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2276B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92276B CN110692276B CN201880035303.3A CN201880035303A CN110692276B CN 110692276 B CN110692276 B CN 110692276B CN 201880035303 A CN201880035303 A CN 201880035303A CN 110692276 B CN110692276 B CN 1106922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threshold
- terminal
- resources
- side li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694 Humulus lupul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93374 pneumococcal purpura-producing principl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4056 punctate palmoplantar keratoderma type 2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54291 Dianthus carthusianor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101001093748 Homo sapiens Phosphatidylinositol N-acetylglucosaminyltransferase subunit P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8700026140 MAC combination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654 addi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6 add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8487 fibromuscular dysplas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8 kne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84 transportation and deli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6—Discovering, processing 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95—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beam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6/00—Network planning, e.g. coverage or traffic planning tools; Network deployment, e.g. resource partitioning or cells structures
- H04W16/24—Cell structures
- H04W16/28—Cell structures using beam stee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6—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in the space domain, e.g. bea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具体地说,第一终端从基站接收波束扫描信号和第一阈值。第一终端生成包括在波束扫描信号当中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信息的第一接收波束信息。第一终端从基站接收第二接收波束信息。第二接收波束信息包括基站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波束信息。第一终端通过使用从第一接收波束中排除第三接收波束而得到的波束经侧链路资源发送侧链路信号。第三接收波束是第一终端的用于接收使用基站的在与第二接收波束相同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波束。侧链路资源在时域和频域上与上行链路资源交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无线通信,并且更具体地说,涉及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背景技术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用于实现高速分组通信的技术。针对包括那些打算降低用户和提供商成本,改善服务质量以及扩展和改善覆盖范围和系统容量的LTE目标已经提出了许多方案。3GPP LTE要求降低每比特成本,增加服务可用性,灵活使用频带,结构简单,开放接口以及终端的适当功耗,这是高级要求。
由于广泛部署的基于LTE的网络为汽车行业提供了实现“互联汽车”概念的机会,因此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基于LTE的车辆到万物(V2X)。车辆到车辆(V2V)通信市场因为相关活动(诸如研究项目、现场测试和监管工作)已经在诸如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和中国的一些国家或地区进行中或有望开始进行,因此对于时间特别敏感。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3GPP正在积极地进行基于LTE的V2X的研究和规范工作。在基于LTE的V2X中,基于PC5的V2V已经被赋予最高优先级。通过必要的增强(诸如,LTE侧链路资源分配、物理层结构、以及同步)来支持基于LTE PC5接口的V2V服务是可行的。同时,已经考虑了不仅基于LTE PC5接口而且基于LTE Uu接口、或者基于Uu和PC5组合的V2V操作场景。V2V服务的最大效率可以通过正确选择/切换操作方案来实现。
尽早完成基于PC5的V2V的相应无线接入网络(RAN)规范以及与Uu接口集成将能够快速准备装置和网络实现,从而使基于LTE的V2V在市场中具有更多机会。此外,它能够为其他V2X服务(尤其是,车到基础设施/网络(V2I/N)和车到行人(V2P)服务)提供基础,使得能够及时完成对所有V2X服务的RAN支持。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说明书提供了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提出了一种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该装置包括用于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的射频(RF)单元以及可操作地联接到RF单元的处理器。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使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信道互易性的特点,因此终端不必发送诸如探测参考信号(SRS)的参考信号。如果终端强有力地接收到由基站在波束方向n上发送的波束A,则信道互易性可以对应于以下特点:当终端通过使用/基于波束方向n来发送信号时,基站在接收(Rx)波束方向A上也强有力地接收到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可以对应于能够发送侧链路信号的侧链路(SL)终端,第二终端可以对应于能够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上行链路(UL)终端。第一终端可以相对于第二终端发送/接收侧链路信号。另选地,第一终端可以相对于除第二终端之外的另一SL终端发送/接收侧链路信号。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共享时间/频率资源,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分布式天线所应用于的波束来以空间划分的方式执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终端可以具有多个无线电单元(RU)。RU可以对应于天线端口。波束或波束组可以配置有天线端口。
第一终端从基站接收波束扫描信号和第一阈值。波束扫描信号可以包括在基站周期性地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synchronization signal burst)内的同步信号块中。
第一终端生成与在波束扫描信号当中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由于波束扫描信号是下行链路信号,因此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第一终端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有关的信息。如果下行链路信号具有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则由于其可能对侧链路信号造成干扰,因此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阈值选择在侧链路资源中未使用的波束。
第一终端接收来自基站的第二Rx波束信息。第二Rx波束是基站从第二终端接收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
侧链路资源在时域和频域与上行链路资源交叠。因此,由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直接干扰侧链路信号,因此第一终端需要知道关于基站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的信息。即,关于第二Rx波束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基站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的信息。
第一终端通过使用/基于第一Rx波束中的排除第三Rx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第三Rx波束是第一终端接收通过使用/基于基站的在与第二Rx波束相同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波束。这里,基站在与第二Rx波束相同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的波束宽度可以与第二Rx波束的波束宽度不同,并且该波束的指向点可以具有一些误差。由于第一终端通过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和与第二Rx波束有关的信息可以知道在上行链路和侧链路之间可以引起干扰的波束,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基于除了对应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因此,可以限制在上行链路和侧链路之间可能造成干扰的波束的使用。
另外,第一终端可以从基站接收第二阈值。当第一终端应用第二阈值时,如果上行链路信道状态良好,则用于发送侧链路的波束的数量可以增加。例如,第一终端可以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波束作为候选波束,并且由于认为候选波束当中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波束不会对干扰造成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在发送侧链路信号时使用该波束。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使用/基于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和以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另外,当基站通过使用/基于第四Rx波束从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时,可以根据第二Rx波束的方向和第四Rx波束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来设置第二阈值。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终端发送侧链路信号时,可以使用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在对应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方向的第二阈值与对应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方向的第二阈值之间的较小阈值的波束。可以通过上行链路资源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接收第一阈值。可以通过公共控制信号来接收第二阈值。公共控制信号可以是在公共PDCCH或PDSCH上发送的公共物理控制信号。
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接收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时间的时间索引、接收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天线端口或第一Rx波束的方向的信息。
第一Rx波束的方向可以用下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来指示。在新RAT(NR)中,可以用时间索引来标识波束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用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或映射)的Rx波束来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另外,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用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或映射)的Rx波束来接收。
侧链路信号可以以单播或多播方式发送。终端之间的广播或发现信号需要专用资源。然而,由于当在终端中发生业务时周期性地发送终端之间的单播信号,因此侧链路资源与上行链路资源交叠,从而减少了资源消耗。
有益效果
根据所提出的方法,通过使用所提出的方法,上行链路(UL)资源和侧链路(SL)资源被分配到相同的时间/频率资源,从而增加了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在SL资源中传输的信号是非周期性和/或偶发性业务并且基站不管理SL资源的每个信号传输时,此效果可以更大。
附图说明
图1例示出了应用本说明书的无线通信系统。
图2是例示了用于用户平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框图。
图3是例示了用于控制平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框图。
图4示出了侧链路传输信道和侧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
图5示出了侧链路逻辑信道和侧链路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
图6示出了在应用了分布式天线的车辆中应用空分双工(SDD)的示例。
图7示出未应用SDD的车辆间通信的示例。
图8示出了应用了SDD的车辆间通信的示例。
图9示出了用于自动车辆的车辆到万物(V2X)通信的自动超车演习场景。
图10示出了用于自动车辆的V2X通信中的纵队(platoon)场景。
图11示出了在执行V2X通信的车辆中部署基带处理器和无线电单元(RU)的示例。
图12示出了组成用于V2X通信的波束组的示例。
图13示出了组成用于V2X通信的波束组的另一示例。
图14例示了在具有多个RU的车辆之间建立多个通信连接的一个示例。
图15示出当SL和UL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未应用SDD的车辆之间的通信的示例。
图16示出了当SL和UL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在应用了SDD的车辆之间的通信的示例。
图17示出了用于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来减少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之间的干扰的示例。
图18示出了用于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来减少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之间的干扰的另一示例。
图19是示出根据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UE之间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20是示出用于实现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的技术可以用在诸如码分多址(CDMA)、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正交频分多址(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等这样的各种无线接入技术中。可以用诸如通用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或CDMA-2000这样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CDMA。可以用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通用分组无线电服务(GPRS)/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这样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TDMA。可以用诸如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802.11(Wi-Fi)、IEEE802.16(WiMAX)、IEEE 802.20、演进型UTRA(E-UTRA)等这样的无线电技术来实现OFDMA。IEEE 802.16m是IEEE 802.16e的演进,并且提供与基于IEEE 802.16e的系统的向后兼容性。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的一部分。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是使用E-UTRA的演进型UMTS(E-UMTS)的部分。3GPP LTE在下行链路中使用OFDMA,而在上行链路中使用SC-FMDA。LTE高级(LTE-A)是LTE的演进。
为了清晰起见,以下的描述将集中于3GPP LTE/LTE-A。然而,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图1例示了应用了本说明书的无线通信系统架构。无线通信网络也可以称为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网络(E-UTRAN)或长期演进型(LTE)/LTE-A系统。
E-UTRAN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20,基站20向用户设备(UE)10提供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UE 10可以是固定的或移动的,并且可以被称为诸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订户站(SS)、移动终端(MT)、无线装置等这样的另一个术语。BS 20通常是与UE 10通信的固定站并且可以被称为诸如演进节点B(eNB)、基站收发器系统(BTS)、接入点等这样的另一术语。
BS 20借助于X2接口互连。BS 20还借助于S1接口连接到演进型分组核心(EPC)30,更具体地说,通过S1-MME连接到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并通过S1-U连接到服务网关(S-GW)。
EPC 30包括MME、S-GW和分组数据网络网关(P-GW)。MME具有UE的接入信息或UE的能力信息,并且这种信息通常用于UE的移动性管理。S-GW是具有E-UTRAN作为端点的网关。P-GW是具有PDN作为端点的网关。
UE和BS之间的无线电接口称为Uu接口。基于通信系统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的下三层,UE和网络之间的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分类为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在这些层之中,属于第一层的物理(PHY)层通过使用物理信道提供信息传输服务,而属于第三层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用于控制UE与网络之间的无线电资源。为此,RRC层在UE和BS之间交换RRC消息。
图2是例示了用于用户平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框图。图3是例示了用于控制平面的无线电协议架构的框图。用户平面是用于用户数据传输的协议栈。控制平面是用于控制信号传输的协议栈。
参照图2和图3,PHY层通过物理信道向上层提供信息传输服务。PHY层通过传输信道连接到作为PHY层的上层的媒体访问控制(MAC)层。数据通过传输信道在MAC层和PHY层之间传输。根据通过无线电接口如何传输数据以及以何种特性传输数据来对传输信道进行分类。
在不同的PHY层(即,发送器的PHY层和接收器的PHY层)之间通过物理信道传送数据。使用正交频分复用(OFDM)方案对物理信道进行调制,并利用时间和频率作为无线电资源。
MAC层的功能包括在逻辑信道和传输信道之间进行映射,并对在属于逻辑信道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传输信道上提供给物理信道的传输块进行复用/解复用。MAC层通过逻辑信道向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提供服务。
RLC层的功能包括RLC SDU的级联、分段和重组。为了确保无线电承载(RB)所需的各种服务质量(QoS),RLC层提供了三种操作模式,即,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和确认模式(AM)。AM RLC通过使用自动重传请求(ARQ)提供错误纠正。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层在用户平面中的功能包括用户数据传递、报头压缩和加密。PDCP层在控制平面中的功能包括控制平面数据传递和加密/完整性保护。
仅在控制平面中定义了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层。RRC层用于控制与无线电承载(RB)的配置、重配置和释放相关联的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
RB是由第一层(即,PHY层)和第二层(即,MAC层、RLC层和PDCP层)提供的逻辑路径,用于UE和网络之间的数据传递。RB的配置意味着用于指定无线电协议层和信道属性以提供特定服务以及用于确定各个详细参数和操作的过程。RB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信令RB(SRB)和数据RB(DRB)。SRB用作在控制平面中传输RRC消息的路径。DRB用作在用户平面中传输用户数据的路径。
当在UE的RRC层与网络的RRC层之间建立RRC连接时,UE处于RRC连接状态,否则UE处于RRC空闲状态。
数据通过下行传输信道从网络传输到UE。下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示例包括用于传输系统信息的广播信道(BCH)和用于传输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下行链路共享信道(SCH)。下行链路多播或广播服务的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可以在下行链路SCH或附加下行链路多播信道(MCH)上传输。数据通过上行链路传输信道从UE向网络发送。上行链路传输信道的示例包括用于传输初始控制消息的随机接入信道(RACH)和用于传输用户业务或控制消息的上行链路SCH。
属于传输信道的较高信道并映射到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的示例包括广播信道(BCCH)、寻呼控制信道(PCCH)、公共控制信道(CCCH)、多播控制信道(MCCH)、多播业务信道(MTCH)等。
在下文中,描述了侧链路。侧链路是UE之间用于侧链路通信和侧链路直接发现的接口。侧链路对应于PC5接口。侧链路通信是能够通过使用E-UTRAN技术但不经过任何网络节点在两个或更多个附近UE之间进行基于邻近的服务(ProSe)直接通信的AS功能。侧链路发现是能够通过使用E-UTRA技术但不经过任何网络节点在两个或多个附近UE之间进行ProSe直接发现的AS功能。侧链路类似于UL传输使用UL资源和物理信道结构。侧链路传输使用与UL传输方案相同的基本传输方案。但是,对于所有侧链路物理信道,侧链路限于单个簇传输。另外,侧链路在每个侧链路子帧的端部使用一个符号的间隙。
图4示出了侧链路传输信道和侧链路物理信道之间的映射。参照图4,携带来自UE的侧链路发现消息的物理侧链路发现信道(PSDCH)映射到侧链路发现信道(SL-DCH)。携带来自UE的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数据的物理侧链路共享信道(PSSCH)映射到侧链路共享信道(SL-SCH)。携带从UE发送的系统和同步有关信息的物理侧链路广播信道(PSBCH)映射到侧链路广播信道(SL-BCH)。物理侧链路控制信道(PSCCH)携带来自UE的用于侧链路通信的控制。
图5示出了侧链路逻辑信道和侧链路传输信道之间的映射。参照图5,SL-BCH映射到侧链路广播控制信道(SBCCH)。SBCCH是用于从一个UE向另一UE广播侧链路系统信息的侧链路信道。该信道仅由具有侧链路通信能力的UE使用。SL-SCH映射到侧链路业务信道(STCH)。STCH是点对多点信道,用于从一个UE向其他UE发送用户信息。该信道仅由具有侧链路通信能力的UE使用。
侧链路通信是UE可以经由PC5接口彼此直接通信的通信模式。当UE由E-UTRAN服务并且当UE在E-UTRA覆盖范围外时,支持该通信模式。只有那些被授权用于公共安全操作的UE才能执行侧链路通信。
为了执行覆盖范围外操作的同步,UE可以通过发送SBCCH和同步信号来充当同步源。SBCCH携带接收其他侧链路信道和信号所需的最基本系统信息。SBCCH与同步信号一起以40ms的固定周期发送。当UE处于网络覆盖范围内时,SBCCH的内容是从eNB用信号发送的参数中推导出的。当UE在覆盖范围外时,如果UE选择另一UE作为同步参考,则从接收到的SBCCH中推导出SBCCH的内容。否则,UE使用预配置的参数。系统信息块类型18(SIB18)提供用于同步信号和SBCCH传输的资源信息。每40ms有两个预配置的子帧用于覆盖范围外的操作。如果UE基于定义的标准成为同步源,则UE在一个子帧中接收到同步信号和SBCCH,并在另一子帧中发送同步信号和SBCCH。
UE在侧链路控制时段的持续时间上所定义的子帧上执行侧链路通信。侧链路控制时段是在小区中被分配用于侧链路控制信息和侧链路数据传输的资源所发生的时段。在侧链路控制时段内,UE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后跟侧链路数据。侧链路控制信息指示层1ID和传输特性(例如,MCS、在侧链路控制时段的持续时间上的资源的位置、定时对准)。
UE按以下优先级递减顺序经由Uu和PC5进行发送和接收:
-Uu发送/接收(最高优先级);
-PC5侧链路通信发送/接收;
-PC5侧链路发现宣告/监测(最低优先级)。
支持侧链路通信的用户设备可以两种模式操作,以进行资源分配。第一模式是调度资源分配。调度资源分配可以称为模式1。在模式1中,UE需要处于RRC_CONNECTED(RRC_连接)以发送数据。UE从eNB请求传输资源。eNB调度用于传输侧链路控制信息和数据的传输资源。UE向eNB发送调度请求(专用调度请求(D-SR)或随机接入),然后发送侧链路缓冲状态报告(BSR)。基于侧链路BSR,eNB可以确定UE具有用于侧链路通信传输的数据,并且估计传输所需的资源。eNB可以使用所配置的侧链路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SL-RNTI)来调度用于侧链路通信的传输资源。
第二模式是UE自主资源选择。UE自主资源选择可以称为模式2。在模式2中,UE自己从资源池中选择资源并执行传输格式选择以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和数据。最多可以有多达8个传输池,8个传输池或者是为覆盖范围外的操作预先配置或者是由RRC信令为覆盖范围之内的操作而提供的。每个池可以具有与其相关联的一个或更多个ProSe每分组优先级(PPPP)。为了传输MAC协议数据单元(PDU),UE选择相关联的PPPP之一等于在MAC PDU中所标识的逻辑信道中具有最高PPPP的逻辑信道的PPPP的传输池。侧链路控制池和侧链路数据池之间存在一对一的关联。一旦选择了资源池,该选择在整个侧链路控制时段内是有效的。在侧链路控制时段结束之后,UE可以再次执行资源池选择。
在UE中预先配置了当UE处于侧链路通信的覆盖范围外时用于侧链路控制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资源池的集合。当UE处于用于侧链路通信的覆盖范围之内时用于侧链路控制信息的资源池如下配置。用于接收的资源池由eNB经由RRC在广播信令中配置。如果使用模式2,则用于发送的资源池由eNB经由RRC在专用或广播信令中配置;并且如果使用模式1,则用于发送的资源池由eNB经由RRC在专用信令中配置。eNB在所配置的接收池内调度用于侧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特定资源。
在UE中预先配置当UE处于侧链路通信的覆盖范围外时用于数据的发送和接收资源池的集合。当UE处于侧链路通信的覆盖范围之内时用于数据的资源池如下配置。如果使用模式2,则用于发送和接收的资源池由eNB经由RRC在专用或广播信令中配置。如果使用模式1,则没有用于发送和接收的资源池。
侧链路发现被定义为支持侧链路发现的UE经由PC5使用E-UTRA直接无线电信号发现在其附近的其他UE的过程。当UE由EUTRAN服务以及UE在EUTRA覆盖范围外时都支持侧链路发现。只有当启用了ProSe的公共安全UE处于EUTRA覆盖范围外时,它才能执行侧链路发现。对于公共安全侧链路发现,允许的频率预先配置在UE中,即使UE处于该频率的EUTRA覆盖范围外时也使用该频率。预先配置的频率与公共安全ProSe载波的频率相同。
为了执行同步,参与宣布发现消息的UE可以通过基于SIB19中提供的用于同步信号的资源信息发送同步信号来充当同步源。
存在两种资源分配类型用于发现消息宣布。第一种类型是UE自主资源选择,UE自主资源选择是以非UE特定为基础分配用于宣布发现消息的资源的资源分配过程。UE自主资源选择可以被称为类型1。在类型1中,eNB向UE提供用于宣布发现消息的资源池配置。可以通过广播或专用信令来用信号发送该配置。UE从所指示的资源池中自主选择一个或更多个无线电资源,并宣布发现消息。UE可以在每个发现时段期间在随机选择的发现资源上宣布发现消息。
第二种类型是调度资源分配,调度资源分配是用于以每个UE特定为基础分配用于宣布发现消息的资源的资源分配过程。调度资源分配可以称为类型2。在类型2中,处于RRC_CONNECTED的UE可以经由RRC从eNB请求用于宣布发现消息的资源。eNB经由RRC指配资源。在UE中被配置为用于宣布的资源池内分配资源。
对于处于RRC_IDLE(RRC_空闲)的UE,eNB可以选择以下选项之一。eNB可以在SIB19中提供用于基于UE自主资源选择的发现消息宣布的资源池。被授权进行侧链路发现的UE在RRC_IDLE下使用这些资源来宣布发现消息。或者,eNB可以在SIB19中指示其支持侧链路发现,但是不提供用于发现消息宣布的资源。UE需要进入RRC_CONNECTED以请求用于发现消息宣布的资源。
对于处于RRC_CONNECTED的UE,被授权执行侧链路发现宣布的UE向eNB指示其想要执行侧链路发现宣布。UE还可以向eNB指示期望在其中进行侧链路发现宣布的频率。eNB使用从MME接收的UE上下文来验证UE是否被授权进行侧链路发现宣布。eNB可以经由专用信令为UE配置用于进行发现消息宣布的UE自主资源选择的资源池。eNB可以经由专用RRC信令以时间和频率索引的形式与专用资源一起配置资源池,用于发现消息宣布。eNB经由专用信令分配的资源直到eNB通过RRC信令重配置资源或UE进入RRC_IDLE之前有效。
处于RRC_IDLE和RRC_CONNECTED的被授权接收的UE监测用于UE自主资源选择的资源池和用于调度资源分配的资源池。eNB在RRC信令(SIB19或专用)中提供被配置为用于在相同或不同PLMN小区的频率内、频率间监测发现消息的资源池。RRC信令(SIB19或专用)可以包含用于在相同或不同PLMN的频率内、频率间的小区中宣布侧链路发现的详细侧链路发现配置。
描述了车辆到万物(V2X)的通信。V2X通信包含三种不同类型,即车辆到车辆(V2V)通信、车辆到基础设施(V2I)通信和车辆到行人(V2P)通信。这三种类型的V2X可以使用“协同意识”为最终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这意味着诸如诸如车辆、路边单元(RSU)和行人这种的交通实体可以收集其本地环境的知识(例如,从其他车辆或附近的传感器设备接收到的信息),以处理和共享该知识,以便提供诸如协同碰撞预警或自主驾驶之类的更智能的服务。
V2X服务是涉及经由3GPP传输使用V2V应用来发送或接收UE的通信服务。基于通信中所涉及的其他方,可以将其进一步划分为V2V服务、V2I服务、V2P服务和车辆到网络(V2N)服务。V2V服务是如下类型的V2X服务: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V应用的UE。V2I服务是如下类型的V2X服务:一方是UE,另一方是RSU并且两者都使用V2I应用。RSU是支持V2I服务的实体,其可以使用V2I应用向UE进行发送和从UE进行接收。RSU实现于eNB或固定UE中。V2P服务是如下类型的V2X服务:通信的双方都是使用V2P应用的UE。V2N服务是如下类型的V2X服务:一方是UE,另一方是服务实体并且二者都使用V2N应用并经由LTE网络实体彼此通信。
在V2V中,在满足许可、授权和邻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邻近的UE使用E-UTRA(N)交换V2V有关信息。邻近标准可以由移动网络运营商(MNO)配置。然而,支持V2V服务的UE在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服务或未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服务时可以交换这种信息。支持V2V应用的UE发送应用层信息(例如,关于其位置、动态和属性,作为V2V服务的一部分)。V2V净荷必须灵活以便容纳不同的信息内容,并且可以根据MNO提供的配置来定期发送信息。V2V主要基于广播。V2V包括直接在不同的UE之间交换V2V有关应用信息,和/或由于V2V直接通信范围有限,经由支持V2X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在不同UE之间交换V2V有关应用信息。
在V2I中,支持V2I应用的UE向RSU发送应用层信息。RSU向支持V2I应用的一组UE或UE发送应用层信息。
在V2P中,在满足许可、授权和邻近标准时,E-UTRAN允许彼此邻近的UE使用E-UTRAN交换V2P有关信息。邻近标准可以由MNO配置。然而,支持V2P服务的UE即使未由支持V2X服务的E-UTRAN服务也可以交换这种信息。支持V2P应用的UE发送应用层信息。这种信息可以由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车辆广播(例如,警告行人)和/或由具有支持V2X服务的UE的行人广播(例如,警告车辆)。V2P包括直接在不同UE(一个用于车辆,另一个用于行人)之间交换V2P有关应用信息,和/或由于V2P直接通信范围的限制,经由支持V2X服务的基础设施(例如,RSU、应用服务器等)在不同的UE之间交换V2P有关应用信息。
以下,描述用于V2X通信的空分双工(SDD)。
在本说明书中考虑的SDD是其中UE的每个天线经过空间划分以独立地操作每个天线的通信链路的技术。为了针对每个天线独立地操作通信链路,应当消除UE的天线之间的自干扰,并且应当减小通信链路中所包括的UE之间的干扰。
作为用于消除UE的天线之间的自干扰的技术,存在应用模拟和数字自干扰消除技术的技术或通过确保天线之间的距离来减小自干扰的技术。后者的复杂度比前者的复杂度低,因此更易于应用于实际系统。通过确保天线之间的距离,可以将后一种技术应用于比现有通信UE具有更大尺寸的车辆UE。可以将现有蜂窝通信系统的小区间干扰减少技术用作减少UE之间干扰的技术。目前,在具有至少6GHz的高频的蜂窝通信中,由于波束宽度小以确保通信距离,因此认为相邻小区的波束交叠而引起干扰的可能性低。另外,由于信号的线性,信号将被物体阻挡的可能性高。由于车辆的表面由铁制成并且其尺寸大,因此相邻UE的高频信号将被阻挡的可能性高。
由于以上特点,空分通信易于应用于具有分布式天线的车辆间高频通信。当应用空分通信时,由于天线的链路彼此隔离,因此可以为各个通信链路分配不同的发送/接收点,并且可以在每个通信链路中重用频率资源。图6是应用空分通信的示例。
图6示出了在应用了分布式天线的车辆中应用SDD的示例。
在图6中,链路1和链路2是与不同装置(UE或BS)连接的通信链路。根据每个通信链路的情况,发送(Tx)资源和接收(Rx)资源的量可以改变,并且Tx时间点和Rx时间点可以改变。在上图中,无线电单元(RU)是聚集多个天线的天线模块。在这种情况下,UE以分布式方式具有4个RU。4个RU中的2个RU用于构建链路1,其余2个RU用于构建链路2。
当SDD应用于多个UE时,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与相反情况相比在目标时间内使用了更多的资源,所以具有可以执行多次发送。图7和图8是比较应用SDD的情况和未应用SDD的情况的示例。
图7示出了未应用SDD的车辆间通信的示例。图8示出了应用了SDD的车辆间通信的示例。
当如图7所示未应用SDD时,UE以复用方式同时向不同UE发送信号。如果如图7所示,三个UE打算与每个相邻UE建立通信链路,则应为每个UE分配一个发送资源和两个接收资源。
如果如图8所示地应用了SDD,由于UE需要为每个通信链路构造一个发送资源和一个接收资源,因此在单位时间内执行信号发送的次数可以更大。在应用了SDD的情况下,分配给UE的频率资源应与同时发送信号的相邻UE共享。如果应用了SDD,则由于在空间上划分每个UE的发送信号,因此可以使用相同的频率资源,从而增加了每个通信链路所使用的频率资源。
除了上述优点之外,由于每个通信链路的接收UE通过使用窄的接收波束来接收信号,因此降低了受蓄意干扰影响的可能性。另外,由于相邻车辆阻挡信号的可能性高,因此难以从远距离蓄意干扰。另一优点在于,由于BS不是必须执行管理使得通信间组资源和通信组内资源是彼此正交的资源,因此降低了BS的资源管理复杂度。在TR 22.886中,包括一种场景,其中每1英里存在15840辆车。在这种情况下,BS的复杂性对于BS来说增加得太多,以致于无法管理车辆之间的每个通信链路。当应用了SDD时,由于在通信链路中所包括的UE之间仅要确定发送时间点和接收时间点,所以具有降低了BS的复杂度的优点。
在下文中,描述用于自动车辆的V2X使用情况。
<场景1:超车演习场景>
图9示出了用于自动车辆的V2X通信中的自动超车演习场景。
参照图9,自动车辆1试图超越另一车辆2。在该尝试期间,可能发生与预测轨迹的不可预测的改变或偏离。这可能是由于附近车辆行为的改变或道路上动物和其他物体的出现而引起的。
已经以一定粒度计划了超车演习,并得到了相邻车辆的同意。超车演习的准确性取决于轨迹的粒度(即,离散网格元素的尺寸)。如果发生意外路况,则需要迅速协商出新的联合解决方案,以避免碰撞。这需要在车辆进入轨迹的下一网格元素之前完成。
在本场景中,假设具有3.5m的车道宽度和0.3m的轨迹精度的道路。还假设道路上的车辆以30m/s(108km/h)的速度行驶。在这种情况下,每辆车辆每10ms经过一个网格元素。
如果发生意外路况,则必须建立新的计划以避免事故。关于道路轨迹的统一协议至少需要三种类型的消息:来自每辆涉及车辆的一组提供的轨迹,所有选项的评估以及确认消息。每个通信步骤需要在3.3ms内完成,而忽略了每个步骤的计算要求。
<场景2:协同感知场景>
自主驾驶系统是基于经由其自身传感器获得的环境信息的。但是,实际上,由于大型卡车或公共汽车阻挡视线,车辆无法获得道路和周围环境的完整景象。除此之外,自主驾驶汽车期望不仅彼此之间交换本地意识信息,而且还能够借助各种传感器和相机来检测周围环境的众多特征。
协同式主动安全系统可以警告驾驶员危险情况,并且如果驾驶员不能避免事故,则通过自动制动或转向进行干预。诸如纵队(公路列车)和高度自动驾驶之类的协同驾驶应用可以减少行驶时间、燃料消耗和CO2排放,并且可以提高道路安全性和交通效率。此外,不仅需要车辆之间或车辆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协同,而且车辆与易受伤害的道路使用者(例如,行人和骑自行车者)之间通过其移动装置(诸如,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协同将成为提高交通安全性的重要关键元素。C-ITS系统依赖于及时可靠的信息交换。大多数应用所共同的是对于可靠性和可用性的实时要求以及严格要求,尤其是在考虑到高移动性和大消息尺寸时。
此外,在交通场景下,前方车辆能够在复杂驾驶情况下(诸如,自动超车演习)以按需为基础向后方车辆提供实时视频数据。商业视频编码器的常规值就在100ms范围内。因此,假设视频以原始格式发送,以避免编码和解码延迟,并实时用于驾驶目的。摄像头能力应足以适于未来自主驾驶任务的特征提取。假设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且刷新状态为30fps的灰度视频,则需要220Mbps的数据速率。
此外,对于所有V2X传输,需要确保对于大约1600字节的消息尺寸的端到端时延要求小于5ms。数据以约10Hz的速率事件驱动地或周期性地发送。在高速公路上,最高相对速度可达500km/h。周期性广播业务由至少1600个字节组成,其重复率为1-50Hz,用于传输由本地环境感知得到的与对象有关的信息以及与实际车辆有关的信息。
<场景3:有/无引导车辆的纵队场景>
使用情况3-1(具有引导车辆的纵队):恰当布置在纵队中的车辆能够自动控制其速度和转向,使得减少燃油消耗,增加安全性,改善道路拥堵并增加驾驶员的便利性。为了从纵队中获得真正的益处,纵队中的每辆车辆必须配备一定的通信技术,以交换关于纵队公共参数(诸如,加速度、制动、轨迹变化等)的变化的实时信息。而且,车辆还必须彼此尽可能靠近以改善道路拥堵和最佳燃料消耗,但另一方面,密集的间距会导致更高的碰撞风险,并且需要非常严格的时延和可靠性约束。
使用情况3-2(无引导车辆的纵队):在多车道车队(convoy)的使用情况中,不存在引导车辆、集中控制器或指导者。相反,在横向和纵向二者上的车辆控制分布在车队的所有成员上(参见图9)。这种方法的结果是,诸如制动车辆之类的车辆骚乱或多或少地影响纵队的所有成员,得到稳定的队形。
图10示出了用于自动车辆的V2X通信中的纵队场景。
场景3-1(制动):假设参加纵队的每辆车都具有先进的制动控制,以补偿车辆负载、道路特性和制动系统的差异。制动控制器是不完美的,使得不完美可以通过给定方差的加性高斯噪声来建模。在制动控制器的方差为10-4,纵队中的车辆以23m/s的速度移动,车辆之间的距离为4.5m,并且分组在第一次传输时成功传递时,事故的可能性约为10-6。因此,可以看出期望非常低的分组错误率(例如,小于10-6)。
场景3-2(纵队公共参数+用于协同感知的视频数据):纵队中的引导车辆经由载波1向跟随的车辆发送纵队共同参数。此外,其视频数据与/不与纵队共同参数一起经由载波2以多跳方式向后方车辆传递。通常,载波2的频率比载波1高得多。例如,DSRC和LTE V2V可用作载波1,并且mmWave(毫米波)和可见光通信(VLC)可以用作载波2。载波1的传播损失比载波2的传播损失小,因此载波1可以在较短的时延内将纵队共同参数传递给纵队中的最后一辆车辆。然而,载波1容易受到无线电蓄意干扰攻击,并且载波1的频谱效率和数据速率低于载波2的频谱效率(areal spectral efficiency)和数据速率。
场景3-3(无引导车辆的纵队:车队):为了保持车辆间距离小,车队成员依靠车队中车辆之间最新且高质量的车辆动态数据的高频交换。车队控制算法仅需要相邻车辆的车辆动态信息,而不需要所有车队成员的信息。这样,该算法很好地适用于大型车队,并且在车辆加入和离开车队时很容易收敛到所需队形。
场景3-4:除了场景2之外,还可以使用I2V链路或V2I2V链路将经过验证的信息传递给纵队中的车辆。基础设施从其传感器和车辆收集信息,并向服务器转发。服务器过滤掉大量的捏造和伪造的信息。例如,服务器能够丢弃从黑名单中的车辆所收集的信息。服务器向基础设施发送过滤后的信息,然后基础设施向纵队中的车辆转发过滤后的信息。
但是,根据上述场景存在信号被阻挡的可能性。车辆间通信的可靠性和低时延在场景3中描述的诸如纵队或车队的服务中非常重要。但是,期望车辆之间的距离至少为4.5m,并且由于制动控制装置的不稳定性、通信时延等,车辆间隔通常被设置为大约6m至8m。当增加车辆间隔时,不属于纵队的任何车辆可以切入纵队组之间以超车。在这种情况下,纵队组之间通信的可靠性由于切入车辆而劣化。总结术语,纵队对应于在单车道上行驶的一组车辆,并且不需要自主驾驶。车队对应于在几个车道上行驶的一组车辆,并在车辆自动行驶时使用。
另外,V2X通信限于LTE系统中。由于在以上场景下车辆可以切入纵队的任何部分中,所以阻挡信号的UE可以是通信组中的任何UE。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组中的任何UE应能够中继由任何UE发送的信号。在正在进行的3GPP V2X研究项目中,主要进行关于车辆之间的周期性信号广播的研究,并且通过简单地应用相应结果不能解决该场景的问题。
此外,作为5G V2X的要求,正在提出具有低时延和高可靠性的通信。例如,根据3GPP TR22.886,在统一感知的情况下,需要在3ms内以99.999%的可靠性向200m范围内的车辆发送数据,并且在紧急轨迹的情况下需要在3ms内以99.999%的可靠性向500m范围内的车辆发送数据。
当向500m范围内的车辆发送信息时,存在车辆阻挡信号的可能性。因此,可以考虑车辆之间使用多跳通信来远距离传送信号的方法。但是,在多跳通信中,延迟随着跳数的增加而增加。这使得难以在3ms内传送信号。因此,即使跳数增加,也需要一种使延迟的增加最小的技术。
因此,下面将描述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和必要性的用于V2X通信的传输中继信号的方法。
图11示出了在执行V2X通信的车辆中部署基带处理器和RU的示例。
在本说明书中,无线电单元(RU)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物理天线组成,并且一个RU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RU可以简单地具有仅RF模块的功能。当RU简单地具有仅RF模块的功能时,RU与天线相同。除此之外,如果RU具有仅一个天线端口,则单个RU与单个天线端口相同。RU不仅可以包括RF模块的功能,还可以包括L1功能的一部分或全部,或者可以包括多达L2/L3功能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除了现有的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之外,UE还包括其内安装有通信模块的车辆。参照图11,UE可以具有多个RU(RU 1、RU 2、RU 3、RU 4、……)。另外,可以看出,多个RU连接到基带处理器。
在本说明书中,子帧是物理层的时间单位,并且可以用持续时间、传输持续时间、时隙、传输单元(TU)等来代替。另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路侧单元(RSU)可以是UE型RSU或BS型RSU。
例如,当n个车辆构成一个纵队组时,可以通过将n个车辆和相邻的BS(这里,n是自然数)进行聚合来构成一个通信组。又例如,小区中的所有车辆和该小区的BS可以构成一个通信组。另外,一个UE可以同时属于不同的通信组。
本说明书中描述的空分双工通信不仅意味着UE 1的RU 1和RU 2同时发送/接收信号的通信,而且还意味着RU2可以在RU 1执行发送的同时接收信号或者RU1以在RU2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信号的通信。为此,RU 1和RU 2可以被视为独立的发送和接收单元(TXRXU)。
尽管在本说明书中用于调度UE之间通信的实体描述为BS,但是可以用负责UE之间通信的RSU或UE型RSU或簇头UE来代替BS。
在本说明书中假设UE能够配置波束组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波束组意味着UE可以通过其独立执行发送或接收的单位。即,不同的波束组具有单独的TXRXU。如果不同波束组中所包括的TXRXU之间的自干扰小于或等于特定值,或者通过使用自干扰消除器可以减小至小于或等于特定值,则UE可以在波束组2发送信号同时在波束组1中接收信号。另外,波束组可以被配置为使得Tx波束组和Rx波束组彼此相同或不同。
波束组可以以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方式对应于TXRXU。即,当UE具有N个TXRXU时,UE可以构造N个或更少的波束组。另外,波束组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模拟波束组成。例如,如果UE具有N个TXRXU并且未对每个TXRXU应用模拟波束成形,则UE可以具有N个波束组,并且每个波束组可以由一个波束组成。在这种情况下,波束组与TXRXU相同。对于另一示例,如果UE具有N个TXRXU并且对每个TXRXU应用模拟波束成形,则UE可以具有N个波束组,并且每个波束组可以由多个波束组成。
图12和图13是当每个RU具有单独TXRXU时构造波束组的示例。在图12和图13中,扇形部分表示单个波束,并且意味着一个波束组由四个波束组成的情况。
图12示出了组成用于V2X通信的波束组的示例。
在图12的上端,UE 1具有四个波束组,并且四个TXRXU位于车辆的前方、后方和两侧。在下端,UE 1具有两个波束组,并且四个TXRXU仅位于车辆的前方和后方。
图13示出了组成用于V2X通信的波束组的另一示例。
在图13的上端图中,UE 1具有两个波束组,并且两个TXRXU仅位于车辆的两侧。在图13的下端中,UE 1具有四个波束组,并且四个TXRXU位于车辆前方和后方的角部。
在下文中,本说明书打算提出一种干扰测量处理以及与该处理有关的信令,通过该处理,具有多个无线电单元(RU)的终端从特定RU接收信号同时通过另一RU发送信号。具体地,本说明书考虑了在RU之间存在干扰并且在RU中包括能够去除干扰的模拟干扰消除器的情况。
图14例示了在具有多个RU的车辆之间建立多个通信连接的一个示例。
为了提供诸如上述的纵队、车队和协同演习辅助等服务,车辆需要与在其前侧、后侧、左侧和右侧的其他车辆建立通信连接,如图14所示。因此,已经接收到相应服务的车辆形成多个V2V链路。同样,对于诸如场景3中描述的纵队或车队等服务,重要的是要在满足约3ms延迟的同时实现高可靠性。
当前LTE V2V通信已经被开发为在其周围广播车辆的信息,并且尚未实施用于单播的V2V连接建立的标准化。而且,由于重要的是广播在所有方向上发送信号,因此已经在车辆配备有具有全向天线特性的单个RU的假设下开发了V2V通信技术。然而,期望不久将来引入配备有多个具有方向性的RU的车辆。如图14所示,如果车辆建立多个V2V通信连接,则期望配备有多个RU的车辆将在通信延迟和容量方面具有优势,需要技术开发,这使得具有多个RU的车辆能够建立多个通信连接。除此之外,如图14所示,如果配备有多个RU的车辆在从其他特定RU接收信号的同时执行通过特定RU发送信号的操作,则获得的优点在于可以在更短的时段内发送信号。
根据本说明书,RU可以由一个或更多个物理天线组成,并且一个RU可以具有一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RU可以仅提供简单RF模块的功能,或者提供L1功能的全部或一部分。而且,RU可以包括L2/L3功能的一部分。如果RU具有一个天线端口,并且仅提供RF模块的功能,则单个RU与单个天线端口相同。因此,根据本说明书的RU可以由天线端口组、天线端口或天线模块代替。
在本说明书中,终端除了包括现有的移动电话和智能电话以外,还包括配备有通信模型的车辆,并且终端可以具有多个RU。在本说明书中,子帧是物理层的时间单位,并且也可以称为时间间隔、传输时间间隔、时隙或传输单元(TU)。
根据本说明书的空分双工通信是指这种通信,通过该通信,不仅终端的RU1和RU2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而且RU2可以在RU1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信号,或者RU1可以在RU2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信号。另外,本说明书中的道路侧单元(RSU)可以是终端形式的RSU或基站形式的RSU。
根据本说明书的空分双工通信是指这种通信,通过该通信不仅终端的RU1和RU2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而且RU2可以在RU1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信号,或者RU1可以在RU2发送信号的同时接收信号。为此目的,RU1和RU2可被视为独立的发送和接收单元(TXRXU)。
以下描述的本说明书打算提出一种在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用于UE之间通信的资源的配置中更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方法。
当BS每次在侧链路(SL)中分配用于单播信号传输的资源时,需要很多信令尝试用于调度。在代表性情况下,UE 1请求BS分配用于向UE 2发送信号的资源。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至少以下信令。UE 1向BS发送调度请求(信令1),并且BS指示UE 2接收UE 1的信号(信令2),然后为UE1分配用于信号发送的资源(信令3)。相反,如果UE 1可以直接向UE 2发送信号,则该信令不是必须,或者指示UE 1的信号发送的信号可以与数据一起发送。
信令尝试次数的增加导致UE 1与UE 2之间信号传输的预处理时间增加。如果在预处理过程的甚至任何一次信令尝试中接收信号失败,则可靠性由于信号接收失败而降低。当在相邻车辆之间执行通信时,可靠性的降低由于BS的协调而增加更多,这是因为UE 1和UE 2之间的信道比UE和BS之间的信道具有更好的质量。除此之外,在6GHz以上的频带中,BS与UE之间的信道比UE之间的通信信道具有更大的信号阻挡概率。因此,当使用在UE之间执行通信而无需BS协调的方案时,可以以更短的时间和更高的可靠性来传输信号。因此,需要在没有BS协调的情况下发送单播信号。
当在每次信号传输中BS不管理UE之间单播通信的资源时,可以应用为UE之间的单播通信分配资源池的方案。如果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业务是事件触发业务,则当时间/频率资源被分配有短时段时,用于单播通信的资源池效率低(ineffective)。请求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UE的数量越少,效率低越严重。因此,可以应用与另一资源(例如,用于广播的UL资源、DL资源、SL资源)共享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资源池的方法。
即,侧链路的广播信号或侧链路的发现信号需要专用资源,但是仅在发生业务时才非周期性地发送UE之间的单播信号。因此,可以通过与另一资源交叠来使用侧链路资源。
当用于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资源池与另一资源共享时,信号之间可以发生干扰。例如,当上行链路资源和相应资源池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在上行链路信号中可以发生意外干扰。为了减少干扰,可以在空间上划分在上行链路资源和资源池之间共享的时间/频率资源。
因此,本说明书提出了一种用于当上行链路和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资源池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应用空间划分的方案。
图15示出当SL和UL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未应用SDD的车辆之间的通信的示例。图16示出了当SL和UL共享时间/频率资源时应用了SDD的车辆之间的通信的示例。
图15和图16示出了侧链路和上行链路共享时间/频率资源的情况的示例。在图15和图16中,车辆1、2和3以及车辆4、5和6组成一个通信组,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交换信号。另外,用于上行链路中的信号传输的资源被分配给车辆1、2和4。在图15和图16中,“1->2,3”意味着车辆1通过复用向车辆2和3发送信号,而“1->BS”意味着车辆1向BS发送上行链路信号。在不应用SDD的情况下(图15),彼此正交的时间/频率资源被分配给各个通信链路。在应用SDD的情况下(图16),通信链路共享时间/频率资源,并且还与上行链路资源共享资源。
本说明书提出一种在侧链路(SL)资源和上行链路(UL)资源被共享用于UE之间通信的情况下通过波束协调来更高效地使用无线电资源的方案。
即,本说明书的特征在于,在UL资源和SL资源被共享的情况下,通过利用时分双工(TDD)的信道互易性来减少UL与SL之间的干扰,限制了在SL或UL传输中使用的波束。本说明书中描述的SL资源或SL资源池共享UL资源和时间/频率资源。
为了在上述情况下减少UL与SL之间的干扰,在图17和图18中示出了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实施方式。
图17示出了用于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来减少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之间的干扰的示例。图17是用于减少由SL UE引起的对UL UE的干扰的示例,该SL UE确定UL信号比SL信号具有更高优先级并因此发送SL信号。
参照图17,在步骤S1710中,打算在SL资源上发送信号的SL UE在由BS周期性地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内接收同步信号(SS)块。即使UL UE不发送或接收UL/DL信号,当该UL UE打算在SL资源中发送信号时,也可以周期性地执行SL UE接收SS块的操作。
在步骤S1720中,BS通过使用RRC信令(或分配给SL资源的UE的公共控制信号或小区中的广播信号)向分配给SL资源的UE发送阈值1(S1720-1)。SL UE存储在SS块信号中以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的Rx波束信息(S1720-2)。例如,如果在SL UE的天线端口(或RU)m的Rx波束方向n上以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信号强度接收到具有时间索引t的SS块,则SL UE存储信息(t,m,n)。
在步骤S1730中,如果BS打算通过使用UL资源中以时间索引t映射的波束(或者通过使用波束方向t)来接收信号,则向分配给SL资源的UE发送相应信息。即,可以通过使用物理层公共控制信号(例如,在公共PDCCH或PDSCH上发送的公共物理控制信号),向分配给SL资源的UE发送BS的用于UL信号的Rx波束信息。BS可以从物理层公共控制信号发送阈值2。在此,阈值2可以设置为大于阈值1的值。
在步骤S1740中,SL UE不使用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阈值1的天线端口m的波束方向n发送波束方向t的SL信号。如果SL UE从物理层公共控制信号中接收到阈值2,则SL UE基于阈值2确定是否通过使用天线端口m的波束方向n发送信号(即,对于波束方向t,不通过使用接收信号强度大于阈值2的天线端口m的波束方向n来发送SL信号)。
在步骤S1750中,如果SL UE没有从BS接收BS的用于UL信号的Rx波束信息,则对于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全部波束方向,SL UE不执行SL信号发送。
在步骤S1760中,SL UE可以以阈值1或阈值2为基础通过具有有限波束方向的波束发送SL信号。例如,SL UE可以通过除信号强度大于阈值1的特定波束之外的波束发送SL信号。然而,SL UE可以通过在特定波束中信号强度小于阈值2的波束发送SL信号。
当UE在波束方向n上强有力地接收到BS发送的波束A时,上述方案使用了信道互易性的特征,信道互易性意味着当UE通过波束方向n发送信号时,BS也在Rx波束方向A强有力地接收到信号。为此,类似于步骤S1730,BS需要向SLUE通知BS接收UL信号所使用的波束方向信息。在此,由于BS可以动态地执行UL信号调度,所以可能需要一种使用物理层信号来向UE报告分配给SL资源的方法。BS可以通过使用半持续性调度(SPS)来接收UL信号。在这种情况下,当SPS资源被激活时,BS所使用的Rx波束信息可以通过RRC信令来发送,或者可以通过使用物理控制信号来发送。另外,由于BS的Rx波束信息是使用SL资源的UE共同需要的信息,因此需要将该信息作为UE公共信息来报告。
在前述步骤S1720中,SL UE通过使用SS块预先针对每个波束方向生成接收信号电平大于阈值1的波束信息。当SL UE预先生成此信息时,如果SL UE在稍后的时间从BS接收到UL Rx波束方向信息,则优点在于不需要测量每个波束方向的Rx强度的过程,而是能够直接选择在SL资源中未被使用的波束。为此,BS需要预先向打算在SL资源中发送信号的SL UE传送阈值1。在此,可以针对所有波束方向(所有SS块的时间索引)将阈值1选择为相同值,并且可以由BS向UE报告。
在上述步骤S1740中,BS可以附加发送阈值2。当应用阈值2时,有利的是,如果UL信道状态良好,则可以用于在SL资源中进行信号传输的波束数量增加。例如,当阈值1被设置为小于阈值2时,SL UE可以保留在发送SL信号时将不使用大于阈值1的波束的波束候选。另外,当发送SL信号时,可以使用波束候选中的Rx信号强度小于阈值2的波束。因此,阈值2需要设置为大于或等于阈值1。这里,由于BS与UE之间的UL信道状态依据UE而变化,因此需要针对BS在信号接收中所使用的每个波束索引向UE发送阈值2。例如,当BS打算通过使用波束方向A来接收UL UE 1的信号并且通过使用波束方向B来接收UL UE 2的信号时,BS可以分别发送波束方向A和与之对应的阈值2-A以及波束方向B和与之对应的阈值2-B。
由于SL UE解码BS接收到UL信号时所使用的波束信息可能失败,因此需要步骤S1750。当SL UE接收由BS发送的Rx波束信息失败时,如果SL UE自由选择要在SL资源中使用的波束或天线,则在UL信号中可能发生大量干扰。因此,如果SL UE接收UL Rx波束信息失败,则超过阈值1的所有波束必须不用于SL资源内的传输。另外,由于BS可以不发送UL Rx波束方向信息,为此需要步骤S1750。
在前述步骤S1720和S1740中,在不区分天线端口的情况下,可以仅使用一个波束方向。另选地,在不使用波束方向的情况下,可以仅使用一个天线端口。
可以省略上述过程的一些步骤。例如,可以省略步骤S1730和S1740。另选地,可以省略步骤S1720和S1750。另选地,可以省略步骤S1710。当省略步骤S1710时,需要在UE在步骤S1730中接收到由BS发送的信号之后针对BS发送的信号测量波束方向A的下行链路波束的强度的过程。
出于减少由发送UL信号的UL UE引起的对SL UE的干扰的目的,可以扩展前述技术特征。在这种情况下,所提出的方案主要如图18所示地操作。
图18示出了用于通过使用信道互易性来减少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之间的干扰的另一示例。
参照图18,在步骤S1810中,UL UE接收由SL UE周期性发送的波束扫描信号。波束扫描信号可以作为侧链路发现信号来发送,或者可以通过组成具有侧链路同步信号的块来发送。
在步骤S1820中,BS通过使用RRC信令(UL UE的公共控制信号或小区中的广播信号)向UL UE发送阈值1(S1820-1)。UL UE存储SL UE的波束扫描信号中以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的信号的Rx波束信息(S1820-2)。例如,如果在UL UE的天线端口(或RU)m的Rx波束方向n上以大于或等于阈值1的信号强度接收到在时间/频率资源t处发送的波束扫描信号,则UE存储信息(t,m,n)。
在步骤S1830中,UL UE向BS发送在步骤S1820中获得的Rx波束信息。可以通过L1或L2/L3信令发送相应信号。例如,如果通过L2/L3信令发送,则当UL UE向BS发送缓冲区状态报告(BSR)时,可以一起发送波束信息。
在步骤S1840中,BS通过使用接收到的波束信息来执行UL调度。如果UL UE报告在波束方向A上强有力地接收到SL UE的信号,则BS可以在UL UE发送UL信号时执行不使用波束方向A的调度。
在步骤S1850中,如果BS没有从UL UE接收到Rx波束信息,则BS自由地执行UL调度。
在步骤S1860中,UL UE可以根据UL调度,通过具有有限波束方向的波束来发送UL信号。
上述技术利用信道互易性特性来限制在发送UL信号时所使用的波束。为此,类似于步骤S1830,UL UE需要向BS通知强有力地接收到的波束方向信息。这里,如果通过L1信令报告了波束方向信息,则可能需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设计来报告波束方向信息。另选地,UL UE可以发送用于UL信号传输的调度请求(SR),并且可以在通过从BS接收响应来发送BSR的同时通过L2/L3信令来发送波束方向信息。在这种情况下,优点在于,不需要物理层的附加UCI设计。然而,如果波束方向信息动态地变化,则当应用上述方法时,可能存在性能劣化。
在前述步骤S1820中,UL UE通过使用SL UE的波束扫描信号,针对每个波束方向预先生成接收信号电平大于阈值1的波束信息。当UL UE预先生成此信息时,优点在于,在稍后的时间UL UE请求BS提供UL资源的过程中,不执行波束扫描。为此,BS需要预先将阈值1传送给打算在UL资源中发送信号的UE。在此,对于每个UE,可以将阈值1设置为单独的值。这是因为UL信道特性在每个UE和BS之间是不同的。如果BS与UE之间的UL信道状态良好,则UE以低功率发送UL信号,从而减少对SLUE的干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当通过将阈值1设置得高来发送UL信号时,可用波束候选的数量可以增加。
代替向UE显式地报告阈值1,BS可以通过向UE报告Tx功率来隐式地报告它。在这种情况下,阈值1与UE的Tx功率的关系需要事先达成一致。另外,UE的UL Tx功率可以由几个层的信号组成,并且当推导阈值1时,可以在不考虑物理层的Tx功率信息的情况下进行计算。这是因为物理层UL功率控制信息根据信道状态动态地变化。另选地,BS可以在通过UL Tx功率隐式地报告阈值1的同时,将阈值1′作为UE公共信号进行发送。一旦接收到此,UE可以通过使用隐式推导出的阈值1和阈值1′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来生成波束方向信息。在该操作下,不接收UL TX功率信息或在特定时间内不接收UL TX功率信息的UE可以通过使用阈值1来选择波束方向候选。与在前述实施方式中不同,BS可以将阈值1作为UE公共信息来发送,以减少信令开销。
由于BS解码由BS发送的波束信息可能失败,因此需要步骤S1850。由于在蜂窝通信中需要优先进行BS的调度,因此,如果BS从UL UE接收波束限制信息失败,则优选地,需要执行UL信号的调度。
可以省略图18的一些步骤。
尽管为了便于说明,在图17和图18中示出了可以在UL UE和SL UE之间执行侧链路通信,但是SL UE也可以与UL UE以外的其他SL UE执行侧链路通信。
图19是示出了根据本说明书实施方式的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UE之间的通信的过程的流程图。
BS可以被配置为把用于UE之间的单播通信的时间/频率资源(例如,资源池)的全部或一部分与UL时间/频率资源和/或DL时间/频率资源、和/或为SL的广播或发现而分配的时间/频率资源进行共享或交叠。为此,BS可以发送用于对应资源池分配的小区公共信号或UE特定信号,作为物理层信号或高层信号。
可以如下配置作为物理层或高层信号的用于指定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时间/频率资源(资源池)的信息字段。例如,信息字段可以用于指定子帧或时隙或迷你时隙中的时间/频率资源的目的。对于另一示例,信息字段可以用于指定SL资源和/或UL资源和/或DL资源中的时间/频率资源。具体地,可以假设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资源池可以分配给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两者,上行链路资源分配给子帧中的OFDM符号n1、n2、…、nUL,并且侧链路资源分配给在子帧中的OFDM符号m1、m2、…、mSL。在这种情况下,用于分配资源池的信息字段通过包括所有OFDM符号n1、…、nUL和m1、…、mSL来配置。
即使应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时间/频率资源的参数集与DL或UL参数集不同,也可以共享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应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参数集来生成用于分配用于UE之间单播通信的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字段。这里,参数集可以对应于打算高可靠性和低时延的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中可以使用的各种数值。例如,参数集可以是子帧的长度(TTI长度)、子载波间隔、子帧的符号数和/或CP长度等。
BS指示UE通过UE特定物理层或更高层信号来发送参考信号(例如,探测参考信号(SRS))。该信号可以包括用于发送参考信号的天线端口信息和/或指示BS在稍后的时间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向UE发送的信道信息的类型的指示符,以及参考信号传输的时间和/或频率和/或序列资源信息和/或传输功率。另选地,该信号可以是物理层信令,并且信道信息指示符可以作为高层指示符来发送。UE基于信令信息向BS发送参考信号。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以使用时分双工(TDD)系统中的信道互易性的特性,因此UE不必发送诸如SRS的参考信号。如果UE在波束方向n上强有力地接收到由BS发送的波束A,则信道互易性可以对应于以下特性:当UE通过使用/基于波束方向n来发送信号时,BS也在Rx波束方向A上强有力地接收到信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UE可以对应于能够发送侧链路信号的SL UE,并且第二UE可以对应于能够发送上行链路信号的UL UE。第一UE可以相对于第二UE发送/接收侧链路信号。另选地,第一UE可以相对于除第二UE之外的另一SL UE发送/接收侧链路信号。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共享时间/频率资源,但是可以通过使用/基于分布式天线所应用的波束来以空间划分的方式执行通信。在这种情况下,UE可以具有多个无线电单元(RU)。RU可以对应于天线端口。波束或波束组可以配置有天线端口。
在步骤S1910中,第一UE从BS接收波束扫描信号和第一阈值。波束扫描信号可以包括在由BS周期性地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内的同步信号块中。
在步骤S1920中,第一UE生成关于波束扫描信号中的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到的信号的第一Rx波束的信息。由于波束扫描信号是下行链路信号,因此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接收下行链路信号的第一UE的Rx波束有关的信息。如果下行链路信号具有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则由于其可能对侧链路信号造成干扰,因此第一UE可以通过第一阈值选择在侧链路资源中未使用的波束。
在步骤S1930中,第一UE从BS接收关于第二Rx波束的信息。第二Rx波束是由BS从第二UE接收到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
侧链路资源在时域和频域与上行链路资源交叠。因此,由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可以直接干扰侧链路信号,因此第一UE需要知道关于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BS的Rx波束的信息。即,关于第二Rx波束的信息可以包括关于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BS的Rx波束的信息。
在步骤S1940中,第一UE通过使用/基于第一Rx波束中的除第三Rx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第三Rx波束是第一UE接收通过使用/基于BS的在与第二Rx波束相同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发送的信号的波束。在此,BS的在与第二Rx波束相同的方向上的发送波束的波束宽度可以与第二Rx波束的波束宽度不同,并且该波束的指向点可以具有一些误差。由于第一UE可以通过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和与第二Rx波束有有关的信息知道在上行链路和侧链路之间可以造成干扰的波束,因此可以通过使用/基于除了对应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因此,可以限制在上行链路和侧链路之间可能造成干扰的波束的使用。
另外,第一UE可以从BS接收第二阈值。当第一UE应用第二阈值时,如果上行链路信道状态好,则用于发送侧链路的波束的数量可以增加。例如,第一UE可以保留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波束作为候选波束,并且由于认为候选波束当中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波束不会对干扰造成大的影响,因此可以在发送侧链路信号时使用该波束。换句话说,可以通过使用/基于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的信号的波束和以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的信号强度接收到的信号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在这种情况下,第二阈值可以设置为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
另外,当BS通过使用/基于第四Rx波束从第三UE接收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时,可以根据第二Rx波束的方向和第四Rx波束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来设置第二阈值。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UE发送侧链路信号时,可以使用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在对应于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方向的第二阈值与对应于第二上行链路信号的Rx波束方向的第二阈值之间的较小阈值的波束。可以通过上行链路资源发送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可以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来接收第一阈值。可以通过公共控制信号来接收第二阈值。公共控制信号可以是在公共PDCCH或PDSCH上发送的公共物理控制信号。
与第一Rx波束有关的信息可以包括与以下各项有关的信息:接收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时间的时间索引、接收以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天线端口、或第一Rx波束的方向的信息。
第一Rx波束的方向可以用下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来指示。在新RAT(NR)中,可以用时间索引来标识波束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用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或映射)的Rx波束来接收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另外,第二上行链路信号也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用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或映射)的Rx波束来接收。
侧链路信号可以以单播或多播方式发送。UE之间的广播或发现信号需要专用资源。然而,由于当在UE中发生业务时周期性发送UE之间的单播信号,因此侧链路资源与上行链路资源交叠,从而减少了资源消耗。
图20是示出了用于用于实现本说明书的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的设备的框图。
用于无线通信的设备2000包括处理器2010、存储器2020和射频(RF)单元2030。
处理器2010可以被配置为实现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所提出的功能、过程和/或方法。无线电接口协议的层可以在处理器2010中实现。处理器2010可以处理以上解释的过程。存储器2020可操作地与处理器2010联接,并且RF单元2030可操作地与处理器2010联接。
处理器2010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其他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装置。存储器20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其他存储装置。RF单元203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射频信号的基带电路。当实施方式以软件实现时,本文描述的技术可以与执行本文描述的功能的模块(例如,处理、功能等)一起实现。模块可以存储在存储器2020中并由处理器2010执行。存储器2020可以在处理器2010内部或在处理器2010外部实现,在存储器在处理器2010外部实现的情况下,模块2020可以经由本领域中已知的各种方式通信地联接到处理器2010。
鉴于本文描述的示例性系统,已经参照几个流程图描述了根据所公开的主题可以实现的方法论。尽管为了简单起见,将方法论示出和描述为一系列步骤或框,但是应当理解和知晓,所要求保护的主题不受步骤或框的顺序限制,因为一些步骤可以与本文所描绘和描述的顺序不同的顺序发生或与其他步骤同时发生。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不是排他的,并且可以包括其他步骤,或者可以删除示例流程图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步骤,而不影响本公开的范围。
上面已经描述的内容包括各个方面的示例。当然,出于描述各个方面的目的,不可能描述组件或方法论的每种可能的组合,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许多进一步的组合和置换也是可以的。因此,本说明书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这些的替代、修改和变型。
Claims (16)
1.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由第一终端从基站接收用于扫描与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信号和第一阈值,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包括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SSB,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由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基站周期性地接收,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生成与第一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与第二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波束是所述基站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波束;以及
所述第一终端基于除了以下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i)与所述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同的波束以及(ii)与所述第二接收波束方向相同的波束,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在时域和频域上与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交叠,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并且用于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由所述基站分配,并且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由从所述第一终端到所述基站的调度请求请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阈值,
其中,基于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和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来发送所述侧链路信号,以及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基于所述基站基于第四接收波束从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波束的方向和所述第四接收波束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来设置所述第二阈值,并且通过所述上行链路资源来发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是通过公共控制信号接收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与所述第一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各项有关的信息:接收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时间的时间索引、接收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波束的方向,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波束的方向由下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来指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是基于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的接收波束来接收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包括在由所述基站周期性地发送的至少一个同步信号突发内的所述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侧链路信号是以单播方式发送的。
9.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终端之间的通信的第一终端,该第一终端包括:
至少一个射频RF单元,该RF单元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该处理器与所述至少一个RF单元能够操作地联接,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从基站接收用于扫描与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的至少一个信号和第一阈值,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包括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SSB,并且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由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基站周期性地接收,
基于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当中的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生成与第一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
从所述基站接收与第二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其中,所述第二接收波束是所述基站从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第一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波束;以及
基于除了以下波束之外的波束来发送侧链路信号:(i)与所述第一接收波束方向相同的波束以及(ii)与所述第二接收波束方向相同的波束,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在时域和频域上与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交叠,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用于通过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侧链路控制信息并且用于发送数据,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由所述基站分配,并且
其中,所述侧链路资源由从所述第一终端到所述基站的调度请求请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指令以从所述基站接收第二阈值,
其中,基于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和以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波束来发送所述侧链路信号,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被设置为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终端,其中,基于所述基站基于第四接收波束从第三终端接收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根据所述第二接收波束的方向和所述第四接收波束的方向中的每一个来设置所述第二阈值,并且通过所述上行链路资源来发送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和所述第二上行链路信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第一终端,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是通过无线电资源控制RRC信令接收的;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阈值是通过公共控制信号接收的。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终端,
其中,与所述第一接收波束有关的信息包括与以下各项有关的信息:接收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时间的时间索引、接收以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阈值的信号强度所接收的信号的天线端口、或者所述第一接收波束的方向,并且
其中,所述第一接收波束的方向由下行链路资源中的所述时间索引来指示。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第一终端,其中,所述第一上行链路信号是基于由所述上行链路资源中的时间索引所指示的接收波束来接收的。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终端,其中,所述至少一个信号包括在由所述基站周期性地发送的同步信号突发内的至少一个同步信号块。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第一终端,其中,所述侧链路信号是以单播方式发送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762512063P | 2017-05-28 | 2017-05-28 | |
US62/512,063 | 2017-05-28 | ||
PCT/KR2018/001311 WO2018221829A1 (ko) | 2017-05-28 | 2018-01-31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92276A CN110692276A (zh) | 2020-01-14 |
CN110692276B true CN110692276B (zh) | 2023-05-12 |
Family
ID=64456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35303.3A Active CN110692276B (zh) | 2017-05-28 | 2018-01-31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15835B2 (zh) |
EP (1) | EP3609260A4 (zh) |
CN (1) | CN110692276B (zh) |
WO (1) | WO20182218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452316B1 (ko) * | 2017-07-07 | 2022-10-0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자원과 사이드링크 자원을 공유하여 단말 간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JP7087069B2 (ja) * | 2017-09-28 | 2022-06-20 | 中▲興▼通▲訊▼股▲ふぇん▼有限公司 | サイドリンク通信におけるキャリア集約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US11388728B2 (en) * | 2017-12-08 | 2022-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availability protocol in a shared spectrum |
US10979114B2 (en) * | 2018-01-26 | 2021-04-13 | Commscope Technologies Llc | Cloud network implementation for a distributed antenna system control plane |
CN111954991A (zh) * | 2018-03-30 | 2020-11-17 | Lg 电子株式会社 | 基于极化码执行侧链路通信的方法及其设备 |
US11336357B2 (en) * | 2018-04-05 | 2022-05-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Beam failure recovery for serving cell |
EP3794850A1 (en) * | 2018-05-17 | 2021-03-24 | IDAC Holdings, Inc. | Procedure enabling configuration of pc5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for advanced vehicle to everything (v2x) services |
US11672035B2 (en) * | 2018-06-14 | 2023-06-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y UE in NR V2X |
CN110859005B (zh) * | 2018-08-23 | 2023-04-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10896322B (zh) * | 2018-09-11 | 2022-03-01 |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US11017664B2 (en) | 2018-09-28 | 2021-05-25 | At&T Mobility Ii Llc | Integrated telecommunications roadside unit |
WO2020088742A1 (en) * | 2018-10-30 | 2020-05-07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esource scheduling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CN111328048B (zh) * | 2018-12-17 | 2021-09-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US10750337B1 (en) | 2019-02-15 | 2020-08-18 | Dish Wireless L.L.C. |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air interface side-links on adjacent channels |
US10681691B1 (en) | 2019-02-15 | 2020-06-09 | Dish Wireless L.L.C. |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air interface side-links on a channel |
US20220256524A1 (en) * | 2019-07-25 | 2022-08-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Transmission Beam Contro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KR102227287B1 (ko) * | 2019-08-15 | 2021-03-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자율주행시스템에서 차량의 멀티안테나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10973062B2 (en) | 2019-08-26 | 2021-04-06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extracting environment information leveraging 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
JP7571727B2 (ja) * | 2019-09-04 | 2024-10-23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通信制御装置、通信制御方法および通信制御プログラム |
CN115104363A (zh) * | 2020-02-13 | 2022-09-2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侧链路的基于波束的传输的方法及设备 |
US11611424B2 (en) * | 2020-02-19 | 2023-03-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lot format indicator (SFI) and beam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a dynamic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cheme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across millimeter wave bands |
CN113286366B (zh) * | 2020-02-20 | 2023-03-10 |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波束管理方法,波束管理系统以及相关设备 |
EP3879720A1 (en) * | 2020-03-12 | 2021-09-15 | Mitsubishi Electric R&D Centre Europe B.V. | Preconfigured radio resources selection |
US20230120455A1 (en) | 2020-04-16 | 2023-04-2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Receiver side protection with resource forwarding in sidelink |
CN115699916A (zh) * | 2020-06-09 | 2023-02-03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共享频谱中的侧链路同步信号块传输 |
EP4193728A4 (en) * | 2020-08-06 | 2024-04-17 | Apple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IDELINK RESOURCE EXCLUSION FOR INTRA-DEVICE COORDIN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1736173B2 (en) * | 2020-09-03 | 2023-08-2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ceive and transmit beam pairing in full duplex systems |
US20230262774A1 (en) * | 2020-10-15 | 2023-08-17 | Apple Inc.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inter-ue coordinated resource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US11611472B2 (en) * | 2021-02-26 | 2023-03-2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activating and deactivating user equipment relays |
CN112954789A (zh) * | 2021-02-28 | 2021-06-11 | 北京贝耀信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物联网的区块链系统维护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系统 |
US11758458B2 (en) * | 2021-09-02 | 2023-09-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managing base station beam panic for new radio technologies |
WO2023201562A1 (en) * | 2022-04-20 | 2023-10-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loating sidelink synchronization signal block for time domain repetition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2815519B1 (en) * | 2012-02-17 | 2018-07-1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erating control channels for beamforming-bas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6419070B2 (ja) * | 2012-07-31 | 2018-11-07 | サムス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ビームフォーミングを用いた通信方法及び装置 |
KR101957783B1 (ko) | 2012-09-12 | 2019-03-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US9031612B2 (en) * | 2013-03-13 | 2015-05-12 | Intel Corporation | Spatial alignment for D2D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WO2015163728A1 (ko) * | 2014-04-24 | 2015-10-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통신을 위한 동기화 신호 송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US9414285B2 (en) * | 2014-06-30 | 2016-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Handover with integrated antenna beam training in wireless networks |
KR102247162B1 (ko) | 2014-12-30 | 2021-05-03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빔 선택 장치 및 빔 선택 방법 |
WO2016108554A1 (en) * | 2014-12-30 | 2016-07-07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witching control between uplink and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6163786A1 (ko) | 2015-04-07 | 2016-10-13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빔 포밍을 이용하는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핸드오버 방법 및 장치 |
US10231135B2 (en) * | 2015-10-02 | 2019-03-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daptive beamforming scanning |
US10367677B2 (en) * | 2016-05-13 | 2019-07-3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architectur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 |
US10742334B2 (en) * | 2016-10-23 | 2020-08-1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RU interference in order to perform spac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
WO2019098798A1 (ko) * | 2017-11-17 | 2019-05-2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빔 실패 복구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WO2019199146A1 (ko) * | 2018-04-13 | 2019-10-1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 대 단말 통신을 위한 동기식 빔 탐색 신호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
-
2018
- 2018-01-31 WO PCT/KR2018/001311 patent/WO2018221829A1/ko unknown
- 2018-01-31 EP EP18810587.8A patent/EP3609260A4/en active Pending
- 2018-01-31 CN CN201880035303.3A patent/CN110692276B/zh active Active
- 2018-01-31 US US16/613,108 patent/US1111583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00100119A1 (en) | 2020-03-26 |
EP3609260A4 (en) | 2020-04-15 |
US11115835B2 (en) | 2021-09-07 |
EP3609260A1 (en) | 2020-02-12 |
CN110692276A (zh) | 2020-01-14 |
WO2018221829A1 (ko) | 2018-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92276B (zh)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执行装置到装置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832926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通过共享上行链路资源和侧链路资源来执行装置对装置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
US1074233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ing inter-RU interference in order to perform space division duplex communication | |
US1095204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relay signal for V2X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032722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witching control between uplink and side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9565791B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基于优先级的终端自主重选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 |
RU2710283C1 (ru) | Улучшенное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е радиоресурсов для связи с подвижными объектами | |
US2020016998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r equipment independently reselecting resource based on resource pool configu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8004908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user equipment autonomous resource reselection based on count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9017453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allocating pucch resource according to change of sps oper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180049225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sps assistance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inication system | |
US11039285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setting space division connection between terminals for V2X communication | |
US10873935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terminal support data for SP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30224987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idelink-based relay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20230209476A1 (en) | Method by which vru transmits safety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
WO2018058375A1 (zh) | 通信方法及终端 | |
US20230353993A1 (en) |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driving by first devi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20240056233A1 (en) |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feedback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for same | |
KR20230008165A (ko) |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ue가 협력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
US12035203B2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 first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for same | |
US20240292454A1 (en) | Method for performing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y termi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12096319B2 (en) | Method by which first device transmits messag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therefor | |
US12149956B2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feedb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for same | |
US20220256357A1 (en) | Method for terminal to transmit and receive feedback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sidelink, and device for sa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