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196A - 安全航站楼 - Google Patents
安全航站楼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603196A CN110603196A CN201680091620.8A CN201680091620A CN110603196A CN 110603196 A CN110603196 A CN 110603196A CN 201680091620 A CN201680091620 A CN 201680091620A CN 110603196 A CN110603196 A CN 11060319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safety
- aircraft
- security
- ram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20—Ground installations for de-icing aircraft
- B64F5/23—Ground installations for de-icing aircraft by liquid application; Spraying installations therefor, e.g. fitted on vehi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2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handling aircraft
- B64F1/223—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handling aircraft for towing aircraft
- B64F1/225—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aircraft tow trac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22—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handling aircraft
- B64F1/24—Adaptations of turntab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1/0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 B64F1/30—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for embarking or disembarking passengers
- B64F1/31—Passenger 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o-operate, e.g. dock, with aircraft or terminal build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50—Handling or transpor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Time Recorders, Dirve Recorders, Access Control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乘客的空中运输的安全航站楼(1),该安全航站楼的技术和操作基础设施使得可确保建筑物、飞行器、货物、乘客以及飞行、技术和管理职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乘客和他们的货物的保密性,该安全航站楼(1)值得注意的是,它包括至少一个建筑物(2),该建筑物(2)具有全局V形水平截面并且包括从中间区域(4)延伸的两个分支(3),该两个分支(3)构成用于飞行器的停放飞行器库并在它们之间确定未被覆盖的中央区域(7)(称为“坡道”),通过称为“防护件”的阻挡件(8)将该坡道(7)与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环境物理隔离,防护件(8)接合分支(3)的自由端部,并从而将建筑物(2)‑坡道(7)组件转变成安全的围场,防护件(8)还参与保障保密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场航站楼,该机场航站楼旨在解决由于乘客登上飞行器类型的运输装置而具有的乘客安全问题。
背景技术
在空中运输领域,目前恐怖主义活动表现出相当大的危险,并且对于乘客安全来说,成功禁止带有不良意图的任何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运输装置和/或代替地禁止其登机是至关重要的。
当今,在空中运输的用户中正在出现的真正需求是在登机期间和运输本身期间提高安全水平,以便避免在这类运输的经常来往中的可能的降落,该降落将对航空公司造成相当大的破坏性财务影响。
已知旨在使得可对进入机场进行单独控制的系统;例如,在英国专利GB 2 382907中就是这样,该英国专利涉及用于单独控制进入机场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包含信息(诸如,例如可由访问控制机器读取的生物计量特性)的卡,该访问控制机器将该信息与对用户实时获取的信息进行比较,以便授权(或不授权)用户进入。此外,进入卡可包括确定在机场内授权进入的地点的用户状态的特性(乘客、雇员、层级水平)。
然而,在运输装置中,特别是在飞机类型的运输装置中的登机地点的当前配置使得其中必需进行进入控制的地点彼此远离,在去往登机的相同全局空间内散布;因此,控制地点的这种多样性成倍增加进入那里的未经授权人员的侵入风险,或这将冒着损害运输工具上的那些人员(即乘客和管理、技术和飞行职员)的安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安全机场航站楼,该机场航站楼的技术和操作基础设施一方面使得可确保最大安全水平以保护构成所述航站楼的建筑物、飞行器、陆地车辆和乘客以及飞行、技术和管理职员的物理完整性,并且另一方面,鉴于使飞行器运转以用于新的起飞,提出安全停放和飞行器准备区域。此外,对于由所述基础设施确保的安全性,还增加了人员保密性(乘客、全体工作人员、客户等)、飞行器、个人车辆和与这3个类别相关联的运动的概念。
因此,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乘客的空中运输的安全航站楼,该安全航站楼的技术和操作基础设施使得可确保建筑物、飞行器、货物、乘客以及飞行、技术和管理职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乘客及其货物的保密性,所述安全航站楼值得注意的是,它包括至少一个建筑物,该建筑物具有全局V形水平截面,并且包括从中间区域延伸的两个分支,该两个分支构成用于飞行器的停放飞行器库并且在它们之间确定未被覆盖的中央区域(称为“坡道”),该坡道被布置成使得可进行飞行器的操控和停放,该坡道与由阻挡件(称为“防护件”)保卫的航站楼的外部环境物理隔离,该防护件接合分支的自由端部,从而将建筑物/坡道组件转变为安全围场,该防护件也参与保障停放在坡道上的飞行器的登机、下机和装载、卸载运动的保密性。
紧邻中间区域布置的坡道的部分优选地被覆盖并且构成登机区域,该登机区域可能接纳至少一架飞行器,并且使得可在避开恶劣天气或阳光,以及特别是避开侵入性外部视线的情况下进行乘客、全体工作人员和客户的登机/下机以及货物和载货的装载/卸载。
坡道的所述部分有利地包括旋转平台,该旋转平台能够接纳飞行器并能够使其枢转大约180度以将驾驶舱定位在防护件的方向上。另外,加强了登机区域的内部立面,以抵抗由飞行器的所述反应器的推力引起的机械和热应力。
有利地,安全航站楼包括自主或半自主除霜设备,其使得可在位于坡道上的飞行器上除霜和应用除霜产品,以便使它们运转以用于新的起飞,所述除霜设备可由地面上的工作者或直接由掌控所讨论的飞行器的飞行员直接控制。
根据优选实施例,除霜设备是稳定的悬挂系统,该稳定的悬挂系统由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运送线的分配箱构成,该分配箱可沿着在安全航站楼的建筑物的分支之间张紧的缆线移动,使用两个缠绕的推车可使所述分配箱/缆线组件沿着与所述缆线基本上垂直的方向移动,每个推车能够沿着建筑物分支的内部立面中的一个的上边缘移动。
使用可延伸设备,分配箱优选地能够相对于缆线垂直移动。
为了确保安全性,将安全航站楼规划成不同安全水平的区域,该区域为至少如下:
-HC区域:与安全航站楼的控制外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SCi区域:在所述安全航站楼的控制下与安全航站楼的外部和/或内部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FO区域:与为执法机构保留并且乘客无法进入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在从一个区域通过到另一个区域期间,将根据通行的实体应用特定的安全规则,所述安全规则由不同的装置和装备实施。
安全航站楼有利地包括CCTV系统,以使得可监控所有SCi区域,将由所述视频监视系统产生的图像存储在所述视频监视系统的安全服务器上并将其实时传输到具有安全和受控访问的安全航站楼的安全控制站(CS),被传输到CS的所述图像具有除安全航站楼的雇员的那些之外的面部的自动掩蔽。
所述视频监视系统优选地包括固定相机和全景相机,所述相机是高分辨率相机并且使用因特网协议以加密方式通过专用光纤或类似内部通信网络将图像和控制信号传输到视频服务器。
此外,视频监视系统具有用于检测运动和面部识别的系统以及热感相机网络。
优选地,安全航站楼包括在一个SCi区域到另一个SCi区域的通路层级处的可配置通行防护件,以及至少如下的使用的若干X射线扫描仪:
-专用于托运行李并放置在车辆到达的防护件层级处的扫描仪;
-在飞行器(无论是到达还是起飞)的主通道层级处执法机构可利用的扫描仪;
-专用于手提行李并放置在行人到达的防护件层级处的扫描仪;
-专用于乘客和航站楼两者的货物的扫描仪;
-专门用于职员进入的具有金属检测门的扫描仪。
另外,安全航站楼有利地包括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使得可在安全集装箱中路由发送货物和/或行李,以便保证其内容物从其起飞点到其到达点的完整性,这些安全集装箱具有基于代码起作用的电子锁,该代码具有需要在(多个)集装箱的小键盘上输入的至少六个数字,该代码为与飞行器的每个航班相关联的唯一的关闭代码和唯一的打开代码,使得除了当局的明确要求外,一旦集装箱关闭,它就不可再打开,并且一旦打开,它就不可再关闭。
安全航站楼优选地被配置为保证与其职员相关的安全性,通过至少以下装备和程序来确保该安全性:
-特定的招募程序;
-用于职员系统性地通过安全门而进入的通道锁;
-用于控制对工作空间的访问的生物计量认证;
-可存在于安全航站楼内部区域中的个人物品的限制;
-与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的限制;
-每个雇员在安全航站楼中进行任何运动所需的唯一的安全和个性化证章。
优选地,通过插入唯一的安全和个性化芯片卡并且由雇员输入其个人识别码来激活所述证章,所述芯片卡仅能够在安全航站楼的人力资源主管和安全主管的在场的情况下进行编程,并且包含至少以下加密数据:
-雇员的面部的数字图像(彩色、黑白和红外);
-双手手指的指纹;
-双手的纹路印迹;
-雇员的标准身份信息:姓氏、名字、职责、雇佣合同的至少持续时间。
最后,为了确保飞行器从其在坡道上时起的安全性,安全航站楼包括非侵入式安全装置,该装置不需要在飞行器内部或飞行器上的装备,这些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视频监视设备、用于周边检测和控制主要用于飞行器库中和坡道上的设施的设备。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从执行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的方法的以下描述中将最好地知晓其他优点和特点,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的外部顶视图;
-图2是图1的安全航站楼的部分内部顶视图;
-图3是图1的安全航站楼的变型的外部顶视图;
-图4是图1的安全航站楼的透视部分顶视图;
-图5是根据另一视点的图1的安全航站楼的透视部分顶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本发明涉及用于乘客(主要是商务人员)的空中运输的安全航站楼1,该安全航站楼的技术和操作基础设施使得可确保建筑物、飞行器、乘客以及飞行、技术和管理职员的人身安全。
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至少一个建筑物2,该建筑物2具有全局V形水平截面并且包括从中间区域4延伸的两个分支3。
每个分支3构成用于飞行器6的停放飞行器库5,使得可在飞行之后停放飞行器6,同时等待新的起飞,或用于维修或维护操作。
建筑物2的两个分支3在它们之间确定未被覆盖的中央区域7(称为“坡道”),该坡道7使得可操控、操作和停放飞行器。通过相当高(若干米)的阻挡件8(称为“防护件”)将坡道7与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环境物理隔离,该防护件8接合分支3的自由端部,并因此将建筑物2/坡道7组件转变为真正安全的围场。防护件8还参与维持停放在坡道7上的飞行器的登机、下机和装载、卸载运动的保密性。
一般地,术语“防护件”在这里意指人员、装备或货物/行李必须(或不是必须)跨越以从一个区域通过到另一个区域的物理阻挡件。
因此,所述坡道7使得可接纳若干架飞行器6以实行乘客登机/下机操作,或使得它们可加入停放飞行器库5。这种配置特别有用,因为没有飞行器、陆地车辆或个人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入到坡道7上。
此外,紧邻两个分支3的相交部布置的坡道7的部分被覆盖并构成登机区域9。在可能接纳飞行器6的登机区域9中,在避开恶劣天气或阳光,以及特别是侵入性外部视线的情况下,乘客、全体工作人员和客户可登机或下机,并且货物和载货可装载/卸载。
此外,为了使得还减少使飞行器7运转以用于新的起飞所需的时间,坡道7的所述部分包括旋转平台71,其能够接纳飞行器6并使其枢转大约180度,将驾驶舱定位在防护件8的方向上。类似地,为了使得可通过使用其反应器来移动所述飞行器6,将加强登机区域9的内部立面91以抵抗由所述反应器的推力引起的机械和热应力。
安全航站楼1有利地包括整合在建筑物2中、优选地在建筑物2的底层上的用于陆地车辆的停车场。这种建筑学配置特别有用,因为它使得可内在地保证所述陆地车辆的安全和保护,而且还可保证通过陆地到达和离开的保密性,因为车辆的上升和下降甚至是在建筑物2的内部实行。
另外,应当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的建筑物2的V形确保了安全航站楼1的完美模块化。实际上,这种对称的几何形状使得可根据需要调适接纳表面和停车场(分支3和坡道7)。类似地,这种V形特别适用于花冠形建筑物2的扩增(参见图3)。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保证在冬季或具有恶劣气候的地理区域中飞行器6的总体安全性的利用,安全航站楼1有利地包括自主或半自主除霜设备10,该设备10的目的是使得可在位于坡道7上的飞行器6上除霜并应用除霜产品,以便使它们运转以用于新的起飞。所述除霜设备10可由地面上的受限工作者,或直接由掌控所讨论的飞行器6的飞行员直接控制。
此外,除霜设备10使得除霜或防结霜产品可以以恰好需要、适用于待处理的飞行器6的几何形状并且适用于分析结冰表面或保护它们的量扩散。
根据图4和图5示出的实施例,除霜设备10是稳定的悬挂系统,该系统由分配箱11构成,该分配箱11可沿着在安全航站楼1的建筑物2的分支3之间张紧的缆线12移动。可使用两个缠绕的推车13使所述分配箱11(缆线12)沿着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缆线12的方向移动,每个推车13能够根据滑动连接或滑动枢轴沿着建筑物2的分支3的内部立面中的一个的上边缘移动。
这里,“内部”意指位于坡道7的一侧上的元件(例如立面),并且“外部”意指位于相对侧上的元件。
所述分配箱11是包含用于一架或多架飞行器的限定体积的除霜和防结霜产品的机电设备。使用一个或多个运送线(未在图中示出)将这些产品递送到待处理的飞行器的表面上,该运送线通常通过电磁阀和泵(未示出)布置在受管理的产品的回路的最终点处。
缠绕的推车13可沿建筑物2的分支3移动,并且为此目的,包括一个或多个轮子13a或与固定到相关联分支3的内部立面的上边缘的导轨14接合的辊。此外,每个缠绕的推车13包括绞盘/缠绕式提升机类型的机动提升机13b,使得可对称地缠绕缆线12,以便使所述缆线12的实际长度适应建筑物2的几何形状,并通过抵抗性锁定保持所述缆线12中所需的张力。通过共同安装在每个缠绕的推车13和相关联导轨14上的电刷-换向器组件有利地提供缠绕的推车13的供应。
因此,利用此类配置,分配箱11可根据至少两个自由度移动,以便保证产品在待处理的飞行器的所有表面上的投射。通过分配箱11沿着缆线12的运动来确保第一自由度(图4中标记为X)。由使用机动推车13中的每个的运动使缆线12沿着导轨14运动来提供第二自由度(图4中标记为Y)。
优选地,通过嵌入一个或多个可互换电池并且利用例如最大值为1.5-2C的Li离子/Li-Po/Li-Fe的半快速再充电来使分配箱11自主处于电力状态下。
另外,为了确保针对霜冻的处理操作的精确度并减少化学熔化产品(除霜剂)和预防性产品(防结霜剂)的损失,提供沿着垂直方向的第三自由度(图4中标记为Z)。因此,使用由滑轮-缆线组件或致动器构成的可延伸设备15,分配箱11能够相对于缆线12垂直移动。后一个自由度还使得可将分配箱11放置在地面上以用于重新装载产品和更换电池。
除霜设备10专用于处理由安全航站楼1负责处理的所有飞行器6,所述飞行器6包括小型私人喷气式飞行器(诸如,例如塞斯纳奖状野马(Cessna Citation Mustang))到中程类型飞行器,例如波音737或空客320。因此,应该理解,不可通过重力用除霜或防结霜产品直接覆盖所有表面。因此,分配箱11配备有一个或多个可取向的运送线,使得可将产品投射在难以接近的表面上。
除霜设备10有利地由工作者(地面上的操作员或技术飞行职员,例如直接来自飞行器6的驾驶舱的飞行员)以手动模式或更有用地以自动模式远程控制。在后一种模式中,所有需要的是在触发除霜程序的发起命令之前工作者将以下输入界面:待处理的飞行器6的空间中的坐标、设施在处理区域中的物理位置以及飞行器6的类型。然而,在需要时,工作者可触发控制返回以填充分配箱11或触发紧急停止。
为了保证所实行的操作的精确度和控制,分配箱11优选地配备有相机(未示出),该相机实时地将操作和经处理的表面传输给工作者。该任选装备在质量的方向上发展,而且在所需的合格劳动力和重新启动飞行器6的时间方面的效率的方向上发展。
理解根据本发明的该除霜设备10的全部益处。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根据飞行器6的相对特定坐标对表面进行“最接近”处理使得可避免任何过度浪费除霜或防结霜产品。最后,除霜设备10的实施是快速的并且需要用于处理和控制操作的劳动力减少。
安全航站楼1的另一个目的是确保建筑物、乘客和职员的人身安全。为此,安全航站楼1的基础设施由稳健且经过验证的硬件和软件,以及专门开发的硬件和软件构成。
此外,为了保证安全航站楼1的安全性,将安全航站楼1规划在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有利地6个区域)中,该区域未在图中示出:
-HC区域:与安全航站楼1的控制装置外部的地点有关的区域(公共区域或跑道),
-SC1区域:在安全航站楼1的控制下与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的地点相关的区域(停车场、道路等),
-SC2区域:与在安全航站楼1的内部并且任何外部人员(访客、乘客等)无法接近的为职员中的成员保留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SC3区域:与安全航站楼1的内部的乘客通行的地点相关的区域(接待处、等候室、开放空间等),这些区域分为两个区段:国家区域和国际区域,
-SC4区域:与内部的用于管理飞行器的地点相关的区域,这些区域受到根据每个航班的特定流量进行动态配置的单向门的保护,
-FO区域:与为执法机构保留并且乘客无法接近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应该理解,为了从一个区域通过到另一个区域,将根据通行的实体(职员、乘客、执法机构等)应用特定的安全规则,所述安全规则由不同的装置和装备(未示出)实施并且在以下详述。
更一般地,SCi区域:SC1、SC2、SC3等是在安全航站楼1的控制下与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和/或内部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因此,为了可监控所有SCi区域(由于法律原因未覆盖HC区域和FO区域),在安全航站楼1中实施CCTV系统(有利地高分辨率)。
所述视频监视系统优选地包括固定相机和全景相机,以监控广泛范围的区域(飞行器空间、开放空间等)。这些相机有利地具有IP相机类型,即使用因特网协议经由以太网类型的快速连接来传输图像和控制信号的相机,并且优选地具有至少以下特性:在仅需要0.3LUX的亮度级的情况下以每秒30幅图像、光学变焦x5生成高分辨率流(1080P)。
使用用于保护传输层安全类型(TLS)等的交换的协议加密所述相机和视频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因此每个相机具有其自己的识别密钥。所述通信通过专用内部通信网络来实现,并通过光纤或等同物传送,以便消除任何电磁拦截风险。
此外,将由视频监视系统的相机产生的图像实时传输到具有优选地位于SC2区域中的安全通道和控制的安全航站楼1的安全控制站(CS)。
将相机优选地放置在着色或透明的玻璃圆罩中,以避免其功能的任何回避或分析。
所述视频监视系统还包括内部技术基础设施,该内部技术基础设施位于SC2区域中并且具有安全和受控通道并配备有IT服务器,使得可将所有视频存储2年的最小持续时间。
此外,视频监视系统具有用于检测运动和面部识别的系统,使得可在例如不遵守区域使得例如在SC2区域中检测到未知的人员的情况下触发警报器。
为了完成视频监视系统,有利地在不同区域中实施热感相机的网络(未在图中示出)。因此,在N1区域中,这些热感相机使得可检测非照明地点上或在夜间不受益于足够亮度的运动。类似地,在SC2和SC3区域中,这些热感相机在航站楼的通道的层级处(SC2用于雇员,SC3用于乘客)使用,以非侵入性地检测可在车辆或衣服中被掩盖的任何装备。
根据优选的配置,所述热感相机具有150米的范围,以每秒30幅图像散布由TLS协议保护的至少VGA质量的视频流,并且具有小于70mK的灵敏度水平。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还配备有如下使用的若干个X射线扫描仪:
-专用于托运行李并放置在车辆到达的防护件层级处的扫描仪;
-在飞行器(无论是到达还是起飞)的主通道层级处执法机构可利用的扫描仪;
-专用于手提行李并放置在行人到达的防护件层级处的扫描仪;
-专用于乘客和航站楼两者的货物的扫描仪;
-专用于职员进入的具有金属检测门的扫描仪。
还在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内使用超声技术用于监控飞行器,其将在上面详述。
最后,安全航站楼1还包括在从N1区域到SC3区域的通路层级处的通行防护件,该通行防护件可根据需要:实时和/或计划进行配置、限定和调适。
利用此类配置,主要由上面描述并且用于确保航站楼的安全性的安全航站楼1的所有装备,以及一组操作过程来确保乘客的安全性。
因此,仅在通过防护件之后才被授权进入安全航站楼1的内部区域(SC2至SC4),其中进行了一定次数的验证。这些动作使得可保证其他乘客的安全,而且也保证了职员中的成员的安全。
-乘客的资格;
-托运行李在X射线下通过;
-手提行李在X射线下通过;
-乘客在红外线下通过。
为了在安全航站楼1内保证货物的安全性,提供了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使得尤其可不仅将货物而且还可将托运行李路由发送到安全集装箱中,以便保证其内容物从其起飞点到其到达点的完整性,这些安全集装箱具有基于代码起作用的电子锁,该代码具有必须在(多个)集装箱的小键盘上输入的至少六个数字。
因此,根据以下方法将唯一的关闭代码和唯一的打开代码与飞行器6的每个航班相关联:
-在起飞时,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生成两个唯一的代码:被传输到负责托运行李的职员中的成员(并且如果在不同的流程中处理的话,则可能是传输到负责货物的职员中的成员)的关闭代码,和自动打印在运货单上的打开代码,该运货单由接收职员中的成员给予飞行职员中的成员或飞行员;
-在到达时,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生成两个唯一的代码:自动打印在由接收职员中的成员给予飞行职员中的成员或飞行员的送货单上的关闭代码,和被传输到负责货物运输的职员中的成员的打开代码。
一旦关闭集装箱,它就不可再打开,并且一旦打开,它就不可再关闭。在遗漏货物的情况下,必须强制地提供新集装箱,不可使用故障转移代码。
但是,如果有必要,可生成第二打开代码并仅在当局要求时(如果他们想要对集装箱中容纳的货物实行验证)传输该第二打开代码。该代码仅一次有效,在经验证的货物关闭后自动锁定。
用于生成与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相关联的代码的设备基于以下三种技术:
-已知的SIM/SAM技术,其使得可在每个集装箱中集成唯一的电子芯片(SIM:订户身份模块),并在服务器上使用唯一的发生器(SAM:安全访问模块),所有密码计算在所述芯片中容纳的微处理器内进行,因此没有安全密钥被暴露;
-根据Feistel网络使用块加密算法的密钥多样化技术;
-基于OTP技术的代码计算协议(一次性密码)。
除人身安全之外,乘客的匿名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的概念的必需部分。使用所实施的技术和组织方法,通过实施接合建筑物2的分支3的自由端部的防护件8来保护的乘客的这种匿名也是可能的。
首先,视频监视图像被完全记录在视频监视系统的安全服务器上,但是基于面部识别技术(例如,基于使用一组特定的向量以便解决识别人脸的问题的“特征脸”方法)在自动掩蔽面部的情况下在安全CS的控制屏幕上恢复。将所述掩蔽与涉及安全航站楼1的雇员的数据库同步,使得所有未知面部,即未在所述数据库中列出的面部被自动掩蔽。然而,该掩蔽方法仅适用于N1以外的区域。
另外,由专用于每个航班的通行区域实行到达和起飞。因此,除了在客户未受益于私人通行空间的共享空间中之外,两个航班的乘客不可物理地跨越,所述私人通行空间使得可将乘客与其他乘客从他们的车辆到他们的飞行器隔离。
除了这些方面之外,为了保证乘客保密性,雇员未被授权在SC2区域之外携带他们的移动电话或个人相机。因此可供雇员使用的通信装备不可在外面打电话或拍照。
安全航站楼1还被配置为保证与职员相关的安全性,通过以下装备和程序来确保该安全性:
-特定的招募程序;
-用于职员系统地通过安全门(有利地,X射线和金属检测器)而进入的通道锁;
-用于控制对工作空间的访问的生物计量认证;
-可存在于安全航站楼内部区域中的个人物品的限制;
-与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的限制;
-每个雇员在安全航站楼1中进行任何运动所需的唯一的安全和个性化证章。
另外,为了避免与潜在危险物品或产品的不期望侵入相关的任何风险,在每次到达时,雇员都被限制在具有加强壁的更衣室,在该更衣室,除了具有特定资格认证的管理雇员之外,他们必须留下任何个人物品并且穿着他们的专业制服。然后,他们必须通过金属检测门,并且可通过分析危险产品随机形成控制的对象。每个雇员具有电子证章,其中他们必须插入下面描述的其芯片卡。该证章将使得雇员可在安全航站楼1的不同区域中被自动识别并且可被认证而无需将其附接在读取器上。为了进入航站楼,雇员使用用于专用于他们的单一通路的单向通道锁。为了进入,与离开一样,他们必须在读取器上呈现他们的芯片卡,并用他们的指纹进行认证(N1区域到SC2区域)。为了从一个区域通过到另一个区域,必须经由生物计量或面部认证来识别每个雇员。
为此,用于认证雇员的生物计量印迹传感器集成了用于保证印迹非伪造的众多技术,诸如:
-非接触式光学读取器;
-假手指和人手指检测;
-纹路网络的联合一体化;
-指纹的原生加密;
-印迹的非本地存储。
另外,不将印迹存储在中央系统中,而是存储在雇员的芯片卡中。此外,进行两次对应通信,一次在雇员的芯片卡上,并且一次在读取器上。这种方法使得可使用两个不同的可信第三方。
为了能够在安全航站楼1内进行识别,职员中的每个雇员优选地具有至少:
-一张安全的个人芯片卡;
-用于将其保持在他们身上的一个电子证章;
-必要时的内部通信装置;
-用于能够访问信息系统的数字平板计算机。
提供给每个雇员的所述芯片卡响应于EAL安全认证(评估保证等级),等级为至少5+。其注册非常安全,因为一旦交付,该个人芯片卡就不可被修改。所述芯片卡包含至少以下加密数据:
-雇员面部的数字图像(彩色、黑白和红外);
-双手手指的指纹;
-双手的纹路印迹;
-雇员的标准身份信息:姓氏、名字、职责、雇佣合同的至少持续时间。
仅可在安全航站楼1的人力资源主管和安全主管在场的情况下编程芯片卡。这两个人员的芯片卡具有特定的特征,因为它们中的每个都包含其他雇员的卡注册所需的加密密钥的三分之一。因此,秘密分布在不同的支持件上,并且不由任何单个系统或人员持有。为了访问这些密钥,持有者必须通过他们的指纹进行识别。
为了与非接触式读取器或生物计量读取器通信,芯片卡建立通过侦听流来避免攻击的安全通信通道。为此,芯片卡使用SIM/SAM技术,该技术本身由SIM和具有SAM的每件认证装备构成。
电子证章对每个雇员都是强制性的。它集成了唯一的SIM/SAM安全机制,并由以下构成:
-用于芯片卡(SIM)的地点;
-安全部件(SAM);
-激活前显示数字小键盘并且激活后显示雇员的姓氏、名字、职责的电子墨水触摸屏;
-长距离RFID(射频识别)射频接口;
-蓝牙低功耗(BLE)4.2类型或类似的无线通信接口。
为了激活证章,雇员必须将他们的芯片卡插入证章中并输入其个人识别码PIN(个人识别号码)。出于明确的安全原因,在3个错误的PIN码结束时,卡将被最终冻结,并且必须创建新卡。
每个证章具有转发器,使得可在任何时间在安全航站楼1中对其进行定位,也可对其进行远程冻结。每个雇员根据其职责被授权仅进入某些区域,如果在未授权区域中检测到后者,则向安全CS发出警报,并因此他们的资格认证将被暂时冻结。
证章未被授权离开安全航站楼1。因此,如果在其正常使用区域之外或在没有有效的雇员卡的情况下激活证章,则其包含的所有数据将自动销毁,以避免任何“逆向工程化”:由研究对象以确定其内部功能或生产方法及其秘密组成的活动。
由于个人电话未在安全航站楼1内被授权,雇员具有安全且受限制的通信装置,使得他们仅可与职员的其他成员或可能的当局进行通信。
因此,若干种安全通信装置可供职员使用:电话、智能手机或无线对讲机。
这些通信装置中的每个与雇员相关联。它由个人代码解锁,但也可通过其必需被激活的他们的证章出现在近场中来解锁。
此外,这些通信装置使得可访问用于管理安全航站楼1的平台并且具有若干安全机制。
因此,如果持有雇员离开或如果所述雇员的证章被停用(电池问题、卡移除等),则通信装置自动解锁。类似地,如果通信装置在其地理功能区域之外被点亮,则自动冻结、定位该通信装置并且删除其数据。
此外,安全航站楼1从飞行器6处于SC4区域中(即在飞行器库5中或在坡道7上)时确保飞行器6的安全性。这种安全性由若干个安全装置确保,该安全装置是非侵入性的并且不需要设施内部或设施上的装备。飞行器6的这些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视频监视设备、周边检测设备和在SC4区域上使用的设施的控制装置。
视频监视设备一方面使得可通过完全使用全景相机进行监控,并且另一方面通过专门针对特定地点(诸如,通道门、登记处等)取向的相机进行局部监控来覆盖每架飞行器或飞行器群组。
从飞行器6进入安全航站楼1的SC4区域开始,它因此具有以下状态中的一种:
-处于运动中:飞行器6在安全航站楼1的SC4区域中,因此其通过其序列号进行识别,该序列号在其起飞之前被记录为“已授权”;
-停放,处于活动中:仅飞行器6的运动触发警报;
-停放,隔离:飞行器6本身的所有运动,以及在附近的所有运动触发警报。
在所有情形下,如果视频监视设备不再能够例如通过使用基于其序列号的光学识别来定位飞行器6,则发送警报。
安全航站楼配备有专门设计的固定或可移动的周边检测设备。该设备使得可覆盖和管理上述视频监视设备未覆盖的所有类型的检测。
每个周边检测设备优选地包括至少四个实体,每个实体具有至少一个发射器和可取向激光束接收器、两个微型定向相机、定向红外发射器、定向超声发射器、与监视系统的无线连接件以及手动或自主手动配置系统。
对于飞行器6的群组中的每架飞行器6,将四个实体放置在待监控的区域周围并且彼此连接以创建单一且唯一的周边检测逻辑实体。
因此,如果产生以下事件中的至少一个,则触发警报:
-将实体彼此连接的激光束断开;
-相机中的一个观测到在其所针对的特定地点上的运动;
-红外系统检测到质量;
-超声系统检测到共振变化。
对于基本型飞行器6,将周边检测设备直接定位在安全航站楼1的地面中,对于另一架飞行器6,它是可移动的并且包括可移除的支脚。
只有在已经通知干预命令的情况下,才可由被授权在飞行器6上工作的安全航站楼1的职员中的成员激活和停用周边检测设备。
此外,安全航站楼1配备有重型装备,诸如,例如牵引车或自动扶梯。该重型装备都配备有由雇员的证章控制并使用SIM/SAM技术的电子启动系统。因此,所述证章起SIM的作用,并且将SAM模块集成到每件重型装备中。此外,仅具有所需资格的雇员才被授权接近所述多件重型装备。此外,为了启动每件重型装备,雇员必须实现生物计量认证。如果雇员与所述装备保持合理的距离,则该认证将保持有效,在相反的情况下,为了能够重新启动装备,必须再次对该雇员进行认证。在任何情况下,只有经过认证的雇员实际位于飞行器上,才能授权所述重型装备的运动。
为了保证通信协议的安全性,安全航站楼1有利地使用通过射频RFID进行的非接触式通信,该非接触式通信优选地使用13.56兆赫频带。然而,与任何非接触式无线电通信一样,具有不良意图的人员可使用专用装备侦听这些通信。因此,解决与这类通信有内在联系的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为此,芯片和读取器之间的所有通信都有利地符合用于建立安全的SCP11型信道(安全通信协议)的全球平台卡规范2.2.1.标准及其修订。
相互认证机制(SIM/SAM)的互补集成不仅保证了安全性,而且保证了交换的数据的完整性。
类似地,对于证章和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通过射频BLE 4.2使用2.4千兆赫频带,安全航站楼1有利地使用通信协议,该通信协议是主要用于连接的对象的通信协议,尽管数据传输为低且在电耗上非常经济。然而,与任何非接触式协议一样,它可通过专用装备进行侦听。为了解决与通过射频进行的通信内在相关的安全问题,证章和外围设备之间的所有通信优选地通过ECC256类型的椭圆曲线密码术(ECC)基于特定于安全航站楼1的衍生点来加密。另外,为了避免物理ID(称为MAC(媒体访问控制)地址)的欺骗,证章实施IRK(身份可解析密钥)协议。
工业应用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更具体地旨在用于商务人员的空中运输,但是也可考虑将其用于常规乘客的空中运输或陆地或海上运输。
最后,不言而喻,刚刚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安全航站楼1的示例仅是特定的说明,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5)
1.用于乘客的空中运输的安全航站楼(1),所述安全航站楼的技术和操作基础设施使得能确保建筑物、飞行器、货物、乘客以及飞行、技术和管理职员的人身安全,以及乘客和他们的货物的保密性,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一个建筑物(2),所述建筑物(2)具有水平V形截面并且包括从中间区域(4)延伸的两个分支(3),所述两个分支(3)构成用于飞行器(6)的停放飞行器库(5)并在它们之间确定未被覆盖的中央区域(7)(称为“坡道”),所述坡道(7)被布置成使得能操控和停放飞行器(6),通过称为“防护件”的阻挡件(8)将所述坡道(7)与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环境物理隔离,防护件(8)接合所述分支(3)的自由端部,从而将所述建筑物(2)/坡道(7)组件转变成安全的围场,所述防护件(8)还参与保持停放在所述坡道(7)上的飞行器的登机、下机和装载、卸载运动的保密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紧邻所述中间区域(4)布置的所述坡道(7)的部分被覆盖并且构成登机区域(9),所述登机区域(9)能接纳至少一架飞行器(6)并且使得能在避开恶劣天气或阳光,以及特别是侵入性外部视线的情况下进行乘客、全体工作人员和客户的登机或下机,以及货物和载货的装载/卸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道(7)的所述部分包括旋转平台(71),所述旋转平台(71)能够接纳飞行器(6)并使其枢转大约180度以将驾驶舱定位在所述防护件(8)的方向上,并且加强了所述登机区域(9)的内部立面(91),以抵抗由飞行器(6)的所述反应器的推力引起的机械和热应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自主或半自主除霜设备(10),使得能在位于所述坡道(7)上的所述飞行器(6)上除霜和应用除霜产品,以便使其运转以用于新的起飞,所述除霜设备(10)能由地面上的工作者或直接由掌控所讨论的所述飞行器(6)的飞行员直接控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霜设备(10)是稳定的悬挂系统,所述悬挂系统由配备有一个或多个运送线的分配箱(11)构成,所述分配箱(11)能沿着在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所述建筑物(2)的所述分支(3)之间张紧的缆线(12)移动,使用两个缠绕的推车(13)使所述分配箱(11)/缆线(12)组件能沿着与所述缆线(12)基本上垂直的方向移动,每个推车(13)能够沿着所述建筑物(2)的所述分支(3)的所述内部立面中的一个的上边缘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配箱(11)能够使用可延伸设备(15)相对于所述缆线(12)垂直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为了确保安全性,将其规划成不同安全级别的区域,所述区域为至少如下:
-HC区域:与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控制外部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SCi区域:在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控制下与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外部和/或内部的地点有关的区域,
-FO区域:与为执法机构保留并且乘客无法进入的地点有关的区域,在从一个区域通过到另一个区域期间,将根据通行的实体应用特定的安全规则,所述安全规则由不同的装置和装备实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闭路中的视频监视系统,以使得能监控所有所述SCi区域,将由所述视频监视系统产生的图像存储在所述视频监视系统的安全服务器上并实时传输到具有安全和受控通道的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安全控制站(CS),除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所述雇员的那些之外,对被传输到所述CS的所述图像进行面部的自动掩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视系统包括固定相机和全景相机,所述相机是高分辨率相机和使用因特网协议以加密方式通过专用光纤或类似内部通信网络向视频服务器传输图像和控制信号的相机。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视频监视系统具有用于检测运动和面部识别的系统以及热感相机网络。
11.根据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在从一个SCi区到另一个SCi区的通路的层级处的可配置通行防护件,以及至少如下使用的若干个X射线扫描仪:
-专用于托运行李并放置在车辆到达的所述防护件的层级处的扫描仪;
-在飞行器(6)(无论是到达还是起飞)的主通道的层级处执法机构能利用的扫描仪;
-专用于手提行李并放置在行人到达的所述防护件的层级处的扫描仪;
-专用于乘客和所述航站楼两者的货物的扫描仪;
-专用于职员进入的具有金属检测门的扫描仪。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用于管理集装箱的系统,使得能在安全集装箱中路由发送货物和/或行李,以便保证其内容物从其起飞点到其到达点的完整性,这些安全集装箱具有基于代码起作用的电子锁,所述代码具有需要在所述(多个)集装箱的小键盘上输入的至少六个数字,所述代码为与飞行器(6)的每个航班相关联的唯一的关闭代码和唯一的打开代码,使得除了当局的明确要求之外,一旦集装箱关闭,它就不能再打开,并且一旦打开,它就不能再被关闭。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1)被配置为保证与其职员相关的安全性,通过至少以下装备和程序来确保所述安全性:
-特定的招募程序;
-用于职员系统地通过安全门而进入的通道锁;
-用于控制对工作空间的访问的生物计量认证;
-能存在于所述安全航站楼的所述内部区域中的个人物品的限制;
-与所述外部进行通信的通信装置的限制;
-每个雇员在所述安全航站楼(1)中进行任何运动所需的唯一的安全和个性化证章。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通过插入唯一的安全和个性化芯片卡以及由所述雇员输入他们的个人识别码来激活所述证章,所述芯片卡仅能够在所述安全航站楼(1)的人力资源主管和安全主管的存在下进行编程,并且包含至少以下加密数据:
-所述雇员的所述面部的数字图像(彩色、黑白和红外);
-双手手指的指纹;
-双手的纹路印迹;
-所述雇员的标准身份信息:姓氏、名字、职责、雇佣合同的至少持续时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安全航站楼(1),其特征在于,为了确保飞行器(6)从在其在所述坡道(7)上时起的所述安全性,所述安全航站楼(1)包括不需要在所述飞行器(6)的内部或所述飞行器(6)上的装备的非侵入式安全装置,这些安全装置包括至少一个视频监视设备、用于周边检测和控制主要用于飞行器库(5)并且在所述坡道(7)上使用的设施的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IB2016/057718 WO2018109532A1 (fr) | 2016-12-16 | 2016-12-16 | Terminal securise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603196A true CN110603196A (zh) | 2019-12-20 |
Family
ID=577586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91620.8A Pending CN110603196A (zh) | 2016-12-16 | 2016-12-16 | 安全航站楼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875667B2 (zh) |
EP (1) | EP3554948B1 (zh) |
CN (1) | CN110603196A (zh) |
WO (1) | WO2018109532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0770A (zh) * | 2020-07-28 | 2022-02-01 |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目视遮蔽物及其装配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17679B2 (en) * | 2016-06-06 | 2021-09-14 | Raymond King | Method of transiting an aircraft arriving in and departing out of an integrated multi-level airport terminal |
US11603210B2 (en) * | 2017-04-27 | 2023-03-14 | Flyon Aerosystems Ltd. | High traffic-rate aeri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with low-footprint Vertiport |
WO2018198126A1 (en) * | 2017-04-27 | 2018-11-01 | Flyon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Systems Ltd. | Integrated ground-aeri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
CN109697404A (zh) * | 2018-09-28 | 2019-04-30 | 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 | 身份识别系统和方法、终端以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US11941585B2 (en) * | 2021-04-13 | 2024-03-26 | Crestron Electronics, Inc. | Hot desk booking using user badge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567552A (en) * | 1943-07-05 | 1945-02-20 | George Benni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erodromes |
US20060071789A1 (en) * | 2002-12-06 | 2006-04-0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assenger security and convenience in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terminal |
CN101040302A (zh) * | 2004-08-17 | 2007-09-19 | 埃朗投资有限公司 | 用于加强乘客登入交通工具的安全的系统 |
WO2011034992A2 (en) * | 2009-09-16 | 2011-03-24 | Rahim Rahim N | Aircraft fluid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4350223A (zh) * | 2012-07-10 | 2015-02-11 | 王跃汉 | 具有倾斜车行道的多楼层建筑物 |
CN104598637A (zh) * | 2015-02-09 | 2015-05-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面向机场航站楼资源动态配置及智能调度的数据集成模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71990A (en) * | 1968-10-18 | 1971-03-23 | Wendell E Rossman | Air terminal and related apparatus |
DE2026974C3 (de) * | 1970-05-27 | 1979-11-29 | Redpath Dorman Long (Contracting) Ltd., Bedford (Grossbritannien) | Anlage zum Be- und Entladen von Frachtflugzeugen |
SE387694B (sv) * | 1972-03-20 | 1976-09-13 | K L Billgren | Flygpassagerarbyggnad |
SE412353B (sv) * | 1977-12-01 | 1980-03-03 | Magnusson Ulla Margareta | Avisnings- och rengoringssystem for flygplan |
US4218034A (en) * | 1978-02-02 | 1980-08-19 | Magill John W | Industrial and urban airport complex with special cargo-handling facilities |
JPH0813680B2 (ja) * | 1990-06-15 | 1996-02-14 | 株式会社大氣社 | 航空機用作業設備 |
US5914671A (en) * | 1997-02-27 | 1999-06-22 | Micron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locating individuals and equipment, airline reserv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6279855B1 (en) * | 1998-10-02 | 2001-08-28 | Rifton Enterprises, Inc. | Aircraft terminal/hangar facility |
US6724304B2 (en) * | 1998-10-20 | 2004-04-20 | Georal International Ltd. | Security entrance system |
US6793178B2 (en) * | 1999-06-24 | 2004-09-21 | Gatelink, Lc | Method of boarding passengers on regional aircraft and transferring passengers between a regional aircraft and larger aircraft |
US6335688B1 (en) * | 1999-09-28 | 2002-01-01 | Clifford Sweatte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port security |
WO2002006118A1 (en) * | 2000-07-14 | 2002-01-24 | United Airlines | Convertible dual taxilane |
CA2411335A1 (en) | 2001-11-08 | 2003-05-08 | Accu-Time Systems, Inc. | Biometric based airport access control |
CA2512695A1 (en) * | 2004-07-21 | 2006-01-21 | Rectrix Aerodrome Centers, Inc. | Multi-level vehicle storage facility |
US9914530B2 (en) * | 2011-03-10 | 2018-03-13 | Borealis Technical Limited | Method for reducing aircraft turnaround time by improving ramp safety |
NL2009881C2 (nl) * | 2012-11-27 | 2014-06-02 | Schiphol Nederland B V | Systeem en werkwijze voor het parkeren en afhandelen van vliegtuigen. |
GB2531231B (en) * | 2013-07-13 | 2020-03-04 | Borealis Tech Ltd | Improved aircraft gate parking and servicing method |
US9579679B2 (en) * | 2014-05-28 | 2017-02-28 | The Boeing Company | Aircraft coating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
2016
- 2016-12-16 CN CN201680091620.8A patent/CN110603196A/zh active Pending
- 2016-12-16 US US16/469,341 patent/US10875667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16 WO PCT/IB2016/057718 patent/WO2018109532A1/fr unknown
- 2016-12-16 EP EP16823345.0A patent/EP3554948B1/fr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567552A (en) * | 1943-07-05 | 1945-02-20 | George Bennie |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aerodromes |
US20060071789A1 (en) * | 2002-12-06 | 2006-04-06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assenger security and convenience in a public transportation terminal |
CN101040302A (zh) * | 2004-08-17 | 2007-09-19 | 埃朗投资有限公司 | 用于加强乘客登入交通工具的安全的系统 |
WO2011034992A2 (en) * | 2009-09-16 | 2011-03-24 | Rahim Rahim N | Aircraft fluid appl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
CN104350223A (zh) * | 2012-07-10 | 2015-02-11 | 王跃汉 | 具有倾斜车行道的多楼层建筑物 |
CN104598637A (zh) * | 2015-02-09 | 2015-05-06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面向机场航站楼资源动态配置及智能调度的数据集成模型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000770A (zh) * | 2020-07-28 | 2022-02-01 | 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目视遮蔽物及其装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8109532A1 (fr) | 2018-06-21 |
EP3554948A1 (fr) | 2019-10-23 |
US20200010216A1 (en) | 2020-01-09 |
US10875667B2 (en) | 2020-12-29 |
EP3554948B1 (fr) | 2021-03-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603196A (zh) | 安全航站楼 | |
US11749043B2 (en) | Passive multi-factor access control with biometric and wireless capability | |
US6335688B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port security | |
US10937263B1 (en) | Smart credentials for protecting personal information | |
US8878645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port security | |
US6674367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port and building security | |
US11096022B2 (en) | Tailgating detection | |
US7109869B2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acility security | |
Cavoukian | Privacy and drone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 |
US9679425B2 (en) | Control and monitor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ccess to a restricted area | |
US20030210139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improved security | |
US20070079012A1 (en) | Universal 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 to include "PS1 & PFN Connect TM", and the same technology to provide wireless interoperability for first responder communications in a national security program | |
KR101595413B1 (ko) | 계층적 관리자 승인 구조형 ict 융합기술 기반 출입통제 시스템 및 방법 | |
US20060117186A1 (en) | Entrance and exit management system | |
US20190034679A1 (en) | Transportable Passage Control Device for a Work Area | |
EP3584769A1 (en) | Improved access control system and a method thereof controlling access of persons into restricted areas | |
US11164415B1 (en) | Touchless, automated and remote premise entry systems and methods | |
CN106302758A (zh) | 监管部门对爆破现场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
KR20140143287A (ko) | 보안구역 출입 게이트 시스템에서의 보안구역 출입대상 인증 및 관리방법 | |
Trochu et al. | Managing the border, smartly | |
Busch et al. | Facilitating free travel in the Schengen area—A position paper by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Biometrics | |
JP2004142070A (ja) | 搬送ロボット及び搬送ロボットを用いた搬送システム | |
Hasbini et al. | The Smart Cities Internet of Access Control, opportunities and cybersecurity challenges | |
CN115589431B (zh) | 一种机器人保密押运系统 | |
RU2712471C1 (ru) |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ая система безопасности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ания специальных грузов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м вагоном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