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431968B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431968B CN111431968B CN202010123363.XA CN202010123363A CN111431968B CN 111431968 B CN111431968 B CN 111431968B CN 202010123363 A CN202010123363 A CN 202010123363A CN 111431968 B CN111431968 B CN 11143196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 preset
- service element
- service
- rel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2—Network 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user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终端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包括:从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获取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从而能够根据源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距离的变化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日常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类型也越来越丰富。当用户经常使用的主设备所在的网络中包含多种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时,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或查看,可以将用户的主设备上当前正在执行或显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其他终端设备进行执行或显示。例如,当用户的手机正在播放音乐时,为了方便用户查看,可以将音乐播放界面的歌词同时在电视上进行显示;为了方便用户操作,可以将音乐播放界面的操作控件同时在用户佩戴的智能手表上进行显示等。
而在将主设备上的服务元素分配至与主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终端设备时,现有技术是根据预先设置好的服务元素分配策略,将某些服务元素固定分配至某些终端设备,而无论用户实际所处的场景如何变化,分配给各个终端设备的服务元素始终不变,可见,现有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无法结合用户所处的实际场景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智能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了现有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无法结合用户所处的实际场景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智能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包括:
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以及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来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如此,当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也会发生改变,那么,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出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能够根据源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距离的变化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包括:
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和/或
获取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所述目标用户为当前使用所述源设备的用户。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包括: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根据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得到所述第一匹配关系。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关系、所述第二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采用预设线性规划方程,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线性规划方程为:
其中,w1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2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3为所述距离关系的预设权重,w1+w2+w3=1,w3≠0;q为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数量;m为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U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U={ui,j},u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i=1,2,…,q,j=1,2,…,m;P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P={pi,j},p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D为所述距离关系,D={dj},dj为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X为所述对应关系,X={xi,j},xi,j用于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是否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1或0,xi,j的取值为1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0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ni为第i个服务元素可被分配到的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所述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候选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所述候选设备为与所述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将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候选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现方式中,由于源设备仅将距离其较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即源设备后续仅为距离其较近的终端设备分配服务元素,而不为距离其较远的终端设备分配服务元素,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不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
若根据所述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认为目标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源设备通过重新获取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根据重新获取到的距离关系对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结果更符合用户实际所处的场景,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以及实时获取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
若根据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源设备位置的变化或者预设可穿戴设备位置的变化,来综合确定目标用户位置的变化,从而能够提高对目标用户位置变化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源设备在检测到目标用户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重新获取目标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根据重新获取到的距离关系对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结果更符合用户实际所处的场景,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将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
响应于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所述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因此,可以使本次的服务元素分配结果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个性化期望;同时,由于源设备还基于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从而使得源设备下次基于第二匹配关系对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时的分配结果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个性化期望。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元素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终端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的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的相关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终端设备组网而成的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软件结构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申请的描述。
应当理解,当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另外,在本申请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说明书中描述的参考“一个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意味着在本申请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包括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由此,在本说明书中的不同之处出现的语句“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等不是必然都参考相同的实施例,而是意味着“一个或多个但不是所有的实施例”,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术语“包括”、“包含”、“具有”及它们的变形都意味着“包括但不限于”,除非是以其他方式另外特别强调。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由终端设备组网而成的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述,该网络架构可以由用户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组网而成,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的组网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组网方式进行特殊限定。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所述网络架构可以由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组网而成,基于无线组网技术组网而成的网络为无线网络,即在该实现方式中,所述至少两个终端处于同一无线网络中,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之间可以进行无线通信。在实际应用中,无线组网技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组网技术、蓝牙组网技术及ZigBee组网技术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终端设备中至少有一个终端设备可以被定义为用户的源设备。其中,源设备指可以进行或需要进行服务元素分配的终端设备,即源设备在实现某一服务时,在场景需要时,可以将该服务包含的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其他终端设备,以使其他终端设备对其分配到的服务元素进行执行或展示。
在实际应用中,源设备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示例性的,用户可以将其使用频次较多,且能够随其进行移动的移动设备定义为源设备,例如,用户可以将其经常使用且大部分时间会随身携带的手机定义为源设备。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源设备通常会被用户随身携带,因此本申请实施例可以通过源设备所处的位置来表示用户所处的位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元素可以是源设备可实现的任一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源设备可实现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源设备的系统服务或源设备上安装的任一应用(application,APP)所提供的服务等。服务元素的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任务元素和界面元素。其中,服务包含的任务元素指该服务在终端设备上被实现时终端设备需执行的任务;服务包含的界面元素指该服务在终端设备上被实现时需展示在终端设备的交互界面的元素。示例性的,对于音乐播放这一服务,其包含的任务元素可以是音乐播放任务,其包含的界面元素可以包括但不限于:音乐播放界面,以及需要在音乐播放界面展示的歌曲封面、歌曲名称、歌词及操作控件等元素。其中,操作控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播放控件、暂停控件、切歌控件、下载控件及收藏控件等。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类型的不同,将终端设备划分为诸如手机、电脑、电视、平板、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架构中包含的至少两个终端设备可以是同类型的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其中,网络架构中包含的每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数量均可以是至少一个,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其具体数量进行特殊限定。图1是以网络架构中包含用户的手机100、第一电视200、平板300、可穿戴设备400以及第二电视500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中,手机100可以作为用户的源设备。在实际场景中,网络架构中包含的各个终端设备在不同时刻可以处于不同的位置,图1是以某一时刻手机100、第一电视200及平板300处于房间1,可穿戴设备400和第二电视500处于房间2为例进行示例性说明,当然,在其他时刻,手机100可以随用户的移动而移动至其他位置,平板300和可穿戴设备400等移动终端也可以被用户移动至其他位置。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网络架构中包含可穿戴设备时,该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以源设备为手机为例,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所适用于的手机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手机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内部存储器121,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电池142,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传感器模块180,按键190,马达191,指示器192,摄像头193,显示屏194,以及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接口195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压力传感器180A,陀螺仪传感器180B,气压传感器180C,磁传感器180D,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接近光传感器180G,指纹传感器180H,温度传感器180J,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骨传导传感器180M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110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视频编解码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基带处理器,和/或神经网络处理器(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NPU)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控制器可以根据指令操作码和时序信号,产生操作控制信号,完成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控制。
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中的存储器为高速缓冲存储器。该存储器可以保存处理器110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110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所述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110的等待时间,因而提高了系统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mobile industry processor interface,MIPI),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input/output,GPIO)接口,用户标识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I2C接口是一种双向同步串行总线,包括一根串行数据线(serial data line,SDA)和一根串行时钟线(derail clock line,SCL)。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分别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充电器,闪光灯,摄像头193等。例如: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触摸传感器180K,使处理器110与触摸传感器180K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实现手机100的触摸功能。
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处理器110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模块170耦合,实现处理器110与音频模块170之间的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I2S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
PCM接口也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将模拟信号抽样,量化和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通过PCM总线接口耦合。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也可以通过PCM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接听电话的功能。所述I2S接口和所述PCM接口都可以用于音频通信。
UART接口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可以为双向通信总线。它将要传输的数据在串行通信与并行通信之间转换。在一些实施例中,UART接口通常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例如:处理器110通过UART接口与无线通信模块160中的蓝牙模块通信,实现蓝牙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通过UART接口向无线通信模块160传递音频信号,实现通过蓝牙耳机播放音乐的功能。
MIPI接口可以被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显示屏194,摄像头193等外围器件。MIPI接口包括摄像头串行接口(camera serial interface,CSI),显示屏串行接口(displayserial interface,DSI)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110和摄像头193通过C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100的拍摄功能。处理器110和显示屏194通过DSI接口通信,实现手机100的显示功能。
GPIO接口可以通过软件配置。GPIO接口可以被配置为控制信号,也可被配置为数据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GPIO接口可以用于连接处理器110与摄像头193,显示屏194,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传感器模块180等。GPIO接口还可以被配置为I2C接口,I2S接口,UART接口,MIPI接口等。
USB接口130是符合USB标准规范的接口,具体可以是Mini USB接口,Micro USB接口,USB Type C接口等。USB接口130可以用于连接充电器为手机100充电,也可以用于手机100与外围设备之间传输数据。也可以用于连接耳机,通过耳机播放音频。该接口还可以用于连接其他电子设备,例如AR设备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各模块间的接口连接关系,只是示意性说明,并不构成对手机100的结构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也可以采用上述实施例中不同的接口连接方式,或多种接口连接方式的组合。
充电管理模块140用于从充电器接收充电输入。其中,充电器可以是无线充电器,也可以是有线充电器。在一些有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USB接口130接收有线充电器的充电输入。在一些无线充电的实施例中,充电管理模块140可以通过手机100的无线充电线圈接收无线充电输入。充电管理模块140为电池142充电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电源管理模块141为电子设备供电。
电源管理模块141用于连接电池142,充电管理模块140与处理器110。电源管理模块141接收电池142和/或充电管理模块140的输入,为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显示屏194,摄像头193,和无线通信模块160等供电。电源管理模块141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141和充电管理模块140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手机100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手机100中的每个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不同的天线还可以复用,以提高天线的利用率。例如:可以将天线1复用为无线局域网的分集天线。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天线可以和调谐开关结合使用。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包括调制器和解调器。其中,调制器用于将待发送的低频基带信号调制成中高频信号。解调器用于将接收的电磁波信号解调为低频基带信号。随后解调器将解调得到的低频基带信号传送至基带处理器处理。低频基带信号经基带处理器处理后,被传递给应用处理器。应用处理器通过音频设备(不限于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等)输出声音信号,或通过显示屏194显示图像或视频。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是独立的器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调制解调处理器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10,与移动通信模块150或其他功能模块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手机100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红外技术(infrared,IR)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160经由天线2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110。无线通信模块160还可以从处理器110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2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天线2和无线通信模块160耦合,使得手机10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技术可以包括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码分多址接入(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CDMA),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时分码分多址(time-division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SCDMA),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BT,GNSS,WLAN,NFC,FM,和/或IR技术等。所述GNSS可以包括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LONAS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satellite system,BDS),准天顶卫星系统(quasi-zenith satellite system,QZSS)和/或星基增强系统(satellite 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s,SBAS)。
手机100通过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显示功能。GPU为图像处理的微处理器,连接显示屏194和应用处理器。GPU用于执行数学和几何计算,用于图形渲染。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GPU,其执行程序指令以生成或改变显示信息。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手机100可以通过ISP,摄像头193,视频编解码器,GPU,显示屏194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拍摄功能。
ISP用于处理摄像头193反馈的数据。例如,拍照时,打开快门,光线通过镜头被传递到摄像头感光元件上,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摄像头感光元件将所述电信号传递给ISP处理,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图像。ISP还可以对图像的噪点,亮度,肤色进行算法优化。ISP还可以对拍摄场景的曝光,色温等参数优化。在一些实施例中,ISP可以设置在摄像头193中。
摄像头193用于捕获静态图像或视频。物体通过镜头生成光学图像投射到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可以是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光电晶体管。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之后将电信号传递给ISP转换成数字图像信号。ISP将数字图像信号输出到DSP加工处理。DSP将数字图像信号转换成标准的RGB,YUV等格式的图像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包括1个或N个摄像头193,N为大于1的正整数。
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处理数字信号,除了可以处理数字图像信号,还可以处理其他数字信号。例如,当手机100在频点选择时,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对频点能量进行傅里叶变换等。
视频编解码器用于对数字视频压缩或解压缩。手机100可以支持一种或多种视频编解码器。这样,手机100可以播放或录制多种编码格式的视频,例如:动态图像专家组(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MPEG)1,MPEG2,MPEG3,MPEG4等。
NPU为神经网络(neural-network,NN)计算处理器,通过借鉴生物神经网络结构,例如借鉴人脑神经元之间传递模式,对输入信息快速处理,还可以不断的自学习。通过NPU可以实现手机100的智能认知等应用,例如:图像识别,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文本理解等。
外部存储器接口120可以用于连接外部存储卡,例如Micro SD卡,实现扩展手机100的存储能力。外部存储卡通过外部存储器接口120与处理器110通信,实现数据存储功能。例如将音乐,视频等文件保存在外部存储卡中。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手机100使用过程中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通用闪存存储器(universal flash storage,UFS)等。处理器110通过运行存储在内部存储器121的指令,和/或存储在设置于处理器中的存储器的指令,执行手机100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
手机100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受话器170B,麦克风170C,耳机接口170D,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音频模块170还可以用于对音频信号编码和解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模块170可以设置于处理器110中,或将音频模块170的部分功能模块设置于处理器110中。
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手机100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收听音乐,或收听免提通话。
受话器170B,也称“听筒”,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成声音信号。当手机100接听电话或语音信息时,可以通过将受话器170B靠近人耳接听语音。
麦克风170C,也称“话筒”,“传声器”,用于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当拨打电话或发送语音信息时,用户可以通过人嘴靠近麦克风170C发声,将声音信号输入到麦克风170C。手机100可以设置至少一个麦克风170C。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可以设置两个麦克风170C,除了采集声音信号,还可以实现降噪功能。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还可以设置三个,四个或更多麦克风170C,实现采集声音信号,降噪,还可以识别声音来源,实现定向录音功能等。
耳机接口170D用于连接有线耳机。耳机接口170D可以是USB接口130,也可以是3.5mm的开放移动电子设备平台(open mobile terminal platform,OMTP)标准接口,美国蜂窝电信工业协会(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 of the USA,CTIA)标准接口。
压力传感器180A用于感受压力信号,可以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压力传感器180A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压力传感器180A的种类很多,如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可以是包括至少两个具有导电材料的平行板。当有力作用于压力传感器180A,电极之间的电容改变。手机100根据电容的变化确定压力的强度。当有触摸操作作用于显示屏194,手机100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手机100也可以根据压力传感器180A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作用于相同触摸位置,但不同触摸操作强度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操作指令。例如: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小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查看短消息的指令。当有触摸操作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压力阈值的触摸操作作用于短消息应用图标时,执行新建短消息的指令。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手机100的运动姿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陀螺仪传感器180B确定手机100围绕三个轴(即,x,y和z轴)的角速度。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拍摄防抖。示例性的,当按下快门,陀螺仪传感器180B检测手机100抖动的角度,根据角度计算出镜头模组需要补偿的距离,让镜头通过反向运动抵消手机100的抖动,实现防抖。陀螺仪传感器180B还可以用于导航,体感游戏场景。
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通过气压传感器180C测得的气压值计算海拔高度,辅助定位和导航。
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手机100可以利用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皮套的开合。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手机100是翻盖机时,手机100可以根据磁传感器180D检测翻盖的开合。进而根据检测到的皮套的开合状态或翻盖的开合状态,设置翻盖自动解锁等特性。
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手机100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手机100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还可以用于识别电子设备姿态,应用于横竖屏切换,计步器等应用。
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手机100可以通过红外或激光测量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拍摄场景,手机100可以利用距离传感器180F测距以实现快速对焦。
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以是红外发光二极管。手机100通过发光二极管向外发射红外光。手机100使用光电二极管检测来自附近物体的红外反射光。当检测到充分的反射光时,可以确定手机100附近有物体。当检测到不充分的反射光时,手机100可以确定手机100附近没有物体。手机100可以利用接近光传感器180G检测用户手持手机100贴近耳朵通话,以便自动熄灭屏幕达到省电的目的。接近光传感器180G也可用于皮套模式,口袋模式自动解锁与锁屏。
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手机100可以根据感知的环境光亮度自适应调节显示屏194亮度。环境光传感器180L也可用于拍照时自动调节白平衡。环境光传感器180L还可以与接近光传感器180G配合,检测手机100是否在口袋里,以防误触。
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手机100可以利用采集的指纹特性实现指纹解锁,访问应用锁,指纹拍照,指纹接听来电等。
温度传感器180J用于检测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利用温度传感器180J检测的温度,执行温度处理策略。例如,当温度传感器180J上报的温度超过阈值,手机100执行降低位于温度传感器180J附近的处理器的性能,以便降低功耗实施热保护。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另一阈值时,手机100对电池142加热,以避免低温导致手机100异常关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当温度低于又一阈值时,手机100对电池142的输出电压执行升压,以避免低温导致的异常关机。
触摸传感器180K,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180K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触摸传感器可以将检测到的触摸操作传递给应用处理器,以确定触摸事件类型。可以通过显示屏194提供与触摸操作相关的视觉输出。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触摸传感器180K也可以设置于手机100的表面,与显示屏194所处的位置不同。
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振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可以获取人体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接触人体脉搏,接收血压跳动信号。在一些实施例中,骨传导传感器180M也可以设置于耳机中,结合成骨传导耳机。音频模块170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声部振动骨块的振动信号,解析出语音信号,实现语音功能。应用处理器可以基于所述骨传导传感器180M获取的血压跳动信号解析心率信息,实现心率检测功能。
按键190包括开机键,音量键等。按键190可以是机械按键。也可以是触摸式按键。手机100可以接收按键输入,产生与手机100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马达191可以产生振动提示。马达191可以用于来电振动提示,也可以用于触摸振动反馈。例如,作用于不同应用(例如拍照,音频播放等)的触摸操作,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作用于显示屏194不同区域的触摸操作,马达191也可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不同的应用场景(例如:时间提醒,接收信息,闹钟,游戏等)也可以对应不同的振动反馈效果。触摸振动反馈效果还可以支持自定义。
指示器192可以是指示灯,可以用于指示充电状态,电量变化,也可以用于指示消息,未接来电,通知等。
SIM卡接口195用于连接SIM卡。SIM卡可以通过插入SIM卡接口195,或从SIM卡接口195拔出,实现和手机100的接触和分离。手机100可以支持1个或N个SIM卡接口,N为大于1的正整数。SIM卡接口195可以支持Nano SIM卡,Micro SIM卡,SIM卡等。同一个SIM卡接口195可以同时插入多张卡。所述多张卡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不同类型的SIM卡。SIM卡接口195也可以兼容外部存储卡。手机100通过SIM卡和网络交互,实现通话以及数据通信等功能。在一些实施例中,手机100采用eSIM,即:嵌入式SIM卡。eSIM卡可以嵌在手机100中,不能和手机100分离。
手机100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手机100的软件结构。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机的软件结构框图。
如图3所示,分层架构将软件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将Android系统分为四层,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以及内核层。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相机,图库,日历,通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音乐,视频,短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
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
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所述数据可以包括视频,图像,音频,拨打和接听的电话,浏览历史和书签,电话簿等。
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例如,包括短信通知图标的显示界面,可以包括显示文字的视图以及显示图片的视图。
电话管理器用于提供手机100的通信功能。例如通话状态的管理(包括接通,挂断等)。
资源管理器为应用程序提供各种资源,比如本地化字符串,图标,图片,布局文件,视频文件等等。
通知管理器使应用程序可以在状态栏中显示通知信息,可以用于传达告知类型的消息,可以短暂停留后自动消失,无需用户交互。比如通知管理器被用于告知下载完成,消息提醒等。通知管理器还可以是以图表或者滚动条文本形式出现在系统顶部状态栏的通知,例如后台运行的应用程序的通知,还可以是以对话窗口形式出现在屏幕上的通知。例如在状态栏提示文本信息,发出提示音,手机振动,指示灯闪烁等。
Android Runtime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Android runtime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
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
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
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例如:表面管理器(surface manager),媒体库(Media Libraries),三维图形处理库(例如:OpenGL ES),2D图形引擎(例如:SGL)等。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
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媒体库可以支持多种音视频编码格式,例如:MPEG4,H.264,MP3,AAC,AMR,JPG,PNG等。
三维图形处理库用于实现三维图形绘图,图像渲染,合成,和图层处理等。
2D图形引擎是2D绘图的绘图引擎。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摄像头驱动,音频驱动,传感器驱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流程的执行主体可以是源设备,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源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手机。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可以包括S41~S44,详述如下:
在S41中,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在本实施例中,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可以是源设备当前正在实现的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包括但不限于源设备当前正在实现的服务所包含的任务元素和/或界面元素,这些服务元素在源设备实现对应的服务时均可以被分配至目标分配设备,以使目标分配设备对其分配到的服务元素进行执行或展示。在实际应用中,源设备当前正在实现的服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至少两个,源设备当前正在实现的每一个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均可以被分配至目标分配设备。在本实施例中,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可以从其任务列表中获取其当前正在实现的服务所包含的任务元素;同时,源设备可以通过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UI)元素识别工具来识别并获取其当前正在实现的服务所包含的界面元素。作为示例而非限定,UI元素识别工具具体可以是UIAutomtion工具。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分配设备可以是与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所述网络可以是无线网络,即目标分配设备可以是与源设备处于同一无线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在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之前,需要先确定目标分配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可以将每一个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示例性的,如图1所示,假设图1中的手机100为用户的源设备,则手机100可以将与其处于同一无线网络中的第一电视200、平板300、可穿戴设备400及第二电视500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待分配的服务元素涉及用户的隐私时,为了降低用户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源设备可以不为距离其较远的终端设备分配服务元素,即源设备可以不将距离其较远的终端设备作为目标分配设备,基于此,在该实现方式中,在S41之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5所示的S411~S412,详述如下:
S411:获取各个候选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所述候选设备为与所述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S412:将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候选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在实际应用中,两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可以根据这两个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接收的信号强度指示(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RSSI)值来确定。因此,在本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在从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中确定目标分配设备时,可以获取其和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基于其和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来确定其和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各个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源设备可以将与其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中与其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其中,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特殊限定。示例性的,假设图1中的手机100为用户的源设备,第二电视500与手机100之间的距离值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其余终端设备与手机100之间的距离值均小于预设距离阈值,则手机100可以仅将第一电视200、平板300及可穿戴设备400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可以仅在检测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涉及用户的隐私时,才执行上述S411~S412。本实现方式中,由于源设备仅将距离其较近的终端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即源设备后续仅为距离其较近的终端设备分配服务元素,而不为距离其较远的终端设备分配服务元素,从而能够降低用户的隐私被泄露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与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预先获得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预设匹配关系具体可以包括: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和/或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其中,目标用户为当前使用源设备的用户。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预设用户属性的不同,将用户划分为多种不同用户类型的用户,即属于同一用户类型的所有用户的预设用户属性相同。其中,预设用户属性可以仅包含一个维度的用户属性,也可以包含至少两个维度的用户属性,具体根据实际需求设置,此处不对其进行特殊限定,示例性的,预设用户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年龄、职业、喜好、性别、所处环境等用户属性维度中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匹配关系用于描述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第二匹配关系用于描述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匹配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第一匹配矩阵表示,该第一匹配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值用于表示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该元素对应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元素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其中,第一匹配矩阵中的某个元素的值越大,表示该元素对应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元素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的可能性越大。第二匹配关系可以通过一个第二匹配矩阵表示,该第二匹配矩阵中的每一个元素的值用于表示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该元素对应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元素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其中,第二匹配矩阵中的某个元素的值越大,表示该元素对应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元素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的可能性越大。
示例性的,第一匹配矩阵可以为U={ui,j},ui,j为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其中,i=1,2,…,q,j=1,2,…,m。第二匹配矩阵可以为P={pi,j},pi,j为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第i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
基于此,源设备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和/或
获取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可以是根据大数据分析得到的。具体的,在获取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之前,对于每一种用户类型,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或众包技术等方式,获取属于该种用户类型的若干个用户对源设备可能实现的各种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获取属于该种用户类型的若干个用户对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其中,预设元素属性的维度与预设设备属性的维度均可以是至少一个,各个预设元素属性分别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相同。
示例性的,预设元素属性的维度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听性、可视性、可操作性、可编辑性以及隐私性等,分别用于表示服务元素是否可听、是否可视、是否可操作、是否可编辑以及是否涉及隐私等。在实际应用中,某些预设元素属性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属性,例如,可视性这一元素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清晰度这一子属性,用于表示服务元素的清晰度;可操作性这一元素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触控性、可键控性以及可鼠控性等子属性,用于分别表示服务元素是否可触控、是否可键控以及是否可鼠控。
相应地,预设设备属性的维度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听性、可视性、可操作性、可编辑性以及隐私性等,分别用于表示终端设备是否可听、是否可视、是否可操作、是否可编辑以及是否能够进行隐私保护等。在实际应用中,某些预设设备属性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子属性,例如,可视性这一元素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视频性、可图形性、可文本性等子属性,分别用于表示终端设备是否可显示视频、是否可显示图形以及是否可显示文本等;可操作性这一元素属性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可触控性、可键控性以及可鼠控性等子属性,用于分别表示终端设备是否可触控、是否可键控以及是否可鼠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定义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的取值范围为第一预设评分值范围;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的取值范围为第二预设评分值范围。其中,第一预设评分值范围和第二预设评分值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例如,第一预设评分值范围和第二预设评分值范围均可以为[0,10]。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当某个服务元素相对于某个预设元素属性的取值为是时,该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设可以在(0,10]范围内;当某个服务元素相对于某个预设元素属性的取值为否时,该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可以为0。更具体的,当某个服务元素相对于某个预设元素属性包含的某个子属性的取值为是时,该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包含的该子属性的评分值可以在(0,10]范围内;当某个服务元素相对于某个预设元素属性包含的某个子属性的取值为否时,该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包含的该子属性的评分值可以为0。
当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某个预设设备属性的取值为是时,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可以在(0,10]范围内;当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某个预设设备属性的取值为否时,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可以为0。更具体的,当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某个预设设备属性包含的某个子属性的取值为是时,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包含的该子属性的评分值可以在(0,10]范围内1;当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某个预设设备属性包含的某个子属性的取值为否时,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包含的该子属性的评分值可以为0。
为了便于理解,表1示例性地示出了某用户对源设备可能实现的各个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相对于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其中,R为源设备所有可能实现的服务所包含的所有服务元素的数量。表2示例性地示出了某用户对各种类型的种终端设备相对于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其中,S为终端设备的类型的数量。
表1
表2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对于包含至少两个子属性的预设元素属性,在确定某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时,可以将某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包含的至少两个子属性的评分值的加权和作为某服务元素相对于该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对于包含至少两个子属性的预设设备属性,在确定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时,可以将某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包含的至少两个子属性的评分值的加权和作为某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该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获取到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若干个用户对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若干个用户对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后,可以根据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若干个用户对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根据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若干个用户对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经过大数据分析,得到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在本实施例中,在得到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后,可以将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存储在服务器中的一个元素属性矩阵表中,将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存储在服务器中的一个设备属性矩阵表中,其中,元素属性矩阵表可以类似于表1,设备属性矩阵表可以类似于表2。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随着时间的变化,用户可能对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产生变化,或者用户可能对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产生变化,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每隔一段时间,重新统计一次各种不同用户类型的用户对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各种不同用户类型的用户对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进而基于重新统计的数据,对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个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进行更新,以及对每种用户类型对应的,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进行更新。
基于此,源设备在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时,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根据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得到所述第一匹配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可以从服务器中存储的,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元素属性矩阵表中获取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从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设备属性矩阵表中获取各个目标分配设备所属的设备类型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获取到的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通过一个元素属性矩阵表示,将获取到的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通过一个设备属性矩阵表示,源设备可以将元素属性矩阵与设备属性矩阵进行乘法运算,得到用于表示目标用户类型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的第一匹配矩阵。
示例性的,假设元素属性矩阵为E={ei,k},ei,k为目标用户类型对应的,第i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第k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设备属性矩阵为D={dk,j},dk,j为目标用户类型对应的,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第k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则用于表示第一匹配关系的第一匹配矩阵可以为其中,k=1,2,…,c,c为预设元素属性和预设设备属性的维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匹配关系是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其中,指定分配操作指将某服务元素指定分配给某目标分配设备的操作。
在实际应用中,当源设备每次对某些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后,若目标用户对源设备的分配结果不满意,则目标用户可以对分配不满意的服务元素进行指定分配操作,进而使源设备将目标用户指定的服务元素分配至目标用户指定的目标分配设备。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用户对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维护一个用于描述,被指定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概率值的关系矩阵表。关系矩阵表中的每个元素的值用于表示,根据目标用户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该元素对应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元素对应的终端设备类型的第二概率值。
具体的,某个被指定的服务元素被分配至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可以根据该服务元素被用户指定分配给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次数确定,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某服务元素被分配至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可以根据该服务元素被用户指定分配给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次数呈线性或非线性变化。其中,某服务元素被用户指定分配给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次数越多,根据目标用户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该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概率值越大;某服务元素被用户指定分配给某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次数越少,根据目标用户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该服务元素被分配至该种类型的终端设备的第二概率值越小。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第二概率值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可以在用户每次对服务元素进行指定分配操作后,对该关系矩阵表中的元素的值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在获取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时,可以根据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以及目标分配设备的类型,从预先维护的关系矩阵表中获取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当关系矩阵表中不存在某些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时,源设备可以将第二概率值的取值范围对应的最小值作为这些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源设备在得到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后,即得到用于表示第二匹配关系的第二匹配矩阵。
在S42中,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可以通过一个距离矩阵来表示。其中,距离矩阵中的每个元素的值用于表示该元素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示例性的,距离矩阵可以为D={dj},其中,j=1,2,…,m,m为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dj用于表示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可以通过获取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基于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来确定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在S43中,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在获取到与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以及根据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以及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后,可以基于第一匹配关系、第二匹配关系以及距离关系,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基于该对应关系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其中,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用于描述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是否需被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需要说明的是,同一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可以被分配至不同的目标分配设备上,不同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也可以被分配至同一个目标分配设备上。
在本实施例一具体实现方式中,S43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关系、所述第二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采用预设线性规划方程,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线性规划方程为:
其中,w1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2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3为所述距离关系的预设权重,w1+w2+w3=1,w3≠0;q为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数量;m为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U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U={ui,j},u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i=1,2,…,q,j=1,2,…,m;P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P={pi,j},p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D为所述距离关系,D={dj},dj为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X为所述对应关系,X={xi,j},xi,j用于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是否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1或0,xi,j的取值为1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0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ni为第i个服务元素可被分配到的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
在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当源设备所处的网络中不存在目标用户之前进行指定分配操作时所涉及的终端设备,例如,当源设备加入一个新的网络,该网络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均为目标用户之前进行指定分配操作时未涉及的终端设备时,可以将w2的取值设为0,仅根据第一匹配关系和距离关系,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匹配关系是基于与目标用户属于同一用户类型的用户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而属于相同用户类型的用户通常具有相同的喜好,因此,在目标用户未进行任何指定的情况下,本实施例基于第一匹配关系和距离关系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的分配结果能够大致符合目标用户的期望。
在另一具体实现方式中,当目标用户对所有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均进行了指定分配操作,且目标分配设备均为目标用户之前进行指定分配操作时所涉及的终端设备时,可以将w1的取值设为0,仅根据第二匹配关系和距离关系,确定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
示例性的,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所适用的具体场景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假设目标用户的客厅中有第一电视200、平板300,目标用户的卧室中有可穿戴设备400和第二电视500,如图6中的(a)所示,假设某时刻目标用户的源设备(手机100)正在播放音乐,该时刻目标用户携带手机100在客厅中,则手机100对音乐播放服务所包含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结果可以是:将音乐播放任务,以及歌曲封面、歌曲名称、歌词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分配给第一电视200,以使第一电视200执行音乐播放任务,并显示歌曲封面、歌曲名称、歌词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将歌曲封面、歌曲评论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分配给平板300,以使平板300显示歌曲封面、歌曲评论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不为可穿戴设备400和第二电视500分配服务元素。
假设在另一时刻,目标用户携带手机100移动到了卧室,则手机100可以对之前的服务元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调整后的分配结果可以是:将音乐播放任务,以及歌曲封面、歌曲名称、歌词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分配给第二电视500,以使第二电视500执行音乐播放任务,并显示歌曲封面、歌曲名称、歌词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将歌曲封面、歌曲名称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分配给可穿戴设备400,以使可穿戴设备400显示歌曲封面、歌曲名称及操作控件等界面元素;不为第一电视200和平板300分配服务元素。
由于本实现方式是完全基于目标用户之前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以及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对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从而完全实现了对服务元素的个性化分配。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通过根据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以及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来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如此,当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也会发生改变,那么,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出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能够根据源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距离的变化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源设备通常为用户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因此,当用户移动时,源设备通常会跟随用户移动,当源设备跟随用户移动时,源设备和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就会发生变化,此时,需要对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进行调整。基于此,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当目标分配设备中不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时,在S43之后,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7所示的S44~S46,详述如下:
S44: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
S45:若根据所述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S46: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分配设备中不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时,源设备可以在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后,通过其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实时获取源设备的运动数据,并根据源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源设备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源设备在检测到其位置发生变化时,说明目标用户当前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源设备可以重新获取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其之间的距离值,得到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新的距离关系,源设备可以根据预设匹配关系和重新获取到的新的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重新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基于预设匹配关系和重新获取到的新的距离关系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的具体分配方式与S43中的分配方式相同,具体可参照S43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一具体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在检测到其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获取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并根据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进行无线通信时的RSSI值,来确定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进而得到新的距离关系。
在本实施例一优选的实现方式中,源设备在检测到其位置发生变化时,还可以基于其当前的运动数据,采用步行者航位推算(Pedestrian Dead Reckoning,PDR)技术,来确定其运动轨迹,并根据其运动轨迹,确定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源设备可以根据基于RSSI值确定得到的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以及基于PDR技术得到的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来综合确定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值,根据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实际距离值得到新的距离关系,从而能够提高所获取到的新的距离关系的准确性。
在本实施例中,源设备在检测到其当前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时,认为目标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此时,源设备通过重新获取其当前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根据重新获取到的距离关系对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结果更符合用户实际所处的场景,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当目标分配设备中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时,用户在移动时可能会随身携带源设备,也可能会随身佩戴预设可穿戴设备,因此,在该实施例中,在S43之后,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如图8所示的S47~S49,详述如下:
S47: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以及实时获取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
S48:若根据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关系。
S49: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分配设备中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时,源设备在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后,可以通过其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实时获取源设备的运动数据,同时,源设备还可以控制预设可穿戴设备通过其内置的运动传感器实时获取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具体的,源设备可以通过向预设可穿戴设备发送数据采集指令,来控制预设可穿戴设备实时获取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
源设备在获取到其自身的运动数据以及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后,可以基于其自身的运动数据检测源设备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基于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在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源设备检测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可以向预设可穿戴设备发送一身份确认指令,以指示预设可穿戴设备确认当前使用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是否为目标用户。具体的,预设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询问用户的方式来确认当前使用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的身份,并将身份确认结果发送至源设备。源设备在根据身份确认结果检测到当前使用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目标用户时,认为预设可穿戴设备当前被目标用户随身佩戴,且目标用户当前进行了移动,此时,源设备可以重新获取预设可穿戴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并根据预设匹配关系和重新获取到的新的距离关系,重新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重新确定的对应关系,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重新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其中,预设可穿戴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用于描述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预设可穿戴设备之间的距离值。
在本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源设备仅检测到其位置发生变化,而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未发生变化时,说明源设备当前可能被目标用户随身携带,且目标用户当前进行了移动,此时,源设备可以重新获取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并根据预设匹配关系和重新获取到的新的距离关系,重新确定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根据重新确定的对应关系,将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重新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源设备重新确定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的方法与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源设备重新确定其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的距离值的方法相同,具体可以参考图7对应的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源设备位置的变化或者预设可穿戴设备位置的变化,来综合确定目标用户位置的变化,从而能够提高对目标用户位置变化识别的准确性;同时,源设备在检测到目标用户所处的位置发生变化时,通过重新获取目标用户当前所处的位置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距离关系,根据重新获取到的距离关系对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结果更符合用户实际所处的场景,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当源设备将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各个目标分配设备后,若目标用户对源设备的分配结果不满意,则目标用户可以对分配不满意的服务元素进行指定分配操作。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目标用户对分配不满意的服务元素进行指定分配操作具体可以表现为:目标用户将分配不满意的服务元素指定分配给另一目标分配设备。
基于此,在S4之后,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将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
响应于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所述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当目标用户想要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结果进行调整时,可以在源设备上触发预设的服务元素指定分配操作,并在源设备上选择或输入需要指定分配的服务元素以及该服务元素需要指定分配至的目标分配设备。源设备在检测到用户触发预设的服务元素指定分配操作,以及检测到用户输入的需要指定分配的服务元素和该服务元素需要指定分配至的目标分配设备时,可以认为检测到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该分配结果调整指令用于指示源设备对S3中的服务元素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即用于指示源设备将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其中,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即为目标用户输入的需要指定分配的服务元素,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即为需要调整的服务元素所需指定分配至的目标分配设备。
源设备在检测到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时,将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同时,源设备还可以基于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基于目标用户对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具体的,由于分配结果调整指令用于标识将目标用户所指定的服务元素分配至目标用户所指定的目标分配设备,因此,源设备可以基于S41中所述的第二匹配关系确定方法,对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此处不再对第二匹配关系的更新过程进行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源设备可以根据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结果进行调整,因此,可以使本次的服务元素分配结果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个性化期望;同时,由于源设备还基于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从而使得源设备下次基于第二匹配关系对服务元素进行跨设备分配时的分配结果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个性化期望。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框图,该终端设备包括的各单元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步骤,具体请参阅上述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在实际应用中,该终端设备可以是用户的源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图1中的手机100。请参阅图9,该终端设备10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101、第二获取单元102及元素分配单元103。其中:
第一获取单元101用于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第二获取单元102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元素分配单元103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101具体用于:
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和/或
获取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所述目标用户为当前使用所述源设备的用户。
在本申请再一实施例中,第一获取单元101具体可以包括第一评分值获取单元、第二评分值获取单元及第一确定单元。其中:
第一评分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
第二评分值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根据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得到所述第一匹配关系。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元素分配单元103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关系、所述第二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采用预设线性规划方程,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线性规划方程为:
其中,w1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2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3为所述距离关系的预设权重,w1+w2+w3=1,w3≠0;q为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数量;m为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U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U={ui,j},u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i=1,2,…,q,j=1,2,…,m;P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P={pi,j},p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D为所述距离关系,D={dj},dj为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X为所述对应关系,X={xi,j},xi,j用于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是否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1或0,xi,j的取值为1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0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ni为第i个服务元素可被分配到的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包括:第三获取单元和第二确定单元。其中: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候选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所述候选设备为与所述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将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候选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不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四获取单元、第五获取单元及第一分配单元。其中: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第一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六获取单元、第七获取单元及第二分配单元。其中: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以及实时获取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
第七获取单元用于若根据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所述目标用户,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关系。
第二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在本申请又一实施例中,终端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三分配单元和更新单元。其中:
第三分配单元用于响应于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将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
更新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所述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
以上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通过根据各个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以及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来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如此,当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源设备的距离关系也会发生改变,那么,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出的对应关系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分配给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服务元素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能够根据源设备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之间距离的变化对服务元素的分配策略进行调整,提高了服务元素跨设备分配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实施例的终端设备10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40(图10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存储器141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41中并可在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4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142,所述处理器140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142时实现上述任意各个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所述终端设备100可以是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云端服务器等计算设备。该终端设备可包括,但不仅限于,处理器140、存储器14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仅仅是终端设备100的举例,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1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所称处理器140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该处理器140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所述存储器14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终端设备100的硬盘或内存。所述存储器14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所述终端设备100上配备的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41还可以既包括所述终端设备100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41用于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引导装载程序(Boot Loader)、数据以及其他程序等,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的程序代码等。所述存储器141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装置/单元之间的信息交互、执行过程等内容,由于与本申请方法实施例基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功能及带来的技术效果,具体可参见方法实施例部分,此处不再赘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所述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另外,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上述系统中单元、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计算机程序产品在移动终端上运行时,使得移动终端执行时可实现上述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中的步骤。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至少可以包括:能够将计算机程序代码携带到拍照装置/终端设备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例如U盘、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可以是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网络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网络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讯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别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应用于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包括:
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和/或
获取根据所述目标用户对所述服务元素的指定分配操作确定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匹配关系,所述目标用户为当前使用所述源设备的用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与目标用户所属的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匹配关系,包括: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
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类型相对应的,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
根据各个所述服务元素相对于各个预设元素属性的评分值以及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相对于各个预设设备属性的评分值,得到所述第一匹配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匹配关系、所述第二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采用预设线性规划方程,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所述预设线性规划方程为:
其中,w1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2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的预设权重,w3为所述距离关系的预设权重,w1+w2+w3=1,w3≠0;q为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的数量;m为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U为所述第一匹配关系,U={ui,j},u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一概率值,i=1,2,…,q,j=1,2,…,m;P为所述第二匹配关系,P={pi,j},pi,j为第i个服务元素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的第二概率值;D为所述距离关系,D={dj},dj为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X为所述对应关系,X={xi,j},xi,j用于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是否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1或0,xi,j的取值为1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xi,j的取值为0时表示第i个服务元素无需被分配至第j个目标分配设备;ni为第i个服务元素可被分配到的目标分配设备的数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从所述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之前,还包括:
获取各个候选设备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所述候选设备为与所述源设备处于同一网络中的终端设备;
将与所述源设备之间的距离值小于或等于预设距离阈值的候选设备确定为目标分配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不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
若根据所述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源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中包含预设可穿戴设备;相应地,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实时获取所述源设备的运动数据,以及实时获取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
若根据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运动数据检测到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位置发生变化,且检测到当前使用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用户为目标用户,则重新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预设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关系;
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重新获取到的所述距离关系,重新确定所述对应关系,并根据重新确定的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之后,还包括:
响应于目标用户输入的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将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服务元素分配至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所指示的目标分配设备;
响应于所述分配结果调整指令,对所述第二匹配关系进行更新。
9.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从源设备获取待分配的服务元素,并确定各个所述待分配的服务元素与各个目标分配设备的预设匹配关系,所述预设匹配关系用于描述各个所述服务元素被分配至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概率值;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与所述源设备的距离关系;
元素分配单元,用于根据所述预设匹配关系以及所述距离关系,确定各个所述服务元素与各个所述目标分配设备的对应关系,并根据所述对应关系将各个所述服务元素分配至与其对应的目标分配设备。
10.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3363.XA CN111431968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7/802,014 US12132793B2 (en) | 2020-02-26 | 2020-10-30 | Cross-device allocation method for service element,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
PCT/CN2020/125589 WO2021169370A1 (zh) | 2020-02-26 | 2020-10-30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EP20921656.3A EP4092986A4 (en) | 2020-02-26 | 2020-10-30 | INTER-DEVICE ALLOCATION METHOD OF SERVICE ELEMENTS, TERMINAL DEVICE AND STORAGE MEDIA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23363.XA CN111431968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431968A CN111431968A (zh) | 2020-07-17 |
CN111431968B true CN111431968B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1547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23363.XA Active CN111431968B (zh) | 2020-02-26 | 2020-02-26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32793B2 (zh) |
EP (1) | EP4092986A4 (zh) |
CN (1) | CN111431968B (zh) |
WO (1) | WO202116937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2342630U (zh) | 2020-02-10 | 2021-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oled显示屏模组及终端设备 |
CN111431968B (zh) * | 2020-02-26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258086B (zh) * | 2020-11-13 | 2024-09-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跨设备任务接力方法、装置、云平台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6064A (zh) * | 2014-07-18 | 2014-11-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互动目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550190A (zh) * | 2016-10-31 | 2017-03-2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769387A (zh) * | 2018-05-03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8966067A (zh) * | 2018-06-07 | 2018-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播放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79838C (en) * | 2002-03-19 | 2011-02-08 | Mapinfo Corporation | Location based service provider |
US8035511B2 (en) * | 2007-07-03 | 2011-10-11 |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 Methods for providing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based upon data collected via wireless network sensors |
US8359038B2 (en) | 2010-06-15 | 2013-01-22 | Nokia Corporation | Channel access for local heterogeneous communication in a cellular network |
EP3073732B1 (en) * | 2015-03-27 | 2017-06-07 | Ale International | A method for allocating a video conferencing task to a processing device |
KR102389038B1 (ko) * | 2015-09-02 | 2022-04-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기기 및 전자 기기의 제어 방법 |
US10178527B2 (en) * | 2015-10-22 | 2019-01-08 | Google Llc | Personalized entity repository |
CN105610695B (zh) * | 2015-12-21 | 2021-01-12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对象分配方法及装置 |
US10356027B2 (en) * | 2016-10-03 | 2019-07-16 | HYP3R Inc | Location resolution of social media posts |
US10701163B2 (en) * | 2016-12-16 | 2020-06-30 | Visa International Service Association | Lines prediction model |
JP7130929B2 (ja) * | 2017-09-11 | 2022-09-06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制御方法 |
CN110839346A (zh) * | 2018-06-19 | 2020-02-25 | 北京嘀嘀无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用于分配服务请求的系统和方法 |
CN110121007A (zh) * | 2019-05-20 | 2019-08-13 | 高宇辰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的轻办公与娱乐集成系统 |
CN110366036A (zh) * | 2019-07-31 | 2019-10-22 | 移康智能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电视自动开关机系统 |
CN111431968B (zh) * | 2020-02-26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2-26 CN CN202010123363.XA patent/CN111431968B/zh active Active
- 2020-10-30 WO PCT/CN2020/125589 patent/WO2021169370A1/zh unknown
- 2020-10-30 US US17/802,014 patent/US1213279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0-30 EP EP20921656.3A patent/EP4092986A4/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6064A (zh) * | 2014-07-18 | 2014-11-19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互动目标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6550190A (zh) * | 2016-10-31 | 2017-03-29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拍照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769387A (zh) * | 2018-05-03 | 2018-11-06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应用控制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8966067A (zh) * | 2018-06-07 | 2018-12-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播放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132793B2 (en) | 2024-10-29 |
EP4092986A4 (en) | 2023-07-19 |
WO2021169370A1 (zh) | 2021-09-02 |
EP4092986A1 (en) | 2022-11-23 |
US20230105934A1 (en) | 2023-04-06 |
CN111431968A (zh) | 2020-07-1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645351B (zh) | 应用界面交互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316199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364971B (zh) | 图像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13722058B (zh) | 一种资源调用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3805487B (zh) | 控制指令的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
WO2021258814A1 (zh) | 视频合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WO2021218429A1 (zh) | 应用窗口的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431968B (zh) | 服务元素的跨设备分配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4444000A (zh) | 页面布局文件的生成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835904A (zh) | 一种基于情景感知和用户画像开启应用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995715B (zh) | 悬浮球的控制方法和相关装置 | |
CN116070035B (zh) | 数据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3284585A (zh) | 数据展示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2740148A (zh) | 一种向输入框中输入信息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5543145A (zh) | 一种文件夹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6048831B (zh) | 一种目标信号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3380240B (zh) | 语音交互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1339513B (zh) | 数据分享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4006976B (zh) |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14625292B (zh) | 图标设置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8963533A (zh) | 一种信息交互方法和头显设备 | |
CN118646821A (zh) | 一种卡片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4817521A (zh) | 搜索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15706753A (zh) | 应用程序的管理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7917632A (zh) | 一种显示方法、电子设备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