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因此,第一节点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可以使得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及时调整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实现对第一节点进行流量控制的目的。从而防止数据在第一节点发生下行拥塞,有效避免IAB场景中因链路中断等因素引起的下行拥塞情况,防止下行数据不必要的丢包。
示例1)、承载粒度
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时,在传输下行数据时,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能无法识别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承载的标识信息。(因为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对于下行传输,可以将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子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承载简称为出口承载)与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承载(对于下行传输,可以将第一节点和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一个或多个承载简称为入口承载)的映射关系取决于宿主节点配置和/或是第一节点的实现),因此如果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上报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出口承载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当第二节点接收到出口承载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时,将无法解读此上报信息与错误解读此上报信息。
为了使第二节点能够正常解读出口承载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一节点获取其下行缓存状态并根据出口承载和入口承载的映射关系确定第一节点与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
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由于任一个中继节点的出口承载和入口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由宿主节点配置的,也即宿主基站具有本宿主基站下的所有无线回传链路的承载信息,如果第一节点反馈入口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状态给宿主节点,宿主节点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缓存状态信息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
示例性的,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用于确定第一承载。该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可以为该第一承载的ID。
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缓存量(buffer size)也可以称为缓存大小。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缓存量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值,也可以是一个范围值,当然该缓存量还可以百分比或者缓存等级等表示。
示例性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可以包括第一承载对应的以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下行缓存的剩余量、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拥塞级别、下行缓存量组合、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大于或等于)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其中,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
其中,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用于确定第一承载在下行传输过程中的第一节点的缓存中剩余的缓存量。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可以通过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总量减去第一承载当前的下行缓存量得到。
第一承载下行缓存占用比用于确定第一承载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已使用的缓存量在下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或者未使用的缓存量在下行缓存总量中的百分比。
示例性地,如果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占用比时,第二节点中可以具有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总量,从而计算出第一承载剩余的下行缓存量。这时,如果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承载剩余的下行缓存量达不到预设要求,则第二节点也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发生拥塞或者即将发生拥塞,从而可以实现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再比如,如果第二节点中不具有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总量,则如果第一节点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占用比时,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占用比超过某个阈值时,第二节点也可以确定第一节点发生拥塞或者即将发生拥塞,从而可以实现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第一承载下行缓存占用比为0.9为例,表示达到总的缓存量的90%的时候,确定第一节点出现拥塞。
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用于指示期望的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或者期望的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时,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大小不做限定。应理解,如果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确定第一承载未发生拥塞(即第一承载中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承载中当前下行缓存量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用于指示增大或者保持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如果第一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确定第一承载发生拥塞(即第一承载中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或者第一承载中当前下行缓存量大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用于指示降低或者停止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其中,第一承载的拥塞级别可以用于反映第一承载的拥塞程度。例如,第一节点的拥塞程度可能是不拥塞、拥塞或严重拥塞。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中具有每个拥塞级别。1-表示不拥塞。2-表示拥塞。3-表示严重拥塞。这样通过发送拥塞级别可以使得第二节点确定第一承载的拥塞等级。如果第二节点中具有每个拥塞级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指示的拥塞级别,采用与该拥塞级别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来控制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个承载可以对应一个下行缓存总量。因此,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承载所缓存的数据量确定第一承载的拥塞级别。例如,第一节点确定第一承载所缓存的数据量达到20%的时候,确定为不拥塞。达到85%的时候,确定为拥塞。达到90%的时候,确定为严重拥塞。
例如,第一信息指示的拥塞级别为3,而拥塞级别3对应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为V1,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V1来控制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当第一信息包括下行缓存量组合时,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是否发生拥塞。例如,如果下行缓存总量-当前下行缓存量得到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小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发生拥塞。如果下行缓存总量-当前下行缓存量得到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表示未发生拥塞。
其中,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大于或等于)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预设缓存量,此时第二节点可以降低或者停止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如果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未超过预设缓存量,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增大或者保持停止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其中,预设缓存量可以通过预定义或者由第二节点进行配置得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传输速率的增大、降低均以下行数据当前对应的传输速率为基准。如果第一信息反馈时,第一承载上还未传输下行数据,则第二节点可以结合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无线回传链路中的其他承载中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来调整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或者,如果第二节点中具有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每个承载对应的下行数据的初始传输速率,则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初始传输速率调整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到的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可以是下行数据的具体传输速率。当然该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也可以用于反映期望降低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或者增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也可以是期望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范围。
降低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指示一个或多个承载需要降低的数据传输速率。下行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可以是bit/s,也可以是其他的单位,本申请不做限定。
增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指示一个或多个承载需要增大的数据传输速率。
应理解,上述降低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和增大下行数据传输速率可以同时存在,也可以只存在一种,可以和拥塞级别结合使用,也可以不和拥塞级别结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流量控制的时间长度和时间戳中的任一个或多个。
其中,流量控制的时间长度用于指示流量控制的时间,由于流量控制是一个预期的过程,如果流量控制的时间过短,可能会造成第一节点的一个或多个承载的数据出现急剧的变化,缓存较为不稳定。通过流量控制的时间长度,可以较好地控制第一节点的承载不会出现急剧的变化。特别的,可以定义流量控制周期或时间窗,即每次流量控制使用相同的流量控制时间长度。进一步的,第一节点可以按周期发送流量控制指示。如果周期预先定义,或者由上级节点,例如第二节点或宿主节点,配置给第一节点,则该字段不是必须的。
时间戳:用于标识第一节点发生拥塞的开始时间,当实施基于时间长度的流量控制的时候,即,包括流量控制的时间长度的时候,时间戳可以表示一个开始的时间。如果定义流量控制周期,流量控制可以在周期的起始位置开始实施,则该字段不是必须的。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当第一信息仅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时,该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所指示的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出现拥塞或者即将出现拥塞,第二节点需要减少或停止在相应的第一承载上发送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由于第一节点和其父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上可能除第一承载外还存在其他承载,如果第一节点直接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则可能会影响其他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为此,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4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二节点根据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控制向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中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例如,如果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之间存在RLC信道1和RLC信道2,而第一信息用于指示RLC信道1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即将发生拥塞,则第二节点可以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RLC信道1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而保持在RLC信道2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不变。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果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以及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时,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一承载,然后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来调整第一承载上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举例说明,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上报多个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这样第二节点可以根据每个第一承载各自的下行缓存状态,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每个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例如,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反馈RLC信道1和RLC信道2分别对应的下行缓存状态,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RLC信道1对应的下行缓存状态调整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RLC信道1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根据RLC信道2对应的下行缓存状态调整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中在RLC信道2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应理解,如果第一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则该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包括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所有下行数据的缓存状态。
如前所述,在第一承载上可能承载多个终端的下行数据,该多个终端可能分别接入不同的IAB节点。如果第二节点直接对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进行限流,可能会影响第一节点和其他子节点之间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因此第一节点再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时,可以携带下行数据传输到的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示例1)的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其中,第三节点为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例如,第三节点可以为终端,或者第三节点可以为终端接入的IAB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实际是发送给终端的。如果在路由管理中,是以目标接收终端作为路由的目标节点,则在该下行数据的包头中携带终端的标识信息。如果在路由管理中,是以目标接收终端所接入的IAB节点作为路由的目标节点,则在该下行数据的包头中携带终端接入的IAB节点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信息中。或者该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也可以在第一信息以外的其他信息中发送给第二节点。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1所示,以第一节点为IAB节点2、第二节点为IAB节点1为例,假设反馈的RLCchannel 21(用于传输终端1的DRB11中的下行数据和终端2的DRB21中的下行数据,但未必有终端以及终端的DRB的标识信息)的下行缓存量,若此时仅IAB节点2和IAB节点3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发生拥塞,而IAB节点2和IAB节点4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未发生拥塞,但IAB节点1根据RLC channel 21的下行缓存量对在IAB节点1和IAB节点2之间的RLC channel 21上传输的下行数据进行限流,此时IAB节点2和IAB节点4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将会收到影响。因此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进一步优化流控机制。即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控制在第一承载传输的下行数据中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也即仅调整第一承载中针对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
在示例1)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节点根据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第二承载和第一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计算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
具体的,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每一个出口承载会根据上述映射规则映射至第一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某一个入口承载上。出口承载和入口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是多对一或是一对一。也就是第一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每一个入口承载都会与一个或多个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出口承载相关联。因此第一节点可以确定第一节点与父节点之间每个入口承载的缓存量(如果一个入口承载对应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多个出口承载,则将多个出口承载的下行缓存量累加,便可以得到入口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进一步的,如果要确定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占用比,则可根据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与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总量确定。其他下行缓存状态可以参考此处的描述,后续不再赘述。
应理解,第一节点与子节点之间的第二承载和第一节点与父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可以由宿主节点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配置给第一节点。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节点可以代表一个或多个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例如,第三节点可以代表在RLC信道上传输的下行数据1的目标节点1、下行数据2的目标节点2以及下行数据3的目标节点3。
在需要将第一信息反馈至宿主节点,为使宿主节点可以识别在多跳场景中具体在哪一跳上发生了拥塞,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时,还可以向第二节点发送拥塞节点/链路信息。其中,拥塞节点可以是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也可以是拥塞链路的链路标识。具体的,第一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宿主节点为第一节点分配的任意一个宿主节点内唯一的标识,或是全网唯一的标识。链路标识也可以是宿主节点分配的唯一标识。
示例2)、第一承载上第三节点粒度
由于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数据传输过程中的路由信息中的目标节点的标识信息对中间的IAB节点都可见,因此可以向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宿主节点反馈第一承载上每个第三节点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宿主节点根据接收到的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控制第一承载上发送至该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传输速率。
如图11所示,以IAB节点2向IAB节点1反馈第一承载上每个第三节点粒度的下行缓存状态为例,IAB节点1可以确定IAB节点2的下行缓存状态中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1或终端2或IAB节点3或IAB节点4的下行缓存状态。如果是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1的下行缓存状态,则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1的下行缓存状态包括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1的所有RB上的共同缓存量。
如果是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2的下行缓存状态,其包括第一承载上的发往终端2的所有RB上的共同缓存量。如果是第一承载上的发往IAB节点3的下行缓存状态,则包括IAB节点3所服务的所有终端的所有DRB的下行缓存状态。如果是第一承载上的发往IAB节点4的下行缓存状态,则包括IAB节点4所服务的所有终端的所有DRB的下行缓存状态。
应理解,IAB节点3为终端1接入的IAB节点,IAB节点4为终端2接入的IAB节点。如果IAB节点3和IAB2之间还存在几个IAB节点,此时也是确定IAB节点3的下行缓存状态。
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行缓存状态包括第一承载上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第三节点为在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
可选的,第一信息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
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信息还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
示例性的,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总量和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当前下行缓存量。
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用于确定在下行传输过程中在第一承载上第三节点的剩余缓存量。在第一承载上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可以通过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总量减去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当前的下行缓存量得到。
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用于指示期望的通过第一承载传输至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时,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二节点根据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控制通过第一承载传输至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应该理解为第一承载上不仅承载发往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还有可能承载发送至其他节点(例如,第四节点的)的下行数据,如果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发生拥塞而发往第四节点的下行数据未发生拥塞,则通过上报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状态,可以使得第二节点控制在第一承载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但是又不影响在第一承载上向第四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也即第二节点仅调整在第一承载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例如,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1以及向第四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2均在第一承载上传输。如果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状态,且第二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发生拥塞或者即将发生拥塞,则第二节点可以降低或者停止下行数据1的传输速率。而保持下行数据2的传输速率不变。
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用于反映第三节点的缓存数据量在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程度。关于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承载的拥塞级别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三节点或者其他子节点的父节点,因此,第一承载上不仅可以承载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也可以承载其他子节点的下行数据。因此,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缓存数据量的占比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其中,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缓存数据量的占比可以由第一承载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缓存数据量和第一承载上为第三节点预分配的缓存总量之间的比值确定,或者可以由第一承载上向第三节点发送的缓存数据量和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总量/预分配的下行缓存总量之间的比值确定。
例如,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缓存数据量的占比达到20%时,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不拥塞。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缓存数据量的占比达到85%时,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发生拥塞,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缓存数据量的占比达到90%时,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严重拥塞。
应理解,在示例2)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这样便于第二节点确定通过第一承载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在第一承载上出现拥塞或者即将出现拥塞。
当然,第一信息除包括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外,还可以包括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这样便于第二节点根据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自主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承载上是否发生拥塞。
在示例2)中步骤1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当第一承载上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二阈值可以为预先存储在第一节点中的,也可以由第二节点通过RRC配置消息配置该第二节点。例如,当第二节点确定第三节点接入中继通信系统时,便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第三节点关联的第二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阈值的具体值不作限定,应理解,该第二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示例3)第三节点粒度
由于第三节点为下行数据传输到的目的节点,发送给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可以经过第一节点传输至第三节点。因此,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如果第一信息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此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向上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出现拥塞或即将出现拥塞,第二节点需要减少或停止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确定第三节点。并根据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对向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应理解,如果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包括多个目的节点的标识信息,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包括多个目的节点中每个目的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则第二节点可以确定多个目的节点,并根据每个目的节点各自的下行缓存量调整传输至每个目的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例如,第三节点包括:终端1和终端2,则第二节点可以调整向终端1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以及调整向终端2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示例性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三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第三节点的拥塞级别、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组合,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总量和第三节点的当前下行缓存量。
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用于确定第三节点在下行传输过程中的剩余缓存量。下行缓存的剩余量可以通过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总量减去第三节点当前的下行缓存量得到。
第三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用于指示期望的向第三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当第一信息包括第三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时,步骤104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二节点根据第三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第一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该第一下行数据为发送给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
第三节点的拥塞级别用于反映第三节点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拥塞程度。关于第三节点的拥塞级别的描述可以参考上述第一承载的拥塞级别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节点可以为第三节点或者其他子节点的父节点,因此第三节点或者其他子节点可以共享第一节点的下行缓存总量。因此,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第三节点所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占比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的拥塞级别。第三节点所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占比可以由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的下行缓存量以及第一节点的下行缓存总量得到。
例如,第三节点所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占比达到20%的时候,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不拥塞。第三节点所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占比达到85%时,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拥塞。第三节点所缓存的数据量在第一节点处的占比达到90%时,第一节点确定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严重拥塞。
应理解,在示例3)中第一信息可以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中的任一个或多个。如果第一信息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此时第一信息用于指示向上述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在第一节点处出现拥塞或即将出现拥塞,第二节点需要减少或停止发送至此第三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如果第一信息包括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和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则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对传输至每个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进行调整。
例如,如图11所示,如果第一信息包括:IAB节点3的标识信息和IAB节点4的标识信息,以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以第一节点为IAB节点1为例,则宿主节点可以根据:IAB节点3的标识信息调整通过IAB节点1发送至IAB节点3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宿主节点可以根据:IAB节点4的标识信息调整通过IAB节点1发送至IAB节点4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在示例2中步骤1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当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应理解,当第三节点在第一节点处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该第二阈值可以为预先存储在第一节点中的,也可以由第二节点通过RRC配置消息配置该第二节点。例如,当第二节点确定第三节点接入中继通信系统时,便可以为第一节点配置第三节点关联的第二阈值。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阈值的具体值不作限定,应理解,该第二阈值可以根据需要设置。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在以第三节点为粒度时,发送给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可以通过第一节点和父节点之间的多个承载传输。示例3)和示例2)的区别在于,示例2)中仅调整在第一承载上发送给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而在示例3)中第二节点调整的是整体发送给第三节点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上述实施例主要描述了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下述示例3)—示例6)主要描述触发第一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的条件。
示例4、被动触发反馈
一种可能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05、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信息,第二信息用于请求第一信息。
具体的,当第二节点确定需要控制向第一节点发送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时,第二节点便可以执行步骤105。示例性的,第二信息也可以称为流控反馈触发信息。或者第二节点按照预设周期向第一节点发送第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二节点为无线回传节点,该第二信息可以用于请求将第一信息传输至第二节点,也可以请求将该第一信息传输至宿主节点。如果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该第二信息可以用于请求将第一信息传输至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也可以请求将该第一信息传输至宿主节点。
步骤106、第一节点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信息。
应理解,第二信息用于触发第一节点执行步骤102。如果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信息时,第一节点处并不具有第一信息,第一节点需要根据第二信息确定第一信息。如果第一节点接收到第二信息时,第一节点处具有第一信息,第一节点可以直接执行步骤102。当然,第一节点也可以重新获取第一信息。
示例5)、事件触发反馈
第一节点确定满足预设条件时,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示例性的,预设条件包括如下信息中的任一个或多个: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一阈值、第一节点与其子节点之间的无线回传链路中的第二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三阈值、第一承载上所述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第一承载或第二承载对应的逻辑信道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四阈值、第一承载对应的RLC entity或第二承载对应的RLC entity、第一承载对应的MAC entity或第二承载对应的MAC entity超过指定门限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指定门限阈值、第一阈值、第二阈值、第三阈值以及第四阈值可以由宿主节点配置给第一节点。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阈值、第二阈值和第三阈值、第四阈值的值可以相同或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定。
示例6)、周期性反馈
步骤102具体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节点按照预设周期周期性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例如,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周期timer触发,当timer超时时,触发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其中,预设周期可以由宿主节点配置给第一节点。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第一节点可以根据示例5)或示例6)确定上报第一信息时,则上述步骤105和步骤106也可以省略。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节点在接收到第二信息之后,也可以结合示例5)或示例6)确定上报第一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描述的触发动作又可以分为是MT侧触发或DU侧触发两种实现方式:
1)、MT侧触发
第一节点的MT可以根据上述示例4-)示例6)中的触发条件触发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换句话说,第一节点的MT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信息或第一节点的MT被配置示例4-)示例6)中的触发条件。
2)、DU侧触发
第一节点的DU根据上述示例4-)示例6)中的触发条件触发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换句话说,第一节点的DU接收来自第二节点的第二信息或第一节点的DU被配置示例4-)示例6)中的触发条件。
在由DU侧触发发送第一信息时,一种示例,DU可以直接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另一种示例,DU可以将获取到的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一节点的MT,以由第一节点的MT向第二节点发送第一信息。
第二节点向第一节点的DU发送第二信息。或者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DU配置上述示例5)中的预设条件或者示例6)中的预设周期。然后第一节点的DU确定满足反馈第一信息的条件时,确定第一信息。然后第一节点的DU将第一信息通过F1接口向第二节点的CU发送。或者第一节点的DU将第一信息反馈给第一节点的MT。第一节点的MT将得到的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
下述将主要描述第一节点反馈第一信息的反馈方式。
反馈方式一、如前所述,由于IAB节点新增适配层,因此,可以考虑采用适配层消息来实现控制第一信息的反馈,例如适配层信令或适配层数据包头添加控制信息,其优势在于可以对具体的承载进行控制,因为适配层可以获得承载或PDCP的承载的信息。另一种是通过RLC层控制消息或RLC层数据包头(例如,control PDU)来进行传输,需要新增RLC控制消息或修改RLC数据包头格式。第一信息还可以通过媒体接入控制信令(media accesscontrol control element,MAC CE)来实现传输。如果通过MAC CE来进行传输,需要重新定义一种MAC CE的信令格式(format)来实现第一信息的传输。具体的信令格式的定义依赖于协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2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节点的MT通过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向所述第二节点的DU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因此,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节点的DU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MT的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以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
当通过以上方式反馈第一信息时,因为以上反馈方式都是基于层2的反馈,在传统的空中传输中,层2的控制信令都是在终端和基站双方之间由一方发送并在另一方接收并解析,而在IAB场景中,某个IAB节点发送的层2第一信息,第二节点有可能是父节点或宿主节点,因此,如图1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步骤107、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发送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当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或者,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流控类型指示信息指示所述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宿主节点。标识第一信息的路由类型或标识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第三节点,可以使第一信息同时支持逐跳流控和端到端流控。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可以携带在第一信息中。当然该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也可以携带在第三信息中发送由第一节点向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发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应理解,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用于指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将第一信息发送给第二节点。如果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不是第二节点,则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将第一信息转发给第二节点。如果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即为第二节点,则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执行步骤104。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三信息可以称为路由信息。该路由信息可以携带在MAC CE或RLC层的control PDU,或适配层的control PDU包头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节点仅对发送至宿主节点的第一信息添加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作为路由信息。本申请实施例中接收节点和发送节点可以约定,如果发送节点未向接收节点发送路由信息,其接收节点规定为发送节点的父节点。为了区分两种流控类型,在包头中还需要添加1bit信息用于指示此第一信息中是否存在路由信息字段,若存在路由信息字段,此路由信息字段可以位于1bit信息之后。
示例性的,当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时,该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是donor DU的标识信息、或是donor CU的标识信息、或是donor CU-UP的标识信息。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对发送至宿主节点的第一信息和发送至父节点的第一信息分别添加路由信息。其中,第一节点对发送至宿主节点的第一信息添加路由信息的方式参考上述描述,此处不再赘述。第一节点对发送至父节点的第一信息可以添加该父节点的标识信息作为路由信息。
示例性的,父节点的标识信息可以为父节点中的DU标识,或是父节点中的MT标识信息。
在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节点对发送至第二节点的第一信息可以添加流控类型指示信息。示例性的,流控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路由类型为逐跳(Hop-by-hop)的流控。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信息的路由类型为端到端(End-to-end)的流控。
如果第一信息的路由类型为端到端,则表示该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宿主节点。如果第一信息的路由类型为Hop-by-hop,则表示该第一信息的目标接收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步骤108、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二节点的标识信息或者流控类型指示信息。
应理解,如果第二节点为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则步骤108由第二节点执行。
如前所述,如果第一节点的父节点为中继节点而非宿主节点,此时如果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是传输给宿主节点的,则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将第一信息转发给宿主节点。如果第一节点的父节点根据第三信息确定第一信息是传输给自己的,则第一节点的父节点可以根据第一信息确定执行步骤104。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是传输给自己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信息的流控反馈类型为逐跳流控。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信息中携带父节点的标识信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是传输给宿主节点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节点的流控类型为端到端流控。或者第一节点的父节点确定第一信息中携带宿主节点的标识信息。
反馈方式二、如果第二节点为宿主节点,则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一节点的DU通过F1接口向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信息。相应的,步骤103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第二节点的CU通过F1接口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DU的第一信息。
具体的,第一节点的DU可以通过与宿主节点的CU之间F1接口的用户面信令(F1-U)或FI-AP信令反馈第一信息。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步骤102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具体实现:第一节点的MT通过与宿主节点之间的RRC信令向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信息。相应的,第二节点通过RRC信令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MT的第一信息。
具体的,第一节点的MT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向宿主节点的CU发送第一信息。
反馈方式三、在NR的F1接口用户面PDU中新增一种PDU类型(type)(可以称之为流控反馈PDU),用于反馈每入口承载或出口承载粒度/每子节点粒度/每目标接收节点粒度的第一信息。
其中,流控反馈PDU携带的内容可以参考上述第一信息携带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各个网元,例如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等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第一节点、第二节点进行功能单元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单元,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上面结合图13至图15,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执行上述方法的通信装置进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方法和装置可以相互结合和引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中发送端执行的方法,即第一节点所执行的步骤。另一种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中接收端执行的方法,即第二节点所执行的步骤。
下面以采用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也可以为应用于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收发单元101和处理单元102。其中,收发单元1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信息发送或接收的步骤。处理单元1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信息处理的步骤。
一种示例,以该通信装置为第一节点或应用于第一节点中的芯片为例,该收发单元1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2。处理单元1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1还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以及步骤107。
另一种示例,以该通信装置为第二节点或应用于第二节点中的芯片为例,该收发单元101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3。处理单元10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4。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收发单元101还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5。
可选的,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单元103。处理单元102、收发单元101、存储单元103通过通信总线相连。
存储单元103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存储器,存储器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设备、电路中用于存储程序或者数据的器件。
存储单元103可以独立存在,通过通信总线与通信装置具有的处理单元102相连。存储单元103也可以和处理单元集成在一起。
通信装置可以用于通信设备、电路、硬件组件或者芯片中。
通信装置可以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中的芯片。收发单元101可以是输入或者输出接口、管脚或者电路等。可选的,存储单元103可以存储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侧的方法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处理单元102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第二节点侧的方法。存储单元103可以是寄存器、缓存或者RAM等,存储单元103可以和处理单元102集成在一起;存储单元103可以是ROM或者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存储单元103可以与处理单元102相独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一个或者多个模块,用于实现上述步骤101-步骤108中的方法,该一个或者多个模块可以与上述步骤101-步骤108中的方法的步骤相对应。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第一节点执行的方法中的每个步骤,第一节点中存在执行该方法中每个步骤的单元或者模块;由第二节点执行的方法中的每个步骤,第二节点中存在执行该方法中每个步骤的单元或者模块。
示例性的,在采用集成的单元的情况下,图17示出了上述实施例中所涉及的通信装置的一种可能的逻辑结构示意图,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者为应用于第一节点中的芯片。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或者为应用于第二节点中的芯片。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模块112和通信模块113。处理模块112用于对该通信装置的动作进行控制管理,通信模块113用于执行在通信装置侧进行消息或数据处理的步骤。
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111,用于存储该通信装置的程序代码和数据。
例如,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一节点,或者为应用于第一节点中的芯片为例,该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2。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1。和/或用于本文所描述的技术的其他由通信装置执行的过程。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6、以及步骤107。
在另一种示例中,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第二节点,或者为应用于第二节点中的芯片为例,该通信模块113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3。处理模块112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4。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模块113还用于支持通信装置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105。
其中,处理模块112可以是处理器或控制器,例如可以是中央处理器单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其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发明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的组合,例如包括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微处理器的组合等等。通信模块113可以是通信接口、收发器、收发电路或接口电路等。存储模块111可以是存储器。
当处理模块112为处理器,通信模块113为收发器时,存储模块111为存储器时,本申请所涉及的该通信装置可以为图18所示的通信设备。
如图18所示,图1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种通信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第一节点或第二节点的硬件结构可以参考图18所示的结构。该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41,通信线路44以及至少一个收发器(图18中仅是示例性的以包括收发器43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该通信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42。
处理器4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44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收发器4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s,WLAN)等。
存储器4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4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41用于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下述实施例提供的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8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通信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8中的处理器41和处理器4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芯片150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5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510和通信接口1530。
可选的,该芯片150还包括存储器1540,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操作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调用存储器1540存储的操作指令(该操作指令可存储在操作系统中),执行相应的操作。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为:第一节点、第二节点所用的芯片的结构类似,不同的装置可以使用不同的芯片以实现各自的功能。
处理器1510控制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操作,处理器1510还可以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例如应用中存储器1540、通信接口1530以及存储器1540通过总线系统152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52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但是为了清楚说明起见,在图19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20。
以上收发单元可以是一种该装置的接口电路或通信接口,用于从其它装置接收信号。例如,当该装置以芯片的方式实现时,该收发单元是该芯片用于从其它芯片或装置接收信号或发送信号的接口电路或通信接口。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揭示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510中,或者由处理器1510实现。处理器15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5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40,处理器1510读取存储器15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接口1530用于执行图13-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接收和发送的步骤。处理器1510用于执行图13-图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的处理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则功能可以作为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或者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选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存储设备,或目标于承载的任何其它介质或以指令或数据结构的形式存储所需的程序代码,并且可由计算机访问。而且,任何连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可以全部或者部分得通过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上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流程或功能。上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基站、终端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之上,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9)

1.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一节点确定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所述下行缓存状态为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方向上的缓存状态;
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连接到终端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为入口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下行缓存的剩余量、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拥塞级别、下行缓存量组合、或者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5或者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一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缓存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承载上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所述第三节点为在所述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或者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总量和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当前下行缓存量。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上所述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当所述第一承载上所述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量超过第二阈值时,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5-7、9、10、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信息。
16.根据权利要求9、10、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为终端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IAB节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2、5-7、9、10、12-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中。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向所述第二节点发送所述第一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节点的移动终端MT向所述第二节点的DU发送所述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所述适配层信令。
19.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与第二节点之间的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状态;所述下行缓存状态为从所述第二节点到所述第一节点的下行方向上的缓存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节点为无线中继通信系统中的连接到终端的中继节点,所述第二节点为所述第一节点的父节点。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为入口无线链路控制RLC信道。
21.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或者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下行缓存的剩余量、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拥塞级别、下行缓存量组合、或者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下行缓存的剩余量、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一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拥塞级别、下行缓存量组合、或者所述第一承载的下行缓存量是否超过预设缓存量的指示信息,其中,所述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下行缓存总量和当前下行缓存量。
26.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行缓存状态包括所述第一承载上的第三节点的下行缓存状态,所述第三节点为在所述第一承载上传输的下行数据的目标节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一承载的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三节点的标识信息。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包括以下一种或者多种: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的剩余量、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占用比、第二期望的下行传输速率、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拥塞级别、或者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其中,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量组合包括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下行缓存总量和所述第三节点在所述第一承载上的当前下行缓存量。
30.根据权利要求19、20、23-27、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向所述第一节点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请求所述第一信息。
31.根据权利要求26、27、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三节点为终端或者所述终端接入的IAB节点。
32.根据权利要求19、20、23-27、2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携带在媒体接入控制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中。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接收来自第一节点的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第二节点的DU接收来自所述第一节点的移动终端MT的MAC层信令或者适配层信令。
34.根据权利要求19、20、23-27、29、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控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根据所述第一信息控制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包括:
所述第二节点降低或停止向所述第一节点传输的下行数据的传输速率。
3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权利要求1至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9-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被执行。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9~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38.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和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耦合,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用于运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实现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被执行,或者,使得权利要求19~3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被执行,所述通信接口用于与所述芯片之外的其它模块进行通信。
39.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3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910117920.4A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15867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920.4A CN111586749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EP20755248.0A EP3923624A4 (en) 2019-02-15 2020-02-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OWNLINK FEEDBACK OF CACHE STATES
PCT/CN2020/075311 WO2020164597A1 (zh) 2019-02-15 2020-02-14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US17/400,889 US12149983B2 (en) 2019-02-15 2021-08-12 Downlink buffer status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17920.4A CN111586749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586749A CN111586749A (zh) 2020-08-25
CN111586749B true CN111586749B (zh) 2023-02-07

Family

ID=72044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17920.4A Active CN111586749B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923624A4 (zh)
CN (1) CN111586749B (zh)
WO (1) WO202016459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98089B (en) * 2020-08-05 2023-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low control
WO2022099509A1 (en) * 2020-11-11 2022-05-19 Nokia Shanghai Bell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es,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a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s in integrated access and backhaul network
CN116686329A (zh) * 2021-01-13 2023-09-0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WO2022151107A1 (zh) * 2021-01-13 2022-07-21 富士通株式会社 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CN113438728B (zh) * 2021-07-05 2023-04-07 上海中兴易联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5g nr用户面数据量信息同步的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67365B (zh) * 2007-03-14 2011-08-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设备接入通信网络的认证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1020241A1 (zh) * 2009-08-19 2011-02-24 上海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对下行链路无线资源进行调度的方法及相应的装置
US8635347B2 (en) * 2010-01-26 2014-01-21 Ray W. Sanders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ynchronized networks
EP2553963B1 (en) * 2010-04-02 2020-07-22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communication via a relay node
US9055464B2 (en) * 2011-07-07 2015-06-09 Optis Cellular Technology, Llc RLC Data transmission control based on UE memory capacity
EP2835927B1 (en) * 2013-08-07 2016-11-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cheduling resources at relay station (R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
US11075687B2 (en) * 2017-03-23 2021-07-27 Apple Inc. Advanced 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ext-gen multi-hop relaying cellular network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ASUSTeK.Discussion on SR/BSR triggering in multi-hop IAB network.《3GPP》.2019, *
Discussion on SR/BSR triggering in multi-hop IAB network;ASUSTeK;《3GPP》;20190214;参见章节2-3 *
LCID and LCG Extension for IAB Nodes;Ericsson;《3GPP》;20190214;参见章节2-3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23624A1 (en) 2021-12-15
CN111586749A (zh) 2020-08-25
US20210377787A1 (en) 2021-12-02
WO2020164597A1 (zh) 2020-08-20
EP3923624A4 (en)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86749B (zh) 一种下行缓存状态反馈方法及装置
CN112567796B (zh) 用于集成接入和回程承载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0754132B (zh) 一种路由更新方法、调度请求取消方法及设备
WO2020038172A1 (zh) 一种流量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27860A1 (zh) 路由方法、bsr的生成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0366206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5100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data volume report
CN109787791B (zh) 通信方法及通信设备
WO2021065763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US20220400411A1 (en) Threshold-based reporting for efficient admission control support for wireless networks
WO2021204278A1 (zh) 一种流量控制方法和装置
WO2019212546A1 (en) Self-backhaul with enhanced signaling
US20240073736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21026936A1 (zh) 一种处理回传链路发生链路失败的方法及装置
US20240015580A1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WO2022153989A1 (ja) 通信制御方法
CN113455100A (zh) 用于中继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JP7332705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US12149983B2 (en) Downlink buffer status feedback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5412498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US12143996B2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ssociation between logical channel groups,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20167382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ssociation between logical channel groups, apparatus, and system
JP7309890B2 (ja) 通信制御方法及び中継装置
WO2022151107A1 (zh) 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KR20230048028A (ko) 흐름 제어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