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6187B -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36187B CN110536187B CN201810515031.9A CN201810515031A CN110536187B CN 110536187 B CN110536187 B CN 110536187B CN 201810515031 A CN201810515031 A CN 201810515031A CN 110536187 B CN110536187 B CN 11053618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witching device
- port
- access stratum
- target
- ac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5/00—Routing or path finding of packets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5/02—Topology update or discover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9—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05—Switch and router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3—Provisions for forwarding or routing, e.g. lookup tab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9—Topology aspec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在该方法中,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数据包,该第一数据包携带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与该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连接,从而,该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而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目标第一端口,进而,可以通过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因此,无需基于集中控制器的指示确定发送该第一数据包的端口,能够提高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的性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数据中心是通过固定的网络拓扑结构将多个服务器连接在一起,服务器之间通过接入层交换机、聚合层交换机以及核心层交换机进行数据的传输。但是每对服务器之间的数据流量不均匀,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中传输数据链路利用率存在不均衡性。
为了解决网络拓扑结构中传输数据链路利用率的不均衡性,提出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引入核心层光交换机,通过光交换技术实时改变网络拓扑结构。将空闲传输数据链路上的带宽,转移到繁忙传输数据链路上。
但现有技术中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网络拓扑结构的切换过程中数据的转发完全基于集中控制器处理速率,导致网络拓扑结构切换过程中转发数据的性能下降。因此如何提高转发数据的方法中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的性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提高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的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二端口,从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与第二服务器相连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相连接的第二端口;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一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一端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目的服务器连接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转发数据能够提高转发数据的性能。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标识可以是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Identify,ID)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时,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通过接收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确定建立该标识信息与发送数据的端口的映射关系,能够在接收到数据包的时候根据数据包中的标识信息以及建立好的映射关系快速准确地转发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建立第一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异。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在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中包括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的情况下,先解除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再建立第一端口与第一标识的映射关系,能够保证映射关系的正确性。
可选地,可以将上述映射关系保存在转发数据表中,上述过程可以理解为该转发数据表的更新。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第一光信号的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第二光信号的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能够根据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确定通过目标第一端口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对应的接入层交换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第一标识的过程可以是从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到第二数据包,而该第二数据包中包括该第一标识,能够在原数据包传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识信息,增加了数据包的兼容性。
应理解,上述第二数据包中还可以包括其他信息,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提供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便于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向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包。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三标识,可以是产生第三数据包,在第三数据包中携带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还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目的服务器的标识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数据包发送至目的服务器。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在发送第一数据包之前,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否达到稳定值确定发送该第一数据包的目标第一端口为有效端口。
可选地,第二预设时长可以使系统预设的。第一阈值可以设置为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在一定时长内不变的值。
结合第一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包括目标光端口,所述目标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光交换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目标第一端口包括目标光端口,用于与核心层光交换设备相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三端口和至少一个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四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三端口,接收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三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三端口;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四端口,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四端口中、与所述第二服务器相连接的第四端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通过使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目的服务器连接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根据该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转发数据能够提高转发数据的性能。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将自身的标识信息发送给对端的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便于对端接入层交换设备获知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携带有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一标识的过程可以是发送第二数据包,而该第二数据包中包括该第一标识,能够在原数据包传输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标识信息,增加了数据包的兼容性。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接收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三标识,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提供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便于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向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包。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三标识,可以是产生第三数据包,在第三数据包中携带第三标识发送给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数据包还包括:第四标识,所述第四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服务器。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第一数据包中还包括目的服务器的标识信息,能够准确地将数据包发送至目的服务器,其中,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四端口将第一数据包发送给目的服务器可以是根据第四标识与目标第四端口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在通过目标第三端口,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三阈值。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在接收第一数据包之前,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接收该第一数据包的目标第三端口为有效端口。
结合第二方面及其上述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目标第三端口包括目标第三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中核心层光交换设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目标第三端口包括目标第三光端口,用于与核心层光交换设备相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该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用来执行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操作。具体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可以是第一方面的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该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用来用于执行第二方面及第二方面的任意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操作。具体地,该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所描述的步骤或功能相对应的部件(means)。所述步骤或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实现,或硬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和软件结合来实现。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接入层交换设备执行第一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转发数据的方法。
可选地,所述处理器为一个或多个,所述存储器为一个或多个。
可选地,所述存储器可以与所述处理器集成在一起,或者所述存储器与处理器分离设置。
可选的,该接入层交换设备还包括,发射机(发射器)和接收机(接收器)。
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接入层交换设备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另一个可能的设计中,提供了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收发器、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处理器用于控制收发器收发信号,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该接入层交换设备执行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接入层交换设备。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也可以称为代码,或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系统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将数据包发送至该接入层交换设备,能够提高接入层交换设备转发数据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数据中心常用的一种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
图3是一种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另一种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一种基于集中控制器的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适用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适用的另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8是光交换设备的一种示意图;
图9是光开关矩阵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0是一种边缘交换设备的示意图;
图11是一种光交换设备的连接关系图;
图12是另一种光交换设备的连接关系图;
图13是一种边缘交换设备接收器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强度变化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
图15是一种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方法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具体的数据包格式;
图17是另一种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方法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图1是数据中心常用的一种的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包括核心层交换机110、汇聚层交换机120、接入层交换机130以及服务器140四个部分,下面详细介绍这四个部分。
核心层交换机110(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核心层交换机110a和核心层交换机110b)是放在核心层(网络主干部分)的交换机。核心层交换机应当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拥有相当数量的插槽,具有强大的网络扩展能力。
汇聚层交换机120(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汇聚层交换机120a至汇聚层交换机120d),是多台接入层交换机的汇聚点。汇聚层交换机能够处理来自接入层的所有通信量,并提供到核心层的上行链路,因此汇聚层交换机与接入层交换机比较,需要更高的性能,更少的端口和更高的交换速率。
接入层交换机130(包括如图1中所示的接入层交换机130a至接入层交换机130h),是允许服务器连接到网络的交换机。因此接入层交换机具有低成本和高端口密度特性。接入层交换机是最常见的交换机,它直接与外网联系,使用最广泛,尤其是在一般办公室、小型机房和业务受理较为集中的业务部门、多媒体制作中心、网站管理中心等部门。
服务器140(图1中所示的H表示为服务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器可以是用户设备、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终端设备还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未来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ublic Land MobileNetwork,PLMN)中的终端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服务器还可以是用于与终端设备通信的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或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B,eNB或eNodeB),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或者该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5G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定。
传统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DC)基本是通过固定的拓扑结构将成千上万的服务器连接在一起。图1所示的3级多树根结构是目前数据中心常用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
如图1所示,服务器140构成树型网络拓扑结构的叶节点,一般通过1(Giga byteper second,Gps)或10Gbps速率和接入层交换机连接。
接入层交换机通过更高速率的端口如40Gps连接到聚合层交换机,聚合层交换机通过进一步更高的速率的端口如100Gps连接到核心层交换机。
图1所示树型网络拓扑结构中的各个交换机(包括接入层交换机、聚合层交换机以及核心层交换机)通过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学习在各个交换机内部生成如表1(图1所示的服务器A以及服务器B数据传输为例)所示的转发数据表。表1中的每一列元素可以称之为,转发数据表中的发送表项。表1中仅仅以接入层交换机130a的端口1和端口5为例,其他交换机中的转发数据表与表1所示的类似,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说明。
其中,MAC学习生成表1的过程将结合转发数据的方法详细介绍,这里不赘述。
表1转发数据表
地址信息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MAC A/IP A | 端口1 |
… | … |
MAC B/IP B | 端口5 |
接入层交换机收到数据包后,根据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MAC地址或者目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查询转发数据表从而将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发送数据包端口。
如图1中服务器A向服务器B转发数据包,需要经过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以及核心层交换机一跳一跳地发送,最终数据包才能正确的传输到服务器B上。
如果网络拓扑结构保持不变,服务器以及各个交换机配置的MAC地址以及IP地址不变,则每个接入层交换机上的转发数据表中,任意地址信息对应的端口信息是保持不变的,这表示网络拓扑结构中任何一个服务器向另外一个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在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传输路径是固定的。
但是网络拓扑结构中每对服务器之间数据传输的流量并不均匀,且是实时变化的。这样会导致网络拓扑结构中传输数据链路利用率,特别是核心层交换机的传输数据链路利用率,存在很大的不均衡性。
某些传输数据链路拥塞而某些传输数据链路空闲。为了解决这种传输数据链路利用率的不均衡性,提高转发数据的效率。相比直接提高传输数据链路的带宽,现有技术提出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引入核心层光交换机,通过光交换技术实时改变网络拓扑结构,将空闲传输数据链路上的带宽转移到繁忙传输数据链路上。
图2是一种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包括核心层电交换机210,核心层光交换机220,接入层交换机230以及服务器240四个部分,下面详细介绍这四个部分。
核心层电交换机210为核心层交换机的一种具体形式,核心层电交换机包括插双绞线的端口。
核心层光交换机220为核心层交换机的另一种具体形式,核心层光交换机包括光模块,插光纤的端口。
接入层交换机230(包括如图2中所示的接入层交换机230a至接入层交换机230d)功能与图1中所示的接入层交换机13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服务器240(图2中所示的H表示为服务器)与图1中所示的服务器140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应注意,图2中没有示出汇聚层交换机,可以理解为本申请所涉及的数据传输的方法不涉及汇聚层交换机的改进。因此,在下面的叙述中不再包括汇聚层交换机的介绍。但是,网络拓扑结构中是否包括汇聚层交换机不能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本申请提供的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包括汇聚层交换机的网络拓扑结构中。
如图2所示每个接入层交换机230的接入端口连接服务器,部分的第一端口连接到核心层电交换机上,部分的第一端口连接到核心层光交换机上。该接入层交换机230也可以称为边缘交换机。
通过改变核心层光交换机内部的连接关系就可以改变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拓扑连接。
例如,假定当前时刻接入层交换机1和接入层交换机2之间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而接入层交换机3和接入层交换机4之间也有大量的数据需要传输。
则,可以使核心层光交换机建立如图2中220部分中的实线曲线连接所示的状态。
即,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1和核心层光交换机的2之间连通,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3和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4之间连通。此时网络拓扑结构的等效拓扑结构如图3所示。
同时,接入层交换机1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2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接入层交换机1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3与接入层交换机4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5。
接入层交换机3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4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3的端口6;接入层交换机3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1与接入层交换机2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3的端口5。
这样可以避免大量数据传输到核心层电交换机上,以免导致核心层电交换机的竞争,同时还可以减少转发数据的次数,降低数据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还例如,后续流量发生变化使得接入层交换机1和接入层交换机3有大量的数据传输,接入交换2和接入层交换机4有大量数据传输。
则,可以使核心层光交换机建立如图2中220部分中的虚线曲线连接所示的状态。
即,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1和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3之间连通,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2和核心层光交换机的端口4之间连通。此时网络结构的等效拓扑结构如图4所示。
同时,接入层交换机1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3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接入层交换机1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2与接入层交换机4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5。
接入层交换机2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4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2的端口6;接入层交换机2将要发送给接入层交换机1与接入层交换机3的数据,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2的端口5。
由上述图2-图4所示,通过核心层光交换机适当地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可以很好的提高数据传输链路的利用率,降低数据包端到端的传输时延。
但是如何调整网络拓扑结构,同时接入层交换机能够快速感知到新的网络拓扑结构并改变转发数据的端口是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传输数据的方法中的关键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基于集中控制器的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传输数据的方法。
图5是一种基于集中控制器的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包括S110-S160六个步骤。
S110,接入层交换机或者服务器进行数据流量的统计,并将数据流量上报给集中控制器。其中,接入层交换机或者服务器可以为多个,图5中并未示出。
S120,集中控制器接收接入层交换机或者服务器上报的数据流量,根据上报的数据流量信息估计每对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数据流量。
S130,集中控制器根据每对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数据流量,规划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S140,集中控制器下发指示信息到接入层交换机控制器。指示即将被删除的数据传输链路上传输的数据包,发送到其他可用的数据传输链路上。
例如,当网络拓扑结构由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转变为图4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将不与接入层交换机2的端口6连接。则,集中控制器通知接入层交换机1,目的MAC/IP为接入层交换机2连接的服务器的数据包不能再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上,需要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5上。
S150,集中控制器通知核心层光交换机控制器建立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例如,当网络拓扑结构由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转变为图4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时。集中控制器通知核心层光交换机控制器将在图2所示220部分中的实线曲线连接的状态,改为虚线曲线连接的状态。
S160,集中控制器下发发送表到接入层交换机控制器,使得数据包发送到新建立的数据传输链路上。
例如,集中控制器通知接入层交换机1将目的MAC为接入层交换机3连接的服务器的数据包发送到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
由上所述,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数据包发送都是根据如表1所示的转发数据表完成的。因此每当网络拓扑结构改变的时候,集中控制器需要很快计算出每个接入层交换机上转发数据表中的哪些发送表项需要更新,并将更新后的转发数据表信息发送到对应的接入层交换机上。
由于现在虚拟机已经普遍使用,使得网络中MAC地址或者IP地址的数量远远超过服务器的数量,这导致网络拓扑结构改变的时候,需要更新转发数据表中的发送表项太多,给集中控制器计算速度带来很大的挑战。
另外一方面接入层交换机控制器接收到需要更改的发送表信息后,还需要将其加载到硬件发送引擎,通常这个加载过程速度很慢,大约为1毫秒(ms)/条。每次网络拓扑结构发生改变的时候,需要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才可以将数据包的数据传输链路从旧数据传输链路切换到新数据传输链路上,在切换的过程中会导致网络整体性能下降。
还可以,在网络拓扑结构改变后采用传统分布式路由协议更新发送表。采用集中控制器来调度链路资源,大致的过程为:
首先,网络拓扑结构改变后,每个接入层交换机通过周期性执行,邻居发现功能,确定该接入层交换机某些端口的邻居已经改变,从而更新自己的邻居信息。
例如,当图2所示网络拓扑结构,变为图3所示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时候。接入层交换机1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检测到交换机1的端口6连接的邻居,由接入层交换机2变成了接入层交换机3。
然后,每个交换机将自己新发现的邻居关系广播到其他的交换机,通过邻居信息的交互,每个交换机会得到整个网络拓扑结构。
最后,每个交换机根据这个整个网络拓扑结构按照一定的路由算法(比如,生成树协议(Spanning Tree Protocol,STP))计算出新的路由发送表信息。此后数据包的发送就可以按照新的路由发送表进行。
但是,上述过程中更新转发数据表或者路由发送表消耗的时间很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一种能够快速更新转发数据表的转发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6-图18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转发数据的方法。
首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边缘交换设备的端口分为3种类型:
接入端口:连接服务器的端口,如图2中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1,2,3,4;
光端口:连接光交换设备的端口,如图2中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6;
电端口:连接电交换设备的端口,如图2中接入层交换机1的端口5。
其中,边缘交换设备可以为上述的边缘交换机;光交换设备可以为上述的核心层光交换机;电交换设备可以为上述的核心层电交换机。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适用的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方法适用于DC光交换网络中。这个DC光网络可以是如图6所示的混合光交换网络。即在网络的核心层包括电交换设备和光交换设备。
应理解,在网络系统的核心层可以包括多个电交换设备和光交换设备,本申请中对于电交换设备和光交换设备的数量并不限制。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适用的另一种网络拓扑结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的转发数据方法适用于DC光交换网络中。这个DC光网络可以是如图7所示的全光交换网络。即在网络的核心层仅仅包括光交换设备。
应理解,在网络系统的核心层可以包括多个光交换设备,本申请中对于光交换设备的数量并不限制。
在图6和图7所示的2种网络系统中。光交换设备与接入交换设备直连,因此接入交换设备也是边缘交换设备。
图6和图7所示的,网络系统中的硬件系统与现有技术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服务器集群;m(m>1)个边缘交换设备;j(j>=1)个光交换设备;可以包括多个电交换设备;以及集中控制器,每个部件的功能如下:
集中控制器:功能与上述介绍基本一致。主要是根据边缘交换设备或服务器上报的数据流量,推算每对边缘交换设备之间的数据流量需求,然后根据数据流量需求确定每个光交换设备的连接关系。即规划网络拓扑结构,然后再控制每个光交换设备建立对应的连接。
光交换设备:其功能与上述核心层光交换机介绍基本一致。即在光域直接完成信号的交换,等效为将光交换设备的某个输入端口和某个输出端口之间直接采用光纤连接。
下面结合图8详细介绍光交换设备。
图8是光交换设备的一种示意图。如图8所示,光交换设备主要包括:光开关矩阵和光交换控制模块。
光交换控制模块用于与网络系统中的集中控制器对话。例如,接收集中控制器的命令。该命令用于控制光开关矩阵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建立对应的连接关系(如图9所示的连接的关系)。图9是光开关矩阵的输入端口和输出端口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光开关矩阵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比如常见的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mems)技术,硅光集成技术等。
边缘交换设备:与传统的电交换设备不同。边缘交换设备采用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转发数据方法而进行数据包的发送。
服务器集群:为DC数据中心数据产生源。在传统网络系统中发送的数据包为传统的以太网数据包,主要携带源/目的MAC,源/目的IP地址;而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发送的数据包需要对传统的以太网数据进行改造,使其额外携带源边缘交换设备以及目的边缘交换设备的ID信息,以便边缘交换设备可以正确的转发数据。
本申请实施主要涉及上述边缘交换设备的改进,下面结合图10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边缘交换设备。
图10是一种边缘交换设备的示意图。包括:
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对接收到数据包进行物理层的处理。
同时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实时监测每个接收端口是处于有效状态还是失效状态。当接收端口为光端口的时候,则根据监测到接收端口状态变化来更新ID发送表,以及触发Hello数据包的发送。
其中,ID发送表用于指示数据包的发送端口信息,Hello数据包括触发该Hello数据包的边缘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
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分析接收到的数据包的类型,识别出该接收到的数据包为业务数据包还是Hello数据包。
同时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携带标识信息,能够更新对应的转发数据表。例如,接收到的数据包为业务包,且业务包中包括该业务包的源服务器和目的服务器的目的地址,根据该标识信息,能够更新转发数据表。接收到的数据包为Hello数据包,根据Hello数据包中携带的边缘交换设备的标识信息,能够更新ID发送表。
ID发送表产生模块:用于生成ID发送表,为本申请实施例新增加的模块。和上述转发数据表一起共同决定了数据包的端口信息。
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为本申请实施例新增加的模块。当物理层接收模块监测到某个输入端口的状态由无效变为有效时,则触发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产生Hello数据包。发送到对应输出端口的物理层发送处理模块。Hello数据包主要用于向对端设备告知本设备的ID信息。
上面介绍本申请中的边缘交换设备的具体形态,接下来分析一下光交换设备连接关系改变瞬间对边缘交换设备中的光端口的影响。
如图11和图12所示,当光交换设备的连接关系由图11所示变为图12所示时。在连接状态切换前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3直接连接的。相当于直接用光纤将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3直接对接起来,在连接状态切换后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2直接连接的。相当于直接用光纤将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2直接对接起来。
光交换设备的连接状态切换过程,可以等效为将边缘交换设备1与边缘交换设备3连接的光纤断开后重新连接边缘交换设备2上,只是这个过程比手动插拔光纤要快的多,一般可以小于几十ms甚至可以小到几十ns。
因此边缘交换设备1的接收器Rx接收到的光信号的强度如图13所示。T1所示的时间为光开关矩阵完成光交换设备的连接状态切换需要的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来自边缘交换设备3的光信号很快消失,而来自边缘交换设备2的光交换很快变强。一旦来自边缘交换设备3的光信号强度变弱后,边缘交换设备1的Rx的物理层接收模块就不会正常工作,称这个状态为端口的失效状态或者down,失效状态会持续一段时间,直到来自边缘交换设备2的光信号稳定T2时间后,此时边缘交换设备1的Rx的物理层接收模块重新正常工作,称这个状态为端口的有效状态或者up。
因此每次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改变的时候,边缘交换设备的光端口会从有效状态变为失效状态,然后再由失效状态变为有效状态,这两次变化需要的时间为T1与T2的和。
其中T1的时长由光交换设备的连接状态切换时间决定,这取决于其光交换所采用的技术。而T2是指物理层信号恢复的时间,一般为ms级。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转发数据的方法就是利用了这个现象。
由上所述T1和T2的具体定义,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提出的转发数据的方法。
根据图6和图7给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图,如图6和图7所示网络系统中的数据交换有两种交换方向:
第一种为同一边缘交换设备下面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转发数据的方法不会受到网络拓扑结构改变的影响。
第二种是不同边缘交换设备下面连接的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该情况下的转发数据的方法与网络拓扑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紧密相关。
因此,对于第一种数据传输情况仍可以采用传统的转发数据的方法。例如,采用表1所示的转发数据表确认转发数据的端口,称这个发送表为第二转发数据表。
而对于第二种数据传输情况,将采用一种新的转发数据表确认转发数据的端口,称这个发送表为第一转发数据表。
下面结合图14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示意图。包括S1410和S1420。该转发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
S1410,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
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二端口,从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与第二服务器相连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相连接的第二端口。
应理解,上述转发数据的方法可以应用于数据中心,所述数据中心包括多个服务器、多个接入层交换设备以及至少一个光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光端口和至少一个接入端口,所述光端口用于连接所述光交换设备,所述接入端口用于连接所述服务器。例如,上述图6或图7所示的数据中心。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标识可以为该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ID。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目标第二端口可以为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接入端口。例如,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第一服务器为图6中所示的与边缘交换设备1相连的H1,则目标第二端口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端口1。
S1420,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一数据包。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一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一端口。
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接收到的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标识,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一标识指示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
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三端口,接收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目标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三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三端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包括目标光端口,目标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中核心层光交换设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包括目标第三光端口。
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四端口,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四端口中、与所述第二服务器相连接的第四端口。
例如,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2,第一服务器为图6中所示的与边缘交换设备1相连的H1,第二服务器为图6中所示与边缘交换设备2相连的H1,则上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为图6中所示的光交换设备1,目标第一端口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端口O1,目标第三端口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2的端口O1,目标第四端口为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2的端口1。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
下面,结合图13以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目标第一端口为目标光端口为例,介绍如何判断目标第一端口为有效。
例如,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检测目标光端口从失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
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检测目标光端口从失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其中,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为所述多个接入层交换设备中的任意一个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目标光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任意一个光端口。
其中,所述有效状态为图13中所示的目标光端口有来自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值为第一阈值稳定T2时间后,此时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Rx的物理层接收模块重新正常工作,称这个状态为目标光端口的有效状态,称来自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为第二光信号;
所述失效状态为图13中所示的目标光端口来自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变弱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Rx的物理层接收模块就不会正常工作,称这个状态为光端口的失效状态,称来自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为第一光信号。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与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相异。
应理解,本申请中所述的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以及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均可以为上述定义的边缘交换设备。
例如,当图中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j的状态由失效状态变为有效状态。其中,光端口Oj的失效状态或有效状态在图13中已经详细介绍过,这里不再赘述。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检测目标光端口从失效状态转变为有效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检测所述目标光端口从所述有效状态转变为所述失效状态;当所述目标光端口有转发数据包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停止通过所述第一光端口发送所述数据包。
例如,当图中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j从所述有效状态转变为所述失效状态,且当前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光端口Oj转发数据包,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通知边缘交换设备1的入口流量管理调度模块,停止将数据包调度到光端口Oj。
可选地,该数据包可以通过边缘交换设备1的电端口e1发送。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例如,当图中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j的状态由失效状态变为有效状态。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光端口Oj向边缘交换设备2发送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使边缘交换设备2确定边缘交换设备1将与其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三标识可以是边缘交换设备1的ID信息。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例如,当图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j的状态由失效状态变为有效状态。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触发边缘交换设备1的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产生第一Hello数据包。第一Hello数据包中包括所述第三标识。
应理解,上述第一Hello数据包,还可以包括其他报文,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多次发送所述第三标识。
例如,上述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可以连续产生第一Hello数据包。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将Hello数据包通过物理层发送处理模块从光端口Oj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2。
应理解,上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是图6或图7中所示的任意的边缘交换设备,上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是图6或图7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中除上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之外的,任意的边缘交换设备。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时,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的映射关系;以及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例如,当图中6中所示的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1,接收边缘交换设备2发送的第一标识ID2,所述第一标识指示边缘交换设备2,边缘交换设备1可以建立光端口O1和ID2的映射关系,在接收到的数据包中包括ID2时,根据该映射关系确定光端口O1。可以将该映射关系记录于转发数据表中。
应理解,上述边缘交换设备2发送的第一标识ID2是通过边缘交换设备2的光端口O1发送的第一标识ID2,其中,边缘交换设备2的光端口O1为上述的目标第三端口。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建立第一映射关系包括: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建立第一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异。
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第一光信号的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第二光信号的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
为了理解上述第一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下面以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为边缘交换设备1,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边缘交换设备2,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为边缘交换设备3。且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一端口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三标识携带在第一Hello数据包中,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一端口向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第一标识携带在第二Hello数据包中,其中,第一标识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ID信息,第三标识为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ID信息,且第一映射关系记录于ID发送表中为例,详细说明该流程:
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目标第一端口的状态由up变为down时,即,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执行下面工作:
步骤1:通知入口流量管理调度模块停止将数据包调度到目标第一端口;
步骤2:更新表2所示的ID发送表,即将ID发送表中删除所有出口信息为目标第一端口所有表项;
例如,当网络系统如图11所示,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发送表如表2-A所示,一旦网络由图11所示切换为图12所示,则边缘交换设备1的目标第一端口会由up变为down,此时将会删除表2-A中所示的发送表项。
表2-A ID发送表
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边缘交换设备3的ID | 目标第一端口 |
表2-B ID发送表
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边缘交换设备2的ID | 目标第一端口 |
步骤3:等待目标第一端口由down变为up。
应理解,步骤1和步骤3没有严格的先后执行顺序,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步骤2先于步骤1执行。
当边缘交换设备1的物理层接收处理模块监测到目标第一端口的状态由down变为up的时候,即,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执行下面步骤:
步骤1:触发Hello数据包产生模块连续产生第一Hello数据包,并将第一Hello数据包通过物理层发送处理模块从目标第一端口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2;
步骤2:边缘交换设备1的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监测是否接收到上述边缘交换设备2发送的第二Hello数据包,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继续等待。
步骤3: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提取第二Hello数据包中边缘交换设备2的ID信息。
步骤4:在表2所示的ID发送表中添加新的发送表项。将步骤3提取的第二边缘交换设备ID填入到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所示的列。将光端口j填入到对应的发送数据包端口所示的列。
例如,网络由图11所示切换为图12所示状态后,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发送表变为表2-B所示的状态。
可选地,执行步骤5:边缘交换设备1等待时间T,在等待时间T内,边缘交换设备1的目标第一端口仍继续连续发送第一Hello数据包。能够确保边缘交换设备2可以正确接收到第一Hello数据包。通常T可以设定为ms。
步骤6:目标第一端口停止发送第一Hello数据包,通知入口流量管理调度模块将数据调度为目标第一端口。
上述描述中Hello数据包是一种特殊的控制报文,报文中携带发送该Hello数据包的边缘交换设备的ID信息。主要用于向对端边缘交换设备,指示本端边缘交换设备的ID信息,以便对端边缘交换设备可以建立ID发送表。边缘交换设备的ID是边缘交换设备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即每个边缘交换设备ID是不一样的。
应理解,上述边缘交换设备的ID信息可以通过用户配置,也可以通过集中控制器统一进行自动配置。一旦配置后,每个边缘交换设备保存对应的ID信息。
在本申请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中,除了上述的ID发送表还会涉及到现有技术中的MAC发送表,下面简单介绍MAC发送表的生成流程包括:
步骤一:边缘交换设备收到任意一个数据包后判断这个数据包是否是通过接入端口接收到的,如果是则继续执行下面的步骤,否则不做操作。
步骤二:边缘交换设备提取数据包携带的源MAC地址。
例如,图6中边缘交换设备1从接入端口1接收到数据包携带的源MAC为服务器A的MAC地址,例如,源MAC地址为MAC A。
步骤三:判断源MAC地址MAC A,是否可以在边缘交换设备中已有的MAC发送表中找到,如果找到则执行步骤四,如果找不到执行步骤五。
步骤四:更新源MAC地址MAC A对应的发送端口信息,即将发送端口设置为接收到数据包的端口,一次MAC学习结束。
步骤五:在MAC发送表项中添加源MAC地址MAC A的发送表项,其对应的发送端口为接收到本数据包的端口,然后一次MAC学习结束。
边缘交换设备建立了正确的MAC发送表和ID发送表后,就可以根据这两个发送表转发数据。
下面以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为边缘交换设备1,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边缘交换设备2,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一服务器向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二服务器发送第一数据包,且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ID为例,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发数据的流程,包括:
步骤1: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目标第二端口接收第一服务器发送的第一数据包。
步骤2:边缘交换设备1的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接收第一数据包,提取第一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以及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
步骤3:判断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是否为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如果是执行步骤4,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4:根据目的MAC查询MAC发送表确定目标第一端口;
步骤5:根据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查询ID发送表确定目标第一端口。
步骤6: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目标第一端口发送第一数据包。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5和图17给出两个具体的实施例说明上述转发数据的方法。
图15是一种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灵活网络拓扑结构中转发数据方法的网络拓扑示意图。
当网络的拓扑从其他状态变为如图15所示的拓扑时,边缘交换设备可以按照前面给出的MAC发送表生成方案以及ID发送表生成方案产生MAC发送表以及ID发送表。
例如,边缘交换设备1通过其接入端口1,2,…n按照传统的MAC学习方法得到如表3所示的MAC发送表。
表3边缘交换设备1的MAC发送表
服务器MAC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服务器a MAC | 1 |
服务器e MAC | 2 |
… | … |
服务器n MAC | n |
同样边缘交换设备1在光交换机1和光交换机2调整后状态时,其光端口O1与O2通过其状态变化按照ID发送表的方法生成如表4所示的ID发送表,具体的过程这里就不再重复。
表4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发送表
边缘交换设备ID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Ox3333 | O1 |
Ox4444 | O2 |
MAC发送表以及ID发送表确定以后,根据这两个发送表完成转发数据的方法。
下面结合图10和图15以服务器a、服务器b与服务器c通信为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首先,服务器a要发送数据包到服务器b,或者服务器a要发送数据包到服务器c的话。
服务器a发送的数据包对应的源MAC为服务器a的MAC地址,目的MAC为分别为服务器b的MAC地址,和服务器c的MAC地址。
源边缘交换设备ID为边缘交换设备1的ID:0x1111;目的边缘交换设备MAC分别为边缘交换设备2的ID:0x2222,和边缘交换设备3的ID:0x3333。
传统的数据包只包含目的MAC和源MAC,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发送的数据包还携带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以及源边缘交换设备ID,数据包的格式如图16所示。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具体的数据包格式。包括:
外层以太网(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源边缘交换设备ID以及外层以太网所占信息的长度和类型);
内层以太网(目的MAC、源MAC以及内层以太网所占信息的长度和类型);
数据指的是数据包中的需要发送的信息;
FCS校验:帧检验序列(Frame Check Sequence,FCS)校验判断是数据包的发送否发生了错误。
步骤1:当边缘交换设备1的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接收到数据包,提取数据包中的目的MAC地址以及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然后执行步骤2;
步骤2:入口数据包处理模块判断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是否为本边缘交换设备的ID,如果是则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6。
例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e数据包的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为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则转到步骤3执行。
例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b或服务器c的数据包的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不是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则转到步骤6执行。
步骤3:根据数据包的目的MAC查询MAC发送表,如果MAC发送表中存在该MAC对应的发送表项,则执行步骤4,否则执行步骤5。
步骤4:将数据发送到MAC发送表给定目标第一端口。
步骤5:将数据广播到除本端口外的其他所有接入端口。
步骤6:根据数据包的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查询ID发送表,如果ID发送表中存在该ID对应的发送表项,则执行步骤7,否则执行步骤8。
例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c的数据包的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为0x3333,在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发送表中存在对应的发送表项,则执行步骤7;但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b的数据包的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为0x2222,在边缘交换设备1的ID发送表中不存在对应的发送表项,则执行步骤8。
步骤7:将数据表发送到ID发送表中目标第一端口。
例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c的数据包会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1的光端口O1。
步骤8:根据数据包的控制信息,例如,目的MAC或源MAC,目的IP或源IP的任意组合按照哈希的方式选择一个电端口用以发送该数据包。
例如,服务器a发送到服务器b的数据包会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的电端口e1。
可选地,步骤6边缘交换设备1还可以改为丢弃改数据包。
可选地,两个边缘交换设备之间可能存在多条转发数据的路径,这导致ID发送表中对于同一个ID会存在多个发送表项,这种情况下步骤7可以进行如下改进:根据数据包的控制信息,例如,目的MAC或源MAC,目的IP或源IP的任意组合按照哈希的方式选择其中一个光端口用来转发数据。
图15中所示的核心层交换设备包括电交换设备和光交换设备,下面结合图17介绍核心层交换设备仅包括光交换设备的时候,如何完成本申请中提出的转发数据的方法。
图17是另一种适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方法的网络拓扑示意图。在图17中核心层交换设备仅包括光交换设备,这就导致在某些网络拓扑结构下,某两个边缘交换设备无法通过光交换设备直接相连。
例如,图17中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2以及边缘交换设备4直接相连,边缘交换设备1和边缘交换设备3之间没有直接相连。
按照上述的ID发送表生成/更新方法,边缘交换设备1得到的ID发送表如表5所示。
例如,在图17所示网络拓扑结构下如果服务器a想和服务器c通信,服务器a发送数据包的源边缘交换设备ID为0x1111,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为0x3333。当数据包到达边缘交换设备1后根据前面给出的转发数据的方发,查询边缘交换设备1中的ID发送表决定转发数据包的端口,而此时边缘交换设备1中的ID发送表中没有与边缘交换设备3的ID 0x3333相匹配的发送表项,则无法确定转发数据包的端口。
同时在图17所示网络拓扑结构下,核心层没有电交换设备,不能将数据包从电端口发送。
表5边缘交换设备1ID发送表
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Ox2222 | O1 |
Ox4444 | O2 |
针对这种问题,在本实施例中需要对ID发送表的产生/更新进行改进,体现为利用集中控制器给不直达的边缘交换设备对之间下发ID发送表。具体的做法为:
步骤1:边缘交换设备或者服务器进行数据流量的统计,并将数据流量上报给集中控制器;
步骤2:集中控制器接收上报的数据流量,估计每对边缘交换设备之间的数据流量;
步骤3:集中控制器根据每对边缘交换设备之间的流量,规划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4:集中控制器通知光交换设备建立新的网络拓扑结构;
步骤5:集中控制器计算确定哪些边缘交换设备之间无法经过光交换设备直接相连,为这些边缘交换设备之间计算一条或者多条最短路径,并计算出对应的ID发送表下发到对应的边缘交换设备上。
步骤6:边缘交换设备接收到发送流表后添加到ID发送表中。
例如,图17中所示的集中控制器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如果服务器a想和服务器c通信,集中控制器可以计算得出边缘交换设备1需要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3的数据包,可以先通过边缘交换设备1的O1端口将数据包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2,再由边缘交换设备2的O2端口发送到边缘交换设备3,然后边缘交换设备3根据数据包中的MAC地址最终将数据包发送到服务器c,图17中虚线所示转发数据的路径。
集中控制器也可以选择图17中实线所示转发数据的路径,通过边缘交换设备4进行发送。
无论选择哪条发送路径,集中控制器只需要下发ID发送表到边缘交换设备1上。因此集中控制给边缘交换设备1下发与边缘交换设备3的ID匹配的发送表项,边缘交换设备1收到集中控制器下发的ID发送表项,将其添加在现有的ID发送表中,则边缘交换设备1上的ID发送表将变为如表6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当无法直达的边缘交换设备对之间存在大于1条的最短路径时,集中控制可以按照一定的算法选择其中一条最短路径,或者选择多条最短路径,然后根据选择的一条或者多条发送路径计算出需要给哪些边缘交换设备下发ID发送表,以及具体的ID发送表项信息。
如果集中控制器为非直达边缘交换设备对选择了多条链路后,则有可能在ID发送表中存在多个发送数据包端口的信息,此时可以采用哈希算法选择其中的一个端口。
表6边缘交换设备1 ID发送表
目的边缘交换设备ID | 发送数据包端口 |
Ox2222 | O1 |
Ox4444 | O2 |
Ox3333 | O1/O2 |
上面结合图1-图17详细介绍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转发数据的方法,下面结合图18和图19详细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入层交换设备。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示意图。装置18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1800可以是芯片,可以是上述的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18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1810。所述处理单元18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接入层交换设备(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此时,处理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不同数据包处理模块。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820,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出(发送)。例如,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为芯片,所述发送单元1820可以是芯片的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此时,发送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输出接口。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830,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例如,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为芯片,所述发送单元1820可以是芯片的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此时,接收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接入接口。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1840,用于存储相应的指令。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示意图。装置1900可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描述的方法,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说明。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1900可以是芯片,可以是上述的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19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1910。所述处理单元19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或者专用处理器等。例如可以是基带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器。基带处理器可以用于对通信协议以及通信数据进行处理,中央处理器可以用于对接入层交换设备(如,基站、终端、或芯片等)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此时,处理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不同数据包处理模块。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包括发送单元1920,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出(发送)。例如,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为芯片,所述发送单元1920可以是芯片的输出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此时,发送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输出接口。
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930,用以实现信号的输入(接收)。例如,接入层交换设备可以为芯片,所述发送单元1920可以是芯片的输入电路,或者通信接口。所述芯片可以用于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此时,接收单元可以理解为图10中所示的接入接口。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还包括:
存储单元1940,用于存储相应的指令。处理单元执行存储单元中的指令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该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图6-图17所示的方法中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6)
1.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二端口,从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与第二服务器相连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二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相连接的第二端口;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一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一端口;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时,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的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建立第一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删除第二映射关系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第一光信号的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第二光信号的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是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7.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其中,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1、2、4或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包括目标光端口,所述目标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光交换设备。
9.一种转发数据的方法,应用于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三端口和至少一个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四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三端口,接收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三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三端口;
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四端口,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四端口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四端口中、与所述第二服务器相连接的第四端口;
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接收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13.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通过目标第三端口,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确定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为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三阈值。
14.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目标第二端口,从第一服务器接收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为与第二服务器相连的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二端口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中、与所述第一服务器相连接的第二端口;
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
发送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一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一端口;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在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时,建立第一映射关系,所述第一映射关系为所述第一标识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的映射关系;以及
所述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目标第一端口包括:
所述处理单元根据第一数据包中携带的第一标识以及所述第一映射关系,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建立第一映射关系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删除第二映射关系,其中,所述第二映射关系为所述目标第一端口与第二标识的映射关系,所述第二标识用于指示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相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处理单元删除所述第二映射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第一光信号的强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阈值,并且,第二光信号的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光信号是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三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所述第二光信号是所述接收单元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
18.根据权利要求14、15或1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20.根据权利要求14、15、17或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向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有效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所述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二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一阈值。
21.根据权利要求14、15、17或19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第一端口包括目标光端口,所述目标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光交换设备。
22.一种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包括多个第三端口和至少一个第四端口,所述第三端口用于连接核心层交换设备,所述第四端口用于连接服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通过目标第三端口,接收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发送的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一数据包携带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用于指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多个第三端口中的经由所述核心层交换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相连的第三端口;
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目标第四端口,向第二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数据包,所述第二服务器为所述第一数据包的目的服务器,所述目标第四端口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的至少一个第四端口中、与所述第二服务器相连接的第四端口;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向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携带有所述第一标识的信息。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第一标识的信息为第二数据包,所述第二数据包由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接收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发送的携带有第三标识的信息,所述第三标识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带有所述第三标识的信息为第三数据包,所述第三数据包由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产生。
26.根据权利要求22、23或2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入层交换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
在通过目标第三端口,从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接收第一数据包之前,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所述目标第三端口有效为所述接入层交换设备通过目标第一端口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接入层交换设备的光信号强度稳定为第三阈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15031.9A CN110536187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515031.9A CN110536187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6187A CN110536187A (zh) | 2019-12-03 |
CN110536187B true CN110536187B (zh) | 2021-02-09 |
Family
ID=68657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515031.9A Active CN110536187B (zh) | 2018-05-25 | 2018-05-25 |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53618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929283B (zh) * | 2019-12-06 | 2024-04-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190382B (zh) * | 2022-09-09 | 2022-12-06 | 之江实验室 | 一种基于Banyan网络拓扑的光交换路由装置和方法 |
CN118740729A (zh) * | 2023-03-31 | 2024-10-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系统以及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3373A (zh) * | 2012-12-11 | 2014-06-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
CN103986663A (zh) * | 2014-05-08 | 2014-08-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及其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器 |
CN105430711A (zh) * | 2015-10-28 | 2016-03-2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07395496A (zh) * | 2017-06-16 | 2017-11-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
-
2018
- 2018-05-25 CN CN201810515031.9A patent/CN11053618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73373A (zh) * | 2012-12-11 | 2014-06-18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组播数据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
CN103986663A (zh) * | 2014-05-08 | 2014-08-13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数据中心及其实现数据处理的方法和网络控制器 |
CN105430711A (zh) * | 2015-10-28 | 2016-03-23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信息的传输方法、装置和设备 |
CN107395496A (zh) * | 2017-06-16 | 2017-11-24 |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装置、网关设备和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36187A (zh) | 2019-12-0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512760B (zh) | 基于SDN保障业务QoS的路由方法 | |
US9525613B2 (en) | Communication system, logical channel control device, control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US9264327B2 (en) | Communication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and management computer | |
US10791053B2 (en) | Service function chain SFC-base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KR102342286B1 (ko) | Dcn 메시지 처리 방법, 네트워크 디바이스, 및 네트워크 시스템 | |
US9628324B2 (en) | Openflow switch and failure recovery method in openflow network | |
CN108809847B (zh) | 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 |
CN108616367B (zh) | 故障定位方法和网络设备 | |
CN112751697B (zh) | 网络拓扑发现方法及节点设备 | |
CN110536187B (zh) | 转发数据的方法和接入层交换设备 | |
EP4138443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170171039A1 (en) | Network flow information coll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14079674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户面功能及装置 | |
CN106900174B (zh) | 无线局域网网状网络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2787925B (zh) | 拥塞信息收集方法、确定最优路径方法、网络交换机 | |
WO2013161316A1 (e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communication system, control apparatus and program | |
CN108989204B (zh) | 一种链路状态确定方法及设备 | |
US20150003291A1 (en) | Control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system,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program | |
EP3461080B1 (en) | Topology determination method, message response method, controller and switch | |
CN113872868A (zh) | 通知消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 | |
US10469343B2 (en) | Path continuity determination in an aggregate flow environment | |
US8514876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quencing operations for an incoming interface check in data center ethernet | |
Wu et al. | RXstp: A topology discovery mechanism based on rapid spanning tree for SDN in-band control | |
US20220060968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fining topology of a distributed unit mesh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
CN114079640B (zh) |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用户面功能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