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2841B - 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12841B CN110312841B CN201880001780.8A CN201880001780A CN110312841B CN 110312841 B CN110312841 B CN 110312841B CN 201880001780 A CN201880001780 A CN 201880001780A CN 110312841 B CN110312841 B CN 1103128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steel plate
- exterior
- exterior finishing
- finishing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4800 polyvinyl chlor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61 foam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915 polyvinyl chlor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162 cor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491 glass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20005830 Polyuretha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496 polyurethane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94 expanded polystyr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BYFGZMCJNACEKR-UHFFFAOYSA-N Al2O Inorganic materials [Al]O[Al] BYFGZMCJNACEK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Ethyl ur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COC(N)=O JOYRKODLDBIL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4298 SiO 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75 carbonace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62 lightweight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27 polystyrene foa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87 thermosetting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303 wrinkle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66—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composed of several layers, e.g. sandwich panels or layered pane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75—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having a basic insulating layer and at least one covering layer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 E04C2/26—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 E04C2/2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 E04C2/292—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ed materials composed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two or more of groups E04C2/04, E04C2/08, E04C2/10 or of materials covered by one of these groups with a material not specified in one of the groups at least one of the materials being insulating composed of insulating material and sheet met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4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75—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having a basic insulating layer and at least one covering layer
- E04F13/0876—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having a basic insulating layer and at least one covering layer the covering layer comprising mutual alignment or interlocking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89—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s between neighbouring elements, e.g. with joint fillings or with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 E04F13/0894—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s between neighbouring elements, e.g. with joint fillings or with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with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0889—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s between neighbouring elements, e.g. with joint fillings or with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 E04F13/089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joints between neighbouring elements, e.g. with joint fillings or with tongue and groove connections with sealing elements between covering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F—FINISHING WORK ON BUILDINGS, e.g. STAIRS, FLOORS
- E04F13/00—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 E04F13/07—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 E04F13/08—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 E04F13/12—Coverings or linings, e.g. for walls or ceilings composed of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Sub-structures theref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milar covering or lining elements of metal or with an outer layer of metal or enameled metal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76—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heat only
- E04B1/762—Exterior insulation of exterior wal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04C2/38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with a metal frame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 E04C2/38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with attached ribs, flanges, or the like, e.g. framed panels with a frame of other materials, e.g. fibres, plastic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002/001—Mechanical features of panels
- E04C2002/004—Panels with profiled edges, e.g. stepped, serrated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C—STRUCTURAL ELEMENTS; BUILDING MATERIALS
- E04C2/0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 E04C2/30—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 E04C2/34—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 E04C2002/3488—Building elements of relatively thin form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arts of buildings, e.g. sheet materials, slabs, or pan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structure composed of two or more spaced sheet-like parts spaced apart by frame like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ing Walls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本发明一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包括:前面钢板;背面钢板,向前面钢板的背面方向进行隔开;上部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的上部末端之间,并向厚度方向具有宽度,第一侧面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和背面钢板的水平方向两侧末端中的一个第一侧面的末端;第二侧面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和背面钢板的水平方向两侧末端中的另一个第二侧面的末端;以及下部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的下部末端之间。并且,本发明一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的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以及支撑五金件,一侧固定有外壁,在上述支撑五金件的另一侧结合有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上述支撑五金件用于对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进行支撑。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物的外部绝热材料用于发电厂、工厂、商家、住宅等的多方面的建筑物。用作代表性的建筑物外部绝热材料的夹心板、金属面板、铝片面板等为轻量材质,能够以干式工艺的方式进行施工,从而即使建筑物处于大型化及高层化的趋势变化,目前也广泛被使用。并且,具有与其他材料相比含经济性、绝热性、工期缩短的优点。
相反,根据材料特性,夹心板、金属面板、铝片面板等形成有施工时面板与面板相连接的连接部(Joint),而这一部分存在结露及漏水现象频繁发生的弱点,因此当前急于技术上的弥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措施)
本发明一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包括:前面钢板;背面钢板,向前面钢板的背面方向隔开而进行配置;上部框架,向从前面钢板至背面钢板侧的厚度方向具有宽度,上部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的上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第一侧面框架,具有向厚度方向的宽度,第一侧面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和背面钢板的水平方向左右两侧末端中的一个第一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第二侧面框架,具有向厚度方向的宽度,第二侧面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和背面钢板的水平方向左右两侧末端中的另一个第二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以及下部框架,具有向厚度方向的宽度,下部框架配置于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的下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
其中,在背面钢板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之间或背面钢板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设有绝热性部件。
其中,绝热性部件可包括:粘结部,粘结于上部框架或下部框架的外侧面;以及绝热部,一面粘结于粘结部,在绝热部的另一面紧贴有背面钢板。
并且,绝热部可包含聚氯乙烯(PVC,Poly Vinyl Chloride)发泡泡沫材质。
并且,上部框架可包括上部密封圈,上部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向水平方向形成的上部密封圈槽,下部框架可包括下部密封圈,下部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向水平方向形成的下部密封圈槽。
其中,若在上部框架中向垂直方向察看建筑用外饰面板,则上部密封圈可与下部密封圈相错开。
并且,在上部框架中,在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的投影区域之间可设有上部排水通道,上部排水通道从上部框架的外侧面向下部方向的内侧呈凹陷状,或者,在上部密封圈和下部密封圈的投影区域之间可不设有上部排水通道且呈平坦状。
并且,上部框架可设有上部排水通道,在第一侧面框架中的与上部排水通道的第一侧面末端相接触的部分可设有第一侧面排水通道,第一侧面排水通道向内侧呈凹陷状,且向下部方向进行延伸,在第二侧面框架中的与上部排水通道的第二侧面末端相接触的部分可设有第二侧面排水通道,第二侧面排水通道向内侧呈凹陷状,且向下部方向进行延伸。
背面钢板可包括:背面本体,向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宽宽地形成;背面上端台肩,从背面本体的上部末端向前面钢板所处的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背面突出部,从背面上端台肩的末端向上部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背面上部框架盖,从背面突出部的末端向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部框架的背面侧上部外侧面的一部分;背面下部框架盖,从背面本体的下部末端向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下部框架的背面侧下部外侧面的一部分,在背面上部框架盖和上部框架之间及背面下部框架盖和下部框架之间可设有绝热性部件。
前面钢板可包括:前面本体,向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宽宽地形成;前面上端台肩,从前面本体的上部末端向背面钢板所处的厚度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前面突出部,从前面上端台肩的末端向上部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前面上部框架盖,从前面突出部的末端向背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部框架的前面侧上部外侧面的一部分;以及前面下部框架盖,从前面本体的下部末端向背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下部框架的前面侧下部外侧面的一部分,前面突出部的上部方向延伸宽度可大于背面突出部的上部方向延伸宽度。
并且,第一侧面框架可设有第一侧面延伸部分,第一侧面延伸部分以从前面钢板的第一侧面末端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进行延伸,第一侧面延伸部分位于比前面突出部更向背面侧的位置,第二侧面框架可设有第二侧面延伸部分,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以从前面钢板的第二侧面末端向水平方向凹陷的方式进行延伸,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位于比前面突出部更向背面侧的位置。
并且,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一个还可设有侧面密封圈,侧面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在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第二侧面延伸部分设置的密封圈槽。
并且,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另一个还可设有多个凹凸部,多个凹凸部向垂直方向长长地形成有槽,或者,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另一个还可不设有多个凹凸部且呈平坦状。
并且,在向垂直方向相向的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对或向水平方向相向的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对中的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突出部,在向垂直方向相向的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对或向水平方向相向的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对中的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凹陷部,分别设置于一对框架的内部面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可插入于分别在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
其中,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上部末端能够以接触的方式与上部框架的两侧末端的内部面相结合,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的下部末端能够以接触的方式与下部框架的两侧末端的内部面相结合。并且,本发明一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安装结构包括:上述的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以及支撑五金件,一侧固定有外壁,在支撑五金件的另一侧结合有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支撑五金件用于对多个建筑用外饰面进行支撑。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一例的本发明,在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中,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之间以多个框架进行结合,不仅安装方法简单,还可节减制造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说明安装有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的(a)部分及图2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1中安装有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结构的水平方向(x-x’)状态及垂直方向状态。
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分解立体图。
图4为用于说明结合有图3所示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各部分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至图3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图。
图34至图37的(a)部分及图37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多种变更例的图。
图38至图4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44的(a)部分及图44的(b)部分至图4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变更例的图。
图46至图4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的变更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用于可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进行实施。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并且,在图中,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在说明书全文中,对于类似的部分,标注了类似的附图标记。
在图中,为了明确表示多个层及区域,以放大的方式对厚度进行了表示。
前面是指面板的前面,背面是指面板的背面,前面方向是指朝向面板前面侧的方向,背面方向是指朝向面板背面侧的方向,厚度方向是指与面板的厚度并排的方向,均包括前面方向和背面方向。
上部方向是指以面板的中心为基准朝向上侧的方向,下部方向是指以中心为基准朝向下侧的方向,垂直方向均包括上部方向和下部方向。
第一侧面是指面板的水平方向(x-x’)两侧侧面中的一个侧面,第二侧面是指面板的水平方向(x-x’)两侧侧面中的另一个侧面。
第一侧面方向是指以面板的中心为基准朝向第一侧面侧的方向,第二侧面方向是指以中心为基准朝向第二侧面侧的方向,水平方向(x-x’)均包括面板向水平进行结合的方向,即,第一侧面方向、第二侧面方向。
并且,一个部分的内侧面或内部面是指面板的内侧面,即,面板的芯材所处侧的面,一个部分的外侧面或外部面是指面板的外侧面。
并且,一个部分的宽度或长度相同是指一个部分的宽度或长度在10%以内的误差范围内相同。
图1为用于说明具有根据本发明安装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图2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1中安装有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结构的水平方向(x-x’)状态,图2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1中安装有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结构的垂直方向状态。
并且,图3示出的是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分解立体图,图4为用于说明结合有图3所示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各部分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垂直侧面的图,图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水平侧面的图。
如图1、图2的(a)部分及图2的(b)部分所示,安装有本发明一例的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的结构可包括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和支撑五金件30。
其中,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可由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分别向垂直方向(y-y’)及水平方向(x-x’)进行结合而成。
例如,如图2的(a)部分所示,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可由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和下部侧面分别以接触的方式进行结合,或者,如图2的(b)部分所示,可由向水平方向(x-x’)的两侧面中的一个第一侧面和相反侧第二侧面以接触的方式进行结合。
这种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可固定于支撑五金件30。
其中,支撑五金件30的一侧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预先固定于建筑物的外壁而形成,在此状态下,在支撑五金件30的另一侧,多个外饰面板可借助单独的紧固单元20来进行结合。
作为一例,如图2的(a)部分及图2的(b)部分所示,螺丝之类的紧固单元20分别贯通外饰面板来固定于支撑五金件30,从而可使外饰面板固定于支撑五金件30来得到支撑。
其中,如图4所示,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可分别由图3所示的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多个框架100、200、300、400进行安装及结合来形成一体。
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可分别向厚度方向(z-z’)隔开而进行配置。即,背面钢板600可向前面钢板500的背面方向(z’)隔开而进行配置,在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之间的上下及左右末端,以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的方式可分别结合有多个框架100、200、300、400。
这种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可分别由包含钢铁材质的钢板的各个末端进行弯曲而成,在外饰面板前面察看时,整体平面形状可呈四角形。
其中,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厚度可分别在0.25mm~2.0mm之间,作为一例,可以为0.35mm左右。
并且,在图3及图4中,以在前面钢板500的表面未形成有凹凸部且平坦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示出,但在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表面可分别形成有多个凹凸部或皱褶部。
作为一例,在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表面,具有500个至1000个左右的槽的皱褶部可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形成,或者,可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形成。
在图24至图27的(a)部分及图27的(b)部分中,对这种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具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并且,如图3所示,设置于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之间的多个框架100、200、300、400可包括上部框架100、下部框架200、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来形成。
这种多个框架100、200、300、400可分别由包含铝的金属材质形成。但是,不一定局限于此,多个框架100、200、300、400可分别包含不燃材料及热导性低的金属材质或绝缘性材质来形成。
作为一例,多个框架100、200、300、400可包含热固性塑料材质或碳材质来形成。
其中,如图3及图4所示,上部框架100可配置于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在图8至图10中,对这种上部框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下部框架200可配置于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在图11至图13中,对这种上部框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一侧面框架300可配置于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的水平方向(x-x’)两侧末端中的一个第一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其中,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可分别为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左侧侧面,但不一定局限于此。在图14至图16中,对这种上部框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如图3及图4所示,第二侧面框架400可配置于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的水平方向(x-x’)两侧末端中的另一个第二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多个框架100、200、300、400可由末端分别向垂直方向进行结合而成。
作为一例,在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末端的内侧面以接触的方式可结合有第一侧面框架300的上部末端,在上部框架100的第二侧面末端的内侧面以接触的方式可结合有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上部末端。
并且,在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侧面末端的内侧面以接触的方式可结合有第一侧面框架300的下部末端,在下部框架200的第二侧面末端的内侧面以接触的方式可结合有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下部末端。
由此,如图2的(b)部分所示,当多个面板10a、10c向垂直方向层压来进行施工时,可防止因面板的重量而使面板的形状发生变形。
即,当多个面板10a、10c向垂直方向(y)层压来进行施工时,由于面板的重量,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可受向垂直方向的力,此时,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的两侧末端可向垂直方向对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两侧末端进行支撑,以防止面板的形状受损。
其中,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可分别为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右侧侧面,但不一定局限于此。在图17及图19中,对这种上部框架100的具体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像这样,如图5所示,在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上部,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上部框架100可相结合来形成上部突出部11,在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下部,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下部框架200可相结合来形成下部凹陷部13。
由此,如图1及图2的(a)部分所示,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可分别由形成于上部侧面的上部突出部11与形成于下部侧面的下部凹陷部13相接触来进行插入及结合。
其中,在外饰面板的上部突出部11中,如图5所示,从外饰面板的前面钢板500上部的前面上端台肩至上部侧面的第一突出长度H11a可长于从背面钢板600上部的背面上端台肩至上部侧面的第二突出长度H11b。
并且,在外饰面板的下部凹陷部13中,从前面钢板500的下部侧面末端至凹陷面的第一凹陷深度H13a可大于从背面钢板600的下部侧面末端至凹陷面的第二凹陷深度H13b,可小于上部突出部11的第一突出长度H11a。
由此,当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和下部侧面以接触的方式进行结合时,外饰面板的上部突出部11可插入于下部凹陷部13的内侧而进行结合,在外饰面板的前面,由于相对大的第一突出长度H11a,当向垂直方向(y-y’)将多个外饰面板相结合时,看似上述多个外饰面板向水平方向(x-x’)进行隔开,从而可更加突出外饰面板的外观。
其中,上部突出部11的前面上端台肩可形成于前面钢板500,背面上端台肩可形成于背面钢板600,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可具有覆盖上部突出部11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结构。并且,下部凹陷部13可根据下部框架200本身的截面形状来形成。
并且,如图6所示,在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第一侧面框架300可相结合来形成第一侧面突出部15,在上述第一侧面突出部15中,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末端比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更向水平方向(x-x’)进行突出。
并且,在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可相结合来形成第二侧面凹陷部17,在上述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中,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比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更向第一侧面方向(x)进行凹陷。
其中,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形状可根据第一侧面框架300本身的截面形状来形成,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形状可根据第二侧面框架400本身的截面形状来形成。
并且,其中,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的平面形状可具有覆盖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上下部侧面和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上下部侧面的结构。
在这种第一侧面突出部15中,从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突出的第一侧面突出长度W15可与在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中凹陷的第二侧面凹陷长度W17相同。
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上部突出部11的上部侧面可设有上部排水通道110,上述上部排水通道110向外饰面板的内侧进行凹陷,并向水平方向(x-x’)进行延伸,从而长长地形成至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并且,在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突出的第一侧面可形成有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上述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相连接来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至外饰面板的下部侧面,在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凹陷的第二侧面可形成有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上述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相连接来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至外饰面板的下部侧面。
这种上部排水通道110、第一侧面排水通道、第二侧面排水通道的连接结构可阻断从外饰面板的前面向背面方向(z’)流入的水,并引向外饰面板的下部方向,来阻断或防止外饰面板的漏水。
并且,如图5及图6所示,在上部突出部11中,在上部侧面的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相隔开的位置可设有上部密封圈130,上述上部密封圈130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至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这种上部密封圈130在上部排水通道110中可向面板的背面侧进行隔开,且可插入于在上部框架100设置的上部密封圈130槽。
并且,在下部凹陷部13的下部侧面,在与上部排水通道110及上部密封圈130错开的位置可设有下部密封圈270,上述下部密封圈270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至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
这种下部密封圈270可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向面板的前面侧的位置,从而当外饰面板以垂直的方式进行结合时,防止下部密封圈270与上部密封圈130或上部排水通道110相重叠,上述下部密封圈270可插入于在下部框架200设置的下部密封圈270槽。
并且,在第一侧面突出部15中向水平方向(x-x’)突出的突出面的末端,第一侧面密封圈360可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长长地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但是,在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中,与上部突出部11、下部凹陷部13及第一侧面突出部15不同地,可不设有密封圈。
其原因如下:当将多个外饰面板相结合时,可向水平方向(x-x’)推动各个外饰面板来进行结合,以使各个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相接触,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和第二侧面凹陷部17均设有密封圈的情况下,有可能妨碍施工。
因此,在图5及图6中,以第一侧面突出部15设有密封圈且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不设有密封圈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但与其不同,第二侧面凹陷部17可设有密封圈,而第一侧面突出部15可不设有密封圈。
并且,以如下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即,在上部突出部11中,在上部排水通道110的背面侧设有上部密封圈130,在下部凹陷部13中,在上部排水通道110的前面侧设有下部密封圈270,但与其不同,在上部突出部11中,在上部排水通道110的前面侧可设有上部密封圈130,在下部凹陷部13中,在上部排水通道110的背面侧可设有下部密封圈270。
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如图5及图6所示,对外饰面板的各个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并且,在具有这种外形的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内部可设有用于绝热的芯材。
图7为用于说明设置于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内部的芯材40的图。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可由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上部框架100、下部框架200、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相结合来形成一体。
由此,外饰面板的内部可以是空的,为了更加提高外饰面板的绝热功能,在外饰面板的内部可内置有用于绝热的芯材40。
这种芯材40可利用如下物质:(1)使玻璃原石熔融来进行人造纤维化,并由SiO2类化学组合物形成的玻璃棉(Glass Wool)、(2)在约1500℃以上的高热条件下,使玄武岩等火成岩溶解来进行人造纤维化,并由SiO2-Al2O3-CaO类化学组合物形成的矿棉(MinealWool)或聚氨酯泡沫等、或(3)珠子法绝热材料聚苯乙烯泡沫(EPS,Expanded Polystyren)等。
但是,这种芯材40不局限于此,若具有绝热功能,则可与材质无关地使用,在一个外饰面板内,可仅使用一种芯材40,或者,可复合使用多种芯材40。
作为一例,如图7所示,若在前面钢板500侧察看外饰面板,则在外饰面板的中心部侧可形成有聚氨酯泡沫或珠子法绝热材料40a,在外饰面板的边缘侧可形成有玻璃棉40b。
即,在外饰面板内部中,在垂直方向(y-y’)两侧侧面中的上部边缘及下部边缘内部可形成有玻璃棉40b,在上下部边缘之间的中心部可形成有聚氨酯泡沫或珠子法绝热材料40a。
并且,在外饰面板内部中,在水平方向(x-x’)两侧侧面中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侧内部可形成有玻璃棉40b,在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之间的中心部可形成有聚氨酯泡沫或珠子法绝热材料40a。
并且,如图所示,若向厚度方向(z-z’)察看外饰面板,则在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侧的前面边缘及背面边缘可形成有玻璃棉40b,在前面、背面边缘之间的中心部可形成有聚氨酯泡沫或珠子法绝热材料40a。
由此,可更加减少外饰面板的制造费用,并将外饰面板的绝热功能维持到最佳状态。
以下,对这种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各个结构部分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图8至图1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上部框架100的图。
图8为分解第一侧面框架300来说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上部框架100的侧视图,图9的(a)部分及图9的(b)部分为上部框架100的剖视图及俯视图,图10为上部框架100结合有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外饰面板的立体图。
如图8及图9所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上部框架100可包括上部本体面101、上部排水通道110、上部密封圈槽120、上部密封圈130、第一上部支撑部140及第二上部支撑部150,并通过挤出成型(Extrusion molding)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
这种上部框架100可形成设置于外饰面板的上部突出部11的突出的末端的上部面。即,上部框架100本身的形状并不呈上部突出部11的形状,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可分别设有上端台肩和突出部,上部框架100可位于上部突出部11的末端来形成突出的上部面。
因此,上部框架100本身均插入于下部框架200的下部凹陷部13内,因而上部框架100的厚度方向宽度W100可窄于下部框架200的下部凹陷部13的宽度WR200。
并且,在本发明中,在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或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分可形成有绝热性部件700。
因此,绝热性部件700可位于(1)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或者,(2)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或者,(3)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及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
以下,作为一例,对绝热性部件700均设置于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及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的情况进行说明,但不一定局限于此,如前面的(1)、(2)号的情况,可设有绝热性部件700。
像这样,为了在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设置绝热性部件700,在上部框架100中,在上部本体面101的背面方向末端部分和第二上部支撑部150的外侧面能够以粘结或粘附的方式设有绝热性部件700。在对上部框架100的各个结构部分进行说明之后,对这种绝热性部件700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并且,此外,在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形成有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在图20至图24中,对设置于这种上部框架100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这种上部框架100可具有如下面:从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分别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上部本体面101可以为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且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的面。
上部排水通道110可在上部本体面101的外部面向垂直方向(y-y’)的内侧以凹陷的方式形成,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上部密封圈槽120可从上部框架100的外部面向下部方向(y’)进行凹陷,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且向厚度方向(z-z’)与上部排水通道110进行隔开。
作为一例,上部密封圈槽120可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向背面钢板600的位置。
其中,上部密封圈槽120入口的宽度可窄于上部密封圈槽120的内部面的宽度。
在这种上部密封圈槽120中,以插入的方式紧固有上部密封圈130,上部密封圈130可向上部框架100的上部方向(y)突出来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因此,在上部框架100中,在上部密封圈130和后述的下部密封圈270的投影区域之间可设有上部排水通道110。
由此,上部密封圈130可阻断从外饰面板的前面钢板500外部向背面钢板600后侧流入的外部的空气,从而更加提高外饰面板的热桥阻断功能,且彻底阻断从外部向外饰面板之间的空间流入的水向外饰面板的后侧流动。
其中,上部密封圈130可包括上部主体部133、上部头部131及上部连接部133来形成一体,上部主体部133可具有四角形截面,可插入于上部密封圈槽120内,上部头部131可具有圆形截面,可向上部框架100的上部方向(y)进行突出,上部连接部133可将上部主体部133与上部头部131相连接。
其中,上部连接部133的宽度可窄于上部主体部133及上部头部131的宽度。由此,上部密封圈130能够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上部密封圈槽120,当结合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10a、10b、10c、10d来对建筑物外壁进行施工时,无需单独对上部密封圈130进行施工,从而更加容易地进行施工。
第一上部支撑部140可从上部框架100的前面末端向下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可从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100S1至第二侧面100S2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能够以被前面钢板500的上部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一上部支撑部140,以使第一上部支撑部140对前面钢板500的上部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第二上部支撑部150可从上部框架100的背面末端向下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可从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100S1至第二侧面100S2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能够以被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二上部支撑部150,以使第二上部支撑部150对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如图9的(b)部分所示,这种上部框架100的平面形状可形成如下:为了形成第一侧面突出部15及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上部侧面,上部框架100的前面侧一部分以向水平方向(x-x’)突出或凹陷的方式形成,并且,设置上部排水通道110的第一侧面100S1、第二侧面100S2的两侧末端以向水平方向(x-x’)凹陷的方式形成。
另一方面,在上述的上部框架100中,在上部本体面101的背面方向末端和第二上部支撑部150的外侧面,绝热性部件700能够以粘结或粘附的方式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像这样,在设置绝热性部件700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背面钢板600能够以覆盖上部框架100的背面方向末端的方式进行结合。
其中,覆盖上部框架100的背面方向末端的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可以为背面突出部630的上部末端和背面上部框架盖640。在后续内容中,对这种背面钢板6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由此,在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可设有绝热性部件700。
这种绝热性部件700可位于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从而预防有可能在外饰面板的背面侧上部末端产生的结露。
即,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可设置于建筑物的外壁,在外饰面板中,在背面钢板600侧,建筑物内部的温和的热气和从建筑物外部进入的冰凉的冷气有可能相汇,由此,与面板的前面钢板500侧相比,背面钢板600侧产生结露的可能性会更高。
更具体地,在背面钢板600中,向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x-x’)宽宽地形成的背面本体610与热导率相对低的内部芯材相接触,从而使产生结露的可能性变低。
但是,在背面钢板600中,在与热导率相对大的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相接触的部分,因通过框架传递的冷气而有可能容易产生结露。
但是,如本发明,在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之间设置绝热性部件700的情况下,可预防有可能在背面钢板600上部末端产生的结露。
这种绝热性部件700可具有粘结部701和绝热部703。粘结部701可粘结于上部框架100的外侧面,绝热部703的一面可粘结于粘结部701,在绝热部703的另一面可紧贴有背面钢板600的上部内侧面。其中,绝热部703可包含聚氯乙烯发泡泡沫材质来形成。
更具体地,粘结部701可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粘结于上部框架100的上部本体面101的背面末端和第二上部支撑部150的外侧面,在绝热部703中,背面钢板600的背面突出部630上部末端和背面上部框架盖640的内侧面能够以紧贴的方式进行结合。
图11至图1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下部框架200的图。
图11为用于说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下部框架200的分解图,图12的(a)部分及图12的(b)部分为下部框架200的剖视图及俯视图,图13为下部框架200结合有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外饰面板的立体图。
下部框架200可包括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下部密封圈槽260、下部密封圈270及第一下部支撑部281,可通过挤出成型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
其中,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可形成外饰面板的下部凹陷部13。即,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可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底面,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可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垂直侧面。
并且,此外,在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在图20至图24中,对设置于这种下部框架200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29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可从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凹陷,从而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底面,并且,可具有向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且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的面。
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可从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的前面方向(z)末端向下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从而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前面侧垂直侧面,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可从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末端向前面方向(z)进行弯曲来延伸至前面钢板500,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的一部分和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整体在与前面钢板500相结合时,可覆盖前面钢板500的下部末端内部面。
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可从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的背面方向(z’)末端向下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可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背面侧垂直侧面,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可从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末端向背面方向(z’)进行弯曲来延伸至背面钢板600,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的一部分和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整体在与背面钢板600相结合时,可覆盖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内部面。
下部密封圈槽260可在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的外部面向上部方向(y)的内侧进行凹陷来形成,并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并且,下部密封圈270能够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下部密封圈槽260,从而向下部框架200的下部方向(y’)进行突出。这种下部密封圈270也可从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侧面200S1至第二侧面200S2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其中,如图13所示,下部密封圈槽260的位置可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位置及上部密封圈槽120的位置相错开。
作为一例,下部密封圈槽260可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与前面钢板500相邻的位置,下部密封圈270也可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与前面钢板500相邻的位置。
因此,在下部密封圈270和上部密封圈130的投影区域之间可设有设置于上部框架100的上部排水通道110。
但是,下部密封圈槽260的位置不一定局限于此,若上部密封圈130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与前面钢板500相邻的位置,则下部密封圈槽260的位置可与图所示的不同,位于比上部排水通道110更与背面钢板600相邻的位置。
这种下部密封圈槽260的入口的宽度可窄于下部密封圈槽260的内部面的宽度。由此,可防止下部密封圈270从下部密封圈槽260脱离,并使上述下部密封圈270固定于下部密封圈槽260。
这种下部密封圈270可包括下部主体部273、下部头部271及下部连接部275来形成一体。
下部主体部273可具有四角形截面,并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下部密封圈槽260,下部头部271可具有圆形截面,并从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向下部方向(y’)进行突出来形成,下部连接部275可将下部主体部273与下部头部271相连接。
其中,下部连接部275的宽度可窄于下部主体部273及下部头部271的宽度,由此,下部密封圈270可固定于下部密封圈槽260。
第一下部支撑部281可从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的前面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可从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侧面200S1至第二侧面200S2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进行延伸。
能够以被前面钢板500的下部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一下部支撑部281,以使第一下部支撑部281对前面钢板500的下部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如图12的(a)部分所示,这种下部框架200的平面形状可形成如下:为了形成第一侧面突出部15及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下部侧面,上部框架100的前面侧一部分可向水平方向(x-x’)进行突出或凹陷来形成,向垂直方向(y-y’)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相重叠的第一侧面200S1、第二侧面200S2的两侧末端可向水平方向(x-x’)进行凹陷来形成。
并且,下部框架200的下部凹陷部13的宽度可大于上部框架100的厚度方向宽度,以便于将上部突出部11插入于下部凹陷部13内。
并且,为了预防有可能在背面钢板600和下部框架200之间产生的结露,在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可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设有绝热性部件700。
像这样,位于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之间的绝热性部件700可具有粘结部701和绝热部703,材质可与位于上部框架100的背面末端的绝热性部件700的材质相同。
像这样,位于下部框架200的外侧面的绝热性部件700的粘结部701可粘结在位于下部框架200的背面侧的第四下部框架240、第五下部框架250的外侧面,绝热部703可位于粘结在第四下部框架240、第五下部框架250的外侧面的粘结部701,可紧贴背面钢板600来进行结合。
并且,在本发明中,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或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中的一个还可包括缓冲部件,上述缓冲部件粘结于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或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外侧面来向垂直方向长长地进行延伸,或者,本发明还可包括侧面密封圈,上述侧面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在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或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设置的密封圈槽。
以下,以设有如下侧面密封圈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说明,上述侧面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或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中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设置的密封圈槽。但是,本发明不一定局限于此,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可包括缓冲部件,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可具有侧面密封圈或缓冲部件。
对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设有侧面密封圈的第一侧面框架300进行的更详细的说明如下。
图14至图16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图。
图14为用于说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分解图,图15的(a)部分及图15的(b)部分为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剖视图及俯视图,图16为第一侧面框架300结合有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其他框架的外饰面板的立体图。
第一侧面框架300可包括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第一侧面密封圈360、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及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可通过挤出成型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
并且,此外,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在图20至图24中,对设置于这种第一侧面框架300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可与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从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可与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100S1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位于比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更向水平方向(x-x’)突出的部分,并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在这种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的外部面的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设有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上述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可从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末端向水平方向(x-x’)进行弯曲来延伸至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末端,以进行连接。
并且,第一侧面框架300可借助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来形成从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向水平方向(x-x’)突出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端部。
并且,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可位于比后述的前面钢板500的前面突出部530更向背面侧的位置。
这种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及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的垂直上部末端面能够以与上部框架100第一侧面末端的内部面相接触的方式与上部框架100相结合,垂直下部末端面能够以与下部框架200第一侧面末端的内部面相接触的方式与下部框架200相结合。
并且,第一侧面框架300可与前面钢板500相结合,以使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被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500S1末端中的向背面方向(z’)弯曲的部分覆盖,第一侧面框架300可与背面钢板600相结合,以使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被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600S1末端中的向前面方向(z)弯曲的部分覆盖。
这种第一侧面框架300可与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相结合,从而形成第一侧面突出部15。
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可位于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的外部面中的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向朝向第二侧面100S2方向(x’)的内侧进行凹陷,以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的宽度可大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宽度,以使引向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水通过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向外饰面板的下部方向(y’)顺畅地进行流动。
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可位于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的外部面,并向外饰面板的背面方向(z’)进行凹陷来形成,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可位于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中比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更与第二部分320相邻的位置。
并且,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的入口的宽度窄于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的内部面的宽度。由此,第一侧面密封圈360可稳定地固定于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
向前面方向(z)突出的第一侧面密封圈360能够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这种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
这种第一侧面密封圈360可由第一侧面主体部363、第一侧面头部361及第一侧面连接部365形成一体。
第一侧面主体部363能够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内部,第一侧面头部361可从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三部分向外饰面板的前面方向(z)进行突出,第一侧面连接部365可将第一侧面主体部363与第一侧面头部361相连接。
其中,第一侧面连接部365的宽度可窄于第一侧面主体部363及第一侧面头部361的宽度。
并且,通过第一侧面连接部365与第一侧面主体部363相连接的第一侧面头部361可以为多个,作为一例,如图所示,两个第一侧面头部361可向水平方向(x-x’)进行隔开来形成。
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可从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向厚度方向(z-z’)与前面钢板500相接触的末端向第二侧面方向(x’)进行弯曲及延伸来形成。
能够以被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500S1侧前面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以使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对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500S1侧前面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并且,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可从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二部分320向厚度方向(z-z’)与背面钢板600相接触的末端向第二侧面方向(x’)进行弯曲及延伸来形成。
能够以被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600S1侧背面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以使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对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600S1侧背面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这种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支撑部370、第二支撑部380可防止如下情况:在为了将外饰面板施工于建筑物外壁而准备的过程中,当以接触的方式配置外饰面板的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时,防止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形状因外饰面板的重量而发生变形或受损。
图17至图19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图。
图17为用于说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分解图,图18的(a)部分及图18的(b)部分为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剖视图及俯视图,图19为第二侧面框架400结合有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及其他框架的外饰面板的立体图。
第二侧面框架400可包括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至第二部分420、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及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可通过挤出成型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
并且,此外,在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470。在图20至图24中,对设置于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470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可与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从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可与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向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方向(x)进行凹陷来形成,且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在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的外部面中,在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设有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
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可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末端向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所处的水平方向(x-x’)进行弯曲,从而延伸至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来进行连接。
这种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可位于比设置于前面钢板500的前面突出部530更向背面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以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外侧面平坦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示出,但与其不同,在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外侧面还可设有多个凹凸部,上述多个凹凸部向垂直方向长长地形成有槽。以下,在图44的(a)部分及图44的(b)部分中,对其进行后述。
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20及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可形成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端部。
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20及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垂直上部末端面能够以与上部框架100第二侧面末端的内部面相接触的方式与上部框架100相结合,垂直下部末端面能够以与下部框架200第二侧面末端的内部面相接触的方式与下部框架200相结合。
第二侧面框架400可与前面钢板500相结合,以使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被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中的向背面方向(z’)弯曲的部分覆盖,第二侧面框架400可与背面钢板600相结合,以使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被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中的向前面方向(z)弯曲的部分覆盖。
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可与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相结合,从而形成第二侧面凹陷部17。
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可位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的外部面中的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向朝向第一侧面方向(x)的内侧进行凹陷,以从外饰面板的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进行延伸。
这种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的宽度可大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宽度,并与第一侧面排水通道的宽度相同,可使引向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水通过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向外饰面板的下部方向顺畅地进行流动。
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与第一侧面框架300不同,可不设有密封圈槽或密封圈。
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可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向厚度方向(z-z’)与前面钢板500相接触的末端向第一侧面方向(x)进行弯曲及延伸来形成。
能够以被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侧前面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以使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对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侧前面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可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部分420向厚度方向(z-z’)与背面钢板相接触的末端向第一侧面方向(x)进行弯曲及延伸来形成。
能够以被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侧背面末端覆盖的方式配置这种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以使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对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侧背面末端的内部面进行支撑。
这种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支撑部450、第二支撑部460可防止如下情况:在为了将外饰面板施工于建筑物外壁而准备的过程中,当以接触的方式配置外饰面板的前面钢板500和背面钢板600时,防止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形状因外饰面板的重量而发生变形或受损。
在这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在向垂直方向(y-y’)相向的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对或向水平方向(x-x’)相向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对中的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在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分别设置于一对框架的内部面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可插入于分别在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
作为一例,如在前面的图8至图19中所说明,在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290,在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可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470。
更具体地,在上部框架100中,以上部排水通道110为中心向前面方向(z)侧及背面方向(z’)侧在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可形成有多个内部突出部160。
并且,在下部框架200中,以上部排水通道110向垂直方向(y-y’)投影的区域为中心向前面方向(z)侧及背面方向(z’)侧在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可形成有多个内部突出部290。
并且,在第一侧面框架300中,以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为中心向前面方向(z)侧及背面方向(z’)侧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面可形成有多个内部凹陷部390。
在第二侧面框架400中,以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为中心向前面方向(z)侧及背面方向(z’)侧在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可形成有多个内部凹陷部470。
像这样,分别设置于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290可插入于分别在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470来进行结合。
参照图20至图24对其进行说明如下。
图20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结合有上部框架100和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21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结合有上部框架100和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图22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结合有下部框架200和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结构的图,图2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结合有下部框架200和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结构的图。
如图20所示,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的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上部末端能够以相交叉的方式进行结合。
此时,设置于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的多个内部突出部160可插入于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面设置的多个内部凹陷部390。
并且,如图21所示,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的上部框架100的第二侧面末端和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上部末端能够以相交叉的方式进行结合。
此时,设置于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的多个内部突出部160可插入于在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设置的多个内部凹陷部470。
并且,如图22所示,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的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下部末端能够以相交叉的方式进行结合。
此时,设置于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的多个内部突出部290可插入于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面设置的多个内部凹陷部390。
并且,如图23所示,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延伸的下部框架200的第二侧面末端和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下部末端能够以相交叉的方式进行结合。
此时,设置于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的多个内部突出部290可插入于在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设置的多个内部凹陷部390。
像这样,分别设置于相向的一对框架(作为一例,上部框架100和下部框架200)的内部面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160、290插入于分别在相向的另一对框架(作为一例,第一侧面框架300和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470,从而当制造外饰面板时,可更加容易制造外饰面板。
更具体地,当制造外饰面板时,在以使背面钢板600的外部面朝向地面且内部面朝向地面上的方式配置的状态下,多个框架可分别配置于背面钢板600的上下部末端的内部面、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的末端的内部面来进行竖立。
此时,分别设置于一对框架的内部面的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插入于分别在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设置的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以使一对框架和另一对框架相支撑,从而防止各个框架倒下。
由此,设置于各个框架的内部突出部及内部凹陷部可使外饰面板的制造变得更加容易。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以如下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说明,即:在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设有内部突出部160、290,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设有内部凹陷部,但与其不同,在上部框架100及下部框架200可设有内部凹陷部390、470,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可设有内部突出部。
以下,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的前面钢板500及背面钢板600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图24至图27的(a)部分及图27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的前面钢板500的结构的图。
其中,图24为前面钢板500的整体立体图,图25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4中沿着y-y’线的前面钢板500的垂直方向(y-y’)截面,图25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4中沿着x-x’线的前面钢板500的水平方向(x-x’)截面,图26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5的(a)部分及图25的(b)部分中500K1部分的前面放大图,图26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5的(a)部分及图25的(b)部分中500K1部分的背面放大图,图27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5的(a)部分及图25的(b)部分中500K2部分的前面放大图,图26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5的(a)部分及图25的(b)部分中500K2部分的背面放大图。
前面钢板500可位于前面说明的4个框架的前面,从而形成外饰面板的前面,这种前面钢板500可包括前面本体510、前面上端台肩520、前面突出部530、前面上部框架100盖540、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第二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60、前面钢板500第一侧面570及前面钢板500第二侧面580来形成一体。
即,前面钢板500的各个部分可将一个钢板进行弯曲来形成一体。
其中,如图25的(a)部分、图26的(a)部分及图26的(b)部分及图27的(a)部分及图27的(b)部分所示,前面本体510可向垂直方向(y-y’)及水平方向(x-x’)宽宽地形成于外饰面板的前面,前面上端台肩520可从前面本体510的上部末端向背面钢板600所处的厚度方向(z-z’)进行弯曲及延伸。
前面突出部530可从前面上端台肩520的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前面上部框架100盖540可从前面突出部530的上部末端向背面钢板600所处的背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
这种前面上部框架100盖540可覆盖上部框架100的上部侧面一部分来与上部框架100相结合,可防止因强风或台风之类的强外力而使前面钢板500从上部框架100脱离。
并且,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可从前面本体510的下部末端向背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第二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60可从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的背面方向(z’)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
这种第一、第二前面下部框架200盖可覆盖下部框架200的下部侧面及凹陷垂直面来与下部框架200相结合,可防止因强风或台风之类的强外力而使前面钢板500从下部框架200脱离。
并且,如图25的(b)部分、图26的(a)部分及图26的(b)部分及图27的(a)部分及图27的(b)部分所示,前面钢板500第一侧面570可从前面本体510的水平方向(x-x’)第一侧面侧末端向背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前面钢板500第二侧面580可从前面本体510的水平方向(x-x’)第二侧面侧末端向背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
这种前面钢板500第一侧面570、第二侧面580可覆盖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来与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相结合。
其中,前面突出部530的上部方向(y)延伸宽度H530可大于上端台肩的厚度方向(z-z’)延伸宽度W520,上端台肩的厚度方向(z-z’)延伸宽度W520可与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的延伸宽度W550相同或大于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的延伸宽度W550。
前面突出部530的上部方向(y)延伸宽度H530可大于下部框架200的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的下部方向(y’)延伸宽度。
由此,当向垂直方向(y-y’)将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相结合时,若从前面察看多个外饰面板,则可向水平方向(x-x’)长长地形成线,从而看似向垂直方向(y-y’)结合的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之间相隔开。由此,可使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外观变得更加美观。
并且,前面钢板500第一侧面570、第二侧面580的厚度方向(z-z’)延伸宽度W580可与前面上端台肩520的厚度方向(z-z’)延伸宽度W520相同或大于前面上端台肩520的厚度方向(z-z’)延伸宽度W520。
图28至图31的(a)部分及图31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背面钢板600的结构的图。
其中,图28为背面钢板600的整体立体图,图29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沿着y-y’线的背面钢板600的垂直方向(y-y’)截面,图29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沿着x-x’线的背面钢板600的水平方向(x-x’)截面,图30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600K1部分的前面放大图,图30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600K1部分的背面放大图,图31的(a)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600K2部分的前面放大图,图31的(b)部分示出的是图28中600K2部分的背面放大图。
背面钢板600可位于前面说明的4个框架的背面,从而形成外饰面板的背面,这种背面钢板600可包括背面本体610、背面上端台肩620、背面突出部630、背面上部框架盖640、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第二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60、背面钢板600第一侧面670及背面钢板600第二侧面680来形成一体。
即,背面钢板600的各个部分可将一个钢板进行弯曲来形成一体。
其中,如图29的(a)部分、图30的(a)部分及图30的(b)部分、图31的(a)部分及图31的(b)部分所示,背面本体610可向垂直方向(y-y’)及水平方向(x-x’)宽宽地形成于外饰面板的背面,背面上端台肩620可从背面本体610的上部末端向前面钢板500所处的厚度方向(z-z’)进行弯曲及延伸。
背面突出部630可从背面上端台肩620的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背面上部框架盖640可从背面突出部630的末端向前面钢板500所处的前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
由此,背面突出部630的上部末端可覆盖上部框架100的第二上部支撑部150及上部本体面101的背面末端来与上部框架100相结合。
此时,如上所述,在背面钢板600和上部框架100之间可设有绝热性部件700,从而预防有可能在背面钢板600和上部框架100之间产生的结露。
这种背面上部框架盖640可覆盖上部框架100的上部侧面一部分来与上部框架100相结合,可防止因强风或台风之类的强外力而使背面钢板600从上部框架100脱离。
并且,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可从背面本体610的下部末端向前面钢板500所处的前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第二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60可从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的背面方向(z’)末端向上部方向(y)进行弯曲及延伸。
由此,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可覆盖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第二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60可覆盖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来与下部框架200相结合。
此时,在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和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之间及第二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60和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之间可设有如上所述的绝热性部件700,从而预防有可能在背面钢板600和下部框架200之间的结合部分产生的结露。
并且,如图29的(b)部分、图30的(a)部分及图30的(b)部分、图31的(a)部分及图31的(b)部分所示,背面钢板600第一侧面670可从背面本体610的水平方向(x-x’)第一侧面侧末端向前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背面钢板600第二侧面680可从背面本体610的水平方向(x-x’)第二侧面侧末端向前面方向(z)进行弯曲及延伸。
这种背面钢板600第一侧面670、第二侧面680可覆盖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的一部分来与第一侧面框架300、第二侧面框架400相结合。
其中,背面上端台肩620的厚度方向宽度W620可与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的延伸宽度W650相同。
并且,背面上端台肩620的厚度方向宽度W620可小于前面上端台肩520的厚度方向宽度W520。
并且,背面上端台肩620可位于比前面上端台肩520更向上部框架100侧接近的位置。因此,背面突出部630的上部方向(y)延伸宽度H630可小于前面突出部530的上部方向(y)延伸宽度H530。
并且,第一背面下部框架200盖650的垂直方向(y-y’)位置可位于比第一前面下部框架200盖550的垂直方向(y-y’)位置更向上部方向(y)的位置。
这种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可由前面钢板500、背面钢板600、上部框架100、下部框架200、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安装及结合来形成一体。
并且,根据背面钢板600、上部框架100、下部框架200、第一侧面框架300及第二侧面框架400各自的独特形状,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在外饰面板的上部可设有上部突出部11,在外饰面板的下部可设有下部凹陷部13,第一侧面可设有第一侧面突出部15,第二侧面可设有第二侧面凹陷部17。
并且,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在除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之外的上部突出部11的突出的上部侧面、下部凹陷部13的凹陷的下部侧面、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突出的侧面的部分可分别设有密封圈,各个密封圈可将外饰面板相结合,从而当对建筑物的外壁进行施工时,预先以一体的方式固定于外饰面板的密封圈可使施工过程变得更加容易,可防止施工过程受密封圈的妨碍。
以下,对第一实施例的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向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x-x’)结合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2放大示出的是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向垂直方向(y-y’)结合的状态,图33放大示出的是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向水平方向(x-x’)结合的状态。
如图32所示,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可向垂直方向(y-y’)安装来进行结合,此时,在位于多个外饰面板中的上部的第一外饰面板10a的下部侧面形成的下部凹陷部13可与在位于下部的第三外饰面板10c的上部侧面形成的上部突出部11相接触来进行插入及结合。
此时,如图32所示,在第三外饰面板10c的上部突出部11和第一外饰面板10a的下部凹陷部13之间因第一外饰面板10a的下部密封圈270和第三外饰面板10c的上部密封圈130而向垂直方向(y-y’)进行隔开。
此时,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前面钢板500的下部末端和第三外饰面板10c的前面上端台肩520之间及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第三外饰面板10c的背面上端台肩620之间可进行隔开。
其中,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前面钢板500的下部末端和第三外饰面板10c的前面上端台肩520之间的第一隔开间隔D1可大于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第三外饰面板10c的背面上端台肩620之间的第二隔开间隔D2。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安装结构中,即使第一外饰面板10a和第三外饰面板10c之间向垂直方向(y-y’)进行隔开,也可借助位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前面及背面的下部密封圈270和上部密封圈130来有效阻断从多个外饰面板的前面外部向建筑物外壁所处的背面方向(z’)流入的冰凉的空气。
并且,上部排水通道110位于上部密封圈130和下部密封圈270之间,从而即使水从外部向外饰面板之间的空间流入,也可预先阻断在建筑物外壁和外饰面板之间的空间有可能产生的漏水。
并且,如图32及图33所示,向上部排水通道110流入的水可通过第一侧面排水通道、第二侧面排水通道向外饰面板的下部方向(y’)进行流动。
如图33所示,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可向水平方向(x-x’)安装来进行结合,此时,位于多个外饰面板中的水平方向(x-x’)的一个侧面的第一外饰面板10a和以水平的方式位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第二侧面的第二外饰面板10b可向水方向进行结合。
其中,形成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第一侧面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可与形成于第二外饰面板10b的第二侧面的第二侧面凹陷部17相接触来进行插入及结合。
此时,如图33所示,第一外饰面板10a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和第二外饰面板10b的第二侧面凹陷部17之间可因第一外饰面板10a的第一侧面密封圈360而向水平方向(x-x’)进行隔开。
此时,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设置于第二外饰面板10b的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之间及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设置于第二外饰面板10b的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之间可进行隔开。
其中,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设置于第二外饰面板10b的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之间的第三隔开间隔D3和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末端和设置于第二外饰面板10b的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之间的第四隔开间隔D4可相同。
像这样,在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安装结构中,即使第一外饰面板10a和第二外饰面板10b之间向水平方向(x-x’)进行隔开,也可借助设置于第一外饰面板10a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第一侧面密封圈360来有效阻断从多个外饰面板的前面外部向建筑物外壁所处的背面方向(z’)流入的冰凉的空气。
并且,在本发明的外饰面板中,只有两侧面中的一侧面设有第一侧面密封圈360,而不是向水平方向(x-x’)的两侧面设有密封圈,从而当向水平方向(x-x’)安装多个外饰面板时,可彻底防止密封圈对安装施工过程进行妨碍。
即,当安装多个外饰面板时,使外饰面板向水平方向(x-x’)进行移动,从而可按图33所示的方式进行结合,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和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两侧均设有密封圈的情况下,密封圈可相互卡定而不便于施工,但在本发明中,密封圈只形成于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和第二侧面凹陷部17中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从而更加容易进行施工。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以侧面密封圈形成于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但可形成于第二侧面凹陷部17,而不是第一侧面突出部15。
以上,将如下情况作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来进行了说明,即,在外饰面板的上部设有上部突出部11,在外饰面板的下部设有下部凹陷部13,在第一侧面设有第一侧面突出部15,在第二侧面设有第二侧面凹陷部17。
但是,本发明不一定局限于此,为了容易与配置于建筑物的外壁的窗户相结合,四个框架中的一部分框架的形态可发生变形。
作为一例,为了与窗户相结合,可省略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中的第一侧面突出部15,第一侧面的形状整体上平坦地形成,或者,可省略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中的第二侧面凹陷部17,第二侧面的形状整体上平坦地形成。
由此,外饰面板可更容易与窗户的窗框相结合。
以下,像这样,对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中分别省略第一侧面突出部15或省略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一例进行说明。
图34至图35的(a)部分及图35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本发明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更例的图。
其中,图34为用于说明省略了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第一变更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图,图35的(a)部分及图35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省略了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中使用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如图34所示,第一变更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省略了第一侧面突出部15,除此之外,上部突出部11、下部凹陷部13及第二侧面凹陷部17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只是,可省略第一侧面突出部15,同时,形成上部突出部11的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侧的平面形状及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下部框架200的第一侧面侧的平面形状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地形成。
即,上部框架100’的第一侧面侧的平面形状可不向水平方向(x-x’)进行突出,而形成上部排水通道110,除此之外,第一侧面末端线能够以直线的方式形成,在下部框架200中,第一侧面侧的平面形状也可不向水平方向(x-x’)进行突出,第一侧面末端线能够以直线的方式形成。
并且,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的位置和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末端的位置可相同。
并且,省略了第一侧面突出部15的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中使用的变形的第一侧面框架300’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相比,可省略第三部分,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可位于相同的垂直方向(y-y’)线上,可省略第一侧面密封圈360槽和第一侧面密封圈360。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变更例变形的第一侧面框架300’可包括第一侧面框架本体320’、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及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来形成一体。
并且,此外,在第一侧面框架本体32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390。
其中,第一侧面框架本体320’可与前面钢板500的第一侧面末端及背面钢板600的第一侧面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从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并且,在第一侧面框架本体320’的外部面,在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设有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
并且,根据第二实施例变形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另一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及内部凹陷部390可与前面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同地形成。
并且,根据图35的(a)部分所示的第一变更例变形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平面形状也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图36至图37的(a)部分及图37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更例的图。
其中,图36为用于说明省略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第二变更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图,图37的(a)部分及图37的(b)部分为用于说明省略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中使用的第二框架的变更例的俯视图和剖视图。
如图36所示,在第二变更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省略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除此之外,上部突出部11、下部凹陷部13及第二侧面凹陷部17可如同第一实施例进行维持。
只是,可省略第二侧面凹陷部17,同时,形成上部突出部11的上部框架100"的第二侧面侧的平面形状及形成下部凹陷部13的下部框架(未图示)的第二侧面侧的平面形状可与第一实施例不同。
即,上部框架100”的第二侧面侧的平面形状不向水平方向(x-x’)进行凹陷,而形成上部排水通道110,除此之外,第二侧面末端线能够以直线的方式形成,在下部框架200(未图示)中,第二侧面侧的平面形状也可不向水平方向(x-x’)进行凹陷,第二侧面末端线能够以直线的方式形成。
并且,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的位置可与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的位置相同。
并且,省略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的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中使用的变形的第二侧面框架400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相比,省略了第三部分,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和第二部分420可位于相同的垂直方向(y-y’)线上。
由此,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变更例变形的第二侧面框架400可包括第二侧面框架本体420’、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及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来形成一体。
并且,此外,在第二侧面框架本体420’的内部面还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470。
其中,第二侧面框架400本体420’可与前面钢板500”的第二侧面末端及背面钢板600”的第二侧面末端相接触,向外饰面板的厚度方向(z-z’)具有宽度,并从上部侧面至下部侧面向垂直方向(y-y’)进行延伸。
并且,在第二侧面框架本体420’的外部面,在与上部排水通道110的末端相咬合的部分可设有向垂直方向(y-y’)长长地延伸的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
并且,根据第二变更例变形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另一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及内部凹陷部470可与前面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方式相同地形成。
并且,根据图37的(a)部分所示的第二变更例变形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平面形状也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
这种本发明的第一变更例、第二变更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省略了第一侧面突出部15或省略了第二侧面凹陷部17,从而可更加容易且紧密地与窗户相结合。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以上部框架100和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设有排水通道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但为了节减面板的制造费用,可省略设置于上部框架的排水通道110。
以下,像这样,以建筑用外饰面板中省略了排水通道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说明。
图38至图43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的图。
图38示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垂直侧面,图39示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建筑用外饰面板的水平上部面。
并且,图40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上部框架100的剖视图,图4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下部框架200的剖视图,图41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剖视图,图41示出的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剖视图。
如图38及图39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与前面的第一实施例不同,在外饰面板的上部面可不设有排水通道,上部面中曾设有排水通道的部分可平坦地构成。并且,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中,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设置。
由此,如图40所示,上部框架100中省略排水通道,第一实施例中曾设有排水通道的上部本体面101可平坦地设置。
由此,上部框架100能够以省略了上部排水通道的状态包括上部本体面101、上部密封圈槽120、上部密封圈130、第一上部支撑部140、第二上部支撑部150来形成,在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可设有一个突出部160。
并且,在上部框架100中,在上部本体面101的背面末端及第二上部支撑部150的外侧面设有如上所述的绝热性部件700,从而可预防有可能在背面钢板600的上部末端和上部框架100的结合部分产生结露的问题。
并且,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上部框架100的剩余各结构部分的说明与之前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同,因而进行省略。
并且,如图41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下部框架200的结构具有设置于下部框架200的内侧面的一个内部突出部290,除此之外,可与第一实施例的下部框架200的结构相同。
因此,下部框架200可设有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下部密封圈槽260、下部密封圈270、第一下部支撑部281及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290。
这种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下部框架200的具体说明由在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下部框架200的说明来代替。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下部框架200中,在第四、第五下部框架200的外侧面可设有绝热性部件700,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可紧贴于设有绝热性部件700的第四下部框架240、第五下部框架250的外侧面来进行结合。
由此,可预防在背面钢板600的下部末端和下部框架200的结合部分产生结露的问题。
并且,如图42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侧面框架300中,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维持原状。
由此,第一侧面框架300可包括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部分310、第二部分320、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第一侧面密封圈槽350、第一侧面密封圈360、第一侧面第一支撑部370及第一侧面第二支撑部380,并通过挤出成型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在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内部面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一个内部凹陷部390。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剩余各结构部分的说明与之前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同,因而进行省略。
并且,如图43所示,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侧面框架400中,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可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维持原状。
由此,第二侧面框架400可包括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一部分410、第二部分420、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第二侧面第一支撑部450及第二侧面第二支撑部460,并通过挤出成型之类的方式等形成一体,在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内部面能够以一体的方式设有一个内部凹陷部470。
并且,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剩余各结构部分的说明与之前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的相同,因而进行省略。
在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在以上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以如下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在设置于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设有密封圈,设置于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可平坦地设置,但与其相反,在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还可设有密封圈,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平坦地设置。
并且,在第一侧面延伸部分330设有密封圈的情况下,在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还可设有多个凹凸部。
对其进行的更详细的说明如下。
图44的(a)部分、图44的(b)部分及图45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侧面框架400的变更例的图。
如图44的(a)部分及图45所示,为了在第二侧面框架400中形成第二侧面凹陷部17,在作为向水平方向(x-x’)延伸的部分的第二侧面框架400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外侧面可形成有多个凹凸部430P。
这种多个凹凸部430P可向水平方向(x-x’)以反复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和凹陷部,形成多个凹凸部的各个突出部和凹陷部可向垂直方向长长地进行延伸。
其中,如图44的(b)部分所示,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为当将两个建筑用外饰面板施工于支撑五金件30前面时与相邻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框架300的第一侧面密封圈360相接触的部分。
由此,在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外侧面形成有多个凹凸部430P的情况下,可更加紧密地阻断有可能通过相接触来施工的两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之间的侧面产生的热桥。
其中,如图44的(a)部分所示,在第二侧面延伸部分430的外侧面,多个凹凸部430P可向水平方向(x-x’)以交替的方式形成有突出部和凹陷部,突出部和凹陷部分别以具有曲面的方式形成,或者,如图45所示,突出部和凹陷部可呈作为有角形状的四角形。
以上,在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中,以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分别设有密封圈槽和密封圈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说明,但为了更节减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的制造费用,在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中还可分别省略密封圈槽和密封圈。对其进行的更详细的说明如下。
图46至图47为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建筑用外饰面板中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的变更例的图。
在图46及图47中,省略与之前的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相同的部分的说明,并以其他部分为主进行说明。
图46示出的是上部框架100的变更例的剖视图,图47示出的是下部框架的变更例的剖视图。
如图46所示,在上部框架100的变更例中可省略上部密封圈槽120及上部密封圈130,可包括上部本体面101、第一上部支撑部140、第二上部支撑部150及绝热性部件700来形成,在上部框架100的内部面可设有一个突出部160。
并且,在变更例的上部框架100中,在上部本体面101可设有至少一个缓冲部件100P。在图46中以设有两个缓冲部件100P的情况作为一例来进行了示出。
这种缓冲部件100P可利用与前面说明的绝热性部件700相同的材质。因此,缓冲部件100P可设有粘结于上部本体面101的粘结部和一体形成于粘结部上的缓冲部,缓冲部可由聚氯乙烯发泡泡沫材质形成。
这种缓冲部件100P可向水平方向长长地进行配置,可向厚度方向(z-z’)隔开于上部本体面101上。
其中,向水平方向长长地配置的两个缓冲部件100P可形成上部框架100中省略的排水通道。即,两个缓冲部件100P之间的空间可执行排水通道之类的作用。
因此,向厚度方向隔开的两个缓冲部件100P可设置如下:形成于外饰面板的第一侧面的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和形成于外饰面板的第二侧面的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可与两个缓冲部件100P之间的空间垂直地相接触。
即,在上部本体面101中位于两个缓冲部件100P之间且向水平方向长长地延伸的区域的第一侧面末端可与第一侧面排水通道340相接触,第二侧面末端可与第二侧面排水通道440相接触。
由此,即使上部框架100不设有单独的排水通道,在上部框架100设置缓冲部件100P,以具备与具有排水通道相同的功能,从而可节减上部框架100的制造费用。
并且,如图47所示,在变更例的下部框架200中可省略下部密封圈槽260及下部密封圈270,并具有第一下部框架部分210、第二下部框架部分220、第三下部框架部分230、第四下部框架部分240及第五下部框架部分250、第一下部支撑部281、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290及绝热性部件700。
像这样,在变更例的下部框架200中省略下部密封圈槽260及下部密封圈270,从而可更节减下部框架200的制造费用。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利用发明要求保护范围中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的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多种变形及改良方式也属于本发明的发明要求保护。
Claims (12)
1.一种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面钢板;
背面钢板,向上述前面钢板的背面方向隔开而进行配置;
上部框架,向从上述前面钢板至上述背面钢板侧的厚度方向具有宽度,上述上部框架配置于上述前面钢板及背面钢板的上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
第一侧面框架,具有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宽度,上述第一侧面框架配置于上述前面钢板和上述背面钢板的水平方向两侧末端中的一个第一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
第二侧面框架,具有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宽度,上述第二侧面框架配置于上述前面钢板和上述背面钢板的上述水平方向两侧末端中的另一个第二侧面的末端而进行结合;以及
下部框架,具有向上述厚度方向的宽度,上述下部框架配置于上述前面钢板及上述背面钢板的下部末端之间而进行结合;
在上述背面钢板的上部末端的内侧面和上述上部框架的外侧面之间或上述背面钢板的下部末端的内侧面和上述下部框架的外侧面之间中的至少一个部分设有绝热性部件,
在向垂直方向相向的上述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对或向上述水平方向相向的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对中的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在向垂直方向相向的上述上部框架及下部框架对或向上述水平方向相向的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对中的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
分别设置于上述一对框架的内部面的上述至少一个内部突出部的长度方向的末端以交叉的方向插入分别在上述另一对框架的内部面设置的上述至少一个内部凹陷部的长度方向的末端,
上述绝热性部件包括:
粘结部,粘结于上述上部框架或上述下部框架的外侧面;以及
绝热部,一面粘结于上述粘结部,在上述绝热部的另一面紧贴有上述背面钢板,
上述绝热部包含聚氯乙烯发泡泡沫材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框架包括上部密封圈,上述上部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向上述水平方向形成的上部密封圈槽,
上述下部框架包括下部密封圈,上述下部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紧固于向上述水平方向形成的下部密封圈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若在上部框架中向垂直方向察看上述建筑用外饰面板,则上述上部密封圈与上述下部密封圈相错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上部框架中,在上述上部密封圈和上述下部密封圈的投影区域之间设有上部排水通道,上述上部排水通道从上述上部框架的外侧面向下部方向的内侧呈凹陷状,或者,在上述上部密封圈和上述下部密封圈的投影区域之间不设有上述上部排水通道且呈平坦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上部框架设有上述上部排水通道,
在上述第一侧面框架中的与上述上部排水通道的第一侧面末端相接触的部分设有第一侧面排水通道,上述第一侧面排水通道向内侧呈凹陷状,且向下部方向进行延伸,
在上述第二侧面框架中的与上述上部排水通道的第二侧面末端相接触的部分设有第二侧面排水通道,上述第二侧面排水通道向内侧呈凹陷状,且向下部方向进行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背面钢板包括:
背面本体,向上述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宽宽地形成;
背面上端台肩,从上述背面本体的上部末端向上述前面钢板所处的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
背面突出部,从上述背面上端台肩的末端向上述上部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
背面上部框架盖,从上述背面突出部的末端向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述上部框架的背面侧上部外侧面的一部分;
背面下部框架盖,从上述背面本体的下部末端向上述前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述下部框架的背面侧下部外侧面的一部分,
在上述背面上部框架盖和上述上部框架之间及上述背面下部框架盖和上述下部框架之间设有上述绝热性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前面钢板包括:
前面本体,向上述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宽宽地形成;
前面上端台肩,从上述前面本体的上部末端向上述背面钢板所处的厚度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
前面突出部,从上述前面上端台肩的末端向上述上部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
前面上部框架盖,从上述前面突出部的末端向上述背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述上部框架的前面侧上部外侧面的一部分;以及
前面下部框架盖,从上述前面本体的下部末端向背面方向进行弯曲及延伸,来覆盖上述下部框架的前面侧下部外侧面的一部分,
上述前面突出部的上部方向延伸宽度大于上述背面突出部的上部方向延伸宽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侧面框架设有第一侧面延伸部分,上述第一侧面延伸部分以从上述前面钢板的第一侧面末端向水平方向突出的方式进行延伸,上述第一侧面延伸部分位于比上述前面突出部更向背面侧的位置,
上述第二侧面框架设有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上述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以从上述前面钢板的第二侧面末端向水平方向凹陷的方式进行延伸,上述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位于比上述前面突出部更向背面侧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上述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一个设有密封圈槽,上述建筑用外饰面板还设有侧面密封圈,上述侧面密封圈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上述一个密封圈槽。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上述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另一个还设有多个凹凸部,上述多个凹凸部向上述垂直方向长长地形成有槽,或者,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的第一侧面延伸部分或上述第二侧面框架的第二侧面延伸部分中的另一个不设有上述多个凹凸部且呈平坦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的上部末端以接触的方式与上述上部框架的两侧末端的内部面相结合,
上述第一侧面框架、第二侧面框架的下部末端以接触的方式与上述下部框架的两侧末端的内部面相结合。
12.一种建筑用外饰面板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外饰面板结构形成;以及
支撑五金件,一侧固定有外壁,在上述支撑五金件的另一侧结合有上述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上述支撑五金件用于对上述多个建筑用外饰面板进行支撑。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14937 | 2018-02-07 | ||
KR1020180014937A KR102013454B1 (ko) | 2018-02-07 | 2018-02-07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KR1020180093059A KR102013455B1 (ko) | 2018-08-09 | 2018-08-09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KR10-2018-0093059 | 2018-08-09 | ||
PCT/KR2018/010902 WO2019156303A1 (ko) | 2018-02-07 | 2018-09-17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12841A CN110312841A (zh) | 2019-10-08 |
CN110312841B true CN110312841B (zh) | 2022-03-11 |
Family
ID=675496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01780.8A Active CN110312841B (zh) | 2018-02-07 | 2018-09-17 | 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230845B2 (zh) |
EP (1) | EP3748101B1 (zh) |
JP (1) | JP7071535B2 (zh) |
CN (1) | CN110312841B (zh) |
DK (1) | DK3748101T3 (zh) |
HU (1) | HUE060656T2 (zh) |
PL (1) | PL3748101T3 (zh) |
RU (1) | RU2745410C1 (zh) |
WO (1) | WO201915630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IT202100014840A1 (it) * | 2021-06-08 | 2022-12-08 | Fanti Legnami S R L | Sistema modulare per l’isolamento termico di una parete |
CN114809505A (zh) * | 2022-06-07 | 2022-07-29 |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 | 一种房屋建筑装饰防水用保温面板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912725A (en) * | 1958-08-14 | 1959-11-17 | Wheeling Steel Corp | Insulated panel |
JPS4735218U (zh) | 1971-05-11 | 1972-12-19 | ||
US3998024A (en) * | 1975-08-04 | 1976-12-21 | H. H. Robertson Company | Double-skin insulated building panel |
US4123885A (en) * | 1976-04-30 | 1978-11-07 | Cyclops Corporation | Building panel joint |
US4107892A (en) * | 1977-07-27 | 1978-08-22 | Butler Manufacturing Company | Wall panel unit |
US4161567A (en) * | 1977-09-12 | 1979-07-17 | Proctor & Schwartz, Inc. | Panels for industrial dryers and other heated enclosures having stainless steel end structural sheet elements |
JPS54100113A (en) * | 1978-01-24 | 1979-08-07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Wall panel |
JPS5748166Y2 (zh) | 1978-08-05 | 1982-10-22 | ||
JPS6010042A (ja) * | 1983-06-27 | 1985-01-19 | 旭化成株式会社 | プレキヤストパネル |
NZ212802A (en) * | 1984-07-19 | 1989-03-29 | William Graham Hitchins | Framed and braced foam filled clad panel: side and transverse frame members merely butted together |
US4741139A (en) * | 1985-10-02 | 1988-05-03 | Henry Fred Campbell | Prefabricated building panel |
US4914883A (en) * | 1986-10-22 | 1990-04-10 | Foamseal, Inc. | Method of bonding structural support channels to a panel |
JP2714025B2 (ja) * | 1988-08-26 | 1998-02-16 | 株式会社アイジー技術研究所 | 建築用パネル |
DE69322639T2 (de) | 1992-12-28 | 1999-07-22 | I.G. Technical Research Inc., Higashine, Yamagata | Feuerbeständiges wärmeisolierendes paneel |
JPH0685806U (ja) | 1993-05-25 | 1994-12-13 | 戸田建設株式会社 | 外壁pc版の下部水切金物 |
US5394672A (en) * | 1993-07-26 | 1995-03-07 | Insulok Corp. | Interlocking insulated roof panel system |
JP2551423Y2 (ja) * | 1993-09-04 | 1997-10-22 | 株式会社淀川製鋼所 | 横葺き屋根の接続構造 |
JP3026419B2 (ja) * | 1994-11-16 | 2000-03-27 | 大和ハウス工業株式会社 | 壁パネルおよび外壁構造 |
US5577363A (en) * | 1995-02-23 | 1996-11-26 | Menasha Corporation | Structural panel |
JPH10237996A (ja) | 1997-02-25 | 1998-09-08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壁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
US6253511B1 (en) * | 1998-11-19 | 2001-07-03 | Centria | Composite joinery |
JP2000230284A (ja) | 1999-02-12 | 2000-08-22 | Nippon Light Metal Co Ltd | 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断熱パネルの接合構造 |
KR200200301Y1 (ko) * | 2000-03-15 | 2000-10-16 | 주식회사삼성판넬플랜트 | 개량된 조립식 단열판넬 구조 |
US6905332B1 (en) * | 2000-08-25 | 2005-06-14 | Raypaul Industries, Inc. | Modular oven, panel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 |
DE202004007330U1 (de) | 2004-05-07 | 2004-07-08 | Sto Ag | Wandverkleidungsanordnung |
US20080271402A1 (en) * | 2007-05-03 | 2008-11-06 | Jean-Pierre Gingras | Customized modular panel |
RU80481U1 (ru) | 2008-09-10 | 2009-02-10 | Алексей Викторович Вторушин | Стеновая панель |
KR101060059B1 (ko) | 2008-11-19 | 2011-08-30 | 박종태 | ㄷ홈 스페이스 프레임을 내장한 유니트 복층패널 |
KR101052478B1 (ko) | 2009-04-23 | 2011-07-28 | (주)가이인터내셔날 | 커튼월용 외벽 단열 유니트 패널 및 그 설치방법 |
KR20110004758U (ko) * | 2009-11-06 | 2011-05-13 | 윤용각 | 복합단열패널 |
KR20110004759U (ko) | 2009-11-06 | 2011-05-13 | (주)포스-테크 | 집진설비가 구비된 용접부스 |
US8661756B2 (en) * | 2010-04-20 | 2014-03-04 | Centria | Insulated metal vertical joint insert |
KR101223647B1 (ko) | 2010-11-30 | 2013-01-21 | (주)에이스지앤월드 | 건축패널들의 조립구조 |
EP2652776B1 (en) | 2010-12-16 | 2019-08-07 | KLA-Tencor Corporation | Wafer inspection |
US8776472B1 (en) * | 2011-04-13 | 2014-07-15 | James V. Kinser, Jr. | Insulated panel arrangement for welded structure |
KR101072607B1 (ko) * | 2011-04-25 | 2011-10-11 | 남정무 | 패널보강판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패널 |
KR101297749B1 (ko) * | 2011-11-03 | 2013-08-20 | (주)에이스지앤월드 | 건축패널 및 브라켓을 이용한 건축패널의 조립구조체 |
US8938927B1 (en) * | 2014-06-18 | 2015-01-27 | McElroy Metal Mill, Inc. | Horizontally oriented insulated metal panel siding system |
WO2016009070A2 (en) * | 2014-07-18 | 2016-01-21 | Bottin Hervé | Interlocking wall panels for modular building units |
KR101818754B1 (ko) * | 2015-07-20 | 2018-02-21 | 주식회사 광스틸 | 건축용 패널과 이를 이용하는 조립구조 |
-
2018
- 2018-09-17 EP EP18905679.9A patent/EP3748101B1/en active Active
- 2018-09-17 RU RU2020126654A patent/RU2745410C1/ru active
- 2018-09-17 US US16/964,972 patent/US11230845B2/en active Active
- 2018-09-17 PL PL18905679.9T patent/PL3748101T3/pl unknown
- 2018-09-17 DK DK18905679.9T patent/DK3748101T3/da active
- 2018-09-17 HU HUE18905679A patent/HUE060656T2/hu unknown
- 2018-09-17 JP JP2020557893A patent/JP70715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8-09-17 CN CN201880001780.8A patent/CN110312841B/zh active Active
- 2018-09-17 WO PCT/KR2018/010902 patent/WO2019156303A1/ko unknown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HUE060656T2 (hu) | 2023-04-28 |
DK3748101T3 (da) | 2022-11-14 |
JP7071535B2 (ja) | 2022-05-19 |
EP3748101A4 (en) | 2021-04-14 |
CN110312841A (zh) | 2019-10-08 |
WO2019156303A1 (ko) | 2019-08-15 |
PL3748101T3 (pl) | 2022-12-19 |
US20210047837A1 (en) | 2021-02-18 |
US11230845B2 (en) | 2022-01-25 |
EP3748101A1 (en) | 2020-12-09 |
EP3748101B1 (en) | 2022-10-26 |
JP2021510188A (ja) | 2021-04-15 |
RU2745410C1 (ru) | 2021-03-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2013454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
CN107542171B (zh) | 建筑物的外隔热结构 | |
CN110312841B (zh) | 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 |
JP2015040432A (ja) | 断熱パネル及びその取付構造 | |
CN211114527U (zh) | 建筑用外饰面板及其安装结构 | |
KR102281185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
CN211114395U (zh) | 建筑用外板及其组装结构 | |
KR102177263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20150133462A (ko) | 창틀 프레임 | |
KR100800300B1 (ko) | 우레탄패널 | |
KR101741803B1 (ko) | 통합형 커튼월 프레임 및 이를 이용한 커튼월 시스템 | |
KR20040104095A (ko) | 끼움 방식으로 결합되는 내측패널과 외측패널로 구성된복합창호 | |
WO2013054571A1 (ja) | 建築用パネル及び建築用パネルの下地材への取付構造 | |
KR102189186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
KR102136420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
KR101913160B1 (ko) | 덧댐 창호 | |
KR20200095629A (ko) | 건식 공법을 외단열 패널 및 그 조립 구조 | |
KR102586746B1 (ko) | 고정 클립을 구비한 외장 패널 | |
JP2014190141A (ja) | パネルユニット及びカーテンウォール | |
JP6452301B2 (ja) | 建築用パネルおよびパネル素体 | |
KR101793317B1 (ko) | 커튼월 백 패널 구조물 | |
KR101577017B1 (ko) | 누수방지 및 열교 차단을 위한 건축용 패널 조립 시스템 | |
KR102027380B1 (ko) | 다용도 건축용 패널 조립체 및 이의 시공방법 | |
KR101234767B1 (ko) | 외장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KR102328728B1 (ko) | 건축용 외장 패널 및 건축용 외장 패널과 환기구의 연결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