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233688B -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233688B CN110233688B CN201910433428.8A CN201910433428A CN110233688B CN 110233688 B CN110233688 B CN 110233688B CN 201910433428 A CN201910433428 A CN 201910433428A CN 110233688 B CN110233688 B CN 1102336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data
- channel
- block
- sen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91—Modelling the propagation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beams, i.e. beam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13—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15—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 H04B7/0617—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of weighted versions of same signal for beam form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02—Details ; arrangements for supplying electrical power along data transmission lines
- H04L25/0202—Channel esti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0014—Carrier regulation
- H04L2027/0024—Carrier regulation at the receiver end
- H04L2027/0026—Correction of carrier offs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在发送端将待发送信号的数据进行正交空时编码,然后将待发送信号分成多路数据流;将多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依次分配给多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发送信号经过收发信道到达基站接收端;在基站接收端利用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接收信号。本发明减轻了信道的时变性,使得接收端的信道等价于时不变信道。将传统的最大似然译码转变成线性加权的最大似然译码形式,大大降低了信道估计算法的复杂度。本发明可以在抑制多普勒扩展同时有效利用信道分集增益,提升了无线通信链路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速移动通信领域,涉及一种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无线传输环境具有开放性,信号在空间中传播时会产生反射、衍射、散射、干涉等现象,致使移动无线通信伴随着“多径效应”。一方面,发送信号经由空间的不同路径于不同时刻到达接收端,当时延扩展和信号的采样间隔可比拟时,经历不同时延的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在一起会造成显著的符号间干扰(ISI);从频域上看,即形成了频率选择性衰落。另一方面,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的相对运动会引起多普勒频移,由于到达接收端的角度不同,不同路径上的信号经受的多普勒频偏(DFO)也不尽相同;具有不同多普勒频偏的信号在接收端叠加在一起造成信号包络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时间选择性衰落。正是这种双选择性衰落为高速移动无线通信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将宽带信道划分为多个并行的互有重叠的窄带子信道,既有效提升了频谱效率,又通过添加循环前缀有效对抗了符号间干扰,将频率选择性衰落转变成了每个子载波上的乘性平坦衰落,成为5G无线通信的核心技术。但也正是由于子信道间互有重叠,OFDM的性能严重依赖于不同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而这一正交性对频率偏移非常敏感。频率偏移会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从而引起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ICI),损害OFDM系统的性能。因此,在具有双选择性衰落特性的高速移动通信环境下采用OFDM系统时,首要面临的问题即是如何对抗多个多普勒频偏。并且传统的采用信道估计是利用估计信道矩阵的逆运算求解的,运算的复杂度较大,在实际中应用不广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发送端将待发送信号的数据进行正交空时编码,然后将待发送信号分成多路数据流;
步骤二:将多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依次分配给多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步骤三: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发送信号经过收发信道到达基站接收端;在基站接收端利用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接收信号。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
1)高速列车配备M元大规模均匀线阵ULA,基站端采用单天线接收;假设采用Nc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高速列车移动带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记为:fd=v/λ,其中v和λ分别表示高速列车移动速度和射频波长;
发射帧的起始为一个参考信号块,用来辅助接收端完成对波束域的信道估计;参考信号后面紧跟着发送信号;假设发送信号由两个数据块构成,即发送信号X=[x1,x2],其中x1,x2均为Nc×1的列矢量;参考信号块和每个数据块的信号都由Nc个符号和循环前缀CP构成;
2)将发送信号进行Alamouti编码,发送信号在进行Alamouti编码时采用以下编码矩阵:
发送信号的两个数据块是由Alamouti编码后的数据块构成;在发送第一个发送数据块时,第一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1,此时第二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2;在发送第二个发送数据块时,第一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2 *,此时第二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1 *;编码后的符号序列分成两部分数据流X1,X2发送;其中
数据流X1,X2分别经过反离散傅里叶变换后,发送的时域信号为:S1=FHX1=[s1,1s1,2],S2=FHX2=[s2,1 s2,2];其中F表示归一化的DFT矩阵;然后在每个数据块前加上循环前缀;
发送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被发射到信道中,对应数据流X1,X2的时域信号记为:z1和z2;z1和z2均为N×1矩阵,其中N代表发送的时域信号S1和S2经过加导频序列、循环前缀和串并转换成一列之后的发送信号长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循环前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信道的冲激响应的长度。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将第一路数据流与第二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记为q=1,2,...,Q,并将这些角度分配给第一路数据流与第二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将波束形成的角度按照索引的奇偶方式分配给第一路数据流与第二路数据流;第一路数据流采用奇数索引的波束指向q=1,3,...,第二路数据流采用偶数索引的波束指向q=2,4,...;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其中i=1,2分别代表两路发送的OFDM时域符号序列;
其中w=[w1 w2 … wM]T∈CM×1代表天线加权的权重矢量,Cm×n代表m×n的向量空间复矩阵;
最后将进行天线加权后的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本发明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发送信号经过的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假设收发端之间信道包含1+L个抽头;定义抽头l∈(0,1,…,L);其中第l个抽头由在内0~π的无穷多个多径成分构成;将第l抽头对应角度θ的入射径的增益记为κl(θ);
将表示由频移x引入的相位旋转矩阵Φt(x)对应第k个数据块的相位旋转子矩阵提取,得到
其中NCP是循环前缀CP长度,k=0,1,2,这里k=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块,k=1,2代表发送信号对应的数据块;
假设接收端配备单天线;在接收端进行串并转换,去掉循环前缀CP,得到接收信号y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接收数据块,y1和y2分别代表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和第二个发送数据块的接收信号;其中第k块数据对应的接收信号矢量表示为:
考虑M趋于足够大时,将对应角度的导向矢量假设为正交,得到第k块接收信号yk:
第i个数据流中任何一块数据块对应的等效时域信道hi表示为:
hi=[hi,0 hi,1 … hi,L]T
经过多普勒补偿之后每块数据经过的信道近似相同,因此时域信道对应的频域信道响应Hi为:
将时域信号做傅里叶变换转变成频域信号,两个数据块的接收信号的频域表示分别为:
这里Y1表示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这里Y2表示第二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表示点乘运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主要利用波束域多普勒预补偿和天线加权来抑制多普勒扩展。首先当天线足够多时,通过多普勒补偿和天线加权技术,可以认为数据经过的信道是时不变的,使得接收端的信道变成的标准的时不变信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抑制多普勒扩展同时有效利用信道分集增益,提升了无线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并且本发明显著降低了信道估计的算法复杂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基于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和逐路波束形成技术来获取信道分集增益。在接收端采用最大似然译码,将传统的采用矩阵逆运算的译码方式转变成接收信号与估计的信道的线性加权处理的方式,大幅度减少运算量。
进一步的,在进行波束形成的时候,引入随机相位,是为了保证信道的时间平稳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的系统模型框图;
图2为本发明采用Alamouti编码的OFDM系统框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的多普勒补偿,奇偶路波束形成和天线加权技术说明框图;
图4为本发明同对比例的BER性能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发送端将待发送信号的数据进行正交空时编码,然后将待发送信号分成多路数据流;
步骤二:将多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记为q=1,2,...,Q,并将这些角度依次分配给多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比如有P路数据流,则q=1,P+1,2P+1,...分配给第一路,q=2,P+2,2P+2,...分配给第二路,q=3,P+3,2p+3,...分配给第三路,…q=k(k<P),P+k,2P+k,...分配给第k路,…);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步骤三: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发送信号经过收发信道到达基站接收端;在基站接收端利用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接收信号。
具体的,参见图2,本发明的一种基于多普勒抑制的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空时编码以Alamouti编码为例,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发送端的比特流经过符号调制后成为待发送信号,再将待发送信号的数据进行Alamouti编码后将待发送信号分成两路数据流;具体过程如下:
参见图1,考虑高速移动上行通信场景。高速列车配备M元大规模均匀线阵ULA,基站端采用单天线接收。假设采用Nc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高速列车移动带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记为:fd=v/λ,其中v和λ分别表示高速列车移动速度和射频波长。
1)发射帧的起始为一个参考信号块,用来辅助接收端完成对波束域的信道估计。参考信号后面紧跟着发送数据信号。假设发送信号由两个数据块构成,即发送信号X=[x1,x2],其中x1,x2均为Nc×1的列矢量;不失一般性,参考信号块和每个数据块都由Nc个符号和循环前缀CP构成。
2)将发送信号进行Alamouti编码,发送信号在进行Alamouti编码时要使用下面的编码矩阵:
参考信号块之后紧跟着两个数据块来发射Alamouti编码的数据。即发送信号的两个数据块是由Alamouti编码后的数据块构成;在发送第一个发送数据块时,数据流1发送数据x1,此时数据流2发送数据x2;在发送第二个发送数据块时,数据流1发送数据-x2 *,此时数据流2发送数据x1 *。编码后的符号序列分成两部分数据流X1,X2发送。其中
数据流X1,X2分别经过反离散傅里叶变换(IDFT)后,发送的时域信号为:S1=FHX1=[s1,1 s1,2],S2=FHX2=[s2,1 s2,2]。其中F表示归一化的DFT矩阵。然后在每个数据块即每个OFDM符号块前加上循环前缀。循环前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信道的冲激响应的长度,这样可以保证OFDM符号没有符号间干扰。
经过加循环前缀,发送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被发射到信道中,对应数据流X1,X2的时域信号记为:z1和z2。z1和z2均为N×1矩阵,其中N代表发送的时域信号S1和S2经过加导频序列、循环前缀和串并转换成一列之后的发送信号长度。
步骤二:参见图3,将第一路数据流与第二路数据流两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记为q=1,2,...,Q,并将这些角度分配给两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将波束形成的角度按照索引的奇偶方式分配给两路数据流。第一路数据流采用奇数索引的波束指向,即q=1,3,...,第二路数据流采用偶数索引的波束指向,即q=2,4,...;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其中i=1,2分别代表两路发送的OFDM时域符号序列。
其中w=[w1 w2 … wM]T∈CM×1代表天线加权的权重矢量,Cm×n代表m×n的向量空间复矩阵。
步骤三: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发送信号经过收发信道到达基站接收端;在基站接收端利用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接收信号;具体过程如下:
发送信号经过的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假设收发端之间信道包含1+L个抽头。定义抽头l∈(0,1,…,L);其中第l个抽头由在内0~π的无穷多个多径成分构成。将第l抽头对应角度θ的入射径的增益记为κl(θ)。
将表示由频移x引入的相位旋转矩阵Φt(x)对应第k个数据块的相位旋转子矩阵提取出来,得到
其中NCP是循环前缀CP长度,k=0,1,2,这里k=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块,k=1,2代表发送信号对应的数据块。
假设接收端配备单天线。在接收端进行串并转换,去掉循环前缀CP,得到接收信号y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接收数据块,y1和y2分别代表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和第二个发送数据的接收信号;其中第k(k=1,2)块数据对应的接收信号矢量可以表示为:
考虑M趋于足够大时,将对应角度的导向矢量假设为正交。可以得到第k块接收信号yk
可以看到,在该理想情况下,收发端在每个数据块对应的时不变信道都是等价的。第i个数据流中任何一块数据块对应的等效时域信道hi可以表示为:
hi=[hi,0 hi,1 … hi,L]T
经过多普勒补偿之后每块数据经过的信道可以近似相同,因此时域信道对应的频域信道响应Hi为:
将时域信号做傅里叶变换转变成频域信号,两个数据块的接收信号的频域表示分别为:
这里Y1表示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这里Y2表示第二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表示点乘运算。
下面通过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适用的系统模型参见图1。在本发明的高速移动上行通信场景中,高速列车配备M元大规模均匀线阵ULA,基站端采用单天线接收。无线信道模型假设为Jake信道。这里AoD角度范围θL=0,θR=π
图2为本发明采用Alamouti编码的OFDM系统框图。与传统的OFDM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对发送数据进行Alamouti编码,编码后的数据流分成两路,分别对两路数据流做奇偶路波束形成。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多普勒抑制的大规模天线信号空间分集发射方案同传统对比例(即无多普勒抑制方案、无Alamouti编码方案)的SER性能示意图。图中标记代表如下含义:
with Alamouti:本发明所提出方案的仿真结果;
without Alamouti:在补偿多普勒频移的基础上,不做Alamouti编码的OFDM发射方案;
with Alamouti without DS:不做多普勒频移补偿,做Alamouti编码的OFDM发射方案,并且做奇偶路波束形成;
without Alamouti without DS:不做多普勒频移补偿,不做Alamouti编码的OFDM发射方法;
参数设置为:高速移动列车上采用M=64的ULA天线,子载波个数Nc=128。射频载波5.5GHz。高铁移动速度540Km/h,OFDM符号速率15.36MHz。信道假设为Jake模型。假设在所有数据块前加一个导频数据块做信道估计。数据符号为QPSK。采用1000次蒙特卡洛模拟。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SNR的增加,没有多普勒抑制的方案的BER性能没能得到改善。而采用多普勒抑制的方案的SER性能都呈改善趋势。但是本发明提出的SER性能远远优于传统算法的不做Alamouti编码的算法。随着SNR提升,本发明的SER曲线下降斜率明显大于另外三种对比例,表明本发明方法有效地抑制了多普勒频移和有效利用信道分集。
本发明减轻了信道的时变性,使得接收端的信道等价于时不变信道。并且Alamouti编码实现信道分集增益,将传统的最大似然译码转变成线性加权的最大似然译码形式,大大降低了信道估计算法的复杂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在抑制多普勒扩展同时有效利用信道分集增益,提升了无线通信链路的可靠性。并且本发明显著降低了信道估计的算法复杂度。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发送端将待发送信号的数据进行正交空时编码,然后将待发送信号分成多路数据流;
步骤二:将多路数据流均进行波束域多普勒频偏补偿;然后将波束形成的角度依次分配给多路数据流进行波束形成;最后进行天线加权后将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步骤三: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发送信号经过收发信道到达基站接收端;在基站接收端利用最大似然译码,得到接收信;
其中,步骤一的具体过程如下:
1)高速列车配备M元大规模均匀线阵ULA,基站端采用单天线接收;假设采用Nc个子载波的OFDM调制方式;高速列车移动带来的最大多普勒频率fd记为:fd=v/λ,其中v和λ分别表示高速列车移动速度和射频波长;
发射帧的起始为一个参考信号块,用来辅助接收端完成对波束域的信道估计;参考信号后面紧跟着发送信号;假设发送信号由两个数据块构成,即发送信号X=[x1,x2],其中x1,x2均为Nc×1的列矢量;参考信号块和每个数据块的信号都由Nc个符号和循环前缀CP构成;
2)将发送信号进行Alamouti编码,发送信号在进行Alamouti编码时采用以下编码矩阵:
发送信号的两个数据块是由Alamouti编码后的数据块构成;在发送第一个发送数据块时,第一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1,此时第二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2;在发送第二个发送数据块时,第一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2 *,此时第二路数据流发送数据x1 *;编码后的符号序列分成两部分数据流X1,X2发送;其中
数据流X1,X2分别经过反离散傅里叶变换后,发送的时域信号为:S1=FHX1=[s1,1 s1,2],S2=FHX2=[s2,1 s2,2];其中F表示归一化的DFT矩阵;然后在每个数据块前加上循环前缀;其中,s1,1,s1,2,s2,1,s2,2分别为x1,x2,经过傅里叶变换后的时域信号表达形式;
发送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被发射到信道中,对应数据流X1,X2的时域信号记为:z1和z2;z1和z2均为N×1矩阵,其中N代表发送的时域信号S1和S2经过加导频序列、循环前缀和串并转换成一列之后的发送信号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循环前缀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信道的冲激响应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具体过程如下:
其中i=1,2分别代表两路发送的OFDM时域符号序列;
其中w=[w1 w2…wM]T∈CM×1代表天线加权的权重矢量,Cm×n代表m×n的向量空间复矩阵;
最后将进行天线加权后的发送信号发射出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的具体过程为:
发送信号经过的收发信道假设为Jake信道模型;假设收发端之间信道包含1+L个抽头;定义抽头l∈(0,1,…,L);其中第l个抽头由在内0~π的无穷多个多径成分构成;将第l抽头对应角度θ的入射径的增益记为κl(θ);L代表数量;将表示由频移x引入的相位旋转矩阵Φt(x)对应第k个数据块的相位旋转子矩阵提取,得到
其中NCP是循环前缀CP长度,k=0,1,2,这里k=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数据块,k=1,2代表发送信号对应的数据块;
假设接收端配备单天线;在接收端进行串并转换,去掉循环前缀CP,得到接收信号y0,y1,y0代表参考信号对应的接收数据块,y1和y2分别代表发射信号对应的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和第二个发送数据块的接收信号;其中发送信号对应的第k块数据对应的接收信号矢量表示为:
考虑M趋于无穷大时,将对应角度的导向矢量假设为正交,得到第k块接收信号yk:
wr表示对应第r根天线的天线权重值;第i个数据流中任何一块数据块对应的等效时域信道hi表示为:
hi=[hi,0 hi,1…hi,L]T
经过多普勒补偿之后每块数据经过的信道近似相同,因此时域信道对应的频域信道响应Hi为:
将时域信号做傅里叶变换转变成频域信号,两个数据块的接收信号的频域表示分别为:
H1,H2分别代表对应于第一路和第二路传输信号的时域信道对应的频域信道响应;这里Y1表示第一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这里Y2表示第二个发送数据块对应的接收信号;·表示点乘运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3428.8A CN110233688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33428.8A CN110233688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3688A CN110233688A (zh) | 2019-09-13 |
CN110233688B true CN110233688B (zh) | 2020-08-18 |
Family
ID=67861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33428.8A Active CN110233688B (zh) | 2019-05-23 | 2019-05-23 |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2336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36798B (zh) * | 2020-12-28 | 2022-04-15 | 中山大学 | 一种面向低轨星座通信的信号发送与接收方法 |
CN114401522B (zh) * | 2021-12-31 | 2023-07-04 |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学技术研究所 | 一种基于多小区融合的lte/5g通信方法 |
CN114465857B (zh) * | 2022-03-11 | 2024-03-08 | 大连大学 | 一种适用于恶劣海况下的THz通信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MXPA04006551A (es) * | 2002-01-04 | 2005-07-13 | Nokia Corp | Transmision y recepcion de diversidad de transmision de indice alto. |
CN105207966A (zh) * | 2015-08-10 | 2015-12-30 | 中国民航大学 | 一种基于空频编码的压缩感知脉冲干扰抑制系统 |
CN107276726B (zh) * | 2017-05-16 | 2020-10-27 | 西安交通大学 | 一种Massive MIMO FBMC波束空时编码下行传输方法 |
CN109309542B (zh) * | 2018-10-11 | 2021-03-23 | 西北工业大学 | 一种基于时域过采样的正交信分复用水声通信方法 |
-
2019
- 2019-05-23 CN CN201910433428.8A patent/CN11023368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233688A (zh) | 2019-09-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53186C (zh) | Ofdm信道估计以及多发射天线跟踪 | |
CN101243667B (zh) | Mimo系统中应用子带复用的导频和数据传输方法和装置 | |
US7782573B2 (en) | Trellis-based feedback reduction f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MIMO-OFDM) with rate-limited feedback | |
JP3962020B2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時空間−周波数符号化/復号化装置及び方法 | |
CN1838656B (zh) | 上行链路载波频率同步和天线加权向量估计的装置和方法 | |
US20050141624A1 (en) | Multiantenna communications apparatus, methods, and system | |
US20080273452A1 (en) | Antenna mapping in a MIMO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2005510126A6 (ja) | 直交周波数分割多重方式の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時空間−周波数符号化/復号化装置及び方法 | |
CA2686315A1 (en) | Multiple antennas transmit diversity scheme | |
GB2423675A (en) | Diversity transmitter | |
Patil et al. | A review on MIMO OFDM technology basics and more | |
CN110233688B (zh) | 基于多普勒抑制波束域大规模天线正交空时编码发射方法 | |
US7483366B2 (en) | STFBC coding/decod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in an OFDM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1355543A (zh) | 基于正交训练序列的mimo-scfde系统信道估计方法 | |
KR100539924B1 (ko) | 직교 주파수 분할 다중 방식을 사용하는 이동 통신시스템에서 채널 추정 시스템 및 방법 | |
CN109768818B (zh) | 一种基于多普勒抑制的大规模天线信号空间分集发射方法 | |
Bhoyar et al. | Leaky least mean square (LLMS) algorithm for channel estimation in BPSK-QPSK-PSK MIMO-OFDM system | |
Tureli et al. | Multicarrier synchronization with diversity | |
CN100553187C (zh) | 时域同步正交频分复用系统的发射分集方法 | |
CN100583865C (zh) |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空频发射分集的非相干检测方法 | |
Muck et al. | A Pseudo Random Postfix OFDM based modulator for multiple antennae systems | |
Sharp et al. | Distributed randomized space-time coding for HF transmission | |
CN111917522A (zh) | 一种抗干扰宽带单载波空时编码传输方法 | |
CN110176978B (zh) | 单载波与多载波交叉调制2天线发射装置、接收装置及传输方法 | |
Sohaib et al. | Space time/space frequency&space time frequency block coding for GFDM MISO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