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More Web Proxy on the site http://driver.im/

CN110508067A - 作业机 - Google Patents

作业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8067A
CN110508067A CN201910422656.5A CN201910422656A CN110508067A CN 110508067 A CN110508067 A CN 110508067A CN 201910422656 A CN201910422656 A CN 201910422656A CN 110508067 A CN110508067 A CN 1105080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membrane filter
pressure fan
ai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2265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竹中满
下田洋平
池田太
安东良将
宫崎诚
田中智德
池田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bo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ubo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8195258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090526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ubota Corp filed Critical Kubot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5080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806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BSOIL WORKING IN AGRICULTURE OR FORESTRY;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AGRICULTURAL MACHINES OR IMPLEMENTS, IN GENERAL
    • A01B71/00Construction or arrangement of setting or adjusting mechanisms, of implement or tool drive or of power take-off; Means for protecting parts against dust, or the like; Adapting machine elements to or for agricultural purposes
    • A01B71/08Mean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dust, or the like, or for cleaning agricultural imp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02Casings; Housings; Frame constru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5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multiple filter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utual dis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70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acting counter-currently on the filtering surface, e.g. by flushing on the non-cake side of the filte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oil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om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作业机,其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并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具备:收纳室(C),其设置于驾驶部的下方;分隔壁(31),其将收纳室(C)分隔为收纳发动机(3a)的第一空间(C1)和第二空间(C2);防尘过滤器(80),其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收纳室(C)且允许空气流通;发动机用的散热器(36),其在第一空间(C1)中设于发动机与防尘过滤器(80)之间;第一送风机(37),其在第一空间(C1)中设于发动机与散热器(36)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散热器(36)送风;在分隔壁(31)的机体横向外侧部分,设置有将第一空间(C1)和第二空间(C2)连通的连接口(30)。

Description

作业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作业机,其具有驾驶部、设置于驾驶部的下方的收纳室、将收纳室分隔为收纳发动机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分隔壁、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收纳室且允许空气流通的防尘过滤器、在第一空间中设置在发动机与防尘过滤器之间的发动机用的散热器和在第一空间中设置在发动机与散热器之间且能够朝向散热器送风的第一送风机。
背景技术
收割机、水田作业机、拖拉机等作业机在其作业中,因为暴露在秸秆屑、稻壳、砂土的灰尘等尘埃中,所以在该作业机的必要部分采用防尘过滤器等防尘机构。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收割机(作业机的一例),该收割机具有:机体的发动机;动力部,其将发动机收纳于发动机罩(第一空间的一例);发动机的散热器,其设置在比发动机更靠机体横向外侧的位置;冷却风扇,其向散热器吹送发动机的冷却风;冷凝器,其收纳在设置于发动机罩的上表面侧的滤清器壳体(第二空间的一例),并且构成空调装置;防尘罩,其配备在发动机罩和滤清器壳体的机体横向右外侧。该作业机的防尘罩具备安装网状的除尘件(防尘过滤器的一例)而形成的除尘进气部。在滤清器壳体中,收纳有向冷凝器吹送冷凝器的冷却风的冷凝器风扇。防尘罩使除尘进气部的除尘件作用于吸入到发动机罩的发动机的冷却风和利用冷凝器风扇吸入到滤清器壳体的冷凝器的冷却风,通过过滤处理从发动机的冷却风和冷凝器的冷却风中去除尘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95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作业机中,防尘过滤器有时会被秸秆屑等尘埃堵塞。在防尘过滤器堵塞的情况下,往往例如使冷却风扇的通风方向反转来去除防尘过滤器的堵塞(以下称为“再生”)。在该情况下,存在防尘过滤器中的仅向收纳室的第一空间吸入的空气所流通的部分再生,而向收纳室的第二空间吸入的空气所流通的部分不能适当再生的情况。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能够使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的作业机。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状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一种作业机:其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并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用于达到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作业机的特征结构如下:
一种作业机,具备:驾驶部;收纳室,其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分隔壁,其将所述收纳室分隔为收纳发动机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防尘过滤器,其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所述收纳室,并且允许空气流通;所述发动机用的散热器,其在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防尘过滤器之间;第一送风机,其在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所述散热器送风;在所述分隔壁的机体横向外侧部分,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连接口。
根据上述结构,向收纳室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吸入的空气被防尘过滤器过滤。因此,第一空间保持清洁,第一空间的散热器等不会被尘埃污染。与第一空间相同,第二空间也保持清洁。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送风机朝向防尘过滤器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一空间直接吹送到防尘过滤器,从第一空间朝向外部通过防尘过滤器。由此,对防尘过滤器中的向第一空间吸入的空气所流通的过滤器部分(以下有时称为“第一防尘过滤器部”)进行再生。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送风机朝向防尘过滤器吹送的空气的另一部分通过分隔壁的连接口,从第一空间流入第二空间。流入第二空间的空气从该第二空间朝向外部通过防尘过滤器。由此,对防尘过滤器中的向第二空间吸入的空气所流通的过滤器部分(以下有时称为“第二防尘过滤器部”)进行再生。
因此,根据上述结构,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即,第一防尘过滤器部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中的任一者的堵塞都能够根据需要而去除。由此,防尘过滤器发挥稳定的过滤性能和通气性能。另外,能够使第二空间与第一空间一起稳定地保持清洁,还能够在第二空间中设置相对于散热器另设的热交换器(例如,机体的驾驶室的空调的冷凝器)等。
本发明的作业机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分隔壁具有允许空气流通的内部过滤器,所述内部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连接口拆装自如。
根据上述结构,在空气从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中的一者流向另一者时,利用内部过滤器过滤该空气。由此,即使在第一空间或第二空间中的一者被尘埃污染的情况下,另一空间也保持清洁。例如,在第一空间被尘埃污染的状态下第一送风机朝向防尘过滤器送风的情况下,因为从第一空间流入第二空间的空气被内部过滤器过滤,所以能够将第二空间保持清洁。另外,根据上述结构,内部过滤器在堵塞的情况下,能够通过拆卸清扫等而再生。
本发明的作业机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具备相对于所述散热器另设的热交换器和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送风机,所述第二送风机将经由所述防尘过滤器吸入的外部气体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吹送。
根据上述结构,因为第二空间保持清洁,所以相对于散热器另设的热交换器能够在不被尘埃污染的状态下使用。另外,在该使用时,能够利用第二送风机将被防尘过滤器过滤过的清洁的空气通入热交换器。
本发明的作业机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第一送风机能够在经由所述防尘过滤器吸入外部气体的第一动作模式和朝向所述防尘过滤器送风的第二动作模式之间变更模式,所述第二送风机在所述第一送风机为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时停止动作。
根据上述结构,在第二送风机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动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送风机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吸入外部气体。在第二送风机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停止的情况下,也通过第一送风机通过连接口所进行的吸入,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吸入外部气体。因此,在第一动作模式下,第一防尘过滤器和第二防尘过滤器的堵塞不断进行。
另一方面,在第二动作模式下,因为第二送风机停止且第一送风机朝向防尘过滤器吹送空气,所以第一送风机朝向防尘过滤器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从第一空间朝向外部通过第一防尘过滤器部,另一部分通过连接口从第二空间朝向外部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由此,在第二动作模式下,第一防尘过滤器和第二防尘过滤器再生。即,在第二空间设置经由防尘过滤器吸入外部气体的第二送风机的情况下,只要在规定时刻交替切换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等,就能够使第二防尘过滤器可靠地再生。
本发明的作业机的另一特征结构在于:所述作业机具备逆止机构,所述逆止机构允许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二空间内,并且阻止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一空间内。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逆止机构允许第一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流入第二空间内,所以第一送风机朝向第一防尘过滤器部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连接口流入第二空间内。并且,由于从第一空间流入第二空间内的空气从第二空间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向外部流出,所以能够使第二防尘过滤器部再生。另外,由于逆止机构阻止第二空间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流入第一空间内,所以从外部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流入第二空间内的空气(外部气体)不会通过连接口流入第一空间内。由此,能够向第二空间可靠地提供外部气体。
发明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并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的作业机。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侧面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驾驶舱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驾驶舱、收纳室的构造等的右侧面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驾驶舱、收纳室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脚踏板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口、盖的构造等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维护口、盖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的角部周围的构造等的剖面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门、合页及车门密封件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合页、限制件、框架等的构造等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搭乘门、合页及车门密封件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3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针对合页和搭乘门的定位的说明图。
图1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玻璃的构造等的左侧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侧玻璃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前玻璃和前密封件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后玻璃和后密封件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收纳室的构造等和空气流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1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口的位置和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右侧面图。
图2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舱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舱、收纳室的构造等的右侧面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驾驶舱、收纳室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5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脚踏板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维护口、盖的构造等的立体图。
图2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维护口、盖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2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发动机罩的角部周围的构造等的剖面图。
图2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门、合页及车门密封件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合页、限制件、框架等的构造等的立体图。
图3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搭乘门、合页及车门密封件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针对合页和搭乘门的定位的说明图。
图3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侧玻璃的构造等的左侧面图。
图3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侧玻璃的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前玻璃和前密封件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后玻璃和后密封件的构造等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收纳室的构造等和空气流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连接口的位置和构造等的俯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图39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收纳室的构造等和空气流的后视视角下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2:驾驶部
3a:发动机
30:连接口
35:内部过滤器
36:散热器
37:第一送风机
38:第二送风机
39:冷凝器(热交换器)
80:防尘过滤器
100:联合收割机(作业机)
C:收纳室
C1:发动机室(第一空间)
C2:冷凝器室(第二空间)
<第二实施方式>
2:驾驶部
3a:发动机
30:连接口
30a:逆止阀(逆止机构)
35:内部过滤器
36:散热器
37:第一送风机
38:第二送风机
39:冷凝器(热交换器)
80:防尘过滤器
100:联合收割机(作业机)
C:收纳室
C1:发动机室(第一空间)
C2:冷凝器室(第二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下,基于图1至图19对本发明的作业机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在图1和图2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机的一例,示出了一边行驶一边收割田地的植立谷秆的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义联合收割机100的前后方向时,沿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联合收割机100的左右方向时,在沿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1及图2中,附图标记“F”所示的方向是前侧,附图标记“B”所示的方向是后侧。在图2中,附图标记“L”所示的方向是左侧,附图标记“R”所示的方向是右侧。应予说明,联合收割机100的上下方向由铅直方向来定义。
如图1、图2所示,联合收割机100在机体框架1(机体)上,从前侧F朝向后侧依次具备割取收割植立谷秆的收割部19、操纵者所搭乘的驾驶部2、收纳发动机3a(参照图4)的收纳室C、存储收割物的存储罐15。机体框架1支承于履带式的行驶装置18。驾驶部2具有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座22、脚踏板25等。驾驶部2被具有搭乘部4的驾驶舱7覆盖。驾驶舱7的内侧是驾驶室S(参照图3等)。搭乘部4具有进入驾驶室S的搭乘口40a的横开的搭乘门40等。收纳室C设置在驾驶部2的下方。另外,收纳室C被具有防尘过滤器80的防尘壳体8从机体横向右外侧覆盖。
如图4、图5等所示,收纳室C被划分为发动机室C1(第一空间的一例)和冷凝器室C2(第二空间的一例)。发动机3a与作为发动机3a的热交换器的散热器36等一起收纳于发动机室C1。发动机室C1利用发动机罩31(分隔壁的一例)与驾驶室S和冷凝器室C2区分开。冷凝器室C2利用壁部7c与驾驶室S区分开。在冷凝器室C2中收纳有冷凝器39等,冷凝器39是驾驶室S的空调机(所谓的空调)的热交换器。
如图1、图2所示,由收割部19收割到的收割物经由搭乘部4(驾驶舱7)的左边稍稍靠后方侧的输送部19a向输送部19a的后方的脱粒装置6输送。收割物被脱粒装置6进行脱粒处理,并被输送到脱粒装置6的右方的存储罐15而被暂时存储。存储于存储罐15的收割物根据作业者的指示,被将收割物向上方输送的纵向绞龙输送机15c从存储罐15输送,并经由输出筒15a从排出口15b向机体外排出。存储罐15能够以后方的旋转轴心X为轴心,以使收纳室C与存储罐15之间打开的方式旋转。由此,能够维护收纳室C、配设在收纳室C与存储罐15之间的设备类。
〔各部分的结构〕
如图3、图4等所示,驾驶部2具有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座22、成为驾驶室S的底部的底板21等壁体、载置于底板21的脚踏板25、用于供作业者对联合收割机100进行驾驶操作的驾驶操作界面和驾驶室S的空调的送风口(未图示)等。驾驶座22载置在发动机罩31上。驾驶部2经由下端部固定于机体框架1而立设的多个纵向框架支承于机体框架1。驾驶部2的驾驶室S是由驾驶舱7、壁部7c、底板21等划分出来的空间。
如图6所示,脚踏板25是用于供乘坐于驾驶座22(参照图3等)的乘员在驾驶操作时处于舒适姿态的搭脚处。脚踏板25具有:带棱角的U形的固定座部25a,其固定于底板21并朝向上方打开;支架25b,其支承于驾驶舱7的前壁而强化固定座部25a的固定;左右一对连结件25c,其将与乘员载置脚的搭脚板25f连结于固定座部25a。搭脚板25f相对于底板21的设置高度通过改变连结件25c与固定座部25a的连结位置而进行。
固定座部25a在将板材的两端朝向上方弯曲加工而得的两个面状的端部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多个安装孔25h。对于固定座部25a的两个端部而言,其面在左右方向上朝向法线所沿的方向设置。
连结件25c是L形的板材,一端向下方延伸,另一端向后方延伸。连结件25c的向下方延伸的板部与固定座部25a连结,朝向后方延伸的板部对搭脚板25f进行轴支承。在连结件25c的向下方延伸的板部的左侧面焊接有螺母,能够从右侧插入螺栓。连结件25c与固定座部25a的两个端部的左侧侧面抵接。通过从搭乘门40所处的右侧向所希望的高度的安装孔25h插入螺栓并使其与连结件25c的螺母螺合,使连结件25c在所希望的高度固定于固定座部25a。由此,乘员能够将搭脚板25f的位置调整到舒适的高度,并且在调整该位置时,打开搭乘门40,从而例如能够从搭乘口40a伸入手来进行螺栓的安装作业,因此作业性高。
如图7、图8所示,在发动机罩31的金属板31t的靠驾驶部2的驾驶室S内侧的表面,粘贴有例如玻璃棉等绝热材料31b。另外,在绝热材料31b的驾驶室S内侧的表面,出于提高驾驶室S内的外观性和气密性的目的,粘贴有例如以氯乙烯为主体的精加工板31a。
发动机罩31的一部分为了从驾驶室S内侧对发动机室C1进行维护等而设置有维护口32p,并利用盖32来密封维护口32p。盖32具有将维护口32p覆盖至开口的边缘部分32f的外盖部32a和插入维护口32p的32b。在外盖部32a,从其表面起直到外盖部32a的边缘部分的背侧都贴有精加工板31a,成为所谓的包装构造。由此,外盖部32a的外周部分也被精加工板31a覆盖,所以外观性提高。
如图8所示,在维护口32p的边缘部分32f没有粘贴绝热材料31b。由此,在利用盖32封闭维护口32p时,发动机罩31的精加工板31a的表面与盖32的精加工板31a的表面在视觉上平滑地成为一体,所以外观性提高。
如图9所示,在发动机罩31的一部分形成有将金属板31t弯曲加工而得的角部31c。这样的角部31c的周围重叠两层精加工板31a等而提高外观性。在图9中,图示了将发动机罩31的上方的顶板侧的绝热材料31b限制到顶板的稍稍靠内侧的范围进行粘贴,并且将发动机罩31的竖壁侧的绝热材料31b从该竖壁侧粘贴到稍微到达角部31c的顶板侧的范围的情况。发动机罩31的顶板侧的精加工板31a和竖壁侧的精加工板31a在角部31c以顶板侧的精加工板31a成为表面侧的方式重叠。由此,在角部31c,平滑地粘贴精加工板31a,从而外观性得以提高。
如图3、图4及图14等所示,驾驶舱7具有搭乘部4、覆盖驾驶部2的上部的棚顶7a、带窗户的搭乘门40、前玻璃7b、左侧的侧玻璃75、右侧后方的后方玻璃76、成为驾驶室S的底部的底板21、作为右侧的前支柱71、后支柱72、左侧的支柱(未图示)等的多个框体的纵向框架、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等包围驾驶部2的其他壁体。棚顶7a经由这些纵向框架支承于机体框架1。右侧的前支柱71与右侧的后支柱72之间成为搭乘口4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支柱71、后支柱72、支承棚顶7a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底板21以及倾斜框架73包围而得的内侧是搭乘口40a,倾斜框架73架设在后支柱72与支承底板2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之间。在搭乘口40a的内周面,安装有与搭乘门40的门框40b紧密抵接而密封驾驶室S的车门密封件40c。
如图1所示,搭乘部4具有向驾驶室S进入的搭乘口40a的横开的搭乘门40、能够摆动地支承搭乘门40的合页41等。搭乘门40经由上下一体的合页41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支柱72。限制件45从下方与合页41抵接、定位(参照图11)。下方的合页41(以下仅称为“合页41”)与后支柱72中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上方邻接地安装。搭乘门40在主视视角下以使驾驶舱7的上下中央部相对于驾驶舱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驾驶室S的外侧(右侧)鼓出的方式弯曲。
如图10所示,车门密封件40c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车门密封件40c具有将车门密封件40c固定于后支柱72等搭乘口40a的框体的固定部40d和从固定部40d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关闭搭乘门40时与门框40b紧密地抵接的密封部40e。密封部40e的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截面是圆形且中空的。如图12所示,被向门框40b施力的密封部40e变形而与门框40b紧贴来进行密封。密封部40e从侧面与门框40b抵接。由此,降低车门密封件40c的反弹力(向搭乘门40打开的方向作用的力)而使搭乘门40的开闭容易,并且能够确保关闭搭乘门40的状态下的气密性。
如图10至图13等所示,合页41具有利用螺栓等固定于后支柱72的框侧部件42和固定于搭乘门40的门侧部件43。框侧部件42和门侧部件43是至少具有矩形的板部分42a和板部分43a的金属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侧部件42在从板部分42a弯曲而延伸的板部分42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朝上方立设的轴销42c。门侧部件43具有轴承部43c,该轴承部43c是将从板部分42a延伸出的板部分卷成筒状而形成的,具有沿上下方向的贯通孔。通过将轴销42c插入轴承部43c的贯通孔,使框侧部件42和门侧部件43以能够以轴销42c为旋转轴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连接。
框侧部件42以板部分42a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且板部分43a向外侧(右侧)延伸的状态固定于后支柱72的机体外侧面。框侧部件42与后支柱72中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上方邻接地安装。门侧部件43以板部分43b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且轴承部43c位于外侧(右侧)的状态,利用螺栓等固定在搭乘门40的后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门框40b的机体外侧面。
如图11、图13所示,限制件45至少具有第一板部46和第二板部47。第一板部46和第二板部47一体形成。限制件45与倾斜框架73后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下方邻接地安装。
第二板部47具有板部分,第二板部47以使该板部分的面(第二面的一例)沿着倾斜框架73的搭乘口40a的外周面(倾斜框架73的后侧的面)的状态,利用螺栓等拆装自如地固定于倾斜框架73。由此,限制件45被固定于倾斜框架73。也就是说,限制件45经由倾斜框架73相对于固定有框侧部件42的后支柱72固定。
第一板部46具有板部分,并且处于该板部分的面(第一面的一例)沿着后支柱72的机体外侧面的状态。第一板部46的板部分的上端为形成为平面状的抵接面,并且与框侧部件42的下端(底部)抵接(面抵接)。由此,框侧部件42被第一板部46从下方支承,合页41和搭乘门40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如果使框侧部件42沿着抵接面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则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容易地将合页41和搭乘门40定位。该定位是以密封部40e从侧面与门框40b抵接的方式进行调节的。
如图14至图17所示,侧玻璃75是设置于驾驶舱7的左侧面的双槽推拉的横推窗。侧玻璃75具有矩形的窗框75a、设置于窗框75a的上下框的内侧的沿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槽状的导轨75b、前后一对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分别与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对应的前后一对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
前玻璃75f沿着内侧(右侧)的导轨75b向前后滑动。后玻璃75r沿着外侧(左侧)的导轨75b向前后滑动。也就是说,后玻璃75r配置在比前玻璃75f更靠外侧的位置。应予说明,侧玻璃75(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的关闭状态是前玻璃75f与窗框75a的前端抵接且后玻璃75r与窗框75a的后端抵接的状态。
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的后玻璃75r位于比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的前玻璃75f更靠近输送部19a(参照图2)的位置,但是因为后玻璃75r配置在比前玻璃75f更靠外侧的位置,所以从输送部19a向下方的导轨75b飞散的稻壳等尘埃很难堆积。
如图16、图17所示,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是两个矩形的板状弹性部件的一端彼此连接的L形截面。
在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中,L字的一端侧的L形的内侧面通过粘接等固定于下方的窗框75a的外侧(左侧)侧面。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在抵抗弹性材料的弹性力而推开L字的内侧的状态下,以L字的另一端侧的L形的内侧紧密地抵靠在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的方式安装。由此,导轨75b被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覆盖,所以能够防止稻壳等尘埃堆积于导轨75b。另外,在从外部水洗驾驶舱7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清洗水侵入驾驶室S。
如图15等所示,前密封件75α在从窗框75a的前端到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后玻璃75r的前端为止的范围内延伸。后密封件75β在从窗框75a的后端到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后玻璃75r的前端为止的范围内延伸。前密封件75α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关闭状态的前玻璃75f重叠。后密封件75β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关闭状态的后玻璃75r重叠。在侧玻璃75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分别与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抵接。前密封件75α的L字的另一端侧的后端部的上方角部75γ被加工出倒角。在图15中图示了将角部75γ加工出R倒角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加工出C倒角等。通过这样的倒角,能够在使后玻璃75r朝前方滑动而使后玻璃75r与前密封件75α滑动接触时降低滑动阻力。
如图3、图5所示,后方玻璃76是设置于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的由玻璃或透明丙烯等形成的窗。后方玻璃76设置在驾驶舱7的右侧后方。对于后方玻璃76而言,乘坐于驾驶座22的搭乘者能够经由该后方玻璃76目视后述的粗滤器34。后方玻璃76具有法线沿着前后方向的第一玻璃面76a和经由窗角部76r与第一玻璃面76a相连且法线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玻璃面76b。后方玻璃76的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的截面是朝向驾驶室S的内侧凹陷的L形。后方玻璃76的L字的弯曲部分是窗角部76r。窗角部76r的弯曲半径(L形的内侧的半径)形成为5mm至15mm左右的小的弯曲半径。因此,后方玻璃76确保了作为第一玻璃面76a和第二玻璃面76b的较大的平面部分,使视野变形的部分(窗角部76r)变小。由此,在乘坐于驾驶座22的搭乘者经由后方玻璃76目视粗滤器34的情况下,作业者的视野不会变形,故而较为舒适。
如图4、图5、图18等所示,收纳室C被具有防尘过滤器80的防尘壳体8从机体横向右外侧覆盖。防尘过滤器80允许空气通过,并且不允许秸秆屑等尘埃通过。作为防尘过滤器80,例如使用金属网或冲孔板这样的多孔材质。防尘壳体8在其框体8a上具有上方的开口8U和下方的开口8L。开口8U和开口8L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防尘过滤器80重叠。发动机室C1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L重叠,并且经由开口8L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室C2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U重叠,并且经由开口8U与外部连通。以下,将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U重叠的防尘过滤器80称为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将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L重叠的防尘过滤器80称为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
在收纳室C中收纳有滤清器33、驾驶室S的空调的冷凝器39、冷凝器39的第二送风机38、动力部3等,滤清器33对由粗滤器34除尘后的外部气体进一步除尘并将其供给到发动机3a,粗滤器34将包含于外部气体中的秸秆屑和稻壳等尘埃等除去。其中,滤清器33、冷凝器39、第二送风机38收纳于冷凝器室C2。动力部3收纳于发动机室C1内。应予说明,如图5等所示,粗滤器34配置在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的后方侧且机体横向右外侧即后方玻璃76的后方,并且配置在覆盖棚顶7a的下方且收纳室C的上方的壁部上。
如图5、图18等所示,动力部3在发动机室C1内具有动力源即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3a、冷却发动机3a和发动机3a的散热器36的第一送风机37等。从防尘壳体8朝向左侧,依次配置散热器36、从散热器36向第一送风机37引导空气的护罩37a、第一送风机37、发动机3a。
第一送风机37被电动马达等驱动而旋转。第一送风机37在经由防尘过滤器80吸入外部气体并朝向发动机3a吹送(吹出)空气的第一动作模式和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吹出)空气的第二动作模式之间动作。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能够根据联合收割机100的中央控制装置(未图示)等的指示而改变模式。例如,通过将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能够将第一送风机37切换为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
在冷凝器室C2内,第二送风机38通过从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吸入外部气体并向冷凝器39侧吹送(吹出)空气,从而冷却冷凝器39。冷凝器39配置在冷凝器室C2的后部。第二送风机38配置在滤清器33与冷凝器39之间。第二送风机38向冷凝器39吹送的空气被排出到冷凝器39与存储罐15(参照图1)之间的空间。第二送风机38虽然根据乘员的空调的使用状态而动作(旋转)、停止,但是在第一送风机37以第二动作模式动作的情况下,第二送风机38停止旋转。
如图19所示,在收纳室C内的发动机罩31中的防尘壳体8侧(机体横向右外侧)设置有间隔壁74,间隔壁74具有连通发动机室C1和冷凝器室C2的连接口30。间隔壁74载置在横框架73a上,横框架73a架设在倾斜框架73与冷凝器室C2的纵向框架73b之间。
连接口30是沿上下方向贯通收纳室C内的发动机罩31的贯通孔。在连接口30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内部过滤器35,该内部过滤器35具有被金属板等框材加强了的金属网或冲孔金属等过滤材料。内部过滤器35允许空气通过,并且不允许秸秆屑等尘埃通过。由此,因为空气被内部过滤器35过滤,所以即使为处于发动机室C1被尘埃污染的状态且尘埃从发动机室C1流入冷凝器室C2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发动机室C1的尘埃对冷凝器室C2造成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连接口30而言,图示了设置前后一对的情况,但是连接口30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对收纳室C内的空气流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在第二送风机38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动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送风机38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吸入外部气体。在第二送风机38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停止的情况下,经由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吸入外部气体,并且通过第一送风机37通过连接口30的内部过滤器35所进行的吸入,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吸入外部气体。因此,在第一动作模式下,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的堵塞不断进行。
另一方面,在第二动作模式下,第二送风机38停止且第一送风机37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空气。第一送风机37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发动机室C1朝向外部通过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而排出。另一部分通过内部过滤器35而被过滤并流向冷凝器室C2,进而从冷凝器室C2朝向外部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而排出。由此,在第二动作模式下,对于第二动作模式而言,空气向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逆流而使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再生(所谓的逆流清洗)。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部在规定时刻交替切换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作为该规定时刻,例如,每隔60秒将第一动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动作模式并执行10秒,之后再次开始执行第一动作模式,以后进行重复的动作。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并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的作业机。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过滤件的内部过滤器35拆装自如的情况。但是,不限于内部过滤器35拆装自如的情况。例如,有时也将过滤件固定于连接口30的外周(发动机罩31)。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连接口30安装有具有过滤件的内部过滤器35的情况,但有时也不安装内部过滤器35。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动作模式下,说明了第二送风机38停止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第二送风机38减速,以此来代替使第二送风机38停止。该情况下的第二送风机38的减速程度原则上要达到使空气逆向流入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的程度。
<第二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说明〕
以下,基于图20至图38对本发明的作业机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在图20和图21中,作为本发明的作业机的一例,示出了一边行驶一边收割田地的植立谷秆的半喂入型的联合收割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定义联合收割机100的前后方向时,沿作业状态下的机体行进方向进行定义。在定义联合收割机100的左右方向时,在沿机体行进方向观察的状态下定义左右。即,在图20及图21中,附图标记“F”所示的方向是前侧,附图标记“B”所示的方向是后侧。在图21中,附图标记“L”所示的方向是左侧,附图标记“R”所示的方向是右侧。应予说明,联合收割机100的上下方向由铅直方向来定义。
如图20、图21所示,联合收割机100在机体框架1(机体)上,从前侧F朝向后侧依次具备割取收割植立谷秆的收割部19、操纵者所搭乘的驾驶部2、收纳发动机3a(参照图23)的收纳室C、存储收割物的存储罐15。机体框架1支承于履带式的行驶装置18。驾驶部2具有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座22、脚踏板25等。驾驶部2被具有搭乘部4的驾驶舱7覆盖。驾驶舱7的内侧是驾驶室S(参照图22等)。搭乘部4具有进入驾驶室S的搭乘口40a的横开的搭乘门40等。收纳室C设置在驾驶部2的下方。另外,收纳室C被具有防尘过滤器80的防尘壳体8从机体横向右外侧覆盖。
如图23、图24等所示,收纳室C被划分为发动机室C1(第一空间的一例)和冷凝器室C2(第二空间的一例)。发动机3a与作为发动机3a的热交换器的散热器36等一起收纳于发动机室C1。发动机室C1利用发动机罩31(分隔壁的一例)与驾驶室S和冷凝器室C2区分开。冷凝器室C2利用壁部7c与驾驶室S区分开。在冷凝器室C2中收纳有冷凝器39等,冷凝器39是驾驶室S的空调机(所谓的空调)的热交换器。
如图20、图21所示,由收割部19收割到的收割物经由搭乘部4(驾驶舱7)的左边稍稍靠后方侧的输送部19a向输送部19a的后方的脱粒装置6输送。收割物被脱粒装置6进行脱粒处理,并被输送到脱粒装置6的右方的存储罐15而被暂时存储。存储于存储罐15的收割物根据作业者的指示,被将收割物向上方输送的纵向绞龙输送机15c从存储罐15输送,并经由输出筒15a从排出口15b向机体外排出。存储罐15能够以后方的旋转轴心X为轴心,以使收纳室C与存储罐15之间打开的方式旋转。由此,能够维护收纳室C、配设在收纳室C与存储罐15之间的设备类。
〔各部分的结构〕
如图22、图23等所示,驾驶部2具有供乘员乘坐的驾驶座22、成为驾驶室S的底部的底板21等壁体、载置于底板21的脚踏板25、用于供作业者对联合收割机100进行驾驶操作的驾驶操作界面和驾驶室S的空调的送风口(未图示)等。驾驶座22载置在发动机罩31上。驾驶部2经由下端部固定于机体框架1而立设的多个纵向框架支承于机体框架1。驾驶部2的驾驶室S是由驾驶舱7、壁部7c、底板21等划分出来的空间。
如图25所示,脚踏板25是用于供乘坐于驾驶座22(参照图22等)的乘员在驾驶操作时处于舒适姿态的搭脚处。脚踏板25具有:带棱角的U形的固定座部25a,其固定于底板21并朝向上方打开;支架25b,其支承于驾驶舱7的前壁而强化固定座部25a的固定;左右一对连结件25c,其将与乘员载置脚的搭脚板25f连结于固定座部25a。搭脚板25f相对于底板21的设置高度通过改变连结件25c与固定座部25a的连结位置而进行。
固定座部25a在将板材的两端朝向上方弯曲加工而得的两个面状的端部具有沿左右方向贯通的多个安装孔25h。对于固定座部25a的两个端部而言,其面在左右方向上朝向法线所沿的方向设置。
连结件25c是L形的板材,一端向下方延伸,另一端向后方延伸。连结件25c的向下方延伸的板部与固定座部25a连结,朝向后方延伸的板部对搭脚板25f进行轴支承。在连结件25c的向下方延伸的板部的左侧面焊接有螺母,能够从右侧插入螺栓。连结件25c与固定座部25a的两个端部的左侧侧面抵接。通过从搭乘门40所处的右侧向所希望的高度的安装孔25h插入螺栓并使其与连结件25c的螺母螺合,使连结件25c在所希望的高度固定于固定座部25a。由此,乘员能够将搭脚板25f的位置调整到舒适的高度,并且在调整该位置时,打开搭乘门40,从而例如能够从搭乘口40a伸入手来进行螺栓的安装作业,因此作业性高。
如图26、图27所示,在发动机罩31的金属板31t的靠驾驶部2的驾驶室S内侧的表面,粘贴有例如玻璃棉等绝热材料31b。另外,在绝热材料31b的驾驶室S内侧的表面,出于提高驾驶室S内的外观性和气密性的目的,粘贴有例如以氯乙烯为主体的精加工板31a。
发动机罩31的一部分为了从驾驶室S内侧对发动机室C1进行维护等而设置有维护口32p,并利用盖32来密封维护口32p。盖32具有将维护口32p覆盖至开口的边缘部分32f的外盖部32a和插入维护口32p的32b。在外盖部32a,从其表面起直到外盖部32a的边缘部分的背侧都贴有精加工板31a,成为所谓的包装构造。由此,外盖部32a的外周部分也被精加工板31a覆盖,所以外观性提高。
如图27所示,在维护口32p的边缘部分32f没有粘贴绝热材料31b。由此,在利用盖32封闭维护口32p时,发动机罩31的精加工板31a的表面与盖32的精加工板31a的表面在视觉上平滑地成为一体,所以外观性提高。
如图28所示,在发动机罩31的一部分形成有将金属板31t弯曲加工而得的角部31c。这样的角部31c的周围重叠两层精加工板31a等而提高外观性。在图28中,图示了将发动机罩31的上方的顶板侧的绝热材料31b限制到顶板的稍稍靠内侧的范围进行粘贴,并且将发动机罩31的竖壁侧的绝热材料31b从该竖壁侧粘贴到稍微到达角部31c的顶板侧的范围的情况。发动机罩31的顶板侧的精加工板31a和竖壁侧的精加工板31a在角部31c以顶板侧的精加工板31a成为表面侧的方式重叠。由此,在角部31c,平滑地粘贴精加工板31a,从而外观性得以提高。
如图22、图23及图33等所示,驾驶舱7具有搭乘部4、覆盖驾驶部2的上部的棚顶7a、带窗户的搭乘门40、前玻璃7b、左侧的侧玻璃75、右侧后方的后方玻璃76、成为驾驶室S的底部的底板21、作为右侧的前支柱71、后支柱72、左侧的支柱(未图示)等的多个框体的纵向框架、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等包围驾驶部2的其他壁体。棚顶7a经由这些纵向框架支承于机体框架1。右侧的前支柱71与右侧的后支柱72之间成为搭乘口40a。在本实施方式中,由前支柱71、后支柱72、支承棚顶7a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底板21以及倾斜框架73包围而得的内侧是搭乘口40a,倾斜框架73架设在后支柱72与支承底板21的沿前后方向延伸的框体之间。在搭乘口40a的内周面,安装有与搭乘门40的门框40b紧密抵接而密封驾驶室S的车门密封件40c。
如图20所示,搭乘部4具有向驾驶室S进入的搭乘口40a的横开的搭乘门40、能够摆动地支承搭乘门40的合页41等。搭乘门40经由上下一体的合页41能够摆动地支承于后支柱72。限制件45从下方与合页41抵接、定位(参照图30)。下方的合页41(以下仅称为“合页41”)与后支柱72中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上方邻接地安装。搭乘门40在主视视角下以使驾驶舱7的上下中央部相对于驾驶舱7的上端部和下端部向驾驶室S的外侧(右侧)鼓出的方式弯曲。
如图29所示,车门密封件40c由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车门密封件40c具有将车门密封件40c固定于后支柱72等搭乘口40a的框体的固定部40d和从固定部40d向外侧延伸并且在关闭搭乘门40时与门框40b紧密地抵接的密封部40e。密封部40e的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截面是圆形且中空的。如图31所示,被向门框40b施力的密封部40e变形而与门框40b紧贴来进行密封。密封部40e从侧面与门框40b抵接。由此,降低车门密封件40c的反弹力(向搭乘门40打开的方向作用的力)而使搭乘门40的开闭容易,并且能够确保关闭搭乘门40的状态下的气密性。
如图29至图32等所示,合页41具有利用螺栓等固定于后支柱72的框侧部件42和固定于搭乘门40的门侧部件43。框侧部件42和门侧部件43是至少具有矩形的板部分42a和板部分43a的金属板。在本实施方式中,框侧部件42在从板部分42a弯曲而延伸的板部分42b具有在上下方向上朝上方立设的轴销42c。门侧部件43具有轴承部43c,该轴承部43c是将从板部分42a延伸出的板部分卷成筒状而形成的,具有沿上下方向的贯通孔。通过将轴销42c插入轴承部43c的贯通孔,使框侧部件42和门侧部件43以能够以轴销42c为旋转轴心进行摆动的方式连接。
框侧部件42以板部分42a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且板部分43a向外侧(右侧)延伸的状态固定于后支柱72的机体外侧面。框侧部件42与后支柱72中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上方邻接地安装。门侧部件43以板部分43b的长度方向沿着上下方向且轴承部43c位于外侧(右侧)的状态,利用螺栓等固定在搭乘门40的后侧的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门框40b的机体外侧面。
如图30、图32所示,限制件45至少具有第一板部46和第二板部47。第一板部46和第二板部47一体形成。限制件45与倾斜框架73后的、后支柱72与倾斜框架73的连结部分的下方邻接地安装。
第二板部47具有板部分,第二板部47以使该板部分的面(第二面的一例)沿着倾斜框架73的搭乘口40a的外周面(倾斜框架73的后侧的面)的状态,利用螺栓等拆装自如地固定于倾斜框架73。由此,限制件45被固定于倾斜框架73。也就是说,限制件45经由倾斜框架73相对于固定有框侧部件42的后支柱72固定。
第一板部46具有板部分,并且处于该板部分的面(第一面的一例)沿着后支柱72的机体外侧面的状态。第一板部46的板部分的上端为形成为平面状的抵接面,并且与框侧部件42的下端(底部)抵接(面抵接)。由此,框侧部件42被第一板部46从下方支承,合页41和搭乘门40在上下方向上被定位。如果使框侧部件42沿着抵接面在前后方向上滑动,则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容易地将合页41和搭乘门40定位。该定位是以密封部40e从侧面与门框40b抵接的方式进行调节的。
如图33至图36所示,侧玻璃75是设置于驾驶舱7的左侧面的双槽推拉的横推窗。侧玻璃75具有矩形的窗框75a、设置于窗框75a的上下框的内侧的沿前后方向的左右一对槽状的导轨75b、前后一对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分别与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对应的前后一对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
前玻璃75f沿着内侧(右侧)的导轨75b向前后滑动。后玻璃75r沿着外侧(左侧)的导轨75b向前后滑动。也就是说,后玻璃75r配置在比前玻璃75f更靠外侧的位置。应予说明,侧玻璃75(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的关闭状态是前玻璃75f与窗框75a的前端抵接且后玻璃75r与窗框75a的后端抵接的状态。
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的后玻璃75r位于比处于关闭状态的位置的前玻璃75f更靠近输送部19a(参照图21)的位置,但是因为后玻璃75r配置在比前玻璃75f更靠外侧的位置,所以从输送部19a向下方的导轨75b飞散的稻壳等尘埃很难堆积。
如图35、图36所示,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是两个矩形的板状弹性部件的一端彼此连接的L形截面。
在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中,L字的一端侧的L形的内侧面通过粘接等固定于下方的窗框75a的外侧(左侧)侧面。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在抵抗弹性材料的弹性力而推开L字的内侧的状态下,以L字的另一端侧的L形的内侧紧密地抵靠在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的方式安装。由此,导轨75b被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覆盖,所以能够防止稻壳等尘埃堆积于导轨75b。另外,在从外部水洗驾驶舱7的情况下,能够防止清洗水侵入驾驶室S。
如图34等所示,前密封件75α在从窗框75a的前端到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后玻璃75r的前端为止的范围内延伸。后密封件75β在从窗框75a的后端到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的后玻璃75r的前端为止的范围内延伸。前密封件75α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关闭状态的前玻璃75f重叠。后密封件75β在沿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关闭状态的后玻璃75r重叠。在侧玻璃75处于全闭状态的情况下,前密封件75α和后密封件75β分别与前玻璃75f和后玻璃75r抵接。前密封件75α的L字的另一端侧的后端部的上方角部75γ被加工出倒角。在图34中图示了将角部75γ加工出R倒角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加工出C倒角等。通过这样的倒角,能够在使后玻璃75r朝前方滑动而使后玻璃75r与前密封件75α滑动接触时降低滑动阻力。
如图22、图24所示,后方玻璃76是设置于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的由玻璃或透明丙烯等形成的窗。后方玻璃76设置在驾驶舱7的右侧后方。对于后方玻璃76而言,乘坐于驾驶座22的搭乘者能够经由该后方玻璃76目视后述的粗滤器34。后方玻璃76具有法线沿着前后方向的第一玻璃面76a和经由窗角部76r与第一玻璃面76a相连且法线沿着左右方向的第二玻璃面76b。后方玻璃76的沿上下方向观察时的截面是朝向驾驶室S的内侧凹陷的L形。后方玻璃76的L字的弯曲部分是窗角部76r。窗角部76r的弯曲半径(L形的内侧的半径)形成为5mm至15mm左右的小的弯曲半径。因此,后方玻璃76确保了作为第一玻璃面76a和第二玻璃面76b的较大的平面部分,使视野变形的部分(窗角部76r)变小。由此,在乘坐于驾驶座22的搭乘者经由后方玻璃76目视粗滤器34的情况下,作业者的视野不会变形,故而较为舒适。
如图23、图24、图37等所示,收纳室C被具有防尘过滤器80的防尘壳体8从机体横向右外侧覆盖。防尘过滤器80允许空气通过,并且不允许秸秆屑等尘埃通过。作为防尘过滤器80,例如使用金属网或冲孔板这样的多孔材质。防尘壳体8在其框体8a上具有上方的开口8U和下方的开口8L。开口8U和开口8L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防尘过滤器80重叠。发动机室C1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L重叠,并且经由开口8L与外部连通。冷凝器室C2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U重叠,并且经由开口8U与外部连通。以下,将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U重叠的防尘过滤器80称为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将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与开口8L重叠的防尘过滤器80称为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
在收纳室C中收纳有滤清器33、驾驶室S的空调的冷凝器39、冷凝器39的第二送风机38、动力部3等,滤清器33对由粗滤器34除尘后的外部气体进一步除尘并将其供给到发动机3a,粗滤器34将包含于外部气体中的秸秆屑和稻壳等尘埃等除去。其中,滤清器33、冷凝器39、第二送风机38收纳于冷凝器室C2。动力部3收纳于发动机室C1内。应予说明,如图24等所示,粗滤器34配置在驾驶部2的背面的壁部7c的后方侧且机体横向右外侧即后方玻璃76的后方,并且配置在覆盖棚顶7a的下方且收纳室C的上方的壁部上。
如图24、图37等所示,动力部3在发动机室C1内具有动力源即作为内燃机的发动机3a、冷却发动机3a和发动机3a的散热器36的第一送风机37等。从防尘壳体8朝向左侧,依次配置散热器36、从散热器36向第一送风机37引导空气的护罩37a、第一送风机37、发动机3a。
第一送风机37被电动马达等驱动而旋转。第一送风机37在经由防尘过滤器80吸入外部气体并朝向发动机3a吹送(吹出)空气的第一动作模式和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吹出)空气的第二动作模式之间动作。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能够根据联合收割机100的中央控制装置(未图示)等的指示而改变模式。例如,通过将电动马达的旋转方向切换为正转和反转,能够将第一送风机37切换为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
在冷凝器室C2内,第二送风机38通过从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吸入外部气体并向冷凝器39侧吹送(吹出)空气,从而冷却冷凝器39。冷凝器39配置在冷凝器室C2的后部。第二送风机38配置在滤清器33与冷凝器39之间。第二送风机38向冷凝器39吹送的空气被排出到冷凝器39与存储罐15(参照图20)之间的空间。第二送风机38虽然根据乘员的空调的使用状态而动作(旋转)、停止,但是在第一送风机37以第二动作模式动作的情况下,第二送风机38停止旋转。
如图38所示,在收纳室C内的发动机罩31中的防尘壳体8侧(机体横向右外侧)设置有间隔壁74,间隔壁74具有连通发动机室C1和冷凝器室C2的连接口30。间隔壁74载置在横框架73a上,横框架73a架设在倾斜框架73与冷凝器室C2的纵向框架73b之间。
连接口30是沿上下方向贯通收纳室C内的发动机罩31的贯通孔。在连接口30拆装自如地安装有内部过滤器35,该内部过滤器35具有被金属板等框材加强了的金属网或冲孔金属等过滤材料。内部过滤器35允许空气通过,并且不允许秸秆屑等尘埃通过。由此,因为空气被内部过滤器35过滤,所以即使为处于发动机室C1被尘埃污染的状态且尘埃从发动机室C1流入冷凝器室C2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发动机室C1的尘埃对冷凝器室C2造成污染。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连接口30而言,图示了设置前后一对的情况,但是连接口30也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
对收纳室C内的空气流进行说明。如图37所示,在第二送风机38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动作的情况下,利用第二送风机38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吸入外部气体。在第二送风机38在第一动作模式下停止的情况下,经由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吸入外部气体,并且通过第一送风机37通过连接口30的内部过滤器35所进行的吸入,经由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吸入外部气体。因此,在第一动作模式下,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的堵塞不断进行。
另一方面,在第二动作模式下,第二送风机38停止且第一送风机37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空气。第一送风机37朝向防尘壳体8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从发动机室C1朝向外部通过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而排出。另一部分通过内部过滤器35而被过滤并流向冷凝器室C2,进而从冷凝器室C2朝向外部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而排出。由此,在第二动作模式下,对于第二动作模式而言,空气向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逆流而使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和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再生(所谓的逆流清洗)。在本实施方式中,中央控制部在规定时刻交替切换第一动作模式和第二动作模式。作为该规定时刻,例如,每隔60秒将第一动作模式切换为第二动作模式并执行10秒,之后再次开始执行第一动作模式,以后进行重复的动作。
如上所述,能够提供一种能够使允许空气向收纳室流通并且对包含于该空气中的尘埃进行过滤的防尘过滤器适当地再生的作业机。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具有过滤件的内部过滤器35拆装自如的情况。但是,不限于内部过滤器35拆装自如的情况。例如,有时也将过滤件固定于连接口30的外周(发动机罩31)。
(2)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连接口30安装有具有过滤件的内部过滤器35的情况,但有时也不安装内部过滤器35。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动作模式下,说明了第二送风机38停止的情况,但也可以使第二送风机38减速,以此来代替使第二送风机38停止。该情况下的第二送风机38的减速程度原则上要达到使空气逆向流入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的程度。
(4)如图39所示,也可以具备逆止阀30a(逆止机构),该逆止阀30a允许发动机室C1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30流入冷凝器室C2内,并且阻止冷凝器室C2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30流入发动机室C1内。逆止阀30a构成为从上方封闭连接口30并且能够绕前后方向的轴心摆动开闭。逆止阀30a被未图示的扭簧向关闭侧摆动施力。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第一送风机37朝向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朝向逆止阀30a流动,所以逆止阀30a抵抗所述扭簧的作用力从关闭状态向打开侧摆动。这样,通过打开逆止阀30a,使第一送风机37朝向第一防尘过滤器部80L吹送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连接口30流入冷凝器室C2内。另一方面,即使冷凝器室C2内的空气朝向逆止阀30a流动,逆止阀30a也不会从关闭状态向打开侧摆动。由此,从外部通过第二防尘过滤器部80U流入冷凝器室C2内的空气(外部气体)不会通过连接口30流入发动机室C1内。
应予说明,本发明的“逆止机构”并不限于逆止阀30a。该“逆止机构”也可以是逆止阀30a以外的机构,只要其具有允许发动机室C1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30流入冷凝器室C2内并且阻止冷凝器室C2内的空气通过连接口30流入发动机室C1内的功能即可。
应予说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其他实施方式,以下相同)所公开的结构只要不产生矛盾就可以与其他实施方式所公开的结构组合来使用,另外,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而已,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改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作联合收割机、水田作业机、拖拉机等作业机。

Claims (5)

1.一种作业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驾驶部;
收纳室,其设置于所述驾驶部的下方;
分隔壁,其将所述收纳室分隔为收纳发动机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防尘过滤器,其从机体横向外侧覆盖所述收纳室,并且允许空气流通;
所述发动机用的散热器,其在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防尘过滤器之间;
第一送风机,其在所述第一空间中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散热器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所述散热器送风;
在所述分隔壁的机体横向外侧部分,设置有将所述第一空间和所述第二空间连通的连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隔壁具有允许空气流通的内部过滤器,
所述内部过滤器相对于所述连接口拆装自如。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空间中具备相对于所述散热器另设的热交换器和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第二送风机,
所述第二送风机将经由所述防尘过滤器吸入的外部气体朝向所述热交换器吹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送风机能够在经由所述防尘过滤器吸入外部气体的第一动作模式和朝向所述防尘过滤器送风的第二动作模式之间变更模式,
所述第二送风机在所述第一送风机为所述第二动作模式时停止动作。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作业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作业机具备逆止机构,所述逆止机构允许所述第一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二空间内,并且阻止所述第二空间内的空气通过所述连接口流入所述第一空间内。
CN201910422656.5A 2018-05-22 2019-05-21 作业机 Pending CN1105080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98179 2018-05-22
JP2018-098179 2018-05-22
JP2018195258A JP7090526B2 (ja) 2018-05-22 2018-10-16 作業機
JP2018-195258 2018-10-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8067A true CN110508067A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22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22656.5A Pending CN110508067A (zh) 2018-05-22 2019-05-21 作业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8067A (zh)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04906A (en) * 1972-07-04 1975-09-03 Deere & Co Self-cleaning cooling air fil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949429A (ja) * 1995-08-08 1997-02-18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ラジエータ除塵装置
US20070012000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Maas Brian J Agricultural working vehicle with air scoop for air intake system
US20080256915A1 (en) * 2007-04-18 2008-10-23 D Hondt David S Self-cleaning blow-off
EP2169191A1 (en) * 2008-09-30 2010-03-31 Perkins Engine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a filter
CN101780763A (zh) * 2009-01-07 2010-07-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的进气导入结构
CN102049162A (zh) * 2009-11-04 2011-05-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系统
EP2368417A1 (de) * 2010-03-24 2011-09-28 Deere & Company Erntemaschine mit einer Siebeinrichtung für Kühlluft
US20140048346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Cnh America Llc Air Intake Configuration for an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DE102013100202A1 (de) * 2013-01-10 2014-07-10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Ansaugsystem für Kühlluft
JP2014167286A (ja) * 2013-02-28 2014-09-11 Iseki & Co Ltd 作業車両
JP2014196717A (ja) * 2013-03-29 2014-10-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5019596A (ja) * 2013-07-16 2015-02-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WO2015141359A1 (ja) * 2014-03-17 2015-09-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CN105980683A (zh) * 2014-01-24 2016-09-28 伊顿公司 用于农业机械的冷却系统和空气输送系统
WO2016157651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205694306U (zh) * 2014-09-02 2016-11-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JP6032569B2 (ja) * 2014-06-26 2016-11-3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US20170009639A1 (en) * 2014-03-20 2017-01-12 Yanmar Co., Ltd. Engine device and stationary work machine having same mounted thereon
CN106794787A (zh) * 2014-10-16 2017-05-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CN106912255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6983718U (zh) * 2016-10-31 2018-02-09 Ls美创有限公司 农业工作车辆的防异物流入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404906A (en) * 1972-07-04 1975-09-03 Deere & Co Self-cleaning cooling air filter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H0949429A (ja) * 1995-08-08 1997-02-18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エンジンラジエータ除塵装置
US20070012000A1 (en) * 2005-07-15 2007-01-18 Maas Brian J Agricultural working vehicle with air scoop for air intake system
US20080256915A1 (en) * 2007-04-18 2008-10-23 D Hondt David S Self-cleaning blow-off
EP2169191A1 (en) * 2008-09-30 2010-03-31 Perkins Engines Compan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generating a filter
CN101780763A (zh) * 2009-01-07 2010-07-2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机动车的进气导入结构
CN102049162A (zh) * 2009-11-04 2011-05-11 研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过滤系统
EP2368417A1 (de) * 2010-03-24 2011-09-28 Deere & Company Erntemaschine mit einer Siebeinrichtung für Kühlluft
US20140048346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Cnh America Llc Air Intake Configuration for an Agricultural Harvesting Machine
DE102013100202A1 (de) * 2013-01-10 2014-07-10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Ansaugsystem für Kühlluft
JP2014167286A (ja) * 2013-02-28 2014-09-11 Iseki & Co Ltd 作業車両
JP2014196717A (ja) * 2013-03-29 2014-10-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JP2015019596A (ja) * 2013-07-16 2015-02-02 株式会社クボタ 収穫機
CN105980683A (zh) * 2014-01-24 2016-09-28 伊顿公司 用于农业机械的冷却系统和空气输送系统
WO2015141359A1 (ja) * 2014-03-17 2015-09-24 株式会社ケーヒン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70009639A1 (en) * 2014-03-20 2017-01-12 Yanmar Co., Ltd. Engine device and stationary work machine having same mounted thereon
JP6032569B2 (ja) * 2014-06-26 2016-11-30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作業車輌の原動部構造
CN205694306U (zh) * 2014-09-02 2016-11-23 株式会社久保田 普通型联合收割机
CN106794787A (zh) * 2014-10-16 2017-05-31 洋马株式会社 作业车辆
WO2016157651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ヤンマー株式会社 作業車両
CN106912255A (zh) * 2015-12-25 2017-07-04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
CN206983718U (zh) * 2016-10-31 2018-02-09 Ls美创有限公司 农业工作车辆的防异物流入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李晓飞: "牵引式柠条平茬收获机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923553A (zh) 作业车的座舱
JP6877259B2 (ja) 収穫機
JP4404875B2 (ja) 作業車の外気導入構造
JP6983516B2 (ja) 作業車
JP4443485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CN110508067A (zh) 作业机
JP7090526B2 (ja) 作業機
JP4681502B2 (ja) トラクタの空調構造
JP4681503B2 (ja) 作業車の空調用外気取り入れ構造
JP4681501B2 (ja) 作業車
JP2008080872A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取付構造
JP4908689B2 (ja) 移動用車両のキャビン
JP6942084B2 (ja) コンバイン
JP4681523B2 (ja) 作業車の防水シール構造
JP2008005770A (ja) キャビン付きコンバイン
JP4960998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JP2009255919A5 (zh)
JP4443486B2 (ja) 作業車のキャビン用空調構造
JP4138152B2 (ja) トラクタの空調装置構造
JP2019202609A (ja) 作業機
JP4880732B2 (ja) 作業車の空調構造
JP5391187B2 (ja) 作業車
JP6804399B2 (ja) コンバイン
CN111918544B (zh) 联合收割机
JP4681522B2 (ja) 作業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