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50245B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50245B CN110350245B CN201910248363.XA CN201910248363A CN110350245B CN 110350245 B CN110350245 B CN 110350245B CN 201910248363 A CN201910248363 A CN 201910248363A CN 110350245 B CN110350245 B CN 11035024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thium battery
- rechargeable lithium
- electrolyte
- chemical formula
- unsubstitu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7—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9—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vent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34—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with hydrocarbon radicals, substituted by sulph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atom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303/00—Compounds containing three-membered rings having one oxy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C07D303/02—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 C07D303/48—Compounds containing oxirane rings with hetero atoms or with carbon atoms having three bonds to hetero atoms with at the most one bond to halogen, directly attached to ring carbon atoms, e.g. ester or nitrile radical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25—Organic electrolyt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4月2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8-0038141的优先权和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公开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其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背景技术
可再充电锂电池可被再充电并且每单位重量具有常规的铅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等的3倍或更多倍的高能量密度。其也可在高倍率下充电并且因此商业上被制造用于笔记本电脑、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并且已经积极地进行有关提高额外的能量密度的研究。
通过将电解质注入电池单元而制造这种可再充电锂电池,所述电池单元包括正极,该正极包括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该负极包括能够嵌入/脱嵌锂离子的负极活性物质。
尤其,电解质包括其中溶解锂盐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稳定性和性能的有机溶剂。
最常用作电解质的锂盐的LiPF6具有的问题是与电解质溶剂反应而促进溶剂的消耗并且产生大量的气体。当LiPF6分解时,其产生LiF和PF5,这导致电池中电解质的消耗,造成高温性能劣化和安全性变差。
存在对于抑制这种锂盐的副反应并且改善电池的性能的电解质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确保高温稳定性并且因此改善电池性能。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包括非水性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
R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至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至C10环烯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至C20芳基,并且
n为1至3的整数中的一个。
R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氧基。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3wt%。
添加剂可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额外的添加剂: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烯磺酸内酯(PST)、丙烷磺酸内酯(PS)、四氟硼酸锂(LiBF4)、双(草酸)硼酸锂(LiBOB)、琥珀腈(SN)、二氟磷酸锂(LiPO2F2)和2-氟联苯(2-FBP)。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所述额外的添加剂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10wt%。
可包括的所述额外的添加剂和由化学式1表示的所述化合物的重量比为约5:1至约1:5。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正极、负极和所述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所述可再充电锂电池可实现改善的高温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示出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示出根据比较例1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图3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图5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的根据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的放电容量的图。
图6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阻抗分析的结果的奈奎斯特图(Nyquist plot)。
图7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实施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阻抗分析的结果的奈奎斯特图。
图8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阻抗分析的结果的奈奎斯特图。
<符号说明>
100:可再充电锂电池
112:负极
113:隔板
114:正极
120:电池壳体
140:密封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详细地阐释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本公开不限于此并且本公开由权利要求的范围限定。
如本文所使用,当未以其他方式提供定义时,“取代的”指通过选自下述的取代基替换化合物的氢:卤素原子(F、Br、Cl或I)、羟基、烷氧基、硝基、氰基、氨基、叠氮基、脒基、肼基、腙基、羰基、氨基甲酰基、巯基、酯基、羧酸基或其盐、磺酸基或其盐、磷酸基或其盐、C1至C20烷基、C2至C20烯基、C2至C20炔基、C6至C30芳基、C7至C30芳烷基、C1至C4烷氧基、C1至C20杂烷基、C3至C20杂芳烷基、C3至C30环烷基、C3至C15环烯基、C6至C15环炔基、C2至C20杂环烷基及其组合。
下文,描述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包括非水性有机溶剂、锂盐和添加剂,其中添加剂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学式1]
在化学式1中,
R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10烷氧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烯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2至C10炔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至C10环烷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3至C10环烯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6至C20芳基,并且
n为1至3的整数中的一个。
通常,当电解质暴露于高温时,作为一种锂盐的LiPF6在包括少量水的电解质中被分解成LiF和PF5,并且这些与有机溶剂反应而消耗有机溶剂,并且与正极反应而洗脱金属离子。所以,锂电池的高温稳定性和循环寿命特性可能劣化。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当使用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添加剂时,在负极的表面上形成具有优异的离子导电性的坚固的SEI(固体电解质界面)膜,并且从而其可抑制高温循环操作期间负极的表面的分解并且可防止电解质的氧化反应。
具体而言,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与锂盐如LiPF6的热解产物或者从锂盐离解的阴离子配位,因此形成复合物,并且复合物形成可使锂盐如LiPF6的热解产物或者从锂盐离解的阴离子稳定。所以,其可抑制不期望的阴离子与电解质的副反应,并且防止在可再充电锂电池内部的气体产生,因此大大降低了缺陷率,改善了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
另外,因为抑制了与电解质的副反应,所以可形成具有低电阻的SEI膜和/或保护层,因此可降低电池内阻。
另外,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及其氧化物可参与与SEI膜的组分的电化学反应,而使膜更坚固,并且由于氧化分解也可改善电解质中所包括的其他组分的稳定性。
另外,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负极的表面上还原分解并且形成还原分解产物,并且还原分解产物可在正极上形成保护层。该正极保护层可通过电解质抑制正极的分解,因此防止正极的电阻增加。
此外,因为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中环氧环的C-C键在高温下断裂,发生聚合,相应地,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在电极表面上形成保护层,通过使用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电解质,可同时改善可再充电锂电池的循环寿命性能和高温稳定性。
例如,R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氧基。
更具体而言,R可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氧基。
当R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氧基时,可进一步改善在高温下的存储特性。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3wt%,尤其约0.1wt%至约2wt%,且更尤其约0.1wt%至约1wt%。
当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量在上述范围内时,可防止在高温下的电阻增加,并且可实现具有改善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换言之,当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小于约0.1wt%时,在高温下的存储特性可能劣化,而当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含量大于约3wt%时,由于界面电阻增加,循环寿命可能劣化。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添加剂可进一步包括额外的添加剂。
额外的添加剂可包括,例如选自以下中的至少一种:碳酸乙烯亚乙酯(VEC)、氟代碳酸亚乙酯(FEC)、丙烯磺酸内酯(PST)、丙烷磺酸内酯(PS)、四氟硼酸锂(LiBF4)、双(草酸)硼酸锂(LiBOB)、琥珀腈(SN)、二氟磷酸锂(LiPO2F2)、2-氟联苯(2-FBP)及其组合,但不限于此。
基于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额外的添加剂的含量可为约0.1wt%至约10wt%,尤其约0.1wt%至约5wt%。
另外,可包括的额外的添加剂和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重量比为约5:1至约1:5,例如约5:1至约1:1或约4:1至约1:1。
当包括的额外的添加剂在该范围内时,可有效抑制电池电阻,并且可实现具有优异得多的循环寿命特性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非水性有机溶剂用作介质,用于传递参与电池的电化学反应的离子。
非水性有机溶剂可为碳酸酯类溶剂、酯类溶剂、醚类溶剂、酮类溶剂、醇类溶剂或非质子溶剂。
碳酸酯类溶剂可包括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丙酯(DPC)、碳酸甲丙酯(MPC)、碳酸乙丙酯(EPC)、碳酸甲乙酯(MEC)、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碳酸亚丁酯(BC)等。酯类溶剂可包括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二甲酯、丙酸甲酯、丙酸乙酯、丙酸丙酯、癸内酯、甲瓦龙酸内酯、己内酯等。醚类溶剂可包括二丁醚、四乙二醇二甲醚、二乙二醇二甲醚、二甲氧基乙烷、2-甲基四氢呋喃、四氢呋喃等。另外,酮类溶剂可包括环己酮等。醇类溶剂可包括乙醇、异丙醇等,并且非质子溶剂可包括腈类,比如R'-CN(其中R'为具有C2至C20直链、支链或环状结构的烃基并且可包括双键、芳族环或醚键)等;二氧戊环类,比如1,3-二氧戊环等;环丁砜类等。
非水性有机溶剂可单独使用或以混合物使用。当有机溶剂以混合物使用时,可根据期望的电池性能来控制混合物比例。
通过混合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来制备碳酸酯类溶剂。当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以约1:1至约1:9的体积比混合在一起时,可改善电解质性能。
非水性有机溶剂除了碳酸酯类溶剂之外,可进一步包括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在此,碳酸酯类溶剂和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以以约1:1至约30:1的体积比混合。
芳香烃类有机溶剂可为化学式2的芳香烃类化合物。
[化学式2]
在化学式2中,R3至R8相同或不同,并且选自氢、卤素、C1至C10烷基、卤代烷基及其组合。
芳香烃类有机溶剂的具体实例可选自苯、氟苯、1,2-二氟苯、1,3-二氟苯、1,4-二氟苯、1,2,3-三氟苯、1,2,4-三氟苯、氯苯、1,2-二氯苯、1,3-二氯苯、1,4-二氯苯、1,2,3-三氯苯、1,2,4-三氯苯、碘苯、1,2-二碘苯、1,3-二碘苯、1,4-二碘苯、1,2,3-三碘苯、1,2,4-三碘苯、甲苯、氟甲苯、2,3-二氟甲苯、2,4-二氟甲苯、2,5-二氟甲苯、2,3,4-三氟甲苯、2,3,5-三氟甲苯、氯甲苯、2,3-二氯甲苯、2,4-二氯甲苯、2,5-二氯甲苯、2,3,4-三氯甲苯、2,3,5-三氯甲苯、碘甲苯、2,3-二碘甲苯、2,4-二碘甲苯、2,5-二碘甲苯、2,3,4-三碘甲苯、2,3,5-三碘甲苯、二甲苯及其组合。
电解质可进一步包括碳酸亚乙烯酯或由化学式3表示的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以便改善电池的循环寿命。
[化学式3]
在化学式3中,R9和R10相同或不同,并且选自氢、卤素、氰基(CN)、硝基(NO2)和氟化的C1至C5烷基,前提是R9和R10中的至少一个为卤素、氰基(CN)、硝基(NO2)或氟化的C1至C5烷基,并且R9和R10不同时为氢。
碳酸亚乙酯类化合物的实例可为二氟碳酸亚乙酯、氯代碳酸亚乙酯、二氯碳酸亚乙酯、溴代碳酸亚乙酯、二溴碳酸亚乙酯、硝基碳酸亚乙酯、氰基碳酸亚乙酯或氟代碳酸亚乙酯。用于改善循环寿命的添加剂的量可在适当的范围内使用。
溶于非有机溶剂的锂盐在电池中供应锂离子,使得可再充电锂电池能够基本地运作,并且改善正极和负极之间锂离子的传输。锂盐的实例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支持性盐:LiPF6、LiBF4、LiSbF6、LiAsF6、LiN(SO2C2F5)2、Li(CF3SO2)2N、LiN(SO3C2F5)2、LiC4F9SO3、LiClO4、LiAlO2、LiAlCl4、LiN(CxF2x+1SO2)(CyF2y+1SO2)(其中x和y为自然数,例如,范围为1至20的整数)、LiCl、LiI和LiB(C2O4)2(双(草酸)硼酸锂;LiBOB)。可使用的锂盐的浓度范围为约0.1M至约2.0M。当在上述浓度范围内包括锂盐时,由于最佳电解质导电性和粘度,电解质可具有优异的性能和锂离子迁移率。
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正极包括集流体和设置在集流体上并且包括正极活性物质的正极活性物质层。
正极活性物质可包括可逆地嵌入和脱嵌锂离子的锂化嵌入化合物。
具体而言,可使用锂和钴、锰、镍或其组合的金属的至少一种复合氧化物。
正极活性物质的实例可为由以下化学式中的一个表示的化合物。
LiaA1-bXbD2(0.90≤a≤1.8,0≤b≤0.5);LiaA1-bXbO2-cDc(0.90≤a≤1.8,0≤b≤0.5,0≤c≤0.05);LiaE1-bXbO2-cDc(0.90≤a≤1.8,0≤b≤0.5,0≤c≤0.05);LiaE2-bXbO4-cDc(0.90≤a≤1.8,0≤b≤0.5,0≤c≤0.05);LiaNi1-b-cCobXcDα(0.90≤a≤1.8,0≤b≤0.5,0≤c≤0.5,0<α≤2);LiaNi1-b-cCobXcO2-αTα(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CobXcO2-αT2(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XcDα(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XcO2-αTα(0.90≤a≤1.8,0≤b≤0.5,0≤c≤0.05,0<α<2);LiaNi1-b-cMnbXcO2-αT2(0.90≤a≤1.8,0≤b≤0.5,0≤c≤0.05,0<α<2);LiaNibEcGdO2(0.90≤a≤1.8,0≤b≤0.9,0≤c≤0.5,0.001≤d≤0.1);LiaNibCocMndGeO2(0.90≤a≤1.8,0≤b≤0.9,0≤c≤0.5,0≤d≤0.5,0.001≤e≤0.1);LiaNiGbO2(0.90≤a≤1.8,0.001≤b≤0.1);LiaCoGbO2(0.90≤a≤1.8,0.001≤b≤0.1);LiaMn1-bGbO2(0.90≤a≤1.8,0.001≤b≤0.1);LiaMn2GbO4(0.90≤a≤1.8,0.001≤b≤0.1);LiaMn1-gGgPO4(0.90≤a≤1.8,0≤g≤0.5);QO2;QS2;LiQS2;V2O5;LiV2O5;LiZO2;LiNiVO4;Li(3-f)J2(PO4)3(0≤f≤2);Li(3-f)Fe2(PO4)3(0≤f≤2);LiaFePO4(0.90≤a≤1.8)。
在化学式中,A选自Ni、Co、Mn及其组合;X选自Al、Ni、Co、Mn、Cr、Fe、Mg、Sr、V、稀土元素及其组合;D选自O、F、S、P及其组合;E选自Co、Mn及其组合;T选自F、S、P及其组合;G选自Al、Cr、Mn、Fe、Mg、La、Ce、Sr、V及其组合;Q选自Ti、Mo、Mn及其组合;Z选自Cr、V、Fe、Sc、Y及其组合;并且J选自V、Cr、Mn、Co、Ni、Cu及其组合。
化合物在表面上可具有涂层,或可与具有涂层的另一化合物混合。涂层可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涂布元素化合物:涂布元素的氧化物、涂布元素的氢氧化物、涂布元素的氧基氢氧化物、涂布元素的氧基碳酸盐/酯和涂布元素的羟基碳酸盐/酯。用于涂层的化合物可为非晶的或结晶的。涂层中包括的涂布元素可包括Mg、Al、Co、K、Na、Ca、Si、Ti、V、Sn、Ge、Ga、B、As、Zr或其混合物。通过在化合物中使用这些元素,可以以对正极活性物质的性质没有不利影响的方法设置涂层。例如,该方法可以包括任何涂布方法(例如,喷涂、浸渍等),但是因为它为相关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所以没有更详细地说明。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正极活性物质的具体实例可为LixNiyCozAl1-y-zO2(1≤x≤1.2,0.5≤y≤1,且0≤z≤0.5)。
基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正极活性物质的含量可为约90wt%至约98wt%。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正极活性物质层可包括粘合剂和导电材料。在此,基于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量,粘合剂和导电材料的含量可为约1wt%至约5wt%。
粘合剂起到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彼此粘附和另外将正极活性物质颗粒粘附到集流体上的作用,并且其实例可包括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二乙酰基纤维素、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环氧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化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环氧树脂、尼龙等,但不限于此。
包括导电材料以便为电极提供导电性。任何电导电材料可用作导电材料,除非其造成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实例可包括碳类材料,比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导电聚合物,比如聚亚苯基衍生物;或其混合物。
集流体可使用Al,但不限于此。
负极包括集流体以及在集流体上形成并且包括负极活性物质的负极活性物质层。
负极活性物质可包括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材料、锂金属、锂金属合金、能够掺杂/去掺杂锂的材料或过渡金属氧化物。
可逆地嵌入/脱嵌锂离子的材料可包括碳材料。碳材料可为任何在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中常用的碳类负极活性物质。其实例可为晶体碳、非晶碳或其混合物。晶体碳可为非定形的或板状、片状、球形或纤维状天然石墨或人造石墨。非晶碳可为软碳、硬碳、中间相沥青碳化产物、焦炭等。
锂金属合金包括锂与选自以下的金属的合金:Na、K、Rb、Cs、Fr、Be、Mg、Ca、Sr、Si、Sb、Pb、In、Zn、Ba、Ra、Ge、Al和Sn。
能够掺杂/去掺杂锂的材料可为Si、Si-C复合材料、SiOx(0<x<2)、Si-Q合金(其中Q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第15族元素、第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及其组合中的元素,并且不为Si)、Sn、SnO2、Sn-R合金(其中R为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第13族元素、第14族元素、第15族元素、第16族元素、过渡金属、稀土元素及其组合中的元素,并且不为Sn)等。这些材料中的至少一种可与SiO2混合。元素Q和R可选自Mg、Ca、Sr、Ba、Ra、Sc、Y、Ti、Zr、Hf、Rf、V、Nb、Ta、Db、Cr、Mo、W、Sg、Tc、Re、Bh、Fe、Pb、Ru、Os、Hs、Rh、Ir、Pd、Pt、Cu、Ag、Au、Zn、Cd、B、Al、Ga、Sn、In、Tl、Ge、P、As、Sb、Bi、S、Se、Te、Po及其组合。
过渡金属氧化物可为氧化钒、氧化锂钒或氧化锂钛。
基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负极活性物质层中可包括的负极活性物质的量为约95wt%至约99wt%。
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中,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粘合剂,和任选地导电材料。基于负极活性物质层的总重,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粘合剂的含量可为约1wt%至约5wt%。当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导电材料时,负极活性物质层包括约90wt%至约98wt%的负极活性物质,约1wt%至约5wt%的粘合剂和约1wt%至约5wt%的导电材料。
粘合剂改善负极活性物质颗粒彼此的粘合性能以及负极活性物质颗粒与集流体的粘合性能。粘合剂包括非水溶性粘合剂、水溶性粘合剂或其组合。
非水溶性粘合剂可选自聚氯乙烯、羧化的聚氯乙烯、聚氟乙烯、含环氧乙烷的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聚氨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或其组合。
水溶性粘合剂可为橡胶类粘合剂或聚合物树脂粘合剂。橡胶类粘合剂可选自苯乙烯-丁二烯橡胶、丙烯酸化的苯乙烯-丁二烯橡胶(SBR)、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丙烯酸橡胶、丁基橡胶、氟橡胶及其组合。聚合物树脂粘合剂可选自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丙烯共聚物、聚环氧乙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聚表氯醇、聚磷腈、聚丙烯腈、聚苯乙烯、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聚乙烯基吡啶、氯磺化聚乙烯、胶乳、聚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环氧树脂、聚乙烯醇及其组合。
当水溶性粘合剂用作负极粘合剂时,可进一步使用纤维素类化合物作为增稠剂提供粘度。纤维素类化合物包括羧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或其碱金属盐中的一种或多种。碱金属可为Na、K或Li。基于100重量份的负极活性物质,可包括的这种增稠剂的量为约0.1重量份至约3重量份。
包括导电材料以便为电极提供导电性。任何电导电材料可用作导电材料,除非其造成化学变化。导电材料的实例包括碳类材料,比如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碳纤维等;包括铜、镍、铝、银等的金属粉末或金属纤维的金属类材料;导电聚合物,比如聚亚苯基衍生物;或其混合物。
集流体可包括选自以下的一种:铜箔、镍箔、不锈钢箔、钛箔、泡沫镍、泡沫铜、涂布导电金属的聚合物基板及其组合。
取决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类型,可再充电锂电池可进一步包括负极和正极之间的隔板。适当的隔板材料的实例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偏二氟乙烯,及其多层,比如聚乙烯/聚丙烯双层隔板、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三层隔板和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三层隔板。
参考图1,根据实施方式的可再充电锂电池100包括电池单元;容纳电池单元的电池壳体120;和密封电池壳体120的密封元件140,所述电池单元包括负极112;面向负极112的正极114;插在负极112和正极114之间的隔板113;和浸渍负极112、正极114和隔板113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未示出)。
下文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和比较例。但是,这些实施例不以任何意义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
制备例1:合成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
以Robert J.Palmer和Charles J.M.Stirling,J.Am.Chem.Soc.1980,102,7888-7892中描述的方法合成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
换言之,将溶于150mL的甲醇的9g烯丙基甲基硫化物添加至200mL的过氧化氢(30%水溶液),然后与2.5g的钼酸铵混合。
将混合物在室温下搅拌1.5小时,然后用饱和盐水和1,2-二氯甲烷萃取,获得10g的烯丙基甲基砜。将包括粗产物的300mL的1,2-二氯甲烷用28g的间氯过氧苯甲酸回流20小时。将反应产物冷却至室温,并且在过滤白色沉淀之后,将滤液在真空下干燥,获得粗产物,随后进行硅胶柱色谱法(乙酸乙酯/己烷(v/v)=1/4至1/1),而获得由化学式1a表示的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为浅白色油(6.78g,48%)。
[化学式1a]
1H NMR(400MHz,CDCl3)2.68-2.70(dd,1H),2.92-3.00(m,2H),3.02(s,3H),3.38-3.45(m,2H)
制备例2:合成甲基-2,3-环氧丙烷磺酸酯
将通过在二氯甲烷中溶解甲基烯丙基磺酸酯(10g)和间氯过氧苯甲酸获得的溶液在室温下搅拌数天(4天至5天)。使反应混合物蒸发,直到体积减少至一半,过滤白色沉淀物。使来自其的滤液在真空下干燥,获得粗产物,随后通过硅胶(乙酸乙酯/己烷(v/v)=1/4至1/1)的柱色谱法处理,而获得由化学式1b表示的甲基-2,3-环氧丙烷磺酸酯,为浅白色油(5g,45%)。
1H NMR(400MHz,CDCl3)2.69-2.71(dd,1H),2.95(t,1H),3.31-3.40(m,3H),3.97(s,3H)
[化学式1b]
用US 2010-041916A1中描述的合成方法制备甲基烯丙基磺酸酯。
换言之,将吡啶(19.7g)甲醇溶液(35mL)以逐滴方式添加至冷却至0℃的烯丙基磺酰氯(35g)甲醇溶液(70mL)中。在搅拌30分钟之后,将反应产物回流6小时。当反应结束时,使溶剂从其蒸发,而获得干燥粗产物,吡啶鎓烯丙基磺酸酯盐。通过向其添加硫酸二甲酯(42.5g),将粗产物悬浮在45g的环己烷(250mL)中,并且将反应产物回流24小时。使溶剂从其中蒸发和蒸馏,而获得甲基烯丙基磺酸酯,产率为73%。
制备例3:合成2-(甲基磺酰基)-环氧乙烷
用Chem Biol Drug Des 2012;80:489-499中描述的方法合成2-(甲基磺酰基)-环氧乙烷。
换言之,在-78℃下在氮气氛下将正丁基锂(22.0mmol,14mL的1.6M己烷溶液,1.0当量)添加至溶于THF(300mL)的叔丁基氢过氧化物的溶液(33mmol,6mL的约5M癸烷溶液,1.5当量)中。将混合溶液搅拌15分钟并且温热至-15℃。随后向其添加溶于蒸馏THF(50mL)的甲基乙烯基砜(2.34g,22.0mmol,1当量)的溶液,然后在-15℃下搅拌2.5小时。向其添加饱和的亚硫酸钠水溶液,并且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的混合溶液。将来自其的萃取物用硫酸钠干燥,过滤,在真空下干燥,并且通过柱色谱法(PE/EtOAc)处理,获得由化学式1c表示的2-(甲基磺酰基)-环氧乙烷,为具有粘度的油状(0.7g,26%)。
[化学式1c]
实施例1
通过如下制备正极活性物质料浆:以97.3:1.4:1.3的重量比使用LiNi0.8Co0.15Al0.05O2作为正极活性物质、聚偏二氟乙烯作为粘合剂和科琴黑作为导电材料,并且将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
将正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在15μm厚的Al箔上,在100℃下干燥,并且压制以制造正极。
另一方面,通过如下制备负极活性物质料浆:将作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石墨、作为粘合剂的聚偏二氟乙烯和作为导电材料的科琴黑以98:1:1的重量比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中。
将负极活性物质料浆涂布在10μm厚的Cu箔上,在100℃下干燥,并且压制以制造负极。
使用正极和负极、25μm厚的聚乙烯隔板和电解质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
电解质具有下述组成。
(电解质组成)
盐:LiPF6,1.5M
溶剂:碳酸亚乙酯:氟代碳酸亚乙酯:碳酸二甲酯(体积比为EC:FEC:DMC=2:2:6)
添加剂:1wt%的由化学式1a表示的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0.2wt%的LiBF4、1wt%的SN、1wt%的LiBOB和1.5wt%的LiPO2F2
[化学式1a]
(在此,电解质组成中,“wt%”为基于电解质的总量(锂盐+非水性有机溶剂+添加剂))
实施例2
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只是在添加剂组合物中使用1wt%的量的由化学式1b表示的甲基-2,3-环氧丙烷磺酸酯代替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
[化学式1b]
比较例1
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只是不添加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作为添加剂。
比较例2
根据与实施例1相同的方法制造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只是在添加剂组合物中使用1wt%的量的由化学式1c表示的2-(甲基磺酰基)-环氧乙烷代替2-[(甲基磺酰基)甲基]-环氧乙烷。
[化学式1c]
电池特性评估
评估1:CV特性
通过测量循环伏安(CV),评估根据比较例1、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电化学稳定性,结果显示在图2至图4中。
通过使用三电极电化学电池,使用石墨作为工作电极以及Li金属作为参考电极和对电极,测量负极循环伏安(CV)。在此,扫描是以0.1mV/秒的速度从3V至0V和从0V至3V进行的3个循环。
图2为示出根据比较例1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图3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图4为示出根据实施例2的电解质的负极循环伏安(CV)的图。
如图3和图4中示出,在分别包括根据实施例1和2的电解质的三电极单电池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根据一个循环出现了还原峰,但是如图2中示出,在包括根据比较例1的电解质的三电极电池单元的循环伏安曲线中,根本未出现还原峰。参考所述结果,在分别包括根据实施例1和2的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中,可预期在宽电压区域中在锂离子插入负极的充电期间在溶剂分解之前在负极中形成初始SEI膜。因此,预期与根据比较例1的没有初始SEI膜的可再充电锂电池相比,根据实施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具有优异的电池性能。
评估2:循环寿命特性
将根据实施例1和2和比较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在室温下以4A和4.2V的CC-CV和100mA的截止充电并且以10A的CC和2.5V的截止放电作为一个循环,充电和放电重复100个循环,以评估单电池的循环寿命特性,结果显示在图5中,100个循环之后的容量保持率显示在表1中。
图5为示出根据实施例1和2和比较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循环的放电容量的图。
参考图5和表1,与比较例1和2相比,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1和2显示优异的充电和放电循环特性,因此,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添加剂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显示优异的循环寿命特性。
[表1]
评估3:在高温下放置时的阻抗(电阻增加速率)
测量根据实施例1和2和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在60℃的高温下放置之前和之后的阻抗,结果显示在图6至图8中。
通过使用由BioLogic Science Instuments Pvt Ltd制造的VMP3B-10测量阻抗。
图6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的阻抗分析结果的奈奎斯特图。
图7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实施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的阻抗分析结果的奈奎斯特图。
图8为示出在高温下放置根据实施例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之后的阻抗分析结果的奈奎斯特图。
参考图6至图8,与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相比,在高温下放置之后,根据实施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显示低阻抗。
尤其,因为根据比较例1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显示负极的初始电阻增加,但是根据实施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不显示初始电阻增加,所以根据实施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显示低的电阻增加的原因是因为随着循环寿命进行由于在负极上形成了初始SEI膜而使电阻被稳定地保持。
另外,就实施例1而言,倾向于在正极上形成保护层。
评估4:在高温下的存储特性
将根据实施例1和2和比较例1和2的每个可再充电锂电池在60℃下以充电状态(SOC,电荷状态=100%)放置30天,并且评估其当在60℃的高温下放置时的阻抗(电阻增加速率)。结果显示在表2中。
初始形成条件是在第一循环中,在以0.2C的电流CC充电至3.6V之后,放电下降至2.6V,然后在第二循环中,在以0.2C的电流充电至4.2V之后,放电下降至2.6V,并且因此,在电极的表面上形成氧化物膜。
通过如下获得初始容量和放置30天之后的容量:测量在以1C的电流进行CC-CV充电至4.2V之后,然后以3C的电流截止至2.6V的放电容量。
作为放置30天之后的容量相对于初始容量的百分比,获得容量保持率(%)。
如下测量DC电阻(DC-IR)。
当应用不同的电流时,从每个电流差和电压差计算DC电阻(DC-IR)。
在完全充电状态下,进行10A的恒定电流放电10秒。
接下来,在10A的恒定电流放电10秒之后,进行10A的恒定电流放电4秒。
根据下式从18秒和23秒的数据计算DC电阻(DC-IR):ΔR=ΔV/ΔI。
作为放置30天之后的DC-IR相对于初始DC-IR的百分比,获得阻抗(%)。
[表2]
参考表2,当在60℃的高温下放置时,与比较例1和2相比,使用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的添加剂的实施例1和2显示低的阻抗。因此,当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用作添加剂时,改善了电池的在充电状态电池中电池单元的高温抗氧化性和抗电阻性。
评估5:高温安全性
通过测量它们的CID(电流中断设备)操作开始点,评估根据实施例1和2以及比较例1和2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的高温安全性,结果显示在表3中。
首先,在形成两次0.2C/0.5C下的充电/放电以及分别进行一次0.5C/0.2C的标准充电/放电电流密度、4.2V的充电截止电压(Li/石墨)和2.6V的放电截止电压(Li/石墨)的充电/放电实验之后,将单电池放置在90℃室中60小时,并且测量其CID(电流中断设备)操作开始点。
[表3]
CID开始时间(小时)(@90℃) | |
比较例1 | 13.1 |
比较例2 | 12 |
实施例1 | 17 |
实施例2 | 18.3 |
参考表3,与比较例1和2相比,包括由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作为添加剂的实施例1和2显示延迟的CID开始时间。换言之,当在高温下放置时,根据本公开的可再充电锂电池单元显示优异的抑制气体产生的效果。
尽管已经结合目前视为实际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理解,本发明不限于公开的实施方式。相反,其旨在覆盖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所包括各种修饰和等效布置。
Claims (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R为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基或者取代的或未取代的C1至C5烷氧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基于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由化学式1表示的所述化合物的含量为0.1wt%至3wt%。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述添加剂进一步包括选自以下的至少一种额外的添加剂:碳酸乙烯亚乙酯、氟代碳酸亚乙酯、丙烯磺酸内酯、丙烷磺酸内酯、四氟硼酸锂、双(草酸)硼酸锂、琥珀腈、二氟磷酸锂和2-氟联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基于所述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的总量,所述额外的添加剂的含量为0.1wt%至10wt%。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其中所包括的所述额外的添加剂和由化学式1表示的所述化合物的重量比为5:1至1:5。
7.一种可再充电锂电池,包括:
正极;
负极;和
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解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38141A KR102152304B1 (ko) | 2018-04-02 | 2018-04-02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10-2018-0038141 | 2018-04-02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50245A CN110350245A (zh) | 2019-10-18 |
CN110350245B true CN110350245B (zh) | 2022-03-25 |
Family
ID=680571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48363.XA Active CN110350245B (zh) | 2018-04-02 | 2019-03-29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998580B2 (zh) |
KR (1) | KR102152304B1 (zh) |
CN (1) | CN11035024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3118615A1 (en) | 2018-11-06 | 2020-05-14 | Basf Se | New antifreeze agents and coolants for fuel cells, storage batteries and batteries |
GB201916221D0 (en) * | 2019-10-17 | 2019-12-25 | Mexichem Fluor Sa De Cv | Composition |
CN110994022B (zh) * | 2019-11-27 | 2022-07-29 | 惠州锂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硅碳负极的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
CN111162315B (zh) * | 2019-12-20 | 2021-11-09 | 惠州亿纬创能电池有限公司 | 电解液及锂离子电池 |
KR102652852B1 (ko) | 2021-09-09 | 2024-04-01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비수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
KR102633561B1 (ko) | 2021-09-10 | 2024-02-06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비수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전지 |
US12021190B2 (en) | 2021-09-10 | 2024-06-25 | Lg Energy Solution, Ltd.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ution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KR20230161810A (ko) * | 2022-05-19 | 2023-11-28 | 에스케이이노베이션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20240002948A (ko) * | 2022-06-29 | 2024-01-08 |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 원통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
KR20240008505A (ko) * | 2022-07-12 | 2024-01-19 | 에스케이온 주식회사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283991B1 (ko) | 1998-06-12 | 2001-03-02 | 민경윤 | 비스-트리아졸 유도체의 제조방법 |
FR2882058B1 (fr) * | 2005-02-16 | 2007-04-20 | Batscap Sa | Copolymere d'oxyde d'ethylene ou de propylene et d'un oxirane portant un groupement ionique |
AU2013201219A1 (en) * | 2008-03-11 | 2013-03-21 | Incyte Holdings Corporation | Azetidine and cyclobutane derivatives as jak inhibitors |
US9203108B2 (en) * | 2011-11-14 | 2015-12-01 | Samsung Sdi Co., Ltd. | Electroly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
EP3025388B1 (en) * | 2013-07-23 | 2018-01-31 | Gotion, Inc. | Oxiranyl derivatives as additives for electrolytes in lithium-ion batteries |
CN105556728B (zh) * | 2013-07-23 | 2020-06-02 | 国轩高科美国研究院 | 作为锂离子电池中电解质的添加剂的环氧乙烷基衍生物 |
US20150079483A1 (en) * | 2013-09-16 | 2015-03-19 | U.S. Government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rmy | Oxirane-based additives in support of five volt lithium ion chemistry |
WO2015150390A1 (en) | 2014-04-03 | 2015-10-08 | Basf Se | Use of reactive ionic liquids as additives for electrolytes in secondary lithium ion batteries |
US10044064B2 (en) * | 2014-04-18 | 2018-08-07 | Seeo, Inc. | Long cycle-life lithium sulfur solid state electrochemical cell |
CN105633460B (zh) * | 2014-11-10 | 2019-01-11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锂离子二次电池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
-
2018
- 2018-04-02 KR KR1020180038141A patent/KR102152304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9
- 2019-03-29 US US16/369,017 patent/US10998580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9 CN CN201910248363.XA patent/CN110350245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2152304B1 (ko) | 2020-09-04 |
CN110350245A (zh) | 2019-10-18 |
US20190305374A1 (en) | 2019-10-03 |
KR20190115291A (ko) | 2019-10-11 |
US10998580B2 (en) | 2021-05-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50245B (zh)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CN109792085B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电解质的锂二次电池 | |
CN110277587B (zh)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CN110945706B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 |
CN103107360B (zh)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液及可再充电锂电池 | |
EP3709399A1 (en) | Negative electrod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 |
CN110391462B (zh)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US10069167B2 (en) | Electroly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 |
CN116472631A (zh) | 添加剂、包括其的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液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US11283108B2 (en) | Electrolyt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and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y | |
CN110546807B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和包括该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 |
CN112542608B (zh) | 可再充电锂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515099B1 (ko)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
CN112567558B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和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 |
KR20150091712A (ko) |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전해액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리튬 이차 전지 | |
CN115719828A (zh) | 可再充电的锂电池 | |
CN110534804B (zh) | 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CN112239480A (zh) | 添加剂、用于可再充电锂电池的电解质和可再充电锂电池 | |
EP4213266A1 (en) | Non-aqueous electrolyt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comprising same | |
CN110574212B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液和包括该电解液的锂二次电池 | |
CN114730917A (zh) | 添加剂、包括其的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和锂二次电池 | |
CN115398698A (zh) |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电解质及包括其的锂二次电池 | |
CN114930599A (zh) | 锂二次电池 | |
CN112531209A (zh) | 添加剂、电解质和包括该电解质的可再充电锂电池 | |
CN117913366A (zh) | 可再充电锂电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