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262376B - 马达和电动轮 - Google Patents

马达和电动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262376B
CN111262376B CN201911173029.9A CN201911173029A CN111262376B CN 111262376 B CN111262376 B CN 111262376B CN 201911173029 A CN201911173029 A CN 201911173029A CN 111262376 B CN111262376 B CN 11126237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wall portion
elastic member
axial direction
mo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7302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262376A (zh
Inventor
金谷忠之
古川敬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27449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027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26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26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26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0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on from ingress, e.g. water or fi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提供马达和电动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其具有: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外壁部,其位于比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引线,其与定子电连接,经由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马达的外部;弹性部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而供引线穿过的第二贯通孔,该弹性部件收纳于第一贯通孔的内部;以及固定部件,其固定于外壁部,从轴向一侧与弹性部件接触。外壁部具有从轴向另一侧支承弹性部件的支承部。弹性部件被固定部件和支承部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Description

马达和电动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和电动轮。
背景技术
公知有与定子电连接的引线经由贯通孔被引出到外部的外转子型的马达。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从在固定轴上设置的引线孔引出了绕组的引出线的结构。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60095号公报
在上述那样马达中,水和灰尘等有可能从贯通孔进入到马达的内部。因此,例如,考虑了将橡胶制等的弹性部件配置于贯通孔的内部以将贯通孔与引线之间的间隙密封。但是,仅配置弹性部件的话,有时难以将贯通孔与引线之间的间隙充分地密封。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引线与供引线穿过的第一贯通孔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的马达和电动轮。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外壁部,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引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所述马达的外部;弹性部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而供所述引线穿过的第二贯通孔,该弹性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部;以及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外壁部,从轴向一侧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所述外壁部具有从轴向另一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承部。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支承部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马达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其中,所述马达具有: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外壁部,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一侧开口的第一贯通孔;引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所述马达的外部;弹性部件,其具有沿所述交叉方向贯通而供所述引线穿过的第二贯通孔,该弹性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部;以及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外壁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所述外壁部具有从所述交叉方向的另一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承部。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支承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轮具有上述马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在马达和电动轮中,能够提高引线与供引线穿过的第一贯通孔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轮的剖视图,是沿图1中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马达中的未将固定部件固定的状态下的弹性部件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9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马达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电动轮;10、110、210、310、410:马达;20:固定轴;30:转子;35、36:轴承;40:定子;50、450:外壁部;54、154、254、354、454:第一贯通孔;54a、154a、454c:大径孔部;54b、154b、254b、454d:小径孔部;55、255、455:台阶面(支承部);60、460:固定部件;62、462:突出部;70、470:引线;80、180、280、380、480:弹性部件;80a、480a:第二贯通孔;81、181:大径部分;81a:凹部;82、182:小径部分;90:变形促进部;354a:内周面(支承部);J: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X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左侧”、以负侧作为“右侧”的左右方向。在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中心轴线J是与X轴方向平行、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假想线。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中心轴线J的轴向、即与左右方向平行的方向简称为“轴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另外,“左右方向”、“左侧”以及“右侧”仅是用于对各部分的配置关系等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第一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左侧相当于轴向一侧。右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
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轮1搭载于电动摩托车等车辆。如图1所示,电动轮1具有马达10和轮辋2。轮辋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
如图1和图2所示,马达10是外转子型的马达。马达10具有固定轴20、定子40、外壁部50、转子30、引线70、弹性部件80、固定部件60以及轴承35、36。轴承35、36是球轴承等滚动轴承。轴承35、36将转子30支承为能够旋转。
固定轴20沿着中心轴线J延伸。固定轴20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柱状。固定轴20的轴向两侧的端部突出到电动轮1的外部。固定轴20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固定于搭载电动轮1的车辆的框架上。
如图2所示,定子40与转子30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定子40位于后述的转子磁铁34的径向内侧。定子40经由间隔件45和连结部件44固定于固定轴20。间隔件45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间隔件45固定于固定轴20的外周面上。连结部件44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连结部件44固定于间隔件45的外周面上。
定子40具有定子铁芯41、绝缘件42和多个线圈43。定子铁芯41固定于连结部件44的外周面上。定子铁芯41具有铁芯背部41a和从铁芯背部41a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多个齿41b。多个线圈43隔着绝缘件42安装于多个齿41b的每一个。
外壁部50构成了马达10的外壳的一部分。外壁部50位于比定子40靠左侧的位置。外壁部50位于连结部件44的左侧。外壁部50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固定轴20通过外壁部50的径向内侧。外壁部50固定于固定轴20的外周面。外壁部50例如固定于固定轴20的外周面中的比定子40经由间隔件45和连结部件44所固定的部分靠左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外壁部50具有主体部51、定位部52以及凸缘部53。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关于“外壁部位于比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只要外壁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比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即可。在外壁部50中,例如,主体部51和凸缘部53位于比定子40靠左侧的位置。
主体部51是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并且固定于固定轴20的外周面的部分。如图3所示,在主体部51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凹陷的槽部51a。槽部5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O形环85嵌入于槽部51a中。O形环85将固定轴20的外周面与外壁部50的内周面之间在整周范围内密封。轴承35的内圈与主体部51的外周面中的靠右的部分嵌合并固定。由此,外壁部50对轴承35进行保持。
如图2所示,定位部52从主体部51的径向内周缘部向右侧突出。定位部52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筒状。定位部52的右侧的端部与间隔件45的左侧的端部接触。凸缘部53从主体部51的右侧的端部向径向外侧突出。凸缘部5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凸缘部53从右侧支承轴承35的内圈。
如图3所示,外壁部50具有沿轴向贯通外壁部50的第一贯通孔54。第一贯通孔54在轴向两侧开口。第一贯通孔54例如沿轴向贯通主体部51。第一贯通孔54位于固定轴20的径向外侧。如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时,第一贯通孔54例如为圆形形状。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通过第一贯通孔54的中心并沿轴向延伸的轴线AX为中心的径向称作“孔径方向”。轴线AX是与中心轴线J平行的假想线,位于中心轴线J的径向外侧。
如图3所示,第一贯通孔54具有大径孔部54a和小径孔部54b。大径孔部54a的左侧的端部是第一贯通孔54的左侧的端部。小径孔部54b位于大径孔部54a的右侧。小径孔部54b的左侧的端部与大径孔部54a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小径孔部54b的右侧的端部是第一贯通孔54的右侧的端部。小径孔部54b的内径小于大径孔部54a的内径。由此,在大径孔部54a与小径孔部54b的轴向之间设置有朝向左侧的台阶面55。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面55相当于支承部。即,外壁部50具有台阶面55作为支承部。小径孔部54b的轴向上的尺寸例如小于大径孔部54a的轴向上的尺寸。
转子30绕着中心轴线J旋转。如图2所示,转子30被固定于固定轴20的轴承35、36支承为能够旋转。轴承35经由外壁部50固定于固定轴20中的比定子40经由间隔件45和连结部件44所固定的部分靠左侧的部分。轴承36直接固定于固定轴20中的比定子40经由间隔件45和连结部件44所固定的部分靠右侧的部分。
转子30具有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周壁部33以及转子磁铁34。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周壁部33以及转子磁铁34例如是相互为分体的部件。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以及周壁部33构成马达10的外壳的一部分。马达10的外壳例如由外壁部50、第一壁部31、第二壁部32以及周壁部33构成。
第一壁部31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第一壁部31经由轴承35与外壁部50连结。第一壁部31位于定子40的左侧。第一壁部31覆盖定子40的左侧。
第一壁部31具有第一连结部31b和第一壁部主体31a。第一连结部31b是经由轴承35与外壁部50连结的部分。第一连结部31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第一连结部31b的右侧部分31c的径向内侧与轴承35的外圈嵌合。第一连结部31b的左侧部分31d的内径和外径小于右侧部分31c的内径和外径。在第一连结部31b的左侧部分31d的内周面与外壁部50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油封件83。油封件8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油封件83将第一壁部31与外壁部50的径向之间在整周范围内密封起来。
第一壁部主体31a从第一连结部31b的轴向上的中央部分向径向外侧扩展。第一壁部主体31a覆盖定子40的左侧。第一壁部主体31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一壁部主体31a的径向外周缘部借助螺钉而固定于周壁部33的左侧的端部。
第二壁部32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第二壁部32经由轴承36与固定轴20连结。第二壁部32位于定子40的右侧。第二壁部32覆盖定子40的右侧。
第二壁部32具有第二连结部32b和第二壁部主体32a。第二连结部32b是经由轴承36与固定轴20连结的部分。第二连结部32b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第二连结部32b的左侧部分32c的径向内侧与轴承36的外圈嵌合。第二连结部32b的右侧部分32d的内径和外径小于左侧部分32c的内径和外径。在第二连结部32b的右侧部分32d的内周面与固定轴20的外周面之间配置有油封件84。油封件84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油封件84将第二壁部32与固定轴20的径向之间在整周范围内密封。
第二壁部主体32a从第二连结部32b的左侧部分32c向径向外侧扩展。第二壁部主体32a覆盖定子40的右侧。第二壁部主体32a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状。第二壁部主体32a的径向外周缘部借助螺钉而固定于周壁部33的右侧的端部。
周壁部33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并且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周壁部33在轴向两侧开口。在周壁部33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分别固定有第一壁部31的径向外周缘部和第二壁部32的径向外周缘部。由此,周壁部33将第一壁部31和第二壁部32连结起来。周壁部33在定子40的径向外侧包围定子40。轮辋2的内周面固定于周壁部33的外周面。由此,轮辋2固定于转子30。转子磁铁34固定于周壁部33的内周面。转子磁铁34与定子铁芯41的径向外侧隔着间隙而对置。
引线70与定子40电连接。更详细地说,引线70与线圈43电连接。引线70例如从定子40延伸。引线70从定子40经由第一贯通孔54而被引出到马达10的外部。引线70例如在马达10的左侧引出。引线70与未图示的外部电源连接。由此,从外部电源经由引线70向定子40提供电力。
如图3所示,弹性部件80收纳于第一贯通孔54的内部。弹性部件80的材料例如是橡胶等弹性体。弹性部件80沿轴向延伸。如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时,弹性部件80的外形为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形形状。弹性部件80具有沿轴向贯通弹性部件80的第二贯通孔80a。沿轴向观察时,第二贯通孔80a为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形形状。通过设置第二贯通孔80a,弹性部件80成为以轴线AX为中心沿轴向延伸并且在轴向两侧开口的圆筒状。如图3所示,引线70沿轴向穿过第二贯通孔80a。
弹性部件80例如具有大径部分81和小径部分82。大径部分81的左侧的端部是弹性部件80的左侧的端部。大径部分81的左侧的端部与主体部51的左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大径部分81收纳于大径孔部54a的内部。大径部分81与大径孔部54a的内周面54c和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更详细地说,大径部分81的外周面与大径孔部54a的内周面54c接触。第二贯通孔80a中的设置于大径部分81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大径部分81的右侧的端部与台阶面55接触。准确地说,大径部分81的右侧的端部为朝向右侧的端面,与朝向左侧的台阶面55面接触。由此,台阶面55从右侧支承弹性部件80。
小径部分82的外径小于大径部分81的外径。小径部分82位于大径部分81的右侧。小径部分82的左侧的端部与大径部分81的右侧的端部相连。小径部分82的右侧的端部是弹性部件80的右侧的端部。小径部分82的右侧的端部例如与主体部51的右侧的端部在轴向上配置在相同的位置。小径部分82的轴向上的尺寸例如大于大径部分81的轴向上的尺寸。
小径部分82收纳于小径孔部54b的内部。小径部分82与小径孔部54b的内周面54d和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更详细地说,小径部分82的外周面与小径孔部54b的内周面54d接触。第二贯通孔80a中的设置于小径部分82的部分的内周面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
弹性部件80具有向右侧凹陷的凹部81a。凹部81a从大径部分81的左侧的面向右侧凹陷。如图4所示,沿轴向观察时,凹部81a呈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环状。凹部81a包围第二贯通孔80a的周围。如图3所示,凹部81a被后述的突出部62在孔径方向上按压而扩展、发生弹性变形。在被按压而扩展的状态下,凹部81a的内表面例如沿着突出部62的外表面。图3所示的双点划线例如表示弹性变形前的凹部81a。
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60固定于外壁部50。更详细地说,固定部件60借助螺钉63固定于外壁部50的左侧的面。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60例如呈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板状。如图2所示,固定部件60的内径大于固定轴20的外径。固定轴20通过固定部件60的径向内侧。固定部件60的外径小于主体部51的外径。
如图5所示,固定部件60具有固定部件主体61和突出部62。固定部件主体61是以中心轴线J为中心的圆环板状的部分。固定部件主体61具有第三贯通孔61a和多个安装孔61b。第三贯通孔61a沿轴向贯通固定部件主体61。第三贯通孔61a例如位于固定部件主体61的径向内周缘部与固定部件主体61的径向外周缘部的径向上的中心。第三贯通孔61a例如为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形形状。如图3所示,第三贯通孔61a的内径大于引线70的外径。从第二贯通孔80a向左侧引出的引线70穿过第三贯通孔61a。
如图5所示,多个安装孔61b沿轴向贯通固定部件主体61。多个安装孔61b例如为圆形形状。多个安装孔61b沿着周向在整周范围内等间隔地配置。安装孔61b例如设置有3个。如图2所示,从左侧拧入在外壁部50上设置的内螺纹孔的螺钉63穿过安装孔61b。
如图5所示,突出部62从固定部件主体61向右侧突出。突出部62例如从固定部件主体61中的第三贯通孔61a的周缘部呈环状突出。突出部62例如呈以轴线AX为中心的圆环状。如图3所示,突出部62包围引线70的周围。突出部62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突出部62例如在孔径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换言之,突出部62随着朝向右侧而变细。突出部62例如被压入凹部81a内。突出部62例如是通过使固定部件主体61的一部分向右侧发生塑性变形而制成的。
固定部件60从左侧与弹性部件80接触。更详细地说,固定部件60的右侧的面中的第三贯通孔61a的周缘部与大径部分81的左侧的面接触。突出部62的外表面与凹部81a的内表面接触。固定部件60从左侧将大径部分81按压于台阶面55。由此,大径部分81在轴向上发生压缩弹性变形。即,弹性部件80被固定部件60和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55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弹性部件80通过在轴向上发生压缩弹性变形而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如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能够使由于设置第二贯通孔80a而成为环状的弹性部件80向孔径方向内侧和孔径方向外侧双方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弹性部件80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和第一贯通孔54的内周面紧密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固定部件60和台阶面55使大径部分81发生压缩弹性变形,因此能够使大径部分81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和大径孔部54a的内周面54c紧密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弹性部件80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适当地密封。
另外,通过固定部件60从左侧与弹性部件80接触,弹性部件80的至少一部分被固定部件60从左侧覆盖。因此,能够抑制弹性部件80与外部气体接触。由此,弹性部件80不容易劣化,从而能够抑制基于弹性部件80的密封性降低。另外,即使在弹性部件80发生了劣化的情况下,由于按压固定部件60而使弹性部件80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易于维持大径部分81与台阶面55的面接触状态,能够抑制基于弹性部件80的密封性降低。
综上,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马达10和电动轮1中,能够提高引线70与供引线70穿过的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并且能够适当地维持密封性。因此,能够适当地抑制水和灰尘等从第一贯通孔54进入到马达10的内部。这里,电动轮1搭载于电动摩托车等车辆,因此多数情况下是在室外使用的。因此,在马达10搭载于电动轮1的情况下,能够更有用地获得能够抑制水和灰尘等进入到马达10的内部的效果。
另外,通过将固定部件60固定,能够使弹性部件80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即使在固定部件60未固定的状态下的第一贯通孔54的内径大于弹性部件80的外径,也能够使弹性部件80的外周面与第一贯通孔54的内周面接触。另外,即使固定部件60未固定的状态下的第二贯通孔80a的内径大于引线70的外径,也能够使第二贯通孔80a的内周面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
因此,通过使固定部件60未固定的状态下的第一贯通孔54的内径大于弹性部件80的外径,能够在组装马达10时容易地将弹性部件80配置于第一贯通孔54的内部,并且能够在将固定部件60固定之后将第一贯通孔54与弹性部件80之间的间隙适当地密封。另外,通过使固定部件60未固定的状态下的第二贯通孔80a的内径大于引线70的外径,能够在组装马达10时使引线70容易地穿过第二贯通孔80a,并且将第二贯通孔80a与弹性部件80之间的间隙适当地密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贯通孔54具有大径孔部54a和小径孔部54b。因此,能够容易地在大径孔部54a与小径孔部54b的轴向之间设置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55。另外,弹性部件80具有:大径部分81,其与大径孔部54a的内周面54c和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以及小径部分82,其与小径孔部54b的内周面54d和引线70的外周面70a接触。因此,除了被固定部件60和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55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大径部分81之外,也能够利用小径部分82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密封。由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如图3所示,固定部件60和弹性部件80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促进弹性部件80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促进部90。变形促进部90例如促进弹性部件80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易于利用固定部件60使在轴向上发生了压缩弹性变形的弹性部件80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弹性部件80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和第一贯通孔54的内周面更紧密接触。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80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变形促进部90例如设置于固定部件60和弹性部件80双方。
固定部件60具有向右侧突出并且与弹性部件80接触的突出部62作为变形促进部90。因此,能够利用突出部62局部强力地按压弹性部件80。由此,如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易于使弹性部件80中的位于与突出部62接触的部分的孔径方向两侧的部分进一步向孔径方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另外,即使是例如在固定部件60未固定的状态下弹性部件80没有比第一贯通孔54向左侧突出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突出部62插入于第一贯通孔54的内部而使弹性部件80发生弹性变形。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62呈环状突出,包围引线70的周围。因此,易于在引线70的整周范围内使弹性部件80向孔径方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在整周范围内更适当地密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62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因此,能够使突出部62的前端部较细,增大从突出部62对弹性部件80施加的力。由此,易于使弹性部件80进一步向孔径方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弹性部件80具有向右侧凹陷的凹部81a作为变形促进部90。因此,当弹性部件80在轴向上发生了压缩弹性变形时,易于使弹性部件80中的位于凹部81a的孔径方向两侧的部分进一步向孔径方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由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突出部62被压入凹部81a内。因此,如图3中的空心箭头所示,能够利用突出部62使凹部81a向孔径方向两侧扩展。由此,易于使弹性部件80中的位于凹部81a的孔径方向两侧的部分进一步向孔径方向两侧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另外,如上所述,突出部62的前端部变细,因此易于使突出部62的前端部进入到凹部81a的内部,易于将突出部62压入凹部81a内。
当将固定部件60从外壁部50卸下时,弹性部件80在轴向上发生变形而复原。如图4所示,弹性部件80例如在固定部件60未固定于外壁部50的状态下突出到比第一贯通孔54靠左侧的位置。因此,通过将固定部件60固定于外壁部50而将弹性部件80中的突出到比第一贯通孔54靠左侧的位置的部分向右侧按压,从而能够使弹性部件80更适当地在轴向上发生压缩弹性变形。由此,能够使弹性部件80更适当地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80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外壁部50固定于固定轴20的外周面,对轴承35进行保持。通过这样设置外壁部50并且在外壁部50上设置第一贯通孔54,即使在像本实施方式那样马达10的外壳的大部分作为转子30进行旋转的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将引线70引出到马达10的外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当的结构,在标号的百位标注“1”而省略其说明,另一方面,特别针对变更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在本变形例的马达110的第一贯通孔154中,大径孔部154a的轴向上的尺寸大于小径孔部154b的轴向上的尺寸。在弹性部件180中,大径部分181的轴向上的尺寸大于小径部分182的轴向上的尺寸。因此,能够使被夹在固定部件60与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55的轴向之间而发生弹性变形的大径部分181在轴向上增大。由此,能够增大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而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和第一贯通孔154的内周面紧密接触的部分。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180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1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当的结构,在标号的百位标注“2”而省略其说明,另一方面,特别针对变更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本变形例的马达210的弹性部件280收纳于大径孔部154a的内部。更详细地说,弹性部件280整体收纳于大径孔部154a的内部。与上述的弹性部件80、180不同,弹性部件280不具备小径部分82、182。弹性部件280呈外径在轴向的整体范围内相同的圆筒状。这样,通过采用弹性部件280收纳于大径孔部154a的内部的结构,能够将弹性部件280的形状设为不具备小径部分82、182的简单形状。因此,能够容易地制造弹性部件280。
在第一贯通孔254中,小径孔部254b的内径小于上述的小径孔部54b、154b的内径。因此,能够增大台阶面255的面积。由此,在弹性部件280中,能够增大被固定部件60和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255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因此,能够使弹性部件280进一步在孔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2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小径孔部254b的内周面254d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隔着间隙在孔径方向上对置。如上所述,由于小径孔部254b的内径比较小,因此能够减小小径孔部254b的内周面254d与引线70的外周面70a之间的间隙。由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2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另外,也可以是,通过利用固定部件60向右侧按压弹性部件280,使弹性部件280中的发生了弹性变形的一部分进入到小径孔部254b的内部。
(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
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另外,在本变形例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当的结构,在标号的百位标注“3”而省略其说明,另一方面,特别针对变更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8所示,本变形例的马达310的第一贯通孔354是内径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的锥孔。与上述的各结构不同,第一贯通孔354不具备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在本变形例中,支承部是第一贯通孔354的内周面354a。
弹性部件380呈以轴线AX为中心沿轴向延伸的圆锥台状。弹性部件380的外径随着朝向右侧而变小。弹性部件380被固定部件60与作为支承部的第一贯通孔354的内周面354a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根据本变形例,由于第一贯通孔354是锥孔,因此即使弹性部件380的外径产生了尺寸误差,通过向右侧压入弹性部件380,也能够使弹性部件380的外周面与第一贯通孔354的内周面354a接触。由此,能够使弹性部件380进一步与第一贯通孔354的内周面354a紧密接触。因此,能够将引线70与第一贯通孔354之间的间隙更适当地密封。
<第二实施方式>
以下,对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当的结构,在标号的百位标注“4”而省略其说明,另一方面,特别针对变更部分进行说明。
图9所示的Z轴方向是以正侧作为“上侧”、以负侧作为“下侧”的铅直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铅直方向相当于与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下侧相当于交叉方向的一侧。上侧相当于交叉方向的另一侧。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马达410中,外壁部450具有引出部456。引出部456设置于主体部51的左侧的面。引出部456具有第一引出部456a和第二引出部456b。第一引出部456a从主体部51向左侧突出。第一引出部456a例如从主体部51中的比固定轴20靠铅直方向下侧的部分向左侧突出。第二引出部456b从第一引出部456a的左侧的端部向下侧突出。
第一贯通孔454例如贯通主体部51和引出部456。第一贯通孔454具有第一部分454a和第二部分454b。第一部分454a沿轴向贯通主体部51,并延伸至第一引出部456a。第二部分454b从第一部分454a的左侧的端部向下侧延伸,沿铅直方向贯通第二引出部456b。第二部分454b在下侧开口。即,第一贯通孔454在下侧开口。
第二部分454b具有大径孔部454c和小径孔部454d。小径孔部454d与大径孔部454c的上侧相连。小径孔部454d的内径小于大径孔部454c的内径。在大径孔部454c与小径孔部454d的铅直方向之间设置有朝向下侧的台阶面455。在本实施方式中,台阶面455相当于支承部。
引线470穿过第一贯通孔454而从第二部分454b的下侧的开口引出到马达410的外部。更详细地说,引线470从定子40向左侧延伸,穿过第一部分454a,并且在第一部分454a与第二部分454b的边界部向下侧弯折,接着穿过第二部分454b而引出到马达410的外部。
弹性部件480收纳于第一贯通孔454中的第二部分454b的内部。弹性部件480的形状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弹性部件80的形状相同。弹性部件480具有沿铅直方向贯通弹性部件480而供引线470穿过的第二贯通孔480a。
固定部件460借助螺钉463固定于第二引出部456b的下侧的端面。固定部件460的固定部件主体461呈板面朝向轴向的圆环板状。固定部件主体461的中央的孔部是供引线470穿过的第三贯通孔461a。突出部462从固定部件主体461朝向上侧呈环状突出。突出部462的形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突出部62的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施方式,弹性部件480被固定部件460和作为支承部的台阶面455在铅直方向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提高引线470与第一贯通孔454之间的间隙的密封性,并且适当地维持密封性。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第一贯通孔454的开口的方向为下侧,因此能够抑制水和灰尘等到达引线470的周围。另外,即使在水和灰尘等到达了引线470的周围的情况下,水和灰尘等也易于落下。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水和灰尘等从第一贯通孔454到达马达410的内部。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马达只要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即可,没有特别限定。马达例如也可以是具有固定于搭载有马达的设备上的托架的结构。转子也可以具有旋转的轴。
外壁部只要位于比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并且具有第一贯通孔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在马达具有上述那样的托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托架具有外壁部。
引线只要与定子电连接并且经由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马达的外部即可,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引线也可以从与定子电连接的电路板延伸。在这种情况下,引线经由电路板与定子电连接。
弹性部件的材料只要能够进行弹性变形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弹性部件被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弹性部件被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向采用了与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中的铅直方向,但不限于此。弹性部件被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的方向也可以是与轴向和铅直方向交叉的方向,例如可以是水平方向。在该情况下,例如,第一贯通孔在水平方向一侧开口。弹性部件也可以不具备变形促进部。也可以是,在固定部件未固定的状态下,弹性部件整体收纳于第一贯通孔的内部。
固定部件只要在与支承部之间夹着弹性部件即可,没有特别限定。固定部件也可以不具备变形促进部。将固定部件固定于外壁部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固定部件例如也可以借助粘接剂固定于外壁部。
作为变形促进部的突出部也可以不被压入作为变形促进部的凹部内。突出部和凹部也可以相互错开配置。突出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凹部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不设置突出部和凹部中的任意一方或双方。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用途没有特别限定。上述的实施方式的马达例如也可以搭载于电动轮以外的设备。另外,在本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的各结构能够在相互不矛盾的范围内适当组合。

Claims (14)

1.一种马达,其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
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外壁部,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该外壁部对第一轴承进行保持,并且具有沿轴向贯通的第一贯通孔;
固定轴,其固定有所述定子和所述外壁部;
引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所述马达的外部;
弹性部件,其具有沿轴向贯通而供所述引线穿过的第二贯通孔,该弹性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部;以及
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外壁部,从轴向一侧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所述转子具备:
第一壁部,其位于轴向的外壁部侧,并经由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壁部连结;
第二壁部,其隔着所述定子而位于轴向的所述外壁部侧的相反侧,并经由第二轴承与所述固定轴连结;
周壁部,该周壁部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以及
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并与所述定子对置,
所述第一贯通孔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所述外壁部具有从轴向另一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支承部在轴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外壁部的外周面之间并且比所述第一轴承靠轴向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油封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弹性部件中的至少一方具有促进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发生弹性变形的变形促进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突出并且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的突出部作为所述变形促进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突出部呈环状突出,包围所述引线的周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突出部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中的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尺寸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小。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作为所述变形促进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向轴向另一侧凹陷的凹部作为所述变形促进部,
所述突出部被压入所述凹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贯通孔具有:
大径孔部;以及
小径孔部,其位于所述大径孔部的轴向另一侧,内径小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径,
所述支承部是设置于所述大径孔部与所述小径孔部的轴向之间并且朝向轴向一侧的台阶面,
所述弹性部件具有:
大径部分,其收纳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部,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引线的外周面接触;以及
小径部分,其收纳于所述小径孔部的内部,与所述小径孔部的内周面和所述引线的外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贯通孔具有:
大径孔部;以及
小径孔部,其位于所述大径孔部的轴向另一侧,内径小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径,
所述支承部是设置于所述大径孔部与所述小径孔部的轴向之间并且朝向轴向一侧的台阶面,
所述弹性部件收纳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贯通孔是内径随着朝向轴向另一侧而变小的锥孔,
所述支承部是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周面。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件未固定于所述外壁部的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突出到比所述第一贯通孔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还具有沿着所述中心轴线延伸的固定轴,
所述外壁部固定于所述固定轴的外周面,对将所述转子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轴承进行保持。
13.一种马达,其是外转子型的马达,其中,
所述马达具有:
转子,其绕着中心轴线旋转;
定子,其与所述转子在径向上隔着间隙而对置;
外壁部,其位于比所述定子靠轴向一侧的位置,该外壁部对第一轴承进行保持,并且具有在与轴向交叉的交叉方向的一侧开口的第一贯通孔;
固定轴,其固定有所述定子和所述外壁部;引线,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经由所述第一贯通孔被引出到所述马达的外部;
弹性部件,其具有沿所述交叉方向贯通而供所述引线穿过的第二贯通孔,该弹性部件收纳于所述第一贯通孔的内部;以及
固定部件,其固定于所述外壁部,从所述交叉方向的一侧与所述弹性部件接触,
所述转子具备:
第一壁部,其位于轴向的外壁部侧,并经由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外壁部连结;
第二壁部,其隔着所述定子而位于轴向的所述外壁部侧的相反侧,并经由第二轴承与所述固定轴连结;
周壁部,该周壁部的轴向两侧的端部固定有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以及
转子磁铁,其固定于所述周壁部的内周面,并与所述定子对置,
所述第一贯通孔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固定轴之间,
所述外壁部具有从所述交叉方向的另一侧支承所述弹性部件的支承部,
所述弹性部件被所述固定部件和所述支承部在所述交叉方向上夹着而发生弹性变形,
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内周面与所述外壁部的外周面之间并且比所述第一轴承靠轴向一侧的位置配置有油封件。
14.一种电动轮,其中,
该电动轮具有权利要求1至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
CN201911173029.9A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Active CN1112623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274492.2A CN116260270A (zh)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225525A JP2020089223A (ja) 2018-11-30 2018-11-30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ホイール
JP2018-225525 2018-11-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4492.2A Division CN116260270A (zh)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2376A CN111262376A (zh) 2020-06-09
CN111262376B true CN111262376B (zh) 2023-04-07

Family

ID=7090933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4492.2A Pending CN116260270A (zh)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CN201911173029.9A Active CN111262376B (zh)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74492.2A Pending CN116260270A (zh) 2018-11-30 2019-11-26 马达和电动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0089223A (zh)
CN (2) CN116260270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73545B2 (ja) * 2021-12-17 2023-11-02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インホイールモーター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1748A (ja) * 1993-10-08 1995-04-25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2514544Y (zh) * 2001-11-08 2002-10-02 林统强 永磁无刷电机
CN201146424Y (zh) * 2007-07-31 2008-11-05 高鸿朴 定轴式外转子电机
CN102412656A (zh) * 2011-11-01 2012-04-11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空心轴电机
CN10333860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扬州大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204391667U (zh) * 2015-01-12 2015-06-10 上海新三星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带状电缆线密封盒
CN104753249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活轴轮毂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00753A1 (de) * 2008-03-19 2009-09-24 Robert Bosch Gmbh Abgedichtete elektrische Durchführung
CN102255455A (zh) * 2011-06-28 2011-11-23 无锡锡山特种风机有限公司 隔爆型三相异步外转子电动机
CN204012618U (zh) * 2014-08-20 2014-12-10 上海中联重科桩工机械有限公司 电缆密封装置及地下连续墙施工机械
CN105736838A (zh) * 2014-12-09 2016-07-06 重庆奇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电控箱线束连接结构
CN204315818U (zh) * 2014-12-09 2015-05-06 重庆奇甫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插头
CN204992507U (zh) * 2015-08-13 2016-01-20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电缆密封结构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111748A (ja) * 1993-10-08 1995-04-25 Nippon Densan Corp スピンドルモータ
CN2514544Y (zh) * 2001-11-08 2002-10-02 林统强 永磁无刷电机
CN201146424Y (zh) * 2007-07-31 2008-11-05 高鸿朴 定轴式外转子电机
CN102412656A (zh) * 2011-11-01 2012-04-11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用空心轴电机
CN103338608A (zh) * 2013-06-17 2013-10-02 扬州大得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密封结构
CN104753249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河南超微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活轴轮毂电机
CN204391667U (zh) * 2015-01-12 2015-06-10 上海新三星给排水设备有限公司 带状电缆线密封盒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262376A (zh) 2020-06-09
JP2020089223A (ja) 2020-06-04
CN116260270A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00265B2 (en) Motor for an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JP5171310B2 (ja) 気密型電動機
JP5488614B2 (ja) ステータコアの固定構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回転電機
US10079519B2 (en) Motor
US11522407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N209767318U (zh) 电动致动器
WO2018180923A1 (ja) モータ
WO2017169990A1 (ja) モータ
JP2013039011A (ja) モータ
JP7139644B2 (ja) 電動ホイール
CN111262376B (zh) 马达和电动轮
JP2017208872A (ja) 回転電機
JP2008099355A (ja) モータ用軸受装置及び振動モータ
CN111262377B (zh) 马达和电动轮
EP3438485A1 (en) Bearing assembly, mo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bearing assembly
JP2009189109A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7405089B2 (ja) モータ
JPWO2018062005A1 (ja) モータ、および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239722B2 (en) Housing for an electric motor
JP6680073B2 (ja)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及びブラシレス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8129933A (ja) モータおよ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14011868A (ja) 直流電動機
CN216564730U (zh) 电动机、送风装置及抽油烟机
JP4474865B2 (ja) 直流モータ
CN211930384U (zh) 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