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68752B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68752B CN110268752B CN201780085931.8A CN201780085931A CN110268752B CN 110268752 B CN110268752 B CN 110268752B CN 201780085931 A CN201780085931 A CN 201780085931A CN 110268752 B CN110268752 B CN 1102687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rch space
- transmission
- terminal
- signal
- downlink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5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8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918 transfusion-transmitted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62 fa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835 investi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08—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 H04W48/12—Access restriction or access information delivery, e.g. discovery data delivery using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53—Resources in frequency domain, e.g. a carrier in FDM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支持与现有的LTE系统不同的参数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适当地进行通信。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道;以及控制单元,对成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候选的搜索空间的检测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对分别被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不同的发送周期的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的检测进行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UMTS(通用移动通讯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网络中,以进一步的高速数据速率、低延迟等为目的,长期演进(LTE:Long TermEvolution)被规范化(非专利文献1)。此外,以相对于LTE(还称为LTE Rel.8或9)的进一步的宽带域化及高速化为目的,LTE-A(也称为LTE-Advanced、LTE Rel.10、11或12)被规范化,还讨论LTE的后续系统(例如,还称为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plus)、NR(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New 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technology))、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 generation radio access))、LTE Rel.13、14或15后等)。
在LTE Rel.10/11中,为了实现宽带域化,引入了聚集多个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的载波聚合(CA:Carrier Aggregation)。各CC将LTE Rel.8的系统带域作为一个单位而被构成。此外,在CA中,对用户终端(UE:User Equipment)设定同一无线基站(被称为eNB(eNodeB)、基站(BS:Base Station)等)的多个CC。
另一方面,在LTE Rel.12中,还引入对UE设定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小区组(CG:Cell Group)的双重连接(DC:Dual Connectivity)。各小区组由至少一个小区(CC)构成。在DC中,由于聚集了不同的无线基站的多个CC,因此DC也被称为基站间CA(Inter-eNB CA)等。
此外,在现有的LTE系统(LTE Rel.8-12)中,引入了在不同的频带进行下行(DL:Downlink、下行链路)传输和上行(UL:Uplink、上行链路)传输的频分双工(FDD:FrequencyDivision Duplex)、以及在相同频带中在时间上切换进行下行传输和上行传输的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 V8.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Release 8)”,2010年4月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期待未来的无线通信系统(例如,5G、NR)实现各种无线通信服务,以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条件(例如,超高速、大容量、超低延迟等)。例如,在5G/NR中,正在研究提供被称为eMBB(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IoT(物联网(Internet ofThings))、mMTC(大规模机器类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2M(机器间通信(Mchine To Machine))、URL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等的无线通信服务。
此外,5G/NR中,要求支持参数集以及频率的灵活利用,并要求实现动态的帧结构。参数集例如是指被应用于某信号的发送接收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等)。
但是,并没有决定在支持不同于现有的LTE系统的参数集(子载波间隔或带宽等)的情况下如何控制通信的发送接收。虽然考虑直接原样利用现有的LTE系统的控制方法,但此时,存在产生如下问题的顾虑:不能适当进行信号的发送接收(例如,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和/或接收等),吞吐量降低等。
本发明鉴于该问题而完成,其目的之一在于,在支持不同于现有的LTE系统的参数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的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特征在于,具有: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道;以及控制单元,对成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候选的搜索空间的检测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对被分别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不同的发送周期的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的检测进行控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支持不同于现有的LTE系统的参数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现有的LTE系统中的下行控制信道的一例的图。
图2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一例的图。
图3A以及图3B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4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5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6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7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8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9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0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1A和图11B是表示C-SS与UE-SS的发送方法的其他例的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基站对UE,利用下行控制信道(例如,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扩展PDCCH(EPDCCH:Enhanced PDCCH)等)发送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发送下行控制信息也可以替换为发送下行控制信道。
DCI可以是例如包含对数据进行调度的时间/频率资源或传输块信息、数据调制方案信息、HARQ重发信息、与解调用RS有关的信息等的至少一个的调度信息。对DL数据接收和/或DL参考信号的测量进行调度的DCI可以被称为DL分配或DL许可,对UL数据发送和/或UL探测(测量用)信号的发送进行调度的DCI可以被称为UL许可。在DL分配和/或UL许可中,可以包含与发送对于DL数据的HARQ-ACK反馈或信道测量信息(CS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 Information))等UL控制信号(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 ControlInformation))的信道的资源或序列、发送格式有关的信息。此外,对UL控制信号(UCI: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调度的DCI也可以与DL分配和UL许可分开而设定。
UE被设定为对包含规定数目的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集合进行监视。在此,监视是指,例如在该集合,对成为对象的DCI格式尝试各下行控制信道的解码。这样的解码还被称为盲解码(BD:Blind Decoding)、盲检测。下行控制信道候选还被称为BD候选、(E)PDCCH候选等。
应监视的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的集合(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候选)也被称为搜索空间。基站对包含在搜索空间中的规定的下行控制信道候选配置DCI。UE对搜索空间内的一个以上的候选资源进行盲解码,检测对于该UE的DCI。搜索空间可以通过用户间公共的高层信令设定,也可以通过用户特定的高层信令设定。此外,就搜索空间而言,可以对该用户终端在相同载波设定2个以上。
在现有的LTE(LTE Rel.8-12)中,以链路自适应为目的,在搜索空间规定多种聚合等级(AL:Aggregation Level)。AL对应于构成DCI的控制信道元素(CCE:Control ChannnelElement)/扩展控制信道元素(ECCE:Enhanced CCE)的数目。此外,搜索空间被够成为,针对某AL,具有多个下行控制信道候选。各下行控制信道候选由一个以上的资源单位(CCE和/或ECCE)构成。
对DCI附接(attached)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比特。该CRC通过UE专用的标识符(例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C-RNTI:Cell-Radio NetworkTemporary Identifier))或系统公共的标识符被屏蔽(加扰)。UE能够检测CRC通过与本终端对应的C-RNTI被加扰的DCI以及CRC通过系统公共标识符被加扰的DCI。
此外,作为搜索空间,有对UE公共地设定的公共(Common)搜索空间(C-SS)、以及对每个UE设定的UE特定(UE-specifici)搜索空间(UE-SS)。在现有的LTE的PDCCH的UE特定搜索空间中,AL(=CCE数)为1、2、4、以及8。针对AL=1、2、4以及8,BD候选数目分别被规定为6、6、2以及2。
然而,在5G/NR中,要求支持参数集以及频率的灵活利用,实现动态的帧结构。在此,参数集是指与频域和/时域有关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Spacing)、带域宽度、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长度、每个TTI的码元数目、无线帧结构、过滤处理、加窗处理等的至少一个)。
在面向高速通信的eMBB中,为了达成高频率利用效率,期望应用能够支持开销削减或高维MIMO的参数集。例如,在5G/NR中,设想支持横亘宽的频带(例如,1GHz以下至100GHz)的eMBB等。在该情况下,考虑在规定的频带(例如,6GHz)以下和比该规定的频带大的频带中进行不同的操作。
作为一例,设想在规定的频带(例如,6GHz)以下利用eMBB的情况下(Use-case 1),应用数字波束成型(Full digital BF)。在该情况下,不需要考虑在应用波束成型时的限制(例如,频域中的调度限制)。此外,由于需要独立操作(Stand-alone operation),因此需要利用了公共搜索空间(非UE特定搜索空间)的通信。此外,要求与现有的LTE同等或其以上的通信的性能。
此外,设想在比规定的频带(例如,6GHz)大的频带中利用eMBB的情况下(Use-case2),至少在一部分应用模拟波束成型(Some/Full analog BF)。在该情况下,有必要考虑基于模拟波束成型的限制(例如,频域中的调度限制)。此外,基本上进行非独立操作(Non-stand alone operation),因此不一定需要利用了公共搜索空间(非UE特定搜索空间)的通信。此外,作为通信的性能,要求在密集的城市(denseurban)的微层中能够充分维持通信质量的水平。
如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关注了以下点:期望根据在5G/NR中用于通信的频域或所要求的要求条件等(例如,有无独立操作等),灵活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方法(例如,下行控制信道的搜索空间的设计)。
但是,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就下行控制信道(或,下行控制信息)而言,利用整体系统带宽进行其发送,在各子帧中设定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参考图1)。此外,对公共搜索空间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应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SCS:Subcarrier Spacing)和发送周期。
因此,本发明的发明人们想到了如下的情况:对公共搜索空间(C-SS)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UE-SS)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不同的发送周期等,从而控制通信。由此,能够灵活设定下行控制信道的设计(C-SS和UE-SS的配置等),即使在支持与现有的LTE系统不同的参数集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也能够适当地进行通信。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涉及的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可以分别单独应用,也可以进行组合后应用。
(第一方式)
在第一方式中,示出了对下行控制信道(还称为NR-PDCCH)的公共搜索空间(C-SS)和用户特定搜索空间(UE-SS)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发送周期的情况的一例。在以下的说明中,说明对C-SS和UE-SS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不同的周期的情况,但也可以子载波间隔和周期中的其中一方在C-SS和UE-SS之间设为相同。
图2示出对NR-PDCCH的C-SS应用比UE-SS更低的(或者窄的)子载波间隔(SCS)和更长的发送周期从而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的一例。在图2中示出将C-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f0,将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高(或宽)2倍(2f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能够使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长度比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长度长。另外,C-SS和UE-SS的子载波间隔的值并不限于此。
此外,在图2中示出了将C-SS与UE-SS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区间(还称为时间间隔、发送单位)进行时间复用(TDM)的情况。规定的时间区间能够设为无线帧、子帧、时隙、或微时隙单位。在以下的说明中,作为一例示出将规定的时间间隔设为时隙的情况。
C-SS和/或UE-SS的周期能够基于规定的时间区间的数目或预先定义的时间(例如,1ms、5ms、或10ms等)而设定。在图2中示出了以时隙来定义规定的时间区间,且将C-SS的周期设为5个时隙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将UE-SS的周期设为1个时隙,且在被设定C-SS的时间区间不配置UE-SS的情况。
在对下行控制信道的C-SS利用比UE-SS更低的子载波间隔而进行发送的情况下能够将码元长度设定为较长,因此能够充分确保CP长度而进行发送。由此,能够确保C-SS的覆盖范围。
此外,通过对下行控制信道的UE-SS应用比C-SS更高的(或更宽的)子载波间隔和更短的发送周期(或,更多的发送次数),能够加速进行利用了UE-SS的处理。与UE-SS的发送周期或发送位置(发送的时间区间)有关的信息可以从基站通知(设定)给用户终端,也可以在规格中预先定义。在从基站对用户终端通知的情况下,能够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还称为L1控制信令、下行控制信息)。
在进行非独立操作(NSA operation)的情况下,可以不设定C-SS的周期,或者设定长的周期(例如,比规定值长的周期)。例如,用户终端在不被通知与C-SS的周期有关的信息的情况下(或者,比规定值长的周期的情况下),能够设想为进行非独立操作而控制通信。
用户终端在被设定了C-SS的时间/频率资源中,进行C-SS的DL控制信道的盲解码,在被设定了UE-SS的时间/频率资源中,进行UE-SS的DL控制信道的盲解码。
此外,可以分别独立(例如,以不同的码元数目/在不同的频率资源)设定在C-SS和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DL控制资源用的码元数目/频率资源(参照图3A以及图3B)。图3A示出了利用子载波间隔成为2f0的1个码元发送UE-SS,且利用子载波间隔成为f0的2个码元发送C-SS的情况。另一方面,图3B示出了利用子载波间隔成为2f0的2个码元发送UE-SS,利用子载波间隔成为f0的1个码元发送C-SS的情况。当然,对C-SS和UE-SS能够设定的码元数目并不限于此。
就与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而言,能够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从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作为物理层信令,可以利用如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定义的PCFICH(例如,序列等)那样用于指定UE-SS的码元数目(和/频率资源)的信号(PCFICH-like signal)。
例如,将与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和与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两者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从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或者,可以将与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和与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有关的信息中的一个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将另一个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在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且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的情况下,需要高解码成功概率的C-SS能够实现其可靠性,而不依赖于如PCFICH(例如,序列等)那样指定UE-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的信号(PCFICH-like signal)的解码成功概率。此外,通过动态且灵活地控制UE-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能够抑制开销增加。
此外,在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在C-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且通过高层信令通知在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的情况下,能够减少在数据调度中不被频繁利用的C-SS的开销。
另外,用于指定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的物理层信令(PCFICH-like signal)也可以能够指定零(无SS)作为C-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在该情况下,用户终端在检测到该物理层信令(PCFICH-like signal)指定了零的情况时,能够省略(丢弃)成为对象的SS中的盲解码。
此外,在用户终端进行解码处理(例如,盲解码)的情况下,对C-SS和UE-SS进行分别由规定数目的盲解码候选(下行控制信道候选)构成的搜索空间(下行控制资源集)的检测。在该情况下,可以分别独立地(例如,以不同的码元数目)设定在C-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据和在UE-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
就与在C-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和在UE-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有关的信息而言,能够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从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作为物理层信令,可以利用重用(reusing)了在现有的LTE系统中定义的PCFICH(例如,序列等)的信号(PCFICH-like signal)。
例如,将与在C-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有关的信息和与在UE-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有关的信息两者,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从基站通知给用户终端。或者,将与在C-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有关的信息和与在UE-SS中一个盲解码候选对应的码元数目有关的信息的一个通过高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将另一个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给用户终端。
此外,就用于开始规定的时间区间(例如,时隙或微时隙等)中的盲解码的盲解码候选的开始位置的数目而言,可以在C-SS与UE-SS中分别独立(例如,以不同的码元数目)设定(参照图4)。在图4中示出了利用子载波间隔为2f0的2个码元发送UE-SS,利用子载波间隔为f0的7个码元发送C-SS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将C-SS的周期设为5个时隙,将UE-SS的周期设为1个时隙,且在被设定C-SS的时间区间不设定UE-SS的情况。
例如,能够设为在C-SS和/或UE-SS中按每个码元开始盲解码的结构。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用户终端在1个时隙(或者,微时隙)中,对被设定UE-SS的2个码元从2个不同的开始位置开始盲解码。另一方面,用户终端在1个时隙(或者,微时隙)中,对被设定C-SS的7个码元从7个不同的开始位置开始盲解码。
这样,在C-SS与UE-SS中,通过独立设定盲解码候选的开始位置数目,例如针对C-SS的DL控制信号,能够对每个码元应用不同的发送波束而通过与码元数目相应的量(在此为7个码元)的不同的波束发送C-SS的DL控制信号,针对UE-SS的DL控制信号,能够应用该DL控制信号对该用户终端合适的发送波束而进行发送。在该情况下,能够通过不依赖于用户专用波束的各种波束发送公共控制信号以使所有的用户能够接收,用户专用控制信号通过用户专用波束仅发送给特定的用户,能够抑制其他小区干扰。
另外,在图4中示出了按每个码元设定开始位置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按规定数目的码元设定开始位置。此外,在C-SS与UE-SS中也可以独立(例如,不同值)设定用于设定开始位置的码元单位。
在上述图2~4中,示出了横亘系统带域而配置C-SS与UE-SS的情况,但也可以不横亘系统带域而配置C-SS和/或UE-SS。例如,也可以在系统带域的一部分频域(也称为频带)配置C-SS和/或UE-SS(参照图5)。
在图5中,示出利用子载波间隔为2f0的2个码元发送UE-SS,利用子载波间隔为f0的7个码元发送C-SS的情况。此外,示出将C-SS的周期设为5个时隙,将UE-SS的周期设为1个时隙,且在被设定C-SS的时间区间不设定UE-SS的情况。进而,示出使配置UE-SS的频域比配置C-SS的频域更宽的情况。
另外,在图5中示出配置C-SS的频域和配置UE-SS的频域的至少一部分重复(交叠(overlap))的情况。这样,通过使配置C-SS的频域和配置UE-SS的频域交叠,能够抑制控制信道占用无线资源的比例(开销)。此外,也可以设定为使配置C-SS的频域(或者配置UE-SS的频域)成为配置UE-SS的频域(或者,配置C-SS的频域)的子带域。
或者,可以将配置C-SS的频域和配置UE-SS的频域分别设定于不同的频域。此外,配置C-SS的频域和配置UE-SS的频域的关系也可以不一定是超集合(super-set)或子集(sub-set)而灵活配置C-SS与UE-SS。C-SS与UE-SS也可以设定为占用相同的频率资源。
(第二方式)
在上述第一方式中,示出使C-SS与UE-SS分别在规定的时间区间进行时间复用(TDM)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第二方式中,对将C-SS与UE-SS在相同时间区间共存而配置(例如,频率复用(FDM))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将C-SS与UE-SS配置在系统带域的一部分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
图6示出对NR-PDCCH的C-SS应用比UE-SS更低的子载波间隔(SCS)和更长的周期而发送下行控制信息的情况的一例。在图6中,示出了将C-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f0,将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2倍(2f0)的情况。此外,图6中示出了以时隙定义规定的时间区间,将C-SS的周期设为5个时隙,将UE-SS的周期设为1个时隙,且按每5个时隙周期配置C-SS与UE-SS两者的情况。
在该情况下,在配置C-SS与UE-SS的时隙中,对C-SS与UE-SS两者进行监视而进行下行控制信道的接收处理。在某时间区间中配置C-SS与UE-SS两者(例如,频率复用)的情况下,将该时间区间的UE-SS、与不被配置C-SS的其他时间区间的UE-SS的频域设定于不同的位置(频域)。由此,能够如设为使被配置C-SS的频域和不被配置C-SS的时间区间的UE-SS的频域重复(交叠)的结构等那样,灵活配置C-SS。
在将各时间区间的UE-SS中包含的控制信道元素(还称为NR-CCE)的总数设为相同程度(例如,相同)的情况下,只要将与C-SS频率复用而配置的UE-SS的频域设定为比配置其他的UE-SS的频域大即可(参照图6)。
此外,在用户终端监视C-SS以及UE-SS两者的时间区间中,可以将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定为与C-SS的子载波间隔相同(参照图7)。在图7中示出将与C-SS配置在相同的时间区间的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与C-SS相同的值(在此为f0),将在不被配置C-SS的时间区间的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定为不同的值(在此为2f0)的情况。此外,可以对应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UE-SS应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也设定为不同。这样,通过对在相同的时间区间配置的C-SS和UE-SS应用相同的子载波间隔,用户终端能够在C-SS和UE-SS中同时进行FFT(快速傅里叶变换)或信道估计、数据解调等信号处理,依次能够抑制处理电路规模增大或抑制功耗增大。
此外,可以将C-SS的频域和不被配置C-SS的时间区间的UE-SS的频域设定在不同的频率位置,以使其不交叠(参照图8)。在图8中示出将与C-SS频率复用的UE-SS的频域配置在不被配置C-SS的时间区间的UE-SS的频域相同的位置的情况。这样,通过设为使C-SS的配置区域和UE-SS的配置区域不交叠的结构,能够灵活设定控制信道的资源。
此外,图8中示出了将C-SS和在相同时间区间进行频率复用的UE-SS的子载波间隔分别设为相同的值(在此为f0)的情况,但也可以设定为不同的值(参照图9)。在图9中示出将在各时间区间配置的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相同的值(在此为2f0),将C-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与UE-SS不同的值(f0)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例如C-SS缩小子载波间隔从而提高对于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的耐性而提高可靠性,UE-SS增大子载波间隔而缩短码元长度,能够使更低延迟的处理变得可能。
此外,在配置C-SS和UE-SS两者的时间区间中,可以将进行盲解码的UE-SS的开始位置设定为与C-SS的盲解码的开始位置相同。例如,在由规定的子载波间隔(在此为f0)的7个码元构成C-SS的情况下,与该C-SS配置在相同的时间区间的UE-SS由规定的子载波间隔(在此为f0)的7个码元构成(参照图10)。这样,通过将C-SS的盲解码的开始位置与UE-SS的盲解码的开始位置设为相同,虽然UE-SS的容量增加,但在用户终端进行C-SS的处理的定时进行UE-SS的处理,因此不会增加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就能够进行UE-SS处理。
<变形例>
在上述第一方式以及第二方式中,示出了对NR-PDCCH的C-SS应用比UE-SS更低的子载波间隔(SCS)和更长的周期的情况,但本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也可以对NR-PDCCH的C-SS应用比UE-SS更高的(或更宽的)子载波间隔和/或短的周期。
在图11A中,示出了将C-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2f0,将UE-SS的子载波间隔设为f0的情况。由此,能够抑制公共控制信息(common control signalling)的开销增加。此外,通过对下行控制信道的UE-SS应用比C-SS更低的(或更窄的)子载波间隔和短的发送周期(或者更多的发送次数),能够应对对于时间和/或频率无线资源的下行控制信道的容量的增加。
此外,也可以分别独立(例如,以不同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设定在C-SS和UE-SS的发送中利用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参照图11B)。图11B示出了利用子载波间隔为f0的1个码元发送UE-SS,利用子载波间隔为2f0的7个码元发送C-SS的情况。
另外,在图11A、11B中示出以时隙来定义规定的时间区间,并将C-SS的周期设为5个时隙的情况。此外,示出了将UE-SS的周期设为1个时隙,且在设定C-SS的时间区间不设定UE-SS的情况,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将C-SS与UE-SS配置在相同的时间区间(频率复用和/或时间复用),也可以将C-SS的发送周期设定为比UE-SS的发送周期更短。
(无线通信系统)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本发明的上述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方法的任一个或它们的组合而进行通信。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的一例的图。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能够应用将以LTE系统的系统带宽(例如,20MHz)为1个单位的多个基本频率块(分量载波)作为一体的载波聚合(CA)和/或双重连接(DC)。
另外,无线通信系统1也可以被称为LTE(长期演进)、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 3G、IMT-Advanced、4G(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 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NR(新Rat(NewRat))等,也可以称为实现这些的系统。
无线通信系统1包括形成覆盖范围宽的宏小区C1的无线基站11、以及在宏小区C1内配置且形成比宏小区C1小的小型小区C2的无线基站12(12a~12c)。此外,在宏小区C1以及各小型小区C2中,配置有用户终端20。各小区以及用户终端20的配置并不限于图示的配置。
用户终端20能够连接到无线基站11以及无线基站12这双方。设想用户终端20通过CA或者DC同时使用宏小区C1和小型小区C2。此外,用户终端20也可以使用多个小区(CC)(例如,5个以下的CC、6个以上的CC)应用CA或者DC。
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1之间,在相对低的频带(例如,2GHz)中能够使用带宽窄的载波(被称为现有载波、传统载波(Legacy carrier)等)进行通信。另一方面,在用户终端20和无线基站12之间,可以在相对高的频带(例如,3.5GHz、5GHz等)中使用带宽宽的载波,也可以使用和与无线基站11之间的载波相同的载波。另外,各无线基站利用的频带的结构并不限于此。
在无线基站11和无线基站12之间(或者,2个无线基站12间),能够设为进行有线连接(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等)或者无线连接的结构。
无线基站11以及各无线基站12分别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经由上位站装置30连接到核心网络40。另外,上位站装置30中,例如包含接入网关装置、无线网络控制器(RNC)、移动性管理实体(MME)等,但并不限于此。此外,各无线基站12也可以经由无线基站11连接到上位站装置30。
另外,无线基站11是具有相对宽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宏基站、汇聚节点、eNB(eNodeB)、gNB、发送接收点等。此外,无线基站12是具有局部的覆盖范围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被称为小型基站、微型基站、微微基站、毫微微基站、HeNB(家庭(Home)eNodeB)、RRH(远程无线头(Remote Radio Head))、发送接收点等。以下,当不区分无线基站11以及12的情况下,统称为无线基站10。
各用户终端20是支持LTE、LTE-A等各种通信方式的终端,可以不仅包含移动通信终端(移动台),还包含固定通信终端(固定台)。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无线接入方式,能够对下行链路应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能够对上行链路应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Sing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OFDMA是将频带分割为多个窄的频带(子载波),对各子载波映射数据而进行通信的多载波传输方式。SC-FDMA是将系统带宽对每个终端分割为由一个或连续的资源块组成的带域,多个终端利用相互不同的带域,从而降低终端间的干扰的单载波传输方式。另外,上行以及下行的无线接入方式并不限于这些的组合,也可以利用其他的无线接入方式。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可以设为在小区内和/或小区间应用不同的参数集的结构。另外,参数集是指例如在某信号的发送接收中应用的通信参数(例如,子载波间隔、带宽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广播信道(物理广播信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下行L1/L2控制信道等。通过PDSCH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SIB(系统信息块(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此外,通过PBCH传输MIB(主信息块(Master Information Block))。
下行L1/L2控制信道包括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EPDCCH(扩展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 Physical DownlinkControl Channel))、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 Control FormatIndicator Channel))、PHICH(物理混合ARQ指示信道(Physical Hybrid-ARQ IndicatorChannel))等。通过PDCCH而传输包括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信息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等。通过PCFICH而传输用于PDCCH的OFDM码元数目。通过PHICH而传输对于PUSCH的HARQ(混合自动重发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的送达确认信息(例如,还称为重发控制信息、HARQ-ACK、ACK/NACK等)。EPDCCH与PDSCH(下行共享数据信道)进行频分复用,与PDCCH同样地用于传输DCI等。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链路的信道,使用在各用户终端20中共享的上行共享信道(还称为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上行控制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随机接入信道(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等。通过PUSCH而传输用户数据、高层控制信息等。此外,通过PUCCH传输下行链路的无线质量信息(CQI: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送达确认信息等。通过PRACH,传输用于与小区建立连接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下行参考信号,传输小区特定参考信号(CRS:Cell-specific Reference Signal)、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CSI-RS:Channel 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DeModulation ReferenceSignal)、定位参考信号(PRS:Positioning Reference Signal)等。此外,在无线通信系统1中,作为上行参考信号,传输测量用参考信号(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解调用参考信号(DMRS)等。另外,DMRS也可以被称为用户终端特定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 Signal)。此外,被传输的参考信号并不限于此。
(无线基站)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无线基站1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呼叫处理单元105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另外,发送接收天线101、放大器单元102、发送接收单元103被构成为分别包括一个以上即可。
就通过下行链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给用户终端20的用户数据而言,从上位站装置30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关于用户数据,进行PDCP(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处理、用户数据的分割/耦合、RLC(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重发控制等RLC层的发送处理、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Control))重发控制(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调度、传输格式选择、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预编码处理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此外,关于下行控制信号,也进行信道编码、快速傅里叶逆变换等发送处理,并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103。
发送接收单元1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按每个天线进行预编码而被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并将其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103中进行了频率变换的无线频率信号通过放大器单元102而被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101发送。发送接收单元1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者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作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来构成,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另一方面,关于上行信号,在发送接收天线101中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1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102中进行了放大的上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1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并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
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对在被输入的上行信号中包含的用户数据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DFT:Inverse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纠错解码、MAC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RLC层以及PDCP层的接收处理,并经由传输路径接口106转发给上位站装置30。呼叫处理单元105进行通信信道的呼叫处理(设定、释放等)、无线基站10的状态管理、无线资源的管理等。
传输路径接口106经由规定的接口与上位站装置30发送接收信号。此外,传输路径接口106可以经由基站间接口(例如,基于CPRI(通用公共无线接口(Common Public RadioInterface))的光纤、X2接口)与其他无线基站10对信号进行发送接收(回程信令)。
发送接收单元103利用C-SS和/或UE-SS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例如,NR-PDC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103可以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L1信令)对用户终端20发送与对C-SS和/或UE-SS应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周期(或,发送位置)、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盲解码的开始位置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线基站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无线基站1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的功能块。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至少具备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映射单元3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和测量单元305。另外,这些结构只要包含在无线基站10即可,其一部分或全部结构也可以不包含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中。
控制单元(调度器)301实施无线基站1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3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301对例如由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进行的信号的生成、由映射单元303进行的信号的分配等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对由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进行的信号的接收处理、由测量单元305进行的信号的测量等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对系统信息、下行数据信号(例如,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例如,通过下行控制信道传输的信号)的调度(例如,资源分配)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301基于判定了对于上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需要与否的结果等,控制下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等)、下行数据信号等的生成。此外,控制单元301进行同步信号(例如,PSS(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ization Signal)/SSS(副同步信号:SecondarySynchronization Signal))、下行参考信号(例如,CRS、CSI-RS、DMRS)等的调度的控制。
此外,控制单元301对上行数据信号(例如,通过PUSCH发送的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通过PUCCH和/或PUSCH发送的信号)、通过PRACH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上行参考信号等的调度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301利用C-SS和/或UE-SS控制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例如,对C-SS与UE-SS应用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不同的发送周期而发送(参照图2、图3A以及图3B)。此外,可以独立设定C-SS与UE-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参照图4)。此外,控制单元301也可以进行控制,以使利用系统带域的一部分频域(子带域)发送C-SS和/或UE-SS(参照图5)。此外,可以将C-SS与UE-SS在某时间区间(例如,时隙、微时隙等)进行频率复用和/或时间复用而发送(参照图6~图10等)。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下行信号(包括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并将其输出到映射单元3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生成用于通知下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DL分配和用于通知上行信号的分配信息的UL许可。此外,对下行数据信号,按照基于来自各用户终端20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等而决定的编码率、调制方案等而进行编码处理、调制处理。
映射单元3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3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302中生成的下行信号映射到规定的无线资源,并将其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103。映射单元3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1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用户终端20发送的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者信号处理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被解码的信息输出给控制单元301。例如,在接收到包含HARQ-ACK的PUCCH的情况下,将HARQ-ACK输出到控制单元3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3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305。
测量单元3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测量单元3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305例如可以对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接收质量(例如,参考信号接收质量(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信号对干噪比(SINR:Signal to Interferenceplus Noise Ratio))、上行传输路径信息(例如,CSI)等进行测量。测量结果可以被输出到控制单元301。
(用户终端)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图。用户终端20具备多个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以及应用单元205。另外,发送接收天线201、放大器单元202、发送接收单元203构成为分别包含一个以上即可。
通过发送接收天线201接收到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在放大器单元202中被放大了的下行信号。发送接收单元203将接收信号频率变换为基带信号而输出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发送接收单元2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发射器/接收器、发送接收电路或发送接收装置构成。另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可以构成为一体的发送接收单元,也可以由发送单元以及接收单元构成。
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对被输入的基带信号进行FFT处理、纠错解码、重发控制的接收处理等。下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被转发给应用单元205。应用单元205进行与比物理层或MAC层更高的层有关的处理等。此外,下行链路的数据中,广播信息也可以被转发到应用单元205。
另一方面,就上行链路的用户数据而言,从应用单元205被输入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中,进行重发控制的发送处理(例如,HARQ的发送处理)、信道编码、预编码、离散傅里叶变换(DFT: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处理、IFFT处理等而被转发给发送接收单元203。发送接收单元203将从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输出的基带信号变换为无线频带后发送。在发送接收单元203中被频率变换后的无线频率信号在放大器单元202中放大,并从发送接收天线201发送。
发送接收单元203接收C-SS和/或UE-SS中包含的下行控制信道(例如,NR-PDCCH)。此外,发送接收单元203利用高层信令和/或物理层信令(L1信令)接收与对C-SS和/或UE-SS应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周期(或,发送位置)、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盲解码的开始位置的至少一个有关的信息。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用户终端的功能结构的一例的图。另外,在本例中,主要示出了本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部分的功能块,设用户终端20还具有无线通信所需的其他功能块。
用户终端20具有的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至少包括控制单元401、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映射单元403、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以及测量单元405。另外,这些结构只要包含在用户终端20中即可,其一部分或全部的结构也可以不包含在基带信号处理单元204。
控制单元401实施用户终端20整体的控制。控制单元401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说明的控制器、控制电路或者控制装置构成。
控制单元401例如对基于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的信号的生成、基于映射单元403的信号的分配等进行控制。此外,控制单元401对基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的信号的接收处理、基于测量单元405的信号的测量等进行控制。
控制单元401从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取得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控制信号(例如,通过下行控制信道发送的信号)以及下行数据信号(例如,通过PDSCH发送的信号)。控制单元401基于判定了对于下行控制信号和/或下行数据信号的重发控制的需要与否的结果等,控制上行控制信号(例如,送达确认信息等)和/或上行数据信号的生成。
控制单元401控制成为下行控制信道的分配候选的搜索空间的检测。例如,控制单元401对分别被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或不同的发送周期的C-SS和UE-SS的检测进行控制(参照图2)。
C-SS的下行控制信道能够以比UE-SS的下行控制信息低的子载波间隔和/或长的周期发送(参照图2)。或者,C-SS的下行控制信道可以以比UE-SS的下行控制信息更长的子载波间隔和/或更长的周期发送(参照图11A和图11B)。此外,C-SS与UE-SS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区间进行时间复用而配置。
此外,被分配C-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和被分配UE-SS的码元数目(和/或频率资源)可以分别被独立设定(参照图3A以及图3B)。C-SS和UE-SS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区间中配置于不同的频域和/或时域(参照图5)。此外,也可以将C-SS和/或UE-SS配置在系统带域的部分频域(子带域)。此外,也可以将C-SS和UE-SS在某时间区间(例如,时隙、微时隙等)中进行频率复用和/或时间复用而发送(参照图6~图10等)。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信号(上行控制信号、上行数据信号、上行参考信号等)而输出到映射单元403。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生成器、信号生成电路或者信号生成装置构成。
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例如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与送达确认信息、信道状态信息(CSI)等有关的上行控制信号。此外,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生成上行数据信号。例如,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在从无线基站10通知的下行控制信号中包含有UL许可的情况下,被控制单元401指示生成上行数据信号。
映射单元403基于来自控制单元401的指令,将在发送信号生成单元402中生成的上行信号映射到无线资源而输出到发送接收单元203。映射单元403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映射器、映射电路或者映射装置构成。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对从发送接收单元203输入的接收信号进行接收处理(例如,解映射、解调、解码等)。在此,接收信号例如是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信号(下行控制信号、下行数据信号、下行参考信号等)。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电路或信号处理装置构成。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能够构成本发明的接收单元。
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通过接收处理而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例如将广播信息、系统信息、RRC信令、DCI等输出到控制单元401。此外,接收信号处理单元404将接收信号和/或接收处理后的信号输出到测量单元405。
测量单元405实施与接收到的信号有关的测量。例如,测量单元405利用从无线基站10发送的下行参考信号实施测量。测量单元405能够由基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的共同认识而说明的测量器、测量电路或者测量装置构成。
测量单元405可以测量例如接收到的信号的接收功率(例如,RSRP)、接收质量(例如,RSRQ、接收SINR)、下行传播路径信息(例如,CSI)等。测量结果可以输出到控制单元401。
(硬件结构)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的说明中使用的框图表示功能单位的块。这些功能块(结构单元)通过硬件和/或软件的任意的组合而实现。此外,对各功能块的实现手段并不特别限定。即,各功能块可以通过物理上和/或逻辑上结合的1个装置而实现,也可以将物理上和/或逻辑上分开的2个以上的装置直接地和/或间接地(例如,有线和/或无线)连接,通过这些多个装置而实现。
例如,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无线基站、用户终端等,可以作为进行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的处理的计算机来发挥功能。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的硬件结构的一例的图。上述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在物理上可以作为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储存器1003、通信装置1004、输入装置1005、输出装置1006、以及总线1007等的计算机装置构成。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装置”这个词,能够调换为电路、设备、单元等。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的硬件结构可以将图示的各装置包含一个或多个而构成,也可以不包含一部分装置而构成。
例如,处理器1001只图示了一个,但也可以有多个处理器。此外,处理可以由1个处理器执行,处理也可以同时地、逐次地、或者以其他方法而由1个以上的处理器执行。另外,处理器1001也可以由1个以上芯片实现。
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中的各功能,例如通过在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等硬件上读入规定的软件(程序),通过处理器1001进行运算,并通过控制通信装置1004的通信或控制存储器1002以及储存器1003中的数据的读取和/或写入来实现。
处理器1001例如使操作系统进行操作从而控制计算机整体。处理器1001可以由包括与外围设备的接口、控制装置、运算装置、寄存器等的中央处理装置(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构成。例如,上述基带信号处理单元104(204)、呼叫处理单元105等,也可以在处理器1001中实现。
此外,处理器1001将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数据等从储存器1003和/或通信装置1004读取到存储器1002,基于它们执行各种处理。作为程序,使用使计算机执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操作中的至少一部分的程序。例如,用户终端20的控制单元401可以通过在存储器1002中存储且在处理器1001中操作的控制程序来实现,关于其他的功能块也可以同样地实现。
存储器1002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RO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Memory))、EPROM(可擦除可编程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EPROM(电EPROM(Electrically EPROM))、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其他适合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存储器1002也可以被称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主存储装置)等。存储器1002能够保存可为了实施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方法而执行的程序(程序代码)、软件模块等。
储存器1003是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例如可以由柔性盘、软(Floopy)(注册商标)盘、光磁盘(例如,紧凑盘(CD-ROM(Compact Disc ROM)等)、数字通用盘、蓝光(Blu-ray)(注册商标)盘)、可移动盘、硬盘驱动器、智能卡、闪存设备(例如,卡、棒、键驱动)、磁条、数据库、服务器、其他适当的存储介质中的至少一个构成。储存器1003也可以被称为辅助存储装置。
通信装置1004是用于经由有线和/或无线网络进行计算机间的通信的硬件(发送接收设备),例如也被称为网络设备、网络控制器、网卡、通信模块等。通信装置1004例如为了实现频分双工(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和/或时分双工(TDD:Time DivisionDuplex),也可以包含高频开关、双工器、滤波器、频率合成器等而构成。例如,上述的发送接收天线101(201)、放大器单元102(202)、发送接收单元103(203)以及传输路径接口106等,也可以在通信装置1004中实现。
输入装置1005是受理来自外部的输入的输入设备(例如,键盘、鼠标、麦克风、开关、按键、传感器等)。输出装置1006是实施对外部的输出的输出设备(例如,显示器、扬声器、LED(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灯等)。另外,输入装置1005以及输出装置1006也可以是成为一体的结构(例如,触摸面板)。
此外,处理器1001或存储器1002等各装置通过用于进行信息通信的总线1007连接。总线1007可以由一个总线构成,也可以由装置间不同的总线构成。
此外,无线基站10以及用户终端20可以包括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ASI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Circuit))、PLD(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以及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硬件而构成,也可以通过该硬件实现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全部。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由这些硬件中的至少一个来实现。
(变形例)
另外,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词语和/或本说明书的理解所需的词语,可以置换为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含义的词语。例如,信道和/或码元也可以是信号(信令)。此外,信号也可以是消息。参考信号也能够简称为RS(参考信号(Reference Signal)),并且根据应用的标准也可以被称为导频(Pilot)、导频信号等。此外,分量载波(CC:Component Carrier)也可以被称为小区、频率载波、载波频率等。
此外,无线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期间(帧)构成。构成无线帧的该一个或者多个各期间(帧)也可以被称为子帧。进一步,子帧也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者多个时隙构成。子帧可以是不依赖于参数集的固定的时间长度(例如,1ms)。
进而,时隙可以在时域中由一个或多个码元(正交频分多址(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码元、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Single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码元等)构成。此外,时隙可以是基于参数集的时间单位。此外,时隙可以包含多个微时隙。各微时隙在时域中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码元构成。此外,微时隙也可以被称为子时隙。
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码元全都表示传输信号时的时间单位。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码元也可以使用与各自对应的其他称呼。例如,1个子帧也可以被称为发送时间间隔(TTI: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多个连续的子帧也可以被称为TTI,1个时隙或1个微时隙也可以被称为TTI。即,子帧或TTI可以是现有的LTE中的子帧(1ms),也可以是比1ms短的期间(例如,1-13个码元),也可以是比1ms长的期间。另外,表示TTI的单位也可以被称为时隙、微时隙而非子帧。
这里,TTI例如是指无线通信中的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例如,在LTE系统中,无线基站对各用户终端进行以TTI为单位分配无线资源(在各用户终端中能够使用的频率带宽、发送功率等)的调度。另外,TTI的定义不限于此。
TTI可以是被信道编码的数据分组(传输块)、码块和/或码字的发送时间单位,也可以成为调度或链路自适应等的处理单位。另外,在提供了TTI时,实际映射传输块、码块、以及/或者码字的时间区间(例如,码元数目)也可以比该TTI短。
另外,在一个时隙或一个微时隙被称为TTI的情况下,一个以上的TTI(即,一个以上的时隙或一个以上的微时隙)可以是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此外,也可以控制构成该调度的最小时间单位的时隙数目(微时隙数目)。
具有1ms的时间长度的TTI可以称为通常TTI(LTE Rel.8-12中的TTI)、标准TTI、长TTI、通常子帧、标准子帧、或者长子帧等。比通常TTI短的TTI可以称为缩短TTI、短TTI、部分TTI(partial或者fractional TTI)、缩短子帧、短子帧、微时隙、或者子时隙等。
另外,长TTI(例如,通常TTI、子帧等)可以改读成具有超过1ms的时间长度的TTI,短TTI(例如,缩短TTI等)也可以改读成具有小于长TTI的TTI长度且1ms以上的TTI长度的TTI。
资源块(RB:Resource Block)是时域以及频域的资源分配单位,在频域中,也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副载波(子载波(subcarrier))。此外,RB在时域中可以包含一个或者多个码元,也可以是1个时隙、1个微时隙、1个子帧或者1个TTI的长度。1个TTI、1个子帧也可以分别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块构成。另外,一个或者多个RB可以称为物理资源块(PRB:Physical RB)、子载波组(SCG:Sub-Carrier Group)、资源元素组(REG:Resource ElementGroup)、PRB对、RB对等。
此外,资源块也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资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构成。例如,1个RE也可以是1个子载波以及1个码元的无线资源区域。
另外,上述无线帧、子帧、时隙、微时隙以及码元等的结构仅为例示。例如,无线帧中包含的子帧的数量、每子帧或无线帧中包含的时隙的数量、时隙中包含的微时隙的数目、时隙或微时隙中包含的码元以及RB的数量、RB中包含的子载波的数量、还有TTI内的码元数目、码元长度、循环前缀(CP:Cyclic Prefix)长度等结构,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此外,在本说明书说明的信息、参数等,可以由绝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相对于规定的值的相对值来表示,也可以由对应的其他信息来表示。例如,无线资源也可以是通过规定的索引来指示的。进一步,使用这些参数的算式等也可以与在本说明书中显式地公开的不同。
在本说明书中用于参数等的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具备限定意义。例如,各种信道(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等)以及信息元素能够由所有适当的名称来识别,所以被分配给这些各种信道以及信息元素的各种名称,在任何一点上都不具备限定意义。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中的任意一种来表示。例如,在上述的整个说明中可提及的数据、指令、命令、信息、信号、比特、码元以及码片等也可以由电压、电流、电磁波、磁场或者磁性粒子、光场或者光子、或者它们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示。
此外,信息、信号等可以从上层输出到下层和/或从下层输出到上层。信息、信号等也可以经由多个网络节点而被输入输出。
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可以保存在特定的区域(例如,存储器),也可以由管理表格管理。被输入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改写、更新或者追加。被输出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删除。被输入的信息、信号等也可以被发送给其他装置。
信息的通知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式/实施方式,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进行。例如,信息的通知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例如,下行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上行控制信息(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高层信令(例如,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Control))信令、广播信息(主信息块(MIB:Master Information Block)、系统信息块(SIB:System Information Block)等)、MAC(媒体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信令)、其他的信号或者它们的组合来实施。
另外,物理层信令也可以被称为L1/L2(层1/层2(Layer 1/Layer 2))控制信息(L1/L2控制信号)、L1控制信息(L1控制信号)等。此外,RRC信令也可以被称为RRC消息,例如,也可以是RRC连接设置(RRCConnectionSetup)消息、RRC连接重构(RRC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等。此外,MAC信令例如也可以通过MAC控制元素(MAC CE(Control Element))而被通知。
此外,规定的信息的通知(例如,“是X”的通知)并不限定于显式地进行,也可以隐式地(例如,通过不进行该规定的信息的通知或通过其他信息的通知而)进行。
判定可以通过由1比特表示的值(0或1)来进行,也可以通过由真(true)或者假(false))表示的真假值(boolean)来进行,也可以通过数值的比较(例如,与规定的值的比较)来进行。
软件不管是被称为软件、固件、中间件、微代码、硬件描述语言,还是被称为其他名称,都应广泛地解释为表示指令、指令集、代码、代码段、程序代码、程序、子程序、软件模块、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例程、子例程、对象、可执行文件、执行线程、过程、功能等。
此外,软件、指令、信息等可以经由传输介质来发送接收。例如,在软件使用有线技术(同轴电缆、光缆、双绞线以及数字订户线(DSL:Digital Subscriber Line)等)和/或无线技术(红外线、微波等)而从网站、服务器或者其他远程源发送的情况下,这些有线技术和/或无线技术包含在传输介质的定义中。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系统”以及“网络”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
在本说明书中,“基站(BS:Base Station)”、“无线基站”、“eNB”、“gNB”、“小区”、“扇区”、“小区组”、“载波”以及“分量载波”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基站也有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词的情况。
基站能够容纳1个或者多个(例如,3个)小区(也被称为扇区)。在基站容纳多个小区的情况下,基站的覆盖范围区域整体能够划分为多个更小的区域,并且每个更小的区域也能够通过基站子系统(例如,室内用的小型基站(远程无线头(RRH:Remote Radio Head))来提供通信服务。“小区”或者“扇区”等词,是指在该覆盖范围中进行通信服务的基站和/或基站子系统的覆盖范围区域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在本说明书中,“移动台(MS:Mobile Station)”、“用户终端(user terminal)”、“用户装置(UE:User Equipment)”以及“终端”等词,可以互换地使用。基站也有被称为固定站(fixed station)、NodeB、eNodeB(eNB)、接入点(access point)、发送点、接收点、毫微微小区、小型小区等词的情况。
移动台有时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为订户站、移动单元、订户单元、无线单元、远程单元、移动设备、无线设备,无线通信设备、远程设备、移动订户站、接入终端、移动终端、无线终端、远程终端、手持设备、用户代理、移动客户端、客户端或者一些其他适当的词语。
此外,本说明书中的无线基站也可以调换为用户终端。例如,对于将无线基站以及用户终端间的通信置换为多个用户终端间(设备对设备(D2D:Device-to-Device))的通信的结构,也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用户终端20具有上述无线基站1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此外,“上行”或“下行”等词,也可以调换为“侧”。例如,上行信道也可以调换为侧信道。
同样地,本说明书中的用户终端也可以调换为无线基站。在该情况下,可以设为无线基站10具有上述用户终端20具有的功能的结构。
在本说明书中,设为由基站进行的特定操作,有时根据情况也由其上位节点(upper node)进行。在由具有基站的一个或者多个网络节点(network nodes)组成的网络中,为了与终端的通信而进行的各种操作显然可以由基站、基站以外的1个以上的网络节点(例如,考虑MME(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S-GW(服务网关(Serving-Gateway))等,但并不限定于此)或者它们的组合来进行。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也可以伴随着执行而切换使用。此外,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的处理过程、时序、流程图等,只要不矛盾,则可以调换顺序。例如,关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方法,按照例示的顺序提示各种步骤的元素,并不限定于提示的特定的顺序。
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各方式/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LTE(长期演进(Long TermEvolution))、LTE-A(LTE-Advanced)、LTE-B(LTE-Beyond)、SUPER3G、IMT-Advanced、4G(第4代移动通信系统(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5G(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FRA(未来无线接入(FutureRadio Access))、New-RAT(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NR(新无线(NewRadio))、NX(新无线接入(New radio access))、FX(下一代无线接入(Future generationradio access))、GSM(注册商标)(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communications))、CDMA2000、UMB(超移动宽带(Ultra Mobile Broadband))、IEEE 802.11(Wi-Fi(注册商标))、IEEE 802.16(WiMAX(注册商标))、IEEE802.20、UWB(超宽带(Ultra-WideBand))、Bluetooth(注册商标)以及利用其他恰当的无线通信方法的系统和/或基于它们而被扩展的下一代系统。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基于”的记载,除非另行明确描述,否则不表示“仅基于”。换言之,所谓“基于”的记载,表示“仅基于”和“至少基于”双方。
对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使用了“第一”、“第二”等称呼的元素的任何参照,也不对这些元素的数量或者顺序进行全面限定。可以在本说明书中使用这些称呼作为区分2个以上的元素间的便利的方法。因此,第一以及第二元素的参照,并不意味着只可以采用2个元素或者第一元素必须以某种形式位于第二元素之前。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谓“判断(决定)(determining)”等词,有时包含多种多样的操作。“判断(决定)”例如可以将计算(calculating)、算出(computing)、处理(processing)、导出(deriving)、调查(investigating)、搜索(looking up)(例如,在表格、数据库或者其他数据结构中的搜索)、确认(ascertaining)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等。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将接收(receiving)(例如,接收信息)、发送(transmitting)(例如,发送信息)、输入(input)、输出(output)、接入(accessing)(例如,接入存储器中的数据)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此外,“判断(决定)”可以将解决(resolving)、选择(selecting)、选定(choosing)、建立(establishing)、比较(comparing)等视为进行“判断(决定)”。即,“判断(决定)”可以将若干操作视为进行“判断(决定)”。
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被连接(connected)”、“被耦合(coupled)”等词,或者它们所有的变形,意味着2个或其以上的元素间的直接或者间接的所有连接或者耦合,并且能够包含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的2个元素间存在1个或其以上的中间元素的情况。元素间的耦合或者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也可以是逻辑上的,或者也可以是它们的组合。例如,“连接”可以替换为“接入(access)”。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考虑2个元素通过使用1个或其以上的电线、电缆和/或印刷电气连接而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并且作为若干非限定性且非包容性的例子,通过使用具有无线频域、微波区域以及/或者光(可见以及不可见两者)区域的波长的电磁能量等而被相互“连接”或者“耦合”。
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包含(including)”、“含有(comprising)”以及它们的变形的情况下,这些词与词语“具备”同样地,意为总括。进一步,在本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词语“或者(or)”,并不意味着逻辑异或。
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发明显然并不限定于在本说明书中说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能够作为修正以及变更方式来实施,而不脱离由权利要求书的记载所确定的本发明的宗旨以及范围。因此,本说明书的记载以例示说明为目的,对本发明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含义。
本申请基于2016年12月14日申请的特愿2016-242219。其内容全部包含于此。
Claims (7)
1.一种终端,其中,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下行控制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对成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候选的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特定搜索空间进行监视,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支持对分别被设定不同的发送周期的所述公共搜索空间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进行监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其中,
被设定给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比被设定给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更短。
4.如权利要求1至3的任一项所述的终端,其中,
所述控制单元支持对分别被设定不同的子载波间隔的所述公共搜索空间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进行监视。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终端,其中,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具有:
接收下行控制信道的步骤;以及
对成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候选的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特定搜索空间进行监视的步骤,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6.一种基站,其中,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利用分别被设定了发送周期、发送码元的数目和码元的开始位置的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特定搜索空间,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7.一种具有基站和终端的系统,其中,
所述基站具有:
发送单元,发送下行控制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利用公共搜索空间和终端特定搜索空间,控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
所述终端具有:
接收单元,接收所述下行控制信道;以及
控制单元,对成为所述下行控制信道的候选的所述公共搜索空间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进行监视,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周期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发送码元的数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所述公共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和所述终端特定搜索空间的码元的开始位置通过高层信令而分别被分开地设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2219 | 2016-12-14 | ||
JP2016-242219 | 2016-12-14 | ||
PCT/JP2017/044818 WO2018110619A1 (ja) | 2016-12-14 | 2017-12-14 | ユーザ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68752A CN110268752A (zh) | 2019-09-20 |
CN110268752B true CN110268752B (zh) | 2022-12-06 |
Family
ID=62558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85931.8A Active CN110268752B (zh) | 2016-12-14 | 2017-12-14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601870B2 (zh) |
EP (1) | EP3557911B1 (zh) |
JP (1) | JP7248431B2 (zh) |
CN (1) | CN110268752B (zh) |
ES (1) | ES2927753T3 (zh) |
WO (1) | WO201811061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184893B2 (en) * | 2017-02-05 | 2021-11-2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configuring common search spa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
CN110771105B (zh) * | 2017-04-28 | 2022-11-01 | 诺基亚技术有限公司 | 适配于不同子载波间隔配置的频域发射器和接收器 |
EP3711450A1 (en) * | 2017-11-17 | 2020-09-23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Control monitoring upon receipt of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trigger |
CN110972291B (zh) * | 2018-09-29 | 2022-07-05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载波的搜索空间的确定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US20220322114A1 (en) * | 2021-04-05 | 2022-10-0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onitoring other search spaces near a common search spac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7875A (zh) * | 2011-07-15 | 2014-05-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094659A (zh) * | 2012-01-30 | 2014-10-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285490A (zh) * | 2012-05-11 | 2015-01-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盲解码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CN105897388A (zh) * | 2010-03-31 | 2016-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K3386139T3 (da) * | 2011-05-03 | 2021-11-22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Transmission og modtagelse af styredata i et kommunikationssystem |
CN102202324B (zh) * | 2011-05-19 | 2013-07-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资源位置指示及信道盲检的方法、系统和装置 |
WO2013055143A2 (ko) | 2011-10-12 | 2013-04-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서브프레임에서 제어 채널의 탐색 영역을 할당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402907B1 (ko) * | 2012-01-27 | 2022-05-30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다중 캐리어 기반형 및/또는 의사 조합형 네트워크에서 epdcch를 제공하는 시스템 및/또는 방법 |
US9756658B2 (en) * | 2012-06-26 | 2017-09-05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ention-free random access |
CN103580838B (zh) * | 2012-08-03 | 2016-09-14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增强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的发送及检测方法和设备 |
US9516512B2 (en) * | 2012-09-25 | 2016-12-06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a control plane and a user plan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5264985B (zh) * | 2013-12-20 | 2019-04-1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信息的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
US20160353440A1 (en) * | 2014-01-29 | 2016-12-01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of access and link adaptation for coverage enhanced wireless transmissions |
WO2016047618A1 (ja) | 2014-09-25 | 2016-03-31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及び制御チャネル受信方法 |
EP3200529B1 (en) * | 2014-09-25 | 2021-01-20 | Ntt Docomo, Inc. | User terminal and corresponding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
CN107211346B (zh) * | 2015-05-14 | 2020-05-12 | 株式会社Kt | 用于改变系统信息的方法以及其设备 |
CN107548539B (zh) * | 2015-05-21 | 2022-02-08 | 英特尔公司 | 用于第五代网络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 |
JP2018528734A (ja) * | 2015-08-13 | 2018-09-27 | ドコモ イノヴェーションズ インクDocomo Innovations, Inc. | 基地局、ユーザ装置、及びcsi−rsの送信方法 |
US10039132B2 (en) * | 2015-09-24 | 2018-07-31 | Kt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eiving random access response for MTC UE |
US10517083B2 (en) * | 2015-09-25 | 2019-12-24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method and base station for transmit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
TWI767306B (zh) * | 2015-11-10 | 2022-06-11 | 美商Idac控股公司 | 波束成形系統下行控制頻道設計及傳訊 |
WO2018084755A1 (en) * | 2016-11-02 | 2018-05-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earch space monitor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US10575324B2 (en) * | 2016-11-04 | 2020-02-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fficient blind decoding of a search space |
-
2017
- 2017-12-14 CN CN201780085931.8A patent/CN110268752B/zh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US US16/469,245 patent/US11601870B2/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ES ES17880923T patent/ES2927753T3/es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JP JP2018556729A patent/JP7248431B2/ja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EP EP17880923.2A patent/EP3557911B1/en active Active
- 2017-12-14 WO PCT/JP2017/044818 patent/WO2018110619A1/ja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97388A (zh) * | 2010-03-31 | 2016-08-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97875A (zh) * | 2011-07-15 | 2014-05-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用户终端、无线基站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094659A (zh) * | 2012-01-30 | 2014-10-08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无线基站装置、用户终端、无线通信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CN104285490A (zh) * | 2012-05-11 | 2015-01-14 |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 盲解码方法、无线基站、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Discussion on Single level DCI and two-level DCI;Panasoni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R1-1609575》;20161014;第2节 * |
D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NR;MediaTek Inc;《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2120》;20161118;第2节 * |
Initial views on DL control channel design;NTT DOCOMO;《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R1-1610058》;20161014;第2-3节 * |
NR Downlink DCI Design and Procedure;ZTE;《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7 R1-1611293》;20161118;第2-3节 * |
NTT DOCOMO.Initial views on DL control channel desig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86bis R1-1610058》.2016,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557911A4 (en) | 2020-09-02 |
EP3557911B1 (en) | 2022-08-31 |
WO2018110619A1 (ja) | 2018-06-21 |
US20200107245A1 (en) | 2020-04-02 |
JP7248431B2 (ja) | 2023-03-29 |
CN110268752A (zh) | 2019-09-20 |
EP3557911A1 (en) | 2019-10-23 |
ES2927753T3 (es) | 2022-11-10 |
JPWO2018110619A1 (ja) | 2019-10-24 |
US11601870B2 (en) | 2023-03-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64504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133780B (zh) | 用户终端、基站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121908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CN110832925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915273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915274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 |
CN11099945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999403A (zh) | 用户终端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249680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99945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663235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27973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249692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800349B (zh) | 终端、基站、系统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16503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9479207B (zh) | 终端、无线通信方法、基站以及系统 | |
CN110999104B (zh) | 发送装置、接收装置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268752B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077123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801960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165037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2385283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WO2018021204A1 (ja) | ユーザ端末、無線基地局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11108729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11630922A (zh) | 用户终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