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3819B - 轮毂电机 - Google Patents
轮毂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3819B CN111293819B CN202010318591.2A CN202010318591A CN111293819B CN 111293819 B CN111293819 B CN 111293819B CN 202010318591 A CN202010318591 A CN 202010318591A CN 111293819 B CN111293819 B CN 11129381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tor shaft
- flow passage
- casing
- shell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channels or ducts for flow of cooling medium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by ambient air flowing through the machine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5/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2205/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drain passages or by venting, breathing or pressure compensating mea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4—Electric machine technologies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轮毂电机,本发明的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定子、机壳、转子、导流板,导流板具有迎风面,迎风面用于引导散热通道内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散热,所述导流板活动配置在机壳上,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通气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导流板将气流引导向机壳内发热部件能够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更好的散热,同时导流板活动配置在机壳上,在机壳旋转时,在重力作用下,导流板姿态变化,改变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的位置,使机壳内发热部件的受热较为均匀,使机壳内散热气流对机壳内发热部件的散热作用均匀,解决目前的采用风冷的轮毂电机内部散热气流均匀性较差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轮毂电机。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上的轮毂电机因功率密度高、密封性强以及空间小等特点,使得轮毂电机内部温升速度快且散热困难。轮毂电机内部的温度过高会造成线圈绝缘性遭到破坏、永磁体不可逆退磁等后果,进而降低轮毂电机的寿命,因此轮毂电机内部温度必须控制到轮毂电机所允许的范围内。
授权公告号为CN204132322U、授权公告日为2018.07.0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风冷散热结构,在轮毂电机左右两侧设置有轮毂电机端盖,电机轴与左侧轮毂电机端盖之间设置轴承,电机轴设置有内外两层同心圆的风道,内层风道为进风通道,外层风道为出风通道,进风通道及出风通道的一端与轮毂电机内腔连通,进风通道及出风通道另一端分别连接进风口和出风口,使气流在密封的轮毂电机内部顺利流动带走热量。气流在轮毂内部流动时,并不直接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并且由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开设数量的限制,气流的均匀性较差,存在散热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电机,用于解决目前的采用风冷的轮毂电机内部散热气流均匀性较差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轮毂电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轮毂电机,包括:
电机轴;
定子,固定在电机轴上;
机壳,转动装配在电机轴上,内有散热通道;
转子,固定在机壳内;
轮毂电机还包括:
导流板,具有迎风面,迎风面用于引导散热通道内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散热,所述导流板活动配置在机壳上,以在机壳旋转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改变姿态,导流板通过姿态的变化改变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的位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轮毂电机的散热通道内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的迎风面用于引导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散热,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直接通气的方式相比,本发明的导流板将气流引导向机壳内发热部件能够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更好的散热,同时导流板活动配置在机壳上,在机壳旋转时,在重力作用下,导流板姿态变化,改变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的位置,使机壳内发热部件的受热较为均匀,使机壳内散热气流对机壳内发热部件的散热作用均匀,解决目前的采用风冷的轮毂电机内部散热气流均匀性较差造成的散热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铰接在机壳内,机壳内设有限制导流板摆动角度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结构可以对气流进行更好的约束。
进一步的,导流板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轴线共面。导流板摆动时绕铰接轴线摆动,摆动时导流板在两个轴线所在平面的两侧来回摆动,进一步提高机壳内气流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悬伸在机壳内,导流板铰接在固定杆悬伸的一端。固定杆结构简单,方便安装。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端部设有安装孔,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板铰接轴,导流板铰接轴插装至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孔壁和导流板铰接轴中一个上设有滑块,另一个上设有与滑块沿导流板铰接轴周向滑动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沿导流板铰接轴周向延伸,弧形槽和滑块构成所述限位结构,弧形槽在导流板铰接轴周向相对的两个槽壁面用于与滑块挡止配合,限制导流板的摆动角度。弧形槽和滑块结构简单稳定,对导流板限位效果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板为内凹弧形板,导流板上的凹口朝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弧形导流板能够聚风,将较多的风引导至机壳内发热部件上。
进一步的,所述内凹弧形板为瓦形板。瓦形板结构简单,便于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向机壳内通入气体的机壳气体流道,电机轴上设有供机壳内气体排出的电机轴气体流道,机壳气体流道通过供气口与散热通道连通,机壳上沿电机轴轴向延伸的部分为外周部,处于外周部两端的部分为壳端部,供气口设置在外周部上,所述导流板设置在壳端部上。供气口设置在外周部上能够增加进气口的数量,增加进气量,在机壳内部形成正压,提高散热效率。
进一步的,机壳上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机壳液体流道和供冷风流过的机壳气体流道,电机轴上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电机轴液体流道和供冷风流过的电机轴气体流道;
机壳液体流道具有与电机轴液体流道连通的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和用于与外接液体管道连通的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呈环形,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呈环形或者圆形;
机壳包括在电机轴轴向上分别处于容纳腔两侧的两个轴端部分和连接两个轴端部分的外周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和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分别设置在两个轴端部分上;
电机轴流道连通口、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和电机轴同轴;
机壳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处与电机轴转动密封配合;
机壳气体流道的一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电机轴气体流道的一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
机壳气体流道具有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的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设置在同一轴端部分上,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呈环形且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同轴;
外部旋转接头,包括与电机轴固定的固定部和与机壳轴端部分固定的转动部,转动部与固定部转动密封配合,外部旋转接头内设有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连通的液体转接头通道和与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连通的气体转接头通道,固定部上设有用于连通气体转接头通道与外接气体管道的气体连接口及用于连通液体转接头通道与外接液体管道的液体连接口,机壳通过外部旋转接头与外接液体管道和外接气体管道转动密封配合。
有益效果:该轮毂电机上设有机壳液体流道和电机轴液体流道,冷却液在两者中流动而能够实现对机壳的冷却,该轮毂电机上还设有机壳气体流道和电机轴气体流道,机壳气体流道和电机轴气体流道分别与机壳的散热通道连通,冷风可以在机壳气体流道、散热通道和电机轴气体流道内流动而实现对机壳内发热部件的冷却;该轮毂电机通过液冷和风冷两种方式实现其散热,可以提高其散热效果和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图1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的实施例1的使用状态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C-C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的实施例1中机壳的外周部分上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连接段的布置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的实施例1中外部旋转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所提供的轮毂电机的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内导流板的安装状态示意图;
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9是图7中导流板的剖视图;
图10是图9中导流板铰接轴与固定杆的剖视图;
图中:1-电机轴,2-定子,3-第一壳端部,4-第二壳端部,5-外周部,6-第一轴承,7-第二轴承,8-第一旋转密封圈,9-第二旋转密封圈,10-轴体,11-轴套,12-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4-第一机壳环形壁,15-第二机壳环形壁,16-第三机壳环形壁,17-内部旋转接头,18-电机轴连接部,19-机壳连接部,20-第四机壳环形壁,21-连接管,22-第一转动部,23-第二转动部,24-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5-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6-气体转接头通道,27-第一液体连接口,28-第二液体连接口,29-气体连接口,30-进气管,31-出气管,32-进液管,33-第一出液管,34-第二出液管,35-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6-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7-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8-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9-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40-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1-容纳腔,42-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4-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6-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9-外部旋转接头,50-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1-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2-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3-第三转动部,54-第四转动部,55-环形圆盘,56-第一接头环形壁,57-第二接头环形壁,58-第三接头环形壁,59-第四接头环形壁,60-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1-连通管段,62-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5-供气口,66-导流板,67-迎风面,68-导流板铰接轴;69-固定杆;70-弧形槽;71-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本发明的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1:
轮毂电机包括电机轴和与电机轴转动转动配合的电机壳,电机轴上套装固定有定子2,定子2处于电机壳内,电机壳内还固定有转子。
如图1至图3所示,机壳包括外周部5和壳端部,壳端部沿电机轴径向延伸,外周部沿电机轴周向延伸,壳端部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壳端部和第二壳端部,两个壳端部在电机轴轴向上间隔设置,与外周部围成容纳定子2和转子的容纳腔41。本实施例中,第一壳端部设置在左端,第二壳端部设置在右端。
机壳包括第一壳端部3、第二壳端部4和外周部5,第一壳端部3包括沿电机轴1径向延伸的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和自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朝右延伸的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整体呈圆盘形,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具有供电机轴1穿过的穿孔,第一壳端部3通过第一轴承6转动支撑在电机轴1上,并通过第一旋转密封圈8实现其与电机轴1的密封。
第二壳端部4包括沿电机轴1径向延伸的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和自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朝右延伸的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整体呈圆盘形,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具有供电机轴1穿过的穿孔,第二壳端部4通过第二轴承7转动支撑在电机轴1上,并通过第二旋转密封圈9实现其与电机轴1的密封。
外周部5将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和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连接起来,外周部5、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和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一起围成容纳腔41。
如图1-图3所示,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上设有多条径向延伸的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多条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呈放射状布置在第一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2上,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上供电机轴1穿过的穿孔的部分构成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的截面呈圆形且与电机轴1同轴,在机壳套装在电机轴1上后,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仅剩部分截面为环形的通道供冷却液流通,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与各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连通。
如图1和图3所示,电机轴1包括轴体10和套装固定在轴体10外侧的轴套11,轴套11的内壁上开设有多条轴向延伸的凹槽,凹槽一端贯穿轴套11端部与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连通,在轴套11套装在轴体10上后,这些凹槽形成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轴体10的右端设有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沿轴体10的轴向延伸,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的一端用于与外界的进液管32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处,并通过设置在轴体10上的多条径向贯穿轴体10的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与各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连通,多条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交叉布置;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和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一起构成电机轴1上的电机轴液体流道。
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的左端与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连通,进液管32中的冷却液可以依次经过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和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后进入各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内,为防止冷却液进入机壳内的容纳腔41内,在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与电机轴1的轴套11之间通过内部旋转接头17转动密封连接,内部旋转接头17包括与轴套11固定的电机轴连接部18和与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固定的机壳连接部19,机壳连接部19和电机轴连接部18均为筒状结构,机壳连接部19与电机轴连接部18嵌套配合,且在其嵌套配合部设置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机壳连接部19与电机轴连接部18能够实现转动密封配合,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2与轴套11转动密封配合;机壳连接部19和电机轴连接部18的内腔构成使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与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连通的连接通道。
如图1和图4所示,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包括由外至内同轴设置的第一机壳环形壁14、第二机壳环形壁15、第三机壳环形壁16和第四机壳环形壁20,四个机壳环形壁均与电机轴1同轴,第四机壳环形壁20与电机轴1的轴套11之间布置第二轴承7和第二旋转密封圈9,从而实现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与电机轴1转动配合且密封;第一机壳环形壁14与第二机壳环形壁15之间形成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第二机壳环形壁15与第三机壳环形壁16之间形成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第三机壳环形壁16与第四机壳环形壁20之间形成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和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均为环形且同轴。
如图1和图6所示,在电机轴1上对应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右端的位置处固定安装有一个外部旋转接头49,外部旋转接头49包括一个沿电机轴1径向延伸的环形圆盘55和固定在环形圆盘55的左侧面上并沿电机轴1的轴向延伸的四个接头环形壁,环形圆盘55固定在电机轴1的轴套11外周面上,四个接头环形壁由外至内分别为第一接头环形壁56、第二接头环形壁57、第三接头环形壁58和第四接头环形壁59,四个接头环形壁均与电机轴1同轴;外部旋转接头49还包括第一转动部22、第二转动部23、第三转动部53和第四转动部54,第一转动部22、第二转动部23、第三转动部53和第四转动部54均为筒状结构且直径依次减小;环形圆盘55、第一接头环形壁56、第二接头环形壁57、第三接头环形壁58和第四接头环形壁59一起构成外部旋转接头49的固定部。
如图1和图6所示,第一转动部22与第一接头环形壁56嵌套配合,且在其嵌套位置处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第一转动部22与第一接头环形壁56的转动密封配合;第二转动部23与第二接头环形壁57嵌套配合,且在其嵌套位置处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第二转动部23与第二接头环形壁57的转动密封配合;第三转动部53与第三接头环形壁58嵌套配合,且在其嵌套位置处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第三转动部53与第三接头环形壁58的转动密封配合;第四转动部54与第四接头环形壁59嵌套配合,且在其嵌套位置处设有轴承(图中未示出)和密封圈(图中未示出),从而实现第四转动部54与第四接头环形壁59的转动密封配合;第一转动部22、第二转动部23、第三转动部53和第四转动部54构成外部旋转接头49的转动部。
如图1和图6所示,外部旋转接头49内具有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和气体转接头通道26,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由第一转动部22、第一接头环形壁56、第二转动部23和第二接头环形壁57围成,气体转接头通道26由第二转动部23、第二接头环形壁57、第三转动部53和第三接头环形壁58围成,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由第三转动部53、第三接头环形壁58、第四转动部54和第四接头环形壁59围成;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和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构成外部旋转接头49内的液体转接头通道。
如图1所示,外部旋转接头49的左端与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的右端连接,具体为:第一转动部22与第一机壳环形壁14固定连接,第二转动部23与第二机壳环形壁15固定连接,第三转动部53与第三机壳环形壁16固定连接,第四转动部54与第四机壳环形壁20固定连接;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13内的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与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连通,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与气体转接头通道26连通,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与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连通。
如图1和图6所示,在外部旋转接头49的环形圆盘55上对应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设有轴向贯穿环形圆盘55的第一液体连接口27,第一液体连接口27用于连接外界的第一出液管33,在环形圆盘55上对应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设有轴向贯穿环形圆盘55的第二液体连接口28,第二液体连接口28用于连接外界的第二出液管34,在环形圆盘55上对应气体转接头通道26设有轴向贯穿环形圆盘55的气体连接口29,气体连接口29用于连接外界的进气管30,第一液体连接口27和第二液体连接口28一起构成固定部上的液体连接口。
本实施例中,机壳通过外部旋转接头49实现与第一出液管33、第二出液管34及进气管30的旋转密封配合。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上设有多条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的数量与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多条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沿径向延伸且呈放射状布置在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43上,各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均与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和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连通。
如图5所示,在外周部5上设有多条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的数量与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的一端连通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另一端连通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从而使得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和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连通;在外周部5上还设有多条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的数量比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的数量少一个,各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分别设于相邻的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之间,以用于使相邻的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首尾顺次相接并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在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内设有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39,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39与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连通;在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内设有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与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39连通,在每条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上还设有两个朝向容纳腔41延伸并使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与容纳腔41连通的连通管段61;在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内设有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0,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0连通相邻的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而使得各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首尾顺次相连;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构成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0构成外周机壳气体流道连接段。
使用冷却液对该轮毂电机进行冷却时,冷却液从进液管32进入轮毂电机,并经过第二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7、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或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第一液体转接头通道24(或第二液体转接头通道25)后,进入第一出液管33(或第二出液管34),同时冷却液还在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内流动,冷却液按照上述路径进行流动,并对机壳和电机轴1进行冷却;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35、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37、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36、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和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38一起构成机壳液体流道,轴向延伸部流道段44与第一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6相接的端口构成电机轴流道连通口,进液管32、第一出液管33和第二出液管34为外接液体管道,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0和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52右端的端口构成机壳液体流道的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
如图1和图3所示,在电机轴1对应容纳腔41的轴段中的轴体10上设有多条径向贯穿轴体10的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各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交叉布置,在轴套11上对应各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的端口处设有对应的穿孔,穿孔处设有连接管21,连接管21延伸至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内,从而使得容纳腔41与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连通;在轴体10上还设有一条沿轴体10的轴向延伸的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的左端与各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连通,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的右端止于轴体10上的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的左侧,在轴体10上还设有一条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的一端与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连通,另一端在轴体10的侧面与外界连通,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在经过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时与第三电机轴液体流道段48错开,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与外界连通的出口用于与外界的出气管31连接。
如图7至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容纳腔41内的气流通道构成机壳内的散热通道,连接管段61的末端开口形成向散热通道内供气的供气口65,机壳气体流道通过供气口65与散热通道连通。
为了均匀进入散热通道内的气流,本发明的散热通道内设有导流板66,导流板66具有迎风面67和背风面,迎风面67用于引导散热通道内气流吹向定子2对定子2散热。本实施例中导流板66铰接在机壳内,导流板66尾部设有导流板铰接轴68,机壳内固定有固定杆69,固定杆69一端为悬伸在机壳内的悬伸端,导流板66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1轴线共面,导流板66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1轴线有设定夹角,在沿电机轴1轴线远离定子2的方向上,导流板铰接轴68逐渐远离电机轴轴线。固定杆69悬伸端设置有安装孔,导流板铰接轴68插装至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孔壁上设有弧形槽70,导流板铰接轴68上设有滑块71,弧形槽70沿导流板铰接轴68轴向延伸,弧形槽70在导流板铰接轴68周向相对的两个槽壁面用于与滑块71挡止配合,限制导流板66的摆动角度。本实施例中的弧形槽70和滑块71构成限制导流板66摆动角度的限位结构。本实施例中,弧形槽设置两个,对应的滑块设置两个,滑块与弧形槽一一对应。
本实施例中,导流板66通过导流板铰接轴68摆动配置在机壳内,在机壳旋转时,导流板66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改变姿态,导流板66通过姿态的变化改变气流吹向定子2的位置。导流板铰接轴68与导流板66焊接固定。为了避免气流速度、在机壳转动过程时向心力等因素的影响,导流板66的重量应当适当加重,以保证导流板66能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能够改变姿态。
导流板66为弧形板,弧形板的凹口朝向定子2,本实施例中弧形板呈瓦片状,瓦片状的弧形板中间形成沿导流板铰接轴68轴向贯通的凹槽。
使用冷风对该轮毂电机进行冷却时,冷风从进气管30进入轮毂电机,并经过气体转接头通道26、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39、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连通管段61、容纳腔41、连接管21、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和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后,进入出气管31,同时冷风还在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0内流动,冷风经过上述路径流动并对定子22进行冷却。冷风经过供气口65进入散热通道内后,在导流板66的作用下被引导吹向定子2,提高对定子2的冷却效果。
连接管21、第一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2、第二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3和第三电机轴气体流道段64构成电机轴气体流道,连通管段61、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40、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60、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39、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一起构成机壳气体流道,进气管30和出气管31为外接气体管道,机壳轴向气体流道段51的右端端口构成机壳气体流道的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导流板直接铰接在机壳内壁上。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也可以铰接在机壳的外周部上。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导流板为V形板,V形板形成的V形槽槽口朝向定子,V形槽沿导流板铰接轴线延伸方向延伸。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也可以是平板。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导流板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轴线平行间隔设置。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轴线也可以不共面。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5,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可以是固定在机壳内的限位杆,限位杆设置两个,在导流板的转动方向上,两个限位杆分别与正向和反向转动的导流板挡止配合,限制导流板的两个极限位置。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在导流板铰接轴上设置弧形槽,在安装孔的孔壁设置滑块,滑块与弧形槽配合限制导流板的摆动角度。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6,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导流板上设置安装孔,固定杆端部设置导流板铰接轴,导流板铰接轴差装置至安装孔内。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7,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机壳气体流道供气体排出,电机轴气体流道供气体进入。其他实施例中,机壳与电机轴的安装方式也可以采用授权公告号为CN204132322U的专利中公开的安装方式,在机壳增加导流板即可。
本发明轮毂电机的具体实施例8,本实施例中的轮毂电机与具体实施例1中轮毂电机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机壳内仅设置气体流道,没有液体流道。
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的迎风面也可以将气流引导向定子之外的其他发热部件。
其他实施例中,导流板可以设置多个,各导流板的位置以及导流方向可以不同。
其他实施例中,轴向延伸部流道段的截面也可以本身就呈环形。
其他实施例中,机壳气体流道也可以与机壳液体流道错开布置,具体为:在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处,仅设置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而不设置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同时在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和外周部上,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错开布置,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错开布置,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四机壳气体流道段错开布置。
其他实施例中,机壳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处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电机轴转动密封配合,如设置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沿电机轴轴向延伸至电机轴的轴套处,然后在第一壳端部轴向延伸部与轴套之间设置轴承和旋转密封圈,同样可以实现机壳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处与电机轴转动密封配合。
其他实施例中,机壳气体流道也可以与机壳液体流道错开布置,具体为:在第二壳端部轴向延伸部处,仅设置第一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而不设置第二机壳轴向液体流道段,同时在第二壳端部径向延伸部和外周部上,轴端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错开布置,第一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错开布置,第二外周机壳气体流道段与第四机壳气体流道段错开布置。其他实施例中,机壳液体流道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和机壳气体流道中的冷风的流动方向也可以相同。
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和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也可以仅设置一条或两条;第一机壳液体流道段和第二机壳液体流道段也可以在对应机壳部位上呈任意角度拐弯布置。
可以在相邻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之间设置两条第四机壳液体流道段,然后同时使得相邻第三机壳液体流道段的首与首相连,尾与尾相连。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发明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轮毂电机,包括:
电机轴;
定子,固定在电机轴上;
机壳,转动装配在电机轴上,内有散热通道;
转子,固定在机壳内;
其特征在于,轮毂电机还包括:
导流板,具有迎风面,迎风面用于引导散热通道内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对机壳内发热部件散热,所述导流板活动配置在机壳上,以在机壳旋转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改变姿态,导流板通过姿态的变化改变气流吹向机壳内发热部件的位置;
所述导流板铰接在机壳内,机壳内设有限制导流板摆动角度的限位结构;
所述机壳上固定有固定杆,固定杆一端悬伸在机壳内,导流板铰接在固定杆悬伸的一端;
所述固定杆端部设有安装孔,导流板上设置有导流板铰接轴,导流板铰接轴插装至安装孔内,安装孔的孔壁和导流板铰接轴中一个上设有滑块,另一个上设有与滑块沿导流板铰接轴周向滑动配合的弧形槽,弧形槽沿导流板铰接轴周向延伸,弧形槽和滑块构成所述限位结构,弧形槽在导流板铰接轴周向相对的两个槽壁面用于与滑块挡止配合,限制导流板的摆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导流板的铰接轴线与电机轴轴线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为内凹弧形板,导流板上的凹口朝向机壳内发热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弧形板为瓦形板。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壳壁内设有向机壳内通入气体的机壳气体流道,电机轴上设有供机壳内气体排出的电机轴气体流道,机壳气体流道通过供气口与散热通道连通,机壳上沿电机轴轴向延伸的部分为外周部,处于外周部两端的部分为壳端部,供气口设置在外周部上,所述导流板设置在壳端部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毂电机,其特征在于,机壳上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机壳液体流道和供冷风流过的机壳气体流道,电机轴上设有供冷却液流过的电机轴液体流道和供冷风流过的电机轴气体流道;
机壳液体流道具有与电机轴液体流道连通的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和用于与外接液体管道连通的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呈环形,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呈环形或者圆形;
机壳包括在电机轴轴向上分别处于容纳腔两侧的两个轴端部分和连接两个轴端部分的外周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和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分别设置在两个轴端部分上;
电机轴流道连通口、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和电机轴同轴;
机壳在电机轴流道连通口处与电机轴转动密封配合;
机壳气体流道的一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电机轴气体流道的一端与散热通道连通,另一端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
机壳气体流道具有用于与外接气体管道连通的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设置在同一轴端部分上,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呈环形且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同轴;
外部旋转接头,包括与电机轴固定的固定部和与机壳轴端部分固定的转动部,转动部与固定部转动密封配合,外部旋转接头内设有与液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连通的液体转接头通道和与气体流道外接连通口连通的气体转接头通道,固定部上设有用于连通气体转接头通道与外接气体管道的气体连接口及用于连通液体转接头通道与外接液体管道的液体连接口,机壳通过外部旋转接头与外接液体管道和外接气体管道转动密封配合。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8591.2A CN111293819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轮毂电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318591.2A CN111293819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轮毂电机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3819A CN111293819A (zh) | 2020-06-16 |
CN111293819B true CN111293819B (zh) | 2022-02-25 |
Family
ID=710274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318591.2A Active CN111293819B (zh) | 2020-04-21 | 2020-04-21 | 轮毂电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29381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91916B (zh) * | 2021-11-04 | 2022-09-2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电机机壳、电机、空压机系统和家用电器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9821A (zh) * | 2012-02-23 | 2014-11-19 | L-3通信磁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集成冷却的用于飞行器起落装置的驱动单元 |
CN205123442U (zh) * | 2015-12-01 | 2016-03-30 | 莆田市远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轮毂电机及应用该轮毂电机的汽车 |
CN105958729A (zh) * | 2014-10-11 | 2016-09-21 |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风冷散热结构 |
CN207166309U (zh) * | 2017-09-12 | 2018-03-30 | 绿佳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轮毂电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753107B2 (en) * | 2006-08-18 | 2010-07-13 |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
TWI405074B (zh) * | 2009-01-08 | 2013-08-11 | Asustek Comp Inc | 散熱模組以及具有此散熱模組之電子裝置 |
-
2020
- 2020-04-21 CN CN202010318591.2A patent/CN1112938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59821A (zh) * | 2012-02-23 | 2014-11-19 | L-3通信磁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集成冷却的用于飞行器起落装置的驱动单元 |
CN105958729A (zh) * | 2014-10-11 | 2016-09-21 | 浙江兆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轮毂电机风冷散热结构 |
CN205123442U (zh) * | 2015-12-01 | 2016-03-30 | 莆田市远泰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轮毂电机及应用该轮毂电机的汽车 |
CN207166309U (zh) * | 2017-09-12 | 2018-03-30 | 绿佳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轮毂电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3819A (zh) | 2020-06-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56445B (zh) | 一种对电机进行冷却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123380B (zh) | 转子空冷定子蒸发冷却的汽轮发电机 | |
CN110868002A (zh) | 高速永磁电机的新型一体化水冷系统 | |
CN111293819B (zh) | 轮毂电机 | |
CN111969767A (zh) | 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机 | |
CN115986998B (zh) | 一种散热电机 | |
WO2022068032A1 (zh) | 一种电机及其外壳 | |
CN107994735B (zh) | 电机冷却系统 | |
CN110735808B (zh) | 一种脉动流强化冷却轴承座装置 | |
WO2019132261A1 (ko) | 모터 냉각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자동차 | |
CN110445306B (zh) | 高功率密度高防护等级永磁电机的高效水冷散热结构 | |
CN111162623B (zh) | 一种轮毂电机 | |
CN115360849B (zh) | 飞轮储能系统 | |
CN116800005A (zh) | 一种风冷式电机的通风散热结构 | |
CN212155270U (zh) | 一种机泵轴承风冷装置 | |
CN114448150A (zh) | 集成化电驱系统冷却结构及集成化电驱系统 | |
CN102420498B (zh) | 水套冷发电机的风路 | |
CN113323908A (zh) | 空压机、空调和汽车 | |
CN113489219A (zh) | 电机冷却结构、电机、压缩机 | |
WO2022148010A1 (zh) | 多端口阀门以及具有该多端口阀门的热管理系统 | |
CN202334146U (zh) | 水套冷发电机的风路 | |
CN220291818U (zh) | 高速风冷电机 | |
CN214013969U (zh) | 一种轴向磁场盘式轮毂电机的高效冷却散热结构 | |
CN219802086U (zh) | 永磁耦合器和传动系统 | |
CN221929486U (zh) | 一种通风型三相电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