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24168A - 带隙基准源 - Google Patents
带隙基准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24168A CN111324168A CN201811543594.5A CN201811543594A CN111324168A CN 111324168 A CN111324168 A CN 111324168A CN 201811543594 A CN201811543594 A CN 201811543594A CN 111324168 A CN111324168 A CN 1113241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istor
- source
- reference source
- circuit
- bandgap refer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F—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VARIABLES
- G05F3/00—Non-retroactive systems for regulating electric variables by using an uncontrolled element, or an uncontrolled combination of elements, such element or such combination having self-regulating properties
- G05F3/02—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 G05F3/08—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 G05F3/1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 G05F3/16—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05F3/20—Regulating voltage or current wherein the variable is dc using uncontrolled devices with 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be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diode- transistor combinations
- G05F3/26—Current mirrors
- G05F3/262—Current mirrors using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ontrol Of 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带隙基准源,该带隙基准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和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其中,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用于产生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工作所需的电源,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用于产生基准电压,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包括P型电流源、N型电流镜、P型电流镜、共源级电路和共栅极电路,其中:所述P型电流源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所述N型电流镜和所述P型电流镜后放大,所述共栅级电路与所述共源级电路构成负反馈环路并与所述P型电流镜的输出配合来为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提供电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带隙基准源。
背景技术
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带隙基准源的电路示意图。为了提高带隙基准源的电源抑制比、改善Vref输出电源噪声过大的问题,该带隙基准源的电源VDDL是通过一个电压串联负反馈环路来提供的,如此设计的局部电源VDDL与全局电源电压VDDA保持相对无关。为了最小程度地减小VR对电源的依赖性,VR由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产生。该带隙基准源采用了电阻分压电路。在电阻分压电路中,为了获得小的直流功耗电流,往往将图1中的电阻R1和R2做的很大,而大的电阻R1与R2不仅很占面积而且会有大的热噪声。另外,图1所示的带隙基准源采用电压串联负反馈来稳定输出,以提供带隙基准源的电源VDDL。这种方式等于将设计难点转移给了运放opa,而运放的设计又需要权衡各种设计指标和应用需求,因此增加了带隙基准源的设计难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隙基准源,其没有采用运放和电阻分压电路,既降低了设计难度,又能够减小面积和热噪声。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带隙基准源,该带隙基准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和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其中,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用于产生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工作所需的电源,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用于产生基准电压,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包括P型电流源、N型电流镜、P型电流镜、共源级电路和共栅极电路,其中:所述P型电流源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所述N型电流镜和所述P型电流镜后放大,所述共栅级电路与所述共源级电路构成负反馈环路并与所述P型电流镜的输出配合来为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提供电源。
可选地,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七晶体管、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构成所述P型电流源;所述第二晶体管和所述第三晶体管构成所述N型电流镜;所述第四晶体管和所述第五晶体管构成所述P型电流镜;所述第六晶体管构成所述共源级电路;所述第七晶体管构成所述共栅极电路,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源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源极均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的全局电源,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源极的电压作为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所产生的电源被提供给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
可选地,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还包括补偿电路,用于对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环路进行补偿。
可选地,所述补偿电路包括电阻器和电容,其中,所述电阻器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漏极,所述电容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栅极。
可选地,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用于对所述带隙基准源的电源进行钳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中没有采用运放,所以电路结构简单;由于没有采用电阻分压电路,所以功耗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更低,而且电源纹波抑制能力更好。
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一种现有带隙基准源的电路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示意电路图。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示意电路图。
图4示出图3中所示的虚线路径A的等效电路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小信号环路分析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高频段的简化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在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带隙基准源的基本原理。
带隙基准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电源和工艺无关、具有确定温度特性的直流电压或者电流。除了工艺、电压和温度的不确定性外,带隙基准也很关心低频段和高频段的电源纹波抑制能力。电路噪声和总功耗也是带隙基准设计中权衡的主要指标。
带隙基准是利用具有负温度特性的PN结正向导通电压和具有正温度特性的两个PN结正向导通电压差,按照一定的比例叠加,两者的正负温度系数互相抵消,产生具有非常小温度漂移特性的带隙基准电压。两个工作在不相等的电流密度下的双极性晶体管,它们的基极-发射极电压的差值ΔVBE与绝对温度成正比,假设两个同样的晶体管(反向饱和电流IS1=IS2)偏置在集电极电流分别为nI0和I0,并忽略它的基极电流。也即: T=300K时,VT=26mV。VBE1和VBE2分别是两个双极性晶体管的基极-发射极电压。
下面详细描述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
图2示出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示意电路图,如图2所示,该带隙基准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和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其中,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用于产生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工作所需的电源,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用于产生基准电压,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包括P型电流源20、N型电流镜21、P型电流镜22、共源级电路23和共栅极电路24,其中:所述P型电流源20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所述N型电流镜21和所述P型电流镜22后放大,所述共栅级电路24与所述共源级电路23构成负反馈环路并与所述P型电流镜22的输出配合来为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提供电源VDDL。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中没有采用运放,所以电路结构简单;由于没有采用电阻分压电路,所以功耗相比于现有技术而言更低;另外,电源纹波抑制能力更好,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进一步参考图2。如图2所示,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包括第一晶体管M15、第二晶体管M17、第三晶体管M21、第四晶体管M19、第五晶体管M18、第六晶体管M22、第七晶体管M23、第八晶体管M16和第九晶体管M20。其中,第一晶体管M15构成图2中的P型电流源20;第二晶体管M17和第三晶体管M21构成图2中的N型电流镜21;第四晶体管M19和第五晶体管M18构成图2中的P型电流镜22;第六晶体管M22构成图2中的共源级电路23;第七晶体管M23构成图2中的共栅极电路24。
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源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九晶体管M20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九晶体管M20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源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源极均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的全局电源VDDA,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漏极,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的电压作为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所产生的电源被提供给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
图3示出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示意电路图。图3中的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与图2中的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相同,区别在于图3给出了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一个具体电路示例。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对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制。
在图3中,对于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而言,三极管Q1、Q2以及电阻R4和运放构成的负反馈环路负反馈大于正反馈使得VIP等于VIN,所以流过晶体管M12、M13和M14的电流为与绝对温度成正比的电流,也即:
然后,IPTAT电流被镜像之后,在电阻R3所在的支路中产生带隙电压Vref,也即:
下面分析一下图3所示带隙基准源电路的VDDL产生环路,主要从直流分析和小信号环路分析两方面进行描述。
首先是直流分析。如图3所示,虚线路径B是第一晶体管M15构成的P型电流源产生的电流流经由第二晶体管M17和第三晶体管M21组成的N型电流镜以及由第四晶体管M19和第五晶体管M18组成的P型电流镜的路径,其中第五晶体管M18是调整管,它流过的电流是P型电流源20产生的电流IM15的倍数,也即:。
IM18=mIM19=mIM21=mnIM17=mnIM15
其中,m是晶体管M18与晶体管M19的宽长比的比率,n是晶体管M21与晶体管m17的宽长比的比率。
虚线路径A可以简化为图4所示的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VDDL被钳位到vi+vgs_m23,其中Vi是图3中所示的三极管Q1的导通压降,也即其中IS是反向饱和电流,T=300K时,VT=26mV;vgs_m23是图3所示的晶体管M23的栅源电压。IQ1是三极管Q1的电流。由于UBE对电流变化不敏感,所以vi相对稳定,可以用来为VDDL做基准电压。
另外,图4中的其他负载模块包括图3中的晶体管M3、M4、M9、M10、M12、M13、M14、M15、M22,而且电流IB指的是晶体管M18的电流IM18。另外,IB0是流过晶体管M16的电流IM16=IM23。电流IB=IB0+IB1。
接下来进行小信号环路分析。如图5所示,在打叉的地方将虚线所示的环路断开,顺着虚线路径,第六晶体管M22是一个共源级,第七晶体管M23构成共栅级,则整个环路只有一级反馈即共栅级,所以该反馈路径是负反馈环路。第六晶体管M22的共源级采用米勒补偿由电阻R5和电容Cc构成,并通过一个电阻R5移动米勒补偿产生的零点,提高了该环路的稳定性。
接下来结合图3来详细描述一下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带隙基准源的电源纹波抑制能力。其中,电源纹波抑制能力被分成高频段和低频段两方面进行考虑。
在低频段,第四晶体管M19和第五晶体管M18构成的P型电流镜对于抑制VDDA到VDDL的电源纹波起到主要作用,因为第四晶体管M19采用了二极管接法,所以第五晶体管M18作为调整管,其栅极就相当于VDDA的一个钳位。第五晶体管M18的栅源电压随着VDDA浮动而不变,所以VDDL相对干净。所以对于Vref而言在低频段有很强的电源纹波抑制能力。
在高频段,电源纹波抑制能力由等效分压器模型决定。图6示出了高频段的简化等效电路图。如图6所示,电阻RO1与电容CO1是第五晶体管M18也即调整管的输出电阻和寄生电容,电阻RO2与电容CO2是VDDL与VREF之间的等效电阻和等效电容,电容CO2主要由晶体管(请注意:M14和M10之间那个晶体管是MOS电容)的栅电容提供,电容C是输出加的对地电容。为了提高Vref的纹波抑制能力,其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电容C的容值。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5)
1.一种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该带隙基准源包括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和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其中,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用于产生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工作所需的电源,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用于产生基准电压,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包括P型电流源(20)、N型电流镜(21)、P型电流镜(22)、共源级电路(23)和共栅极电路(24),其中:
所述P型电流源(20)产生的电流依次流经所述N型电流镜(21)和所述P型电流镜(22)后放大,所述共栅级电路(24)与所述共源级电路(23)构成负反馈环路并与所述P型电流镜(22)的输出配合来为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提供电源(VDD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包括第一晶体管(M15)、第二晶体管(M17)、第三晶体管(M21)、第四晶体管(M19)、第五晶体管(M18)、第六晶体管(M22)、第七晶体管(M23)、第八晶体管(M16)和第九晶体管(M20),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M15)构成所述P型电流源(20);所述第二晶体管(M17)和所述第三晶体管(M21)构成所述N型电流镜(21);所述第四晶体管(M19)和所述第五晶体管(M18)构成所述P型电流镜(22);所述第六晶体管(M22)构成所述共源级电路(23);所述第七晶体管(M23)构成所述共栅极电路(24),其中:
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与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源极、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源极和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源极均接地,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二晶体管(M17)的漏极,所述第三晶体管(M21)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九晶体管(M20)的栅极和漏极,所述第九晶体管(M20)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漏极和栅极,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栅极,所述第四晶体管(M19)的源极和所述第五晶体管(M18)的源极均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的全局电源(VDDA),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栅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漏极,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栅极连接到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的第二输入端,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源极连接到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漏极连接到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漏极,所述第八晶体管(M16)的源极接地,所述第一晶体管(M15)的源极的电压作为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所产生的电源被提供给所述带隙基准源核心电路(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还包括补偿电路,用于对所述带隙基准源电源产生电路(2)环路进行补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电路包括电阻器(R5)和电容(Cc),其中,所述电阻器(R5)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电容(Cc)、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漏极,所述电容(Cc)的另一端连接到所述第六晶体管(M22)的栅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隙基准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晶体管(M23)的栅极用于对所述带隙基准源的电源(VDDL)进行钳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43594.5A CN111324168B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带隙基准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43594.5A CN111324168B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带隙基准源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4168A true CN111324168A (zh) | 2020-06-23 |
CN111324168B CN111324168B (zh) | 2022-02-15 |
Family
ID=71165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43594.5A Active CN111324168B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带隙基准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324168B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305010A (ja) * | 2006-05-15 | 2007-11-22 | Seiko Npc Corp | 基準電圧生成回路 |
CN101329586A (zh) * | 2007-06-19 | 2008-12-24 |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 参考电压发生器及其提供多个参考电压的方法 |
CN102289243A (zh) * | 2011-06-30 | 2011-12-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mos带隙基准源 |
CN103412606A (zh) * | 2013-07-18 | 2013-11-27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源 |
CN104122918A (zh) * | 2013-04-26 | 2014-10-29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带隙基准电路 |
CN104765405A (zh) * | 2014-01-02 | 2015-07-08 |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 温度和工艺补偿的电流基准电路 |
CN105786075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提高带隙基准电源抑制比的预稳压电路 |
CN108958348A (zh) * | 2018-08-13 | 2018-12-07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源 |
-
2018
- 2018-12-17 CN CN201811543594.5A patent/CN11132416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7305010A (ja) * | 2006-05-15 | 2007-11-22 | Seiko Npc Corp | 基準電圧生成回路 |
CN101329586A (zh) * | 2007-06-19 | 2008-12-24 | 凹凸电子(武汉)有限公司 | 参考电压发生器及其提供多个参考电压的方法 |
CN102289243A (zh) * | 2011-06-30 | 2011-12-21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Cmos带隙基准源 |
CN104122918A (zh) * | 2013-04-26 | 2014-10-29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带隙基准电路 |
CN103412606A (zh) * | 2013-07-18 | 2013-11-27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源 |
CN104765405A (zh) * | 2014-01-02 | 2015-07-08 | 意法半导体研发(深圳)有限公司 | 温度和工艺补偿的电流基准电路 |
CN105786075A (zh) * | 2016-04-20 | 2016-07-20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提高带隙基准电源抑制比的预稳压电路 |
CN108958348A (zh) * | 2018-08-13 | 2018-12-07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源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24168B (zh) | 2022-02-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40240B (zh) | 一种可调式多值输出的基准电压源 | |
CN102193574B (zh) | 一种高阶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 |
US9459647B2 (en) |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and bandgap reference current source with two operational amplifiers for generating zero temperature correlated current | |
CN101561689B (zh) | 一种低压cmos电流源 | |
JP2008108009A (ja) | 基準電圧発生回路 | |
WO2023097857A1 (zh) | 带隙基准电压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的补偿方法 | |
CN112859996B (zh) | 一种低压高精度带隙基准电路 | |
CN115877907B (zh) | 一种带隙基准源电路 | |
CN108536210B (zh) | 一种平滑温度补偿带隙基准源电路 | |
CN108052150B (zh) | 一种带高阶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 |
US7944272B2 (en) | Constant current circuit | |
CN108646845B (zh) | 基准电压电路 | |
CN114489221A (zh) | 一种带隙基准电压源电路及带隙基准电压源 | |
CN108052151B (zh) | 一种无嵌位运放的带隙基准电压源 | |
CN102809979B (zh) | 一种三阶补偿带隙基准电压源 | |
CN113934250B (zh) | 一种具有低温度系数和高电源抑制比高低压转换电路 | |
Ng et al. | A Sub-1 V, 26$\mu $ W, Low-Output-Impedance CMOS Bandgap Reference With a Low Dropout or Source Follower Mode | |
CN111045470A (zh) | 一种低失调电压高电源抑制比的带隙基准电路 | |
CN104977968B (zh) | 一种高阶温度补偿的带隙基准电路 | |
JP2008271503A (ja) | 参照電流回路 | |
CN111324168B (zh) | 带隙基准源 | |
TWI716323B (zh) | 電壓產生器 | |
CN111427406B (zh) | 带隙基准电路 | |
US10642304B1 (en) | Low voltage ultra-low power continuous time reverse bandgap reference circuit | |
CN116880644A (zh) | 一种高阶曲率温度补偿带隙基准电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5 Address after: 518119 No.1 Yan'an Road, Kuiyong street, Dapeng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BYD Semiconductor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8 BYD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3009 Applicant before: BYD Co.,Ltd.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