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85509A - 焊丝进给系统 - Google Patents
焊丝进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85509A CN110385509A CN201910260382.4A CN201910260382A CN110385509A CN 110385509 A CN110385509 A CN 110385509A CN 201910260382 A CN201910260382 A CN 201910260382A CN 110385509 A CN110385509 A CN 11038550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mentioned
- connecting portion
- shell
- fe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2—Automatic feeding or moving of electrodes or work for spot or seam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133—Means for feeding electrodes, e.g. drums, rolls,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K—SOLDERING OR UNSOLDERING; WELDING; CLADDING OR PLATING BY SOLDERING OR WELDING; CUTTING BY APPLYING HEAT LOCALLY, e.g. FLAME CUTTING; WORKING BY LASER BEAM
- B23K9/00—Arc welding or cutting
- B23K9/32—Accessor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c Weld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在具备焊丝进给装置及与其连接的管道缆线的焊丝进给系统中谋求连接时的作业性的提高。焊丝进给系统具备:焊丝进给装置,其具有壳体且将焊丝向进给方向送出;以及管道缆线,其在两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且第一连接部连接于焊丝进给装置,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壳体侧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且分别与壳体侧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在壳体侧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的在环绕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时,焊丝进给装置和第一连接部能够相连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焊丝进给系统。
背景技术
在消耗电极式气体保护弧焊中,采用有使用焊接机器人、行驶台车的自动焊接、由作业者操作的半自动焊接的方法。在上述的自动焊接等的焊接作业时,利用焊丝进给装置向焊炬送出焊丝,另外,对焊炬供给电力及保护气体。
例如在半自动焊接中,焊丝进给装置和焊炬利用焊炬缆线相连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焊接作业时,作业者操作焊炬来对所期望的被加工物进行焊接。根据进行焊接作业的现场的不同,存在作业区域比较大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在上述的焊丝进给装置和焊炬缆线之间连接延长用的管道缆线及追加的焊丝进给装置(牵拉给料器)。牵拉给料器与管道缆线的连接是通过使在各自的端部设置的连接用连接器相互嵌合来进行。在各连接用连接器配置有信号线等多根芯线,在进行连接器彼此之间的连接时,需要使管道缆线的绕长轴(即,绕焊丝的进给方向)的位置对准。在此,当要在连接器的位置偏移了的状态下进行连接时,还有可能损伤连接器。因此,在使用管道缆线时,在连接器连接等的作业方面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2755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以上述情况为基础完成的,其课题主要在于在具备焊丝进给装置及与其连接的管道缆线的焊丝进给系统中谋求连接时的作业性的提高。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提供的焊丝进给系统具备:焊丝进给装置,其具有收容焊丝进给机构的壳体且将焊丝向规定的进给方向送出;以及管道缆线,其在两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且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上述焊丝进给装置,其中,上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壳体侧第一区域及壳体侧第二区域,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在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的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时,上述焊丝进给装置和上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相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分为上下地配置,且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分为上下地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且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部、及上述第一连接部的隔着进给轴线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焊丝进给系统具备适配器,该适配器用于将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处在上述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另一焊丝进给装置,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上述适配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对应的适配器侧第一区域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在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上述适配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适配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实质上一致时,上述第二连接部和上述适配器能够相连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连接焊丝进给装置和管道缆线(第一连接部)时,作业者能够通过使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且相互对应的壳体侧第一区域(壳体侧第二区域)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对位,来容易地进行连接。因此,能够谋求焊丝进给装置与管道缆线3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另外,壳体侧第一区域及壳体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以1条线状对齐,由此使焊丝进给装置和管道缆线(第一连接部)在环绕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对位更准确。因此,能够更恰当地进行焊丝进给装置和管道缆线的连接作业。
本发明的其他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根据参照附图在下面进行的详细说明而进一步得以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焊丝进给系统的焊接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焊丝进给系统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焊丝进给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管道缆线的第一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管道缆线的第二连接部的立体图。
图7是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部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适配器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A1、焊接装置;
Ox、进给轴线;
W、被加工物;
X、进给方向(焊丝的进给方向);
X1、进给方向前方;
X2、进给方向后方;
1、焊接电源装置;
2、焊丝进给装置;
3、管道缆线;
30、缆线主体;
31、第一连接部;
32、第二连接部;
33、缆线支架;
331、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
332、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
333、分界部;
34、连接用连接器;
341、芯线接受部;
342、接头接受部;
35、缆线支架;
351、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
352、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
353、分界部;
36、连接用连接器;
361、芯线;
362、接头部;
4、焊丝进给装置;
40、壳体;
401、壳体侧第一区域;
402、壳体侧第二区域;
403、分界部;
421、操作部;
422、显示部;
43、翘曲形状突部;
44、把手;
45、罩;
46、连接用连接器;
461、芯线;
462、接头部;
5、焊炬;
51、焊炬体;
52、握柄;
53、焊炬开关;
59、焊炬缆线;
61、电缆;
62、电缆;
63、电力传送线;
64、信号线;
65、气体配管;
66、水冷用管;
7、储气瓶;
8、适配器;
81、主体部;
811、适配器侧第一区域;
812、适配器侧第二区域;
813、分界部;
82、连接用连接器;
821、芯线接受部;
822、接头接受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本发明的焊丝进给系统的焊接装置的一例的整体结构图。如图1所示,焊接装置A1具备焊接电源装置1、焊丝进给装置2、管道缆线3、焊丝进给装置4、焊炬5、焊炬缆线59、电缆61、62、电力传送线63、信号线64、储气瓶7及气体配管65。
焊接电源装置1的一方的输出端子经由电缆61连接于焊炬5。焊丝进给装置2、4向焊炬5送出焊丝,并使焊丝的顶端从焊炬5的顶端突出。在配置于焊炬5的顶端的接触片中,电缆61与焊丝电连接。焊接电源装置1的另一方的输出端子经由电缆62连接于被加工物W。焊接电源装置1在从焊炬5的顶端突出的焊丝的顶端与被加工物W之间产生电弧,向电弧供给电力。焊接装置A1利用该电弧的热进行对被加工物W的焊接。
在焊接装置A1中,在焊接时使用保护气体。储气瓶7内的保护气体借助设置成经过焊接电源装置1、焊丝进给装置2、管道缆线3及焊丝进给装置4的气体配管65向焊炬5的顶端供给。需要说明的是,焊接装置A1也可以使冷却水相对于焊炬5循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使焊炬5循环冷却水的情况进行说明。
焊接电源装置1是将用于电弧焊接的电力向焊炬5供给的装置。焊接电源装置1将从电力系统(省略图示)输入的三相交流电力转换成用于使焊丝进给装置2、4的进给马达等驱动的直流电力,并将直流电力经由电力传送线63、管道缆线3向焊丝进给装置2、4输出。
焊接电源装置1被控制成根据焊接条件等来输出电力,焊接条件等根据未图示的操作部的操作来变更。另外,焊接电源装置1根据经由信号线64从焊炬5、焊丝进给装置4输入的信号来变更焊接条件等。
焊丝进给装置2是将焊丝向焊炬5送出的装置。焊丝在设于管道缆线3、焊丝进给装置4、焊炬缆线59及焊炬5的内部的通道的内部经过,被向焊炬5的顶端引导。焊丝进给装置2是所谓的牵拉侧进给装置。作为牵拉侧进给装置的焊丝进给装置2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其他的焊丝进给装置”。焊丝进给装置2利用经由电力传送线63从焊接电源装置1供给的电力使进给马达等驱动。另外,该电力从焊丝进给装置2经由设于管道缆线3内部的电力传送线(未图示)向焊丝进给装置4供给,还经由设于焊炬缆线59内部的电力传送线(未图示)向焊炬5供给。焊丝进给装置2经由信号线64与焊接电源装置1进行通信。另外,焊丝进给装置2经由设于管道缆线3内部的信号线(未图示)与焊丝进给装置4进行通信,还经由设于焊炬缆线59内部的信号线(未图示)与焊炬5进行通信。
焊丝进给装置4是将焊丝向焊炬5送出的装置,是所谓的牵拉侧进给装置。作为牵拉侧进给装置的焊丝进给装置4相当于本发明中所说的“焊丝进给装置”。图2、图3所示的焊丝进给装置4具备把手44、罩45以及收容焊丝进给机构(省略图示)的壳体40。上述焊丝进给机构例如构成为具备夹持焊丝的进给辊及加压辊和驱动进给辊进行旋转的进给马达。在图2中,左方是焊丝的进给方向X的前方(以下,适当地称为“进给方向前方X1”),右方是焊丝的进给方向X的后方(以下,适当地称为“进给方向后方X2”)。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图3所示的焊丝进给装置4的说明中,将通常使用时的姿态作为基准来规定上下方向。上述的进给方向X是大致沿着水平面的方向。
壳体40被设为作为整体沿进给方向X延伸的筒状。壳体40的主要部分设为大致矩形截面,进给方向后方X2侧的部位的底部凹陷并且进给方向后方X2侧的部位设为大致圆筒截面。
壳体40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在此,作为互不相同的颜色,可以举出色调相同但浓淡不同的样式、色调不同的样式。另外,作为花纹的样式,可以举出在壳体40的表面以一定图案形成特定的几何形状的样式、在壳体40的表面形成凹凸的样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和壳体侧第二区域40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图2之后的附图中,使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带有浓淡而表示颜色的不同。如图2、图3所示,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分为上下地配置。壳体40例如是通过将能够上下分割的两个分割片组合并利用螺钉固定等适当的手段进行连结而成的。壳体40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对构成上下的分割片的树脂材料附着互不相同的颜色,由此在壳体40的外表面形成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和壳体侧第二区域402之间的分界部403隔着焊丝的进给轴线形成于左右两侧。
在壳体40的内部配置有电缆、气体配管、通道、电力传送线、信号线、及水冷用管(均未图示)。
如图3所示,在壳体40的进给方向后方X2的端部配置有连接用连接器46。在连接用连接器46设有信号线等多根芯线461和多个接头部462。多根芯线461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46的靠上方的部位。多个接头部462连接于水冷用管、气体配管,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46的靠下方的部位。连接用连接器46是凸型连接器,通过将连接用连接器46插入于在后述的管道缆线3的第一连接部31所具备的凹型的连接用连接器34,由此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相连接。借助该连接用连接器46,使管道缆线3的内部的电缆、气体配管、通道、电力传送线、信号线及水冷用管分别连接于壳体40(焊丝进给装置4)的内部的电缆、气体配管、通道、电力传送线、信号线及水冷用管。
在壳体40的进给方向前方X1的端部配置有连接用连接器(未图示)。连接用连接器是凹型连接器,通过将在焊炬缆线59(参照图1)的一端所具备的凸型的焊炬插头(未图示)插入该凹型连接器,由此,焊炬5和焊丝进给装置4相连接。在上述连接用连接器的下方配置有与在壳体40的内部配置的水冷用管相连的接头部(未图示)。这样,在壳体40的内部,从进给方向后方X2端到进给方向前方X1端呈贯通状配置有水冷用管。在上述接头部连接将焊丝进给装置4和焊炬5之间连接的水冷用管66(参照图1)的一端。该水冷用管66的另一端从焊炬5的基端部被引入该焊炬5的内部。
图2所示的罩45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壳体40的进给方向前方X1的端部。罩45被设为中空状,覆盖焊炬缆线59的端部及水冷用管的端部。焊炬缆线59及水冷用管经由在罩45的顶端形成的开口被向罩45的外部引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40设有翘曲形状突部43。翘曲形状突部43分别设于壳体40所形成的矩形截面的角部,各自沿进给方向X延伸。通过设置上述的翘曲形状突部43,由此防止壳体40的外表面直接接触作业场所地面等,能够谋求对壳体40的保护。
把手44设于壳体40的靠进给方向后方X2的底部。把手44设为在其与壳体40的底部之间呈环状。另外,在壳体40的靠进给方向后方X2的顶部设有操作部421。操作部421例如是用于设定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丝的进给速度等焊接条件的部件。操作部421例如构成为包括多个操作钮。基于上述操作部421的操作来控制各种焊接条件。在操作部421的附近设有显示部422。显示部422是显示焊接条件等的部件,例如构成为包括有机EL、液晶等显示器。
管道缆线3是用于连接焊丝进给装置2和焊丝进给装置4的缆线。管道缆线3具有缆线主体30、第一连接部31及第二连接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缆线主体30的内部配置有电缆、气体配管、通道、电力传送线及信号线(均未图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缆线主体30的内部配置有供冷却水流动的水冷用管(未图示)。
如图2所示,第一连接部31设于缆线主体30的一端(进给方向前方X1端)。图4所示的第一连接部31具有筒状的缆线支架33及在该缆线支架33的端部配置的连接用连接器34。缆线支架33是供作业者用手抓持的部分。
缆线支架33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分别与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被设为同一颜色,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被设为同一颜色。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分为上下地配置。缆线支架33例如是通过将能够上下分割的两个分割片组合并利用螺钉固定等适当的手段进行连结而成的。缆线支架33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对构成上下的分割片的树脂材料附着互不相同的颜色,由此在缆线支架33(第一连接部31)的外表面形成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如图4、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之间的分界部333隔着焊丝的进给轴线Ox形成于左右两侧(在图5中为上下两侧)。
如图4、图5所示,在缆线支架33(第一连接部31)的上部及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334。另一方面,在缆线支架33的下部没有形成凹陷(参照图2)。
连接用连接器34配置于缆线支架33的端部。在连接用连接器34设有多个芯线接受部341和多个接头接受部342。多个芯线接受部341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34的靠上方的部位。多个接头接受部342连接于水冷用管、气体配管,并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34的靠下方的部位。
连接用连接器34的芯线接受部341及接头接受部342与焊丝进给装置4的连接用连接器46的芯线461及接头部462配置成能够相互连接。而且,图3、图4所示的壳体40(焊丝进给装置4)和第一连接部31为连接用连接器46及连接用连接器34能够相互连接的姿态。另外,在图3、图4所示的壳体40(焊丝进给装置4)及第一连接部31中,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之间的分界部403与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之间的分界部333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实质上一致。而且,如图2所示,在焊丝进给装置4和第一连接部31相连接的状态下,壳体40(焊丝进给装置4)的分界部403和缆线支架33(第一连接部31)的分界部333的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在此,“实质上一致”是指环绕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在设计上相一致即可,也包括存在基于尺寸允许差等的些许偏移的情况。
如图2所示,第二连接部32设于缆线主体30的另一端(进给方向后方X2端)。第二连接部32借助适配器8连接于焊丝进给装置2。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部32具有筒状的缆线支架35及在该缆线支架35的端部配置的连接用连接器36。缆线支架35是供作业者用手抓持的部分。
缆线支架35的结构与上述第一连接部31的缆线支架33的结构同样。因此,适当地省略对缆线支架35的说明。
缆线支架35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和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和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被设为同一颜色,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和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被设为同一颜色。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分为上下地配置。如图6、图7所示,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和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之间的分界部353隔着焊丝的进给轴线Ox形成于左右两侧(在图7中为上下两侧)。
如图6、图7所示,在缆线支架35(第二连接部32)的上部及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354。另一方面,在缆线支架35的下部没有形成凹陷(参照图2)。
连接用连接器36配置于缆线支架35的端部。在连接用连接器36设有信号线等多个芯线361和多个接头部362。多个芯线361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36的靠上方的部位。多个接头部362连接于水冷用管、气体配管,并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36的靠下方的部位。连接用连接器36是凸型连接器,通过将连接用连接器36插入于在后述的适配器8所具备的凹型的连接用连接器82,由此管道缆线3和适配器8相连接。
适配器8是用于连接焊丝进给装置2和管道缆线3的中继构件。图8所示的适配器8具有筒状的主体部81及在该主体部81的端部配置的连接用连接器82。
主体部81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
在本实施方式中,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和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分别与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对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和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被设为同一颜色,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和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被设为同一颜色。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分为上下地配置。主体部81例如是通过将能够上下分割的两个分割片组合并利用螺钉固定等适当的手段进行连结而成的。主体部81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构成,对构成上下的分割片的树脂材料附着互不相同的颜色,由此在主体部81(适配器8)的外表面形成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和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之间的分界部813隔着焊丝的进给轴线形成于左右两侧。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从主体部81的适当部位引入有水冷用管66。
连接用连接器82配置于主体部81的端部。在连接用连接器82设有多个芯线接受部821和多个接头接受部822。多个芯线接受部821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82的靠上方的部位。多个接头接受部822连接于水冷用管、气体配管,并配置于连接用连接器82的靠下方的部位。
连接用连接器82的芯线接受部821及接头接受部822与第二连接部32(管道缆线3)的连接用连接器36的芯线361及接头部362配置成能够相互连接。而且,图5、图6所示的第二连接部32(管道缆线3)和适配器8为连接用连接器36及连接用连接器82能够相互连接的姿态。另外,在图6、图8所示的第二连接部32及适配器8中,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51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52之间的分界部353与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之间的分界部813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实质上一致。而且,如图2所示,在第二连接部32和适配器8相连接的状态下,缆线支架35(第二连接部32)的分界部353与适配器8的分界部813的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
图1所示的焊炬5和焊丝进给装置4利用焊炬缆线59相连接。焊炬缆线59是与焊炬5的基端相连接的缆线,在缆线内部配置有电缆61、气体配管65、通道、电力传送线及信号线。
焊炬5根据作业者的操作来进行对被加工物W的焊接。焊炬5具备焊炬体51及握柄52。焊炬体51是金属制的筒状的构件,在内部配置有供焊丝穿过的通道、电缆、气体配管、及水冷用管。握柄52是供作业者把持的部位,设置成保持焊炬体51的基端部。在握柄52设有焊炬开关53。焊炬开关53配置在把持握柄52的作业者容易用食指进行按动操作的位置。根据焊炬开关53的开启操作(按下),操作信号向焊接电源装置1输入,焊接电源装置1进行焊接电力的输出。通过解除开启操作,由此,焊接电源装置1停止焊接电力的输出。即,仅在按下焊炬开关53的期间进行焊接。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焊丝进给装置4的壳体40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另外,在管道缆线3的第一连接部31(缆线支架33)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分别与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对应。根据这样的结构,在连接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第一连接部31)时,作业者能够通过使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且相互对应的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壳体侧第二区域402)和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对位,来容易地进行连接。因此,能够谋求焊丝进给装置4与管道缆线3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的提高。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之间的分界部403与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之间的分界部333的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时,焊丝进给装置4和第一连接部31能够相连接。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使壳体40(焊丝进给装置4)的分界部403和缆线支架33(第一连接部31)的分界部333以1条线状对齐,由此使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第一连接部31)在环绕进给方向X的方向上的对位更准确。因此,能够更恰当地进行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的连接作业。
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且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根据这样的结构,对于这些区域,容易识别外观上的差异,能够谋求连接作业性的提高,因此更优选。
在第一连接部31(缆线支架33)的上部、及隔着进给轴线Ox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334。根据这样的结构,第一连接部31被设为作业者容易握持的形状,作业者在自然地握持第一连接部31时,能够得到适合将管道缆线3(第一连接部31)连接于焊丝进给装置4的姿态。这样的结构由于能够谋求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的连接作业性的提高,因此更优选。
在本实施方式中,管道缆线3的第二连接部32(缆线支架35)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另外,适配器8(主体部81)的外表面具有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而且,就外观上的区别而言,上述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以及适配器侧第一区域811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812被设为与上述的壳体侧第一区域401及壳体侧第二区域402以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331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332同样的结构。因此,就管道缆线3(第二连接部32)和适配器8的连接作业的作业性而言,关于焊丝进给装置4和管道缆线3(第一连接部31)的连接起到与上面叙述的效果同样的效果。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各技术方案所记载的事项的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全都包含于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焊丝进给系统,其具备:焊丝进给装置,其具有收容焊丝进给机构的壳体且将焊丝向规定的进给方向送出;以及管道缆线,其在两端具有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且上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上述焊丝进给装置,其中,
上述壳体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壳体侧第一区域及壳体侧第二区域,
上述第一连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
在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的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置实质上一致时,上述焊丝进给装置和上述第一连接部能够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焊丝进给系统,其中,
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分为上下地配置,且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分为上下地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焊丝进给系统,其中,
上述壳体侧第一区域及上述壳体侧第二区域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且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被施加互不相同的颜色或花纹。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焊丝进给系统,其中,
在上述第一连接部的上部、及上述第一连接部的隔着进给轴线的左右两侧部形成有凹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焊丝进给系统,其中,
上述焊丝进给系统具备适配器,该适配器用于将上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处在上述进给方向的后方侧的另一焊丝进给装置,
上述第二连接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一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对应的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
上述适配器的外表面具有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相邻且在外观上能够区别开的、分别与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对应的适配器侧第一区域及适配器侧第二区域,
在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第二连接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与上述适配器侧第一区域及上述适配器侧第二区域之间的分界部在环绕上述进给方向的方向上实质上一致时,上述第二连接部和上述适配器能够相连接。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79715 | 2018-04-18 | ||
JP2018079715A JP6951287B2 (ja) | 2018-04-18 | 2018-04-18 | ワイヤ送給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5509A true CN110385509A (zh) | 2019-10-29 |
CN110385509B CN110385509B (zh) | 2022-03-15 |
Family
ID=6828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60382.4A Active CN110385509B (zh) | 2018-04-18 | 2019-04-01 | 焊丝进给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951287B2 (zh) |
CN (1) | CN11038550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545840B2 (ja) | 2020-09-18 | 2024-09-05 |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 溶接用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3196A (en) * | 1960-02-29 | 1980-09-16 | Continental Can Company Inc. | Welded tubular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JPS5939075U (ja) * | 1982-08-31 | 1984-03-12 |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 溶接用コンジツトケ−ブルの連結機構 |
CN101142721A (zh) * | 2005-04-28 | 2008-03-1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气设备 |
US20150069041A1 (en) * | 2013-09-12 | 2015-03-12 | Fronius International Gmbh | Welding torch |
CN104625325A (zh) * | 2015-02-06 | 2015-05-20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一种5m级贮箱环缝装配焊接装备 |
CN105414720A (zh) * | 2015-12-08 | 2016-03-23 |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焊枪壳体以及具有该壳体的焊枪 |
CN107433384A (zh) * | 2016-05-29 | 2017-12-05 | 章顺鹏 | 用于汽车配件保护焊的焊枪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132387U (zh) * | 1981-02-13 | 1982-08-18 | ||
JP2557856Y2 (ja) * | 1992-05-25 | 1997-12-17 |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 溶接用コンジットケーブルの連結装置 |
-
2018
- 2018-04-18 JP JP2018079715A patent/JP6951287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4-01 CN CN201910260382.4A patent/CN11038550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23196A (en) * | 1960-02-29 | 1980-09-16 | Continental Can Company Inc. | Welded tubular articles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
JPS5939075U (ja) * | 1982-08-31 | 1984-03-12 | 株式会社ダイヘン | 溶接用コンジツトケ−ブルの連結機構 |
CN101142721A (zh) * | 2005-04-28 | 2008-03-12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电气设备 |
US20150069041A1 (en) * | 2013-09-12 | 2015-03-12 | Fronius International Gmbh | Welding torch |
CN104625325A (zh) * | 2015-02-06 | 2015-05-20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一种5m级贮箱环缝装配焊接装备 |
CN105414720A (zh) * | 2015-12-08 | 2016-03-23 | 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焊枪壳体以及具有该壳体的焊枪 |
CN107433384A (zh) * | 2016-05-29 | 2017-12-05 | 章顺鹏 | 用于汽车配件保护焊的焊枪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85509B (zh) | 2022-03-15 |
JP2019188399A (ja) | 2019-10-31 |
JP6951287B2 (ja) | 2021-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39275B (zh) | 具有用于提供电力和交换数据的辅助电传动导管的焊接系统 | |
CN101219500A (zh) | 用于深槽焊接的设备及方法 | |
CN104220206B (zh) | 用于将气体冷却式焊炬的管状弯头可拆卸地连接至软管包装的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以及具有这种插头部件和插座部件的连接装置 | |
CN105142842A (zh) | 用于包括拉丝焊枪的焊接系统的自动化控制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2123313U (zh) | 一种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枪 | |
CN110385509A (zh) | 焊丝进给系统 | |
CN105377496A (zh) | 极性变化的接脚连接器 | |
EP2988901B1 (en) | Hybrid thread for welding gun neck | |
US20110084053A1 (en) | Narrow Groove Gas Metal Arc Welding Torch | |
CN110114182B (zh) | 多过程焊炬 | |
US7230203B2 (en) | Protective cap for a contact pipe in a welding torch in addition to a welding torch equipped with said cap | |
CN107262924A (zh) | 一种多车型工装快速切换装置 | |
KR200423793Y1 (ko) | 용접 토치용 컨택트 팁 | |
JP7014487B2 (ja) | ワイヤ送給装置 | |
CN110505935B (zh) | Tig焊炬主体、tig焊炬手柄以及具有这种tig焊炬主体和tig焊炬手柄的tig焊炬 | |
US20170246702A1 (en) | Wire feeder and wire feeder connection | |
CN110385507B (zh) | 焊丝进给装置 | |
CN214322133U (zh) | 一种可直握可横握深入式非熔化极惰性气体保护电弧焊送丝装置 | |
KR20100002058U (ko) | 티그 용접기용 토치 | |
CN112601628B (zh) | Mig/mag焊炬本体、tig焊炬本体、mig/mag焊炬手柄以及包括这种mig/mag焊炬本体和mig/mag焊炬手柄的mig/mag焊炬 | |
CN108856967A (zh) | 一种用于汽车焊装的点焊工作站 | |
KR100900217B1 (ko) | 와이어 피더 장치 | |
JP7155480B2 (ja) | ワイヤ送給システム、およびコンジットケーブル | |
KR200433672Y1 (ko) | 와이어 피더 장치 | |
CN113510346B (zh) | 焊枪及焊接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