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50186A - 测定装置、校正方法和测定装置用程序 - Google Patents
测定装置、校正方法和测定装置用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50186A CN110050186A CN201780075410.4A CN201780075410A CN110050186A CN 110050186 A CN110050186 A CN 110050186A CN 201780075410 A CN201780075410 A CN 201780075410A CN 110050186 A CN110050186 A CN 11005018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rrection data
- main body
- electrode
- device main
- corre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2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electrochemical variables; by using electrolysis or electrophoresis
- G01N27/416—Syste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Or Calibration Of Command Recording Device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为了提供能在不同于测定现场的另一个场所进行校正作业且可以不进行大幅的设备更新的测定装置,测定装置包括: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第一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被浸渍在标准液中的电极连接,基于从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计算该电极的校正数据;以及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其在电极、第一装置主体和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并存储由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第一装置主体具备将电极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的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被构成为将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该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发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可拆装的方式安装于装置主体的电极的校正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具备例如通过电缆而与装置主体连接的电极的pH计和/或离子计等测定装置而言,为了得到正确的测定值而需要定期地使用标准液对每个电极进行校正。更具体来说,对表示电极的特性的从电极输出的电位差等模拟输出与作为指示值的pH和/或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实际测量,来生成校正数据。所述装置主体基于该校正数据来对根据模拟输出和理论公式计算出的指示值进行修正运算,以使指示值接近真实值。
但是,对于在工厂或废水处理设施等为了监视水质而使用的测定装置而言,存在配置于测定点的电极与装置主体之间分离例如100m以上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进行上述那样的校正作业,需要花费校正者在电极与装置主体之间往返这样的工夫,进而也存在测定点的环境对校正结果带来不良影响的可能性。
为了解决在上述那样的现场中的校正作业的问题,例如考虑使用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内置有用于存储校正数据的存储器的电极来在除了现场以外的场所进行校正作业。具体来说,首先,将所述电极与不同于进行测定的现场的环境完备的实验室内的装置主体连接,进行校正作业,并将该校正数据存储于该电极本身。进而,在电极本身存储有校正数据的状态下与现场的测定装置连接,位于现场的测定装置从所述电极的存储器读取校正数据并进行指示值的修正运算即可。
但是,在使用上述那样的内置有存储器的电极的情况下,在电极与装置主体间,不仅需要用于获得指示值的模拟输出的结构,为了获取存储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还需要另外设置用于获得数字输出的结构,并且实际上难以将上述的电极导入现场。更具体来说,为了从内置于所述电极的存储器中读取校正数据,必须在所述存储器与位于现场的装置主体之间,利用用于供电和/或信号交换的布线进行连接。因此,要使用内置有存储器的所述电极,必须将例如以往的为了传递来自电极的模拟输出而设置的100m以上的布线更新为能够向所述存储器供电和通信的另外的布线。因此,为了从内置有存储器的所述电极导出校正数据而更新设备的话需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并且实际上难以导入上述那样的校正方法。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937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同于测定现场的另一个场所进行校正作业且可以不进行大幅度的设备更新的测定装置。
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的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第一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被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以及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其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并存储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具备将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的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所存储的校正数据从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所述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输出的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存储于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另外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的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因此,配置在进行测定的现场的另一个装置主体能够介由例如读写器等设备和/或无线网络等来获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并用于指示值的修正运算。
因此,不需要像以往校正数据存储在内置于电极的存储器中的情况那样,重新铺设用于能够从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获取供电和信号的布线。因此,本发明能够继续使用仅具有用于从在现场使用的电极获取模拟输出的功能的布线。另外,不需要像以往那样为了在多个装置主体之间交换校正数据而新准备特殊的电极,能够将现有的各种仅能够进行模拟输出的电极作为本发明的测定装置的电极来使用。
为了能够将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简单地向外部写出,并且即使在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溅上例如校正液和/或被检测液等,校正数据也不易消失,可以设置: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构成为在非接触型IC卡内的存储器上的存储区域存储校正数据,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还具备第一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介由所述第一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向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写入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为了不需要对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第二装置主体设置NFC读写器等,不在第二装置主体中进行修正运算,而仅通过基于理论公式的运算就输出接近真实值的值,可以设置:测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以及转换器,其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二电缆与所述电极连接,并且经由第三电缆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连接,将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转换为另一个模拟输出并向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输出,所述转换器具备:校正数据获取部,其获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以及输出转换部,其基于由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获取到的校正数据而至少对倍率进行设定,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理论数据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电极在预定状态下输出的模拟输出与指示值之间的理论公式的理论数据;以及指示值计算部,其基于所述理论数据和由所述转换器转换得到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为了使所述转换器仅通过简单的作业就自动地读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并用于倍率的设定,可以设置:所述转换器还具备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来读取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为了不在配置在现场的装置主体和/或布线之间另外设置器具也能够使用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来进行根据校正数据的修正,可以设置:测定装置还具备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二电缆与被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校正数据获取部,其获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理论数据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电极在预定状态下输出的模拟输出与指示值之间的理论公式的理论数据;以及指示值计算部,其基于理论数据、校正数据、所述电极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为了在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中仅通过使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进行接触就能够自动地读取校正数据,能够使与校正数据的转移相关的作业简化,可以设置: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还具备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来读取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为了针对所述电极保留什么人在什么时间进行了校正等的记录,而在例如测定结果存在某些异常的情况下容易应对,可以设置: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存储一个所述电极的校正历史。
为了能够用一个存储器来管理多个电极的构成数据,可以设置: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将多个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与表示各电极的标识符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本发明的校正方法的特征在于,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将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第一装置主体连接的电极浸渍在标准液中;使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将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的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以及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该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根据该校正方法,即使不将在设置于进行测定的现场的装置主体与所述电极之间连接的布线变更为特殊的布线,也能够介由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获取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进行指示值的修正运算等,从而易于接近真实值。
本发明的测定装置用程序的特征在于,用于具备电极、第一装置主体和存储器的测定装置,所述电极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所述第一装置主体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被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所述存储器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所述测定装置用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如下功能:作为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的功能,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在所述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并存储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作为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的功能,所述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将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以及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的功能。如果使用该测定装置用程序,则能够在以往的测定装置中,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存储校正数据,即使不进行布线等的更新也能够在不同的多个装置主体之间使用校正数据。应予说明,程序存储介质可以是在例如CD、DVD、HDD、SDD、闪速存储器等中存储有程序的存储介质。
另外,本发明的另一个方式的测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以及第三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电极连接,基于从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或者基于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或所述电极具备内置于壳体内且存储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的非接触型IC芯片。
根据这样的结构,由于校正数据存储在内置于第三装置主体的非接触型IC芯片中,因此,如果使该第三装置主体为便携式,则仅通过使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本身接近具备非接触型IC读写器的另一个装置主体就能够转送与所述电极对应的校正数据。并且,在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有所述电极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转送过来的校正数据进行指示值的修正运算,从而进行更接近真实值的输出。
此外,如果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是便携式,则操作者能够在将电极与设置在不适于进行校正作业的现场的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而不进行校正作业的情况下,将所述第三装置主体带入适于校正作业的实验室等之后进行准确的校正作业。因此,也易于保证通过使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本身接近非接触型IC读写器而转送的校正数据的准确性。此外,如果在所述电极的壳体内具备非接触型IC芯片,则通过使所述电极接近设置于装置主体的非接触型IC读写器,能够转送在实验室等进行的校正结果即校正数据,能够不需要在现场进行该电极的校正。另外,由于所述电极与所述非接触型IC构成为一体,所以也能够防止使该电极与用不同的电极得到的校正数据错误地成对的情况。
为了能够在不同于所述第三装置主体的另外的第二装置主体中使用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所具有的校正数据,从而能够输出更接近真实值的指示值,可以设置:测定装置还包括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以及校正数据获取部,其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从所述第三装置主体的所述非接触型IC芯片读取校正数据。
为了使通过将所述电极与所述第三装置主体以外的装置主体连接而进行的校正作业所得到的校正数据在所述第三装置主体中也能够使用,从而能够减少必要的校正次数,可以设置:测定装置还包括非接触型IC卡,所述非接触型IC卡在所述电极和所述第三装置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并存储校正数据,所述第三装置主体具备第三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介由所述第三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将所述非接触型IC卡中所存储的校正数据存储于所述非接触型IC芯片。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在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中也能够使用所述非接触型IC卡来共享校正数据。
为了使存储有校正数据的非接触型IC卡与该校正数据所对应的所述电极成对而容易保管,从而防止使用其他的电极的校正数据而在第二测定主体进行错误的测定,可以将所述非接触型IC卡构成为与以可拆装的方式卡合于所述电极的卡合部件一体。
为了在例如将所述电极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向所述第二装置主体搬运时,使存储有该电极的校正数据的非接触型IC卡一定安装于被搬运的电极,从而可靠地防止错误地使用其他的电极的校正数据的情况,可以设置:所述卡合部件是以覆盖所述电极的传感器部的方式安装的盖部,所述非接触型IC卡以形成所述盖部的外表面的一部分的方式安装。
发明效果
这样,根据本发明的测定装置,由于构成为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的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校正数据,因此,能够在不为了在将设置于现场的测定装置与所述电极连接的布线中新追加用于输出供电和数据信号的信号线而更新布线的情况下,在其他的装置主体使用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因此,即使在进行测定的现场难以进行校正作业的情况下,也不需要耗费巨大的导入成本,就能够在现场使用在环境良好的其他场所计算出的准确的校正数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校正用装置主体的结构的示意性功能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校正系数的计算方法的示意性图表。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测定用装置主体的结构的示意性功能框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与校正和测定相关的动作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测定用装置主体和转换器的结构的示意性功能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电极的结构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00:测定装置
1:电极
11:传感器部
12:盖部(卡合部件)
2:校正用装置主体
21:校正系数计算部(校正数据计算部)
22:校正系数外部输出部(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
3:NFC卡
31: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
4:测定用装置主体
41:理论系数存储部(理论数据存储部)
42:pH计算部(指示值计算部)
43:pH输出部
5:转换器
51:校正系数获取部(校正数据获取部)
52:输出转换部
C1:第一电缆
C2:第二电缆
C3:第三电缆
L1:标准液
L2:被检测液
RW1:第一NFC读写器(第一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RW2:第二NFC读写器(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是用于测定作为被检测液L2的特性之一的pH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测定装置100包括设置于多个不同的场所的两个装置主体2、4;以及各装置主体2、4共同使用的一个电极1。更具体来说,装置主体2、4分别设置于实验室等适合电极1的校正作业的环境完备的校正区、以及作为实际的测定对象的被检测液L2所在的工厂。即,所述测定装置100包括:设置于校正区的第一装置主体即校正用装置主体2、设置于工厂且相当于与第一装置主体不同的装置主体的第二装置主体即测定用装置主体4、以及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和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共同使用的一个电极1。此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包括存储所述电极1的校正数据的外部存储介质即非接触型IC卡。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该非接触型IC卡是Felica(注册商标)等的NFC卡3,其构成为能够将由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计算出的校正数据经由该NFC卡3而在工厂侧的设备上使用。另外,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存储校正数据的NFC卡3针对所述电极1为逐个分配,在一个NFC卡3内储存某一个电极1的校正数据。应予说明,NFC卡3是在由树脂形成的卡壳体内内置有非接触型IC芯片(NFC芯片)以及圆环状的天线的部件,所述天线在从外部提供有电磁波的情况下对所述非接触型IC芯片进行供电。
说明各部分的详细情况。
所述电极1是将比较电极和玻璃电极一体化而成的复合电极,通过浸渍在标准液L1或校正液中,从而将与其pH相应的电位差作为模拟输出进行输出。另外,该电极1具备温度补偿用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对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和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拆卸和安装该电极1。
在校正区,所述电极1通过第一电缆C1和温度输出用电缆而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所述第一电缆C1用于将电位差的模拟输出向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传输,所述温度输出用电缆将所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向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传输。所述电极1以与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连接的状态被浸渍在被调整为预定的pH的标准液L1中,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基于此时从该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模拟输出和温度来计算校正数据。
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是具备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A/D转换器等的所谓的计算机,通过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的程序,从而如图2所示,至少发挥作为校正数据计算部即校正系数计算部21的功能以及作为校正数据输出部即校正系数外部输出部22的功能。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包括第一NFC读写器RW1,构成为能够对NFC卡3进行校正数据等各种数据的读取或写入。
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介由所述A/D转换器将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和温度的模拟输出获取为数字输出,并基于各数字输出来计算作为校正数据的校正系数。该校正系数计算部21根据所述电极1分别浸在25℃的pH4和pH7的标准液L1中时的电位差来计算用于调整跨度和零点的校正系数a、b。理论上,在pH为1~13的情况下,指示值pH与电位差V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于玻璃电极的内部液使用pH7的液体,所以电极1在浸渍在pH7的标准液L1中的情况下输出的电位差V为零,并且在25℃下每1pH产生约59.2mV的电位差梯度。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计算用于对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的与上述理论值的偏离进行修正的校正系数a、b。换言之,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计算使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模拟电压与理论上的值一致所需的零点的偏移量即零点调整系数b、以及梯度的修正倍率即跨度调整系数a。
以下,参照图3所示的由于零点校正和跨度校正而引起的校准线的变化,来说明由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进行的运算。例如,考虑如通过(7、Vb)(4、Va)这2点的细虚线所表示的校正前的校准线所示,在所述电极1被浸渍在pH7的标准液L1中的情况下电位差也显示零以外的值,其梯度也从每1pH为59.2mV偏离的情况。首先,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计算所述电极1在浸渍在pH7的标准液L1中的状态下输出的电位差Vb作为零点校正系数b。即,通过对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模拟电位差的值加上零点调整系数b,从而如图3的粗虚线所表示的校准线所示,能够将所述电极1浸渍在pH7的被检测液L2或标准液L1时的输出处理为零。
然后,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根据所述电极1浸渍在例如pH4的标准液L1中时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梯度的修正倍率即跨度调整系数a。根据将所述电极1浸渍在pH4和pH7的标准液L1中的情况下的电位差Va和Vb,校正前的校准线的梯度为(Vb-Va)/(7-4),且理论上的梯度是59.2,因此,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将跨度调整系数a计算为a=(Vb-Va)/(3×59.2)。如果是根据这些零点调整系数b、跨度调整系数a对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模拟输出V进行修正后的电位差的值a(V-b),则变为图3中实线所示的校准线那样的大致和理论一样的输出,能够得到作为与真实值相近的值的指示值pH。应予说明,本例中基于利用pH4的标准液L1的校正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根据认为作为测定对象的被检测液L2所示出的pH的大小,利用其他的pH9等的标准液L1来进行跨度校正。另外,也可以不是基于2点的校正,而是进行基于更多点的校正。应予说明,在上述说明中,为了便于说明,仅说明了pH与模拟输出之间的关系,但是在实际的运算中,在上述的运算中也将温度的运算包含在内来计算。
所述校正系数外部输出部22介由所述第一NFC读写器RW1将由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计算出的校正系数a、b写入构成于所述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在所述NFC卡3接近所述第一NFC读写器RW1的情况下,所述校正系数外部输出部22确认存储于该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的校正数据是否发生错误等,在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中具有多个数据的情况下确认校正时间最新的校正数据。然后,在存储于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内的包括所述校正系数计算部21计算出的校正系数等的校正数据中存在校正时间比存储于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的校正时间新的校正数据的情况下进行写入。因此,所述电极1的校正历史储存在所述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中。
接下来,参照图4来说明所述测定装置100中配置于工厂内的各部分。
在工厂,已完成在校正区的校正作业的所述电极1在测定点被浸渍在工厂废水等被检测液L2中。另外,在工厂中设置有基于所述电极1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L2的指示值即pH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以及介于所述电极1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之间并对所述电极1的模拟输出进行转换的转换器5。应予说明,该转换器5相当于与不同于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在所述电极1与所述转换器5的输入侧之间连接有第二电缆C2,所述第二电缆C2是用于传输来自所述电极1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的同轴电缆。另外,在所述转换器5的输出侧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之间连接有第三电缆C3。此外,用于传送所述电极1的温度模拟输出的电缆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直接连接。所述电极1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和所述转换器5连接。应予说明,所述第二电缆C2和所述第三电缆C3的总长度与所述第一电缆C1相比非常长,例如是100m以上的长度。另一方面,所述第一电缆C1是几m左右的长度。
所述转换器5将从所述电极1输入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转换为基于校正系数进行了修正的状态并进行输出。如图4所示,该转换器5包括:作为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的第二NFC读写器RW2;校正系数获取部51,其是介由所述第二NFC读写器RW2从所述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获取校正系数a、b的校正数据获取部;以及输出转换部52,其基于校正系数a、b将从所述电极1输入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转换为另一个模拟输出。
所述校正系数获取部51通过利用个人计算机等执行程序而与所述第二NFC读写器RW2等设备协作,从而获取存储于所述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的校正数据即跨度调整系数a、零点调整系数b。即,在所述NFC卡3与所述第二NFC读写器RW2接触的情况下,所述校正系数获取部51读取最新的校正时间的校正数据,并存储跨度调整系数a、零点调整系数b。应予说明,关于校正数据,也可以仅具有一个并且经常进行替换。
所述输出转换部52具备DC/DC转换器,并在基于所述校正系数而对被输入的模拟电压偏移预定量之后,以预定的倍率进行放大而向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输出。更具体来说,所述输出转换部52构成为使从所述电极1输入的模拟电压偏移零点调整系数b所示的电压量,并以使偏移后的电压进一步成为与跨度调整系数a相同的a倍的方式对电压进行放大。即,通过所述校正系数获取部51根据从所述NFC卡3内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获取到的校正系数a、b来适当地变更设定,从而改变偏移量和/或放大率。通过这样做,即使来自所述电极1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有图3中的细虚线所示的校正前的校准线那样的输出特性,从所述转换器5输出的模拟输出的特性也会变得具有与图3的粗实线所示的校正后的校准线相同的输出特性。因此,从所述转换器5输出与被检测液L2的真实的pH对应而与理论大致相同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
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是具备CPU、存储器、输入输出单元、A/D转换器等的所谓的计算机,通过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的程序,从而如图4所示,至少发挥作为理论数据存储部即理论系数存储部41的功能、作为指示值计算部即pH计算部42的功能、以及作为pH输出部43的功能。应予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未设置NFC读写器RW,被构成为不进行向该测定用装置主体4内的校正数据的读取、存储,而是直接以初始值进行运算。
所述理论系数存储部41存储表示所述电极1在预定状态下输出的模拟输出与指示值之间的理论公式的理论数据。在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理论系数存储部41存储有例如各温度下的每1pH的电位差的梯度、和/或pH7时的电位差,作为用于将电位差转换为作为指示值的pH的理论转换系数。
所述pH计算部42基于存储于所述理论系数存储部41的各温度下的转换系数、介由所述A/D转换器获取到的被检测液L2的温度和从所述转换器5输出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指示值pH。即,所述pH计算部42对从所述转换器5输入的电位差的值乘以针对被检测液L2的每个温度而设定的转换系数来转换为pH。
所述pH输出部43将由所述pH计算部42依次计算出的指示值pH显示在例如所述显示器上。
参照图5的流程图来说明利用这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进行的校正方法和测定方法。
首先,操作者将在工厂中使用的预定的所述电极1经由所述第一电缆C1而连接于在校正区内的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步骤S1)。
接下来,操作者将电极1浸渍在pH7的标准液L1中。然后,操作者将所述电极1当前处于浸渍在pH7的标准液L1中的状态的情况输入给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步骤S2)。
如果操作者输入的是pH7的标准液L1,则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自动地开始用于计算零点调整系数的动作,并将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作为用于零点调整的校正系数即零点调整系数b存储在存储器中(步骤S3)。
在存储了零点调整系数b后,操作者将所述电极1浸渍在pH7以外的例如pH4的标准液L1中,并将所述电极1当前处于浸渍在pH4的标准液L1中的状态的情况输入给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步骤S4)。
如果操作者输入的是pH4的标准液L1,则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内自动地开始用于计算跨度调整系数的动作,并基于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和零点调整系数b来计算跨度调整系数a,并将其值存储在存储器中(步骤S5)。
接下来,操作者使与所述电极1相关联的NFC卡3向设置于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的第一读写器RW1接近(步骤S6)。
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对构成于所述NFC卡3内的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写入并存储作为校正系数的零点调整系数b和跨度调整系数a(步骤S7)。
如果完成在校正区的校正作业和校正系数向所述NFC卡3的写入,则操作者为了开始在工厂的测定而将所述电极1从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拆下,将电位差的输出端子经由第二电缆C2与位于工厂内的所述转换器5连接,并为了将温度输出输入到所述测定装置100主体而将温度输出直接与所述测定装置100主体连接(步骤S8)。
另外,操作者使所述NFC卡3接近设置于所述转换器5的第二NFC读写器RW2(步骤S9)。
所述转换器5获取存储于所述NFC卡3内的零点调整系数b和跨度调整系数a,并对被输入的模拟电压的偏移量和放大率进行变更、设定(步骤S10)。
如果操作者将所述电极1浸渍在废水等被检测液L2中,则所述转换器5将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进行转换而向所述测定装置100用主体输出(步骤S11)。此时,从所述转换器5输出的电位差被输出为与相对于被检测液L2的pH在理论上应输出的电位差大致相同的电位差。
最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基于从所述电极1得到的温度和从所述转换器5输入的电位差,以无修正的方式(使用初始值(a=1、b=0))来计算并显示被检测液L2的指示值即pH(步骤S12)。
这样,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包括用于将计算出的校正系数向外部输出的所述校正系数外部输出部22,并且构成为校正系数被存储于与所述电极1、所述第一电缆C1、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分体的所述NFC卡3内,因此,能够用设置于实验室等环境完备的校正区的所述校正用主体进行校正作业,并仅将得到的校正系数使用于位于工厂的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
此外,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设定于所述NFC卡3内的存储器的预定区域,由于不存储于所述电极1内的存储器等,因此不需要为了读取被存储的校正系数而用供电和/或信号读取用的电缆将所述电极1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或所述转换器5之间连接。另外,能够通过NFC读写器RW简单地构成为了进行读取所需的供电功能和/或信号读取功能,因此,不需要像以往那样将电极1与装置主体之间的电缆替换为能够读取校正系数等校正数据的特殊的电缆。
因此,如果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则能够直接使用工厂中已设置的以往以来的布线,即使不进行大幅的设备更新也能大幅降低校正作业的工时,能够容易地使作为指示值的pH接近真实值。此外,不需要为了在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之间交换校正系数而像以往那样准备不仅能够模拟输出还能够进行从存储器的数字输出的特别的电极。因此,如果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则还能够直接使用只能够进行与现有的指示值相应的模拟输出的、现有的各种电极。另外,通过使用所述转换器5,从而对于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不需要在现有的装置主体上施加任何修改或变更。因此,对于与第二装置主体对应的现有的各种装置主体,也能够用于构成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
此外,所述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构成于所述NFC卡3内,防水性好,因此,即使在与被检测液L2和/或标准液L1那样的液体接触的可能性高的电极1的附近使用,也不易发生溅到液体等而导致短路并丢失存储数据等情况。
接下来,参照图6和图7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应予说明,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
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的在工厂中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未设置所述转换器5,所述电极1与测定用装置主体4直接连接。此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的电极1的结构也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不使用第一实施方式的NFC卡3,取而代之,在电极1的壳体内设置有非接触型IC芯片。设置于该电极1的壳体内的NFC芯片(非接触型IC芯片)发挥作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的功能。例如,在将电极1与位于校正区的校正用装置主体2连接的状态下进行构成作业,然后,将电极1从校正用装置主体2拆下,使电极1的NFC芯片内置部分与第一NFC读写器RW1接近。这样,校正系数等校正数据被写入并存储在构成于电极1内的校正系数外部存储部31。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具备第二NFC读写器RW2,使得该测定用装置主体4本身能够获取位于电极1的壳体内的NFC芯片内所存储的校正系数。即,在现场进行测定之前,使用者使电极1的NFC芯片部分接近测定用装置主体4的第二NFC读写器RW2而使校正数据存储于测定用装置主体4。然后,将电极1与测定用装置主体4连接,并进行测定。
更具体来说,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如图7所示,除了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所包括的理论系数存储部41、pH计算部42、pH输出部43以外,还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所述转换器5所包括的校正系数获取部51。第二实施方式的校正系数获取部51也构成为在电极1内的NFC芯片接近所述第二NFC读写器RW2时获取最新的校正数据。另外,所述pH计算部42不仅基于理论系数和来自所述电极1的电位差的模拟输出来计算pH,还基于校正系数a、b来计算pH。更具体来说,所述pH计算部42基于从所述电极1输出的电位差和理论系数来计算修正前的pH,并根据校正系数进行修正运算来计算出更接近真实值的修正后的pH。
这样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也能够在校正区进行校正作业,并仅将在校正区得到的校正系数在工厂等现场进行利用,从而计算出更准确的pH。另外,由于从由电极1内的NFC芯片构成的校正系数部存储部31读取校正数据,因此,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对于将所述电极1与所述测定装置100主体之间连接的电缆,只要能够进行电位差的信号的交换即可,不需要为了供电和/或新的信号的读取而变更成其他的特殊的电缆。因此,第二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也能够在抑制设备的更新成本的同时,无需在现场进行校正作业,利用在环境完备的校正区进行校正所得到的校正系数进行准确的pH的测定。
接下来,参照图8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应予说明,对于与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对应的部件,标记相同的符号。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包括能够与电极1连接的3种装置主体。
第一装置主体2是台式的,设想主要在实验室内使用。该第一装置主体2包括在壳体外连接的第一非接触型IC读写器即第一NFC读写器RW1。该第一装置主体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与浸在标准液中的状态的电极1连接,计算校正数据,并介由所述第一NFC读写器RW1写入NFC卡3内的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31。
第二装置主体4是固定式的,主要固定于工厂内。在位于与该第二装置主体4分离的位置的废水等被检测液的测定点,所述电极1以被浸渍的状态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4连接而被使用。另外,第二装置主体4包括内置于壳体内的第二非接触型IC读写器即第二NFC读写器RW2,并构成为介由该第二NFC读写器RW2而如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读取所述NFC卡3内的校正数据,并用于指示值的修正运算。
第三装置主体6是便携式的,主要用于在河流等野外测定被检测液的特性。该第三装置主体6在内部内置有非接触IC芯片即NFC芯片CP,使该NFC芯片CP内存储校正数据。另外,所述NFC芯片CP不仅能够存储校正数据,还能够通过使第三装置主体6本身接近第一装置主体2、第二装置主体4所包括的第一NFC读写器RW1或第二NFC读写器RW2,从而获取其他装置主体中存储的校正数据,或者将第三装置主体6中存储的校正数据向其他装置主体输出。此外,该第三装置主体6还包括第三非接触IC读写器即第三NFC读写器RW3,以能够对NFC卡3进行校正数据的读取或写入。此外,该第三装置主体6不仅能够进行测定,还能够利用标准液通过校正作业来计算校正数据。关于用于计算该校正数据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装置主体2中说明的事项大致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下面,说明与在这样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的装置主体之间的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相关的动作。首先,操作者将浸渍在标准液中的电极1与配置于实验室的第一装置主体2连接并进行校正作业。然后,操作者介由第一NFC读写器RW1向NFC卡3内输出并存储得到的校正数据。
接下来,操作者通过使NFC卡3接近第二装置主体4或第三装置主体6的第二NFC读写器RW2、第三NFC读写器RW3来存储校正数据。
另外,在将电极1与便携式的第三装置主体6连接而反复测定之后,利用例如该第三装置主体6进行校正作业,进而将该电极1与第二装置主体4连接使用的情况下,在将所述第三装置主体6的内置有NFC芯片CP的部分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4的第二NFC读写器RW2接近而不介由NFC卡3地覆盖新的校正数据之后进行使用。
这样,第三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对于通过用某装置主体实施的校正作业而得到的电极1的校正数据,也能够无需在其他装置主体中设置特殊的布线等,而简单地共用。另外,即使不介由NFC卡3,也能够仅通过直接使便携式的第三装置主体6向第一装置主体2或第二装置主体4接近而存储校正数据,容易经常在各装置主体之间共用最新的校正数据。应予说明,第三装置主体6不限于图示的装置主体,也能够利用具备运算能力和NFC等近距离无线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终端等来构成。
接下来,参照图9来说明在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中使用的电极1。
第四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例如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包括:设置于校正区的校正用装置主体2、设置于工厂的测定用装置主体4、以及所述校正用装置主体2和所述测定用装置主体4共同使用的一个电极1。另一方面,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中,用于在物理上管理存储有包含电极1的校正系数等在内的校正数据的NFC卡3的结构与第一至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即,所述NFC卡3构成为与以可拆装的方式卡合于电极1的卡合部件成为一体。更具体来说,如图9所示,NFC卡3构成为与作为覆盖电极1的传感器部11的卡合部件的盖部12成为一体。
所述盖部12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不用于电极1的校正或测定,而是在例如搬运的情况下如图9的(a)所示,为了保护传感器部12而安装于形成有电极1的传感器部11的前端部。所述盖部12是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内侧周面形成有内螺纹,并通过与形成于电极1的前端部的外螺纹螺合而被安装。形成为圆板状的NFC卡3通过例如粘接剂等固定于所述盖部12的外侧顶面,使该NFC卡3本身构成盖部12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在校正区或工厂将电极1浸在校正液L1或被检测液L2中时,如图9的(b)所示,盖部12从所述电极1拆下。
如果是这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测定装置100和所述电极1,则能够将存储有校正数据的NFC卡3与对应的电极1在物理上作为一对来管理,能够防止在将电极1在例如校正区与工厂之间搬运时错误地使用其他电极的校正数据的情况。另外,在这样搬运时,使电极1与NFC卡3成为一体,并在校正或测定时需要进行校正数据的存储或发送的情况下,仅使从电极1拆下的盖部12接近NFC读写器RW1、RW2即可。
下面说明其他的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测定装置不限于在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那样输出pH作为指示值的测定装置,也可以是输出离子浓度、ORP、电导率、溶解氧、浊度、荧光DO、温度等的需要定期地校正的测定装置。
在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由校正用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能够在转换器或测定用装置主体中使用而将校正数据存储在NFC卡中,但也可以存储于例如NFC卡以外的可携带的存储介质中。例如在闪速存储器和/或接触型的IC卡的预定区域内构成校正数据存储部且能够进行校正数据的发送和接收即可。即,只要存储介质不通过将电极与测定用装置主体之间连接的电缆进行供电和信号读取,也能够获取校正数据即可。另外,NFC卡不限于Felica,也可以是MIFARE(注册商标)等国际标准中规定的其他方式、规格。
在各实施方式中,通过在一个NFC卡中依次写入一个电极的校正数据从而保留校正历史,但也可以利用例如一个NFC卡来存储多个电极的校正数据。在该情况下,使各电极的标识符与校正数据成对,针对每个在测定用装置主体上连接的电极自动地读取对应的校正数据并进行利用即可。
作为校正数据的一例,说明了存储校正系数的情况,但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将电极浸渍在标准液中时的电位差本身作为校正数据存储于校正数据存储部,在测定用装置主体内获取被存储的在校正时得到的一个或多个输出,在该测定用装置主体内计算校正系数等,并用于指示值的计算。
关于校正系数,可以是对所述电极的模拟输出本身进行转换的系数,也可以是用于对标准的校准线的公式进行转换的系数。在各实施方式中,以校正系数这种数值的形式存储于校正数据存储部中,但也可以以例如处理公式或代码的形式来存储。
校正用装置主体和测定用装置主体也可以经由无线网络或云来发送和接收校正数据。即,构成为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通过网络向校正用装置主体外将校正数据发送到外部,校正数据获取部经由网络来接收从校正用装置主体输出的校正数据即可。在该情况下,也不需要对连接电极与各装置主体的电缆进行新的更新。
应予说明,在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向在工厂使用的第二装置主体转移校正数据的情况,但第二装置主体也可以不在工厂使用,而在野外,在环境水或废水等进行测定的现场使用。另外,第三装置主体也可以作为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中的校正用装置主体、或测定用装置主体来使用。即,第三装置主体不限于便携式,也可以作为固定式来使用。在将第三装置主体作为固定式来使用的情况下,第三装置主体也可以不具备非接触型IC芯片。在电极内设置非接触型IC芯片的情况下,优选设置在不被被检测液浸渍的基端侧,但如果能够充分实施防水处理等,也可以设置于除了实施方式中图示的场所以外的场所。即,电极的壳体的概念是不限于基端侧的盖部部分,也包含由玻璃形成的部分。
对于存储校正数据的非接触型IC卡,不限于与用于保护电极的盖部一体化的结构,也可以是与以可拆装的方式卡合于其他电极的卡合部件一体化的结构。例如,非接触型IC卡也可以不与用于保护传感器部的盖部一体化,而是与端子部的保护罩一体化。另外,卡合部件不限于通过螺纹而固定于电极,例如也可以插入到电极或卡止于电极。
此外,只要不违反本发明的主旨,可以进行各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和/或变形。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在不同于测定现场的另一个场所进行校正作业且可以不进行大幅度的设备更新的测定装置。
Claims (13)
1.一种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
第一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被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以及
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其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并存储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具备将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的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
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构成为将校正数据存储于非接触型IC卡内的存储器上的存储区域,
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还具备第一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第一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介由所述第一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而将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向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写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以及
转换器,其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二电缆与所述电极连接,并且经由第三电缆与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连接,将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转换为另一个模拟输出并向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输出,
所述转换器具备:
校正数据获取部,其获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以及
输出转换部,其基于由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获取到的校正数据而至少对倍率进行设定,
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
理论数据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电极在预定状态下输出的模拟输出与指示值之间的理论公式的理论数据;以及
指示值计算部,其基于所述理论数据和由所述转换器转换得到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换器还具备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来读取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二电缆与被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
校正数据获取部,其获取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
理论数据存储部,其存储表示所述电极在预定状态下输出的模拟输出与指示值之间的理论公式的理论数据;以及
指示值计算部,其基于理论数据、校正数据、所述电极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装置主体还具备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所述校正数据获取部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来读取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存储一个所述电极的校正历史。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将多个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与表示各电极的标识符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9.一种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
将以可拆装的方式经由第一电缆与第一装置主体连接的电极浸渍在标准液中;
使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
将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的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以及
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该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
10.一种测定装置用程序,其特征在于,
用于具备电极、第一装置主体和存储器的测定装置,所述电极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经由第一电缆与被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以可拆装的方式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所述存储器在所述电极、所述第一装置主体和所述第一电缆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
所述测定装置用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如下功能:
作为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的功能,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在所述存储器上设定有存储区域,并存储由所述第一装置主体计算出的校正数据;
作为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的功能,所述校正数据外部输出部将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向外部输出到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以及
将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中存储的校正数据从所述校正数据外部存储部向不同于所述第一装置主体的另一个装置主体或与所述另一个装置主体连接的设备发送的功能。
11.一种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极,其被浸渍在标准液或被检测液中;以及
第三装置主体,其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所述电极连接,基于从浸渍在标准液中的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或者基于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所述第三装置主体或所述电极具备内置于壳体内且存储所述电极的校正数据的非接触型IC芯片。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装置主体以可拆装的方式与浸渍在被检测液中的所述电极连接,并基于从所述电极输出的模拟输出来计算被检测液的指示值,
所述第二装置主体具备:
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以及
校正数据获取部,其介由所述第二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从所述第三装置主体的所述非接触型IC芯片读取校正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测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非接触型IC卡,所述非接触型IC卡在所述电极和所述第三装置的外侧作为分体设置,并存储校正数据,
所述第三装置主体具备第三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
所述测定装置构成为介由所述第三非接触型IC卡读写器将所述非接触型IC卡中所存储的校正数据存储于所述非接触型IC芯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247266 | 2016-12-20 | ||
JP2016247266 | 2016-12-20 | ||
JP2017052459 | 2017-03-17 | ||
JP2017-052459 | 2017-03-17 | ||
PCT/JP2017/044411 WO2018116887A1 (ja) | 2016-12-20 | 2017-12-11 | 測定装置、校正方法、及び、測定装置用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50186A true CN110050186A (zh) | 2019-07-23 |
Family
ID=626269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75410.4A Pending CN110050186A (zh) | 2016-12-20 | 2017-12-11 | 测定装置、校正方法和测定装置用程序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WO2018116887A1 (zh) |
CN (1) | CN110050186A (zh) |
WO (1) | WO201811688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25198A (zh) * | 2023-02-14 | 2023-03-21 | 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点校准算法的pH计校准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51729A (ja) * | 2008-12-26 | 2010-07-08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計測システム |
JP2012078109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グルコース濃度測定器システム、グルコースセンサチップ格納ケース、グルコースセンサチップ携行ケース、グルコース濃度測定メータ |
CN102597757A (zh) * | 2009-09-18 | 2012-07-18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分析装置 |
CN103282770A (zh) * | 2011-01-07 | 2013-09-04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质量分析装置、分析法和校准试样 |
CN104050432A (zh) * | 2013-03-13 | 2014-09-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读取器、检测方法、检测电路及其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394411B2 (ja) * | 2003-10-10 | 2010-01-06 | 東亜ディーケーケー株式会社 | 計測装置 |
US8101062B2 (en) * | 2007-07-26 | 2012-01-24 | Nipro Diagnostics, Inc. | System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analyte concentration using time resolved amperometry |
-
2017
- 2017-12-11 CN CN201780075410.4A patent/CN110050186A/zh active Pending
- 2017-12-11 WO PCT/JP2017/044411 patent/WO201811688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12-11 JP JP2018557685A patent/JPWO2018116887A1/ja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0151729A (ja) * | 2008-12-26 | 2010-07-08 | Yokogawa Electric Corp | 計測システム |
CN102597757A (zh) * | 2009-09-18 | 2012-07-18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自动分析装置 |
JP2012078109A (ja) * | 2010-09-30 | 2012-04-19 |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 グルコース濃度測定器システム、グルコースセンサチップ格納ケース、グルコースセンサチップ携行ケース、グルコース濃度測定メータ |
CN103282770A (zh) * | 2011-01-07 | 2013-09-04 |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 质量分析装置、分析法和校准试样 |
CN104050432A (zh) * | 2013-03-13 | 2014-09-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非接触式集成电路读取器、检测方法、检测电路及其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25198A (zh) * | 2023-02-14 | 2023-03-21 | 深圳天溯计量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多点校准算法的pH计校准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8116887A1 (ja) | 2019-10-24 |
WO2018116887A1 (ja) | 2018-06-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793450B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sensor accuracy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3558453B (zh) | 多电源供电直购电客户最大需量采集系统 | |
Gandra et al. | A low‐cost, versatile data logging system for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 |
CN103261862A (zh) | 使用多个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测量校正 | |
JP6166857B2 (ja) | 温度計の校正データの生成方法、校正データを格納した記憶装置、及びこの方法を採用した温度計 | |
CN105940420A (zh) | 用于监控和追踪需要待保持特定值的货物调度和运输的数据记录系统和用于实现该监控和追踪的方法 | |
CN103063321B (zh) | 一种铂电阻测温装置及其测温方法 | |
CN102288274A (zh) | 一种校准块和电子秤及自动校准方法 | |
EP3504522B1 (en) | Split electronic volume corrector (evc) | |
CN110050186A (zh) | 测定装置、校正方法和测定装置用程序 | |
TW201331736A (zh) | 溫溼度監控整合裝置 | |
CN108827527A (zh) | 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压力表精度测量系统 | |
CN103234617A (zh) | 一种遥控温补数码称重器及其温补方法 | |
KR20160120001A (ko) | 단말기와 연동되는 물리량 측정 장치 | |
CN204301792U (zh) | 动物高精度饮水记录系统 | |
CN205691245U (zh) | 一种无线校准的智能温度变送器 | |
CN203732198U (zh) | 一种压力变送器 | |
CN213688470U (zh) | 一种新型温湿度传感器 | |
CN205691238U (zh) | 一种非接触式红外测温仪 | |
CN201429474Y (zh) | 基于profibus-pa总线通信协议的温度变送器 | |
CN202471749U (zh) | 测风仪 | |
CN103110409B (zh) | 电子体温计 | |
CN111982208A (zh) | 一种提高时钟精度的电路及时钟 | |
CN104729714A (zh) | 基于安卓手机平台的点检仪装置 | |
CN105203215A (zh) | 一种测温界面的显示方法及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