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47388B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47388B CN110047388B CN201910472817.1A CN201910472817A CN110047388B CN 110047388 B CN110047388 B CN 110047388B CN 201910472817 A CN201910472817 A CN 201910472817A CN 110047388 B CN110047388 B CN 11004738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display
- deformable
- display state
- display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具有相邻分布的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可形变层以及器件层。第一基板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可形变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可形变层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器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且覆盖第二显示区域及至少部分可形变层,器件层内部形成有多个像素,其中,显示面板设有沿垂直于内表面的方向上,至少贯穿可形变层以及器件层的通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实现更高的屏占比,更合理地实现显示装置中感光组件与显示面板的集成,提高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高屏占比是智能终端设备的最新发展方向。为了提高屏占比,终端设备正面的多种传感器需要进行更合理的布局。目前指纹识别、听筒等器件已经能够较好地集成到显示面板的下方,但是终端设备的前置摄像头的位置设计不能较好地解决。
目前为实现更高的屏占比,前置摄像头的布局方式有通过机械伸缩机构带动摄像头潜入终端设备壳体内或伸出终端设备壳体外、采用外挂式的模块化摄像头等方式。然而上述现有的这些方式会增加多余机械动作,使用时便利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实现高的屏占比,更合理地实现显示装置中感光组件与显示面板的集成,提高使用便利性。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可形变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上,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域,可形变层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第一尺寸为平行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的尺寸;以及器件层,设置在第一基板内表面,且覆盖第二显示区域及至少部分可形变层,器件层内部形成有多个像素;其中,显示面板设有沿垂直于内表面的方向上,至少贯穿可形变层以及器件层的通孔。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在第一显示状态,可形变层的第一尺寸为原始尺寸,通孔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器件层内像素之间的间距;在第二显示状态,可形变层的第一尺寸为形变尺寸,通孔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状态下通孔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形变层为压电膜层;可选的,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可形变层接地或电压为零、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可形变层通电。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形变层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内轮廓为通孔的边界;其中,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外轮廓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外轮廓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大小相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外轮廓与内轮廓的距离小于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外轮廓与内轮廓的距离。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可形变层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内轮廓为通孔的边界;可形变层包括多个可形变单元,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多个可形变单元相互接触使得可形变层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连续,每个可形变单元能够独立形变;可选的,在第二显示状态下,多个可形变单元相互分离使得可形变层的外轮廓以及内轮廓非连续。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在第一显示区域内,贯穿可形变层以及器件层的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沿平行于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间隔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器件层具有覆盖可形变层的第一器件层单元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器件层单元,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以及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像素分别具有显示状态和非显示状态;在第一显示状态,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以及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像素分别为显示状态;在第二显示状态,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的像素为非显示状态,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像素为显示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器件层包括驱动膜层以及发光膜层,驱动膜层位于可形变层上,发光膜层位于驱动膜层上;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基板,位于器件层上。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为根据前述任一项的显示面板;至少一个感光组件,设置于第一基板的外表面的一侧且至少对应第一显示区域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可形变层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可形变层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在第一基板的内表面、对应第一显示区域设置能够发生形变的可形变层,并将器件层覆盖第二显示区域以及至少部分的可形变层设置,以使器件层能够随着可形变层的形变产生同步形变,通过在显示面板设有至少贯穿可形变层和器件层的通孔,以使外部光线能够通过通孔进入显示面板,当可形变层发生形变时,能够带动器件层发生同步形变,进而改变通孔的尺寸,在通孔的尺寸发生变化时,能够改变经由通孔透过第一基板的光透过量。
当该显示面板应用在显示装置时,显示装置包括感光组件,感光组件工作时,能够接收光线并生成图像,通过可形变层带动通孔尺寸的变化,以改变经由通孔透过第一基板到达感光组件的光透过量,以使感光组件接收光线并生成图像。感光组件不工作时,第一显示区域和第二显示区域均可用于显示静态或动态画面。通过设置可形变层,使得感光组件不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上即可接收光线并生成图像,避免感光组件占用显示面板的面积,便于提高屏占比。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图1中AA向、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3示出图1中AA向、显示面板在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一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二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6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图6中BB向、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8示出图6中BB向、显示面板在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9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一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10示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二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图11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图11中CC向、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13示出图11中CC向、显示装置在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
100-显示装置;
1-显示面板;10-可形变层;11-外轮廓;12-内轮廓;13-可形变单元;20-器件层;21-发光膜层;22-驱动膜层;23-第一器件层单元;24-第二器件层单元;30-第一基板;31-内表面;32-外表面;40-第二基板;50-第一显示区域;60-第二显示区域;70、71-通孔;
2-感光组件;
M-第一显示状态;
N-第二显示状态;
L-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应当理解,在描述部件的结构时,当将一层、一个区域称为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上方”时,可以指直接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上面,或者在其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之间还包含其它的层或区域。并且,如果将部件翻转,该一层、一个区域将位于另一层、另一个区域“下面”或“下方”。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图1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分别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1中AA线示出图2和图3中截面图的截取位置。其中,图2和图3中还示出了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图,为清楚示出各层结构的连接关系,上述示意图将部分绝缘层隐藏绘示。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50及第二显示区域60,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基板30、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
第一基板30包括相背的内表面31和外表面32。可形变层10设置在第一基板30的内表面31上、且位于第一显示区域50,可形变层10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第一尺寸为平行于第一基板20表面的方向的尺寸。器件层20设置在第一基板30的内表面31、且覆盖第二显示区域60及至少部分可形变层10设置,器件层20内部形成有多个像素。其中,显示面板1设有沿垂直于内表面31的方向上,至少贯穿可形变层10以及器件层20的通孔70。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可形变层10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能够发生形变,以使可形变层10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在第一基板30的内表面31、对应第一显示区域50设置能够发生形变的可形变层10,并将器件层20覆盖第二显示区域60以及至少部分的可形变层10设置,以使器件层20能够随着可形变层10的形变产生同步形变,通过在显示面板1设有至少贯穿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的通孔70,以使外部光线L能够通过通孔70进入显示面板1,当可形变层10发生形变时,能够带动器件层20发生同步形变,进而改变通孔70的尺寸,在通孔70的尺寸发生变化时,能够改变经由通孔70透过第一基板30的光透过量。
当该显示面板1应用在显示装置100时,显示装置100包括感光组件2,感光组件2能够接收光线L并生成图像,通过可形变层10带动通孔70尺寸的变化,以改变经由通孔70透过第一基板30到达感光组件2的光透过量,以使感光组件2接收光线L并生成图像。通过设置可形变层10,使得感光组件2不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1上即可接收光线L并生成图像,避免感光组件2占用显示面板1的面积,便于提高品屏占比。
其中,第一基板30为衬底基板,第一基板30可以是玻璃,也可以是聚酰亚胺(polyimide,PI)薄膜等聚合物衬底或者包含PI等聚合物材料的衬底。第一基板30可以是柔性的,使得显示面板1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可选的,显示面板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显示区域50内,贯穿可形变层10以及器件层20的通孔7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孔70沿平行于第一基板30表面的方向间隔设置。通过设置多个通孔70,可以使外部光线L能够通过每个通孔70透过显示面板1,提高光透过通孔的透过量,当该显示面板1应用在显示装置100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设置多个感光组件2,提高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器件层20的上方还设置有第二基板40,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相对设置,在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之间设置封装层,封装层环绕器件层20设置,通过封装层将器件层20封装在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之间,以得到显示面板1。其中,第二基板可以为玻璃盖板或柔性盖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30和可形变层10、可形变层10与器件层20之间还可以设置缓冲层,此时,设置在显示面板1上的通孔70贯穿缓冲层。缓冲层可以是氧化物层或氮化物层,例如是氮化硅或碳化硅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的第一显示区域50能够允许光线L透过,当显示面板1应用在显示装置100时,第一显示区域50对应于显示装置100上的感光组件2设置。具体的,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第一基板30具有第一透光区,第二基板40具有第二透光区,其中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相对设置,至少部分的第一透光区和第二透光区位于显示面板1的第一显示区域50内。通过在第二基板40设置第二透光区,以使外部光线L能够透过第二基板40的第二透光区进入显示面板1内部,通过在第一基板30上设置第一透光区,以使进入显示面板1内部的光线L能够透过第一基板30,便于感光组件2的感应和接收透过第一基板30的光线L。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具有第一显示状态M和第二显示状态N,在第一显示状态M时,位于第一显示区域50的器件层20中的像素正常显示,在第二显示状态N时,位于第一显示区域50的器件层20中的像素处于非显示状态。第一显示区域50能够在第一显示状态M和第二显示状态N之间进行稳定的切换。
请参考图2和图3,在第一显示状态M,可形变层10未发生形变,可形变层10的第一尺寸为原始尺寸,通孔70的尺寸小于或等于器件层20内多个像素之间的间距尺寸,使得在第一显示状态M下的多个像素能够正常发光,处于显示状态。在第二显示状态N,可形变层10发生形变,可形变层10的第一尺寸为形变尺寸,通孔70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状态M下通孔70的尺寸,以使第二显示状态N下透过通孔70的光通过量大于第一显示状态M下透过通孔70的光通过量,进而增多透过第一基板30的光通过量。同时,为保证第二显示状态N下的光通过量,此状态时第一显示区域的多个像素处于非显示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在第一基板30上投影与第一显示区域50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重合,通过合理设置可形变层10的尺寸参数与第一显示区域50的位置,以使穿过可形变层10的通孔71且透过第一显示区域50的光通过量最多,提高光线L的利用率。当显示面板1应用在显示装置100时,穿过通孔71的光线L能够更有效的透过第一显示区域50被感光组件2接收。可形变层10沿其厚度方向设置有通孔71,可形变层10能够产生形变,通过在可形变层10上设置通孔71,以使外部光线L通过。当可形变层10发生形变时使得通孔71发生形变,进而改变通孔71的尺寸,通过通孔71尺寸的变化以改变通过通孔71的光通过量。
具体的,当可形变层10的第一尺寸由原始尺寸转换为形变尺寸时,可形变层10发生形变,覆盖至少部分可形变层10的器件层20随着可形变层10做同步形变,器件层20中的像素沿着形变的方向做同步移动。
可选的,可形变层10在能够发生形变的同时,也能够恢复初始形状,以便于显示面板1显示的稳定性。可形变层10为连续的层结构,通过图案化形成在第一基板30上,可形变层10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形状为圆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状,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为压电膜层。压电膜层能够与电场断开或耦合,也可以与磁场断开或耦合,以下以可形变层10与电场断开或耦合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在第一显示状态M下,可形变层10接地或电压为零、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可形变层10通电。当对可形变层10未施加电场或可形变层10与电场断开时,可形变层10接地或电压为零;当对可形变层10通电时,可形变层10可与电场耦合。可形变层10通过与电场耦合或断开,以实现第一显示区域50的第一显示状态M和第二显示状态N的转换。通过将可形变层10设置为能够与电场耦合或断开的压电膜层,使得可形变层10具有稳定的可变形能力,且可以提高多次变形量的均匀度,同时可形变层10在与电场断开时能够恢复原始尺寸状态,提高了显示面板1的显示稳定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可以为压电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通过聚偏氟乙烯(Polyvinylidene Fluoride,PVDF)、锆钛酸铅、铌镁锆钛酸铅等材料制成。
利用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以使可形变层10产生形变。具体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初始状态时,可形变层10中的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中心重合,当受到外力作用发生形变时,可形变层10中正离子和负离子两端移动,此时正离子和负离子的中心不再重合,导致可形变层10发生极化,以使可形变层10的两端产生电场。反之,在可形变层10极化方向施加外电场时,可形变层10内部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发生位移导致可形变层10变形。当外电场撤去时,可形变层10恢复原始尺寸状态。
图4和图5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俯视图。
请参考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具有外轮廓11和内轮廓12,内轮廓12为通孔的边界,其中,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外轮廓11在内表面31上的正投影,与在第一显示状态下外轮廓在内表面上的正投影大小相同。其中,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对应于可形变层10在平行于内表面31的表面内的轮廓,内轮廓12对应于通孔71在平行于内表面31的表面内的边界。
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与设置在第二显示区域60器件层20接触设置,在平行于内表面31的方向上,器件层20对外轮廓11的形变起限制作用,以使外轮廓11在内表面31上的投影在第二显示状态N和第一显示状态M下的正投影大小相同,以避免在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产生靠近第二显示区域60的形变,提高第二显示区域60的显示的稳定性。
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内轮廓12与外轮廓11的距离小于在第一显示状态M下内轮廓12与外轮廓11的距离。通过对可形变层10施加外部电场,使得可形变层10中靠近通孔71的电荷向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移动,使得内轮廓12与外轮廓11之间的距离增大,以使设置在可形变层10中的通孔71的尺寸增大,从而增加通过通孔71的光通过量。
进一步的,器件层20具有覆盖可形变层10的第一器件层单元23以及位于第二显示区域60的第二器件层单元24,第一器件层单元23内部以及第二器件层单元24内部的像素分别具有显示状态和非显示状态;在第一显示状态M,第一器件层单元23内部以及第二器件层单元24内部的像素分别为显示状态;在第二显示状态N,第一器件层单元23内部的像素为非显示状态,第二器件层单元24内部的像素为显示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器件层单元23和第二器件层单元24一体形成在第一基板30上,其中,第一器件层单元23在其自身厚度方向设置有通孔70,该通孔70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与可形变层10的通孔71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重合,使得光线L在通孔70、71中的传输空间一致,避免在通孔70、71内光线L产生反射,减少光通过量。第二器件层单元24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环绕可形变层10在第一基板30上的投影,使得第二器件层单元24对可形变层10的形变起限制作用,以避免在可形变层10产生靠近第二器件层单元24的形变,提高第二器件层单元24的显示的稳定性,使得第二器件层单元24中的像素在第一显示状态M和第二显示状态N时始终处于稳定的显示状态。
器件层20包括驱动膜层22以及发光膜层21,驱动膜层22位于可形变层10上,发光膜层21位于驱动膜层22上。
发光膜层21中包括多个像素,驱动膜层22中包括驱动像素的多个信号线、以及多个功能元件。其中驱动膜层22的多个信号线包括有扫描线、数据线以及电源线,多个功能元件至少包括开关晶体管、驱动晶体管以及存储电容。上述多个信号线通过上述多个功能元件连接至位于发光膜层21中的多个像素,从而驱动该像素发光。
扫描线、数据线、电源线分别可以是导体材料制成,例如是金属或氧化铟锡(IndiumTinOxide,ITO)制成。其中,上述不同部件可以采用不同的导电材料制成,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扫描线、电源线采用钼材料制成,数据线可以采用钛、铝等材料制成。
请参阅图6,图6示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具有相邻分布的第一显示区域50及第二显示区域60,显示面板1包括第一基板30、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其中第一基板30、器件层20的结构与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基板30和器件层20的结构相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具有外轮廓11和内轮廓12,内轮廓12为通孔71的边界;可形变层10包括多个可形变单元13,在第一显示状态M下,多个可形变单元13相互接触使得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以及内轮廓12连续,每个可形变单元13能够独立形变;可选的,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多个可形变单元13相互分离使得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以及内轮廓12非连续。其中,第二显示状态N下的通孔71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状态M下通孔71的尺寸。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可形变单元13为与电场耦合或断开的压电膜层,多个的可形变单元13可以相互电连接,以使多个可形变单元13能够同时与电场耦合或断开,提高可形变层10的发生均匀的形变。可形变单元13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只要每个可形变单元13能够独立产生形变以改变通孔71的尺寸即可,本发明对此不进行限制。
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图6中BB向、显示面板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6中BB线示出图7和图8中截面图的截取位置。图9和图10分别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可形变层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俯视图。其中,图7和图8中还示出了显示面板的内部结构图,为清楚示出各层结构的连接关系,上述示意图将部分绝缘层隐藏绘示。
如图7和图9,在本实施例中,可形变层10包括四个可形变单元13,在第一显示区域50在第一显示状态M时,四个可形变单元13中相邻两个可形变单元13相互接触使得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以及内轮廓12连续,此时通孔71的尺寸极小,经由通孔71透过第一基板30的光通过量极少,忽略不计,在第一显示状态M时第一显示区域50的像素正常显示。
每个可形变单元13的结构相同,使每个可形变单元13能产生相同的形变,能够使通孔71的尺寸进行均匀增大,便于光线L的通过。器件层20分别覆盖四个可形变单元13,每个可形变单元13产生形变时,覆盖可形变单元13的器件层20也同步发生形变。
如图8和图10,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多个可形变单元13相互分离使得可形变层10的外轮廓11以及内轮廓12非连续,在第二显示状态N下的通孔71的尺寸大于第一显示状态M下通孔71的尺寸。具体的,对四个可形变单元13同时供电,在每个可形变单元13的周围形成电场,利用逆压电效应,每个可形变单元13产生形变,使得四个可形变单元13围合形成的通孔71尺寸变大,以使经由通孔71透过第一基板30的光通过量增加。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四个可形变单元13为矩形结构,当对可形变单元13供电时,使得四个可形变单元13的宽度方向均发生形变,可形变单元13的宽度被压缩变小,使得四个可形变单元13围合形成的通孔71的尺寸变大。
图1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2和图13分别示出了图11中CC向、显示装置在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的截面示意图,其中图11中CC线示出图12和图13中截面图的截取位置。在图12中,为清楚的显示光线L通过通孔70,忽略了光线L透过第一基板30和第二基板40时发生的光折射现象。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100,如图11至图13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和至少一个感光组件2,感光组件2设置于第一基板30的外表面32的一侧且至少对应第一显示区域5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显示面板1上设置可形变层10和至少贯穿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的通孔70,通过可形变层10发生形变带动覆盖可形变层10的器件层20发生同步形变,在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发生形变时,贯通可形变层10和器件层20的通孔70尺寸的变化,以改变经由通孔70透过显示面板1到达感光组件2的光透过量,进而使得感光组件2能够感应光线L并对光线L进行处理。
可选的,在第一显示区域M内,贯穿可形变层10以及器件层20的通孔70的数量为多个时,显示装置100可以包括与通孔70对应的多个感光组件2,以使经过通孔70透过显示面板1的外部光线L能够到达感光组件2,便于感光组件2对光线L进行处理。
在本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为图像采集装置,具体的,感光组件2为摄像组件,当通孔70透过第一基板30到达感光组件2的光透过量达到感光组件2的要求时,感光组件2能够感应并采集光线L,进而生成图像。感光组件2设置在第一基板30的外表面32的一侧且对应第一显示区域50设置,感光组件2的中心线与显示面板1上通孔70的中线重合。由于可形变层10由通孔71向可形变层10的边缘均匀形变,使得器件层20同步发生形变,通过将感光组件2的中心线与显示面板1上通孔70的中线重合,以使通过通孔70的光线L能够均匀的到达感光组件2上。通过上述设置,使得感光组件2能够设置在第一基板30的外表面32的一侧,感光组件2不需要设置在显示面板1上即可接收光线L并生成图像,避免占用显示面板1的空间,提高屏占比,实现显示面板1的全屏显示,更合理地实现显示装置100中感光组件2与显示面板1的集成,提高使用便利性。
当需要启动感光组件2时,对可形变层10通电,使得在可形变层10的周围产生电场,可形变层10与电场耦合发生形变,可形变层10能够形变增大通孔70的尺寸,以增加经由通孔70透过第一基板30并到达感光组件2的光通过量,便于感光组件2采集光线L并对光线L进行处理。第一显示区域50的器件层20为了不影响感光组件2对光线L的采集,该区域的器件层20中的像素处于非显示状态。当感光组件2使用结束后,对可形变层10断电,器件层20恢复到初始状态,器件层20中的像素恢复显示。
显示装置100中具有显示面板1和至少一个感光组件2,通过显示面板1能够显示画面或视频,感光组件2能够感应到外部光线L,通过感应并采集外部光线L,以生成相应物体的图像。感光组件2与显示面板1连接,以使显示面板1对感光组件2生成的图像进行显示。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感光组件2设置在显示面板1的边缘区域,便于显示面板1显示画面的连续性,同时具有较好的用户体验。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装置100。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其可以是手机、电脑等显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包括显示装置100,为使终端设备实现多功能,通常在显示装置100上设置感光组件2,可选择的,感光组件2为能够采集外部图像的摄像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终端设备能够将感光组件2堆叠于显示面板1下方,避免感光组件2与显示面板1的相互影响,从而避免了感光组件2额外占用第二基板40的空间,减小了终端设备中边框的宽度,能够提升终端的屏占比和美观性,实现全屏显示,能够有效提高用户体验。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邻的第一显示区域及第二显示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基板,包括相背的内表面和外表面;
可形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内表面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域,所述可形变层在不同强度的电场或磁场作用下的第一尺寸不同,所述第一尺寸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的尺寸;以及
器件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所述内表面,且覆盖所述第二显示区域及至少部分所述可形变层,所述器件层内部形成有多个像素;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设有沿垂直于所述内表面的方向上,至少贯穿所述可形变层以及所述器件层的通孔,所述可形变层的形变能够带动所述器件层同步形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具有第一显示状态和第二显示状态;
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所述可形变层的所述第一尺寸为原始尺寸,所述通孔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器件层内所述像素之间的间距;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所述可形变层的所述第一尺寸为形变尺寸,所述通孔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通孔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层为压电膜层;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可形变层接地或电压为零,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可形变层通电。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层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所述内轮廓为所述通孔的边界;
其中,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外轮廓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与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外轮廓在所述内表面上的正投影大小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的距离小于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所述外轮廓与所述内轮廓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形变层具有外轮廓和内轮廓,所述内轮廓为所述通孔的边界;
所述可形变层包括多个可形变单元,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下,多个所述可形变单元相互接触使得所述可形变层的所述外轮廓以及所述内轮廓连续,每个所述可形变单元能够独立形变;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下,多个所述可形变单元相互分离使得所述可形变层的所述外轮廓以及所述内轮廓非连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显示区域内,所述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表面的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层具有覆盖所述可形变层的第一器件层单元以及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的第二器件层单元,所述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以及所述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所述像素分别具有显示状态和非显示状态;
在所述第一显示状态,所述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以及所述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所述像素为显示状态;
在所述第二显示状态,所述第一器件层单元内部的所述像素为非显示状态,所述第二器件层单元内部的所述像素为显示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器件层包括驱动膜层以及发光膜层,所述驱动膜层位于所述可形变层上,所述发光膜层位于所述驱动膜层上;
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
第二基板,位于所述器件层上。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至少一个感光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的所述外表面的一侧且至少对应所述第一显示区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2817.1A CN110047388B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472817.1A CN110047388B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7388A CN110047388A (zh) | 2019-07-23 |
CN110047388B true CN110047388B (zh) | 2021-04-27 |
Family
ID=67284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472817.1A Active CN110047388B (zh) | 2019-05-31 | 2019-05-31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4738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210044920A (ko) * | 2019-10-15 | 2021-04-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
CN114648919B (zh) * | 2022-03-23 | 2024-08-20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屏幕模组和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72538A1 (ko) * | 2014-11-04 | 2016-05-12 | 주식회사 시어스랩 | 유저 인터페이스를 통한 카메라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CN107958186A (zh) * | 2017-08-17 | 2018-04-24 |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07968862A (zh) * | 2017-12-26 | 2018-04-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8183989A (zh) * | 2017-12-26 | 2018-06-1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00238A (zh) * | 2017-12-26 | 2018-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54963A (zh) * | 2018-03-20 | 2018-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208386636U (zh) * | 2018-06-04 | 2019-0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9461412A (zh) * | 2018-12-26 | 2019-03-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WO2019062179A1 (zh) * | 2017-09-30 | 2019-04-0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及显示屏 |
CN208861990U (zh) * | 2018-10-31 | 2019-05-14 |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92130A (zh) * | 2016-09-30 | 2017-08-25 | 深圳市玲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光源组件及其显示装置 |
CN109004005B (zh) * | 2018-07-24 | 2020-12-11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2019
- 2019-05-31 CN CN201910472817.1A patent/CN11004738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6072538A1 (ko) * | 2014-11-04 | 2016-05-12 | 주식회사 시어스랩 | 유저 인터페이스를 통한 카메라 장치의 동작 방법 |
CN107958186A (zh) * | 2017-08-17 | 2018-04-24 | 深圳信炜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19062179A1 (zh) * | 2017-09-30 | 2019-04-04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终端及显示屏 |
CN107968862A (zh) * | 2017-12-26 | 2018-04-27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输出模组和电子装置 |
CN108183989A (zh) * | 2017-12-26 | 2018-06-1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00238A (zh) * | 2017-12-26 | 2018-06-22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108254963A (zh) * | 2018-03-20 | 2018-07-0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N208386636U (zh) * | 2018-06-04 | 2019-01-1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装置 |
CN208861990U (zh) * | 2018-10-31 | 2019-05-14 | 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屏及显示终端 |
CN109461412A (zh) * | 2018-12-26 | 2019-03-1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47388A (zh) | 2019-07-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54686B2 (en) |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OLEDS and micro-LEDS, the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tilizing the display panel and achieving a narrow border region | |
CN108227978B (zh) | 电子装置 | |
CN1960503B (zh) | 三维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方法 | |
US10949031B2 (en) | Touch display substrate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5393261B (zh) | 具有外围配置的超声波生物计量传感器的显示器 | |
CN107995959B (zh) | 视角可切换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US8310427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common voltage regenerator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309072A (zh) | 图像显示装置 | |
CN206863431U (zh) | 显示器 | |
CN107579104A (zh) |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的柔性显示面板及制造方法 | |
CN102262474A (zh) | 触摸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CN1768316A (zh) | 具有显示器的设备 | |
CN102798973B (zh) | 具触控功能的微机电显示器 | |
CN106843580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2169387A (zh) | 输入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5955533A (zh) | 具有压力感应触控功能的外挂式触摸显示装置 | |
US20140022465A1 (en) | Color filter substrate,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10047388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7190388A1 (zh) | 外挂式触摸显示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TW200841100A (en) | Liquid crystal panel | |
WO2021036276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
US20140035839A1 (en) | Display Device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 Panel | |
US20210216164A1 (en) |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method of oper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ouch-sensing display substrate | |
US9946085B2 (en) | 3D panel,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and 3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EP2293279A1 (en) | Display module and display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