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355860B -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 Google Patents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355860B
CN111355860B CN201911309636.3A CN201911309636A CN111355860B CN 111355860 B CN111355860 B CN 111355860B CN 201911309636 A CN201911309636 A CN 201911309636A CN 111355860 B CN111355860 B CN 111355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version table
color conversion
color
amount
adjust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3096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355860A (zh
Inventor
下向拓生
山下充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355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355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355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16Conversion to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 H04N1/6019Conversion to subtractive colour signals using look-up tab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58Reduction of colour to a range of reproducible colours, e.g. to ink- reproducible colour gam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02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 H04N1/6005Corrections within particular colour systems with luminance or chrominance signals, e.g. LC1C2, HSL or YU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H04N1/60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 H04N1/6033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controlled b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icture signal generator or the picture reproducer using test pattern analys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lor Ima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Image Signal Circuits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 Color, Gradation (AREA)
  • Image Analysi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以及计算机程序。本发明提高了颜色转换表的精度。本发明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具备: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对与所创建的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包括:调节量计算工序,其对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波及量决定工序,其决定使被计算出的调节量波及存在于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应用工序,其将所决定的波及量应用于颜色转换表中的周边格点中。

Description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以及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为了根据各个打印机特性、印刷介质的特性、油墨的显色特性等而获得适当的印刷物,从而使用了从设备依赖表色系统转换为设备独立表色系统的输入配置文件、从设备独立表色系统转换为设备依赖表色系统的输出配置文件等的颜色转换表。颜色转换表通过如下方式被创建出来,即,通过打印机来印刷具有被预先规定了颜色的大量的色标的比色图表,并通过测色装置来对被印刷出来的比色图表进行测色,从而根据实施测色的颜色信息而生成设备依赖表色系统和设备独立表色系统的对应关系。为了与每个打印机的印刷结果的个体差异等相对应,颜色转换表有时会在被创建之后被调节。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如下的技术,即,使颜色转换表的创建时和调节时的测色条件具有一贯性,从而提高颜色转换表的精度的技术。
但是,例如,在与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数量相比输出表色系统的颜色数量较多的情况下,则有可能存在通过输入表色系统和输出表色系统的组合无法使相对于输入值的输出值被唯一决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根据输入表色系统和输出表色系统的对应关系的决定方法,从而使颜色转换表的精度降低。在使用所涉及的颜色转换表来进行颜色转换并对被颜色转换了的图像数据进行印刷的情况下,有可能会使颜色再现性的精度降低,从而无法获得使用者所期望的印刷结果。这样的问题并不限于对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这样的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情况,即使在创建颜色转换表的情况下也是共同存在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543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该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具备: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对与所创建的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包括:调节量计算工序,其对所述特定的格点的所述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波及量决定工序,其决定使被计算出的所述调节量波及存在于所述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应用工序,其将所决定的所述波及量应用于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所述周边格点中。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的概要结构的框图。
图2为表示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3为表示基准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基准颜色转换表的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的说明图。
图5为表示颜色转换表调节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中的特定格点的说明图。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特定格点中的调节量的说明图。
图8为表示波及量决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调节量向各坐标轴方向的格点的波及的情况的说明图。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步骤S315完成后的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的说明图。
图11为表示特定格点对应于多个调节点的特定格点的示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A.实施方式:
A1.系统结构:
图1为表示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500的概要结构的框图。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500具备作为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和印刷装置200。
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实施使设备依赖表色系统的输入值和设备独立表色系统的输出值建立对应关系的颜色转换表的创建以及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设备依赖表色系统而使用CMYK表色系统,作为设备独立表色系统而使用CIE-Lab表色系统。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转换表23在与印刷装置200不同的其他的印刷装置中,被用于将印刷对象的输入图像数据转换为由不依赖于印刷装置的色彩值来表现的图像数据。
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为,具备CPU10、存储器20和输入输出接口30的计算机。CPU10、存储器20以及输入输出接口30经由内部总线而以可双向通信的方式被连接在一起。CPU10通过执行被预先存储于存储器20中的控制程序,从而作为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以及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而发挥功能。
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使用后述的比色图表的测色结果,作为对颜色转换表23进行调节时成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而创建基准颜色转换表24。
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被创建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中的与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23的输出值进行调节。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具备调节量计算部13、波及量决定部14和应用部15。
调节量计算部13在将被创建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作为CMYK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来表示时,对所涉及的颜色空间中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关于CMYK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特定的格点以及调节量的详细说明将在后文叙述。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特定的格点称为“特定格点”。
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在上述的颜色空间内存在于特定格点的周围的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量。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存在于特定格点的周围的格点称为“周边格点”。此外,将周边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量称为“波及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特定格点的调节量分配给颜色空间内的全部的格点。关于波及量的详细说明将在后文叙述。
应用部15将通过波及量决定部14而被计算出的波及量应用于颜色转换表23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在直到满足预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由此,在颜色转换表23的各格点中,目标的输出值、或者与目标的输出值相近的输出值被建立了对应关系,从而提高了颜色转换表23的精度。
存储器20包括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以及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Memory,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在存储器20中,除了实现上述的各个功能部的功能的控制程序之外,还预先存储了颜色转换表创建程序21、比色图表数据22和颜色转换表23。颜色转换表创建程序21为,实施颜色转换表的创建以及调节的计算机程序。通过执行颜色转换表创建程序21,从而执行后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进而实施比色图表的印刷、被印刷的比色图表的测色、基于测色结果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创建、基于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颜色转换表23的调节。
比色图表数据22为,通过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来表现的比色图表的图像数据。比色图表具备通过蓝绿色、品红色、黄色以及黑色的各种颜色的0~255、或者0~100的值的组合来表现的多种颜色(色标)。
输入输出接口30向印刷装置200发送比色图表数据22,并从印刷装置200接收测色结果。
印刷装置200为,喷出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这四种颜色的油墨的喷墨打印机。印刷装置200通过向印刷介质P喷出油墨,从而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点,由此对图像等进行印刷。印刷装置200具备控制部210、印刷部220和测色装置230。
控制部210由具备CPU和存储器的微型计算机构成,并实施印刷装置200的整体性控制。当从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接收到比色图表数据22时,控制部210对由印刷部220实施的向印刷介质P上的比色图表的印刷图像的形成进行控制。
印刷部220具备印刷头,并根据来自控制部210的控制信号而向印刷介质P喷出油墨滴,从而对图像等进行印刷。
测色装置230对通过印刷部220而被制成的印刷物、以及通过其他的印刷装置而被制成的印刷物进行测色。测色结果通过设备独立颜色空间(例如,Lab)的色彩值来表现。在本实施方式中,测色装置230对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的点组的光谱反射率进行测量,并根据被测量出的各个光谱反射率使用颜色匹配函数而转换为L*值、a*值以及b*值。另外,在测色结果中,也可以代替CIE-Lab表色系统,从而以XYZ以及CIE-Luv等其他任意的设备独立表色系统的色彩值来表现。
A2.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整体的流程:
图2为表示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首先,对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整体的流程进行说明。图2所示的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是在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中被输入有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开始指示时开始的。在步骤S10中,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使用上述的比色图表的测色结果而创建基准颜色转换表24。接下来,在步骤S20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通过对在步骤S10中被创建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23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以下,对各个步骤的详细情况进行说明。
A3.基准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
图3为表示基准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步骤S105中,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使印刷装置200印刷比色图表。具体而言,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而向印刷装置200发送比色图表数据22,印刷装置200将比色图表的印刷图像形成在印刷介质P上。
接下来,在步骤S110中,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取得比色图表的测色值。具体而言,测色装置230对在印刷介质P上形成的比色图表的印刷图像的色彩值进行测量,并经由输入输出接口30而向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100发送测色结果。
接下来,在步骤S115中,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创建如下的颜色转换表(基准颜色转换表24),该颜色转换表将比色图表的各个色标的颜色(CMYK值)设为输入值,对应于所涉及的各个色标的颜色,将在上述的步骤S110中获得的各个测色值(Lab值)设为输出值。对于颜色转换表而言,除了是CMYK值和Lab值的对应关系之外,也可以是RGB值和Lab值的对应关系、或CMYK值和XYZ值的对应关系。除此之外,在ICC配置文件中,也存在有输入配置文件或输出配置文件的各自的A2B表格或B2A表格。在本实施方式中,以CMYK值和Lab值的对应关系的示例来进行说明。
A4.颜色转换表调节处理:
在颜色转换表调节处理的详细说明之前,先对颜色空间以及格点进行说明。
图4为示意性地表示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说明图。在图4中,为了便于理解,而示出了K=0的情况下的CMYK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如图4所示,在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作为立方体来表示的情况下,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输入格点作为对表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立方体进行分割而得到的多个小立方体的顶点而被示出。在图4中,为了明确表示格点,而示出了C=0的M-Y平面、M=0的C-Y平面、Y=255的C-Y平面上的格点,并省略了其他的格点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格点”的含义是指,被配置于CMYK表色系统颜色空间中的假想的点,且与格点的位置相对应的输出坐标值被存储于该格点中。例如,在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各个颜色0~255进行16等分,并将网格数设为17的情况下,格点的数量成为174-24个。在图4中,将相当于“顶点”的格点用带阴影的圆圈来表示,将相当于“棱线”的格点用白圈来表示,将相当于“面”的格点用黑圆点来表示。
如图4所示,相当于“棱线”的格点的含义是指,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中的任意一种颜色成为0或255的格点,且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格点中的、除去顶点之外的格点。相当于“面”的格点的含义是指,蓝绿色、品红色、黄色、黑色中的任意两种颜色成为0或255的格点,且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面上的格点中的、除去棱线之外的格点。相当于“立方体”的格点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除去外表面的格点之外的全部的格点、即立方体的内部的格点。
在此,比色图表的颜色作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一点来表示,并存在于图4所示的任意一个格子内。在图4中,作为与比色图表的某一种颜色相对应的点,而图示了点AP1。如图4所示,比色图表的颜色并不一定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格点相对应。因此,关于如点AP1那样与格点不对应的颜色,则对接近于点AP1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插补运算,从而将所获得的色彩值与格点相建立对应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对接近于点AP1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时,使该格点的调节量成为与点AP1和该格点之间的距离相应的调节量。具体而言,以从点AP1至各个格点为止的距离越大,则调节量越小的方式来决定各个格点的调节量。
此外,在使接近于点AP1的格点的各个调节量波及整个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时,使波及各个格点的调节量成为与距点AP1的距离相应的调节量。例如,在考虑到了使调节量波及图4所示的、以点AP1为中心的球Cr内的各个格点的情况下,使球Cr的中心附近的格点的调节量变大,并使球Cr的外周附近的格点的调节量变小。以下,详细地对调节量的计算方法以及调节量的波及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将与比色图表的颜色相对应的点称为“调节点”。
图5为表示颜色转换表调节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如图5所示,在步骤S200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比色图表的色彩值和基准颜色转换表24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分进行计算。具体而言,首先,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根据比色图表的测色结果而取得色标的测色值。接下来,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通过将色标的颜色(CMYK值)与基准颜色转换表24进行对照,从而读取作为与该色标的颜色相应的输出值的色彩值(Lab值)。然后,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所取得的各个色彩值的差分进行计算。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步骤S200中计算出的差分表示为ΔLab。
在步骤S205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取得特定格点。所谓“特定格点”的含义是指,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包围与色标的颜色相对应的点即调节点的格点。
图6为示意性地表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特定格点的说明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图示,而以二维示出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如图6所示那样,特定格点SP为,包围调节点AP1的多个格点中的、被配置于最接近调节点AP1的周围的四个格点SP1、SP2、SP3以及SP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被配置于最接近的周围的格点”的含义,并不是指最接近调节点AP1的唯一点,而是指以最小的面积或最小的体积包围调节点AP1的多个格点的集合(格点组)。特定格点SP1~SP4相当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小立方体的顶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作为输入表色系统而使用了四维的CMYK表色系统,因此特定格点SP的数量实际上是16点。另外,在作为设备依赖表色系统而使用CMY表色系统或RGB表色系统的情况下,特定格点SP的数量实际成为8点。图6所示的周边格点为,将特定格点SP除去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上的格点。
在图5所示的上述的步骤S205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使用公知的1DCurve(一维曲线)技术,而取得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调节点AP1的坐标值,并基于所涉及的坐标值而取得特定格点SP的位置。
接下来,在步骤S210s~步骤S210e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以被预先规定的次数的量,反复执行步骤S215~步骤S235。在本实施方式中,“被预先规定的次数”的含义是指五次。另外,对于被预先规定的次数而言,也可以代替五次,而为至少一次以上的其他任意的次数。
在步骤S215中,调节量计算部13对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进行计算。具体而言,调节量计算部13使用在上述的步骤S200中被计算出的差分Δlab来对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进行计算。此时,调节量计算部13求出调节点AP1与各个特定格点SP1~SP4之间的距离,并根据所涉及的距离而以调节量衰减的方式对各个特定格点SP1~SP4的调节量进行计算。以下,使用图7来进行说明。
图7为示意性地表示特定格点SP中的调节量的说明图。在图7中,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图6中的区域Ar1,而且,示出了在上述的步骤S200中被计算出的差分ΔLab、和各个特定格点SP1~SP4中的调节量Ad1~Ad4。如图7所示,第一特定格点SP1与调节点AP1之间的距离d1、第二特定格点SP2与调节点AP1之间的距离d2、第三特定格点SP3与调节点AP1之间的距离d3、以及第四特定格点SP4与调节点AP1之间的距离d4按照距离d4、距离d1、距离d3、距离d2的顺序而变大。
在上述的步骤S215中,调节量计算部13使用下式(1)来对各个调节量Ad1~Ad4进行计算。
Adi=ΔLab×Ratei…(1)
在上式(1)中,i=1~4。Rate为如下的函数,即,在调节点AP1处为1.0,并随着远离调节点AP1,从而值逐渐变小,以从调节点AP1起在预定的半径的距离的点处成为零的方式,例如线性地减少的函数。另外,也可以设为,将Rate一律设为1.0,无论距调节点AP1的距离如何,均使调节量Adi与ΔLab相等。此外,也可以设为,将Rate设为1/n,调节量Adi为全部相同的值,且调节量Adi的总和成为ΔLab。上述的n为特定格点的数量,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为4。另外,Rate也可以为非线性的函数。
上述的“预定的半径”是预先通过实验而被计算出来并针对每个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而被规定的。所涉及的半径,例如既可以被设定为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包括某个特定的颜色的距离,也可以被设定为远大于格点间的距离,也可以被设定为包含有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全部格点的距离。
各个调节量Ad1~Ad4通过上式(1),而以距调节点AP1的距离d1~d4越大则调节量越衰减(反比例)的方式被计算。在图7所示的示例中,以如下方式进行计算,即,最接近调节点AP1的第四特定格点SP4的调节量Ad4最大,最远离调节点AP1的第二特定格点SP2的调节量Ad2最小,并按照第四特定格点SP4的调节量Ad4、第一特定格点SP1的调节量Ad1、第三特定格点SP3的调节量Ad3、第二特定格点SP2的调节量Ad2的顺序变小。以此方式,通过根据从调节点AP1至特定格点SP为止的距离来决定各个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从而能够决定与对调节点AP1的影响程度相应的调节量。另外,各个调节量Ad1~Ad4也可以无论距离如何而均设为分别相同的值。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会对各个调节量Ad1~Ad4进行统称,而仅称为调节量Ad。
如图5所示,在步骤S220中,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周边格点的波及量。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谓“波及量”的含义是指,基于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Ad而被计算出的调节量,且是指被分配给周边格点的调节量。当仅针对特定格点SP而应用调节量Ad时,特定格点SP的输出值、和在特定格点SP的周围存在的周边格点的输出值之间的关系崩溃,灰度不再平滑地发生变化。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调节量Ad而对分配至周边格点的调节量(波及量)进行计算,并将所计算出的波及量应用在周边格点中。以下,使用图8来对详细的处理步骤进行说明。
图8为表示波及量决定处理的处理步骤的流程图。在步骤S305中,波及量决定部14使调节量Ad波及到各坐标轴方向的格点。调节量Ad向坐标轴方向的波及,分两个阶段实施。首先,在一次波及中,调节量Ad从特定格点SP波及至各坐标轴方向。接下来,在二次波及中,作为一次波及的结果,调节量从被赋予了调节量的格点起波及至各坐标轴方向。以下,具体地进行说明。
图9为示意性地表示调节量向各坐标轴方向的格点的波及的情况的说明图。在图9中,与图6同样地,以二维示出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从特定格点SP5起发生一次波及以及二次波及的坐标轴为坐标轴h1以及坐标轴v1,从特定格点SP6起发生一次波及以及二次波及的坐标轴为坐标轴h2以及坐标轴v2。另外,还设为,在各个特定格点SP5以及SP6中,按照上述的步骤而分别计算出调节量Ad。
在一次波及中,首先,根据特定格点SP5以及SP6而决定各坐标轴h1、h2、v1以及v2方向的格点的波及临时调节量Adj。j为,表示距特定格点SP5以及SP6的距离的编号。具体而言,波及临时调节量Adj是通过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Ad、和位于各坐标轴上的已决定了调节量的格点(如果不存在其他格点,则为坐标轴上的端点)的调节量之间的线性插补而被计算出来的。另外,坐标轴上的端点(坐标轴h1、h2的最左端或最右端、以及坐标轴v1、v2的最上端或最下端)已经被设定了调节量。即,坐标轴h1以及v1上的各个格点(在图9中,为坐标轴h1以及v1上的白圈的格点和空心三角形的格点)的调节量是基于特定格点SP5的调节量Ad而被计算出来的,坐标轴h2以及v2上的各个格点(在图9中,为坐标轴h2以及v2上的白圈的格点和空心三角形的格点)的调节量是基于特定格点SP6的调节量Ad而被计算出来的。另外,波及临时调节量Adj也可以代替线性插补,而通过非线性插补而被计算出来。
在此,如图9中空心的三角形所示,坐标轴h1以及v2上的格点DP1、坐标轴h2以及v1上的格点DP2分别被赋予了基于特定格点SP5而计算出来的波及临时调节量AdSP5、和基于特定格点SP6而计算出来的波及临时调节量AdSP6,并成为两个调节量干涉的状态。因此,格点DP1以及DP2、和坐标轴h1、h2、v1以及v2上的除去格点DP1以及格点DP2之外的格点之间的各个输出值的关系性崩溃,从而灰度有可能未平滑地变化。因此,作为从特定格点SP5以及特点格点SP6起向各坐标轴h1、h2、v1以及v2方向波及调节量Ad的结果,波及量决定部14根据多个已决定了调节量的格点来搜索被赋予调节量的格点DP1以及格点DP2,并通过接下来的步骤,而对向所涉及的格点DP1以及格点DP2赋予的调节量进行计算。
具体而言,关于格点DP1,波及量决定部14通过将格点DP1和特定格点SP5之间的距离的倒数、格点DP2和特定格点SP5之间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从而对通过上述的步骤而获得的波及临时调节量AdSP5以及波及临时调节量AdSP6进行平均化。即,被平均化为,距离较长的一方的波及临时调节量的影响相对变小。格点DP1、DP2中的最终的调节量被决定为,通过加权平均而被平均化的调节量。在一次波及结束后,被赋予给图9所示的白圈的格点的波及临时调节量全部被废弃。这是因为,在后述的二次波及中,将特定格点SP5以及SP6、格点DP1以及DP2这四个格点设为已经决定了调节量的格点,从而再次对波及量进行计算。
在二次波及中,波及量决定部14将波及量从在一次波及完毕后保持调节量的格点波及至各坐标轴方向。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基于特定格点SP5以及特点格点SP6、格点DP1以及格点DP2,而决定了各坐标轴h1、h2、v1以及v2上的各格点(白圈的格点)的调节量。例如,存在于特定格点SP5和格点DP1之间的格点的调节量是通过被设定给特定格点SP5的调节量、和被设定给格点DP1的调节量之间的线性插补而被计算出来的。存在于格点DP1和坐标轴h1上的最左端的格点LP之间的格点的调节量是通过被设定给格点DP1的调节量、和被设定给最左端的格点LP的调节量之间的线性插补而被计算出来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设定给最左端的格点LP的调节量被设定为零。此外,通过同样的步骤,而计算出图9所示的各白圈的格点的调节量。
通过以上说明的一次波及以及二次波及,从而完成了调节量向各坐标轴方向的格点的波及。接下来,如图8所示,在步骤S310中,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棱线的格点的波及量。具体而言,首先,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棱线的格点中的顶点的波及量。在执行步骤S310前已经决定了顶点的调节量的情况下,作为顶点的波及量,而使用已决定的调节量。另一方面,在执行步骤S310前未决定顶点的调节量的情况下,作为顶点的波及量,而使用零。
接下来,波及量决定部14通过与上述的格点DP1以及DP2的调节量的计算步骤相同的步骤来决定除去了顶点的棱线上的格点的波及量。即,波及量决定部14将顶点设为端点,从而进行线性插补,并对棱线上的未决定调节量的各格点和顶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并且通过将所计算出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从而对棱线上的格点的波及量进行计算。
接下来,在步骤S315中,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表面的格点的波及量。表面的格点的波及量能够通过与上述的棱线的格点的波及量相同的步骤而计算出来。即,波及量决定部14将棱线的格点作为端点而进行线性插补,并对表面上的未决定调节量的各格点和棱线的格点之间的距离进行计算,并通过将所计算出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从而对表面上的格点的波及量进行计算。
图10为示意性地表示步骤S315完毕后的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说明图。在图10中,与图9同样地,以二维示出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如图10的黑圆点的格点所示那样,首先,在步骤S215中,决定了特定格点SP5以及特点格点SP6的调节量Ad。接下来,如白圈的格点所示那样,在步骤S305中,特定格点SP5以及特点格点SP6的调节量Ad被波及至特定格点SP5以及SP6的各坐标轴h1、h2、v1以及v2方向,从而决定了各坐标轴h1、h2、v1以及v2上的格点的调节量。然后,如带阴影的三角形的格点所示那样,在步骤S310中,首先,决定顶点的格点的调节量,接下来,如黑色的三角形的格点所示那样,决定棱线的格点的调节量。此后,如四边形的格点所示那样,在步骤S315中,决定表面的格点的调节量。
如图8所示,在步骤S320中,波及量决定部14决定剩余的波及量未决定的格点的波及量。在步骤S320中,波及量决定部14对存在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全部格点中的、调节量未决定的格点的调节量进行设定。所谓“调节量未决定的格点”的含义是指,在直至上述的步骤S315为止的处理中调节量未被决定的全部的格点。不包含棱线的格点、表面的格点、以及存在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内侧的格点、且调节量已经决定的格点。
在步骤S320中,波及量决定部14针对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剩余的全部格点,而将表面的格点设为端点,从而进行线性插补,并对各坐标轴方向的调节量进行计算。接下来,波及量决定部14根据所计算出的各坐标轴方向的调节量,而求出调节量未决定的格点和表面的格点之间的距离,并通过将所涉及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而进行平均化,从而将所得到的值决定作为调节量。即,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由于针对一个格点而存在四个坐标轴,因此在各坐标轴方向上在求出调节量之后,通过将每个坐标轴的调节量合成,从而计算出波及至一个格点的调节量。
接下来,在步骤S325中,波及量决定部14对全部格点的波及量进行平滑化。如上所述,虽然在执行步骤S325前,针对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全部格点,通过插补运算而决定了调节量,但当仅通过插补运算来决定调节量时,在俯瞰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时,有时各调节量的连接并未成为平滑的变化。因此,在步骤S325中,执行由滤波器所实施的平滑处理,从而对全部格点的波及量进行调节。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滤波器尺寸设为各坐标轴3网格,应用34的平滑滤波器,将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全部格点设为对象。
在以上所说明的波及量决定处理中,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内的各格点的调节量被决定为,距调节点AP1的距离越远,则越变小。因此,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成为最端点的色域轮廓点处,调节量成为零。
在步骤S325结束后,执行图5所示的步骤S225。如图5所示,在步骤S225中,应用部15将波及量应用于颜色转换表23中。具体而言,应用部15将在波及量决定处理中所决定的各个波及量加在颜色转换表23中的各个格点的输出值上。
接下来,在步骤S230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比色图表的色彩值、和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的输出值之间的差分进行计算。在步骤S230中,通过与上述的步骤S200相同的步骤而对差分进行计算。另外,对差分进行计算的对象的颜色转换表为,与步骤S200不同,且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此外,在步骤S230中,针对调节对象的全部调节点而对差分进行计算。
接下来,在步骤S235中,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在步骤S230中计算出的差分是否在被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进行判断。具体而言,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求出在步骤S230中计算出的全部调节点量的差分的平均值,并对所涉及的平均值和阈值进行比较。在本实施方式中,“阈值”预先通过实验而被计算出来,例如,被设定为1.0。另外,阈值不限于1.0,也可以设定为其他的任意的值。在步骤S235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退出步骤S210s~步骤S210e这一循环,颜色转换表调节处理结束。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步骤S23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反复执行上述的步骤S215~步骤S235。此时,以在上述的步骤S225中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为基准,而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决定以及波及量的应用。
在本实施方式中,反复执行步骤S215~步骤S235的理由如下。在调节点AP1位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格点上的情况下,通过执行一次步骤S215~步骤S235的处理,从而能够将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调节点AP1对应的输出值调节为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或者接近所涉及的色彩值的值。
但是,一般情况下,调节点AP1未位于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格点上的情况较多。在该情况下,如上所述那样,通过将通过插补运算而获得的调节量应用于周边格点中,从而对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调节点AP1对应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但如本实施方式那样,通过以预定的次数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处理,从而与一次一次地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处理的结构相比,能够将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调节点AP1对应的输出值调节为,成为目标的输出值即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或者接近所涉及的色彩值的值。因此,能够更加提高颜色转换表23的精度。
根据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500,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颜色转换表24,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对被创建出的基准颜色转换表24中的与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格点SP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23进行调节。在此,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具有对特定格点SP的输出值的调节量Ad进行计算的调节量计算部13、决定使所计算出的调节量波及存在于特定格点SP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的波及量决定部14、和将所计算出的波及量应用于颜色转换表23中的周边格点上的应用部15。因此,在颜色转换表23中,能够适当地对特定格点SP以及周边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并能够提高颜色转换表23的精度。
此外,在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2中,由于在直至满足被预先规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决定、波及量的应用,因此能够在不需要进行与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决定、波及量的应用不同的新的处理的条件下,对颜色转换表23进行调节。而且,由于被预先规定的条件为,被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和比色图表的色彩值之间的差分在被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对是否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决定以及波及量的应用进行判断。
此外,由于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1在创建基准颜色转换表24时,在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不对应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格点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利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进行插补运算而获得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颜色转换表24,因此无需将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规定于比色图表中,从而能够抑制比色图表数据22的数据量增加的情况。而且,由于特定格点SP为,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包围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多个格点中的、最接近该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格点SP1~SP4,因此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通过求出输入值和包围输入值的多个格点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很容易地对特定格点SP进行特别指定。
此外,由于波及量决定部14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以调节点AP1为中心点,并以根据该中心点和特定格点SP之间的距离而使波及量衰减的方式来决定该波及量,因此与将波及量决定为相同的结构相比,能够减少由特定格点SP的调节量所产生的对特定格点SP以外的周边格点的影响,并能够抑制灰度的急剧变化。
B.其他实施方式:
B1.其他实施方式1: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特定格点SP为单一的调节点AP1的特定格点,但在特定格点SP相当于多个调节点的特定格点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而对所涉及的特定格点的调节量Ad进行计算。
图11为表示特定格点相当于多个调节点的特定格点的示例的说明图。在图11中,调节点AP1的特定格点为,格点SP1、SP2、SP3以及SP4。调节点AP2的特定格点为,格点SP4、SP7、SP8以及SP9。在图11中,通过虚线而示出了包围调节点AP1的特定格点SP1、SP2、SP3以及SP4的区域Ar1,通过单点划线而示出了包围调节点AP2的特定格点SP4、SP7、SP8以及SP9的区域Ar2。
特定格点SP4以重复的方式而存在于两个区域Ar1以及Ar2中。因此,第一调节点AP1的调节量Ad和第二调节点AP2的调节量Ad均被分配至特定格点SP4中。因此,特定格点SP4的调节量成为第一调节点AP1的调节量Ad和第二调节点AP2的调节量A之和。具体而言,首先,将区域Ar1设为对象,而执行特定格点SP1~SP4的各个调节量Ad的计算、和调节量向周边格点的波及。接下来,将区域Ar2设为对象并实施特定格点SP4、SP7~SP9的各个调节量Ad的计算、和调节量向周边格点的波及。
即,作为两个调节点AP1以及AP2的特定格点的格点SP4的调节量能够使用下式(2)来计算。
Ad=ΔLabi×Wi+ΔLabk×Wk…(2)
在上式(2)中,i=1~4,k=4、7~9。W为权重值,并能够根据上述的式(1)中的Rate进行计算。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即使在特定格点SP4重复地相当于两个调节点AP1以及AP2的特定格点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各个调节点AP1以及AP2和特定格点SP4之间的距离而对调节量Ad进行计算。此外,特定格点SP重复的调节点的数量并不限于上述的两个的情况,也可以为三个以上。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图11所示的示例中,由于特定格点SP4是否重复地相当于两个调节点AP1以及AP2的特定格点,是使各个调节点AP1以及AP2的各个调节量Ad波及的范围所预先规定的,因此例如只要对从各个调节点AP1以及AP2起至特定格点SP4为止的距离是否在预定的半径以内进行判断即可。即,通过对在针对每个调节点AP1以及调节点AP2而被规定的调节区域Ar1以及Ar2内是否含有其他的调节点的特定格点进行判断,从而能够对特定格点是否重复地存在于多个调节点的调节区域中进行特别指定。
B2.其他实施方式2: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是否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处理(步骤S215~步骤S235)的判断,是通过对关于颜色转换表23的全部调节点的量而计算出的差分的平均值和预定的阈值进行比较来实施的,但本公开未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差分的平均值,而使用差分的最大值。
具体而言,以预定的次数反复执行步骤S215~步骤S235。此时,在步骤S230中,关于颜色转换表23的全部格点,而对颜色转换表23的输出值和比色图表的色彩值之间的差分进行计算,并从所计算出的各个差分中求出最大值。接下来,在反复执行步骤S230的过程中,将最近的过去三次量的最大值按照新的顺序设为M1、M2以及M3,并在步骤S235中,对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是否满足M1>M2>M3进行判断。例如,在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满足M1>M2>M3的情况下,在步骤S235中判断为“是”,并可以结束步骤S215~步骤S235的各处理的反复执行。此外,在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不满足M1>M2>M3的情况下,可以在步骤S235中判断为“否”,从而进一步反复执行步骤S215~步骤S235的各个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最近的过去三次量的差分的最大值,从而实施调节量的计算和应用,其结果为,能够对差分的最大值是否持续增加进行判断。最大值持续增加、即为最大值正在发散。因此,作为实施了调节量的计算和应用的结果的最终的颜色转换表23的状态,优选为,设为最大值发散前的状态。因此,也可以将应用了最近的过去三次的调节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三次前、即计算出最大值M3的时间点下的颜色转换表23作为最终的颜色转换表来采用。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3.其他实施方式3:
在上述其他的实施方式2中,除了差分的最大值之外,还可以使用差分的分散值。具体而言,通过与上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2相同的步骤,从而在步骤S230中,对全部调节点量的差分进行计算,并根据各个差分而求出最大值以及分散值。接下来,将最近的过去三次量的最大值按照新的顺序设为M1、M2以及M3,并将最近的过去三次量的分散值按照新的顺序设为D1、D2以及D3,在步骤S235中,对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是否满足M1>M2>M3、以及三次量的分散值D1、D2以及D3是否满足D1>D2>D3进行判断。
例如,在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满足M1>M2>M3、且三次量的分散值D1、D2以及D3满足D1>D2>D3的情况下,也可以在步骤S235中判断为“是”,从而结束步骤S215~步骤S235的各处理的反复执行。此外,在三次量的最大值M1、M2以及M3不满足M1>M2>M3、或者三次量的分散值D1、D2以及D3不满足D1>D2>D3的情况下,在步骤S235中判断为“否”,从而进一步反复执行步骤S215~步骤S235的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除了使用差分的最大值之外,还使用分散值,从而能够对最大值的发散性趋势是否为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局部趋势、或是整体趋势进行判断。因此,即使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的局部范围内最大值发散,也能够优先提高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整体的精度。另外,也可以与上述的其他的实施方式2同样地,将应用了最近的过去三次的调节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三次前、即计算出最大值M3以及分散值D3的时间点下的颜色转换表23作为最终的颜色转换表来采用。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4.其他实施方式4: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波及量决定部14以根据周边格点和特定格点SP之间的距离而使波及量衰减的方式决定了波及量,但也可以不一定以减少的方式,例如,也可以在局部观察时以波及量增加的方式来决定波及量。即,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以根据特定格点SP和周边格点之间的距离而使波及量发生变化的方式来决定波及量的结构即可。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5.其他实施方式5: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处理(步骤S215~步骤S225)的条件为,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和比色图表的色彩值之间的差分在预定的阈值以下,或者,反复执行各处理的次数在被预先规定的次数以上,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其他的实施方式2以及实施方式3的各个条件组合在一起。此外,例如,也可以在直至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23中的与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收敛于预定的值为止的期间内,反复执行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个处理。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6.其他实施方式6: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反复执行了调节量的计算、波及量的计算以及波及量的应用的各处理(步骤S215~步骤S225),但也可以不执行这些处理。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7.其他实施方式7:
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使调节量波及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全部格点,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使调节量仅波及在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中存在于从调节点AP1起的预定的半径的球中的格点。在该情况下,在图8所示的波及量决定处理中,也可以先于步骤S305,而对是否使调节量波及整个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进行判断。在判断为使调节量波及整个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情况下,执行上述的步骤S305,在判断为不使调节量波及整个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Sp的情况下,也可以仅使调节量波及存在于从调节点AP1起的预定的范围内的格点。上述的“预定的半径”针对每个输入表色系统而不同,且被预先设定有通过实验等而获得的任意的半径。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8.其他实施方式8: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颜色转换表创建处理在对将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设为输入、且将Lab表色系的色彩值设为输出的颜色转换表23进行调节之时被使用,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在重新创建于与印刷装置200不同的印刷装置中使用的颜色转换表的情况下被使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创建印刷装置200用的颜色转换表,并创建与印刷装置200不同的印刷装置200用的颜色转换表,并使用被创建出的两个颜色转换表的输出值来对与印刷装置200不同的印刷装置200用的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9.其他实施方式9: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颜色转换表23为从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导出La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的一览表,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例如,颜色转换表23既可以为从RG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导出La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的一览表,也可以为从La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导出RG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的一览表,也可以为从La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导出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的一览表。在从Lab表色系统的色彩值导出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的一览表的情况下,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的格点空间为Lab,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空间为CMYK。一般而言,颜色转换表23可以为对任意的设备依赖表色系统和任意的设备独立表色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规定的一览表,各个输入输出设备也可以将印刷装置、照相机、扫描仪等的任意的设备设为对象。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10.其他实施方式10:
虽然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比色图表通过CMYK表色系统的色彩值来表现,但代替CMYK表色系统,也可以通过RGB表色系统等的其他的任意的设备依赖表色系统的色彩值来表现。例如,在比色图表通过RGB表色系统来表现的情况下,印刷装置200通过具备用于从RGB表色系统转换为Lab表色系统的颜色转换表,从而能够适当地对比色图表数据22进行印刷。即使在这样的结构中,也实现了与上述各个实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B11.其他实施方式11:
在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由硬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软件,相反地,也可以将由软件实现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硬件。此外,在本公开的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由软件实现的情况下,该软件(计算机程序)能够以被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的形式来提供。在该发明中,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并不限于软盘或CD-ROM这样的便携式的记录介质,还包括各种RAM或ROM等的计算机内的内部存储装置、或硬盘等被固定于计算机上的外部存储装置。即,所谓“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具有包括并非临时而是能够固定数据的任意的记录介质在内的广泛的含义。
本公开并未被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以各种结构来实现。例如,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为了实现上述的效果的一部分或全部,与发明内容一栏所记载的各方式中的技术特征相对应的实施方式中的技术特征能够适当地进行替换或组合。此外,如果该技术特征在本说明书中并未作为必要的特征而被说明,则能够适当地删除。
C.其他方式:
(1)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该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具备: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对与所创建的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包括:调节量计算工序,其对所述特定的格点的所述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波及量决定工序,其决定使被计算出的所述调节量波及存在于所述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应用工序,其将所决定的所述波及量应用于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所述周边格点中。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具备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和对与所创建的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包括:对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的调节量计算工序;决定使被计算出的调节量波及存在于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的波及量决定工序;将所计算出波及量应用于颜色转换表中的周边格点中的应用工序,因此能够适当地对特定的格点以及周边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并能够提高颜色转换表的精度。
(2)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中,在直至满足被预先规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反复进行所述调节量计算工序、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和所述应用工序。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在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中,在直至满足被预先规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反复进行调节量计算工序、波及量决定工序、应用工序,因此在不需要进行与调节量计算工序、波及量决定工序以及应用工序不同的新的处理的条件下,能够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
(3)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被预先规定的条件包括:反复的次数在被预先规定的次数以上;应用了所述波及量的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与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所述输出值、和所述比色图表的所述色彩值之间的差分为被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被预先规定的条件包括:反复的次数在被预先规定的次数以上;应用了波及量的颜色转换表中的与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输出值、和比色图表的色彩值之间的差分为被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因此,能够很容易地对是否反复执行调节量计算工序、波及量决定工序以及应用工序进行判断。
(4)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创建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中,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不相当于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的格点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利用所述比色图表的所述色彩值来进行插补运算而得到的色彩值,从而创建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不相当于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的格点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利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进行插补运算而得到的色彩值,从而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因此在无需在比色图表中对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进行规定,就能够抑制比色图表的数据量增加的情况。
(5)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所述特定的格点为,在将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作为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来表示时,作为以最小的面积或最小的体积而包围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多个格点的集合的格点组。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特定的格点为,在将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作为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来表示时,作为以最小的面积或最小的体积而包围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多个格点的集合的格点组,因此在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内,通过分别求出输入值、与包围输入值的多个格点组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很容易对特定的格点进行特别指定。
(6)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调节量计算工序中,根据所述颜色空间中的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与所述特定的格点之间的距离而对所述调节量进行计算。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在调节量计算工序中,根据颜色空间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与特定的格点之间的距离而对调节量进行计算,因此能够决定与对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影响程度相应的调节量。
(7)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中,以所述特定的格点为中心点,并以所述波及量根据该中心点与所述周边格点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方式来决定所述波及量。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能够减少由特定格点的调节量造成的对特定格点以外的周边格点的影响,并能够抑制灰度的急剧变化。
(8)在上述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即,在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中,将所述调节量从多个所述特定的格点被重复波及的所述周边格点的所述波及量决定为,通过将该周边格点与所述调节量的波及源的格点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值。
根据该方式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由于在波及量决定工序中,将调节量从多个特定的格点被重复波及的周边格点的波及量决定为,通过将该周边格点与调节量的波及源的格点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值,因此即使在从多个特定的格点波及了调节量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灰度的急剧变化。
本公开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能够通过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用于实现所涉及的装置、方法以及系统的计算机程序、对所涉及的计算机程序进行记录的记录介质等的方式来实现。
符号说明
AP1、AP2…调节点;Ad1、Ad2、Ad3、Ad4…调节量;Ar1、Ar2…区域;CSp…输入表色系统颜色空间;Cr…球;DP1、DP2…格点;ΔLab…差分;P…印刷介质;SP、SP1、SP2、SP3、SP4、SP5、SP6、SP7、SP8、SP9…特定格点;d1、d2、d3、d4…距离;10…CPU;11…颜色转换表创建部;12…颜色转换表调节部;13…调节量计算部;14…波及量决定部;15…应用部;20…存储器;21…颜色转换表创建程序;22…比色图表数据;23…颜色转换表;24…基准颜色转换表;30…输入输出接口;100…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200…印刷装置;210…控制部;220…印刷部;230…测色装置;500…颜色转换表创建系统;h1、h2、v1、v2…坐标轴。

Claims (10)

1.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具备:
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
对与所创建的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
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包括:
调节量计算工序,其对所述特定的格点的所述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
波及量决定工序,其决定使被计算出的所述调节量波及存在于所述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
应用工序,其将所决定的所述波及量应用于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所述周边格点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在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工序中,在直至满足被预先规定的条件为止的期间内反复进行所述调节量计算工序、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所述应用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所述被预先规定的条件包括:
反复的次数在被预先规定的次数以上;
应用了所述波及量的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与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所述输出值、和所述比色图表的所述色彩值之间的差分为被预先规定的阈值以下。
4.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在创建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中,包括如下的工序,即,在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不相当于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的格点的情况下,使用通过利用所述比色图表的所述色彩值来进行插补运算而得到的色彩值,从而创建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工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所述特定的格点为,在将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作为输入表色系统的颜色空间来表示时,作为以最小的面积或最小的体积而包围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的多个格点的集合的格点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在所述调节量计算工序中,根据所述颜色空间中的所述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与所述特定的格点之间的距离而对所述调节量进行计算。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在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中,以所述特定的格点为中心点,并以所述波及量根据该中心点与所述周边格点之间的距离而变化的方式来决定所述波及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其中,
在所述波及量决定工序中,将所述调节量从多个所述特定的格点被重复波及的所述周边格点的所述波及量决定为,通过将该周边格点与所述调节量的波及源的格点的距离的倒数作为加权的加权平均而得到的值。
9.一种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具备:
颜色转换表创建部,其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
转换表调节部,其对与所创建的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
所述转换表调节部具有:
调节量计算部,其对所述特定的格点的所述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
波及量决定部,其决定使被计算出的所述调节量波及存在于所述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
应用部,其将所决定的所述波及量应用于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所述周边格点中。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取的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创建颜色转换表的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即:
使用比色图表的色彩值来创建基准的颜色转换表的功能;
对与所创建的所述基准的颜色转换表中的被预先规定的输入值相对应的特定的格点的输出值进行调节,从而对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功能,
对所述颜色转换表进行调节的功能包括:
对所述特定的格点的所述输出值的调节量进行计算的功能;
决定使被计算出的所述调节量波及存在于所述特定的格点的周围的周边格点时的波及量的功能;
将所决定的所述波及量应用于所述颜色转换表中的所述周边格点中的功能。
CN201911309636.3A 2018-12-21 2019-12-18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Active CN111355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39246 2018-12-21
JP2018239246A JP2020102748A (ja) 2018-12-21 2018-12-21 色変換テーブル作成方法、色変換テーブル作成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ープログラ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355860A CN111355860A (zh) 2020-06-30
CN111355860B true CN111355860B (zh) 2022-02-18

Family

ID=7109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309636.3A Active CN111355860B (zh) 2018-12-21 2019-12-18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12684B2 (zh)
JP (1) JP2020102748A (zh)
CN (1) CN111355860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542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调整装置
CN105141805A (zh) * 2014-06-06 2015-12-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简档制作方法
CN105706434A (zh) * 2013-11-15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表制作装置及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EP3399736A1 (en) * 2017-05-02 2018-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conversion look-up table generating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38147B2 (ja) * 1999-01-11 2006-01-25 富士写真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印刷プロファイルの修正方法
JP2000333032A (ja) * 1999-05-24 2000-11-30 Ricoh Co Ltd 色調整装置
JP2001229367A (ja) * 2000-02-17 2001-08-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色変換定義作成方法、色変換定義作成装置および色変換定義作成プログラム記憶媒体
US7136523B2 (en) * 2001-10-04 2006-11-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correction table 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ontrol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JP2003298862A (ja) 2002-03-29 2003-10-17 Mitsubishi Paper Mills Ltd カラーマッチング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JP4200365B2 (ja) * 2003-04-18 2008-1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方法、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装置、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データ処理装置
JP2004320624A (ja) * 2003-04-18 2004-11-11 Seiko Epson Corp 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方法、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装置、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04320625A (ja) * 2003-04-18 2004-11-11 Seiko Epson Corp 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方法、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装置、対応関係定義データ作成用格子点決定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装置、印刷制御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595734B2 (ja) * 2005-08-03 2010-12-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プロファイル作成装置、プロファイル作成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JP4651108B2 (ja) * 2006-02-20 2011-03-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変換テーブル圧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変換テーブル圧縮装置
JP4771538B2 (ja) 2006-07-20 2011-09-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変換テーブル生成方法、色変換テーブル及び色変換テーブル生成装置
JP2009049839A (ja) * 2007-08-22 2009-03-05 Fuji Xerox Co Ltd 色変換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329920B2 (ja) * 2008-10-30 2013-10-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5253221B2 (ja) * 2009-02-17 2013-07-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649337B2 (ja) 2010-06-02 2015-01-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プロファイル処理装置、プロファイル処理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5665442B2 (ja) 2010-09-08 2015-0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色処理方法
JP6748464B2 (ja) * 2016-03-28 2020-09-0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およびそ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7230530B2 (ja) * 2019-01-25 2023-03-0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色分解テーブル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02542A (zh) * 2009-05-29 2010-12-01 京瓷美达株式会社 颜色变换表调整装置
CN105706434A (zh) * 2013-11-15 2016-06-22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颜色转换表制作装置及方法、程序以及记录介质
CN105141805A (zh) * 2014-06-06 2015-12-09 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 简档制作方法
EP3399736A1 (en) * 2017-05-02 2018-11-07 Canon Kabushiki Kaisha Color conversion look-up table generating device, method, and progra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04707A1 (en) 2020-06-25
US10812684B2 (en) 2020-10-20
CN111355860A (zh) 2020-06-30
JP2020102748A (ja)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595734B2 (ja) 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プロファイル作成装置、プロファイル作成プログラム、印刷制御方法、印刷制御装置、及び印刷制御プログラム
US20050094871A1 (en) Production of color conversion profile for printing
US6275607B1 (en) Color conversion table construction conversion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color conversion table construction conversion program recorded thereon
JP4561483B2 (ja) 指定色を再現するインク量の組み合わせの決定
US9930219B2 (en) Profile cre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ed with profile creation program
JP4259245B2 (ja) 測色データ補正方法、変換テーブル作成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589520B2 (ja) 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装置、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印刷装置
CN111355860B (zh) 颜色转换表创建方法、颜色转换表创建装置及计算机程序
JP2003338938A (ja)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324405B2 (ja)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4420447B2 (ja) 色処理装置および色処理方法
JP4788486B2 (ja) 色域外郭作成装置及び色域外郭作成プログラム
JP2009055353A (ja) 色域情報作成装置、色域情報作成方法および色域情報作成プログラム
US20210250468A1 (en) Interpolation and smoothening of the gamut boundary
US9602698B2 (en) Method for creating a color conversion profile for a printer and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ed with program for creating same
JP6617636B2 (ja) 色補正テーブル作成方法、色補正テーブル作成装置、プログラム
JP2017050610A (ja) 色域断面取得方法、色域断面取得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色域断面取得装置
JP2012129905A (ja) 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装置、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方法、色変換プロファイル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印刷装置
JP5050932B2 (ja) 印刷結果予測方法および印刷制御装置
JP6197558B2 (ja) 色処理装置、色調整システム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306525A1 (en) Method of creating teacher data, color prediction model cre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reating color prediction model
JP4835275B2 (ja) 色再現モデル作成装置、色再現モデル作成プログラム、及び色再現モデル作成方法
JP2017135683A (ja) 生成装置、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4416015B2 (ja) 色域情報作成装置、色域情報作成方法および色域情報作成プログラム
US9117161B2 (en) Profile creation metho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stored with profile creation program, and profile crea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