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909438B -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909438B
CN110909438B CN201811074443.XA CN201811074443A CN110909438B CN 110909438 B CN110909438 B CN 110909438B CN 201811074443 A CN201811074443 A CN 201811074443A CN 110909438 B CN110909438 B CN 11090943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dynamic
robot
mass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744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909438A (zh
Inventor
袁晗
顾文昊
肖武云
徐丽
杨君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Triowin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Triowin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Triowin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Triowin Intelligent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744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3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909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9094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90943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JMANIPULATORS; CHAMBERS PROVIDED WITH MANIPULATION DEVICES
    • B25J9/00Programme-controlled manipulators
    • B25J9/16Programme controls
    • B25J9/1602Programme contr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trol system, structure, architecture
    • B25J9/1605Simulation of manipulator lay-out, design, modelling of manipula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Robo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umerical Control (AREA)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结合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受力特性及惯量属性,选择被简化的运动部件,通过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2)获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并确定二者之间的动力学关联;3)对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分别建立动力学模型;4)根据两部分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关系,求得机器人整体动力学模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适用于与本并联机器结构相似,动力学分布特点相似的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建模思路清晰,计算量适中,实施容易,使用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建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机器人技术涉及广泛,其中动力学建模是关键技术之一,在机器人开发的不同阶段都得到了深入的应用。在机械本体设计阶段,基于动力学模型的分析,有助于优化机器人各杆件的质量分布;对于电气选型,例如关节驱动电机扭矩的定型,伺服驱动器功率的定型,动力学分析的结果都具备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基于动力学模型的高级控制算法的设计阶段,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更是该阶段所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围绕提升机器人运动性能工作的关键步骤。
机器人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完整精确的动力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不同的控制策略对模型准确度的依赖程度不同,有些控制策略要求动力学模型具有极高的准确度,有些控制策略本身已经考虑了模型的不准确性,即理论模型与实际被控对象的差异性,在对被控对象的控制任务中可以表现出满意的控制效果。这一类控制策略对模型的非完全准确性已经具备了包容性。另外在机械设计阶段,尽管动力学模型不是完全准确,然而基于它的分析结果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上述方面来说,动力学建模可以基于适当的假设做简化,然后对结果进行验证,以证明所做的假设和简化是合理的,对结果产生的影响足够小。不同的机械结构,简化的思路有所差别,有对不同的机器人结构,尤其对于轻载关节型并联机构,提供一种合理且实用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提高应用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便、实施方便的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结合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受力特性及惯量属性,选择被简化的运动部件,通过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
优选地,将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从动臂选为简化的运动部件,即基于从动臂轻质的特性,将其中一根从动臂的质量计算到第一部分中,将另一根从动臂的质量计算到第二部分中。通过简化从动臂的动力学分析,将机器人整体的动力学分析按照部件分割为两个部分,假设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从动臂为不可拉伸、伸缩的轻质杆件,以从动臂的几何尺寸作为空间几何约束,将从动臂一端的电机、减速器、主动臂作为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第一部分,将另一端的动平台、TCP末端作为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第二部分,并利用从动臂的运动和空间位置关系约束两个部分之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
S2:获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并确定两部分之间的动力学关联。
优选地,第一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包括电机输出扭矩、电机和减速器的转动惯量、主动臂质量、主动臂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关节处摩擦、简化到主动臂末端的从动臂组件的一半质量以及来自从动臂对主动臂施加的力。
优选地,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平台的各杆件质量和转动惯量,动平台负载质量和转动惯量,简化到动平台的从动臂组件的另一半质量,以及从动臂对动平台施加的力从动臂施加的力及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
S3:根据第一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及受力特性,建立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
优选地,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哥伦布摩擦模型和黏性摩擦模型的方法建立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21
式中:Ia为主动臂关节处的等效惯量,包括主动臂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和简化到主动臂末端的一半从动臂组件的质量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22
为关节摩擦,G(q)为抵消重力所需的扭矩消耗,F为从动臂施加的力,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1
为雅克比矩阵,τ为关节输出矩阵,q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位置,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2
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速度,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3
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加速度。
假设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包括四个主动臂,将关节摩擦简化为哥伦布摩擦和黏性摩擦,则有: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4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5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6
式中,q1、q2、q3、q4分别为四个主动臂的位置,fc为关节处哥伦布摩擦系数,fv为关节处黏性摩擦系数,Fc为四个关节处哥伦布摩擦力的向量形式,Fv为四个关节处黏性摩擦力的矩阵形式;
抵消重力所需的扭矩消耗G(q)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7
式中,m1为单个主动臂的质量,Lc为主动臂质心到关节转动轴线的距离,m2为从动臂组件中单件的质量,即从动臂组件的一半质量,L为主动臂的长度尺寸,g为地表重力加速度。
S4:根据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及受力特性,建立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
优选地,采用牛顿欧拉法对第二部分进行动力学建模,并根据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动平台作为第二部分整体的等效质量和等效惯量。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8
式中,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39
为雅克比矩阵,F为从动臂施加的力,Mn为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aE为TCP在机器人笛卡尔坐标系{O,x,y,z}中的加速度。
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Mn的表达式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41
meq=mpp+4×m2
其中,mpp为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质量,Ipp为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转动惯量。
S5:获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后,通过二者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关系,求得机器人整体的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42
S6:根据机器人整体动力学模型对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基于运动与受力分析基础上对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进行简化,并利用了牛顿欧拉法和拉格朗日法的动力学等效质量与等效惯量进行动力学建模,本发明方法思路清晰,结构简练,直观明确,计算量适中,实施容易,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图1为某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机械本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动力学求解过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机器人的某支链从动臂运动和受力分析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单支链动力学建模简化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平台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动平台杆件惯性参数表示及运动分析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动力学仿真和基于动力学模型计算所采用的TCP轨迹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解算正确性验证结果图;
图1中标号所示:
1、静平台,2、主动臂,3、从动臂组件,4、动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并分析并联机器人整体结构特点、整体的运动和受力特性、各个部件的运动特性以及其惯性参数相对大小,选择被简化的运动部件,通过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获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并确定两部分之间的动力学关联。
本实施例四支链并联机器人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静平台1、主动臂2、,从动臂组件3和动平台4。从动臂组件3包括四个运动支链,即四组不同支撑方向的杆件。四支链并联机器人的惯性参数如表1所示:
表1四支链并联机器人质量惯性参数表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51
该轻载类关节并联机器人的从动臂采用碳纤维杆,质量较轻,惯量可以忽略不计。相对其他零部件运动所消耗的能量可以忽略不计,则将表2中的数值量级作为参考:
表2参考数值(单位:质量kg/惯量kgm2)
参数 Ieq_arm Meq-arm Ilarm mlarm Ieq_tp Meq_tp
数值 0.0768 1.36 0.0012 0.4 0.008 2.8
根据实际机器人本体的各部件质量惯性参数,可选择简化从动臂的质量和惯量参数。现对该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中的一个运动支链进行受力分析。图3为机器人的某一运动支链示意图,图中PiAi为主动臂,长度为L,质量为m1;AiBi为从动臂,长度为1,质量为m2;其中i=1,2,3,4分别是该机器人的四个运动支链的编号。Pi为关节转动轴线与主动臂纵切平分面的交点;Ai点为对应主动臂末端两球头球心连线的中点;Bi点为动平台上对应两球头球心连线的中点。坐标系{Pi,ui,vi,zi}建立在第i个关节处,Pi点为坐标系的原点;ui轴如图水平指向运动支链的外侧,zi轴如图垂直于ui轴向上,ui垂直于直面向外。ti轴始终与PiAi同向;wi轴始终与ti轴垂直。vAi为主动臂上Ai点速度,方向垂直于ti轴;vBi为主动臂上Bi点速度,方向与动平台上对应球头的运动方向一致;si等于AiBi,即沿着从动臂的方向;fi为从动臂受力,方向沿着从动臂杆件,可能与si同向,也可能反向。
从动臂质量较轻,它的受力可以看成是二力杆受力情形,力fi沿着从动臂杆件的长度尺寸方向,传递来自主动臂的主动力,驱动动平台运动,即从动臂一端Ai与另一端Bi的受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是主动臂运动与动平台运动的动力学约束。从动臂两端的速度一般大小和方向都不相同,然而沿着杆子的方向速度的大小相同这个事实是主动臂运动与动平台运动的一个运动学约束。将从动臂组件的总质量的一半简化到主动臂末端,另一半简化到动平台一侧,如图4所示,以上是建立简化动力学模型的重要假定和关键步骤。
利用运动学约束关系和动力学约束关系,利用对主动臂和动平台动力学的分别建模的方式获得对整个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
以上的动力学建模的简化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从动臂的质量和惯量相对机器人的其他运动非常小,可以合理地简化。这样的假设对于使用轻质材料的从动臂,如碳纤维,基本成立。即通过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基于简化的模型的合理性将会在后面被验证。
步骤二、对分解得到的第一部分进行动力学建模。
这部分的动力学包含参数:(1)电机的输出扭矩;(2)电机和减速器的转动惯量;(3)主动臂质量,包括主动臂自身及球头和来自简化的从动臂的质量;(4)主动臂关于转动轴线的惯量;(5)来自从动臂的力fi;(6)系统哥伦布摩擦和黏性摩擦。考虑以上动力学来源,可以得出以下的动力学动态平衡方程: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61
式中:
Ia:等效惯量,∈R4×4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62
关节摩擦,∈R4
G(q):抵消重力所需的扭矩消耗,∈R4
F:从动臂施加的力,∈R4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63
准克比矩阵;
τ:关节输出扭矩,∈R4
q,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1
分别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其中,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2
因主动臂的质量相同,运动过程中位置是不同的。上式中q的下标号表示四个主动臂的编号,如q1表示第一主动臂的位置,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3
为第一主动臂的速度,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4
为第一主动臂的加速度,其它依次类推。
第一部分的惯量来自电机,减速器,主动臂,以及简化自从动臂的质量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可用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5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6
式中:
Imot:电机的转动惯量;
rgb:减速机的传动比;
Igb:减速机输出轴侧转动惯量;
Iam:主动臂关于关节轴的转动惯量;
m2:单个从动臂的杆件质量;
L:主动臂的长度尺寸,即末端球头球心到关节转动轴线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考虑仿真软件只对关节所驱动的运动部件进行动力学仿真,并不仿真电机和减速器,所以在本计算中Imot=0.0;Igb=0.0,则:
Ieq=0.0+0.0+0.0487+0.2×0.3752
关节处的摩擦动力学,简化为哥伦布摩擦和黏性摩擦,定义如下: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7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78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81
式中:
fc为关节处哥伦布摩擦系数;
fv为关节处黏性摩擦系数;
Fc为四个关节处哥伦布摩擦力的向量形式;
Fv为四个关节处黏性摩擦力的矩阵形式;
第一部分部分的相关的重量的影响来自主动臂及简化自从动臂的质量,可由下式表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82
式中:
m1为单个主动臂的质量;
Lc为主动臂质心到关节转动轴线的距离;
g为地表重力加速度。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可以让仿真模型中所设置的机器人关节摩擦模型与本发明中的摩擦模型相同,故从仿真数据比较的角度,可以在仿真与本模型计算中忽略摩擦,所以: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83
从动臂被简化为二力杆,受力沿着杆件方向,将来自主动臂的力传递到动平台。它对主动臂所施加的力可如下表示:
F=[f1 f2 f3 f4]T (6)
f1、f2、f3、f4分别为来自从动臂的力。
至此,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建立完成。
步骤三、对分解得到的第二部分进行动力学建模。
这部分的动力学包括一个平行四边形结构的动平台,其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图5的左侧图为动平台的平面图,是由四根杆件铰接形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左右两侧杆件对称相同,为“固定杆件”,质量为m3,只有平动运动,无旋转运动;下方杆件为“小杆件”,质量为m4,绕其质心处垂直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4;上方杆件为“大杆件”,质量为m5,绕其质心处垂直轴线的转动惯量为I5,其质心处下方法兰负载质量标记为mp,转动惯量标记为Ip。右侧的简化图中,B1,B2,B3,B4分别为四对球头的球心连线中点;C1,C2,C3,C4分别对应平行四边形机构四个转动关节;E1为C2C3的中点;E2为C1C4的中点。d为平行四边形的边长,即C2到C3距离,h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宽,即C1到C2距离;d1和h1分别表示C2到B2或C3到B3平面上的水平与垂直距离;d2和h2分别表示C1到B1或C4到B4平面上的水平与垂直距离;θ为法兰上负载的旋转角度;rn为动平台大杆件旋转到法兰旋转的减速比。
在实际运动过程中,平行四边形中一组对边的两个杆件只做纯粹的平动运动,另一组对边的两个杆件可能既做平动运动也做旋转运动。各杆件的运动分析如图6所示。图中E3为C3C4的中点;E4为C1C2的中点。v为动平台法兰处负载的平动速度。w为动平台法兰处负载的旋转速度。小杆件C1C4和大杆件C2C3的平动速度为v,旋转速度为w/rn;固定杆件C3C4如上所述只有平动运动没有旋转运动,其平动速度等于C3点的速度,即等于v+w×E1C3;固定杆件C1C2如上所述只有平动运动没有旋转运动,其平动速度等于C2点的速度,即等于v+w×E1C2
采用牛顿欧拉法分别对4根杆件进行动力学建模,借鉴拉格朗日方法的思路,求解动平台作为整体的等效质量和等效惯量。这样方便建立动平台动力学与TCP末端运动的直接关系。
该部分的动力学包含参数:(1)来自各从动臂的力fi;(2)大杆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以及所挂负载的质量和转动惯量;(3)小杆件的质量和转动惯量;(4)左侧固定杆的质量;(5)右侧固定杆的质量。即使该四支链并联机器人在空间中做带旋转的运动,左右两侧固定杆也只是平动而无旋转,所以转动惯量可以不考虑。
考虑以上动力学来源,可以得出以下的动力学动态平衡方程: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91
其中: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092
雅克比矩阵;
F:从动臂施加的力,∈R4
Mn:动平台等效惯量矩阵;
aE:TCP在机器人笛卡尔坐标系{O,x,y,z}中的加速度,∈R4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1
其中: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2
TCP速度;
g:重力加速度;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3
TCP转动速度;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4
meq=mpp+4×m2
其中:
mpp: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质量;
Ipp: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转动惯量。
计算出mpp、Ipp两个量,可通过计算动平台的总动能达到。如图6所示,动平台及负载的总动能Kpp可表示为:
Kpp=Kpp_M+Kpp_I
其中: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5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06
式中:
Kpp_M为动平台质量所表达的动能;
Kpp_I为动平台转动惯量所表达的动能;
m3为动平台固定杆件C1C2的质量,同为固定杆件C3C4的质量,如图6所示;
m4为小杆件C1C4的质量,如图6所示;
m5为大杆件C2C3的质量,如图6所示;
I4为动平台小杆件的转动惯量,如图6所示;
I5为动平台大杆件的转动惯量,如图6所示;
mp为动平台法兰处(图6中E1处)负载质量;
Ip为负载的转动惯量;
rn为动平台旋转放大比;
v为动平台法兰中心点的平动速度;
θ为动平台法兰的旋转角度;
vE3为动平台固定杆件C3C4中心的E3处的平动速度;
vE4为动平台固定杆件C1C2中心的E4处的平动速度。
令: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1
则有:
vE4=v+w×n (12)
vE3=v-w×n (13)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2
将其带入式(10)、(11)可得: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3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4
由此可得:
mpp=2m3+m4+m5+mp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5
由此求得动平台及负载的动力学。
mpp=2m3+m4+m5+mp=2×0.437+0.264+0.9+1.0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6
步骤四、通过两者之间的关联力,求解动力学模型。
以上步骤完成了两个部分动力学的建模并且在步骤二中确立了两部分之间的耦合力。该步骤里,以耦合力作为桥梁,建立两部分动力学的关系,经过整理可以得出动力学模型。
综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动力学可得: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7
则推导可得: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18
此式即为本实施例中四支链并联机器人动力学逆解模型。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获取的四支链并联机器人动力学逆解模型设计机器人的高级控制算法,进一步对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
本实施例将以上得出的结果与利用动力学仿真软件仿真的结果做比对,以验证动力学建模的准确性。误差不高于2%作为判断模型正确性的标准。
本实施例将器人本体模型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中进行仿真,然后将仿真的结果导出,与基于本简化方法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对。仿真与计算基于相同的机器人TCP运动轨迹。误差百分比的计算方法如下:
a)设轨迹的时间序列为:
T=[t1,t1,t1,...tn]
b)与轨迹时间序列对应的仿真结果为:
τs=[τs1,τs2,τs3,...τsn]
c)与轨迹时间序列对应的模型计算结果为:
τc=[τc1,τc2,τc3,...τcn]
d)误差百分比为: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21
如果上式成立,则判定基于本方法的简化动力学建模方法是有效的。
设计TCP运动轨迹,如图7所示,基于TCP的轨迹,使用机器人运动学逆解函数和雅克比矩阵函数计算机器人各关节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将关节运动数据导入动力学仿真软件进行仿真,记录并保存机器人各关节的扭矩数据。然后将关节运动数据带入动力学模型公式中,即可获得基于模型的计算结果。机器人从原点P0(各个关节角度为0,主动臂水平),P0=[-0.0445,0,-0.6983,0,0,0]运动至点P1=[-0.25,0,-0.8,0,0,0],然后运动至P2=[0.2,0,-0.8,0,0,0]。
运动参数包括运动总时TS、最大速度V_max、最大加速度A_max、加加速度Jc,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表3轨迹运动参数
Figure BDA0001800408490000122
获取仿真和计算的数据,一共445组数据,绘制后的结果如图8所示,图中实线为利用Adams软件获取的仿真结果,虚线为基于本发明所述的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所有的数据组中采用误差百分比的公式进行计算,结果为1.8%,满足评价要求,所以可以推断,经过简化的动力学模型建立方法是有效的。通过本发明方法获取的简化后的动力学模型,可设计机器人的高级控制算法,进一步可实现对四支链并联机器人运动的有效控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

1.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结合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整体结构特点、运动特性、受力特性及惯量属性,选择简化的运动部件,通过简化其动力学模型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
2)获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并确定两部分之间的动力学关联;
3)根据第一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及受力特性,建立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
4)根据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及受力特性,建立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
5)根据两部分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关系,获取机器人整体动力学模型;
6)根据机器人整体动力学模型对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动作进行控制;
选择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从动臂作为简化的运动部件,即基于从动臂轻质的特性,将其中一根从动臂的质量规划至第一部分的一部分进行计算,将另一根从动臂的质量规划至第二部分的一部分进行计算;
将机器人的动力学分析简化为分别对机器人两部分运动部件的动力学分析的具体内容为:
通过简化从动臂的动力学分析,将机器人整体的动力学分析按照部件分割为两个部分,假设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从动臂为不可拉伸、伸缩的轻质杆件,以从动臂的几何尺寸作为空间几何约束,将从动臂一端的电机、减速器、主动臂作为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第一部分,将另一端的动平台、TCP末端作为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的第二部分,并利用从动臂的运动和空间位置关系约束两个部分之间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关系;
第一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包括电机输出扭矩、电机和减速器的转动惯量、主动臂质量、主动臂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关节处摩擦、简化到主动臂末端的从动臂组件的一半质量以及来自从动臂对主动臂施加的力;
第二部分中各个运动部件的动力学特性包括动平台的各杆件质量和转动惯量,动平台负载质量和转动惯量,简化到动平台的从动臂组件的另一半质量,以及从动臂对动平台施加的力从动臂施加的力及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
采用牛顿运动定律结合哥伦布摩擦模型和黏性摩擦模型的方法建立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
采用牛顿欧拉法对第二部分进行动力学建模,并根据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动平台作为第二部分整体的等效质量和等效惯量;
第一部分的动力学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1
式中:Ia为主动臂关节处的等效惯量,包括主动臂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和简化到主动臂末端的一半从动臂组件的质量关于关节轴线的转动惯量,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6
为关节摩擦,G(q)为抵消重力所需的扭矩消耗,F为从动臂施加的力,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7
为雅克比矩阵,τ为关节输出矩阵,q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位置,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9
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速度,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8
为主动臂转动关节的加速度;
假设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包括四个主动臂,将关节摩擦简化为哥伦布摩擦和黏性摩擦,则有: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2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3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4
式中,q1、q2、q3、q4分别为四个主动臂的位置,fc为关节处哥伦布摩擦系数,fv为关节处黏性摩擦系数,Fc为四个关节处哥伦布摩擦力的向量形式,Fv为四个关节处黏性摩擦力的矩阵形式;
抵消重力所需的扭矩消耗G(q)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25
式中,m1为单个主动臂的质量,Lc为主动臂质心到关节转动轴线的距离,m2为从动臂组件中单件的质量,即从动臂组件的一半质量,L为主动臂的长度尺寸,g为地表重力加速度;
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31
式中,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32
为雅克比矩阵,F为从动臂施加的力,Mn为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aE为TCP在机器人笛卡尔坐标系{O,x,y,z}中的加速度;
动平台的等效惯量矩阵Mn的表达式为: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33
meq=mpp+4m2
其中,mpp为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质量,Ipp为动平台和负载的等效转动惯量;
获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动力学模型后,通过二者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关系,求得机器人整体的动力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4122830940000034
CN201811074443.XA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Active CN11090943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4443.XA CN110909438B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74443.XA CN110909438B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438A CN110909438A (zh) 2020-03-24
CN110909438B true CN110909438B (zh) 2023-06-06

Family

ID=69812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74443.XA Active CN110909438B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90943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99791B (zh) * 2020-09-30 2022-05-03 燕山大学 基于轻量化的液压串联机构关节铰点位置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13146627B (zh) * 2021-04-01 2022-11-18 洛阳理工学院 基于实时测量数据的并联机构动力学参数求解方法
CN113829341B (zh) * 2021-09-08 2023-01-24 伯朗特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 Delta型并联机器人整机动力学的建模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247A (zh) * 2014-12-17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8227492A (zh) * 2018-01-03 2018-06-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的辨识方法
CN108466289A (zh) * 2018-03-07 2018-08-31 长安大学 一种考虑关节摩擦的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31691B2 (en) * 2013-03-04 2015-05-12 Disney Enterprises, Inc. Systemic derivation of simplified dynamics for humanoid robot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52247A (zh) * 2014-12-17 2015-04-29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三自由度混联机器人机构
CN108227492A (zh) * 2018-01-03 2018-06-29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六自由度串联机器人末端负载动力学参数的辨识方法
CN108466289A (zh) * 2018-03-07 2018-08-31 长安大学 一种考虑关节摩擦的并联机器人的动力学建模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梅江平等.《基于能耗最优的4自由度并联机器人轨迹优化》.《机械设计》.2018,(第07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909438A (zh) 2020-03-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Xu et al. Kinematics, dynamics, and control of a cable-driven hyper-redundant manipulator
Nguyen et al. Adaptive control of a Stewart platform‐based manipulator
CN109249428B (zh) 绳驱动联动式机械臂的末端笛卡尔空间刚度建模方法
Wu et al. Vibration reduction of delta robot based on trajectory planning
CN110909438B (zh) 一种基于动力学模型的轻载关节型并联机器人控制方法
CN110561425B (zh) 绳索驱动的柔性机器人力位混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Gallardo-Alvarado et al. Solving the kinematics and dynamics of a modular spatial hyper-redundant manipulator by means of screw theory
CN102495550A (zh) 并联机器人的正、逆动力学响应分析与控制方法
CN105459114B (zh) 冗余驱动并联机构驱动力优化方法及轴组控制验证平台
CN113146617A (zh) 一种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建模及轨迹跟随控制方法及装置
Malayjerdi et al. Analytical modeling of a 3-D snake robot based on sidewinding locomotion
CN112936287A (zh) 一种基于动力学迭代学习的柔性机器人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888812A (zh) 一种基于刚度性能优化的移动机械臂站位规划方法
Saab et al. Design and analysis of a discrete modular serpentine robotic tail for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mobile robots
CN110774286B (zh) 一种基于刚柔耦合动力学的五自由度机械手的控制方法
MOSTYN et al. 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OF THE ROBOTIC ARM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WO2023165177A1 (zh) 构建机器人的控制器的方法、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方法、装置以及机器人
JP3212491B2 (ja) ダイレクトティーチング制御装置
CN112276945B (zh) 机器人外部主动重力补偿系统及仿真验证方法
Yue Kinematic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LeArm robot
Gallardo-Alvarado et al. A novel five-degrees-of-freedom decoupled robot
Wang et al. The kinematic analysis and stiffness optimization for an 8-DOF cable-driven manipulator
Prada-Jiménez et al. Coupled dynamic model for a mobile manipulator
Jia et al. Dynamics modelling of a mobile manipulator with powered castor wheels
Ghafil et al. Optimum dynamic analysis of a robot arm using flower pollination algorith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