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99086B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99086B CN110099086B CN201810094159.2A CN201810094159A CN110099086B CN 110099086 B CN110099086 B CN 110099086B CN 201810094159 A CN201810094159 A CN 201810094159A CN 110099086 B CN110099086 B CN 11009908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e
- fused
- block
- transport
- fus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4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0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101150114515 CTBS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1 pre-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218 seg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1100524347 Xenopus laevis req-b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09—Selective-repeat protoco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5—Push-based network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的文件;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应对信息业务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单独依靠传统广播网或传统双向通信网,都无法实现移动信息业务的最优化传输。传统广播网采用大区制组网方式,覆盖范围大,单向广播效率高,有利于公共业务内容的广播和推送;但是不具备上行回传信道,无法实现点播或宽带接入,不利于个性化内容的传输。
现有移动通信网采用小区制蜂窝组网方式,覆盖范围小,双向通信效率高,有利于个性化内容的传输,但广播和推送的效率低,不利于公共业务内容的广播和推送。
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和通信业界一方面在分别研发新一代广播和通信技术,以提升各自系统的传输速率和频谱利用率;另一方面在积极探索广播和移动通信融合的新型网络架构和接入技术,以充分利用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对承载不同业务的优势,有针对性地分配网络资源和频谱资源,选择最优传输方式,提升网络和系统的整体无线频谱利用率。
因此,如何将传统的无线通信系统与电视广播系统的优点结合,实现数据的融合传输,以及在数据发生丢失或出错时如何才能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是现在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融合服务器端,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包括:
接收融合传输流;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融合传输流;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应用于服务器侧的所述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或应用于终端侧的所述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发送的文件;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融合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等广播网和来自移动通信网的信号,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服务器侧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终端侧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协议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流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文件描述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每个融合传输流在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NGB-W/S信道中的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每个融合传输流在数字卫星广播系统DVB-S信道中的映射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块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块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块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融合传输块封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在发送UDP重传请求至服务器请求重传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在发送HTTP重传请求至服务器请求重传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彼此的区分,而非表示重要程度及顺序、以及互为存在的前提等。
在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计算设备及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对本申请下文中会涉及的名词术语进行解释。
业务(service)——在广播者的控制下,可以进行直播的一系列节目或数据。
卫星移动多媒体(mobile satellite multimedia)——通过卫星通信网络向移动终端提供的多媒体服务,如音视频、点播和数据推送业务。
卫星广播网(satellite broadcast network)——基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提供音视频广播和其他信息服务的网络。
移动通信网(mobile communication network)——基于地面基站来提供移动通信和双向数据传输的网络,包括2G/双向/xG。
网络融合传输(network converged transmission)——同一个业务采用卫星广播网和移动通信网两种网络途径来进行传输以提高业务覆盖范围和业务可靠性的传输方式。
传输流(MPEG2-TS,又称TS)——用于音效、图像与数据的通信协定,用来封装音视频媒体数据的复合信息流。
融合传输块(converged transport block)——一种用来承载上层业务数据的定长包结构。
融合传输流(converged transport stream)——由连续的融合传输块组成的可传输多个业务的复合信息流。
物理信道(physical pipe)——占有一定信道资源并且可独立进行编码和调制的物理层信道。
统一资源描述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一个用于标识某一互联网资源名称的字符串,该种标识允许用户对任何(包括本地和互联网)的资源通过特定的协议进行交互操作。
在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之前,首先对本申请所涉及的融合传输系统的架构进行说明。
融合传输系统10的架构参见图1。在融合传输系统10中,各种业务平台101(如音视频广播业务、数据推送业务等)的输出数据首先提交给融合网关103。融合网关103对各种业务数据进行处理后,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两种方式传输给终端110:一是提交给卫星广播前端设备105,通过卫星广播网106广播发送给所有终端110;另一种是将数据保存于互联网服务器或提交给内容分发网络(Content Delivery Network,CDN)104上的缓存服务器,并提供统一资源描述符(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URI),终端110可主动通过移动通信网107来访问融合传输流数据。
卫星广播网106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来为信号覆盖区域(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包括音频、视频、数据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卫星广播网106具有覆盖区域广、在开阔地区信号传输稳定、支持终端的高速移动等优点,尤其适合为车载终端提供信息服务。
融合传输系统10的基本原理如下:终端110同时接收来自卫星广播网106和来自移动通信网107的信号,一般情况下,终端110优先从卫星广播网106接收业务数据,但当卫星广播网106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终端110将通过移动通信网107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业务数据,以保证业务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大文件传输(Big File Push,BFP)协议主要用来实现基于网络融合传输系统的大文件可靠传输,其中传输的文件大小从几M字节到十几个G字节。BFP协议可支持各种基于文件的非实时业务,如高质量的音视频点播、地图推送等等。
直播流传输(Live Stream Transport Protocol,LSTP)协议主要是用来负责将一个或多个直播业务的文件流封装为一个融合传输流。
在服务器和终端均设置有基于LSTP协议的协议栈,参见图2和图3。融合传输系统中,协议栈均分为三层:业务应用层、融合传输层和物理传输层。
在网络融合传输系统中,业务不再依赖单一的网络传输服务,比如单独由卫星广播网提供的传输服务或是单独由互联通信网提供的互联网传输服务,而是同时依赖于上述两种网络提供的融合传输功能。上述融合传输功能由一个新的协议层——融合传输层来实现。
融合传输层向业务屏蔽了底层网络传输的细节。在系统前端,业务源只需要将数据提交给融合传输层,融合传输层负责将业务数据发送给卫星广播网进行传送,同时为其提供在互联通信网上的访问途径;在终端,融合传输层负责接收并检查卫星广播网上接收的业务数据,并根据需要启动在互联通信网上的重传,并将重传后的业务数据与卫星广播网接收的业务数据整合在一起,提供给上层业务处理。
在实际网络中,需要传送的业务类型多样,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也各不相同。例如,音视频直播业务要求保证节目的数据可靠性,需要充分保证其数据的可靠性。因此,为了支持不同的业务类型,融合传输层又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子层:融合传输流子层和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
各子层的功能如下:
1)融合传输流(Converged Transport Stream,CTS)子层
融合传输流子层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格式——融合传输块(Converged TransportBlock,CTB)来封装各种上层业务的数据。融合传输块是具有固定大小的数据块,并且按照产生的顺序进行连续编号,该编号称为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
融合传输流子层支持融合传输块在卫星广播网上的传输。为了适应不同的卫星广播链路,需要进行传输适配,将融合传输块封装到不同的卫星广播链路传输包中。
融合传输流子层支持融合传输块在互联网上的重传,包括单个CTB的重传,也包括多个CTB的重传。其中,重传的多个CTB的块序号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分散的。
2)业务特定传输协议(SSTP)子层
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是为了保证不同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而引入的业务适配层。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包括多种传输协议,每种传输协议都是针对一种类型的业务,以满足该类业务的实时性及可靠性要求。目前,主要的传输协议为:
A.适合实时直播业务的直播流传输协议(LSTP);
B.适合非实时大文件业务的大文件推送协议(BFP)。
这些传输协议的功能包括如何将业务提交的数据进行处理,此外,传输协议还包括为满足业务需求的特定重传功能及其他业务适配功能。
融合传输流的结构参见图4,融合传输块的结构参见图5。
融合传输流是由连续编号的定长数据块——融合传输块(CTB)组成的复合信息流,可以用来承载各种类型的上层业务数据,如图4所示。
一般来说,在一个融合传输系统中存在多个并行传输的融合传输流,每个融合传输流都放在一定的物理信道或逻辑信道上传送,当底层信道的调制编码方案确定时,一个融合传输流的传输速率是恒定的。为了区分不同的融合传输流,系统给每个融合传输流分配一个12位的标识,称为融合传输流标识(CTS-ID)。
融合传输块是传输业务信息的基本单元。对于一个融合传输流来说,其融合传输块的大小是固定的,主要由该融合传输流所占用的物理信道协议来决定。例如,当采用NGB-W/S信道时,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固定为2118字节。
融合传输块由块头、块净荷和校验字段三部分组成,其中块头大小固定为5个字节,结构如图5所示。
其中,块头又进一步包括以下比特:
块序号——32位比特,用来对同一个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进行循环编号,块序号从0开始,当达到最大值232-1后,又从0开始编号。
业务类型——3位比特,用来指示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业务数据的类型,如表1所示。当业务类型为空业务时,融合传输块中的数据采用随机数据进行填充。
表1
值 | 描述 |
1 | 文件流传输业务 |
2 | 大文件推送业务 |
3 | 控制消息业务 |
7 | 空业务 |
其他 | 待定 |
校验指示——1位比特,值为1时表示融合传输块末尾有校验字段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即CRC32,值为0则无此校验字段。
校验字段(CRC32)——32位比特,为校验字段,当校验指示为1时存在,该字段对文件传输块的块头和块净荷所有字节进行校验。
具体地,用于服务器端的协议栈如图2所示,包括:
业务应用层,包括用于存储待发送的文件的文件单元。
为了直播或推送一个文件,需要将该文件添加到一个业务中。每个业务对应有至少一个文件,对应地,每个文件单元存储添加至一个业务中的文件。
在融合传输系统中,每个业务对应着一个融合传输流,因此,在将文件添加到业务的过程中,也相当于为该文件指定了融合传输流。
融合传输层,包括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和融合传输流子层。
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包括有至少一个用于对待发送的文件进行前置处理生成原始数据的实体单元。实体单元与文件单元之间形成有传输待发送的文件的数据通道,实体单元通过该数据通道接收待发送的文件,然后对待发送的文件进行前置处理。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实体单元对应至少一个文件单元。
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实施例以直播流传输协议即LSTP协议为例进行说明,来支持直播业务。对应地,实体单元为LSTP实体单元。
在直播业务时,根据待发送的文件添加对应的文件描述头(File DescriptionHeader,FDH),实体单元将添加有文件描述头的待发送的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段。其中,未添加文件描述头的待发送的文件为原始数据。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实体单元对每个文件的首部添加一个文件描述头(FDH),所述每个文件描述头包括基本信息和若干扩展信息,所述文件描述头的具体结构如图6所示。
融合传输流子层用于将原始数据封装为融合传输块,并将融合传输块形成的融合传输流经由物理传输层发送至终端。
具体地,物理传输层包括:卫星广播信道和互联网信道。
更为详尽地,融合传输流子层与卫星广播信道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融合传输流子层与互联网信道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
下面对卫星广播信道进行详细的说明。卫星广播信道包括:下一代广播电视无线NGB-W/S信道或数字卫星广播系统DVB-S信道;
融合传输流子层将融合传输块封装为适用于NGB-W/S信道或DVB-S信道的广播数据,并经由数据通道发送至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在NGB-W/S信道中,一个或若干个融合传输流可以复合在一个物理管道上传送,每个融合传输流均占用该物理管道上连续调度周期上的固定时段,其映射过程如图7所示。
该融合传输流的每一个融合传输块CTB,均一一映射为一个链路数据包,进一步被链路层封装为一个业务负载包,并交给物理层进行编码调制。
在DVB-S信道中,广播链路采用MPEG2-TS传输流作为业务的输入形式,并未将物理信道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物理管道。因此,一个融合传输流可以直接映射到整个物理信道或者自定义的逻辑信道上。
融合传输流中的每个融合传输块将映射到整数个TS包(188字节)中,其映射过程及TS包结构如图8所示。由图8中可见,每个TS包包括包头(4字节)和净荷(184字节),包头包括:同步字节(8bit)、传输错误指示(1bit)、净荷单元起始指示(1bit)、传输优先级(1bit)、节目标识(13bit)、CTB起始指示(1bit)、CTB结束指示(1bit)、保留(2bit)和TS包循环计数(4bit)。
下面对互联网信道进行详细的说明。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另外,互联网信道与融合传输流子层之间还形成有用于传输重传请求的消息通道;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消息通道接收重传请求,并将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重传响应经由数据通道发送至互联网信道。
具体地,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消息通道接收UDP信道发送的UDP重传请求,并将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UDP重传响应经由数据通道发送至UDP信道;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消息通道接收HTTP信道发送的HTTP重传请求,并将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HTTP重传响应经由数据通道发送至HTTP信道。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互联网信道中,UDP信道和HTTP信道是并存的,具体使用哪个信道,是由终端在发送重传请求时决定。当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融合传输流子层通过UDP信道接收UDP重传请求和发送UDP重传响应;当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融合传输流子层通过HTTP信道接收HTTP重传请求和发送HTTP重传响应。
具体地,用于终端的协议栈如图3所示,包括:业务应用层、融合传输层和物理传输层。
业务应用层包括用于接收待处理文件的原始数据的文件单元。
融合传输层包括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和融合传输流子层。
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包括有至少一个用于将融合传输块进行解析生成原始数据的实体单元;每个实体单元与文件单元之间形成有传输待发送的文件的原始数据的数据通道,每个实体单元与融合传输流子层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
业务特定传输协议子层可以支持多种协议,本实施例以LSTP协议为例进行说明。
在直播业务时,实体单元将融合传输块进行解析生成原始数据,包括:
将融合传输块解封装,得到文件描述头和文件段,然后根据文件描述头对文件段进行文件恢复,即解析生成原始数据。
另外,融合传输流子层与实体单元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用于经由卫星广播信道接收数据以及经由互联网信道发送重传请求和接收服务器的重传数据。
物理传输层与所述融合传输流子层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所述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具体地,物理传输层包括:卫星广播信道和互联网信道。
卫星广播信道与融合传输流子层元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具体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融合传输流子层将所述NGB-W/S信道或所述DVB-S信道的广播数据解封装为融合传输块,并将融合传输块经由数据通道发送至所述实体单元。
关于NGB-W/S信道以及DVB-S信道,前述内容已经做了详细介绍,在此便不再展开赘述。
互联网信道与融合传输流子层之间形成有用于传输所述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通道,互联网信道与融合传输流子层之间还形成有用于传输重传请求的消息通道。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消息通道发送重传请求,并经由数据通道接收所述互联网信道发送的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重传响应。
更为具体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所述消息通道发送UDP重传请求至UDP信道,并经由数据通道接收UDP信道发送的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UDP重传响应;
融合传输流子层经由所述消息通道接收HTTP重传请求至HTTP信道,并经由数据通道接收HTTP信道发送的封装有融合传输块的HTTP重传响应。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互联网信道中,UDP信道和HTTP信道是并存的,具体使用哪个信道,是由终端在发送重传请求时决定。当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融合传输流子层通过UDP信道发送UDP重传请求和接收UDP重传响应;当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融合传输流子层通过HTTP信道发送HTTP重传请求和接收HTTP重传响应。
具体地,终端的融合传输流子层判断重传数据的数据量是否小于一个UDP重传响应的报文阈值,若是,则采用UDP信道发送UDP重传请求和接收UDP重传响应;若否,则采用HTTP信道发送HTTP重传请求和接收HTTP重传响应。
可见,在终端对接收到的融合传输块进行校验发现融合传输块丢失需要重传的过程中,由终端发起重传过程,且终端也主动决策了重传信道的选择;对于服务器,则被动地选择与终端的重传信道相同的互联网信道。
本申请的物理传输层采用卫星广播信道和互联网信道的双链路,在发送数据时,使用卫星广播信道来传输数据;在重传数据时,使用互联网信道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上述为对本申请公开的协议栈的架构进行了详细的说明。该协议栈为融合传输系统的运行提供了支撑。
本申请中,提供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计算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逐一进行详细说明。与协议栈的描述相同,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也分别对终端侧和服务器侧进行描述。
参见图9,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侧,包括步骤901至步骤904。
步骤901: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待发送的文件可以是获取上层业务实体中的文件流,然后将所述文件流进行切分形成的至少一个所述待发送的文件,所述待发送的文件即为待发送的数据,可以包括音频数据、视频数据、图像数据或文本数据等。
所述待发送的文件可以是将一个音视频节目的文件流按时间或大小等切分形成的可独立播放的媒体文件,该音视频节目即为业务。
例如所述业务为a,业务包括文件流a1和a2,其中所述文件流a1按照时间时长被切分成a11、a12和a13等文件,所述文件流a2按照文件大小被切分为a21、a22和a23等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每个业务中文件流的个数,以及每个文件流切分为文件的切分方式和个数都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步骤902: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Converged TransportBlock,CTB)中后,还可以生成同一个业务下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业务索引信息,用来记录文件和融合传输块的对应关系,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并且所有块序号顺序为连续的。
其中,所述业务索引信息包括若干个索引行,每个索引行表示一个文件的索引信息,每个文件的索引信息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业务流内编号、文件流中的文件序号、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文件流对应的第一个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以及文件流封装后产生的融合传输块的个数。
例如一个文件的索引信息,其格式如下:
CTS_ID:ISS_ID:FileSeq:BlockSeqBegin:BlockCount
其中,CTS_ID和ISS_ID分别指示的是融合传输流标识和业务流内编号,合起来构成了业务标识;FileSeq为文件流中的文件序号;BlockSeqBegin为该文件对应的第一个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BlockCount为该文件封装后产生的融合传输块的个数。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融合传输块包括块头和块净荷,所述块头中包括块序号和业务类型,所述文件封装在所述块净荷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卫星广播信道将所述融合传输流发送至所述终端侧;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其中,在NGB-W/S信道中,一个或若干个融合传输流可以复合在一个物理管道上传送,每个融合传输流均占用该物理管道上连续调度周期上的固定时段,其映射过程如图7所示,该融合传输流的每一个融合传输块CTB,均一一映射为一个链路数据包,进一步被链路层封装为一个业务负载包,并交给物理层进行编码调制;
在DVB-S信道上广播链路采用Transport Stream(MPEG2-TS)传输流作为业务的输入形式,并未将物理信道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物理管道,如图8所示。因此,一个融合传输流可以直接映射到整个物理信道或者自定义的逻辑信道上;
所述TS包长为188字节,由包头和净荷组成,其包头长度为4个字节,包括以下比特:
同步字节,包括8位比特,用做TS流的同步,值始终为0x47;
传输错误指示,包括1位比特,指示该TS包在传输过程中是否出错,0代表无错,1代表出错,缺省值为0;
净荷单元起始指示,包括1位比特,值始终为0;
传输优先级,包括1位比特,值始终为0;
节目标识,包括13位比特,指示该TS包所属的节目或业务,取值范围是0x0000~0x1FFF,即有效位为13位,PID取值为0x1FFF代表空包,在本标准中,当TS包承载CTB包时,节目标识的最高位比特固定为0,后12位比特对应CTB所属的融合传输流的标识(CTS_ID);
CTB起始指示,包括1位比特,当发送的TS包为一个融合传输块的第一个TS包,该位置1,否则,该位为0;
CTB结束指示,包括1位比特,当发送的TS包为一个融合传输块的最后一个TS包,该位置1,否则,该位为0;
TS包循环计数,包括4位比特,针对每个PID输出的TS包进行独立循环计数。
将融合传输流中的每个融合传输块映射到整数个Transport Stream(TS)包中,其映射过程及TS包结构如图3所示。
进一步地,参见图10,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包括步骤1001至步骤1003。
步骤1001:为每个所述文件添加文件描述头。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还可以包括直播流传输协议(Lives Stream Transport Protocol,LSTP)、文件描述头长度、扩展信息指示、文件压缩指示和保留字段等。
其中,所述业务标识用来指示文件所属的业务;所述文件序号用来指示该文件在整个文件流中的编号;所述文件长度在未压缩时用来指示该文件原始长度,当采取压缩方式压缩之后,用来指示压缩后的该文件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所述文件播放时长用来指示该文件的实际播放时间,以毫秒为单位。
步骤1002:根据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添加文件描述头的所述文件分割成至少一个文件段,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并且所述文件描述头包含在所述文件的其中一个文件段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添加文件描述头的所述文件分割成多个文件段,所述文件段包括段头和段净荷,参见图11,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还可以包括段净荷类型、段净荷长度和业务流内编号。
所述文件描述头分割在所述文件的其中一个文件段的段净荷中,本申请优选将文件描述头分割在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段净荷中。
步骤1003:将所述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是所述文件的最后一个文件段且所述融合传输块有剩余空间时,检测是否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
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且若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等于或小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将所述第一个文件段封装在所述剩余空间中,此时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等于1;
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但是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大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对所述剩余空间进行填充,此时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等于1;
若所述融合传输块中没有封装任何待发送的文件,则对整个融合传输块进行填充,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设为空业务7。
参见图12,以将一个文件A中的每个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为例进行说明,首先为文件A添加FDH,然后按照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所述文件A分割成有一个起始段、三个中间段和一个结束段的多个待发送的文件段,所述FDH包含在所述起始段中,然后将所述起始段放入融合传输块k中,然后依次将三个中间段放入融合传输块k+1、融合传输块k+2、融合传输块k+3中,最后将结束段放入融合传输块k+4中;由图12可知,融合传输块k+4承载的结束段尚未填满所述融合传输块k+4的空间,下述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B为例进行对所述融合传输块k+4的剩余空间使用进行说明。
参见图13-图14,若所述文件B第一个文件段即起始段的大小等于或小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将所述文件B的起始段封装在所述融合传输块k+4的剩余空间中,并且此时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等于1;
若所述文件B的起始段大小大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对所述剩余空间进行填充,并且此时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等于1;
若不存在下一个待发送文件,则也是对所述剩余空间进行填充,并且此时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等于1。
参见图15,若融合传输块中没有封装任何待发送的文件,则对整个融合传输块进行填充,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的块头中的业务类型设为空业务7。
步骤903: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服务器侧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是请求重传几个缺失的融合传输块时,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还可以包括重传请求编号、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总数;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指示发起重传的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重传请求编号(REQ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示业务特定传输协议(Service Specific Transport Protocol,SSTP)实体按时间顺序对发出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CTS_CTB_REQ消息)进行的循环编号;
所述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总数(CTS_REQ_COUNT)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1~1000,指示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总数;
所述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CTS_REQ_LIST)可以采用字符串类型,指示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序号,由若干个二元组<CTB_BEGIN:CTB_NUM>组成,每个二元组代表编号连续的一组融合传输块,其中,SEQ_BEGIN指示起始序号,SEQ_NUM指示该CTB组中的CTB个数,多个二元组之间用分号隔开,整体格式如下:
SEQ_BEGIN1:SEQ_NUM1;SEQ_BEGIN2:SEQ_NUM2;SEQ_BEGIN3:SEQ_NUM3;……
例如,当CTB_REQ_LIST为字符串1001:1;1050:4;1066:2时,表示需要重传的CTB包括序号为1001,1050,1051,1052,1053,1066和1067的7个CTB。
若服务器侧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是请求重传丢失的整个文件的融合传输块时,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还可以包括融合传输块请求编号、业务流内编号、文件获取模式、文件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指示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融合传输块请求编号(REQ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示LSTP实体按时间顺序对发出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CTS_CTB_REQ2消息)进行的循环编号;
所述业务流内编号(IS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示业务流内编号,并且和融合传输流标识构成业务标识。
所述文件获取模式(GET_MODE)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1,指示文件获取模式,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0时为普通模式;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1时为相对模式。
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FILE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为0~(220-1),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0时代表重传的文件序号;当所述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1时代表重传文件与最新封装文件的相对位置:服务器侧生成的业务索引信息记录了该业务的文件流中已封装为融合传输块的文件,设其最新封装的文件序号为S0,如果S0大于等于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则实际重传文件的序号为(S0-FILE_SEQ);如果S0小于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则实际重传文件的序号为(S0+220-FILE_SEQ)。
步骤904: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段;
将所述文件段再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先根据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携带的参数融合传输流标识,从服务器侧的业务索引信息中找到对应的融合传输流,然后根据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列表、每个融合传输块中应封装的文件段段头中的文件段编号、文件序号,确定出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段,所述文件段由服务器侧的上层业务实体获得,一个文件段对应一个融合传输块,因此一个文件的文件段编号与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是对应的,最后将确定的文件段重新封装在对应的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中,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可选地,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序号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的文件序号的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按照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大小分割成文件段进行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先根据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携带的参数融合传输流标识,从服务器侧的业务索引信息中找到对应的融合传输流,然后根据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序号,确定出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然后从上层业务实体中找到确定的文件后,按照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所述文件分割成文件段,最后将分割好的文件段封装在对应的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中,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UD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所述数据量为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的数据量,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CTB数据量小于阈值,例如一个UDP报文阈值时,采用UDP协议;当请求重传的CTB数据量超过一个UDP报文阈值时,采用HTTP协议。可以设定该UDP报文阈值的长度不得超过一个UDP报文的最大长度,即64K字节(Byte)。
参见图16和图17,图16为终端在发送UDP重传请求至服务器请求重传的示意图,图17为终端在发送HTTP重传请求至服务器请求重传的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融合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等广播网和来自移动通信网的信号,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参见图18,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包括步骤1801至步骤1805。
步骤1801:接收融合传输流。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卫星广播信道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发送的所述融合传输块,所述融合传输块形成了融合传输流。
其中,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步骤1802: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文件段并缓存,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所述段头还可以包括段净荷类型、段净荷长度和业务流内编号等。
步骤1803: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进一步地,参见图19,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步骤1901至步骤1905。
步骤1901: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侧接收到融合传输流后,可以通过各种差错校验方法来确认接收到的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是丢失或是出错,本申请对差错校验方式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文件重传请求(LSTP_FILE_GET消息)还包括业务流内编号、文件请求编号、文件获取模式;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指示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业务流内编号(IS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示业务流内编号,并且和融合传输流标识构成业务标识;
所述文件请求编号(GET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文件请求的编号,对同一个业务发出的文件重传请求进行循环计数;
所述文件获取模式(GET_MODE)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1,指示文件获取模式,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0时为普通模式;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1时为相对模式;
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FILE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为0~(220-1),当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0时代表重传的文件序号;当所述文件获取模式的取值为1时代表重传文件与最新封装文件的相对位置:服务器侧生成的业务索引信息记录了该业务的文件流中已封装为融合传输块的文件,设其最新封装的文件序号为S0,如果S0大于等于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则实际重传文件的序号为(S0-FILE_SEQ);如果S0小于所述文件序号或文件相对位置,则实际重传文件的序号为(S0+220-FILE_SEQ)。
步骤1902: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例如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为C,所述文件序号为C1,确定所述C1中的文件段C11、C13和C15,其中,每个所述文件段的段头中的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文件序号和对应的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见表2。
表2
步骤1903: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所述段头中的文件段编号和文件段总数可以确定该文件中丢失的文件段,然后根据丢失的文件段的段头中的文件段编号与对应的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例如,根据表2可以确定文件C1中的文件段编号为2、4的文件段丢失,而文件段编号为2、4的文件段对应的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为4、6,因此可以确定块序号为4和6的融合传输块丢失。
步骤1904: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步骤1905: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重传请求主动对缺失的融合传输块请求重传,无需在终端侧进行检测,节省融合传输块在终端侧的接收时间。
可选地,参见图20,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步骤2001至步骤2006。
步骤2001: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接收定时器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还可以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业务流内编号、自动重传请求(AutomaticRepeat-reQuest,ARQ)开关、文件超时调整值和下一个待接收文件序号;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指定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业务流内编号(IS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定业务流内编号,和融合传输流标识构成业务标识;
所述ARQ开关(ARQ_SWITCH)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0和1,其中1代表开启文件自动重传,0代表关闭文件自动重传。
所述文件发送间隔(FILE_INTERVAL)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64000,发送文件间隔,单位为ms。
所述文件超时调整值(TIME_ADJUST)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64000,超时调整值,单位为ms,对下一文件的接收超时定时时间为FILE_INTERVAL和TIME_ADJUST两者之和。
所述下一个待接收文件序号(NEXT_FILE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为0~(220-1),指示下一个待接收文件的序号。
步骤2002: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大于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则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大于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则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例如所述文件恢复时长为3ms,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为2ms,那么则主动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所述上层业务实体会主动发送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携带的参数参见上述实施例。
步骤2003: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步骤2004: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的方法参见上述实施例。
步骤2005: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步骤2006: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文件恢复时,对文件的恢复时长进行实时的监控,通过监控文件恢复时长确定融合传输块的丢失,自动触发文件重传功能,实现文件的自动化,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主动开启和关闭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设备,使用简单方便。
可选地,参见图19,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步骤1901至步骤1905。
步骤1901: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步骤1902: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到达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前,收到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则停止对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的监控并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步骤1903: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步骤1904: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步骤1905: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到达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前,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若检测到文件的缺失时,也可以主动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实现缺失文件的重传,自主能力较强,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地,若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无融合传输块丢失,则触发所述终端侧的上层业务实体发送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其中,所述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获取编号,所述取消文件重传请求还可以包括业务流内编号;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指定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业务流内编号(IS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定业务流内编号,和融合传输流标识构成业务标识。
所述文件获取编号(GET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指示要取消的文件请求的编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之后,若接收到取消文件重传请求确定无丢失或出错的融合传输块时,则发送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至服务器侧;所述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编号;
其中,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CTS_ID)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4095,发起重传的融合传输流标识。
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编号(REQ_SEQ)可以采用整数类型,取值范围0~255,SSTP实体按时间顺序对发出的CTS_CTB_REQ消息进行的循环编号。
步骤1804: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互联网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UDP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步骤1805: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时,解析所述融合传输块中的文件描述头;然后根据所述文件描述头和所述段头进行文件恢复,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
本申请实施例中,采用上述方法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融合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等广播网和来自移动通信网的信号,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参见图22,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服务器侧,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2201,用于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具体地,所述获取模块2201用于获取业务中的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切分为至少一个所述待发送的文件。
文件封装模块2202,用于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进一步地,文件封装模块2202包括:
文件描述头添加子模块,用于为每个所述文件添加文件描述头;
文件分割子模块,用于根据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添加文件描述头的所述文件分割成至少一个文件段,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并且所述文件描述头包含在所述文件的其中一个文件段中;
文件段封装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中;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具体地,所述文件段封装子模块包括:
剩余空间判断子模块,用于若所述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是所述文件的最后一个文件段且所述融合传输块有剩余空间时,检测是否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
剩余文件封装子模块,用于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且若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等于或小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将所述第一个文件段封装在所述剩余空间中;
填充子模块,用于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但是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大于所述剩余空间,或不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则对所述剩余空间进行填充。
接收重传请求模块2203,用于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生成补发响应模块2204,用于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进一步地,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时,所述生成补发响应模块2204包括:
融合传输流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文件段确定子模块,用于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段;
文件段封装重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文件段再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时,所述生成补发响应模块2204包括:
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文件确定子模块,用于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序号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的文件序号的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
文件封装重传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文件按照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大小分割成文件段进行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业务索引信息生成模块,用于生成同一个业务下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业务索引信息,
其中,所述业务索引信息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文件流中的文件序号、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文件流对应的第一个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以及文件流封装后产生的融合传输块的个数。
可选地,所述装置通过卫星广播信道将所述融合传输流发送至所述终端侧;
通过互联网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可选地,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可选地,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UD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融合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等广播网和来自移动通信网的信号,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参见图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终端侧,所述装置包括:
融合传输流接收模块2301,用于接收融合传输流。
融合传输块解析模块2302,用于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到缓存模块。
具体地,所述融合传输块解析模块2302用于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文件段并缓存到所述缓存模块,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发送重传请求模块2303,用于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进一步地,所述发送重传请求模块2303包括:
文件重传请求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缓存检测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文件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第一重传请求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第一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可选地,所述发送重传请求模块2303包括:
第一监控子模块,用于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文件重传请求触发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大于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则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缓存内容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文件段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第二重传请求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第二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补发响应模块2304,用于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融合传输块完整模块2305,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可选地,所述发送重传请求模块2303包括:
第二监控子模块,用于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文件重传请求自动接收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到达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前,收到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则停止对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的监控并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融合传输块缺失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第三重传请求生成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第三发送子模块,用于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取消文件重传请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无融合传输块丢失,则触发所述终端侧的上层业务实体发送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其中,所述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获取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取消块重传请求模块,用于发送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至服务器侧;所述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编号。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
文件描述头解析模块,用于解析所述融合传输块中的文件描述头;
文件恢复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文件描述头和所述段头进行文件恢复,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
可选地,所述装置通过卫星广播信道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发送的所述融合传输块;
通过互联网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可选地,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可选地,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UDP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可以实现对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统一格式的融合传输流,该融合传输流可通过卫星等广播网广播和互联网两种方式传输给融合终端,融合终端可以同时接收来自卫星等广播网和来自移动通信网的信号,并且当卫星等广播链路上接收的数据发生出错或丢失时,融合终端可以将通过移动通信网的双向链路来重传丢失或出错的数据,以保证数据接收的可靠性。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融合传输流;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设备可以为桌上型计算机、笔记本、掌上电脑及移动终端等计算设备。
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是所述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
所述存储器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上述为本实施例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示意性方案。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与上述的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属于同一构思,存储介质的技术方案未详细描述的细节内容,均可以参见上述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技术方案的描述。
所述计算机指令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便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申请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申请,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它顺序或者同时进行。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优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都是本申请所必须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它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公开的本申请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申请。可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申请。本申请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服务器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其中,所述获取待发送的文件包括:
获取业务中的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切分为至少一个所述待发送的文件,
其中,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后,还包括:
生成同一个业务下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业务索引信息,
其中,所述业务索引信息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文件流中的文件序号、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文件流对应的第一个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以及文件流封装后产生的融合传输块的个数,
其中,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包括:
为每个所述文件添加文件描述头;
根据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添加文件描述头的所述文件分割成至少一个文件段,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并且所述文件描述头包含在所述文件的其中一个文件段中;
将所述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中;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其中,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段;
将所述文件段再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序号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的文件序号的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按照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大小分割成文件段进行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中包括:
若所述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是所述文件的最后一个文件段且所述融合传输块有剩余空间时,检测是否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
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且若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等于或小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将所述第一个文件段封装在所述剩余空间中;
若存在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但是下一个待发送的文件的第一个文件段的大小大于所述剩余空间,则对所述剩余空间进行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卫星广播信道将所述融合传输流发送至所述终端侧;
通过互联网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UD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服务器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6.一种基于融合传输块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融合传输流;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其中,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包括: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文件段并缓存,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其中,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
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大于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则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
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
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到达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前,收到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则停止对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的监控并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之后,还包括:
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无融合传输块丢失,则触发所述终端侧的上层业务实体发送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其中,所述取消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获取编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之后,还包括:
发送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至服务器侧;所述取消融合传输块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编号。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之后,还包括: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块中的文件描述头;
根据所述文件描述头和所述段头进行文件恢复,并将所述文件发送至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卫星广播信道接收所述服务器侧发送的所述融合传输块;
通过互联网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卫星广播信道包括NGB-W/S信道或DVB-S信道。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互联网信道包括用户数据报协议UDP信道和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信道;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小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UDP信道发送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当终端侧请求重传的数据量大于阈值时,所述终端侧通过HTTP信道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请求和接收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15.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待发送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形成融合传输流发送至终端侧,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接收来自终端侧的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或者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并将所述融合传输块封装为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发送至终端侧,
其中,所述获取待发送的文件包括:
获取业务中的文件流,将所述文件流切分为至少一个所述待发送的文件,
其中,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后,还包括:
生成同一个业务下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业务索引信息,
其中,所述业务索引信息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文件流中的文件序号、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所述信息包括文件流对应的第一个融合传输块的块序号以及文件流封装后产生的融合传输块的个数,
其中,将所述文件封装在至少一个融合传输块中包括:
为每个所述文件添加文件描述头;
根据融合传输块的大小将添加文件描述头的所述文件分割成至少一个文件段,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并且所述文件描述头包含在所述文件的其中一个文件段中;
将所述文件段封装在融合传输块中;
其中,所述文件描述头包括:业务标识、文件序号、文件长度和文件播放时长,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其中,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块序号列表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中对应的所有融合传输块的信息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对应的文件段;
将所述文件段再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当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时,获取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包括: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的融合传输流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融合传输流;
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序号与所述业务索引信息中文件流的文件序号的进行比较,确定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所属的文件;
将所述文件按照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大小分割成文件段进行封装,形成所述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中需要重传的融合传输块。
16.一种计算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融合传输流;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
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接收携带有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的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块补发响应中携带的融合传输流标识、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目和请求重传的融合传输块数据,确定缓存的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完整,
其中,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的融合传输块并缓存,其中,每个融合传输块均携带有块序号包括:
解析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所有融合传输块中封装的文件段并缓存,其中,每个文件段均携带有段头,所述段头包括文件段编号、文件段总数和文件序号,
其中,确定所述融合传输流中的融合传输块丢失时,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包括:
对缓存的所有融合传输块进行文件恢复时,接收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的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并对文件恢复时长进行监控,其中,所述文件恢复时长监控请求包括文件发送间隔;
若所述文件恢复时长大于所述文件发送间隔时长,则触发所述终端侧上层业务实体发送的文件重传请求,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包括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文件序号;
根据所述融合传输流标识和所述文件序号检测缓存的内容,确定所有段头和对应的块序号;
根据所述段头和对应的所述块序号确定丢失的融合传输块;
根据所述文件重传请求和所述丢失的融合传输块生成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向服务器侧发送融合传输块重传请求。
1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4159.2A CN110099086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PCT/CN2019/071616 WO2019149053A1 (zh) | 2018-01-31 | 2019-01-14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94159.2A CN110099086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99086A CN110099086A (zh) | 2019-08-06 |
CN110099086B true CN110099086B (zh) | 2020-11-06 |
Family
ID=674420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94159.2A Active CN110099086B (zh) | 2018-01-31 | 2018-01-31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99086B (zh) |
WO (1) | WO201914905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737710A (zh) * | 2019-08-08 | 2023-09-12 | 创新先进技术有限公司 |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CN113141236A (zh) * | 2021-05-06 | 2021-07-20 | 北京京东振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13099190B (zh) * | 2021-05-12 | 2022-04-08 | 华中科技大学 | 基于dtmb与动中通的ip业务融合通信系统及通信方法 |
CN115550388A (zh) * | 2021-06-29 | 2022-12-30 | 上海擎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数据传输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040172B (zh) * | 2021-11-22 | 2024-04-12 | 富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视频监控系统的车辆卡口数据融合传输方法及系统 |
CN114158067B (zh) * | 2021-11-26 | 2023-11-14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专网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15334483A (zh) * | 2022-08-08 | 2022-11-11 | 山东浪潮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短距离无线通讯的数据交互方法 |
CN115834949B (zh) * | 2022-11-21 | 2024-10-29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节目信息的提取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791A (zh) * | 2007-12-18 | 2009-06-24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单向链路的文件传输方法 |
CN103546765A (zh) * | 2013-06-08 | 2014-01-29 |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传输流封装方法、传输流及其解析方法 |
CN103703797A (zh) * | 2013-08-29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聚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网络服务器和用户设备 |
CN105337708A (zh) * | 2015-09-18 | 2016-02-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双跳非对称信道的dtn网络数据分块聚合策略传输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100271970A1 (en) * | 2009-04-22 | 2010-10-2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carrier aggregated spectrums |
-
2018
- 2018-01-31 CN CN201810094159.2A patent/CN110099086B/zh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1-14 WO PCT/CN2019/071616 patent/WO201914905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465791A (zh) * | 2007-12-18 | 2009-06-24 |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 | 一种基于单向链路的文件传输方法 |
CN103546765A (zh) * | 2013-06-08 | 2014-01-29 | 上海数字电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传输流封装方法、传输流及其解析方法 |
CN103703797A (zh) * | 2013-08-29 | 2014-04-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聚合传输的方法、装置和系统以及网络服务器和用户设备 |
CN105337708A (zh) * | 2015-09-18 | 2016-02-17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双跳非对称信道的dtn网络数据分块聚合策略传输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49053A1 (zh) | 2019-08-08 |
CN110099086A (zh) | 2019-08-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99086B (zh)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 |
US11895357B2 (en) |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device, broadcasting signal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broadcasting signal reception method | |
US7937638B2 (en) | Error correc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10099087B (zh)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文件传输方法 | |
US10356148B2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media data in hybrid network | |
US6674731B1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TCP/IP data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US10250654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ceiving data packet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ultimedia data | |
BR112021008430A2 (pt) | Aparelho para transmissão de um sinal por difusão e métodos de transmissão e de recepção de um sinal por difusão | |
US8321754B2 (en) |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multimedia data in ad hoc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
JP5296224B2 (ja) | インターネットプロトコルに基づくテレビジョン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テレビジョンデータの伝送中の信頼性を確保する方法およびデバイス | |
US6665292B1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TCP/IP data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US6650636B1 (en) |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TCP/IP data over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hannel | |
CN110098899B (zh) | 一种基于融合传输系统的协议栈、数据重传的方法 | |
CN109391605B (zh) |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1426005B (zh) | 一种无线广播系统的ip数据包封装、发送及接收方法 | |
KR102112586B1 (ko) | 데이터 패킷을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US9160638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non real time service in digital broadcast system | |
KR102074226B1 (ko) | 데이터 패킷을 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
EP3595254A1 (en) | Multicast signal transmission/reception method and device | |
KR101955690B1 (ko) | 복합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101855327B1 (ko) | 복합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WO2022224243A1 (en) | Streaming media communication with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 |
KR20190021300A (ko) | 복합 네트워크에서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를 전송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그 방법 | |
KR20210156041A (ko) | 캐시 서버를 이용한 패킷손실 복구장치 및 방법 | |
Linder et al. | Distribution of Remote Sensing Data via Satellite using DVB/MPEG-2 and Reliable Multicast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