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5543A -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35543A CN110635543A CN201910634490.3A CN201910634490A CN110635543A CN 110635543 A CN110635543 A CN 110635543A CN 201910634490 A CN201910634490 A CN 201910634490A CN 110635543 A CN110635543 A CN 1106355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sistor
- triode
- circuit
- voltage stabilizing
- electr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感应电能传输系统,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整流电路REC、输入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备用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单片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开关电路、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既能够通过电网直接向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又能够在电网停电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能够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能够将充电和备用电源进行有机统一,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过压保护性能,从而对整个系统以及后续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用户使用,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电子产品多种多样,而对电子产品的充电设备也呈现多样化,即不同的电子产品具有不同的充电适配器,从而造成不同的电子产品难以共同使用充电适配器,造成用户的使用不便;另一方面,虽然现代社会中电网供电虽然较为稳定,但是仍然存在供电波动现象,而直接采用充电适配器向电子产品充电时,当电压出现波动,则容易损坏充电适配器,甚至危及电子产品,而且,在停电的条件下,现有的充电适配器则无法使用。
当然,目前另一种备用电源,即移动电源,俗称充电宝,但是,现有的移动电源与充电适配器均为相互独立,使用时需要同时携带两个充电适配器,从而为用户造成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既能够通过电网直接向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又能够在电网停电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能够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能够将充电和备用电源进行有机统一,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过压保护性能,从而对整个系统以及后续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用户使用,实用性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整流电路REC、输入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备用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单片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开关电路、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
所述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向单片机、电池管理芯片以及第一USB插座供电;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向第二USB插座以及电池管理芯片的电源输入端通电,所述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检测输入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段连接,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检测开关电路用于检测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是否插入USB插头,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向检测开关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输入控制命令,控制第一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以及第二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的供电通路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压敏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三极管Q2、可控硅Q1、PMOS 管Q3、三极管Q6、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
电阻R1的一端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REC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 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压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压敏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5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可控硅Q1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连接,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8与栅极连接,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26与三极管 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PMOS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0、稳压管DW2、稳压管DW1、电阻R12和电阻R11;
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2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输入保护电路还包括断电检测电路,所述断电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6以及三极管Q5;
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地,电阻R13和电阻R1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5 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于单片机的断电检测输入端。
优选地: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手动开关S1、以及PMOS管Q10;其中,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为P型三极管;
电阻R17的一端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8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0与PMOS管Q10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的源极通过电阻R21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 的源极与电阻R2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手动开关S1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端 Vbat连接,PMOS管Q10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检测开关电路为两个且结构相同,且两个检测开关电路与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一一对应;
所述检测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导电弹片、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三极管Q11以及三极管Q12;
两个导电弹片均设置于USB插座,其中一个导电弹片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导电弹片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26的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 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电路或者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第一USB插座或者第二USB插座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单片机为AT89C2051单片机。
优选地: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为BQ25703A芯片。
优选地:所述第二稳压电路为LM2596芯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发明的结构下,既能够通过电网直接向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又能够在电网停电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能够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能够将充电和备用电源进行有机统一,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过压保护性能,从而对整个系统以及后续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用户使用,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输入保护电路和第一稳压电路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的第二稳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的检测开关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的USB插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断电检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做出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仅仅是以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任何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修改以及等同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的的技术方案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包括整流电路REC、输入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备用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单片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开关电路、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
所述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向单片机、电池管理芯片以及第一USB插座供电;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向第二USB插座以及电池管理芯片的电源输入端通电,所述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检测输入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段连接,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检测开关电路用于检测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是否插入USB插头,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向检测开关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输入控制命令,控制第一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以及第二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的供电通路的通断,其中,所述单片机为AT89C2051单片机;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为BQ25703A 芯片;所述第二稳压电路为LM2596芯片,由于单片机和电池管理电路均为现有的芯片,这些芯片在出厂时具有相同的产品规格书,其规格书中具有各引脚以及相应的外围电路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产品规格书的说明书即可完成相应的引脚关系的连接,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对其进行详细赘述,整流电路 REC为现有的二极管组成的全桥式整流电路;通过对稳压管DW1和稳压管DW2 的选型,即可选择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出电压的大小,比如9V,比如12V,一般来说,最大输出选择在12V即可满足相应的需求,第二稳压电路输出5V直流电,一方面用于向单片机供电,另一方面向低压电子产品供电,比如智能手机等;通过上述结构,既能够通过电网直接向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又能够在电网停电的状态下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从而能够确保用户的正常使用,而且,能够将充电和备用电源进行有机统一,并且具有良好的自我过压保护性能,从而对整个系统以及后续的电子设备进行保护,而且方便用户使用,实用性强。
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压敏电阻 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三极管Q2、可控硅Q1、PMOS管Q3、三极管Q6、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
电阻R1的一端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REC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 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压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压敏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5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可控硅Q1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连接,PMOS管 Q3的源极通过电阻R8与栅极连接,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26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PMOS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其中,压敏电阻R3 起到钳压作用,当输入电压正常时,压敏电阻R3几乎没有电流通过,从而使得可控硅Q1截止;从而防止输入的电压过大,当电压过大时,压敏电阻R3的电阻迅速减小,此时可控硅Q1导通,由于PMOS管的作用,其源极电压与栅极电压的差值大于导通电压,PMOS管Q3即导通,向外供电,其原理如下:当整流电路REC刚接入市电时,电流流过电阻R7向电容C2充电,在C2充电的过程中,压敏电阻R3和电阻R4就会对过压进行监测,当电容C2的电压增大后,三极管 Q6导通,由于三极管Q6的导通,使得PMOS管Q3的栅极电压小于源极电压, PMOS管导通,此时向后续供电,并且当单片机上电之后,将二极管D1的正极置为高电平,并保持,当过压后,可控硅Q1导通,此时,由于可控硅Q1的下拉作用,使得三极管Q6截止,此时,PMOS管Q3的栅极与源极之间的电位相等,不存在电压差,从而PMOS管Q3截止,停止向后续电路供电,对后续电路实现保护。
优选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0、稳压管DW2、稳压管DW1、电阻R12和电阻R11;
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2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稳压电路的作用,能够向后续电路提供稳定的直流电。
优选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入保护电路还包括断电检测电路,所述断电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6以及三极管Q5;
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地,电阻R13和电阻R1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5 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于单片机的断电检测输入端;通过上述结构,当正常供电时,三极管Q5导通,与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的单片机的引脚为置为低电平,此时表示正常供电,当PMOS管Q3执行保护后,PMOS管Q3的漏极无输出,三极管Q5截止,此时,单片机的该引脚被置为高电平,此时,表明输入保护电路在执行保护或者为连接于市电中,单片机进入计时状态,每隔设定时间,控制三极管Q2截止设定时间,再判断当前与二极管D6连接的引脚是否为低电平,如果在三极管Q2的截止设定时间内(这个时间较短),PMOS管Q3仍然无输出,则表明当前电网处于断电,如果有输出,则表明当前市电具有供电,当三极管Q2的截止设定时间到达后,回复三极管Q2的导通状态,如果此时与二极管D6连接的引脚仍然处于高电平状态,则表明当前输入电压仍然过压,则不再判断与二极管D6连接的引脚电平状态,使的输入保护电路进入持续保护状态,为了对过压进行告警,单片机还设置有相应的蜂鸣器,由单片机控制该蜂鸣器的工作与停止工作,通过蜂鸣器告知用户当前过压保护,需要断电,用户则可以拔掉整流电路输入端的输入插头。
优选地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手动开关S1、以及PMOS管Q10;其中,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为P型三极管;
电阻R17的一端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8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0与PMOS管Q10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 R19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的源极通过电阻R21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 的源极与电阻R2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手动开关S1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端 Vbat连接,PMOS管Q10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其中,手动开关S1 根据用户进行手动设定,一般状态下设定为常闭状态,在输入保护电路正常工作时,三极管Q7导通,此时三极管Q8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导通电压,三极管Q8截止,此时三极管Q9截止,PMOS管Q10截止,当输入保护电路无输出时,三极管Q7截止,此时,三极管Q8导通,三极管Q9导通,PMOS管 Q10导通,此时,由备用锂电池进行供电,向单片机以及电子设备充电,当充电完成后,则用户通过手动使得开关S1断开,停止备用锂电池的供电状态,其中,电池管理芯片用于对备用管理电池的充放电状态进行管理,并向单片机发送相应的电池状态信息,当电池电量低于设定值时,则单片机根据当前状态输出告警信息,并通过蜂鸣器进行告警,告知用户断开锂电池的供电,防止锂电池过放。
优选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开关电路为两个且结构相同,且两个检测开关电路与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一一对应;
所述检测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导电弹片、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三极管Q11以及三极管Q12;
两个导电弹片均设置于USB插座,其中一个导电弹片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导电弹片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26的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 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电路或者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第一USB插座或者第二USB插座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如图6所示,在图6 中,1为USB插座的导线,2为USB插座的绝缘外壳,3为USB插座的接线排, 4为导电弹片,导电弹片两个互不连接,当没有USB插头插入时,三极管Q11 截止,此时,输入至单片机中的信号为低电平,当USB插头插入时,在USB插头有一个用于保护内部接线排针的金属壳,通过该金属壳的作用,从而使得两个导电弹片件具有通路,此时三极管Q11导通,输入至单片机的信号为高电平,表明此时具有USB插头插入相应的USB插座中,则单片机控制三极管Q12导通,从而使得该USB插座与USB插头之间具有电流流过。
Claims (9)
1.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整流电路REC、输入保护电路、第一稳压电路、第二稳压电路、备用锂电池、电池管理芯片、单片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检测开关电路、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
所述整流电路REC的输入端与市电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稳压电路向单片机、电池管理芯片以及第一USB插座供电;所述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向第二USB插座以及电池管理芯片的电源输入端通电,所述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检测输入端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备用电池管理电路的电源输入端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段连接,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电源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管理芯片与单片机通信连接,所述检测开关电路用于检测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是否插入USB插头,并输出控制信号至单片机,所述单片机向检测开关电路的控制输入端输入控制命令,控制第一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以及第二稳压电路与第一USB插座的供电通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保护电路包括电阻R1、电阻R2、压敏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阻R7、电阻R8、电阻R9、三极管Q2、可控硅Q1、PMOS管Q3、三极管Q6、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
电阻R1的一端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入端与整流电路REC的正输出端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6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电阻R1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2接地,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容C1接地,电阻R1和电阻R6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与压敏电阻R3的一端连接,压敏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4接地,压敏电阻R3和电阻R4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5与可控硅Q1的控制极连接,可控硅Q1的正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可控硅Q1的负极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9与三极管Q6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2接地,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7与PMOS管Q3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与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控制输入端与单片机连接,PMOS管Q3的源极通过电阻R8与栅极连接,PMOS管Q3的栅极通过电阻R26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6的发射极接地,PMOS管Q3的漏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作为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稳压电路包括三极管Q4、电阻R10、稳压管DW2、稳压管DW1、电阻R12和电阻R11;
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三极管Q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0与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与稳压管DW2的负极连接,稳压管DW2的正极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稳压管DW1的正极通过电阻R12接地,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电阻R11的一端连接于稳压管DW1的负极与三极管Q4的发射极之间的公共连接点,电阻R11的另一端作为第一稳压电路的第二输出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保护电路还包括断电检测电路,所述断电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二极管D6以及三极管Q5;
电阻R13的一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3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14接地,电阻R13和电阻R14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电阻R15与三极管Q5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5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5的集电极与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于单片机的断电检测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备用供电控制电路包括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二极管D5、二极管D4、电阻R20、电阻R21、电阻R22、电阻R23、三极管Q7、三极管Q8、三极管Q9、手动开关S1、以及PMOS管Q10;其中,三极管Q7和三极管Q8为P型三极管;
电阻R17的一端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于输入保护电路的输出端,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7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7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8与三极管Q7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7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3与三极管Q8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20与PMOS管Q10的源极连接,三极管Q8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9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8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19与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9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9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2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的源极通过电阻R21与PMOS管Q10的栅极连接,PMOS管Q10的源极与电阻R20之间的公共连接点通过手动开关S1与备用锂电池的供电端Vbat连接,PMOS管Q10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作为备用供电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稳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开关电路为两个且结构相同,且两个检测开关电路与第一USB插座和第二USB插座一一对应;
所述检测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导电弹片、电阻R24、电阻R25、电阻R26、三极管Q11以及三极管Q12;
两个导电弹片均设置于USB插座,其中一个导电弹片与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另一导电弹片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5接地,三极管Q11的基极通过电阻R24与三极管Q11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1的发射极与单片机的检测输入端连接,三极管Q26的一端与单片机的控制输出端连接,电阻R26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12的集电极与第一稳压电路或者第二稳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12的发射极与第一USB插座或者第二USB插座的电源输入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片机为AT89C2051单片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管理电路为BQ25703A芯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稳压电路为LM2596芯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34490.3A CN110635543B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634490.3A CN110635543B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5543A true CN110635543A (zh) | 2019-12-31 |
CN110635543B CN110635543B (zh) | 2021-06-01 |
Family
ID=68968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634490.3A Active CN110635543B (zh) | 2019-07-15 | 2019-07-15 |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63554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2964A (zh) * | 2021-04-14 | 2021-06-11 | 重庆工商大学 | 清洁机器人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
CN114726061A (zh) * | 2022-06-01 | 2022-07-08 | 深圳市菲尼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锂电池电源管理的控制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9595A (zh) * | 2013-04-27 | 2013-07-10 | 福能高盛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型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充电器 |
CN109194162A (zh) * | 2018-09-20 | 2019-01-11 | 重庆镭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蓄电功能的安全型插座直流电源 |
CN109494822A (zh) * | 2017-09-13 | 2019-03-19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器、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
-
2019
- 2019-07-15 CN CN201910634490.3A patent/CN11063554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9595A (zh) * | 2013-04-27 | 2013-07-10 | 福能高盛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型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充电器 |
CN109494822A (zh) * | 2017-09-13 | 2019-03-19 |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充电器、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
CN109194162A (zh) * | 2018-09-20 | 2019-01-11 | 重庆镭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具有蓄电功能的安全型插座直流电源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52964A (zh) * | 2021-04-14 | 2021-06-11 | 重庆工商大学 | 清洁机器人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
CN112952964B (zh) * | 2021-04-14 | 2022-10-04 | 重庆工商大学 | 清洁机器人无线充电控制系统 |
CN114726061A (zh) * | 2022-06-01 | 2022-07-08 | 深圳市菲尼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锂电池电源管理的控制系统 |
CN114726061B (zh) * | 2022-06-01 | 2022-08-16 | 深圳市菲尼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针对锂电池电源管理的控制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35543B (zh) | 2021-06-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600676B (zh) | 电池保护电路、电能提供装置与电子装置 | |
CN105244981A (zh) | 一种能自动断电的节能充电器 | |
CN210027071U (zh) | 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和开关电源 | |
CN110635543B (zh) | 基于单片机的充电控制系统 | |
CN106208228A (zh) | 一种电源系统 | |
CN108173327B (zh) | 一种自动断电节能保护装置 | |
CN110729784B (zh) | 集成高边开关及mos管控制电源ac/dc切换的电池管理系统 | |
CN111315612B (zh) | 车载充电机休眠电路 | |
CN109638928A (zh) | 一种供电管理电路、方法 | |
CN110034595B (zh) | 一种备份电源管理装置及车载设备 | |
CN110912225B (zh) | 一种充电保护电路、充电保护装置及机器人 | |
CN206100553U (zh) | 一种带实时保护功能的应急led照明电路 | |
CN203933057U (zh) |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移动电源 | |
CN106255278B (zh) | 一种带实时保护功能的应急led照明电路 | |
CN201966457U (zh) | 一种蓄电池充电插座 | |
CN213243589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供电电路 | |
CN212965358U (zh) | 一种具有负载接入自动唤醒功能的断线检测电路及充电宝 | |
CN209184290U (zh) | 一种供电管理电路 | |
CN209823449U (zh) | 一种备份电源管理装置及车载设备 | |
CN113541257A (zh) | 充电输入保护装置及该装置的充电过压过温保护方法 | |
CN212063584U (zh) | 电池充电路径管理电路及对应的终端设备 | |
CN217010418U (zh) | 一种双电池供电及充电切换电路 | |
CN215528695U (zh) | 电池与usb供电切换电路及电器设备 | |
CN212784828U (zh) | 一种电池低温激活电路 | |
CN219322094U (zh) |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电路及蓝牙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