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1175923B -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175923B
CN111175923B CN202010055273.1A CN202010055273A CN111175923B CN 111175923 B CN111175923 B CN 111175923B CN 202010055273 A CN202010055273 A CN 202010055273A CN 111175923 B CN111175923 B CN 1111759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air
silicon core
pressure
optical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0552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175923A (zh
Inventor
张跃峰
何晓明
周留刚
康江
赵卫东
范杰
贡强
胡雪峰
谷金钢
张瑞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ult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0552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17592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175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5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1759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1759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50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 G02B6/50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 G02B6/52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installation; Installation through tubing, conduits or ducts using fluid, e.g. 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一号气泵的出气端口与吹缆机的进气端口连接,吹缆机的吹缆头与硅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硅芯管的另一端与二号气泵的进气端口密封连接,气封活塞活动放置在硅芯管内,光缆盘上的光缆经过吹缆机后与气封活塞连接,本发明敷设光缆时在硅芯管内光缆的进入端形成正压推进状态,在硅芯管内光缆的出口端形成负压牵引状态,将正压推进和负压牵引结合,达到1+1=2的效果,增大了作用于气封活塞上的前行动力,解决了仅采用高压推送出现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作用于气封活塞上的前行动力得到增大了,也就满足了更远距离光缆敷的目地。

Description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电缆敷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光缆敷设多采用气吹敷设的方式,通常情况下,在道路上敷设光缆时,只有在地势较平坦、硅芯管敷设较平直,且没有压损的情况下光缆敷设才能较为顺利,在遇到硅芯管因外界挤压等问题造成变形、破裂等情况时,常常会阻碍光缆的敷设,因此一般在敷设光缆前需要先进行试吹,来确定硅芯管是否堵塞,发现堵塞后都需要确定硅芯管堵塞位置,将变形的硅芯管切除重新套管,而现有技术中确定堵塞后位置一般靠在气封活塞上绑一根线,在堵塞后将线和气封活塞拉出,根据线的长度来获取堵塞的大概位置,测量不够精准,而且工序较为繁琐,而且即便进行过试吹,在敷设光缆时也会遇到光缆与硅芯管之间的摩擦阻力太大,光缆前进动力不足的现象出现,此时如果增大气压可能会导致气压值超出硅芯管的承受范围,出现爆管的情况,从而造成更大的施工事故和损失,不增加气压则光缆不能前进,造成进退两难的地步,同时由于现有吹缆所能提供的推力不够大,现有的吹缆工艺中一次性吹缆距离为1000-2000米,挖设太多的人手井会造成物力、人力的浪费,同时也由此带来了较多的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光缆的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包括一号气泵、吹缆机、气封活塞、硅芯管、二号气泵和光缆盘,所述一号气泵的出气端口与吹缆机的进气端口连接,用于为吹缆机提供压缩空气,所述吹缆机的吹缆头与硅芯管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硅芯管的另一端与二号气泵的进气端口密封连接,所述气封活塞活动放置在硅芯管内,所述光缆盘上的光缆经过吹缆机后与气封活塞连接。
进一步,在所述硅芯管与二号气泵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管,所述缓冲管由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挡网组成,用于阻挡气封活塞脱离硅芯管后继续前进。
再进一步,所述气封活塞包括骨架,所述骨架右侧为圆柱形,左侧为圆台形,在所述骨架的左侧面中部设置有摄像头,在所述摄像头的四周呈环形设置有多个LED补光灯,在所述骨架的左部和中部活动套设变形层,在所述变形层的左侧开设有与摄像头和LED补光灯相对应的锥形孔,在所述变形层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密封环,以减小气封活塞与硅芯管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所述密封环位于骨架的圆柱形部位,在所述骨架的右部设置有挡环,以防止变形层脱落,在所述骨架上挡环的右侧设置有USB接口和弹性连接片,在所述弹性连接片上安装有编码器,且所述编码器的外边缘与密封环的外边缘相齐平,在所述骨架右侧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套和管套,所述连接套与骨架螺纹连接,所述管套套插在连接套内,在所述管套的左侧设置有锥形卡环和豁口,在所述管套的右侧设置有凸缘,在所述骨架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在所述控制腔内设置有电源、MCU控制器和通讯模块,所述电源与MCU控制器、LED补光灯和US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器与编码器、摄像头、通讯模块、LED补光灯和USB接口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的位移数据经MCU控制器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再由通讯模块发送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气封活塞在管内的精准位置,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经MCU控制器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再由通讯模块发送至附近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硅芯管的内部情况。
更进一步,在所述连接套的外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支架,在所述支架上铰接有L型杆,所述L型杆的底部为弧形,在所述L型杆的弧形部位铰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凸缘上。
更进一步,在所述控制腔内还设置有一号无线收发模块,根据环境选定小功率的一号无线收发模块,保证一号无线收发模块的通信距离不大于10米,所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与MCU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与定位寻检器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定位寻检器包括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和读卡器。
更进一步,在所述控制腔内还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以方便在挖出硅芯管后,通过定位寻检器中的读卡器与RFID电子标签相互感应,确定气封活塞的精准位置。
更进一步,所述变形层为硅胶层。
更进一步,所述密封环为耐磨、光滑的橡胶环。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连接一号气泵、吹缆机、硅芯管、缓冲管和二号气泵;
2)将气封活塞放入硅芯管内进行试吹,试吹的同时通过手机观察摄像头所采集的硅芯管内部的图像,如果发生堵塞的情况则确定堵塞位置,并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次试吹,直至硅芯管通畅为止;
3)试吹结束后,将光缆盘上的光缆依次经过吹缆机的导向机构、测速轮、输送机构和吹缆头伸入硅芯管内,并与气封活塞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打开一号气泵、吹缆机和二号气泵进行光缆敷设,所述吹缆机将一号气泵产生的压缩空气通入气封活塞与吹缆机之间的硅芯管内,利用压缩空气对气封活塞形成推力,推动气封活塞带动光缆前进,所述二号气泵将气封活塞与缓冲管之间的硅芯管内的空气都抽走形成负压,利用负压对气封活塞产生牵引力,牵引气封活塞带动光缆前进,直至气封活塞被缓冲管内的挡杆阻挡不能继续前进后,关闭一号气泵、吹缆机和二号气泵,完成光缆敷设。
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如果发生堵塞的情况则确定堵塞位置,并进行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气封活塞被堵塞后,工作人员从手机上观察气封活塞在管内的精准位置,然后在地面的大概范围内,打开定位寻检器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接收一号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特定编码信号,当定位寻检器上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刚接收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起点,工作人员沿着硅芯管的管路继续前行,走到刚接收不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终点,取两点的中间位置,确定为堵塞位置,挖出该位置的硅芯管,然后关闭定位寻检器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在硅芯管上滑动定位寻检器,直到定位寻检器中的读卡器感应到RFID电子标签为止,从而确定气封活塞的精确位置,确定位置后将堵塞位置的两端截断,重新套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敷设光缆时在硅芯管内光缆的进入端形成正压推进状态,在硅芯管内光缆的出口端形成负压牵引状态,将正压推进和负压牵引结合,达到1+1=2,甚至1+1>2的效果,增大了作用于气封活塞上的前行动力,解决了仅采用高压推送出现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同时由于作用于气封活塞上的前行动力得到增大了,也就满足了更远距离光缆敷的目地;
2、本发明在气封活塞上设置了编码器、一号无线收发模块和RFID电子标签,对气封活塞进行试吹遇到堵塞后可以通过编码器、一号无线收发模块和RFID电子标签逐步将气封活塞的位置缩小至精准位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堵塞后难以确定精确位置的问题;
3、本发明在气封活塞上设置了摄像头和LED补光灯,可以随时清晰的观察到管内的管路状况,从而更准确的排除可能对光缆敷设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4、本发明在气封活塞的骨架上包裹了变形层,可以在遇到管路微小变形时随管路产生变形,从而通过微变形管路路段,可以有效排除一部分没有必要处理的微变形管路,节约了时间和人力,加快了工程进度;
5、本发明采用多个密封环取代原先气封活塞的全表面接触,降低了气封活塞与硅芯管的摩擦力;
6、本发明所采用的连接机构在固定光缆时,仅需将光缆插入套管内,再用L型杆压向连接套,即可卡紧光缆,同时再利用锥形卡环,使的光缆越往外拉,就越增加套管对光缆的夹紧力,使得整个连接机构稳定可靠,同时也简化了光缆与气封活塞的连接工艺,加快了光缆与气封活塞的连接速度;
7、本发明将变形层活动套设在骨架上,可以根据硅芯管小范围内的管径变化,更换与管径相适应的变形层;
8、本发明中连接机构和骨架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可以在光缆的直径发生变化时,更换不同口径的连接机构,而非更换整个气封活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气封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圈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块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包括一号气泵1、吹缆机2、气封活塞3、硅芯管4、二号气泵5和光缆盘7,所述一号气泵1的出气端与吹缆机2的进气端连接,用于为吹缆机2提供压缩空气,所述吹缆机2的吹缆头与硅芯管4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硅芯管4的另一端与缓冲管6密封连接,所述缓冲管6与二号气泵5的进气端密封连接,所述缓冲管6由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挡网组成,用于阻挡气封活塞3脱离硅芯管4后继续前进。所述气封活塞3活动放置在硅芯管4内,所述光缆盘7上的光缆8经过吹缆机2后与气封活塞3连接。所述气封活塞3包括骨架301,所述骨架301右侧为圆柱形,左侧为圆台形,在所述骨架301的左侧面中部设置有摄像头310,在所述摄像头310的四周呈环形设置有多个LED补光灯317,在所述骨架301的左部和中部活动套设变形层302,所述变形层302为硅胶层。在所述变形层302的左侧开设有与摄像头310和LED补光灯317相对应的锥形孔322,在所述变形层30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密封环303,以减小气封活塞3与硅芯管4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所述密封环303位于骨架301的圆柱形部位,所述密封环303为耐磨、光滑的橡胶环。在所述骨架301的右部设置挡环323,以防止变形层302脱落,在所述骨架301上挡环323的右侧设置有USB接口318和弹性连接片308,在所述弹性连接片308上安装有编码器309,且所述编码器309的外边缘与密封环303的外边缘相齐平,在所述骨架301右侧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套307和管套304,所述连接套307与骨架301螺纹连接,所述管套304套插在连接套307内,在所述管套304的左侧设置有锥形卡环305和豁口,在所述管套304的右侧设置有凸缘306,在所述连接套307的外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支架319,在所述支架319上铰接有L型杆320,所述L型杆320的底部为弧形,在所述L型杆320的弧形部位铰接有连接杆321,所述连接杆321的另一端铰接在凸缘306上。在所述骨架30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311,在所述控制腔311内设置有电源312、MCU控制器313、通讯模块314、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和RFID电子标签316,所述电源312与MCU控制器313、LED补光灯317和USB接口318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器313与编码器309、摄像头310、通讯模块314、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LED补光灯317和USB接口318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309的位移数据经MCU控制器313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314,再由通讯模块314发送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气封活塞3在管内的精准位置,然后在地面的大概范围内,打开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接收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特定编码信号,当定位寻检器324上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刚接收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起点,工作人员沿着硅芯管4的管路继续前行,走到刚接收不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终点,取两点的中间位置,确定为堵塞位置,挖出该位置的硅芯管4,然后关闭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在硅芯管4上滑动定位寻检器324,直到定位寻检器324中的读卡器感应到RFID电子标签316为止,从而确定气封活塞3的精确位置,而后进行后续处理。所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和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可以为蓝牙模块,定位寻检器324中的读卡器为与RFID电子标签316匹配的读卡器。所述摄像头310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经MCU控制器313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314,再由通讯模块314发送至附近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硅芯管4的内部情况,工作人员也可以利用手机对MCU控制器313发出控制指令,调节LED补光灯317的亮度或调节摄像头310的焦距,USB接口318可实现对电源312的充电和与MCU控制器313的数据通讯功能,本发明在吹缆机2上安装有能与公用移动通讯基站通讯的一号采集控制器9,在所述二号气泵5上安装有能与公用移动通讯基站通讯的二号采集控制器11,所述一号采集控制器9用于控制吹缆机2上进气量的大小和开关以及检测光缆的前进速度、光缆走过的长度和吹缆机的进气量,所述二号采集控制器11用于控制二号气泵5吸气量的大小和开关,所述MCU控制器313接收一号采集控制器9采集到的光缆的前进速度并将其与编码器309的速度数据进行比较,若吹缆机2上测速轮所测得的前进速度和编码器309的速度数据大致相同则说明光缆8在正常前进;若吹缆机2上测速轮所测得的数据很小甚至接近于零,而编码器309的速度数据相对较大,则说明光缆8可能与气封活塞3脱离,发生脱缆现象,若吹缆机2上测速轮所测得的数据与编码器309的速度数据均接近于零,而机器在正常运转,则说明光缆盘7处可能有卡住的现象,MCU控制器313将对比结果发送至一号采集控制器9和二号采集控制器11,一号采集控制器9和二号采集控制器11根据对比结果,减小吹缆机2上进气量的大小和制二号气泵5吸气量或者关闭吹缆机2的进气量和二号气泵5的吸气量;在缓冲管6内的挡网上还设置有行程开关10,所述行程开关10与二号采集控制器11电性连接,当光缆8从硅芯管4内出来撞上行程开关10后,行程开关10将信号传给二号采集控制器11,二号采集控制器11控制二号气泵5关闭开关,同时二号采集控制器11将信号传递至一号采集控制器9,一号采集控制器9控制一号气泵1和吹缆机2关闭开关。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连接一号气泵1、吹缆机2、硅芯管4、缓冲管6和二号气泵5;
2)将气封活塞3放入硅芯管4内进行试吹,试吹的同时通过手机观察摄像头310所采集的硅芯管4内部的图像;如果发生堵塞的情况则确定堵塞位置,并进行处理,具体操作方法为:
气封活塞3被堵塞后,工作人员从手机上观察气封活塞3在管内的精准位置,然后在地面的大概范围内,打开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接收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特定编码信号,当定位寻检器324上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刚接收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起点,工作人员沿着硅芯管4的管路继续前行,走到刚接收不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终点,取两点的中间位置,确定为堵塞位置,挖出该位置的硅芯管4,然后关闭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在硅芯管4上滑动定位寻检器324,直到定位寻检器324中的读卡器感应到RFID电子标签316为止,从而确定气封活塞3的精确位置,确定位置后将堵塞位置的两端截断,重新套管;
处理完后再次试吹,直至硅芯管4通畅为止;
3)试吹结束后,将光缆盘7上的光缆8依次经过吹缆机2的导向机构、测速轮、输送机构和吹缆头伸入硅芯管4内,并与气封活塞3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打开一号气泵1、吹缆机2和二号气泵5进行光缆敷设,所述吹缆机2将一号气泵1产生的压缩空气通入气封活塞3与吹缆机2之间的硅芯管4内,利用压缩空气对气封活塞3形成推力,推动气封活塞3带动光缆8前进,所述二号气泵5将气封活塞3与缓冲管6之间的硅芯管4内的空气都抽走形成负压,利用负压对气封活塞3产生牵引力,牵引气封活塞3带动光缆8前进,直至气封活塞3被缓冲管6内的挡杆阻挡不能继续前进后,关闭一号气泵1、吹缆机2和二号气泵5,完成光缆敷设。
上述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工作原理:连接套307螺纹连接在骨架301上,插入光缆8前,将L型杆320向远离连接套307的两侧掰动,通过连接杆321带动套管304向骨架301左侧滑动,使套管304的前端松开,插入光缆8,压下L型杆320,通过连接杆321带动套管304向右侧滑动,通过锥形卡环305使得套管304的前端缩紧,从而夹紧光缆8。
上述实施例中硅芯管也可以用为其他的光电缆管。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9)

1.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号气泵(1)、吹缆机(2)、气封活塞(3)、硅芯管(4)、二号气泵(5)和光缆盘(7),所述一号气泵(1)的出气端口与吹缆机(2)的进气端口连接,用于为吹缆机(2)提供压缩空气,所述吹缆机(2)的吹缆头与硅芯管(4)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硅芯管(4)的另一端与二号气泵(5)的进气端口密封连接,所述气封活塞(3)活动放置在硅芯管(4)内,所述光缆盘(7)上的光缆(8)经过吹缆机(2)后与气封活塞(3)连接;
所述气封活塞(3)包括骨架(301),所述骨架(301)右侧为圆柱形,左侧为圆台形,在所述骨架(301)的左侧面中部设置有摄像头(310),在所述摄像头(310)的四周呈环形设置有多个LED补光灯(317),在所述骨架(301)的左部和中部活动套设变形层(302),在所述变形层(302)的左侧开设有与摄像头(310)和LED补光灯(317)相对应的锥形孔(322),在所述变形层(302)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密封环(303),以减小气封活塞(3)与硅芯管(4)之间的接触面积,且所述密封环(303)位于骨架(301)的圆柱形部位,在所述骨架(301)的右部设置挡环(323),以防止变形层(302)脱落,在所述骨架(301)上挡环(323)的右侧设置有USB接口(318)和弹性连接片(308),在所述弹性连接片(308)上安装有编码器(309),且所述编码器(309)的外边缘与密封环(303)的外边缘相齐平,在所述骨架(301)右侧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套(307)和管套(304),所述连接套(307)与骨架(301)螺纹连接,所述管套(304)套插在连接套(307)内,在所述管套(304)的左侧设置有锥形卡环(305)和豁口,在所述管套(304)的右侧设置有凸缘(306),在所述骨架(301)的内部设置有控制腔(311),在所述控制腔(311)内设置有电源(312)、MCU控制器(313)和通讯模块(314),所述电源(312)与MCU控制器(313)、LED补光灯(317)和USB接口(318)电性连接,所述MCU控制器(313)与编码器(309)、摄像头(310)、通讯模块(314)、LED补光灯(317)和USB接口(318)电性连接,所述编码器(309)的位移数据经MCU控制器(313)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314),再由通讯模块(314)发送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便于工作人员能够随时观察到气封活塞(3)在管内的精准位置,所述摄像头(310)采集到的图像信息经MCU控制器(313)处理后传送至通讯模块(314),再由通讯模块(314)发送至附近的公用移动通信基站,经公用移动通信基站转送至工作人员的手机上,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硅芯管(4)的内部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硅芯管(4)与二号气泵(5)之间还设置有缓冲管(6),所述缓冲管(6)由中空管和设置在中空管内的挡网组成,用于阻挡气封活塞(3)脱离硅芯管(4)后继续前进。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套(307)的外侧上下对称的设置有支架(319),在所述支架(319)上铰接有L型杆(320),所述L型杆(320)的底部为弧形,在所述L型杆(320)的弧形部位铰接有连接杆(321),所述连接杆(321)的另一端铰接在凸缘(306)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腔(311)内还设置有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所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与MCU控制器(313)电性连接,所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与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无线连接,所述定位寻检器(324)包括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和读卡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控制腔(311)内还设置有RFID电子标签(316),以方便在挖出硅芯管(4)后,通过定位寻检器(324)中的读卡器与RFID电子标签(316)相互感应,确定气封活塞(3)的精准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层(302)为硅胶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303)为耐磨、光滑的橡胶环。
8.利用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依次连接一号气泵(1)、吹缆机(2)、硅芯管(4)、缓冲管(6)和二号气泵(5);
2)将气封活塞(3)放入硅芯管(4)内进行试吹,试吹的同时通过手机观察摄像头(310)所采集的硅芯管(4)内部的图像,如果发生堵塞的情况则确定堵塞位置,并进行处理,处理完后再次试吹,直至硅芯管(4)通畅为止;
3)试吹结束后,将光缆盘(7)上的光缆(8)依次经过吹缆机(2)的导向机构、测速轮、输送机构和吹缆头伸入硅芯管(4)内,并与气封活塞(3)上的连接机构连接,打开一号气泵(1)、吹缆机(2)和二号气泵(5)进行光缆敷设,所述吹缆机(2)将一号气泵(1)产生的压缩空气通入气封活塞(3)与吹缆机(2)之间的硅芯管(4)内,利用压缩空气对气封活塞(3)形成推力,推动气封活塞(3)带动光缆(8)前进,所述二号气泵(5)将气封活塞(3)与缓冲管(6)之间的硅芯管(4)内的空气都抽走形成负压,利用负压对气封活塞(3)产生牵引力,牵引气封活塞(3)带动光缆(8)前进,直至气封活塞(3)被缓冲管(6)内的挡杆阻挡不能继续前进后,关闭一号气泵(1)、吹缆机(2)和二号气泵(5),完成光缆敷设。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如果发生堵塞的情况则确定堵塞位置,并进行处理的具体操作方法为气封活塞(3)被堵塞后,工作人员从手机上观察气封活塞(3)在管内的精准位置,然后在地面的大概范围内,打开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接收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特定编码信号,当定位寻检器(324)上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刚接收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起点,工作人员沿着硅芯管(4)的管路继续前行,走到刚接收不到一号无线收发模块(315)发出的信号时,划定为终点,取两点的中间位置,确定为堵塞位置,挖出该位置的硅芯管(4),然后关闭定位寻检器(324)中的二号无线收发模块,在硅芯管(4)上滑动定位寻检器(324),直到定位寻检器(324)中的读卡器感应到RFID电子标签(316)为止,从而确定气封活塞(3)的精确位置,确定位置后将堵塞位置的两端截断,重新套管。
CN202010055273.1A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117592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273.1A CN111175923B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055273.1A CN111175923B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5923A CN111175923A (zh) 2020-05-19
CN111175923B true CN111175923B (zh) 2022-07-19

Family

ID=7065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055273.1A Active CN111175923B (zh) 2020-01-18 2020-01-18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17592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68517B (zh) * 2021-09-14 2023-07-25 郑州治世长云科技有限公司 光缆吹送装置
CN115424186B (zh) * 2022-11-05 2023-01-13 深圳市亿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用于骨科牵引的监控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CN116594134B (zh) * 2023-07-19 2023-09-08 中铁二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埋地管道变形下的光缆气吹敷设通行设备及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569A (en) * 1987-04-28 1989-07-25 Staat Der Nederlanden (Staatsbedrijf Der Posterijen, Telegrafie En Telefonie)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cable into a cable guide tube
CN107618488A (zh) * 2015-12-16 2018-01-23 宿迁峰驰安防有限公司 一种压板式刹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711328B2 (en) * 2001-07-12 2004-03-23 Nkf Kabel B.V. Installation bundle with spacer
CN101714267A (zh) * 2008-10-07 2010-05-26 上海思南电力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线缆巡检系统
CN208224545U (zh) * 2017-11-02 2018-12-11 泉州市知产茂业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管道引线布放器
CN207868723U (zh) * 2018-02-27 2018-09-14 众至诚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线缆可视穿管装置
CN208044162U (zh) * 2018-05-25 2018-11-02 海南四海行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光缆敷设装置
CN110474258A (zh) * 2019-08-22 2019-11-19 台州市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管道穿线系统及施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50569A (en) * 1987-04-28 1989-07-25 Staat Der Nederlanden (Staatsbedrijf Der Posterijen, Telegrafie En Telefonie) Method for introducing a cable into a cable guide tube
CN107618488A (zh) * 2015-12-16 2018-01-23 宿迁峰驰安防有限公司 一种压板式刹车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175923A (zh) 2020-05-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175923B (zh) 智能远距离负压牵引正压推进穿缆系统及方法
US11946349B2 (en) Downhole throttling device based on wireless control
CN115060763B (zh) 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墙面漏水检测设备及检测方法
CN215181535U (zh) 基于boombox编译码器的井炮源驱动系统
CN116398119A (zh) 一种智能行进的钻孔窥视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4495331U (zh) 一种非接触隧洞沉降视觉测量装置
EP4032156A1 (en) Integrated transmission line installation system
CN118494799B (zh) 一种用于电力勘测的无人机装置
CN211348806U (zh) 负压牵引穿缆装置
CN216594920U (zh) 一种引水隧洞衬砌结构损伤探测机器人
CN113484334A (zh) 一种用于管道内壁的柔性缺陷检测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1728645B (zh) 咽拭子采集装置
CN211454063U (zh) 一种可精准定位的新型吹缆装置
CN108932875A (zh) 一种安全性能高的飞机泊位智能指示系统
CN110469298A (zh) 一种基于无线控制的笼套式井下节流器
CN208178357U (zh) 铆销钉设备
CN116429407A (zh) 一种气囊管检测设备
CN113541047B (zh) 一种电缆的远程自动化巡检系统
CN217403380U (zh) 水下机器人凝汽器检测装置
CN103307990A (zh) 一种拉丝模具内孔自动归位装置
CN107514998A (zh) 一种适用通信管道的高精度管路测量系统
CN110611860B (zh) 一种可充电蓝牙设备
CN207999584U (zh) 一种与既有管道修复相结合的监测光纤布设装置
CN108445014B (zh) 一种双盖式排水管道带水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15701749U (zh) 一种隧道检测机器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030012 No. 44, Pingyang Road, Xiaodia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Applicant after: Shanxi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Consulting Group Co.,Ltd.

Applicant after: Zhang Ruifeng

Address before: 030012 No. 44, Pingyang Road, Xiaodian District, Shanxi, Taiyuan

Applicant before: SHANXI TRAFFIC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UPERVISION Co.,Ltd.

Applicant before: Zhang Ruifen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