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68573B -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868573B CN110868573B CN201911205451.8A CN201911205451A CN110868573B CN 110868573 B CN110868573 B CN 110868573B CN 201911205451 A CN201911205451 A CN 201911205451A CN 110868573 B CN110868573 B CN 1108685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layer
- area
- display panel
- camera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8—Closed-circuit television [CCTV] systems, i.e. systems in which the video signal is not broadca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摄像头组件、摄像方法与显示装置,摄像头组件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摄像头组件包括:光传输层、光栏层与摄像头;光传输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光传输层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排布的光传输线,所述光传输线用于传输光线;光栏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栏层包括多个光栏线,所述光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相交,各所述光栏线包括遮光状态和透光状态;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各所述传输光线连接,用于接收各传输光线透过所述光栏线获取的光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由于具有薄、轻、宽视角、主动发光、发光颜色连续可调、成本低、响应速度快、能耗小、驱动电压低、工作温度范围宽、生产工艺简单、发光效率高及可柔性显示等优点,已被列为极具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目前,显示面板朝着更高屏占比发展,对于移动端显示,前置摄像头变成了追求高屏占比的一道壁垒。为此各种出现了挖槽、开孔、升降式摄像头等等的设计。然而,挖槽开孔的设计一方面影响显示装置的美观度,另一方面无法达到超高的屏占比;升降式摄像头的设计需要额外的机械结构支持,存在易损的风险。
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屏下摄像头,但该技术存在诸多难点,例如屏下摄像头就需要屏幕有较好的透过率,但屏幕叠层复杂很难做到良好的透过率,从而影响拍摄效果;而且,半透明的显示屏也会导致摄像头区域的显示效果差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可绕过屏幕将拍摄画面传输至摄像头从而避免屏幕对摄像头的干扰,又避免了半透明屏幕对显示效果的影响。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组件,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摄像头组件包括:
光传输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光传输层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排布的光传输线,所述光传输线用于传输光线;
光栏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所述光栏层包括多个光栏线,所述光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相交,各所述光栏线包括遮光状态和透光状态;
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各所述传输光线连接,用于接收各传输光线透过所述光栏线获取的光线。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各所述光传输线包括高折层、低折层与多个折射件,所述低折层包覆所述高折层,多个所述折射件间隔设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高折层中,且各所述折射件与各所述光栏线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折射件用于改变所述光线的传输方向,以使所述光线在所述高折层朝向所述摄像头一端传输;
其中,所述高折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层与所述折射件的折射率。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折射件包括折射本体和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折射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折射本体包括入射面、反射面与底面,所述入射面位于反射面靠近所述传输线出光口的一侧,所述反射层贴设于所述底面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夹角为30°~55°,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夹角为80°~100°。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上,各所述光传输线中的所述折射件的长度和,为所述光传输线位于第一区域长度的15%~25%。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垂直。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光栏线为电致变色线。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摄像方法,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该摄像方法包括:
提供一上述摄像头组件;
至少关闭所述显示面板上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
使所述光栏线依次从所述遮光状态先切换为所述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所述遮光状态;
使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光传输线逐次获取各所述光栏线切换为透光状态后进入的光线;
将逐次获取的所述光线合成,以获取目标图像。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摄像方法还包括:
摄像完成后,将各所述光栏线切换为所述透光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与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上述的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显示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封装层,设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光传输层的所述第一区域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设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光栏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光栏层,所述光学胶层在与所述光栏层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凹陷区,以使所述光传输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光栏层位于所述凹陷区中。
本公开提供的摄像头组件,在应于与显示装置时拍摄时,可通过光栏层中的光栏线依次切换为透光状态,采用光传输层的光传输线依次将各光栏线透光状态下进入的光线传输至摄像头,摄像头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为目标图像,即可完成对目标区域的拍摄作业,无需再显示面板上开孔或采用半透明的显示面板,可使显示面板达到接近100%的超高屏占比;当摄像头组件停止拍摄时,光栏层的光栏线可均处于透光状态,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拍摄组件的俯视图;
图4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传输线的剖视图;
图5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传输线中光线传播的光路图;
图6为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传输线中光线传播的光路图;
图7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传输线透过显示光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光栏线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的一种实施例提供的拍摄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显示面板,20、摄像头组件,210、传输层,220、光栏层,230、摄像头,211、光传输线,2111、低折层,2112、高折层,2113、折射本体,2114、反射层,212、光栏线,2121、第一透明玻璃层,2122、第一透明导电层,2123、第一电致变色层,2124、离子导电层,2125、第二电致变色层,2126、第二透明导电层,2127、第二透明玻璃层。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用语“一个”、“一”、“该”和“所述”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示例实施方式中首先提供了一种摄像头组件,用于显示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该摄像头组件20包括:光传输层210、光栏层220与摄像头230。光传输层210包括位于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至显示面板10的背光侧的第二区域,光传输层210包括多个从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排布的光传输线211,光传输线211用于传输光线;光栏层220设于第一区域远离显示面板10 的一侧,光栏层220包括多个光栏线212,光栏线212的延伸方向与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相交,各光栏线212包括遮光状态和透光状态;摄像头230设于第二区域远离显示面板10的一侧,与各传输光线连接,用于接收各传输光线透过光栏线212获取的光线。
其中,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为显示面板10发出光线的一侧,显示面板10的背光侧为与出光侧相反的一侧;光栏线212处于遮光状态时,光线无法或几乎不能穿过光栏线212,光栏线212处于透光状态光线可以全部或基本上都穿过光栏线212。
本公开提供的摄像头组件20,在应于与显示装置拍摄时,可通过光栏层220中的光栏线212依次切换为透光状态,采用光传输层210的光传输线211依次将各光栏线212透光状态下进入的光线传输至摄像头 230,通过摄像头230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为目标图像,即可完成对目标区域的拍摄作业,无需再显示面板10上开孔或采用半透明的显示面板 10,可使显示面板10达到接近100%的超高屏占比;当摄像头组件20 停止拍摄时,光栏层220的光栏线212可均处于透光状态,保证了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如图4所示,各光传输线211包括高折层2112、低折层2111与多个折射件,低折层2111包覆高折层2112,多个折射件间隔设于位于第一区域的高折层2112中,且各折射件与各光栏线212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折射件用于改变入射光线的传输方向,以使入射光线在高折层2112朝向摄像头230一端传输;其中,高折层2112的折射率大于低折层2111与折射件的折射率。
具体地,光栏线212与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相交,即各光栏线 212下对应有多个光传输线211,各光传输线211上对应有多个光栏线 212,各光传输线211上对应有光栏线212的位置设有折射件。如图5和图6所示,光栏线212切换为透光状态时,通过光栏线212投射进光传输线211的光线能够在折射件中发生折射,以使射入的光线在光传输线 211中朝向连接摄像头230的一端传输,从而实现了将显示面板10出光侧的目标图像的光线传输至显示面板10背光侧的摄像头230中的目的。光线在光传输线211中进行传输时,部分光线需经过多个折射件,通过使高折层2112的折射率大于低折层2111与折射件的折射率,能够使光线入射至折射件后,在其中全反射改变传播方向后射出,同时能够使光线在传输过程中遇到折射件进入时,不会产生全反射,保证了光线的传输。
如图3所示,折射件包括折射本体2113和反射层2114,反射层2114 位于折射本体2113靠近显示面板10的一侧。光线射入折射本体2113后,能够在反射层2114全部反射,避免从低折层2111折射出。
具体地,折射本体2113包括入射面、反射面与底面,入射面、反射面与底面围合形成折射本体2113,入射面位于反射面靠近传输线出光口的一侧,反射层2114贴设于底面上,入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为30°~55°,例如30°、40°、45°、50°、55°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入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也可小于30°或大于55°;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为80°~100°,例如80°、85°、90°、95°、100°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入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也可小于90°或大于100°。通过将入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设为30°~55°,能够保证光栏线212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光传输线211 具有足够的进光角度;通过将反射面与底面之间夹角设为80°~100°,能够对入射光线进行反射,使其朝向连接摄像头230的一端传输。
具体地,折射本体2113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位于反射层2114 在显示面板10上的正投影内。射入折射本体2113的光线,折射到底面上时,均能够被反射层2114全部反射,避免了光线入射至底面下的低折层2111。其中,反射层2114的大小与形成可与底面一致或基本一致。
具体地,在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上,各光传输线211中的折射件的长度和,为光传输线211位于第一区域长度的15%~25%,例如15%、 18%、20%、22%、25%等,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在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上,各光传输线211中的折射件的长度和,为光传输线211位于第一区域长度也可小于15%或大于25%。如图7所示,通过使光传输线211中的折射件的长度和为光传输线211位于第一区域长度的 15%~25%,在停止拍摄时,显示面板10的显示光线能够正常通过各光传输线211,避免反射层2114对光线的投射造成较大影响,保证了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
如图3所示,光栏线212的延伸方向为x方向,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为y方向,光栏线212的延伸方向与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垂直。通过使光栏线212的延伸方向与光传输线211的延伸方向垂直,可以使每个光栏线212均对应的位置设有光传输线211,每个光传输线211 均对应的位置设有光栏线212,在相同面积第一区域下,可以减少光传输线211与光栏线212的数量。
如图8所示,光栏线212为电致变色线,电致变色线从一端到另一端一次包括第一透明玻璃层2121、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第一电致变色层2123、离子导电层2124、第二电致变色层2125、第二透明导电层2126 与第二透明玻璃层2127,通过对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与第二透明导电层2126接入电源,能够使离子在第一电致变色层2123、离子导电层2124 与第二电致变色层2125中移动,离子导电层2124中离子移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采用电致变色线,能够便于切换电栏线的透光装填与遮光装填,切换速度快,可靠性高,可控性强。
具体地,如图3所示,第一区域呈矩形,第一区域在x方向上宽度为 1mm~10mm,在y方向上高度为1mm~10mm。当然,第一区域的宽度也可小于1mm或大于10mm,高度也可小于1mm或大于10mm;第一区域的形成也可为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形状,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
具体地,第一区域外的传输线还可包括保护层,保护层包裹与低折层2111上,以避免光线从第一区域外进行光传输线211,对拍摄效果造成影响。当然也可不设置保护层,通过显示面板10以及其显示装置中的壳体等部件对第一区域外的光传输线211形成光线的遮挡。
具体地,摄像头230逐次获取各光栏线212透光后进入的光线,即逐次获取各光栏线212透光后进入的目标区域的局部图像。示例的,将多个局部图像拼接为整版图像通常使用五个步骤:(1)图像预处理:包括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如去噪、边缘提取、直方图处理等)、建立图像的匹配模板以及对图像进行某种变换(如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 等操作;(2)图像配准:就是采用一定的匹配策略,确定出待拼接图像中的模板或特征点在参考图像中对应的位置,进而确定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3)建立变换模型:根据模板或者图像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计算出数学模型中的各参数值,从而建立两幅图像的数学变换模型;(4) 统一坐标变换:根据建立的数学转换模型,将待拼接图像转换到参考图像的坐标系中,完成统一坐标变换;(5)融合重构:将待拼接图像的重合区域进行融合得到拼接重构的平滑无缝全景图像。本公开对获取的多个局部图像合成为整版图像的算法不做限制,凡是合成方法上的变化,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下述为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对于本公开方法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装置实施例。
本示例实施方式提供了另一种摄像方法,用于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如图8所示,该摄像方法包括:
步骤S100、提供一上述摄像头组件;
步骤S200、至少关闭显示面板上与第一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
步骤S300、使光栏线依次从遮光状态先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遮光状态;
步骤S400、使摄像头通过光传输线逐次获取各光栏线切换为透光状态后进入的光线;
步骤S500、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以获取目标图像。
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方法,可通过使光栏层中的光栏线依次切换为透光状态进光,接着采用光传输层的光传输线依次将各光栏线透光状态下进入的光线传输至摄像头,摄像头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为目标图像,即可完成对目标区域的拍摄作业,无需再显示面板上开孔或采用半透明的显示面板,可使显示面板达到接近100%的超高屏占比;当摄像头组件停止拍摄时,光栏层的光栏线可均处于透光状态,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下面,将对本示例实施方式中摄像方法的各步骤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在步骤S100中,提供一上述摄像头组件。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将摄像头组件20设于显示面板10上。
在步骤S200中,至少关闭显示面板上与第一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
具体地,开始对目标区域进行拍摄时,至少关闭与第一区域对应的显示面板10上的显示区域,避免显示面板10上的光线进行传输层210 对拍摄效果造成影响。关闭的显示区域的大小可与第一区域的大小相同,也可稍大于第一区域,以进一步避免显示区域的光线对拍摄效果造成影响。
在步骤S300中,使光栏线依次从遮光状态先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遮光状态。
具体地,如图3所示,通过控制器控制各光栏线212依次透光,即其中一个光栏线212从遮光状态先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遮光状态,接着另一个光栏线212从遮光状态先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遮光状态,直至所有光栏线212完成切换透光作业。在各光栏线212依次切换状态进行透光时,可从第一区域的一边缘区域开始,然后朝向相对的另一边缘依次进行透光作业。其中,光栏线212可为电致变色线,因此可通过向各光栏线212发送电信号实现对其透光状态与遮光状态的切换,提高了拍摄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步骤S400中,使摄像头通过光传输线逐次获取各光栏线切换为透光状态后进入的光线。
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各光栏线212依次透光时,光传输线 211可将各光栏线212透光后进入的光线分别传输至摄像头230,摄像头 230逐次获取各光栏线212透光后进入的光线,即逐次获取各光栏线212 透光后进入的目标区域的局部图像。
在步骤S500中,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以获取目标图像。
具体地,各光栏线212依次透光作业完成后,摄像头230获取到目标区域各多个局部图像,然后通过处理器对多个局部图像进行合成处理,得到完整的目标区域的图像,实现对目标区域的取景拍摄。上述摄像头组件的实施例已对图像合成的方法进行了示例性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公开提供的摄像方法还包括步骤S600:摄像完成后,将各光栏线212切换为透光状态。
具体地,拍摄完成后,摄像头组件20关闭或处于睡眠状态,此时光栏层220中的各光栏线212均处于透光状态,以保证显示面板10的显示光线正常透过。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10与设于该显示面板10上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摄像头组件20。该显示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受特别的限制,本领域常用的显示装置类型均可,具体例如液晶显示器、OLED显示器、手机等移动装置、手表等可穿戴设备、VR装置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设备的具体用途进行相应地选择,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显示面板10还包括:衬底、显示层、封装层与光学胶层,显示层设于衬底的一侧;封装层设于显示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光传输层 210的第一区域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的一侧,第二区域设于衬底远离显示层的一侧,光栏层220设于第一区域远离封装层的一侧;光学胶层设于封装层远离衬底的一侧,并覆盖光栏层220,光学胶层在与光栏层220 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凹陷区,以使光传输层210的第一区域与光栏层220 位于凹陷区中。
通过使光学胶层在于与光栏层220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凹陷区,能够使光学胶层远离衬底的表面为水平面,避免了因设置摄像头组件20导致显示面板10该区域的凸起,提升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当然,传输层210 与光栏层220也可设于显示面板10的其它层上,例如上表面的玻璃盖板上,本公开对此不做限制。其中,光学胶层可为OCA(Optical ClearAdhesive,光学胶带)。
应当注意,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 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头组件,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传输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侧的第一区域以及延伸至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的第二区域,所述光传输层包括多个从所述第一区域延伸至第二区域排布的光传输线,所述光传输线用于传输光线;
光栏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且所述光栏层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光栏层包括多个光栏线,所述光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相交,各所述光栏线包括遮光状态和透光状态;
摄像头,设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与各所述传输光线连接,用于接收各传输光线透过所述光栏线获取的光线;
其中,所述光栏层被配置为所述多个光缆线能够依次从遮光状态先切换为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遮光状态,所述摄像头被配置为通过所述光传输线逐次获取各所述光栏线切换为透光状态后进入的光线,并能够将逐次获取的光线合成,以获取目标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光传输线包括高折层、低折层与多个折射件,所述低折层包覆所述高折层,多个所述折射件间隔设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高折层中,且各所述折射件与各所述光栏线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折射件用于改变所述光线的传输方向,以使所述光线在所述高折层朝向所述摄像头一端传输;
其中,所述高折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低折层与所述折射件的折射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件包括折射本体和反射层,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折射本体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射本体包括入射面、反射面与底面,所述入射面位于反射面靠近所述传输线出光口的一侧,所述反射层贴设于所述底面上,所述入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夹角为30°~55°,所述反射面与所述底面之间夹角为80°~10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上,各所述光传输线中的所述折射件的长度和,为所述光传输线位于第一区域长度的15%~2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栏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光传输线的延伸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栏线为电致变色线。
8.一种摄像方法,用于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一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摄像头组件;
至少关闭所述显示面板上与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显示区域;
使所述光栏线依次从所述遮光状态先切换为所述透光状态后再切换为所述遮光状态;
使所述摄像头通过所述光传输线逐次获取各所述光栏线切换为透光状态后进入的光线;
将逐次获取的所述光线合成,以获取目标图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摄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方法还包括:
摄像完成后,将各所述光栏线切换为所述透光状态。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与设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摄像头组件;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显示层,设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封装层,设于所述显示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光传输层的所述第一区域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设于所述衬底远离所述显示层的一侧,所述光栏层设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封装层的一侧;
光学胶层,设于所述封装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并覆盖所述光栏层,所述光学胶层在与所述光栏层对应的区域形成有凹陷区,以使所述光传输层的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光栏层位于所述凹陷区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05451.8A CN110868573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1205451.8A CN110868573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8573A CN110868573A (zh) | 2020-03-06 |
CN110868573B true CN110868573B (zh) | 2021-01-26 |
Family
ID=696571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205451.8A Active CN110868573B (zh) | 2019-11-29 | 2019-11-29 |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868573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86291A (zh) * | 2017-01-24 | 2017-05-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8900674A (zh) * | 2018-07-18 | 2018-11-27 | 苏州天为幕烟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全面屏手机的摄像头 |
CN110493390A (zh) * | 2019-07-23 | 2019-1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屏下摄像头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70026553A1 (en) * | 2015-07-24 | 2017-01-26 | Apple Inc. | Displays With Camera Window Openings |
US10191577B2 (en) * | 2016-02-16 | 2019-01-29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468129B1 (ko) * | 2016-06-01 | 2022-11-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 제작 방법 |
CN106601780A (zh) * | 2017-01-24 | 2017-04-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显示器件及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
CN108418920B (zh) * | 2018-03-06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CN108650343A (zh) * | 2018-04-11 | 2018-10-12 | 深圳市海派通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终端前摄像头隐藏的结构及隐藏方法 |
CN110392189A (zh) * | 2018-04-18 | 2019-10-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头、摄像设备、摄像头切换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CN208210033U (zh) * | 2018-05-31 | 2018-12-0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
CN109274871A (zh) * | 2018-09-27 | 2019-01-2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图像成像方法及装置 |
CN109068043A (zh) * | 2018-09-27 | 2018-12-21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的图像成像方法及装置 |
CN209590474U (zh) * | 2019-03-27 | 2019-11-05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高屏占比的液晶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
CN110047884A (zh) * | 2019-04-08 | 2019-07-23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11972B (zh) * | 2019-05-23 | 2021-02-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299072A (zh) * | 2019-06-28 | 2019-10-0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
2019
- 2019-11-29 CN CN201911205451.8A patent/CN11086857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86291A (zh) * | 2017-01-24 | 2017-05-17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8900674A (zh) * | 2018-07-18 | 2018-11-27 | 苏州天为幕烟花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全面屏手机的摄像头 |
CN110493390A (zh) * | 2019-07-23 | 2019-11-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移动设备的屏下摄像头组件、手机及移动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868573A (zh) | 2020-03-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76105B (zh) | 均匀性提高并且颜色之间的交叉耦合减少的波导显示器 | |
CN110088820B (zh) | 显示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
WO2021008598A1 (zh) | 电子设备 | |
JP7063328B2 (ja) |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WO2022001453A1 (zh) | 电子设备及显示装置 | |
BR112017013680B1 (pt) | Sistema óptico | |
CN206960757U (zh) | 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 |
CN105849621A (zh) | 眼睛跟踪装置、方法和系统 | |
CN109447046A (zh) |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7193078A (zh) | 一种光波导及其制备方法、增强现实设备 | |
CN110211500A (zh) | 摄像显示模组、方法、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9753852A (zh) | 用于物体纹路的光学组件、显示组件及电子设备 | |
KR20180057263A (ko) | 3d 영상 렌더링 방법 및 장치 | |
JPWO2019176438A1 (ja) |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CN109581732A (zh) |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
CN112817155A (zh) | 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 |
CN109445108A (zh) | 一种大视场衍射波导元件及显示装置 | |
CN107454300A (zh) | 盖板组件、摄像组件及移动终端 | |
WO2022001359A1 (zh) | 显示面板、图像显示设备及方法、终端、存储介质 | |
CN209486432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868573B (zh) | 摄像头组件与显示装置 | |
CN214097983U (zh) | 增强现实显示装置及近眼显示设备 | |
KR101810858B1 (ko) | 대면적 홀로그램 제작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CN209625231U (zh) | 液晶显示指纹模组、屏下指纹识别系统及电子设备 | |
CN100580544C (zh) | 一种新型衍射投影屏及其制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