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557101B - 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557101B CN111557101B CN202080000664.1A CN202080000664A CN111557101B CN 111557101 B CN111557101 B CN 111557101B CN 202080000664 A CN202080000664 A CN 202080000664A CN 111557101 B CN111557101 B CN 11155710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si
- tbs
- information
- initial
- adjus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2222 downregul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139 quant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09944 Colon cancer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01 comb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2306 tributylsilyl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C)[Si](CCCC)(CCCC)*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Adaptive formatting arrangements particular to signalling, e.g. variable amount of bi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 H04L1/0007—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format by modifying the frame leng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15—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adaptation strateg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5—Transmission of mode-switching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04W72/232—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the control data signalling from the physical layer, e.g. DCI signall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4—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allocation of payload
- H04L5/0046—Determination of how many bits are transmitted on different sub-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04L5/006—Quality of the received signal, e.g. BER, SNR, water fill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及存储介质,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获取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根据第一CSI与第二CSI对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根据信道状态信息对TBS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和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NB-IoT)作为蜂窝物联网的代表,被广泛应用于数据采集、智能交通等领域。覆盖是运营商在将蜂窝网络商业化时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
物理块上行和下行数据共享通道是以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为基本单位进行数据传输的,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在确定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Size,TBS)时,根据基站配置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等级确定调制方法和码率,再根据传输的物理资源大小,确定传输的数据块大小,进而将对应的TBS大小进行调制,编码等后续操作。
由于基站为终端选择MCS及传输资源时,是根据用户终端之前上报的传输状态进行选择的,终端移动速度较快时,之前上报的传输状态将与当前传输状态存在差异,尤其是当终端处于覆盖边缘时,这种差异会对通信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在基站为终端配置的MCS等级与当前终端的实际信道状态不匹配时,调节控制信道的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当前的第一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信道状态信息)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包括:
读取所述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所述调整后的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与所述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所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对根据所述DCI确定的初始TBS进行调整后所获得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根据初始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所述DCI确定的TBS;
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确定模块,包括:
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所述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第一量化子模块,用于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第二量化子模块,用于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所述调整后的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与所述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所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对根据所述DCI确定的初始TBS进行调整后所获得的TBS;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初始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所述DCI确定的TBS;
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
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包括:
读取所述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所述调整后的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与所述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所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对根据所述DCI确定的初始TBS进行调整后所获得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根据初始TBS接收所述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所述DCI确定的TBS;
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一可选方案所述的数据块传输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示出的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传输块大小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7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若干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提供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该数据块传输方法由终端执行,提出了基站为终端配置的MCS等级与当前终端的实际信道状态不匹配时,调节控制信道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数据块传输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对本公开涉及的一些名词进行解释。
1)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
在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等3G/4G制式中,将终端称之为UE,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用户设备可以是手机,智能终端,多媒体设备,流媒体设备等等。
比如,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的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用户设备包括主板110、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20、存储器130、外部接口140、触控系统150以及电源160。
其中,主板110中集成有处理器和控制器等处理元件。
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20可以包括显示组件(比如显示屏)、声音播放组件(比如扬声器)、声音采集组件(比如麦克风)以及各类按键等。
存储器130中存储有程序代码和数据。
外部接口140可以包括耳机接口、充电接口以及数据接口等。
触控系统150可以集成在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20的显示组件或者按键中,触控系统150用于检测用户在显示组件或者按键上执行的触控操作。
电源160用于对终端中的其它各个部件进行供电。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主板110中的处理器可以通过执行或者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和数据来生成界面内容,将生成的界面内容通过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20进行展示。在展示界面内容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电容触控系统150检测用户与界面进行交互时执行的触控操作,也可以通过外部输出/输入设备120检测用户与界面进行交互时执行的按键或者其它操作,比如手势操作、语音操作等等。
2)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
传输块是物理层和MAC层数据交换的基本单元;
传输块大小(Transport Block Size,TBS)是指传输块包含的比特数目。
图2是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图,本实施例以通信系统为MTC通信系统或NB-IoT通信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22和终端23。
接入网22中包括若干个接入网设备220。接入网设备220与核心网设备之间通过某种接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在NB-IoT通信系统中,接入网设备220通过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进行通信。接入网设备22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在MTC通信系统中,该基站即为MTC基站,在NB-IoT通信系统中,该基站即为NB-IoT基站。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且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的描述可能会变化。虽然本公开实施例中采用“基站”来进行举例说明,但该基站可以理解为各个通信系统中用于提供用户接入功能的接入网设备。
终端2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 Device)等等。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23是MTC通信系统中的MTC终端,或NB-IoT通信系统中的NB-IoT终端。比如,终端23是部署在智能灯杆上的设备、部署在共享单车上的设备或部署在智能停车位上的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终端23的具体部署方式以及设备形态进行限定。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用户设备统称为终端。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块传输方法由终端执行,比如,该终端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用户设备。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3所示,该数据块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310,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基站通过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向终端发送DCI,DCI中包括MCS信息等,相应的,终端接收基站发送的DCI。
TBS可以用接收到的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的数目nPRB,以及TBS的索引ITBS通过查表的方式得到,也可以通过采用公式计算和查表分别量化不同大小的区间的TBS的方法来确定TBS,以实现更大的调度灵活性。
步骤320,获取当前的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是无线通信中用于描述信道的数据。在无线通信中,CSI代表着通信链路的传播特性,它描述信道中散射,衰落,功率衰减等多种效应的联合影响。信道状态信息根据它应用位置不同,分为发射机侧的信道状态信息,接收机侧的信道状态信息两部分。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获取的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和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是指发射侧的信道状态信息。
步骤330,根据第一CSI与第二CSI对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
对获取到的第一CSI与第二CSI进行匹配,以获得匹配结果,该匹配结果指示第一CSI与第二CSI相同,或者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存在差异。
当第一CSI与第二CSI相同时,表示发射侧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上行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未发生改变。
当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存在差异时,表示发射侧的信道状态信息,即上行业务信道的信道状态信息发生改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第一CSI与第二CSI来对初始TBS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得调整后的TBS与当前信道状态信息相适应。
步骤340,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终端在对TBS进行调整后,在下一次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时,将会根据调整后的TBS进行发送,以使得数据块传输与当前信道状态相适应,从而可以减少路径损耗,提高通讯质量。
比如,在高速移动的场景中,当终端从覆盖中心高速向覆盖边缘移动时,信道状态信息会随之发生改变,若仍根据上一信道状态信息确定的TBS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则会导致终端通信质量收到严重影响,而在根据当前信道状态信息对TBS进行调整后,根据调整后的TBS进行上行数据发送,则可以维持终端通信质量的稳定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包括:
读取所述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对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调整后的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不匹配,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包括:
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第一门限值与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初始信息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包括: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包括: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将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方法,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块传输方法由终端执行,比如,该终端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用户设备。该方法可以应用在如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如图3所示,该数据块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410,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请参考图5,其示出的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计算传输块大小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计算TBS的过程可以实现为:
S411,读取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终端读取当前DCI中5bits的“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字段,获取MCS信息后,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确定调制阶数(Qm)和编码速率(R);
终端读取当前DCI中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可以获得传输允许使用的物理单元(Resource Element,RE)的总数NRE,以及当前传输的层数(V);
其中,NRE=N'RE×nPRB,nPRB是分配到的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的个数,N'RE是每个PRB中可用的RE的个数。
同时,终端可以通过读取DCI中的“redundancy version”字段,得到冗余版本(Redundancy Version,RV)。
S412,根据MCS信息以及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计算初始信息比特的过程可以实现为:
1)计算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分配得到的每个PRB中可用的RE数:
其中,表示一个PRB在频域包含的子载波个数;/>表示一个时隙(slot)内可调度的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复用)符号个数;/>表示在可调度的持续时间内,每个PRB中的DM-RS(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参考信号)占用的RE个数(包括由DCI format 1_0/1_1指示的DMRSCDM groups的开销(Overhead));/>表示高层配置参数Xoh-PDSCH的Overhead,若没有配置Xoh-PDSCH(其值为{0,6,12,18}中的一个,则)Xoh-PDSCH设置为0。
2)根据计算的到的每个PRB中可用的RE数N'RE,按照NRE=min(156,N'RE)×nPRB计算得到RE总数,即终端可以使用的传输资源个数。
3)确定传输的信息比特大小,其计算公式为:
Ninfo=NRE·R·Qm·V
其中,Ninfo表示传输的信息比特大小,R表示编码速率,Qm表示调制阶数,V表示层数。
S413,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根据TBS表格选择与上述计算所得的初始信息比特最接近的值为初始TBS。
步骤420,获取当前的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步骤430,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不匹配,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由于在计算TBS时,TBS时由信息比特量化获得的,TBS会随着信息比特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也就是相应的对TBS进行了调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述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实现为:
1)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由于在信息比特的计算过程中,信息比特与根据MCS信息确定的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进行调整,以实现对信息比特的调整。
上述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的过程可以实现为: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该第一系数用于放大初始信息比特;
也就是说,将信息比特的计算公式Ninfo=NRE·R·Qm·V调整为Ninfo=NRE·R·Qm·V·α。其中α表示第一系数,该第一系数可以大于1,以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调制阶数是用于计算码型每个符号(码元)所能代表的比特数,比如BPSK,QPSK,8QAM,16QAM,32QAM等码型的bit/symbol数目分别是log2(2),log2(4),log2(8),log2(16),log2(32),因此这些码型对应的调制阶数分别是2,4,8,16,32。
将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可以是将BPSK调整为QPSK或者8QAM等比BPSK等级高的等级,对应的将调制阶数由2调整为4或者8等。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将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可以是采用直接分别调整调制方式或者编码速率码率,或者在有等级上升空间的前提下,直接按现有的MCS表格等级上调。
2)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该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上述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的过程可以实现为: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初始信息比特;
也就是说,将信息比特的计算公式Ninfo=NRE·R·Qm·V调整为Ninfo=NRE·R·Qm·V·β。其中β表示第一系数,该第一系数可以大于0小于1,以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将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可以是将32QAM调整为16QAM或者8QAM等比32QAM等级低的等级,对应的将调制阶数由32调整为16或者8等。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将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可以是采用直接分别调整调制方式或者编码速率码率,或者在有等级下降空间的前提下,直接按现有的MCS表格等级下调。
3)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第一门限值与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初始信息比特。
步骤440,对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调整后的TBS。
根据TBS表格选择与调整后的信息比特最接近的值为调整后的TBS。
步骤450,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将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在终端对TBS进行了调整之后,可以将通知基站其对TBS进行了调整,以使得基站能够根据终端对TBS做出的调整进行相应的处理,以便在上行数据传输过程中,基站能够根据调整后的TBS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终端可以通过上行信令通知基站其对TBS进行了调整,该上行信令可以承载在上行业务信道的同一时隙内的该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内。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方法,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对于基站侧而言,基站可以根据终端对TBS的调整做出相应的处理,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块传输方法由基站执行,该基站可以是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如图6所示,该数据块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610,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步骤620,接收所用户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该调整后的TBS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对根据DCI确定的初始TBS进行调整后所获得的TBS。
步骤630,根据调整后的TBS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是与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上述终端对TBS进行调整的过程可以参考图3或图4所示实施例的相关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终端将调整后的TBS发送给基站,以使基站能够根据调整后的TBS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的过程称为显式方法。
终端可以通过上行信令通知基站其对TBS进行了调整,该上行信令可以承载在上行业务信道的同一时隙内的该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内;相应的,基站可以通过接收承载在上行业务信道的同一时隙内的该终端的上行控制信道内的上行信令,获取调整后的TBS。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方法,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终端调整后的TBS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是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或者,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考图7,其示出了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数据块传输方法由基站执行,该基站可以是图2所示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网设备,如图7所示,该数据块传输方法包括:
步骤710,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步骤720,根据初始TBS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初始TBS是根据DCI确定的TBS。
步骤730,响应于解析上行数据失败,对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上行数据。
在上述过程中,基站在接收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后,首先根据初始TBS信息对该上行数据进行解速率匹配及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循环冗余校验码)校正,响应于CRC校验错误,即解析上行数据失败,则可以按照TBS可能的调整方式导致的TBS变化,调制编码方式变化等可能方式进行解速率匹配及CRC校正,对初始TBS进行调整,并分别根据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该上行数据,直到解析上行数据成功。
在一种可能的情况下,基站根据各个调整后的TBS都无法解析该上行数据,表现为所有的可能下的CRC都不争取,则判断该上行数据不合法,将该上行数据丢弃。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终端不将调整后的TBS发送给基站,并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上行数据,由基站通过盲检的方式接收解析该上行数据的过程称为隐式方法。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方法,基站可以基于接收到上行数据对TBS进行调整,该上行数据是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中,以执行上述图3或图4任一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上述终端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用户设备。如图8所示,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810,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确定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模块820,用于获取当前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
调整模块830,用于根据第一CSI与第二CSI对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TBS;
发送模块840,用于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确定模块810,包括:
读取子模块,用于读取当前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计算子模块,用于根据MCS信息以及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第一量化子模块,用于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调整模块830,包括:
第一调整子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不匹配,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第二量化子模块,用于对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调整后的TBS。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调整子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第二门限值小于第一门限值;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一CSI与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第一门限值与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初始信息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该第一调整单元,用于: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调整单元,用于:
对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装置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将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在终端中,使得,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中,以执行上述图6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上述基站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接入网设备。如图9所示,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910,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第一接收模块920,用于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调整后的TBS是用户设备根据当前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一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信息第二CSI,对根据DCI确定的初始TBS进行调整后所获得的TBS;
第二接收模块930,用于根据调整后的TBS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上行数据是与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在基站中,使得基站可以根据接收到的终端调整后的TBS接收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该上行数据是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于基站中,以执行上述图7实施例所示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上述基站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接入网设备。如图10所示,该数据块传输装置可以包括:
发送模块1010,用于向用户设备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
接收模块1020,用于根据初始TBS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数据;初始TBS是根据DCI确定的TBS;
调整模块1030,用于响应于解析上行数据失败,对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上行数据。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数据块传输装置,应用在基站中,使得基站可以基于接收到上行数据对TBS进行调整,该上行数据是终端根据当前接收到的DCI计算初始数据块大小,根据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与上一次获取到的信道状态对初始数据块大小进行调整,根据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从而使得数据块大小与当前终端的信道状态信息相匹配,提高终端的通信质量。
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101、接收器1102、发射器1103、存储器1104和总线1105。
处理器1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02和发射器1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04通过总线1105与处理器1101相连。
存储器1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以终端为执行主体的数据块传输方法。
图12是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接入网设备1200可以包括:处理器1201、接收机1202、发射机1203和存储器1204。接收机1202、发射机1203和存储器1204分别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201连接。
其中,处理器12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块的调度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存储器12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具体的,存储器1204可存储操作系统12041、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模块12042。接收机1202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发射机1203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通信数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中以基站为执行主体的传输块的调度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8)
1.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终端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读取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所述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对所述初始TBS对应的调整后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与所述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包括: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所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6.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基站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所述终端根据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根据当前获取到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的匹配情况,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所获得的,所述初始信息比特是根据所述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计算获得的;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7.一种数据块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基站执行,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初始传输块大小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所述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出的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发送,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是根据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得到的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
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8.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读取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所述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调整模块,用于为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调整后的TBS;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模块,包括:
第一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大于第一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放大;
第二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小于第二门限值,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缩小,所述第二门限值小于所述第一门限值;
第三调整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之间的差异处于所述第一门限值与所述第二门限值之间,保持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MCS信息确定调制阶数和编码速率;
所述第一调整单元,用于: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一系数,所述第一系数用于放大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上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上调一个等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单元,用于: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加权第二系数,所述第二系数用于缩小所述初始信息比特;
或者,
将所述调制阶数下调n个等级,n为正整数;
或者,
将所述编码速率下调一个等级。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上报模块,用于将所述调整后的TBS上报给基站。
13.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所述终端根据当前获取到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的匹配情况,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所获得,所述初始信息比特是根据所述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计算获得的;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14.一种数据块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接收模块,用于根据初始传输块大小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出的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发送,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是根据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得到的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
调整模块,用于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15.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读取当前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中的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所述当前DCI中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MCS信息以及所述配置信息计算初始信息比特;
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初始传输块大小TBS;
获取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
响应于所述第一CSI与所述第二CSI不匹配,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获得调整后的信息比特;
对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获得调整后的TBS;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向基站发送所述当前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1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调整后的传输块大小TBS,所述调整后的TBS是所述终端根据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所述调整后的信息比特根据当前获取到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的匹配情况,对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所获得的,所述初始信息比特是根据所述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计算获得的;
根据所述调整后的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上行数据是与所述DCI对应的上行数据。
1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向终端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所述DCI包括调制编码方式MCS信息和对传输的物理资源的配置信息;
根据初始传输块大小TBS接收所述终端发送的上行数据;所述初始TBS是根据所述MCS信息和所述配置信息确定出的初始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所述上行数据通过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发送,所述终端侧的调整后的TBS是根据当前的第一信道状态信息CSI与上一次获取到的第二CSI,对所述初始信息比特进行调整得到的调整后的信息比特进行量化得到的;
响应于解析所述上行数据失败,对所述初始TBS进行调整,获得各个调整后的TBS;分别根据所述各个调整后的TBS解析所述上行数据。
1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数据块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082587 WO2021196025A1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557101A CN111557101A (zh) | 2020-08-18 |
CN111557101B true CN111557101B (zh) | 2023-08-29 |
Family
ID=720088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0664.1A Active CN111557101B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79326A1 (zh) |
CN (1) | CN111557101B (zh) |
WO (1) | WO202119602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240313918A1 (en) * | 2023-03-17 | 2024-09-19 | Dell Products L.P. |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based 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determination in downlink allocation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896A (zh) * | 2006-12-21 | 2008-06-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初始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其系统 |
EP2942892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propagatio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CN108282879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076389A (zh) * | 2016-04-08 | 2018-1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9392022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N109565361A (zh) * | 2017-03-23 | 2019-04-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无线装置 |
CN110268655A (zh) * | 2016-12-16 | 2019-09-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对高级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过程的增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53185C (zh) * | 2007-01-09 | 2009-10-21 | 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 | 高速下行分组接入中信道质量指示的产生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3516473B (zh) * | 2012-06-28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和基站 |
US10271276B2 (en) * | 2015-05-27 | 2019-04-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Optimized MCS selection f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JP6968889B2 (ja) * | 2017-01-05 | 2021-11-17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データ伝送方法、端末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機器 |
CN108631935A (zh) * | 2017-03-24 | 2018-10-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反馈的方法及设备 |
US10939321B2 (en) * | 2017-09-11 | 2021-03-02 | Apple Inc. | Power boosting and transport block size (TBS) design in a new radio (NR) system |
US10992408B2 (en) * | 2018-05-11 | 2021-04-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port block size scaling factor indication for 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80000664.1A patent/CN111557101B/zh active Active
- 2020-03-31 WO PCT/CN2020/082587 patent/WO202119602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3-31 US US17/995,070 patent/US2023017932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07896A (zh) * | 2006-12-21 | 2008-06-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初始链路自适应的方法及其系统 |
EP2942892A1 (en) * | 2014-05-09 | 2015-11-11 | Alcatel Lucent | Method,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and computer-readable medium for transmitting propagation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
CN109076389A (zh) * | 2016-04-08 | 2018-12-21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10268655A (zh) * | 2016-12-16 | 2019-09-20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对高级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过程的增强 |
CN108282879A (zh) * | 2017-01-06 | 2018-07-1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CN109565361A (zh) * | 2017-03-23 | 2019-04-02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用于确定传输块大小的方法及无线装置 |
CN109392022A (zh) * | 2017-08-11 | 2019-02-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数据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data(Release 16).3GPP TS 38.214 v16.0.0.2020,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179326A1 (en) | 2023-06-08 |
WO2021196025A1 (zh) | 2021-10-07 |
CN111557101A (zh) | 2020-08-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771186B2 (en) | Transmitting device, receiving device and methods thereof | |
KR102670267B1 (ko) | 확인응답 정보에 대한 코드워드 결정 | |
US8539298B2 (en) | Multicarrie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A2748048C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fdma and sc-fdma switching | |
KR101183810B1 (ko) | 버스트 크기 시그널링 및 파티션 규칙 | |
US9130712B2 (en) | Physical channel segmen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KR101292889B1 (ko)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 |
US924656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non-codebook based precoding | |
JP6965925B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02170702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通信系统 | |
CN113890703B (zh) | 增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接收可靠性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4567420B (zh) | 用户设备和接收方法 | |
CN107005998B (zh) | 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
CN107979439B (zh) | 一种支持信道编码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447665B (zh) | 一种被用于功率调整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557101B (zh) | 数据块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基站以及存储介质 | |
WO2011076241A1 (en) | Resource allocation | |
CN115276908B (zh) | 一种无线通信方法及设备、存储介质 | |
CN115567890A (zh) |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11669251B (zh) | 传输块大小的确定方法及通信装置 | |
US20230059861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in nodes us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
CN112997431B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信息发送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 |
CN114944852B (zh) | 一种用于多天线传输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7441303A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4272640A (zh) | 盲解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