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17591A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017591A CN110017591A CN201910179159.7A CN201910179159A CN110017591A CN 110017591 A CN110017591 A CN 110017591A CN 201910179159 A CN201910179159 A CN 201910179159A CN 110017591 A CN110017591 A CN 11001759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difference
- supply air
- conditioning system
- air
- air tempera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08000011580 syndromic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2853 Nelumbo nucife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08 Nelumbo nucifer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6510 Nelumbo pentapetal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31316 Panax pseudoginseng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61—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using tim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24F11/77—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by controlling the speed of ventil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30—Expansion means; Dispositions thereof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10—Temperature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通过实际送风温差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防止室内机出风温度出现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以改善室内机出风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的室内调节装置(室内机)作为直接跟室内换热的部件,其出风温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用户的舒适性体验,同时也影响着系统的能效。因此,保证室内机合适的出风温度对空调系统至关重要。在某些极端工况,如低温制冷工况下,由于室外环境温度低,外侧换热温差大,导致高压压力会比正常工况的压力低,从而相应的低压压力低。低压较低时,内侧换热温差大。目前室内机大多采用定过热度控制方法调节室内机的节流部件开度,以控制室内机的冷媒循环量,可能出现室内机的出风温度较低的情况,即出风舒适性不佳。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包括温度传感器和处理器。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一计算模块、确定模块、第二计算模块和调节模块。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实际送风温差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防止室内机出风温度出现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以改善室内机出风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及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至图1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15,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方法,包括:
011:检测环境温度T0及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
012: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环境温度T0计算空调系统1000的负荷L;
013:根据负荷L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
014: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出风温度Td计算实际送风温差D;及
016: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
请参阅图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0,包括温度传感器10和处理器20。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环境温度T0及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处理器20用于: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环境温度T0计算空调系统1000的负荷L、根据负荷L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出风温度Td计算实际送风温差D、及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
也即是说,步骤011可以由温度传感器10实现,步骤012、步骤013、步骤014、及步骤016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其中,温度传感器10有多个(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可以根据需要来设置,例如温度传感器10有两个,一个设置在室内机100的回风口附近,用于获取环境温度T0,另一个设置在室内机100的出风口附近,用于获取室内机100的出风温度Td。如此,两个温度传感器10各司其职,检测各自负责的温度(即环境温度T0及出风温度Td),检测效率高,对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迅速。
请参阅图3,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包括温度传感器10、第一计算模块30、确定模块40、第二计算模块50和调节模块70。温度传感器10用于检测环境温度T0及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第一计算模块30用于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环境温度T0计算空调系统1000的负荷L。确定模块40用于根据负荷L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第二计算模块50,用于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出风温度Td计算实际送风温差D。调节模块70用于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也即是说,步骤011可以由温度传感器10实现,步骤012可以由第一计算模块30实现,步骤013可以由确定模块40实现,步骤014可以由第二计算模块50实现,步骤016可以由调节模块70实现。其中,温度传感器10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温度传感器10为一个时,该一个温度传感器10既用来获取环境温度T0,又用来获取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如此利用一个温度传感器10就能够检测多个温度,利用效率高,节省成本。当温度传感器10为多个时,例如为两个时,一个温度传感器10用来获取环境温度T0,另一个温度传感器10用来获取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如此,两个温度传感器10各司其职,检测各自负责的温度(即环境温度T0及出风温度Td),检测效率高,对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迅速。
其中,第一计算模块30与第二计算模块50可以是两个彼此独立的计算单元,也可以同一个计算单元。第一计算模块30、确定模块40、第二计算模块50、和调节模块70可以是至少一个集成在处理器20中,也可以是与处理器20分开设置。另外,上述的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1000、及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中,在步骤011执行完成之后,可以在执行步骤014的同时执行步骤012及步骤013;或者,在步骤011执行完成之后,依次执行步骤014、步骤012及步骤013;或者,在步骤011执行完成之后,依次步骤012、步骤013及步骤014。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方式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连接,用于进行热交换,空调系统1000通常有制冷和制热两种模式。室内机100的出风温度为Td、环境温度为T0、设定温度为Ts,定义室内机100的送风温差为D=丨Ts-Td丨。室内机100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为[DsA,DsB],系统负荷L定义为:L=丨Ts-T0丨。其中:
当L≥L1时,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为[DsA1,DsB1];
当L2≤L<L1时,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为[DsA2,DsB2];
……
当Ln-1≤L<Ln时,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为[DsAn-1,DsBn-11]
当L<Ln时(n≥1),室内机100待机。
由上可知,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与环境温度T0相联系,随T0的不同而变化。
其中L1、L2…Ln,DsA1、DsA2...DsAn及DsB1、DsB2...,DsBn在空调出厂时已设定好,设定温度Ts可以由客户根据实时环境自行设定。
温度传感器10与处理器20电连接,温度传感器10检测出环境温度T0及空调系统1000的出风温度Td(即,执行步骤011),并将对应的信号传递给处理器20。处理器20根据环境温度T0和设定温度Ts确定空调系统1000的负荷L(即,执行步骤012),即L=丨Ts-T0丨。
处理器20根据已确定的系统负荷L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即,执行步骤013)。例如,当L>L1时,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为[DsA1,DsB1],当L2≤L<L1时,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为[DsA2,DsB2]。
处理器20根据空调系统1000的设定温度Ts及出风温度Td计算实际送风温差D(即,执行步骤014),即D=丨Ts-Td丨。
处理器20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即,执行步骤016),包括:当实际送风温差D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或者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就减小或者增大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以使实际送风温差D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即DsA≤D≤DsB)时,保持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不变。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可以是节流部件21的开度、室内机100的过冷度或者过热度、室内机100中风机22的转速等。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1000及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通过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防止室内机100出风温度出现过低或者过高的情况,以改善室内机100出风的舒适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请参阅图2至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节流部件21,系统参数包括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包括:
0161: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高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大开度θmax;和/或
0162: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低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小开度θmin;和/或
0163: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不变。
请参阅图2至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节流部件21,系统参数包括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处理器2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高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大开度θmax;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低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小开度θmin;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不变。
也即是说,步骤0161、步骤0162和步骤0163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具体地,在空调系统1000中,处理器20仅可以处理步骤0161、步骤0162、步骤0163其中之一,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1(图4所示);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2(图5所示);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3(图6所示)。或者,处理器2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步骤0163其中两者,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1和步骤0162(如图7所示),或可执行步骤0161和步骤0163(图未示),或可执行步骤0162和0163(图未示)。或者,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和步骤0163(如图8所示)。
请参阅图2至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节流部件21,系统参数包括节流部件21的开度,调节模块7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高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大开度θmax;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但不得低于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小开度θmin;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不变。
也即是说,调节模块70调节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具体为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和步骤0163。
具体地,在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中,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步骤0163其中之一,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1(图4所示);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2(图5所示);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3(图6所示)。或者,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步骤0163其中两者,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1和步骤0162(如图7所示),或可执行步骤0161和步骤0163(图未示),或可执行步骤0162和0163(图未示)。或者,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1、步骤0162和步骤0163(如图8所示)。
节流部件21增加的开度和减小的开度、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小开度θmin和节流部件21预设的最大开度θmax在空调出厂时,已经设定好,即节流部件21一经选用好就已经确定好的。空调系统1000中可以存储有第一调节列表,该第一调节列表包括实际送风温差D、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及节流部件21增加的开度和减小的开度,且三者之间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调节过程中,节流部件21增加的开度与减小的开度处理器20或调节模块70可以在该第一调节列表中搜寻到。节流部件21可以是毛细管、电子膨胀阀等。
请参阅图4至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还包括,
015: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定时长X秒执行一次。
请参阅图4至图8,在某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还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定时长X秒执行一次。也即是说,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请参阅图3、图4至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还包括判断模块60,判断模块60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定时长X秒执行一次。判断模块60可以是至少一个集成在处理器20中,也可以是与处理器20分开设置。
也即是说,判断模块60可用于实现步骤015。
预定时长X可以是在空调系统1000出厂时,已经设定好的,或者是空调系统1000出厂后在使用过程中由用户自行设定的。预定时长X可以是5秒、10秒、30秒、60秒、100秒或者其它。预定时长越短,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就越快,耗能就越大,室温比较稳定。预定时长越长,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越慢,耗能小,但室温变化较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预定时长在[25,60]秒时,耗能和室温变化处于较佳状态。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1000及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通过调整空调系统1000的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以使实际出风温差在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提高室内机100出风的舒适性。
请参阅图2、图9至图12,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系统参数包括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包括:
0164:当实际送风温差D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减小后的过热度SH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目标过热度SHmin;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减小后的过冷度SC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标过冷度SCmin,其中SHmin和SCmi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和/或,
0165: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时,即D>DsB,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增大后的过热度SH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热度SHmax;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增大后的过冷度SC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冷度SCmax,其中SHmax和SCmax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和/或,
0166: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DsA≤D≤DsB,保持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不变。
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系统参数包括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处理器2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差D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减小后的过热度SH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目标过热度SHmin;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减小后的过冷度SC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标过冷度SCmin,其中SHmin和SCmi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时,即D>DsB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增大后的过热度SH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热度SHmax;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增大后的过冷度SC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冷度SCmax,其中SHmax和SCmax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DsA≤D≤DsB,保持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不变。
也即是说,步骤0164、步骤0165和步骤0166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具体地,在空调系统1000中,处理器20仅可以处理步骤0164、步骤0165、步骤0166其中之一,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4(图9所示);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5(图10所示);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6(图11所示)。或者,处理器2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4、步骤0165、步骤0166其中两者,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4和步骤0165(如图12所示),或可执行步骤0164和步骤0166(图未示),或可执行步骤0165和0166(图未示)。或者,处理器20可执步骤0164、步骤0165和步骤0166(如图13所示)。
请参阅图9至图13,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系统参数包括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调节模块7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差D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减小后的过热度SH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目标过热度SHmin;当减小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减小后的过冷度SC不得低于预设的最小标过冷度SCmin,其中SHmin和SCmi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时,即D>DsB,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时,增大后的过热度SH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热度SHmax;当增大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时,增大后的过冷度SC不得高于预设的最大目标过冷度SCmax,其中SHmax和SCmax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DsA≤D≤DsB,保持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过冷度SC不变。
也即是说,调节模块70调节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具体为执行步骤0164、步骤0165和步骤0166。
具体地,在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中,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4、步骤0165、步骤0166其中之一,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4(图9所示);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5(图10所示);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6(图11所示)。或者,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4、步骤0165、步骤0166其中两者,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4和步骤0165(如图12所示),或可执行步骤0164和步骤0166(图未示),或可执行步骤0165和0166(图未示)。或者,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4、步骤0165和步骤0166(如图13所示)。
请参阅图15,室内机100还包括换热器23,室内机100的过热度SH为换热器23的出口温度TOUT和换热器23的入口温度TIN之差,即SH=TOUT-TIN。其中,可通过设置在节流部件21和换热器23的入口之间的温度传感器10获取换热器23的入口温度TIN,以及可通过设置于换热器23的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10获取换热器23出口温度TOUT。
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为换热器23的入口温度TIN和换热器23的压力(冷凝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之差,即SC=TC-TIN。其中,可通过设置于室内机100的换热器23内部的温度传感器10和压力传感器(未示出)获取换热器23的压力(冷凝压力)以及与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或者,可通过设置于室外机200的压力传感器获取换热器23的压力(冷凝压力)以及与该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TC。室内机100通过调整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以调整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或者过热度SH;或者,室内机100通过调整风机22的转速以调整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或者过热度SH;或者,室内机100通过调整节流部件21的开度ωP,同时调整风机22的转速以调整室内机100的过冷度SC或者过热度SH。
室内机100减小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室内机100增大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预设最小目标过热度SHmin或者过冷度SCmin和预设最大目标过热度SHmax或者过冷度SCmax在空调出厂时,已经设定好。空调系统1000中可以存储有第二调节列表,该列表与实际送风温差D及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及内机100减小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和室内机100增大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调节过程中,室内机100减小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和室内机100增大的过热度SH或者过冷度SC可以在该列表中搜寻得知。
请参阅图2、图9至图13,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还包括,
015: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设时长Y执行一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20还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设时长Y执行一次。也即是说,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请参阅图3、图9至图11,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的控制装置300还包括判断模块60,判断模块60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设时长Y执行一次。也即是说,判断模块60可用于实现步骤015。
预设时长可以是在空调系统1000出厂时,已经设定好的,或者是空调系统1000出厂后在使用过程中由用户自行设定。预设时长Y可以是15秒、20秒、1分钟、5分钟或者更长。其中,预设时长Y可以等于、大于、或者小于预定时长X。预设时长越短,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就越快,耗能就越大,室温比较稳定。预设时长越长,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越慢,耗能小,但室温变化较大。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预设时长在[20,50]秒时,耗能和室温变化处于较佳状态。
请参阅2、图3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的风机22,系统参数包括风机22的转速;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包括:
0167: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风机22的转速γ,但不得高于风机22预设的最大转速γmax;和/或
0168: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风机的转速γ,但不得低于风机预设的最小转速γmin;和/或
0169: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风机22的转速不变。
请参阅图2、图3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的风机22,系统参数包括风机22的转速,处理器2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风机22的转速γ,但不得高于风机22预设的最大转速γmax;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风机22的转速γ,但不得低于风机22预设的最小转速γmin;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风机22的转速不变。
也即是说,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在空调系统1000中,处理器20仅可以处理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其中之一,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7;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8;或处理器20可步骤0169。或者,处理器2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其中两者,例如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7和步骤0168,或可执行步骤0167和步骤0169,或可执行步骤0168和0169。或者,处理器20可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
请参阅图2、图3和图14,在一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的风机22,系统参数包括风机22的转速,调节模块70还用于:
当实际送风温D差小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小值DsA时,即D<DsA,增加风机22的转速γ,但不得高于风机22预设的最大转速γmax;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大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的最大值DsB时,即D>DsB,减小风机22的转速γ,但不得低于风机22预设的最小转速γmin;和/或
当实际送风温差D位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时,即DsA≤D≤DsB,保持风机22的转速不变。
也即是说,调节模块70调节调节风机22的转速γ,具体为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
具体地,请参阅图14,在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中,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其中之一,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7;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8;或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9。或者,调节模块70仅可以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步骤0169其中两者,例如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7和步骤0168,或可执行步骤0167和步骤0169,或可执行步骤0168和0169。或者,调节模块70可执行步骤0167、步骤0168和步骤0169。
预设的最大转速γmax和预设的最小转速γmin在空调出厂前已设定。空调系统1000中可以存储有第三调节列表,该第三调节列表包括实际送风温差D、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及风机22增加的转速γ和减少的转速γ,且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在调节过程中,风机22增加的转速γ和减少的转速γ处理器20或调节模块70可以在该第三调节列表中搜寻到。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的风机22,系统参数包括风机22的转速,根据实际送风温差D与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调节空调系统1000的系统参数,还包括:,
015: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置时长Z执行一次。
请参阅图2和图14,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包括室内机100的风机22,系统参数包括风机22的转速,处理器20还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置时长Z执行一次。也即是说,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可以由处理器20实现。
请参阅图2、图3和图14,在某些实施例中,空调系统1000的控制装置300还包括判断模块60,判断模块60用于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其中判断实际送风温差D是否在目标送风温差范围[DsA,DsB]内是每间隔预置时置长Z执行一次。判断模块60可以是至少一个集成在处理器20中,也可以是与处理器20分开设置。
也即是说,判断模块60可用于实现步骤015。
预置时长Z可以是在空调系统1000出厂时,已经设定好的,或者是空调系统1000出厂后在使用过程中由用户自行设定的。预置的时长可以是20秒、40秒、50秒、3分钟、5分钟、10分钟或者其它。预置时长越短,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就越快,耗能就越大,室温比较稳定。预置时长越长,空调系统1000调节的频率越慢,耗能小,但室温变化较大。当预置时长在[30,60]秒时,耗能和室温变化处于较佳状态。
预设时长X秒、预定时长Y和预置时长Z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根据实际需要设置。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
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
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
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
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节流部件,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所述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包括: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小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小值时,增加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大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大值时,减小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位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时,保持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还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是每间隔预定时长执行一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及过冷度;所述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包括: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小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小值时,减小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或过冷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大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大值时,增大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或过冷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位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时,保持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或过冷度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还包括:
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是每间隔预设时长执行一次。
6.一种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及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
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
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
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节流部件,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小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增大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大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减小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位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节流部件的开度不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是每间隔预定时长执行一次。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包括室内机,所述系统参数包括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及过冷度;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小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小值时,控制减小所述室内机的过热度或过冷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大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的最大值时,控制增大所述节流部件的过热度或过冷度;和/或
当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位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时,控制所述节流部件的过热度或过冷度不变。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判断所述实际送风温差是否在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内是每间隔预设时长执行一次。
11.一种空调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环境温度及所述空调系统的出风温度;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环境温度计算所述空调系统的负荷;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负荷确定预设的目标送风温差范围;
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空调系统的设定温度及所述出风温度计算实际送风温差;及
调节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际送风温差与所述目标送风温差范围调节所述空调系统的系统参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79159.7A CN110017591A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179159.7A CN110017591A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017591A true CN110017591A (zh) | 2019-07-16 |
Family
ID=67189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179159.7A Pending CN110017591A (zh) | 2019-03-11 | 2019-03-11 | 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空调系统及其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017591A (zh)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82832A (en) * | 1977-12-15 | 1979-07-02 | Daikin Ind Ltd | Air conditioner |
JP2013245832A (ja) * | 2012-05-23 | 2013-12-09 | Sharp Corp | 輻射式空気調和機 |
CN105241029A (zh) * | 2015-11-03 | 2016-01-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 |
CN10548585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设定方法及装置 |
CN106871358A (zh) * | 2017-02-28 | 2017-06-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出风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894067A (zh) * | 2017-11-01 | 2018-04-1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机 |
CN107906686A (zh) * | 2017-11-16 | 2018-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CN108954706A (zh) * | 2018-06-19 | 2018-12-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2019
- 2019-03-11 CN CN201910179159.7A patent/CN110017591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82832A (en) * | 1977-12-15 | 1979-07-02 | Daikin Ind Ltd | Air conditioner |
JP2013245832A (ja) * | 2012-05-23 | 2013-12-09 | Sharp Corp | 輻射式空気調和機 |
CN105241029A (zh) * | 2015-11-03 | 2016-01-13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辐射空调的运行控制方法 |
CN105485853A (zh) * | 2015-12-29 | 2016-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压缩机运行频率的设定方法及装置 |
CN106871358A (zh) * | 2017-02-28 | 2017-06-20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器出风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7894067A (zh) * | 2017-11-01 | 2018-04-10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新风机的控制方法及新风机 |
CN107906686A (zh) * | 2017-11-16 | 2018-04-1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风机转速控制方法及空调系统 |
CN108954706A (zh) * | 2018-06-19 | 2018-12-07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石文星等: "《小型空调热泵装置设计》", 31 October 2013,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
马华祥: "《自动空调系统》", 31 July 2001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10799B (zh) | 空调器电子膨胀阀的综合控制方法及电路 | |
CN105371545B (zh) | 空调器及其制冷系统的制冷剂循环量调节方法 | |
EP2806223A1 (en) | Air-conditioning system that adjusts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 |
CN107300243B (zh) | 空调系统、风档调节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5423489B (zh) | 一拖多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106871332B (zh) | 一拖二分体式空调器控制方法和一拖二分体式空调器 | |
CN111140984A (zh) | 一种水多联中央空调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空调 | |
MX2014008047A (es) | Aparato de aire acondicionado. | |
CN106225361A (zh) | 一种电子膨胀阀的开度控制方法、装置和变频制冷系统 | |
CN113531856A (zh) | 多联空调系统及多联空调系统的冷媒流量控制方法 | |
CN105378392B (zh) | 空调装置 | |
CN109668253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及存储介质 | |
CN107120784A (zh) | 空调系统及其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8981105A (zh) | 空调风机的控制方法、空调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8759003A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空调器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7062541A (zh) | 空调系统及其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 | |
CN111928435A (zh) | 空调器 | |
CN109323414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109579213A (zh) | 一种空调器温度控制方法、存储设备及空调器 | |
CN107062542A (zh) | 空调系统及其室外风机的控制方法、装置 | |
CN109340998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07642875A (zh) |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空调 | |
CN107676941A (zh) | 控制方法、控制系统、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和移动空调 | |
CN112815477A (zh) | 一种空调器和控制方法 | |
CN109341012A (zh) |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