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315821B - 光致变色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及汽车用摄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致变色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及汽车用摄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315821B CN110315821B CN201811243520.XA CN201811243520A CN110315821B CN 110315821 B CN110315821 B CN 110315821B CN 201811243520 A CN201811243520 A CN 201811243520A CN 110315821 B CN110315821 B CN 1103158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photochromic
- light
- intermediate film
- trans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27/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fillers, pigments, thixotroping agen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1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 B32B27/2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special additives using plastici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27/3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 B32B27/306—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vinyl (co)polymers; comprising acrylic (co)polymers comprising vinyl acetate or vinyl alcohol (co)polym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3/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ular properties or particular surface features, e.g. particular surface coatings; Layered products design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not covered by another single cla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04—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0—Esters; Ether-esters
- C08K5/101—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 C08K5/103—Esters; Ether-esters of monocarboxylic acids with polyalcohol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2—Five-membered rings
- C08K5/3475—Five-membered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4—All layers being polymer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40—Symmetrical or sandwich layers, e.g. ABA, ABCBA, ABCCBA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1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acous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102—Insulat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5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mechan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558—Impact strength, tough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Resistive to light or to UV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70—Other properties
- B32B2307/712—Weather resistan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300/0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 B60R2300/10—Details of viewing arrangements using cameras and display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 vehicl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amera system us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汽车用摄像系统。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其中,所述中间膜包含紫外线吸收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光谱中的315nm以上且小于325nm的区域和在360nm以上且小于365nm的区域中不具有峰值。本发明的光致变色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等可以满足适合用于汽车玻璃的耐贯通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且相对长时间保持光致变色特性,因此能够用于车窗、建筑材料等,其使用度很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光致变色特性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包括其的透光性层叠体及汽车用摄像系统,且涉及具有光致变色特性且用于汽车玻璃层合的物理性能优异的中间膜等。
背景技术
对特定光产生反应而变色的现象被称为光致变色,而引起这种光致变色的材料被称为光色材料(Photochromic,光可逆变色化合物或光致变色化合物)。
光致变色化合物大致分为颜料形式和染料形式或无机物形式和有机物形式。当溶液或分散液形式的光致变色化合物暴露于太阳光或紫外线下时,从无色变为特定颜色,而当置于黑暗中或没有强紫外线照射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颜色。虽然光致变色现象是在1840年左右发现的,但其商业研究是最近才开始的。
存在对一种变色玻璃的需求,这种变色玻璃对太阳光产生反应,在光较强时变为更深的颜色,而在光较弱时变为较浅的颜色。然而,制造这种变色玻璃所需的光致变色材料由于耐候性弱,因此存在当作为室外用途使用时变色效果减弱的问题,并且由于制造工序太复杂而难以适用于大规模生产。尤其,应用在难以更换的建筑材料或车窗(car opening)方面存在局限性。
最近,通过安装各种运用了摄像头的配件来提高车辆的运行安全性。例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lane departure warning system,LDWS)技术是一种通过将摄像头安装到车辆前部来识别车道并且当车辆在不开转向灯的状态下脱离车道时,通过警告音或方向盘振动来通知驾驶员来预防事故的技术。自主驾驶技术等的应用多数情况下也是基于摄像头的识别来判断周围环境。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3-0013225号
专利文献2.韩国授权专利第10-0802891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具有光致变色特性且可适用于汽车玻璃层合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和包括其的透光性层叠体等。
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其中,所述中间膜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其中,所述中间膜还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光谱中的315nm以上且小于325nm的区域和在360nm以上且小于365nm的区域中不具有峰值。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以Lab颜色值为基准,所述光致变色层在变色之前和变色之后的ΔE*值为10至70。
以所述光致变色层整体为基准,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为0.001wt%至10wt%。
以1:0.1~10的重量比包含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光致变色层所含有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可以为70wt%至88wt%,乙酰基含量可以小于2wt%。
所述光致变色层所含有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乙酰基含量可以为8wt%至14wt%。
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一面的第一层。
所述第一层可以包括70wt%至76wt%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24wt%至30wt%的增塑剂。
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另一面的第二层。
所述第二层可以包括60wt%至78wt%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22wt%至40wt%的增塑剂。
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另一面的隔音层。
所述隔音层可以包括60wt%至72wt%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28wt%至40wt%的增塑剂。
所述光致变色层可以包括70wt%至74wt%的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5wt%至29wt%的所述增塑剂及0.001wt%至5wt%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
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一面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可以包含所述紫外线屏蔽剂。
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一面的第一层和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另一面的第二层。
所述中间膜包括包含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一增塑剂的第一层,以及所述光致变色带层,所述光致变色带层包含在所述第一层中且位于所述中间膜的末端。
所述中间膜包括包含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及第一增塑剂的第一层,以及所述光致变色带层,所述光致变色带层包含在所述第一层中且位于所述中间膜的末端,所述中间膜还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层的一面的第二层和位于所述第一层的另一面的第三层。
包括所述光致变色带层的中间膜包括第一层、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及位于所述隔音层下的第二层,所述光致变色带层的一部分可包含在所述第一层,另一部分包含在所述隔音层,剩余部分包含在所述第三层,且位于所述中间膜的一末端。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在吸收光谱中的250nm以上且小于315nm的范围、325nm以上且小于360nm的范围或365nm以上的范围具有吸收峰值。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包括第一透光层、第二透光层及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与所述第二透光层之间的上述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70%以上。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变色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70%以上。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60%。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60%。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差可以为20%至75%。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因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差可以为20%至75%。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的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变色前与变色后的颜色值差ΔE*值可以为10至70。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的所述光致变色带层的变色前与变色后的颜色值差ΔE*值可以为10至70。
包含在所述中间膜中的光致变色层可以含0.001wt%至1.5wt%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且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可以为汽车挡风玻璃。
包含在所述中间膜中的光致变色带层可以含0.001wt%至1.5wt%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且所述光透射带层可以为汽车挡风玻璃的遮阳带。
包含在所述中间膜中的光致变色层可以含0.1wt%至5wt%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可以为汽车天窗或后车门。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照射紫外线之前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与在照射2500kJ的紫外线后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的差,即ΔE*值可以为2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用摄像系统可以包括:车窗,具有上述透光性层叠体,及摄像部,以与所述车窗上端的光致变色带层相向设置;所述摄像部将通过所述车窗的光致变色带层观察到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进行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带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发生改变。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用摄像系统可以包括:车窗,具有上述透光性层叠体,及摄像部,以与所述车窗上端的光致变色层相向设置;所述摄像部将通过所述车窗的光致变色层观察到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进行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发生改变。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建筑用摄像系统可以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的建筑用窗和与在所述窗的一面的光致变色层相向设置的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可以通过所述窗的光致变色层所观察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变化。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光致变色中间膜及包括其的透光性层叠体可以满足适合用于汽车玻璃的耐贯通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且相对长时间地保持光致变色特性。
附图说明
图1A、图1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面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2A、图2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面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3A、图3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整面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4A、图4B、图4C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遮阳带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5A、图5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遮阳带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6A、图6B分别为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具有遮阳带光致变色层的透光性层叠体和中间膜的截面的概念图。
图7为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实验制备的具有光致变色层的层叠玻璃样品1至10的可见光区域光透射率的图表。
图8为示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作为实验测定的对具有光致变色层的层叠玻璃样品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种类进行改变而应用的层叠玻璃的变色前和变色后的光透射率的图表。
附图标记说明
100: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中间膜 200:第一透光层
300:第一层 320:第二层
340:第三层 350:第一紫外线屏蔽层
370:第二紫外线屏蔽层 500:隔音层
400:光致变色层、整面光致变色层 600:第二光透射层,
450:光致变色带层、遮阳带光致变色层 700:透光性层叠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施。然而,本发明能够以多种不同方式实现,并不限定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说明书全文中对相似部分标注了相同的附图标记。
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表示程度的术语“约”、“实质上”等,在涉及的含义中提出固有的制造及物质允许误差时,以该数值或接近于该数值的含义来使用,为了防止不道德的侵权者不正当利用公开内容而采用以上的程度用语,该公开内容是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而提及的准确或者绝对的数值。
在本说明书全文中,属于马库西形式的表达的“它们的组合”的术语是指选自由马库西形式的表达中所叙述的多个结构要素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混合或组合,并是指包含选自由多个所述结构要素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
在本说明书全文中,“A和/或B”的叙述是指“A、B或A及B”。
在本说明书全文中,除非有特别说明,如“第一”、“第二”或“A”、“B”等的术语为了互相区别相同术语而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B位于A下(上)的含义是指B位于A下(上)或其中间存在其他层的情况下B位于A下(上),不应限定于B以接触的方式位于A表面的含义来解释。
在本说明书中,特定的化学结构系(列)的化合物是指包含其化学结构作为核心结构的化合物,并且包括所有仅由其化学结构组成的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除非有特别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单数的表述解释为包括上下文所解释的单数或复数的含义。
为了在汽车运行时确保更高的稳定性,必须确保更宽的视角。这是因为,无论是最近应用了摄像头技术的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技术,还是自动驾驶技术等中,对希望能够获取到比驾驶员实际可获得的视角更宽的视角的需求非常大。因此,需要使摄像头的设置位置位于驾驶员的视野或更高的地处。然而,在一般车辆挡风玻璃的上端存在带有深色(蓝色、青铜色或木炭色)的带状遮阳带(shade-band,S/B),以阻断太阳光造成的强烈的直射光并减少驾驶员的眩光以帮助提高驾驶安全性。
目前所使用的遮阳带无论光量的差异如何,一直是按规定比率阻挡可见光。因此,若摄像头位于遮阳带的位置,则在多云天气或夜间无法向车道偏离警告系统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提供足够的所需信息。因此,现实情况是难以将摄像头设置在高于驾驶员视野的位置,从而难以以宽视角来获得信息。并且,除了遮阳带之外,在汽车的挡风玻璃粘贴其他彩色薄膜时,也会影响摄像头等的识别能力,因此随着天气或季节的变化,摄像头所识别出的信息可能不准确。
对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综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继续研究的过程中,制备了中间膜,从而完成了本发明,该中间膜对紫外线区域中的光产生反应而呈现出光致变色特性,并同时具有耐候性以能够相对长时间保持光致变色特性。
图1A、图1B至图6A、图6B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具有整面光致变色层400的透光性层叠体700和中间膜100的截面的概念图,或为示出具有遮阳带光致变色层450的透光性层叠体700和中间膜100的截面的概念图。
为了达到所述目的,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100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的光致变色层400。所述光致变色层400还可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由所述光致变色层400构成。
所述中间膜100也可在具有所述光致变色层400的情况下,还可具有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400的一面上的第一层300。
所述第一层300可以为进一步含有紫外线屏蔽剂的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第一紫外线屏蔽层350。
所述中间膜100在具有所述光致变色层400的情况下,还可具有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400的另一面上的第二层320。
所述第二层320可以为进一步含有紫外线屏蔽剂的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的第二紫外线屏蔽层370。
所述第一层300和所述第二层320可以为与透光层200、600直接接触的表层。
所述光致变色层400可以位于与所述透光层200、600直接接触的位置,且可作为光致变色表层来使用。
所述中间膜100还可具有所述隔音层500。
所述隔音层50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层300与所述第二层320之间。
所述隔音层500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层300与所述光致变色层400之间。
所述隔音层500可以位于所述第二层320与所述光致变色层400之间。
所述光致变色层400还可具有隔音层特性而作为隔音光致变色层来使用。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为单层结构,也可以为第一层-光致变色层的双层结构。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为第一层-光致变色层-第二层的三层结构。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为第一紫外线屏蔽层-光致变色层-第二紫外线屏蔽层的三层结构。
此时,所述光致变色层可以具有隔音层的物理性能。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为第一层-隔音层-光致变色层的三层结构。在此情况下,光致变色层可以具有表层的物理性能。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具有第一层-隔音层-光致变色层-第二层的四层结构。
属于所述中间膜100的光致变色层400可以整体上具有相同浓度的颜色,或者可以具有颜色浓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化的渐变颜色。
所述中间膜100的厚度可以为0.30mm以上,或可以为0.38至1.6mm,或可以为0.6至1.2mm。在以上述厚度形成所述中间膜时,可以在将机械性能保持在规定水平以上的同时,以较薄的厚度形成中间膜。
在所述中间膜100为具有隔音层500的三层结构时,所述隔音层500的厚度可以为中间膜的总厚度的10%至24%。所述第一层30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层320的厚度可以分别为中间膜的总厚度的38%至45%。
所述第一层300或所述第二层320中的至少一层可以作为光致变色层400来使用。
所述第一层300或所述第二层320中的至少一层可以作为紫外线屏蔽层350、370来使用。
所述隔音层500可以同时具有光致变色层功能。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100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的光致变色带层450。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还可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中间膜100具有作为第一层300的一部分的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
所述第一层300可以为通过进一步包含紫外线屏蔽剂等方法而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性的第一紫外线屏蔽层350。
虽然在图4A、图4B、图4C等中示出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整体呈五边形,即,顶点位于底面中心处的三角形和在所述三角形的底面设有矩形的五边形,但只要以相对规定的厚度且以带状形成在所述第一层300的一末端即可,与形状无关。
并且,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整体上可以是相同浓度的颜色,或者可以是具有浓度梯度的渐变颜色,即,颜色浓度从一端到另一端逐渐变浅。
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的厚度,只要是通常适用于遮阳带的厚度即可,其厚度或形状不受特别限制。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包括第一层300和第二层320,所述第一层300具有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作为其一部分,所述第二层320位于所述第一层300下。
所述第二层320可以为通过进一步包含紫外线屏蔽剂等方法而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性的第二紫外线屏蔽层370。
所述中间膜100可以包括第一层300、隔音层500及第二层320,所述第一层300具有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作为其一部分,所述隔音层5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所述第二层320位于所述隔音层下。
所述中间膜100包括第一层3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500及位于所述隔音层下的第二层320,所述隔音层500可以在其一末端具有光致变色带层450。
所述中间膜100包括第一层3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500及位于所述隔音层下的第二层320,所述第二层320可以在其一末端具有光致变色带层450。
所述中间膜100包括第一层3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500及位于所述隔音层下的第二层320,所述第一层300和所述第二层320分别可以在其一末端具有光致变色带层450。换句话说,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可以横跨所述两层而形成。
具有第一层3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500及位于所述隔音层下的第二层320的中间膜100可以在一末端具有横跨所述第一层300、所述隔音层500及所述第二层320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带层450。
具有第一层300、位于所述第一层下的隔音层500、位于所述隔音层的一面下的光致变色层400及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下的第二层320的中间膜100可以在一末端具有横跨所述第一层300、所述隔音层500、所述光致变色层400及所述第二层320而形成的光致变色带层450。在此情况下,光致变色带层可以采用稍微深色的光致变色带层,而整面光致变色层可以采用稍微浅色的光致变色层。
所述中间膜100的厚度可以为0.30mm以上,可以为0.38至1.6mm,可以为0.6至1.2mm。在以这些厚度形成所述中间膜时,可以在将机械性能保持在规定水平以上的同时,以较薄的厚度形成中间膜。
所述隔音层500的厚度可以为中间膜的总厚度的10%至24%。所述第一层30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层320的厚度可以分别为中间膜的总厚度的38%至45%。
光致变色材料是分子或晶体的吸光特性通过光的作用,使单一的化学物种变成化学键合状态不同的异构体的同时颜色发生改变且可使这些变化可逆的材料。通常,就光致变色材料而言,当暴露在紫外线下时会着色,而当仅照射可见光时呈现为原来的浅色。
如上所述般,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可以采用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具体而言,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可以为选自偶氮苯(azobenzene)类光致变色染料、二芳基乙烯(diarylethene)类光致变色染料、俘精酸酐(fulgide)类光致变色染料、六芳基二咪唑(hexaarylbiimidazole)类光致变色染料、螺呸啶(spiroperimidine)类光致变色染料、螺吡喃(spiropyran)类光致变色染料及螺恶嗪(spiro-oxazine)类光致变色染料中的一种。
如果光致变色材料持续暴露在太阳光下,通常会在短时间内丧失功能,因此,优选在上述系列的有机化合物类材料中,选择基本耐久性优异的种类的材料。
例如,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可以使用INSILICO公司的Polyshine Mid-Night Gray和Polyshine Blue、TCI公司的T0370和B5604、QCR公司的PDF200DB、PDF200K及PDF200RB等产品。
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可含在所述光致变色层400中,也可以含在遮阳带光致变色层450(光致变色带层)中。
以所述光致变色层400或光致变色带层450整体为基准,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为0.001wt%至10wt%,或可以为0.001wt%至5wt%,或可以为0.01wt%至3wt%。使用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小于0.001wt%时,导致光学密度降低而无法很好地显示颜色,当使用的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大于10wt%时,可能会引起光致变色染料的溶解度问题,从而相对于所使用的光致变色染料的量,中间膜的光致变色改善程度可能会降低。
当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用于整个中间膜100时,即,含在整面光致变色层450时,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为0.001wt%至1.5wt%,或可以为0.005wt%至1.0wt%,或可以为0.005wt%至0.8wt%,或可以为0.08wt%至0.5wt%。当以这些范围来使用所述光致变色染料时,可以充分确保可见光透射率的同时获得足够的光致变色效果,正好适合用于汽车挡风玻璃等。
将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用于整个中间膜100时,即,含在整面光致变色层450时,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为0.1wt%至5wt%,或可以为0.5wt%至4wt%。当以这些范围来使用所述光致变色染料时,有利于用在如天窗等需要强烈显色的透光膜上。
在所述中间膜100的一末端以带状形式使用所述光致变色染料时,即,采用遮阳带光致变色层450时,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可使用0.001wt%至5wt%,或可以为0.005wt%至3wt%,或可以为0.005wt%至1.5wt%,或可以为0.08wt%至1.2wt%。当采用上述含量时,对所述光致变色带层450能够呈现出渐变状态方面有利,渐变状态是因为内部具有染料浓度梯度,并且可以诱导遮阳带具有适当水平的显色和变色。
将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用于中间膜100的整体或一部分时,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为0.001wt%至10wt%,或可以为0.005wt%至8wt%,或可以为0.007wt%至1.5wt%,或可以为1.5wt%至4wt%。在以上述范围使用所述光致变色染料时,所述中间膜100可用于作为浅色或深色的建筑材料等来使用的装饰玻璃等。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是具有吸收特定波长的紫外线以防止特定波长的紫外线透射的特性的添加剂,在本发明中,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用于确保中间膜100的紫外线屏蔽功能且提高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耐候性的目的。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使用日本卡米谱化成株式会社(Chemipro KASEI)的Chemisorb系列,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的Tinuvin系列等,具体而言,可以使用Chemisorb 12、Chemisorb 79、Chemisorb 102、德国巴斯夫股份公司(BASF)的产品Tinuvin328、Tinuvin 329、Tinuvin 326、Tinuvin P等。
紫外线吸收剂被设计为吸收400nm以下的波长的光。然而,每种产品所吸收的紫外线的波长带和吸收量存在差异。本发明的发明人确认到光致变色染料吸收紫外线而其结构发生改变而变色的情况多,并且中间膜含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较多,然而此时,因光致变色染料和紫外线吸收剂相互作用,反而不容易发生变色。
对此,本发明的一个特征在于,用于光吸收层或光致变色带层的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光谱中的315nm以上且小于325nm的区域和360nm以上且小于365nm的区域不具有峰值。
上述特征可以通过例如测量溶解在氯仿溶剂中的紫外线吸收剂的光吸收光谱来确认,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紫外线吸收剂在400nm以下的区域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最大吸收波长。因此,当在吸收光谱中的315nm以上且小于325nm的区域和360nm以上且小于365nm的区域不具有峰值时,具有即使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吸收相应区域的紫外线,其吸收程度也相对较弱的特征。
具体而言,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在吸收光谱中的250nm以上且小于315nm的范围、325nm以上且小于360nm的范围或365nm以上的范围具有吸收峰值。在使用具有上述特征的紫外线吸收剂时,在所述光致变色层或所述光致变色带层中,光致变色效果可以更显著且快速体现。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在吸收光谱中的310nm以上且小于330nm的区域和355nm以上且小于370nm的区域不具有吸收峰值。具体而言,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在吸收光谱中的250nm以上且小于310nm的范围、330nm以上且小于360nm的范围或37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范围具有吸收峰值。当采用具有上述特征的紫外线吸收剂时,可以制备能够获得更显著的变色特性和优异的耐候性的中间膜。
以使用了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整个层为基准,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可以为0.002wt%至12wt%,也可以为0.02wt%至5wt%。
并且,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使用量的不同而不同,用于整个所述中间膜的光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的重量比可以为1:0.1~10,也可以为1:0.15~4.5,也可以为1:0.5~4.0。在以上述比率使用时,可以获得染料的即时变色效果并进一步提高耐候性。
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使用将在下面说明的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或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为通过用醛对聚合度为1600至3000的聚乙烯醇进行缩醛化而得到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并且,为了提高所制备的薄膜的如耐贯通性等机械性能,优选所述聚乙烯醇的聚合度大于1600,更优选大于1700。
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通过合成聚乙烯醇和醛而成,所述醛不受特别限制。例如,所述醛可以为选自由正丁醛、异丁醛、正戊醛(n-Valer aldehyde)、2-乙基丁醛、正己醛及其混合树脂组成的组中。具体而言,使用正丁醛来制备的树脂与玻璃之间的折射率差小且与玻璃的接合力优异。
在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缩醛基可以具有4至6个碳原子,且主链中的乙酰基含量可以小于2wt%,或可以为0.001至1wt%。并且,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缩醛化度可以为70wt%至88wt%,具体而言,可以为80wt%至88wt%。在使用上述特征的树脂时,与如玻璃等的透光性层叠体的结合力会优异。
以所在的整个层为基准,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含量可以为70wt%至76wt%,具体而言,可以为70wt%至74wt%。在此情况下,可以对中间膜赋予充分的机械强度。
在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中,缩醛基可以具有4至6个碳原子,且主链中的乙酰基含量可以为8wt%至14wt%,具体而言,可以为10wt%至12wt%。并且,缩醛化度可以为70wt%至88wt%,具体而言,可以为77wt%至83wt%。在使用上述特征的树脂时,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更良好,且适合用作隔音层。
以使用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的整个层为基准,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为60wt%至72wt%,具体而言,可以为60wt%至68wt%。在以上述含量包含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时,此层可以将机械性能保持在规定水平以上且呈现隔音层的特性。
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或光致变色带层的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可以根据使用所述光致变色层或光致变色带层的位置或所期望的物理性能,来使用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或其混合物。
例如,所述增塑剂可以选自由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3G8)、四甘醇二庚酸酯(4G7)、三乙二醇双2-乙基丁酸酯(3GH)、三乙二醇双2-庚酸酯(3G7)、己二酸二丁氧基乙氧基乙酯(DBEA)、丁基卡必醇己二酸酯(DBEEA)、癸二酸二丁酯(DBS)、己二酸二2-己酯(DHA)及其混合物组成的组中,具体而言,可以为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3G8)。
以所述增塑剂所在的整个层为基准,所述增塑剂的含量可以为24wt%至30wt%,具体而言,可以为25wt%至29wt%。在此情况下,可以形成机械性能更优异的层,当与所述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一起使用时,在作为玻璃等的透光性层叠体来制备时,接合力优异且机械性能良好,因此适合用于表层。
以所述增塑剂所在的整个层为基准,所述增塑剂的含量可以为22wt%至40wt%,具体而言,可以为30wt%至38wt%。以上述范围内的含量包含增塑剂时,对提高薄膜的耐冲击性和隔音性能方面十分有益。在此情况下,如果与所述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一起使用,则可以提供隔音特性和机械性能都优异的中间膜。
具体而言,当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分别为70wt%至74wt%、25wt%至29wt%及0.001wt%至5wt%。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如耐贯通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显色和变色特性的光致变色层。
具体而言,当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光致变色染料及紫外线屏蔽剂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光致变色染料及紫外线屏蔽剂的含量可以分别为70wt%至74wt%、25wt%至29wt%、0.01wt%至3wt%及0.02wt%至4wt%。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如耐贯通性、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能优异且具有良好的显色和变色特性的光致变色层。
具体而言,当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可以分别为60wt%至68wt%、30wt%至38wt%及0.001wt%至5wt%。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具有隔音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显色和变色特性的光致变色层。
具体而言,当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光致变色染料及紫外线屏蔽剂时,所述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光致变色染料及紫外线屏蔽剂的含量可以分别为60wt%至68wt%、30wt%至38wt%、0.01wt%至3wt%及0.02wt%至4wt%。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具有隔音性能且具有良好的显色和变色特性的光致变色层。
根据需要,本发明的聚乙烯醇缩醛薄膜可以在不损害最终用途的物理性能的范围内使用选自由抗氧化剂、热稳定剂、IR吸收剂、玻璃接合力调节剂及其组合组成的组中的添加剂。
就所述光致变色层或所述光致变色带层(以最暗的一末端部分为基准,下文中相同)而言,以通过层叠厚度分别为2.1mm的两片玻璃来获得的样品的测量结果值为基准,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在70%以上,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在10至60%。上述特征使透过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的可见性足够好,且当发生强紫外线引起的变色时,通过变色可以适当降低透光程度。
具体而言,在因所述光致变色层或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70%至90%,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40%。具有上述范围的所述光致变色层,适合用于如汽车挡风玻璃等的玻璃。
具体而言,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0%至69%,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至20%。具有上述范围的所述光致变色层适合用于如汽车天窗、后车门等深色玻璃。
具体而言,因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0%至80%,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40%。具有上述范围的所述光致变色层适合用于如汽车挡风玻璃的遮阳带部分等的玻璃。
就所述透光性层叠体而言,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差可以为20%至75%,也可以为30%至60%。在此情况下,光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更显著,适合用于紫外线强的环境中。
以Lab颜色坐标为基准,所述中间膜在变色之前和变色之后的ΔE*值可以为10至70。此处,ΔE*表示后述的体现颜色变化程度的ΔE*ab。
具体而言,以Lab颜色坐标为基准,所述中间膜在变色之前和在变色之后的ΔE*值可以为40至60,也可以为50至60。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耐候性良好且具有充分的光致变色效果的中间膜。
所述中间膜可以满足根据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2008的耐冲击性特性。
所述中间膜可以满足根据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的耐贯通性特性。
具有所述中间膜的透光性层叠体在20℃、2000Hz下的损失因素(loss factor,L/F)值可以为0.32以上。
就所述中间膜而言,在照射紫外线之前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与在照射2500kJ的紫外线之后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的差(ΔE*值)可以为2以下。即,所述中间膜在照射2500kJ的紫外线前后的ΔE*值变化可以为2以下。
所述中间膜的制备方法可以为通过将上述的每种组分放入挤出机中,进行熔融挤出,通过进料块共挤的方法,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透光性层叠体具有第一光透射层、第二光透射层及位于所述第一光透射层与所述第二光透射层之间的如上所述的中间膜。
所述第一光透射层和所述第二光透射层可以分别独立地为透光玻璃或透光塑料。
就所述透光性层叠体而言,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70%以上,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60%。上述特征使通过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的可见性足够好,且当发生强紫外线引起的变色时,通过变色可以适当降低透光程度。
具体而言,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因所述光致变色层和所述光致变色带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70%至90%,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40%。具有这种范围的所述透光性层叠体适合用于如汽车挡风玻璃等的玻璃。
具体而言,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0%至69%,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至20%。具有这种范围的所述透光性层叠体适合用于如汽车天窗或后车门等深色玻璃。
具体而言,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50%至80%,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可以为10%至40%。具有这种范围的所述透光性层叠体适合用于如汽车挡风玻璃的遮阳带部分等的玻璃。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因所述光致变色层而发生颜色变化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在发生颜色变化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差可以为20至75%,也可以为30%至60%。在此情况下,光致变色层的变色效果更显著,适合用于紫外线强的环境中。
以Lab颜色坐标为基准,所述中间膜在变色之前和在变色之后的ΔE*值可以为10至70。
具体而言,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变色之前和在变色之后的差(ΔE*值)可以为40至60,也可以为50至60。在此情况下,可以得到耐候性良好且具有充分的光致变色效果的透光性层叠体。所述颜色值差可以为基于Lab颜色坐标评价的ΔE*值。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可以满足根据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2008的耐冲击性特性。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可以满足根据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的耐贯通性特性。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在20℃、2000Hz下的损失因素(loss factor,L/F)值可以为0.32以上。
在所述透光性层叠体变色的状态下测定的颜色值与在照射2500kJ的紫外线之后变色的状态下测定的颜色值的差(ΔE*值)可以为2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在挡风玻璃、后玻璃、侧玻璃、天窗、后车门等各种面上,具有称为钢化玻璃的层叠玻璃作为车窗,此时,在所述玻璃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使用至少一个采用了本发明的中间膜的层叠玻璃。
在如上所述作为所述车窗(Car opening)使用作为本发明的透光性层叠体的层叠玻璃时,玻璃的颜色根据外部光而变化,尤其,根据紫外线的强度而变化,由此,可以调节通过玻璃流入的可见光的量。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用摄像系统包括使用本发明的透光性层叠体的车窗、与所述车窗上端的光致变色带层相向设置的摄像部(图中未示出)。例如,所述摄像部可以为摄像头,但本发明不限于此。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汽车用摄像系统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的车窗、与所述车窗的一面上的光致变色层相向设置的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可以通过所述车窗的光致变色层所观察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变化。
所述系统能够根据外部光的强度来调节所述挡风玻璃上的光致变色带层(或光致变色层)的颜色或深或浅,从而,无论是阴天还是黑天,摄像部都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像,可以确保宽视角。
通过如上的更宽的视角确保的影像通过摄像部被转换成电信号并传输到自动驾驶系统或车道保持辅助系统。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建筑用摄像系统包括具有如上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的建筑用窗和与在所述窗的一面的光致变色层相向设置的摄像部,所述摄像部可以通过所述窗的光致变色层所观察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变化。
下面,更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所适用的成分如下。
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为1700,醋酸盐含量为0.1wt%,缩醛化度为83wt%
第二聚乙烯醇缩醛树脂:聚乙烯醇的平均聚合度为2000,醋酸盐含量为12wt%,缩醛化度为78wt%
第一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328,吸收峰值波长为302nm、343nm(BASF)
第二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P,吸收峰值波长为301nm、341nm(BASF)
第三紫外线吸收剂:Tinuvin 1600,吸收峰值波长320nm(BASF)
光致变色染料:染料Polyshine MidNight Gray(INSILICO,参照网址http://www.insilico.co.kr/chemical/colorant.html#polyShine)
增塑剂:三乙二醇双2-乙基己酸酯(3G8)(购买自PROVIRON公司的PROVIST 1766)
下面,除非在上下文中采用其他标准,否则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表示“wt%”。
实验例1
1)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的制造
将用于制备单层光致变色中间膜的组合物以如下表一所示的组成投入到双螺杆(Twin Screw)挤出机(制造商:SM Platec)中挤出,以获得具有图1A的结构的中间膜样品(每个厚度为800μm)。
表一
2)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的物理性能评价
在制造了由所述样品1至样品10中制造的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即共挤出的聚乙烯醇缩醛薄膜层合而成的层合玻璃之后,对以下物理性能进行评价。
显色/消色的颜色测量
在层压机在130℃的温度下通过加热和加压将70mm×70mm的2.1T(mm,以下相同)厚度的玻璃和如上所述制造的各个样品,以2.1T玻璃-共挤薄膜-2.1T玻璃的层叠结构层合,制备了试片。使用分光光度计(Hunter Lab公司,Ultrascan Pro)测量所述层合玻璃试片的颜色L、a及b值。
通过一般透射模式测量方法来测量未照射紫外线的状态的颜色(消色状态)。
在紫外线照射状态下的颜色测量方法以与一般透射模式测量方法相同的方式进行,但在测量之前使用便携式紫外线发生器变色10秒,并且在10秒内进行测量。
每个样品的测量数据总结在下表二中。
表二
具体而言,在所述ΔE*值中,通过分别代入紫外线照射后的颜色坐标值(L2,a2,b2)和紫外线照射前的颜色坐标值(L1,a1,b1)来计算光变色前后的颜色变化程度。
若参照上表二来观察在恒定保持紫外线吸收剂的含量的状态下,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逐渐增加的样品1至样品5的结果,则可以确认随着用于样品1至5的光致变色染料的量增加,在未照射紫外线(non-UV)条件下,颜色坐标的值的变化趋势较有一定倾向性。与此相反,在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当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为3wt%时,薄膜呈现出较暗的颜色,尽管照射了紫外线,也呈现出颜色变化不明显的倾向。这可解释为,当光致变色染料以超过临界量的使用量过度使用时,即使增加染料量,变色效果的提高程度也可能降低。
若观察上述样品1至5的ΔE*值的变化,则可以看出样品1到样品4,ΔE*值从46.1逐渐增加到61.0。这意味着随着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增加,光致变色效果逐渐变强。与此相反,与样品4相比,样品5呈现出变色效果提高程度反而稍微降低的结果,这表明如果使用临界量以上的光致变色染料,尽管染料量增加,变色效果的提高程度反而降低。并且,在具有少量的光染料含量的样品6的情况下,ΔE*值为19.3,这表示光染料使用量过小,所期望的光致变色效果甚微。
并且,若观察使用相同量的光致变色染料的样品2、样品7至样品10,则发现紫外线吸收剂的量和类型影响光致变色样品的颜色变化。具体而言,当对未使用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的样品9、使用了相同的第一紫外线吸收剂但其浓度较低的样品2及使用了高浓度的样品7进行比较时,可以确认ΔE*值按样品9-样品2-样品7的顺序逐渐减少。参照使用相同量的光致变色染料但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类型不同的样品2、样品8及样品10的结果,可以确认根据所使用的紫外线吸收剂的类型影响变色的程度。
透光率测量
测量在可见光区域的所述样品1至10的光透射率并示于表三和图7中。
表三
参照上述表三,整体上在未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整体上呈现70%以上的优秀的可见光透射率,并且在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呈现10%至60%的可见光透射率。
参照图7,整体上以虚线表示的未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除了使用高浓度的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之外,也呈现出优秀的透射率,而在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除了使用低浓度的光致变色染料的情况之外,在670nm的可见光区域呈现出大约40%以下的光透射率,从而可以确认在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呈现出良好的光致变色特性。
参照在样品1至6中的光透射率差,当改变光致变色染料的浓度时,在光致变色染料含量从0.035wt%增加到0.1wt%时,光透射率差也增加,呈现出光致变色效果与染料使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成比例的结果。然而,当样品4和样品5中分别采用1wt%和3wt%的光致变色染料时,光透射率差反而比光致变色染料0.1wt%时的降低。该结果可解释为,随着光致变色染料的使用量上升,相比染料量的增加,变色效果的提高程度可能会降低。
参照图8观察随紫外线屏蔽剂的类型而变化的可见光区域中的光透射特性,则样品2、样品8及样品10在未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呈现出可见光透射率几乎相同的透射率。与此相反,在未照射紫外线的条件下,采用三种紫外线吸收剂的情况分别呈现不同的可见光透射率,这是因为光致变色染料因紫外线吸收剂的影响而没有发挥出足够的变色性能。
实验例2
1)光致变色遮阳带中间膜的制备
使用两个双螺杆挤出机(制造商:SM Platech)和用于共挤的进料块熔融挤出下面的A层的组合物和C层的组合物以形成薄膜。
A层:包含70wt%的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9wt%的增塑剂及1wt%的第一紫外线吸收剂的组合物
C层:包含72.79wt%的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26.96wt%的增塑剂、0.15wt%的第一紫外线吸收剂及0.10wt%的光致变色染料的组合物
挤出的薄膜是由进料块层叠为一个薄膜的共挤结构,层结构以A/C/A形式层叠,并使C层以200mm的宽度仅出现在宽度为1580mm的PVB薄膜的一部分中(参照图4A部分)。通过挤出机的模头形成这种类型的片材,在流延辊(Casting roll)中冷却并卷绕以制备薄膜,以制备样品11的中间膜。
2)光致变色遮阳带中间膜的物理性能评价
切割样品11的中间膜,使得在含有光致变色材料的部分中具有最深颜色的部分的宽度为20mm以上,并且以与上述实验例1相同的方式进行测试。
使用与样品3相同的组分的遮阳带部分的物理性能被证实为与所述实验例1的结果大致相同88%以上的水平,认为这是受到制备遮阳带时形成的浓度梯度的影响。换句话说,证实了即使由遮阳带形成的情况下,也体现出与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的物理性能类似的物理性能。
实验例3
1)耐候性的测量和结果
就耐候性而言,以λmin(具有最小透射率值的波长值)下的光透射率从初始变色时的光透射率增加至其一半为止所需的时间为基准,换句话说,假设耐候性测试之前变色时的光透射率为10%时,在耐候性测试过程中变色时光透射率增加至55%为止所需的时间为基准进行了评估。
测量方法如下,即,在作为加速老化测试仪的ATLAS UV 2000用UVA荧光灯以340nm、0.77W/m2的光量和60℃的温度条件下照射8小时之后,将试片暴露在50℃下4小时重复冷凝(Condensation)循环(Cycle),并且在重复上述过程期间不时地取样,以测量变色时的光透射率。
测得的耐候性以如下方式评估,即,在1,000小时以上时以“合格(Pass)”来标记,在小于1,000小时时以“不合格(Fail)”来标记。
用于测量的试片以如下方式制备,即,将70mm×70mm的2.1T厚度的玻璃和样品1至10的中间膜分别以2.1T玻璃-中间膜-2.1T玻璃的层叠结构,在层压机内130℃的温度下加热加压15分钟,实现层合。
在样品1至10中,样品1至8被评价为合格,样品9和10被评价为不合格。这些结果表明紫外线吸收剂的使用可能会影响光致变色染料的耐候性。
耐贯通性评价
基于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来评估了层合玻璃的耐贯通性。
将300mm×300mm的2.1T厚度的玻璃和作为中间膜的各个所述样品以玻璃-中间膜-玻璃的层叠结构来制备后,利用真空进行预层合并进行了脱气及封边(Edge sealing)。接着,利用高压灭菌器(autoclave)在150℃的温度条件下进行主层合2小时,制备出试片。然后,在上述试片中,使2.26kg的钢球掉落,并测定了试片穿透的高度(MBH)。其中,在高度小于4m时被贯通时,以“不合格”标记,在4m以上被贯通时以“合格”来标记。
作为评价结果,所述样品的耐贯通性都被评价为合格。
耐冲击性评价
对基于韩国工业标准KS L 2007:2008来评估了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层合玻璃是否有缺陷。
以与上述耐贯通性评估相同的方式,将2.1T厚的玻璃和实施例及比较例的中间膜分别制备并层合成玻璃-中间膜-玻璃的层叠结构。
低温评估以如下方法进行:使227g的钢球在零下20℃的温度下保管4小时之后,从9m的高度下降,当因受到冲击的试片破碎而使玻璃飞散或从薄板掉落的玻璃的量为15g以上的情况下,以“不合格”标记,受到冲击的试片未破碎或玻璃飞散而从薄板掉落的玻璃的量小于15g的情况下,以“合格”来标记。
常温评估以如下方法进行:将227g的钢球在40℃的温度下保管4小时之后,从10m的高度下降,当因受到冲击的试片破碎而使玻璃飞散或从薄板掉落的玻璃的量为15g以上的情况下,以“不合格”标记,受到冲击的试片未破碎或玻璃飞散而从薄板掉落的玻璃的量为小于15g的情况下,以“合格”来标记。
评价结果,所述样品的耐冲击性在低温和室温评价下都被评价为合格。
实验例4
1)在自然光下的光致变色实验
将上述实验例1中制备的样品1至4在暗处储存足够的时间并对刚暴露在自然光下时以及曝光后经过100秒后时拍摄了照片,测试了由自然光引起的变色效果。对其结果进行了确认,可以确认层合玻璃在暴露于自然光后变成较深的颜色,并且玻璃颜色的深浅也根据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而变化。
2)三层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的制备
通过共挤方法制造具有图3B结构的三层整面光致变色中间膜样品2至4。
在三层样品2中,第一紫外线屏蔽层和第二紫外线屏蔽层分别以300μm的厚度形成为层合玻璃用表层,所述层合玻璃用表层是通过使用第一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第一紫外线吸收剂来形成的且具有紫外线屏蔽功能。光致变色层采用与上述实验例1中的样品9相同的组分以300μm的厚度制造,从而制备总厚度为900μm的中间膜。
在三层样品3中,三层样品2和光致变色层具有与上述实验例1中的样品2相同的组分。
在三层样品4中,三层样品2和光致变色层具有与上述实验例1中的样品7相同的组分。
以与上述1)相同的方法观察如此制备的样品在自然光下的光致变色程度,可以确认即使在三层结构的薄膜中也能很好地发挥光致变色效果。
如上所述,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使用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进行的各种变更或变形均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Claims (7)
1.一种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在其整个面的一部分或全部上具有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含聚乙烯醇缩醛树脂、增塑剂及光致变色染料,
其中,所述中间膜包含紫外线吸收剂,
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在吸收光谱中的315nm以上且小于325nm的区域和在360nm以上且小于365nm的区域中不具有峰值,而在250nm以上且小于310nm的范围、330nm以上且小于360nm的范围或370nm以上且400nm以下的区域具有吸收峰值,
以所述光致变色层整体为基准,所述光致变色染料的含量为0.01wt%至3wt%,
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变色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与变色之后的可见光透射率的差为20%至75%,
以Lab颜色值为基准,所述光致变色层在变色之前和变色之后的ΔE*值为10至70,
所述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在照射紫外线之前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与在照射2500kJ的紫外线后发生变色而测定到的颜色值的差,即ΔE*值为2以下,
在整个所述中间膜中,以1:0.1~10的重量比包含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其中,
以1:1.55~4.5的重量比包含所述光致变色染料和所述紫外线吸收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其中,
所述中间膜还包括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的一面上的第一层,所述第一层包含所述紫外线吸收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其中,
所述光致变色层为光致变色带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其中,
所述光致变色层的变色之前的可见光透射率为70%以上。
6.一种透光性层叠体,包括
第一透光层;
第二透光层;及
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用中间膜,所述中间膜位于所述第一透光层和所述第二透光层之间。
7.一种汽车用摄像系统,
包括:
车窗,具有权利要求6所述的透光性层叠体,及
摄像部,以与所述车窗上端的光致变色带层相向设置;
所述摄像部将通过所述车窗的光致变色带层观察到的影像转换为电信号来进行传送,所述光致变色带层的可见光透射率根据紫外线照射量而发生改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8-0036178 | 2018-03-28 | ||
KR1020180036179A KR102068891B1 (ko) | 2018-03-28 | 2018-03-28 | 광변색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KR1020180036168A KR102068889B1 (ko) | 2018-03-28 | 2018-03-28 | 광변색 밴드를 포함하는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KR10-2018-0036168 | 2018-03-28 | ||
KR10-2018-0036179 | 2018-03-28 | ||
KR1020180036178A KR102068890B1 (ko) | 2018-03-28 | 2018-03-28 | 광변색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15821A CN110315821A (zh) | 2019-10-11 |
CN110315821B true CN110315821B (zh) | 2021-11-02 |
Family
ID=681126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243520.XA Active CN110315821B (zh) | 2018-03-28 | 2018-10-24 | 光致变色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及汽车用摄像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3158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156988B1 (ko) | 2018-12-31 | 2020-09-16 |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 유리접합용 필름, 이의 제조방법, 이를 포함하는 접합유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수단 |
CN111016596A (zh) * | 2019-12-24 | 2020-04-17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窗玻璃和车辆 |
CN111098560A (zh) * | 2019-12-29 | 2020-05-05 | 昇印光电(昆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致变色渐变膜及其制备方法 |
US11780211B2 (en) * | 2020-04-07 | 2023-10-10 | Saint-Gobain Glass France | Colored thermoplastic intermediate layer with wedge-shaped cross-section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58146A (ja) * | 1991-06-04 | 1992-12-11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感光性材料および積層体 |
CN1317536A (zh) * | 2001-02-23 | 2001-10-17 | 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夹层玻璃用光致变色中间膜和光致变色夹层玻璃 |
CN101668714A (zh) * | 2007-04-09 | 2010-03-10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多层光致变色板和由其制得的光致变色玻璃 |
CN102209917A (zh) * | 2008-11-14 | 2011-10-05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层压制品 |
WO2012036291A1 (ja) * | 2010-09-16 | 2012-03-2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調光シート、調光体、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CN102667576A (zh) * | 2009-12-17 | 2012-09-12 |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 含有饱和光致变色涂层和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膜的光致变色制品 |
EP3006203A1 (en) * | 2014-10-08 | 2016-04-13 | Kuraray Europe GmbH | Multilayer films of plasticizer-containing polyvinyl acetal with photochromic properties |
CN105722802A (zh) * | 2013-11-14 | 2016-06-29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
JP2018008847A (ja) * | 2016-07-13 | 2018-01-18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CN107683220A (zh) * | 2015-03-19 | 2018-02-0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型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显示方法 |
-
2018
- 2018-10-24 CN CN201811243520.XA patent/CN1103158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4358146A (ja) * | 1991-06-04 | 1992-12-11 | Nissan Motor Co Ltd |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感光性材料および積層体 |
CN1317536A (zh) * | 2001-02-23 | 2001-10-17 | 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夹层玻璃用光致变色中间膜和光致变色夹层玻璃 |
CN101668714A (zh) * | 2007-04-09 | 2010-03-10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多层光致变色板和由其制得的光致变色玻璃 |
CN102209917A (zh) * | 2008-11-14 | 2011-10-05 | Lg化学株式会社 | 层压制品 |
CN102667576A (zh) * | 2009-12-17 | 2012-09-12 | 埃西勒国际通用光学公司 | 含有饱和光致变色涂层和吸收紫外线辐射的膜的光致变色制品 |
WO2012036291A1 (ja) * | 2010-09-16 | 2012-03-22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調光シート、調光体、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CN105722802A (zh) * | 2013-11-14 | 2016-06-29 | 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及夹层玻璃 |
EP3006203A1 (en) * | 2014-10-08 | 2016-04-13 | Kuraray Europe GmbH | Multilayer films of plasticizer-containing polyvinyl acetal with photochromic properties |
CN107683220A (zh) * | 2015-03-19 | 2018-02-09 |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 投影型显示装置以及投影显示方法 |
JP2018008847A (ja) * | 2016-07-13 | 2018-01-18 |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315821A (zh) | 2019-10-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315821B (zh) | 光致变色中间膜、透光性层叠体及汽车用摄像系统 | |
EP2943337B1 (de) | Fluoreszenz-displays enthaltend eine zwischenschichtfolie aus weichmacherhaltigem polyvinylacetal | |
WO2014200107A1 (ja) | 合わせガラス用中間膜及び合わせガラス | |
CN111526986A (zh) | 有嵌入的透明区域的具有遮蔽区域的层压玻璃 | |
AU2004312250A2 (en) | Intermediate film for laminated glass and laminated glass | |
CN111201457A (zh) | 玻璃结构体 | |
KR102360711B1 (ko) | 접합 유리용 중간막 및 접합 유리 | |
EP2796288B1 (de) | Fahrzeugscheibe mit einem optischen Filter | |
JPWO2018182032A1 (ja) | 合わせガラス | |
EP4149757B1 (en) | Printed interlayer films for laminated glazing with improved nir transparency | |
CN110650931B (zh)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和夹层玻璃 | |
KR102068891B1 (ko) | 광변색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
JPWO2018182030A1 (ja) | 熱可塑性樹脂膜及びガラス板含有積層体 | |
CN105504620B (zh) | 具有光致变色性质的含有增塑剂的聚乙烯醇缩醛的多层膜 | |
KR102068889B1 (ko) | 광변색 밴드를 포함하는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
CN110431123B (zh) | 夹层玻璃 | |
CN110650929B (zh) | 夹层玻璃 | |
KR102068890B1 (ko) | 광변색 중간막,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투과적층체 | |
US11648756B2 (en) | Plastic intermediate film, laminate including same, and mobility means including same | |
CN114127179B (zh) | 夹层玻璃用中间膜以及夹层玻璃 | |
US20220088905A1 (en) | Laminated film for bonding and light-transmitting laminate comprising same | |
CN113226739B (zh) | 玻璃接合用薄膜、其制备方法、包括其的接合玻璃及包括其的移动装置 | |
KR20220035873A (ko) | 접합 유리용 중간막 및 접합 유리 | |
TWI797268B (zh) | 層合玻璃用中間膜、及層合玻璃 | |
KR102127579B1 (ko) | 유리접합용 필름, 이를 포함하는 접합유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동수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05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after: Aisikai McWoo Co.,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South Korea Patentee before: SKC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