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436B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506436B CN110506436B CN201780089537.1A CN201780089537A CN110506436B CN 110506436 B CN110506436 B CN 110506436B CN 201780089537 A CN201780089537 A CN 201780089537A CN 110506436 B CN110506436 B CN 11050643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ata
- transmissio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packet
- transmission mo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8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102100026679 Carboxypeptidase Q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166333 Homo sapiens CPQ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34 dela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771 impai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61 standard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3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 H04W28/0236—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communication conditions radio quality, e.g. interference, losses or dela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7—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41—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relying on flow classification, e.g. using integrated services [IntServ]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向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而无线连接的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控制部,在表示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条件是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及发送部,在所述数据是第1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在所述数据是第2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功能手机)的流量占据网络资源的一大半。并且,移动终端所使用的流量今后也有进一步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随着IoT(Internet of a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监视系统)的展开,需要与具备各种请求条件的服务对应。因此,在下一代(例如,5G(第5代移动体通信))的通信规格中,在4G(第4代移动体通信)的标准技术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实现高数据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下一代通信规格,在3GPP的作业部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 WG2等)中进行了技术研讨。
如上所述,为了与各种服务对应,在下一代的通信规格(例如,5G)中,想必分类成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型移动宽带)、Massive MTC(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s:机械式通信)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式通信)的多个使用例的支持。
并且,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规格中,关于无线通信的功能,作为分割为一连串的层(layer)的协议栈(又称为分层型协议)而规定规格。例如,作为第一层而规定物理层,作为第二层而固定数据链路层,作为第三层而规定网络层。在LTE等的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二层被分割成多个子层,由MAC(Medium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电链路控制)层、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会聚协议)层构成。并且,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一层由PHY(Physical:物理)层构成,第三层由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电资源控制)层构成(RRC层仅为控制平面)。另外,如上述,MAC层、RLC层、PDCP层是第二层的子层,因此可将这些层称为MAC子层、RLC子层、PDCP子层。
无线通信系统的发送装置中的各个层针对来自上位层的数据块(还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而进行附加报头等依据规定的协议的处理,从而生成接收装置中的对等进程之间交换的信息单位即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并传送到下位层。例如,在LTE的RLC层中,将来自作为上位层的PDCP层的数据块即PDCP-PDU作为RLC-SDU,在限制为从下位层通知的TB(Transport Block:传输块)长度的范围中将多个RLC-SDU连结等来生成RLC-PDU。这样的RLC-PDU在附加具有RLC层中的序列编号(SN:Sequence Number)的RLC报头的状态下传送到下位层即MAC层。
在无线通信系统的接收装置中的各个层接收来自下位层的数据块(又称为PDU),将去除报头等而取出的数据块(又称为SDU)传送到上位层。例如,在LTE的RLC中,参照附加到来自下位层即MAC层的数据块(又称为MAC-SDU、RLC-PDU)的RLC报头,进行将储存在一个RLC-PDU的多个RLC-SDU重建等处理,向上位层即PDCP层传送RLC-SDU。此时,为了对上位层补偿RLC-SDU的顺序,在RLC-SDU的重建中,基于RLC报头所具有的RLC序列编号而进行整序处理。并且,在探测到RLC序列编号中发生遗漏的情况下,对发送装置执行请求RLC-PDU的重发的RLC重发控制。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211V14.1.0(2017-01)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2V14.1.1(2017-01)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3V14.1.0(2017-01)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300V14.1.0(2016-12)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21V14.1.0(2016-12)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2V13.2.0(2016-07)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3V14.1.0(2016-12)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31V14.1.0(2017-01)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413V14.1.0(2017-01)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 36.423V14.1.0(2017-01)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5V13.1.1(2016-09)
非专利文献12:3GPP TR 38.801V1.0.0(2016-12)
非专利文献13:3GPP TR 38.802V1.1.0(2017-01)
非专利文献14:3GPP TR 38.803V1.1.0(2017-01)
非专利文献15:3GPP TR 38.804V0.4.0(2016-12)
非专利文献16:3GPP TR 38.900V2.0.0(2016-06)
非专利文献17:3GPP TR 38.912V0.0.2(2016-09)
非专利文献18:3GPP TR 38.913V1.0.0(2016-10)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5G等下一代的通信系统中,如上所述,想必有各种使用例。需要用于与假设的各种使用例对应的各层中的收发处理,例如,用于与容许延迟不同的多个数据(例如,eMBB数据和URLLC数据)对应的各层中的收发处理。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进行与容许延迟量不同的数据相关的所希望的收发处理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向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而无线连接的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控制部,在表示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条件是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及发送部,在所述数据是第1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在所述数据是第2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
发明效果
本公开可进行与容许延迟量不同的数据相关的所希望的收发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
图3是表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
图4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
图5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102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9是表示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5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0是表示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11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1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例子的图。
图12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2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3是表示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204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
图15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3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图16是表示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4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本说明书中的课题及实施例为一例,对本申请的权利范围不具有限定作用。特别是,即便记载的表述不同,但只要技术上相同,则即便使用了不同的表述,也可适用本申请的技术,并非限定权利范围。
[第1实施方式]
首先,对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2。无线通信装置100-1是发送数据的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00-2是接收数据的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
无线通信装置100-1利用包括表示发送顺序的连续的编号即发送编号的分组,向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100-2发送数据。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1具备控制部,在表示与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数据的发送条件是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进而,无线通信装置100-1具备发送部,在数据为第1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在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
无线通信装置100-2从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装置100-1接收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而发送的数据。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2具有接收包括数据的分组的接收部。进而,无线通信装置100-2具有处理部,在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该处理部进行第1接收处理,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该处理部进行第2接收处理。在第1接收处理中,当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处理部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当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不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不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并且,在第2接收处理中,当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即,与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编号无关),处理部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
图1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中的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0具备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12。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2经由无线而连接,例如利用分组而进行数据的收发。无线通信装置100-1例如为基站装置。无线通信装置100-2例如为便携式电话等终端装置、服务器、主机等计算机。并且,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1为终端装置或计算机,无线通信装置100-2为基站装置。进而,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2例如具有发送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图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100-1)和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图1中的无线通信装置100-2)的两个装置的结构。
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2例如彼此根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IP(Internet Protocol:互联网协议)而进行通信。并且,无线通信装置100-1、100-2具有未图示的处理器、储存器、存储器,将存储于储存器的程序装载到存储器,通过执行处理器所装载的程序,从而构建控制部101、发送部102、接收部103及处理部104,执行各个处理。
无线通信装置100-1生成或从其他装置接收发送到无线通信装置100-2的数据,并开始数据的发送处理。在发送条件为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数据的发送条件为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将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
发送条件例如为数据到达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100-2为止的时间等与发送时间相关的条件。在发送条件为与发送时间相关的条件的情况下,例如为表示数据到达使用所发送的数据的应用程序(例如,包括在无线通信装置100-2中)为止的容许时间的容许延迟时间。
并且,发送条件例如为数据的重要度、紧急度。重要度、紧急度例如通过生成数据的应用程序、装置而设定,并包括在数据的一部分、用于发送数据的报头部。
第1数据和第2数据通过发送条件的差异而被分类。例如,第2数据与第1数据相比,是紧急度更高的数据。并且,例如,第2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比第1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短。
例如在容许延迟时间(发送条件)为规定的小于阈值(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并且,例如在容许延迟时间(发送条件)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控制部101将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
在数据为第1数据的情况下,发送部102在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在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在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下进行发送。
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例如为作为数据链路层(第二层)的一层的RLC层。RLC层例如为利用时序编号而管理分组的发送顺序,并进行分组的重发控制等的层。
发送模式例如为在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为RLC层的情况下,与接收确认即ACK(acknow ledgement:确认)分组相关的发送模式,该接收确认用于将数据的接收侧装置接收到数据的情况通知给发送源装置。例如,第1发送模式为AM(Acknow ledged Mode:确认模式)。AM为针对接收侧装置而请求发送ACK的发送模式。另一方面,例如第2发送模式为UM(Unacknow ledged Mode:未确认模式)。UM为针对接收侧装置而不请求发送ACK的发送模式。在AM和UM中,例如由发送侧装置识别数据的发送完成为止的时间(发送完成时间)不同。发送侧装置在AM中,直到接收针对所发送的数据的ACK为止不识别发送完成。另一方面,发送侧装置在UM中,在发送了数据时识别发送完成。即,能够以UM比AM少的顺序发送数据,因此发送完成时间短,例如有时适合紧急度高的数据的发送。
另外,第2发送模式可以是TM(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TM为透过RLC层这一层的模式,是与UM同样地,对接收侧装置不请求ACK的发送的发送模式。
发送部102例如在AM(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第1数据,并在UM(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比第1数据容许延迟时间短的第2数据。由此,根据所发送的数据的特性(发送条件),可分开使用发送模式,可在适当的发送模式下发送数据。
无线通信装置100-2的接收部103接收在第1发送模式或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在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处理部104进行第1接收处理。
当在第1接收处理中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处理部104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当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不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不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例如为执行了与包括在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分组中最新发送的(即,发送编号最大)分组。
与数据对应的处理例如为向具有无线通信装置100的应用程序即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传递该接收数据的处理。该应用程序是图1中的AP(Application Program:应用程序)105。并且,例如在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为RLC层的情况下,与数据对应的处理为向更上位层(例如,第三层的RRC层)传递数据的处理。
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2在第1接收处理中以发送编号为1、2、5、4、3的顺序接收分组。在该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2按照发送顺序接收发送编号1、2的分组,将发送编号1、2的数据传递给AP105。无线通信装置100-2接着接收发送编号5的分组,但在将数据传递给AP105的分组中,不与发送编号最大的分组(事先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编号2连续,因此保留发送编号5的分组的数据。同样地,无线通信装置100-2还保留发送编号4的分组的数据。并且,当接收到发送编号3的分组时,因为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编号2连续,因此无线通信装置100-2将发送编号3及所保留的发送编号4、5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AP105。
并且,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处理部104进行第2接收处理。
在第2接收处理中接收到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或不连续的发送编号的分组时,处理部104执行与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
例如,无线通信装置100-2在第2接收处理中接收发送编号为4的分组。但是,假设无线通信装置100-2在第1发送模式下接收了发送编号为1、2的分组。在该情况下,即便所接收的分组的发送编号4不与事先所接收到的发送编号2的分组连续,但无线通信装置100-2将发送编号4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对象的应用程序。
即,在第1发送模式下接收到分组的情况下,如果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编号为连续编号,则无线通信装置100-2传递给AP105,在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编号为非连续编号的情况下,不传递给AP105而保留,等待接收连续编号的分组。另一方面,在接收到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分组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100-2与发送编号无关地,不等待其他的分组的接收而向AP105传递数据。由此,例如即便在因在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的分组的无线区间中的遗漏而等待分组的重发的情况下,无线通信装置也能够针对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先行执行与数据对应的处理(例如,向应用程序传递的处理)。
[第2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的结构例>
图2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的结构例的图。无线通信系统10具有终端装置100、基站装置200及网络300。无线通信系统10例如为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通信规格对应的通信系统。
终端装置100例如为便携终端、计算机等无线通信装置。终端装置100例如与基站装置200无线连接,经由基站装置200而与网络300进行通信。终端装置100从基站装置200、网络300下载数据或接受服务的提供。并且,终端装置100例如根据TCP/IP而与基站装置200、网络300进行通信。
基站装置200是中继终端装置100所收发的分组的无线通信装置。基站装置200例如为LTE中的eNodeB(evolved Node B)等基站装置。并且,基站装置200可以是开关、路由器等网络设备。进而,基站装置200可以是与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
网络300例如既可以是因特网,也可以是由专用线构成的内联网。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示出基站装置200从网络300接收数据,并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情况下的例子。但是,数据可从终端装置100发送到基站装置200。
<基站装置的结构例>
图3是示出基站装置200的结构例的图。基站装置200具有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210、储存器220、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存储器230、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网络接口卡)240及RF(Radio Frequency:无线电频率)回路250。
储存器220是存储程序、数据的闪存、HDD(Hard Disk Drive:硬盘驱动器),或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器)等辅助存储装置。储存器220存储通信控制程序221及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222。
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222是存储对所发送的分组附加的序列号的表。基站装置200例如将最后发送的分组的序列号存储到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222。
存储器230是装载存储于储存器220的程序的区域。并且,存储器230、程序用作存储数据的区域。
NIC240是与网络300连接的网络接口。基站装置200经由NIC240而与其他通信装置、网络300之间进行分组的收发,从而中继终端装置100的通信。
RF电路250是与终端装置100进行无线通信(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250例如具有天线,接收由终端装置100发送的分组(电波)或向终端装置100发送分组(电波)。
CPU210是将存储于储存器220的程序装载到存储器230,并执行所装载的程序而实现各个处理的处理器。
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而进行通信控制处理。通信控制处理是对由终端装置100进行的通信进行中继或与终端装置100进行通信的处理。基站装置200在通信控制处理中,例如将由终端装置100接收到的分组发送到分组的发送目的地。并且,基站装置200在通信控制处理中,例如从网络300接收发送到终端装置100的分组,并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所接收到的分组。
CPU210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所具有的数据类别分类模块2211,从而构建控制部,并进行数据类别分类处理。数据类别分类处理是对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类别进行分类的处理。数据类别是用于识别发送数据的发送模式的类别,将在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称为第1数据,将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称为第2数据。基站装置200在数据类别分类处理中,根据所发送的数据的发送条件而对数据类别进行分类。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作为发送条件的例子而使用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并对数据类别进行分类。
并且,CPU210通过执行通信控制程序221所具有的数据发送模块2212而构建发送部,并进行数据发送处理。数据发送处理是在与由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数据类别对应的发送模式下发送数据的处理。发送模式表示与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例如,作为网络层的一个的RLC层)中的发送方法的种类。在第2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作为第1发送模式的例子而使用AM,作为第2发送模式的例子而使用UM而发送数据。
<终端装置的结构例>
图4是表示终端装置100的结构例的图。终端装置100具有CPU110、储存器120、DRAM等存储器130及RF电路150。
储存器120是存储程序、数据的闪存、HDD或SSD等辅助存储装置。储存器120存储通信程序121及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
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是存储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的表。终端装置100例如将最后接收到的或最后执行与数据对应的处理的分组的序列号及所保留的分组的序列号存储到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作为与数据对应的处理的例子,使用向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传递数据的处理。
存储器130是装载存储于储存器120的程序的区域。并且,作为存储器130、程序存储数据的区域而使用。
RF电路150是与基站装置200之间进行无线通信(无线连接)的装置。RF电路150例如具有天线,向基站装置200发送分组(电波)或从基站装置200接收分组(电波)。
CPU110是将存储于储存器120的程序装载到存储器130,并执行所装载的程序而实现各个处理的处理器。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而进行通信处理。通信处理是经由基站装置200而与网络300之间进行通信或与基站装置200之间进行通信的处理。
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所具有的发送模式判断模块1211而构建接收部并进行发送模式判断处理。发送模式判断处理是判断终端装置100所接收到的分组的、由基站装置200发送的发送模式的处理。在第2实施方式中,终端装置100作为判断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发送模式的例子,使用分组的LCH(Logical Channel:逻辑信道)的编号而进行判断。
并且,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所具有的第1发送模式接收模块1212而构建处理部,并进行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是根据终端装置100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而将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对象的应用或进行保留的处理。
进而,CPU110通过执行通信程序121所具有的第2发送模式接收模块1213而构建处理部,并进行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与终端装置100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无关地,将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对象的应用的处理。
<数据收发处理>
图5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例子的图。图5的序列是从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终端装置100所具有的应用程序所使用的数据的序列的例子。另外,基站装置200从网络300(未图示)接收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基站装置200接收以数据D1、D2、D3、D4的顺序发送的数据。并且,数据D1、D2、及D3的数据类别为第1数据,数据D4的数据类别为第2数据。
当接收到发送给终端装置100的数据D1时,基站装置200进行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
图6是表示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基站装置200确认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的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S101-1)。并且,如果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小于规定的阈值(S101-2的是),则基站装置200将所发送的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S101-3)。另一方面,在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不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S101-2的否),基站装置200将发送的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S101-4)。基站装置200基于容许延迟时间而分类数据类别,从而例如能够分类数据的紧急度。
返回到图5的序列,基站装置200在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中将数据D1分类为第1数据(图6的S101-4),并进行数据发送处理(S102)。
图7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102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在所发送的数据为第1数据的情况下(S102-1的是),基站装置200选择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S102-2)。在未设定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重新生成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基站装置200生成包括发送数据和序列号的分组(S102-3),并发送在第1发送模式下生成的分组(S102-4)。
另一方面,在所发送的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S102-1的否),基站装置200选择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S102-5)。基站装置200生成包括发送数据和序列号的分组(S102-6),并发送在第2发送模式下生成的分组(S102-7)。
当发送分组时,基站装置200更新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222(S102-8),结束处理。
返回到图5的序列,基站装置200进行数据发送处理S102,向终端装置100发送分组(S103)。分组S103的序列号例如为1,LCH编号为1。以下,有时将序列号为x(x为整数)的序列号表示为SNx,将LCH编号为y(y为整数)的LCH表示为LCHy。例如,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为LCH1,因此发送SN1、LCH1的分组S103。
当接收到分组时,终端装置100进行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
图8是表示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确认所接收到的分组的LCH编号(S104-1)。在LCH为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编号的情况下(S104-2的是),终端装置100进行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4-3),在LCH为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编号的情况下(S104-2的否),终端装置100进行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4-4),并结束处理。
返回到图5的序列,终端装置100进行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并进行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5,图8的S104-3)。
图9是表示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5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在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连续的情况下(S105-1的是),终端装置100判断是否存在保留的数据(S105-2)。
在不存在所保留的数据的情况下(S105-2的否),终端装置100向应用程序传递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S105-3)。另一方面,在存在所保留的数据的情况下(S105-2的是),终端装置100将所保留的数据和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S105-4)。
另一方面,在所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不连续的情况下(S105-1的否),终端装置100保留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S105-5)。
并且,终端装置100更新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S105-6)并结束处理。
返回到图5的序列,终端装置100在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05中为初次接收分组,因此判断为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连续(图9的S105-1的是),并且因为不存在保留的数据(图9的S105-2的否),因此将包括在分组中的数据D1传递给应用程序(S106,图9的S105-3)。
以后,基站装置200在每当发生向终端装置100发送数据的契机时进行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在图5的序列中省略数据类别分类处理S101的记载。并且,终端装置100在以后每次接收到分组时进行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在图5的序列中省略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104的记载。
基站装置200接收数据D2及D3,进行与分组S103的发送相同的处理,将SN2、LCH1的分组及SN3、LCH1的分组发送到终端装置100(S107,S109)。
终端装置100与接收分组S103时的情况同样地接收分组S107,将包括在分组S107中的数据D2传递给应用程序(S108)。但是,在图5的序列中,例如因无线区间中的电波状态的劣化,分组S109无法到达终端装置100。
并且,当接收到数据类别为第2数据的数据D4(例如,容许延迟时间小于规定的阈值的数据)时,基站装置200在数据发送处理S102中选择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2(图7的S102-5),将SN4、LCH2的分组发送到终端装置100(S110,图7的S102-6,7)。
当接收到分组S110时,终端装置100判断为LCH2是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图8的S104-2的否),进行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11,图8的S104-4)。
图10是表示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11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将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S111-1)。并且,更新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S111-2)。在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11中,终端装置100在不判断所接收到的序列号是否连续的情况下(即,不管序列号连续还是不连续),将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
返回到图5的序列,终端装置100在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111中将包括在分组S110中的数据D4传递给应用程序(S112,图10的S111-1)。
在第2实施方式中,数据的发送侧装置(基站装置200)根据所发送的数据的容许延迟时间而分开使用RLC层中的发送模式。由此,数据的发送侧装置能够在与数据的发送条件对应的发送模式下发送数据,可对应各种数据的发送。并且,在所接收到的数据为特定的发送模式(第2发送模式)的情况下,数据的接收侧装置(终端装置100)与序列号无关地进行与接收到的数据对应的处理。由此,例如当接收到紧急性高且需要尽快处理的紧急数据时,即便在紧急数据之前发送的数据未到达的情况下,数据的接收侧装置也能够事先处理紧急数据。
[第3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数据收发处理>
图11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10中的数据收发处理的例子的图。图11的序列是从基站装置200向终端装置100发送终端装置100所具备的应用程序使用的数据的序列的例子。下面,对图5的序列的数据发送处理S102与图11的序列的数据发送处理S200之间的差异进行说明。
图12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2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在所发送的数据为第1数据的情况下(S200-1的是),基站装置200选择与第1发送模式对应的LCH(S200-2)。以下,处理S200-3、S200-4及处理S200-8与图7中的处理S102-3、S102-4及处理S102-8相同。
另一方面,在所发送的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S200-1的否),基站装置200选择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S200-5)。基站装置200生成包括发送数据和序列号的分组(S200-6),在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规定数量的所生成的分组(S200-7)。
规定数量例如为2个以上。基站装置200通过发送多个包括第2数据的分组,从而能够提高包括第2数据的分组到达终端装置100的概率。另外,在规定数量为1个的情况下,数据发送处理S200进行与图7中的数据发送处理S102相同的处理。
下面,在图11的序列的说明中,从图11的序列中的处理S101及处理S103到处理S109为止与从图5的序列的处理S101及处理S103到处理S109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当接收到数据类别为第2数据的数据D4时,基站装置200在数据发送处理S200中选择与第2发送模式对应的LCH(图12的S200-5),将SN4、LCH2的规定数量(例如3)的分组发送到终端装置100(S201~S203,图12的S200-6,7)。并且,终端装置100接收分组S201、分组S202及分组S203,并进行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204)。
图13是表示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204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确认是否已接收完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的分组(S204-1)。在未接收到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的分组的情况下(S204-1的否),终端装置100将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传递给应用程序(S204-2)。并且,更新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122(S204-3)。
另一方面,在已接收完与接收到的分组的序列号相同的序列号的分组的情况下(S204-1的是),终端装置100废弃所接收到的分组的数据(S204-4),并结束处理。
返回到图11的序列,终端装置100在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204中将包括在分组S201中的数据D4传递给应用程序(S112)。并且,终端装置100接收分组S202,并接收完相同的序列号(SN4)的分组即分组S201(图13的S204的是),因此废弃包括在所接收到的分组S202的数据D4(图13的S204-4)。终端装置100同样地废弃包括在分组S203中的数据D4。
在第3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发送多个包括第2数据的分组,从而提高包括第2数据的分组到达终端装置的概率,并提高可靠性。并且,终端装置100通过废弃相同序列号的分组的数据,从而防止将相同的第2数据重复地传递给应用程序。
[第4实施方式]
接着,对第4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4是表示第4实施方式中的协议栈的例子的图。例如,在5G中,有时在第2层内规定新的层(以下,有时称为新层L1)。在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在位于第2层的最上位的新层L1(例如,New AS子层,或SDAP(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服务数据适配协议))中对第2数据进行标注。
图15是表示数据发送处理S3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在发送数据是第1数据的情况下(S300-1的是),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第1数据的处理(S300-2~S300-4)。处理S300-2到处理S300-5是与图7中的处理S102-2到处理S102-4相同的处理。
另一方面,基站装置200在发送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S300-1的否),在新层L1中实施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S300-6)。基站装置200例如在新层L1的报头部设定第2数据用的标志(例如,1的情况下表示是第2数据),并将该标志设为1。并且,基站装置200例如在作为下位层的PDCP层的报头部设定第2数据用的标志,将该标志设为1。但是,通过将作为下位层的PDCP层的报头部的标志设为1,从而有时会损坏PDCP层的数据的匹配性(例如,存在奇偶校验、认证随机数等使用报头部的数据而生成的数据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新层L1针对PDCP层的处理而请求由报头部的变更实现的数据的再构建(再计算)或在新层L1中的处理中需要再构建PDCP层的数据。
并且,基站装置200进行发送第2数据的处理(S300-7~S300-9),并更新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222(S300-5)而结束处理。另外,处理S300-7到处理S300-9是与图7中的处理S102-5到处理S102-7相同的处理。
图16是表示发送模式判断处理S400的处理流程图的例子的图。终端装置100判断是否进行表示是所接收到的分组的第2数据的标注(S400-1)。关于是否进行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的判断,例如通过确认设定于PDCP层的报头部的第2数据用的标志的值而进行。并且,关于判断是否进行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例如通过确认设定于新层L1的报头部的第2数据用的标志的值而进行。
在进行了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的情况下(S400-1的是),终端装置100进行第2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400-2),在进行了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的情况下(S400-1的否),终端装置100进行第1发送模式接收处理(S400-3)。
在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作为在第2层中规定的新的层的处理,进行表示所发送的数据为第2数据的标注。由此,基站装置200即便在规定了新层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与数据类别对应的发送。
另外,在第4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200实施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进而根据数据类别而分开使用发送模式。但是,在实施了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的情况下,基站装置200可以不根据数据类别而分开使用发送模式。并且,终端装置100根据是否进行表示是第2数据的标注来判断数据类别(或发送模式),但例如第2实施方式所示,也可以按照LCH编号来判断发送模式。
[其他的实施方式]
可将各个实施方式中的处理分别进行组合。
例如,基站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进行第1~第4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同样地,例如,终端装置(无线通信装置)可进行第1~第4实施方式中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
(符号说明)
10…无线通信系统
100…终端装置(无线通信装置)
101…控制部
102…发送部
103…接收部
104…处理部
105…AP
110…CPU
120…储存器
121…通信程序
1211…发送模式判断模块
1212…第1发送模式接收模块
1213…第2发送模式接收模块
122…接收侧序列号信息表
130…存储器
150…RF电路
200…基站装置
210…CPU
220…储存器
221…通信控制程序
2211…数据类别分类模块
2212…数据发送模块
222…发送侧序列号信息表
230…存储器
240…NIC
250…RF电路
300…网络
Claims (9)
1.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向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而无线连接的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控制部,在表示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条件是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及
发送部,在所述数据是第1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使用第1信道进行发送,在所述数据是第2数据的情况下,该发送部使用第2信道进行发送,其中,该第1信道对应于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了数据,该第2信道对应于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1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不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直到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为止,
所述第2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发送条件是表示在所述数据的发送中容许的延迟时间的容许延迟时间,
所述第2发送条件是比所述第1发送条件短的容许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2发送模式中的直到完成所述分组的发送为止的发送完成时间比所述第1发送模式中的发送完成时间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所述数据时,所述发送部使用第1无线信道,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所述数据时,所述发送部使用与所述第1无线信道不同的第2无线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是RLC即无线电链路控制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当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所述数据时,所述发送部在多个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位于最上位的层中,将表示所述数据是第2数据的信息包括在发送所述数据的分组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所述数据时,所述发送部发送多次所述数据。
8.一种无线通信装置,其从无线连接的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来发送的数据,
该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包括所述数据的分组;
处理部,在使用表示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第1数据时所使用的第1信道发送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第1接收处理,在使用所述发送条件为第2发送条件的第2数据时所使用的第2信道发送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第2接收处理,其中,该第1信道对应于第1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了数据,该第2信道对应于第2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
其中,所述第1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不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直到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为止,
所述第2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其他的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
9.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其具备第1无线通信装置和向利用包括发送编号的分组而无线连接的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发送数据的第2无线通信装置,其中,
所述第2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控制部,在表示与所述数据的发送相关的条件的发送条件是第1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1数据,在所述数据的发送条件是与所述第1发送条件不同的第2发送条件的情况下,该控制部将所述数据分类为第2数据;及
发送部,在所述数据为第1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使用第1信道进行发送,在所述数据为第2数据的情况下,所述发送部使用第2信道进行发送,其中,该第1信道对应于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1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1发送模式下发送了数据,该第2信道对应于与所述无线连接相关的层中的第2发送模式,且判断为是在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中在所述第2发送模式下发送的数据,
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具备:
接收部,其接收包括所述数据的分组;及
处理部,在使用所述第1信道发送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第1接收处理,在使用所述第2信道发送所述接收到的分组的情况下,所述处理部进行第2接收处理,
其中,所述第1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当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不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直到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分组为止,
所述第2发送模式为如下的发送模式:当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接收到发送编号与事先接收到的分组连续的或不连续的分组时,使所述第1无线通信装置执行与包括在所述接收到的分组中的数据对应的处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7/015272 WO2018189882A1 (ja) | 2017-04-14 | 2017-04-14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06436A CN110506436A (zh) | 2019-11-26 |
CN110506436B true CN110506436B (zh) | 2023-11-14 |
Family
ID=6379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9537.1A Active CN110506436B (zh) | 2017-04-14 | 2017-04-14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方法及无线通信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00631B2 (zh) |
EP (1) | EP3611961A4 (zh) |
JP (3) | JP7279881B2 (zh) |
CN (1) | CN110506436B (zh) |
WO (1) | WO201818988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87187B2 (en) * | 2019-05-14 | 2021-01-05 | At&T Mobility Ii Llc | Integration of a device platform with a core network or a 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 environment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00056210A (ko) * | 1999-02-13 | 2000-09-15 | 윤종용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불연속 전송모드에서 연속적인 외부순환 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CN1798107A (zh) * | 2004-12-23 | 2006-07-05 | 朗迅科技公司 | 在无线通信中识别数据和/或控制分组 |
CN101170391A (zh) * | 2006-10-27 | 2008-04-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WO2010016150A1 (ja) * | 2008-08-08 | 2010-02-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
CN101816143A (zh) * | 2007-10-03 | 2010-08-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控制装置、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程序、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控制程序 |
CN101874387A (zh) * | 2007-11-27 | 2010-10-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切换期间的无序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1000306A1 (zh) * | 2009-07-02 | 2011-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自回程传输的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2405609A (zh) * | 2009-04-24 | 2012-04-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3120008A (zh) * | 2010-08-03 | 2013-05-22 | 苹果公司 | 在移动无线设备中的网络拥塞期间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3888219A (zh) * | 2014-03-11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收非确认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186019A (zh) * | 2012-03-16 | 2014-12-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97695B2 (ja) * | 1997-05-09 | 2004-02-16 | 株式会社東芝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符号チャネル処理装置 |
NO311320B1 (no) * | 1999-06-08 | 2001-11-1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UMTS-brukerplan for kretssvitsjede data |
FR2819365B1 (fr) | 2001-01-11 | 2003-03-28 | Mitsubishi Electric Telecom Eu | Procede de selection d'une combinaison de formats de transport pour canaux de transport dans une station mobile et station correspondante |
KR100896484B1 (ko) * | 2002-04-08 | 2009-05-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이동통신시스템에서 데이터 전송 무선통신방법 및 무선통신장치 |
ATE370598T1 (de) | 2002-06-07 | 2007-09-15 | Nokia Corp | Verfahren zum senden von verbindungsorientierten oder verbindungslosen daten |
US7318187B2 (en) * | 2003-08-21 | 2008-01-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Outer coding methods for broadcast/multicast content and related apparatus |
KR100608844B1 (ko) | 2004-01-09 | 2006-08-0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VoIP 서비스를 제공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 |
EP1675349B1 (en) * | 2004-12-23 | 2007-10-10 |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 Method for identifying RTP (Real Time Protocol) and RTCP (Real Time Control Protocol) packets based on a packet property |
US7706262B2 (en) | 2005-09-30 | 2010-04-27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Identifying data and/or control packet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JP2007235787A (ja) | 2006-03-03 | 2007-09-13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無線パケット制御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および端末 |
ATE492100T1 (de) * | 2006-03-03 | 2011-01-15 | Huawei Tech Co Ltd | Verfahren zur neuzusammenstellung von daten in einem drahtlosen kommunikationssystem und vorrichtung dafür |
AU2007246434A1 (en) * | 2006-05-01 | 2007-11-15 | Ntt Docomo, Inc. | Base station, mobile station,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8159965B2 (en) | 2007-05-18 | 2012-04-17 | Innovative Sonic Limited | Method of comparing state variable or packet sequence number fo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related apparatus |
KR101394784B1 (ko) | 2007-10-16 | 2014-05-1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고속데이터 전송을 위한 arq 과정의 수행방법 |
WO2011060156A1 (en) * | 2009-11-12 | 2011-05-1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very high throughput operation and capability signaling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CN104247373B (zh) | 2012-08-17 | 2017-08-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包传输方法和装置 |
DE112013006701T5 (de) * | 2013-02-20 | 2015-11-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Drahtlose Vorrichtung |
US20140348080A1 (en) | 2013-05-21 | 2014-11-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plink traffic prioritization at a user equipment (ue) within the same bearer |
BR112015016146A2 (pt) | 2013-10-31 | 2017-07-11 | Huawei Tech Co Ltd | nó de envio e método de reportação de estado de armazenamento temporário |
EP4087355B1 (en) | 2014-01-16 | 2023-11-22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user plane protocol stack in connection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4812000A (zh) * | 2014-01-27 | 2015-07-2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WO2015157912A1 (zh) | 2014-04-15 | 2015-10-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发送端设备与接收端设备 |
JP6431285B2 (ja) | 2014-05-19 | 2018-11-28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基地局 |
US9906332B2 (en) * | 2015-05-29 | 2018-02-27 | Apple Inc. | Radio link control recovery based on medium access feedback |
EP3313132B1 (en) | 2015-08-12 | 2020-05-27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User equipment, network equipment, and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
-
2017
- 2017-04-14 CN CN201780089537.1A patent/CN110506436B/zh active Active
- 2017-04-14 EP EP17905517.3A patent/EP3611961A4/en active Pending
- 2017-04-14 JP JP2019512145A patent/JP727988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04-14 WO PCT/JP2017/015272 patent/WO201818988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
- 2019-10-08 US US16/596,382 patent/US11700631B2/en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2 JP JP2021047865A patent/JP7227510B2/ja active Active
-
2023
- 2023-02-20 JP JP2023024433A patent/JP7502691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00056210A (ko) * | 1999-02-13 | 2000-09-15 | 윤종용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이동통신시스템의 불연속 전송모드에서 연속적인 외부순환 전력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CN1798107A (zh) * | 2004-12-23 | 2006-07-05 | 朗迅科技公司 | 在无线通信中识别数据和/或控制分组 |
CN101170391A (zh) * | 2006-10-27 | 2008-04-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发送装置及接收装置 |
CN101816143A (zh) * | 2007-10-03 | 2010-08-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装置、无线通信控制装置、无线通信方法、无线通信程序、无线通信控制方法、以及无线通信控制程序 |
CN101874387A (zh) * | 2007-11-27 | 2010-10-27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切换期间的无序分组的方法和装置 |
WO2010016150A1 (ja) * | 2008-08-08 | 2010-02-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
CN102405609A (zh) * | 2009-04-24 | 2012-04-04 | 夏普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装置及无线通信方法 |
WO2011000306A1 (zh) * | 2009-07-02 | 2011-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无线自回程传输的切换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3120008A (zh) * | 2010-08-03 | 2013-05-22 | 苹果公司 | 在移动无线设备中的网络拥塞期间用于无线电链路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186019A (zh) * | 2012-03-16 | 2014-12-03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无线通信方法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3888219A (zh) * | 2014-03-11 | 2014-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收非确认无线链路控制层数据的方法及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611961A1 (en) | 2020-02-19 |
WO2018189882A1 (ja) | 2018-10-18 |
EP3611961A4 (en) | 2020-04-01 |
US20230300871A1 (en) | 2023-09-21 |
JP7227510B2 (ja) | 2023-02-22 |
JP2023062123A (ja) | 2023-05-02 |
US11700631B2 (en) | 2023-07-11 |
JPWO2018189882A1 (ja) | 2020-02-20 |
US20200045714A1 (en) | 2020-02-06 |
JP7279881B2 (ja) | 2023-05-23 |
JP7502691B2 (ja) | 2024-06-19 |
JP2021100288A (ja) | 2021-07-01 |
CN110506436A (zh) | 2019-11-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602400B2 (en) | Enhancement of PDCP status report | |
US8988994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reating logical radio link control (RLC) and medium access control (MAC) protocol data units (PDU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9173210B2 (en) | Method for uplink transmission of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and evolved node B | |
CN107005341B (zh) | 无线电设备中的sdu的失序递送 | |
CN111435866B (zh) | 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 |
US8693384B2 (en) | Method for dynamic packet retransmission for radio link control layer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 | |
EP3934313A1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data, and device therefor | |
JP7502691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US20100074178A1 (en) | Method for Indication of Consecutive Data Units in a RAN | |
CN113923720B (zh)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 | |
JP7161123B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通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9756306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和通信设备 | |
EP3637840A1 (en)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im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equipment | |
CN110708723B (zh)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
US12144015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method, and system for wireless connection using a packet including transmission number | |
EP2026490A2 (en) | Transmission metho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 |
KR20210133017A (ko) | 무결성 검사를 수행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 |
US11202226B2 (en) |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imer configur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US20240205984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cessing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packet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22008863A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KR20210132864A (ko) | 패킷을 송수신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