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35149B -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35149B CN110035149B CN201910239752.6A CN201910239752A CN110035149B CN 110035149 B CN110035149 B CN 110035149B CN 201910239752 A CN201910239752 A CN 201910239752A CN 110035149 B CN110035149 B CN 11003514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ntenna
- scene
- target
- mobile terminal
- performance parame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73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672 process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the mobile station comprising multiple antennas, e.g. to provide uplink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el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涉及通信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仅能够针对特定的场景进行天线优化,而无法在大多数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的问题。其中,所述多天线优化方法,包括: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分别获取所述移动终端的多根天线在所述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天线优化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包括天线,用于接收和发射信号。通常,天线在接收和发射信号的过程中,会受到一些干扰,有些干扰来自外界,有些干扰来自移动终端内部。例如,随着移动终端的功能逐渐增多,移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等也越来越多,这些零器件都有可能成为信号收发的干扰源。
针对上述情况,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在天线电路中增加滤波电容、陷波滤波器等,以起到降低干扰、优化天线的作用。
但在天线电路中增加滤波电容、陷波滤波器等,都是针对特定的使用场景而言的。例如,针对通话场景,增加特定的滤波电容,以降低干扰,优化天线。可见,现有技术仅能够针对特定的场景进行天线优化,而无法在大多数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仅能够针对特定的场景进行天线优化,而无法在大多数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所述方法包括: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在所述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目标场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第一性能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在所述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目标天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信号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进一步获取各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从而在移动终端处于目标场景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性能较好的目标天线实现信号的收发,而避免频繁使用性能不好的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进而在目标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可见,本实施例可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各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参数,选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天线进行工作,从而可在各个场景下针对性地减少使用受干扰较为严重的天线,而是选取天线性能状态较好的天线工作,进而在各个场景下实现天线的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流程图之三;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流程图之四;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之一;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之二;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流程图,应用于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多天线优化方法包括:
步骤S1: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移动终端所处的场景不同,采取不同的天线优化方案。从而在该步骤中,首先识别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场景。
目标场景横屏场景、竖屏场景、通话场景、游戏场景等。
例如,移动终端包括上、下两根天线,在移动终端处于横屏场景的情况下,基于用户手握移动终端的姿势,两手刚好握在天线上,因此对天线信号造成的干扰较大;在移动终端处于竖屏场景的情况下,基于用户手握移动终端的姿势,两手没有握在天线上,因此对天线信号造成的干扰较小。
又如,基于移动终端当前运行的界面不同,如游戏界面、通话界面等,因此所处的场景也不同,不同的场景下,干扰因素不同,对天线信号造成的干扰程度也不同,因此天线的性能参数也不同。
步骤S2:分别获取多根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
在该步骤中,至少包括两种实现方式。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后,根据目标场景的特征,对多根天线的性能进行分析评估,以获取多根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后,可获取移动终端中存储的多根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历史第一性能参数。
步骤S3: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
根据评估性能的标准不同,预设性能参数的设定标准也不同。例如,评估性能的标准包括性能差、性能较好、性能好等,对应地,预设性能参数的设定可以是性能好。
在该步骤中,若获取的至少一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为性能好,则至少一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
因此,在该步骤中,确定的目标天线的数量可以是一根,也可以是多根。
优选地,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目标天线也可以是: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性能最好的一根天线。因此,这里的预设性能参数以比较级的形式进行设定,从而可避免因所有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均无法满足性能好,而无法确定目标天线的情况发生。
步骤S4:通过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在确定目标天线后,通过目标天线接收和发射大部分的信号,从而确保移动终端在目标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进一步获取各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从而在移动终端处于目标场景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性能较好的目标天线实现信号的收发,而避免频繁使用性能不好的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进而在目标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可见,本实施例可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各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参数,选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天线进行工作,从而可在各个场景下针对性地减少使用受干扰较为严重的天线,而是选取天线性能状态较好的天线工作,进而在各个场景下实现天线的优化。
在图1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之前,还包括:
步骤S5:在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
在移动终端处于任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特征参数,组成多根天线在对应场景下的特征参数集合。
天线的特征参数包括阻抗参数、驻波参数等参数,以及使用情况参数,如小信号接收情况等。
优选地,以5G移动终端为例,5G移动终端为达到速率要求,采用多天线设计,如:为达到1Gbps以上速率需多达4根天线形成4*4MIMO。4根天线的典型布局如图3所示,分布在移动终端的上、下、左、右各一根,分别对应为天线A、天线B、天线C、天线D。
在该步骤中,利用5G移动终端的天线作为传感系统,监测用户的特定使用场景,并记录场景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
示例性地,5G移动终端在自由状态下,天线A的特征参数为A0、天线B的特征参数为B0、天线C的特征参数为C0、天线D的特征参数为D0,该场景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集合为{A0,B0,C0,D0}。
其中,5G移动终端在自由状态下对应的场景为一种测试场景,在该场景下,天线性能最为理想,收发信号不受任何干扰,各天线的性能参数均能够满足预设性能参数。
示例性地,5G移动终端在处自由状态以外的任一场景下,如游戏场景,由于手的握持等客观因素,导致各天线的特征参数会有较大变化。对应地,天线A的第一特征参数为A1、天线B的第一特征参数为B1、天线C的第一特征参数为C1、天线D的第一特征参数为D1,该场景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集合为{A1,B1,C1,D1}。
示例性地,为了便于区别,移动终端在更多的场景下,天线A的第n特征参数为An、天线B的第n特征参数为Bn、天线C的第n特征参数为Cn、天线D的第n特征参数为Dn,从而第n特征参数集合为{An,Bn,Cn,Dn}。
优选地,第一场景为横屏场景、竖屏场景、通话场景、游戏场景等中的任一场景。其中,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获取的天线的特征参数为第二特征参数。
因此,在该步骤中,获取各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特征参数集合,作为历史数据进行存储。
优选地,可通过移动终端中的相关传感器采集各天线的特征参数。
对应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在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
在该步骤中,在未识别出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第一场景是否为目标场景的情况下,首先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并组合目标特征参数。
步骤S12:在每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对应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场景为目标场景。
若目标特征参数集合中,每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前述存储的对应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大于预设值,则说明目标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与第二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所存在的干扰因素相同,则识别第一场景为目标场景。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识别移动终端当前所处场景的方法。因移动终端在特定的场景下具有共性,例如,移动终端在横屏场景下,用户手握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同一位置上的天线的特征参数一定是在一个范围内变化的的。从而移动终端可预先存储不同场景下的各天线特征参数集合,进而用于后续识别。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识别方法从客观的特征出发,识别的准确率更高。
在图2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4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步骤S5之后,还包括:
步骤S6:根据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
优选地,可利用移动终端内部的收发通路检测各个天线的性能参数。
例如,移动终端处于自由状态下,天线A的性能参数为a0、天线B的性能参数为b0、天线C的性能参数为c0、天线D的性能参数为d0,进一步组成性能参数集合为{a0,b0,c0,d0}。
又如,移动终端处于游戏场景下,天线A的性能参数为a1、天线B的性能参数为b1、天线C的性能参数为c1、天线D的性能参数为d1,进一步组成性能参数集合为{a1,b1,c1,d1}。
又如,移动终端处于任一场景下,天线A的性能参数为an、天线B的性能参数为bn、天线C的性能参数为cn、天线D的性能参数为dn,进一步组成性能参数集合为{an,bn,cn,dn}。
其中,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获取的天线的特征参数为第二特征参数,对应获取的性能参数为第一性能参数。
步骤S7:建立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将第一场景下的各个天线的特征参数与所能达到的性能参数存储,并建立一一映射关系。
对应地,步骤S3包括:
步骤S31:根据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
步骤S32:将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对应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在步骤S31和步骤S32中,在识别第一场景为目标场景后,根据第一场景对应的映射关系,可以获取到第一性能参数集合中,第一性能参数能够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天线,从而可根据第一场景对应的映射关系,直接确定目标天线,并将工作天线切换为目标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预先存储任一场景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以及根据特征参数对各天线性能的检测得到的各天线的性能参数,并形成映射关系,从而在识别目标场景后,可直接根据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确定目标天线。因此,用户在任何场景下使用移动终端,都能够确保天线工作处于最佳状态,从而实现在多场景下优化天线性能,改善用户体验。
在图4所示实施例的基础上,图5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步骤S12之后,还包括:
步骤S8:根据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性能参数。
步骤S9:更新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在确定第一场景为目标场景的情况下,步骤S11中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之后,可基于获取的目标特征参数检测各天线的性能,以获取各天线的目标性能参数,从而更新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在用户的不断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同一场景下的特征参数,以及对应的性能参数,从而基于用户以特定习惯方式长期使用,进行实时存储更新,各个场景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以及对应的性能参数会稳定下来。从而识别移动终端当前所处的目标场景后,就能够根据预先存储的映射关系,快速切换至最佳性能的天线,进而更加智能、迅速地优化移动终端天线的实时性能,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例如,在横屏场景下,根据存储的映射关系可知,天线C的性能最好,从而直接切换为天线C。与此同时,进行各天线的特征采集和性能检测,得到天线D的性能最好,从而更新横屏场景下的映射关系。当移动终端再次处于横屏场景下时,可根据更新后的映射关系,直接切换为天线D。
优选地,移动终端包括4根天线。
一方面,4根天线同时工作可达到1Gbps以上速率,提高移动终端的性能。另一方面,4根天线可包括多种组合形式,以适用于移动终端的不同场景,从而在各个场景实现天线优化。
综上所述,移动终端通信过程包含发射和接收部分,而接收信号由于信号强度较小,很容易受到外界和内部干扰,因此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解决干扰问题始终是一大难题。造成干扰包括三部分因素:干扰源、干扰路径和被干扰器件。基于以上三部分,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消除干扰源、破坏干扰路径、保护被干扰器件这三种方式来解决干扰问题。由于干扰的固有特点,一般很难从软件上去规避,事实上,绝大多数干扰都只能通过硬件上来解,而往往解决方式会和移动终端的外观、结构、厚度、成本等相左,而收益有时也不是太大,只能针对已知的某一特定干扰场景改善。随着移动终端越来越多的功能集成,传感器的增加,移动终端内部电路模块更加复杂,内部互干扰的场景更加复杂,且随着5G的到来,多天线技术的应用,2G/3G/4G/5G的“四世同堂”,移动终端内部通信模块也更加复杂,移动终端内部的互干扰也日益严峻。
基于上述现象,本发明以上实施例通过移动终端内部的传感器和强大的人工智能模块,对信息进行学习和处理判断,对用户的特定使用场景和行为习惯进行感知和学习,并基于对特定场景下多天线的性能检测,优化天线组合状态,对天线进行切换,从而保证天线性能的最优,来改善用户体验。
具体地,移动终端采集同一场景在不同时期内的天线特征参数集合,并存放到移动终端的存储单元中。通过一定时长的数据采集、归纳、分析,得到用户日常使用过程中相关天线特征参数的变化,并动态更新用户在同一场景下的使用数据。进一步地,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记录、分析用户使用习惯,并将特定场景下天线性能状态与之一一映射,从而可将天线的性能优劣排列出来,进而基于用户当前的使用状态,找出天线性能最好组合状态并切换,以实现对天线性能的优化,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图6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包括基带模块1、射频模块2和天线检测电路3。
其中,天线检测电路3用于检测各天线的特征参数;
基带模块1用于分析各天线的特征参数,得到各天线的性能参数,并确定目标天线;
射频模块2用于通过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相比于现有的天线驻波检测方案,本实施例增加了天线检测电路3,以获取各个场景下的各天线的特征参数,而基带模块1可进行相关的记录、分析、处理等,以优化各个场景下的天线性能。
图7示出了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框图,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
目标场景识别模块10,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
第一性能参数获取模块20,用于分别获取多根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
目标天线确定模块30,用于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
信号收发模块40,用于通过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进一步获取各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从而在移动终端处于目标场景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性能较好的目标天线实现信号的收发,而避免频繁使用性能不好的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进而在目标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可见,本实施例可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各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参数,选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天线作为进行工作,从而可在各个场景下针对性地减少使用受干扰较为严重的天线,而是选取天线性能状态较好的天线工作,进而在各个场景下实现天线的优化。
优选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特征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
目标场景识别模块10包括:
目标特征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在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
第一场景确定单元,用于在每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对应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第一场景为目标场景。
优选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性能参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
映射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目标天线确定模块30包括:
预设性能参数查找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
预设性能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将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对应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优选地,移动终端还包括:
目标性能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分别获取多根天线的目标性能参数;
映射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更新第一场景下每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图1至图5的方法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实现的各个过程,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图8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101、网络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移动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110,用于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分别获取多根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
射频单元101,用于通过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首先,识别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进一步获取各天线在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确定多根天线中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从而在移动终端处于目标场景的情况下,主要通过性能较好的目标天线实现信号的收发,而避免频繁使用性能不好的天线进行信号的收发,进而在目标场景下实现天线优化。可见,本实施例可针对不同的场景,以及各天线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参数,选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天线进行工作,从而可在各个场景下针对性地减少使用受干扰较为严重的天线,而是选取天线性能状态较好的天线工作,进而在各个场景下实现天线的优化。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移动终端通过网络模块10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将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网络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移动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10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1061上,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8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为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移动终端10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处理器110,存储器109,存储在存储器10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110执行时实现上述多天线优化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多天线优化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移动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8)
1.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应用于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所述方法包括:
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
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在所述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
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
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所述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场景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任一场景;
所述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包括: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
在每根所述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对应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说明目标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与第二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所存在的干扰因素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场景为所述目标场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
建立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
将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对应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每根所述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对应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第一场景为所述目标场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性能参数;
更新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4.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多根天线;
目标场景识别模块,用于识别所述移动终端所处的目标场景;
第一性能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在所述目标场景下的第一性能参数;
目标天线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多根天线中所述第一性能参数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至少一根目标天线;
信号收发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至少一根目标天线收发信号;
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二特征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其中,所述第一场景为所述目标场景中的任一场景;
所述目标场景识别模块包括:
目标特征参数获取单元,用于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第一场景的情况下,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
第一场景确定单元,用于在每根所述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与对应的第二特征参数的相似度均大于预设值的情况下,说明目标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与第二特征参数对应的场景所存在的干扰因素相同,则确定所述第一场景为所述目标场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第一性能参数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第一性能参数;
映射关系建立模块,用于建立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所述目标天线确定模块包括:
预设性能参数查找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获取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
预设性能参数确定单元,用于将满足预设性能参数的第一性能参数对应的天线确定为目标天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
目标性能参数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特征参数,分别获取所述多根天线的目标性能参数;
映射关系更新模块,用于更新所述第一场景下每根所述天线的第二特征参数与第一性能参数的映射关系。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步骤。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天线优化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9752.6A CN110035149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239752.6A CN110035149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5149A CN110035149A (zh) | 2019-07-19 |
CN110035149B true CN110035149B (zh) | 2021-04-23 |
Family
ID=67236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239752.6A Active CN110035149B (zh) | 2019-03-27 | 2019-03-27 |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35149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7192B (zh) * | 2019-12-02 | 2023-09-15 | 西安欧意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性能参数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
CN111817748B (zh) * | 2020-08-04 | 2021-11-12 |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天线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
CN114361789A (zh) * | 2020-10-13 | 2022-04-1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抗干扰方法、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2769760B (zh) * | 2020-12-22 | 2022-01-11 | 广州技象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信号接收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13346931B (zh) * | 2021-05-31 | 2023-05-23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多天线接收数据的方法、移动终端以及存储介质 |
CN115801079A (zh) * | 2021-09-10 | 2023-03-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天线的切换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N115801952B (zh) * | 2022-11-09 | 2024-02-09 | 昆山贝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系统的控制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55279A1 (ko) * | 2016-03-10 | 2017-09-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8521012A (zh) * | 2018-03-01 | 2018-09-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
CN108833701A (zh) * | 2018-06-12 | 2018-11-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系统及终端 |
CN109474300A (zh) * | 2018-11-13 | 2019-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707281A (zh) * | 2017-08-30 | 2018-02-16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07483075A (zh) * | 2017-08-30 | 2017-12-15 |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切换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3-27 CN CN201910239752.6A patent/CN11003514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55279A1 (ko) * | 2016-03-10 | 2017-09-14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안테나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
CN108521012A (zh) * | 2018-03-01 | 2018-09-11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
CN108833701A (zh) * | 2018-06-12 | 2018-11-16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天线系统及终端 |
CN109474300A (zh) * | 2018-11-13 | 2019-03-15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天线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35149A (zh) | 2019-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35149B (zh) | 一种多天线优化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9905907B (zh) | 一种搜网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072014B (zh) | 一种屏幕折叠状态确定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9151367B (zh) | 一种视频通话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8984066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613128B (zh) | 一种音量调节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958593B (zh) | 一种确定通讯对象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363524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234767B (zh) | 屏幕状态的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762613B (zh) | 一种状态图标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8196777B (zh) | 一种柔性屏应用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EP4096207A1 (en) | Mobile terminal, method for detecting image capturing mode,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1324257B (zh) | 一种应用程序图标排列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07832067B (zh) | 一种应用更新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009031B (zh) | 一种应用程序的控制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995924B (zh) | 账号管理方法、电子设备 | |
CN110007821B (zh) | 一种操作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9683778B (zh) | 一种柔性屏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US12137381B2 (en) | Random access method and terminal | |
CN108628534B (zh) | 一种字符展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1221602A (zh) | 一种界面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11061407B (zh) | 视频程序的操作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0536009B (zh) | 一种通信建立方法和移动终端 | |
CN109240531B (zh) | 触控数据的采样补偿方法、装置、移动终端和存储介质 | |
CN109450508B (zh) | 天线确定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