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62473B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Google Patents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62473B CN110062473B CN201810055552.0A CN201810055552A CN110062473B CN 110062473 B CN110062473 B CN 110062473B CN 201810055552 A CN201810055552 A CN 201810055552A CN 110062473 B CN110062473 B CN 1100624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ndom access
- sequences
- preamble
- sequence
- access sequen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2216 scre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9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427 coher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595 spec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800 disodium phos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60 explo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356 surgical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8—Non-scheduled access, e.g. ALOHA
- H04W74/0833—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 H04W74/0841—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 H04W74/085—Random access procedures, e.g. with 4-step access with collision treatment collision avoidanc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提高了小区的RACH容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未来爆炸性的移动数据流量增长、海量移动通信的设备连接、不断涌现的各类新业务和应用场景,可以支持多种业务的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应运而生。相比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下的随机接入场景,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要求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指示上下行波束等),要求RACH的频谱效率在低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4倍,在高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64倍。
现有的LTE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不同的Zadoff-Chu(ZC)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为每个小区生成一个上行随机接入所需的前导(preamble)集合。其中,每个小区的preamble集合可以包括64个ZC序列(ZC根序列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每个ZC序列对应一个preamble身份标识号(identification,ID)。当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某一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在该小区所使用的preamble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 ID对应的ZC序列作为随机接入序列,发送给该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以请求接入该小区。
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因此,当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时,若仍然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生成随机接入序列的方式,则易出现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随机接入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情况(即随机接入发生碰撞),导致该多个终端设备接入小区失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能够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
通过第一方面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依据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灵活多样。因此,当终端设备采用上述方式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时,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1,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可以使终端设备在采用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的J个preamble序列相加的方式生成preamble序列时,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的一个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的J个preamble序列相加的方式生成第一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第一preamble序列长度与LTE通信系统下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的长度保持相同,从而使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大小,与LTE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大小保持相同。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使得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具有更好的抗时延扩展性能,支持小区半径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J,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可以使终端设备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作为一个preamble序列,从而使多个终端设备生成的preamble序列相同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在与LTE通信系统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时,可以提高抗时延扩展性能,支持小区半径大。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M和所述Y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1个preamble ID对应M*Y个preamble序列,从而使多个终端设备生成的preamble序列相同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与所述Y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1个preamble ID对应M*Y个preamble序列,从而使多个终端设备生成的preamble序列相同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在与LTE通信系统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时,该方法可以增大RACH子载波间隔,抗频偏性能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所述M,所述K和所述Q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通过该可能的设计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1个preamble ID对应M*K*Y个preamble序列,从而使多个终端设备生成的preamble序列相同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在与LTE通信系统采用相同的时频资源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时,该方法可以增大RACH子载波间隔,抗频偏性能较好。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为所述M与所述K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随机接入方法,该方法包括:
网络设备广播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
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1,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每个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J,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在所述X个所述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对每个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M和所述Y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时,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在X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所述网络设备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在所述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对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作为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根据在所述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X个时域资源,对所述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的随机接入标识,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与所述Y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所述M,所述K和所述Q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为所述M与所述K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所述网络设备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上述第二方面和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
处理模块,用于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并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发送模块,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1,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J,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M和所述Y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与所述Y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所述M,所述K和所述Q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为所述M与所述K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上述第三方面和第三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终端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
发送模块,用于广播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
处理模块,用于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并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所述X为正整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1,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J,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在所述X个所述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并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对每个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M和所述Y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时,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接收模块在X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根据在所述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对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作为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X个时域资源,对所述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的随机接入标识,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等于所述M与所述Y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所述M,所述K和所述Q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X为所述M与所述K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
上述第四方面和第四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网络设备,其有益效果可以参见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加赘述。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所述发送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网络设备,该网络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终端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各可能的设计所提供的方法的单元、模块或电路。该通信装置可以为网络设备,也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一个模块,例如,可以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各种可能的设计中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通过将一个preamble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依据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灵活多样。因此,当终端设备采用上述方式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时,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应用的移动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130和终端设备140)。终端设备通过无线的方式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相连,无线接入网设备120通过无线或有线方式与核心网设备110连接。核心网设备110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独立的不同的物理设备,也可以是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与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逻辑功能集成在同一个物理设备上,还可以是一个物理设备上集成了部分核心网设备110的功能和部分的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的功能。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图1只是示意图,该移动通信系统中还可以包括其它网络设备,例如还可以包括无线中继设备和无线回传设备等,在图1中未画出。本申请实施例对该移动通信系统中包括的核心网设备110、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数量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是终端设备通过无线方式接入到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接入设备,可以是基站NodeB、演进型基站eNodeB、5G移动通信系统或新一代无线(new radio,NR)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无线接入网设备120简称网络设备,如果无特殊说明,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均指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术语5G和NR可以等同。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等。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授权频谱(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免授权频谱(unlicensed spectrum)进行通信,也可以同时通过授权频谱和免授权频谱进行通信。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可以通过6吉兆赫(gigahertz,GHz)以下的频谱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还可以同时使用6GHz以下的频谱和6GHz以上的频谱进行通信。本申请实施例对无线接入网设备120和终端设备之间所使用的频谱资源不做限定。
随机接入流程是终端设备接入小区的流程,目的是与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建立上行同步关系,以及,请求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为终端设备分配用户ID以及传输资源,以进行数据传输。相比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下的随机接入场景,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要求随机接入信道(random access channel,RACH)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例如可以指示上下行波束等),要求RACH的频谱效率在低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4倍,在高于6GHz场景下RACH频谱效率可以提高64倍。
现有的LTE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对不同的ZC根序列进行循环移位,为每个小区生成一个上行随机接入所需的preamble集合。其中,每个小区的preamble集合可以包括64个ZC序列(ZC根序列循环移位生成的序列),每个ZC序列对应preamble ID集合中的一个preamble ID。
当终端设备需要接入某一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该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广播的preamble集合配置信息,生成网络设备为该小区配置的preamble集合及对应的premableID集合。其中,上述配置信息可以包括生成该preamble集合时所使用的ZC根序列,以及,循环移位取值等。
此时,若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从preamble ID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 ID,并将preamble集合中与该preamble ID对应的ZC序列作为随机接入序列,发送给该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以请求接入该小区。若终端设备采用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则终端设备在生成网络设备为该小区配置的preamble集合之后,可以基于网络设备所指示的preamble ID,将preamble集合中与该preamble ID对应的ZC序列作为随机接入序列,发送给该小区所属的网络设备,以请求接入该小区。其中,网络设备如何指示preamble ID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随机接入序列可以简称为preamble序列。可以理解,随机接入序列在5G移动通信系统可能仍然沿用前述通信系统中preamble序列的术语。本申请实施例对随机接入序列在各个通信系统中的命名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以随机接入序列为preamble序列为例进行说明。
5G通信系统的随机接入场景要求服务小区的用户数可以达到LTE通信系统下的服务小区的用户数的10-100倍。因此,当5G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时,若仍然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生成preamble序列的方式,则易出现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情况(即随机接入发生碰撞),导致该多个终端设备接入小区失败。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ID对应多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提高了小区的RACH容量。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包括但不限于5G通信系统下的随机接入场景(包括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的随机接入场景、和采用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小区的随机接入场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网络设备中的芯片,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中的芯片。下面以应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为例,通过一些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涉及的是终端设备基于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生成X个preamble序列发送给网络设备的具体过程。如图2所示,该方法可以包括:
S101、网络设备广播preamble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每个小区生成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组。其中,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组可以包括L个preamble序列集合。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可以包括J个preamble序列。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至少有一个不同。这里所说的L和J均为正整数、且J大于等于2。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对应随机接入标识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标识。也就是说,一个随机接入标识对应J个preamble序列。可以理解,上述所说的随机接入标识在5G移动通信系统可能仍然沿用前述通信系统中preamble ID的术语。本申请实施例对随机接入标识在各个通信系统中的命名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以随机接入标识为preamble ID为例进行说明。
上述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与preamble ID集合中preamble ID的对应关系例如可以如表1所示:
表1
preamble ID集合 | preamble序列集合组 | preamble序列 |
preamble ID 1 | preamble序列集合1 | J<sub>1</sub>个preamble序列 |
preamble ID 2 | preamble序列集合2 | J<sub>2</sub>个preamble序列 |
preamble ID 3 | preamble序列集合3 | J<sub>3</sub>个preamble序列 |
preamble ID 4 | preamble序列集合4 | J<sub>4</sub>个preamble序列 |
…… | …… | …… |
preamble ID L | preamble序列集合L | J<sub>l</sub>个preamble序列 |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网络设备广播配置信息的方式,广播网络设备为每个小区配置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的配置信息。其中,preamble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小区的标识、生成该小区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时所使用的ZC根序列、循环移位取值、L的取值、J的取值等。这样,在终端设备需要接入网络设备下的某一小区(即待接入小区)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网络设备广播的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生成网络设备为待接入小区配置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
S102、终端设备获取第一preamble ID。
当终端设备采用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待接入小区,终端设备可以从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 ID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 ID。若终端设备采用非竞争随机接入的方式接入待接入小区,则终端设备可以将网络设备所指示的preambleID作为第一preamble ID。其中,网络设备如何向终端设备指示preamble ID可以参见现有技术。
S103、终端设备在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
终端设备在获取到第一preamble ID之后,可以根据第一preamble ID,在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查找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即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J个preamble序列。
S104、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preamble序列。
终端设备通过向网络设备发送该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可以向网络设备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其中,X为正整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依据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多个preamble序列相加生成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或者,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某一preamble序列作为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等。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至少有一个不同,且终端设备生成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方式灵活多样。因此,当终端设备采用上述方式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时,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S105、网络设备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preamble序列。
网络设备可以通过待接入的小区的preamble序列集合组,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以识别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可选的,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确定终端设备的上行提前量(timing advance,TA)。通过每个终端设备的TA,网络设备可以控制使用相同时域资源的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上行信号到达网络设备侧的时间基本对齐,从而可以确保上行同步。
S106、网络设备确定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
网络设备可以在识别出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后,将该preamble序列集合对应的preamble ID作为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网络设备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和终端设备的TA后,可以将该preamble ID和对应的TA携带在随机接入响应(Random Access Response,RAR)中发送给终端设备。相应地,终端设备在基于RAR中携带的preamble ID,确定该preamble ID为终端设备生成X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第一preamble ID时,可以基于RAR中该preambleID对应的TA,完成后续的随机接入流程,具体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下面结合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具体结构,对终端设备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过程,以及,网络设备检测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过程进行介绍和说明,具体可以包括如下几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J个preamble序列,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至少有一个不同。
其中,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为一个ZC序列。即,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J个ZC序列。该J个ZC序列可以是相同的ZC序列,也可以是有至少一个不同的ZC序列,还可以是全部不同的ZC序列。当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不同的ZC序列时,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同一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单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ZC序列均为正交序列。或者,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多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多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集合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为准正交序列。
在该结构下,上述终端设备生成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方式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在上述preamble序列集合组包括上述所示的结构的preamble序列集合、且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J个preamble序列有至少一个不同的preamble序列时,上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相加的方式,生成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即上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中的X等于1。
假定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为S1、S2……Sj,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如下公式(1),生成第一preamble序列。
S=S1+S2+…+Sj (1)
终端设备在生成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再需要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一时频资源例如可以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1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1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1个preamble symbol在1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至少有一个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所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是一个ZC序列的长度,因此,可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长度与LTE通信系统下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的长度保持相同。即,可以使用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相同的ZC根序列生成的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组。这样,终端设备发送上述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大小,与LTE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大小可以相同。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可以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使得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具有更好的抗时延扩展性能,支持小区半径大。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B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将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相加生成的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如图3B所示,该方法包括:
S201、网络设备根据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
由于不同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当有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的接收时间不同。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TA的位置区分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
网络设备在获取到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后,可以先对该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从时域变换到频域。相应地,网络设备对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preamble序列也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网络设备将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依次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以得到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该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的接收功率可以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将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的方式,可以沿用现有技术的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S202、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确定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
网络设备在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之后,可以对进行频域相关后的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进行相干合并。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相干合并后的每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以得到每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J个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是在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组成第一preamble序列的J个preamble序列的信道环境相同。因此,网络设备采用相干合并的方式,对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每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进行合并,后续所得到的每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更加准确。
网络设备在获取到每个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之后,可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其中,第二门限值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第二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式: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如图3C所示,在上述preamble序列集合组包括上述所示的结构的preamble序列集合时,即在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J个preamble序列时,上述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作为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即上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中的X等于J。在该实现方式下,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Nzc等于preamble序列集合中一个preamble序列(即ZC序列)的长度。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可以存在相同的第一preamble序列,或者,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是否相同确定。
终端设备在生成J个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J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进行子载波映射。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对该J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再需要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J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该J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二时频资源可以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J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映射在J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1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1个preamble symbol在1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所包括的J个preamble序列至少有一个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终端设备通过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作为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多个终端设备生成的preamble序列相同的概率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时,可以使用长度等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的J分之一的ZC根序列,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所生成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J分之一。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使得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preamble序列具有更好的抗时延扩展性能,支持小区半径大。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3D所示,当终端设备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J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J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如图3D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网络设备根据在J个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
由于不同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当有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J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发送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接收时间不同。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TA的位置区分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终端设备在J个频域资源上发送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后,可以先对该J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J个第一preamble序列从时域变换到频域。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该J个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逆映射处理,以将J个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一preamble序列拆分开。相应地,网络设备对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preamble序列也进行傅里叶变换。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每个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依次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以得到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该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的接收功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如何对该J个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逆映射处理,以将J个进行傅里叶变换后的第一preamble序列拆分开,以及,网络设备在频域将J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的方式,可以沿用现有技术的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S302、网络设备根据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确定J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
网络设备在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之后,可以对进行频域相关后的至少一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依次进行傅里叶逆变换、功率时延谱计算和非相干合并,以得到每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J个preamble序列生成的J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是在J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J个preamble序列的信道环境不相同。因此,网络设备采用非相干合并的方式,对功率时延谱计算后的每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进行非相干合并,后续所得到的每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更加准确。
网络设备在获取到每个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之后,可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第三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J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图3D所示的网络设备检测J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过程与图3B所示的网络设备检测J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过程类似,唯一不同的是,图3B中网络设备是在码域对J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检测,图3D中网络设备是在频域对J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检测。
第二种结构: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Y个preamble序列,M和Y均为正整数。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不同。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包括的M个preamble序列子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Y个preamble序列。在该场景下,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为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得到的preamble序列。
以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为例,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例如可以如表2所示:
表2
在该场景下,上述网络设备广播preamble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M的取值,以及,Y的取值。
其中,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所包括的Y个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为一个ZC序列。即,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Y个ZC序列。该Y个ZC序列可以是相同的ZC序列,也可以是有至少一个不同的ZC序列,还可以是全部不同的ZC序列。当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不同的ZC序列时,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同一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单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子集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ZC序列均为正交序列。或者,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多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多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子集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为准正交序列。
在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如表2所示时,上述终端设备生成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方式包括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继续参照图3A,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Y个preamble序列相加的方式,生成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即上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中的X可以等于M。在该实现方式下,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可以存在相同的第一preamble序列,或者,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所包括的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是否相同确定。具体实现时,终端设备可以采用上述公式(1)所示的方式,使用Y个preamble序列相加生成第一preamble序列,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生成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该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1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M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M个preamble symbol在M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需要占用M个时域资源发送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因此,在将M个第一preamble序列长度与LTE通信系统下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的长度保持相同时,相比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增大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即减少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例如,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时,可以使用长度等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的M分之一的ZC根序列,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所生成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抗频偏性能较好。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随机接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当终端设备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将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Y个preamble序列相加生成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该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如图4A所示,该方法包括:
S401、网络设备根据在X个时域资源上接收到的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
由于不同终端设备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以,当有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向网络设备发送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接收到其他终端设备与上述终端设备同一时刻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接收时间不同。因此,网络设备可以通过TA的位置区分上述终端设备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
网络设备在接收到上述终端设备在M个时域资源上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后,可以先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傅里叶变换,以将第一preamble序列从时域变换到频域。相应地,网络设备对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preamble序列也进行傅里叶变换。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在频域将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依次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以得到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即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其中,该至少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的接收功率可以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门限值。其中,第一门限值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网络设备在频域将第一preamble序列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做频域相关、傅里叶逆变换和功率时延谱计算的方式,可以沿用现有技术的方式,对此不再赘述。
S402、网络设备在每个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
网络设备在从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之后,在每个时域资源上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Y个preamble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第二门限值的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作为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即,网络设备确定M个第一随机序列分别对应的至少M个preamble序列子集,该至少M个preamble序列子集可以组成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其中,网络设备如何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Y个preamble序列进行合并,以及如何筛选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可以参见上述S202中关于如何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合并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S403、网络设备根据在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确定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
网络设备确定M个第一随机序列分别对应的至少M个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之后,可以对该M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M个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其中,第三门限值的大小具体可以根据网络设备的配置确定。由于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使用preamble序列子集生成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是在M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上发送,也就是说,M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信道环境不相同。因此,网络设备采用非相干合并的方式,对功率时延谱计算后的第二preamble序列子集进行非相干合并,后续所得到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更加准确。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第二种方式: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终端设备的发射机结构示意图。如图4B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生成M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该M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生成方式可以参见本结构中第一种方式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与第一种方式不同的是,终端设备在生成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进行子载波映射。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对该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该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三时频资源与第一种方式所说的第三时频资源不同。本实施例中,第三时频资源可以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M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1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1个preamble symbol在1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的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时,可以使用长度等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的M分之一的ZC根序列,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所生成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M分之一。这样,终端设备可以沿用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发送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使得终端设备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具有更好的抗时延扩展性能,支持小区半径大。
当终端设备在本方式所示的第三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M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图3B所示的方式,检测在每个频域上接收到的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M个preamble序列子集进行非相干合并,以获取M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的接收功率,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第三种方式:继续参照图3C,终端设备可以将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作为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即上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中的X可以等于M与Y的乘积。在该实现方式下,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可以存在相同的第一preamble序列,或者,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所包括的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是否相同确定。
终端设备在生成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进行子载波映射。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该X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其中,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同一时域资源的不同频域资源上。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Y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M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M个preamble symbol在M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通过1个preamble ID对应Y个preamble序列,使得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的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需要占用M个时域资源发送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因此,在将M个时域资源的长度与LTE通信系统下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保持相同时,相比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增大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即减少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例如,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时,可以使用长度等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的M分之一的ZC根序列,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所生成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抗频偏性能较好。
当终端设备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图3D所示的方式,检测在每个时域的每个频域上接收到的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同一时域的Y个频域上的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Y个preamble序列进行非相干合并,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子集作为该时域上Y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
最后,网络设备可以对M个时域上的至少M个preamble序列子集进行非相干合并,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第三种结构:preamble序列集合组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K个preamble序列组,每个preamble序列组包括Q个preamble序列,M,K和Q均为正整数。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组不同。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包括的M个preamble序列子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的K个preamble序列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包括M个preamble序列子集,每个preamble序列子集包括K个preamble序列组,每个preamble序列组包括Q个preamble序列。在该场景下,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为根据一个preamble序列组得到的preamble序列。
以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为例,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例如可以如表3所示:
表3
在该场景下,上述网络设备广播preamble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还可以包括M的取值、K的取值,以及,Q的取值。
其中,每个preamble序列组所包括的Q个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preamble序列为一个ZC序列。即,每个preamble序列组包括Q个ZC序列。该Q个ZC序列可以是相同的ZC序列,也可以是有至少一个不同的ZC序列,还可以是全部不同的ZC序列。当preamble序列组包括不同的ZC序列时,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同一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单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组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ZC序列均为正交序列。或者,这些不同的ZC序列可以是由多个ZC根序列生成的序列。即,从多个ZC根序列产生的循环移位序列组中随机选择的不同ZC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这些不同的ZC序列中的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为准正交序列。
在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如表3所示时,上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将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每一个preamble序列组中的Q个preamble序列相加的方式,生成一个第一preamble序列。即上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中的X可以等于M与K的乘积。在该实现方式下,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可以存在相同的第一preamble序列,或者,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任意两个preamble序列均不相同,具体可以根据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中所包括的M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K个集合组是否相同确定。
终端设备在生成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之后,可以对该X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组中的preamble序列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进行子载波映射。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插入循环前缀等处理。可选的,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时域序列,则在对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K个preamble序列组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还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若第一preamble序列为频域序列,则在对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K个preamble序列组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子载波映射之前,不需要对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分别执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相应地,若终端设备所使用的preamble序列格式为“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重复多次”,则终端设备在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之后,还需根据preamble序列格式,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重复处理。需要说明的是,终端设备如何对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子载波映射、离散傅里叶逆变换、重复处理、插入循环前缀等,可以参见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在对X个第一preamble序列进行上述处理后,可以将该X个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这里所说的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的频域资源。其中,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组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同一时域资源的不同频域资源上。例如,终端设备可以将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子集中的preamble序列组生成的第一preamble序列映射在K个RACH频域资源上,生成M个preamble符号(symbol)。然后,终端设备可以将该M个preamble symbol在M个RACH时频symbol上发送。
由于各preamble序列集合之间至少有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不同,因此,即便沿用LTE通信系统中一个小区使用64个ZC序列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的方式,那么通过该64个ZC序列生成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数量大于64个。因此,通过1个preamble ID对应K乘以Q个preamble序列,使得多个终端设备使用同一preamble序列集合生成的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即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另外,由于终端设备需要占用M个时域资源发送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因此,在将M个时域资源的长度与LTE通信系统下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的时域资源的长度保持相同时,相比LTE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发送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需要增大发送第一preamble序列时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即减少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例如,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在生成preamble序列集合时,可以使用长度等于LTE通信系统中的ZC根序列长度的M分之一的ZC根序列,以使得终端设备基于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所生成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中的每个第一preamble序列的长度均为LTE通信系统中的preamble序列的M分之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终端设备所发送的M个第一preamble序列抗频偏性能较好。
当终端设备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上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时,网络设备可以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例如,网络设备可以采用图3D所示的方式,检测在每个时域的每个频域上接收到的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组。
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对同一时域的Y个频域上的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Y个preamble序列组进行非相干合并,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二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子集作为该时域上Y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至少一个preamble序列子集。
最后,网络设备可以对M个时域上的至少M个preamble序列子集进行非相干合并,以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然后,网络设备可以将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即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第三门限值的preamble序列集合的preamble ID,作为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ID。
网络设备在确定了X个第一preamble序列对应的preamble ID之后的处理流程可以参见步骤S106的描述,对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随机接入方法,通过将一个preamble ID对应一个preamble序列集合中的J个preamble序列的方式,可以使终端设备依据第一preamble ID对应的第一preamble序列集合得到X个第一preamble序列灵活多样。因此,当终端设备采用上述方式生成请求接入待接入小区的preamble序列时,可以降低多个终端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preamble序列请求接入小区的概率(即降低随机接入碰撞概率),从而可以提高小区的RACH容量。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模块11和发送模块12。其中,
处理模块11,用于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并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L和J均为正整数、且J大于等于2;
发送模块1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X为正整数。
其中,上述所说的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X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J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在该实现方式下,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将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X等于J,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发送模块,具体用于将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M和Y均为正整数;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该实现方式下,X可以等于M,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Y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将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X可以等于Y与M的乘积,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将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M,K和Q均为正整数;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该实现方式下,X可以等于M与K的乘积,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Q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发送模块12,具体用于将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给网络设备,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发送模块21、接收模块22和处理模块23。其中,
发送模块21,用于广播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L和J均为正整数、且J大于等于2;
接收模块22,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
处理模块23,用于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并确定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X为正整数。
其中,上述所说的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X等于1,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J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J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
在该实现方式下,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例如,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2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示例性的,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对每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X等于J,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在该实现方式下,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例如,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2在X个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并根据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示例性的,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对每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M和Y均为正整数;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该实现方式下,X可以等于M,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Y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Y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例如,在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时,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接收模块22在X个时域资源上接收到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在每个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根据在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示例性的,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每个时域资源上对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作为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相应地,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根据X个时域资源,对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例如,X等于Y与M的乘积,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第四时频资源上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M,K和Q均为正整数;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在该实现方式下,X等于M与K的乘积,每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其中,Q个随机接入序列为正交ZC序列或准正交ZC序列,该Q个随机接入序列的发送功率可以相同。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在第五时频资源上检测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可选的,在上述每个实现方式中,处理模块23,具体用于将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的随机接入标识,作为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侧的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应理解以上发送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发送器,接收模块实际实现时可以为接收器。而处理模块可以以软件通过处理元件调用的形式实现;也可以以硬件的形式实现。例如,处理模块可以为单独设立的处理元件,也可以集成在上述设备的某一个芯片中实现,此外,也可以以程序代码的形式存储于上述设备的存储器中,由上述设备的某一个处理元件调用并执行以上处理模块的功能。此外这些模块全部或部分可以集成在一起,也可以独立实现。这里所述的处理元件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或以上各个模块可以通过处理器元件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
例如,以上这些模块可以是被配置成实施以上方法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例如:一个或多个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一个或者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等。再如,当以上某个模块通过处理元件调度程序代码的形式实现时,该处理元件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或其它可以调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再如,这些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以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的形式实现。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31(例如CPU)、存储器32、发送器34;发送器34耦合至处理器31,处理器31控制发送器3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32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3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接收器33、电源35、通信总线36以及通信端口37。接收器33和发送器34可以集成在终端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终端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3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37用于实现终端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存储器3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3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终端设备的处理器3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3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3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网络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41(例如CPU)、存储器42、接收器43、发送器44;接收器43和发送器44均耦合至处理器41,处理器41控制接收器43的接收动作、处理器41控制发送器44的发送动作;存储器42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存储器42中可以存储各种指令,以用于完成各种处理功能以及实现本申请的方法步骤。可选的,本申请涉及的网络设备还可以包括:电源45、通信总线46以及通信端口47。接收器43和发送器44可以集成在网络设备的收发信机中,也可以为网络设备上独立的收发天线。通信总线46用于实现元件之间的通信连接。上述通信端口47用于实现网络设备与其他外设之间进行连接通信。
在本申请中,上述存储器42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处理器41执行指令时,指令使网络设备的处理器41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处理动作,使接收器43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接收动作,使发送器44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发送动作,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本文中的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Claims (27)
1.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终端设备的芯片,包括:
获取第一随机接入标识;
在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选择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所述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等于1,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将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一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等于所述J,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二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Y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M和所述Y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等于所述M,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三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等于所述Y与所述M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一个随机接入序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四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四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Y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M个随机接入序列子集,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K个随机接入序列组,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组包括Q个随机接入序列,其中,所述M,所述K和所述Q均为正整数;
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根据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X为所述M与所述K的乘积,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一个随机接入序列组中的Q个随机接入序列相加生成的随机接入序列。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映射在第五时频资源上发送给所述网络设备,所述第五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K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14.一种随机接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网络设备或网络设备的芯片,包括:
广播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配置信息,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包括L个随机接入序列集合,每个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J个随机接入序列,所述L和所述J均为正整数、且所述J大于等于2;
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X为正整数;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为所述终端设备根据第一随机接入标识对应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得到的随机接入序列;
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一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根据在所述第一时频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对每个所述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二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4-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二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X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根据在所述X个所述频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对每个所述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中的J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三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21.根据权利要求14-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终端设备发送的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或者,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时频资源包括M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时域资源和1个允许发送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的频域资源时,在第三时频资源上检测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包括:
根据在X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接收到的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从所述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组中筛选出至少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根据在所述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根据至少一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至少一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包括:
在每个所述时域资源上对每个所述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中的Y个随机接入序列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子集作为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在所述X个时域资源上确定的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包括:
根据所述X个时域资源,对所述至少X个第二随机接入序列子集进行合并,将接收功率最大且大于预设门限值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
25.根据权利要求16-17、19-20、22-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包括:
将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序列集合的随机接入标识,作为所述X个第一随机接入序列对应的随机接入标识。
26.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发送器;所述发送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器、接收器、发送器;所述接收器耦合至所述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发送器的发送动作,所述处理器控制所述接收器的接收动作;
其中,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当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所述指令使所述网络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4-2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5552.0A CN110062473B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PCT/CN2018/119624 WO2019141013A1 (zh) | 2018-01-19 | 2018-12-06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PCT/CN2019/072373 WO2019141244A1 (zh) | 2018-01-19 | 2019-01-18 | 随机接入方法、装置、设备、芯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055552.0A CN110062473B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62473A CN110062473A (zh) | 2019-07-26 |
CN110062473B true CN110062473B (zh) | 2023-02-24 |
Family
ID=67301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0055552.0A Active CN110062473B (zh) | 2018-01-19 | 2018-01-19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62473B (zh) |
WO (2) | WO201914101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569502A (zh) * | 2021-01-29 | 2023-08-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息传输的方法与装置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617A (zh) * | 2010-11-19 | 2012-05-23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 |
WO2016106496A1 (en) * | 2014-12-29 | 2016-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generating and detec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
WO2017005281A1 (en) * | 2015-07-03 | 2017-0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emergency signals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PI0706353B1 (pt) * | 2006-01-05 | 2023-01-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étodo para alocar recursos de rádio em um sistema de comunicação móvel |
EP2269398B1 (en) * | 2008-04-28 | 2018-07-25 | LG Electronics Inc. | Random access channel preamble selection |
CN106851549B (zh) * | 2011-02-28 | 2020-07-10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M2m终端随机接入方法 |
WO2013043008A2 (ko) * | 2011-09-23 | 2013-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랜덤 액세스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349492B (zh) * | 2013-07-24 | 2018-03-0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US20170099660A1 (en) * | 2015-10-01 | 2017-04-06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data |
CN106961709B (zh) * | 2016-01-11 | 2021-08-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接入信号的生成方法及装置 |
CN107026721B (zh) * | 2016-01-29 | 2019-08-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前导序列的发送和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CN107197529B (zh) * | 2016-03-15 | 2021-01-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序列信号发送方法及终端 |
-
2018
- 2018-01-19 CN CN201810055552.0A patent/CN110062473B/zh active Active
- 2018-12-06 WO PCT/CN2018/119624 patent/WO2019141013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
- 2019-01-18 WO PCT/CN2019/072373 patent/WO201914124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617A (zh) * | 2010-11-19 | 2012-05-23 |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竞争随机接入的方法 |
WO2016106496A1 (en) * | 2014-12-29 | 2016-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generating and detecting random access preambles |
CN107113261A (zh) * | 2014-12-29 | 2017-08-29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用于生成以及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和设备 |
WO2017005281A1 (en) * | 2015-07-03 | 2017-01-12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emergency signals using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5-176985 Introduction of Correct selection of RACH parameters / Random access preamble and PRACH resource explicitly signalled to the UE by RRC / Non-contention bas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high speed scenario in 7.1.2.1a;Huawei;《3GPP TSG-RAN5 Meeting #77》;20171202;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9141013A1 (zh) | 2019-07-25 |
WO2019141244A1 (zh) | 2019-07-25 |
CN110062473A (zh) | 2019-07-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824109B (zh) | 兩步驟隨機接取中從使用者設備到基地台之訊息結構 | |
CN107113261B (zh) | 用于生成以及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的方法和设备 | |
US8811309B2 (en) | Implicit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shifted synchronization sequence | |
CN110635875B (zh) | 信息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8631816B (zh) | 发送数据的方法和装置,以及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818664B (zh) | 随机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基站以及随机接入系统 | |
CN107872254B (zh) | 一种用于随机接入的ue、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 |
GB2562100A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random-access | |
CN110062473B (zh) | 随机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 |
CN111106863A (zh) | 用于信号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 |
CN111769923B (zh) | 解调导频参考信号生成方法及装置 | |
CN111918404B (zh) | 一种分配资源的方法、基站及终端 | |
CN108809579B (zh) | 资源配置方法、装置和系统 | |
EP3484220B1 (en) | Resource indication method and related device | |
CN106162816B (zh) | 网络发现方法、站点及接入点 | |
CN111132318B (zh) | 一种资源调度方法和装置 | |
CN115915466A (zh) | 一种随机接入前导的发送方法、接收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5915471A (zh) | 一种随机接入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912055A (zh) | 一种信息处理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
EP3547750B1 (en) | Method for demodulating shared reference signal,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3938864A (zh) | 一种序列生成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9417819B (zh) | 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
US20240049146A1 (en)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enhancement for multi-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 (trp) operation | |
CN112449438B (zh) | 随机接入方法及装置 | |
CN117856989A (zh) | 延迟多普勒域的参考信号配置方法及通信装置、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