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97075A -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97075A CN111397075A CN202010498805.9A CN202010498805A CN111397075A CN 111397075 A CN111397075 A CN 111397075A CN 202010498805 A CN202010498805 A CN 202010498805A CN 111397075 A CN111397075 A CN 1113970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branch
- air inlet
- ventilation
- retur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7/00—Ventilation
- F24F7/04—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 F24F7/06—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 F24F7/08—Ventilation with ducting systems, e.g. by double walls; with natural circulation with forced air circulation, e.g. by fan positioning of a ventilator in or against a conduit with separate ducts for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with provisions for reversal of the input and output syste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2/00—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 F24F12/001—Use of energy recovery systems in air 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or screening with heat-exchange between supplied and exhausted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8—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1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 F24F8/108—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eparation, e.g. by filtering using dry filte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2—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UV ligh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2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 F24F8/24—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sterilising media
- F24F8/26—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sterilisation using sterilising media using ozon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sinfection, Sterilisation Or Deodorisation Of Ai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疫情防控技术领域,提供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结构、回风结构、通风调节部件、清洁装置和排风结构,进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第一进风支路设有第一阀门并可与外界环境连通;回风结构包括第一回风支路和第二回风支路,第一回风支路设有第二阀门并可与外部环境连通;通风调节部件安装于建筑物,适于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清洁装置包括进风端和出风端,进风端连接有第二回风支路与第一进风支路,出风端通过第二进风支路与建筑物的进风侧连接;排风结构连接于出风端,设有第三阀门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本发明提出的通风系统,常规情况下可清洁通风,应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防护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疫情防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背景技术
烈性传染疫情(如SARS疫情、新冠病毒疫情)是典型的生化危机,地面建筑是民众应急蔽护、开展医学救援、伤病救治的主要场所。民众根据自身所处环境、及时实施安全蔽护是首选的应急措施,而依托附近或自身所处建筑,实施集体防护是最方便、最可行的安全蔽护方式。地面建筑可提供原地、即时、快速的蔽护,这个优势是其他异地蔽护方式不能比拟的;地面建筑数量足够多,民众可以得到全面蔽护;民众原地蔽护时生活秩序受影响较小,暴露于病原体污染环境的机会大幅降低,伤亡规模也最小。
地面建筑应用于疫情防控、应急蔽护,先决条件是该建筑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烈性传染病原体一般具有感染剂量低、存活时间长、甚至可通过空气传播等特征,为了防止传染病区域的病原体逃逸,对周边健康人群造成感染,地面建筑需要具备安全防护功能。当前,地面建筑的防护系统缺失,难以满足防护需求。
疫情期间,由于短期内会有大量人员被感染,为了满足烈性传染疫情防控的需求,医院需要满足应收必收、应治必治的要求。如,在短时间内将既有普通病房区域改造为传染病房区域,或将各种大型场馆改造成为方舱医院,或搭建临时建筑设施,以迅速扩大救治能力。但当前的政府机关办公区、医院、学校、工厂等公共场所的建筑,难以满足应急防疫的要求,难以应对烈性传染疫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的通风系统,常规情况下可清洁通风,应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防护功能;可实现模块化,方便移动安装,可满足固定建筑、应急建筑、可移动大型掩蔽设备等多种使用场合。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通风方法。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通风系统,包括:
进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设有第一阀门并适于与外界环境连通;
回风结构,用于与建筑物的回风侧连接,并包括第一回风支路和第二回风支路,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设有第二阀门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
通风调节部件,安装于所述建筑物,适于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所述通风调节部件与所述建筑物密闭连接,在所述打开位置,在所述打开位置,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内进风或向所述建筑物外排风;
清洁装置,包括进风端、出风端以及设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消毒杀菌组件,所述进风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与建筑物的进风侧连接;
排风结构,连接于所述出风端,设有第三阀门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并联的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初效过滤组件、中效过滤组件和高效过滤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初效过滤组件、所述中效过滤组件和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中至少一个连接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所述初效过滤组件、所述中效过滤组件和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中至少一个连接有所述消毒杀菌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初效过滤组件与所述中效过滤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断结构;
和/或,所述中效过滤组件与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通断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回风结构包括主管路,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回风侧,所述主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回风支路与所述第二回风支路,所述主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上设有用于通断调节所述第二回风支路的第四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风机,所述出风端连接有所述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于所述出风端,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进风支路和所述排风结构,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上设有第五阀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设于所述建筑物内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控所述进风结构、所述回风结构、所述通风调节部件、所述清洁装置和所述排风结构的通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回风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风量计;
和/或,所述建筑物内设有差压计。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通风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的通风系统,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风模式、第二通风模式和第三通风模式,
所述第一通风模式:所述第一阀门关闭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关闭,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内进风,所述回风侧、所述第二回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和所述排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三阀门打开以使所述排风结构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连通;
所述第二通风模式:所述第三阀门关闭以使所述排风结构关闭,所述第二回风支路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支路、所述进风侧连通,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并可通过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外排风;
所述第三通风模式:所述第一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通所述回风侧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支路、所述进风侧、所述回风侧、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风模式中,所述清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与所述进风侧连通;
和/或,所述第二通风模式中,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与所述外部环境连通。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上述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进风结构、回风结构、通风调节部件、清洁装置以及排风结构,可实现至少三种模式的通风,即负压通风、正压通风以及清洁通风,三种通风模式可相互切换,常规情况下可清洁通风,应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防护功能;可实现模块化,方便移动安装,可满足固定建筑、应急建筑、可移动大型掩蔽设备等多种使用场合。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独立于建筑物已有的空调系统或暖通系统。
进一步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通风方法,包括三种可相互切换的通风模式,通风方式多样,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风机;2-1:第五阀门;2-2:第三阀门;2-3:第四阀门;2-4:第一阀门;2-5:第二阀门;3:第二进风支路;4-1:清洁装置;4-2:初效过滤组件;4-3:中效过滤组件;4-4:高效过滤组件;4-5:风道;5:调节门;6:消毒杀菌组件;7:热交换器;8-1:第一风量计;8-2:第二风量计;9:控制单元;10:主管路;11:通风调节部件;12:差压计;13:建筑物;14:第一回风支路;15:第二回风支路;16:第一进风支路;17:排风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前”、“后”、 “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结合图1所示,提供一种通风系统,包括:进风结构、回风结构、通风调节部件11、清洁装置4-1以及排风结构17。进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支路16和第二进风支路3,第一进风支路16设有第一阀门2-4并适于与外界环境连通;回风结构用于与建筑物13的回风侧连接,回风结构包括第一回风支路14和第二回风支路15,第一回风支路14设有第二阀门2-5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通风调节部件11安装于建筑物13,通风调节部件11适于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通风调节部件与建筑物密闭连接,在打开位置,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建筑物13内进风或向建筑物13外排风;清洁装置4-1包括进风端、出风端以及设置于进风端与出风端之间的消毒杀菌组件,进风端连接有第二回风支路15与第一进风支路16,出风端通过第二进风支路3与建筑物13的进风侧连接;排风结构17连接于出风端,排风结构17设有第三阀门2-2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通风系统,结构简单,适于在现有建筑物13上进行独立安装,对建筑物13的改造小,易设计和施工,并独立于建筑物13原有的空调系统。
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至少包括如下三种可相互转换的通风模式,系统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
第一通风模式:第一阀门2-4关闭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关闭(避免第一进风支路16进风),第二阀门2-5关闭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关闭(避免第一回风支路14向外界环境排风),通风调节部件11在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建筑物内进风,建筑物13的回风侧、第二回风支路15、清洁装置4-1和排风结构17连通,并且第三阀门2-2打开以使排风结构17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通风模式中,通过通风调节部件11向建筑物13内进风,建筑物13内的空气通过回风侧排出到清洁装置4-1,清洁装置4-1清洁过滤后从排风结构17排出到外界环境中,适于外界环境中空气清洁可直接向建筑物13内通风、建筑物13的室内空气需要处理后排出的情况,室内空气被清洁装置4-1清洁杀菌后再排放,有助于提升外界环境的安全性。此时,建筑物13内的环境压力小于建筑物13外的环境压力,通风调节部件11处于负压状态,环境空气能够顺利进入到建筑物13内。或者,通风调节部件11包括可从外界环境向建筑物13内送风的设备,如风机与单向阀配合。第一通风模式适用于传染病医院,对传染病医院排放的空气进行清洁处理后再排放,削弱病毒的传播能力,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通风模式:第三阀门2-2关闭以使排风结构17关闭(避免排风结构17向外界环境排风),第二回风支路15关闭(避免第二回风支路15向清洁装置4-1排风),第一阀门2-4打开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第一进风支路16、清洁装置4-1、第二进风支路3、进风侧连通,通风调节部件11在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建筑物外排风。第二通风模式中,环境空气通过第一进风支路16进入清洁装置4-1,清洁装置4-1清洁处理后送入建筑物13的进风侧,以向建筑物13内供给清洁空气,建筑物13内的空气经过通风调节部件11排出,建筑物13排风方便。此时,建筑物13内的环境压力大于建筑物13外的环境压力,通风调节部件11处于正压状态,建筑物13内的空气能够顺利排出到外界环境。或者,通风调节部件11包括可从建筑物13内向外界环境送风的设备,如风机与单向阀配合。第二通风模式适用于外界环境清洁度差的情况,如空气污染严重或发生生化危机,使得建筑物13内的人能够呼吸到清洁空气。
其中,当通风调节部件11通过风机与单向阀配合,通风调节部件11包括两组风机和两组单向阀,两个单向阀分别控制建筑物从内向外导通或从外向内导通,每个单向阀配设一个风机,实现打开位置中两种状态的切换。在关闭位置,单向阀关闭。
第三通风模式:第一阀门2-4打开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第二阀门2-5打开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连通回风侧与外界环境,第一进风支路16、清洁装置4-1、第二进风支路3、进风侧、回风侧、第一回风支路14连通。在第三通风模式中,通风系统通过第一进风支路16进风,进风经过清洁装置4-1处理后送入建筑物13,建筑物13内的空气通过第一回风支路14排出,实现清洁进风。
一般情况下,在第三通风模式运行时,通风调节部件11处于关闭位置,避免外界环境与建筑物13内的环境进行通风,保证建筑物13的进风通过清洁装置4-1清洁处理后再送入建筑物13。
本实施例中,空气通过清洁装置4-1的过程中,会经过消毒杀菌组件,消毒杀菌组件进行消毒杀菌后,空气质量提升,避免病毒扩散。
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包括上述三种可相互切换的通风模式,通风状态转换迅速、方便,可通过各个阀门启闭调节实现转换,当通风系统包括控制单元9,通过控制单元9即可迅速完成防护状态的转换;兼具常规通风、应急通风的功能,常规情况下可清洁通风,应急情况下迅速启动防护功能;通风系统的结构可实现模块化,方便移动安装,可满足固定建筑、应急建筑、可移动大型掩蔽设备等多种使用场合。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独立于建筑物13已有的空调系统或暖通系统。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与第一换热通路并联的第二换热通路,第一换热通路与第一进风支路16连接,第二换热通路与第一回风支路14连接。
在第三通风模式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入第一进风支路16前,先进入第一换热通路,建筑物13排出的空气排入外界环境之前,先排入第二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的排风与第一换热通路中的进风进行换热,充分利用排风中的热量,适于冬季排风中的热量以及夏季排风中的冷量的二次利用。
本实施例,充分回收从建筑物13内部排出的空气的热量,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运行影响很小,节能降耗。
上述实施例中,清洁装置4-1具有清洁空气中粉尘等颗粒性杂质的过滤清洁功能,或者,清洁装置4-1具有杀灭空气中病毒的杀毒灭菌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中的一个或多个,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中至少一个连接进风端与出风端,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中至少一个连接有消毒杀菌组件6。空气在供给到建筑物13之前,空气可在清洁装置4-1内进行一级或多级过滤和消毒,保证建筑物13安全进风;或者,空气排出建筑物13后,空气在清洁装置4-1内进行一级或多级过滤和消毒,保证建筑物13排风的安全性。
其中,消毒杀菌组件6可以为紫外灯、臭氧发生器或光催化杀菌装置等。
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或高效过滤组件4-4,空气进入清洁装置4-1可进行不同程度的过滤,并且消毒杀菌组件6进行消毒杀菌。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和中效过滤组件4-3,初效过滤组件4-2和中效过滤组件4-3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消毒杀菌组件6,此时,空气可通过初效过滤组件4-2进行初效过滤以及消毒杀菌后排出出风端,或者,空气通过中效过滤组件4-3进行中效过滤以及消毒杀菌后排出出风端,或者空气经过初效过滤组件4-2与中效过滤组件4-3两级过滤以及消毒杀菌后排出出风端,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同理,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和高效过滤组件4-4,或者,当清洁装置4-1包括中效过滤组件4-3与高效过滤组件4-4,与上述原理相同,可参考上述内容。
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此时,初效过滤组件4-2可以与进风端、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和出风端均设有连接管路,中效过滤组件4-3与进风端、高效过滤组件4-4和出风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高效过滤组件4-4与进风端和出风端之间设有连接管路,并且前述的各个连接管路可通断调节,以使空气进入清洁装置4-1可通过如下的七种过滤方式进行过滤,七种过滤方式包括初效过滤、中效过滤、高效过滤、初效与中效组合过滤、初效与高效组合过滤、中效与高效组合过滤、初效中效与高效三级组合过滤,具体的过滤方式可根据需要选择。
本实施例以消毒杀菌组件6可以连接于初效过滤组件4-2,但消毒杀菌组件6不限于连接于初效过滤组件4-2。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和中效过滤组件4-3,初效过滤组件4-2与中效过滤组件4-3之间设有第一通断结构,初效过滤组件4-2调节空气流向。当第一通断结构打开,初效过滤组件4-2与中效过滤组件4-3连通,以使空气进行初效和中效两级过滤;当第一通断结构断开,空气经过初效过滤即从出风端排出。
本实施例中,消毒杀菌组件6可以设置在初效过滤组件4-2与中效过滤组件4-3中的至少一个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初效过滤组件4-2与中效过滤组件4-3之间设有第一通断结构;中效过滤组件4-3与高效过滤组件4-4之间设有第二通断结构。当第一通断结构与第二通断结构均打开,空气经过初效、中效与高效组合过滤,然后从出风端排出,过滤效果好。当第一通断结构断开,空气经过初效过滤即从出风端排出;当第一通断结构打开、第二通断结构断开,空气经过初效和中效两级过滤,然后从出风端排出。
结合图1所示,消毒杀菌组件6设置在初效过滤组件4-2上。其中,第一通断结构与第二通断结构均可以设为调节门5,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之间设有风道4-5,调节门5用于调节各段风道4-5的通断。
上述实施例中,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与高效过滤组件4-4中的滤芯均可拆卸清洁或更换,以保证清洁效果。消毒杀菌组件6也可以拆卸更换,保证消毒杀菌效果。
上述实施例中,初效过滤组件4-2采用G3或G4级过滤器;中效过滤组件4-3采用F5~F9级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组件4-4采用 H13级高效过滤、H14级高效过滤、U15级超高效过滤、装填活性炭材料的有毒有害气体吸附吸收单元中的一种或多种单元的组合;调节门5采用人防电控密闭门。
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的第四通风模式:第一阀门2-4关闭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关闭(避免第一进风支路16进风),第二阀门2-5关闭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关闭,第三阀门2-2关闭以使排风结构17关闭,第二进风支路3、进风侧、回风侧、第二回风支路15、清洁装置4-1和第二进风支路3依次连通形成循环。此时,清洁装置4-1包括依次连通的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和高效过滤组件4-4,建筑物13内的空气进入通风系统进行循环清洁,通过三级过滤以及消毒杀菌,可定期对建筑物13内的空气进行循环滤毒杀菌。
在一个实施例中,回风结构包括主管路10,主管路10的一端连接回风侧,主管路1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回风支路14和第二回风支路15,第一回风支路14与第二回风支路15共用主管路10,可节省回风结构的管路,有助于缩减成本。
主管路10通过第二回风支路15与进风端连接,第二回风支路15上设有用于通断调节第二回风支路15的第四阀门2-3。本实施例中,第一回风支路14设置第二阀门2-5,第二回风支路15设置第四阀门2-3,方便第一回风支路14与第二回风支路15独立调控。
当然,主管路10的另一端还可以设置三通阀,此时,第一回风支路14无需独立设置的第二阀门2-5,第二回风支路15也无需独立设置第四阀门2-3,通过调节三通阀转换回风结构的连通状态,简化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通风系统还包括风机1,出风端连接有风机1,风机1的进风口连接于出风端,通过设置风机1促进通风系统中空气流动,结构简单且方便调控。风机1的出风口连接第二进风支路3和排风结构17,第二进风支路3上设有第五阀门2-1,第二进风支路3可通过第五阀门2-1进行通断状态调节。
当然,风机1还可以设置在通风系统的其他位置,如风机1设置在清洁装置4-1的进风端、进风结构或回风结构等,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上述实施例中的阀门,可以为多种结构形式,能够起到通断调节作用即可,如闸阀、蝶阀等。当通风系统包括控制单元9,上述的阀门可以为电磁阀,方便远程且自动调控阀门的开闭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物13内设有控制单元9,控制单元9用于调控进风结构、回风结构、通风调节部件11、清洁装置4-1和排风结构17的通断。
也就是,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阀门2-4、第二阀门2-5、第三阀门2-2、第四阀门2-3和第五阀门2-1均连接于控制单元9,用户可在建筑物13内远程调控各个阀门的通断,以实现各个通风模式之间的转换。当然,上述实施例中的风机1也与控制单元9连接,控制单元9可调控风机1启停以及风机1的转速,进而调节通风系统中空气流动状态。并且,上述实施例中的清洁装置4-1也与控制单元9连接,清洁装置4-1的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以及消毒杀菌组件6的运行状态均可以通过控制单元9进行远程调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进风结构与回风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风量计,以检测进风结构与回风结构的风量。其中,风量计包括第一风量计8-1和第二风量计8-2,第一风量计8-1连接于第二进风支路3,第二风量计8-2连接于主管路10,以测量建筑物13的进风侧与回风侧的风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建筑物13内设有差压计12,差压计12用于测量建筑物13内与外界环境的压力差,以使建筑物13内的用户可准确获知建筑物13内外的压力差。
当建筑物13设有多个房间或通道时,可以在每个房间、通道安装差压计12,方便独立检测多个位置压力差。
其中,差压计12也连接于控制单元9,控制单元9设有显示器,可通过显示器显示各个位置的压力差,方便集中监控。
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调节部件11可选用气活门,密封效果好,安全防护等级高。当气活门选用自动超压气活门,自动超压气活门可根据压力变化自动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转换。
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系统,可用于多种建筑物13,如医院、学校、办公楼或住宅楼等,通风系统的通风能力可根据实际需要调节。
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风方法,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系统,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风模式、第二通风模式和第三通风模式。
第一通风模式:第一阀门2-4关闭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关闭,第二阀门2-5关闭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关闭,通风调节部件11在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建筑物内进风,回风侧、第二回风支路15、清洁装置4-1和排风结构17连通,第三阀门2-2打开以使排风结构17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连通。
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和消毒杀菌组件6,建筑物13从回风侧排出的空气经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净化后通过排风结构17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可实现建筑物13的负压防护,当建筑物13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时,通风调节部件11自动打开向建筑物13内通风,控制单元9根据差压计12的反馈信号调节风机1的转速和第五阀门2-1的开启程度。在此状态下,可定期开启消毒杀菌组件6对病原体进行消杀灭活。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通风模式中,清洁装置4-1通过第二进风支路3与进风侧连通。建筑物13排出的空气经过清洁装置4-1清洁处理后,一部分经过排风结构17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另一部分经过第二进风支路3再次送入建筑物13,循环用风,调节简便。
第二通风模式:第三阀门2-2关闭以使排风结构17关闭,第二回风支路15关闭,第一阀门2-4打开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连通,第一进风支路16、清洁装置4-1、第二进风支路3、进风侧连通,通风调节部件11在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外排风。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通风模式中,第二阀门2-5打开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与外部环境连通。建筑物13需要排出的空气,一部分通过通风调节部件11直接排出到外界环境中,另一部分经过回风侧的第一回风支路14排出到外界环境中,第一回风支路14辅助排风。
当清洁装置4-1包括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和消毒杀菌组件6,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入清洁装置4-1,依次经过初效过滤组件4-2、中效过滤组件4-3、高效过滤组件4-4净化后送入建筑物13内,当建筑物13内外压差达到设定值时,通风调节部件11自动打开并向外界环境排气,控制单元9根据差压计12的反馈信号调节风机1的转速和第四阀门2-3的开启程度。
第三通风模式:第一阀门2-4打开以使第一进风支路16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第二阀门2-5打开以使第一回风支路14连通清洁装置4-1与外界环境,第一进风支路16、清洁装置4-1、第二进风支路3、进风侧、回风侧、第一回风支路14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通风系统还包括热交换器7,热交换器7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与第一换热通路并联的第二换热通路,第一换热通路与第一进风支路16连接,第二换热通路与第一回风支路14连接。在第三通风模式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进入第一进风支路16前,先进入第一换热通路,建筑物13排出的空气排入外界环境前,先排入第二换热通路,第二换热通路中的排风与第一换热通路中的进风进行换热,充分利用排风中的热量,适于冬季排风中的热量以及夏季排风中的冷量的二次利用。本实施例,可实现建筑物13的清洁通风,热交换器7充分回收从建筑物13内部抽出气体的热量,以降低清洁通风对暖通空调系统负荷的影响。
上述实施例中,正压与负压是对于建筑物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压力差而言,当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压力大于外部环境压力,为正压,当建筑物的内部环境压力小于外部环境压力,为负压。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将通风系统应用于医院的住院部,采用第一通风模式进行通风。
一住院部,原布局为医护休息室、值班室、护士站、治疗室、病房区等依次排布。本实施例中,将住院部改造为负压区(传染病救治区),按照传染病医疗流程进行布局,将负压区再细分为:清洁区(医护辅助区),包括医护会诊室、休息室、值班室等,总面积约150m2;半污染区(医护工作区),总面积约150m2,包括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医生办公室、与病房区相连的医护走廊;污染区(病房区),建筑面积800m2,包括若干病房及走廊。
首先,将普通病房进行必要密封改造,原通风系统的进出风口封闭,空调风口封闭(空调风口是否封闭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热泵空调等对建筑气密性无影响,空调风口可不封闭),外窗、天窗保持关闭状态,卫生间排风口安装高效过滤组件且排风扇常开、门常闭,经改造后,建筑大门关闭情况下建筑气密性达到四级以上。其次,在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之间安装隔离墙与出入门。通风系统的进风结构的出风口(建筑物13的进风侧)、回风结构的进风口(建筑物的出风侧)安装于走廊两端相对位置,风机选用可变频控制AF-900D4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 900mm,最大转速1450RPM,叶片倾角35°,最大风量50000m3/h,工作风量30000 m3/h时总压640Pa,功率7.5kW),各个阀门均采用通径900mm的手电两用蝶阀,高效过滤组件采用48个U15级过滤单元,中效过滤组件采用24个F5级中效过滤器,初效过滤组件为G4级板式过滤器,调节门为手动关闭的铝制船用气密门,消毒杀菌组件为均布的20个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10g/h),控制单元在HC32L15单片机上开发编程,进风结构、回风结构均为波纹钢板组装成的内径900mm的管路,通风调节部件采用人防YF型自动超压排气活门改制而成,使其在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由超压排风改为负压进风,根据排气风量选择具体型号,改制后的人防YF-Dg200型安装于每间病房墙壁上,人防YF-Dg400型安装于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隔离墙上,差压计12为CSY-03B型壁挂数显式差压计,具有报警和信号传输功能。
启动系统前,关闭调节门。通过控制单元启动系统,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完全打开,第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关闭,风机启动,建筑物的回风侧排出的空气经初效过滤组件、中效过滤组件、高效过滤组件净化后通过第三阀门排入外界环境,通过控制单元调节风机使回风结构主管路风量保持在30000m3/h(也就是第二风量计显示的数值约为30000m3/h),调节第五阀门使第二进风支路的风量保持在25000m3/h(也就是第一风量计显示的数值约为25000m3/h),手动调节隔离墙上的通风调节部件使清洁区与半污染区的压差为5Pa,半污染区与污染区的压差也为5Pa,调节病房墙壁上的通风调节部件使其打开的超压为10Pa。在此状态下,污染区的负压比外界至少低了10Pa,按空间容积算,负压区换风次数达到了每小时10次,明显大于6次换风的最低要求,完全满足负压区的换风要求,送入负压区的新风量为5000m3/h,完全满足医护人员与患者的呼吸需求。在此状态下,每天开启两次消毒杀菌组件,对清洁装置中截留的病原体进行消杀灭活。
本实施例的优点是:既依靠大风量通风改善了负压区的空气质量,又对暖通空调系统基本没有影响,与完全依靠新风进行换气相比有很大优势,满足了在寒冬或酷暑季节使用的要求。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更适合病房区是敞开式的负压区,否则需要加强病房与走廊的通风换气,以免局部空间换风不畅。
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可用于收治烈性传染患者的建筑,负压区域需要大风量通风,以降低内部病原体浓度,以防医护人员感染、病人的交叉感染。在不确定内部是否有人感染、是否有人携带病原体的情况下,对上述建筑物进行强化清洁通风,以降低病原微生物浓度,减少交叉感染。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教学楼在第二通风模式与第三通风模式之间快速转换。
一教学楼,距核电站不足五公里且位于季风的下风方向,楼高三层,教学楼长×宽约为60m×18m,教学楼中间走廊、走廊两侧有教室,每层共有12个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学生50人,整个教学楼共有学生1800人,为满足学校平时空调通风、严重核事故发生时应急防护的需求,安装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进风结构的出风口(建筑物的进风侧)位于走廊一端窗户下,回风结构的进风口(建筑物的回风侧)位于走廊另一端同样位置,回风结构的进风口、进风结构的出风口都加装可开闭百叶窗。风机选用可变频控制的AF-1000D4 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1000mm,最大转速1450RPM,叶片倾角40°,最大风量68000m3/h,工作风量45000m3时总压680Pa,功率11kW),各个阀门均采用通径1000mm的手电两用蝶阀,高效过滤组件采用36个U15级过滤单元,中效过滤组件采用18个F5级中效过滤器,初效过滤组件为G4级板式过滤器,调节门为人防DM1020型电控密闭门,消毒杀菌组件为均布的20个臭氧发生器(臭氧产量10g/h),控制单元在HC32L15单片机的基础上开发编程,进风结构、回风结构均为外包保温层的钢管,截面积约1000mm,通风调节部件采用人防YF-Dg300型自动超压排气活门,每个教室安装两个,安装于每间教室墙壁上,差压计为CSY-03B型壁挂数显式差压计,具有报警和信号传输功能。
用于清洁通风时,控制单元启动系统,使第五阀门、第一阀门、第二阀门、调节门完全打开,第三阀门、第四阀门关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经热交换模块换热后进入建筑物。通过控制单元调节风机,使第二进风支路的进风量约为45000m3/h(也就是第一风量计显示值约为45000m3/h),风量达到每人25m3/h,满足学生新风需求。
当接到核电站发生事故警报后,迅速启动防护模式,关闭教室外窗、教学楼大门,并用胶带尽可能密封,通过控制单元控制第五阀门、第一阀门打开,第三阀门、第四阀门、第二阀门、调节门关闭,外界环境中的空气经初效过滤组件、中效过滤组件、高效过滤组件净化后送入建筑物,实现建筑物的正压防护。控制单元调节风机的转速,使进风结构的风量不低于20000m3/h(也就是第一风量计的数值不低于20000m3/h),风量不低于每人11m3/h,当建筑物内外压差达到15Pa时,通风调节部件自动打开并向外界环境排气。如果差压计显示值低于15Pa,说明建筑物漏气量大,控制单元可调控风机以增大风机的转速,直到差压计显示值达到15Pa。
上述实施例中的通风系统,解决了建筑不能进行差压防护、滤毒通风的问题。在寒冬或酷暑时期,室外温度、空气质量不适合向建筑物通风时,可采用清洁装置清洁后送入建筑物,或将建筑物内空气抽出,经过滤毒后,重新送入,通过快速循环净化,既保持空气干净卫生,又不增加暖通空调系统的负荷。当发生核化事故时,外界环境中可能含有高浓度的放射性气溶胶、剧毒化学品蒸气,使得建筑物具有应急遮护功能,防止污染物扩散进入建筑物内部,同时满足建筑物内部人员呼吸需求。对于密闭性能较差的建筑,虽然不能形成较高超压,但本实施例的通风系统也有效阻止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进入建筑物内部。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风结构,包括第一进风支路和第二进风支路,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设有第一阀门并适于与外界环境连通;
回风结构,用于与建筑物的回风侧连接,并包括第一回风支路和第二回风支路,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设有第二阀门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
通风调节部件,安装于所述建筑物,适于在关闭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切换,在关闭位置,所述通风调节部件与所述建筑物密闭连接,在所述打开位置,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内进风或向所述建筑物外排风;
清洁装置,包括进风端、出风端以及设于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之间的消毒杀菌组件,所述进风端连接有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出风端通过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与建筑物的进风侧连接;
排风结构,连接于所述出风端,设有第三阀门并适于与外部环境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第一换热通路和与所述第一换热通路并联的第二换热通路,所述第一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接,所述第二换热通路与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初效过滤组件、中效过滤组件和高效过滤组件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初效过滤组件、所述中效过滤组件和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中至少一个连接所述进风端与所述出风端,所述初效过滤组件、所述中效过滤组件和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中至少一个连接有所述消毒杀菌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效过滤组件与所述中效过滤组件之间设有第一通断结构;
和/或,所述中效过滤组件与所述高效过滤组件之间设有第二通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结构包括主管路,所述主管路的一端连接所述回风侧,所述主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回风支路与所述第二回风支路,所述主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与所述进风端连接,所述第二回风支路上设有用于通断调节所述第二回风支路的第四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机,所述出风端连接有所述风机,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接于所述出风端,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所述第二进风支路和所述排风结构,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上设有第五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建筑物内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用于调控所述进风结构、所述回风结构、所述通风调节部件、所述清洁装置和所述排风结构的通断。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结构与所述回风结构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风量计;
和/或,所述建筑物内设有差压计。
9.一种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通风系统,包括可相互切换的第一通风模式、第二通风模式和第三通风模式,
所述第一通风模式:所述第一阀门关闭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关闭,所述第二阀门关闭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关闭,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并可通过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内进风,所述回风侧、所述第二回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和所述排风结构连通,所述第三阀门打开以使所述排风结构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连通;
所述第二通风模式:所述第三阀门关闭以使所述排风结构关闭,所述第二回风支路关闭,所述第一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连通,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支路、所述进风侧连通,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在所述打开位置并可通过所述通风调节部件向所述建筑物外排风;
所述第三通风模式:所述第一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进风支路连通所述清洁装置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通所述回风侧与外界环境,所述第一进风支路、所述清洁装置、所述第二进风支路、所述进风侧、所述回风侧、所述第一回风支路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通风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风模式中,所述清洁装置通过所述第二进风支路与所述进风侧连通;
和/或,所述第二通风模式中,所述第二阀门打开以使所述第一回风支路与所述外部环境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8805.9A CN111397075B (zh) | 2020-06-04 | 2020-06-04 |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98805.9A CN111397075B (zh) | 2020-06-04 | 2020-06-04 |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7075A true CN111397075A (zh) | 2020-07-10 |
CN111397075B CN111397075B (zh) | 2020-09-15 |
Family
ID=714336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98805.9A Active CN111397075B (zh) | 2020-06-04 | 2020-06-04 |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9707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83849A (zh) * | 2020-08-24 | 2022-03-1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洁净系统、洁净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25750B1 (ko) * | 2004-05-19 | 2005-11-15 | 서번산업엔지니어링주식회사 | 환기장치 |
CN101922766A (zh) * | 2009-12-31 | 2010-12-22 | 周云正 | 空气消毒净化中央空调机 |
CN202254209U (zh) * | 2011-08-17 | 2012-05-30 | 重庆贻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空调 |
CN106288064A (zh) * | 2016-10-27 | 2017-01-04 | 殷晓冬 | 模块化变工况医用空气净化系统 |
JP2017058041A (ja) * | 2015-09-15 | 2017-03-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 |
CN108302624A (zh) * | 2018-01-30 | 2018-07-20 |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室内净化系统 |
CN208536254U (zh) * | 2018-07-04 | 2019-02-22 | 东莞市益安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战时防空设施通风系统 |
CN109882949A (zh) * | 2019-01-31 | 2019-06-14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温湿度控制与室内污染物浓度净化控制相独立的压出式空调系统 |
JP2019199989A (ja) * | 2018-05-16 | 2019-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
CN209662478U (zh) * | 2019-02-20 | 2019-11-22 | 扬州碧源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地下人防工程的多功能通风系统 |
CN209910064U (zh) * | 2019-04-29 | 2020-01-07 |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单向流新风除湿机与排风箱组成的双向流系统 |
-
2020
- 2020-06-04 CN CN202010498805.9A patent/CN1113970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525750B1 (ko) * | 2004-05-19 | 2005-11-15 | 서번산업엔지니어링주식회사 | 환기장치 |
CN101922766A (zh) * | 2009-12-31 | 2010-12-22 | 周云正 | 空气消毒净化中央空调机 |
CN202254209U (zh) * | 2011-08-17 | 2012-05-30 | 重庆贻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空调 |
JP2017058041A (ja) * | 2015-09-15 | 2017-03-23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空気清浄機 |
CN106288064A (zh) * | 2016-10-27 | 2017-01-04 | 殷晓冬 | 模块化变工况医用空气净化系统 |
CN108302624A (zh) * | 2018-01-30 | 2018-07-20 | 山东联星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节能型室内净化系统 |
JP2019199989A (ja) * | 2018-05-16 | 2019-11-2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換気装置及び換気システム |
CN208536254U (zh) * | 2018-07-04 | 2019-02-22 | 东莞市益安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战时防空设施通风系统 |
CN109882949A (zh) * | 2019-01-31 | 2019-06-14 |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温湿度控制与室内污染物浓度净化控制相独立的压出式空调系统 |
CN209662478U (zh) * | 2019-02-20 | 2019-11-22 | 扬州碧源人防工程有限公司 | 地下人防工程的多功能通风系统 |
CN209910064U (zh) * | 2019-04-29 | 2020-01-07 | 浙江欧伦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单向流新风除湿机与排风箱组成的双向流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83849A (zh) * | 2020-08-24 | 2022-03-15 |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洁净系统、洁净系统的控制方法及可读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97075B (zh)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59240U (zh) | 可拆卸移动式负压隔离病房 | |
US7251953B2 (en) | Environmental control unit for hospital room | |
US7270691B2 (en) | Integrated air processing devices and isolation containment systems using such devices | |
US7802443B2 (en) | Total room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with air conditioning, filtration and ventilation | |
US20230031438A1 (en) | Air purif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filtering and static sterilization and disinfection of central air conditioner | |
JP6940896B1 (ja) | 換気空調システム | |
US20220370274A1 (en) | Field-type modular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roo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structing field-type modular negative pressure isolation room system | |
CN111397075B (zh) | 通风系统及通风方法 | |
CN107812227A (zh) | 一种教室智能消毒装置 | |
CN212078815U (zh) | 一种应急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 |
CN212511662U (zh) | 一种可移动集装箱式负压病房 | |
CN113007849A (zh) | 智能负压空气消毒化学处理机组及控制方法 | |
CN217131413U (zh) | 一种空气净化系统 | |
CN215929961U (zh) | 一种适用于病房的通风系统 | |
CN214822499U (zh) | 一种汽车及其空调消杀装置 | |
TWI750653B (zh) | 防疫全外氣行動載具 | |
CN213955535U (zh) | 移动式生物医疗隔离舱 | |
CN209246289U (zh) | 一种室内循环风机结构 | |
CN213300394U (zh) | 一种拼装式医院病房空调送、排风系统 | |
CN112944504A (zh) | 一种稳定的通风空调及其消毒系统 | |
CN220119478U (zh) | 一种用于阻断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家用空调通风系统 | |
CN212466434U (zh) | 移动式负压隔离舱 | |
CN212522525U (zh) | 方舱式ct的舱体及其换气系统 | |
CN214841430U (zh) | 一种均匀分布快装空气净化系统 | |
CN217654036U (zh) | 消毒灭菌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