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90099B - 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90099B CN111290099B CN201811502220.9A CN201811502220A CN111290099B CN 111290099 B CN111290099 B CN 111290099B CN 201811502220 A CN201811502220 A CN 201811502220A CN 111290099 B CN111290099 B CN 1112900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lens element
- imaging lens
- imaging
- surface fac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18—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with lenses having one or more non-spherical faces, e.g. for reducing geometrical aberratio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R51‑R52)/(R51+R52)<10;其中,R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现今的成像镜头的发展趋势,除了不断朝向小型化发展外,随着不同的应用需求,还需具备重量轻及高分辨率的能力,已知的成像镜头已经无法满足现今的需求,需要有另一种新架构的成像镜头,才能同时满足小型化、重量轻及高分辨率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镜头总长度较短、重量较轻、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且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R51-R52)(R51+R52)<10;其中,R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其中第二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四透镜可更包括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五透镜可更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5mm<f5-f2<4mm;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5<TTL(f5-f2)<7;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TTL为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间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2mm<f×(TC34T5)<20mm;其中,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C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距,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2<(R51-R52)f<7;其中,R5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3<f5TC34<6.5;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TC34为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光轴上的空气间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3<R52T5<-8;其中,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T5为第五透镜于光轴上的厚度。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12f5<1;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12为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0<f123f5<1;其中,f5为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123为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第三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实施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镜头总长度较短、重量较轻、分辨率较高,但是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2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2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2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4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4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4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6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6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6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
图8A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
图8B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畸变(Distortion)图。
图8C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Transfer Function)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及一凹面朝向像侧;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此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物侧;及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此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像侧;其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及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其中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1<(R51-R52)(R51+R52)<10;其中,R51为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
请参阅底下表一、表二、表四、表五、表七、表八、表十及表十一,其中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分别为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二、表五、表八及表十一分别为表一、表四、表七及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
图1、3、5、7分别为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二、三、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其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1、S21、S31、S41为凸面,像侧面S12、S22、S32、S42为凹面,物侧面S11、S21、S31、S41与像侧面S12、S22、S32、S42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二透镜L12、L22、L32、L42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3、S23、S33、S43与像侧面S14、S24、S34、S44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三透镜L13、L23、L33、L43具有负屈光力由玻璃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5、S25、S35、S45与像侧面S16、S26、S36、S46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四透镜L14、L24、L34、L44具有负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物侧面S17、S27、S37、S47为凹面,物侧面S17、S27、S37、S47与像侧面S18、S28、S38、S48皆为非球面表面。
第五透镜L15、L25、L35、L45具有正屈光力由塑料材质制成,其像侧面S110、S210、S310、S410为凸面,物侧面S19、S29、S39、S49与像侧面S110、S210、S310、S410皆为非球面表面。
另外,成像镜头1、2、3、4至少满足底下其中一条件:
1<(R51-R52)/(R51+R52)<10 (1)
0<f12/f5<1 (2)
0<f123/f5<1 (3)
12mm<f×(TC34/T5)<20mm (4)
2<(R51-R52)/f<7 (5)
3<f5/TC34<6.5 (6)
0.5<TTL/(f5-f2)<7 (7)
0.5mm<f5-f2<4mm (8)
-13<R52/T5<-8 (9)
其中,f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成像镜头1、2、3、4的有效焦距,f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二透镜L12、L22、L32、L42的有效焦距,f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的有效焦距,f1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分别与第二透镜L12、L22、L32、L42组合的组合有效焦距,f123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分别与第二透镜L12、L22、L32、L42及第三透镜L13、L23、L33、L43组合的组合有效焦距,R51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的物侧面S19、S29、S39、S49的曲率半径,R52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的像侧面S110、S210、S310、S410的曲率半径,TTL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一透镜L11、L21、L31、L41的物侧面S11、S21、S31、S41分别至成像面IMA1、IMA2、IMA3、IMA4于光轴OA1、OA2、OA3、OA4上的间距,T5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五透镜L15、L25、L35、L45于光轴OA1、OA2、OA3、OA4上的厚度,TC34为第一实施例至第四实施例中第三透镜L13、L23、L33、L43的像侧面S16、S26、S36、S46分别至第四透镜L14、L24、L34、L44的物侧面S17、S27、S37、S47于光轴OA1、OA2、OA3、OA4上的空气间距。使得成像镜头1、2、3、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减少镜头总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有效的修正像差。
现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成像镜头1沿着光轴OA1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11、光圈ST1、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第五透镜L15及滤光片OF1。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1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第七段落,其中:
第二透镜L12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3为凸面,像侧面S14为凹面;第三透镜L13为弯月型透镜,其物侧面S15为凸面,像侧面S16为凹面;第四透镜L14可更为双凹透镜,其像侧面S18为凹面;第五透镜L15可更为双凸透镜,其物侧面S19为凸面;
滤光片OF1其物侧面S111与像侧面S112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1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1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减少镜头总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一为图1中成像镜头1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一数据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有效焦距等于7.41865mm、光圈值等于2.49、镜头总长度等于6.029mm、视场等于30.74度。
表一
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由下列公式所得到:
z=ch2/{1+[1-(k+1)c2h2]1/2}+Ah4+Bh6+Ch8+Dh10+Eh12+Fh14+Gh16
其中:c:曲率;h:透镜表面任一点至光轴的垂直距离;k:圆锥系数;A~G:非球面系数。
表二为表一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二
表三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三可知,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三
另外,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2A至图2C看出。图2A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2B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2C所示的,是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2A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2mm之间。由图2B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畸变介于-4%至0%之间。由图2C可看出,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54至1.0之间。
显见第一实施例的成像镜头1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3,图3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2沿着光轴OA2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21、光圈ST2、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第五透镜L25及滤光片OF2。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2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七段落,其中:
第二透镜L22、第三透镜L23、第四透镜L24及第五透镜L25的表面型状凹凸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滤光片OF2其物侧面S211与像侧面S212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2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2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减少镜头总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四为图3中成像镜头2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四数据显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有效焦距等于7.27028mm、光圈值等于2.49、镜头总长度等于6.0438mm、视场等于31.15度。
表四
表四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五为表四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五
表六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六可知,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六
另外,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4A至图4C看出。图4A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4B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4C所示的,是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4A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场曲介于-0.03mm至0.04mm之间。由图4B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畸变介于-1.6%至1.4%之间。由图4C可看出,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5至1.0之间。
显见第二实施例的成像镜头2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5,图5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3沿着光轴OA3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31、光圈ST3、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第五透镜L35及滤光片OF3。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3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七段落,其中:
第二透镜L32、第三透镜L33、第四透镜L34及第五透镜L35的表面型状凹凸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滤光片OF3其物侧面S311与像侧面S312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3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3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减少镜头总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七为图5中成像镜头3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七数据显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有效焦距等于7.33967mm、光圈值等于2.49、镜头总长度等于6.0371mm、视场等于31.06度。
表七
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八为表七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八
表九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九可知,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九
另外,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图6A至图6C看出。图6A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6B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6C所示的,是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6A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场曲介于-0.04mm至0.05mm之间。由图6B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畸变介于-4%至0%之间。由图6C可看出,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25至1.0之间。
显见第三实施例的成像镜头3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请参阅图7,图7是依据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透镜配置示意图。成像镜头4沿着光轴OA4从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L41、光圈ST4、第二透镜L42、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第五透镜L45及滤光片OF4。成像时,来自物侧的光线最后成像于成像面IMA4上。根据【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至七段落,其中:
第二透镜L42、第三透镜L43、第四透镜L44及第五透镜L45的表面型状凹凸分别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透镜L12、第三透镜L13、第四透镜L14及第五透镜L15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滤光片OF4其物侧面S411与像侧面S412皆为平面。
利用上述透镜、光圈ST4及至少满足条件(1)至条件(9)其中一条件的设计,使得成像镜头4能有效的缩短镜头总长度、有效的减少镜头总重量、有效的提升分辨率、有效的修正色差、有效的修正像差。
表十为图7中成像镜头4的各透镜的相关参数表,表十数据显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有效焦距等于6.84319mm、光圈值等于2.49、镜头总长度等于5.76075mm、视场等于33.18度。
表十
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与第一实施例中表一的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凹陷度z的定义相同,在此皆不加以赘述。
表十一为表十中各个透镜的非球面表面的相关参数表,其中k为圆锥系数(ConicConstant)、A~G为非球面系数。
表十一
表十二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相关参数值及其对应条件(1)至条件(9)的计算值,由表十二可知,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皆能满足条件(1)至条件(9)的要求。
表十二
另外,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光学性能也可达到要求,这可从第8A至图8C看出。图8A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场曲(Field Curvature)图。图8B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畸变(Distortion)图。图8C所示的,是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调变转换函数(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图。
由图8A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场曲介于-0.08mm至0.04mm之间。由图8B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畸变介于-1%至3%之间。由图8C可看出,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其调变转换函数值介于0.06至1.0之间。
显见第四实施例的成像镜头4的场曲、畸变都能被有效修正,镜头分辨率也能满足要求,从而得到较佳的光学性能。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R51-R52)/(R51+R52)<10;
0.5mm<f5-f2<4mm;
其中,R5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四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五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2mm<f×(TC34/T5)<20mm;
其中,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C34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2<(R51-R52)/f<7;
其中,R5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3<f5/TC34<6.5;
其中,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TC34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距。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3<R52/T5<-8;
其中,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f12/f5<1;
其中,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12为该第一透镜以及该第二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f123/f5<1;
其中,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f123为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以及该第三透镜的组合有效焦距。
9.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R51-R52)/(R51+R52)<10;
0.5mm<f5-f2<4mm;
0.5<TTL/(f5-f2)<7;
其中,R5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2为该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5为该第五透镜的有效焦距。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
该第二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三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该像侧;
该第四透镜更包括一凹面朝向该像侧;以及
该第五透镜更包括一凸面朝向该物侧。
1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透镜组成: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一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物侧以及一凹面朝向像侧;
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该第四透镜包括一凹面朝向该物侧;以及
第五透镜具有正屈光力,该第五透镜包括一凸面朝向该像侧;
其中该第一透镜、该第二透镜、该第三透镜、该第四透镜以及该第五透镜沿着光轴从该物侧至该像侧依序排列;
其中该成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1<(R51-R52)/(R51+R52)<10;
12mm<f×(TC34/T5)<20mm;
其中,R51为该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2为该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f为该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TC34为该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该第四透镜的物侧面于该光轴上的空气间距,T5为该第五透镜于该光轴上的厚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2220.9A CN111290099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成像镜头 |
US16/664,998 US11428902B2 (en) | 2018-12-10 | 2019-10-28 | Lens assembly comprising five lenses of ++−−+ refractive power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02220.9A CN111290099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成像镜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0099A CN111290099A (zh) | 2020-06-16 |
CN111290099B true CN111290099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709709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02220.9A Active CN111290099B (zh) | 2018-12-10 | 2018-12-10 | 成像镜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28902B2 (zh) |
CN (1) | CN11129009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201997B (zh) * | 2021-04-08 | 2024-07-12 | 宁波舜宇车载光学技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及电子设备 |
CN116256869A (zh) * | 2021-12-10 | 2023-06-13 | 诺创智能医疗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一种物方远心镜头及3d光学内窥镜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51826A (en) * | 1977-10-01 | 1979-04-24 | Olympus Optical Co Ltd | Photographic lens |
JPS55111914A (en) * | 1979-02-20 | 1980-08-29 | Asahi Optical Co Ltd | Rear iris photographing lens |
JPS572013A (en) * | 1980-06-06 | 1982-01-07 | Canon Inc | Small-sized lens for photograph |
US4812027A (en) * | 1987-06-19 | 1989-03-14 | Nikon Corporation | Gauss type near focus lens |
JPH11311740A (ja) * | 1998-02-25 | 1999-11-09 | Fuji Photo Optical Co Ltd | 画像読取用レンズ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読取装置 |
KR101534853B1 (ko) * | 2008-12-02 | 2015-07-07 |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 촬상 렌즈 및 카메라 모듈 |
KR101932717B1 (ko) * | 2012-02-13 | 2018-12-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결상렌즈 시스템 |
KR101627133B1 (ko) * | 2014-03-28 | 2016-06-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JP5843374B2 (ja) * | 2015-06-24 | 2016-01-13 | 日立マクセル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系 |
TWI586998B (zh) * | 2015-08-11 | 2017-06-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系統、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5301742B (zh) * | 2015-12-05 | 2018-08-17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 一种高分辨率可见光/近红外共光路光学系统 |
CN105607232B (zh) | 2016-03-22 | 2018-05-2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远镜头 |
WO2019062136A1 (zh) * | 2017-09-27 | 2019-04-04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摄像透镜组 |
TWI629531B (zh) * | 2017-10-25 | 2018-07-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7189724B2 (ja) * | 2018-10-17 | 2022-12-14 |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
2018
- 2018-12-10 CN CN201811502220.9A patent/CN111290099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10-28 US US16/664,998 patent/US11428902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90099A (zh) | 2020-06-16 |
US20200183131A1 (en) | 2020-06-11 |
US11428902B2 (en) | 2022-08-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859795B2 (en) | Lens assembly | |
CN11148774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72235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957709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148774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1077639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058385B (zh) | 广角镜头 | |
US11624895B2 (en) | Lens assembly | |
CN110261994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2462485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957708B (zh) | 望远镜头 | |
CN111290099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2946860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023170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0888225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8345086B (zh) | 成像镜头 | |
CN107390347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3009678B (zh) | 广角镜头 | |
CN108873248B (zh) | 广角镜头 | |
TWI679453B (zh) | 成像鏡頭(二十八) | |
CN109324394B (zh) | 广角镜头 | |
CN113138453B (zh) | 成像镜头 | |
TWI805340B (zh) | 廣角鏡頭(三十九) | |
CN112485883B (zh) | 成像镜头 | |
CN114967041B (zh) | 成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