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309711A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309711A CN111309711A CN202010179351.9A CN202010179351A CN111309711A CN 111309711 A CN111309711 A CN 111309711A CN 202010179351 A CN202010179351 A CN 202010179351A CN 111309711 A CN111309711 A CN 1113097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information
- service data
- node
- block
- blockch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8000004422 calculation algorith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999 initi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23 data manag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1—Design, administration or maintenance of databases
- G06F16/214—Database migration suppor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6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adopting a particular infrastructure
- G06F3/0671—In-line storage system
- G06F3/0673—Single storage devic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7—Replication, distribution or synchronisation of data between databases or within a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Distributed database system architecture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2—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 G06F21/6218—Protecting access to data via a platform, e.g. using keys or access control rules to a system of files or objects, e.g. local or distributed file system or database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4—Protecting data integrity, e.g. using checksums, certificates or signatur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02—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specifically adapted to achieve a particular effect
- G06F3/0604—Improving or facilitating administration, e.g. storage management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6—Digital input from, or digital output to, record carriers, e.g. RAID, emulated record carriers or networked record carriers
- G06F3/0601—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 G06F3/0628—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torage systems making use of a particular technique
- G06F3/0646—Horizontal data movement in storage systems, i.e. moving data in between storage devices or systems
- G06F3/0647—Migration mechanis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9/0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 H04L9/50—Cryptographic mechanisms or cryptographic arrangements for secret or secur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 using hash chains, e.g. blockchains or hash tre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eth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区块链会因为版本的升级或者技术架构的调整,从而变成异构链(比如,区块链1与区块链2属于异构链)。此时,需要将区块链1中的账本数据迁移至区块链2上。目前,在将区块链1中的账本数据迁移至区块链2的过程中,需要求助于区块链1和区块链2共同认可的第三方服务组织,即将区块链1上的账本数据迁移至第三方服务组织,并由第三方服务组织将账本数据迁移至区块链2上,从而导致了账本数据迁移的过程中需要依赖于第三方服务组织,数据迁移的效率较低,并且受限于第三方服务组织的信用问题,数据安全性较低。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由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执行,包括:
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该装置运行于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转换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迁移模块,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其中,获取转换模块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根据与第一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获取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第二区块为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区块;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将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
转换单元,用于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由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将具有第二模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作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建立模块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创建单元,用于在第一区块链上创建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将初始映射关系作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迁移模块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第二节点的公钥;
加密单元,用于基于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信息;
迁移单元,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加密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根据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上述装置还包括:
关闭通知模块,用于关闭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并通知第一节点启用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第二区块链上存在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发送的初始数据查询请求;初始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一区块链上查询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若在第一区块链上未查询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则获取与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相关联的哈希映射关系;
转发模块,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向第二节点转发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二区块链上查询满足哈希映射关系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该方法由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在获取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该装置运行于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在获取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添加模块,用于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其中,接收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加密数据信息;加密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解密单元,用于基于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添加模块包括:
第一添加单元,用于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
共识单元,用于将待验证区块发送给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第四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第二添加单元,用于若统计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添加至第二区块链。
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上述装置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节点转发的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是由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发送的;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将目标数据查询请求中所携带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作为初始哈希值,从哈希映射关系中确定与初始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哈希值;
第一查找模块,用于根据目标哈希值,从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
第六获取模块,用于基于账户地址,从目标区块中获取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第一查找模块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哈希值所属的认证路径下的第一根哈希值;
第六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中每个区块对应的根哈希值信息;
查找单元,用于在根哈希值信息查找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
匹配单元,用于将查找到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作为第二根哈希值,则将第二根哈希值对应的区块作为目标区块。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节点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
该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该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本申请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该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一方面中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快速查找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同时,第一节点还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的场景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哈希映射关系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业务数据信息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生成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区块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用于运行第一区块链网络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以及用于运行第二区块链网络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其中,该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可以是第一区块链,该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可以是第二区块链。应当理解,区块链节点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可以是指用于进行节点与节点之间数据共享的系统,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可以包括多个节点。
如图1所示,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节点100a、节点100b、节点100c、…、节点100n;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具体可以包括节点200A、节点200B、节点200C、…、节点200N。
其中,在区块链节点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每个节点在进行正常工作时,均可以维护该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共享数据。为了保证区块链节点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内的信息互通,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之间可以建立网络连接,以通过该网络连接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当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任意节点(比如,第二节点)在获取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时,该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其他节点便可以根据共识算法获取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将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作为共享数据中的数据进行存储,使得该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所有节点上存储的数据均一致。
对于区块链节点系统(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或者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具有与其对应的节点标识,而且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每个节点均可以存储有与当前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其他节点标识,以便后续根据其他节点的节点标识,将生成的区块广播至该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其他节点。每个节点中可维护一个如下表所示的节点标识列表,将节点名称和节点标识对应存储至该节点标识列表中。其中,节点标识可为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之间互联的协议)地址以及其他任一种能够用于标识该节点的信息,表1中仅以IP地址为例进行说明。
表1
节点名称 | 节点标识 |
节点1 | 117.114.151.174 |
节点2 | 117.116.189.145 |
… | … |
节点N | 119.123.789.258 |
目前,区块链的类型可以包括:公有链(Public Blockchain)、私有链(PrivateBlockchain)和联盟链(Consortium Blockchain)。其中,公有链可以对外公开,任何人可以加入并访问区块链;公有链上的区块可以被任何人查看,任何人也可以在公有链上发起交易,还可以随时参与公有链的共识过程。其中,私有链可以在私有组织内部使用,区块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限按私有组织规则来制定;通常用于企业内部的数据管理、审计等。其中,联盟链仅限于联盟成员参与,区块链上的读写权限、参与记账权限按联盟规则来制定;一般用于机构间的交易、结算或清算等场景。应当理解,两条不同类型的区块链有各自的规范,例如:公有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是工作量证明(Proof of Work,PoW)或权益证明(Proof of Stake,PoS),而联盟链中的共识机制一般是权益证明或拜占庭共识算法(Practical Byzantine Fault Tolerant,PBFT)、RAFT(一种共识算法)等共识算法。应当理解,相同类型的两条区块链也会有各自管理规范的差异,例如:同为联盟链,一条联盟链的共识机制是权益证明,而另一条联盟链的共享机制为PBFT共识机制。
应当理解,跨链交互可以根据所跨越的区块链底层技术平台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即同构链跨链和异构链跨链。其中,同构链之间的安全机制、共识算法、网络拓扑以及区块生成验证逻辑均一致,表明了同构链之间的跨链交互相对简单。其中,异构链之间区块的组成形式和确定性保证机制均有很大不同,表明了异构链之间跨链交互相对复杂。比如,比特币采用PoW算法,联盟链Fabric采用传统确定性共识算法,即比特币对应的区块链与联盟链Fabric属于异构链。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比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100a作为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图1所示的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选择一个节点作为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比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200A作为第二节点。应当理解,该第一区块链与该第二区块链可以是异构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异构链可以是具有不同模式的区块链。其中,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第二区块链也可以是联盟链。其中,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私有链,第二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区块链会因为版本的升级或者技术架构的调整,变成第二区块链。此时,节点100a需要将第一区块链上的所有业务数据信息(即账本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上。
应当理解,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100a可以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称之为第一模式。比如,第一模式可以是未花费的交易输出模式(Unspent Transaction Outputs,UTXO)或者账户/余额模式。应当理解,第一区块可以是第一区块链上所有区块中的任意一个区块。
其中,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比特币钱包为例,以对第一模式为UTXO模式进行说明,一个用户(比如,目标用户)可以拥有多个比特币地址,每个比特币地址上可以有相应的UTXO值,此时,比特币钱包中余额的值是比特币钱包中所有地址里UTXO值的总和。比如,用户A接收到(用户B转账或者用户A挖矿所得)1个比特币,则用户A对应的比特币地址中的UTXO值会增加1,即比特币钱包的总额会增加1。
其中,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以太坊钱包为例,以对第一模式为账户/余额模式进行说明,一个用户的账户(比如,目标用户的账户)中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若目标用户作为交易发起方需要发起一笔交易时,一旦该目标用户的账户中的余额足够支付这笔交易的交易费用,则交易有效,此时,交易发起方的用户账户中的余额会扣除相应的金额(即交易费用),且交易接收方的用户账户中会计入该金额(即交易费用)。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可以为司法场景下,与节点100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所输入的某案件的审判结果以及在审判期间所提供的证据材料。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也可以为快递物流场景下,与节点100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证明的快递件所达到的指定区域的物流信息。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还可以为在游戏场景中,与节点100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对游戏币的充值以及消费记录等。其中,与节点100a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等具有业务数据处理功能的智能终端。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还可以为电子票据处理场景中,与节点100a相关联的电子票据的开票、流转、入账、报销等流程信息。在此不进行一一举例。
进一步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100a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可以是不同的。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称之为第二模式。应当理解,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可以是具有不同数据结构模式的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100a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应当理解,节点100a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对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分别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此时,节点100a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之为哈希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200A可以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建立的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100a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200A。此时,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200A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节点100a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一步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200A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且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其中,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可以接收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在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被打包成待验证区块之前对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参数及业务合法性校验。其中,目标区块可以是第二区块链上具有最大时间戳的区块。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实现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之间的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处理,提高了数据迁移效率,增加了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为便于理解,进一步地,请参见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迁移的场景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A可以为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第一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100a。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节点B可以为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可以是上述图1所示第二区块链节点系统中的节点200A。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区块链1可以为上述图1中第一区块链网络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且区块链1可以为节点A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均共享的一条相同的区块链,每个节点均可以在区块链1中获取第一区块链上所存储的信息。其中,区块链1中可以包括区块10a、区块10b、区块10c、…、区块10n,该区块10a可以称之为区块链1的创世区块。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区块链2可以为上述图1中第二区块链网络所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且区块链2可以为节点B所对应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均共享的一条相同的区块链,每个节点均可以在第二区块链中获取区块链2上所存储的信息。其中,区块链2中可以包括区块20A、区块20B、…、区块20N以及目标区块,该区块20A可以称之为区块链2的创世区块。其中,区块链2中的目标区块中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此外,目标区块可以是区块链2上具有最大时间戳的区块。
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与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可以是异构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异构链可以是具有不同模式的区块链。其中,区块链1和区块链2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区块链1可以是公有链(比如,比特币区块链),区块链2也可以是公有链(比如,以太坊区块链)。其中,区块链1和区块链2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区块链1可以是私有链,区块链2可以是联盟链。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会因为版本的升级或者技术架构的调整,变成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此时,节点A需要将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上的所有业务数据信息(即账本数据)迁移至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上。
应当理解,节点A可以从第一区块链中的第一区块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换言之,节点A可以从区块链1中的第一区块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一区块可以是区块链1中所有区块中的任意一个区块。比如,第一区块可以是区块10c。其中,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区块链1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比如,若区块链1为比特币区块链,则第一模式可以是UTXO模式,即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可以是具有UTXO模式的业务数据信息;若区块链1为以太坊区块链,则第一模式可以是账户/余额模式,即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可以是具有账户/余额模式的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节点A可以在获取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之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换言之,节点A可以获取区块链2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应当理解,节点A可以根据与节点A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节点B,获取节点B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区块链2上的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进一步地,节点A可以将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其中,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可以是不同的。比如,若区块链1为比特币区块链,则第一模式可以是UTXO模式;若区块链2为以太坊区块链,则第二模式可以是账户/余额模式。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不同,则节点A需要将该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该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换言之,节点A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后,节点B才可以接收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比如,若第一模式为UTXO模式,第二模式为账户/余额模式,此时,节点A需要将UTXO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用户的历史交易数据或者数字资产)转换为账户/余额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节点A可以在区块链1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具体地,节点A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其中,哈希算法可以为安全散列算法(Secure Hash Algorithm,SHA)。其中,安全散列算法是一个密码散列函数家族,是联邦信息处理标准(Feder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andards,FIPS)所认证的安全散列算法。其中,安全散列算法可以计算出一个数字消息(比如,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或者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所对应到的,长度固定的字符串(又称消息摘要,比如,第一哈希值或者第二哈希值)的算法。其中,SHA可以包括SHA-1、SHA-224、SHA-256、SHA-384以及SHA-512。此时,节点A在获得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之后,可以在区块链1上建立第一哈希值和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比如,第一业务数据对应hash1(即第一哈希值),第二业务数据对应hash2(即第二哈希值),则哈希映射关系可以是一个键值对(即hash1对应hash2),即可以根据hash1查找到hash2。进一步地,节点B(即第二节点)可以获取节点A所建立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进一步地,节点A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该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B(即第二节点)。其中,节点B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区块链2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区块链2。此时,节点B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节点A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节点B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区块链2相关联的交易池。其中,与区块链2相关联的交易池可以接收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在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被打包成待验证区块之前对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参数及业务合法性校验。应当理解,节点B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区块链2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且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其中,目标区块可以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节点B可以将待验证区块广播至区块链2网络中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比如,用于进行共识处理的共识节点),在确定区块链节点共识通过时,生成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可以理解的是,节点B可以将目标区块添加至上述区块链2中,也就是将目标区块作为区块20N的下一区块。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写入区块链2中,可以保证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他人恶意篡改。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快速查找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同时,第一节点还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其中,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后,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下述图3-图9所对应的实施例。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方法可以由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执行,包括:
S101,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可以包含多个业务数据信息(比如,可以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可选的,第一节点可以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关键业务数据信息(比如,可以获取第一区块链上账本数据中一部分业务数据信息),并将获取到的关键业务数据信息统称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可以为司法场景下,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终端所输入的某案件的审判结果以及在审判期间所提供的证据材料。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也可以为快递物流场景下,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终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证明的快递件所达到的指定区域的物流信息。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还可以为在游戏场景中,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对游戏币的充值以及消费记录等。其中,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用户终端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桌上型电脑等具有业务数据处理功能的智能终端。该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还可以为电子票据处理场景中,与第一节点相关联的电子票据的开票、流转、入账、报销等流程信息。在此不进行一一举例。
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的节点A,该节点A也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的节点100a。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称之为第一模式。比如,第一模式可以是UTXO模式或者账户/余额模式。应当理解,第一区块可以是第一区块链上所有区块中的任意一个区块。比如,第一区块可以是上述图2中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上的任意一个区块(比如,区块10a)。
S102,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一区块链与第二区块链可以是异构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异构链可以是具有不同模式的区块链。其中,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公有链(比如,比特币区块链),第二区块链也可以是公有链(比如,以太坊区块链)。其中,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区块链。比如,第一区块链可以是私有链,第二区块链可以是联盟链。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区块链和第二区块链为异构链,则第一区块链上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与第二区块链上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不同。此时,第一节点可以根据与第一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获取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其中,第二区块可以是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区块。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其中,第二模式与第一模式可以是不同的,即第一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与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可以不同。其中,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的区块高度与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的区块高度之间可以不存在关联关系。比如,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的区块高度可以为H(例如,H=105),而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的区块高度可以为h(例如,h=1024)。应当理解,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区块高度H可以大于、等于或者小于区块高度h,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
其中,第二模式可以是UTXO模式或者账户/余额模式。比如,若第一区块链为比特币区块链,则第一模式可以是UTXO模式;若第二区块链为以太坊区块链,则第二模式可以是账户/余额模式。进一步地,由于第一模式与第二模式不同,则第一节点需要将该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由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将具有第二模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作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中可以包含多个业务数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后,第二节点才可以接收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比如,若第一模式为UTXO模式,第二模式为账户/余额模式,此时,第一节点需要将UTXO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用户的历史交易数据或者数字资产)转换为账户/余额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S103,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应当理解,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换言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换言之,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其中,哈希算法可以包括但不限于:SHA-1、SHA-224、SHA-256、SHA-384以及SHA-512。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创建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将初始映射关系作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此时,第一节点还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hash2(即第二哈希值)。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hash1(即第一哈希值)与hash2(即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其中,哈希映射关系可以是hash1与hash2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hash1与hash2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可以是以键值对的形式存在,也可以是以列表的形式存在,这里将不对其进行限定。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具体可以如下述表2所示:
表2
第一哈希值 | 第二哈希值 |
哈希值a | 哈希值A |
哈希值b | 哈希值B |
... | ... |
哈希值n | 哈希值N |
如表2所示,第一哈希值可以包括哈希值a、哈希值b、…、哈希值n,第二哈希值可以包括哈希值A、哈希值B、…、哈希值N。其中,哈希值a与哈希值A之间具有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哈希值b与哈希值B之间具有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哈希值n与哈希值N之间具有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其中,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具有初始哈希映射关系,且该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可以作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S104,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二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的节点B,该节点B也可以为上述图1所对应的节点200A。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哈希映射关系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区块链1可以是第一节点所属的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其中,区块链1中可以包括区块10a、…、区块10d。其中,区块链1可以为第一节点所对应的第一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均共享的一条相同的区块链,每个节点均可以在区块链1中获取区块链1上所存储的信息。其中,区块链2中可以包括区块20A、…、区块20C。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区块可以是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上的任一区块,此处以区块链1中的区块10d为第一区块为例,以阐述在第一区块链上对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迁移的具体过程。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目标区块可以是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上具有最大时间戳的区块,此处以区块链2中的区块20C为目标区块对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过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的是,区块10d中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比如,业务数据信息a、业务数据信息b、…、业务数据信息n,其中,这些业务数据信息可以为第一模式对应的交易记录信息),第一节点可以从区块10d获取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由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以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这里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可以为第二模式对应的交易记录信息)。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以得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比如,哈希值a、哈希值b、…、哈希值n)。此时,第一节点可以根据哈希算法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哈希运算,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比如,业务数据信息A、业务数据信息B、…、业务数据信息N)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比如,哈希值A、哈希值B、…、哈希值N)。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其中,业务数据信息a对应的哈希值a与业务数据信息A对应的哈希值A具有哈希映射关系;业务数据信息b对应的哈希值b与业务数据信息B对应的哈希值B具有哈希映射关系;…;业务数据信息n对应的哈希值n与业务数据信息N对应的哈希值N具有哈希映射关系。此时,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区块20C(即待验证区块),并基于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对区块20C(即待验证区块)进行共识,在共识通过时,得到区块20C(即目标区块),将区块20C(即目标区块)写入区块链2。应当理解,区块20C中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比如,业务数据信息A、业务数据信息B、…、业务数据信息N)以及上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可选的,第一节点还可以从区块链1上获取关键业务数据信息(比如,可以获取与某些用户相关联的交易记录信息),并可以将获取到的关键业务数据信息统称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关键业务数据信息可以为上述业务数据信息a、业务数据信息b、…、业务数据信息n,还可以为上述业务数据信息a、业务数据信息b、…、业务数据信息n中的部分,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此时,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过程可以参见对上述对区块10d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过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节点需要将区块链1(即第一区块链)中的业务数据信息(即账本数据,比如,区块10a、…、区块10d中的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上。可以理解的是,区块链1上任一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过程均可以参见上述对区块10d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迁移过程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应当理解,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第二节点的公钥。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基于第二节点的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信息。此时,第一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加密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可以根据与自己的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以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应当理解,该第二节点的私钥可以用于对由第二节点的公钥所加密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解密。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迁移业务数据信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节点10可以是第一区块链网络(如图1所示的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比如,节点100a),节点20可以是第二区块链网络(如图1所示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比如,节点200A)。应当理解,节点10可以基于节点20的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加密数据信息。此时,节点10可以基于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将加密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20。此时,节点20可以接收到节点10所迁移的加密数据信息,并基于节点20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其中,节点20的私钥用于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
进一步地,第一节点可以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之后,关闭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并通知第一节点启用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其中,第二区块链上存在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换言之,第一节点在将第一区块链上的所有业务数据信息(即账本数据)迁移至第二区块链之后,若是目标用户需要查询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时,可以根据哈希映射关系在第二区块链上对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查询。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可以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可以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应当理解,当目标用户需要查询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时,可以通过用户终端向第一节点发送初始数据查询请求。其中,用户终端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device,MID)、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等。
此时,第一节点可以获取到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发送的初始数据查询请求。其中,初始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一区块链上查询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应当理解,账户地址可以是根据目标用户的公钥所确定的。进一步地,若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上未查询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则获取与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相关联的哈希映射关系。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节点在将第二业务数据迁移至第二节点之后,会关闭第一区块链,则用户终端无法在第一区块链上查询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此时,第一节点可以向第二节点转发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换言之,第一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向第二节点转发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其中,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二区块链上查询满足哈希映射关系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快速查找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同时,第一节点还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由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以及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交互执行。其中,第一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的节点A,第二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的节点B。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201,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其中,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S202,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S203,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该步骤S201-步骤S203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赘述。
S204,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以及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具体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以及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比如,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可以如上述表2所示。其中,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其中,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其中,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S205,基于哈希映射关系,迁移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其中,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其中,该步骤S205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赘述。
S206,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其中,哈希映射关系可以包括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节点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之后,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中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接收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应当理解,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主要用于:当目标用户在通过第一哈希值查询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业务时,可以通过哈希映射关系中的第二哈希值指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业务迁移到第二区块链中与第二哈希值相关联的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加密数据信息。应当理解,加密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得到的。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基于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第二节点接收加密数据信息的过程可以如图5所示,节点20可以基于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即第二节点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解密,从而可以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此时,第二节点在接收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后,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写入第二区块链。
S207,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具体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且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换言之,第二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其中,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可以接收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在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被打包成待验证区块之前对该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参数及业务合法性校验。其中,待验证区块可以是未通过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的区块。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将待验证区块发送给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应当理解,第二节点将待验证区块发送给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之后,若共识节点对待验证区块验证未通过,则该共识节点不会返回给第二节点共识确认信息,即待验证区块共识失败;若共识节点对待验证区块验证通过,则共识节点可以返回给第二节点共识确认信息,此时,该服务器节点可以获取到该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其中,一个共识节点可以对应一个共识确认信息。
进一步地,若统计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添加至第二区块链。比如,若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的数量为A,第二节点统计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为B,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对应的共识阈值为0.8A,此时,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B小于0.8A,则确认待验证区块共识失败;若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B大于或者等于0.8A,则确认待验证区块共识成功。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生成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生成第二区块链中的目标区块时,第二区块链中的区块链节点在接收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时,可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校验,完成校验后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存储至交易池中,并更新其用于记录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树;之后,将更新时间戳更新为接收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时间,并尝试不同的随机数,多次进行特征值计算,并使得计算得到的特征值可以满足下述公式(1):
SHA256(SHA256(version+prev_hash+merkle_root+ntime+nbits+x))<TARGET,(1)
其中,SHA266为计算特征值所用的特征值算法;version(版本号)为第
二区块链中相关区块协议的版本信息;prev_hash为当前区块的父区块的区块头特征值;merkle_root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特征值;ntime为更新时间戳的更新时间;nbits为当前难度,在一段时间内为定值,并在超出固定时间段后再次进行确定;x为随机数;TARGET为特征值阈值,该特征值阈值可以根据nbits确定得到。
可以理解的是,当计算得到满足上述公式的随机数时,便可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存储,生成区块头和区块主体,得到待验证区块。随后,第二节点根据第二区块链网络中其他区块链节点的节点标识,将待验证区块分别发送给其所在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中其他区块链节点(比如,共识节点),由其他区块链节点对待验证区块进行校验(比如,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对待验证区块进行共识),并在完成校验后得到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添加至第二区块链(如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区块链2)中。
比如,如图2所示,节点B(即第二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写入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
可以理解的是,图2所示的区块链2可以为上述图1中第二区块链网络所对应的区块链,且区块链2可以为节点B(即第二节点)所对应的第二区块链网络中每个节点均共享的一条相同的区块链,每个节点均可以在区块链2中获取区块链2上所存储的信息。其中,区块链2中可以包括区块20A、区块20B、…、区块20N以及待验证区块,该区块20A可以称之为区块链2的创世区块。其中,区块链2中的待验证区块中可以包括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此外,节点B基于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对待验证区块进行共识,在共识通过时,将待验证区块作为目标区块添加在区块链2中。其中,目标区块可以是区块链2上具有最大时间戳的区块。
可以理解的是,节点B(即第二节点)可以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区块链2相关联的交易池,且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此时,节点B(即第二节点)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待验证区块广播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所有区块链节点(比如,用于进行共识处理的共识节点),在确定区块链节点共识通过时,生成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此时,节点B(即第二节点)可以将目标区块添加至上述区块链2中,也就是将目标区块作为区块20N的下一区块。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写入区块链2(即第二区块链)中,可以保证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真实性,防止他人恶意篡改。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目标区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目标区块可以是区块链8中具有最大时间戳的区块,其中,区块链8可以是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比如,区块链8可以如上述图2中的区块链2所示,区块链8中的创世区块可以是区块链2中的区块20A。其中,区块链8中的创世区块也可以称为父区块。应当理解,区块链8中的目标区块可以是根据如图7所示的目标区块生成过程所得到的。其中,目标区块中可以包括区块头。其中,区块头中可以包括父区块哈希值、版本号、时间戳、难度值、随机数以及默克尔根。应当理解,默克尔根(即hash1234,也称为根哈希值)可以是通过将hash12和hash34合并为一个字符串,并对该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之后所得到的。可以理解的是,hash12可以是通过将hash1和hash2合并为一个字符串,并对该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之后所得到的。其中,hash1可以是交易1对应的哈希值,hash2可以是交易2对应的哈希值。可以理解的是,hash34是通可以是通过将hash3和hash4合并为一个字符串,并对该字符串进行哈希运算之后所得到的。其中,hash3可以是交易3对应的哈希值,hash4可以是交易4对应的哈希值。应当理解,该目标区块中可以包括4个交易(比如,交易1、交易2、交易3以及交易4),hash1、hash2、hash3以及hash4均可以是业务数据信息(比如,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哈希值。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可以是hash1、hash2、hash3以及hash4中的任意一个,即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可以是交易1、交易2、交易3以及交易4中的任意一个。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此时,若是第一节点基于初始数据查询请求在第一区块链上未查询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时,可以向第二节点转发目标数据查询请求。
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一节点转发的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其中,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是由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发送的。应当理解,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基于账户地址从第二区块链上查询满足哈希映射关系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将目标数据查询请求中所携带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作为初始哈希值,从哈希映射关系中确定与初始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哈希值。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目标哈希值,从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基于账户地址,从目标区块中获取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具体地,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目标哈希值,从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此时,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目标哈希值所属的认证路径下的第一根哈希值。应当理解,第二区块链中的每个区块(比如,目标区块)都具有唯一确定的根哈希值,因此,第二节点可以根据第一根哈希值确定目标区块。
比如,如上述图8所示,hash1、hash2、hash3以及hash4中的任意一个哈希值都具有唯一所属的认证路径。比如,若是与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初始哈希值相对应的目标哈希值是图8中交易3所对应的hash3,则hash3(即目标哈希值)所属的认证路径可以是hash3-hash34-hash1234,从而可以确定hash1234(即根哈希值)是第一根哈希值。
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获取第二区块链中每个区块对应的根哈希值信息。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在根哈希值信息查找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进一步地,第二节点可以将查找到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作为第二根哈希值,则将第二根哈希值对应的区块作为目标区块。
为便于理解,请参见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目标区块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区块链A可以是第二区块链,区块链A中可以包括区块10a、区块10b、…、区块10n。其中,区块10a中所包含的根哈希值信息为根哈希值a,区块10b中所包含的根哈希值信息为根哈希值b,…,区块10n中所包含的根哈希值信息为根哈希值n。应当理解,根哈希值信息B中可以包括区块链A中每个区块中所包含的根哈希值信息(比如,根哈希值a,根哈希值b,…,根哈希值n)。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节点可以对根哈希值信息B中的所有根哈希值信息进行遍历,查找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进而确定根哈希值b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将根哈希值b作为第二根哈希值。应当理解,第二节点可以将根哈希值b(即第二根哈希值)所属的区块10b作为与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相关联的目标区块。此时,第二节点可以基于账户地址,从目标区块中获取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可以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并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从而可以快速查找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同时,第一节点还可以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节点,从而可以提高数据迁移效率,增加迁移数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节点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是一个应用软件;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0所示,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可以运行于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第一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A。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获取模块10、获取转换模块20、建立模块30、迁移模块40、关闭通知模块50、第三获取模块60、第四获取模块70以及转发模块80。
第一获取模块10,用于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转换模块20,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获取转换模块20包括:第一获取单元201、第一确定单元202以及转换单元203。
第一获取单元201,用于根据与第一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获取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第二区块为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区块;
第一确定单元202,用于将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
转换单元203,用于将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由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将具有第二模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作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第一确定单元201、第一获取单元202以及转换单元2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2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建立模块30,用于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建立模块30包括:第二获取单元301和创建单元302。
第二获取单元301,用于获取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创建单元302,用于在第一区块链上创建第一哈希值与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初始哈希映射关系,将初始映射关系作为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该第二获取单元301和创建单元3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3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迁移模块40,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其中,迁移模块40包括:第三获取单元401、加密单元402以及迁移单元403。
第三获取单元401,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第二节点的公钥;
加密单元402,用于基于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信息;
迁移单元403,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加密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根据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第三获取单元401、加密单元402以及迁移单元403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还包括:
关闭通知模块50,用于关闭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并通知第一节点启用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第二区块链上存在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上述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还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60,用于获取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发送的初始数据查询请求;初始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一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一区块链上查询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第四获取模块70,用于若在第一区块链上未查询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则获取与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相关联的哈希映射关系;
转发模块80,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向第二节点转发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第二节点基于账户地址在第二区块链上查询满足哈希映射关系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第一获取模块10、获取转换模块20、建立模块30、迁移模块40、关闭通知模块50、第三获取模块60、第四获取模块70以及转发模块8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3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101-步骤S104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节点设备1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1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1004,用户接口1003,存储器1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1002。其中,通信总线1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1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1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1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10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1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1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1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1所示的节点设备1000中,网络接口1004主要用于与第二节点进行网络通信;而用户接口1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1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1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从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在第一区块链上建立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基于哈希映射关系,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用于在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设备1000可执行前文图3和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0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3或者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是运行于节点设备中的一个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代码),例如,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是一个应用软件;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可以用于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的相应步骤。如图12所示,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可以运行于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第二节点可以为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B。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可以包括:第二获取模块10、接收模块20、添加模块30、第五获取模块40、第二确定模块50、第一查找模块60以及第六获取模块70。
第二获取模块10,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在获取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接收模块20,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添加模块30,用于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其中,接收模块20包括:接收单元201和解密单元202。
接收单元201,用于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加密数据信息;加密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根据第二节点的公钥对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解密单元202,用于基于与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接收单元201和解密单元202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6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添加模块30包括:第一添加单元301、共识单元302、第四获取单元303以及第二添加单元304。
第一添加单元301,用于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
共识单元302,用于将待验证区块发送给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第四获取单元303,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第二添加单元304,用于若统计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添加至第二区块链。
其中,该第一添加单元301、共识单元302、第四获取单元303以及第二添加单元3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7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其中,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上述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还包括:
第五获取模块40,用于获取第一节点转发的与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是由用户终端针对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发送的。
第二确定模块50,用于将目标数据查询请求中所携带的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作为初始哈希值,从哈希映射关系中确定与初始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哈希值。
第一查找模块60,用于根据目标哈希值,从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
其中,第一查找模块60包括:第五获取单元601、第六获取单元602、查找单元603以及匹配单元604。
第五获取单元601,用于获取目标哈希值所属的认证路径下的第一根哈希值;
第六获取单元602,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中每个区块对应的根哈希值信息;
查找单元603,用于在根哈希值信息查找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
匹配单元604,用于将查找到与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作为第二根哈希值,则将第二根哈希值对应的区块作为目标区块。
其中,该第五获取单元601、第六获取单元602、查找单元603以及匹配单元604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7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
第五获取模块70,用于基于账户地址,从目标区块中获取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其中,该第二获取模块10、接收模块20、添加模块30、第五获取模块40、第二确定模块50、第一查找模块60以及第六获取模块70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步骤S201-步骤S207的描述,这里将不再继续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地,请参见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节点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节点设备200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2001,例如CPU,至少一个网络接口2004,用户接口2003,存储器2005,至少一个通信总线2002。其中,通信总线2002用于实现这些组件之间的连接通信。其中,用户接口2003可以包括显示屏(Display)、键盘(Keyboard),网络接口2004可选地可以包括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存储器2005可以是高速RAM存储器,也可以是非不稳定的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2005可选地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2001的存储装置。如图13所示,作为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的存储器2005中可以包括操作系统、网络通信模块、用户接口模块以及设备控制应用程序。
在如图13所示的节点设备2000中,网络接口2004主要用于与第一节点进行网络通信;而用户接口2003主要用于为用户提供输入的接口;而处理器2001可以用于调用存储器2005中存储的设备控制应用程序,以实现:
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第一节点从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第一节点在获取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基于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第一节点所迁移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交易池中将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目标区块写入第二区块链。
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的节点设备2000可执行前文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描述,也可执行前文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
此外,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且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前文提及的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所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且该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程序指令时,能够执行前文图6所对应实施例中对该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的描述,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作为示例,程序指令可被部署为在一个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在位于一个地点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又或者,在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上执行,分布在多个地点且通过通信网络互连的多个计算设备可以组成区块链系统。
进一步的,请参见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数据处理系统3可以包含数据处理装置1a和数据处理装置2a。其中,数据处理装置1a可以为上述图10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1,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1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A,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其中,数据处理装置2a可以为上述图1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2,可以理解的是,该数据处理装置2a可以集成在上述图2所对应实施例中的节点B,因此,这里将不再进行赘述。另外,对采用相同方法的有益效果描述,也不再进行赘述。对于本申请所涉及的数据处理系统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上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上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Memory,RAM)等。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申请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申请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5)
1.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执行,包括:
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建立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用于在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包括:
根据与所述第一节点具有网络连接关系的第二节点,获取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述第二区块为所述第二节点所属的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区块;
将所述第二区块中的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作为第二模式;
将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由所述第一模式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将具有所述第二模式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作为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建立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一哈希值以及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对应的第二哈希值;
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创建所述第一哈希值与所述第二哈希值之间的初始映射关系,将所述初始映射关系作为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第二节点的公钥;
基于所述公钥对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得到加密数据信息;
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将所述加密数据信息迁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用于根据与所述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所述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关闭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并通知所述第一节点启用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所述第二区块链上存在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6.根据权利要去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用户终端针对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发送的初始数据查询请求;所述初始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一节点基于所述账户地址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查询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若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未查询到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则获取与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相关联的哈希映射关系;
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向所述第二节点转发与所述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所述目标数据查询请求用于指示所述第二节点基于所述账户地址在所述第二区块链上查询满足所述哈希映射关系的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7.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由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执行,包括:
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所述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节点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所述第一节点所迁移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所述交易池中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所述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
8.根据权利要去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所述第一节点所迁移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所述第一节点所迁移的加密数据信息;所述加密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节点根据所述第二节点的公钥对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进行加密后得到的;
基于与所述公钥相关联的私钥对所述加密数据信息进行解密,得到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所述交易池中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所述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包括:
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所述交易池中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
将所述待验证区块发送给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进行共识;
获取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共识节点所返回的共识确认信息;
若统计到所述共识确认信息的总数量大于所述共识节点的共识阈值,则确定完成共识,将验证通过的待验证区块确定为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添加至所述第二区块链。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中包含用户终端对应的目标用户的账户地址;
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节点转发的与所述账户地址相关联的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所述目标数据查询请求是由所述用户终端针对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所发送的;
将所述目标数据查询请求中所携带的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的哈希值作为初始哈希值,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中确定与所述初始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哈希值;
根据所述目标哈希值,从所述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所述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
基于所述账户地址,从所述目标区块中获取所述目标业务数据信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哈希值,从所述第二区块链中查找与所述目标哈希值相关联的目标区块,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哈希值所属的认证路径下的第一根哈希值;
获取所述第二区块链中每个区块对应的根哈希值信息;
在所述根哈希值信息查找与所述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
将查找到与所述第一根哈希值相匹配的根哈希值信息作为第二根哈希值,则将所述第二根哈希值对应的区块作为目标区块。
12.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运行于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从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所述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
获取转换模块,用于获取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将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建立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建立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
迁移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迁移至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所述第二节点用于在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之后,将包含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的目标区块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
13.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运行于第二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二节点,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和第二模式对应的第二业务数据信息之间的哈希映射关系;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是第一区块链网络中的第一节点在所述第一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一区块链上所建立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为所述第一节点从所述第一区块链上所获取的;所述第一模式是由存储在所述第一区块链上的第一区块中的所述第一业务数据信息的数据结构模式所确定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是由所述第一节点在获取到所述第二区块链网络对应的第二区块链上的第二区块相关联的第二模式时,将所述第一模式对应的第一业务数据信息转换为所述第二模式后所确定的;
接收模块,用于基于所述哈希映射关系,接收由所述第一节点所迁移的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
添加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添加至与所述第二区块链相关联的交易池,在所述交易池中将所述第二业务数据信息打包成待验证区块,根据所述待验证区块确定用于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的目标区块,将所述目标区块写入所述第二区块链。
14.一种节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网络接口;
所述处理器与存储器、网络接口相连,其中,网络接口用于提供数据通信功能,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程序代码,以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5.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程序指令,所述程序指令当被处理器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79351.9A CN111309711A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CT/CN2020/128098 WO2021179655A1 (zh) | 2020-03-13 | 2020-11-11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US17/715,746 US20220229577A1 (en) | 2020-03-13 | 2022-04-07 | Cross-blockchain data migration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179351.9A CN111309711A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309711A true CN111309711A (zh) | 2020-06-19 |
Family
ID=711586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179351.9A Pending CN111309711A (zh) | 2020-03-13 | 2020-03-13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229577A1 (zh) |
CN (1) | CN111309711A (zh) |
WO (1) | WO2021179655A1 (zh) |
Cited By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35083A (zh) * | 2020-06-29 | 2020-11-13 | 飞诺门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985006A (zh) * | 2020-08-18 | 2020-11-24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1984631A (zh) * | 2020-09-02 | 2020-11-24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生产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015517A (zh) * | 2020-08-05 | 2020-12-01 | 北京链飞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k8s集群的区块链节点动态迁移方法和系统 |
CN112016898A (zh) * | 2020-08-31 | 2020-12-01 |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协同办公方法及装置、系统 |
CN112052235A (zh) * | 2020-09-21 | 2020-12-08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交易数据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214518A (zh) * | 2020-11-09 | 2021-01-12 |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12258304A (zh) * | 2020-09-01 | 2021-01-22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共识记账方法、标识溯源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395300A (zh) * | 2021-01-20 | 2021-02-2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540969A (zh) * | 2020-11-26 | 2021-03-23 | 南京纯白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区块链间智能合约的数据迁移方法 |
CN112702389A (zh) * | 2020-12-07 | 2021-04-23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数据权益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836228A (zh) * | 2021-02-07 | 2021-05-25 | 深圳市星网储区块链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所有权的分布式管理系统 |
WO2021179655A1 (zh) * | 2020-03-13 | 2021-09-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3765675A (zh) * | 2021-06-21 | 2021-12-0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JP2022032116A (ja) * | 2020-08-11 | 2022-02-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移行方法、データ移行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 |
CN114268953A (zh) * | 2020-09-14 | 2022-04-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认证方法、查询节点、系统及设备 |
CN114499872A (zh) * | 2021-12-24 | 2022-05-13 | 山东浪潮工业互联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星火链跨链方法及设备 |
CN115630046A (zh) * | 2022-12-22 | 2023-01-20 |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区块链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078200A1 (zh) * | 2021-11-08 | 2023-05-11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区块的迁移 |
WO2023207077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区块链节点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806440A (zh) * | 2020-06-15 | 2021-12-17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区块链的区块打包方法、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115759893B (zh) * | 2023-01-06 | 2023-05-12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跨链的物流业务管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6980169A (zh) * | 2023-02-10 | 2023-10-3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区块链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361271B (zh) * | 2023-05-09 | 2024-01-23 | 中航信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数据修改迁移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6561770B (zh) * | 2023-05-19 | 2024-03-08 | 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 | 设备固件安全验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77427A (zh) * | 2017-08-31 | 2018-01-12 | 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迁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8170740A (zh) * | 2017-12-18 | 2018-06-15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迁移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829350A (zh) * | 2018-05-31 | 2018-11-1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CN110134668A (zh) * | 2019-04-28 | 2019-08-1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应用于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0717762A (zh) * | 2019-12-16 | 2020-01-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815443B (zh) * | 2016-12-30 | 2023-09-11 | 美商英特爾公司 | 用於物聯網之非暫時性機器可讀取媒體 |
US10255342B2 (en) * | 2017-04-12 | 2019-04-09 | Vijay K. Madisetti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uning blockchain scalability, decentralization, and security for fast and low-cost payment and transaction processing |
US11481740B1 (en) * | 2017-04-25 | 2022-10-25 | EMC IP Holding Company LLC | Distributed ledger for peer-to-peer cloud data asset valuation |
CA3014218C (en) * | 2017-08-15 | 2023-07-04 | Mani Fazeli | Application server for automated data transfer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CN111480315B (zh) * | 2017-12-15 | 2024-07-16 | 区块链控股有限公司 | 使用低熵密码授权区块链交易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和方法 |
US10671315B2 (en) * | 2018-08-17 | 2020-06-02 |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 Blockchain architecture for selective data restore and migration |
US11157247B2 (en) * | 2019-06-19 | 2021-10-26 | Accenture Global Solutions Limited | Cryptographic digital twin segregation system for development operations |
US11201747B2 (en) * | 2019-07-15 | 2021-12-14 | Sap Se | Federated data management between partner systems |
WO2019228571A2 (en) * | 2019-09-12 | 2019-12-05 | Alibaba Group Holding Limited | Log-structured storage systems |
CN110704196B (zh) * | 2019-10-15 | 2021-03-30 |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资源数据的转移方法、装置和区块链系统 |
US11388010B2 (en) * | 2019-10-18 | 2022-07-12 | Arcblock, Inc. | Blockchain account migration |
CN110706113A (zh) * | 2019-12-13 | 2020-01-1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跨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US11374739B2 (en) * | 2020-01-09 | 2022-06-28 | Eternal Paradise Limited | Methods of proving the immutability of digital records |
CN111309711A (zh) * | 2020-03-13 | 2020-06-19 | 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2020
- 2020-03-13 CN CN202010179351.9A patent/CN111309711A/zh active Pending
- 2020-11-11 WO PCT/CN2020/128098 patent/WO2021179655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
- 2022-04-07 US US17/715,746 patent/US20220229577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577427A (zh) * | 2017-08-31 | 2018-01-12 | 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迁移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08170740A (zh) * | 2017-12-18 | 2018-06-15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迁移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8829350A (zh) * | 2018-05-31 | 2018-11-1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和装置 |
CN110134668A (zh) * | 2019-04-28 | 2019-08-16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应用于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10717762A (zh) * | 2019-12-16 | 2020-01-21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Cited By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79655A1 (zh) * | 2020-03-13 | 2021-09-16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1935083A (zh) * | 2020-06-29 | 2020-11-13 | 飞诺门阵(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业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015517B (zh) * | 2020-08-05 | 2024-03-29 | 北京链飞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k8s集群的区块链节点动态迁移方法和系统 |
CN112015517A (zh) * | 2020-08-05 | 2020-12-01 | 北京链飞未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k8s集群的区块链节点动态迁移方法和系统 |
JP7421443B2 (ja) | 2020-08-11 | 2024-01-2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移行方法、データ移行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 |
JP2022032116A (ja) * | 2020-08-11 | 2022-02-25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データ移行方法、データ移行システム、およびノード |
CN111985006A (zh) * | 2020-08-18 | 2020-11-24 | 深圳中兴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同步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016898A (zh) * | 2020-08-31 | 2020-12-01 | 光大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协同办公方法及装置、系统 |
CN112258304A (zh) * | 2020-09-01 | 2021-01-22 | 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 | 共识记账方法、标识溯源方法及系统、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1984631A (zh) * | 2020-09-02 | 2020-11-24 | 深圳壹账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生产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4268953B (zh) * | 2020-09-14 | 2023-08-15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认证方法、查询节点、系统及设备 |
CN114268953A (zh) * | 2020-09-14 | 2022-04-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一种基站认证方法、查询节点、系统及设备 |
CN112052235A (zh) * | 2020-09-21 | 2020-12-08 | 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区块链交易数据迁移的方法及装置 |
CN112214518B (zh) * | 2020-11-09 | 2021-06-11 |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12214518A (zh) * | 2020-11-09 | 2021-01-12 | 广东新禾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共享方法及系统 |
CN112540969B (zh) * | 2020-11-26 | 2023-07-14 | 南京纯白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区块链间智能合约的数据迁移方法 |
CN112540969A (zh) * | 2020-11-26 | 2021-03-23 | 南京纯白矩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异构区块链间智能合约的数据迁移方法 |
CN112702389A (zh) * | 2020-12-07 | 2021-04-23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数据权益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395300B (zh) * | 2021-01-20 | 2021-05-25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12079130B2 (en) | 2021-01-20 | 2024-09-03 | 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data based on block chain, device and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
CN112395300A (zh) * | 2021-01-20 | 2021-02-23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2836228A (zh) * | 2021-02-07 | 2021-05-25 | 深圳市星网储区块链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所有权的分布式管理系统 |
CN113765675B (zh) * | 2021-06-21 | 2022-05-2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CN113765675A (zh) * | 2021-06-21 | 2021-12-07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介质 |
WO2023078200A1 (zh) * | 2021-11-08 | 2023-05-11 | 支付宝(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区块的迁移 |
CN114499872A (zh) * | 2021-12-24 | 2022-05-13 | 山东浪潮工业互联网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星火链跨链方法及设备 |
CN114499872B (zh) * | 2021-12-24 | 2024-05-28 | 浪潮工业互联网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工业互联网的星火链跨链方法及设备 |
WO2023207077A1 (zh) * | 2022-04-29 | 2023-11-02 | 蚂蚁区块链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区块链节点的迁移方法及装置 |
CN115630046A (zh) * | 2022-12-22 | 2023-01-20 | 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 区块链迁移的方法和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29577A1 (en) | 2022-07-21 |
WO2021179655A1 (zh) | 2021-09-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309711A (zh) | 跨区块链的数据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833081B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设备组网认证方法 | |
WO2022042301A1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智能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409122B (zh) | 文件存储方法及其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 |
WO2021179661A1 (zh) | 跨区块链的数据互存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639714B (zh)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物联网身份注册与验证方法 | |
CN110597839B (zh) | 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CN109711836A (zh) | 一种交易的存储方法、存储网络和电子设备 | |
US20160342977A1 (en) |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virtual asset transactions | |
CN113874897A (zh) | 用于通过区块链网络实现转账的计算机实现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9472164A (zh) | 合同数据的验证方法及其网络和电子设备 | |
JP2019517175A (ja) | ブロックチェーンを用いる論理ゲート機能の実装 | |
CN109726887A (zh) | 基于区块链的移动众包数据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及方法 | |
CN111476573B (zh) | 一种账户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656386B (zh) | 管理账本系统中的交易请求 | |
CN112685505A (zh) | 一种交易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1630545B (zh) | 管理账本系统中的交易请求 | |
CN109491965A (zh) | 购售电合同的存储方法及其网络和电子设备 | |
CN110598456A (zh) | 一种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
US20240097879A1 (en) | Blockchain-based data management of distributed binary objects | |
CN111367923A (zh)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节点设备及存储介质 | |
JP2023530594A (ja) | 分散型データベースにおける許可されたイベント処理 | |
Homoliak et al. | Aquareum: A centralized ledger enhanced with blockchain and trusted computing | |
CN111630549B (zh) | 管理账本系统中的交易请求 | |
KR102298497B1 (ko) | 전력 관리 서버 및 컴퓨터 프로그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EG |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2482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